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我發展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09 14:34: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自我發展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自我發展總結

篇(1)

經過對問卷的認真統計和分析,我們對本地中職青年教師自我發展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有了一個比較概括的了解:

1.青年教師都能重視專業發展,但動力不足,缺少實際行動

調查顯示,有79.3%對“專業發展現狀”表示“不滿意”或“無所謂”。就專業發展的必要性認識來看,絕大多數的教師持肯定態度。這充分顯示絕大多數教師已深受終身教育觀念的影響,非常清楚自主學習與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專業發展目標方面,有42.4 %教師希望通過專業發展“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有68.6%希望成為“研究型教師”、“學科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或者“特級教師”。在追求專業自主發展的動力方面,“實現自我價值”占67.4 % ,“讓學生獲得更好發展”占55.4% ,為了“追求職務、職稱的提升”占25 % 。可見,大多數中職青年教師在專業發展目標上是明確的,給自己的定位和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但在回答“您有自己專業發展的計劃或打算嗎?”時,僅有55.4%的青年教師表示“有”。在自主學習方面,絕大多數青年教師“不能”或者只能“偶爾”自主學習,其客觀原因是教學任務重,其次是工作壓力大。在妨礙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原因調查中發現,有34.8%的青年教師明確表示是因為“教學工作使人厭倦”,排在“妨礙發展”原因的首位,也有少部分教師明確表示“不想一直在教師這個崗位工作 ”,反映出一部分教師工作疲憊甚至厭倦,職業理想不穩定。很難設想一個對教學工作毫無興趣的人,一個見到學生就心煩的人,會努力使自己在專業上不斷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不能滿足教師促進自我發展的需求

目前,青年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途徑主要是“按自己的需要學習”。但在選擇“對專業自我發展幫助最大的途徑”時,有44.6 %的教師選擇“參加校外培訓或繼續教育”, 有41.3%的教師選擇“參加社會實踐或下企業鍛煉”,只有15.2%的教師選擇“校本教研和培訓”。對于教育教學專家的理論指導或是案例分析,教師則普遍認為幫助不大。關于“校本培訓在專業自我發展中的作用”,53.3 %的教師認為是“有幫助”的。

這充分說明,相對于專家的純理論指導,中職學校的教師更樂于接受或者需要實踐指導。而在現行制度下,因工作時間安排困難、工作經費有限等原因,校外培訓、下企業鍛煉等廣受教師歡迎和肯定的培養途徑在中職學校尚不能大面積推廣,每年只能有少部分教師有機會集中時間參與繼續教育或培訓,下企業鍛煉也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可見,中職學校現行的專業發展途徑是遠遠不能滿足教師自我發展的需求的。

3.青年教師自我發展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自我發展能力可以體現為教學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發展規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調查發現,青年教師中能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現象自主反思的,占68.5%;但大部分教師不能堅持撰寫論文,即使有寫也難于發表;有77.2%的教師沒有主持或參加過課題研究。在訪談中,也了解到青年教師對自我發展能力的評價普遍偏低,表現在教師自學能力不斷蛻化,教育科研能力尚未養成。一方面,中職學生生源質量不高,教師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生的管理上,較少考慮教育科研;另一方面,在現行的體制下,教師們埋頭教學,對如何不了解,或者找不以合適的期刊。多數人認為,由于工作的壓力,教師通常是把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管理上,造成教師對自己的學習和發展關注不夠,從而出現教師的教學與學習、發展相分離的局面。

二、促進中職青年教師自我發展的策略措施

筆者認為,教師自我發展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促進教師自覺、主動發展的過程,即是從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探討如何引導與調整個體內外因素的積極影響,使教師獲得專業上的自我提高。這個過程的實現應該包括兩個層面的策略:

1.學校層面:營造良好的教師發展氛圍

(1)建立、健全學校教師管理體制。學校把教師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高度重視教師發展的組織與領導工作,制定相應的政策與制度,并督促貫徹落實。完善常規教師管理制度如職稱評審、崗位聘任等,落實開展常規的崗位競賽、業務評比活動。通過一系列制度,體現學校管理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通過一系列活動,規范與改變教師的專業行為,進一步加深對教師專業發展思想的認識,將教師專業素質要求內化為自身發展的需求和目標,從而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

(2)實施教師評價改革。把教師評價當作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標,充分拓展、發揮它的激勵、導向、調控等功能,嘗試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即由學校管理者、同行教師、學生以及教師本人組成評價主體。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出發對教師活動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評價對象成為評價主體的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不再處于過去單純的被動狀態,而是處于一種主動的積極參與狀態,充分體現了他們在教師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十分有利于教師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管理,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師質量。

(3)開展教研組合作。專業發展極為重要的是與同事進行共同合作。教研組群體是學校中的重要群體之一,教師們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標,顯示出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傾向和心理狀態。教研組教師之間由于存在著教育背景、教育教學經驗、年齡、性別、所教學科以及興趣、愛好、特長、能力、氣質、性格方面的差異,為教師之間的合作互動,優勢互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巨大的潛能。通過合作互動,教師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科學和完善,有利于達成教學的目標。同時,教師通過合作可以從同伴處獲得強大的心理支持,獲得認同感、自我肯定感以及歸屬感。來自同伴的理解和支持將會轉換為教師自我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促使教師不斷發現問題,并在和同伴的交流中獲得靈感,吸取力量,開拓思路,豐富知識結構,拓寬自我發展的領域。

(4)設置多樣化的發展渠道。考慮到教師個人選擇專業發展途徑的多樣性,學校應對教師培訓與教育資源進行科學安排和充分利用,除了組織參加一些外出進修、函授或培訓之外,還可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不定期的合作交流、講座、報告會、參觀考察等。通過多樣化的培訓和研修活動,充分滿足青年教師更新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素質的需求,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個人層面:確立發展主體地位

