實踐教學的特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4-01-18 16:02: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踐教學的特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實踐教學的特點

篇(1)

關鍵詞:物理;微課;教學實踐

微課程是2011年起在國內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的特點是學習時間零散化、學習內容微型化、學習工具多樣化。短短幾年,微課程的研究蓬勃發展,逐漸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在物理教學中,在課堂導入、物理實驗、知識點突破等環節,恰當運用“微課”,不但能針對性地答疑解惑,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物理教學實踐情況來看,物理“微課”擁有切實的“新型”教學特點。

一、微課的教學內容主題突出,針對性強

微課程把龐大的學習內容分為若干個小板塊,處理成重點突出的“微內容”,并且這些“微內容”彼此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然而每一個微課程又是一個獨立的“點”,并且每一個“微內容”知識點針對性強,主題突出明了。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新知識的效率,而且可以為學生復習鞏固提供便利。一段時間后,當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感到模糊時,就可以自主獨立地回過頭來利用微課進行“再學習”。這樣,既避免了題海戰術,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微課教學情景化強,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

具體來說,微課程的設計根據不同的課型應采用不同的模式。在物理教學的課程中課型主要有概念定律講解型、物理故事講述型、實驗探究型和典型習題剖析型等。在平時的傳統教學中,老師們大多數都采取“語言式教學”,如介紹相關科學家或物理學史,講述相關的物理原理或者小故事,講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等。這種方式用得多了,我們就會產生形式單一,缺少變化,“耗時低效”的感覺。而這些問題正好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來解決。微課程的文字、圖片、視頻和動畫內容的表達邏輯清晰、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使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課程所表達的內容。而且,在物理學科中有很多趣味小實驗,生活中的物理、物理前沿科學等內容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那么在微課程設計選材中納入一些富含趣味性的內容,如果在可讀性強的基礎上再讓微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用這樣情景化強的微課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興趣的激發有重要作用。

三、微課傳播途徑比較廣,既可以用于課堂,也可以用于網上自主學習,學習時間靈活

從微課的容量來看,微課視頻與相關設施總容量一般都在資兆左右,視頻格式支持手機、平板電腦、MP4等多媒體格式。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師生可以方便靈活地把微課內容保存到手機、筆記本電腦、MP4等終端設備上,從而實現課堂學習與移動學習相結合,既可以使用于課堂教學,也可以用于網上自主學習;微課傳播途徑比較廣,便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微課便于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用微課教學演示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填補了實驗的空缺,而且可以反復播放,達到強化的目的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095-03

一、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傳統法學教育的局限開始顯現,模擬法庭類事件課程開始在我國的法學教育中興起。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扮演法官、律師、當事人等角色,模擬司法審判,將法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教學過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因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廣泛的參與性而受到各法學院和教師的歡迎,作為實踐性教學的一種方式在我國各高等院校的法學教育中普遍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傳統的理論教學相比,模擬法庭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法學人才培養目標由理論型向應用型轉軌的過程中,它一方面彌補了傳統理論教學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為新形勢下的法學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雖然如此,由于模擬法庭教學引入我國的時間不長,各地法學院校開展此項教學活動的水平參差不齊,當前的模擬法庭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缺口,應及時對其加以完善。[1]

1.模擬法庭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和辯論能力。表演性質的模擬法庭都需要提前準備“劇本”,劇本中提前準備好了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的臺詞,包括最后的判決和理由都寫得一清二楚。從模擬法庭的實質上看,最后的結果是在劇本寫作前已經確定的,之所以有這些言辭、證據,其實事實本身就是為了得出那個在劇本中已經確定的結果而添加的。這種提前準備好臺詞然后再表演的模式使他們陷入一種先下定論再尋找依據的程式中,這顯然不能鍛煉學生在緊急情況下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以及對實體法的適用能力。

2.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更加注重庭審而忽視了案件處理的全過程。在模擬法庭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往往將重點集中在開庭審理的辯論階段,而在現實生活中司法實踐必經、受理、答辯到調查取證、調解等程序,可見模擬法庭單純的庭審難以對法律實踐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訓練,如提供法律咨詢。并且模擬法庭的案件缺少了真實案件中多元的因素,以調查證據這個環節為例,由于模擬庭審的局限性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會出現真實案件中出人意料的特殊情況,模擬審判中的當事人也不具有切身的利害關系,學生對此案件在處理過程中就不會設身處地的遵從律師職業責任和敬業精神,也難以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3.判斷模擬法庭好壞的標準過多地參考了學生的表演能力。首先,模擬法庭的參與人通過一種選拔機制成為模擬法庭表演者。針對法律這門對邏輯和分析能力要求很高的課程,學術水平深厚和法律思維能力嚴謹才是決定模擬法庭質量的首要因素,而各高校的現狀是面對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更加偏重于學生的表演能力。其次,評估一場模擬法庭質量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從學術和實踐角度來說,模擬法庭的評估應該以法律思維和法律適用能力作為標準,而在各高校組織的模擬法庭中,判斷模擬法庭好壞的標準過多參考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二、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及其特點考察

法律診所教育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指仿效醫學院學生在醫療診所臨床實習的做法,在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教師指導之下,將法學專業學生置于“法律診所”中,為處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幫助,“診斷”其法律問題,開出“處方”。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以實現法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2]與此同時,“法律診所教育”為社會弱者提供免費的、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從而使法學教育和法律援助恰當地結合在一起。法律診所教育不僅僅提供了一種新的法學教育模式,并且為法律援助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

1.真實的案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強調接觸真實的案例,通過學生真實的案件,真正參與法律實踐全過程,掌握通常案件處理流程的能力,包括了從接待當事人、查閱案件、收集證據、審判準備、庭審活動到法院作出判決整個訴訟中需要的基本能力,[3]運用法律技能并認真分析,最終做出訴訟或者非訴訟的實踐活動,這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鍛煉了實踐技能,將傳統的被動接受識記模式與主動分析實踐模式相結合。

2.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多維思維方式。在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具體案件的承辦人和參與人,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在討論的氛圍內,學生可以否定教師的想法,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的學生通過參與、分析、討論案件,培養學生對法律問題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同時,在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學生不再僅僅是強調理性分析和依法辦案的“法官式的思維”,而是站在律師的角度認真考慮案件的每個環節,結合具體的事實和證據分析,甚至要揣摩對手的想法,從各個角度尋找有利于委托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要接受理性、公平、正義的法律思維,又能培養應對各種突發問題的本領。

3.獨特的評估和考核方式更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評估方式更多元也更合理,它的評價方式由學生辦案小組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客戶評價等三部分組成。評價更加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更看重學生是否從承辦案件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技能和對法律應用的技巧。

