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0 07:25: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貨幣升值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及原因
1.1背景
2003年,中國經濟在擴大內需投資和對外貿易增長的帶動下,經濟保持年增8.2%的強勁勢頭。我國近10年來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尤其是來自美國的順差,目前已成為排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大貿易順差的國家,這是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雖然外匯儲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至關重要,但外匯儲備并非越多越好;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各項指標遠遠高于國際警戒線,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在長期內影響著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使得人民幣面臨著長期持續的升值壓力。
1.2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我國加入WTO以后,經濟和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與美、日、歐盟等經濟體的貿易摩擦進入高發期,這些經濟體基于本國內經濟和政治需要持續要求人民幣升值,并對我國施加各種壓力。在綜合考慮我國經濟持續增長需要和整體承受能力的基礎上,以國外要價合理讓步和對我發展整體有利為前提,我國政府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匯率不再緊盯單一美元,它標志著中國在邁向真正有彈性和可浮動的匯率制度方面走出了關鍵性的歷史一步。在公布了這一政策后,人民幣持續小幅度升值。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利弊影響
2.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有利影響
(1)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我國長期以高能耗,低效益,技術含量低,甚至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低估人民幣幣值,鼓勵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源型產品的生產出口,雖然賺取大量外匯,但回報的價值并不是很高,資本積累相當困難。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盡管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經濟、技術、管理都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是我國向更高的技術領域、更高的產業層次發展的基礎。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可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的價值含量,可以生產更高技術要求的產品,擴展市場空間,可以充分利用資源,提升資源的商品價值,還可以開發許多原材料替代品,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產業升級,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尤其是外匯資本的投入。現在,人民幣存在升值壓力,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人民幣升值后,同樣美元價格的設備轉換成人民幣要少得多,引進投資品的成本變得相對低廉,同樣的專利技術、同樣的先進設備,卻只需支付相對低廉的成本,這將大大調動企業引進先進設備、購買新技術專利的積極性,最終將會加快我國技術更新的速度,從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符合中國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方向。人民幣升值對于推動我國企業貿易結構調整并激發其自主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人民幣升值可以優化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降低了進口要素價格,對于國內那些利用較多國外資源、較多地進口國外先進設備、技術是一定程度上的鼓勵。相應地,人民幣升值起到提高與出口相關的各要素價格,也就是說對那些以大量資源要素投入和低成本為競爭優勢,附加價值較低競爭力不強的出口商品,相對于高附加值出口商品起到更大的抑制作用。這些都將進一步促進我國貿易中的比較利益和產業技術的提高。
(3)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貿易條件。
商務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1993——2000年,以1995年為基期的中國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其中制成品貿易條件下降了14%,初級產品貿易條件下降了2%。2003年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4.7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9.7,貿易條件指數為95.4%,低于上年的98.8%。這就是說,我國的出口商品價格相對于進口商品價格的比值在下降,即我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國民福利向外流失。人民幣升值可以促使我國企業做出結構調整,改變出口商品結構,加速先進技術引進,提高生產效率,進行產品更新換代,實現產品動態比較升級,改善貿易條件,提升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減輕我國經濟受國際經濟動蕩的影響,使中國經濟保持健康穩定成長。
(4)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緩解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爭端和摩擦,減少反傾銷訴訟。
我國出口增長長期快于進口增長,在有力地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經濟內外部失衡風險增大、一些國家還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壁壘、環境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非關稅貿易壁壘對中國商品出口設限,貿易磨擦頻繁發生。中國近幾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近10多年來,我國一直是世貿組織成員中遭受反傾銷投訴和調查最多的國家,大約占世貿成員投訴量的三分之一。就近一、兩年的國內外市場形勢看,我國出口增長速度略微放慢一些,進口增長適當加快一些,總體上有利于緩解這類矛盾和問題,人民幣適度升值有利于我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和諧發展。
2.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
(1)人民幣升值會促進進口進一步增強,對國內相關企業造成巨大的沖擊,大大消弱其國際競爭力。人民幣升值,使國內大量相關企業面臨優質進口產品的更大沖擊,同時,出口企業在價格方面的國際競爭力被大大削弱,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處于不利地位,導致自身貿易條件惡化和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增強。
(2)人民幣升值過快過猛,將造成我國出口的大幅縮減,影響國民經濟平穩增長。
人民幣升值過快和幅度過大,一方面,可能造成出口增長速度大幅回落,這樣不僅對資源性、低價位和低附加值商品,也會對整個出口加工產業發展以及就業造成較大打擊;另一方面,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進口,沖擊國內市場,甚至引起一定的通貨緊縮。中國的出口貿易大多集中在紡織,服裝,制造業及電子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主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于其產品相比其他國家同類產品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由于產品的技術含量少,附加值低,產品之間差異化程度小,相互替代性強,這些行業的產品出口價格彈性較大,在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對這些行業的出口貿易將產生不利影響。2007年1-7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是754.70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7.55%,增幅同比回落約7個百分點,比2005年降低了近20個百分點。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和出口退稅的減少。
(3)人民幣快幅升值挫傷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
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靠優惠的條件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國內,而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除在中國國內銷售外,一大部分份額都用于出口到國外。這一期間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份額在我國總出口額中的一度保持了較快增長。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外商對華投資成本的增加,受此影響,國外資金可能會轉向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影響對我國“三資企業”的資金投入。因此,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
