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16:30: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晉升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
近代藝術歌曲是詩歌、文學相結合的藝術產物,其歌詞多以名作詩詞為主,如唐詩、宋詞等,因此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同時,在歌曲的二次創作中,既要從文學內容上進行理解和表達,又融入了西方音樂理論知識和作曲方法,從而營造出極富民族特色,擁有時代藝術特征的歌曲作品。在聲樂教學中,將近代藝術歌曲融入到歌唱中,讓學生能夠從歌曲的音高、節奏、調性、調式等知識上來把握歌曲的曲式結構,同時從歌詞的認知中把握文化的脈絡,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如在歌曲《大江東去》中,從填詞中來理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從文化、歷史等方面來體味蘇軾被貶黃州后的內心情感,從而借助于“一樽還酹江月”來寄托情思。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民族歷史的深厚情感
一首歌曲與其所處的時代具有一致性,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同樣是歷史文化的產物,無論是歌詞創作上,還是題材的選擇上,都融入了近代藝術的歷史烙印。在聲樂教學中,借助于近代藝術歌曲的學習,從思想上來了解作品所記錄的歷史時代,用歌唱來寄托作曲家對社會、對生活的感慨。同時,作曲家所處的歷史背景與其創作風格是相關的,對于特定環境下創作的音樂作品,不僅抒發了財政的情感,更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歌唱要從作品所處的歷史背景中,去領悟歌曲的內涵,并用情感來詮釋歌唱,從而增強愛國情懷。
(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演唱自信,鞏固歌唱力
聲樂教學離不開心理的激勵與成長,學生在歌唱中,不僅要掌握歌唱技巧,還要從自身的心理調適上來增強歌唱能力。一方面要結合相應的曲目來發揮自身的嗓音條件;另一方面要從歌曲的調式及旋律變化中來克服自身的發聲障礙,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從呼吸、發音、共鳴等問題中,既可以糾正咬字、吐字等缺點,又能夠在駕馭藝術歌曲過程中,激發對聲樂的學習熱情,增強歌唱的自信,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
(四)為聲樂教學提供豐富的歌唱教材
聲樂教育家沈湘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對于聲樂教學中的氣息控制能力的訓練是歌唱的基礎,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從結構和音域上相對短小、適中,在幫助學生訓練氣息時具有較好的平穩性,特別是隨著歌唱者聲音的長短,對節奏、音調等具有較好的把控力。如蕭友梅的《問》,趙元任的《聽雨》等,都是學生進行氣息訓練的有效素材。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前言
大學畢業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眾,是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承載著新技術、新思想。大學畢業生集聚的地方往往有更高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大學畢業生作為后備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是各方爭相引進的對象。當下我國正值經濟轉型發展時期,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研究如何引進大學畢業生具有重要意義。溫州是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和民營經濟發源地,近幾年經濟社會發展遇到一些新問題,為加快轉型發展,對于如何更有效的吸引、留住大學畢業生在溫工作,更是實際面臨的迫切問題。
二、溫州大學生就業現狀
據溫州政府部門統計,溫州籍大學畢業生檔案回溫數2014年至2016年呈增長態勢,2016年更突破3萬份,但回溫率連年下降,2015年已跌破60%,年均近2萬名溫籍大學生外流。另據溫州統計部門調查,溫州本地高校溫籍畢業生中80%-90%留溫工作,外地生源僅10%左右;外地高校溫籍畢業生回乇壤不超過50%。
近三年溫籍回溫大學生中平均約84%在非公企業就業,超過13%畢業生進入機關事業單位,2.5%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從學歷層次分析, 95%以上博士、64%以上碩士進入事業單位,加上流入國有企業的,該比例將更高,可見高學歷畢業生在非公企業就業占比明顯偏低。外地生源畢業后在溫州工作人數平均在3000多人,其中:絕大部分博士、近50%碩士進入事業單位。另外從畢業生素質分析,畢業于名牌院校畢業生在溫州就業人數偏少,且主要流向金融行業、國有企業等。
三、畢業生外流原因分析
據相關機構調查,大學畢業生最看重薪資待遇、發展空間、企業文化和地域等方面。當前溫州轉型發展,加大引進人才力度,但未改人才外流趨勢,人才需求與供給間矛盾依然突出。
1.薪資待遇缺乏競爭力。自中西部人才回流至今,溫州薪資水平有明顯提升。根據2016年浙江省統計年鑒,溫州2015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2013年1.14倍。但在浙江省僅列第七,增長率也僅高于臺州。另據溫州寧波人社部門近三年的分學歷工資指導價,碩士學歷平均年薪寧波為溫州1.8倍,本科學歷1.4倍,大專學歷也達1.1倍。可見溫州薪資水平在浙江省內缺乏競爭力,與杭州寧波等地差距更在擴大。加上溫州生活水平較高,特別是高房價,許多人才即使工作多年依然選擇離開。
