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6 07:18: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兩化融合申報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項目背景
專業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申報、評審涉及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實施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手段。經過多年的實踐,江蘇省建設工程系列專業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管理已經形成申報、審核、分類、匯總、評審、票決、公示等一整套較為規范完整的工作體系,但每個環節均采用傳統的人工處理模式,存在工作量大、易出錯、分析能力弱等較多問題。建立一套符合建設工程專業技術資格申報、評審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統已是專業技術資格業務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將對促進公平正義、方便申報人、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有著積極的意義。
2 總體架構
采用J2EE技術,基于Windows2003/2008 Server操作系統,Oracle 11g數據庫、Weblogic應用服務器進行開發,集成了MyBatis、Spring、Ajax、Pentaho、Mondrain等開源框架,具有優秀的穩定性和強大的擴展能力,滿足業務不斷擴充和靈活變化。
3 核心功能
建設工程專業技術資格電子化評審平臺建設的目標是利用先進的網絡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安全保障技術、構建全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服務系統,實現專業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陽光化、自動化等,使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更為高效、經濟、安全、方便、快捷。通過制定統一的評審工作流程與操作規程,使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協調和統一,減少評審工作自由裁量權,避免人為因素干擾,提高評審工作的科學性,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評審環境。
3.1 申報電子化。申報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平臺上隨時隨地進行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提交和修改,不再需要拿著紙質材料來回奔波于專業技術資格管理部門,大大方便了申報人,提升了申報效率。
3.2 評審網絡化。通過電子化評審平臺,小組評委和執委會專家一律在平臺上完成資格條件審查、現場答辯、小組討論投票、大組會討論、大組投票等全部評審工作,實現紙質材料評審向網上評審的轉化,同時對評審工作進行全程自動記錄。
3.3 票決自動化。小組投票和大組投票均通過平臺的自動票決功能進行統一投票,在組織人員的全程控制下,由系統自動生成票單供專家進行投票,自動對票單進行實時統計,并同步將投票結果公布,完全排除人工處理環節。
3.4 抽查隨機化。評委評審結束后,通過平臺可以按照需要對評審材料進行隨機抽查,并對發現的評審質量問題進行進一步核查處理和過程追溯。
3.5 分析智能化。平臺可以對申報和評審過程的每個環節和評審結果進行自動數據統計,形成多級分析匯總數據,通過報表、KPI、OLAP等多種方式,對申報評審工作、專業技術資格人才庫等進行決策分析。
3.6管理協同化。通過省、市兩級平臺,實現了全省專業技術資格管理機構在預審、終審等不同環節的工作統一協同,實現了初級、中級和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屬地化管理下的申報材料,評審結果等專業技術資格數據的充分共享。
4 項目創新
4.1 多源異構數據關聯應用
為了建立全省完整的專業技術人才庫,加強不同領域專業技術人員信息的互聯互通和整合應用,省住建廳對建設工程專業技術資格申報信息庫進行了充分共享,提供了多種開放信息共享接口,與其他專業技術人才信息庫形成充分對接,同時與權力陽光運行系統、優質工程評審系統、建設工法評審系統、執業資格注冊系統、建設領域信用平臺等上下環節的信息系統進行關聯應用,為提升建設領域的整體信息質量和業務處理效率提供支撐。
4.2 PDF文件切割傳輸顯示技術
申報人的申報材料繁多,在系統中產生的PDF申報材料文件也比較大,在審核和評審過程時,容易造成網絡傳輸顯示時等待時間很長。針對此問題,系統研發了PDF文件動態切割引擎,當超過指定頁數或大小的PDF文件需要傳輸顯示時,系統在后臺自動判斷,根據需要使用PDF文件動態切割引擎將其切割成若干個較小頁碼的PDF文件流,或者轉化為更小格式的圖片文件流,然后再進行網絡傳輸和顯示,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查看效果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文件顯示速度。
4.3 PDF相似性比對顯示技術
申報人在填寫申報材料時,會盡量多的填寫業績材料,以往專家在評審申報材料時,需要人工去比對、剔除部分雷同的業績材料,來保證評審的正確性,這個對于紙質材料來說,工作量巨大,而且比對覆蓋面非常有限。
對此,系統采用針對申報材料PDF文件的相似性自動比對技術,判斷可疑的相似業績材料,在PDF文件上動態高亮顯示,對專家進行提醒,并可以一目了然的調看相關業績材料,大大減少了比對工作量。
系統在相似性比對時,首先會自動識別出材料中對應的項目信息、獲獎信息、論文著作信息等,然后進行分類相似性比對。對于項目信息和論文著作信息,自動與其他人的相關信息和歷史申報信息進行比對;對于獲獎信息,首先平臺中存儲的歷史主要獎項庫進行信息比對,比對獎項名稱、獲獎人和時間,然后再與其他人的獲獎信息和歷史申報的獲獎信息進行比對。
進行相似性比對時,系統采用條件隨機域CRFs模型來建立比對算法。首先根據歷史信息建立項目名稱、獎項名稱等這些內容的特征詞庫,然后根據特征詞庫對文本進行快速識別和分段分詞,然后與其他人的相關信息和歷史申報信息進行分段匹配,自動計算文本的相似度,最后根據匹配的相似度以及時間、單位等輔助信息來綜合判斷,當某個業績與另一個業績的相似度達到指定閾值時,則認為其屬于雷同業績材料,在專家查看時給予高亮警示。
5、項目應用
5.1突顯嚴謹性
通過4大核心環節,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所有申報材料實施評審前公示,從源頭筑起預防作假的第1道防護墻 ;評審采用相似業績自動比對和警示,評審全程留痕,對破格晉升人員采用A/B角評審等方式,保證了評審的客觀公正,在評審過程中筑起第2道防護墻;采用隨機抽查方式,監督檢查專家評審質量,并將專家評審行為記入信用檔案,充分體現評審的公正性,筑起第3道防護墻;評審結果在平臺上統一公示,接受全社會監督,筑起第4道防護墻。
5.2應用便捷性
充分體現優質、便捷 、高效的服務原則。電子化申報縮短、簡化了申報程序,提高了效率。對申報人采用引導式填報模式,避免了信息誤填、缺填和同一信息的重復填報;通過網絡信息交互,大大縮短了往返于申報人所在地與專業技術資格管理部門之間的時間;采用平臺公告、短信通知、QQ群答疑等多種方式將所有應該公開的信息,包括評審進程,及時告知申報人,為申報人提供了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5.3 體現科學性
充分體現科學、嚴謹、效率的評審原則。網絡化評審,自動化票決,隨機化抽查,對破格晉升人員實施A/B角評審,建立獲獎項目數據庫,對申報人申報業績實施智能化查詢和相似性比對、警示,對專家評審質量進行監督抽查,采用評審前后兩段公示接受全社會監督,充分體現評審工作的科學、嚴謹。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將評審專家從查找、比對、摘錄、謄寫、簽字確認等繁雜重復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聚焦于對申報人專業技術水平的研判,提高了評審質量,提升了評審效率。平臺的應用縮短了三分之一的評審時間。
5.4資源節約性
二、充分發揮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重要作用
開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一是提升產品品位。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是優質產品的象征,發達國家市場對生態標志產品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增長需求,生態原產地產品能夠贏得更大市場。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生態原產地產品的生態性和質量優勢,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青睞。三是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生態原產地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受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國際法律體系保護。四是提高通關速度,提升產品附加值。貼有生態標志的產品出口通關便利化,在歐洲市場暢行無阻,售價高出普通產品20~30%。五是提升標準化水平,破解國際貿易綠色壁壘。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直接與國際生態標簽制度對接,幫助產品在破解國際貿易壁壘和反傾銷中贏得主動。按照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并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要求,目前,我市能夠納入符合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特征的有:芒果、塊菌、煙葉、陽光紅酒、苴卻硯、大田石榴、國勝茶葉、庫區魚類、米易早春蔬菜、桑葚、油底肉、枇杷、咖啡、黃草櫻桃、紅格臍橙、草莓、務本油桃等多個特色產品,開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礎和發展空間。各縣(區)、市級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認真梳理本地和主管行業優勢產品,建立產品培育目錄和信息庫,有序開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我市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產品競爭力,為我市特色產品擴大出口和占領國際國內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工作目標
今年起,我市將陽光紅酒、塊菌、芒果、大田石榴、國勝茶葉、枇杷、苴卻硯等7個產品作為首批開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產品,力爭全市獲得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定資質1~2類。
四、申報條件和流程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印發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相關規定及委托評定機構名單的通知》,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申請主體包括政府、行業協會、社會組織或者生產者。申請主體需向市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相應申報材料,領導小組辦公室在5個工作日內反饋是否受理的意見。