三、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借鑒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對于這個課程的學習,課堂中理論知識的灌輸和案例的講授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傳統的法學更趨于應試教育,模擬法庭的教學也趨于形式主義,不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卓越法律人才建設的需要。診所式法學教育,因為其在實踐意義上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應用到模擬法庭教學法當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確立建設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職業教育理念。我們應該改革現在教育模式中以應試教育考試為主的教學模式現狀,改變模擬法庭流于形式主義的表演,創新制度建設,創立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要把考核方法從單純的死記硬背就可以拿到滿意的成績中解放出來,更應當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建立一整套切合卓越法律人才建設需要的考核標準,重視實踐教學意義上模擬法庭的推廣與應用。

2.遵循法律診所的實例,完善模擬法庭的案例。充分發揮真實案例實用的優勢,應當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有明確的目的性,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為目的;第二,案例的選擇要求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案例;第三,選擇的案例要真實且具有綜合性。案例要盡量多地涉及學習過的法律知識點,以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判斷的實踐能力。將模擬法庭教學法和診所式法律教育在實踐意義上相結合,以真實的案件作為模擬法庭審判的案例。通過真實的案件,將法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模擬真實的案件,通過閱讀案卷卷宗,在模擬法庭中嘗試運用程序法和實體法重現并進一步完善法庭審判的過程,了解法官運用法律的思路,掌握其運用實體法審判的技巧,同時揣摩律師辯護的思維,從不同的角色全面分析案例,這是傳統模擬法庭審判無法達到的效果。真實案例不但可以呈現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還會反映出我國立法、司法活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能夠進一步思考。

3.細化模擬法庭的實訓環節和學生的角色,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素質。在以往的模擬法庭中,往往將重點集中在開庭審理的辯論階段,而在法律診所的實踐形式中我們可以看到、受理、答辯到調查取證、調解等程序也是處理案件的重要環節,所以今后的模擬法庭實訓中應當像法律診所一樣重視庭前程序,給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案件處理過程。細化學生角色的劃分,科學地劃分為審判組、原告組、被告組等,使學生能在不同的角色和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了解不同角色的程序,更有利于學生熟悉掌握程序和實體法律知識。其次,還要保證各個小組的合理分工,保證每個成員都參與,并加以討論,提出觀點。最后,在處理案件的各個環節,指導教師要給予建設性的指導建議。

四、推進法學實踐教學完善的對策

為了有效推進卓越法律人才的建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法律專業人才,進一步推廣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并以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作為法學教學手段之一,推進法學實踐教學的改革,我國必需從教育理念上到具體制度上改革。從以下方面著手:

1.加快教育理念領域的變革。法律教育制度制定者和法律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應試教育和形式主義的思想,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學科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使學習具有開放性與綜合性。把法律教育的目標定位為職業的法律專業人才教育,同時致力于增強法學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實踐性的教育方法才能順利推行。

2.完善資源保障。①優化師資結構。首先在聘請教師時要綜合考慮其經驗、學歷、職稱,尤其注重豐富的經驗這一條件,可以聘請律師、檢察官、法官作為客座教師,從不同的專業視角指導學生。其次,由于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致力于實踐教學,這對教師的素質有了更好的要求,所以要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②爭取經費支持。高校法學院教育資金來源較單一,只有少數高校能得到基金會的支持。所以各高校應發揮能動性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爭取各方面資金的支持。首先,法學院對實踐性教學的發展具有重大責任,應為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提供必備的辦公場所和經費。其次,模擬法庭與律師所建立聯系,在給予專業支持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最后,加大宣傳力度,在提高法律援助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基礎上,通過社會各界獲得資金支持。

3.加強制度建設。①培養模式。根據理論指導實踐的原理和大學法學課程的安排,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足夠接受實踐教育的法學理論,適合作為實踐性教學的對象。②評價制度。應試教育的那套單純的以成績作為標準的制度不再適用于實踐性教學。應當建立科學、公正、多元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新評價制度的建設要求通過學生的實際工作反應出其綜合素質,對學生的法學理論素養、法律職業道德、專業職業技能、文化素質積淀等方面進行整體評價。同時,為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應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與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將定期評價與經常性評價相結合,綜合性評價與專項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客觀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4]加強法學教學中的實踐性教學是建設卓越法律人才的共識,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無疑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模擬法庭課程的開設,使得學生通過庭審活動,較熟練地掌握程序法和庭審技巧。法律診所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直接接觸真實案件,參加訴訟,為將來的法律執業打下良好基礎,顯然模擬法庭本身就是法律診所課程的有機內容。[5]以法律診所為借鑒促進模擬法庭的完善,不斷探索將法律診所的優勢借鑒到模擬法庭教學法中,共同致力于培養卓越法律人才建設。

參考文獻:

[1]張小蕾.淺議模擬法庭教學制度的完善[J].中國大學教學,2010,(2).

[2]張衛.淺談法律診所對抗式模擬庭審教學[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

[3]郭翔.試錯理念在模擬法庭教學中的應用[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7).

[4]馬永梅.法律診所教育與法學教學實踐評價模式的改革研究[J].民主與法制,2007,(2).

篇(3)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是連接學生與知識的紐帶,還充當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角色。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傳統的教學內容與形式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與實踐發表個人看法。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

(1)教學目標整合性。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師教學行為的依據和一節課成功與否的行為起點,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這一節課的成敗與課程目標的達成。如今小學語文新課程強調的重點不同于以往,教學目標具有整合性,不像從前每個目標是孤立存在的,之間沒有相互關聯。這主要表現在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組合、過程與方法的有機組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組合。不難發現,通過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兼顧每個方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時記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學內容開放性。美國教育家說過:“一個人要成為優秀的教師,那他必須是一個具有創造力,向前看的人,一個進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遍_放性語文教學首先需要教師教學思想的開放。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和開放性的胸懷。如今的時代不比從前,即便是小學生,鋪天蓋地的信息已經讓他們目不暇接,所以,在講授語文課的時候,單單依靠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了。以語文課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盡可能多地引進與之相關聯的信息,展開立體式教學,以此來強化學習,但是中心必須是課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課文吃透,讓學生得到知識。

(3)教學方式互動性。教學方式互動,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施最大的變化體現在課堂上,從前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不見了,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的氣息,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從前那種“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課堂氣氛活躍,熱烈而不喧鬧,爭辯而又溫馨,師生間以平等的心態相互交流、溝通和補充,教師沒有了居高臨下的姿態,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彼此間交流著情感、體驗和觀念,最后達成共識,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

(4)教學過程活動性。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參與進課程中來,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更應如此,因為小學生活潑好動,如果僅僅是一味、死板地講課,就不能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讓學生參與進課文中來,融會貫通,就能夠更好地讓他們掌握知識。

二、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實踐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積累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累與感悟。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要通過對平時知識的積累來實現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不應停留在表面上,而應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探討。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鞏固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語文教師應在闡述文章內容的同時,滲透關于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并引導學生注重對說明文知識的積累與感悟。

