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1 01:04: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32-0182-01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沃土,理當擔負起這樣的重任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有序而高質量的教學固然必不可少,但有效的學生管理同樣是強有力的保證。
我們面臨的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可謂是困惑與困難并存。高校擴招帶來的壓力、學校管理人員精簡帶來的挑戰、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帶來的不良影響、網絡普及提出的挑戰、學生對學生管理不認同等等。高校學生管理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答案只有一個高校學生管理要創新。根據當前高校學生管理的職能和任務,學生管理創新系統由管理理念創新、管理目標創新、管理組織創新、管理內容創新和管理方法創新組成。其中,管理理念創新是核心,管理目標創新是方向,管理組織創新是支撐,管理內容創新是基礎,管理方法創新是手段,五部分相互作用和促進。
1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高校的學生管理中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這份責任讓我們必須將工作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在實踐的探索中,發現高校學生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管理過程,每一個相關職能部門或班級都是其的管理模式。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高校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直到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
2加強高校學生管理與周圍環境的管理目標
高校學生管理置身于社會大環境中,要想取得好的管理成效,僅靠完善自身是不夠的,而是要努力塑造周圍整個大環境與之相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增加、高校擴招、后勤社會化的發展趨勢、信息化的迅猛發展……這些都給高校學生管理帶來新的變化,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學生管理要想發揮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須與校內其他系統、校外系統建立起共同協作的關系。
我們把學校學生管理內部和外部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使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同外部的環境協調發展。加強校內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聯系,把對學生的思政工作和管理工作聯合起來這樣做,使得教育的合力效應得到體現。教育的聲勢加大,對學生的震撼也加大,教育的實際效果更加明顯。
3實行導師制和專職輔導員制管理模式
在對學生班級管理中,我們使用普通的管理模式,即一位老師當一個或幾個班的班主任。對于班主任的選定有兩種方式:專職班主任和兼職班主任。通過兩年工作的實踐,我感到這種普通的班級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不利。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他們既要有思想、生活方面的輔導員,又要有專業學習上的導師。
導師制中的導師是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專業教師,專職輔導員是指專門從事學生管理的專業老師。二元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起到揚長避短的作用,充分發揮專業老師和輔導員的所長,專業老師作為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對于他們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科研水平起到示范、指導的作用。專職輔導員在學生的思想教育、黨團建設、集體建設、學生生活、心理健康上把握方向、提供指導和幫助。要想充分發揮二元化班級管理的優勢,關鍵在于導師和專職班主任的選拔、考核上。導師和輔導員的選聘,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師德規范,其次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第三熱愛學生,第四雄厚的專業素養。強化考核,將班級管理實效作為老師業績考評的重要部分,與老師的晉級相連。
4從問題管理向自我管理過渡
學生管理工作常常給人一種“救火隊”的印象,學生中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活躍著學生工作者的身影。作為學生工作者本身而言,也感到疲于奔命,往往是事倍功半。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提出在學生中加強自我管理,讓我們逐步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
學生工作者幫助學生樹立好目標,目標好比是汽車的方向盤,一個人如果失去目標,無異于迷失了前進方向。有相當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有一種革命到頭的觀念,更多的是想享受,奮斗意識淡薄,表現出目標不明確,這就有必要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在樹立目標時強調以下幾個原則:清晰性原則、挑戰性原則、變動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和可評量原則。也要突出對自我管理的評定工作加強評定,可以更好的發揮自我管理的積極作用。通過評定,使得同學們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繼而能夠設立更高的目標,并在實現過程中加以自覺地努力獲得成功,得到認可和表彰。
5管理過程中對學生具有愛心的管理方法
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投入真情實感,以我們的真誠換取學生的信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對學生付出更多的愛心和關懷,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溝通,表現出融洽的師生感情,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和管理也能心悅誠服地接受。
學生需要被人尊重。尊重學生,就是教師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而不是居高臨下;尊重學生,就是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尊重學生,就是要重視學生的需求,盡可能為學生的成長搭建良好的舞臺。作為學生管理者,只有善于欣賞學生,才會更好的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才能更好地體現教育管理的積極成果。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值得深入探討和實踐,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人民日報,第一版,2003-10-15.
[2]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 第一版,2003-12-21.
推行政務公開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和根本途徑。政務公開是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礎性工作。實行政務公開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推行政務公開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又把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依法治國最關鍵的是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而推行政務公開有助于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帶頭守法、嚴格執法按照法定的權限、程序、方式和時限履行職責行使權力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促進行政權力行使有規、監督有效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權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
推行政務公開是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當前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依然易發多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權力運行的一些重要環節監督不力。推行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政府行使權力的行為始終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對權力進行有效制約和監督有利于用制度的辦法使廣大公務人員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預防和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版權所有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推行政務公開工作重點是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發號和黔黨辦發號文件精神堅持“嚴格依法、全面真實、及時便民”的原則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切合實際、穩步實施”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拓展政務公開的內容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政務公開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工作目標是經過不懈努力使政務公開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斷提高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渠道更加暢通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保障主要任務是明確各部門政務公開的內容和形式抓緊編制本地本系統對外、對內公開的詳細目錄對外公開的目錄要向社會公布對內公開的內容要在機關內部向機關干部、職工公布逐步從內容、形式和時限等方面對政務公開加以規范。
在推行政務公開工作中各級、各部門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通過政府新聞會、政府網站、政府公報、窗口式辦公、電子觸摸屏、公開辦事指南、政務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公開政務內容真正做到方便群眾辦事、便于群眾知情、有利于群眾行使監督權。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為使政務公開工作順利開展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在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形式方面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快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市州、地以及有條件的縣市、區、特區政府行署要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加掛行政投訴中心牌子。二是要按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面向公眾、保障安全”的要求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建立健全政府網站逐步擴大網上審批、查詢、交費、辦證、咨詢、投訴、求助等服務項目的范圍。特別是縣以上政府要加快建立政府網站。三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新聞會制度定期政務信息。四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逐步擴大社會公示和聽證、專家咨詢和論證的范圍開展邀請人民群眾旁聽政府有關會議的試點。與此同時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揮其在政務公開中的作用。
在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形式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工作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制度。對應當讓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事項各級政府及主辦部門或單位要采取有效形式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對暫時不宜公開或不能公開的要進行審核并說明理由報上級主管機關備案公開事項如有變更、撤銷或終止要及時公布并作出說明。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根據自身需要向政府申請公開不必讓社會公眾廣泛知曉的事項各級政府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程序向申請人公開確實不能公開的要及時做好解釋工作。受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申請及時對申請進行登記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是否公開的答復。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務公開評議制度。要運用民主評議形式把政務公開納入社會評議政風、行風的范圍。通過組織人民群眾對政務公開的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全面公開時間是否及時公開的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公開的制度是否得到落實等進行評議接受群眾監督并根據群眾評議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務公開考核責任追究制度。要把考核結果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年終、屆中和屆末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根據2012年7月10日全國老齡辦的《2011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8499億,占總人口的13.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4個百分點。我國在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后,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凸顯。當前在探討是延遲退休年齡還是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同時,養老金“雙軌制”作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特殊產物,其公平性亦日益受到廣泛質疑。
一、養老金“雙軌制”形成的歷史沿革
1991年6月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建立由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三方負擔的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1995年3月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1997年7月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統一了繳費比例、個人賬戶規模、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以及管理辦法,正式確立了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此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一直圍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進行。對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出“適時改革并完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積極探索機關和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十七大報告則要求“促進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08年3月國務院印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進行先期試點。隨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9年1月正式下發《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但該項改革僅限于事業單位領域,機關仍未啟動改革。由于種種原因改革試點工作實際進展十分緩慢,試點政策至今也未正式實施。
二、養老金“雙軌制”存在的負面效應
(一)社會公平正義缺失,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基本道德要求和品質,是社會制度以及社會活動的重要道德性質。現行的養老金“雙軌制”有悖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和諧社會必定是公平正義的社會,離開公平正義的“和諧”是一種偽和諧。養老保險制度實質上是公共資源在養老領域的一種分配機制,因而應該具有公平性的特征,其機會均等主要體現在保障范圍、保障過程以及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具體則表現為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及替代率。
(二)替代率差異懸殊,不利于縮小貧富差距
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養老金替代率“政高企低”,且懸殊較大,不利于縮小貧富差距。世界銀行認為,基本維持退休前生活水平養老金替代率應不低于70%,國際勞工組織認為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目標替代率為58.5%,盡管自2005年至2013年,國家連續八年九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目前實際水平為40%-50%,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替代率為100%左右。
(三)阻礙人才合理流動,不利于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養老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勞動者收入的延期支付,是勞動者收入在其一生中的平滑機制。其實現行養老金“雙軌制”對社會就業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動的影響已逐漸顯現。由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分設,且造成兩者待遇水平難以相互銜接,直接后果是制約了兩部門之間人員的合理流動。
三、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的基本路徑
(一)以建立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切入點