(一)申報材料
1.《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申請書》;
2.地方政府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確定產品范圍證明文件,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的證明文件;
3.產品技術指標、相關標準;
4.生產或形成時所采用的原材料、生產工藝、流程、主要質量元素。
(二)申報流程
申報材料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組織專家進行初審,并將初審結果報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管理辦公室,對達到《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定通則》、相關標準及技術規范要求的生態原產地產品,由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證書有效期3年,授權申請主體使用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標志,證書有效期到期后可根據相關條件申請延期審核。
五、保障措施
關鍵詞:ICOMOS;跨文化;誤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樂黛云,200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在全球進行的世界遺產申報與評估實質上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現聯合國專家對申報國遺產的一些誤讀,其中對文化遺產的誤讀更加常見,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誤讀尤為突出。這種誤讀,使得負責世界文化遺產評估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專家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產生認識偏差和不足,從而使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價值被低估,申報成功機率降低。為此,筆者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和評估材料為范本,從跨文化角度對這種誤讀進行分析,提出產生誤讀的四大原因,希望能引起人們對此類問題的深思。
一、世界文化遺產的評估與申報
世界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全世界范圍內確認的具有非同尋常的普泛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以及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4類。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能否列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布的《世界遺產名錄》,關鍵在于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遴選標準。根據2005年2月世界遺產中心公布的《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的第77節規定,凡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須至少符合下列1項標準(見表1),并同時符合真實性和完整性標準。
每年一度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審批,主要是由ICOMOS根據各國遞交的申報文本和ICOMOS專家的實際考察,出具評估報告(Advisory Body Evaluation),由世界遺產委員會最后審批確定。報告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申報國陳述(Justification by the State Party),第二部分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評價(Evaluation by ICOMOS),其中有品質(Qualities)、比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e)、ICOMOS對未來行動的建議(ICOMO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action)、簡要描述(Brief Description)、建議(Recommendations)等。ICOMOS專家對我國歷年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看法在這些評估報告中得以集中體現,同時他們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一些誤讀也在此反映出來,本文對這些誤讀進行的跨文化解析就是建立在分析這些評估報告的基礎上的。
二、誤讀產生的原因
1. 東西方審美觀的差異
西方人崇尚人工美、形式美,強調整齊、對稱、均衡,推崇圓和正方形等構圖形式,注重個性與秩序,試圖用程式化和規范化的模式來確定藝術美的標準與尺度,這種美學思想長時期左右著西方的建筑、雕刻、舞蹈和戲劇等藝術。中國人崇尚自然美、情趣美,注重意境、神韻的營造,“不求形似求生韻”(徐渭語),追求以形寫神,追求主觀情感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的藝術效果。東西方審美觀的差異使得西方人很難理解、認同、欣賞中國的許多文化遺產,由此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產生一些誤讀。
ICOMOS專家對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的誤讀就屬于這種情況。在評估報告中,ICOMOS對蘇州園林的總體評述如下:
蘇州古典園林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和營構建筑,創造出容天納地的山水寫意園。蘇州園林依據老子和莊子的玄奧理論,模仿自然景色布局,以滿足中國人理智與情感上的需求。園林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創造出迷宮般復雜的布局和一連串的視覺刺激。
這種描述反映的是一種典型的西方人眼里的蘇州園林,只看到蘇州園林的形式美(labyrinthine layouts),看到園林“悅目”(visual surprises)的一面。而蘇州園林所隱含的“意境”――即一切要素灑脫自如,既不追求對稱,也沒有任何規矩可尋,相反卻山水環抱,曲折婉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相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真正意境,ICOMOS的評價中卻只字未提,即看不到其“賞心”的一面。這種誤讀就是由于東西方審美觀的差異造成的。
2. 東西方言語表達方式的差異
漢語語言由于受到中國人直覺、模糊性思維方式的影響,在表達方式上具有流散、疏放、重意合不重形合的特點。這種言語表達方式的特點使得中方世界遺產的申報材料里充斥了不求精確、模糊華麗的詞藻,而非具體、精確、有特征的描述。頻繁使用“大概、差不多”等模糊概念的字眼,隨意使用“天下第一”、“無以倫比”等夸張的言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各種修辭手法,極力渲染。但是,華麗的文風和詞藻由于體現不出地方特色,所以對于偏好邏輯性、精確性思維的西方讀者,這樣的申報材料令他們覺得“過于浮夸、空洞無物”,顯得羅嗦、累贅,“美”不忍睹。1996年申報的麗江古城中方的申報材料就存在這樣的問題。申報材料是這樣描述麗江的: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征。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筑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筑,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于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筑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在西方人眼里,這是一種空洞無物、模糊不清、茫然不知所云的陳述,難怪ICOMOS專家在未來行動的建議(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action)中這樣說: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遺產預備清單》上古城的眾多數量,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建議中國方面提供一份中國歷史名城的比較分析,簡要地說明預備清單上的那些古城被選上的原因以及提議將其申報為世界遺產所依據的標準。
3. 中國深層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
從現代系統論的觀點看,文化的結構有3個層次:表層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層文化。物質文化、科技文化屬于表層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屬于中介文化,而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文化價值觀、道德倫理、等屬于深層文化。這3個層次的文化中,表層文化最易把握,一般誤讀的情況比較少,中介文化次之,而深層文化是最難把握的,出現誤讀的時候比較多。中國文化,由于本身更注重深層文化的發展,加之5000年的積累與沉淀,尤其精深、博大。作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深層文化復雜載體的中國文化遺產,自然也難以解讀。土生土長的中國學者都感到難以把握中國文化遺產的深層內涵,對ICOMOS專家來說更是勉為其難,所以,ICOMOS專家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誤讀就不足為怪了。
ICOMOS專家對我國1997年申報的平遙古城不能準確解讀也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ICOMOS對平遙古城的總體描述是:
平遙古城建于14世紀,是保存完好的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它的城市結構展示了漢帝國五個多世紀的建筑風格和城市規劃的演化過程。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那些與銀行業有關的雄偉建筑,與這些建筑相關聯的是平遙是19、20世紀整個中國的金融中心。