(1)增強自主發展的意識。一方面,青年教師要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自覺增強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習是增長知識的唯一渠道,是教師積極更新知識、自主成長的捷徑。教師們應當通過理論學習,把握教育理論支柱、目標取向、實施策略等等;另外,教師工作的可變性、發展性以及教育任務和責任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教師在專業領域必須不斷開拓、終身學習。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要時常進行工作壓力調適。要正視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充分認識自我,在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化解職業適應壓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個人修養,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學會自我調適,學會自我減壓,增強感受和抵抗工作與壓力的能力。

(2)制定專業發展規劃。青年教師作為專業發展的主人,其專業發展的自主性最主要是體現在對自我發展的科學有效的規劃和設計上。教師可以聚焦于自己的專業興趣點、特長點和學校要求點,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既要考慮自身發展的需要,又要顧及具體的工作環境和現實的工作條件,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專業成長目標與學生日常學習要求的關系,把自我專業成長與學生全面發展有機統一起來。在專業發展的自我調控上,要通過回顧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總結和反思成敗得失,不斷調整和改進專業發展目標與行動計劃。

(3)重視并加強學習。一名自我發展取向的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依賴正式的教師教育來獲得專業發展,而且將專業發展與自己日常的專業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利用各種有助于自己專業發展的資源,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進修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學到有利于自己專業發展的東西。青年教師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修,也可以是參加培訓,還可以是相互學習,包括“師徒式”的老帶新的學習方式,“會診式”的觀摩教學,師生之間的“相長”,教師之間的“切磋”等。

篇(2)

近年來,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加快,外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問題越來越多地引起研究者的關注。有關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特別是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研究相對缺乏。

一、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必然性

(一)教師教育理論發展的要求

Freeman認為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不斷學習、反思的動態過程。這個動態發展過程中的動力是外語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目標是提高自身素質。這說明青年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是專業自主發展。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是指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表現出自覺的發展意識和發展行為。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由兩方面內容組成:外在客觀環境的影響和內在自我發展的需要。外在客觀環境的影響是外因,內在自我發展的需要是內因,內因起根本作用,是青年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青年外語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發展狀況,自覺設置專業發展相關規劃,進行專業學習,同時不斷監控自己的專業發展。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能夠增強青年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責任感,促使青年外語教師自身對外語專業的發展保持自覺主動的態度,并且能夠自覺主動地調整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發展,讓自身的專業發展達到要求。

(二)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

從當前國內外語教育情況看,外語教學一線的主力軍是青年教師,他們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是外語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教育改革的成敗與青年教師密切相關。調查顯示,高校外語教師師資隊伍也存在年輕化問題。新入職的高校教師具有較高的學歷,但很多畢業于非師范類院校,缺乏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教師年輕化的特征是可塑性強,其成長具有階段性和可預料性。因此,很有必要探討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問題。

二、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基本觀點

20世紀60年代以來,自主的概念成為外語教育領域的熱詞。教師自主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是教師恰當把握教學過程、有效實施教學、促進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是教師自主地進行自己專業發展的過程,即在其專業發展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要,制定出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和計劃,選擇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自己監控自己專業發展的過程,自己評價自己專業發展的狀況,把外在的要求同自己的發展恰當地結合起來,通過自我反思,通過自己對自己的專業結構進行分析,認清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運用必要的調控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以教師自我發展需要為動力,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學習、反思,提升專業素質和完善信念系統的動態過程。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在內容上包括專業道德和精神、教學科研能力、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理念等方面的意識,時間上包括對過去自身專業發展狀況的總結意識、對現階段自身專業發展態勢的意識以及對未來自身專業發展的規劃意識三方面內容。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特殊能力是指教學設計能力、創新能力、教學語言能力以及教育教學交往能力等與外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緊密相關的各種能力。

三、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途徑

(一)加強自主意識

篇(3)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a)-0217-01

專業化教師是自我造就的,現代人的重要標志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起點,自我管理是基礎。教師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優秀的教師,不是“靠”別人來培養的,而是自我造就,自己發展起來的,我們要培養現代化的教師,就是要以教師為本,尊敬教師,為教師的發展服務,給教師提供機會,給教師創造一種環境,使教師伴著教育的發展,伴著學校的發展去自我發展,自我成長。如何以自我發展、自我造就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首先,要科學地進行自我認識。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如果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只能限于完成任務;如果把教師作為一種專業,就能精益求精;如果把教師作為一種事業,才能追求卓越。可見自我認識是教師真正實現專業化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它可增強教師對自己專業成長的責任感,使自己的專業成長保持不斷進取的態勢。教師把自己作為穩定的主體來認識,并通過一定的標準,與他人比較,與他人的評價比較,形成對自己的個性、能力、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即形成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能充分滿足教師個體的發展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計劃,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并將所訂的目標和計劃付諸實施,展示自我的主體力量,走向自我超越和潛力的自我實現。同時教師要既能夠承認自己的短處與不足,接受個體生命在成長過程中的錯誤,又能夠正確評價自己的長處與優點,欣賞自己主體生命煥發的光彩。自我認識是教師自覺的職業規劃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個體心理的反映;是教師對照教師專業化的要求,根據社會賦予教師的特定要求,不斷獲得與教師相關的角色期望和規范的精神追求。

其次,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

反思應該是經常的,貫穿教學整個過程的。一是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二是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型,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三是在教學后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反思意識和能力是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師的反思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他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兩者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現代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溝通的橋梁。通過反思能力的提升,教師的自主能力逐漸得到增強。教師反思過程的最大特點是主體自主的意識活動,反思活動要靠教師主體自主參與才能實現,因此,有反思意識和能力的教師能更快地適應自己的教學,并能在這種適應中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最終提升自身學習力。