2.缺乏人才發展平臺和空間。首先,人才缺乏好的發展平臺。溫州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加上技術、產業升級上投入不足,發展空間有限,以致缺乏人才發展的良好平臺。結果是外地畢業生難引進,高學歷、優秀溫籍畢業生也不愿回溫。其次,對外來人才重視不夠,空間有限。溫州以民營企業為主,雖然民營企業能夠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但外來人才往往很難升到中高層崗位,發展面臨瓶頸。
3.外來人才較難融入當地社會。溫州開放較早,思想也活躍,一度是創業熱土。然而外來人才與本地人之間的隔閡使其難以融入當地社會,這無形增加了引進人才難度,也加劇了人才流失。
四、引進大學生的一些措施
引進大學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用人單位、全社會共同努力,政府要做好政策引領、為引進人才提供支持;關鍵是要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為人才提供良好平臺和發展機會;全社會要營造尊重人才的氛圍,特別是要關心關注外來人才,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無后顧之憂。
1.進一步完善政府招才引智政策措施
為引進高學歷人才,溫州出臺了專門政策,給高層次人才提供獎勵和補貼,獎勵引才的單位,還解決人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問題,讓人才無后顧之憂。高學歷人才主要集中于各院校研所,為使更多人才和單位能夠享受到政策紅利,應擴大政策對象,特別是納入緊缺專業、優秀大學畢業生群體。鼓勵企業引進緊缺、名牌院校大學畢業生,并在住房、社會保障等給予政策支持和補貼,如提供廉租房、公租房,鼓勵企業自建員工宿舍等,落實大學生住房補貼政策。
2.統籌規劃,做好人才引進和培育
由政府部門牽頭,基于人才規劃和產業規劃,編制引進大學畢業生規劃。編制引進大學畢業生緊缺、亟需專業目錄和院校名錄,引導高考專業填報,指引各在溫院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育。并從中觀層面,協調人才供給與需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
進一步完善人才交流平臺,在已有人才市場、人才網站、校園招聘會等平臺基礎上,整合大學生就業信息,實現一站式就業服務。加強與人才集聚地區人才交流平臺的合作,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城市,如杭州、上海、南京等,將畢業生需求信息到大學畢業生身邊。
3.加大宣傳引導,轉變就業觀念
要解決大學生就業結構性難題,除大學自身改革外,離不開家長、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大學畢業生就業交由市場已經十多年,但不少人就業時還是“崇國輕民、重腦輕體”,不愿到民營企業和基層一線就業。
4.鼓勵企業提升管理,打造人才發展平臺
引進大學生的關鍵和主體是用人單位,90后大學生除看重薪資待遇,也愈發關注企業文化。溫州不少企業已經自覺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和宣傳,增強企業吸引力。但多數企業企業文化建設還處于低級階段,亟待提升企業文化,建立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
五、結語
本文以溫州為例探討了引留大學畢業生,尤其是緊缺、優秀畢業生的一些舉措,認為不僅政府要有政策支持和引導,社會和個人也要樹立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意識,更需要用人單位提升管理、為人才提供好的發展平臺和空間。希望通過對相關措施的探討助益溫州招才引智工作,進一步壯大溫州的人才隊伍。
中學生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后進生對課堂教學中要求回答的問題有時全然不知,有時似懂非懂,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加之他們由于缺乏應有的自信心,沒有足夠的勇氣參與討論,被教師提問往往顯得膽怯和緊張,這時教師一定要先給他們打氣和鼓勵,待他們情緒穩定,有足夠的信心時,再誘導他們回答,這時既要注意顧全他們的面子,又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怎樣才能做到兩全其美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只有在和諧愉快、積極進取的心理狀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從而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求知的中學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尊重他們的人格,于批評與表揚鼓勵之中,才可使他們在課堂上不顯得尷尬,而且自我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會產生一股奮發向上的力量,久而久之也會使他們逐漸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二、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量力而行,稍對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后進生對要求回答或討論的問題大多不能準確地回答,但總會答對一部分,這時不能求全其美只要在某一點上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要及時地鼓勵,是他們在點滴的成功中得到積極的體驗,有時更要主動地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在提問和討論中一旦發現他們躍躍欲試有發言的欲望時,一定要給他們機會并及時地給予鼓勵。
