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山大學
主辦單位:中山大學研究生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1980年
綜合影響因子:--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1980年,公開發行的季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文學研究、政治與民主研究、歷史研究、資訊管理研究、哲學研究、教育研究、外國語言與文學研究、法學研究等。以“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技創新”為辦刊宗旨,主要刊登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學、藥學、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文章等。該雜志始終堅持嚴格的學術審查和質量控制,以確保發表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性。
該雜志在促進學術交流和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發表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學術論文,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該雜志還為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發揮了智庫作用。作為中山大學研究生教育的標志性學術交流平臺,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高質量的出版標準,為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服務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發揮了積極作用。將繼續秉持其宗旨和優良傳統,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為繁榮我國學術研究和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1)論文來稿需保證原創性,未曾在國內外公開期刊和公開出版的著作中發表,遵守學術規范,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涉及國家機密,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2)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引用、參考的文獻目錄。參考文獻應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
(3)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1.……”“(1)……”標示。盡量不使用三級或三級以上的標題。
(4)帶圈數字與腳注內容之間空一個字符。對文章中所引用的資料第一次進行注釋時,必須將該文獻的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資料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5)來稿需附作者簡介,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籍貫、性別、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方向、學歷,作者詳細的聯系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6)內容摘要:反映研究對象和范圍、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得出的核心結論,體現論文的創新性和學術影響,旨在提高論文的引用量與轉載量。一般以400-500字為宜。
(7)基金項目。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包括基金和項目兩類。論文若有此種背景,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列于作者單位之下列,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編號。
(8)學術性:稿件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內容應涉及各個學科領域的理論、實踐、政策等方面,能夠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討論。
(9)規范性:稿件應符合學術論文的規范要求,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格式應規范,文字應準確、清晰。
(10)學術誠信:稿件應遵守學術道德規范,不得抄襲、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觀點,應保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良好的學風。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是一本由中山大學研究生院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東廣州新港西路135號,郵編:51027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