再次,進行合理的自我設計。

自我設計強調教師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教師應較少地設計自己是權威者的角色,盡量以學習者和探究者的身分與學生共同對話和學習,在學習與探究中不斷地設計自己,完善自己。教師其潛在的角色就應是一個學習者,他必須為不斷的訓練和進步,為不懈的自我探索,為自己知識和經驗的增長付出應有的努力。教師應該能清晰地意識到目前的發展階段和水平,能計劃、意識并預計自己的變化,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自己成長的具體目標,把握關鍵因素,制定出具體的可操作的行動方案,并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完善。

第四,要不間斷地自我學習。

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去,在新理念、新做法中不斷學習成長。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課程目標體系,這就要隸教師要創造性的進行教學和研究,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反思。新課改以“三轉五讓”為核心,“三轉”是指課堂教學實現三個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五讓”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動手的要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推導出結論,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個體成長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4)

20世紀70年代以后,終身教育理念日受重視,生涯發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個人的職業選擇方面,進而擴大到個人自我潛能的發揮。教師逐漸體會到在職進修的必要性,光憑過去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實在很難勝任目前的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地進修,吸取各種經濟、政治、科技和教育知識,以擴大知識領域,提升專業能力,最大程度地擴大個人自我潛能。

2.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我們大家都知道,教育質量的提升,主要在于教師能否將教學工作當作終生的志業,或是將教學工作當作一生值得奉獻的專業。

因此,教師必須有自我發展需要和自我發展意識。

教師規劃自我發展就是“理智地復現自己、籌劃未來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為”,使得“已有的發展水平影響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來發展目標支配今日的行為。”

教師發展傳統的模式是學校要求—學校組織學習—教師實踐—總結。教師發展應有的模式:“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學習和準備—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提升”。

3.有助于教師確立發展目標

上班已接近五年時間的我,過去缺乏生涯設計的概念和意識,也了解到不少教師對自己要達到什么目標,通過幾個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自己處于什么階段等等問題,往往是模糊的,有的甚至從來就沒有這樣考慮過。在工作上,就是聽從領導安排,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自己的追求,態度被動;當工作不滿意時,往往歸因于外部的環境制約,認為自己盡了力,沒有辦法克服困難。

所以,生涯規劃,可化被動為主動,在追求中體會快樂人生。

4.有助于教師適應未來的競爭與社會需求

處于世紀的轉型期,教師面臨的問題將愈來愈復雜,所要處理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學校內部教學的事情,同時還要面對社會、科技、家庭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所以,教師必須對生涯發展有所了解,并且進行有效的生涯規劃。

5.有助于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有多方面的癥狀和表現。首先,精力耗竭,表現為疲勞、煩躁、易怒、過敏、情緒緊張,早晨去上班常常感到畏懼;其次,人格缺失,對學生抱消極態度,有意減少甚至斷絕與學生的聯系,見到學生也不理睬;成就感降低,對自己的工作看不到成就,對困難不愿努力去克服,甚至產生放棄教師職業的消極想法。

職業倦怠不是由某一個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造成的。一些教師由于缺少有意識地訓練,因而教學水平和能力往往處于高原狀態,沒有成就感和發展感,這樣很快就會出現職業的倦怠和退縮。職業倦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難以突破的惡性循環。我們發現,在教師中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篇(5)

二、評價的原則:

1、發展性原則:教師發展性評價是以促進教師專業能力不斷發展為目的的過程性評價,它要求教師根據學校規劃、教師發展計劃以及學生發展的需求,使不同層次的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

2、自主性原則:教師發展性評價要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挖掘教師自身發展的潛能,開拓發展時空,發揮教師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

3、激勵性原則:教師發展性評價改變以往只注重橫向比較的評價方式,要注重教師自身發展的縱向比較,鼓勵教師在不同階段,不同基礎的情況都能不斷獲取成功的體驗,以形成自我發展的動力。

四、評價方法:

㈠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可采取多種方法。1、教師可以按照評價內容通過寫自我反思的形式來評價。2、學校可根據評價內容設計有利于教師全面發展的有關表格、數據讓教師自我評價;3、也可通過寫教學日記、階段性工作總結等方式進行評價。總之在自我評價中,學校要從多方面給予指導和鼓勵,并加強自我評價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評價過程中因過高或過低評價影響工作情緒的不良現象發生。

㈡學生和家長評價。

采取每學年兩次的陽光活動月的形式讓學生家長直接參與教師教師評價,讓家長、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直接對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出自己的評價,還將家長請進課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通過家長、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在“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中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項目進行勾畫,并折算成分數進行評價,同時對教師教學工作提高意見和建議。

學生和家長參與評價的方法還可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進行,來收集學生、家長對教師日常教學的評價意見。

㈢同事評價

評價的目的在于發現評價對象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組中開展參與式評課,在聽課的過程中用評價標準衡量評對象的課堂教學,肯定優點,明確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個人對本節課教學的看法,并適時與評價對象交換意見,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同事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但要把握一個原則,評價必須是以調動積極性促進專業發展為目的,切忌在評價中相互鬧矛盾。為了真正做出客觀、合理、有價值的評價,評價結果不應直接與教師的各種利益和名譽掛鉤,避免教師間的摩擦或矛盾。

㈣學校或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

學校領導對教師的教研課、學校優質課比賽,及時進時聽課評課,收集教師課堂教學信息,根據評價體系,對學校的每一位教師作出恰當的評價,作為期末評價量化的依據,并從這中不斷發現人才,為優秀教師搭建發展的平臺,促進其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建設學校的骨干教師隊伍。

