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1987年
綜合影響因子:--
《南方民族考古》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1987年,公開發行的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研究報告、簡報、文獻綜述、專題研究等。該雜志致力于推動對南方地區民族考古的研究,涵蓋南方地區各個民族的考古遺址、文物研究、文化傳承等領域,以促進南方地區民族考古領域的學術交流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主要內容包括民族考古遺址發掘與研究、文物鑒定與保護、民族文化傳承與展示等。學術論文是該雜志的核心內容,刊發優秀的民族考古研究成果,涵蓋南方地區各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雜志還關注民族文物的鑒定與保護,介紹文物保護工作經驗和技術方法。此外,雜志還推動南方地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展示,介紹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雜志的特點之一是學術性和地域性。雜志致力于南方地區的民族考古研究,關注南方地區的考古遺址、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等問題。雜志的編輯團隊由南方民族大學的專家學者組成,他們在南方地區民族考古領域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學術聲譽,保證了雜志的學術性和地域特色。此外,雜志注重學術交流和學科跨界。雜志與國內外相關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和考古調查活動,促進南方地區民族考古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雜志還鼓勵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探索民族考古與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
(1)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正文部分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在文章對應處標示出該參考文獻的序號。
(2)文稿題目及各級標題要求簡短醒目,各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即按照1;1.1;1.1.1……統一編號。
(3)本刊統一采用頁底腳注的形式,每頁注釋重新編號,注釋序號用①,②……標識。注碼置于引文結束的標點符號之后右上方。
(4)作者投稿時,請在另頁寫明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出生年、籍貫、學位、職稱、研究方向、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E-mail)。
(5)稿件請附200—300 字的中英文內容提要,內容提要簡要概述所研究的問題與觀點、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主要結論。
(6)文稿凡屬基金資助項目,應寫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正式名稱填寫,投稿時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本刊將優先錄用和發表。
(7)主題范圍:南方地區的民族考古與文化遺產。您的投稿應與南方地區的考古發現、文化遺產保護、民俗研究等相關。可以涉及南方地區的古代文明、先民活動、遺址挖掘以及相關考古學研究成果。請確保文章內容準確、客觀,并具有學術價值。
(8)文字風格:簡明扼要、學術規范。請使用簡練的語言敘述問題或觀點,避免冗長的描述和過多的修辭。使用準確的術語和條理清晰的語言,確保文章易于理解。
(9)文章結構:建議包括標題、摘要、引言、主體和結尾。標題應簡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主題,摘要部分要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引言部分可以闡述研究背景和目的,主體部分圍繞具體問題進行準確、全面的敘述,結尾部分可以進行總結和展望。
(10)原創性要求:請確保您的稿件是原創作品,未在其他平臺或媒體上發表過。確保內容準確可靠、觀點鮮明。
南方民族考古是一本由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東黃城根北街16號,郵編:100717。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