(4)人民幣升值影響我國大型成套設備的出口。
我國一些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期較長,一般從簽約到交付使用大約需要5-10年,而付款時間可能更長。如果人民幣保持不斷升值,企業對遠期匯率水平難以預測,目前金融機構現狀是一般只提供一年左右的外匯對沖工具,所以企業承擔的匯率風險以及規避風險的成本將較大,這將不利于我國出口大型成套設備。
3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應采取的對策
鑒于人民幣升值對一國經濟發展存在以上諸多負面影響,從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來看,就人民幣升值,如何趨利避害提出了幾點建議:
3.1降低國內企業對外貿的依存度,積極擴大內需
我國在匯率升值的情況下,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企業應更加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注重內需的發展,以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動蕩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從而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這是從我國實際出發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經濟戰略轉型和政策選擇的著力點。
3.2努力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增強外貿企業抵抗匯率風險的能力和途徑,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我國金融工具、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匱乏,使得眾多外貿企業缺乏規避外匯風險的有效手段和渠道。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出口企業來說,應著力增強其匯率風險意識,增加結算幣種,并學會運用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來規避和管理風險,增強消化匯率升值而帶來成本的風險的能力。
對于那些單純以自己的成本和資源來獲取比較優勢的外貿出口企業,應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努力提高其產品的附加值。對于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企業應著力提高其人力資本和技術投入以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3政府應采取相應的財政政策
(1)對出口退稅率要進一步調整,對那些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減少出口補貼。稅率下調會使我國的出口增長放慢,從而使得經常項目余額減少,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促使我國的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2)合理控制、適度利用外匯儲備。從微觀角度分析,人民幣升值壓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巨額的外匯儲備,因此充分利用我國目前大量外匯儲備來進口石油、糧食、礦砂和技術設備等我國緊缺資源和急需技術,這不僅可以緩解因大量外匯儲備所累積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且還可以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最終促進對外國的產品出口,從而充分發揮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有利作用。
(3)轉變觀念,轉變只重視出口,忽略進口重要性的唯順差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巨額的貿易順差,為緩解這一壓力,消化龐大的外匯儲備。就要加大進口力度,進口時必須首先考慮進口外國先進的機器設備及相關技術和不可再生的生產資料,如石油、銅、鐵礦砂等我國稀缺資源,保障國家安全作必須的準備。超級秘書網
4結語
從以上分析得出,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改善貿易條件、優化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使得我國原有模式的出口大幅縮減,對經濟穩定造成一定影響。面臨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的現有階段,人民幣升值需要與國內的市場利率改革相結合,充分發揮人民幣升值的有利影響,規避其不利影響,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這樣才能真正緩解國際貿易順差,以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Abstractminimumsubsistenceguaranteesystemforcitizensistheresultofthesocio-economicfactorstobetrappedinpovertybytheGovernmenttogivethemostbasiclivelihoodguaranteesystemfornationalrelief.Ruralminimumlivingstandardsecuritysystemistosolvefoodandclothingproblemofruralpovertyanimportantmeasureforbuilding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and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isofgreatsignificance.Thesystemsinceitsinceptionmorethan10years,constantlysumupexperienceinallaspectsonthebasisofalsobecomingmoreandmoremature.Thearticleaimsfortheoperationofitsmainproblemsputforwardasoundideatomakeitbetter,toplayagreaterroleinsociety.
Keywordsminimumsubsistenceguaranteesystem;lowobject;fundinglow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救助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根據維持最起碼的生活需求的標準設立一條最低生活保障線,每一個公民,當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線而生活發生困難時,都有權利得到國家和社會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標準提供的現金和實物救助,俗稱“低保”。低保制度使得農村的貧困群體得到了十分及時且必要的救助,這對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和整個國家的和諧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不斷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目前,低保制度推廣和完善面臨最大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低保資金的來源,二是低保戶的評審,三是低保運行的監督。針對這三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以下意見值得認真對待。
一、在資金來源上,應該多渠道籌措資金,資金問題是農村低保制度得以實施的關鍵
現行的農村低保制度主要采取市、縣財政分擔,省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的籌資模式,中央財政至今未安排農村低保資金,許多地區由于基層財政沒有能力對低保資金進行配套,嚴重影響了農村低保的推廣,這種現象在農村的其他保障制度推廣中也普遍存在。這對于經濟條件尚好的東部沿海地區問題不大,但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國家級、省級貧困縣市的財政壓力很大。考慮到中央及各級政府財力有限,支持實施農村低保制度不應平均投入支持財力,而應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實行傾斜。根據各省經濟狀況的不同,中央確定轉移支付低保資金的比例,對于沿海開放的省份中央可以不補或少補;對于內陸較貧困的省份,中央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30%~50%較為適宜),盡可能的減輕省級的財政壓力;對于特別貧困的省份,如青海、,中央至少應負擔低保總支出的一半,這是在中央與省級之間的資金劃分。這樣劃分的依據有二:一是各省經濟情況不同,自給能力有別,區分不同情況給予支持符合建立和諧社會,全國協調發展的主流;二是經濟越是發達的省份和地區,需要低保救助的人越少,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沒有能力安置配套資金,越需要大力支持。
關于中央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低保資金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2005年,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3萬億元,僅增收部分就達5000多億元,中央財政加大支持農村低保的力度應該不成問題。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究竟需要多少錢?如果按每人每月“補差”30~40元計算。如今還沒有享受低保的2600多萬貧困人口每年大約需要100億元。但是,這筆錢并非都要“新增”。按遼寧省的說法,取消農業稅后中央給地方的轉移支付款項中,已經有“農村特困戶救濟”這一項,2005年在遼寧省是1.62億元。而全省全年的農村低保資金是2.54億元,這筆款項占的比重是64%。也就是說,實際上,有2/3的錢中央已經掏出來了。2005年遼寧省農村低保的補差金額是30元左右,即使遼寧省補差金額增加到40元,也不過再增加1.5億元。
