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8 13:20: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風險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建立金融風險補償制度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為對付日益加劇的金融風險,除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風險保險制度。結合金融業的實際,應對資本充足率及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金融企業實行低保險,以促進改善經營管理。從發展眼光看,金融企業投保可以使客戶增強對銀行的信任感,是加快業務發展的有效措施。金融會計風險的補償機制,可先將一些風險大的業務項目參加投保,例如對儲蓄所工作人員和出納人員的人身安全險,現金收付安全險,票據支付結算險,聯行往來等風險。還可采用由金融企業自己提取風險準備金的補償機制,但須取得財政部門核定的提取項目和費率,允許列入成本。
四、提高會計隊伍的素質
金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賴于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硬、管理水平高的會計隊伍。為此,(1)必須對會計人員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項規章和有章必循、執章必嚴、敬業勤業的會計隊伍。(2)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時間、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達到熟練地掌握各項業務技能。(3)要選好各級會計主管人員,會計主管不僅要政治素質好,精通會計業務,還要有較強組織能力,善于用人,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原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優良品質去影響會計群體。(4)對會計要害崗位的人選應嚴格把關,經常考核,不僅要注意其八小時內的表現,還要了解八小時以外的情況,如發現生活異常,參與賭博等不良行為,經教育無效,要調離要害崗位。
與此同時,加快與國外銀行的學習、交流,以借鑒和引進國外銀行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與國際慣例的接軌,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外資銀行的全方位進入所帶來的示范效應,為我們加快管理創新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有助于我們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徹底打破內部分配關系中存在的平均主義,貫徹責權利相結合、按勞取酬的原則,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3、提高認識,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關系
擴大業務規模,增強資金實力,是銀行的發展方向。但發展要建立在穩健的基礎上,要注意風險的防范。從農行的效益上講,不僅存、貸款、結算業務、中間業務創造效益,防范會計風險實際也是效益實現的保障。因為會計風險的存在,是造成資金損失的基礎,而有效地防范了會計風險,就相當于創造了相對效益。在發展業務,增設營業網點時,不僅要考慮業務收入和人員成本的關系,而且要考慮投資成本。這樣,就可撤并那些高險低效的網點,加大集約化經營的步子,推動財會力量的加強,有效地加大會計防范風險的力度。
4、總結
總之,財會人員一定要把好“財會關”,管好“錢”,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恪守“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行為準則,敢于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向黨和人民負責,堅決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權益,不斷完善財會制度,努力提高財會水平,控制銀行會計風險,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為銀行各項業務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金曉燕,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防范[J],特區經濟,2006,(05)
[2]陳壬福,淺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02)
[3]唐樹君,淺議銀行會計風險與防范[J],山東經濟,2004,06)
[4]李艾嵐,淺議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5]張曉春,淺談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J],農村金融與市場經濟,2001,(05)
[6]陳由美,淺議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與防范[J],福建金融,2003,(08)
[7]朱然、李斌,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商場現代化,2005,(08)
[8]郭萍,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03)
二、金融會計風險成因
管理層決定了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以下從內部管理不完善造成的風險分析金融會計風險成因。
1.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企業會計風險的第一個把關口就是會計人員,倘若他們清晰認識到自身對企業風險的影響,那一定要端正態度,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企業會計人員卻成了金融風險的成因。一些未經專業訓練、缺乏會計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在會計崗位上就會因玩忽職守降低企業機制的制約作用。會計隊伍的素質的高低決定了金融會計風險的大小,因此,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對金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會計制度不完善
隨著企業業務發展的不斷擴大,企業會計人員所承擔的工作也逐漸增加,這使得會計人員原本工作的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的規章制度逐漸完善,但是會計制度沒有跟上步伐,這就在中間產生了分歧,此時的會計風險最容易出現。會計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導致有不良心思的人乘虛而入。
三、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1.構建完善的金融監督體系
金融監督體系是金融會計風險防范與化解的一個大平臺,主要分為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具有權威性、中立性和公正性,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客觀評價。國家監督是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具有強制性。我國建立的金融監督體系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穩定發展有巨大作用,使各類經營機構業務更加專業化,這利于內部管理,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問題,進而提高機構管理的效率,降低金融風險。但對于金融會計監督體系來說,在企業內部加強監督是最有效的方式,但目前會計監督頻頻出現問題,這就需要監督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構建完善的監督體系,需要決策者和所有工作人員的參與,只有決策者參與,勢必會提出片面的、不完善的方案,各部門的相互督促和支持,才能使會計風險減小,即便出現風險,也利于找到原因,迅速化解。
2.強化內控制,實行集中核算
內控制度是內控目標得以實現的充分必要條件。實現內控目標的重要保證是建立相關的內控制度和健全有效的內控運行機制。企業結合自身經營的規模和業務特點,制定適應自身發展的內控制度,并把內控制度實施細則制定出來,使內控制度形成一個體系。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實際上是金融機構從決策到實施,再從實施到管理、監督的一個完善的運行機制,其中核算體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從業務方面來說,金融會計人員只接受會計主管的領導,從賬務處理來說,會計人員進行賬務處理的唯一依據是有效的會計憑征。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由系統自動生成匯總上報,防止和杜絕造假信息出現。至于其他有關會計信息報表,應當由專業會計人員獨立編制,任何人無權任意調整。銀行各種會計業務經辦人員在辦理每筆業務及核算的全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各項會計核算、結算制度,資金清算等安全控制制度,此外,還要注重重要業務審批制度和計算機操作安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杜絕任何條件下違章、違紀行為的發生,使潛在的防范會計風險機制變為現實的、有效的防范措施。
3.加強企業會計隊伍業務水平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引入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指導思想,并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第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程序”和第1301號“審計證據”。這些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識別重大錯報風險、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對這些重大錯報風險加以應對,并記錄于工作底稿之中。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從戰略的角度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從而確定審計重點領域,將審計資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個領域之中。