建立全民平等參與的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的切入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繳納養老保險費,即機關事業單位也按個人8%、單位20%的比例繳費,同時根據機關事業單位職業特點可以相應地考慮建立職業年金制度。這樣,全體社會成員得以享受統一基本的養老保障。目前,國家法定基本養老保險主要覆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和城鎮居民。
(二)采取分段方式,梯次進行改革
根據2012年6月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期間“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其實漸進式改革是在試錯中實現制度變遷的,而分類處理、分步實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應先易后難,由淺入深,“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選擇過渡辦法”是其應遵循的根本原則。其中關鍵環節是合理確定改革后各類退休人員的實際待遇水平,從而減少利益沖突和改革阻力。
(三)以實現養老待遇公平為改革目標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應以實現養老待遇公平為最終目標,避免政策制定者優先保障自身利益,必須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合理制衡政策制定者、實施者、受益者多重身份之間存在的利益沖突,逐步縮小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之間的待遇差距,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養老是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社會公平是養老保險制度的首要價值選擇,應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其統籌層次,確保所有公民在年老后生活處于困難時均能“一視同仁”地得到國家的幫助。
(四)完善公平正義的利益表達機制,推進改革不斷深入
建立和完善公平正義的利益表達機制,是協調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各方利益關系的關鍵前提。改革過程中,在政府層面建立公平、開放、多維度的利益表達機制,為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涉及的不同群體提供公平表達利益的平臺,引導社會公眾理性、有序的表達利益訴求。同時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的利益表達功能,進一步發揮人民團體、基層自治組織的作用,有效疏通相關利益群體合理化的利益表達渠道。
繼2002年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提出了“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的任務之后,2007年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再次提出了“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任務。在當前我國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對自然壟斷行業的改革則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自然壟斷行業的特征
(一)行業壟斷性
自然壟斷行業一般都是規模經濟較明顯的行業,即規模愈大,生產成本就愈低。比如石油公司要輸送石油,就必須先鋪設管道,而鋪設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鋪設完畢,向管道注入更多的石油則不需要更多的資金注入。對于自然壟斷行業,如果存在多個企業之間進行競爭,必然會導致重復建設,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資產具有沉淀性與專用性
自然壟斷行業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即資金一旦投入就難以在短時期內收回,也難改為其他用途。由于自然壟斷行業在基礎網絡建設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投入不僅要有持續性,他們的中途變現能力也差,最終形成了自然壟斷行業的大量資本沉淀。同時,自然壟斷行業的這種固定資本形式又使得它所投入建設的設施很難改為其他用途,具有很強的專用性。
(三)產品不可選擇性
由于自然壟斷行業的經營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對消費者來說,這些壟斷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沒有可選擇性。要么接受他們的交易條件,要么就不與其發生交易。
(四)產品的日常性和公益性
自然壟斷行業主要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行業,所提供的產品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例如電力、供水、煤氣、電信、熱力供應、鐵路等。這使得自然壟斷行業又具有公益性,他們提供的產品不僅僅為消費者所享有,還對整個社會的生活和生產以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改革存在的難點
(一)缺乏成熟的理論作指導
西方對以公用事業為形式的自然壟斷產業問題的研究始于上世紀40年代,但在過去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對自然壟斷產業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只是改革開放以來, 人們才開始涉足于自然壟斷產業領域,從事公用壟斷事業經濟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我國對于自然壟斷行業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研究也多停留在一些表象的層面,不能深刻揭示自然壟斷現象的深層成因,在理論研究的深度和準確度方面還需進一步深化。理論的缺失和不完善使得我國自然壟斷行業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不斷實踐中摸索總結,難免要走一些彎路。
(二)壟斷產業改革自身的復雜性
我國的自然壟斷行業主要存在于和國家安全關系密切的領域,這些行業長期以來一直由國有經濟控制,相應的政府主管機構,既是行業的管理者,也是經營者,兩個功能合二為一。在長期的政企不分的國家壟斷體制下,逐漸淤積了各種致命的問題。同時由于企業內部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造成企業經營者和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吃大鍋飯現象比較普遍。我國壟斷性行業管制體制從管制手段上看,主要是行政性管制。從管制機構的設置情況看,計劃經濟體制下部門分割的痕跡仍然明顯,管制職能被分散在多個政府機構,這直接導致管制成本高、管制效率低下。雖然壟斷行業人員普遍工作效率低下,但工資和福利水平卻很高,這種不合理現象更加刺激了人們進入這些部門的熱情,從而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改革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我國當前存在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與利益群體影響著壟斷行業改革的總體環境,與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較,壟斷行業改革面臨著更多的風險與挑戰。這些風險可能會影響改革的結果偏離目標,讓消費者、企業、國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遭受損失。由于國家壟斷行業都處于很關鍵的經濟地位,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使我國經濟生產與人民生活發生困難,政府的威信和執政能力也將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每次改革涉及到國有企業這一塊,即是復雜又敏感的問題。國家壟斷行業改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還涉及到產業本身。壟斷行業的發展需要巨大的投資,市場化之后,這部分投資需要企業自己從市場上來獲取,加上我國融資渠道有限,行業運行所需要的資金如果出現斷裂,后果將會十分嚴重。當壟斷行業產品定價中的交叉補貼等多種影響價格因素都被剔除之后,還有之前政府為了吸引投資對于壟斷行業的一些特別服務被取消之后,結果可能是即使改革后,企業運行效率仍然不能改善,甚至會導致倒退。
三、我國自然壟斷行業改革的途徑
首先,區分真正的自然壟斷行業和非自然壟斷行業,規制與放松規制結合。要使規制取得預期效果,要考慮行業特性,只有真正的自然壟斷行業才可考慮實施規制。因為對非自然壟斷行業的規制會抑制有效競爭,導致社會福利的損失。規制與放松規制都是適應自然壟斷行業不同發展階段要求的產物。對于非自然壟斷行業(這其中也包括自然壟斷行業中存在的非自然壟斷性業務)放松規制后,由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范圍擴大,政府的制度供給要及時跟進,保證競爭的公平、公正。
其次,自然壟斷行業內部業務細分。自然壟斷行業中,既有自然壟斷業務,又有非自然壟斷業務,針對自然壟斷行業中這兩種業務的不同性質和特點,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對于自然壟斷行業中的壟斷性業務,只有壟斷經營才能獲得規模經濟,這就要求我們對其加強政府規制;對于自然壟斷行業中的非自然壟斷業務,政府應放松規制,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允許多個企業參與競爭經營,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對于非自然壟斷業務放松規制后,政府的制度供給要及時跟進,保證競爭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我國當前自然壟斷行業法規滯后和缺失,盡快制定和和完善相關配套法律法規成了當務之急。只有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法律法規,才能保障規制機構的運作依法有序進行。只有堅持在實踐中用完善的思路推進法律制度建設,才能使法律法規適應行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狀況的變化,按照先試行、后完備的立法思路不斷推出各項規制的規則。只有不斷加強前瞻性法規的建設,才能使之適應未來信息技術進步和消費者需求變動的要求。
第四,引入競爭機制。目前,我國的自然壟斷行業之所以缺乏效率,很大原因是由于核心自然壟斷地位的行業傳統上慣于利用壟斷優勢,對上游和下游的競爭性業務實行垂直一體化壟斷,限制其他市場主體進入。因此,政府應當對非自然壟斷性業務放松壁壘,允許多家企業進入,對于自然壟斷業務,由于需要大量固定投資,應當避免重復建設。至于是允許一家企業經營還是允許兩家以上企業經營,則要考慮具體業務領域的成本弱增范圍,一般而言,超過成本弱增范圍,就應該允許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企業共同經營,實行直接競爭,引入競爭機制,建立有效競爭的環境。
第五,鼓勵民營經濟進入自然壟斷行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為自然壟斷行業的產權制度改造指明了方向。在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改革中,應當鼓積極引入民營經濟,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為自然壟斷行業改革注入活力,這也是完善自然壟斷行業政府規制體系的一個重要現實選擇。民營經濟的引入不單單是資產結構的變化,更多的是帶來了良好的經營理念和高教的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①奧利弗·布萊克.反壟斷的哲學基礎[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②石淑華.行政壟斷的經濟學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③劉莉.國家壟斷行業改革的難點與路徑[J].致富時代,2011(5)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0006202
1透明政府的提出及其內涵
1.1透明政府提出的歷史背景
2003年3月19日,在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上,總理提出,要建立一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十六屆三中全會也強調要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透明政府的提出和建設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1)民主化要求。透明政府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產物,是工業社會基于人民與社會契約理論為基礎的民主理念而提出的,從國家和公權力的起源上說,透明政府的提出是為了實現公民委托人對政府這個人的監督,防止公權濫用和政府官員的腐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全球化的要求。中國入世后,必須嚴格履行世貿組織的關于透明度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成員國必須公布并以統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實施其有關外貿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措施。這就要求各成員國政府應當信息公開而且更加透明化,不論政府行為的正確與否。政府透明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國外許多國家美國、法國、韓國、日本和一些北歐國家等都紛紛建立透明的政府,形成了相對完備合理的透明制度。(3)市場化要求。市場經濟要求有發達的信息平臺,市場主體依靠信息導向,來調整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控制生產規模,制定銷售計劃等,政府處于社會的樞紐位置,搜集和控制了各種經濟信息,成為巨大的信息中心。
1.2透明政府內涵詮釋
結合國內學者對透明政府的界定,筆者認為透明政府至少有三層涵義,從操作層面上來說透明政府的核心是政府信息公開,公共管理活動涉及非常廣泛,政府應該公開的信息也非常廣泛:諸如政府體系,公共管理中所涉及的組織、機構、職責、規章制度、辦事程序等制度性的內容;行政動態過程,包括公共問題出現、討論、議程設立、決策、執行、監督、評價與反饋等環節;政策是指公共部門履行職責的結果或產品,如法規、決議、決定、文件、命令等廣義的政策。從制度上,說透明政府是一系列透明化制度有機組合的政府范式,有序的公民參與機制,透明政府的法律體系,電子信息技術和基礎服務設施的配套等;從文化上看,透明政府是一種透明文化,根據比較文化學的觀點,社會事物可分為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文化層次,并認為社會變遷的真正體現應是文化層次,但該層次的演進卻是最慢的。透明政府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執政理念的變革,服務行政行政倫理觀的形成,這也是透明政府建設的最高層次,政府自覺公開透明并且內化為精神。
2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內涵解讀
2.1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概念詮釋
對于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國內外學者的看法不盡相同,至今也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筆者在此引用官方對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界定:是指環保部門在履行環境保護職責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這里的環境信息應該包括國內外環境質量信息、環境資源信息、環境污染破壞信息和政府環境管理活動、政策法律法規等等。
2.2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現實意義
(1)有利于社會環保活動的進行。環境問題相比其他涉及到個人群體和區域利益的公共問題具有全球性和高度依存性,可以說現在人類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環境生態問題。從國內看,廣大的公民是環境保護的新生和重要的力量,政府把環境質量狀況、環境資源狀況,重污染企業的排污情況等告知公眾,有利于公眾特別是本國環保團體參與環境保護有助于監督政府的行政行為和企業的環境污染行為,促進政府及時準確公布環境信息包括環境資源信息,公布環境危機信息等對于解決和建立環境危害應急預警機制,應對突發環境災害減少由此帶來的損失,挽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放眼全球,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世界越來越處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之中,環境問題錯綜復雜不能單純靠某國就能解決,從全球治理概念來看,全球治理所強調的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協商,形成有序、自治的、非正式制度化的管理機制,由過去的政府自上而下的單線管理發展到多中心治理,這個提前就是要實現信息的充分公開和交換。
(2)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環保義務和職責。在環境決策方面,通過環境信息公開,政府可以從公眾組織那得到足夠的環境信息,為科學民主地制定環境政策奠定基礎,而且可以知曉公眾社會對哪些環境問題比較關注,切實去解決這些環境問題,協調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在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理方面,政府公布監測數據,如對監測數據有異議的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要求政府重新測定污染數據,減少環境信息公開工作有關數據準確性的爭議,使得環境監測工作得到改善;通過信息公開可使環境監理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及其強大的媒體宣傳,迫使企業對其環境形象給予高度的重視。企業為了贏得企業形象這個無形資產,會主動接受政府的監管,主動解決自己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不是像過去躲躲閃閃,給政府部門監管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信息公開本身也就是一種環境宣傳教育,信息公開就是要將信息傳達給公眾,以前公眾對環境資源信息、環境狀況、環境污染情況和治理情況沒有足夠的了解,現在環境信息公開釋放了諸多信息,公眾可以促進環境、環境上訪,這也為環境教育提供充分的材料,這些都有助于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
3從透明政府看政府環境信息公開
3.1透明政府與政府環境信息公開之間的關系
T.S庫恩指出范式的默會性,明確區別了規則和范式,并且十分強調范式對于規則的優先性。范式存在于示范性的題解之中,往往很難話約為完全清晰的知識。規則來自于范式但無法窮盡范式。透明政府是一種政府范式,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則是具體的操作路徑。如上所述透明政府包括理念、制度、方法技術三種層面的內涵豐富的統一體,而環境信息公開更加側重的是一種層面上的方法和渠道。透明政府的提出不僅為環境信息公開提供了一個大的環境背景,而且能夠矯正我們對環境信息公開的錯誤認識,為其更好的施行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3.2透明政府的實施為政府環境信息公開提供了建設思路
中圖分類號:F7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0-0042-04
改革開放后,我國服務業發展呈現如下特點:現代服務業增速較快,總量不斷擴大,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上升;服務業產品結構不斷改善,服務產品已經成為重要的消費品;服務業吸納就業數量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就業的主渠道;服務出口增速加快,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逐步上升。本文選取我國廣東、北京、上海、江蘇等服務業發達省份和地區,研究其服務業內部結構變動過程及規律,以期對其他地區服務業發展進行比較和借鑒。
一、我國發達地區服務業發展現狀
1.GDP增長速度快,總量較大
如1978年廣東GDP為185.85億元,2006年達到26 204.47億元,是1978年的141倍。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31 053.34億元,其中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國內生產總值為66 086.2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8.6%。