所以,如果假設遼寧省正在全國平均水平上,除去已有的中央轉移支付的資金,全國“新增”投入也就在30~50億元之間,而貧困人口每人每月可得到低保救助金為40元。按比較寬裕的計算,整個資金量再翻一番(每人補差70元左右),也不過100個億,相當于2005年財政收入的0.33%。所以說,解決農村低保的資金問題的前景應該是很樂觀的。[1]2007年第二季度,民政部統計低保的補助標準是71.4元/每人每月(參照下表),6月份的計劃支出為7.4億元,按此計算全年不過88.8億元,僅占2006年全國財政總收入(39373.2億元)的0.2255%。這個比例低于2005年。所以中央完全有能力推進農村低保的全面覆蓋。
而教育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的傾向在現代教育中仍存在。教育在自己營造的圈子里,脫離社會生活,自我完善,自我欣賞,不能及時地反映社會。
新時代呼喚教育的革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認真貫徹陶行知“生活教育論“的教育思想,在教科書的體系建設上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在教材的前言“致同學”中就明確提出了“走進語文,走進生活,走向社會,提高語文素養”的口號,并把正確處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作為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從文本到文本后的習題,都處處注意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呂叔湘語)。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能一以貫之地發展學生觀察、理解、認識生活的能力,使學生能自覺地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有積極作用。
我們不妨從這套教材(2004年第一版)的習題設置這一角度入手,以求窺見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思想在這套教材中的具體體現。
這套必修教材共五冊,文本后的習題分為“問題探討”(或“活動體驗”、“文本研習”)、“積累與應用”兩大類(限于篇幅,“寫作實踐”未涉及)。這套教材習題287個(其中包括所有選讀文本后的習題),與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約有41個,占近15%,占有相當的比重。主要內容列表如下:
以上習題不但匠心獨運,而且緊扣“生活教育論”思想,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一、 加強片段習作的練習。例如第2題的仿寫、第3、18題的寫小故事,第9題的寫心得,第19、22、24、39題的劇本改寫等。這類練習多則五六百字左右,少則一兩百字上下。所寫的內容既從課內引申出來,有向課外延伸出去。對于學生來說,只要聯系所學,聯系生活實際,均能順利完成此類習題。這樣,片段小作成為文本閱讀和大作文之間有益的補充,并相得益彰,將作文練習的大小結合落到了實處。
二、 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關注環境。例如第1題自己與父母的交流,第4、41題對自己人生最有啟發的語句摘抄,第5、7、8、10題關注自身的經歷和體驗,第14、20題觀察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第22、32題對諸如老年人生活等社會現象的了解等。習題的設計者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并進一步將他們的視野引向更廣闊的社會天地,讓他們在發現自我的基礎上增強作為社會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千教萬教教人學真”(陶行知語),這類習題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也發揮了正確的導向和積極的育人功能。
三、 突出寫作的實用性。例如第11題寫解說詞,第15題寫墓志銘,第16、22題寫調查報告,第25題日常生活表達,第30、34題的演講,第35題的論辯,第38題寫座右銘,第31題的記者提問和第33題的面試回答等,都從教材應用性目標出發,重視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文應用的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來呈現,恰當地處理了吸收和表達的關系,突出了語文“工具性”的性質和教學服務于生活的特點。
四、 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例如第6題“尋覓青春經典”活動,第12、23、28、29、36、37題利用資源,查找資料,了解相關文化和文學常識,第26、27、40題閱讀名著名篇等。葉圣陶先生曾說“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習題設計者有意識地結合課內學習,培養學生養成自覺查閱資料的習慣,通過知人論世,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同時《課程標準》規定了課外閱讀的量化指標,高中三年應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和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因此,設計者進一步彰顯語文“人文性”的性質,力圖通過習題的配合引導,讓學生更加重視語文的課外閱讀,培養堅持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閱讀后的各類交流活動,又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由于教材能緊扣“生活教育論”設計習題,充分發揮了習題應有的導向啟智、激活動機、遷移轉化等功能,這就交給了學生一把打開生活寶庫的鑰匙。而學生一旦拿到這把鑰匙,不僅可以在中學階段語文學習有很大進步,而且可以終身受益。
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就牢牢地抓住了“生活教育論”的思想,在總體結構中貫穿了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密不可分的線索。我們應該從根本上把握住編者的這一思路,充分認識到教材習題的設置是向外擴展的,通過有限篇目的教學和更多的廣泛閱讀引發學生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認識生活、反映生活。值得期待的是:牢固樹立“生活教育論”的教育思想,扎扎實實用好聯系生活的課后習題,我們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新課程語文教學的效率;充分發揮教材“例子”的功能,結合多姿多彩的生活,將學生的觸角引入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就能將語文課程改革推向一個更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①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②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我國學者胡鞍鋼和門洪華將國家戰略資源分為經濟資源、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政策資源、軍事資源、國際資源等8個方面,利用23項指標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國的綜合國力。
1998年,畢業論文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中國綜合國力躍居世界第二位,相當于美國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崛起的時期,,綜合國力增長最為迅速,年變化量幾乎相當于美國的10倍。但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來已近10年未作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也要求人民幣匯率要與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相適應,做出相應調整。
3、相對利率水平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
,論文我國企業外匯交易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比較中美兩國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國連續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貼現率由4%降至1.25%,創下1961年以來的新低。根據短期均衡匯率決定的利率平價說可知,當人民幣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時,人民幣的即期匯率將上升、遠期匯率將下跌。因此從理論上來說,1996年到2001年,人民幣一直面臨貶值的預期,但人民幣匯率卻一直保持穩中有升趨勢。究其原因,從我國的經濟體制看,尚缺乏利率平價成立所需的:有彈性的利率,開放的資本市場,較松的資本管制,貨幣的完全可兌換性等基本條件。而且,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場層次上。外資的流入以直接投資為主,投機資本往往以貿易結匯的形式混入。利率平價對匯率的影響,不能直接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只能通過商品市場體現,國際資本流動與商品流動混淆,論文,因此,利率平價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無直接影響。即使利率平價發揮作用,由于人民幣與美元利率幾近無差,所以短期內其不影響匯率變動。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國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