二、戰略管理會計的特點
1、具有明顯的外向性。戰略管理會計跳出了單一企業這一狹小的空間范圍,將視角更多地投向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
2、更注重長期、持續的發展戰略。現代企業非常重視自身健康地可持續發展。以下八個因素對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顧客滿意程度、制造優良、市場占有率、產品品質、可信賴程度、敏感性、技術領先地位、優良的財務業績。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超越單一的期間界限,著重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注重企業持久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所以,構成企業競爭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戰略管理會計必須研究的內容,而不僅局限于優良的財務業績這一財務指標。
3、將提供更多的與戰略有關的非財務信息。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必須依仗眾多的非財務指標。與戰略有關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包括:戰略財務信息和經營業績信息、企業管理部門對上述戰略財務與經營業績信息的評價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競爭對手信息。
4、是一種全面性、綜合性的風險管理。戰略管理會計高瞻遠矚地把握各種潛在的機會,回避可能的風險,包括從事多種經營而導致的風險、由于行業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的風險、由于資產、客戶、供應商等過分集中而產生的風險、由于流動性差導致的風險等等,以便從戰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網
5、更加注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由于未來企業的競爭充滿風險,信息使用者更關注的是企業的未來信息,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就成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因素。同時,一系列先進管理觀念和技術的廣泛運用,迫切需要戰略管理會計提供實時信息,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則為此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
6、對企業效益的評價發生了變化。戰略管理會計對企業效益的評價將從狹隘的財務效益轉向全方位的綜合性效益,經營成果計算的重點將從利潤計算向增值計算轉變。與此相適應,對企業效益的評價應以為企業全面、長期地提高競爭力、發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礎為基本出發點,而不應拘泥于一時的、短暫的得失,形成微觀效益和宏觀效益、目前效益和長遠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體。同時,隨著智力投資的擴大和知識創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員工所擁有的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所創造的價值增值卻大幅增長,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樣,企業計算經營成果的重點應從計算利潤轉向計算價值增值,并通過編制專門的增值表加以系統反映。
因此,戰略管理會計是以取得整體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以戰略觀念審視企業外部和內部信息,強調財務與非財務信息、數量與非數量信息并重,為企業戰略及企業戰術的制訂、執行和考評,揭示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及其發展前景,建立預警分析系統,提供全面、相關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現代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融為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
三、風險導向審計的特征
1、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風險導向審計是指以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為基礎,綜合分析影響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各種風險因素,并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確定實施審計的范圍、重點,進而進行實質性審查的一種審計方法。
2、風險導向審計的特征。由此可見,風險導向審計強調對審計全過程風險的評估與控制,同時對固有風險進行評估,這是風險導向審計的重要思想之一。評估固有風險有助于審計人員確定財務報表各部分發生錯弊的可能性,從而有利于分配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戶戰略系統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將審計重心從以審計測試為中心轉移到以風險評估為中心。(2)風險評估重心轉移。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風險評估重心由控制風險向聯合風險轉移。(3)風險評估方式改變。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風險評估由直接評估變為間接評估。(4)風險評估結構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使風險分析從零散走向結構化。(5)分析性程序成為風險評估核心。(6)審計師專業知識結構改變。由于審計重心轉移,風險評估采用的各種分析方法大量借鑒了戰略管理會計知識,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發生相應的改變,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相應地融合審計和咨詢兩大資源。(7)審計測試程序個性化。由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測試計劃基于審計師的風險評估結果,且不同的客戶顯然存在不同的風險,因此審計測試程序必然會“因人而異”,要采用相應個性化的審計程序。(8)審計證據范圍擴大。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審計師可擴大審計取證范圍,從一般員工處或供應商、銷售商等獲取審計證據,這是針對管理層舞弊的有效偵查措施。業內人士和專業咨詢人士的意見也可作為對審計師審計專業判斷的補充。(9)審計證據向外部證據轉移。由于審計重心向風險評估轉移,注冊會計師必須充分了解客戶整體戰略經營環境,并由此出發評估客戶的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必須從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證據來證明風險評估的恰當性。
四、戰略管理會計在風險導向審計中的應用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型中的“重大錯報風險”包括財務報表整體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其中,前者是指財務報表整體不能反映企業經營實際狀況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類別、賬戶余額、披露和相關的其他具體認定層次經濟事項本身的性質和復雜程度與實際不符,由于企業管理當局本身的認識和技術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業管理當局局部或個別人員舞弊或造假造成錯報的可能性。
1、通過企業環境分析評估審計風險。被審計單位內部或外部對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可能對管理層產生壓力,促使其采取行動改善財務業績或糾正歪曲財務報表的行為。對企業的經營環境進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業務的來源。注冊會計師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環境,分析企業報表項目變化的原因,判斷引起這些變化的合理性。
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的狀況,有助于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形成初步的判斷;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法律環境和監管環境,使注冊會計師掌握被審計單位受到哪些部門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此外,結合被審計單位自身情況,注冊會計師通過職業判斷也可設計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觀因素的景氣度、利率的變動和資金供求情況、匯率變動等。網
對被審計單位外部環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冊會計師識別審計風險。
2、通過企業的經營能力分析評估審計風險。企業的經營能力是企業的生產資料、人力、財力,技術和管理資源等基于環境約束與價值增值目標、通過配置組合與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動企業運行的物質能量。企業經營能力評估是指對企業經營能力進行系統分析,并科學、客觀地作出全面評估的過程。
通過經營能力分析,注冊會計師可以了解到:被審計單位是如何創造價值的;被審計單位是否已經實行了有效的經營活動來迎合經營戰略;威脅到被審計單位實現戰略目標的重大經營活動。
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中那些相對重要的經營環節被稱作關鍵經營環節。關鍵經營環節是審計的敏感環節,也是審計風險的重要來源。它一般具有三個特征:第一是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包括了被審計單位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的業務活動;第二是經常與外部存在廣泛交流,這一類型的環節一般與企業外部有重要的、規模比較大的聯系,這些聯系通常會產生大規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會計報表中;第三是具有較高的經營風險,它是最有可能被審計單位發生問題的地方,從而具有較高風險。因此,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順利開展需要注冊會計師對關鍵經營環節有深入的了解。識別關鍵經營環節之后,注冊會計師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對關鍵經營環節進行評估。這些信息包括:經營環節的目標;經營環節中的業務活動;環節信息流,包括相關信息系統;經營環節的關鍵風險;環節風險的應對措施,比如內部控制;環節風險的防范業績計量。