(2)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在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各種需要的情緒表現。新授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我也從多年的小學教學中,深深體會到: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前提,教師的關愛是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正確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措施,要獲得教學成功,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是外因條件,學生就是內因根據,教師的教學只能通過學生的學起作用。

(3)注重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也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不僅是豐富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感人場面,從而促使學生切實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4)注重加強橫向思維訓練。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重視思維的深度發展,忽視思維的橫向訓練,隨著課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認識到了橫向思維的重要性,鼓勵多種解題策略屢見課堂,這樣學生的思路就變寬了,大腦變靈活了,創新的積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對橫向思維的訓練是比較少的,對課堂中的重點問題,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決問題,想方設法拓寬學生思維的寬度。這樣的學法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裨益。

總之,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參考文獻:

篇(4)

藥學與臨床醫學一樣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實踐教學在藥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時也會產生極大的指導作用。同時,實踐教學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動手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良好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但多年來,其一直是藥學生教學過程中一個薄弱環節和教學難點,存在諸多問題。為改變現狀,我們有針對性地發放調查表,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對帶教老師、實踐學生的考核,收到一定效果?,F將工作總結如下:

1藥學實踐教學模式設計

1.1按照學生意愿,做好教學實踐準備

為使參加藥學實踐教學的學生較好地完成任務,我們先進行了問卷調查,其結果與我們想象的有一定差異。共發放50份調查問卷,同學們認為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態度(44%)。實踐教學中,學生更注重實際操作(占到44%),認為實踐教學的考試以邊學邊考的形式對鞏固知識效果更好(44%)。教學實踐中,學生更注重實踐性(66%)。希望能與病人直接接觸(92%);教學內容能夠分級進行(58%);為使學生能重視實踐教學,應把實踐教學考試成績與理論考試活考研成績掛鉤(38%);實踐教學也應該注重興趣教學(48%)。

1.2按興趣分組,注重考核內容

藥學實踐的崗位較多,從藥品采購、保管、入庫到調配、使用,經歷幾個關口。特別是臨床藥學的實踐教學要求更高些。實踐教學前,再次給同學們發放調查表,對學生的實踐興趣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先實踐,實踐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調查中發現,藥學生最感興趣的科目是臨床藥學,其中更關注臨床。認為臨床藥學可以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其中(41%)。

1.3加強帶教老師考核,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按照調查表匯總結果,我們關注了藥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進,加強帶教老師的培訓及考核。6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進行情景教學、綜合教學,把學生真正當作員工對待。據此我們把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實際操作的技巧放在首位,并以此制成考核條款,帶教之前先考核老師的準備情況,再上崗帶教,以滿足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需要。對帶教老師考核,我們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配合程度、學生臨床思維的能力、與患者溝通的能力等內容,從學生關注點入手,提高了對老師考核的全面性,讓師生共同重視實踐教學。

2藥學實踐教學變更的內容和措施

學生學習的特點還在于興趣。90后、00后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培育,獨立性強、接受能力強、敢于挑戰是其特點。在實踐內容上,我們打破傳統的以大綱為主線變為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提高學生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實際工作的需要了解較少,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無論是處方審核、藥品調劑、病歷調閱都缺乏感性認識(65%),根據調查,學生們還不知道如何把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59%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僅少部分能應用于實際。對于醫學人文的了解更少。59%的同學認為人文教育非常值得,給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這就更加需要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變更,讓學生能有效地結合課堂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

2.1實踐教學內容更貼近于實際工作

按照學生的意愿或興趣的選擇,老師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如臨床藥學專業方向的學生,在進行臨床實踐教學前,先進行醫學人文、職業道德的培訓,然后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會診帶教。告訴學生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學會與患者溝通、與醫生溝通。初步了解藥學基礎知識在臨床的應用。另外,學會查看病歷及相關檢驗單。教給學生如何結合實際了解醫生診斷,如何合理用藥。如何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進行處方審核。如何進行抗菌藥物合理性評定等。把實踐教學內容完全與實際工作聯系在一起,引起學生們極大的興趣。

2.2實踐教學時間更加靈活

如何保證藥學實踐教學的時間。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們大多數認為教學的時間應該在3~6個月(78%),以保證扎實地學到真本領。并且希望能長時間在臨床藥學室、中心藥房學習。也有部分同學喜歡中藥、喜歡急診藥房。根據學生個人興趣,我們既要結合大綱的要求進行實習,也安排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科室多帶一點時間,多了解自己喜歡的知識。這樣對學生的考核也要隨之變化。重點變為各科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審方、調劑、用藥交代、用藥教育等內容。即用什么考什么,真正讓學生體會考試不是目的,掌握服務技能才是目標。

2.3對帶教老師考核更加嚴格

對學生實踐教學從內容、時間、考核的調整加大了老師教學的難度。要求老師的基本功要扎實,知識面要更廣。而不是過去的靠著老經驗就可以應付的狀態。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學歷、資歷、性格等更加看重,也說明老師在實踐教學中可能比理論教學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3考核體系更加完備

實踐教學結束,我們從管理指標、實踐指標、效果指標三個方面考核教師、考核學生。管理指標是從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時間分配、人員搭配等各方面進行考核。實踐指標是指將能否調配處方、調閱病歷、做好用藥交代、用藥教育、與患者溝通等內容作為實踐內容。效果指標即考核學生掌握的程度。

4結束語

4.1按照目前的藥學實踐模式,提高了對帶教老師的要求。老師帶教前不做充分的準備,學生接受實踐教學內容的效果就會差。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要求老師知識面一定要寬,善于學習。同時對實踐教學的大綱也提出了要求。大綱應該在實踐教學單位的教師中很好的討論后方可定稿。

4.2雖然按照學生興趣分組,滿足了大部分同學的愿望,但直接與醫生、患者接觸也給我們教學提出了新問題。如何與醫生交流?如何與患者溝通?這些都不是固定模式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意識,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與病人接觸。在今天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環境里,能否真正做到想及病人所想,讓患者真正滿意,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4.3藥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給帶教老師帶來壓力,需要掌握較多標準的規范化、統一化。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方法關系到教學大綱和教學思想的落實。實踐教學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實踐教學方法應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因此,在實踐教學方法探索中,我們仍需不斷分析、查找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建立起符合當今學生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篇(5)

一、 探究教學的特點

1.探究教學的復演性

探究教學具有復演性,這是探究教學的基礎。探究教學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復演,但又與科學探究活動不同??茖W家的探究活動與探究教學雖然在程度上不同,但在性質上是相同的。探究教學在實質上是一種模擬性的科學研究活動。[1]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接受別人的思考,而是要經歷一個復演知識的起源和途徑的過程。首先,探究教學復演科學家探究活動過程。科學家探究活動沒有固定的程序,但科學家探究活動的共同點可以概括為從問題開始、運用假設理論、尋找證據、進行邏輯推理、表達交流結果等。學生應該像“科學家”一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重新發現與組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學習??茖W家探究活動研究的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學生探究的則是教學材料的內容,學生學習的是間接知識。通過探究教學過程,學生可以對間接知識產生直接的認識,獲得直接經驗和創造性的理解。其次,探究教學是精神層面的復演?!翱茖W探究”除了具有特定的基本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蘊涵著求知、進取與求實精神。科學家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態度也是探究教學應該具有的。[2]科學家在探究活動中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精神,探究教學亦是培養學生科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