同時,,畢業論文關于我國開展國際招投標情況和問題1,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05年6月30日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個百分點,從3%提高到3.25%,學位論文會計教學中的學生學習興趣調查與解決路徑。這是美聯儲自去年6月以來連續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從相對利率水平來看,由于人民幣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價理論,人民幣遠期應該有升值的壓力。
4、外來經濟壓力的加劇
在20世紀90年代全世界的經濟增長率大體是2.6%,但是2001年降到歷史最低點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國2001年是0.5%。西歐、日本、美國的經濟都處于低迷狀態,論文,通貨緊縮在全球范圍內出現。
,;2002年以來,日本等少數國家開始在國際社會散布&ldquo,論文醫學留學生病理生理學教學現狀與探索;中國輸出通貨膨脹”論。2003年,這種論調進一步升格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具有代表性的說法為:如果人民幣匯率繼續盯住美元,可能會破壞中國國內貨幣體系的功能,并在中國引發通貨膨脹。到2005年,日本、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或基于國內經濟之需要,或迫于國內政治壓力,要求中國改革匯率制度,或徑直要求人民幣升值。
摘要 本文從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的一般關系理論入手,深入分析二者的內在關系,揭示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短期長期影響,考察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效應的效果,并結合股票價格變動的投資和消費效應解釋影響股市傳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對應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 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利率
一、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的一般關系理論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市場影響宏觀經濟變量,最終影響通貨膨脹率。利率是影響股市走勢的最為敏感的因素之一。當利率的調整高于公眾的預期值,根據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如果當前利率下降,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將來利率會上升,現在賣出股票持有貨幣以備將來再買入股票,于是股票價格下降;當利率的調整低于公眾的預期值,在利率下降時人們相信將來利率降得更低,則會在當前買入股票,留待將來賣出,于是股票價格上升;而當利率的調整合乎公眾的預期時,對股票需求不會變動,股價亦不變。
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說,貨幣政策決定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會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影響到股票價格。根據資產組合理論,投資者持有貨幣數量增加,使其安全資產比例過高:于是投資者將增加風險資產投資,如果風險資產供給數量不變,這將導致風險資產價格上升。所以可以預期貨幣供給量增加,股票價格將上升。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人們持有更多的貨幣,此時市場利率下降,即貨幣的邊際收益下降,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促使人們將手中持有的貨幣投向股票市場,引起股票價格上升。這種投資會創造出更多的家庭收入,隨之引起消費支出的增加。消費支出的增加通過乘數效應又導致了更高的產出和隨之而來的更大的公司利潤,公司利潤的提高又刺激股票價格的提高。而利率的下降也會提高股票的預期收益現值,更進一步促進股票價格的上升。
二、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一)短期影響
由于利率變動會影響存款收益率,所以投資者就會在股票、銀行存款與債券之間進行資產選擇。如利率上升,存款收益率提高,將使一部分資金從股市流出而投向銀行儲蓄和債券,減少了股票市場的資金供給,造成股票價格下跌。進而影響公司未來的估值水平。如貸款利率提高會加重企業利息,增加成本支出,從而減少企業的盈利,進而減少股票分紅派息,受成本支出的增加和股票分紅派息降低的雙重影響,股票價格將會下跌。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股票行情趨于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二)長期影響
托賓認為,貨幣政策由利率到產出的傳導中間存在一個股票價格變化與固定資產重置成本問題。利率變化導致債券市價反向變動,由于資產替代,債券市價變化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當企業資產市價上漲時,企業資產重置成本較低,企業投資意愿增強。因此托賓Q效應是指企業市值與其重置成本的比值,其高低反映了企業投資愿望。如果Q值高,則企業市值大于重置成本,新投資比較便宜,因而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而增加投資;相反,則企業投資愿望受挫,產出下降。
資本市場是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進行長期資金配置的場所。而貨幣政策則是穩定一國宏觀經濟的政策工具。通常的理論范式認為資本市場是有效的,不應該受到管制,股票價格的波動僅僅反映經濟的基本面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當局沒有理由干預股票價格的波動,股票價格在政策中的作用僅僅體現在它所反映的經濟運行狀態的有用信息上。但是,當下面的兩個方面的條件都滿足時,股票價格在貨幣政策中的重要性就會上升。一方面是存在非基本面因素推動股票價格的波動,另一方面是非基本面引起的股票價格波動對真實經濟產生潛在的顯著影響。
三、完善股票市場的政策建議
(一) 擴大股票市場總規模
擴大股票市場絕對規模,擯棄股票市場主要為國有企業融資的觀念,繼續逐步增加國有股減持,增加流通股的數量,充分發揮股票市場改善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和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在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前提下,增加優質上市公司,特別是發展潛力巨大、盈利豐厚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數量或進行原有股票的增發和配股,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增加股票市場相對規模,提高股價流通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和居民股票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
(二)完善股票市場制度
對中國而言前最迫切的是要開設二板市場。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契約經濟或信譽經濟,風險資本市場更不例外。風險資本投資公司發展的主流就是以契約為基礎的委托管理及基金管理。這種形式的最大特點是風險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強化了風險資本經營者的自主權和穩定性。
(三)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
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就是在廣度上拓寬股票市場的影響范圍。為不同類型的企業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資金融通需求,彌補股票市場的結構性缺陷。
國家外匯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外匯行情與股票價格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實行升值的基本方針,股價就會上漲;一旦其貨幣貶值,股價就隨之下跌。因為雖然本幣貶值有利于促進出口,拉動整體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一旦中長期貶值預期形成,本國投資的報酬率增長又不足以彌補本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就會導致國內資金外逃,從而直接導致股市失血。
在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潮流中,匯率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一國的經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股市受匯率的影響也會越來越顯著。
中國人民銀行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自我國實行浮動匯率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一直走強,從 1 美元兌換 8.11 元人民幣到目前的 7.9725 ,大家普遍預期人民幣將不斷升值。隨之而來的是,國外熱錢大量涌入中國,給市場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一方面進入了房地產、樓市等基礎投資項目,另外也不排除已經進入了國內股市,推動了行情的發展。