注冊會計師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能力,分析企業報表項目變化的原因,判斷引起這些變化的可能性。
五、結束語
戰略管理會計是為適應顧客需求個性化、多變化和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而形成的,它是管理會計向戰略管理領域的延伸和滲透,是二十一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主題。在新審計準則的頒布實行后,評估審計風險已成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重點,所以要求注冊會計師要對企業的經營環境、內部條件、戰略目標等幾個角度入手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
注冊會計師在評估審計風險時應先對企業的整體風險進行評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尤其應對風險較大的項目進行評估。例如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分析,利潤對上市公司而言至關重要,如果利潤下降會直接影響股民對該公司的投資,所以注冊會計師應對此進行著重分析。注冊會計師還應根據企業的性質,采取不同的審計投放重點。
【參考文獻】
從銀行會計工作出發,銀行會計的主要工作是對銀行的所有業務活動進行最快的核算。由于銀行的一切業務活動都是通過會計信息反映出來的。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若出現會計核算處理方法不當、會計核算質量不高及核算程序不規范的現象,就有可能出現風險。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的銀行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往往在會計信息處理上大做文章,導致會計核算工作提供信息資料不真實、真賬假表等現象,這給銀行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在銀行業務中,對于會計結算風險,主要表現在結算數據不真實、經濟利潤反映不實等現象,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體現在人為因素、結算處理方式及制度等方面,從人為因素來看,不可忽略的問題是虛假性,有的管理人員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在結算報表上虛增利益或搞賬外賬,以達到暗盈利的目的,結構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對于金融企業來說,在會計實際核算工作中,由于其需要涉及到很多環節,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將會導致整個會計核算工作失去控制,包括:第一、未及時對企業的財務進行檢查、審核;第二,采取的會計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合理性,造成流動資金被截流、貪污賄賂等事件的發生;第三,對憑證審查不嚴,缺乏健全的電腦制約機制,同時也沒有及時進行賬務處理;第四、對財務檢查核對不力。
2.會計監督風險
針對財務報表復核監管不力的風險,對于金融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來說,為了提高存款利率,只求存款數量,不講存款結構,通過不合理的經營,導致會計部門無法起到有利的監督作用,而這種不合法經營的虧損風險往往是帶有連鎖反映的,面對會計核算工作監督檢查不力的現狀,在不正當利益的驅動下,容易造成違章拆借、越權承兌、私設小金庫等違規現象的發生。隨著違規行為的不斷蔓延,勢必給金融企業造成了經營風險。
3.會計操作風險
近幾年,隨著銀行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階段金融企業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會計結算制度,對強化企業內部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因財務人員風險防范意識的缺乏,以及業務知識及專業技能的不足,在會計結算工作中,往往基層會計人員不按照操作規定辦理業務活動,時常有越權辦理業務情況的發生。因人為因素的影響,加大了金融會計的結算風險。
4.經營風險
由于銀行會計屬于一項專業性強、風險大的行業,在會計工作中,會涉及到大量的業務活動,如票據結算、現金資產核算、原始憑證記錄、印章等,在這些工作環節中,一旦發生工作疏漏,勢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實際工作中,因一些不法分子的違規行為,銀行會計工作中容易出現假匯票、貪污盜竊、信用卡惡意透支等現象的發生。面對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旦會計部門發送對會計工作的管制,降低會計核算水平,這樣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條件,勢必加大了經營風險。
5.人員管理風險
因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缺乏,對會計人員的約束力不夠,勢必造成人員管理風險。在會計管理工作中,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管理工作質量的好壞。而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的缺陷,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于會計人員約束不利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一是銀行部分會計人員操作行為不規范,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容易出現差錯;二是會計人員道德水平較低,個別會計人員內外勾結,為了自身利益,往往通過修改結算報表或虛增利益等行為來侵害銀行利益,導致經濟案件情況的發生;三是會計崗位設置的不合理,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四是會計核算制度、操作規程的不嚴密,以及監督制約機制的不健全,加大了人員管理風險。
二、會計金融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會計內部控制監督不嚴
目前,金融會計內部控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包括:第一,違規操作,隨著金融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當前金融企業法律法規逐步得到了完善,并且建立的法律法規制度也得到了相應的落實,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有部分會計人員在具體工作中不按照規章辦事,在實際工作中我行我素,沒有約束性,面對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素質低的現象,往往企業沒有對其引起高度重視,甚至一些企業往往從本身的經營成本角度考慮,導致金融會計中出現會計人員配置不合理、工作崗位職責部分、業務處理“一手清”的現象。第二,企業對會計內部控制認識不充分、不深刻、不完整,主要表現在:有部分工作人員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就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匯總,卻忽略了內部控制是一種經濟業務運行過程中和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動態機制;甚至一些工作人員認為內部控制屬于事后控制,主要由審計部門或管理人員負責,而與會計無關,導致企業內部會計人員沒有充分發揮會計職能的作用。第三,會計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隨著金融業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需要對內部會計制度進行相應的完善,但企業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往往忽略了會計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導致會計工作中出現無章可循、會計工作處理不規范的現象。由于會計制度是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在會計制度不完善的條件下,勢必會造成金融會計風險的產生。
2.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
隨著金融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企業為了獲得競爭優勢或受利益的驅動,往往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進行惡意競爭,如低息放貸、虛增利潤、搞賬外賬或不按照會計核算標準報出假利潤等,這種不合法的競爭手段,長期發展下去,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經營資金,也阻礙了會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違背“公平、公正、平等”的競爭原則下,自然而然企業會產生金融會計風險,如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等,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3.會計人員業務培訓的缺乏
在金融會計風險中,不可忽略的是會計人員的文化素質,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會計工作質量。在金融會計工作中,由于金融企業所涉及達到的會計業務數量比較龐大,業務也比較繁瑣,這就對從事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還需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在金融會計工作中,大部分會計人員的專業提高,知識、業務技能及職業道德品質都有待提高,尤其是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因金融企業客觀條件的限制,金融企業都沒有對會計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專業培訓,會計人員專會計專業素質的缺乏,導致金融會計工作中出現會計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對領導不負責、對金融事業不負責的現象。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甚至有的會計人員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造成金融會計中經濟案件頻繁發生。
