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管理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6-12 16:09: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理管理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護理管理學論文

篇(1)

1.1護理管理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1.1.1適應市場需求,調整課程結構的教學模式改革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需求各層次的護理人才,而原有教材的課程結構及形式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各層次護理人才的需求。張麗君等[9]提出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應突出高職教育特點,即以“工學結合、院校融通”,緊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整合課程內容,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體現“教、學、用”一體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1.1.2拓展教學平臺,應用網絡系統變革傳統教學模式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科學快速發展,曹楓林等[10]應用計算機設計輔助護理管理學教學課件,實現計算機情境教學模式;王慶華等[11]開發制作成人護理管理學網絡課程、方進博等進行護理管理學網絡精品課程建設[12]和課程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13],實現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不脫產的學習模式;黃秀鳳等[14]、姚偉江等[15]、姜小鷹等[16]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開展護理管理學網絡教學模式,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創新,使護理管理學教學模式融入新的內涵,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及相關知識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1.1.3融入現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學模式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質和創新的教育[17]。饒艷等[18]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加入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的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隨機進入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孫錚等[19]將和諧視角下護理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運用于教學;丁永霞等[20]將認識知識結構遷移理論在護理管理學教學中應用;張俊娥等[21]針對護理本科生具有更高層次學習活動的能力,推行融合學習與研究為一體的教學模式。融入現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學模式改革,極大發揮學生的個體潛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獨立思考與自由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同時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雙方最佳狀態的發揮,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此外,高玲玲等[22]在護理管理學部分章節中嘗試雙語教學模式,認為高校應建立鼓勵雙語教學的機制,積極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科學選用教材,以利于培養具有護理管理能力且國際化的護理人才。

1.2護理管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護理管理學教學方法改革中,莫選榮等[23]應用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解決問題及溝通表達能力,提高教學效果。顧艷葒等[24]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去獨立思考,教師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收到較傳統教學方法更好的教學效果。謝延香等[25]應用小組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接受他人觀點,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及與人交往等綜合素質,同時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孫錚等[26]應用情境模擬教學法,圍繞護理管理中的事件及設定的問題進行論證,為學生提供仿真的實踐平臺,鋪設了一條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有效路徑,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起到積極作用。黃芳[27]通過團隊組建、制訂規則、制訂項目、項目探究、成果展示、總結評比等步驟,模擬各種臨床團隊情境,配合課堂理論教學內容和進度,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毛世芳等[28]應用任務驅動法教學,以任務為驅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并讓學生參加臨床護理管理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職業情感,實現教學目標。馬嘉[29]應用互動式教學法,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師生雙方共同確認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呂勝南等[30]將模擬面試引入課堂,學生自主選擇角色及面試話題,通過模擬面試場景,既能反映學生對護理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為學生提供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可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教學質量。范宇瑩等[31]在護理管理學實踐教學改革中,充分利用8個學時的實踐教學機會,讓學生深入病房,由護士長負責帶教,結合臨床護理工作的內容、重點及難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如業務講座、護理查房、小組座談、案例討論、走訪護士、文件閱讀等進行臨床實踐教學。

篇(2)

2高職護理教學管理之教學階段

首先,高職護理專業教學管理應完善其管理組織機構。高職院校與醫院相結合,優勢互補,一方面利用高職院校理論培養優勢和醫院實踐經驗豐富等優勢,逐步建立學校和醫院相結合的臨床護理管理機構。從而在學校和醫院之間構建護理部、臨床護理教研室、臨床科室的三級護理教學管理體系。人員上構成以護理部主任、教學助理員、實習督導專家、科室護士長、教學組長、帶教教員等多級護理管理機制。同時,完善臨床護理管理制度、實綱和手冊等相關管理文件,努力實現護理教學的全方位管理。其次,加強高職護理教學師資力量。高職院校應聘請一批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都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到日常教學工作當中來,帶動原有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的護理教學師資隊伍。對于教師隊伍建設也應該緊跟醫學教育發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護理教學管理當中的新的特點和方法,建立教師隊伍長期培訓機制。在實際操作當中,對部分教師采取集中培訓、崗位鍛煉等多種模式相結合,從而達到教學理論、方法、業務水平、教學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對于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進行考核,敦促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和實踐教學方法。還有就是,高職護理教學過程應積極豐富教學管理內涵。帶教老師是護生從事臨床實踐的啟蒙者,在臨床教學中,師德、師才、師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選好教學老師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定期邀請護士長、教學專家等舉行專題講座,將職業道德、安全防范、醫患關系、健康知識、學科前沿發展等作為講座內容,提高學生專業素養,也拓寬了護生的知識面。最后,教學過程注重護理禮儀、愛崗敬業教育,加強心理素質培訓和語言溝通能力培養,使實習學生能充分掌握一些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技巧。培養學生愛傷觀念,護理學生對患者要有同情心、要發自內心的關愛患者,是做一個合格護士的必備人文素質。著重培養護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每一位護理學生,強調每一項完整的護理操作都不是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應給予強化團隊意識的培養。