同時,匯率變動將帶來相關行業成本的變化。以人民幣持續走強為例:貿易以及國外產品銷售比例大的行業受到負面影響較大,比如服裝板塊;大量需要進口和外幣負債的公司將由此受益,比如航空股。另外,地產股由于熱錢的青睞以及估值的上升,也是比較容易因此而受益的板塊。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全球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我國政府一方面在提高外匯彈性,促進人民幣定價機制的形成上進行努力,另外又不得不應對海外熱錢快速流入的挑戰。外匯占款的快速增加成為央行貨幣投放的重要渠道,同時直接導致流動性過剩,央行不得不依靠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回籠過多的貨幣供應,直接影響了央行利用貨幣政策引導國內經濟的有效性,利率政策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利率政策本應該以國內經濟發展為目標,而現在利率強調的目標是應對匯率問題而非國內投資增長過快的問題。央行不得不通過提高準備金率來對貨幣供應總量進行調節以限制信貸增長速度,達到限制投資過快增長的目的。
由于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時期,“投資饑渴癥”非常普遍,對利率的敏感度比較低。央行選擇對貨幣供應總量直接調整而不利用利率對投資進行引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時,由于美國歷經數次升息,國內與美國利息差已經逼近 3% ,按照利息平價理論,人民幣理論上也應該每年升值 3% 才能達到無風險套利下的均衡狀態。如果人民幣升值小于 3% ,投資者買進美元到美國投資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無風險收益;大于 3% ,投資者便會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升值幅度大于利息差,也存在額外的無風險收益。在普遍預期人民幣升值的狀況下,央行需要對人民幣升值幅度和速度進行控制,按照利息平價理論的計算,每年升值 3% 是經濟可以接受的,同時又使得海外資金賭人民幣升值無利可圖,從而對海外資金的流入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這些限制也只是相對的,是建立在套利的基礎上的,貨幣價值最終取決于兩國貨幣購買力水平的對比。雖然央行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買進國外貨幣來維持匯率穩定,但是卻面臨造成國內流動性過剩,由此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
看了“貨幣政策對股票的影響因素”的人還看了: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3.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的論文
4.財政政策效果的影響因素
5.股票市場參考論文
6.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論文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任何時候都會遇到批評的聲音。別人總會找點事兒鬧鬧,與其鬧人權,鬧知識產權,不如鬧貨幣,因為貨幣是最好攪和的。所以,有一個外國大使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大國就要厚臉皮,因為全世界都在盯著你。
通過人民幣匯率等問題讓我感覺,我們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總是跳進別人的套子去討論別人提出的問題,而且很多問題年復一年地辯論下去,根本辯論不清楚,這使得我們非常被動,又顯得不夠理性。我們應該找出一些建設性的方式,拿出自己的辦法來應對,別人聽不聽是另一個問題,但能不能拿出來自己的辦法是最重要的。從目前情況看,國際貿易或國際經濟都不平衡,無論是誰的責任,這是一個事實。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即使從自身的角度考慮,也應該緩解這些不平衡問題。
中美之間總在吵架,總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反過來,我們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如何來,互相都能支持對方的輿論和觀點,并在這個過程中維護自身的利益,這是最重要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美之間的共同點:首先,中國和美國都認同一件事,就是中國不要有過多的貿易順差,中國用貿易順差賺美元,然后去投資,還總賠錢,這肯定劃不來,所以要減少貿易順差。
其次,中美都關心各自的就業。從美國來看,沒有什么比增加就業更重要;對中國來說,也非常關心就業問題。在這方面,中美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中美之間的中小企業能不能合作?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增加美國的就業,可以讓美國經濟走出困境;同樣,中國的中小企業也需要發展。
中美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有很多機會,美國的中小企業有先進的技術,但中美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一些困難,比如信息問題、成本問題等,這就需要兩國政府的參與,比如辦一些美國中小企業貿易促進會或投資促進會,把中小企業帶到中國開展銷會,用這種方式來合作。
現在,中國和美國都存在需求不足、生產過剩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和非洲合作。非洲市場急需投資,急需發展,非洲的基礎設施有很大的市場。如果中美能聯手,加強對非洲的投資,把非洲的基礎設施建立起來,就可以創造很多需求,對美國有利,對中國也有利。
一、通過適當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的理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獨立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流動、相對穩定的匯率三者不可兼得,即存在所謂“不可能三角”關系。我國奉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意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條件下的基本穩定。事實上,匯率管理有余,浮動有限,匯率較為穩定,使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累積,對國際資本流入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際資本在尋求規避本國風險,追逐國際套利機會的背景之下,更是窺歔中國。我國雖然尚未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下的可自由兌換,但國際資本通過各種變通的渠道流入我國的趨勢并未逆轉。
二、適當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會改變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我國進一步履行加入wto的承諾,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資本賬戶的放開,目前的政策機制也將面臨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新挑戰。我國的 金融 發展 模式將從現行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匯率穩定+資本管制”向“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浮動匯率”轉變。內外部的不平衡矛盾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并將集中表現為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沖突和協調。
一、短期協調方案
(一)穩住匯率
提高匯率是一項長期的政策,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全面而深遠。
1、穩定人民幣升值預期
如果人民幣匯率大幅度波動對金融穩定將會帶來較大的沖擊,不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應在穩定人民幣幣值的前提下緩解升值壓力。如果市場對升值預期過高,大量的投機性熱錢流入,其本身就會導致升值壓力。因此,必須穩定幣值,減少市場遐想空間。如果大幅升值,那么一次升多少合適,這恐怕難以 計算 ,如果一次性升值幅度不夠,就存在進一步升值的必要,這必將在客觀上強化升值預期,投機資金更會大量涌入。如果一次性升值幅度過大,國內經濟形勢就會急轉直下,升值結束之時就是人民幣貶值的開始。因此,在升值問題上動不如靜。
2、著力疏導升值壓力
首先,加快建立戰略性物資儲備制度。近年來,美元持續貶值,黃金、石油、銅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一再飄升,我國的外匯儲備正面臨著不斷縮水的風險,可考慮在適當時機適量購入黃金、石油、白銀和銅等戰略性儲備物資,以有效化解外匯儲備縮水風險。如果美元貶值,以美元標價的主要戰略物資的價格會上漲;如果美元升值,主要戰略物資的價格會下降。這樣,把手中的美元花出去以后,本幣升值壓力會相應減小,無論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至于成為犧牲品。
其次,小幅適度加息,鼓勵資本流出。從2006—2007年的貨幣政策操作效果來看,市場投資主體對資金運用成本不是很敏感。大幅度加息對有些地方以政府為背景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和自有資金實力雄厚的壟斷 企業 的融資成本影響不大。但是,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卻很可能因為資金鏈條的斷裂而被市場淘汰出局,這樣會造成逆向淘汰的結果。因此,對投資的調控應主要著力于能耗、環境、土地和產業政策等方面。不能過高地估計了加息的作用。此外,大幅度加息對吸引國際游資的效果比較明顯,會進一步加大本幣的升值壓力。
(二)全面緊縮國內市場資金的流動性
1、可考慮進一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盡管央行在2007年已連續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累計5.5個百分點,但是下一步仍有提高的空間。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流動性較好的銀行只需進行微幅的資產匹配調整,減少1個百分點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即可。