三、加強企業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
1.完善會計內部控制體系
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金融會計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面對當前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的增加,企業必須注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只有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內控制約機制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中,為了加強會計業務制度體系的建設,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加強會計部分與其他部門的工作配合,注重其全面性、適用性、協調性和規范性,從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制度。與此同時,應真實核算資產質量,按照貸款質量五級分類標準進行貸款質量的分類,按照賬面價值對其他資產進行核算,按照各類資產的實際風險,適當放寬呆、壞賬核銷條件,提高呆、壞賬準備比率,從而充分體現金融企業的高風險性。除此之外,在建立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上,應充分考慮金融創新及金融業務的加速發展趨勢,制定規范金融新業務的會計標準,充分體現會計制度建設的超前性,防范金融新業務會計風險,以促進金融的不斷改革和發展。總的來說,通過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不僅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可以有效防止因人為因素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有利于化解金融企業在財務會計中產生的財務風險。
2.加大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
在金融會計工作中,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會計制度,若會計制度執行力度不夠,會計制度的建立也完全失去了意義。因此,必須確保會計制度落到實處,由于會計制度具有嚴密的制約機制,同時對崗位的設置也是科學有效的,這就要求在會計工作中需要會計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會計制度。從總體上來將,用會計制度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規范的會計制度下,會計人員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而,作為企業的領導者,為了充分發揮會計制度的作用,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必須按照規定配備會計人員,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與管理,減少會計人員的犯罪可能性,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金融會計風險的發生。
3.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職能
在金融會計中,為了防止財務風險的發生,必須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注重會計業務事前、事中的監督,這樣既可以將風險消除在日常財務工作處理中,也減少了經濟的損失。若不注重會計業務的事前、事中控制,即使事后發現問題往往無濟于事。因此,強化會計業務事前、事中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與此同時,企業在會計分析上應建立預警機制,對會計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建立風險防范措施,可以有效減少風險的發生。然而,對于會計工作中產生的報表,其主要反映的是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在金融會計中,報表的真正使用價值是通過對報表的分析,發現過去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從而幫助領導了解過去的經營狀況,在充分了解經營狀況的基礎上,對未來的發展變化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才能幫助金融企業建立會計風險預警機制。通過對會計工作進行優化控制,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充分發揮了會計職能作用。
4.建立一支強大的會計隊伍
會計人員在金融會計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防止人員管理風險的發生,企業必須注重會計人員素質的提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這就這就要求企業領導及會計管理人員在思想上要統一認識,充分認識到會計人員在防范金融會計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在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合理配備會計人員,科學合理設置會計工作崗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在物質待遇上適當向會計人員傾斜,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會計人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為了建立一支強大的會計人員,在選拔機制上,應選用高素質、高專業的會計人才,要求會計人員持證上崗,。為了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道德品質,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以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學習,既要注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還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規范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使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防止金融會計風險的發生。
5.加強現代化會計手段的運用
1.銀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不能滿足防范銀行風險的要求
一方面,分級管理的體制使作為經營主體的各級分支機構部門利益膨脹,在利潤指標、支付保證、惡性同業競爭、職工福利等種種壓力下,往往通過弱化會計的核算、監督功能來達到其目的;同時,絕大多數國有銀行的會計處理系統目前都與分級管理體制相適應,按行政區域分散核算、層層匯總上報,使會計工作實際處于地區分割狀態,從而為人為地篡改會計數據提供了方便之門;加之基層行領導、會計人員“本地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最終使弱化會計職能的各種違規行為占盡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極易導致風險和損失。
2.銀行會計制度的建設遲緩,無法滿足銀行風險防范的需要
首先,實行新會計制度后,銀行記賬原則由“收付實現制”變成“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未將會計謹慎性原則貫穿于業務發展的始終,不采用會計謹慎原則來指導銀行經營行為,小則事關銀行自身的厲害得失,大則事關整個金融業的安危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與否。其次,不允許銀行對其資產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的計價方法計提減值準備,使我國銀行的多項金融與非金融資產(如抵押貸款、拆放資金、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等)完全暴露在減值跌價的風險之下,而無任何防范跌價減值風險的應對措施。再次,允許銀行計提呆賬準備金的范圍過窄、比例過小、方法過死,審核的手續過繁,使我國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顯得極為脆弱。最后,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規定相對滯后,使得銀行會計對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業務所可能帶來的高風險缺乏有效的披露。
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分析
1.內部稽核不力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銀行界對內控制度的建設空前關注,然而各銀行卻沒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對內控制度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統化、程序化。一方面,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目前仍作為一個個被分解的單元分散在各項管理制度之中,如會計內控制度規定了不同崗位的職責,不相容業務的分離,業務程序的先后制約,卻未形成一套生產流水線式的防范風險程序(一般應由目標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和監督系統組成),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相互制約機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職責和崗位沒有嚴格分離,混崗或集多職于一身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銀行分支機構缺乏有效的內部管理部門,對主要負責人和決策管理層的權力缺乏必要的監督制約措施,常常出現“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內控制度形同虛設,留下事故隱患。
2.教育滯后,人員素質偏低