五.評價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1.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進行自我教育,不斷完善、提高自己。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家長、社會以及整個教師群體都有著廣泛密切的聯系和接觸。在教師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在通過互評,使主客體雙方意見得以溝通,逐步形成一致的價值取向。評價的過程就是教師思考判斷、學習提高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讓教師學會自省,學會自我調節,學會自信。而客觀評價過程,又是教師深化認識,學會理解,學會認同,學會修正,學會恰當評價的學習過程、提高過程。

2.常規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常規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我們在教學評價方面的做法是每月由教研組、課題組評價一次,教導處、教研室不定時進行抽查,發現典型及時給予表揚,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對此。

階段性評價是一種總結性評價,我校在每學期期末進行。對教師學期或學年的工作進性考核評價,注重績效與自我發展評價,同時進行教師自身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工作績效的考核。

3.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篇(6)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6-0023-06

初中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屬于相對薄弱的環節。長期以來,初中學校一直處于外延式發展模式之中,需要靠外部教育資源投入來提高教育質量,這就導致了初中學校比較缺乏自主發展和內涵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初中學校的辦學主體地位日益彰顯,內涵發展的需求愈加迫切。學校如何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如何以充分挖掘學校內部潛力的方式來促進優質均衡發展,成為初中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新近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自組織理論角度看,學校作為多元系統,和其它系統一樣有其不依賴外部指令而按照各要素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且相互協調地自動形成有序結構的功能,而這種功能就是學校內生發展的動力機制。基于此,本課題研究建構了“學校自我發展力”的概念:“自我發展”強調學校發展的內源性,指學校在自創、自決、自律的內在機制驅動下不斷提高自身結構有序度和自適應、自發展功能,從而持續創造教育效益和促進人的充分發展的過程與狀態;“自我發展力”就是學校內部能夠促進自我發展的所有組織要素以特定方式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功能與能量,是基于學校文化,以辦學者、師生及利益相關者為主體,指向學校從低級到高級、從舊質到新質的系統而持續變化的一種內生的、人本化的組織力量。從構成要素上說,自我發展力涵蓋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能力、潛力、活力等。[1]課題組對南京市80位初中學校正職校長進行了調研,旨在了解初中學校的發展現狀與發展需求,同時評估學校的自我發展能力,尋找提升學校自我發展力的合理路徑。

一、調查設計、實施與數據處理

1.調查對象與問卷設計

學校發展是校長最為關注和熟悉的領域,對學校自我發展力的考察,首選對象就是校長。因此,課題組以南京市初中校長為調查對象,涵蓋所有區縣不同辦學性質和辦學水平的學校,以問卷為主要形式開展調查研究。

本研究依據“學校自我發展力”理論模型(見下圖)設計問卷,設置了8道單選題,內容涉及學校發展因素、學校發展階段、學校發展資源、校長領導力特點、學校發展愿景五個部分,這五個部分分別考察:學校發展的動力,包括學校自我發展的意愿與內在動因;學校發展的能力,包括學校自我發展的基礎、優勢與發展障礙;學校發展的潛力,包括學校自我發展的提升點與可用資源;學校發展的活力,包括校長的領導力和發展行動指向。問卷盡量以客觀性作為設計標準,降低校長對問卷的敏感度。此外,問卷還設計了一道開放性問題,用以與客觀題進行相互印證,以期達到較高的可信度。

2.調查實施與數據處理

2012年3月,課題組對南京市初中正職校長展開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回收80份,回收率為80%。數據用SPSS13.0版軟件進行處理,主要采用頻數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對開放性問題則進行文本分析,再輔以個別訪談,以期真實而全面地反映學校發展現狀與自我發展能力。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動力充足:多數初中學校校長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愿

不同的校長對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判斷,而這種觀念會直接影響到校長對于學校發展模式的設定。調查顯示,在問及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時,58.75%的校長認為“學校自身的意愿與行動”是最關鍵的因素;其次是“生源與師資的改善”,占32.50%;也有部分校長認為“上級領導的支持”是最關鍵的因素,占8.75%;而無人認為僅靠“經費投入”就能促動學校的發展。這在客觀上表明,多數初中校長已經具有了較強的自我發展意愿,但也有部分校長依然停留在依靠外力(如生源、配備師資、上級領導支持)發展的思維模式之中,自我發展意識相對薄弱。

在學校自我發展的內部要素上,40.00%的校長認為“校長的領導力與組織的執行力”是最關鍵的;其次是“學校擁有的課程與教學實力”,占28.75%;再次是學校“樂于自我改進和變革”,占25.00%;僅有6.25%的校長認為“學校潛在資源的開發”是自我發展的關鍵要素。從數據上來看,近七成的校長更看重領導力和課程與教學實力,對學校整體目標與資源開發的重視程度不夠。不過從整體上講,學校的自我發展已經成為多數校長關注的重點,但這也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2.能力較弱:初中學校自我發展的基礎差、優勢不明顯、改革有障礙

學校的發展是有不同層次的。本課題按照“學校發展對外界依賴的強弱”這一維度,將學校發展粗略分成4個遞進的階段:從“外部扶持階段”、“自我調適階段”到“自我發展階段”再到最后的“良性循環階段”,學校逐漸掙脫對外界的依賴,走向以學校內在動力為驅動的發展模式,最終達到一種良性的平衡狀態。對于“學校處于何種發展層次”這個問題,60.00%的校長認為自己所在學校處于“自我發展階段”;25.00%的校長判斷所在學校處于“自我調適階段”;12.50%的校長認為學校處于“外部扶持階段”;極少的校長認為學校處于“良性循環階段”,僅占2.50%。雖然有六成的校長認為自己所在學校處于自我發展階段,但結合相關的訪談可以了解到,校長對學校發展階段的判斷與學校的實際發展狀況還是有一定出入的,校長對學校的發展總體上存在樂觀的傾向。