蘇霍某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因此,如果我們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即使學生有一小點進步也給予表揚和鼓勵,扶持他們繼續攀登,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抓住課堂教學的時機,進行鼓勵
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了解他們每一點細致的進步,特別是后進生,教師及時而準確地鼓勵往往能促進學生更大的進步。“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無論是城市的還是鄉村的,富貴的還是貧賤的,聰慧的還是笨拙的。”(朱永新語)我深深地認識到,對后進生如果只是無休止的批評,往往不能湊效,他們反而會對教師的批評采取消極對抗,甚至出現“頂牛”的現象,對于教師,鼓勵不是教育過程的結束,而是教育過程的新起點,不要為鼓勵而鼓勵,應預想到鼓勵的效果。
四、利用課堂教學的內容,鼓勵后進生奮起直追
近期的思路十分明確,5月17日是變盤點,牛熊線的白色線有重壓,要提防向下變盤,向下確認的標志是3085點。今天確實是跳空低開,深幅震蕩后最終收于3090點,還有一線生機。
滬指除了受到牛熊白線壓制外,還受到了20天均線的精準壓制,出現回落,實屬正常。從MACD指標看,現在出現了第一次金叉,它所能帶來的行情往往是上漲時間短,上漲幅度小,通常還會創新低。也就是說,現在創新低是大概率,創完以后,再出現指標與指數的底背離,然后再出現二次金叉的時候是很好的中線抄底機會。
如果指數向下跌破了3085,這種論斷就最終確認,下一個變盤點是6月2日。這種可能性挺大,但現在還沒有確認,我們要在輕倉的情況下做好這種準備。
巧合的是滬指三十分鐘的黃色線的最后一根線也是3085點,如果此位失掉,則是確認信號。如果此處支撐有效,則可以繼續向上攻擊。
與滬深指數一樣,證券,軟件服務,建材,煤炭,化工,汽車等一大批的板塊都受到了20日均線的壓制而出現調整,它們至少不是大盤向上的有利力量,而是需要防范的做空對象。
今天雄安領跌,河北宣工、韓建河山、先河環保、青龍管業等前期龍頭股都出現了跌停,對人氣殺傷力很大。好在我們通過五大戰法提前測算出了股價的目標位,基本做到全身而退。雖然個股出現大跌,但是板塊指數并沒有跌破周關鍵K線的1903點,中線還沒有完全走壞。
如果大盤想在3085處撐住發動反攻,主要的依靠力量還是雄安與次新,昨天讓大家關注的雄安+次新+一帶一路+建材的長線品種,今天繼續調整,在26元的支撐位處沒能有效撐住,但它仍舊值得關注,什么時候受到重要支撐收出陽線就是此類股的建倉良機。
現階段,我國在英語教育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仍滿足不了世界整體發展的多元化趨勢跟國際間交流持續增多的需要。培養優秀的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人才作為教育事業最終的目標。最近,對英語新課程實施的改革重點強調的就是培養學生整體綜合性的語言運用力,并且這一改革首次將文化意識當作綜合性語言運用力主要組成部分中的一項。
一、培養學生在文化意識方面能力的重要意義和急迫感
以全球化時代為背景條件,國與國間的交流日益緊密。可現實卻是,文化差異所引發的失誤、矛盾及沖撞,使我們有種距離雖“咫尺”卻“隔天涯”的感覺。有時候一句話在一種歷史文化背景中是禮貌友好的表達意思,可在另一種歷史文化下卻被認為是沒禮貌的。在2003年,國家教育局就頒布過指令:“文化意識在綜合性語言運用力中是一項重要的組成,同時也是合理運用語言文化的一項保障。”然而實際上,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理念及評價系統等各種因素的干涉,高中英語課程文化在教學實施的進程中仍存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整體的文化意識還是很薄弱的。由此可知,在高中英語改革進程里,培養學生文化知識意識變得尤為緊急。
二、培養學生在英語新課程里的文化意識
1.老師是培養學生在英語課程中文化意識能力的一大關鍵
1.1調整老師教學理念
(1)重點培養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因為一直受到語法翻譯辦法的干涉,在英語教學過程里,老師總是過分強調單詞記憶及語法的講解上,認為學生主要的任務也就是必須掌握每個單詞拼寫和語法運用。這種教學理念致使英語課堂過于重視語言而輕視了文化,直接阻礙了培養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學意識。在英語新課程實施改革的進程里,老師必須要及時調整傳統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多加入一些文化知識教學,進一步重視對學生在文化意識方面的培養。
(2)重視學生情感。將高中英語新課程實施改革的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要重視學生情感變化,使每位學生都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包含在情感中的因素主要有動機、學習興趣及自尊心等。另一方面,滲透一定的英語文化知識,更有利于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1.2多加使用多媒體教學
在多媒體信息的社會,老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各式各樣的多媒體工具,例如:互聯網,投影儀,多媒體,書籍和雜志等,將之加入一些英語文化知識進行教學。有時候老師可以多用計算機給學生們放映一些有關課程內容的視頻或者一些非常經典的有歷史意義的影片,舉例:The Titanic, Gone with the wind,羅琳的 Harry potter, The lords of the Rings等,并且讓學生們在觀看的同時注意主要人物對話的內容、方式及歷史背景,仔細觀察其表演姿態、表情及行為模式等,從而了解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性。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集體閱讀英文版書籍和報紙,比如:China Daily, Longman’s English stories, Crazy English 等。
