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3:45: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滴滴整改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整改措施:加強日常巡查與督查,加大對違法違規用地、違法建筑的監管力度,努力做到違法行為的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及時報告,確保違法違規用地、違法建筑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2、反饋意見:土地私下非法交易現象較為嚴重。有的鄉、村農戶將集體土地或宅基地通過私下交易轉賣給了他人建私房,甚至有的還將拆遷安置土地非法轉讓給他人建私房,從中非法獲利。
整改措施:進一步強化土地執法監察,設立舉報電話,鼓勵和引導群眾當好信息員,嚴厲打擊土地私下非法交易等行為。
3、反饋意見:一些項目法人獲得土地使用權后“圈”而不用,造成土地長期閑置。
整改措施:研究制訂閑置土地管理辦法,通過采取征收閑置費等方式來制約一些企業“圈”而不用的行為。
4、反饋意見:為獲取拆遷補償款而違法建房的現象比較嚴重。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速度加快,由于受以往一些重點工程拆遷較高補償的影響,一些人為了獲取政府或開發商拆遷補償費,在即將開發或可能開發利用的地段突擊建房。這些房屋質量低劣,根本無法居住,目的只有一個,等待拆遷,獲取較高補償。
整改措施:逐步完善拆遷補償辦法,不斷規范房屋拆遷行為,嚴格區分合法建筑與非法建筑,對合法建筑按標準予以補償,對非法建筑一律不予補償。
5、反饋意見:“城中村”亂搭亂建現象比較普遍。隨著市中心城區和縣城規劃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城中村”農民要求建房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些人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曬場、行人通道“見縫插針”亂搭亂建,甚至利用耕地非法建房,房屋加層現象也較多。這些房屋布局零亂,建筑密集,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較差。
禁止地方政府借貸不是問題的出路,因為債務融資仍將是我中國城市化的重要驅動力。我國之所以能將超過每年GDP10%的投資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這遠高于發展中國家3%-4%的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城司基于土地及大量國民儲蓄而進行的信貸債務融資。同時允許地方政府進行債務融資有諸多好處:市場準入會促使地方政府遵守市場規則及報告要求,因此有助于提高財政透明度、加強預算、金融管理,并改進政府治理。規范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還能夠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規范地方融資,在從債務融資中獲益的同時,管控違約風險及宏觀經濟風險。目前,我國已經采取了諸多重大舉措,北京、廣東和浙江已啟動管控債務風險的改革;由標普對十幾家挑選出來的城司進行信用狀況評估的試點項目已啟動。為了在省級借貸方和債務償還之間建立聯系,作為財政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國首次允許省級政府發行債券,但作為過渡,由財政部。
進一步的制度革新需要解決兩個挑戰:第一是把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的直接貸款轉換成地方政府的市場借貸;第二是更好的規范城司在金融市場直接融資。具體改革措施建議如下:
1、建立發債事前監管制度。首先對地方政府從借債目的、舉債類別、發債程序、融資來源、資金管理、投放范圍到債務償還都應該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其次,應建立監管指標,可以采用償債比率、當期預算平衡和擔保限制等指標,并制定中期財政規劃便于監察債務融資的可持續性。最后,應進行財務透明化和預算改革。把財務透明作為城司進入資本市場和發債卷的先決條件,由評級機構參照國際標準對城司進行信用評估。
2、建立事后破產防御體系。當某個地方政府或城司面臨破產時,政府不挽救是不現實的,但無條件的政府援助會加大道德風險,鼓勵不負責任的借款行為。所以應建立有效的財政監管措施,降低破產的可能性。近期可開發財務惡化狀況和破產可能性評估系統,對地方財政進行實時監測和早期干預,防止地方政府從財務惡化走向破產。遠期可以開發一套更系統化的無力支付監控體系,包括債務重組制度和索償優先次序架構。同時,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破產司法體系。
3、監管城司債務。鑒于城司持有大量債務,首先要對其債務,包括地方政府對它們做的擔保,進行評估和量化。可以要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報告債務的數量、類型及結構,通過信用評級系統,評估借債方的償債能力。其次,要為城司今后的融資建立事前監管,對借債類型、目的和舉債流程做出規定。作為事前監管措施的一部分,可以規定城司長期借貸必須用于公共資本投資,規定運營收入占換債額的比率,以及建立對實物資產作抵押的規則和限制。地方政府可以為城司發債提供擔保,但需要符合一定的規定,比如地方政府總擔保額必須小于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以及單個城司從一個地方政府獲得的擔保額不得超過該地方政府對所有城司擔保額的一定比例。為控制并降低財務風險,應鼓勵城司發行收益債券。不同于地方政府發行的一般債券,收益債券是由地方政府特別工具機構發債,并有發債所支持的特定的項目中所產生收入流做為擔保的債券。它自我持續性融資功能強,并允許市場在執行債務限額、規避定價風險以及將資產經濟壽命與債務期限匹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美國,收益債券占據了地方未償債務的總額的三分之二。一些配套改革也有助于收益債券的發展,包括:公司治理改革、基礎設施稅收設定管理法規、標準化報告、審計和市場披露要求等。
4、加強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能力。可以考慮在一些城市和省份及城司中進行債務管理模式試點,對地方政府和城司債券結構,如利率、期限、現金流、再融資風險和匯率風險等進行規定。像中央政府債務管理一樣,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也是一個建立并執行審慎管理實體債務戰略的過程。對現有債務及預算內外新增債務的管理,應該與地方政府的成本及風險偏好相吻合。
5、管理土地融資的財務風險。對于包括我國在內的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地方政府,土地資產都是基礎設施資金的重要來源,而且來自于土地交易的收入往往超過稅收收入和財政轉移支付。與各國監管地方政府借貸的制度相比,發展中國家大規模基建中的土地融資,大都缺乏嚴密監管和法規。土地出售比借貸往往更缺乏透明度。許多賣地行為都在預算外進行,這就很容易將賣地收入轉變成當期性預算。而且,基建融資中,銀行信貸部分的抵押往往是土地及對其升值的預估。近來許多國家土地價格出現急速下滑,構成了地方政府債務一個新的系統風險因素。所有這些因素都需要政府制定事前審慎監管規定,就像那些針對政府發債的制度一樣,來降低基建投資中與土地融資有關的財政風險和或有債務。短期內可進行的改革包括,對由土地及其他固定資產抵押的銀行貸款進行風險評估、為土地交易收入建立土地信托或特別基金,并禁止將賣地或土地租賃收入轉變成當期性預算。長期改革應對土地進行資產管理、規定抵押或貸款比率、將土地融資與中期財政規劃和資本預算關聯起來。
6、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市場化改革。我國擁有大量的國民儲蓄,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創造了大量的基建需求。地方政府金融市場可以幫助將大量的儲蓄轉變成基建投資。為基礎建設開辟更多具有競爭力、多元化的融資來源,讓各種金融工具的競爭帶來融資成本的降低,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作法。地方政府債務越趨向于市場定價,從經濟的角度看資源使用就更加有效。應該在貸方建立競爭市場,以確保最低的資金成本和可持續的資金來源。這就意味著打破“市政銀行”的壟斷,使銀行放貸和債券發行采用相同準入標準。許多美國的監管制度都是由市場參與者自己或是通過市場行為發展出來的。美國地方政府信貸市場受益于200年的實踐,在此期間,投資者深刻體會了債務違約的后果,并且深知上級政府并不一定會為下級機構的違約來還債。而利用市場約束手段,依靠債券市場中信用評級機構以及金融中介、社會結構的力量, 對地方政府信用進行評級, 對于監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武漢市城市建設利用外資項目管理辦公室,研究生,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建筑經濟)
參考文獻:
[1]課題組.地方政府融資研究.宏觀經濟研究,2010(6).6一11.
