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7 23:53: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測量新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P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測量重要性
工程測量是建筑工程、水利工程、路橋工程施工的基礎提_工程施工管理的指引。測量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需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往往—個環節的失誤就會影響整個工程施工進度。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已經充分i^識到了工程測量的重要性曲于工程測量、放線等工作造成爛尾樓的情況已很少見到。杜絕工程測量工作失民不僅僅需要在管理上加強控制與管理,還需要應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將誤差將至最小,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城市建筑工程測量由于地形情況較好便于測量工作的進行不能充分體現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效果。對于公路、鐵路、水利等工程測量環境艱苦、地形復雜、測量放線工作困難的工程中測量新技術的優勢才能夠真正體現。影像提取技術、GPS技術等測量新技術的應用已經得到一線測量人員的一致好評,加快測量新技術推廣、加快測量工作設備投入對于工程質量的保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工程測量中所應用得測繪新技術
1、工程測量中的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PS)
GPS全球定位系統由空間衛星群和地面監控系統兩大部分組成,GPS用戶設備由GPS接收機、數據處理軟件及其終端設備等組成。GPS接收機可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跟蹤衛星的運行,并對信號進行交換、放大和處理。設備運行后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觀測文件(觀測文件必須進行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的查詢以及日后數據測算使用),再通過計算機和相應軟件,經基線解算、網平差,求出GPS接收機中心(測站點)的三維坐標,最終計算出準確的測量數據。GPS測量技術不適用于短邊測量,在必須使用時要謹慎觀測,并通過多次測量確保測量的精準度。RTK(Real Time Kinematics,實時動態)技術是在GP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能夠實時提供流動站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在一定范圍內達到厘米級精度的一種新的GPs定位測量方式,是GPS應用的重大里程碑。RTK測量是將1臺GPS接收機安裝在已知點上對GPS衛星進行觀測,將采集的載波相位觀測量調制到基準站電臺的載波上,再通過基準站電臺發射出去;流動站在對GPS衛星進行觀測并采集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同時,也接收由基準站電臺發射的信號,經解調得到基準站的載波相位觀測量;流動站的GPS接收機再利用0TF(運動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術由基準站的載波相位觀測量和流動站的載波相位觀測量來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級精度流動站的位置。RTK測量可以不布設各級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測定圖根控制點、界址點、地形點、地物點的坐標,利用測圖軟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電子地圖。同時,也可以根據已有的數據成果快速的進行施工放樣。因此,RTK被廣泛應用于圖根控制測量,地籍、房地產測繪、數字化測圖及施工放樣等各種工作中。
2、工程測量中地理信息技術(GIS)的應用分析
GIS 是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簡稱,指的是在計算機的軟硬件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對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信息,按照空間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輸入、存貯、查詢、分析、更新、圖形編輯、數據庫管理、顯示與輸出和數據綜合分析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它是集計算機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測繪遙感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
的新興學科,目前,GIS 已經成為多學科集成并且應用于各領域的基礎平臺和地學空間信息顯示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它的技術優勢不僅僅在于它的集地理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分析、三維可視化顯示與成果輸出于一體的數據流程,還在于它的空間提示、預測預報和輔助決策功能。如今,GIS 不僅發展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技術科學,而且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產業,在測繪、農林水利、氣象海洋、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環境監測、區域開發與國防建設等領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讓我們以城市的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建立為例,地理信息系統能把地形圖作為基礎圖形數據,然后疊加地下和地面的類管線,這管線包括上水、通訊、電力、燃氣、工程管線、污水,還有測量控制網和規劃路等多種基礎的測繪信息,在上述基礎上,形成一個測繪數據的信息系統,從而實現對城市地下管線的現代化的信息管理。
3、攝影測量技術在城市規劃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攝影測量測繪技術是通過攝影方式來獲取目標物體的基本信息,目前已發展到數字攝影測繪階。攝影測量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影像處理對影像進行測繪,將大量外業測量轉移到室內,速度快且精度高。在人口密集區,應用該測繪技術可高效率大面積的成圖,而數字攝影測繪技術,可以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和更新,為城市規劃、城市建筑工程提供南圖。
4、工程測量中的數字化技術
(1)地圖數字化技術
在建立各種GIS系統時.對原有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在建庫工作中占據了相當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測繪部門都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對于已有紙制地圖,若其現勢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滿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數字化儀將其輸入計算機,經編輯、修補后生成相應的數字地圖。當前有手扶跟蹤數字化和掃描矢量化兩大類儀器。針對大比例尺地形圖.大多數掃描矢量化軟件能自動提取多邊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對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
2、數字化成圖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是傳統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常規的成圖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業艱苦,作業程序復雜,同時還有繁瑣的內業數據處理和繪圖工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難以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而數字化成圖技術具有精度高、勞動強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應用、易于等特點。目前。數字化成圖技術有內外業一體化和電子平板兩種模式。內外業一體化是一種外業數據采集方法,主要設備是全站儀、電子手簿等,其特點是精度高、內外業分工明確、便于人員分配,從而具有較高的成圖效率。
三、工程測量的應用分析及展望