ICOMOS專家看出了平遙古城在古代的商業地位,也看出了“平遙古城建于14世紀,是保存完好的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但無法把握更深層次的東西。實際上,平遙古城的意義絕非僅止于此。其價值更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無論是建設選址、建筑風格,還是殿堂配置都是儒家文化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平遙古城區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構成的,街巷格局中軸對稱,經緯交織,井井有條,主次有序,反映出儒家的等級制度思想。左以文廟及魁星樓為首的文系建筑,右以武廟為首的武系建筑,體現了“左文右武”的儒家崇文重禮思想。以城內南大街為軸,上首城隍廟,下首平遙縣衙,東西相對稱,體現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城墻上的3000個垛口,72座敵樓,象征著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人。 (2) 平遙古城的總體布局是仿照古人康樂永壽的圖騰吉祥物神龜設計的。平遙號稱“龜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烏龜乃長生、神靈之物,象征長壽、財富,以及神力,這種仿生布局凝聚著古人對平遙城堅如磐石、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希冀。
這種隱藏在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背后的深層文化含義對于中國人來說已經不好把握了,對于西方人,更是難上加難。
再比如ICOMOS對我國2000年申報的皖南古村落的總體評價是這樣的: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筑和裝飾物,以及保存完備的擁有復雜供水系統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可以看出,ICOMOS專家看到了皖南古村落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 也認識到中國的村落也是文化遺存的重要場所,具有相當重要的文化意義:“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筑和裝飾物,以及保存完備的擁有復雜供水系統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但是,西遞和宏村兩個村落建筑的價值遠不止這些,宏村的“牛”形仿生規劃反映出的中國古人圖騰崇拜,西遞村的船形布局反映出的中國民間風水文化,對于西方專家來說根本無法理解。而這恰恰是我方提出皖南古村落符合標準Ⅱ的根本原因所在,標準Ⅱ強調的是在一定區域內,對城鎮規劃景觀設計產生的影響。實際上,皖南古村落的仿生景觀設計和風水模式布局,對后來的村落布局、規劃產生了重大影響,但由于ICOMOS專家對中國圖騰崇拜和風水文化缺乏了解,使得皖南古村落的文化價值沒有被全面認識到,而判定皖南古村落不符合標準Ⅱ。這種誤讀給我們留下很多遺憾。
4. 中國人民對某遺產所懷有的特殊情感
一個民族對自己本族的遺產往往懷有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本族集團成員對它很容易理解,另一民族文化集團的人們卻不易察覺,誤讀就容易產生。 以長城為例,長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抵御異邦入侵、眾志成城的象征,西方人常常無法理解這一點。美國靈智廣告公司為飛利浦精英移動電話設計中國市場商業廣告時,以中國長城為背景,以一位精英人士“坐”在長城上,用飛利浦移動電話通話為創意。此創意也被做成戶外廣告,在中國投放。然而不久,此廣告就受到中國人的不滿,最后被中國政府下令撤銷。該廣告的失敗之處在于外國人沒有充分理解長城作為一個象征性文化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意義和地位,中國人對長城所懷有的特殊情感,因而就未能預見“坐”在長城的畫面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而受到抵制。
ICOMOS對長城是這樣評價的: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御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繼續加以修筑,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建筑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ICOMOS專家看到了長城的軍事、歷史和建筑藝術價值,卻忽略了中國人民對長城所懷有的特殊情感。長城綿延萬里、巍峨壯觀、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國人民堅強意志和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的象征,是民族心靈的寄托和歸屬,“你知道長城有多長? 它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它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表達了中國人對長城的深厚情感。這是ICOMOS專家所無法體會和明白的,因此誤讀的產生就在所難免了。
三、結論
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凱恩斯決定》的修改草案,規定自2006年起《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每年只可申報兩項世界遺產,其中至少要有1項是自然遺產,這意味著今后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難度顯著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分析ICOMOS專家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存在的誤讀以及誤讀產生的原因,從而減少誤讀,提高申報成功機率,實現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跨文化認同,促使更多的遺產申報成功就成為一件意義重大而緊迫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樂黛云.跨文化之橋[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 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 曉勤.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規劃保護方案保護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關世杰等譯.世界文化報告2000:文化的多樣性 沖突與多元并存[R].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Advisory Bodyvaluation[EB/OL].http:///archive/advisorybodyevaluation/437/438/440/441/705/778/779/812/911/1001/1002/1004/1039/pdf.2004-09-19.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ICOMOS Experts’ Misreading of Chines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s
XIONG Guan,FEI Xuejun,YAO Baorong (School of Tourism,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第二條市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從產業優化資金中列支1000萬元。
第三條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實施資金補助、貸款貼息以及與中央、省定項目資金配套等。
第四條專項資金的使用遵循突出重點、支持創新、講求效益的原則。資金安排的重點以每年的《市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指南》為準。
第二章支持范圍
第五條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主要包括:
(一)重點、關鍵及具有優勢特色的電子信息產品、軟件產品的產業化、規模化項目;
(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項目;
(三)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工業與信息化融合項目;
(四)納入國家和省、市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工程項目,主要用于網絡平臺建設、信息資源整合、重點應用系統、信息安全基礎設施、信息產業支撐體系等。
第六條專項資金的用途
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電子技術、軟件、電子商務、信息化應用等領域的技術創新、企業資質認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企業資質認定、企業創新等方面的獎勵;
(二)對企業自主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的資助;
(三)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債權引導資金;
(四)促進產業提升、集聚等其他公共支出。
第七條專項資金的使用標準
(一)獎勵
1.鼓勵信息類企業申請CMMI(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國際國內資質認證。企業在從事相關認證前,應事先到市工信局備案。經備案確認的企業,認證通過后,給予獎勵,具體如下:
對通過CMMI3級、4級、5級評估的軟件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20萬、30萬元的獎勵,已享受過低級別獎勵再通過高級別認定的,以高級別標準予以級差獎勵。
對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3級、2級、1級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2萬、5萬、8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已享受過低級別獎勵再通過高級別認定的,以高級別標準予以級差獎勵。
對通過PCMM(人力資源成熟度模型)評估、ISO27001/BS7799(信息安全管理)認證、IT服務管理(ISO20000)認證、SAS70(服務提供商環境安全性)認證、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規范等相關國際、國內認證的軟件企業,一次性給予認證費用50%的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
2.對軟件產品出口額首超30萬美元/年的軟件企業,給予10萬元的獎勵。
3.實施電子商務進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支持1000家企業,按照財政承擔1/3費用的辦法,鼓勵落戶本市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企業參與“電子商務進企業”活動。
4.推進“ERP(企業資源計劃)進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支持100家優秀企業,按照財政承擔2%-5%費用的辦法給與獎勵,提升制造管理及售后服務水平與能力。
上述項目已獲得市級財政同類資助、獎勵的,不再重復支持。
(二)項目資助
1.對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產業研發項目,按不超過其實際總投資額的10%給予資助,最高資助額不超過50萬元。
2.對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電子商務、通訊服務、搜索引擎、網絡動漫等領域第三方服務平臺產業化項目,按項目實際總投資額(包括平臺研發、平臺部署及平臺營運推廣費用)的5%給予資助,最高資助額不超過50萬元。