近年來,國有獨資銀行在快速商業化的變革中,為搶占市場份額,實行外延式急速擴張的策略,真正精通銀行會計業務的專門人才嚴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經崗位培訓,對于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沒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致使會計核算的隨意性較大;另外,在會計隊伍趨向年輕化的同時,也容易受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從而在會計業務操作中違規甚至違法。
另外,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在銀行會計業務中得到廣泛應用,原來需要幾天甚至幾十天才能完成的業務,現在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能完成,但相應的風險因素也隨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利用高科技犯罪,給銀行造成的損失隱蔽性更強、危害更大。
三、防范銀行會計風險的對策
在銀行風險的壓力下,會計如何通過其自身的職能去防范與抵御風險,是銀行會計面臨的重要課題。鑒于此,筆者認為,防范銀行會計風險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健全適應商業銀行經營要求的會計管理體制
首先,應盡快改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主體虛擬的現狀。所有者主體虛擬,往往使得企業的利益在利用會計系統監督各項業務經營活動的開展、會計風險防范等至關重要的問題上無法真正落到實處。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資本市場,從而優化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使會計風險防范獲得強勁的原動力。
其次,應改革現行分級分散的會計核算體制,在建立全行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實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級核算新體制,也就是在全行實行總行、大區核算中心、基層分行三級核算主體構成的三級核算制,這種體制下總行制定的考核指標等直接面向基層分行,但有關的指標計算、數據加工則由大區核算中心來完成,從而可以在保護基層增收節支防范經營風險積極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會計信息被人為篡改,同時它還可以極大地增強會計信息的實效性,減少機構和職能重疊,提高銀行服務效率。另外,各商業銀行還可以考慮采用基層領導輪換制、會計人員委派制、稽核特派員制度等辦法,從人員上保證全行集中統一的會計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義”引發的銀行會計風險。
(二)加強對銀行風險的內部會計監督,構建防范銀行風險的監督保障系統
要防范銀行業的風險,必須健全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建立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一線會計核算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作用的制度,建立雙人、雙職、雙責為基礎的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會計人員處理業務必須事前建立授權分責的記錄,以明確業務處理權限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經過復核,重要業務必須實行雙簽有效的制度,禁止一個人獨立處理業務的全過程。第二個層次是設立事后監督,對會計部門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事后監督可以在會計部門內部設立一個具有相應職務的專業崗位,要配備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員擔任此職,對監督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反饋要納入程序化、規范化管理。第三個層次是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為基礎,通過內部常規稽核、離崗審計、落實舉報等方法和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最后控制。以上三個層次構筑的內控體系,對于及時發現問題,防范和化解會計風險,將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三)加強銀行會計信息的披露與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價值
離開了來自銀行內部及時、可靠、完整的會計信息,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就根本無從談起。為此,要進一步修訂現行銀行定期編制的會計報表,要充分反映銀行表內業務的會計信息,同時要充分反映披露與銀行風險有關的會計信息,如風險資產總額及資本充足率、逾期貸款平均余額及資本風險比率、備付金及備付金比率、貸款風險集中度、貸款結構及不良貸款資產狀況以及對外投資可能發生的損失等。要全面推行現金流量表,以利于評價本期收益質量以及銀行資產流動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業務信息,改變表外業務僅以會計報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現狀,應要求銀行編制一張表外業務情況表,增強表外業務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風險,有必要改造現有的會計報表模式,對衍生金融工具相關信息也要進行充分披露。
1.1外部經濟環境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很多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嚴峻化,新的經濟環境日新月異,市場經濟的各種弊端也不斷地顯現出來。一些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利益,就開始使用一些非法手段來進行惡意競爭,比如說,高息攬儲、低息放貸等,也有些企業甚至會嚴重違背會計核算原則來虛增或虛減企業利潤等。很顯然,這些競爭手段都嚴重違背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市場競爭基本原則,某些情況下反而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得不償失。
1.2內部管理模式方面的原因我國一些企業的金融會計管理模式仍然不夠科學與完善,很難把企業的金融會計風險控制在較低的水準。這就導致了不少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與普遍,并滋生了各種資金丟失或貪污盜竊等問題,也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科學化、制度化與正常化發展。此外,還有些企業的領導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工作,并沒有配備合適的監督與制約手段,無形中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金融會計風險。當然,企業的金融會計手段也不夠先進,尤其是會計核算的監督制度急需進一步優化,還有就是要對企業的會計電算化進行進一步改善與健全。
1.3會計行為主體方面的原因我國企業的不少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仍然不夠高,主要就是他們的會計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素質等仍然有待進一步提升。還有些企業的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整體會計素質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缺陷性。事實上,這對于企業來說,金融會計風險產生有其重大的影響因素,因為很多情況下金融會計風險就是會計人員自身的素質不高造成的。
2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鑒于以上各種金融會計風險的存在以及已經細致分析了造成的原因所在,就應該盡快有針對性地采取合適的防范措施,以幫助企業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金融會計風險。具體的風險防范措施闡述如下。
2.1計報表,并對于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資質情況進行認真的鑒定,讓金融機構在與企業進行接洽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對各種會計信息的質量鑒定。此外,企業還應該根據金融機構的要求單獨編制能夠切實反反映金融會計風險狀況的補充報表。因此,這就要求企業能夠盡快成立專門的會計報表負責部門,不斷規范自身的會計報表,讓現有的會計報表能夠在完善的金融會計信息揭示與披露系統下,更為集中、全面、真實地披露企業的相關金融風險信息。
2.2建立科學的金融會計新體系這就需要企業盡快對自身的會計基礎工作進行整頓與調整,對于自身現有的會計核算體系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與分級授權,全面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尤其是要針對各種失真的會計信息現象進行綜合性治理,努力為金融機構提供更為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有利于金融機構更好地防范各種經營管理中的風險,提高他們的風險管理意識與風險管理能力。此外,企業還應該規范自身的會計管理體制,盡可能地實現自身內部統一的會計核算機制,化解不必要的金融會計風險,從而讓企業在科學合理的金融會計新體系下,更好地生產經營下去。
2.3健全高效的風險預警系統企業的金融會計風險的有效防范,還應該配套一個強有力的風險預警系統。在此,風險預警系統就是指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等幾個方面的有效風險控制。那么,這就要求企業盡快制定并實施相關的金融風險預警考核指標體系,主要包含了備付金比率等流動性風險指標的反映體系等。企業必須做好事前的風險預警,并對企業的金融會計業務進行正常的監控。當然,這種事中的監控必須是動態變化的,不可以盲目地一刀切,從而在最大限度地預防或規避各種金融會計風險的同時,還可以真正減少金融會計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傷害。最后,企業還應該做好相關的事后監督工作,要對企業的金融會計信息中的原始憑證等進行全面且嚴格的分析與復核,嚴格考核各個職能部門的金融風險控制責任執行力度與執行效果,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給出整改建議,從而讓企業能夠處于一種全面的金融會計風險監督保障系統中。