課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多收看英語節目。比如《洋話連篇》的內容分類較為詳細、精確;其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整個情景設計得幽默、詼諧;還有十分豐富的英語歷史文化背景讓學生接觸。同樣地,學生也能利用互聯網觀看歐美電視,大眾最喜愛的《成長的煩惱》,可以讓學生從國外真實的生活環境里體會并理解國外的社會文化。
2.學生是培養其文化意識的保障基礎
2.1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
學生才是整個教學活動最初的出發點和終點,培養學生英語文化意識應落實在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上面。在21世紀,信息網絡增長速度較快,更新的頻率也較高。傳統學習模式早已滿足不了人們對知識文化的需要。每個人都應該要與時俱進,所以及時獲取知識是必要的,這才是終身學習的良好心態。
高中是學習英語的一個關鍵階段,學生自身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對整個英語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理所當然,學習英語的自主能力不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通過后天加以培養獲得的。學生因為是學習的真正主角,所以要更加重視培養自己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只要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主動預先確定學習的目標,設定學習計劃,篩選學習資料。文化知識整體信息量大,涉及的面較廣,如果單純依靠老師課堂上的教學是肯定不夠的。由此可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在高中英語新課程下的文化意識。
2.2在日常英語溝通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盡可能多地舉辦學校的或班級內部組織的文化知識活動。就如每天在課前讀讀News repot, English corner,看看英語版的手抄報,舉辦英語沙龍比賽或英語文化知識講座等。并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里去,使他們在多樣化的活動里愉快地吸收文化知識,提高英語文化意識。
三、結束語
在英語新課程實行的過程里,教師必須高效率地運用課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自身的文化意識能力。學生才是學習教育的真正主人,要知道培養英語文化意識能力的重要意義。同樣地,專家、學者也應積極出謀劃策,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在剛執教英語時,我就注意用英語歌曲來調動和刺激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因為感受音樂是人類天性.利用歌曲這種音樂形式,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轉換到英語學習上來.這就不自覺地運用了教育學心理中的“有意遷移”原理,即把孩子對歌曲的興趣轉換到學英語上來。如利用字母歌IcansaymyABC來教字母,利用TenlittleIndianboys來教數字,用Sunday,la,la,la來教一周七天的名稱,用歡暢的旋律Jan—uayr.February等教學十二個月份。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全班學生大多數都能掌握該課的內容,原本枯燥的單詞,孩子們都能脫口而出,伸手會寫。孩子在體驗音樂美感的不自覺中,享受音樂,習得英語,而且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從后來的教學成果來看,利用歌曲學英語,不失為一種調動學習的好方法。
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像歌曲Comeandsee,myfamily,我就用它來教學有關家庭的短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Morningcomesearly和Twinkle,twinkle,littlestar,以及OldMcDonaldshadaturkey又把學生帶到了一個境界。漸漸地.學生非常喜愛上我的英語課。我也嘗到了用心教學的甜頭:本班學生的成績,一直居全年級之首。
蘇教譯林版教材中有好多膾炙人口的英文歌曲。如Mybonnie,One hundred miles away,Moonriver,Susanna,Yesterdayoncemore.Auldlangsyne等。這些歌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樂學”的平臺.而且為教師提供了“多角度”(聽、說、讀、寫、唱)教學的材料。
一、用英語歌曲進行教學的作用
(一)正音。
因為一首歌曲要想唱好,必須多次反復練習。其中單詞重復許多遍。就沒有讀不準的道理。天長日久,很多詞學生口熟于心,能聽懂,會默寫。
(二)練習朗讀技巧。
歌詞中含有大量的朗讀技巧,如:連讀、失去爆破、重音、意群等,這些技巧只有在反復操練中,才可掌握。如果教師單獨地訓練這些技能,無疑學生會感到厭煩。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學歌曲的場景下,學生不但不會覺得乏味,反而會把它當作學習的必須條件。一般來說.唱英語比說英語難,說英語比讀英語難.讀句子比讀詞組難,而讀詞組又比讀單詞難。這是因為讀詞組比讀單詞多了連讀和不完全爆破,讀句子比讀詞組多了語調、停頓和重音。說英語比讀英語多了自然流暢,而唱英語又比說英語多了節奏。因此,為了學好一首英文歌曲,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訓練,但因為有興趣,就會不覺得難,效果會很好,這也就證明:讀不好就唱不好。利用興趣遷移,可以變難為易。