[2]劉尚希等.政府債條風險狀況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2(5).22—32.
[3]馮興元等.論城市政府負債與市政債券的規則秩序框架.管理世界,2005(3),29—42.
[4]金永軍等.2009年地方債制度博弈的分析視角.財經科學,2009(10),35—42.
一、試卷情況分析:
1、從整份試卷來看,考查的知識面廣,充分體現了以教材為主的特點,考查的知識點基本涵蓋了本學期所學的內容,難易也適中,能如實反映出學生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2、深入淺出地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展現在學生的試卷中,并注重考查在學生活學活用的數學能力。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驗,同時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考內容同時使學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另外本次試卷注重學生的發展,從試卷的得分情況看,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難獲得高分的。
二、存在問題:1、填空題第6題學生丟分最高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學生不帶單位,從中反映出學生平時的不良習慣。
2、判斷題失分不算多。
3、選擇題中第3、5題丟分多,錯誤原因:學生不能仔細讀題,認真揣摩題意,答題意識不夠清晰。
4、計算題第4題的簡便運算第題得分率低。錯誤原因是學生對運算定律還不能靈活運用。
5、解決問題:第3題錯誤率也是比較高的,學生對于碰到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還有待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訓練。
三、改進措施:
1、多利用多媒體小平臺,創設的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教學情境。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3、要求學生能預習教材,上課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習。
5、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6、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7、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圍繞“加快發展,奮力崛起”的目標,針對影響和阻礙衛生系統發展的癥結,結合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新農合制度建設,醫療市場整治,認真開展整改,以整改工作的高標準,促進解放思想大討論深入開展。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優化環境,改進作風,艱苦奮斗,為推動全市醫療體制建設提供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理論學習方面。部分領導干部強調工作忙、會議多,理論學習抓得時緊時松。學習的內容形式比較單一,與工作實際結合少,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不夠。
(二)關于黨的建設方面。一是民主生活會的質量有待于提高,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不夠深入;二是有個別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學習堅持不夠好;三是需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性。
(三)關于工作作風方面。工作作風還不夠扎實,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安排部署的多,檢查落實的少。二是面上工作多,深入基層的時間少,談心不夠,交流的少,關心的少。
(四)工作創新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思路不寬,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夠,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改革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三、整改目標
1、樹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觀念,提高黨性覺悟,樹立良好的黨性形象,充分發揮醫療衛生隊伍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2、增強學習的自我約束,促進整體素質全面提高。
3、增強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切實履行好衛生系統工作人員職責。
4、堅定立場原則,帶好隊伍,樹好形象,創優發展,搞好服務。
四、整改措施
針對以上在在的問題,按照“政治堅定、公正清廉、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要求,切實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建立起干部隊伍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著力解決機關干部在思想、作風、工作、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證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具體整改措施如下:
(一)加強學習,全面提高理論水平,增強服務意識
解放思想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思想上、學習上不斷與時俱進,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實現衛生事業的大發展,就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上來,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在大討論和以后的工作中,確立學習主題、突出學習重點,深刻領會,融會貫通,固定學習時間,抓住一切學習機會。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高用理論指導具體工作的能力;加強市場經濟、外語、計算機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虛心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借鑒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端正思想態度,注重發揮和調動同志的積極性、創造性,有意識地給同志加壓,使大家整體的組織、協調和文字等綜合水平得到鍛煉提高。經常與機關干部開展談心交流,溝通有無,查漏補缺,注重征詢和吸納機關干部的意見和建議,促進自己的工作,杜絕盲目性和主觀性。
要將學習貫穿始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理論修養,提高剖析問題的能力,提高研究和計劃工作的能力,增強執政為民,加快發展的責任感。首先要加強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學習,制定學習計劃,開展理想、信念、職業道德教育。制定全員培訓近期計劃和長遠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全面提高醫療隊伍整體素質。改進工作方法,實行“明晰、積極、主動、創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實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加強事業心、責任感。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深入基層,深入監管一線,心系民情,嚴格依法辦事,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為人民的身體健康安全著想。
(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打造“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工作氛圍。
針對工作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局黨委緊緊圍繞打造“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氛圍”這一主題,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實勁、聯實際、見實效”要求,立足部門職能,結合崗位要求,從工作的目標、改革的深度、創業的環境、發展的效果等具體方面入手,堅持解決突出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思想教育與獎勵懲處相結合、管理創新與規范行為相結合,“抓創新、重落實、促發展、爭一流”為指導,認真落實各項整改措施。