2.三大產業結構逐漸合理,相應地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服務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分別從1978年的23.6%、31.6%、18.6%、19.8%提高到2006年的42.7%、68.9%、50.6%、36.3%。如2006年廣東服務業占本省GDP的比重為42.7%,三大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29.8∶46.6∶23.6演變為2006年的6∶51.3∶42.7;江蘇省服務業占本省GDP的比重為36.3%,三大產業結構為7.1∶56.6∶36.3(見圖1);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服務業增加值8 364.53億元,2006年達到9 837.42億元,增長15.2%。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北京服務業增加值為2 487.3億元,已經占到GDP的比重為67%,2006年北京服務業增加值為5 4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GDP的比重為70%。三次產業結構由1995年的5.8∶44.1∶50.1變化為2000年的3.7∶38∶58.3,2006達到年1.3∶28.7∶70。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 6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3.服務業增加值較高,占全國的比重大
2006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為82 971.97億元,其中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四省市服務業增加值合計為29 869.78億元,占全國服務業增加值的36%。
從這幾個省市來看,2006年,廣東省國內生產總值和服務業增加值均排全國第一位,分別為26 204.47億元和11 195.53億元;江蘇省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 645.08億元,其中服務業增加值7 849.23億元,在全國排第二位;山東省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 077.36億元,其中服務業增加值7 187.26億元,在全國排第三位,占本省GDP的比重是32.6%,三大產業結構為9.7∶57.7∶32.6。
2007年北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2.1%,比其他省份和地區(東、中、西部)高出30個百分點(見下頁表1、圖2)。
二、我國發達地區服務業內部結構演變過程及規律
我國發達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開放的政策,經濟發展較早,速度不斷加快。從我國發達地區服務業及內部結構演變過程及規律來看:
1.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發展速度快,結構趨于合理
我國發達地區服務業發展最初是由流通部門中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帶動,隨著國家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等服務業增加值也在不斷上升。隨著國家對服務業結構的調整,商貿餐飲服務業增速放緩,在服務業中的比重下降,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以及提高居民素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部門增速加快,在服務業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如廣東省深圳市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增速不斷波動,從2000年的增速16.2%,2003年降到15%,到2007年的增速32.4%;但批發零售貿易和飲食業增速在波動中降低,從2000年的增速11.9%,2004年的增速10.5%到2007年的增速9.1%。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中金融業增速在波動中迅速提高,從2000年的增速12.9%,降到2004年的1.2%,到2007年的增速47.8%;房地產業2006年增長5.3%,2007年降到-4.8%。2006年其他服務業增加值800.32億元,增長15.9%;2007年其他服務業增加值888.47億元,增長10%。
2006年深圳市服務業增加值2 655.88億元,增長13.1%。其中流通部門占服務業增加值35.83%,仍然帶動本
地區服務業和經濟增長;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金融房地產占服務業增加值34.04%;其他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30.13%。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3 314.44億元,增長15%。其中,流通部門所占比重下降為34.35%,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金融房地產占比重上升為38.84%,其他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26.81%。
2.從事服務業的產業活動單位多
按照2004年深圳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在產業活動單位中,從事農業單位12個,占總產業活動單位的0.02%;從事工業的單位20 680個,占26.9%;從事服務業的單位56 187個,占73.08%。服務業中流通部門產業活動單位29 621個,占38.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24 878個,占32.3%;生產和生活服務部門產業活動單位18 078個,占23.3%,其中房地產業5 717個,占7.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6 329個,占8.2%;提高居民素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部門產業活動單位5 898個,占7.6%;公共服務部門產業活動單位2 589個,占3.3%。
3.私營經濟占服務業的比重高
按照2004年深圳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從事服務業的個體經營戶共270 145戶,占深圳個體經營戶總數的94.8%。其中,流通部門,包括從事交通運輸、批發和零售、住宿及餐飲業個體經營戶220 982戶,占個體經營戶總數的77.5%。而批發和零售業189 076戶,占66.3%,住宿和餐飲業29 913戶,占10.5%;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個體經營戶41 092戶,占個體經營戶總數的14.5%,而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38 953戶,占13.7%;教育、衛生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等個體經營戶7 132戶,占個體經營戶總數的2.5%;其他服務業個體經營戶930戶,占個體經營戶總數的0.3%。
三、發達地區服務業內部結構形成原因
就發達地區服務業內部結構形成原因來看,2006年廣東服務業增加值中流通部門所占比重為46.07%,江蘇服務業增加值中流通部門所占比重為45.91%,原因是這兩個省份工業基礎雄厚,市場活躍,帶動了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發展,而金融、保險、房地產等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占比也在30%以上。比較北京服務業增加值中生產和生活服務部門的服務業所占比重為42.34%,流通部門占33.03%;上海服務業增加值中流通部門服務業所占比重為40.52%,生產和生活服務部門占40.14%,說明這兩個地區除了具備和廣東、江蘇一樣的工業基礎外,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更快,特殊的地位和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得北京和上海吸引了國內外投資,加快了兩個地區的金融、保險、房地產、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見表2、3)。
四、中、西部地區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借鑒
1.調整經濟結構,保持中、西部地區服務業持續穩定增長
調整經濟結構主要體現在促進中、西部地區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大產業政策及結構調整力度,促進三次產業協調增長,即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村生產潛力;以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重點,保持第二產業適度增長;把服務業作為重點發展的行業,根據各地特點全面規劃、重點發展具有特色的本地服務業,調整服務業內部結構,縮小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不斷挖掘城市服務業增長空間的基礎上,推進農村、山區的服務業增長。
2.著力推進城市化建設,促進服務業全面發展
服務業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是相輔相成、相伴而生的。針對當前我國城市化水平較低的問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通過城市化擴大居民社會化的服務性消費,促進商業和社區等生活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城市經濟的繁榮和社會分工的細化,帶動金融、信息咨詢和中介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及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促進房地產和公共服務業發展。從而實現以城市化的加快發展,帶動整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例如,2005―2007年,甘肅省服務業增加值由787.36億元上升到1 037.11億元。其中,流通部門所占比重都超過40%,說明甘肅省服務業以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為主導,是拉動甘肅省服務業產業增長的首要因素。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呈現出緩慢的上升趨勢,由2005 年的20.87%上升到2007年的21.87%,上漲1個百分點。教育、衛生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服務業也呈緩慢的上升趨勢,由2005 年的17.87%上升到2007年的18.21%。其他服務業變動不大。說明與發達地區相比,甘肅省服務業增加值總額小、漲幅慢。服務業增加值內部結構中仍然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比重偏低,提高居民素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部門政府投入和增加值有待提高。
3.努力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推動居民整體消費結構升級
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城鄉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服務業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障礙。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事關中國21世紀發展的“五個統籌”,其中,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就是其中之一。為此,中央實施了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積極采取措施解決“三農”問題,等等。盡快扭轉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差距擴大的局面,通過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增加農民和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居民的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整體服務性消費水平,通過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增強服務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建設農村和邊遠地區基本服務體系。
4.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基礎公共服務供給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除單位和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促進服務業領域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的合理流動,提高城鄉居民整體服務性消費水平,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規范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確保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特別是農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區的公共服務投入。加大對服務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技術的引進、改造。加強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基礎公共服務水平。包括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增加衛生機構、醫院床位數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數等,滿足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程大中.中國生產者服務業的增長、結構變化及影響[J].財貿經濟,2006,(10):45-52.
[2]胡景巖.對服務貿易發展有關問題的思考[J].國際經濟合作,2007,(4):4-8.
[3]我國服務業發展的趨勢與展望來源[N].中國信息報,2006-08-25.摘自省略.
[4]深圳市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圳市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R].深圳市統計局,2006-01-12.
[5]廣東省統計局.2006年廣東就業狀況分析[R].2007-07-23.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2007[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上海統計年鑒2007[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社會保障是國家為了經濟和社會穩定,對公民在因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等人生風險而面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由政府和社會給予物質幫助,以保證其基本生活的社會制度。社會保障對于調節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維護社會穩定,加快城市化和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妥善解決農民社會保障,是順利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保證。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由于受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影響和國家當前經濟實力的制約,農民參加社保,主要是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既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優惠、資金上給予扶持,更需要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后,不少地區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從城鄉規劃、產業支撐、資源配置、政策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整體推進。不少地方政府紛紛把解決居民社會保障問題納入城鄉一體化工作的重要,從政策、制度、財政等方面給予傾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農民對政府給予的相當優惠的社保政策反應不如預期的那么熱烈,使不少地方政府陷入尷尬。為此,本文擬以成都市金牛區農民參加社保的實例,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農民參加社保的有關問題。
一
成都市金牛區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區,位于城市西北部,下轄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萬,農村人口9.7萬。金牛區一直是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好的城區,200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9.2億元,人均GDP在2002年就已經超過3000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89元,明顯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①。近年來,根據省市的安排部署,金牛區加快了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并把解決農民的社保問題作為推進城市化的重要保證。
2004年5月,成都市金牛區出臺了將農村居民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實施意見,比照城鎮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在全區農村推行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力圖使農村居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社保待遇。意見規定,凡是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政府給予20%的補貼,村集體經濟組織可根據本村經濟實力,也給予一定補貼。在醫療保險方面,對選擇基本醫療保險和單獨選擇住院醫療保險的農民,政府分別給予30%和50%的補貼。為此,區政府每年將拿出4000萬元資金用于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補貼。單就養老保險一項,每個農民可以享受3000多元的補貼,參加醫療保險,每個農民每年可以享受230元的補貼。想象當中,農民應該非常積極參與這兩項保障,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和求醫用藥得到保障。但實際情況卻是,老百姓對這兩項舉措的反響并不積極。政策出臺三個月后,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的只有700余人,買了醫療保險的僅有300來人,占全區9.6萬農村人口的比例分別只有0.72%和0.31%。使政府陷入非常尷尬的局面。其實,像金牛區這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通過財政補貼,推進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地區不在少數,但是農民參保的積極性仍然普遍不高。有的地區甚至發生了要求機關、村組干部托親戚朋友求農民參加社保的滑稽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一方面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顧慮重重,另一方面卻面對優于城里人的優惠社保政策反應冷淡,原因何在?
