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
主辦單位: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7年
綜合影響因子:--
《人工智能法學研究》雜志創刊于(2017)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是一本專注于人工智能法律問題研究的學術期刊。以半年刊的形式出版,致力于為學者、法律實務工作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高效、專業的交流平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相應的法律問題日益凸顯,人工智能法學研究雜志正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而誕生的。主要目標是推動人工智能法律問題的深入探討與研究,為解決相關法律挑戰提供智力支持。
其內容涵蓋了人工智能法律的基礎理論研究、具體法律應用、案例分析以及國際視角下的比較研究。通過這些多維度的探討,人工智能法學研究不僅加深了對人工智能法律問題的理解,也為學術界提供了豐富的實證數據和理論支撐。不僅是一本學術期刊,也是一個活躍的學術社區。它通過組織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促進了國內外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此外,雜志還設立了專欄和論壇,邀請法律實務工作者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心得,從而增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1)文中涉及的量和單位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規定執行,并用規定縮寫符號表示。每一個組合單位符號中,斜線不得多于1條,如每天每千克體重用藥劑量應寫成mg/(kg.d)。
(2)文末請附作者詳細聯系方式(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以便及時聯絡。如愿附上作者個人簡況,甚是歡迎。
(3)摘要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不出現非公知公用的符號或術語和縮略語。篇幅一般不超過300字。并附英文摘要。
(4)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需注明,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5)來稿須是未公開發表的論文,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反對抄襲、剽竊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本刊實行專家盲審制度,稿件正文中不宜出現任何個人信息。
(6)文題應準確、具體;簡潔、明了;醒目而富有深度;文題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元素符號、分子式等。
(7)“參考文獻”請按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用代碼標識,且在文章引用處右上角順序標注。
(8)本類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者各種不宜列人參考文獻的引文,如檔案資料、內部資料,轉引類文獻。
(9)請作者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尊重知識產權,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文稿內容進行適當修改或提出建議,如不同意,請在投稿時申明。
(10)前言:一般不超過300字。應重點概述研究的背景、理論依據、預期結果及意義等,一定要明確提出本文的寫作目的。
人工智能法學研究是一本由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西南政法大學敬業樓5070室,郵編: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