2.探究問題的真實性

師生探究問題必須具有真實性。學生探究的是真實性的問題,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需要并且認為探究活動有意義。一方面,探究教學選擇的問題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相關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探究的問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探究的內容具有實際應用意義。如果探究的問題是一個虛假的問題,學生不會對其有更多的關注,即便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也會造成學生錯誤的認知。學生在探究真實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態度可以遷移到現實生活世界中,能克服學習知識與實踐相脫離的弊端。學習不僅僅是一個知識攝入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包含著態度和情感的綜合體驗過程。[3]在探究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目標的實現,也要關注學生探究方法的獲得,學生思維的發展是評價探究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準則之一。

3.學生探究的主體性

探究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是探究教學的核心。探究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使學生發展的需求得到滿足。皮亞杰認為心理發展就是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日益復雜的環境而達到平衡的過程。個體也正是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其認知結構。[4]學生能夠與環境相互適應,具有自組織能力。教師呈現的探究問題要讓學生產生不平衡感,學生經過自身的努力可以達到平衡的狀態。探究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學生直接參與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實踐為基礎,探究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機會,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主動地思考探究的問題,從而獲得了有意義的探究結論。與此同時,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生巨大變化的過程。其次,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的大膽質疑與探究,提出具有個性的見解,從而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當已有經驗與新發現的事實不一致時,學生會重新審視自身的經驗,主動建構自己新的經驗與認識。探究教學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的精神,相信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并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對于自身的意義,探究教學對學生的生命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4.任課教師的指導性

探究教學要有任課教師的指導,這是探究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探究教學中強調師生共同探索獲得知識。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識別探究的問題,使學生探究問題更加深入與集中。有經驗的教師會幫助學生聚焦到所探究問題上來,并且探究的問題具有價值和意義。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搜集關鍵的信息,對探究問題做出解釋。找出探究問題中重要的信息,對于學生科學地分析探究問題起著關鍵的作用。再次,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進行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指導與點撥,其中重點是對學生的探究方法進行指導。最后,教師要在學生意義建構的過程中,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此外,在探究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也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 探究教學有效實施的條件

探究教學要想有效、順利地實施,就必須考慮教學內容、教師自身、學生主體和課堂環境等四方面的重要教學要素。

1.教學內容具有可探究性是教學的必要條件

探究教學得以實施的必要條件就是探究的內容有可探究性。一切創新活動都源于問題的發現,探究教學過程中師生要有共同探究的焦點。探究問題在探究教學中處于核心的地位,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保障課堂教學的連續性與有效性。探究的問題一定是個真問題,具有探究的價值。教學中并不是每一個問題都需要通過探究教學的方式來解決,從現實的需要看,探究的內容應該從學科的核心問題中選取。探究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師提供的呈現型問題,另一類是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發現型問題和創造型問題。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地準備探究的問題,供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教學,而且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意義。

2.教師自身素質是探究教學得以實施的關鍵

教師在探究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教師要對探究教學進行組織并掌控探究教學的全局。其一,教師要充分理解、掌握探究教學的內涵,具有科學的探究教學理念。探究教學是對人的生命特性與力量的更全面、更深層的關懷,是對內在于生命中的探索欲望和主動精神的尊重與體認。[5]教師正確的探究教學觀念是探究教學的前提條件。其二,教師要有明確的探究教學目標,要清楚地知道通過探究教學所要達到的成效。許多探究教學往往空有探究教學的形式,卻沒有實現探究教學的“神”。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探究教學作為手段所要達到的目標。其三,教師要對探究的方法有系統的掌握,幫助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自身必須要掌握探究的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夠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其四,教師要在適切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在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中增強對探究的認識,并不斷地進行反思,進行有效的探究教學。

3.學生具備的條件是探究教學開展的前提

探究教學之所以能夠進行,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具備了探究教學的條件。探究教學要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探究的技能與策略、態度等方面。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背景,探究教學的開展才具有意義。首先,學生要具有廣泛的、概括化的知識背景。探究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實施,這樣在熟悉的領域中學生可以做出積極的思考。其次,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作基礎。探究能力是復雜結構的高層次能力,是建立在多方面知識和技能之上,探索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教學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探究能力的程度,進行不同水平的探究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再次,學生要具有科學的探究態度。人對活動的態度可分為三個等級,最低的等級是被動應答,第二個等級是自覺適應,最高等級是主動創造。[6]當學生的探究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時,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探索性與創造性的,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答案。所以,探究教學的內容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求,這樣學生才會具有科學的探究態度。

4.探究環境是課堂教學融洽進行的重要保障

探究教學特別講求探究環境的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探究教學進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探究環境不僅強調空間上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師生間的關系也很重要。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尊重與鼓勵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有利于點燃學生思維創造的火花。學生在輕松的心理環境下更容易養成善思的好習慣。另一方面,探究環境還包括各種探究資源。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來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教師在探究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資源上的支持,幫助學生順利進行探究活動。此外,還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可以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適當延長或縮短學生探究、思考問題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鄔小鵬,李志剛.多維假設與求證的探究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2] 馬勇軍,駱紅山. 對探究教學幾個問題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7(1).

[3] 李森,于澤元. 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J].教育研究,2002(2).

篇(6)

1 教學方法的分析與討論

1.教學方法的定義:“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又包括學生學的方法。

2.“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專門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

3.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

健美操組合動作多,內容變化豐富多樣,節奏感強,促進健美操教學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通常運用的有線性漸進法、金字塔法、遞加法,連接法、過渡法和分解變化法等六種。健美操組合動作變化豐富多樣,節奏感強,為使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單化,使抽象感覺具體化,還可以利用電視、錄像、多媒體和圖片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更系統全面的掌握知識、技術和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達到健身的目的。

現代健美操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達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改革開放對當前體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學校體育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所教科目、動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能力,使其終生受益。而目前的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僅教給學生各種組合、套路,然后學生學習、模仿。這樣,學生只是一味地完全按固定模式被動學習,離開課堂,掌握的只是教師教的固定套路。21世紀已經來臨,更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而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從新的視角去看待學校體育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對學校體育教育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實踐。一種“學習――創編――實踐――再學習”的創造力教學模式就是一種適應當代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由鋪墊環節、發展能力環節和多維綜合評價三個模塊構成的新的模式運行系統。在鋪墊模塊中,重點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提高基本技術、基本理論的運用能力,為下一步的能力發展進行鋪墊。發展能力模塊主要讓學生通過課堂領操實踐的鍛煉,達到能力和膽量提高的目的,通過課內外實踐的反饋,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能力和心理能力,提高水平,同時不斷改革,充實模式系統,提高教學質量。多維綜合評價模塊是對學生和整個教學模式系統進行客觀評價,以利于檢驗系統的效能,發揮系統的作用。