當前,經濟的發展帶動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工程測量技術正在向著內外業一體化、數據獲取及處理自動化、測量過程控制及系統智能化、測量成果數字化、測量信息管理可視化、測量信息共享數據庫和傳播網絡化的方向發展。測繪技術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國有關部分和企業加強測量人員的培養,使有關人才及時了解新的測量技術,使工程測量順利進行。其主要目的是圍繞提高測量工作效率、提高測量數據精準度進行,為工程施工指明方向、打下基礎。這就要求我國工程測量企業、施工企業加強測量才培養,通過對測量人才的不斷培養與培訓使其能夠了解了新的測量技術,又保障工程測量的順利進行。另外還要加大在工程測量方面的投資,通過加大投資加快新測量技術及設備的應用,促進測量工作的精確、可靠、快速、簡便、連續、動態、遙測、實時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力 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期刊論文]-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9)
[2]馬琳.魏志寰淺談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期刊論文]-中國科技縱橫2010(17)
[3]潘賢通 淺談測繪新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期刊論文]-科技致富向導2010(19)
中圖分類號:TB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社會發展需要工程建設的大力支持,做好工程測繪是對工程建設質量和效果的保障。工程建設前期的測量與測繪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難度,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技術、空間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直接推動著工程測繪技術的進步,各個學科的科學技術得到提升,這也要求傳統的工程測繪技術發生變化。同時,近些年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腳步的加快,各種高規格、嚴要求的工程建設也越來越多,面對新的任務和要求,工程測繪技術的應用要求也越來越嚴,任務也越來越重。
二.工程測繪技術的現狀。
1.新技術在工程測繪中起顯著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了光電測距儀、精密測距儀、電子經緯儀、電子水準儀和數字水準儀、激光掃平儀、激光準直儀等先進的地面測量儀器。傳統的工程控制網布網、地形測量、道路測量和施工測量等作業方法得以改變,測繪技術開始走向現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
先進技術設備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代替了三、四等水準測量。三邊網,邊角網和測距導線網取代了三角網。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彌補了傳統測繪作業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傳統測繪中,難以攀登的山峰或無法到達的測量點,在測繪中很難直接進行測量,無需棱鏡的測距儀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傳統的測量和繪圖中,是通過人工在野外進行手動測量,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計算、繪制圖表,繪圖用時較長,工序繁雜且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電子經緯儀等儀器的出現和GEOMAP系統的問世,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將野外數據采集工作也計算機數據處理工作和繪圖設備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多功能自動繪圖系統。
GPS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和RS遙感技術等其他科學被利用到測繪工程中,測繪技術和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測繪工程中產生新的綜合性信息采集、處理、監控管理系統。
GPS定位是通過高空的24顆衛星,由地面控制系統和用戶接收裝置組成,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離遠等特點。在工程測繪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使的測量范圍大大延伸。利用GPS技術和水準測量資料可精化大地水準面,在進行城市、礦山等控制網時不需要造標觀測,在工程測繪中及靈活又方便,同時使用成本相對較低。
GIS地理信息系統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發展起來的,是利用計算機存貯、處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和技術。將各種資源信息和環境的參數按空間分布地理坐標,輸入規定的格式和分類編碼,進行處理、存貯、輸出,即可滿足應用需要。通過對諸多要素的分析和對數據的處理,可方便的將數據轉換成為圖形、圖像、數字等多種形式。
RS遙感技術是指從遠距離、高空等平臺上,利用可見光、微波、紅外等探測儀器,采取攝像、掃描、信息感應,通過信息傳輸和數據處理,從而識別地面物質的性質和狀態的現代化技術系統。通過遙感技術為城市和郊區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植被、水、土壤、巖石等提供了獲取空間信息的可能。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對測繪產品形式和地圖更新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信息技術保障工程測繪技術得以實施。在信息技術中,計算機技術是核心內容,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促使工程測繪技術朝向數字化和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發展。電子經緯儀、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地圖自動設計和電子制版系統等都是計算機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GIS地理信息系統就是計算機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典型應用,通過計算機替代傳統的人工分析和計算,既能保證數據結果的準確度,又能節省測繪時間,提高測繪效率。
有多平臺和多儀器支持的工程測繪系統是傳統測量結合計算機技術后的改變,是通過運用工程測繪技術,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系統,對建筑區域的地質、建筑物以及施工采用的機械設備、建筑材料等進行勘測設計和管理而構成的系統。工程測繪技術可對工程具體施工中的項目設計和測繪信息進行綜合,為施工工程提供及時可用的信息。
2.現階段工程測繪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
長期以來,國家對于測繪技術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對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購置都較少。測繪的體制一直未有改善,加上基礎信息資源不足,信心化標準進程緩慢,數據庫建設重復,數據共享的機制也不健全。在工程測繪技術中,技術儲備不足,在理論研究和技術進步中,重視力度不夠。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和軟件上的投入不夠,目前國內采用的遙感圖像處理軟件都是來自國外開發的,國產的遙感圖像處理軟件同國外軟件差距太大。
三.工程測繪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目前,工程測繪技術是朝向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專業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未來的工程測繪技術將呈現高水平,大規模,擁有具有高度精密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測繪成果更準確、更精密的發展趨勢。在測繪數據采集中,實現自動化和實時化,數據結果實現自動化和數字化;對測量數據的管理實現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數據傳輸實現網絡化、安全化;測繪硬件實現人性化、智能化、經度化。
2011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兼容其他國家的衛星定位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始試運行。依靠國外硬件設備的時代即將結束,國內的定位技術和測繪技術將真正實現國產化。有了這一個硬件支持,提高了數據交換的效率,對工程測繪使用成本也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時,由于國產衛星的加入,在測繪終端上,設備的國產化程度將提高。屆時將涌現一批適合我國實際使用情況和使用環境的更加人性化的設備,這對提升工程測繪效率和保證測繪結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工程測繪技術成熟后,將被逐漸導入其他領域,如人體科學測量、顯微測量、顯微圖像處理等方面。測繪技術中數據處理的數學、物理模型建立、分析和辨別會成為工程測量專業教育與應用的重要內容。