貫徹落實全市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制定的目標任務,繼續開展“人性化”精細管理活動,深入貫徹落實好預防為重,以農村為重點的衛生工作方針,緊緊圍繞提升農村衛生、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監督執法、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水平六項重點工作,總結經驗,精心謀劃,創新思路,加大落實力度,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發揮集體智慧,進一步開拓創新,加大創新力度。
要解放思想,就要增強發展創新的意識,徹底破除一切阻礙發展的觀念,消除一切影響發展的因素;要增強危機意識,全面了解當前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增強責任意識,敢于對創新、發展負責;要增強開拓意識,銳意進取,樹立大發展、快發展,在突破中創新,在進取中創新的意識。
結合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聯系實際,發揮好干部職工的集體智慧,創造性的開展衛生工作。各處(室)根據制定的工作計劃、思路,奮斗目標,積極實踐,為創造性的開展今年衛生系統的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加強黨風廉政教育,進一步建立黨風廉政建設的監督機制,暢通民主渠道,牢記黨的紀律,堅持依法辦事。要建立黨組的定期通報制度,用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的事跡來教育大家,弘揚正氣;同時,要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利用反面典型不斷敲警鐘,黨組成員之間要互相監督,提高防腐拒變的自覺性
自2003年起上海、江蘇和浙江等省市首先實行“土地換保障”的思路后,全國各地紛紛學習和參考這些地區的做法。“土地換保障”在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其長期生活穩定沒發揮了一定作用。不過就如何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各地的情況和條件不同,目前都處在探索之中,并且著重考慮的是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其中主要有這樣幾種模式:
1.1繼續實行被征用土地以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有些地方暫時沿用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但由于這項制度是在農村低生活水平的基礎上,以低保障、廣覆蓋為原則制定的,無論在基金的繳納,還是養老金的測算上都低于城鎮的生活保障水平,因此實際上無法保障失地“非農化”后的生活水準。
1.2直接加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此類制度可以使被征地農民直接融入城鎮居民,達到相應的生活水平。但是按現行政策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費的繳費期限不能少于15年,這就限制了那些年齡偏大的失地農民。
1.3建立社區式的農民退休制度。東部少數發達地區嘗試建立了該制度,但由于需要強大的集體經濟作為支持,此模式的實用性也十分有限。而且集體經濟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也影響該制度的運行和長久性。
2、現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2.1所有權主體不清造成農民的權益受損。《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統一支配。而當集體組織的所指并不清晰、主體不確定時,村民小組、村委會甚至鄉(鎮)政府都成為集體土地的支配者,并互相爭權奪利。由于對土地補償的分配缺少具體細則,土地補償在征地補償中占的份額又大,一些地區發生了村干部隨意截留、私分補償款等,引起群眾不滿。
2.2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不清使得農民雖然在原則上享有占有、使用、處置土地利益的權利,但在土地的征用、補償問題上并沒有與國家進行平等對話的法律地位。政府有權利“強制性”地將集體土地征用為城市公共利益的建設用地,但與作為土地真正所有者與農地需求者的農民之間處于隔離狀態,不發生直接的經濟和信息聯系。《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原用途給予補償”。這實際上排除了被征地農民參與增值收益分配的機會。征地補償沒有包含土地增值部分。土地征用后,用途的改變,經常會導致地價的上升。按照馬克思的地租理論,對增值部分的分配應考慮被征地者的利益。國家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土地用途轉變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約得60~70%,村一級集體經濟組織得25~30%,農民個人只得5~10%。總體上,土地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只考慮了土地的歷史產出和收益,以及不降低農民的生活水準,卻沒有考慮到土地改變用途后的級差地租,也沒有充分考慮到被征用土地后的這些農民將成為新市民,生活費用水平必然提高的客觀事實。
3、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安置的對策思考為失地農民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由于征地補償標準偏低,加上財政補貼能力有限,社會保障基金缺口很大。另外,如果按照城鎮模式建立統賬結合的社會保險,需要個人有相當的就業能力,但失地農民在城市正式部門就業具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很難通過充分就業的途徑來建立失地農民的個人賬戶。
3.1對現行的土地征用制度進行改革,是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重要前提。構建新型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明確農民承包土地所具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置”的完整物權制度。凡經營性土地,政府不得強制征用。當非公益經營項目獲得政府批準需要征用農民的土地時,農民有權選擇以市場方式公平地兌現土地私權利的價值。完善土地征用補償制度,提高征地補償標準。打破計劃經濟模式下政府定價的做法,遵循價值規律,以市場價格生成土地補償費,應當成為未來我國征地改革的必然方向。建立合理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安置制度。目前需要建立既符合現實實際,又便于今后與城鎮社會保障相銜接,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社會保障安置方案。
小數乘法
(一)說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28×0.14表示28的百分之十四是多少
75×3表示73的3倍是多少
10×0.1表示10的十分之一是多少
0.2×7表示7個0.2是多少
(二)判斷對錯
由1.03到1030是把1.03乘1000得到的數。
一個數的1.02倍比原來的數要大。
0.6時等于6分。
甲×1.2=乙×0.8(甲乙不等于0),甲?乙。
當一個因數比1小時,積一定比另一個因數小。
(三)思考題
如果a ×b=5.26,a和b的小數點同時向左移動一位,那么他們的積是:______________
一個小數擴大3倍后,得到的數比原數大5.4,這個小數是:_____________
一塊長方形木板,長12.5分米,寬87厘米,這樣8塊木版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班上有34名同學合影,定價是24.5元,給四張照片。另外加印是每張2.3元。全班每人一張需付多少錢?
二、小數的除法
(一)填空
1、李師傅4小時做了20個零件,平均每小時做____個零件,平均每一個零件需要______小時。
2、一個三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是1.50,這個三位小數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
3、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比原來少2.52,這個小數是_______。
(二)判斷
除數小于1,商大于被除數。
(三)解決問題
1、一件上衣需釘8個扣子,一盒扣子有100個,能釘多少件這樣的上衣?
2、一批貨物有18.9噸,用載重量是6噸的卡車一次運完,至少需要幾輛?