(三)進行單詞教學。
因為歌詞是由單詞構成,記住歌詞就等于記住了單詞。即便歌曲中含有學過的詞短語和句型,也是很好的復習。
(四)進行語法教學。
要想正確理解歌詞含義,僅會單詞是不夠的,文中所含的名詞的數、格.動詞的時態、語態、語氣,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以及句型結構等語法現象都必須弄清楚。否則,就不能理解其含義。
(五)感受英語文化,接受他民族文化熏陶,喚醒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形式,歌曲是各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形式。因為這些歌曲中都含有各種各樣的文化背景,自然就包含作者的情感態度,學生可以從中了解外民族的悲歡離合情感。如:Mybonnie,Susanna,Myheartwillgoon等是歌頌或表達愛情的;Onehundredmilesaway,Moonriver等是歌頌家鄉及表達離別之情的;Bequicktogotothemountains,braves是表達愛國之情的:Comeandseemyfamily是表達愛父母之情的;Twjnkle,twinkle,littlestar是表達童言童心的;Auldlangsyne.Themorewegettogether等是歌頌友誼的。可見。文化是相通的,只不過語言的表現方式不同而已。一旦文化意識被喚醒而且情感產生共鳴.那么,學生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其中的障礙,從而由興趣自然產生動機。利用歌曲,能產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效果。
二、具體的做法
下面我以“Yesterdayoncemore”為例,談談我平時的做法。在學生聽完這首歌以后,我向他們介紹:此歌是美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同名電影(Yesterdayoncemore)的主題歌,由已故美國著名歌星卡朋特(Carpenter)演唱。這是一首懷舊抒情歌曲,加上卡朋特那低沉哀婉的歌喉,深受世人喜愛,因此,數十年久唱不衰。學生興趣盎然,我于是就再放一次錄音。再次聽完后。他們紛紛表示愿意學習。我利用他們學歌心切的心理,先叫他們找出生詞,再布置他們查字典,預習生詞,我幫他們解決個別疑難生詞,再叫他們逐句翻譯,有問題再講解:W hen1wasyoungI’d listentotheradio.W aitingformyfavoirtesongs.此句是時間狀語從句。Waitingofrmyfavoritesongs.是伴隨狀語,是修飾動詞listen的,此句意思是“當我小的時候,我常坐在收音機旁.等候著我最喜愛的歌”。whentheyplayedI’dsingalong,此句也是時間狀語從句,意為“當它們演唱時,我也跟著唱”。Itmademesmile.此句是主謂賓補型的簡單句,意為“這讓我微笑”。ThoseweresuchhappytimesandnotSOlongago意為“這些都是快樂的時光,相去并不遙遠”。HOW1wonderedwherethey’dgone!是感嘆句.意思是“我多么想知道它們去了哪?”再如,HOW1wonderwhatyouare!Butthey’rebackagainiustlikealonglostmend意思是“它們像久違的老朋友又現身了”。A11thesongsIloveSOwel1.此句為定語從句,A11thesongs是上文所提到的Those和they所指的對象。意思是“所有我非常喜愛的歌曲”。EveryshalalaeveryWO’wostillshines.此句意思是每個沙啦啦和喔喔還是那么震撼。Everyshing—a—ling—a—lingthatthey’restatringtosingSOfine的意思是每個嘻啉嘻啉的音符還如當初那樣悅耳。
待學生明白歌詞的大意,我就指導他們進行讀的練習。以第一句為例:When1wasyoungI’dlistentotheradio,Waitingofrmyfavoirtesongs,其中WhenI為連讀,I’d為不完全爆破,劃線部分為重讀.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當學生讀熟練歌詞以后.我再逐句教唱.這樣便易如反掌。
“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呈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見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主編的《普通心理學)336頁)對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之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英語老師一個重要的課題。
“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現象”。(見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主編的《普通心理學》79頁)興趣影響注意的分配,興趣當然也可以轉移。
三、興趣的遷移
比如現在醫生考評制度要求既重視臨床,又重視科研和學術文章。在各大醫院,一些醫生在臨床實踐方面得到患者和同行認可,但是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夠的學術論文數量就很難晉升。
“所以,現在在醫院出現了不會做手術的外科博士,不會看病的內科專家。”范利說,他們靠大量的科研論文獲得各種職務頭銜,但是一進病房面對病人和具體的臨床問題他們卻不會看。
在范利看來,現在醫療機構對醫生的晉升職稱考核體系是一種以醫療和科研并重的考核體系,但實際上逐漸演變成了“唯科研、唯論文”論。很多醫院把論文、科研成果作為醫師晉升的必備條件,而缺乏臨床能力的量化指標。
范利認為,醫師的職稱應該反映的是臨床工作能力,主要看其處理疾病的嫻熟程度,診斷救治的技術水平,對待病人認真負責的態度。一個勝任工作、深受病人歡迎、具有敬業精神的醫師,其能力不能單用外語、論文、科研成果來證實。