筆者認為,這里面反映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保門檻較高,農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原因,也有農民對政府政策不信任,害怕政策隨時會變、害怕政策不兌現等問題,同時還有政策宣傳不到位,農民對政策不勝了解的原因。但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是,在城市,不管是企事業機關等收入相對比較固定的職工,還是工礦、個體工商戶等,對社會保障的依賴程度和積極參與態度都遠遠高于農村。并且,不少城市居民在已有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往往還投入更多的資金購買名目繁多的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盡管在政策上城市居民并沒得到像農民一樣的優惠和補貼。出現這樣的強烈反差,與農民作為經濟人的投資消費心理和觀念有很大關系。
二
近年來,行為經濟學隨著加里·貝克爾(Gary S.Becker)、喬治·阿克勞夫(George Akerlof)和丹尼爾·卡恩曼(Daniel Kahneman)、弗農·史密斯( VernonL Smith) 相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傳統經濟學認為決策人具有“理性人”的特征,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現實生活中的決策人往往受有限理性、有限意志、有限自利和有限信息等的制約②,在作出決策選擇時,不可避免地要受環境、經驗、認知、習慣、偏好、生理欲望等的影響,往往無法達到效益(貨幣收益)的最大化,而更多地努力實現自我滿足最大化。農民,特別是的農民由于受自身認知水平、生活傳統和國家制度安排的影響,更難從專業化的角度去分析形勢,作出“理性人”所預期的選擇,因而其選擇偏離,甚至極大地偏離所謂的“理性”選擇應不足奇怪。
1、增收難制約了農民消費結構的升級
傳統認為,消費與收入呈正相關函數,收入的多少決定消費的內容。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們可支配收入僅僅能夠滿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開支的情況下,消費支出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制約是比較合理的。行為經濟學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決定如何消費的問題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基尼系數明顯下降,精神文化生活支出和公益性支出將明顯增多,消費支出不只是取決于其消費能力或收入水平,還取決于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比較明顯的例子是,80年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大部分農民在短短的幾年就迅速解決了溫飽問題,在此基礎上,隨著農民收入的進一步增長,農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一些家用電器等城里人才消費的用品開始步入農村家庭。但是,隨著物價的上漲和農民增收速度放緩,相當一部分農民實際生活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呈相對下降趨勢。因此,盡管從量上來看其收入也在逐年增長,但實際消費能力卻相對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其消費意愿中首先考慮的是眼前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子女、生產資料購買、修建住房等,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文化娛樂、休閑等對他們來說,還遠遠沒有列入消費計劃或者是投資計劃當中。也就是說,目前我們許多農民的收入水平還沒有高到可以讓他們更多地根據自己的消費意愿來決定消費支出的地步。例如,2003年,成都市、四川省和全國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達到分別為46.0%、53.8%、45.6%③,即便是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金牛區,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也達45%④,農民的收入主要還是用于基本生活保障。
2、低收入水平導致了農民儲蓄傾向的不斷強化
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人們的儲蓄傾向與收入水平是同向變化的,收入越多,儲蓄的傾向越明顯,收入越少,儲蓄所占的比例就會減少。而行為經濟學的有關表明,當收入增加時,人們購買汽車、住房、保險等耐用品的愿望更強烈,旅游、娛樂等支出所占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儲蓄所占比例則相對減少。而當他處于不利的境地時,出于謹慎,則會盡量多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儲蓄率反而上升。當前,農村居民的儲蓄率普遍高于城鎮職工,而不愿意把錢投入到他們認為不能很快貼現或者根本就不會貼現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之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基于大部分農民對自身處境并不樂觀的基本判斷。
3、政策差異刺激了農民對政策優惠的過高預期
傳統的供求理論認為,當某種商品的價格提高時,供給量將會增加而需求量將減少;當其價格降低時,供給量將會減少而需求增加。行為經濟學則認為,商品的需求量并不一定完全有價格的變動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會受人們對未來價格變動的心理預期影響。如果人們普遍預期價格會持續上漲,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下降,則人們反應的就不是減少現期需求,而是大量搶購,導致需求量上升;相反,如果預期這種商品的價格將可能繼續下跌,或者上漲后將迅速回落,人們則會采取等待觀望的態度,現期需求反而會降低。股市中“追漲殺跌”的現象是最有力的證據,還有就是20世紀80年代末的搶購風,也是人們對當時物價將迅速上漲的預期判斷的結果。成都市各區(市)縣相繼出臺鼓勵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優惠政策,而且相互比拚誰的政策更優惠,這就讓不少農民產生優惠政策還要繼續向有利于農民的方向調整的心理預期,于是坐地等待、觀望,不少人甚至產生政府出大頭,自己出小頭的心理預期。
4、接受偏好強化了農民規避風險的行為選擇
傳統理論認為,幾種不同物品,如果給行為人帶來的效用是相同的,行為人對這些物品的選擇就不會有差異,不管它是否擁有這些物品。而行為經濟學則認為,行為人存在“支付意愿”和“接受意愿”偏好的差異,而這種差異與行為人對物品的所有權密切相關,行為人對任何屬于他的現實的東西都比那些非現實的東西有更高的評價,不管它是否會擁有對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因此,一旦他獲得對某種物品(或者商品)的所有權后,就會馬上賦予它更多的價值,并把這件物品作為他的稟賦的一部分。比如,對農民而言,這種偏見表現得更為明顯。對于購買養老保險,盡管無論怎么都是只賺不賠的買賣,但農民覺得自己要到一定的年限以后才能開始領取養老金,這筆投入不能立即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失去了對這部分貨幣現實的所有權,使現在的生活景況受到影響;而對于醫療保險,農民則認為如果自己在購買以后真的生病住院,那這筆費用對他來說,是比較合算的,但是,如果自己不生病,這筆投資就沒有任何收益,反而是一筆損失。現實中的中國農民有相當一部分都比較僥幸地認為自己的身體是比較健康的,因而要他每年從本來不寬裕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購買醫療保險就很不容易了。
5、貼現心理抑制了青壯年農民的積極性
行為經濟學研究證明,跨時決策行為與人們對將來的耐心程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人們對自己的決策行為能否及時貼現非常在意。人們在決策過程中,由于對將來認識的不確定性,對將來的行為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因而對將來才能貼現的決策的耐心會表現出不同的差異,同時,人們普遍具有對今天消費的傾向性愿望⑤,因此,人們作出跨時決策時往往會受到上述兩個方面心理內在動機的制約。相對于城市居民來說,農民的及時貼現心理要普遍高于城市居民,因而對跨時決策行為顯得更為猶豫。購買養老保險屬于跨時決策行為,從政策層面來說,獲得正收益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農民來說,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他的貼現卻顯得缺乏耐心,特別是對尚未達到退休年齡的青壯年農民更是如此,年齡越小,耐心就越小,購買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就越小。目前購買養老保險的農民當中,接近和剛剛超過退休年齡的農民最多就是最好的證明。以金牛區為例,已經購買養老保險的農民當中,男55歲、女45歲以上的占90%以上⑥。
6、道德風險激發了農民投機社保的傾向
道德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行為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也就是說,當行為人在得到第三方保障的條件下,將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全部后果,因而對自己的行為變得不夠謹慎。由于人的自利屬性,都有道德風險的傾向,特別是在、制度本身不夠健全的情況下,道德風險行為就更為突出。目前,個別農民對待養老保險和許多農民對待醫療保險的態度,就屬于典型的道德風險行為。少數好逸惡勞的農民認為,反正在現在體制下,國家不會讓老百姓餓死,老了生活沒有著落的時候,可以申請吃低保,因此,今朝有酒今朝醉,寧愿現在大吃大喝,也不愿將自己的剩余部分用來購買養老保險。而在醫保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逆向選擇的現象,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比較樂意購買醫保,而自認為身體很健康的人則不愿意購買,這在農民群體當中表現得更為突出,特別是有的地方對購買醫保的農民不體檢、不設置等待期,更加助長了農民有病才投保的心理。三
從前面的,我們不難發現,農民參加保障最主要的障礙是農民的低收入水平和思想觀念中的短視行為。要調動農民參加社保的積極性,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多做文章。
1、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在全社會水平還不是極大富裕的情況下,居民收入水平與居民參加社會保障的愿望呈正相關。只有切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使居民的消費結構不斷豐富,才會有足夠的剩余用于社保、文化娛樂、等。同樣地,農民只有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剩余,才有參加社保的能力。因此,解決“三農”,就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要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強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力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城市化和化進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特別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效轉移。
2、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由于村組幾十年來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農民始終對村組都存在一定的依賴心理,要提高農民參加社保的積極性,村組決不能袖手旁觀。要以股份制、股田制等形式為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為農民參加社保提供組織援助,分擔農民參加社保的即期經濟壓力,通過集體的力量削減農民參加社保的門檻,也以此對農民進行心理撫慰,形成農民參加社保的新的組織制度安排。
3、加強典型案例對農民的啟發和引導。由于受傳統農耕文化根深蒂固的,農民的思想觀念相對陳舊,行為的短視性十分嚴重,對政府、政策的依賴性也強于城鎮居民,如果這樣的思想觀念不徹底改變,不管社保政策有多優惠,只要政策當中農民還要承擔一部分費用,要想把農民參加社保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都只能是政府的一廂情愿。要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解剖,加強對農民的啟發和引導,讓農民充分認識參加社保對自身生活的保障意義,認識到參加社保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認識到融入社保體系是文明進步的體現。
4、統一各地社保政策。造成農民對參加社保等待觀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各地社保政策不統一。國家應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建立多層次逐級推進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不同層級的地區制定不同水平的社保標準,處于同一層級的地區社會保障政策要大體一致,并保持政策在一定時期的穩定性,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政策進行調整時要做好前后政策的有機銜接,避免農民進行反復對比,對政府政策等待觀望。
【】
1、蔡明秋,關于建立四川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探索[J],成都行政學院報,2004.02,Vol.11.No.1
2、李成瑜、楊正,行為經濟學及其創新[J],經濟學動態,1997.3
3、魏建,理性選擇理論的“反常現象”[J],經濟,2001.06
4、梁小民,公證出效率[N],人民日報,2003.08.07第九版
5、鄭榮鳴,社會醫療保險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學動態,2004.07
6、夏業良,經濟靠攏心理分析和實驗科學[N],北京青年報,2002.10.14
7、汪丁丁,行為學及神學視角下的經濟學[M],在市場里交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8