2、應繼續加大發行央行定向票據的力度
應進一步加大央行定向票據的發行力度,雖然會增加發行成本,但比起直接升值后導致外匯儲備縮水和出口大幅下挫的損失,這個損失是很小的。從上半年的政策執行效果看,發行定向央票不但有總量緊縮功能,還有結構調控的優點。建議適當延長票據發行期限,并照顧商業銀行利潤因素,適度提高票據利率。
(三)進一步加大央行窗口指導的作用
首先,高度重視貸款過快增長可能產生的風險,合理控制貸款投放。其次,要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產業政策,優化貸款結構,合理控制中長期貸款比例。既要嚴格控制對過度投資行業的貸款,又要加強對經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此外,要強化資本約束機制,防范票據融資風險,實現穩健經營。
二、中長期協調方案
(一)完善貨幣市場與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渠道
1、發展貨幣市場
實現通過貨幣市場和利率傳導貨幣政策,對于貨幣調控模式的轉變具有決定性意義。
(1)增加貨幣市場主體,鼓勵貨幣市場創新,建立貨幣市場做市商制度。
一是通過增加貨幣市場主體,擴大傳導貨幣政策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使之包括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機構,逐步增加參加外匯市場的成員。二是鼓勵金融創新,發展新的貨幣市場工具。只有不斷增加貨幣市場工具,才能滿足不同金融機構和經濟主體的需求,增大貨幣市場的影響力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三是建立做市商制度,活躍市場交易。做市商在貨幣市場上進行買賣雙邊報價和交易,有利于穩定市場價格,活躍交易活動,滿足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和金融機構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需要。
(2)大力發展票據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債市場,發展貨幣市場基金,形成完善的貨幣市場體系。
一是把票據市場的發展作為我國貨幣市場發展的重點。我國票據市場發展落后,是限制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原因。應當從完善票據市場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入手,以發展具有貿易背景的票據融資為重點,通過鼓勵商業銀行建立票據專營機構,擴大中央銀行再貼現,整頓票據市場秩序等手段,加快票據市場的發展。二是調整國債發行結構,發展銀行柜臺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債市場。通過發展銀行柜臺交易,使中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形成與貨幣市場的密切聯系,形成統一的國債市場,擴大貨幣市場的覆蓋范圍。三要研究借鑒國外貨幣市場基金的做法,發展我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一方面與貨幣市場金融機構直接交易,另一方面與眾多的中小投資者、企業等直接交易,能夠促進貨幣市場交易,并增大對貨幣政策傳導的效力。
2、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
(1)發揮貨幣市場利率的引導作用,逐步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利率體系,完善利率調節機制。
一是要在推動貨幣市場發展的同時,在建立統一的貨幣市場基礎上,形成有機的貨幣市場利率機制。我國貨幣市場相互分割,導致貨幣市場各個子市場利率之間缺乏緊密聯系,同時貨幣市場發育不充分,限制了貨幣市場利率對整個利率體系的引導作用。應當盡快消除各個市場之間的各種障礙,首先形成統一的貨幣市場利率,并確定出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
二是改革當前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管理辦法。
三是 總結 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發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教訓,加快證券發行的利率市場化。
(2)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改革,調整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個人的資產結構。
一要繼續把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轉變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強對銀行的約束,建立完善的經營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商業銀行內在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對稱,在資金供求和利率變化時,做出符合市場規則的反應,傳導貨幣政策的意圖,擴大貨幣政策的效應。
二要加快國有 企業 改革,提高投資活動的利率彈性。在國有企業機制不能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利率難以對國有企業的投資活動產生足夠的影響。因此,必須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國有 經濟 的比重和結構,使國有企業真正作為市場主體通過競爭獲得資金,使利率發揮出對投資的調節作用。
三要調整企業、 金融 機構特別是居民個人的資產負債結構。通過 發展 對居民個人的信貸業務,擴大居民參與金融活動的深度,鼓勵金融創新,調整居民資產結構,改變居民金融資產過度集中于銀行儲蓄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居民的收支活動也會相應增加利率彈性。
(二)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適當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
實行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可以讓匯率動起來,這樣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任務就落到匯率政策上。采取靈活的穩定匯率政策是應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變化的國內經濟狀況。匯率穩定政策不能以扭曲市場機制為代價,要通過更為市場化的干預和管理來實現匯率穩定,同時應在人民幣實現管理浮動的情況下慢慢增強對人民幣的信心,為人民幣的完全可自由兌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其他配套措施
1、完善國內金融市場,擴大遠期外匯交易市場,規避匯率風險
銀行間的遠期外匯買賣主要是基于對客戶的遠期外匯買賣,主要起到平倉和補倉作用,遠期匯價以即期匯率加升貼水表示,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并結合我國利率尚未市場化的現實,遠期匯率可根據即期外匯供求狀況, 參考 央行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來決定,我國央行應視市場實際運作情況,少“托市”干預,適度參與外匯買賣,更多地運用利率杠桿調控外匯市場。
2、調整外匯儲備,改革結售匯制,促進外匯市場發展
必須調整外匯儲備,增強外匯市場供求自我調節能力,加快結售匯制度的改革,由強制結匯過渡到按比例結匯,再過渡到意愿結匯,促進外匯市場發展。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提高外匯指定銀行結算周轉外匯余額上下限比例的方法,來發揮其“蓄水池”功能,增強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自主性。國內企業結匯的比例也可以根據國際收支狀況進行靈活調整。
3、放開貨幣衍生品市場,讓商業銀行成為穩定匯率的第一道蓄水池
匯率體制改革的“漸進性”不在于匯率制度本身在健全和完善上的漸進性,而在于銀行體制(商業銀行是否真正成為風險管理主體,并具備完備的內控機制)、衍生品市場建設等配套制度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匯率制度改革必然是漸進性的。
結束語
一.背景與意義
黃金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兼有商品屬性,金融屬性,貨幣屬性,目前在各國外匯儲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黃金之所以如此特殊與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密不可分。
最早的國際金本位制度是在多國實行金本位制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種最早的自發的國際貨幣體系。它的主要內容是:黃金是國際貨幣,匯率是由兩國的貨幣的含金量決定,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融化,金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以及銀行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金幣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此時的金本位制尚有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兩種類型,無論哪種類型都體現了黃金在國際支付中的巨大作用。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金本位制度的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將國際的支付體系改成為:黃金與美元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彌補了金本位制時黃金供給的不足,資源浪費等問題,但因為美元危機引起人們對美元失去信心,美國與其他國家矛盾加劇,最終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因美元不能時刻保持與黃金的市值掛鉤,又維持經濟的持續騰飛的“特里芬”難題的出現使得牙買加體系浮出水面,并延續至今:它規定浮動匯率制度的合法性,減弱與黃金掛鉤的貨幣制度等。在如今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不能否認黃金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各國的黃金儲備中仍然是占比最大的重要資產。