3、2.5與0.4的積,除以2.5除0.4的商,積是多少?
聰明小屋:
1、0.1+0.2+0.3+0.4+…+9.7+9.8=(
)
2、5.0+5.1+5.2+5.3+…+9.9+10.0=(
)
其他,容易粗心的地方:按“四舍五入法”寫出近似值,得數保留整數,得數先用循環小數表示,再保留兩位小數等等。
數學真是一門需要認真仔細的功課,有方法,有竅門,但關鍵是理解并且不得粗心。
作者學校:青島新世紀學校五年級(一)班
0 引言
上海地鐵 1, 2 號線 DC01, AC01/02 型電動列車的客室車門采用氣動內藏對開式滑門, 3 號線 AC03 型電動列車采用電動式塞拉門, 1 號線 AC04 型電動列車的客室車門采用電動外掛式移門。由于上海地鐵客流較大, 使得列車客室車門故障率較高, 客室車門的可靠性成為制約列車安全、正點運營的瓶頸之一。為了確保列車的正常運營, 有效地降低客室車門的故障, 本文就上海地鐵車輛客室車門存在的設計缺陷和故障進行分析, 并對所采取的整改措施進行說明。
1 客室車門簡介
1.1 內藏門
內藏對開式滑門簡稱內藏門。車門開 /關時, 門葉在車輛側墻的外墻板與內飾板之間的夾層內移動。內藏門主要由門葉、車門導軌、傳動組件、門機械鎖閉機構、緊急解鎖機構、氣動控制系統以及電氣控制系統等組成。門葉由鋼絲繩連接, 左側門葉與驅動風缸直接連接, 并通過安裝在左門葉上方鋼絲繩夾緊機構與鋼絲繩相連; 右側門葉與鋼絲繩調整裝置連接, 通過調整鋼絲繩使其保持一定的張緊力。門葉上方設有一個鎖鉤, 車門關閉后, 鎖閉系統動作, 鎖鉤鉤住兩扇門葉上的鎖銷, 保證車門安全可靠地鎖閉。此外, 車門系統裝有車門鎖閉行程開關 S1、車門關閉行程開關 S2、車門切除開關 S3、緊急解鎖行程開關 S4, 實現車門的電氣控制。
內藏門通過中央控制閥來控制壓縮空氣的流向和流量, 實現雙作用驅動氣缸的前進和后退, 再通過鋼絲繩、繩輪和驅動支架等組成的機械傳動機構完成車門的開 /關動作。機械鎖閉機構可以使車門可靠地實現在關閉位置上鎖閉。電氣控制系統控制中央控制閥來實現車門的開 /關和解鎖。調節中央控制閥上的調節旋鈕可調整開 /關門速度及緩沖速度。
1.2 塞拉門
塞拉門在開啟狀態時, 車門移動到側墻的外側; 在關閉狀態時車門外表面與車體外墻成一平面, 這不僅使車輛外觀美觀, 而且有利于減小列車在高速行駛時的空氣阻力和降低空氣渦流產生的噪聲。塞拉門主要由門葉、支承桿、托架組件、車門導軌、傳動組件、制動組件、緊急解鎖機構、車門旁路系統以及電子門控單元( 以下簡稱EDCU) 等組成。車門還裝有鎖閉行程開關 S1、切除開關S2、緊急解鎖開關 S3 和 EDCU 復位開關 S4, 實現對車門的電氣控制。作為車門的控制部件, EDCU 起著監控車門狀態、驅動門機構和與控制門單元通信的作用。
塞拉門由電機驅動絲杠和螺母機械傳動機構, 絲桿和螺母傳動機構帶動門葉移動, 實現車門的關閉。門葉托架上的滾輪在導軌內滑動, 上導軌的端部有一定的彎曲以保證門葉最后的關閉( 塞閉) , 下導軌安裝在門葉下部,與安裝在車體上的滾輪嚙合, 從而保證車門與側墻的平行度。在門關閉狀態, 制動裝置的機械結構能防止門打開, 開門動作時, 它由電磁閥控制松開。
1.3 外掛門
外掛門采用模塊化設計和安裝,門頁、車門懸掛機構以及傳動機構的部分部件安裝于車體側墻外側, 電子門控單元和驅動電機裝于車體側墻的內側。外掛門主要由門頁、直流驅動電機、車門懸掛機構、絲桿 /螺母機械傳動機構和 EDCU 等組成。此外, 車門還裝有車門關閉行程開關( DCS) S2、鎖閉行程開關( DLS) S1、切除開關( LOS) S3以及緊急解鎖開關( EES) S4。
外掛門由電機帶動絲桿轉動, 絲套在絲桿上的橫向移動帶動門葉在導軌上滑動。EDCU 是車門的控制部件,具有監視、控制驅動電機和與控制單元通信的功能。
2 車門故障
由于地鐵列車運營線路站距短, 客室車門頻繁地開啟和關閉, 因而易導致客室車門的門控電氣元件和機械零部件損壞, 造成正線運營列車的客室車門故障頻發。故障較輕則該車門被切除, 故障較重則列車發生掉線、清客或救援。據統計分析, 上海地鐵 2003 年三條軌道交通線車輛客室車門故障的原因主要是:( 1) 地鐵 1 號線內藏門發生故障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尺寸配合、門檻條、驅動氣缸、鎖閉開關 S1、S 鉤、解鎖氣缸、關門限位開關 S2 以及繼電器等方面;( 2) 地鐵 2 號線內藏門發生故障的主要因素集中在解鎖氣缸、S 鉤、尺寸配合、驅動氣缸、門檻條、鎖閉開關 S1 以及關門限位開關 S2 等方面;( 3) 對地鐵 3號線塞拉門而言, 由于投入運營時間不長, 除 EDCU 故障引起較多的車門故障外, 其他引起車門故障的原因具有很強的隨機性。
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 FTA 和 FM EA 對上海地鐵現有車輛的三種客室車門的故障情況進行分析, 可以得出車門故障的主要因素是:( 1) 從車門結構方面分析, 限位開關、繼電器、門檻條、護指橡膠條、開 /關門按鈕、橡膠止擋、驅動氣缸 /電機、解鎖氣缸、S 鉤門鎖、鋼絲繩是造成車門故障的主要因素;( 2) 從車門控制軟件方面分析,EDCU 的控制系統軟件是車門故障的主要因素;( 3) 從環境方面分析, 車體振動或局部變形、乘客擠靠車門、車門運行環境是造成車門故障的次要因素;( 4) 從人為因素分析, 司機誤操作, 乘客擅自隨意啟用緊急設施, 檢修人員水平的制約等是造成車門故障的客觀因素。
3 車門整改措施
我們通過對車門系統的故障統計分析和可靠性研究, 針對車門故障的產生原因以及車門系統本身的設計和制造缺陷系統地實施了多項整改。因篇幅所限, 本文僅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整改措施作簡要介紹。
3.1 塞拉門的整改措施
3.1.1 增加門控旁路開關
在 AC03 型列車的試運營過程中, 曾發生無法判斷車門故障的位置和原因的現象, 也曾發生無法切除故障車門的情況, 這些均導致了牽引系統自動封閉, 使得列車無法自行退出運營, 給正線的運營帶來很大影響。根據現有其它列車的運營經驗, 司機室內設有車門門控旁路開關,可以實現對客室車門的旁路, 從而解除列車牽引系統的封閉。為此, 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通過改造線路圖增加了門控旁路開關( DBPS) , 如圖 1 所示。當 DBPS 動作 ,DIR_ A( 列車 A 側車門監控繼電器觸點) 和 DIR_ B( 列車 B 側車門監控繼電器觸點) 被旁路, 列車所有車門系統對于牽引系統的影響被旁路。即當出現嚴重車門故障時,通過使用“門控旁路開關”, 列車可自行牽引退出正線, 避免救援, 減少故障影響正常運營的時間, 有效地降低了列車車門故障對正常運營帶來的不良影響。
3.1.2 更改車門障礙物探測次數
障礙物探測功能是指當車門探測到有乘客或障礙物被夾時, 車門夾緊力會在短暫的時間內消失, 給乘客一定的時間脫身, 然后再繼續實施關門動作。但是該功能的探測次數直接影響了車門的性能。塞拉門初始設計的障礙物探測次數為 3 次, 經常發生障礙物探測 3 次結束后車門自動打開現象, 導致更多的乘客涌入車廂, 車門無法關閉而使列車晚點。因此將探測次數改為 6 次, 并且減小車門探測后的緩沖反彈幅度。在 6 次探測時間之內, 被夾乘客將通過該扇門進入車內, 進行障礙物探測的車門會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自動關閉, 這樣就減少了車門無法關閉而帶來的列車晚點的影響。