3高職護理教學管理之實習階段

首先,根據學生臨床實習時,對新鮮事務好奇心高、積極性高等特點,合理安排崗前培訓,將醫院基本信息、護理工作制度、臨床護理工作技巧、相關禮儀、法律知識等讓學生在上崗之前熟悉自己崗位信息,更好地適應實習工作。同時安排經驗豐富的護理工作人員為新的學生進行專題講座,講解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臨床實習,正確面對護理學科發展趨勢和病人對護理工作的要求,順利實現從學校到醫院、從學生到護生的角色過渡。其次,根據不同專業和科室特點,針對性進行人文知識教學,合理安排護理實習生進行大班教學,重點講解一些典型病例、個案等進行講解分析,通過課堂講解、學生提問、分組討論和集中講評等諸多方式,拓展學生眼界,為護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最后,在實習過程當中根據專科的特點,積極開展特色教學。如門診部可以將服務意識、分診方法等作為專科特色,引導實習生加強自身服務意識培養等工作。如急診科課根據急診收治多樣化、病情多樣化等特點,積極組織場景教學,模擬實際工作當救治過程中出現的護理問題和相關措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護理等工作。

篇(3)

2《管理學》課程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優劣勢

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特點在于將實例引入課堂,將理論串入實際,實行全員參與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動式學習。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師生間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討。學生由聽眾變成課程教學的參與主體,教師由權威講解變成課程教學的參與者和引導者,二者同為主體,互動討論。在《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中實行互動式案例教學帶來了較好的成效,由于課程內容和互動式案例教學方法特點等因素的制約,運用此法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2.1優勢分析

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給課堂環境、師生關系和教學質量等許多方面都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該方法的影響主要包括:(1)轉變了師生關系,增加了師生交流溝通的機會,改善了死板的教學環節,有效地調節了課堂氛圍。在課程教學中,師生之間由以往的主動講授和被動接受轉變為現在的自由、互動討論,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親近,更顯尊重和信任。(2)引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了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大膽質疑的精神,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講授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在無形中鍛煉并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4)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時間,無形的延長了學習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互動式案例教學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閱相關知識點,以便帶著問題和興趣參與案例討論。這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更有效的互動探討案例,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從整體上而言,教師和學生通過對互動式案例教學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和問題的認識由個別到一般,由抽象到具體,由微觀到宏觀,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關知識。這有利于改善《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2.2劣勢分析

但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使該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該方法對師生的要求較高,其容易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1)案例選擇不合理。若是教師提前沒有全面考慮到教學內容、進度、難度和要求,學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則可能會導致案例選擇不合理。進而使案例教學的內容和環節設計、構思等方面出現問題,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實行成效。(2)堂前準備不充分。若是教師堂前沒有詳細講解課程理論知識,則不利于學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師堂前沒有熟知案例,在出現探討障礙時,可能不會較好的引導案例討論,調節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若是學生堂前沒有按照教師要求仔細閱讀、思考案例,可能會導致課堂探討環節不順暢,浪費課程時間,發言較少。(3)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時間較短,若是教師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易導致師生互動較少,討論效率低。若是教師講解過多,學生思考時間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進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師講解過少,學生思考時間較長,易疲憊懶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動,有時彼此推脫,較依賴教師最后的解答。(4)教師易于照本宣科,探討引導不合理,現場氛圍沉悶。若是討論受阻后,教師主動分析案例,自行按課本知識點籠統講解,而非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分析問題所在,暢所欲言各自觀點,積極發問各自疑惑,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參與力度,使案例教學失去意義。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留出適當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引導其開發性思維,拓寬其思路,恰到好處的指引案例討論,進行啟發式教學,運用多元化的問答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等較難把握。