注釋:
①2003年,成都市、四川省和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3655元、2230元和2622元。以上數據分別來源于成都市、四川省和國家統計局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②魏建,理性選擇理論的“反常現象”[J],經濟科學,2001.06
③以上數據分別來源于成都市、四川省和國家統計局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截至2016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底,老年人口將增至2.48億,約占總人口的17.17%,越發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將對省級統籌下統賬結合的現行基本養老保險體制產生巨大沖擊,進一步放大其區域間養老基金調配不暢、財政負擔失衡、中央與地方事權扭曲等固有缺陷。作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中最高層次的基本養老保險持續低效的運行,不僅違背了大數基礎下公平的實現、阻礙了中國養老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也關乎到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持續性發展[1],因此應盡早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解決當前我國跨區域資金調配不暢,養老保險基金運作效率低下,各個行政主體利益沖突等問題的直接解決方案,也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基本養老金省級統籌的現狀
基本養老保險由切實的省級統籌轉化為全國統籌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自20世紀90年代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與2005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等法令的規定與指示,中國于2009年底基本完成了全面建立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目標。但如果以“五個統一”,即“統一制度、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基金管理、統一系統”[2]為是否真正建立省級統籌的評判標準,我國除北京、天津、上海、陜西、、青海等地真正建立起部門垂直管理與省內養老金調劑金制度外,其余省份都因統籌層次較低所導致的基金調劑不暢、管理模式錯位、異地轉接受限、征發比率差距過大等緣故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省級統籌體系[3]。世界上共有160余個國家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其中絕大多數都施行了全國統籌的基本養老保險。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社會環境與漸進式社會保障事業的推進,尚未正式施行全國統籌,但早已將其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之中。2011年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于“十二五”期間制定出完備的養老金全國統籌實施綱要。201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再次指出要逐步“實行基本養老金的基礎部分全國統籌”,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對實行養老保險改革的長算遠略與強烈意愿。
二、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必然性與可行性
(一)全國統籌是現階段我國民生的客觀要求
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是以現收現付為實現方式的統賬結合制度,在依靠個人資金賬戶積累與企業職工保險征繳的基礎上還需政府予以財政補貼。據人社部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6~2015年間,由各級財政補貼組成的養老金金額高達23367.8億元,平均每發放100元養老金,就有18.3元財政補貼包含在內。伴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并可能長時間處于“L”型的發展態勢與2016年21省再次上調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政策影響,政府財政補貼壓力進一步增大。據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包括黑龍江、河北、陜西在內的6個省份當期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與此同時,以廣東為代表的經濟增速較快地區則實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的足額結余。其中2015年廣東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6158億元,可支付月數達53月,居全國首位。相對應居全國末尾的黑龍江年度虧損183億元,累計養老金結余僅能滿足1個月的養老金支付。同時由于人口流動性與年齡組成結構的差異,在現行省級統籌體系下,經濟發達地區的養老保險征發負擔要小于經濟增速較緩的地區。2015年底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累及結余3.41萬億元,因現有的“碎片化”低層次統籌體系,導致各地區間無法有效調度養老基金,這不但違背了養老保險“共濟性”原則,也是造成部分地區虧損與因征發比率不同而形成的負擔差異的主要緣故[4]。同時,因地區間養老保險政策的差異所導致的養老關系轉移壁壘,也阻礙了勞動力自由流動,這也違背了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最優配置的原則。因此只有盡快建立起完善的全國統籌制度,實現不同地區間資金的自由調配與養老金征發比率的平衡,進而削除養老關系轉移壁壘,才能在當前經濟下行環境下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的養老保障需求。
(二)全國統籌在我國具備了可施行性
首先,在政策制定領域,通過一系列相關法令的頒布,截至2009年底,我國大部分省份已建立起省級統籌制度,具備了一定的資金統籌、調配、監管與投資的經驗,只要以多年積累的理論研究與工作經驗為基礎,建立起統一完善的制度與調劑模式、評判與量化標準、流程與監管制度、系統與承接平臺等頂層設計,并給予數年的政策過度期,養老保險由省級統籌是可以平穩過度到全國統籌的。其次,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財政收入水平呈穩定高速的發展態勢。截至2016年底,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作為財政補貼主體的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357億元,而作為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也在2016年底達到了87195億元[5]。雖然同2015年相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只有4.5%,但伴隨著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推進,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屢次提升,參保人群基數也隨之增加,良好的國內環境與養老保險上行發展態勢,未來10年內中國經濟依舊呈平穩增長態勢,這為全國統籌的實施提供了客觀環境。同時,因為各省份間經濟增速與養老財政負擔的差異,在政府轉移支付金額較多、養老保險結余不足的地區,會偏向由養老保險轉為全國統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策的承接者與實際操作者,部分地區的支持也為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助力。最后,我國于2009年底初步建立起高效完備、實用便捷的全國性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實現了所有省級人保單位與中央數據中心的網絡聯接與進九成的地級單位與省級數據中心的聯接。完善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建立有利于跨地區流動人口的養老保險的轉移安置,進而為全國統籌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建立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三、制約基本養老全國統籌制度推行主要因素
(一)各方利益難以協調是根本原因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首次提出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概念至今未能按時于“十二五”期間出臺全國統籌指導綱領,近30年的統籌改革之路前途無期,步履維艱,究其根本緣故,是由于全國統籌改變了舊有的中央與地方、不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分配[6]。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不僅是社會保險政策修繕,更意味著各個主體間利益的重新劃分,如部門事權的變更、資金調度的方向以及權利義務的重新確定,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矛盾是阻礙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的根本矛盾。1.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以稅收為出發點進行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與事權的明確劃分,相對于之前的“包干制”,雖然分稅制實現了中央財政收入的激增,但使得中央與地方因不同的利益出發點產生了利益沖突。著眼于社會整體利益的中央政府必然大力推進全國統籌工作的開展,這便與以東南沿海經濟增速較快的省份產生利益矛盾。一旦施行全國范圍內的統籌,地方結余的養老保險基金將不再局限于當地的養老事項,而會在中央調度下以全國調劑的方式在結余和虧損的地區間配送。即便經濟增速同年輕化人口結構抵消了因結余基金減少而可能帶來的養老負擔提升,但依舊意味著地方喪失了因超額利潤所帶來的資金管理權與行政管理權,這些省份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利害均保持高度協同,如若消極甚至抵制態度應對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勢必會影響改革進程[7]。2.地方間的矛盾因為省級統籌制度下地區間按不同負擔比征發養老保險,養老負擔較輕、養老基金結余較多的經濟發達省份其實際繳費率低于養老負擔較重、養老基金結余較少甚至出現年度虧損的省份。同時因為各個地區相異的養老保險征發比率與管理制度,對于跨地區勞動力流動人口來說形成了實際意義上轉移壁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范圍內勞動力的流動方向。全國統籌下的基本養老保險會平衡各地區間養老負擔比重,利于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建立。據測算,采取全國統一的繳費基數與繳費率后,有23個省份的實際繳費率會相對下降,這些省份多集中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相對于以東南沿海為主的8個地區的實際繳費負擔會有所加重。繳費負擔的變動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會影響當地勞動力成本變動與自由流動的意愿,有利于當前因勞動力折舊補償及養老負擔的沖突,進而實現養老保險的共濟性與社會性。但是這也會因統一的資金調配與繳費比例引起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不滿,增加了東西部地區因利益糾葛產生矛盾的可能。3.地方與企業間的矛盾目前中央對地方政府的績效評價體制中GDP的增速依然占了很大比重,這就致使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出發點上會側重于短期內能帶動當地經濟提升的事項。無論是從本質還是實際行為來看,企業都具有明顯的逐利性質,地方政府對其經濟帶動效應依賴程度越高,就在政策制定中越容易考慮資本逐利的訴求。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有相當部分是由企業代為職工上繳的,在省級統籌下不同地區的企業有著相異的養老保險負擔率,如北京、上海等地的企業最低繳費基數比例為20%,廣東深圳為14%,山東為18%,而全國統籌下的基本養老制度勢必會對當前出現的不同繳費基數做出統一制定,這便使原先負擔較輕地區的資本與政府產生了利益矛盾。同時統一的繳費基數也會使政府無力為擬招商引資企業或當地龍頭企業提供養老保險繳費層面的稅務優惠,增加政企間發生摩擦的可能,并為企業試圖用各種手段影響或干涉全國統籌政策的制定與推廣提供可能。
(二)制度的“碎片化”提升了全國統籌的難度
雖然在全國范圍內省級統籌制度已經基本確立,但真正滿足地區內部資金自由調劑與實現經辦部門垂直管理要求的只有少數省份,嚴重的“碎片化”是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現狀,也是制約全國統籌方案制定與正式實施的重要因素。1.不同制度間養老待遇的碎片化基本養老保險是一種帶有普惠性質,滿足公民退休后養老需求的社會福利制度,因此除了社會性、共濟性外,制度的公平性也不可或缺。而目前現行省級統籌下不僅缺失統一的主體制度,而且各個養老制度待遇差距過大。以河北省為例,在屢次上調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后,目前河北省職工平均養老金約為平均工資收入的30%,而公務員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約為退休前平均工資收入的90%。2016年河北省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為2253元,與此相對應的農村新農保月均補貼僅30~60元,被征地農民出征地補償款外,每月養老補貼款也僅為437元。退休后滿足生活保障的可得收入是參保人參與養老保險的主要動因,而制度間待遇差距過大,有悖于養老保險公平性的要求,容易引發心理上的失衡,也降低了參保人群對政府開展養老保險改革事業的信任程度。2.現階段監管體制的碎片化由于中央在省級統籌的初期階段將養老保險改革具體細節下放至地方政府,允許其按照當地實際情況與具體利益自行制定養老政策或將權力進一步下放至下級單位,導致頂層設計與地方制度的相互脫離,形成了監管體制碎片化的局面。截至2016年,我國累計養老金結余約4萬億元,這筆款項廣泛且非均衡分布于兩千余個市、縣級管理機關。全國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需要中央政府直接承擔,而當前紛雜繁多的管理機構削弱了中央與省級政府對具體事項的掌控力與影響力。全國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需要將經辦機關與監管機構納入到高度專業的統一垂直管理模式中,而當前負責養老保險事務的部門普遍從屬于各級地方性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這種管理模式和全國統籌存在著內在沖突,增加了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因機構、人員和事權變動而引發的政府內部結構性矛盾,進而阻礙全國統籌工作的頒布與開展。3.高耗低效的基金管理的碎片化由于缺少一個完善的頂層設計對養老保險結余基金進行監管與投資,中央政府乃至省級政府都難以有效利用基金進行恰當的增值運作,進而實現基金結構的優化升級,面臨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只進行儲蓄與購買國債等低收益投資行為的結余基金面臨縮水貶值的壓力,也會因基金池減小的緣故提升年度結余虧損的省份通過運作彌補缺口的難度。同時因為養老保險基金廣泛分散于各個地區,提升了基金監管難度,增加了因人為緣故造成基金損失的風險。基金管理的碎片化不僅造成了資金損失,浪費了推行與完善全國統籌事業的社會財富,同時也未能培養與積累專業的基金監管人才與投資經驗。