3.對信息服務與軟件業發展的關鍵或共性技術研究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給予不高于投資額10%的資助,最高資助額不超過50萬元。
4.對列入國家、省相應專項計劃的項目,按有關規定給予資金配套。
除需要聯合資助的重大項目以外,已得到國家、省、市、區其他專項資金資助的項目,不列入資助范圍。同一項目不重復資助。
(三)創投、債權引導基(資)金
為逐步調整目前專項資金直接無償資助及獎勵的使用方式,每年安排一定額度資金用于設立信息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債權引導資金,以引導的方式吸收各類社會資金采用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形式支持企業,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上述引導基(資)金的具體設立與管理辦法根據市政府要求另定。
(四)產業提升、集聚等資助
1.對宣傳推介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環境舉行的重大招商活動,如專業展會、專業論壇、對口洽談會、新聞會等項目給予適當資助。
2.對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的重大產業研究,年度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及產業發展規劃等給予資助。
3.對受托承擔部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行業協會、中介機構,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原則,根據貢獻大小,給予相應的補助。
4.對促進與信息產業發達地區及信息產業創新集聚的單位之間的戰略性合作與交流,國內外相關機構和知名院所開展的雙邊、多邊技術協作,安排資金予以保障。
5.對認定為市級軟件產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呼叫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經考核優秀的一次性獎勵人民幣10萬元人民幣,認定考核管理辦法另定。
6.對信息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適當的表彰獎勵。
第三章信息產業項目申報
第八條申報條件
(一)在我市城市區域內的重點信息產業園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從事電子信息產品、軟件研制和生產的企事業單位。
(二)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并具備一定的研究開發條件。
(三)單位產權明晰,管理規范,具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
(四)上年度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下,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和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
(五)申報單位注冊資金不得少于50萬元人民幣。注冊時間不得少于1年。
(六)其他應具備的條件。
對縣(市)區財政安排配套資金的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
第九條申報材料
(一)正式申請文件;
(二)市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請表;
(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法人代碼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五)銀行貸款的項目,需提供相關銀行貸款合同、貸款到位憑證、銀行簽證利息單等材料(復印件);
(六)經中介機構審計的財務狀況說明;
(七)市級以上部門(含市級)頒發的科研成果證書、專利證書、產品認證證書、獲獎證書等相關材料(復印件);
(八)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承諾書。
以上材料中的資質證書、貸款合同等,在項目上報時應提供原件,審查后予以退回,復印件留存。
第四章信息化項目申報
第十條申報條件
(一)在我市城市區域內的重點信息產業園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行政、企事業單位;
(二)申報項目的行政單位必須領導重視,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科學的、操作性強的并納入市信息化規劃的部門信息化建設規劃;
(三)申報項目的事業單位需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資源配置能滿足信息化應用的需要;
(四)申報項目的企業單位經營狀況良好;
(五)申報單位在行業或同類型地區具有較大的示范帶頭作用或試驗效應;
(六)其他應具備的條件。
對縣(市)區財政安排配套資金的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
第十一條申報材料
(一)正式申請文件;
(二)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請表;
(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行政單位須提供組織機構情況及信息化發展規劃;企事業單位須提供法人代碼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五)企事業單位提供經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的近兩年財務會計報表(復印件)。
以上材料中的資質證書等,在上報材料時應提供原件,審查后予以退回,復印件留存。
第五章項目組織管理
項目實行網上申報,各單位直接登陸工業和信息化局網站在重要通知欄目里下載《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指南》按附件形式填寫申請表,并以電子郵件形式上報。
第十二條市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于每年1月1日前下達《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專項資金自設立開始,前兩年,每半年申報、審核、下達一次項目資金支持。以后每年申報一次。
市以上重點企業、單位,直接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及市財政部門;縣(市)區企業、單位,須經縣(市)區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同意(加蓋公章)后,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及財政局。按照差別化補助政策規定,需要縣(市)區配套資金的,縣(市)區財政必須出具承諾書。
第十三條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財政局、科技局等相關單位聯合組織專家進行項目評審,提出評審意見。項目評審包括專業審查、財務分析、項目答辯、專家評議等程序。
第十四條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建設周期一般不超過2年。企業在年度內只能申請一個項目,項目未完成和驗收前,不得再次申請該項資金。
第六章項目資金管理
第十五條市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核準后聯合下達項目和資金支出預算。
第十六條專項資金開支范圍。主要包括專用設備購置費、技術轉讓費、培訓費、勞務和委托業務費、方案設計費、監理費、咨詢費等。
第十七條對于貼息的項目,根據項目批復投資和建設內容,參照《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化與引導資金管理的意見》(政〔〕68號),對企業實際落實的銀行固定資產貸款予以貼息,貼息總額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對于補助的項目,按項目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補助金額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對于國家支持需地方安排配套資金的項目,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配套資金補助。
第十八條經正式核準的項目,由工業和信息化局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使用合同書》。合同簽定后,項目承擔單位將合同報市財政局一份,財政局根據國庫集中支付的有關規定撥付項目資金的80%,剩余20%資金待項目驗收后撥付。
第十九條項目承擔單位要定期向工業和信息化局匯報項目實施情況。在項目完成后一個月內須做好驗收準備工作,并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報送項目驗收申請表。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根據項目合同書組織驗收。
第七章項目監督
第二十條專項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對所有申報的項目列入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對經過審批付諸實施的項目,由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對項目進展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列入項目庫的項目進行跟蹤培育。
第二十一條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遵守有關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制度,資金專款專用。不得擅自變更項目內容,如確需變更的,要按照申報程序重新報批,確保資金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二條對于違反規定,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專項資金或其他違規行為,按照國務院《財政違法行為處罰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規定進行處理,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在高校人才管理工作中,尤其是職稱評審和各類人才推薦的過程中,為了充分調動教職工群體中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推動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高校的職稱制度在不斷改革,各級管理部門人才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傳統的教職工信息檔案線下管理、紙質化操作,以及申報、推薦工作過程中的繁瑣性、重復性,以及各部門之間的弱關聯性,使得當前教職工信息檔案的管理顯現出其落后與效率低下,而教職工信息檔案的信息化建設也逐漸凸顯出其重要性和便捷性。
一、當前教職工信息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職工檔案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教職工在校信息的管理,這類信息管理伴隨著教職工的工作與發展,能夠清楚的記錄教職工在校的工作經歷、工作成果及發展路徑。不論是職稱評審還是各類人才推薦,往往都是申報人申請、學校審批等流程,流程中幾個關鍵的問題便是申報人的各類信息審核:
(一)個人基本信息審核主要包括個人的姓名、年齡、政治面貌、教育經歷、進修經歷、工作經歷、現有職稱信息、班主任任職經驗、歷年績效考核結果等信息。高校中主要涉及的審核部門有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學生處等部門。人事處根據員工的檔案信息進行個人基本信息審核,教師發展中心根據員工的培訓、進修記錄對員工進行相關審核,學生處需要根據教職工承擔班主任或兼職輔導員經歷的歷史信息進行審核。
(二)紀律審核一般指該申報人是否有違法違紀等行為,主要審核部門為紀委;師德審核:一般指該申報人是否有師德失范行為,一般由紀委或者人事處等師德管理部門來審核。
(三)教學業績審核一般由教務處對申報人所統計出的個人教學課時量進行審核,由教學質量與評估處根據教職工歷史評教信息,對其所任教課程的評教成績進行審核;教學成果審核:一般由教務處根據申報人提供的成果原件,對申報人任現職以來教學所獲得的成果與獎項進行真實性審核。
(四)科研成果審核一般由科研處根據相關部門出具的報告、檢索報告,以及各類科研成果的原件,對申報人任現職以來的科研成果進行真實性審核。可見,很多人才管理項目的審核過程都涉及到高校中人事處、紀委、教務處、教學質量與評估處、科研處等多個關聯部門。但現如今,很多高校還是采用紙質化申報,而且學校層面也沒有建立完善的、關聯性的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各個部門只能通過對申報人的各類原件或者通過部門自有系統中的信息進行審核,這樣的審核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隱患或不足:第一,很多高校尚未引入學校層面的整體化信息管理系統,而是各個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工作需要,分別引進最適合本部門的信息化系統,這些系統很可能出自不同的廠家,基于不同的數據庫,很難、甚至無法建立數據庫或各模塊之間的關聯,難以實現部門之間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集成,難以實現信息化層面的協同辦公。第二,整個審核階段,申報人數的多少以及申報材料要求,直接關系到審核部門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申報人數越多,需審核的內容越多,審核工作量和難度也就越大,比如職稱評審時,整個審核過程有時可長達一兩個月之久。第三,人才管理過程中,不管是職稱評審還是人才推薦,都是相當嚴肅的,對審核結果的準確度要求極高,審核人在審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避免出現失誤,因此在審核過程中,審核人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第四,人才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層面,不管是學校級、省級還是國家級,每一次的申報都需要進行層層審核,很多時候一位教職工會申報很多項目,但是每個項目都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但申報材料可能是同一個,這就造成了很多部門在做重復性的工作,浪費了很多的人力。第五,在高校中,很多項目的申報都需要申報人提供原件,因此申報人各類原件經過反復性審核后,容易出現損壞或者遺失的情況。因此,筆者認為,在高校職稱評審過程中,教職工信息化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職工信息化建設的設計需求
教職工在校檔案的信息化,并非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各成一家,而是涉及到整個高校各職能部門的整體性、協同性、關聯性的個人檔案信息化系統建設,尤其是人事處、教務處、教學質量與評估處、科研處等職能部門。要求多部門在權限允許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存儲共享與調用。在數據輸入時,每個部門需針對所轄內容進行真實性及是否符合審批條件進行審核。人事處需要完善教職工基礎信息門戶平臺,包括其基本信息及崗位信息等,而網絡中心需要根據教職工的崗位信息為其開通相應的賬號并賦相應的權限。通過教職工在工作過程中對各類信息的填寫與補充,以及信息模塊所屬部門的審批,及時對教職工信息進行更新。其中,人事處需要實時更新每位教職工的各類休假信息、職稱信息、職業資格信息、訪學及在職讀博等信息;科研處協助其完善各類科研成果信息,教務處需要協助其完善各類教學信息及教學成果信息等,同時紀委、學生處等相關部門需要根據教師的在校情況進行相應的信息更新,比如是否有違法亂紀行為、是否有班主任工作經歷等。教職工在校信息化建設要有強大的流程管理,要有嚴格的信息審核機制和流程管理機制,即按照流程進行各類原件的審核,并將審核內容及審核過程進行電子檔案存儲,確保每一項信息的準確性,實現后期數據調用過程中數據源的可追溯性。在人才管理各個環節中,各部門根據工作需求被賦予權限,可選擇性的調用教職工在校檔案數據,比如教學業績信息、歷年評教成績、教學成果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等,且每一項數據都是經各部門嚴格審核過的數據,避免一項成果反復審核,一項工作反復做。通過審核的信息,除非具有時效性的信息需要另行更新并且重新審核以外,能夠長期、反復調用。大大降低了各部門的審核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避免了原件由于反復審核造成的損壞或遺失。
三、教職工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必備條件
人才評價及信息管理面臨的形勢
2011年后,國網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及基層單位就通道人才培養與選拔相繼出臺了《國家電網公司2011-2020年人才發展規劃》《關于規范公司系統人才分級分類管理的意見》《浙江省電力公司人才發展通道實施辦法》《浙江省電力公司管理、技術和技能人才發展通道選拔實施細則》《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人才發展通道選拔實施辦法》,對人才發展及評價工作給出了指導性意見。
根據國網公司規劃的各類人才發展路徑(圖1),各地(縣)級應相應地構建人才發展通道,完善人才成長“動力”機制,引導員工多渠道成才,形成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各類人員職業發展晉升機制,促進各類人才的能力素質提升。
多維度人才評價工作的主要做法
公司在省公司范圍內的各類人才擁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這與大型供電企業不相匹配。在人才培養、評價、考核以及人才信息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幫助各級各類人才成長?如何有效提高各類人才申報工作效率?成為公司人才培養的重點工作。
確立人才評價管理工作的指標體系及目標值
通過建立年度工作目標值,最重要的是該目標值的建立要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設立目標及人才發展專業管理的過程控制指標。
搭建人才評價信息管理的組織架構,完善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跟進是人才評價信息管理模式創新的保障。為了保證人才評價信息管理模式工作的順利開展,公司制訂了《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優秀人才評選管理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特別是編制了《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溫州供電公司人才評價信息管理標準定值管理辦法》,從組織措施上保障了人才評價信息管理標準定值的準確性。
搭建組織架構,理順人才評價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機制,規范管理流程的執行機制。對人才發展通道選拔與考核實施方案的各項評價、考核內容進行完善并組織實施。各級人才評價、考核、申報均制定了詳細的管理流程。人力資源部編制人才培養、評價信息化管理總體工作思路,組織實施工作以信息專業職能部門的技術指導為主;培訓中心全面投入支撐服務;各基層單位組織實施,及時解決人才評價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困難問題,逐步深化推廣應用到人才評價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
多維度集聚員工正能量
建立統一的評審規則引擎,靠技術支撐手段來幫助每一位員工正確理解人才評審的相關文件精神。建立關聯多種數據類型(文件、數字、文字、圖片、音視頻)的海量基礎數據庫,同時根據國網公司系列文件的評價及考核標準設立了可高度靈活設定、動態配置、完全自定義的規則庫。
幫助員工了解現狀、明確目標及行動計劃
建立完整的人才基礎信息庫,將每一位員工的人才評價有效材料實時入庫;結合信息系統管理員、員工個人和各級領導的建議,明確員工的成長目標,并確定相應的行動計劃。
跟進每一位員工的行動計劃
員工、師傅、部門領導、人資部專職均可以通過系統查詢(各自相對應的員工)實施計劃執行情況,為“師帶徒”“專家帶新人”結對培訓工作提供定期分析的依據,有利于師傅、專家根據現狀,及時調整和完善“結對幫扶計劃”,使得幫扶方案更加貼近實際、可操作性更強,督促和引領“幫扶對象”實現其制定的目標值,使其最終實現培訓成果“實際、實用、實效”。
積極營造多渠道成才的環境氛圍
在網、省、公司、地(市)局給予每位人才物質獎勵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給予員工精神獎勵,在各種場合展示各類優秀人才業績才華,充分發揮標桿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
注重“有效”幫助
將“互動式”人才評價信息管理模式,作為多通道人才發展工程落地的助推器:一是,部門直接領導、師傅、人資部專職可以通過了解學員的計劃執行情況,知道員工們“缺什么”,繼而采取針對性地培訓與培養,提供必要培訓資源,給予相應的建議和幫助,加速其成才的進程。二是,人資部、培訓中心的專職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通過HR模塊的自動導入,以及相關部門、人員提供的人才評價有效資料經審查核實后,將有效材料實時更新入庫,確保各類人才電子信息檔案庫數據完整。三是,通過人才達標與考核提醒幫助服務,提醒已經具備申報條件的員工著手做申報工作,并協助其整理申報材料,將該員工存儲在信息庫中的有效申報資料自動導入相應的申報表中,協助其正確完成申報工作。同時,也幫助管理人員自動導出各類人才申報匯總表及各類專家人才年度考核評價表。
建立強大的技術支撐體系
上述目標和保障機制要得以實現,離不開一個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撐。公司結合相關文件和管理機制,打造了“多維度人才評價智能導航系統”,利用該系統建立了3個可關聯多種數據類型的海量數據庫:①人才基礎信息證明材料數據庫;②根據各級各類人才評價系列文件的評價及考核標準數據庫;③人才基礎信息數據庫。
應用“繼保定值管理”理念建立評價規則引擎
建成“人才信息數據”的數據庫,將“評價標準”作為評價與考核的標準信息數據庫,并制訂《人才評價標準整定值管理辦法》,對該數據庫實施類似“繼保整定值管理”的模式管理,按照《人才信息輸入流程》《標準庫定值輸入流程》嚴肅數據錄入及信息保密管理工作。
打造人才評價管理工作應用平臺
人才評價管理工作應用“多維度人才評價智能導航系統”平臺的操作工具,為每一個員工提供:可規劃、可編制短(長)期計劃目標值的工具,能依據各種實時信息的變化自動觸發進行計算;同時,將員工的“現狀”與“評分標準”兩者之間進行實時比對分析;針對現有的各項狀況條件,自動為被評價對象判斷:其現狀是否適合該員工的成才目標值條件,并給出適合完成階段性目標值的最佳方法和路徑建議,幫助其達到快速實現目標;且根據其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及時糾偏和提醒。