在保持科學嚴謹的情況下,傳統的測量和繪制技術要從一維、二維、三維變成四維,不僅僅在空間上發生改變,同時對地域和測繪手段上都將發生變化。現代工業自動化流程的加入,三維工程測繪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結束語
伴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工程測繪也開始走向自動化、智能化,測繪設備技術含量高,測繪手段也得到了提升,測繪結果準確度也越來越高。新技術的加入,促進了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對測繪技術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較高。數據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都將促使測繪手段和測繪技術走向先進、準確、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希波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淺析[期刊論文]《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6)
[2] 章正武,邵光敏. 淺談工程測繪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期刊論文] 《民營科技,2009,(07) 》
[3] 李木子. 淺析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年08期
[4] 賴振發. 現代測繪技術的作用及發展趨勢[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9期
隨著現代測繪新技術的出現,無論在學科理論,或在技術體系,以及應用范圍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重大的變革,從而也將徹底地改變傳統測繪的方式。當前測繪產業以“3S”技術為特征,現代測繪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研究地球及自然環境,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的重要工具。工程測量技術服務領域主要包括:農業、林業、水利、交通 、城市建設等行業,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結合 、測量儀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數字化測繪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S以及數字化測繪和地面測量先進技術的發展,數據采集和處理的逐漸自動化、實時化和數字化,測量新技術的服務范圍也進一步擴寬,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論文格式,3S。。
一、現代測繪新技術(3S)的發展概況
(一)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的發展
GPS是美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研制,于九十中期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具有在三維空間范圍內進行全方位實時導航與定位。隨著精度從最初的百米范圍內提高到1米以內,現在的GPS已經民用化。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創新改進,硬、軟件的不斷完善,GPS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擴寬,目前,各種體積小、精度高類型的GPS問世,更加方便的用于野外測量。GPS技術作為測繪發展更新的新技術,已經成為大地測量的先進技術手段,也是最具潛力的全能型技術。GPS定位技術與常規地面測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對測站選擇更靈活、更適應不利條件、全天候連續作業外。還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規技術供數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數據信息。
(二)遙感技術(RS)的發展
遙感技術包括:衛星遙感和航空遙感,其中航空遙感作為地形圖測繪的重要手段已在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衛星遙感影像測圖也取得較好的效果,運用遙感資料建立數字地面模型進而應用于測繪工作已廣泛的應用。航空遙感最先在軍事上應用,1972年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發射升空以來,很多國家都相繼發射了眾多對地觀測衛星。遙感信息獲取技術已從可見光發展到紅外、微波:從單波段發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極化;從空間維擴展到時空維;從低分辨率發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
(三)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
地理信息系統起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地理信息系統(GIS)作為多個學科、多種技術交叉結合的產物,GIS的提出到現在不到50年的時間。特別是在與民生和經濟息息相關的行業,如商業、城市規劃、物流、交通、人口普查、疾病分析等領域,GIS技術的運用更是得到空前的發展,地理信息系統作為對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其發展和應用對測繪科學的發展意義重大,是測繪新技術的重大發展和跨越。當前GIS深入到了各行各業乃至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論文格式,3S。。
二、測繪新技術(3S)在工程測量、林業、水利,高新農業等方面的應用
(一)在工程方面
在工程項目中,可以運用GPS準確的定位,以便準確的找到工程項目的位置,例如地形復雜或山區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準確定位控制點,礦區的范圍的界定等。利用遙感技術(RS)在礦山測量中應用遙感資料,可獲取礦區實時、動態、綜合的信息源,對礦區環境進行監測,為礦區環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持。利用GIS建立數據管理庫,對項目進庫后綜合管理,以GIS為平臺,以3S測量技術為數據獲取的途徑,可以建立集數據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輸出于一體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系統,作為工程測量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系統。
(二)在林業方面
3S技術主要在林業方面有三大應用:森林資源調查;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森林資源災害監測利用遙感技術(RS)對林地資源的分布、生長狀況及其變化進行調查和估測分析。利用遙感技術多層次、多時相的動態監測功能獲得及時可靠的數據,通過GIS技術進行相關數據的實時更新,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可得到林地的動態變化情況。
(三)在水利方面
“3S”技術可以及時有效的防洪減災,可用于災前預測、災中監測和災后評估;“3S”技術防治水土流失調查預測和水土保持規劃,可運用“3S”技術可以監測水蝕、風蝕等多種類型的土壤侵蝕區的侵蝕面積、數量和強度發展的動態變化。可以對水資源實時動態監測和科學管理,水資源實時動態監測在水利信息化中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掌握瞬時變化的供水和需水等有關信息,才能科學、準確地進行水資源的配置及調度;“3S”技術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設計中得到了充分運用。“3S”技術在水利工程的維護管理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如南水北調的選線,在DEM的基礎上,進行地質情況分析,并結合GIS中的有關地質環境數據庫實現合理的選線分析。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也廣泛運用“3S”技術。如在水庫的規劃設計中,利用GIS建立的庫區DEM,可以直觀、快速、準確地計算出各種庫容和淹沒面積及開挖土石方量;結合其他GIS專題數據可以進行大型水庫淹沒區實物量、灌溉區有效灌溉面積和水庫淤積量的估算。(四)在高新農業中