3《管理學》課程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真正的實現互動式案例教學,必須保證教學的有序性和結構性。互動式案例教學不是簡單的問答,而是師生相互探討,關注實際問題,尋找相對較好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是一種教學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因此對師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識儲備,更新知識層次,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并超越自己,為學生提供較好的教學環境和適當的學習方式。從案例選擇、堂前準備到案例探討及后續引導等方面都需精心準備。學生應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堅持堂前預習、堂中學習和堂后復習,積極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經常思考,善于請教。

3.1案例選擇

案例選擇是否合適是案例教學成敗的基礎,而在《管理學》課程中采用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因此,課程教學的內容是決定案例選擇的關鍵因素,學生興趣點是影響案例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而興趣是激發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探討的動力。首先教師需要考慮到課程知識點和案例的關聯性,分析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有選擇性的篩選案例,使其既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與教學目標相符,典型貼切,又要避免抽象、難理解的案例內容。其次教師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學生的求知興趣點,既要知道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又要了解學生渴望了解學習的知識和期望的教學形式。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注意整理歸納教學知識點,綜合考慮教學要求、內容、進度、難度、關聯性、接受度、學生求知心理和興趣點,同時注重增加案例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使所選案例既能包含學生需要學習和鞏固的知識點,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挑戰心理。

3.2堂前準備

堂前準備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討順暢的保障。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根據自身條件做好堂前準備工作。在選擇案例后課堂討論前,教師應首先應詳細講解課程理論知識,深入分析重點難點,為延伸的案例教學打好基礎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內容,注意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案例講解和討論環節,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拋出相關問題,考慮到在哪個環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探討障礙,在討論受阻時如何恰當的引導,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讓學生全員參與。注重基本知識點和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學內容和案例討論的時間間隔,不要使學生疲于堂前案例準備。同時鼓勵學生堂前預習,帶著問題和疑惑參與案例討論。學生在堂前應按照教師要求認真預習案例,自覺學習,分析相關問題,爭取在案例探討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討論時可以較好的陳述或提問。爭取經過案例討論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了解如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3案例探討

案例探討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專人負責式的分組討論或個人負責式的全員討論。在案例探討開始時,教師應注意把握好時間安排,如講解時間、思考時間、探討時間和總結時間。在案例探討進行中,教師首先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案例討論,思考案例存在的問題,相互協作發現新問題,共同努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時熱情高漲,而到思考所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時行為散漫,應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適當的引導學生,調節課堂氛圍。在學生遇到思考困難時,適當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證案例探討不偏離主體的順利進行。然后注意進行啟發式探討,適時的提出啟發性的模糊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們從多種可能性出發做出多種備選方案,并分析評價各方案,做出合適的決策。鼓勵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同時注重整體效果,力爭全員參與,而非個別學生。學生在案例探討時應發揮主動性,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斷比較分析各種決策的優缺點,最后積極的向老師和同學們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相關疑惑和大家共同討論。

篇(4)

本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年齡最大78歲,年齡最小32歲,體重最大50千克,體重最小38千克。

1.2材料:

PICE導管,肝素(100u/ml),鹽水(90%)

1.3方法

1.3.1患者換藥封管前均需到相關科室進行診療,見醫生醫囑后進行治療(患者進行PICE導管換藥封管應每周兩次,換藥換貼膜1次/w周)

1.3.2治療前由醫生開出封管用藥:肝素1支,90%鹽水100ml2袋

1.3.3封管液配制:肝素半支+90%鹽水10ml

1.3.4封管

抽取90%鹽水10ml,推入管腔看是否通暢順利,不能盲推,遇到阻力后應停止,通暢后再推注肝素鹽水5-8ml(如阻力較大而疑似堵塞應到置管科室做通管治療)

1.3.5觀察與注意

換藥,換貼膜時觀察有無紅腫熱痛,有無分泌物;貼膜應貼緊,并注意拆時管腔的長度、臂圍,置管換藥時間,接頭處應注意保護,以免破壞皮膚,導管外露部分應更換位置。

2結果與討論

2.1結果:

2.1.1換藥封管成功率為100%。

2.1.2觀察換藥,換貼膜時有無紅腫熱痛:其中有2例由于換藥速度過快出現短時間的紅腫熱痛,持續時間約1分鐘。

2.1.3觀察換藥,換貼膜時有無分泌物:均無分泌物。

2.1.4置管換藥時間:其中97例均按計劃置管換藥,3例提前置管換藥。

2.1.5有無并發癥:無。

篇(5)