2 實施與運用

(一)創造力教學模式的實施

使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技術,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創編套路、組合,并在課堂領操實踐鍛煉中增長才干,提高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首先必須對教材和教法進行改進,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健美操教育,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和運用教學方法。在教材內容的構建上,突破傳統的以競技健美操項目為主的格局,重視基本技術、基本能力和其它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在完成健美操專項技術教學之外,增加自我設計體育鍛煉能力訓練、心理品質訓練等內容,充實健美操專項課的教材內容,構建多方位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創造力教育教學模式三個??斓膶嵤┎襟E。

1、鋪墊模塊教學部分:第一學期進行,重點提高學生的認識,從基本技術、心理訓練、科學鍛煉原理、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等方面進行理論和技術的教學,為學生下一步創編操進行鋪墊,引導學生對突出自身個性特點的自編操做準備。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1-2套熱身操模式套路,并將動作編排原理、動作特點向學生介紹,同時在理論教學中講授動作編排及記寫方法,然后讓學生任意創編體現自己個性特點的動作、內容。

2、發展模塊教學部分;安排在第二學期進行,在培養創編能力、記寫能力、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

教師將每節課的熱身操分配給每位同學,讓他們按運動規律和編排原則編排動作,并把動作用文字和圖解記錄下來,在實踐課之后,教師給予評價,使學生能夠及時在技術上、心理上進行調整。

3、多維綜合評價部分:學生的考核通過教師評定和學生自評,互評形式,對學生體育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 總結

創造力教學模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學生不是復制性地接受知識和技能,而是創造性地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創造力教學模式更有利于職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實施,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健身方法和技能的同時,提高了自我鍛煉能力,這無疑對終身體育觀的樹立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起到推動作用。

健美操事業的改革、創新是無限的,新世紀一切事物都在飛速地發展,作為體育教育領域的引領人,我會加強健美操教學研究工作,了解健美操最新動態,發展和完善健美操教學組織形式,不斷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和訓練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敢于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為推動我國健美操運動的快速發展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沛,馬鴻韜,孟憲君 健美操概念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q

2.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

3.方熙嫦編著 時尚健身導航 2006年1月出版

篇(7)

摘要:探究性學習在體育教育中主要有五大特點。本文從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出發結合體育教育中的事例,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旨在今后在體育教學中,能運用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使體育教學更加深透。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體育教學;特點

在體育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特別強調如何選擇體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育教學的方式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所在學校的條件合理選擇。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技能,增強自覺參與性,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在各種學習方式中,我們尤其要注重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課堂中選擇和確定探究的主題,主動獲得知識,并用運所學的知識去指導自己的實踐,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的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進入狀態階段,第二實踐體驗階段;第三表現發揮階段。探究性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一、過程性

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是重教動作、教技術,至于為什么學,學了什么價值,則很少教給學生,結果是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體育技能,但并沒有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過程,使學生在過程中參與、體驗、學習、發展自己對體育課的興趣,并付諸于行動。

探究式學習可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一是更加重視參與,每一項運動,學生都必須有自身的體驗,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潛在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更加重視實踐,學生在接受體育運動教學,更能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比賽,運用所學的運動技能,體驗成功。三是從中能增強自信心、進取性、毅力等,對自己更有信心。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能關注學生的發展,及時了解學生在以展的過程中存在問題以及做出努力而取得的進步。

二、實踐性

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探究性學習又是一種實踐活動,表現在:一是通過教師的動作示范,學生要分析動作技能的重難點,尋求更快掌握動作的途徑;二是通過學生自身的親身體驗,荻得運動技能掌握方法;三是通過學生間的比賽,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如在學習“站立式起跑”這一動作時,我采用幾種特殊的起跑方式讓同學們按要求做:下蹲后聽口令跑出――背對起跑線聽口令轉身跑出――俯臥,兩手撐地聽口令跑出――最后采用站在起跑線前聽口令跑出。在做完以上幾種起跑方式后,我讓學生討論、比較,采用哪一種方式跑出去最快,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實踐、思考,很快就找到了站立式起跑的最佳方法,學習效果很好。

三、自主性

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探究性學習,還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要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和內容,學生都可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探究性學習,不是教師強迫學生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學生的個性可得到張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然大大提高。

課堂的大氣,開放與和諧,源于教師對學生、對教材的埋性把握,課堂源于教學,教學不僅為了學生學,還為了學生主動地學習;不僅為了學生知識的獲得,還為發了豐富學生精神境界。要把自還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有能力去選擇去決定。讓優等生滿足更高的求知欲;讓后進生消除壓力,增強自信心;讓中等生鼓起勇氣,大膽地跳起來摘果子。

四、創新性

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探究性學習來說,教師可靈活運用異質分組的友伴分組的形式進行,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習,主張創新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自學、自教、自練的能力,為了學生的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

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就帶有創新的成份,如在籃球教學中,當學生對籃球達到酷愛的境界時,他們此時不僅想用自己所學的基 本理論進行實踐,在人們面前展示,還希望有美國NBA籃球賽的風采的償試,更渴望自已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隊員。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膽創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合作性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具備的基本素質,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探究式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在運動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分享成功,發展學生團隊精神。

例如:在游戲“運傷員”教學中,我根據這一游戲的特點,要求學生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組的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傷員運到目的地。要求提出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尋找合作伙伴,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齊心合力,結果,全班很出色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這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用于21世紀的復合型的有用人才,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

[2]《體育與健康評價》.

篇(8)

一、“親師取友”――更多尊重,更多關愛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時期就有“親師、取友”的教育主張,到了學記更是將其作為學程的重要內容,“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所以親師和取友是學有所成不可或缺的條件,“親師取友”也是中學共生文化建設視域下的一大教育特點?!坝H師取友”意味著亦師亦友,意味著平等互助,意味著生生和諧。

放眼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位置,受世人注目的程度不一,雖說公民人人平等,不可否認還是存在著“等級”的劃分,不過在共生文化建設下的學校必然是一方凈土,教師無論社會地位與他人相比或高或低,但是面對自己的學生,都是平等的。共生文化建設強調師生共同成長,教師在學生面前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師和學生之間已沒有嚴格的界限,在課堂上、課堂外的師生學習、生活、交往中師生是相互平等的關系,唯有平等地對話與交往,才能實現地位上的真正平等,教師才能感受到學生真實的情感、想法和需要,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關心學生、學生才會信任我們老師,才不會認為我們在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們,學生會更樂意接納我們給予的建議、忠告,更樂于傾聽我們的課堂講學,更樂于與我們課后交心、交流。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對個性的尊重,對個體權利的尊重。尊重個體的教育,不僅僅是使兒童免受傷害,更是要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使他們能“自由地享有生存與發展的權利、選擇與判斷的權利、理解與表達的權利、創造的權利,在教育中獲得快樂與幸福的權利”。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意味著淡化師生在教育中彼此的身份意識,雙方都是真實的、活生生有自身思想與情感的人,在教育、交往的過程中人格平等,將全部的真實的情感投入到對知識、問題的研討之中。教師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采取民主的教學方法上?!邦粮餮誀栔尽保攲W生在學習中有所得時,應不吝褒獎,要鼓勵和要求學生“當仁不讓于師”,提倡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主張,切忌憑經驗教育、教學,自以為是。