2.4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機制這就要求企業全面落實各種會計規章制度,對于會計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等進行明確的規定,及時調整他們的崗位操作流程,為他們制定出一個明確的金融會計控制目標。同時,企業還應該切實加強對于會計工作人員的崗位工作授權,并致力于管理層次和操作層次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根據企業自身的金融業務活動來不斷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方式,從而讓企業的會計內部控制機制能夠切實落實到位。當然,企業在這種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下,還應該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財務體制,尤其是要全面推廣一個專用、安全、高效、穩健的財務會計核算軟件,減少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隨意性與盲目性,針對各種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從而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更為牢固穩定的金融會計風險應對體系。
2.5落實會計責任制,強化金融會計隊伍建設企業在有效防范金融會計風險的過程中,還應該樹立起一種責任會計的理念。應該來說,這對于處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下的企業來說,其是防范各種金融會計風險的重要環節。因此,企業在進行金融會計風險防范的時候,就應該根據分散性原則來采取多種途徑化解或避免各種金融會計風險,尤其是要強調分散責任的問題。這里的分散責任主要就是指根據科學求實的精神來建立一個合理、規范、有序的責任中心或責任體系,改變過去那種傳統大鍋飯的金融風險防范思想,而是要讓廣大金融會計工作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全面參與進來,在應對各種金融會計風險的時候,能夠變壓力為動力。此外,我國企業還應該在這種會計責任制的落實基礎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金融會計隊伍。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加強對會計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規范他們的會計行為,讓他們自覺主動的融入到金融會計風險的管理制度中去。企業還可以給會計人員創造更多的機會來進行會計業務能力方面的培訓與提高,比如說舉辦各種培訓班等,從而讓會計工作人員得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對于會計工作更具系統性與規劃性。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了1999至2006年在市的全部公司,獲得了相應的穩健性指標。同時對部分不可靠樣本進行了剔除,進行分析的最終樣本有4627家。其中根據Wind數據庫和上市公司年報,獲得了分析所用的審計收費數據。
(三)變量定義與模型構建根據Simunic審計收費模型,本文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具體如下:LnFee=α+β1×Conserve+β2×Type+β3×Conserve×Type+β4×Size+β5×Sub+β6×Inv+β7×AB+β8×lev+β9×PreLoss+β10×OP+β11×Switch+β12×Big4+β13×Tenure+β14×ROE+β15×Locate+β16×State+β17×Liquida+βi∑Yaersi+βj∑Indsj+ε(1)其中,LnFee表示審計收費,Conserve表示會計穩健性指標,Type表示是否同時發行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其他表示控制變量。相對于純A股企業審計收費,同時發行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的企業更加復雜。所以,在審計收費(Auditfee)項目中僅包括上市公司A股年報審計收費。通過進行對數化處理(LnFee)后進行審計收費的回歸分析,并且采用樣本上下1%的處理實現數據的歸并(winsorize),從而有效地控制異常值對結果的影響。目前,較為常用的穩健性衡量指標有許多,本文分析應用Ahmend和Duellaman(2007)模型作為穩健性分析指標,該模型主要借助統計三年內應計項進行分析。考慮到1999到2006年后新上市公司或者這階段退市影響到穩健性計量指標,本文主要分析了1999到2006年在市的全部公司。其中,應計項(Acc1)=(凈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期初總資產,累計應計項(CumAcc1)表示3年應計項的累積。同時,為了減小企業盈余管理中計量誤差(CumAcc2),本文在計算應計項目中也采用非經常性損益前凈利潤。并且,考慮到計算的簡便性,將三年累計應計項乘以1,Conserve表示穩健程度,該數值(Conserve1和Conserve2)與穩健程度成正比(Ahmend和Duellaman,2007)。在進行檢驗敏感性檢驗中,主要參考其他穩健性指標。具體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二、實驗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通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上市公司在審計收費中差異性明顯。其中,審計收費自然對數的最大值為16.95,相比最小值為9.933。10%左右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并且,穩健性指標結果顯示均值均在0以上,證明了財務報告穩健程度高,與曲曉輝和邱月華(2007)的研究相一致。11.3%上市公司Type為1,這些公司由于同時發行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具備較高的訴訟風險。此外,對于另外的基本面上樣本公司同樣存在差異性明顯,影響到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相關系數最大未超過0.4,不存在嚴重共線性。
(二)回歸分析表(3)表示在Simunic模型下的回歸分析結果,其中,應用兩個穩健性計量指標檢驗所有的樣本。交叉變量模型應用到全部樣本。并且,Conserve為不顯著的正系數。Type的回歸系數都在0.01水平上高度顯著,這就說明同時發行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企業遭受訴訟風險更大,會計師事務為了應對審計風險增加收取風險溢價。ConserveType的系數顯著為負就說明了穩健性較強,能夠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然而,對比Type=0和Type=1公司的回歸結果,Type=0穩健指標Conserve為正不顯著;而Type=1穩健指標Conserve高度顯著為負,這就說明穩健性只有在Type=1公司起到降低審計風險效果。該結果也就說明了穩健性作用與法律環境密不可分。處于國內A股市場的會計事務所,不會因為審計失敗而付出較大的代價,審計費用也就不能體現出他們對穩健性的關注。所以,穩健性與審計收費關系并不是理論上的負相關,該關系有著一定的適用范圍。然而,對于同時發行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的公司,受到海外監管以及訴訟風險較大,財務報告問題會導致企業和事務所的訴訟賠償責任,產生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針對財務報告穩健性有著特殊的關注,并且說明了穩健性與審計風險存在作用關系。通過分析結果,訴訟環境影響穩健原則作用的發揮,并且訴訟風險較高環境更容易產生作用。通過表(3)分析結果證實了本文假設1和假設2。通過表(3)分析結果還可以發現,審計任期(Tenure)、經營風險(Lev)、盈余管理的可能性(PreLoss)、地區經濟水平差異(Locate)、國際四大公司的聲譽(Big4)、審計業務復雜程度(Size、Sub、Inv和AR)股權結構特點(State)等因素對審計收費影響顯著。
(三)敏感性檢驗表(4)內包括對Type=1公司樣本進行敏感性檢驗結果,采用Conserve1。這些公司存在于部分直接聘請國際“四大”審計A股年報,而“四大”審計公司審計收費明顯不同于我國國內地區,所以在聘請“四大”審計樣本進行了剔除。經過分析獲得Conserve的系數在0.01水平上顯著為負,與表(3)分析獲得結果相吻合,證實了本文提出的假設。系統性導致了非標意見的公司風險較高,這與收取的溢價補償費用有直接關系,也就導致了其與普通企業存在明顯差異,所以非標意見的公司進行剔除,并相應的進行了回歸分析,獲得分析結果如表(4)第2列所示。Conserve的系數高度顯著為負,同樣證實了本文提出的假設。針對存在破產風險的上期虧損的公司,其面臨繼續虧損的概率較大,同時盈余管理目的性強,事務所遭受訴訟風險較高。所以,在分析中上期虧損的公司進行了剔除,并相應的進行了回歸分析,獲得分析結果如表(4)第3列所示。Conserve的系數在0.01水平上顯著為負,同樣證實了本文提出的假設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會導致企業的審計收費發生變化,所以本文在分析中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司進行剔除,獲得分析結果結果如表(4)第4列所示。Conserve的系數在0.01水平上高度顯著為負,證實了本文提出的假設。本文在分析中剔除了會計師事務所為“四大”、非標審計意見、上期虧損、審計師更換的公司樣本,具體結果如表(4)最后一列所示,回歸結果依舊顯示Conserve的系數高度顯著為負,符合上述分析規律。這就證實:針對同時發行A股和其他類型股票的公司,穩健明顯降低了審計風險。通過對比和分析表(3)和表(4)獲得結果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高審計收費和強制的穩健性存在替代關系,并且,會計穩健程度越高審計收費越低。
(四)樣本自選擇分析在關于訴訟風險的研究中,公司經營行為和審計師行為都會受到影響。例如,訴訟風險高的環境中公司經營會充分考慮運行經濟利益,借助會計穩健程度實現提供企業的運行穩定。并且,在此環境下,審計師會采取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和收取更多審計收費來防控訴訟風險。所以,樣本自選擇可以從分析結果體現出來。在分析中采用Chaneyetal(.2004)提出的Heckman(1978)二階段回歸方法檢驗了本文的問題。逆米爾森系數(InverseMillsRatios,IMR)主要根據建立的邏輯回歸模型(2)估算。并且,通過分析過程提出了審計收費影響模型(3),在其中逆米爾森系數(IMR)處理為解釋變量,進行驗證本分析的自選擇問題。所構建的具體模型設定如下。根據獲得分析結果,IMR系數均表現為不顯著,自選擇問題在分析過程中不明顯。然而,在審計收費回歸分析中,Conserve系數均表現為高度顯著為負,同樣證明了會計穩健性與審計收費呈負相關性,與上述證明相吻合。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不存在自選擇問題。