而我國黃金市場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變遷后,在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可以交易黃金,白銀,鉑金等貴金屬。這也標志著中國黃金市場開始走向市場化。
黃金作為作為具有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流通手段的重要商品影響其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考慮的有:美元價格,匯率,GDP,CPI,外匯儲備。
二.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上海期貨交易所AU100,2009年1月5日到2013年12月31日共計1250個黃金交易數據,如今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的黃金品種有AU99.99,AU99.95,AU100,PT99.95,這些指標分別表示黃金的純度。而筆者選擇AU100的原因是此種黃金的計價單位為100g,而其他品種的黃金計價單位為1000g,本文的主要想測量的價格波動時我國消費者所購買的黃金的價格變化情況,所以AU100更能反映所觀察目標。
2.1最小二乘法估計
用單位個檢驗的方法檢驗我國黃金價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由于數據是時間序列型,需要對其平穩性進行檢驗,建立模型為:
y=b0+b1x0+…+∑ni=1Xibi+1+e i=1,2…n
由于最小二乘法的估計變量越多,隨機誤差越大,會出現重復共線的問題,所以選擇兩個有代表性的變量來反映其與黃金價格之間的線性關系。,它們是,匯率變化情況X1,上證綜合指數變化情況X2,之所以選擇匯率和上證綜指,是考慮到黃金以美元標價,消費者的投資,經濟的發展程度可以通過股票指數來反映,因此,利用EVIEWS對上述模型進行檢驗,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上圖為上證綜指變量,匯率變量的散點圖,可以看出他們的關聯性不大,在2010年以前匯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上證綜指指出在2008年的低點開始向上反彈,之后上證綜指都在其周圍波動,總體有向下行走的趨勢,而匯率在2010年之后一直處于下滑的趨勢中。說明兩者的相互影響,可能影響黃金的價格。
黃金價格會變化0.03426個單位,匯率上漲一個單位,黃金價格會下降1.58887個單位。而由于我國大盤指數一直在2000+左右浮動,人民幣近幾個月也出現貶值傾斜,由此可以看出黃金價格的下跌與這兩者有一定的關系。
2.2 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了進一步找到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又不僅僅從線性關系的角度加以衡量,所以考慮到用格蘭杰因果檢驗。而時間序列的數據都必須建立在數列穩定的基礎上進行,所以仍要對其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為了減小數據間的波動,直接對其取對數。相關變量選的是貨幣供給量M2,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匯率的變化X2,上證指數的變化X1。
通過對上證綜指X1,匯率變化X2的因果檢驗可知X1,X2都為黃金價格變化的原因,也進一步驗證前面的最小二乘法的估計,這里匯率指的與美元的匯兌的比率,也說明黃金價格在美元的貶值或升值中得到改變,由于美國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退出,美國經濟的復蘇,強勁的美元有不斷升值的可能,也也預示著黃金價格會在美元升值背后開始有下滑的趨勢,當然黃金價格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使得即使美元升值也不是一定會導致黃金價格的下降,還需要考慮其它影響因素的作用。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選取上證綜合指數,匯率,貨幣供給量,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物價指數指標進行實證分析來探討影響我國黃金價格的因素得出如下結論:
首先黃金價格是受多因素影響的,它與上證綜指成正相關關系,和美元的匯率成負相關關系。黃金作為特殊商品不僅與股票指數息息相關,也因其作為世界的貨幣而受到美元的影響。在大盤指數趨于低谷之時,會使黃金價格趨于走低的趨勢。美國經濟的復蘇,是美元走強,也是推動最經黃金價格走低的另一方面原因。
其次黃金價格還受CPI,M2等變量的影響。從實證結果可以看出,有時候的黃金價格上升不是因為美元真的走低,或者大盤走高,而是由于通貨膨脹原因導致的,通貨膨脹的強弱會帶動消費品的價格的走高或低,黃金盡管是特殊商品,但仍然具有商品的屬性,特別是在我國,由于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結婚等重要意義的時刻黃金商品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受CPI價格的影響。
第三黃金價格不收GDP指標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經濟的增長速度對黃金價格的影響不明顯,所以如今的經濟增速稍稍放緩,但那不是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議持續關注黃金市場的投資者或消費者,不要僅僅考慮黃金市場供給需求的影響因素,還要考慮美元的強弱,股票市場的運行,以及廣義貨幣供應量等因素。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月.我國黃金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引導關系的實證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111年4月
[2] 王申強.黃金市場分析與中國黃金市場可持續發展.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進出口貿易是典型的涉外經濟活動,企業在外貿業務中要收付大量的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和債務,故涉及外貿活動的企業受匯率變動的沖擊更為顯著和直接,面臨的匯率風險也更大。
一、匯率風險的形成機理
(一)匯率波動引發匯兌風險 在外貿業務中,從最初的合同訂立到最終的貨款交付,一般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在此期間若外幣升值,進口企業支付既定的外幣數額要付出更多的本國貨幣;而若外幣貶值,則出口企業收進既定數額外幣結匯時可得的本國貨幣更少了。雖然以外幣表示的款項數目沒有變化,但反映到企業的收益水平上,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可能遠遠超過企業進出口業務所獲得的利潤。
(二)匯率波動產生利潤風險和市場占有率下降風險 當人民幣升值時,在匯率完全傳遞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商的外銷價格如果與貨幣升值上升同等幅度,在國際市場上此商品價格需求彈性較大的情況下,那么出口的數量就會銳減,進而導致出口企業喪失市場份額,收益下降;如果出口商自己承擔一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利潤成本,只部分地提高出口品價格,則會直接導致其出口利潤下降。他們只有自己承擔大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成本,而無法向外國進口商轉嫁,因此,當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現實背景加劇了出口廠商的利潤風險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的風險。
(三)匯率波動導致折算風險 在我國,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賬面資產上不僅有人民幣資產而且有外幣資產,但其綜合財務報表上的資產和負債都要統一折算為人民幣來表示。由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資產負債表中某些項目的價值也會相應改變。目前我國規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遠遠小于兌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日波幅,對于最終財務成果以人民幣結算的我國企業而言,如果他們使用非美元貨幣計價結算,則其面對的匯率風險要高于用美元計價結算。
(四)匯率變動將強化企業預期并影響其業務拓展 現實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對出口企業的預期產生很大影響,并進而影響其業務拓展。在企業預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其可能會通過提價來確保正常收益,但當進口國的貨幣購買力保持穩定或出現對內貶值時,提價的結果將使得企業損失大部分客戶,進而導致經營困難。
(五)匯率變動可能導致企業價值變動 人民幣匯率改變有可能會導致企業價值發生變動。比如,對于我國外貿企業而言,如果基于公司價值的層面,在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走勢下,以未來美元現金流的現值衡量的企業價值,將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水,從而 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及投資價值。 二、人民幣匯率風險的衡量 在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后,人民幣就走上了逐步升值的道路,且升值幅度呈遞增態勢,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匯率風險因此逐漸積累和放大。