運用GPS技術對高新農業信息進行空間定位; RS影像技術可獲取區內農作物生長環境、生長狀況和空間變化的影像信息,便于區內狀況的分析; GIS技術可以建立農田土地管理、自然條件、作物產量的空間分布等的空間數據庫;對作物生長苗情、的發生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模擬,為分析農田內自然條件、資源有效利用狀況、作物產量的時空差異性和實施調控提供處方信息。3S技術它能夠收集土地利用現狀、植被分布、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農作物的災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種信息,將信息技術與農藝、農機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優化各項農業資源與生產要素的合理分配,獲取高產量和最大經濟效益,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和農業自然資源,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測繪新技術(3S)的集成應用
測繪新技術3S集成應用,取長補短是自然的發展趨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大腦,兩只眼睛'的框架,即和向提供或更新區域信息以及空間定位,進行空間分析,以從提供的大量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并進行綜合集成,使之成為科學決策的依據。實際應用中,較為多見的是兩兩之間的結合,常見的兩兩結合有以下幾種方式:
RS與GIS集成:遙感數據是GIS的重要信息來源,GIS則可作為遙感圖像解譯的強有力的輔助工具。GIS作為圖像處理工具,可以進行幾何糾正和輻射糾正,圖像分類和感興趣區域的選取;遙感數據作為GIS的重要信息來源,可以進行線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數據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變化和地圖更新。
GIS與GPS集成:定位、測量、監控導航。
GPS+RS集成:幾何校正、訓練區選擇以及分類驗證,提供定位遙感信息查詢。
GPS+GIS集成:定點查詢專題信息,提供或更新空間點位。
GIS+RS集成:幾何配準、輔助分類等,提供和更新區域信息。論文格式,3S。。
四、結語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6-0078-02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雜志是中國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技術協會主辦的刊物,于1993年創刊,1995年轉為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為季刊,2000年改為雙月刊,2002年改為月刊。其始終圍繞著“報道前沿技術,引領測控領域發展,突出前瞻性、導向性和實用性”的辦刊方針,學術水平、期刊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期刊市場經營意識不斷提高。創刊至今已走過18年歷程,正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由行政撥款辦刊過渡到自收自支、自辦發行,以刊養刊的辦刊道路,這對辦刊人來說,意味著丟下拐杖和鐵飯碗,到市場經濟的大海中去游泳,要想生存和發展,編輯部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期刊必須接受市場的檢驗和讀者的認可,逐步創造一種自我生存、自我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氛圍。
一、找準期刊的定位,打造自己的品牌
期刊要生存、要發展,只有依靠清晰的定位、準確的目標讀者,以及符合讀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計算機測量與控制》是報道自動化測試和控制技術科技的刊物,它是集計算機技術、先進的總線技術、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軟件技術于一體的高新技術。在航天和國防的各類武器系統、衛星系統、載人航天和繞月工程及民用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計算機測量與控制》以“報道前沿技術、引領測控領域發展,突出前瞻性、導向性和實用性”為宗旨,面向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的自動化測控領域。主要定位在自動測試、試驗驗證和控制技術領域,報道國內外測試技術的理論、成果和先進的總線技術標準,突出應用技術,促進測控領域新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既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又兼顧提高與普及并舉。利用本刊的學科優勢,重點加強“自動化測試”、“試驗驗證”、“控制技術”、“軍事測控技術”、“設計與應用”等特色欄目,形成自己的優勢,突出個性。同時,不斷研究國內外測試和控制領域的難點、熱點、焦點,根據該學科領域的發展變化,及時修改報道內容,不斷滿足讀者對新技術的需求,爭取更多的讀者群。
二、樹立前沿意識,提高期刊學術水平
計算機測試和測控技術發展迅猛,應用領域廣泛,基于總線標準的測試技術不斷出現,作為主編必須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培養善于捕捉、把握、跟蹤、剖析新信息的能力,在選題工作中注意瞄準前沿、跟蹤新技術發展的方向,時刻關注報道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選擇具有學術價值的稿件,避免稿件的重復性、低層次性和抄剩飯,更好的為本學科領域的讀者服務,為武器裝備測試手段的現代化服務。
在選題組稿中,我刊注重發揮學科帶頭人、專家和讀者的作用。一是向學科帶頭人征集選題計劃,提出階段性的報道內容,撰寫綜述與評論的文章,為讀者導向;二是發揮編委會的作用,要求編委隨時提出對報道內容的評價意見,對欄目的設置,論文的創新性建言獻策;三是利用中國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技術協會每年舉辦全國性測試與故障診斷技術研討會和國防科技工業試驗與測試技術發展戰略高層論壇的平臺,了解專業領域的發展方向,選擇相關的報道題材;四是由同行專家和讀者評價論文的創新性、科學性和顯示度,并融入年度報道規劃中;五是向優秀期刊學習,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把大視角、全方位收集的意見綜合起來,對改進編輯部的工作、提高學術期刊的質量至關重要。
通過報道具有前瞻性的論文和選題計劃,除提供給讀者知識的享受外,還應達到三個導向作用,一是高學術水平的導向,通過刊發高質量、高水平論文,引導讀者向虛擬試驗技術與綜合試驗驗證,先進總線技術、人工智能故障診斷技術、通用測試與故障診斷、控制技術等專業領域研究的深度方面發展;二是開展學術課題研究方向的導向,引導科技工作在技術研究領域不斷創新;三是學術服務的導向,使學術期刊成為科研工作的智囊,起到了開闊視野、了解動態、啟迪思路的作用,堅持科技期刊與學科的同步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服務。
由于期刊的學術水平和編輯質量的不斷提升,《計算機測量與控制》先后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500種精品期刊,俄羅斯《文摘雜志》、英國《科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等國內外著名檢索機構。在2005年榮獲國家“第三屆國家期刊獎100種重點期刊”、“讀者喜愛的優秀學術期刊”、首都廣告業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清化大學執行規范優秀獎等榮譽。2010年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評價指標中,《計算機測量與控制》在航空、航天工業科學技術類期刊中總被引頻次學科排名第3位,影響因子排名第7位。英國《科學文摘》從2003年至2009年,收錄我刊文章3125篇。
三、擴大宣傳力度,強化經營意識
期刊成敗的基礎在于編輯,成敗的關鍵在于市場,期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靠市場來實現的,期刊的市場化是大勢所趨,是期刊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1][3]在期刊進入市場過程中,必然要遇到各種困難,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辦刊理念,按市場化規律運作,就會找到適合本刊的發展之路。
第一,在辦刊理念上,要跳出計劃經濟時代的圈子,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樹立策劃意識,策劃是前進的導向標,樹立廣告意識,廣告是提高期刊經濟效益的來源之一;樹立品牌意識,打出品牌,就奠定了發展基礎;樹立發展意識,才能做到不斷創新;樹立經營意識,才能不斷提高期刊的管理和經營水平。
第二,期刊是傳播知識,技術的園地,但又是一種特殊商品。既要注重傳播新技術,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又要講投入產出,經營創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最大挑戰,也是反映我們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所以,期刊像產品一樣,要進入市場就得加大宣傳力度、傳播力度,使更多的讀者、廠商了解、鐘愛自己的刊物,我們主要做法是:
