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群眾文化學會
主辦單位:江蘇省群眾文化學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
綜合影響因子:--
《群眾文化論叢》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文獻綜述、簡報、研究報告、專題研究等。雜志是一本專注于群眾文化研究的學術期刊,致力于深入探討和研究群眾文化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影響。該雜志旨在促進群眾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推動群眾文化學科的跨學科研究與交流。涵蓋了廣泛的群眾文化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傳統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流行文化、勞動美學、民間文學、民間音樂等內容。每期發表學術論文、專題研究、理論評論、案例分析等內容,旨在推動群眾文化學科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
該雜志的編輯團隊由一批群眾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嚴格篩選和評審稿件,確保雜志內容的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同時,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和學術組織保持緊密合作,積極引進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資源。雜志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和論壇,為學者們提供一個交流學術觀點、分享研究成果和探討學術問題的平臺。此外,雜志還設有研究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并與群眾文化相關的機構和社團合作進行調研和實踐。無論是從事群眾文化研究的學者與研究人員,還是對群眾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都可以通過訂閱雜志來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理論觀點。
(1)所有稿件均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嚴禁一稿多投,對于一稿多投行為,本刊將進行公告。
(2)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參考文獻置于文末,按國家標準GB/T 7714-2005規定的著錄規則。
(3)標題為黑體14磅字,作者名宋體12磅字,正文宋體11磅字,腳注宋體9磅字。行間距為1.5倍行距。
(4)注釋:主要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須在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最末一字右上方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明序號(例①、②表示),全部注釋按序次排在文末。
(5)稿件刊登時作者署名及順序以稿件為準。稿件有多位作者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投稿后不再變動。
(6)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4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7)主題范圍:我們專注于群眾文化領域的各種主題,包括但不限于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口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民俗學、群眾文化產業、群眾文化教育等。您可以選擇一個您所熟悉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8)文章內容:請確保您的文章有一定的學術性和實踐性,能夠為研究者、從業者和愛好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見解。文章可以包括學術論文、實踐研究、案例分析、專題評論等形式。
(9)格式要求:請將您的文章以Word或PDF格式提交,并按照以下格式要求編排:使用12號宋體或Times New Roman字體,1.5倍行距。文章標題使用14號字體加粗,段落內容請留意首行縮進。
(10)圖片和表格:如文章中包含圖片或表格,請確保其清晰可見,并在文中適當位置插入圖片或表格標號。同時,提交附加的圖片和表格文件,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圖片格式為JPEG或TIFF,表格格式為Excel或CSV。
群眾文化論叢是一本由江蘇省群眾文化學會主辦的期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京湖南路47號。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