腦血管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死亡率、致殘率高,且病程長,因此在情感方面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曾有資料統計腦血管病后抑郁癥的發生率為30%[1],焦慮癥也是此類患者較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筆者通過80例腦血管病患者不同的心理模式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取得顯著效果,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80例患者為2002年11月-2004年11月收治我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腦出血38例,腦梗塞42例,年齡均為48歲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2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第3次修訂后制定的診斷標準。

2心理分析

通過對起病至病后住院期間心理狀況調查及出院后的隨訪,并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分析,發現在不同的階段心理變化有不同的特征。

2.1第1階段危急階段——不知所措。焦慮常在發病初期發生,本組病例中76例屬此類情況(發生率為95%)。以急性腦血管病發生后慌亂和嚴重的焦慮為特征。

2.2第2階段治療階段——充滿信心,渴求康復。本組病例中有79例屬此類情況(發生率為99%)。這一階段特點是患者對康復寄予高度希望,因為治療有效而認為身體功能的喪失是暫時的,能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2.3第3階段病殘現實階段——悲觀失望,抑郁情緒。本組病例中有35例屬此類情況(發生率為38%)。這一階段發生在出院或急性期治療結束之后,其特點是患者愛發脾氣,同時感到絕望,因為不能改變殘疾的現狀而感到抑郁。調查發現病后5~8個月,抑郁癥發生率是個高峰,有自殺傾向者3例(發生率為8.5%)。

2.4第4階段適應階段——主動面對現實生活。本組病例中有76例屬此類情況(發生率為95%)。這一階段特點是患者能夠接受現實,并在生活上與家庭互相彌補,不再處于依賴的地位,而是要主動對家庭作出一些貢獻。

3護理

3.1危急階段的護理此時患者出現偏癱甚至失語,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否康復,而產生了焦慮、恐懼、心神不安[2]。此時護理人員要掌握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熱情地向病人介紹醫院的情況,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環境,保持病房整潔、安靜,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專心傾聽患者的談話,做好心理疏導,想方設法穩定患者情緒,縮短與病人的距離,使他們對護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同時病人迫切想知道疾病的轉歸與預后,護理人員必須在掌握腦血管病的護理知識的同時,亦應掌握腦血管病人發病過程及轉歸情況,使患者對康復充滿信心,消除焦慮情緒,為下一步護理打下基礎,隨著治療的開始,大多數患者焦慮情緒會慢慢結束。

3.2治療階段的護理患者入院后即開始了治療,由于醫護人員對有關知識的介紹使患者又充滿希望,特別是經過最近幾周的有效治療,患者肢體及語言功能有較快的恢復,使患者對疾病康復的信心得到強化。但急性期過后,因腦細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患者不愿看到恢復速度的減慢,而到處尋醫訪藥,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治療,但結果是有限的[3]。此階段醫護人員應將腦血管病知識反復向患者宣傳,一方面讓其積極安心治療,特別強調加強康復訓練,不要一切希望寄托在藥物上,更不要濫用藥物,使患者盡可能恢復功能,減輕病殘程度。另一方面將病殘的可能向患者交待,使患者能有較好的心理準備,以便能順利通過下一階段。

3.3病殘現實階段的護理由于病殘已經出現,功能恢復程度有限,心理方面由充滿希望而轉入絕望,情緒抑郁,沉默寡言,甚至悲觀絕望。這一階段醫護人員一方面更要關心體貼他們,經常與他們談心,了解產生抑郁的原因,通過一些殘疾人成功的人生故事等方法來幫助病人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周圍環境,樹立身殘志不殘的人生觀,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愛好,如聽音樂、看小說、看電視等,同時要求家人配合,使他們感受到社會與家庭的溫暖,調動其生活的積極性,擺脫抑郁、苦悶的情緒,使他們從心理上主動過渡到適應階段。

3.4適應階段的護理患者經過一段時間后,能面對現實,主動適應社會與家庭,此時患者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這一階段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用藥,囑其定時復查,清除危險因素,避免復發。對不能正確面對現實者予個案對癥護理,以達到能面對現實,珍惜生命的目的。

4討論

本調查是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為基礎,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把壓抑在心里的痛苦挖掘和暴露出來。通過對80例腦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發現這一類患者心理變化的四個階段,并通過發現患者焦慮的根源,啟發并幫助患者認識疾病,從而改變原有的病理行為模式,重新建立自己的人格,使其擺脫病痛帶來的心理陰影,樹立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良好情緒,達到治療的目的。從各階段的護理來看,護理人員的誠懇熱情,與患者建立密切的護患關系以及護理人員對疾病本身豐富的醫學知識,取得患者的信任是護理的關鍵,良好的治療條件與環境是必要的手段。