1.以學術交流會為平臺,擴大贈閱量。我刊是中國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技術協會主辦的刊物,每年要主辦全國性學術研討會1~2次,同時參加全國工業展覽會10多次,充分利用這些宣傳平臺,為會議代表和觀眾贈閱雜志,只有讓更多的專業讀者閱讀刊物,才能擴大期刊的傳播因子和影響力。
2.在內容上擴大信息量,新產品信息。設立“新產品信息”欄目,把國內外開發、經營與本刊專業密切相關廠、所、公司的新成果、新產品即時出來,為從事設計、開發的讀者提品信息服務,在讀者、商家、編輯之間搭起一座互通信息的橋梁,為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提供渠道。
3.開展廣告業務,實現雙贏。利用《計算機測量與控制》傳播力度大,專業讀者集中的優勢,發展廣告業務,爭取我協會的會員單位、從事計算機測控行業的制造商做廣告,實現雜志社與產品經營的廠商互贏。開展廣告業務,提高期刊的質量和發行量是前提,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基礎。
4.利用網絡,宣傳期刊和廠商的產品。我們在創辦的“中華測控網”上,把期刊文章上網供讀者閱讀,把廣告廠商的產品上網供設計師選購,既提高了期刊的信息傳播,又宣傳了廣告客戶的企業形象和成果推廣。因此,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和經營意識,講誠信服務,才能實現雜志和商家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雙贏目的。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雜志社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在廣告業務經營中,做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定期公益廣告,幾年來從未過違法廣告,2005年被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北京市工商局評為“首都廣告行業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四、執行國家保密法,杜絕泄密文章發表
我刊是背靠航天,面向軍工和民用領域,部分文章涉及到武器裝備的敏感題材,必須杜絕文章的發表。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我們制定了編輯部保密的規章制度。對一些涉及到軍事、武器裝備的敏感題材嚴格進行保密審查,由作者單位提供保密審查證明后才能發表,文章不涉及具體型號、參數和保密的敏感技術,十多年來,我刊常抓不懈,崩緊保密這根神經,沒有發表過事件,不斷提高保密管理與技術防范水平。
五、成立雜志社,促進期刊可持續發展
期刊要持續、健康的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體制和機制已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根本性因素。[2]很多期刊掛靠在廠、所,辦刊經費由上級撥款,工資、福利由主辦單位支付,很多編輯部主任、總編都是上級派來的機關領導干部,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責任,較少考慮期刊的經營和發展,不利于發揮期刊編輯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期刊作為新聞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期刊推進編輯部的轉企改制。因此,2008年,我們編輯部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經北京市工商局注冊,將《計算機測量與控制》編輯部注冊為雜志社,改制成為企業法人單位,實行企業化經營,成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企業。明確了經營方針、積極開拓市場,加強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理順和激活內部管理機制,包括有效的激勵機制、靈活的市場機制和高效的用人機制來激發和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做到有章可循,職責明確,使雜志社各項工作走上正規化、規范化的道路。
雜志社成立后,在體制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更有利于期刊的經營和發展,有利于按市場規律獨立運作,賦予我們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從管理方式上、經營方法上帶來新的挑戰,既要注重雜志社的效益,又要處理好期刊的質量。通過雜志社運行幾年來看,產值比以前提升20%,載文量比以前增加100多篇,保持了期刊的學術評價指標相對穩定。管理水平和市場化經營能力在不斷改進和提高,為促進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堅持市場化道路,促進了期刊的改革與發展,期刊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力不斷提升,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但與國內優秀期刊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進一步創新管理模式,找準期刊的發展定位和市場定位,學習優秀期刊的辦刊經驗,積極進取,開拓創新,順勢而為,把握機遇,為推進我國的測控技術的創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首先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
8月12日,我有幸在臨沂沂景假日酒店參加了臨沂市人民醫院健康教育辦公室組織的學術會議。這次的學習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下面,我匯報的是《科研設計與 SCI/SSCI 論文寫作》
《科研設計與 SCI/SSCI 論文寫作》是由山東大學護理學院副研究員崔乃雪講述,分別從研究設計、論文寫作等方面進行講述。
研究設計的主要類型:以是否對研究對象施加干預為主進行分類
研究設計類型分為:調查性研究/觀察性研究、干預性研究
1、觀察性研究:
特點
(1)對研究對象不施加任何干預和處理措施
(2)在完全自然的狀態下進行
(3)調查性研究簡單易行,可以為干預性研究提供研究的基礎和線索
▪ 分類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現況調查
描述疾病或健康狀況在地區、時間和人群中的分布規律以及觀察某些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聯。
• 應用
• 描述特點時間疾病或健康在某地區人群中的分布
• 發現病因限速
• 適用于疾病的二級預方
• 評價疾病的防治效果
• 用于疾病監測
• 其他,如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衛生水平和健康狀況等
(2)分析性研究
病例對照研究:以確診的患有某疾病的患者作為病例組,以
不患該病的個體作為對照組,測量并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在
疾病發生之前對某可疑因素的暴露情況。屬于從“果”到
“因”的研究。一般不能確證因果關系(回顧性觀察,無法
確定暴露與疾病的時間先后)
▪ 隊列研究:是將某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其不同暴
露水平分組,然后追蹤觀察其各自的結局,通過比較各組之
間結局的差異,進而判定暴露因素與結局之間有無因果關聯
及關聯大小的研究方法。屬于由“因”到“果”的研究。
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
確定研究對象
▪ 設對照組(如何分組?如何設對照組?)
▪ 確定觀察指標和工具
▪ 統計方法
▪ 研究流程
1.確定研究對象
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對象稱為樣本,它是總體的代表,需從樣本的研究結果推論總體。
▪ 常用的抽樣方法
概率抽樣 非概率抽樣
①單純隨機抽樣 ①方便抽樣
②系統抽樣(等距抽樣) ②配額抽樣
③分層抽樣 ③目的抽樣
④整群抽樣 ④網絡抽樣
2.樣本含量估計
在抽樣研究中,正確地決定樣本大小至關重
▪樣本含量太少,缺乏統計效能,所得的指標不夠穩定(可信區間
寬),結論也缺乏充分的根據
▪ 樣本含量太大,會增加實際工作的難度,不易做到對研究條件的嚴格控制,還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
▪ 根據設計類型,選擇合適公式計算恰當樣本量
3.設對照組和隨機分組
設對照組是為了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提高結果的精確性。不是每個
研究課題都要設對照組,但大多數研究需要設對照組。
▪ 進行隨機分組
• 隨機數字法
4. 確定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觀察項目、變量)是在研究中用來反映或說明研究目的的一種現象標志,也是確定研究數據的觀察項目(變量)
▪ 變量可分為:
• 自變量:指能影響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變量不受結果的影響,卻能導致結果的產生或影響結果,自變量是研究問題的“因”
• 因變量:指科研目的,它能隨自變量改變的影響而改變,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在研究中,因變量正是我們想要觀察的結果或反應。因變量是研究問題的“果”