當然,民主、平等并不意味不尊師重教,相反,我們倡導民主、平等是因為我們教師有足夠的自信和人格魅力在交往過程中展示與流露,真實的情感和性格,真切的關懷,必將受到學生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共生文化建設視域下,師生有著共同的社會理想目標以及相近的旨趣――建構和諧之道,師生通過日常實際生活中的真正交往,相互維系,“仁”與“禮”來統攝師生之間的關系,在相互交往中相互鼓勵、相互促進,借助于真實的師生交往、生生交往促進師生的人格趨于和諧,最終實現至善完美的人生鴻鵠之志――老師成為名師,學生成為高材生。

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應該要求學生在與他人(尤其是其他學生)的交往過程中能一秉仁心,充分展現自己內在的德性,在自己觀點正確時,要敢于堅持,從更有利于提升自己和他人的知識及情感合宜、合適的要求出發,提出有個性、不盡相同的見解,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促進整體素養和諧發展,當然,在班級團體內部還要強調“君子周而不比”,強調生生團結共處,共生共榮。

實踐經驗表明,學生一旦理解、信任老師,會由內心出發關心教師,勇于批評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和思想,有些看似奇異,但卻是對我們教師閱歷的豐富,不由地把我們的穩重和涵養傳遞給了學生,學生也把陽光、快樂和希望分享給了我們。

二、“教學相長”――和而不同,共生共榮

共生文化視域下的教學是教師將學生視作完整的,具有獨立個性的人,通過師生互動、交往幫助學生的科學、人文知識與精神情感均獲得充分的發展,學生通過學習與受教育的過程理解人類歷史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并遷移到現實生活之中,思考生活的價值取向。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眼里不只是知識,還有學生,將自己所擁有的包括知識在內的完整的人格、素養展現在學生面前,指導學生學習知識、理解世界與生活,當然在交往的過程中也了解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意向。教師在傳知識、通情感的過程中自己的交往能力與智慧得到升華,觀千人而變為智者。

共生文化視域下的教學相長是師生共生共長,“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學生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當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傊?,課堂教學對于參與者都具有個體生命價值”。

共生文化視域下的教學相長是學生在其發展區內獲得最大化的發展,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要實現最大化發展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共生文化建設在因材施教上采納的是孔子的主張“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在觀察、了解了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基礎后進行有區別的教育,“‘因材施教’的關鍵在于通過對學生準確、全面的了解,各依其長、兼據其短,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所長,克服所短,抑或揚長避短,取得應有的進步”。共生文化視域下的因材施教是新課程背景下對教育公平的真切關注,是我們推進教育公平進程、均衡優質教育的主導價值、彰顯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對話互動”――獲得知識,生成智慧

共生文化視域下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對話互動,理解和溝通是師生實現共同發展之根本,在此基礎上“教”與“學”才具有實際意義,師生關系才能通達和融洽,教育教學活動才有可能愉快地鋪開,才能促進學生發展為有知識、有文化、有情感完整的“人”。

師生在對話、互動的過程中相互承認、相互理解,在師生交互性對話的過程中,兩者是互主體性關系,“互主體性關系說明雙方共同享有某種和諧、某種一致,雙方共同達到理解和溝通,雙方之間不是‘主體一客體’關系,也不是‘人一物’關系,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承認與理解的社會性關系”。

對話教學要求教師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通過創設多重對話形式架設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橋梁,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更多地是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才是建構知識的主體。設置情境既可以讓學生的直接感性材料積累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將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將情境的設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服務;其教學過程要用解決現實問題的基本過程大體一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扮演專家的角色,提出解決問題的原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觀念。

對于一個教師而言大半輩子和學生打交道,“把視線只停留在學生的身上”是共生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和內涵所在,有人說這是忘了自我,其實不然,關注學生,其實就是在關注我們自己,教育教學不只是學生在成長,同時我們教師自己的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之中,必定能與學生共同感受生命的涌動與成長,共同體驗智慧的閃現和精神的豐盈。

參考文獻:

[1]金生宏.教育與人的尊嚴[J].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0,(4).

篇(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新教材(以下簡稱NSEFC)是在1993年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以下簡稱SEFC)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NSEFC教材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對SEFC教材做了較大的改進,成為由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向新課程標準過渡的教材。因此,NSEFC教材自2003年使用以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一線教師普遍認為,NSEFC教材帶來的啟示大于指示,挑戰大于機遇,跨越大于過渡。

一、對教材體系的認識

1. 在編排內容上,它一改以往教材大多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賦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語言綜合知識能力的責任,通過大量貼近社會生活的真實材料,向教師和學生展現了一幅幅實際的語言學習場景。教師和學生均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有側重地展開教和學,從而全面提高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來表達情感,展示內心世界的素質和能力。

2. 在編排步驟上,采用了分課型任務教學的方式。對教師而言,這無形中減輕了年輕教師在課型設計上的迷惑,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素材的收集上,從而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但我們也看到,一些教學步驟對于學生來講,知識起點較高,開展師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難,且具有不甚合理的地方。

3. 課本附錄中的一些語言點的解釋還有不盡詳細的地方,個別還有疏漏之處,艱難適應今后高考的目標和要求,這些都需要編者和教師加以改進和補充。

二、NSEFC教材的特點

1. 基本特點

NSEFC教材的結構合理,形式活潑,設計美觀,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和欣賞需求。該教材仍采用單元劃分的方式,但取消了每個單元設置4課的做法,而是設置了若干個板塊。

NSEFC教材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人為修養。

NSEFC教材在采用話題、功能和結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設計了一些任務型教學活動,符合新課程標;位的精神。

NSEFC教材增加了形成性評價的內容,體現了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練習冊各個單元所設計的評價內容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逆行反思。教師用書中還提供了補充建議,并設計了一些診斷性測試題,供教學時參考。教學中淡化語法,重視聽說讀寫能力,提倡整體教學法和交際法,鼓勵教師用英語授課。而NSEFC教材則淡化單元課型,加大聽讀量、詞匯量和綜合信息量,強化語言綜合技能的整合;同時倡導任務型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改造評價方式,鼓勵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 NSEFC教材帶來的挑戰和困難