關于學校的優勢方面,37.50%的校長認為“教師團隊”是學校發展的優勢因素;27.50%的校長認可學校的發展優勢是“組織管理”;13.75%的校長認為“領導能力”是自己學校的優勢;較少校長認為“課程資源”和“科研能力”是學校的優勢因素,僅分別占7.50%和3.75%;其他情況占10.00%,包括教師的基本素質、師生整體向好的精神面貌、特色課程、社會資源、教師的個人能力、校園文化等。綜合來看,初中學校普遍重視教師團隊和組織領導的打造,而對于社會資源的發掘和學校整體文化氛圍的塑造關注不夠。學校的自我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除了保持自身的發展優勢外,還要調動一切可以帶動發展的因素共同作用,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發展狀態。

發展往往基于變革,而學校的變革會存在多方面的阻力。關于學校改革的最大障礙,42.50%的校長認為“課程與教學的有效突破”是瓶頸問題;36.25%的校長認為“辦學理念的整體提升”是困難所在;也有13.75%的校長覺得“外部壓力”是學校改革的阻礙;僅7.50%校長認為“制定科學務實的發展規劃”是學校發展的難題。這充分說明,課程與教學實力的增強,應該成為學校自我發展的核心所在。此外,觀念的變革與學校的社會公關能力也在牽動著學校的發展,需要納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中來考慮。

3.潛力巨大:多數學校具有自我提升的空間和豐富資源

作為活躍的組織系統,每所學校都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對于不同學校,其潛力的挖掘點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幫助學校找到自我發展的“杠桿點”,不僅能加快學校發展的進程,也能保證學校發展的品質。當問及學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時,56.25%的校長認為“教師團隊”的培養至關重要;其次為學校的“科研能力”,占18.75%;再次是“組織管理”,占16.25%;“領導能力”和“課程資源”比例最小,分別占5.00%和3.75%。值得一提的是,除去“教師”這個常規要素外,不少校長開始重視學校的科研能力,將“科研能力”作為提升學校的“杠桿點”,顯現出了校長觀念的飛躍。但是,對課程資源開發的關注尚顯不足。

對學校發展資源的考察是一道開放式的問題,校長自行作答,因此回答文本顯現出多元化的樣態。總結起來,按提及頻次排序,可看出學校資源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教師資源;②學校管理資源;③社區與社會資源;④課程與課堂教學資源;⑤家長資源;⑥學生資源。具體內容見下表:

4.活力尚缺:初中學校校長領導力構成單一,自我發展行動指向不明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校長的領導力基本上可以預示出學校發展的活力。校長領導力的特點不同,學校發展也會隨之呈現不同樣貌。在對自身領導力特點的評估中,多數校長看重自己的“引領力”,占36.25%;其次是“決策力”,占31.25%;再次是“溝通力”,占21.25%;“推動力”和“執行力”所占比例較小,分別為7.50%和3.75%。這說明,多數校長領導力偏重于學校中的價值和精神引領作用以及決策溝通能力,但在推動力和執行力等方面稍顯欠缺。這可能跟校長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長期的角色定位有關,尤其是學校的辦學自主性不高,使校長很難培育和釋放多元化的領導能力。

被問及學校的未來發展行動時,選擇“進行積極的自我修煉”的校長最多,占35.00%;其次是“發動學校整體改革”,占30.00%;再次是“爭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占18.75%;想要“維持現狀平穩發展”的校長占16.25%。這說明多數校長還是不滿足于學校發展現狀的,想要進行自我變革的。只有學校積聚了較強的自我發展需求,才能使學校的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對策與建議

從上述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初中學校自我發展力整體呈現出動力充足但能力和活力有待提升、潛力有待挖掘的發展態勢。針對這種特點,本研究提出如下發展建議。

1.激活動力:運用學校整體發展規劃盤活學校資源

從上文的理論模型可見,學校自我發展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價值理念”和“戰略規劃”兩個要素。雖然在調查中僅7.50%的校長認為制定科學務實的發展規劃是學校發展的難題,但結合實際訪談情況來看,一些校長對于發展規劃的認識并不到位,很多還停留在文本的層面上。再考察調查對象所在學校的發展規劃的文本,可看出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一些學校發展規劃雖然列出了前期的辦學成就,但缺少對存在困難與問題的分析,同時也缺少對新的發展時期學校可能面臨的外部環境(機遇與威脅)和內部環境中的劣勢因素的分析,而這些分析本應是學校制定發展規劃的重要背景和起點;二是規劃雖然提出了學校發展的宏觀目標和具體目標,但沒有提出階段性目標,這就有可能在實施過程中削弱目標的達成度;三是規劃雖然制定了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但沒有提出保障這些措施實現的機制與策略,這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措施落實不到位。因此,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發展規劃并能有效落實到學校未來的發展行動上,是學校在自我發展力提升中應該重視的重要課題。

校長應該在了解學校歷史與現狀的基礎上,對學校的發展進行整體謀劃,尤其是要制定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將學校視為一個動態系統來加以改進。學校的發展規劃是先進的辦學理念向可操作的管理行為的轉化,一方面它是學校中短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所在,在階段性時間內可以使師生員工明晰學校要走向何方;另一方面通過它可分解學校教學工作各學年的目標任務,直到具體崗位與個人。學校可圍繞規劃的實現開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動。因此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必須全面科學,尤其是一些關鍵要素必須齊全。