3.1.3 增加車門再關門功能
再關門功能是指當車門遇到障礙物并探測設定的次數后仍無法關閉時, 車門會自動完全打開, 此時司機可直接按關門按鈕關閉未關閉的車門。AC03 型列車車門原設計是不具備再關門功能, 當車門障礙物探測數次后仍無法關閉時, 車門自動打開, 此時司機只有先按開門按鈕打開所有車門, 然后再按關門按鈕才能將未關閉的車門關閉。由于再次打開所有車門會導致更多的乘客擠入車廂,并再次激活再開門功能, 所有車門無法關閉, 在客流高峰顯得尤為突出, 嚴重影響了地鐵的正點運營。車門增設再關門功能后, 取消了車門自鎖信號, 當司機再次按下關門按鈕, 將發出關門脈沖信號, 只對未關閉的個別車門進行再關門操作。該功能的優點在高峰客流時顯得尤為突出,不需要將所有車門全部打開后再關閉, 且防止了因車門再開門功能而影響了車門的正常關閉。
3.1.4 關門夾緊力的調整
地鐵列車客室車門關門夾緊力大小與乘客安全和車門故障密切相關。力太小會由于乘客擁擠而造成車門無法正常關閉, 車門也容易產生故障, 對列車運營有比較大的影響; 力太大又會增加夾傷乘客的可能, 顯得不夠人性化。AC03 型列車車門原設計的關門夾緊力均為 150 ̄200 N, 再開門功能頻繁啟動, 車門無法正常關閉。為了降低車門對運營的影響, 同時也考慮到乘客免于被車門夾傷的安全性保護, 進行了車門的關門夾緊力的試驗。當選擇較大的車門夾緊力時, 車門夾緊力隨著障礙物探測次數的增加而由小到大逐步增加, 這樣就使得乘客在車門夾緊力較小的時候就能脫身, 有效降低了夾傷乘客的可能性。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和試驗結果, 將列車車門的關門次數設為 6 次, 每次的關門夾緊力分別改為 150, 200,260, 260, 260, 260 N, 有效地解決了因車門關閉困難而對列車造成的晚點。
3.1.5 車門控制軟件的改進
針對塞拉門存在的頻繁死機和其它控制功能的缺陷, 對車門控制軟件版本進行改進, 新版軟件與舊版本軟件相比主要做了如下改進 : 車門驅動電 機 斷 路 故 障( 故障代碼 1) 的監測方式由原來的一次監測改為兩次監測; 當車門檢測到有障礙物時( 故障代碼 6) , 車門控制單元 DCU 中會記錄為“初級故障”, 并且在車門正常工作后此故障記錄將被自動刪除; 在關門過程中車門遇到障礙物無法關閉時, 會自動執行 6 次關門動作, 關門夾緊力分別為 150, 200, 260, 260, 260, 260 N, 如果最后一次仍未能關閉到位, 車門將處于打開位置, 此時可以按關門按鈕再關門; 當車門死機并處于未完全關閉的狀態下, 該門頁處于自由狀態, 可以直接手動推門將門完全關閉, 然后將該扇門切除。
3.2 內藏門的整改措施
3.2.1 對列車車門驅動氣缸的工作風壓進行降壓整改
AC01/02 型列車與 DC01 型列車車門結構基本相同,同屬于內藏門。分析 DC01 車門驅動氣缸的工作壓力僅為 3.5 bar, 而 AC01/02 型列車的車門驅動氣缸的工作壓力高達 5.0 bar, 所以 AC01/02 型列車的車門驅動氣缸和車門系統調整尺寸容易變動的故障與工作壓力較高有一定的關系。在 120# 車的 I單元 A 車進行了門控系統的降壓試驗, 即把車門驅動氣缸的工作壓力由原 5.0 bar逐步下調, 同時檢查車門的工作性能。試驗結果顯示, 在門控系統總風管壓力調整為 4.0 ba(r 額定為 5.0 bar) 時, 車門的開關門速度和緩沖功能都正常, 改善了氣缸及門控傳動系統的工況。隨后對兩列車的所有客室門控系統分別進行壓力為 4.0 bar的低壓試驗, 運營試驗跟蹤半年后, 整改效果良好。現在已對上海地鐵 1, 2 號線所有 AC01/02型列車的車門驅動氣缸壓力進行降壓整改。
3.2.2 內藏門的其它整改措施
( 1) 對車門驅動氣缸的整改;
( 2) 門鉤限位銷裝配方式的改造;
( 3) 車門尺寸超差的整改措施;
( 4) 關門止擋的改造;
( 5) 車門解鎖小氣缸節流閥的整改;
( 6) S1 和 S2 限位開關的改造;
( 7) 車門電氣控制系統的改造;
( 8) 車門護指橡膠條的改造。
3.3 外掛門的改造
AC04 型列車的客室車門是外掛門, 由于該型列車尚處于調試和試運營階段, 故外掛門所存在的設計缺陷或故障均未能充分暴露。現根據 AC03 型電動列車塞拉門的運營經驗, 對外掛門設計結構的缺陷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3.3.1 車門切除與緊急開門裝置聯鎖的改造
AC04 電動列車外掛門調試時, 發現門在被切除后乘客仍然可以通過緊急解鎖手柄將門打開。車門的切除將使司機無法對該門監控, 乘客通過操作緊急解鎖手柄將該門打開后, 列車仍然可以啟動運營, 對車內乘客將形成不安全的隱患。因此, 對其進行如下整改: 在車門的切除裝置上增設一個機械止擋裝置( 銷釘) , 如圖 2 所示, 使該止擋在車門切除裝置動作時聯動, 從而鎖住緊急開門解鎖裝置使其無法動作, 在機械上實現聯鎖, 保證車門在切除的狀態下無法通過緊急開門扳手打開車門。
3.3.2 外掛門的其它整改措施
( 1) 門檻條導向槽的改造;( 2) 車門緊急解鎖裝置罩板的改造;( 3) 門控軟件參數的改進。
4 結論
一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
1.1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的素養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的臨時用電的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現場臨時用電的工作落實情況,決定了真正落實到臨時用電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系統使用存在的漏洞
1.2.1整個臨時用電系統布置的設備以及線路不符合規范,線路規格不滿足用電系統所要求的容量,線路架設經常使人碰觸到導線而引起觸電事故,設備出現老化損壞而導致發生漏電事故。
1.2.2臨時用電操作不符合規范,電焊施工作業是引起施工現場安全事故發生概率高的原因之一,原因主要有:焊機導線與焊機、焊鉗連接接頭或焊接導線有接頭處理不當,松動打火。焊接導線(焊把線)選擇不當,截面面積過小,而試用過程中超負荷使絕緣損壞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短路打火。焊接導線受壓、磨損造成短路或鋪設不當、接觸高溫物體或打轉使用造成渦流,過熱失去絕緣短路打火。④電焊機回路線(搭鐵線或者接零線)使用、鋪設不當或者亂搭接,在焊接作業時產生火花或接頭過熱引燃易燃物。施工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的不規范操作臨時電箱,亂拉亂接線路用于照明、設備運作等行為而引發電氣火災亦是經常發生。
1.2.3臨時用電安全保護措施的缺失,在施工現場,雖然有比較完整的臨時用電管理制度,可是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比如 臨時用電系統沒有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臨時用電配電箱的漏電保護器不完善,外電防護措施不完整,主要是由于施工現場場地條件的限制達不到安全距離要求時,而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發生觸電事故。④防雷措施,主要是針對現場的塔吊、吊機、架體及設備的防雷裝置安裝的好壞,如接閃器、引下線的連接部位、跨接線及接線柱的安裝不齊全或者不牢固。