四、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實現途徑
(一)以財權事權為出發點,劃分中央與地方責任
在全面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后,不僅基金管理權由地方上交至中央,隨之而來的資金運作壓力與行政監管壓力也一并歸屬中央政府。作為中國養老事務最主要的責任承擔者,一旦財政壓力超過了中央獨立承受能力時,人民的養老保障將面臨巨大風險。所以應在改革之初便以不同層級間財權、事權為出發點,建立健全財政分擔機制,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各自承擔的責任權限與財政分擔比重。鄭功成提出,可通過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專項預算制度來明確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責任分擔和激勵約束機制,即通過建立一套單獨的基本養老保險預算機制,行政監管部門通過地區內納入養老保險體系的人數與平均工資水平制定年度養老保險費預算征收額,通過離退休人數制定預算支出額[8]。地方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以預算征收額為依據征收養老保險費并全部上交至中央經辦機構,由其以預算支出額為憑證將養老資金發放至各個地區。全國統籌下的專項預算制度不僅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養老保險金上下通達的經辦管理機制,也從根本上厘清了中央與地方的權責范圍。
(二)注重公平與效率的協調,平衡政府間利益的沖突
中國現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的設計初衷是想達到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然而在省級統籌下的養老保險實施細則、征發比率等基礎政策不盡相同,導致社會統籌的出發點被扭曲,制度運作效率低下且有損整體公平。因此在推進全國統籌的過程中,需要在最大程度保證公平的前提下盡量發揮市場化調節的作用,即在統籌政策的制定上把控好各地區間利益平衡[9]。因為全國統籌不僅是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更是一次涉及全國財稅、社保機構的利益調整與再分配的過程。在改革初期應保障各省,尤其是頗有結余的東南經濟發達省份的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因基金全國統籌而下降,同時協調各利益主體間的關系,減少可能發生的結構性阻力,因此,可施行“剝離舊賬,差別補貼”的方針政策。將改革前發生的個人賬戶欠賬與視同繳費的資金單獨分隔,由地方政府全權處置,不必上交中央,以明晰新舊政策間的責任,減少因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改革阻礙。中央政府應切實履行自身在全國范圍內的公共產品供給職責,依據各個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條件、人口組成結構、政府財稅征發制度等因素實行差異化補貼。同時,政府也應把握好新的養老保險征發細則下的程度問題,不但使全國統籌滿足基金結余欠佳地區對公平的追求,也能維護結余豐厚地區對效率的追求,從而在盡可能減小各利益主體財政資金損耗的基礎上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相互統一。
(三)建立以垂直管理為組織結構的全國統一集中基本養老保險經辦體制
當前碎片化的屬地管理體制為我國主要的養老保險經辦模式,經辦機構只需向當地機關部門履行職責,無需承擔上層機構下派的指令。在這種經辦模式下,如果地方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缺口,就會由下而上的增加國家整體層面的財政支出壓力。而在集中統一的垂直管理體制后,中央只負責全國范圍內基金資料管理與預算的編制,具體財務管理、業務操作等事關養老保險金收繳審核的工作則由地方經辦機構承擔,同時建立上級管理下級,中央管理地方的組織結構[10],通過不同層級部門的明確分工最大限度減少因部門監督不暢,管理職能交叉等現象造成的行政成本,縮短全國統籌改革的進程,提升處理養老保險業務的效率。
(四)維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全國統籌平穩過度
隨著多年漸進式改革的經驗積累與政策間承接產生的自發慣性,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發展方向與最終確立已具備了可預料性,而一項制度能否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用需依賴適當的承載環境。因沖擊了原有利益分配格局且需要在地區間利益失衡的前提下全國統一進程,全國統籌注定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以實際國情為出發點,在堅持改革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將經濟社會的穩定,人民利益的保障視作首要考慮因素。除繼續給予財政補貼外,中央也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資本引入,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建全勞動力培養與轉移安置機制等措施縮小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同時也要在各地區現有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全面建立統收統支、垂直管理的真正意義上的省級統籌,在推進全國統籌工作時也應提供數年的緩沖期,從政府層面對因制度變革而利益受損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補償。
參考文獻:
[1]鄭功成.從地區分割到全國統籌———中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3):2-11.
[2]張生銀.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應“軟著陸”[J].中國社會保障,2014(1):46-47.
[3]鄭秉文.養老金全國統籌為何舉步維艱?[N].第一財經日報,2013-06-21(A08).
[4]盛和泰.養老保險“碎片化”的成因分析與應對策略[J].保險研究,2011(5):32-35.
[5]國庫司.2016年財政收支情況[EB/OL].[2017-09-22].
[6]羅漢群.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阻礙因素分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54-57.
[7]龐鳳喜.打破區域限制切實推進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J].中國財政,2015(8):48-50.
[8]鄭功成.盡快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J].經濟縱橫,2010(9):29-32.
【關鍵詞】
政府網站
網頁制作
ASP 技術
ACCESS 數據庫
【英文對照】
ABSTRACT
The portal website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the best candidate and inevitable choice for government affairs opening. Its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government affairs opening which are enforced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portal webpage based on ASP and ACCESS databas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page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government affair opening, online government office,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The front-end consists of ten major modules, including leader's speech, government affair opening, government dynamic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tc. The backend is a hybrid of C/S and B/S technologies, HTML and JScript are combined together and session object is used for inter-page data communication and traced the status of user logon, web based lookup and remote administration of webpage are implemented and access control to user of different privileges is achieved. The access to webpage news adapts a three-tier scheme which includes main page, title page and sub-page, the main page provides the overall look-and-feel and orchestrate all the modules so to form a complete webpage.
【KeyWord】
Government website
Webpage Making
ASP
ACCESS database
【目
錄】
前言 2
正文 3
第 一 章 概 述 3
1.1 網頁制作背景 3
1.2 網頁制作的意義 3
1.3 開發工具簡介 4
第 二 章 可行性分析 5
2.1 B/S結構介紹 5
2.2 ACCESS 數據庫 5
2.3 ASP 技術 5
第 三 章 網頁需求分析 7
3.1 總體功能需求分析 7
3.1.1. 基本功能需求 7
3.1.2. 功能結構圖 7
3.2 網頁具體功能模塊需求分析 8
3.2.1. 政務公開功能 8
3.2.2. 網站辦事功能 8
3.2.3. 網上交流功能 8
3.3 網頁結構圖 9
3.4 網頁版面規劃 10
3.5 網站CI形象設計 10
3.6 網頁布局技術 11
第 四 章 數據庫設計 12
4.1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12
4.2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14
第 五 章 人機界面設計 17
5.1 后臺登錄界面設計 17
5.2 用戶管理頁面設計 18
5.3 信息檢索頁面設計 18
5.4 后臺管理頁面設計 19
第 六 章 系統程序設計 20
6.1 程序設計語言 20
6.2 部份源程序實現及文件 20
第 七 章 網頁測試 30
7.1 測試網站的建立 30
7.1.1. 測試網站環境 30
7.1.2. Web服務器IIS5.1簡介 30
7.1.3. 網頁測試 30
7.2 網頁及網站維護 31
第 八 章 結論 32
參考文獻 33
致 謝 34
【前言】
在我國,繼黨的十六大提出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之后,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發展電子政務,提高政府的服務和管理水平。政府網站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龍頭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接入渠道的主要手段,它實現了按照用戶對象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各種信息和服務。同時,網頁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全面性確保了政府大量重要信息的廣泛共享,優化了社會資源配置,讓政務信息更便捷、更低成本地進行傳遞。通過訪問政府網頁,企業和社會公眾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不受任何空間界限影響地與政府進行信息交互,在促進政務公開,改進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能,確保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等方面有著顯著成效。
政府網站建設的含義就是利用Internet/Intranet等計算機通信技術,在Internet上建立正式站點,通過網絡實現政府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中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推動政府辦公自動化與網上便民服務,是政府和社會互動的重要窗口。論文就巴中市網頁的設計和制作作了詳細描述,網頁主要功能模塊設置緊緊圍繞部門職能職責,密切結合公眾需求,實現了預期設計目標,網頁經本地局域網測試運行正常。
【正文】
網頁制作
第 一 章 概 述
1.1 網頁制作背景