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程度可由方差計算的波動率和幣值變動幅度來綜合反映。從圖1可以看出,經過匯改初期的微幅波動之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程度逐漸上升趨勢。2005年匯改至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間波動率僅為0.0001,人民幣匯率僅升值0.5%;2006年的波動率迅速上升至0.005,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3.4%;而2007年的波動率進一步擴大至0.017,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6.9%。這就意味著,在2007年,如果企業沒有做任何匯率風險的防范措施,僅人民幣升值一項就使其利潤率減少6.9%以上。而從2007年末到2008年2月底,人民幣兩個月升值幅度就達到2.1%。對于那些習慣了在國際市場上靠薄利多銷維持生存的國內企業而言,這種匯率變動的風險已經對其敲響了警鐘。 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單邊升值相比,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呈現出雙向波動的走勢。在2005年初至2007年末這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07,而對歐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15,可見國內企業對歐洲貿易的匯率風險程度 更高。另外,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的方向并不固定,匯率風險更難確認。
在2005年11月16日之前,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由10.98升值到9.43,但此后人民幣對歐元朝著貶值方向演變,至2007年末,已貶值到1歐元兌換10.65元人民幣,貶值幅度高達13%。這就意味著,那些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的國內進口企業,匯率變動已經使進口成本上升了13%。表1反映了這幾種匯率的統計性質。 表1數據表明,人民幣與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匯率波動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基于標準差和方差的分析都表明人民幣與港幣匯率波動幅度最小,與英鎊匯率波動幅度最大,與歐元匯率波動幅度也比較大,與美元和日元匯率波動幅度基本相當。
由于這幾種貨幣都是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使用的幣種,波動幅度的增加顯然是我國貿易商必須面對的交易風險。 上面的計算僅僅揭示了已經發生的風險程度,而將來要面臨的匯率風險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持續擴大,升值速度也將繼續加快。
一方面,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將繼續增加。盡管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但受到社會保障、教育以及體制方面的約束,國內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國內產能的主要方式,貿易順差的擴大必然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我國持續施加升值壓力。歐美等國為保護本國利益或轉嫁國內危機,通過各種途徑要求我國放寬匯率波幅,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人民幣匯率很難維持小幅微升的走勢。此外,國內的緊縮貨幣調控以及由此引發的升值預期,也會促使人民幣匯率繼續走高。因此,未來的匯率風險程度還將有所上升,成為企業外貿活動中面臨的首要風險。
三、匯率風險的后果評估
從目前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并未對我國外貿總體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2005年至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了52.9%,進出口貿易盈余更是增長了157.4%,這說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匯率波動的影響。盡管人民幣相對美元持續升值,但我國企業的成本優勢仍然較為明顯。而且很多企業以加工貿易為主,人民幣升值在增加出口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原料進口成本,兩相折中后并未受到多大影響;另一方面說明我國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所增強,可以積極采取合理措施規避匯率風險。
但是總體的波瀾不驚并不能掩蓋局部的負面沖擊。由于特定行業的貿易模式區別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的行業而言是長期利好,但對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中,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低利潤出口行業將受到影響。
紡織企業對于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減弱。然而,對于那些技術和資本門檻較高的行業而言,如電子、機械、冶金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利潤率相對較高,且議價能力較強,能夠在合同中增加合適的價格條款規避風險,人民幣升值對其的沖擊相對緩和。 此外,近年來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增長也比較快,在我國對外經濟合作關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已有相當大規模,2007年末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189多億美元。表面上看,進入我國的外資既能獲得投資收益,又能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真可謂一舉兩得。
但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從我國近兩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上早已體現出來,從2011年到2005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幅為28%,而從2005年到2006年,這數值已經下降到15%,從2006年到2007年進一步下降到14%。這說明,人民幣不斷升值并沒有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因為一旦投資者將其外幣資產換成人民幣資產,等若干年后再兌換回去時,可能面臨人民幣更大幅度的升值所帶來的損失。
因此,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以及仍然存在的升值預期顯然會影響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另外,已經獲取相當投資收益的外資也會在各種借口和渠道下流出我國。它們一方面已經取得了投資收益,分享了我國經濟調整增長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經過這兩年的人民幣升值,它們也獲得了升值帶來的好處,正所謂一舉兩得。因此,不斷加速升值的人民幣很可能促使它們盡快匯出以實現收益。 四、匯率風險的控制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幾種主要的外貿風險,本文提出以下幾點風險控制的措施與建議。
( 一)合理選擇結算貨幣 在對外支付中,應多使用軟貨幣,而在收匯時則應多使用硬貨幣;在對外融資中,應爭取使用軟貨幣以便減輕債務負擔。從目前的國際貨幣走勢來看,美元將會延續弱勢,而歐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人民幣也將持續升值趨勢。因此,要力爭在對外貿易中以美元作為支付和融資的貨幣,而用歐元作為收入結算的貨幣,尤其是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另外,還要注意保持外幣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匹配。
(二)積極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在發達國家,外貿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進行保值操作是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最常用的方法。匯率保值操作主要有外匯遠期、外匯期貨以及外匯期權。這些現代衍生金融工具在西方企業的外貿風險控制中得到廣泛應用,而我國企業對此還相當陌生。外貿企業應當積極主動學習掌握外匯避險工具。在匯率波動幅度逐漸擴大的情況下,培養外匯專業人才,不斷積累自己的外匯風險管理能力,以便在匯率發生波動時采取適當措施保全自己的利潤。
(三)擇機確定合同價格和結算方式,適當分散交易風險 我國出口企業在結算貨幣呈現貶值趨勢時,可適當提高出口價格,或與進口商約定按一定比例分擔匯率損失;當結算貨幣可能升值時,我國進口企業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外貿企業還可通過提前或推遲結算時間來規避匯率風險。企業可以根據結算貨幣的匯率走向選擇提前或推遲結算,如果預測結算貨幣相對于本幣貶值,我國進口企業可推遲進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業可及早簽訂出口合同收取貨款,反之,進口企業可提前進口或支付貨款,出口企業可推遲交貨或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
1、趙明昕.出口貿易中的國家風險管理[J].保險研究,2006(6).
2、侍偉.出口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組合型方案[J].中國外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