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系統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專業素養
由于施工用電的專業性很強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復雜性,因此要求工作人員應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具有較強的安全意識。
2.1.1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要求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經建設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
2.1.2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日常培訓:施工單位應當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其教育培訓情況記入個人工作檔案。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考核不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新崗位培訓:作業人員進入新的崗位或者新的施工現場前,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未經教育培訓或者教育培訓考核不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的專門培訓:垂直運輸機械作業人員、安裝拆卸工、爆破作業人員、起重信號工、登高架設作業人員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作業。
2.1.3安全施工技術交底
施工前的安全施工技術交底的目的就是讓所有的安全生產從業人員都對安全生產有所了解,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建設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負責項目管理的技術人員應當對有關安全施工的技術要求向施工作業班組、作業人員作出詳細說明,并由雙方簽字確認。
2.2完善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系統
2.2.1編制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
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的原因在于使得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有一個可遵循的科學依據,保障其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為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系統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用電技術措施和電氣防火措施。
2.2.2完善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措施
(一)整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采用TN-S三相五線制工地系統,
要求接地電阻值一般應小于4Ω。
(二) 短路防護在總配電箱(配電室)、分配電箱、開關箱等電箱要安裝短路、過負荷、漏電等電氣防護裝置,在配電裝置和線路端應按規定安裝斷路器或者熔斷器,以便在線路發生短路時能及時有效地切斷電源。
(三) 電氣設備外殼帶電防護電氣設備的使用必須按照規范要求,設置專用的開關箱和二次側觸電保護器,在開關箱內設置短路、過載保護,確保做到“一機一閘一箱一漏”,嚴禁一閘多機。開關箱的進線中間不得出現接頭,漏電保護器動作時間不得大于0.1s,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使用于潮濕和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器就采用防濺型產品,手持電動工具使用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均不得大于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大于0.10s;定期檢查電氣設備的安全狀況。
(四) 外電防護對于外電架空線路,當在其一側作業時,必須保持安全距離,而且隨外電線路電壓等級的增加,安全距離要相應增加。不得在外電架空線里的下方施工、建造臨時建筑物、堆放材料或者構建物等。
(五) 防雷保護措施對于塔吊、腳手架及金屬設備防雷和姐弟啊裝置,重復接地電阻值不得大于10Ω,接地體采用SC50鍍鋅鋼管,接地體連接采用40x4扁鋼。施工現場電氣設備可利用自然接地體和基礎接地體接地,應保證電氣連接可靠并校驗接地體的熱穩定,安裝垂直接地體須埋于地下深800mm以下,打入接地體直到露出溝底不少于200mm為宜,便于連接接地干線。
(六) 電氣防火措施施工現場建立防火檢查制度,強化電氣防火領導體制,建立電氣防火隊伍。施工現場一旦發生電氣火災,撲滅火災時,首先迅速切斷電源,以免事態擴大,切斷電源時,應戴絕緣手套,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其次當火災離開關較遠需要剪斷電線時,火線和零線應分開錯位剪斷,以免在中斷處造成短路,并應防止電源線掉在底墑造成短路,使人員觸電。電源線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時切斷時,方面派人去供點處拉閘,另一方面滅火時,人體的各部位與帶電體應保持一定距離,必須穿戴絕緣用品。
(七) 電氣觸電緊急措施當發生觸電情況時,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切斷電源開關;另外易種是用干燥的絕緣木棒、布帶等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者將觸電者撥離電源。嚴禁救護者用手直接推、拉和觸摸觸電者;嚴禁救護者使用金屬物品或其他絕緣性能差的物體(如潮濕的木棒、布帶)接觸觸電者。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必須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法、心臟按摩法。