在當前這個網絡時代,電子政務是各國政府倡導和推動網絡化的5個重要應用領域中的首要。美國早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就開始積極倡導和推動電子政務和電子政府的建設。英國于2005年將所有的政府服務實現上網。新加坡更是從1981年就開始發展電子政務,目前其電子政務的發達程度已備受世人矚目。在我國,政府信息門戶網站作為展示政府整體形象的窗口和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正日益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如今,全國各地的電子政務建設已進入實質階段,全國257個地市級城市中已經有90%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網站。在應用上,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從網絡基礎建設向功能應用層面和社會服務層面轉變。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將極大地調動整個社會活力,推動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并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1.2 網頁制作的意義
首先,政府網站關系到政府的服務形象,關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門通過制作網頁建立網站,是電子政務的最佳切入點和重要內容,政府網頁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電子政務進程的標志。在政府網頁上,政務信息公開程度,有關為民服務欄目健全情況,信息反饋情況,在線辦公與網上受理情況等關系到政府的服務形象,關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其次,政府網頁制作有利于政府各類信息的充分共享,有利于政府決策水平的不斷提高。通過網頁的各類平臺迅速直接地獲取公眾的反饋信息,準確掌握外部環境,大幅提高了正確決策與快速反應的能力。隨著政府各類信息的公開化,政民互動不斷加強,政府將在公眾面前展現出高效、透明的良好形象,這有利于提高社會凝聚力,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3 開發工具簡介
在眾多的網頁設計與制作工具軟件中,我根據實際需求及對軟件的熟悉程度,主要選取了Photoshop CS3、Fireworks 8.0、Flash MX 2004、Macromedia Dreamweaver8進行網頁的開發和制作,這些軟件的主要特點分述如下。
? 網頁圖像設計工具——Photoshop CS3、Fireworks 8.0
在網頁制作過程中,首先要使用Photoshop或Fireworks 設計網頁和整體效果圖、處理網頁中的圖像、背景圖及網頁的圖標、按鈕等。Photoshop是平面圖像處理業界霸主Adobe公司推出的跨越PC和MAC兩界首屈一指的大型圖像處理軟件.它功能強大,操作界面友好,得到了廣大第三方開發廠家的支持,從而也贏得了眾多的用戶的青睞。Fireworks是Adobe公司推出的著名平面圖像設計和圖像處理軟件,它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和操作易用性,受到廣大平面圖形設計人員及專業廣告設計師的青睞。它涉及圖像合成、色彩校正、圖層調板、通道使用、動作調板、路徑工具、濾鏡等圖像處理功能。可制作如按鈕制作、文字特效、材質紋理、三維物體、影像特效及廣告創意設計等多種用途。
? 動畫制作工具——Flash MX 2004
Flash MX 2004是Macromedia公司的一個的網頁交互動畫制作工具。用flash制作出來的動化是矢量的,不管怎樣放大、縮小,它還是清晰可見。 用flash制作的文件很小,這樣便于在互聯網上傳輸,它還采用了數據流技術,只要下載一部分,就能欣賞動畫,而且能一邊播放一邊傳輸數據。 交互性更是flash動畫的迷人之處,可以通過點擊按鈕、選擇菜單來控制動畫的播放,這些優點使flash日益成為網絡多媒體的主流。
? 網頁排版工具——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用于網頁開發和網站管理的專業化設計工具。它采用了多種新技術,具有設計和開發網站過程中需要的網站管理、網站設計、頁面制作、多媒體制作和動畫制作等豐富實用的功能;它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在文檔窗口中可以打開各種浮動面板,同時還可以使用系統內置的多種對象進行操作。它將可視布局工具、應用程序開發功能和代碼編輯支持組合在一起,其功能強大,使得各個層次的開發人員和設計人員都能夠快速創建界面吸引人的基于標準的網站和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Dreamweaver 及所選擇的服務器技術來創建功能強大的 Internet 應用程序,從而使用戶能連接到數據庫、Web 服務。
第 二 章 可行性分析
2.1 B/S結構介紹
B/S(Browser/Server,簡稱B/S)結構,即瀏覽器/服務器模式,它是WEB興起后的一種網絡結構模式,從傳統的二層C/S結構發展而來,通常采用三層結構:瀏覽器-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WEB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件,瀏覽器通過Web Server 同數據庫進行數據交互。
在B/S體系結構系統中,用戶通過瀏覽器向分布在網絡上的許多服務器發出請求,服務器對瀏覽器的請求進行處理,將用戶所需信息返回到瀏覽器。而其余如數據請求、加工、結果返回以及動態網頁生成、對數據庫的訪問和應用程序的執行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這樣大大簡化了客戶端,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該結構的缺點是存在數據安全性問題、對服務器要求過高、數據傳輸速度慢、軟件的個性化特點明顯降低,難以實現傳統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2.2 ACCESS 數據庫
Access是微軟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是Office系列應用軟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詢、窗體、報表、頁、宏、模塊7種用來建立數據庫系統的對象;提供了多種向導、生成器、模板,把數據存儲、數據查詢、界面設計、報表生成等操作規范化;為建立功能完善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戶不必編寫代碼,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數據管理的任務。由于Access數據庫的ODBC驅動程序支持的SQL指令全,執行效率高,所以Access后臺數據庫+ASP服務器端程序+客戶端IE瀏覽器,是一個精練、實用、高效的組合模式。
2.3 ASP 技術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縮寫,意為“動態服務器頁面”。ASP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代替CGI腳本程序的一種應用,它可以與數據庫和其它程序進行交互,是一種簡單、方便的編程工具。ASP的網頁文件的格式是.asp,現在常用于各種動態網站中。ASP是一種服務器端腳本編寫環境,可以用來創建和運行動態網頁或Web應用程序。ASP網頁可以包含HTML標記、普通文本、腳本命令以及COM組件等。利用ASP可以向網頁中添加交互式內容(如在線表單),也可以創建使用HTML網頁作為用戶界面的web應用程序。與HTML相比,ASP網頁具有實現動態網頁技術;包含在HTML代碼所組成的文件中,易于修改和測試;可以使用服務器端ActiveX組件來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方便連接ACCESS與SQL數據庫等多種優點,其主要缺點是開發人員要有豐富的經驗,否則會留出漏洞,讓黑客利用進行注入攻擊。安裝ASP時,系統提供了兩種腳本語言:VBScript和JScript,而VBScript則被作為系統默認的腳本語言。
第 三 章 網頁需求分析
3.1 總體功能需求分析
網頁功能分析就是以系統的觀點,對已選定的對象與開發范圍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際調查和科學分析。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網頁要做什么,最終為后面的設計工作打下基礎。
該網頁作為電子政務的一種服務平臺,政務公開、在線辦事、網上交流是其基本的三大功能。
3.1.1. 基本功能需求
? 政務公開功能
根據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確保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監督權。
? 網站辦事功能
網上辦公辦事是網頁功能服務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電子政務建設努力的方向。通過提供一些行政審批等項目的在線辦理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減少了不必要的人為環節,節省了社會資源。
? 網上交流功能
通過搭建政民交流平臺,讓公眾不但能夠將自己的建議與意見直接反映給部門領導,實現普通群眾參政、議政的夙愿,而且使領導能夠通過這一平臺,傾聽民聲、關注民情、體察民意,進而為群眾辦理更多的實事、好事、貼心事。
3.1.2. 功能結構圖
3.2 網頁具體功能模塊需求分析
根據總體功能需求分析,該部門網頁確定政務公開、工作動態、領導講話等功能模塊,具體組成分別如下。
3.2.1. 政務公開功能
? 領導講話模塊
功能:即時領導關于三農工作的各種會議、現場講話。
作用:傳達精神,貫徹意圖。
? 政務公開模塊
政務公開模塊包含七個子模塊:機構職能、領導介紹、內設科室、農口系統、人事信息、規劃計劃、財政信息。模塊根據國家信息公開條例等法規政策要求,針對該政府部門必須公開的七個方面進行設置。
? 工作動態模塊
工作動態模塊,包含六個子模塊:綜合信息、新村建設、農業產業化、勞務開發、農田建設、移民工作。功能根據該政府部門各科室(辦)所承擔的職能職責進行設計,實現了各責任條塊當前工作信息的即時公開。
? 政策法規模塊
模塊設置農業法規、政策文件兩個子模塊,提供近年來國家關于三農工作各種重要法規、政策的瀏覽和下載,同時對本區、部門關于三農工作制定的各種政策文件進行了公開,使法規政策透明化,接受公眾監督。
? 專題專欄模塊
模塊包含科學發展觀、調研文章、企業推介、農業前沿四個子模塊。科學發展觀子模塊緊扣時代所需,調研文章子模塊是在互聯網上開辟的一個嶄新的調研舞臺,企業推介子模塊為本地龍頭企業的宣傳、推廣提供了一個新平臺。農業前沿子模塊放眼全球,宣傳、推介農業領域的最新技術、最新品種。
3.2.2. 網站辦事功能
? 網上辦事模塊
模塊設置便民服務、服務流程、資料下載、統計報表四個子模塊,將該部門能夠進行網上辦理的相關行政審批事項予以了公開,方便了群眾,提高了辦事效率,提升了部門形象。
3.2.3. 網上交流功能
? 在線交流模塊
模塊設置三農論壇、領導信箱、咨詢留言、網上投訴、網上調查五個子模塊。三農論壇子模塊為公眾之間相互交流提供了平臺。領導信箱、在線咨詢等四個子模塊,為政府部門決策即時提供了群眾的意見及建議。
? 聯系我們模塊
該模塊主要功能:收集網站的反饋信息。
3.3 網頁結構圖
3.4 網頁版面規劃
全部網頁采用1024×768分辨率制成,網頁訪問采用首頁、導航頁和新聞頁三級頁面形式。
? 首頁
首頁使用的是國字型結構布局。 國字型結構布局是一些大型網站所喜歡的類型,即最上面是網站的標題+主菜單,下半部分分為3個區域,左右分列一些兩小條內容,中間是主題內容,與左右一起羅列到底,最下面是網站的一些基本信息,聯系方式,版權聲明等。這種布局的優點是能夠充分利用版面,信息量大;缺點是頁面擁擠,不夠靈活。
? 導航頁
采用拐角型布局,優點是頁面結構清晰,主次分明,缺點是規矩呆板,容易讓人“看之無味。
? 新聞頁
使用標題正文型:這種類型即最上面是標題或類似的一些東西,下面是正文;本站子頁大部分是這個結構。
? 頁頭
本站頁頭以900×150的農村風景圖為底,左置“巴中市”六字及名稱英文“”Office of rural affairs,Bazhou District,Bazhong City,右邊放置宣傳語(FLASH動畫)一起構成。
? 頁腳
本站頁腳如下:
3.5 網站CI形象設計
? 主色調與色彩
網站采用代表了春天、希望、田野的“綠色”為主色調,與部門的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工作性質相吻合。
? 字體
導航欄字體為“黑體”,14px;網站主欄目字體為“宋體”,14 px;正文字體為“宋體”,9 px;
? 交互方式
網站設置了專門的在線交流模塊,提供了論壇、網上投訴、咨詢留言、網上調查等多種交互方式。
3.6 網頁布局技術
網頁使用表格方式布局,同時用CSS進行樣式控制。表格布局的優勢在于它能對不同對象加以處理,而又不用擔心不同對象之間的影響。表格布局的缺點是,當我們用了過多表格時,頁面下載速度受到影響。CSS層疊樣式表是W3C組織新近批準的一個輔助HTML設計的新特性,它使整個HTML保持統一的外觀。過去在設置文本時,為了保持整個段落都使用相同的外觀,不得不為每一段設置屬性,很麻煩。采用CSS可以在設置文本之前,就指定整個文本的屬性,比如顏色、字體大小等等,獲得統一的文本外觀。
第 四 章 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在一個網頁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數據庫的結構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應用系統的實現效果和數據操作效率以及能否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4.1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數據庫概念設計的任務是根據用戶需求設計數據的概念數據模型,簡稱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按用戶的觀點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建模,是從用戶的角度看到的數據庫,它可以用E-R模型來表示。構成E-R圖的基本要素是實體型、屬性和關系,其表示方法為:實體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內寫明實體名;屬性:用橢圓形表示,并用無向邊將其與相應的實體連接起來;關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內寫明關系名,并用無向邊分別將有關實體連接起來,同時在無向邊旁標上聯系的類型。
根據前面的需求分析,可以得到本網頁數據庫系統的E-R圖,如圖4-1所示。
上述E-R圖的關系說明如下:管理員可以對所有網上調查、新聞信息、投訴留言、論壇發貼等實體進行增刪編輯,它們都是1:n的關系。一個管理員可以對論壇所有注冊用戶進行監管,一個超級管理員可以對多個后臺管理普通用戶進行監管,它們的關系也都是1:n。
各實體屬性的E-R圖如下:
4.2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通過分析系統涉及的相關實體以及要收集、存儲和操縱的數據信息,本網頁數據庫共設置了新聞信息表(News)等6個表,分述如下。
? 新聞信息表:用于存儲新聞及政務信息。
表4-1 新聞信息表(News)
?
三農論壇表:用于存儲論壇發帖。
表4-2 三農論壇表(BBS)
?