實時動態展示人才建設成果
該系統將人才申報專業的多渠道成長前景,展示在界面上;讓每位員工進入界面就能看見各個層級、各個分類、各個專業的人才及其稱號,以此發揮人才標桿引領作用。
主動、快捷、務實的信息維護工作
考慮到一線技能型的人才,大都工作在現場,需要通過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主動推送人才相關信息至移動終端,使員工實時掌握自身的狀況,了解與目標值的差距。該系統依靠最新的物聯網技術,為擔任內訓師工作的人才與學員分配了主動式RFID智能卡片,并在各教學點實訓基地安裝相關硬件設施,能實時感知目前所處的位置,能實時掌握在崗人數等,與智慧校園管理系統結合,能為人才自動統計授課學時數,為評價考核提供了依據。確保了人才評價體系關于考核部分數據采集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工作的創新及成效
主要創新點
(1)建立了海量人才基礎信息庫和高度靈活自定義評價規則引擎。該系統屬于高度智能化的人才評價、分析診斷工具,重點在于對各類數據和實時信息實施動態跟蹤的分析、診斷,將相關制度變得更加可操作;針對被評價對象能自動給出適合其實現階段目標的發展路徑最佳建議。
(2)將“糾偏、提醒、整理”高度整合。系統實現了“及時糾偏、及時提醒、及時整理每位員工參評資料”等功能,達到“人才評價的智能導航”的目的;同時通過多維度分析、智能診斷、科學評價、精確統計、整理歸類等手段來實現減輕人才評審的工作量,確保對人才評審文件精神的正確理解、合理運用,確保讓每位員工的人才評價有效材料實時入庫,確保人才成熟時不漏不落地及時準確申報,最終實現了對人才的科學和實時評價。
(3)整合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于人才評價考核中。系統采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實時知曉自己的現狀和目標;為每位員工提高職業素質培養的全過程短信提醒。讓每位員工實時知曉自己職業生涯的進展情況,
以上成果通過了國家一級查新機構的查新。該技術支撐軟件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
取得的成效
(1)工作實施后,保證了每個員工對人才評審文件的正確理解,確保了每一個人才成熟時不漏不落地及時申報,提高了人才評價及申報工作的效率,建立了完整的多元人才池。
東方藝術緣何唱響世界
京劇的自信從何而來?早在上世紀前半葉,京劇作為中國戲劇的典型代表,就已走出國門,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展現獨特的東方神韻,備受西方世界的矚目。作為集眾多戲曲門類之所長的京劇藝術有著“國劇”的雅號,至今它仍被看作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
一曲流行歌曲《說唱臉譜》,唱的就是外國人眼中的京劇:“外國人把那京戲叫做pekingopera,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臉上畫,‘四擊頭’一亮相,美極了,妙極了,簡直OK頂呱呱!”外國人眼中看到臺上演員抖擻出來的精氣神兒,沁透著演員無數的汗水。在京劇的行當里,武行最為重要,無論是唱生的,還是唱旦的,都要先練武功。舊年習武的人總說一句老話:“好把式打不過賴戲子。”可見京劇演員武功底子的重要。
京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第一個真正將它推廣到世界的人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很難說究竟是京劇成就了梅蘭芳,還是梅蘭芳光大了京劇。梅蘭芳和京劇已經密不可分,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梅蘭芳,是因為這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戲曲劇種――京劇。當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經典亮相于世界藝術大師們的眼前,梅蘭芳希望的不僅是以唯美的唱腔與身段征服外國人,更是要讓“老外”欣賞京劇中蘊含的文化價值。
是什么讓這些人看到中國京劇就會興奮異常?五顏六色的臉譜、古色古香的服飾、亮麗夸張的盔飾……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當越來越多國際友人對京劇產生濃厚興趣,當京劇越來越多地走上外國人的舞臺時,他很自然就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一個符號。
1919年,梅蘭芳率團赴日本演出,一出《御碑亭》讓深受封建制度壓迫,夫權至上缺少家庭地位的日本婦女感同身受,紛紛灑淚而泣。這是京劇藝術首次在海外取得較高影響力的演出。
1930年赴美,首登百老匯舞臺,梅蘭芳精心挑選了歌舞并重的劇目。《西施》里的羽舞、《霸王別姬》里的劍舞、《木蘭從軍》里的戟舞、《上元夫人》里的拂塵舞和袖舞,還有《嫦娥奔月》里的鐮舞,展現了來自東方文化中對于美的寫意性理解。當時美國正值金融危機,豈料美國人競對京劇如癡如醉,“梅蘭芳熱”在全美迅速升騰。
《霸王別姬》虞姬舞劍既有雙手持劍的美姿,又使出各種單手餅劍的劍式,行云流水般目不暇接的劍花,讓劍舞變得出神入化;《天女散花》里的長綢共有十幾米長,粉色的長綢“圓圓圈圈”舞動起來,極為柔美、灑脫、飄逸,展現了仙女出神入化的美;《麻姑獻壽》里融合了雜技的功夫,盛壽桃的盤子,在一根手指尖飛速旋轉,猶如“二人轉”里的手絹一樣聽話。
當時,梅蘭芳在百老匯演出,被譽為“主教”的大衛-貝拉斯科生病住院,沒能當面歡迎。可接連三個星期的演出好評如潮,讓貝拉斯科在醫院里終于按捺不住了,他不聽醫生的勸阻,依然抱病前往觀劇。散場后,一見面,他懇切地握住梅蘭芳的手,贊揚道,“君真是世界上的大藝術家,怎么能教我不佩服呢!本來大夫不許我出門,今天因為您將要演完,再不來恐怕就沒機會瞻仰東方戲劇和您的藝術了。”在洛杉磯演出《刺虎》,因觀眾太過熱情,梅蘭芳不得不謝幕15次!與在國內被稱“梅郎”“藝士”“伶人”“老板”有天壤之別,在美國,梅蘭芳被稱為“偉大的藝術家”“罕見的風格大師”和“卓越的藝術大師”。
1934年,梅蘭芳應邀去歐洲訪問,受到歐洲戲劇界的重視。與歐洲的歌舞劇不同,在導演們還在忙于用一臺的布景來表現環境,中國的京劇已經通過動作暗示出了虛擬的場景。翻山越嶺只需舞臺上打幾個旋子,打魚只需一支船槳,跨障礙只需來個“鐵門栓”(就是一只手捏著一只腳,另一只腳圍著被捏住的那條腿前后跳躍的動作)。1935年梅蘭芳到蘇聯,有位導演看完京劇,感慨于京劇豐富的肢體語言、想象力和藝術表現力,表示:“當我們還在苦苦尋求再現生活的舞臺形式的時候,中國人早已進入了寫意的境界,不能不令人嘆眼。”
50年代中國京劇演員不斷出國演出之后,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戲曲的代表,已廣為海外所知,甚至影響到二次大戰以后歐美的斯坦尼斯托大戲劇表演體系和布萊希特戲劇表演體系,成為東方戲劇的一顆璀璨的叫珠。此后,世界各地開始把京劇看成中國的演劇學派。
這些極富東方韻味的文化特質,讓京劇跨越了語言、跨越了世界,也跨越了意識形態的障礙。即使從未接觸過中國戲曲,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觀眾,也為京劇藝術的美、梅蘭芳的美而傾倒。“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梅蘭芳的京劇藝術推動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讓外國人第一次認識了京劇,在他們的心里留下了京劇的記憶。
京劇申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作為中國的文化符號,早已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京劇作為中國鮮活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具有特殊的價值,符合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的標準。
“深入淺出”的文字博弈
15個月的申遺之路,20多萬元人民幣的申報花費,讓京劇成為了高效申遺的典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要求的資料就是一些文本、圖片和視頻材料。其實這次申遺耗費最多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精力,申報文本要寫得讓外國人懂,這個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北京市文化局非遺處處長、北京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千容回憶整個申報過程時說。
從2009年8月起,北京市文化局就開始組織京劇和非遺專家對名錄申報要求和申報材料進行討論和認定。短短不過千字的京劇介紹,初稿撰寫修改了無數次。前后請了十多位京劇和非遺方面的專家進行研討,千容至今仍清楚記得厚厚的一本申報說明,令人費解的生澀詞匯,拗口的表述……
“申遺之初,我們也曾走入過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是政府在進行。無論從內容,還是詞匯的使用上,一填表就明確地告訴人家是政府要申報。但事實是教科文組織不認為政府是遺產持有者,他們認為文化遺產是創造者的,所以只有站在遺產持有者的角度敘述,才不會錯位。”跨過這道門檻,文化局先是請來兩位京劇專家寫申報書。8月底,北京市文化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京劇申報書、申報照片、申報視頻、五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和全國五個傳承單位的確認書,確認聲明他們知曉并自愿參與京劇申報工作。
初稿對于京劇音樂的表述, “京劇的唱腔音樂以西皮、二黃為主,節奏上分為散板、慢板、原板、快板、流水板等。伴奏樂器有‘文場’‘武場’之分;‘文場’即管弦樂器;以京胡、月琴、三弦為主(俗稱‘三大件’),兼用嗩吶、笛子等吹管樂器;‘武場’即打擊樂器,以板鼓、大鑼、小鑼、鐃鈸為主,顯示出鮮明的民族風韻。”作為中國人看沒問題,已經囊括了京劇內涵,但卻沒能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
200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饋的修改意見提出,“由于大多數讀者不是京劇的專家,他們對這一申遺項目并沒有預先的了解,因此,概括性描述應該能讓讀者了解京劇的重要特點。如果能提供一個生動的描述,使從沒有看過或聽過京劇的人在腦子里想象出京劇演出的情景就好了。”專家搞研究沒問題,要深入淺出地寫出讓外國人、外行人一看就懂的申報書卻沒那么容易。申報書要求既短又準確,每個項目都有嚴格字數要求,必須一字一句地斟酌。
為了避免過度的技術性描述,實現深入淺出、完整表達出京劇的內涵,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到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足跡遍及各大京劇院校、團體,組織了十幾位專家、學者、傳承人來共同“會診”申遺文本,針對文字表述重點字、句,進行一次次的研討,終于尋找到了最佳的表述方法。
一個經典的京劇音樂文本就在這樣一次次的努力下誕生了。“京劇音樂以西皮、二黃聲腔為主,西皮表現激昂、歡愉的情感,二黃表現尤愁、傷感的情緒。京劇用中國傳統樂器伴奏。京胡是‘首席’;司鼓是‘指揮’。優美柔和的京胡、月琴、三弦等演奏的管弦樂,稱為‘文樂’;清脆明亮的板鼓、大鑼等打擊樂器演奏的,稱為‘武樂’。”
可問題又來了,京劇過多的專業詞匯如何去翻譯?因為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很多術語并沒有一一對應的英文。比如,唱、念、做、打中的“做”,英文翻譯就不完全統一了,做是表演、跳舞,還是什么?打指的是武術還是雜技?這幾個版本都存在。京劇申遺文本關系到國家的形象,準確的表述尤為重要。按照目前比較公認的《維基百科》的英文版“唱、念、做、打”被翻譯為“音樂、人聲演唱、啞劇表演、舞蹈和雜技”。但經反復斟酌并多次征詢京劇專家和翻譯的意見,最終將“做”譯成兩個詞,“表演和舞蹈”。2010年1月,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饋的修改意見,文化局組織專家修改申報文本,補充完善申報材料并提交。