如果醫生的職稱評審脫離臨床實際,將嚴重挫傷醫生臨床工作的積極性。其結果是逼迫臨床醫生忙于從事科研寫論文而導致醫療質量滑坡、科研急功近利、論文造假泛濫、醫生隊伍不穩等嚴重危害。
與此同時,由于一部分醫務工作者過于傾向科研而忽略臨床,導致近年來我國醫療安全形勢不樂觀,醫患矛盾非常突出,“從某種程度上與醫生沒有足夠的心思和精力對患者進行精心診療和人文關懷及溝通有關。”范利說。
范利建議,臨床醫師職稱晉升考評,總體思路應該是大大增加臨床能力考核的權重,以臨床能力為主,科研學歷為輔,側重實際工作的能力,即處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夠勝任相應的職稱要求,完善對醫生實際臨床水平的考察標準,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
另外,臨床醫生并不是不重視科研,好的臨床醫生必須懂基礎、善思考,在臨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導臨床工作。
范利建議采取單位聘任和職稱晉升相結合的方法,針對不同崗位的醫務工作者,套用不同的職稱晉升制度,更實用,更易操作。職稱作為醫生臨床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其標準首先是看得好病。
實際上,此次涉嫌抄襲的醫生多來自縣一級的基層醫院。唯一承認自己抄襲的那位醫生對記者坦言,這樣發論文跟評職稱有關系,小醫院沒有更多的科研條件,只能依托于臨床。問題是,有時候通過抄襲發表的論文也不能換來職稱,因為評委看過以后也會覺得“沒價值,過時了”。
盡管并不認同抄襲者的做法,那位被抄襲的醫生仍然對這些同行表示理解。“這個問題是體制造成的。”她說。在上世紀90年代,只要發表3篇文章就能評上副高。結果后來有同事發表了6篇,那再后來就要寫9篇,才能在積分上超過同事。這種競爭關系導致過去兩三百分就能晉升,現在有的臨床醫生要攢到三四千分才能晉升。該醫生認為,科研確實可以提高醫生的臨床水平,但如果作為晉升的門檻,沒必要太苛刻。她甚至提出可以改革現有體制,讓醫生選擇兩條路,一條走科研,一條走臨床。“醫學工作者大多對現在的體制有很多意見。”她說,大家都很羨慕從高校出走的藝術家陳丹青,因為在學術領域,這些弊端是共通的。但是誰也不敢真的像陳丹青那樣灑脫。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么對醫學界這些學術不端現象的舉報,最終是由尚未走出校門的醫學院學生的。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6)12(b)-0162-03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享譽全球的文獻檢索工具[1],其作用是幫助科技人員查閱最新科技文獻,跟蹤最新學術前沿,了解最新學術動態。然而,近年來相關文獻[2-3]紛紛報道我國科技領域逐漸把SCI泛化、異化,以SCI收錄論文數量來衡量單位或個人科研學術水平的高低,并作為職稱晉升的重要評價指標,出現了前所未有的“SCI熱潮”。就連國外Nature雜志也報道SCI在中國學術界存在不良現象和弊病[4]。本文就SCI在醫院的價值定位進行相關調查和討論。
1資料與方法
其一,選擇河南和山東14所醫院、2所療養院、2所衛生研究機構為單位調查對象,采用電話咨詢所在單位是否將SCI論文列為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是否對SCI論文有重獎措施。其二,選擇上述兩省4所三甲醫院221名醫療技術人員為個人調查對象,采用匿名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SCI論文的看法、對SCI論文引入評價指標(職稱、學術、獎勵)的看法、對SCI論文收錄數量與醫療水平關系的認知、SCI論文能否實踐轉化的認知。
2結果
2.1單位調查結果與分析
18所醫療單位均將SCI論文定為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在獎勵措施上,18所醫療單位在2013年前全部有經濟獎勵。之后,14所醫院取消了經濟獎勵,而是在職稱晉升上加大了分值,說明純潔學術風氣正在醫院興起,4所醫療單位仍有經濟獎勵。
2.2個體調查結果與分析
4所三甲醫院發放問卷240份,收回有效問卷221份,回收率92.1%。其中,本科42人,碩士141人,博士38人,分別占19.0%、63.8%、17.2%;醫類152人,藥類21人,技類48人,分別占68.8%、9.5%、21.7%。
2.2.1對SCI論文的看法從選項統計看,“為職稱晉升做準備”占50.7%,與單位調查中“SIC論文列入職稱晉升指標”相符,說明被調查人員在某種程度上背負著單位指標的壓力。其次是“為醫院科研做貢獻”占12.7%、“為臨床服務”占7.7%、“提升自己能力”占4.6%,其他為多選次數占24.3%。
2.2.2對SCI引入評價指標的看法從選項統計看,選擇“有合理性但不是唯一”占59.3%,說明多數被調查人員能理性看待SCI。其次是“不合理”占13.2%,“合理”占7.2%,“不做評判”占4.5%,其他為多選次數占15.8%。
2.2.3對SCI論文數量與醫療技術水平關系的認知從選項統計看,“SCI論文數量不能反映醫療技術高低”占45.2%,“SCI論文數量與技術無關”占39.3%,說明多數被調查人員明白SCI論文與臨床實踐的區別。其次是“SCI論文數量能反映醫療技術高低”占6.8%,“SCI論文數量多技術越好”占4.2%,其他為多選次數占4.5%。
2.2.4對SCI能否實踐轉化的認知從選擇統計看,“不知道”占49.7%,說明多數人對SCI的認知還停留在只是發文,沒有理解其實踐轉化的意義。“沒有轉化”占19.9%,說明SCI論文并沒有完全運用于臨床實踐。其次是“轉化”占17.3%,“個別轉化”占13.1%。
3討論
3.1SCI論文在醫院價值認知調查反映出的問題
其實,“SCI熱”之現象是全球性的,并逐漸蔓延和加劇[5]。但是,在SCI論文價值認知上,國外多數醫療機構沒有刻意將SCI論文設定為指標,而是更加注重通過SIC論文對某種疾病、某項研究的評估,注重其實踐轉化[6]。本次調查并結合相關文獻報道,發現以下問題。