(1)NSEFC教材學生用書中只有單元話題,聽、說、讀、寫各技能的訓練混合一體,對于長期習慣于依據教材按圖索驥的教師來說,很難把握課時的分配。

(2)NSEFC教材中的生詞量、閱讀量、話題信息量以及各種任務活動量提高的幅度較大,教師難以整合,學生也難以掌握。據介紹,該套教材覆蓋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24個話題,66個功能意念項目和3000多個單詞及300余條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在SEFC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8個話題,23個功能意念項目和1500多個詞匯。

NSEFC教材中的Speaking,Reading,Language Study,Integrating Skills以及Project和Assessing等板塊都設有彈性任務;原本簡單的口語訓練(Speaking或Talking)變成了提供主題情景和語言功能項目,讓學生開口說英語,討論、辯論、采訪或寫調查報告等耗時較多的活動。

(3)NSEFC教材的單元板塊多,教學步驟也多。學生用書中單元板塊包括Goals, Warming up, Listening, Speaking, 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 Language Study, Word Study, Grammar, Integrating skills, Readings and writing Tips和Checkpoint14個板塊;練習冊(Workbook)包括10個板塊。教師的最大困惑是:這么多板塊很難全部完成,但該如何整合呢?

(4)NSEFC教材中的聽力材料趨于生活化、場景化和口語化,應該是最佳的聽力材料;但朗讀者語速太快,口語味大濃,學生對材料的背景知識不熟悉以及材料的生詞量大等因素增加了學生聽力的難度。

(5)NSEFC教學參考書中的“教學建議”、“補充參考資料”,特別是用英語編寫的“學生用書教學指導”和“主題任務建議”等部分都頗具學術指導意義??赡芤驗閮热莺腕w例全新的緣故,目前其對教師教學的參考作用卻難以發揮,有的教師甚至反映讀不懂這些英語材料。

三、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我校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興趣都不是太高,聽力、口語、閱讀這幾方面尤其困難,新教材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因此,靈活地利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增減,重新整合,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我們來說尤其重要。要完成以上任務,筆者以為:

1. 大膽處理教材,樹立教師及教材的理念

教師沒有必要把教材中的所有的板塊都教完,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任務”都做完,因為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資源包。教師應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依據學生的實際,大膽刪減,增補和重組教材內容。

(1)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刪減教材內容,以便集中精力處理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實施最有效的教學活動,落實最重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比如,簡化Warming up,Speaking,Talking, Postreading, Project以及Assessment等板塊的教學步驟。另外,教師可以舍棄一些與學生生活相距較遠,專業性太強的內容,如The silver screen(Book 1A Unit 5, Fact and fantasy (Book 2B, Unit 12)和frightening nature (Book 2A Unit 10)等單元中的部分內容。)

(2)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通過報刊閱讀等手段增補和拓展教材內容,比如,在教學News Media(Book 2A Unit 2)的近兩周時間里,筆者要求學生閱讀至少5份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語報紙,如《考試報》等。學生不僅能高效率完成課上所學內容,還可以增強課外自學英語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日?;顒拥闹黝}調整教學順序,重組教材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學時教學Good friends (Book 1A Unit 1),Good manners (Book 1A Unit 6);在運動會期間教學Sports(Book 1A Unit 8); 在元旦和春節前夕教學Healthy eating (Book 1B Unit 13), Festivals (Book Unit 14);在旅游黃金周前夕教學Going places (Book 1A Unit 3),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Book 1A Unit 4)和Cultural relics (Book 1A Unit 7);學校開展理想教育時教學 Great women (Book 1B Unit 17)和Making a difference (Book 2A Unit 1)。

2. 分步實施,突出聽讀,落實任務

針對NSEFC教材“有單元無課時”的特點,教師可對圍繞單元話題讓學生進行整體感知,整體理解,整體鞏固和整體運用。備課時教師應從實際出發,靈活劃分課時,粗線條把握進度,自主確定教學進程,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根據NSEFC教材的特點,聽力(特別是高一年級)和閱讀是各單元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聽力理解感到困難的語段,教師可以采取先精聽后泛聽的方式;對于學生閱讀理解有難度的語料,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梳理材料,以降低難度。

目前,絕大多數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知之甚少,實施時頗感棘手。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實施任務的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特點:(1)必須有明確的活動目標;(2)盡可能接近現實生活和貼近學生生活;(3)必須有獲得、處理和傳達信息的過程;(4)必須運用語言做事情;(5)運用語言的重點是表達意義而不是操練語言形式;(6)必須有具體的活動結果。因此,任務并不等同于練習,也不意味著教師放任學生自由行動;同時,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并不意味著每堂課都必須采用這種方式,也絕不應否定兩種任務型教學的方式:

①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選擇并完成好重點教學任務。費時少的任務隨堂完成,中等難度和復雜的任務周末完成,費時多的任務可以利用長假或寒暑假完成。另外,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興趣,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大型英語活動或實施專項課題研究。比如,我校舉行愛校愛鄉的英語演講比賽及單詞競賽等。

②嘗試單元整體任務(即課前布置,課后展示,包含聽、說、讀、寫的綜合整體項目)。每單元按照任務設計、聽力輸入、閱讀輸入、語言學習與訓練、讀寫輸出和任務展示與評估等幾個階段進行設計和實施。教師可大膽精簡和整合Warming up和Speaking等板塊中的小任務.單元整體任務的設計可遵循變任務為項目,變分散為整體,先輸入(聽讀)后輸出(說寫),先認知后交際的教學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其獲得學習進步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比如,在教學Scientific achievements時,筆者給學生一些提示詞,只談論These are some grea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Why?對其他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話題,就不一定得花費時間去完成。

3.合理處理詞匯教學

新版教材增加的詞匯主要是只要求理解的詞匯,其次是專有名詞。新、舊版教材在要求會使用的詞匯上也有很大變化。原高中教材聽力部分詞匯安排到了初中,原高二的部分詞匯安排到了高一。因此,新版高二教材中要求運用的詞匯有很大一部分對于舊版教材來說也是新增詞匯。高中學生應掌握和能夠運用的總詞匯量變化也很大,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學大綱要求詞匯量為1200+75,現行高考考綱的要求為2200。實踐證明,按這個標準畢業的高中學生其英語水平非常有限。因此,新課程標準七級目標將詞匯量定為1400―2500,入級目標定為3300,九級目標定為4500。這樣的詞匯量標準可以基本解決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遇到的一般性詞匯障礙。另外,新教材還要求學生不局限于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詞匯??梢哉f,達到了這種要求的高中英語教學就為學生英語學習的持續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版教材的詞匯數量大幅增加,而每學期的教學時間卻沒有變化。那么,教師應如何完成詞匯教學任務呢?其實答案就在教材的詞匯練習之中。