(八) 臨時用電的檔案管理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要由電氣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編制,并且經過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后才可施工。臨時用電系統在施工完成后要經過編制人、項目部經理、審批人及專職電工共同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要履行簽字手續。建立完善的用電檔案,并設專人管理,主要包括:專項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接地電阻絕緣電阻遙測記錄、電工巡視維修記錄、臨時用電驗收記錄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既是安全生產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觀念,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筑工地的安全規章制度必須落實到每一位相關的工作人員身上,提高安全意識,加強企業的安全管理最終實現減少甚至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TM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21-0144-01
電能計量裝置主要有電能表、互感器、二次接線等三部分組成,計量裝置所發生的誤差也主要由這幾個方面組成。在實際的應用中,電能表的誤差能夠在負荷點之下調整到最小,其他誤差則和二次回路的參數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為了降低低壓三相電能計量裝置的誤差,應當按照負荷的要求選擇相應的準確度等級,并且加強日常的運行管理。
1 低壓三相電能計量裝置誤差原因分析
1)計量裝置的本身的質量原因。對于電能計量裝置來說,在安裝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由于管理等多方面的要素影響,導致計量裝置難以滿足安裝應用的新要求,從而出現計量不精確的情況。例如常見的接線不牢固,導致接觸電阻值的增大,從而增加了TA外線的負荷,也導致誤差進一步的增大。還有在在安裝的過程中,計量裝置不牢固,導致電能表出現歪斜,也會使其誤差增大,特別是在低負荷狀態下,這種誤差更加的明顯。此外,計量裝置本身的質量問題也會出現誤差現象;同時如果在使用的過程沒有進行科學的維護,也會導致計量誤差現象的出現。當電流互感器精確度不夠時,也會帶來誤差,因此在選擇互感器精確度等級時,應當選擇負荷比較寬的電流互感器。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將寬負荷電流互感器和普通互感器搭配使用,也會出現計量誤差增加的現象。
2)互感器的二次負荷比較大。在電流互感器的運行中,部分互感器二次電能計量回路缺失,從而導致互感器的二次負載增加,使計量裝置出現誤差。在應用中發現當一次電壓比較穩定時,比差與角差會隨著二次電流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電流互感器的二次負載比差與角差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增加了計量裝置的誤差。
3)自然因素的影響。自然因素對于電能計量裝置的準確度也會產生影響,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溫度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變化比較大時,會使感應式電能表的電壓、相位角等出現變化,這樣就會影響到設備的準確性。這種溫度誤差不僅包含相位溫度誤差,同時還包含了幅值溫度誤差。一般來說低壓三相計量裝置在室外,對于冬季氣溫差比較大的地區來說,計量裝置的誤差會出現增大的現象。
2 降低電能計量裝置誤差的措施和方法
對于電能計量裝置的誤差來說,其誤差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僅僅改變單一因素很難降低誤差。因此應當采取合理的綜合性技術措施,按照誤差的發生因素,減少影響各個環節中的誤差,從而提高低壓三相電能計量裝置測量的準確度。
1)選擇科學的計量方式。科學合理的計量方式對于計量誤差具有直接的影響,能夠有效的提高計量裝置的準確度。因此在選擇計量方式時,應當根據用戶的需求針對性的選擇多種計量方式。對于一般的電力用戶來說,可以選擇單芯四線的接線計量方式;對于動力負荷比較大的工業用戶,可以選擇三相三線V型計量方式。對于農村地區低壓出庫,可以選擇三塊單相電能表計量的方式。通過這種連接方式能夠提高單個電能表的獨立性,當一相電能表出現故障時,其他電能表仍然能夠繼續工作,提高了測量的準確度。
2)選擇準確度比較高的計量裝置。在應用的過程中盡量選擇精度高、穩定性好的多功能電能計量裝置,特別是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功能電能表已經日益完善,其誤差也比較穩定。對于多功能電能表來說,可以同時滿足正反有功和無功的電能計量和脈沖輸出,以及電量追補等功能。而且其過載能力比較強,功耗比較小,能夠滿足三相電能計量的需要。根據電流互感器的之間的誤差,進行合理的配對,減少互感器合成的誤差。目前互感器的合成誤差已經成為了電能計量裝置誤差來源,因此應當選擇準確度高、誤差小的互感器來降低誤差。對于電流互感器二次導線的選擇應當根據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長度和截面。在一般情況下電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導線截面積應當不小于4 mm2,而且其中間不能有接頭。在使用之前應當測量電流互感器的實際二次負荷,使負荷在額定的負荷范圍之內,這是提高準確度的重要方式。計量用的電流互感器的二次繞組必須專線專用,不能夠和其他的測量、保護等裝置混合使用。同時盡量選擇電流回路負荷阻抗比較小的計量裝置,例如電子式電能表。
3)做好誤差的分析。對于互感器來說,允許一定的誤差存在,但是其誤差應當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在應用之前應當對電流互感器的合成誤差進行嚴密的統計和計算,并且做好誤差的記錄。這樣能夠在計量裝置的維護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方法快速的進行調整,從而減少綜合誤差的影響。在校驗電流互感器的合成誤差時,如果發現誤差數據和使用之前的數據差異比較大時,應當進行科學的檢查。同時應當對電能表、互感器進行周期性的檢驗和更換,從而確保電能計量的準確性。
3 結束語
低壓三相電能計量裝置數量比較多,而且應用廣泛,因此在電能計量裝置的選擇過程中帶來比較大的困擾。電能企業應當根據低壓電能計量裝置的規范要求,統一施工工藝和配置原則,加強對低壓電能計量裝置的綜合誤差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誤差,對于綜合性誤差比較大的裝置應當進行及時的改造。保證低壓電能計量裝置的可靠運行,減少誤差所造成的經濟
損失。
參考文獻
[1]彭杏芳.低壓三相電能計量裝置的誤差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16):115-117.