3.1.1以SCI論文論英雄國內多數醫療機構把SCI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醫院之間的競爭、個人進步的評價,都與SCI緊緊捆綁,把SCI論文列為“剛性指標”[7]。在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能看病、能解決疑難病癥的醫生,只是沒有SCI收錄的論文,在職稱晉升中被甩在后面,嚴重挫傷了積極性。這種以SCI論文論英雄,必然在醫院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
3.1.2對SCI基本概念的認識不足不少醫院盲目“崇拜”SCI,對其發展歷史、收錄特點、評價方法并不了解。本次調查中的某院對全院科主任進行考評,把SCI列為評價指標,結果管理、信息、情報、工程等科主任排在末尾。這就暴露醫院管理者對SCI基本概念認識不足。SCI是一種文獻檢索工具,收錄的重點是自然科學,也就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而信息學、情報學、管理學屬于社會科學。這種“一刀切”式的評價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
3.1.3SCI價值本質的扭曲2013年前多數醫院對SCI論文給予經濟獎勵,吳咸中院士報道有的醫院SCI論文可得到幾萬乃至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年終獎勵[8]。此外,也有根據影響因子系數進行獎勵,如影響因子系數0.3獎勵3000元,系數1獎勵1萬元,以此類推。這種誘惑式獎勵條件,扭曲了SCI的科學價值定位,把醫務人員引向金錢的誤區,最終導致醫院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價值觀的滑坡。
3.1.4優質論文相繼外流國家自然基金成果都是以論文形式呈現,各類基金成果對SCI收錄的論文給予優先,加之各醫院優厚的獎勵條件,導致優質論文大量外流,造成國家花錢資助的研究成果被外國人享受,受益的首先不是中國人[9],導致國內核心期刊高質量論文組稿困難,影響力較低,最終使國家科技實力受到影響。
3.1.5由SCI論文引發的學術造假在國內把SCI論文過度化的影響下,帶來的是SCI產業鏈,出現了一批打著知識創新的網站,明碼標價提供從、翻譯、刊用“一條龍”服務。于是,造假、剽竊成風,學術腐敗、欺騙泛濫成災。有報道2009年國內銷售額達10億元[10]。試想,脫離了臨床實踐的論文,談何促進醫學創新的發展。
3.2SCI的價值定位
3.2.1充分肯定SCI在醫院的作用價值其一,我國科研成果產出形式之一是,所以,醫院SCI論文產生得越多,科研成果獲獎率相對就高,對醫院科研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二,把論文投向被SCI收錄的國外醫學期刊,既可得到國際專家對論文的指導,也有助于英文寫作水平的提高[11],對提升個人素質有一定的幫助。其三,在同等條件下選拔人才,必須有一套評價系統為依據,以體現公平公正,SCI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具有合理性。
3.2.2SCI論文要有但不是唯一國家應積極推進科技政策導向的改制,SCI論文要有,但不是唯一。不能將SCI論文成為逐利的工具,作為衡量醫務人員的砝碼。提倡開展醫療績效評價方式,SCI要有,但臨床實踐、業務能力和醫療安全不能忽視,才能充分調動各層次醫務人員為臨床服務的積極性。
3.2.3科學了解和評價SCI2014年,韓啟德、吳孟超、吳咸中等33名國內著名醫學專家聯合倡議“正確對待SCI,盲目熱衷有弊病”[12]。其實,SCI自身也存在弱點和缺陷,如影響因子就是造成評價偏倚和失真的例子。影響因子是指該期刊被引用情況的相對均值,并不是某篇論文的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為4,并不代表論文的影響因子為4。因此,在正確了解和認識SCI的同時,取其精華,融合本國特色制訂出更加科學、合理、公正的評價標準,使評價機制回歸本源。
3.2.4遏制由SCI引發的學術造假2014年某網站報道了《科學美國人》雜志對國際期刊進行抄襲調查,結果所調查的百人名單中,96篇來自中國[13]。當然,學術不端的行為并非我國特例,國外學者報道2047篇被撤銷論文中,抄襲和偽造占撤銷論文總量的67%[14]。上述現象應該引起我國科技領域的深思和注意。首先,醫院要加強科研的規范化管理,遵循科研倫理,注重醫務人員的學術道德教育,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有效預防。其次,政府要整頓網絡,取締論文中介組織,堅決遏制學術造假的不良風氣。
3.2.5明確SCI論文與醫療實踐的相互關系SCI論文的終極目標不是獎勵刺激,而是能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醫療實踐,在臨床上得到推廣應用、解決疑難病例,為人類生命健康作出新的貢獻。如果只是為了SCI論文去科研、去提升職稱,就是混淆了SCI論文與醫療實踐的相互關系。因此,SCI論文在醫院的價值定位關鍵在于將研究成果進行醫療實踐轉化,提高臨床疑難病例的診治和預防水平。
“SCI之父”Garfield博士曾說,SCI是一個國際標準數據庫,用這個標準衡量科研人員,或以收錄論文數量評價科學研究不合適[15]。雖然SCI對促進我國科研學術、衡量醫務人員學術水平具有參照價值,但是國家科技領域應注重政策導向宣傳,醫院也要辯證看待SCI利弊,制訂出科研與臨床績效相結合、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成果與轉化相結合的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多維性的評價體系。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國家反腐倡廉的深入,醫療機構正在逐步整頓,通過調查筆者看到不少醫院取消了對SCI論文的重金獎勵,而是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與成果轉化。“以SCI論英雄”的局面必將得到改善,醫院的學術風氣也將逐漸正本清源。
[參考文獻]
[1]楊勇,欒嘉,冷懷明.以學術影響力為中心的辦刊策略——以《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5):532-536.