1. 用已學的英語詞匯解釋生詞,建立單詞與概念之間的聯系

新版教材提倡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練習的特點或是以舊引新,或是以新習舊,擴大詞匯量。這種練習在高二上冊教材中有兩種形式:①連接英語單詞與英語概念的練習,如課后習題中的Item3 Vocabulary;②根據英語釋義或句子語境填寫英語單詞的練習,如每個單元中的Word Study。③詞的構成規律,如加前綴、后綴等。

2. 在單句語境中運用所給詞匯,學會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匯的意義

在新版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的前言中,編者在闡述語法和詞匯教學時指出:“教師可嘗試改變全部由教師講解詞語用法和分析語法現象的教學方法。”教師用書中提供了一些詞匯教學的方法以及詞義推測的策略。比如,如何通過上下文線索,詞的構成和已有的知識來猜測詞義以及如何使用詞典等。該套教材編入了一定量的在單句語境中運用詞匯的練習。這些練習又分為詞匯意義運用和語法形式運用兩種。從練習的比例看,編者是以意義運用為主,但也注重語法形式的正確性和詞匯之間的正確搭配等。

3. 在短文語境中運用所給詞匯,體會詞匯在語境中的邏輯關系

在新版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的前言中,編者談到詞匯教學時還說:“要真正掌握詞義和詞的用法,還必須通過有情景的課文教學,并結合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才能達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詞匯的運用要在意義和語法形式方面注意上下文的邏輯關聯。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境中才能真正理解詞匯的意義,并學會和掌握它們的用法。

4. 適當對比英漢語言差異,建立英漢語言形式之間的正確聯系

現在有不少人強調英語課要全部用英語組織教學。但有專家指出,在英語課上一味地排斥母語也是不可取的。為此,新版教材中增加了漢譯英和英譯漢詞匯練習。通過這兩種練習,學生能夠體會英漢兩種語言形式之間的異同,只有通過仔細比較英漢兩種語言形式和文化上存在的差異,學生才可能真正理解所學語言形式的意義。從這方面練習的比例分配來看,編者是以用所給英語詞匯翻譯漢語句子這種形式為主。同時,該部分練習還包括用所給漢語完成英語句子和用所給的一個單詞翻譯多個英語句子等形式。

5. 運用構詞知識剖析生詞,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掌握英語構詞知識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新版教材充分利用這方面的知識,編寫了各種練習.例如,高二上冊中的這類練習有:Item 1 Vocabulary, Workbook Unit 3(派生); Item 2 Vocabulary, Workbook Unit 3(合成); Item 1 vocabulary, Work book Unit 4(派生);Item 2 vocabulary, Work book Unit 9(派生); Item 1 vocabulary, Workbook Unit 10(詞形變化)。這些練習系統地分散到各個單元,對學生學習和掌握構詞法知識起到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四、完善評價手段

在實施教學時,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管控,表揚后進生,把文化意識滲透到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競爭意識中。通過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筆者所教學生較開學以來有了較濃的學習興趣,成績有了較明顯的提高,自己在教學中的不斷摸索學習,處理教材各板塊時較得心應手了。

參考文獻

篇(10)

概念是人們在感覺、知覺和表象有效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形成的,所以概念給人們的感覺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憑空產生的,離開了感覺、知覺和表象的有效積累,人們也就無法科學、有效地建構概念,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應該是感性的。

(1)觀察和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也是學習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會給學習者帶來許多生活經驗以外的直接經驗和感性體驗,為科學地建構概念積累寶貴素材,所以強調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感性特點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

(2)媒體與軟件

考慮到某些物理對象和實驗對條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復性等的具體要求,物理教學中可以選用一些圖片、動畫、音視頻和仿真實驗室(如國內的仿真物理實驗室、美國的鱷魚夾仿真物理實驗室等)加以輔助教學。例如在探究“熱運動與溫度的關系”時,不妨調用一下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模擬動畫;再如在討論“聲音的三要素”時,可以調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軟件,對各種聲源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又如在進行有關“電路”方面的習題教學時,不妨運用仿真物理電學實驗室加以動態演示,科學、合理地應用媒體和軟件可以有效增強物理教學的感性特點,以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科學建構。

(3)問題與情境

眾所周知,物理問題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有其現實根源的。合理地設置物理問題與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思維。例如在討論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點時,教師不妨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個絕對光滑的冰凍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順利地返回岸邊?(參考答案:脫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會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邊)我們在教學中,每每會激發出許多學生的奇思妙想。當然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關鍵是要注意如何積極、及時地加以運用,努力避免機械地就事論事,了然無趣的概念教學。

2.漸進性特點

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一點后,再進行相應的教學?!钡拇_,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或多或少地帶著一些“先驗經驗”,這些先驗經驗是概念教學的起點,它們也常被稱作“前概念”。學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膚淺的、片面的、甚至還是錯誤的,有的是學習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學中不斷地加以甄別、矯正、完善和鞏固、強化,逐步地趨近于科學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許多積極的元素,值得我們在物理教學中加以發現和利用。例如教學中可以借助學生對水流、水壓的認識,逐步建立起電流和電壓的概念;將小車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線上發生偏轉的原因類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錯誤的元素,值得教師予以關注和警惕。例如許多學生常認為“白霧”是水蒸氣、物體遠離平面鏡成像變小、沒有力就不運動……如果教師漠視學生頭腦中與科學認識相異的這些前概念,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對該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會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問題情境下連連出錯。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要簡單地求全責備,要更多地反思和改進教學的不足,要讓他們知道科學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時,也經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擾,例如他們曾把對宏觀現象的理解簡單地映射到微觀領域,以至于對光本性的認識、黑體輻射的認識出現過錯誤。

3.嚴謹性特點

許多初中物理概念雖談不上嚴密,但都很嚴謹。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學生稍不留神就會犯錯。這一嚴謹性特點同樣地體現對許多物理規律的表述上。如對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應該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說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時,應該說重力與質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說成是質量與重力成正比。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關注,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同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練習和及時的診斷反饋。

4.系統性特點

任何概念的學習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發生聯系,概念與概念的聯系就形成了命題,而命題是知識意義的最小單元。從這個意義上講,概念教學還應該體現系統性特點。

概念圖模擬學習者認知結構的層次性,并以層級結構組織知識,有利于學習者把握新知識的“同化點”,從而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同時,概念圖將知識以圖形的方式表示,增強了信息的回憶和識別,為基于語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輔助和補充,大大降低了語言通道的認知負荷,從而加速了學習者思維的發生。為此,筆者一直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地嘗試著基于概念圖的物理概念教學,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積極地引入并運用概念圖建立、梳理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不僅可以突出概念教學的系統性特點,同時也有利于打破傳統的概念教學過于孤立化、線性化的傾向,從而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發展學生對概念的自主建構能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上一篇: 農牧業發展現狀 下一篇: 資產證券化的意義和作用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伊人久久大杳蕉夜夜揉夜夜爽 | 三级视频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第一页 |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