【參考文獻】

篇(6)

本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齡42~84歲,平均65.5歲。臨床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癥12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動脈閉塞2例。

2治療方法

2.1治療藥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凱時),10ug/支,保存條件0~5℃。

2.2用法將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10ug溶解在1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續用藥14天為一療程。

3治療結果

3.1觀察指標

3.1.1間歇性跛行的行走距離,每增減100米為一級。

3.1.2靜息痛,分無痛、較痛、很痛、難忍疼痛四級。

3.1.3潰瘍面積以長徑*短徑為測量標準。

3.1.4皮膚感覺按無痛、麻木、麻痹三級。

3.1.5踝/肱指數通過多普勒測得的踝動脈和肱動脈的血流量比值。

4最終療效評價標準

4.1各觀察指標的療效評定標準(見下表)

表各觀察指標的療效評定標準

4.2最終療效評價標準

4.2.1顯效五項觀察指標中至少一項達Ⅳ級,其他都不低于Ⅲ級。

4.2.2有效五項觀察指標中至少一項Ⅲ級,其他都不低于Ⅱ級。

4.2.3無效五項觀察指標至少有一項達到Ⅱ級,其他都不低于Ⅰ級。

4.2.4惡化五項觀察指標中有一項達到Ⅰ級。

5治療結果

5.1結果顯效3例(占16.7%),有效12例(占66.7%),無效3例(占16.7%),本組總有效15例(占83%)。

5.2副反應全組未觀察到嚴重靜脈炎、頭痛等副反應。在注射過程中,有8例主訴注射部位有疼痛感,其中3例于注射后出現血管段微紅、輕壓痛,分別于注射后2、3、5小時后體癥消失。

6護理

6.1使用本藥的護理

6.1.1本藥為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故應冷藏保存,但應避免冷凍,宜注意冰箱中的溫度和放置位置。

6.1.2報道本品偶見過敏性休克,首次注射前應測量病人的血壓,同時準備搶救藥品,注射液靜脈注射時應緩慢,隨時詢問病人主訴感覺,發現不適和異常,應立即停用,進行觀察和處理。

6.1.3由于本制劑對血管內壁有一過性刺激,有時會出現注射部位血管疼痛發紅、硬塊、瘙癢等癥狀,故注射后應用生理鹽水滴注,以減輕對血管壁的刺激。

6.1.4本制劑注射時,應避免與其他藥物混合,尤其是血管增容劑(右旋糖酐、明膠制劑等)混合,以免影響藥物的療效。

6.2觀察項目的護理

6.2.1皮膚潰瘍面的觀察本組采用照相對比測量,故原則上將最大的、最容易拍攝的潰瘍作為觀察病灶。每日進行創面護理,以免繼發感染,影響療效結果觀察。

6.2.2病情觀察和護理使用本制劑曾有過加重心、肺水腫,使眼壓增高、胃腸道出血、口腔炎等癥狀,故應加強對心肺功能、消化系統等方面的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副反應癥狀。

6.2.3加強血栓方面的護理定期進行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聚集情況、血脂、血糖、肝功能和尿糖、大便隱血等實驗室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判斷與本藥是否有關。

6.2.4某些藥物的使用影響藥效故在護理上應積極配合醫師,防止使用對血液凝固織容系統、血小板功能影響的藥物以及血管擴張藥、對微循環有影響的藥物,前者如噻氯吡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潘生丁、華法令、肝素、尿激酶等。后者如已酮可可堿、激素、氯貝特、吡醇氨酯、硝酸脂、煙酸類、細胞色素C、右旋糖酐類等。

6.3心理護理

6.3.1用藥前對病人的心理護理本藥為一種新型的血管擴張劑,除療效外,尚存在一定的藥物副反應,故在使用前,應詳細閱讀說明書聽取醫師對藥物的介紹,掌握使用特點和有關知識。本藥品作為對慢性動脈閉塞癥引起的四肢潰瘍及微小血管循環障礙導致的四肢靜息痛治療藥物,應向病人及家屬作較詳細的介紹,說明某些病例用藥后無效的可能,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反應,解除病人的焦慮、恐懼心理,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中接受治療。