2.增強能力:加強校長的課程領導,提升學校課程品質

學校的“制度結構”和“教育實踐”構成了學校自我發展的能力。在制度結構不易改變的情況下,學校的自我發展的重點應放在提升學校的教育實踐的品質上來。而課程正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課程的豐富與發展構成了學校自我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學校可以發揮自身能動性的場域。一方面,僅7.50%的校長認為“課程資源”是學校的優勢因素,另一方面,僅3.75%的校長認為“課程資源”是學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有鑒于此,本研究認為學校亟需通過進一步加強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來逐步彌補和完善。所謂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是指以校長為首的校級團隊在理解課程內涵、開發課程資源、編制課程規劃、引領課程實踐、實施課程評價等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智慧程度和行為力度。具體來說,初中學校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校長首先要建立課程文化價值觀。完整的、科學的課程體系的建立必須做到觀念先行,而觀念的核心要素是明確課程文化的價值觀。學校的課程價值觀存在學生導向與學校導向、教育目的與教育功能等二維取向,校長可以綜合考慮,全面深刻地提煉學校課程建設的核心價值。

(2)校長要強化課程體系的建構,制定學校課程的整體規劃。課程規劃的制定,關鍵在于把握課程的本質與整體,尤其要基于系統思維,完整、準確地呈現課程的目標、內容、方式、評價4個核心要素,以確保學校的教育教學建立在全面、科學、制度化的基礎之上。

(3)校長要提高學校課程設置的組織程度,完善課程結構。結合訪談中所了解的學校課程設計現狀,我們建議從操作層面建立一個課程框架,在空間范疇內以課程內容為經,以課程類型為緯,再引入時間范疇(初一至初三),對各內容、各類型的課程在三年內的設置及其課時與比例進行整體謀劃、科學統籌,以期建構起時間與空間合理布局、內容與形式有機關聯的學校課程結構體系。

(4)校長要以制度促進課程實施的執行力,并在課程建設中給教師賦能。除了建立恰當的學校課程決策程序與學校內部課程監測機制外,還應當加強對教師團隊課程意識與理論的培訓,并且盡可能地賦予教師課程開發與自主決策的空間,調動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

3.挖掘潛力:以科研培育研究型教師,以知識管理打造學習型團隊

學校自我發展的潛力主要存在于“教師發展”和“資源開發”之中,在本調查的開放性問題的回答中,多數校長都將“教師資源”作為學校自我發展的重要資源。一所有自主發展能力的學校,必然依賴一批高素質和高水平的教師群體。大量研究已經證明,鼓勵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使其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是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根本保證。[2]但就本次調查來看,教育科研對學校發展的作用,尚未全面進入校長意識,教師的研究與教學依然是分離的。

本研究建議校長以知識管理為依托,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所謂學校知識管理,是指通過建立知識生產和流通體系,增進教師知識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再造的意識與能力,并提升學校組織的智商和效益的機制與過程。[3]教師的知識是學校最為重要的資源,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系統,可以把教職員工聚集到獻計獻策與通力合作的“文化場”中來,促使教師個人的知識向組織知識的持續轉化,不斷充實與盤活學校知識存量,同時也使教師能及時有效地從學校知識庫中獲取需要的知識及相關支持,以此整體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校運作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團隊凝聚力。校長可將以往有關教師專業提升的制度、做法等分別從知識收集與編碼、知識交流與共享、知識學習與運用、知識更新與創新等四個環節加以梳理,使這些經驗上升至系列化、科學化、精細化的理性層面,再重點從促進知識共享和團隊合作等方面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從而為學校的自我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4.保持活力:提升校長自身的領導力,明晰學校自我發展的行動方向

研究顯示:校長的領導力在整個學校效能的發揮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Leithwood、Harris和Hopskins的研究就指出有效的校長領導力與教學質量的提高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并指出一所學校如果缺乏“有才華的領導”,學生的學業成績就很難向令人滿意的方向發展。[4]不管是教師還是課程,都是在校長的組織協調下呈現出各種結構與樣態,并具備多樣的功能指向。校長在學校的自我發展中能夠采取積極主動的領導風格,是學校自我發展的活力之源。這一領導力包括如下校長的態度和行為:有強烈的自我發展的意愿;有清晰的學校發展目標;有對學校現有基礎的清醒認識;有對課程與教師的統合能力;有開發學校特色資源的意識與能力;最重要的是對學生有較高的期望,并能夠將這種期望轉化為實際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行動。本次調查顯示出的初中校長在決策力、推動力和執行力上的欠缺,是學校自我發展需要充分重視的問題。校長僅有理論上的理念和強制性的命令是不夠的,其領導工作面對的很多問題都是具有情境性和模糊性的,就算可以從理論知識中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些解決方法如果不為組織文化和組織非正式領導者所接受,那也是無效的。因此,校長領導力的提高需要充分考慮如何在學校組織中建立和維持一種利于學習的組織環境,包括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統籌各項工作,以及如何推動組織成員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等。

總之,能從根本上促進學校走上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是學校自我發展力的提升。這對初中校長來說是一個持續的挑戰,需要校長在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自我修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校的發展與變革。

參考文獻:

[1]沈曙虹.我國學校發展“力”的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2013(2).

篇(7)

教師的責任感用最簡潔的話來概括就是教書育人。具體來說要把握學生的三個方面特質。

1.引領學生心智聰慧

學生在家長、老師、社會的間接或直接的教育中,不斷完成自我的社會化。教書為了啟智,育人為了豐富心靈,心智是人作為人最本真的部分,摧殘就會扭曲,扭曲就會產生邪惡;壓制就會變形,變形必然導致傷害。從杜威到蘇霍姆林斯基,從孔子到陶行知都推崇心智對人成長的作用。教師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會學生去如何對付考試,教師的責任是引領學生用智慧去開啟新疆域。

2.指導學生交際策略

人是個體的也是社會的,作為個體的自我,心智要豐滿;作為社會的自我,人格要健全。人格健全就表現在交往的成熟和健康上。人離開了集體就猶如水滴離開了江河,交往是人的自然生存之需,更是人自我發展之要義。學生處在人生發展最關鍵的時期,正確、健康的交際觀和交際策略,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應該獲得的教育成果,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好前后左右上下的關系,是教師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生的交際能力固然與家庭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但學校是學生實踐交往策略的最大的舞臺,學生理應在這里獲得這種能力,收獲這些觀念和策略帶來的成果,以及體悟其中的酸甜苦辣。