一、現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分析
土地征用權是國家行使的地權之一(沈守愚,2002),它的基本含義是:國家統治者,在不需要所有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土地用于公共目的之用的權力。一般地說,是指國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強制取得他人的土地并給予補償的行為。當前,我國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征地范圍過寬。征地范圍過寬是我國現行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公共利益作為一個社會存在所必需的一元的、抽象的價值,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目標,強調以公共利益為目的,是世界各國對國家行使財產征用權進行法律限制的通行做法。我國《憲法》第十條,《土地管理法》第二條都明確規定,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對土地實行征用。但與國外成熟做法不同的是,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都未對公共利益作出明確的界定,即《憲法》授予了國家土地征用的權力,卻未對這種權力的行使做出具體的限制;對公共利益的解釋成為職能部門和主要行政領導自由裁量的權力。另一方面,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只有國有土地使用權才能上市流轉,而征用權的行使是集體土地變為國有的唯一途徑;當建設用地需求上升,非公益性經營項目建設需占用集體土地,土地征用成為目前唯一可行的制度安排。由是制度供給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征用權的濫用。但與存在的問題相對應的是,公共利益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與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因素的變遷相關聯的,因而體現出動態的特性;如何合理地界定公共利益范圍,如何協調征用限制與土地供給的矛盾,如何認識公益目的性與規劃間的關系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2、征用補償不盡合理。在土地征用的過程中,特定個人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做出了特別犧牲,對他們給予公平的補償體現了政府對公民財產權利的保障,符合公平與正義的原則;因而,與公共利益相對應,對財產被征用者進行合理的補償是對政府征用權構成限制的另一要件。我國目前征用中的糾紛則主要體現在這一方面。首先,缺乏充分的制度保障。我國《憲法》授予政府征用權,但對補償未做任何規定,從根本上導致公民現有土地權利保障不足。第二,補償費用分配問題。現在我國的征地補償中土地補償占大頭,由集體統一支配;其它補償及勞動力安置費用占小頭,歸農民個人。但由于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范圍和客體范圍都不明確、缺乏可操作性,對土地補償費的使用也缺乏規范,結果鄉(鎮)、村、組層層截流,不當的使用又往往給農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3、征用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程度不高,缺乏透明度。《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但事實上,集體尤其是農民在征地過程中參與的程度非常有限。在現行體制下,國家征地面對的是集體,而不是農戶;農戶不參與征地補償談判,有權去談補償條件的只是集體,而實際上的集體常常不過是三幾個鄉村權力人物;能不能完成征地任務,是鄉村權力人物能不能繼續居于權力位置的條件。
4、城鄉差別對待問題。在我國,根據《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財產征用的標的僅為“集體土地”,雖然在理論上意味著征用權受到嚴格限制,實際上卻造成法律規范與社會現實脫節,不利于防止政府過度干預。目前,建設用地占用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雖然在本質上也是借助國家行政權力對公民土地財產權利的強制取得,但并未歸入征用范疇,而是由拆遷法加以調整。
二、中國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途徑
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各個國家的實踐,對于土地征用在中國存在的正當性顯然沒有太大的爭議。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改革現有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總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套既能充分保障被征用土地者的合法權益,又具有效率和有利于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土地征用制度。鑒于中國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與征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參考市場經濟國家土地征用的經驗,中國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應當體現以下原則:
第一,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應當與其他財產權利一樣享有憲法的同等保護,農村集體和農民個人應當擁有對于政府征用其所有的土地和征地補償的合理性提出異議的權利,而且在土地被征用時應當以市場價格為基礎得到公平的補償。現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完全排除了被征地者對征地提出異議的權利,加上不按市場價格進行補償,這樣實際上使得地方政府在征用土地時幾乎不受約束。土地管理法中所規定的征地審批權限,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往往會被地方政府以化整為零的方式來予以規避。
第二,應當制定專門的土地征用法,對于土地征用的程序和土地征用補償的原則作出公正明確的規定。這項法律既要保證國家征用土地的公權力的有效行使,也要充分保障土地被征用者的合法權益。在這項法律中,應當對于征地過程中的所有環節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這包括征地申請、征地前公告、征地聽證、征地批準后公告、征地公告登記、進入和實際占有土地、征地補償的原則和標準、征地糾紛的處理等各個方面。加拿大的《土地征用法》和澳大利亞的《土地取得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
第三,要明確規定土地征用的目的以及土地產權人和公眾對于征地具有提出異議的權利。應當以法律的形式對于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的含義予以明確的規定。這不僅是指應明確列出具有公共使用性質的狹義的公共利益用地,而且也應當明確規定政府在必要的情況下為了改善社會,經濟和環境福利有權征用土地及其相關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