• 外變量(混雜變量):指某些能干擾研究結果的因素,在科研設計中應盡量排除
• 中介變量,調節變量
5.確定測量農工局和統計方法
▪ 測量工具
• 生物學測量工具:實驗、檢查
• 心理學測量工具:問卷、心理范式
• 社會人口學測量工具:問卷
▪ 測量工具的性能測定:信效度檢驗
▪ 統計方法
• 統計描述
• 統計推斷
論文寫作
論文的分類
• 研究論文(論著、original research、articles…)
• 文獻綜述:integrated review,critical appraisal、系統綜述、
meta 分析
• 案例報告
• 新技術、新方法類論文
▪ 學術論文原則
• 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規范性、可讀性
研究論文的一般結構
題目:概括、準確、新穎、精煉
▪ 作者和單位
▪ 摘要和關鍵詞
▪ 正文
▪ 中文期刊:前言、研究對象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
▪ 英文期刊:Introduction(backgrou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s, Conclusions
▪ 參考文獻
▪ 其他:Funding sources, acknowledge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authors’ contribution
論文的寫作體會
標題:具體、傳達出研究目的/問題、突出研究特色
▪ 前言:注意切題、邏輯,準確描述研究問題、產生研究問題的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義
▪ 研究方法:清晰、詳略得當
▪ 研究結果:準確解釋,語言標準化,與圖表一致
▪ 討論:總結研究發現,與以往研究進行對比,分析解釋原因
▪ 局限性:實事求是
▪ 對未來研究和實踐的啟示:契合雜志的scope
▪ 書寫語言:目標讀者
礦山測量服務于礦山勘探、設計、開發和生產運營的各個階段,必須將先進的現代技術同礦山測量的實際工作、具體特點相結合,拓寬礦山測量的生存空間和業務范圍,促進礦山測量的改進和發展,適應礦山體制改革的需要。目前陀螺全站儀、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等新技術、新儀器已經在地下開采礦山測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探討其工作原理、作業流程有利于優化作業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以某金屬礦山為例,分析了陀螺全站儀定向的精度及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的作業流程及應用范圍。
1 陀螺全站儀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
1.1 陀螺全站儀工作原理
陀螺全站儀是將陀螺儀和全站儀結合在一起的儀器,采用陀螺尋北本體與全站儀共同配合來測定任意測線的陀螺方位角。陀螺儀相對于慣性空間有定軸性的特性,而地球相對于慣性空間有自轉效應,因此在地球表面某一緯度φ處的陀螺儀就可以測量出相對于慣性空間的自轉角速度ω,然后將地球的自轉角速度分解為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其中水平分量ωn=ωcosϕ沿地球經線指向真北;可見,通過慣性技術測量敏感地球自轉角速度的水平分量便可以獲得地球的北向信息,這就是尋北儀工作的基本原理。
1.2 陀螺全站儀測量方法及限差
1.2.1 陀螺全站儀測量方法
陀螺全站儀定向采用中天法進行觀測,定向程序為:
(1)先在地面任意點上測定儀器當地的比例常數C值。觀測6個測回,計算出3個C值,取平均值作為當地本儀器C值,在一定時期內,50km范圍內可以使用同一C值;
(2)在地面已知邊上觀測3個測回,計算儀器常數;
(3)在井下待定邊上用2測回測量陀螺方位角;
(4)返回地面后,在原已知邊上采用3測回測量陀螺方位角,再求得三個儀器常數。
根據以上測量成果來檢驗儀器的穩定性和測量的精度,確保陀螺定向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1.2.2 陀螺全站儀觀測限差要求
為了保證觀測精度,測量時需要嚴格執行以下各項限差:
(1)陀螺全站儀的C值測量互差不大于0.06;
(2)儀器的懸掛帶零位不能超過±0.5格,測量前后零位值的互差不得超過0.2格;井上下零位差超過0.3格時,應加入零位改正;
(3)相鄰擺動時間的互差不得大于0.4秒,間隔擺動時間的互差不得大于0.6秒;實踐總結可以保證相鄰擺動時間的互差不大于0.3秒,間隔擺動時間的互差不大于0.4秒;
(4)兩個鏡位觀測測線測前方向值、測后方向值。測前測后方向值的互差不得超過10";
(5)測回間方向值互差不大于40"。
1.3觀測精度
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計算儀器常數一次測定中誤差、儀器常數平均值中誤差、井下陀螺方位角一次測定中誤差、井下測定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誤差,根據儀器常數平均值中誤差 、井下測定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誤差 ,得到螺定向邊最終定向中誤差為:
可以看出,在本次礦山測量方位定向中,陀螺全站儀穩定可靠,精度較高,可節省大量的勞力和時間,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2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
2.1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工作原理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由三維激光掃描儀、數碼相機、掃描儀旋轉平臺、軟件控制平臺,數據處理平臺及電源和其它附件設備共同構成,是一種集成了多種高新技術的新型空間信息數據獲取手段。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工作原理,即由三維激光掃描儀內部的一個發射體發射激光脈沖,再通過兩塊反光鏡有序快速旋轉,把由發射體發射的窄束激光脈沖按一定次序掃過目標區域。通過測量每束激光從發射到物體表面反射回儀器的時間計算相關距離,并且編碼器還會測量脈沖的相關角度,最終得到目標的真實三維坐標。軟件處理后,便會輸出實體建模。運用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從事各類復雜、大型、不規則、非標準的實景或實體三維數據的采集,快速重構目標的三維模型。
2.2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工作流程
(1)實地踏勘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施測方案。合理布設掃描測站,劃分地面三維激光掃描作業面,保證整體埽,掃描無缺失,避免數據過度冗余,提高掃描效率。
(2)按照制定的施測方案計劃進行數據采集工作。根據精度要求設置掃描分辨率,對于規則區域,采用較低的分辨率,不規則區域采用高分辨率掃描。掃描完成后在現場初步分析數據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保證地面三維激光掃描采集的數據既不缺失,又不過度冗余。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的過程中避免人員走動,以減少異常點的出現。
(3)對采集好的點云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包括:點云的拼接、去噪以及統一坐標系統等工作;并進行數據處理,得到觀測數據及三維模型等成果。
2.3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方向
(1)礦區地形圖測繪: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可以實現遠距離非接觸性測量,對于人員難以企及和十分危險的地段進行測量具有明顯優勢,可以根據測量得到的點云數據,繪制大比例尺地形圖,可以滿足1:500比例尺地形圖的精度要求。
(2)三維模型構建:根據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得到的點云數據,可以提取特征點,利用專業軟件構建三維立體模型,使得地形地物的表達更加直觀形象。
(3)巷道變形監測: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獲得的點云數據進行處理,并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巷道的變形監測。
3 結論
在金屬礦山巷道定向測量中,使用陀螺全站儀僅需測量幾小時,精度可以達到±6.2″,遠遠高于單井定向和兩井定向,投點和井下基本控制導線起始方位角傳遞任務是單獨完成的,排除了投點誤差對起始邊坐標方位角傳遞的影響,因而,提高了定向的精度;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可以具有遠距離無接觸測量的特點,可以用于礦區地形圖繪制、三維模型構建、巷道變形監測中,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并得到海量的點云數據,提供直觀的三維成果。可以看出,陀螺全站儀、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等新技術、新方法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礦山測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靳朝陽,王潤平,胡光,等.陀螺全站儀在井下導線測量中的應用[J].礦山測量,2010(6).