(五)內生性分析內生性問題在分析中有重要影響,通過選用聯立模型進行了本文的內生性分析。根據表達式(4)和(5)可知,模型(4)是研究審計收費模型,模型(5)研究穩健性影響因素模型。經過分析可知,Conserve的系數都顯著為負的,從而可以認為財務報告穩健性越高,審計收費越低,兩者呈現負相關性,與上述證明相吻合,同時證明了上述不受內生性影響的結論。(六)其他穩健性指標檢驗市值與賬面值比(M/B)以及C_score是檢驗風險控制策略主要指標,因此,本文分析中選用這兩種指標(Khan和Watts,2009)。在本文的分析中,Conserve×Type都為負的回歸系數。然而,C_score是分析中一定范圍內的穩健性。可以看出,非條件穩健性也嚴重影響了審計師風險判斷結果,其中包括研發費用和折舊計提等。因此,結論和上述證明相吻合。
1.1對內部控制運用全面。在制度基礎審計中,風險導向審計主要考慮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等三個因素,同時也可擴展到五個因素:控制環境、管理部門的風險評價、會計信息與傳遞系統、控制行為和監督。由于內容的擴展,內部控制制度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演變為內部控制結構,這相對于原來的系統導向審計只考慮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進步了很多。
1.2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在風險導向審計中,以風險為導向,可以影響經濟業務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是以經濟業務整體為重點,綜合分析評價企業經營所處的內外環境,根據評價結果確定審計水平,最終目的是要將審計風險控制在社會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1.3全面的考慮風險因素。風險導向審計在賬戶余額和財務報表兩個層次分別評估,注冊會計師在各個審計階段分別評估賬表項目的期望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隨著審計工作的深入,注冊會計師在各個階段針對不同風險要素做分別側重的評價,這樣審計人員所能夠獲得的與風險要素相關的信息就非常多,使對風險要素水平的評價也更加準確和客觀。
1.4在每個階段都用風險審計模型做出對策。注冊會計師在各個審計階段,都分別以審計風險為模型,分析評價各自的期望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決策,全面的控制審計風險。
2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及問題
審計風險模型的出現,從理論上解決了注冊會計師以制度為基礎采用抽樣審計的隨意性,又解決了審計資源的分配問題,要求注冊會計師將審計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會計報表出現重大錯報的領域。注冊會計師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進行審計,在優化公司治理框架的前提下,從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評價、改進四個環節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強調高級領導層的控制責任,關注對全部風險的評估。在現階段運用風險導向審計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問題。風險導向審計是用分析性測試程序作為主要的獲取審計證據手段,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具有很高的自身素質。在數理統計廣泛運用的前提下,為了使運用分析性測試程序具有合理性和可驗證性,要求根據數理統計估算出可接受的風險水平,達到相應規模的審計證據。而在我國,還有很多的注冊會計師不具備這一能力。
2.2政府監管及執法問題。各級政府的監管部門,在對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的檢查中,往往最關注的就是審計過程中是否執行了所要求的全部常規審計程序,而在審計失敗事故的檢查處理中,更是判定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重要方面。但是這種只重視審計程序的形式化的檢查方法,必然會制約到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開展。
2.3審計程序軟件的開發。我國的大部分注冊會計師都缺少大量的審計程序軟件,數據電子化程度不夠,導致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不能直接對數據庫進行加工分析,并依據軟件構建模型,從而經過電腦自行檢查和核對,這就使審計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的程度上減緩,阻礙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發展。
2.4成本的增加。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注冊會計師所關注的范圍也將必然擴大,而程度的加深就導致工作時間和審計成本的隨之增加,然而在激烈化的行業競爭中,這些成本并不能增加到業務收費中,這就形成了風險導向審計運用的實際性問題。
風險導向審計是注冊會計師避免風險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實際運用中國外已經有了成熟的前例,而在我國這一理念還不是十分成熟,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出現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采用風險導向審計,這證明了我國風險導向審計還不全面,缺乏很多因素,實際推廣中也不完善。3風險導向審計的推廣
風險導向審計是適應審計環境變化、審計準則的有效方法,我國注冊會計師按目前的職業水準和審計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風險導向審計的推廣運用:
3.1加強風險導向審計理念。我國的審計準則是借鑒國際慣例,并在這個基礎之上制定的,風險導向審計是制度基礎審計的發展,系統化的分析和評價,較之過去的制度基礎審計有很大的進步。在風險導向審計的觀念中,是客觀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外環境、制度,并對發現的會計報表發生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賬項審計,從而控制風險,節約審計成本,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大為推廣,經濟全球化也要求我們隨之進行審計理念的進一步加強和學習。
3.2健全法律制度。我國很多的風險導向審計工作中,因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而產生的審計事故已經出現過不少。注冊會計師是當前會計、審計制度執行的法律主體,現有的《公司法》、《證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大都是以行政責任為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輔助,這樣就導致很多的注冊會計師違法行為不斷發生。健全法律制度,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法律風險意識,從而可以減免由此發生的審計事故。
3.3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素質。注冊會計師執行獨立審計鑒證職能時,必須要了解顧客所在行業以及相關單位包括行業生產經營特點、經濟技術指標和行業政策等知識結構的情況。同時,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優化組合要加強,原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單一型的財務人員結構要改變,法律、工程技術、網絡信息等一些非審計人員也要加強。審計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專業化工作,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素質和各項知識的鞏固,可以加大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并且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工作,固定每個組對一種行業的審計工作。
3.4加強風險導向審計的網絡化信息系統。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網絡化信息系統也要隨之加強。注冊會計師在進行風險導向審計時,要面對大量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沒有良好的信息化系統,審計工作的效率也會隨之降低。加強與社會的信息共享,可以減短收集資料的時間,加快工作效率,同時,會計事務所自身也要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分類別、行業來收集、存儲資料信息,方便以后的工作。
3.5政府加大對風險導向審計的扶持。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作為新興的一種審計方法,它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政府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盡快的推進我國風險導向審計,從而實現這一優勢審計方法。
4總結
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新型的、多維的審計模式,它以審計風險理論作為基礎,高質量、低風險地完成審計任務,達到設定的審計目標。我國的風險導向審計還不完善,需要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不斷地補充完善,不斷的提升審計工作效率和其準確性。
摘要:隨著經濟化的發展趨勢不斷加強,社會上注冊會計師的訴訟案件也越來越多,風險導向審計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風險導向審計可以提高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是現代社會注冊會計師針對審計問題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法,并且在我國推行的步驟也在不斷加大。本文就是針對注冊會計師風險導向審計的部分淺論。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風險導向審計運用推廣
參考文獻:
[1]葉陳剛,孔慧平.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應用探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8.(5).