6.3.2治療過程中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對不同病人對新藥治療的不同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誘導,大部分病人往往看好新藥,而忽視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部分病人有時對新藥作為試驗對象而存有疑慮,對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一切細小現象均疑及與使用新藥有關,故主訴甚多。我們應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細致了解病人的心態,然后給予啟發和解釋,以區別是否屬藥物反應,必要時與專題負責醫師聯系。

6.3.3療程結束后對病人的心理護理為進一步提高對慢性閉塞性疾病的治療質量,治療結束后對顯效病例的鼓勵,對有效病例囑咐保健事宜,以進一步鞏固療效,對無效病例的心理安慰,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7討論

隨著血管外科的發展,下肢動脈缺血癥不斷地被醫務人員研究和解剖,文獻報道目前疾病在我國以每年60萬的數字在遞增,其中有5%~6%的人被迫截肢。由于目前盛行的內膜剝脫術和旁路轉流術遠期療效尚不滿意,因此,血管擴張劑、血小板凝集抑制劑、微循環改善劑等藥物不斷被開發應用,其中前列地而近期被探索試用。可是靜脈應用該藥經一次肺循環約80%~90%失活,推廣動脈用藥方法,技術要求高,不易推廣。目前有靜脈一次性給藥的方法,但劑量增加了4~8倍,伴之血管紅痛、全身發熱、腹瀉、肝功能損害副反應驟然增加,且藥物選擇性差,即只擴張正常血管而缺血組織血管不擴張。

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將藥物包裹在脂微球中,采用0.2um的脂肪微粒,既具有了靶向作用(在病變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釋放),又防止了肺代謝的失活,注射用量可大為減少,緩解了靜脈注射的副作用。本組18例,有效率達83%,而無一例出現肝功能損害等毒副反應,而減輕靜息痛則更為明顯,縮短了間歇性跛行距離,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在治療過程中,準確的授藥技術,做好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和各項指標的觀察護理,對保證順利完成治療和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篇(7)

護理風險指的是在對臨床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的各種不良事件的總和,護理風險具有很大的難預測性與突發性,會使臨床患者的治療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還會威脅到臨床患者的生命安全[1]。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條件。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在對其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更要采取全面的風險管理措施,讓患者的治療質量與生命安全得到穩定的保障[2]。我院現對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采取了風險管理措施,取得的效果十分良好,現整理如下,以期能夠為今后相關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將其納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齡分布在49-81歲,平均年齡為(58.9±11.7)歲。按照數字隨機的方法將這82例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的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統計學對比。

1.2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的監測,對患者的用藥、飲食、心理、并發癥等予以細致的護理[3]。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之上再采取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組員均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的臨床護理人員,在經過充分的培訓后上崗;②對患者的家族史、病史、治療史、臨床癥狀以及本次治療的目的等基本資料進行詳細地詢問,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情況來判斷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的不良事件,通過各種渠道的資料查閱來制定一份具有針對性的詳細護理風險管理方案:③為壓瘡高危患者提供透明敷貼、氣墊床等物品進行局部保護,定期為患者翻身,并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合適的按摩;④在患者床邊設立護欄,在病房走廊旁設立扶手,保持患者所在區域地面的干凈清潔,保證地面上沒有油漬、水漬等容易引起滑倒的異物,降低患者發生跌倒問題的幾率;⑤在患者下床進行活動的時候要有專人的看護,并在一旁對患者的活動予以協助;⑥對各類管路進行有效固定,對管路的移位情況、暢通情況等進行定期檢查,一旦患者出現了意識障礙的問題要對其運動加以適當地限制,防止患者發生管路脫落、跑針、管路受壓等情況;⑦由專人對風險管理小組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足,對獎懲機制加以完善,增強小組長成員工作的責任感與積極性[4]。最后對兩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記錄與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觀察與統計,不良事件主要有管路受壓、跌倒、壓瘡、管路脫落、針頭脫出、液體外滲、護患糾紛、墜床等。

1.4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用χ2來檢驗計數資料,P<0.05表示本次研究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參照組41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發生墜床、針頭脫出、壓瘡、管路脫落等不良事件,參照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為24.39%;研究組41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發生管路受壓、針頭脫出、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為9.76%,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要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護理風險是指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一切會危害到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這類不安全事件會對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預后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影響[5]。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一些患者因為年齡、身體機能與疾病等的影響使得其自身表達能力、運動能力以及意識不斷下降,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必須要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采取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護理,降低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的時候所面臨的護理風險,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以及身心健康,這同時對于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而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6.7]。在日常生活中,指引產婦適當運動,保持一個輕松、愉悅的心情。優質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上也有著顯著的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宣傳教育,通過影音資料、宣傳手冊、溫馨提示小標語等,加強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妊高癥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產婦以及產婦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使母嬰的生存質量達到最優,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作者:莊曉婷 單位:吉林大學第二醫院