近年來,測量新技術尤其是3S技術的發展,對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戰,優化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從傳統性教學向應用性教學轉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和適應發展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工程測量作為高等職業學校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課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內容龐雜,要很好地掌握該課程十分不易。因此,在測繪新儀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迅猛發展情況下,探索工程測量教學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一、工程測量教學內容的改革
從現有的教材來看,大多數教材的內容落后于生產現場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選用合理的教材,根據現場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對普通測量技術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相應的應用測量技術和現代測量技術的相關內容。比如可以增加計算器編程、全站儀在施工放樣中的應用、GPS在施工中的應用等。現在大多數的工程測量教材在應用技術章節講的過于簡單,這在教學中要講到各個方面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普通測量技術作為土木工程專業通用,應用測量技術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根據不同的方向進行選用,現代測量技術作為學生熟悉測繪新技術及其應用。
二、工程測量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工程測量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和課間實習相結合是工程測量教學的主要形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工程測量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在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從引導的角度講授知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講授中要留出適宜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學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書為主,要適當的引進現代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改善課堂環境;學生對所講的知識理解是抽象的,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件中可以引入一些相關的工程實例。
現在測量儀器品種甚多,發展迅猛,使得現在的教學設備陳舊和老化嚴重,落后于生產;而且現在大多數院校的經費緊張,沒有多余的資金購買各種品牌的測量儀器、新儀器和設備,但是現在教學又需要,在這種供需矛盾的情況下,可以從網上和儀器廠家收集相關的新儀器的圖片和介紹,使學生對新儀器有一定的認識。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教學資料在校園網上,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測量論壇和測量網站,通過互聯網讓學生了解測量的發展動態。
(二)工程測量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工程測量實訓是工程測量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實訓環節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掌握測量儀器操作技能和測量作業方法的主要途徑。但是現在測量實訓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設計的實訓項目還沒有完全和工程建設相結合;[
實訓項目偏少,測量儀器陳舊,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設中的現代測量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運用近來;隨著高職的擴招,現在的實訓設備量偏少,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實訓設備的投入和實訓設備的使用效率。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訓項目的訓練。
三、工程測量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有很強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難以反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內容過于依賴教材內容,導致學生只注意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略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一)工程測量課堂考核的改革
考試只是一種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往的考試多采用試卷進行,出一些填空、選擇、判斷、簡答、計算等題目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注重書本知識,不能很好的考核學生運用知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些學生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績,但是運用知識的能力很差。為了改變這種現象,需要采取試卷考試與能力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把理論考試、儀器操作能力進行綜合考核。
(二)工程測量綜合實踐考核的改革
工程測量綜合實踐協同作戰特點突出,這對培養團隊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綜合實踐時,更應該注重對過程的考核,綜合實踐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實踐的每個階段,以實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由小組長對每個成員給出評價。實習結束后,以此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在實習中,根據實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儀器的熟練程度、實習期間的表現對學生做出綜合的考核。
四、師資隊伍建設的改革
從事工程測量教學的青年教師大多數是從校門進校門,缺乏必要的工程實踐經驗,很難掌握施工單位對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去施工單位進修,以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來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師應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以外,還要參加一定的科研活動,承擔一定的工程任務,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工程測量課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工程測量教學改革,非常重要,十分迫切。本文從現價段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進行了探討,對工程測量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聶志紅.《工程測量》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2]靳海亮.工程測量學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5,(9).
在全體大會報告會上,共進行了4個特邀學術報告。英國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楊五強教授就“Industrial tomography for 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得最新研究成果與進展與參會人員進行交流。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葉茂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李相方教授分別做了“工業催化反應反應器中的氣固兩相流問題:研究現狀和展望”“氣液兩相流在石油天然氣工業中的應用”精彩的大會邀請報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工程科學三處劉濤處長代表基金委報告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評議、最新動態以及重點資助領域等情況,鼓勵青年學者勇于創新,發表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專委會對2010年度青年學者優秀論文陳學俊獎獲得者共8名青年學者(35歲以下)進行了表彰,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每年對各類礦產資源的消耗量十分驚
人,而另一方面我國各類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現象卻屢禁不止,由此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采浪費十分驚人。在實際的礦產開采、監測與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礦山開采監測與測繪的技術和方法,很多實際工作的開展還是依賴于工人的經驗或者傳統的手工測繪手段,使得礦山開采監測測繪技術無法得到實質性發展。本論文結合現階段政策法規對礦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測量工作在服務于礦山安全管理的切入點,并研究了服務于礦山安全管理測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決礦產資源儲量核查檢測及礦山開采監測的其它工作中的礦山測量技術體系問題及技術規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現代體制下的各類礦山開采監測的測繪技術體系和技術規程框架。
1 礦山開采監測與測繪概述
1.1 礦山開采監測的內容
礦山開采涉及地質、山體、礦產、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對開采過程實施監測的內容較多,主要集中以下兩個方面:
1.1.1 地質環境監測
礦山開采首先會對地質環境產生影響,主要是不利影響甚至是有
害影響,例如對礦山大肆開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體滑坡、
泥石流災害、生態系統被破壞等等,為了盡量減小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必須要在開采的過程中,對礦山及開采過程實施動態化的監測,采取預防和防治結合的手段保障將礦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
1.1.2礦山開采安全監測
礦山開采中的核心問題便是安全監測,因此礦山開采監測的過程
中必須要對安全進行監測,包括采用相關傳感器對有害干擾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對礦山內部的空區、塌陷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各類礦產資源實施安全管理機制,從制度和技術兩個方面確保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的安全性。
1.2 礦山開采中的測繪技術
目前對礦山開采監測所應用到的主要測繪技術主要有GPS定位、
遙感測繪技術及激光探測技術等,下面逐一進行簡要的介紹。
1.2.1GPS定位技術
GPS定位技術是利用衛星的三點定位原理,對地球上的物體實現
三維空間內的定位的一種技術。GPS定位技術目前應用于礦山開采領
域,其主要應用在利用GPS定位技術實現對礦山的數字化地圖繪制,
利用數字地圖實現對開采過程的動態化監控。
1.2.2 遙感測繪技術
遙感測繪技術是目前普遍應用的較為成熟的一種測繪技術,簡單
來說,就是利用遙感技術,在計算機上面進行計算并且能夠達到測繪目的行為。遙感測繪技術能夠實現人類無法觸及到的礦山內部區域,從而在計算機上完成對礦山內部的礦產儲量分布、地質條件研判以及各類災害事故的預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測繪技術。
2.1 滑坡監測測繪
滑坡是礦山開采中經常出現的災害事故,對滑坡實施監測就必須