不同于流行的經典傳承
京劇作為申請人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僅關心其文化價值,更加關注其保護和振興行動計劃。文本撰寫不僅要寫它的藝術成就,還要有文化遺產保護和振興的方案,必須細化到每一件事的實施辦法、時間表、負責人或機構和費用等。申遺也成為了對經典藝術保護的另一種方式。
與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動輒上千人的報考規模形成了鮮明對比,今年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結束了本科生招生的初試,僅有115人參加京劇系表演專業考試。面對這樣的比例,京劇人卻并不憂心。
“口傳心授是京劇的主要傳承方式,它不僅在戲班(劇團)中以師徒關系得以延續,也在現今戲曲教學活動中被普遍運用。作為遺產持有人,每位京劇演員從小都要經過嚴格、系統的基本功訓練,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掌握念白、演唱、舞蹈、武術等基本技能。一名表演藝術家,需要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造詣,并為豐富和完善該遺產發揮作用。京劇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都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如書法、繪畫、音樂、歷史等,因而備受公眾尊重。”(摘自京劇申遺文本)
“京劇是經典藝術不同于流行,成千上萬人學京劇是學不出來的。從有京劇以來,京劇弟子都是老師點將,一對一的教學,要有好老師、好戲校學,才有可能出好角兒。京劇傳承不是以量取勝,不在乎考生有多少,在乎的是能否出兩三個長期立足于時代的精英人才,而非一個時期的流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梅派藝術傳人梅葆玖表示,“京劇申遺將有助于讓外國人對京劇有一個正確認識,理解中國東方的文化魅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是看京劇哪出戲好看,哪個角唱得好、演得好,而是將京劇作為傳統文化來對待,看它獨特的文化價值。從漢劇、昆曲梆子、徽調,到成為宮廷藝術的京劇。京劇的文化地位如同國外的歌劇一樣,我們應該把京劇作為一種嚴肅藝術來對待,應該站在世界的高度來看待京劇,讓我們能更清醒地認識到京劇的文化價值,這樣有助于未來多出好戲、多出人才、多出好節目,促進京劇的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我局積極助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斷優化涉林企業營商環境,服從服務于全市經濟建設發展大局。現根據市發改委《關于報送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情況的函》要求,就本單位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林業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
(一)提高行政服務效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市林業局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優化營商環境精神,全力優化林業營商環境。一是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按照能下放的一律下放、能取消的一個不留、能合并的全部合并的原則,將審批過程中涉及中介服務收費、不合理設置的前置要件,全部予以取消。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進入行政服務大廳,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為企業減輕負擔,為我市重點項目審批開啟綠色快速通道。二是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按照便民、高效、規范、廉潔的總體要求,不斷提高窗口工作人員的崗位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實行崗位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公開承諾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進一步縮短辦理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并在市行政中心辦事大廳和局網站上及時公布行政許可事項名稱、實施對象、審批依據、許可條件、申報材料、收費依據、收費標準和承辦時限等,全面實現林業行政審批運行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優質化、效率化。三是建立健全林業行政權力運行體系。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標準,公開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作了運行流程圖,完成“兩單一圖”更新工作。全市林業系統完善行政權力清單166項,其中:行政許可14項、行政處罰88項、行政強制18項、行政征收4項、行政給付1項、行政確認2項、行政獎勵9項、其他行政權力30項。
(二)打造“市級林業龍頭企業”撫州樣板,扶持非公企業快速發展。
啟動市級龍頭企業評選是我市發展林業產業的一個“創新樣板”,通過連續開展三屆評選市級林業龍頭企業,我市林業企業爭創市級林業龍頭企業積極性越來越高,市級林業龍頭企業已從2013年首次評定的3家發展到如今的40家。截至目前,撫州市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共86家,包括2家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44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0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 通過積極申創林業龍頭企業,有效帶動了產業扶貧,林農增收。特別是近幾年在全市開展“四進四聯四幫”精準扶貧活動中,我市市級林業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及訂單農戶等形式與農戶結成利益聯結,在產業扶貧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積極幫助涉林企業爭創“龍頭企業”等榮譽同時,企業也將享受銀行貼息貸款等林業政策支持。
(三)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助推非公企業快速發展
以林業優勢產業和特色林產品為依托,圍繞“扶持”下功夫,積極引導林農走聯合經營的道路,組建各類林業專業合作社,順利實現了林農“小群體”對接“大龍頭”和“大市場”,加快了林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進程。截止2018年11月,全市林業專業大戶、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1011個,其中國家級林業合作示范社5家,省級示范社13家,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4家(其中金溪縣被評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市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0家,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農戶數17.95萬戶,初步顯現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良好態勢。在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方面,林業部門主動為合作社找路子、尋機遇、上項目,逐步實現合作社與市場、項目、金融等方面的有機融合。
(四)科技創新帶動非公企業轉型,助推民間投資政策落地生根。
積極協助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林業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可迅速做大或者帶動產業發展的產品或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引導涉林企業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支持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支持申報地理標志、無公害綠色食用林產品等資格認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四家企業被評為“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分別為:江西省舒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西竹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撫州蒼源中藥材種植股份有限公司、崇仁縣味味黃花菜專業合作社。獲得“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認定證書的單位,可在其生產或銷售的可食林產品的包裝、標簽、產品說明書以及產品宣傳上使用認定證書,大大提高了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而品牌的提升同樣激活了民間投資的熱情。
二、優化營商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涉林企業比較優勢不強。主要表現在資源型企業多、高新技術企業少,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多數企業位于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產品附加值低,自我創新能力不強,知名企業和品牌還比較少。
(二)民間融資能力不足。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管理不規范,財務信息不透明,缺乏自主創新,產品同質性多,導致融資難、擔保難、融資成本高等“瓶頸”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去年下半年,我們走訪調研了幾家園林景觀企業,他們在爭創行業龍頭企業上積極性高,如江西仕琪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江西藝景園林發展有限公司是省級林業龍頭企業。但在獲評龍頭企業頭銜后,在實際享受貼息貸款、爭取項目資金等政策方面力度不大。另外,作為我市口碑信譽好,發展潛力大的綜合性園林企業,在享受當地花卉苗木采購方面支持力度不大。目前全市也沒有功能齊全的大型花卉苗木交易專業市場。
三、優化營商環境及引導民間投資政策建議
1、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和融合,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什么是移動互聯網?①廣義上講它是指移動終端(包括手機、PDA、上網本等)通過移動通信網絡訪問互聯網并使用互聯網業務。它因其特有的移動性、個性化、融合性而逐漸被不同行業所關注,目前移動互聯網主要提供網頁瀏覽、電子郵件、文件下載上傳、即時消息、位置服務、移動搜索、移動社區等服務[1]。而作為移動互聯網一個分支的移動web,則是指移動網絡的web服務,它通過手機、PDA,掌上電腦等移動設備連接、瀏覽www內容、應用和服務,并從事大量的數據和事務處理,真正將web應用從桌面擴展到移動設備,滿足了廣大移動用戶對計算機方面的需求。