參考文獻

篇(8)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內科實習的護理學員50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學員分為觀察組25名,對照組25名。兩組學員在年齡、性別和學習成績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教學方法

1.2.1教學內容及目標

護理實習生在心內科接受6周的實習。通過6周的學習,要掌握心內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觀察要點、常見癥狀的護理,以及常見急癥的處理。兩組學員第1周由科室總帶教統一進行帶教,主要復習心內科相關理論知識。

1.2.2對照組

實習第2周起,由科室帶教老師對學員進行一對一帶教,學員跟隨教員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護理和觀察病情。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由帶教老師結合臨床對學員進行心內科專科問題的講解。實習第6周進行考核。

1.2.3觀察組

實習第2周,由總帶教統一帶領學員熟悉心內科臨床實踐相關內容。第3周起進行案例分析的教學:①選擇典型案例。結合心內科教學特點及長期的教學經驗,由總帶教選擇科室常見的、典型的臨床病例,進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選擇具有典型的心絞痛癥狀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學與臨床同步。總帶教將病例和問題有計劃的展示給學生,鼓勵學生預先接觸患者,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直觀的了解心絞痛的典型癥狀并與書本的理論結合。同時,進一步追蹤病例,認真查閱資料,進而提出自己對案例的看法。③每日總結。學員根據病例每日向總帶教匯報自行查閱資料的情況,動態護理評估的情況以及初步擬定的護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請總帶教解答。④案例匯報。通過2周的案例分析教學,學生從健康評估、臨床表現、護理診斷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對心內科一個典型的冠心病患者進行病理匯報,要求以幻燈的形式展示。科室總帶教通過學生的匯報了解學生掌握心內科知識的情況,同時進行總結評價。實習第6周進行考核。

1.2.4教學效果的評估和考核

①理論考核:考試實行統一命題,理論考試內容為心內科專科基礎知識,均為100分。②護理技能考核:由院內、外相關專業護士長共同組成考核組,考核內容包括常規護理技能、心內科特殊護理技術。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內容為心內科具體病例護理方案制訂(需具體細化)。

1.2.5統計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兩組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實習第6周對觀察組學員共發放調查問卷25份,回收有效問卷2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3討論

3.1心內科護理教學特點

心內科教學內容繁多復雜、教學難度大,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差、綜合利用知識不足等問題。我科室每年承擔護理實習生的帶教工作,除了培養學生擁有過硬的專科的理論知識外,還需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心內科對護理實習生的帶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3.2案例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實習護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由于在案例教學中,往往有現成的病例可供觀摩,學生獲得的信息更直觀、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對知識的把握更容易準確到位。學生面對1個案例,需要和患者進行溝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資料,進而考驗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案例教學培養的人才是具有創造性、開拓性、臨床實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實習護生的護理技能

在具體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結合心血管內科的自身的特點,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學特點,比如:心房顫動的案例涉及到電復律(電除顫)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論教學只將電除顫的流程填鴨式的授予學生,而在應對具體患者時對照組的學生對操作要領已經遺忘。觀察組的學生通過對心房顫動案例的追蹤學習,將臨床上所見所聞與自己查閱到的知識結合,熟練掌握了電除顫這些特殊的心內科操作。對照組的護理技能成績平均為(74.9±4.5)分;而觀察組的成績平均為(80.9±6.9)分。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臨床護理問題的分析及處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與護理實習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學法對于提升護生的理論成績無明顯效果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護理實習生在臨床實習前已經掌握了護理學和相關疾病的理論基礎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學生過分依賴于教師的教授,操作能力差、臨床決策能力弱等問題。因此,在臨床教學中,教師并不能將單純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理論考試的成績只能說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能力。但理論考試在臨床的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有助于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自覺性。

3.5案例教學法廣受實習護生的認可

84%的學生對案例教學法感興趣。他們認為,案例分析會激發學習的動力,從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到現在的主動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大大的提高,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對解決臨床實踐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許多學生一致反映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多的主動權,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另外,還增強了他們語言溝通的能力和團隊的合作能力,臨床護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篇(9)