[2]殷忠勇.告別SCI崇拜:重塑文化自信和變革評價制度[J].醫學與哲學,2015,36(1):10-14.
[3]姜瑩.SCI論文過熱帶來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4,35(12):91-92.
[4]Lai DY.Rule on papers puts China′s PhDs at risk[J].Nature,2011,476(7359):152.
[5]劉雪立.SCI及影響因子用于科研績效評價的局限性[J].眼科新進展,2008,28(9):654.
[6]張超杰,肖薔,張志功.SCI論文在醫療領域價值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4,35(7):1-6.
1做好編制外人員的職稱晉升工作的幾點體會
1.1更新觀念,建立編制外職稱管理體系衛生部在2000年印發的《關于加強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通知》(人發[2000]114號)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平等競爭、擇優上崗,逐步建立政府宏觀管理、個人自主申請、社會合理評價、單位自主聘任的管理體制。”北京市人事局2003年《北京市人事局關于深化職稱改革試行社會化職稱評審的意見》(京人發[2003]49號)文件中提出“拓寬職稱工作服務領域和范圍,打破身份和所有制限制,使在各種所有制單位中工作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技術、管理水平和能力業績得到公正評價和社會認可,擬在職稱評審中推行個人自主申報、社會統一評價的社會化評審方式。”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導下,依據上級部門文件要求,第一門診部經過多年實踐摸索,制定并完善聘用制人員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聘任規定,在職稱晉升方面逐漸打破傳統的專業技術資格限制,實行考評相結合的雙軌制。鼓勵更多人自覺地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努力去爭取獲得更高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1],并堅持北京大學的學術標準,堅持學術水平第一的原則,堅持總量控制及結構比例控制原則。嚴格落實“堅持標準、全面考核、總量控制、擇優晉升、按崗聘任”的方針,強化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原則,嚴格掌握任職條件,優中選優,保證評審質量。根據崗位設置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及工作業績,做好考核、評聘工作。實踐證明,建立編制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體系是可行和有效的。
1.2明確流程,協助編制外人員完成申報醫院編制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工作已步入社會化,中初級職稱晉升與國家政策一致,實行以考代評的方式。按照《初、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條件》,每年在網上直接報名,參加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還需要參加職稱外語及計算機能力統一考試。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中實行考試、答辯與評審結合的評價方式[2],晉升前還必須完成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1年或到鄉鎮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8個月,以及每年必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對口支援不少于15天的服務。人事部門作為職稱評審工作的管理職能部門,需要及時了解、掌握職稱晉升相關政策,制定職稱評審流程及時間表,組織、指導、協助編制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認真準確的完成申報工作。同時還要與醫務、教育、科研、護理等職能部門提前作好協調溝通工作,妥善安排下基層服務、繼續教育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等。
1.3量化指標,客觀評判編制外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對于申請晉升高一級職稱者,最需要考察的是與任職職稱相對應的實踐能力、工作業績、管理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醫德醫風、服務水準乃至個人的心理素質等,以及概念較為清晰又可操作的資歷、外語、論文等指標[3]。人事部門對編制外申報晉升人員要進行晉升臨床醫學專業技術資格量化考核,考核項目包括基本情況、論文水平、本專業工作經歷、本專業工作業績、教育及科研等。考核要素及評分標準細化并明確每項考核項目,有利于審核小組操作。人事部門需要征求科室意見,對申報人查房能力、會診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等進行綜合評議。繼續教育考核是根據學分卡從網上查尋審核學時學分情況。醫德醫風考察需要從相關部門獲取服務考核情況,包括規范化、服務問卷調查、廉潔行醫、來信來訪、糾紛處理、服務管理等指標。量化指標無疑能更科學地、客觀地評判與認定每一位編制外申報晉升人員的水平。
1.4嚴格把關,認真執行編制外職稱管理規定近年來國家對職稱評審政策逐步放寬,對符合條件的編制外人員不設置具體的崗位指標,不因崗位指標而限制有條件、有能力的職工進行申報[4],激發了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但是,人事部門在申報材料過程中必須按照北京市考評中心的要求,執行國家規定的能力、業績、學歷、資歷等任職條件,保證評審質量,嚴格審核、批準申報人員的報送材料。單位審核小組通過后,人事部門將申報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情況,包括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的周數、承擔的技術工作與工作量、醫德醫風、論文、到農村或社區基層服務的時間和地點及繼續教育情況等進行一周以上的公示,確保申報工作的公正、公開、公平性。第一門診部在職稱晉升方面給予編制外人員構建了良好平臺,極大的促進了他們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真正調動了他們的競爭力,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才能,從而推進醫院分支機構整體醫療質量,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對醫院發展,人員穩定,吸引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2002~2010年,第一門診部編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共有18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了高級職稱、12名晉升了中級職稱、25名晉升了初級(師)職稱,見表1。
2編制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評審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