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主辦單位: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4年
綜合影響因子:--
《中國食品安全治理評論》雜志創刊于2014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作為國內食品安全治理領域的權威學術刊物,其宗旨在于深入探討食品安全治理的各個方面,為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雜志不僅關注食品安全治理的宏觀框架和政策走向,更深入到農業生產的具體環節,對農業生產隨意性行為、生豬養殖戶的行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分析。
農業生產隨意性行為的理論解釋與政策改進是雜志關注的重點之一。農業生產中的隨意性行為,如農藥的過量使用、飼料的隨意配比等,不僅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破壞。雜志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揭示了農業生產隨意性行為產生的結構性條件,如農業生產者的認知偏差、經濟利益驅動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改進建議。這些建議旨在通過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安全意識、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等措施,減少農業生產中的隨意性行為,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
其次,生豬養殖戶基本特征與病死豬處理行為間的相關性也是雜志深入探討的議題。病死豬的處理不僅關系到豬肉產品的安全,還直接影響到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雜志通過實地調查與數據分析,揭示了生豬養殖戶的基本特征(如養殖年限、養殖規模、受教育程度等)與其病死豬處理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政府政策、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以及對生豬疫情及防疫的認知與養殖戶的行為選擇呈正相關關系。這提示我們,要規范生豬養殖戶的病死豬處理行為,需要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與監管,同時提高養殖戶的法律意識與防疫能力。
(1)文中如出現外國人名,第一次出現時需譯成漢語,用括號標注外文原名,以后出現時直接用漢譯人名。
(2)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3)凡經本刊采用的稿件,即視為作者同意授權本刊對其圖文作品行使網絡傳播、圖書出版等再使用權利;如不同意此項約定,請來稿時注明。
(4)摘要須排除在本學科領域已經成為常識的內容,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經有的信息,一般不分段落。
(5)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6)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作者署名項、摘要、關鍵詞、中途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
(7)圖表圖、表應具自明性。以阿拉伯數字排表、圖序號。表格采用三線表格。
(8)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參考文獻置于文末,按國家標準GB/T 7714-2005規定的著錄規則。
(9)基金項目:基金項目名稱全稱及具體項目編號(或項目批準號)。
(10)主題范圍:征稿要求通常會明確指明所關注的主題范圍,如商法、公司法、金融法、國際商務等,以確保投稿內容與期刊的定位相符。
中國食品安全治理評論是一本由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