3.教會學生展示自我

表現不應有貶義的元素存在,展示自我應是一個人的能力和素養的全面展現。展示自我是把自己真實的能量和才華表現出來,為他人服務,推動組織發展,凝聚成員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這種搶得發展先機的能力與那種謙謙君子的迂是兩碼事。是金子就得自己擦掉身上的灰塵,讓自己放光;是寶馬就得自己奮蹄前驅,讓自己神行;是蒼鷹就得自己展翅高飛,讓自己登巔。

二、教師的求知欲

教師是以傳播知識和施展才華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職業,這個職業需要以豐富和淵博的才情為基石。只有知識沒有才華的教師,其教學必然波瀾不興;有才華沒有知識的教學,有趣味但不深刻。求知不應是教師的習慣,更應是教師的生活方式。

對專業知識的精進是教師的立足之本。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社會分工在精細的同時也對知識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以專業知識僅能應對學科的教學工作,必然難以提升課堂的活力和滿足學生的不懈追問,也難以勝任跨學科的知識服務。教師要盡量避免成為解題高手或考試專家,要以豐盈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滿足學生,要以高雅的情趣和愛好服務學生,要以健康的心態和豁達影響學生。教師的專業知識精進要建立在厚實的基礎之上。而對專業知識精進的標準是貫通。

三、教師的上進心

教師的上進心不單單表現在追求政治進步上,還體現在專業發展的進取精神上,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如何才能具有上進心?至少需要修煉三個習慣。

1.讓閱讀成為習慣

現代生活和工作的節奏或許真的沒有時間讓我們去閱讀經典名篇,但優秀的教育期刊和網站還是能方便地給我們提供大量的優秀作品,學生的優秀作品也能讓我們閱后如浴春風。另外,各種教材也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料。不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高校教師,閱讀專業以外的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也為學生所學知識的整合提供了可能。還可以閱讀經典散文、詩歌和優秀小說等,這些作品能使課堂教學有靈動的活力和激情;還應涉獵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這些能使我們的視域更寬廣。

2.讓靜思成為習慣

靜思是一種好習慣,通過靜思,可以對自己的工作得失進行總結,回頭看看,看清走過的路或者來時的路,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將向何處去。教師每天面對的挑戰都是新的,靜思每天應對挑戰的過程及結果,是教師職業所產生的豐富且難得的財產。靜思也是提高的過程。靜思能使我們變得聰明、清醒、智慧和豐富。沒有靜思,失敗永遠是失敗,不會有通向成功的質變。

3.讓敏感成為習慣

篇(8)

機制是保障,規范管理是保障校本教研活動開展有序進行的關鍵。學校應注重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設,建立以校長全面負責、教導主任具體抓,學科組長分科組織、教師具體實施的教研管理四級網絡,做到分工具體、職責明確、教研工作管理有效,工作落實到位。

1、理論學習制度是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必備條件。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概念、新方法的有效保證,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營養“添加劑”,是教師促進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訓與個人學習相結合,及時了解教學理論新動態,轉變教學理念,獲取教學新信息,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改理論水平。

2、教研教改制度學校可以根據開學初的教研教改計劃,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身優勢,有針對性、實效性,開展上示范課、研討課、匯報課或開專題講座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動,并從中吸取他人之所長,補自已之所短,真正做到資源共享,自我提升。

3、教學反思制度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自我課堂活動的經驗總結與成敗反思。不斷審視自我的教學行為,及時記下自已教學中的亮點,問題分析,理性思考與改進措施,培養教師自我反思習慣,提升教學效果。

二、名師名家專業引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們教師多處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專業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相對較低,新課程概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情況相對滯后。借助名師名家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是引領我們專業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的不斷成長的有效途徑,可以取得投石問路,拋磚引玉的效果。

1、名師名家的專題論紙學習。為了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專家名師的專題培訓,讀名師專家的專題理論著作,如吳正憲老師《讓孩子們在“好吃”中享受“有營養的數學》,讓老師接受各級業務培訓,從培訓學習中學到比較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這樣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同時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2、專家名師的課例品析。專家名師的課堂教學案例是展示其高超的教學藝術、厚重的文化積淀、駕輕就熟的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學過程,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教師可以通過聽取、觀看名師名家的優秀課例,學習名師名家的做法,吸取名師名家課堂教學中的教學風格、教學思路、駕馭能力,使教師在學習中感受名師名家身上折射出的專業素養。

3、課題引領。走科研興校之路已經成為中小學校發展的共識。學校可以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勇于承擔各級課題,堅持以新課程為導向,課題教研與課堂教學研究相結合,先模仿他人做法,從扶到放、從學到創,走科研之路。

篇(9)

一、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自主學習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即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獨立的方法,獨立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能自啟入境,自學探究,自研交流,自評完善,并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會遷移,能運用,去開拓,敢創新。教學的本質目的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培養獨立的學習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教法要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自主探究。致力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精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積極思維習慣、歸納總結習慣、動手實驗習慣和規范解題習慣等。

2.轉換教師角色,建設民主課堂

錢夢龍說過:教師在教學中,要在感情上相信學生,尊重他們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在時間上支持學生,留夠時間讓其思考和體驗;在學法上精心指導,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教師要改變“一言堂”,丟去“嚴肅性”,建設民主課堂。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使之對物理規律、思想進行深入的思考,完善知識體系。大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允許學生充分討論,提出不同的見解,特別是對一些獨特的見解、思維方式、解題方法,要給予鼓勵,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感,以促進他們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