投訴留言表:用于存儲群眾來信、投訴、咨詢及回復。
表4-3 投訴留言表(Message)
? 論壇注冊用戶表:用于存儲三農論壇注冊用戶信息。
表4-4 論壇注冊用戶表(User)
? 后臺管理員表:用于存儲管理員姓名、密碼、權限。
表4-5 后臺管理員表(ManageUser)
?
網上調查表:用于存儲網站調查項及投票。
表4-6 網上調查表(OnlineSurvey)
第 五 章 人機界面設計
5.1 后臺登錄界面設計
設計思想:登錄頁面主要實現用戶的登錄。通過用戶名、密碼、隨機密碼、IP、SessionID的組合驗證實現未登陸用戶的正常登陸和已登陸用戶中同一用戶名允許在同一IP上重復登陸,拒絕同一用戶名在不同IP上重復登陸。
圖5-1 登錄流程圖
圖5-2 管理員登錄界面
5.2 用戶管理頁面設計
設計思想:登錄頁面主要實現用戶的登錄,用戶有超級管理員、普通管理員。超級管理員可以對其進行任何的操作,包括對普通管理員的增刪、密碼修改。一般用戶只可以做權限之內的操作和只能對自身的信息作修改。
圖5-3 用戶管理流程圖
圖5-4 用戶管理界面
5.3 信息檢索頁面設計
設計思想:根據輸入的關鍵字實現單字段或多字段組合查詢。
圖5-5 信息檢索流程圖
5.4 后臺管理頁面設計
網站后臺管理系統提供了添加新聞內容、管理全部新聞、領導信箱管理、在線咨詢管理、公眾留言管理、網上投訴管理、網上調查管理、信息中心管理、超級管理選項、文件上傳十個功能選擇項,可以完成新聞信息的在線編輯、咨詢留言的在線回復、網上調查項的增減等管理任務。
圖5-7 后臺功能結構圖
第 六 章 系統程序設計
前面著重討論了系統功能模塊的設計,詳細分析了每一個模塊的功能,本章將就系統中模塊功能的具體實現,選取部分源程序進行討論。
6.1 程序設計語言
網站主要采用ASP作為程序設計代碼的開發工具。使用ASP作為開發工具可以方便地建立動態的、高性能的、安全的、跨平臺的先進動態網站,其突出特點有以下幾個:
? ASP可以將內容的生成和顯示進行分離
Web頁面開發者可以用HTML或XML 標識進行對最終頁面的設計,同時使用ASP Tag 或Java Script 來生成頁面上的動態內容,因為所有的腳本都在服務器端運行, 所以, 如果核心邏輯部分被封裝在標識中, 那么Web管理人員或頁面設計者將只能編輯ASP頁面的顯示方式, 而不會影響其內容的實質。
? 對不同瀏覽器的兼容
由于ASP技術采用了將ASP Tag 和Java Script 在服務器端解釋并執行而只將結果以HTML或XML的形式送回到客戶端的方法, 從而保證了對其它基于HTML的Web瀏覽器的完全兼容。
6.2 部份源程序實現及文件
? 數據庫訪問技術
網頁在采用微軟IIS/PWS的網絡平臺,通過服務器端運行的ASP程序來訪問后臺Access數據庫。數據庫訪問采用匿名身份驗證方式,使用戶無需輸入用戶名或密碼便可以對數據庫進行訪問。匿名身份驗證是指由 IIS創建IUSR、計算機名稱、帳戶(計算機名稱是正在運行IIS 的服務器名稱),當匿名用戶請求數據庫內容時IIS 會將該連接分配給 IUSER_ComputerName 帳戶,其中ComputerName。默認情況下,IUSER_ComputerName 帳戶為 Guests 組的成員。此組具有 NTFS 文件系統權限所規定的安全限制,這些限制指定訪問級別以及可提供給公共用戶的內容的類型。建立Access數據庫連接的步驟及參數意義如下:
第一行程序:建立一個ADO對象集中的Connection對象,也即連接對象。這是建立數據庫連接的初始步驟。執行這行程序后,Conn成為一個連接對象。
第二行程序:建立一個ADO對象集中的Recordset對象,以便利用Recordset對象操作數據庫(當然,這只是對數據庫操作的多種方式之一)。執行這行后,rs就成為一個Recordset對象。
第三行程序:利用連接對象Conn的Open方法打開一個指定的數據庫。首先利用Server對象的MapPath函數,取得要打開數據庫的完整的文件路徑,并存儲在變量DBQ中。其次,因為我們要打開的是Access數據庫,所以要指定ODBC驅動程序參數,表示要透過Access的ODBC驅動程序來訪問數據庫。到這里,就已經打開了數據庫名指定的數據庫。
第四行程序: Sql指令串。
第五行程序:利用rs對象的Open方法打開數據庫中的數據表。這其中有四個參數,其意義如下:
數據表名或SQL指令串:在這個參數里指定要打開的數據庫內的數據表名稱,或者是用SQL的Select指令串確定的數據表的指定范圍數據
Connection對象:指定已經打開的數據庫的Connection對象。
Recordset類型:表示打開數據表的方式,有四種選擇。數字0表示只讀方式,且當前記錄只能下移;數字1表示可讀寫方式,當前記錄可自由上下移動,但不能及時看到別的用戶建立的新記錄,除非重新啟動;數字2表示可讀寫方式,當前記錄可自由移動,而且可以及時看到別的用戶增加的新記錄;數字3表示只讀方式,但當前記錄可以自由移動。
鎖定類型:這個參數指定數據庫的鎖定功能。因為網絡上的數據庫都是多用戶的,很可能同時有多個用戶在操作數據庫。為了避免錯誤,讓同一時間只可能有一個用戶修改數據,就要用鎖定功能。有四種選擇:數字1表示只讀方式鎖定,用戶不能更改數據;數字2表示悲觀鎖定,當一個用戶用rs對象開始修改數據時就鎖定數據庫,直到用戶用rs.Update更新記錄后,才解除鎖定;數字3表示樂觀鎖定,只有在數據寫入數據庫中的時候才鎖定。數字4表示批次樂觀鎖定,只有在使用rs.UpdateBatch成批更新數據時候才鎖定數據記錄。
? 身份驗證
本網站身份驗證采用服務器端驗證代碼方式,密碼算法采用流行的MD5算法,同時附加客戶端隨機密碼驗證。MD5全稱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是由MIT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和RSA Data Security Inc的Ronald L. Rivest在90年代初向IEFT提交的一種不可逆運算加密算法,經MD2、MD3和MD4發展而來,面向32位的電腦。登陸驗證按一個IP可以有多個用戶登陸,一個用戶只能登陸一個IP的原則進行設計,具體代碼及解釋如下:
? 網上調查功能實現
圖6-1 網上調查投票界面
圖6-2 網上調查結果界面
網上調查實現代碼
第 七 章 網頁測試
7.1 測試網站的建立
7.1.1. 測試網站環境
網頁測試使用本單位局域網進行,配置如下:
服務器端:操作系統—Windows xp
Web服務器—IIS5.1
瀏覽器—IE6.0
客戶端:Internet Explorer6.0
7.1.2. Web服務器IIS5.1簡介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的縮寫,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Web服務器,可以在UNIX和Windows平臺上運行。它與Windows NT Server完全集成,允許使用Windows NT Server內置的安全性以及NTFS文件系統建立強大靈活的Internet/Intranet站點。IIS組件主要包括Web服務器、FTP服務器、NNTP服務器和SMTP服務器,分別用于網頁瀏覽、文件傳輸、新聞服務和郵件發送等方面。
7.1.3. 網頁測試
? IIS配置
當IIS被成功安裝后,將在計算機C:\Inetpub\wwwroot下新建一個默認網站,通過修改默認網站配置可以建立自己的站點。如自己的網頁放在D:\Wy目錄下,首頁文件名為Index.asp,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默認Web站點”上單擊右鍵,選“屬性”,以進入名為“默認Web站點屬性”設置界面。
第二步:轉到“主目錄”窗口,再在“本地路徑”輸入(或用“瀏覽”按鈕選擇)好自己網頁所在的“D:\Wy”目錄。
第三步:轉到“文檔”窗口,再按“添加”按鈕,根據提示在“默認文檔名”后輸入自己網頁的首頁文件名“Index.asp”。
第四步:在“默認Web站點”上單擊右鍵,選“新建虛擬目錄”,依次在“別名”處輸入“test”,在“目錄”處輸入“D:\Wy”后再按提示操作。
? 數據源(ODBC)配置
第一步:選擇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打開數據源(ODBC)。
第二步:在選項卡系統DNS中添加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驅動并指定數據源為網站的數據庫文件。
? 測試
打開瀏覽器,直接在地址欄中輸入:localhost/test/index.asp或者127.0.0.1/test/index.asp即可。
7.2 網頁及網站維護
在測試完成后,網頁就可以到互聯網上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網站的日常維護了。網站維護就是對服務器及相關軟硬件的維護,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制定響應時間,制定相關維護規定,將網站維護制度化、規范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即時更新新聞內容
? 留言、投訴、咨詢、信箱定期回復
? 數據庫內容定期備份、刪減、分類
? 更正數據庫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 定期進行綜合分析,不斷優化數據庫中數據結構,提高使用效率
? 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應定期對管理員用戶名和密碼進行更新,并對IIS和NT權限作相應設置
第 八 章 結論
本次利用畢業設計的機會,為自己工作的單位設計了網頁。網頁使用ASP技術開發,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具備強大的后臺管理功能。新聞、信息檢索、互動交流等主要模塊設計做到了與單位職能職責的緊密結合,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網頁經單位局域網多次測試,在WindowsXP操作系統,IIS5.1的服務器環境上正常運行。
此次網頁制作,通過大量閱讀書籍和求助互聯網,使我初步掌握了網頁設計制作的一般過程、ASP簡單設計應用、CSS和表單布局常識、ACCESS數據庫設計技能。特別是在ASP編程階段,通過無數次解決測試過程中排查出的問題,我不僅回顧和應用了以前學習過的理念知識,還掌握了許多新的知識和技巧,獲益良多。但由于時間倉促,受一些技術和設備所限,網頁在美工、需求分析、網頁安全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待后期運行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Dreamweaver CS3 入門 提高 精通》,薛凱,康亞雄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
2. 《Photoshop CS3 平面設計標準教程》,李建宏,雷波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
3. 《ASP網頁數據庫短訓教程》,劉瑞新,汪遠征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4. 《Flash CS3動畫制作》,華信卓越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8
5. 《網頁設計三合一》,甘登岱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6. 《網頁設計與網站建》,邱云飛,溫國峰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7. 《Access2007數據庫應用與開發》,楊繼萍,孫巖,梁文新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8. 《網頁制作從入門到精通》,譚貞軍,劉斌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9. nbagri.gov.cn/index.jsp(寧波農村經濟綜合信息網)
10. 68design.net/(網頁設計師聯盟)
11. wznb.gov.cn/(溫州市委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