2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
2.1報表上的財務數據風險
所謂的財務數據風險指的是:磁盤儲存的數據因為某些原因與實際數據存在著差異。傳統的數據報表是由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個一個收集記錄的,人為更改在審查時是有跡可循的,而對于會計電算化下的數據直接通過計算機存到磁性存儲器中,抹去了審計工作中的可見線索,加大了發現問題的難度,與此同時也會方便那些想要無聲無息改動數據的非法人員。
2.2職務監督的危險
職務監督危險又稱作內部控制危險,這一危險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以及職務獨立。在會計電算化下內部控制的形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方式,將原本外在可見的監督鏈條,轉化成了內在的文件程序傳輸,這種模式就使得每個環節的數據對其他環節的管理人員是不可見的,這樣使數據失真的幾率就會增加,審計結果的錯誤率也會相應的提高。
2.3軟件系統錯誤
現今軟件市場,玲瑯滿目的商品,大多是有待完善的,這是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而且很多操作人員,對計算機的基礎硬件設施的保養的觀念不強,設備長期處于潮濕、高溫、非法操作等,導致其內部軟件自身受損。
2.4操作風險
會計電算化不是獨立工作的個體,它需要計算機和操作人員之間進行合理的協調,所以工作時,就會相對復雜,高技術要求擴大了審計對象的范圍,是信息相互交錯,這就增加了操作人員對其使用的難度。即便是有較高資歷的專業審計人員,如果對其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夠熟練精通,不適應其工作的模式就會增加審計難度,導致更高的審計風險。
3如何應對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
3.1制定更完善的審計標準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與其相關的一切都要隨之提高到一個符合新事物的高度,這樣才能降低工作中的錯誤率。所以面對審計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方法,其得出結論的標準一定要從其傳統標準中摒棄與現今不符合的部分,添加能夠讓審計結果更加精確的規范。側重于審計人員的相關證書的審批標準、計算機的系統內部控制的監管、規范其發展的方向,使之向國際水平靠攏,讓審計風險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無限的接近零。
3.2完善開發性能更高的審計軟件
審計軟件是審計工作的檢查官,它可以直接對計算機系統內的儲存的多個數據報表進行同時審核,但是現在市場銷售的審計軟件有的是低效而技術成熟的,但是大部分還是處于發展階段,其內在的程序銜接不夠緊密而且針對一些審計環節的程序沒有添加進去,是軟件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使用新技術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然而這些不夠完美的軟件是跟不上時代節奏的。而且在實際的應用中數據采集軟件依附于審計軟件的,這是數據采集的過程中會收到其他程序的干擾只是數據采集錯誤,所以在軟件開發的工作中要特別的將數據采集軟件獨立分離,保證審計工作的正確的基礎。
3.3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
計算機知識以及其應用技術是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基礎,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和設備在不斷升級更新,對操作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對數據處理、系統管理、審計軟件的應用技術等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如果說,計算機和軟件自身問題解決需要時間,那么對于應用者掌握的知識與技術不夠純熟而導致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技術培訓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就改制上市公司審計而言,主要的風險不在其資產不實,而在于業績不實。這是因為公司改制上市時,除注冊會計師對其作至少三年的業績審計外,其資產還須經資產評估機構進行全面評估,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存在比較重大的不實資產不被發現的可能性是相對較小的。與此相反,鑒于目前急需改制上市企業的普遍狀況和公司上市必須達到的條件,改制上市公司普遍面臨著提高業績的巨大壓力,因其業績不實導致的審計風險也遠較其它企業為大。
公司改制上市的過程,通常也是其資產重組的過程。因為公司要成功上市,其業績必須滿足—定的條件,這些條件相對來講是不變的,而改制上市公司的業績則往往是可調節的,調節的途徑就是資產重組。這是因為業績良好的公司內部可能存在部分不良資產,而業績一般甚至虧損的公司中,也可能存在部分優良資產,在—些大型公司或公司集團中這種情況比較普通。因此,通過資產的優化組合,結合經營管理觀念的轉變,無疑將會增強改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從近年來國內公司改制上市的成功經驗看,資產重組是業績—般的公司改制上市的必由之路。
在整個資產重組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通常并不扮演主要角色,但注冊會計師以其所具有的會計、審計、資產評估等領域的專業知識,所能發揮的作用則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通過積極參與改制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方案的設計,實現資產的最優組合,使改制上市公司真正具備較強的贏利能力和發展潛力,是規避因業績不實所導致的改制上市公司審計險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目前執業環境下,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注冊會計師對資產重組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應該發揮的作用認識不夠,只是被動地參與改制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方案的制定,其結果往往將事務所和自己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為公司上市是一項涉及多方面利益、時間緊、工作量大的一項系統工程,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往往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重大壓力,如果不能通過資產的優化組合來控制審計風險,最后就可能不得不在某種壓力下違心地發表審計意見,使自己陷于風險的漩渦。
注冊會計師介入資產重組的途徑
改制公司資產重組方案的設計是各中介機構、改制公司(有時還包括企業主管部門)共同合作的產物。注冊會計師應在有關方面的配合下,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了解情況。注冊會計師了解的情況越多,越具體,其在重組方案設計中發言的份量就越重。而了解和評價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經營業績又恰好是注冊會計師的強項。在資產重組方案設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著重了解的情況包括:(1)改制公司的組織結構,包括分公司、子公司、聯營企業等;(2)公司及各個組成部份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及主要資產的質量;(3)公司的整體技術水平;(4)產品銷售市場和主要原材料供應情況;(5)職工構成情況:(6)公司享受的優惠政策;(7)公司的發展規劃和生產經營計劃;(8)公司所在行業的現狀。通過對公司內部情況和外部環境的了解:就可能為資產重組方案的設計提供較大的調整空間。
2、參與資產重組方案的設計。注冊會計師應運用掌握的第—手資料,結合其專業經驗,形成自己對重組方案的意見。資產重組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在滿足公司上市條件的前提下,兼顧公司改制上市的當前需要和長遠發展需要,結合公司上市的目標定位,盡可能把具有較好效益的優良資產組合進擬上市公司。對那些質地優良,但暫時不能產生效益的資產,則可暫時不作為組合對象(可考慮作為以后配股資源)。而對于那些虧損部門和劣質資產,則完全不應進入擬上市公司。
3、驗證和評價資產重組方案。資產重組方案確定以后,審計人員必須對其進行全面驗證,充分評價其可行性。
首先,應根據資產重組方案,對改制上市公司作初步業績模擬,業績模韻應注重真實性和合理性,即在符合國家有關財務、會計、稅收等法規情況下,盡量使模擬結果如實地反映資產重組后公司的實際盈利能力。在此前提下,凡是公司上市后確實不會再發生的收入和費用原則上都應予以剝離。此外,注冊會計師還應保持應有的謹慎,因為模擬的業績和實際業績之間往往存在—定的差距,例如,分離人員減少的工資費用就可能因人均工資費用的增加而部分被抵銷。改制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通常涉及公司資產、人員和業務的重組,故業績模擬也就表現為對與這些分離出去的資產、人員和業務相關的收入、費用和成本的剝離,審計人員應合理確定有關收入、費用的剝離標準,據以初步計算改制上市公司的三年模擬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