3.改善授課方式,指導自主探究

新課程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創造性,改善授課方式,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1)自學指導式

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改進自主學習策略,制訂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比如,指導學生課前自覺預習,自主閱讀教材,清楚章節具體學習目標,重難點知識,學會質疑;教師利用課堂陣地,帶領學生積極思考,教會他們智慧聽課、筆記;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思路,如何做錯題本等等。這種自覺認真學習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自我

發展。

(2)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創設直觀鮮明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欲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樂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探究的目標,在課堂上臨時組建或者課外自愿組合探究小組,讓學生集思廣益,達到多元的優勢互補,使大家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可以采用“引導發現式”,程序為“創設情景─觀察探究─推理證明─總結練習”;也可以運用“探究訓練式”,程序為“遇到問題─搜集資料和建立假設─用事實和邏輯論證─形成探究能力”。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知識與能力。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

還可以開展一些課外主題研究活動,既可以豐富課堂學習形式,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劃分研究小組,確定課題,然后開始分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動手實驗,寫出研究過程,創建答案,最后將主題探究活動的成果公開展示,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獲得極強的成就感,更促進學生探索精神的成長。

(3)多媒體整合式

現代教育技術中,文本、圖形、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方式,能夠把靜態的物理知識、物理規律迅速轉變為動態的學習資源,呈現出生動的語言、形象的畫面,強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視覺,使其更快速地記住多樣化的表象,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及掌握物理學科的知識。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善于借助現代多媒體,應用網上資源進行課本相關內容的延伸學習,進一步整合知識體系。比如,借助網絡教育平臺整合知識板塊:學習要點、難點突破、經典例題、練習反饋、課外探究等;在網上觀看部分實驗的模擬視頻和與課程相關的部分百科視頻等。這種自主學習模式更能促進學生視野的開闊性,知識的兼容性。

(4)加強課外小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物理小實驗,小制作的題材廣泛,材料非常豐富,是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有益活動。對每章或每節課后的小制作、小實驗,教師可適當給予指導,提出必要的建議。使得學生能夠善于動腦動手,因陋就簡地取材,把小實驗、小制作活動搞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雖然課外實驗活動在許多方面略顯粗糙或不規范,但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高,尤其是在設計和準備過程中那種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及操作過程,是在其他途徑中無法體會到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激發他們自覺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

(5)反思總結式

學生自主學習還表現在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自我反思總結、自我評價并及時對學習行為做出調整,以更好地促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比如,教會學生自我診斷,明白階段性學習中的長處和不足,及時校正目標,調整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學習方法,不斷促使自己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此外,可以借助教師當堂巡視、批改及時練來促進學生自我檢查與反思。教師在巡視中看到學生做對的題目,隨手批改,看到做錯的題目及時指出錯誤,讓學生及時糾正。這樣,教師就能及時反饋學生獲取知識的情況,使學生及時糾錯。還可以利用學習小組互查式。當練習完成后,在學習小組各成員之間交流,讓他們互批互糾或互批自糾。這種方法能使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提高辨識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強化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篇(10)

本人2000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生物技術系本科,現正積極報考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

學校里熟悉的伙伴都戲稱我為“流動大軍”,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沖。從教七年來,我曾任教過數學、科學、生命科學、心理等多門學科,擔任過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政工教導員、大隊輔導員等職務。無論處于哪個崗位,從事哪份工作,不求聞達于人,只求每天能盡職盡責的做些實實在在的事,用真情和愛心對待每一位同事。

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培養和教研員的悉心指導下,已逐步成長為一名具有師德水平,具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實踐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近三年來由于學校的栽培和自身的努力,獲得了普陀區教育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稱號,榮獲 “普陀杯”生物學科評優大賽二等獎,參與了《上海市生命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內容的編寫工作,撰寫的論文也分獲全國、市級比賽二等獎。

初踏競聘平臺,我對教學管理有著如下初步的認識與思考:

我認為,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是學校培養“勤于思考,敏于學習,勇于實踐,善于總結,樂于奉獻”的教育人才、優化課程改革,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載體。因此管理者除了兼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以外,還應具有與崗位相適應的組織能力,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調控、自控能力及熟練的現代技術手段,能做到平等負責地落實每一項學校工作,協調各項活動,明確服務意識,以共同的目標團結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勵人,以自身的行動帶動人。

如果有幸加入學校教學管理的團隊,我將做以下兩點嘗試:

一、重視學習 適應角色

1、立足本位,豐富教管學識

如果我能有幸踏上教學管理的崗位,我將樹立以人為本,以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為本的理念,向骨干教師學習專業理論,向部門領導學習管理經驗,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管理水平,思考可行可檢的工作策略,做好教導主任的助手,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優點和長處,發揮團隊的最大合力。

2、著眼群體,促進自我發展

新課改下的教師需要新的觀念、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因此倡導自我發展,讓教師做好終身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常規工作。教師自我發展的秘訣之一就是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普及教科研方法,使教師能善用理論去研究理論,善用理論去拓展實踐;教師自我發展的秘訣之二是熟讀善用《課程標準》和《課程標準解讀》,前者通過對于學科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的規劃,體現了學科課程的價值追求和課程理念。后者通過細致入微、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和學科目標以形象、具體的方式加以表達,更有利于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把握;教師自我發展的秘訣之三則是力爭在上好每一堂“家常課”的過程中加強自我反思、學習和改進。在課堂教學“實戰”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從中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生成在書本上無法找到的教學智慧,這些東西都是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都需要教師個體細細體驗、默默領會的,是別人難以教會的,屬于教師個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的范疇。

二、重視創新 發展特色

上一篇: 用餐禮儀 下一篇: 測繪專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色婷婷5月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 | 亚洲特黄在线免费视频播放 | 思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