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
國際刊號:1674-7313
復合影響因子:1.15
--國內刊號:11-5843/P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1996年
綜合影響因子:0.34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雜志創刊于1996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作為一本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術期刊,其使命深遠且重大,它不僅是地球科學領域內創新研究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推動全球地球科學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梁。該雜志聚焦于地質科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大氣科學以及空間科學等多個前沿領域,致力于挖掘并傳播這些領域內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和高影響力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地質科學方面,雜志關注地殼演化、礦產資源勘查、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等核心議題,通過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推動地質學理論的深化與拓展,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地球化學領域的研究則側重于元素與同位素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等方向,揭示地球內部物質循環與地球表層環境變化的奧秘。
地球物理學作為探索地球內部結構與動力學過程的關鍵學科,其研究成果在雜志中占有重要地位。該雜志發表的地球物理學論文,涵蓋了地震學、地磁學、地熱學等多個分支,為理解地球內部構造、預測自然災害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地理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大氣科學以及空間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同樣在雜志中得到了充分展示。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不僅關乎自然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還直接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發表關于氣候變化、環境污染、海洋生態、空間探測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該雜志為促進全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1)稿件應遵守該雜志的格式要求,包括標題、作者信息、摘要、關鍵詞等部分,并按照要求進行排版和編輯。
(2)正文內容要求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具有學術性、創新性和實踐性。
(3)在選題范圍內自行確定論文題目,觀點明確,見解獨到,資料翔實,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文字合乎規范,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實踐借鑒價值。
(4)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未依次排列參考文獻時,按作者、書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訖頁順序標注。
(5)題名應直接體現論文的要旨,必須與論文的內容相吻合。為方便讀者檢索,題名還應盡可能包含論文的關鍵詞,以供二次文獻編制題錄、索引。
(6)注釋碼,請用①②③之類表示,并標注在正文相應內容的上方,如:——①,——②,------③。每頁重新編號。
(7)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之間加逗號分隔;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順序相同的數字;所有單位用一個圓括號括起。
(8)關鍵詞是表述論文中心內容且具有實質意義的詞匯,一般為3~8個,以分號分隔.盡量采用《漢語牛題詞表》或各專業豐題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9)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金背景。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獲得基金項目的文章應注明其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10)引征應能體現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月刊,期刊級別為SCI期刊、CSSCI南大期刊、CSCD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東黃城根北街16號,郵編:1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