借助于現代測繪技術。目前能夠實現滑坡監測的測繪技術主要有大地測量法和GPS測量法。
2.1.1大地測量法
大地測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測角、測距的光學儀器和光電測量儀器、全站式電子速測儀等儀器儀表實現對大地絕對位移的測量,從而進行分析是否產生滑坡災害,或者對滑坡災害進行預警。
2.1.2GPS測量法
大地測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測量精度較低,必須借助于大地作為
絕對參照物,因此近幾年發展了GPS測量法。GPS測量利用了GPS定位儀器能夠實現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測量精度高,能夠
實現全天候動態監測。
2.2 地裂縫監測測繪
地裂縫的監測是一項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監測工作內容,需要結合地標沉降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因此地裂縫的監測測繪,通常是借助于傳統的測量法和GPS測量、遙感測繪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監測,首先利用傳統的測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觀察記錄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測量實現固定參照物的三維空間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結合遙感測繪技術對被監測區域的地標分層沉降進行標定,從而綜合分析出地裂縫的發展與走勢,實現對地裂縫的動態實時監測與測繪。
2.3 空區塌陷區監測測繪
隨著礦山開采力度越來越大,礦山山體內部難免會出現空區塌陷
區,一旦發生塌陷則釀成慘痛事故,因此需要對礦山開采中的空區和塌陷區進行監測測繪。目前主要應用遙感測繪技術實現對山體內部空區塌陷區的監測。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現在也出現了利用激光探測技術實現對空區塌陷區的探測和研判,利用激光對礦山山體進行三維掃描,建立相關數據庫,通過數據比對和三維模型的分析,能夠準確的提出空區和塌陷區研判模型,并給出適當的監測和補救措施依據。
2.4 水土流失監測測繪
礦山開采不可避免的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的現
象,因此,為了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必須要對水土流失進行監測。目前對水土流失進行監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2.4.1遙感監測法
遙感監測是借助于衛星和航空遙感技術,將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掃描為電子地圖,構建三維數據庫,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地表水土流失的監測。這種方法往往適合于較大區域面積的水土流失的監測。
2.4.2地面監測法
地面監測法適合于較小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的測量與監測,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對被監測區域設置不同的監測地塊,為每一個地塊分別設置不同的參照物,如溝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積等,通過定期對參照物的測量測繪,形成數據報表,從而能夠為被監測區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礎性數據。
我國礦山測量工作及相應的技術規程遠遠滯后于目前礦山開采監測及礦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礦山測量技術體系不全,技術規程不能滿足新技術發展的要求,礦山測量內容不能滿足政府和社會對礦山開采監管的需要等。礦山開采中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問題,而要保障礦山開采過程的安全,就必須要借助于現代化的測繪技術,對礦山開采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測繪與監控管理,從而能夠實現對礦山開采的動態監測測繪與動態管理。針對礦山開采監測的具體方法,本論文詳細探討了測繪的方法與實施步驟,從系統方法的角度詳細分析了在礦山開采領域的測繪技術的應用問題,對于進一步提高測繪技術在礦山開采領域中的應用水平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當然,測繪技術應用于礦山開采領域,不僅僅局限于本論文所探討的方法,更多的具體的應用技術方法有待于廣大測繪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夠最終實現礦山開采監測中的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現代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土木工程建設的大型化、網絡化、高等級向建筑工程測量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應密切關注測繪學科的發展及其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教學新內容、新方法,嚴格要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隨著測繪事業的不斷發展,生產上對建筑工程程測量的要求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教學中的某些不適應及缺陷也逐步顯現出來,這迫切要求我們重新認識和改革建筑工程測量的教學內容,以滿足生產的需要。
1 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材內容陳舊
現行教材內容陳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仍然以講述光儀器的測量方法為主。對于新儀器、新技術的知識只是輕描淡寫地介紹,很難適應當今測繪形式發展的需要。
1.2 教學儀器設備落后
學校測量儀器設備落后而且數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擴招的情況下,很難滿足實際需要。加上學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嚴格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操作,導致測量儀器經常損壞,有的甚至報廢。即使修好,儀器的靈敏度也大大下降。對于現在在工地上廣泛應用的電子水準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先進的儀器配備很少,甚至沒有。這樣就會在實驗課上出現一部分學生摸不到儀器、用不到新儀器的現象,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學習測量儀器的熱情。
1.3 測量實驗場地簡單
大部分學校在做測量實驗時沒有固定的場地,都是教師在校園里隨便指一個地方讓學生做實驗。校園里地形通常比較簡單,沒有明顯的高差,沒有已知的控制點,這樣教師在學生做完實驗后,很難檢核學生測量數據的正確性;學生在做實驗時也會質疑這樣的實驗有什么實際應用或者有什么實際意義。另外,測量實驗場地的隨意性,還會使部分做實驗不認真的學生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問題,而刻意修改測量數據。
2 《建筑工程測量》課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教學方法應該多樣化
教師應結合所講的內容,在上課時除傳統的板書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到測量儀器時,可以把測量儀器帶到教室,或者做幻燈片、圖片等,簡單地向學生做一展示和講解。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先進的測量儀器,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對這門課學習的熱情。
再如,在講到水準儀的基本操作、水準測量,經緯儀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觀測等這些具體的、有嚴格規范要求的、實用性很強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準備一些視頻資料,在這些視頻資料里要有各種規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點強調容易出錯或忽視的地方,還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學生在做實驗時犯錯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出來加以強調。這樣既可以解決在室外實驗課上講解時學生比較容易分心、重點記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問題,還可以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
2.2 教學內容上調整
課程內容的改革應本著“加強基本理論、基本技術的培養,注重實踐操作技能訓練,兼顧測繪新技術應用”的基本原則,對課程內容作必要的調整。
2.2.1 在講課方面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
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要經常進入工程施工現場,積累實踐經驗,結合專業特點,了解測量在工程建設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應用,出現了哪些新工藝、新方法,然后對講課內容做一調整。例如,對于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應重點講述民用建筑施工測量,可以略講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小區域控制測量和地形圖的應用,刪除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地形圖測繪、線路工程測量和變形觀測等方面的內容。這樣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課堂上,讓學生掌握更實用的測量知識。
2.2.2 在實驗教學上要合理選擇,突出實用性。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習效率和質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為了達到高職學院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所占比例已達50%。學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實踐教學的質量。如何提高測量實驗、實習效率和質量,是抓好實踐教學的關鍵。
2.2.2.1 測量實驗
測量實驗是測量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實驗和對測量儀器的操作、采集數據、進行計算、測圖或施工放樣,才能真正理解測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測量的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足夠的測量儀器設備是實驗的基礎,嚴格的實驗管理是實驗質量的保證。
2.2.2.2 測量實習
測量實習是運用測量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操作技能解決建筑工程測量技術問題的實踐過程,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為了提高實習質量,應增加測量實習操作技能的考試,要求人人過關,從而防止個別學生因產生倦怠情緒而不親自動手的情況發生。為了提高學生測量技術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測量課程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應開展測量技術競賽活動,并舉辦測繪技能水平考試,通過者發放測量技能考核合格證書。這是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補充,也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結語
《建筑工程測量》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與時俱進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結合社會上出現的新技術,探索出更加合理、實用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測量》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性人才。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能等、靠、要,而應積極努力地投入到課程教學的改革中,從基礎做起,從教學和學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將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