1.2各項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個別護士不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設備多,進行口頭交接,做不到班班親自開啟各搶救設施查看備用狀態,執行各項操作時,由于急救時病情危急,各種記錄、標識不及時書寫,護理文書記錄不嚴密,查對不嚴格,搶救患者使用搶救儀器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危重患者的搶救制度落實不徹底,不能及時巡視留觀患者,造成液體外滲、滴空液體等現象,均可造成護理不良事件。

1.3相關科室方面的問題輔助科室如功能科、檢驗科、放射科、收費室、藥劑科等由于急癥患者沒有時間性,隨時來做檢查,中午、夜間或節假日期間找不到人、機器現開機,或是患者未帶足費用,相關科室不予檢查,都會耽誤時間,這些都容易引起糾紛,產生不滿情緒。

2管理對策

2.1成立科內質控管理小組,加強安全管理科內成立質控小組,年資高的護士為質控組成員,按照護理質量標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互相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隨時告知,每月一次全科護理質量分析會,進行發現問題,分析、整改、反饋、評價,再整改、再評價,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整改體系,運用現代化質量管理方法,將各種制度真正落實到位,使急診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化、標準化,真正落實到位,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滿意的優質服務[2]。

2.2提高科內護士整體的急救護理操作技能重點加強培訓年輕護士的嚴謹慎獨精神:根據能級護士制訂不同的培訓計劃,利用每天晨會交班完畢后組織護士按照培訓計劃進行急救專科理論操作技能的業務學習,學習各種急診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培養每名急診護士的快速反應能力,嫻熟的操作能力,臨危不亂的應急能力[3],使護理人員在急救時從容應對各種急癥,即使急救時間再緊迫,也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保證護理安全。

2.3保障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強規章制度的培訓制度健全,但監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響護理質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斷加強規章制度的學習,尤其是對個別護士進行重點幫教,落實制度的自覺性,不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特別是查對、交接班制度,與平時工作考核掛鉤,激發大家嚴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項護理操作,確保急救設備、器材隨時處于備用狀態。

2.4積極與院領導協調溝通,加強院領導對急診醫學科的重視醫院成立急救小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發意外災害患者多的情況,急診醫護人員應付不了,由院領導或總值班及時抽調備用人員參加搶救,不耽誤任何搶救時機,對沒錢無主患者,院總值班可以先簽字做檢查和入院,輔助科室要制訂嚴格的相關規章制度,夜間節假日須向急診醫護人員說明去向,先做急診再做平診,增添新的搶救設備儀器,爭取在短時間內及時救治急危重癥患者,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篇(10)

1.2方法

1.2.1風險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風險因素

患者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如消化系統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狀況,如抑郁、焦慮以及絕望等;③隨著維權意識的日益提高,患者給醫護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1.2.1.2醫務人員的風險因素

醫務人員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傳染病風險。實際操作中有被血源性傳播感染的風險;②環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風不良,為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有力條件;③體外循環系統風險。如護理人員沒有固定好穿刺針,發生脫落,從而導致患者失血。

1.2.2護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強法律學習,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關于健康體檢以及安全防護的培訓,組織學習護士管理法、輸血法以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從而培養出懂法、守法、專業素質過硬的現代透析護理人員。對于透析護理人員而言,應做好巡視工作,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不允許擅自離崗,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醫療糾紛。

1.2.2.2規范操作,明確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

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包括透析護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通過各司其職以及團結協作為血透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健全透析護理人員的考核制度,為通過考核的透析護理人員頒發合格證,同時禁止無證上崗的發生;除此之外,要求護士長重視和加強風險監控,如結合實際制訂風險預防及處理預案。

1.2.2.3做好護患溝通工作,營造和諧護患關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因而容易滋生各種心理問題。所以,護理人員應做好護患溝通工作,營造和諧護患關系,從而盡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如緊張、焦慮以及抑郁等。及時發現抑郁患者,對其病情以及心理進行全面且準確的評估,通過溫馨的語言和友好的肢體動作來關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負面心態,從而幫助患者擺脫抑郁的困擾。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5,P<0.05)。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優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9,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終末期腎病患者選擇血液透析治療,相關調查顯示,超過80%的尿毒癥患者選擇血液透析這一治療方式。血液透析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操作,再加上風險系數較大,所以,如何規避血液透析中的風險便成了醫學界的研究熱點。對血液透析中的風險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對策,能夠有效保障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優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一篇: 財務管理學習計劃 下一篇: 信息經驗交流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91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免费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AV | 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 | 五月天久久成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