2、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現狀
傳統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主要是基于紙質文檔或電子文檔的集中手工處理方式。然而,在當下這種管理方式已不能滿足管理過程的精確性,時間上的及時性和空間上跨地域性的信息化辦公的需求[2]。目前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課題過程監管力度不夠
在管理過程中由于時空分離等原因,面對眾多課題,課題研究管理者難以得知課題進展的最新信息,無法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實時監管。因此出現了一些課題往往只注重申報,申報后的研究過程受到忽視,導致“重申報,輕過程”,甚至出現假數據、假經驗、假成果,給科研事業造成極壞影響[3]。
(2)工作效率低下
課題需要申報立項、開展研究、階段成果總結、結題鑒定一系列過程,數據交換頻繁,傳統課題管理方式中,數據量大且復雜,不但不能夠實現很好信息溝通、數據共享、簡化工作程序,還會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產生錯誤、影響課題進度、還會大大增加管理成本[3]。
(3)課題組溝通協作困難
一個課題的完成,需要由來自多個單位的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內部大量的溝通交流、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但目前由于空間的距離和管理的分散,課題組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作途徑。
(4)課題資料難以查閱和重新利用
在進行教育科研課題時,產生的結論性文檔、相關資料、過程性文檔以及課題成員的溝通記錄等課題相關信息都是重要的知識財富。但是目前課題管理現狀是:這些資料分散而凌亂,并經常出現丟失的情況,給課題資料的查找和重新利用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3、移動web對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的支持
隨著移動網絡帶寬的提高,移動互聯網發展速度的加快,依托于移動web的各種服務研究也逐漸增多。目前,傳統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早已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而這種通過移動設備連接web平臺管理課題研究的檔案成為一種趨勢。移動web對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移動性[4]
通過無處不在的高速無線互聯網絡和WLAN,它不僅讓用戶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訪問大量信息,還可以讓課題的管理者實時查閱課題狀態信息并進行相關處理。這大大擴展了系統的應用范圍。
(2)高效性
移動設備一般都以遠高于PC的使用時間伴隨在其用戶身邊。數據的實時傳遞和實時處理,極大地降低了信息延時帶來的不便,加快了課題管理者和課題參與人員之間的溝通速度,同時實現動態管理,縮短決策周期。
(3)針對性
移動web可以為不同角色、項目組人員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依賴包含大量移動用戶個人信息的數據庫,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信息和提醒,系統將針對不同課題人員和課題實行個性化、差異化管理。
(4)共享性
移動web可以為用戶提供即時消息、移動郵件、移動博客等同步、異步信息交流服務。課題研究人員可根據系統提供的服務,方便的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員之間信息共享的程度。
(5)安全性
移動設備是私密性極強的個人專有設備,一般僅限用戶本人使用。同時,移動互聯網用戶與移動用戶是一一對應的,可以用來唯一識別用戶身份。只要通過個人移動設備對系統進行操作管理系統,它就會對客戶進行有效性的認證,從而能夠防止其他用戶的惡意篡改,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二、基于移動web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系統的功能設計
基于移動web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將是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在基于移動web條件下,構建一個功能完整、使用方便、實時性、靈活性和互動性較強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系統十分必要。設計管理系統需要考慮多個因素,比如:實時的過程管理、便捷的信息查詢、實時系統提醒、同步異步的交流討論等等,筆者認為基于web的科研課題管理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功能:
(1)提供實時的過程管理功能
系統根據課題的類別成立相關領域的評審專家組,然后向專家組各成員發送科研課題資料。專家可以通過手持設備像接收彩信一樣下載并查看所申報課題的內容,瀏覽后將自己的決策結果和意見,通過決策回復模塊提交給管理系統。系統則把專家的反饋實時發送給課題申報者,并告知其申報結果。同時,此階段所產生的材料、決策、意見則會自動地保存到系統的相應課題文檔中。在完成一個階段的研究工作后,系統也會根據課題安排自動進入下階段研究,從而完成對科研課題進行實時的過程管理。
(2)提供實時便捷的資料查詢功能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系統會積累數量龐大的課題資料,因此實時便捷的資料查詢功能必不可少[5]在查找資料方面,系統應做到內容全面、方式便捷。在內容方面,系統應該能查詢到課題基本信息、申報材料、合同、課題組信息、人員信息、課題研究狀況、經費使用情況、項目成果、專家建議、課題組的討論和其他與課題相關的所有信息。在查詢方式方面,系統則應該提供搜索引擎檢索和數據庫檢索兩種檢索方式。此外,在查詢過程中考慮到數據量大、查詢條件復雜等因素,我們采用了通用查詢方法。即把所有數據庫表中的字段取出提供給用戶讓用戶自己選擇要查詢條件字段和操作條件,系統會根據條件進行組合得到查詢語句,然后返回操作結果并采用報表的形式輸出給用戶。
(3)提供同步、異步相互補的信息服務和博客功能
系統為用戶提供基于網絡的多種通訊方式:主要包括即時消息、郵件服務、移動博客等電子化交流方式。即時消息是一種為移動用戶之間實現同步交流而提供的信息服務手段,支持實時傳送文字信息、圖片信息。需要明確的是,移動用戶不僅可以通過即時消息實現個人對個人的交流,還能實現課題組的群體討論。郵件服務是為用戶實現異步交流而提供的信息服務手段。通過移動郵件,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收、查看、編輯和發送郵件。并且,它具備操作簡單、投遞迅速、易于保存、全球暢通無阻的特性,避免了課題信息的丟失。移動博客功能的增加則為每個用戶提供私人空間,用戶可憑借賬號、密碼對其博客空間進行管理,還可以針對科研過程中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允許其他用戶查閱或轉載該博文。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強化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
(4)提供個性化信息提醒功能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系統要對重要時間、任務的下達、執行、檢查日期進行提醒,確保用戶按時按量完成任務,從而大大提升科研課題的執行力。智能提醒相當于給科研人員配備了貼身秘書,手機會在適當的時候準時提醒主人在某時某地做某事,從而科技項目管理人員可以把精力用在需要創造力的重要工作上[5]。
三、基于移動web的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系統的結構設計
筆者結合基于移動web系統設計結構模型和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的具體功能,構建了一個基于移動web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系統,其整體結構如圖1:
基于移動web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系統由客戶端、移動通訊網或無線網、基于三層架構(UI、BLL、DAL)[6]的網絡平臺構成。
1、客戶端
這里所提的客戶端指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用于將系統內容呈現給用戶,它是用戶與系統交互的媒介。其支持設備可以是手機、PDA等移動設備。系統可以為課題研究者、課題負責人、課題管理者三類不同類別的用戶提供個性化功能和服務。
2、移動通訊網或無線網
用戶使用移動終端通過移動通訊網或無線網與網絡平臺進行通信。無線網絡既可以是一些機構建立的專用網絡,也可以是網絡運營商提供的公共網絡,只要它具有無線和移動接入的功能并且達到一定的帶寬。
3、基于三層架構的網絡平臺
該平臺承載著與課題相關的所有數據和服務,為終端的服務提供支持, 是整個系統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它分為顯示層、邏輯層、數據層三個部分。顯示層位于最外層(最上層),離用戶最近,用于顯示數據和接收用戶輸入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一種交互式操作的界面。邏輯層是系統架構中體現核心價值的部分。它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業務規則的制定、業務流程的實現等與業務需求有關的系統設計上,也就是說它與系統所應對的領域(Domain)邏輯相關。數據層也被稱做持久層,其功能主要是負責數據庫的訪問,允許用戶訪問數據庫系統、二進制文件、文本文檔或是XML文檔。
該平臺針對移動課題管理功能的需要設計了基礎數據、流程管理、信息查詢、系統提醒、交流討論五個模塊。
基礎數據模塊:該模塊主要是將科研課題相關的信息資料進行歸檔存檔,并針對不同的用戶角色提供查閱、增加、刪除、修改基礎數據的功能。其中的信息資料主要包括課題信息、人員信息、科研成果三類。課題信息主要是指課題基本信息、申報材料、合同、課題進度、經費使用、驗收報告等。人員信息則是各個成員的基本信息、角色權限、所屬課題組、科研任務。而科研成果主要是指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階段性成果、最終成果、以及經驗總結等。
流程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為課題研究每個過程提供實時過程管理服務。在課題的申報立項、研究過程、定期檢查、結題驗收等各個階段,系統都會自動進行流程跟蹤和動態事務處理。記錄課題記錄研究進展、已完成了哪些任務和存在什么問題待辦任務,并針對問題即時的提供專家意見、建議。動態事務處理則是處理與課題相關的各階段所需要完成的事務如課題申報、審批、評審等事務。
信息查詢模塊:該模塊主要是為用戶提供實時查閱在報、在研和已結題的所有課題信息服務。該信息查詢模塊可查閱課題信息、人員信息、課題進度、經費使用、課題成果(階段性成果、最終性成果)、對課題經驗感悟等信息。除了具有豐富的資料查詢功能外,該模塊還可以支持移動分角色查詢,使用戶隨時隨地都能查閱到自己權限范圍內的所有資料。
系統提醒模塊:該模塊主要是為用戶在課題研究過程提供智能提醒服務。它針對不同用戶將通知、公告、待辦任務、重要時間等以短消息的方式發送到移動用戶終端中。用戶接到信息后可根據回復確定其收到情況,從而做到重要信息的個性化智能提醒。
交流討論模塊:該模塊主要是為用戶提供同步、異步通信和交流服務。該模塊有同步的即時消息交流工具、異步的移動郵件服務、和移動博客功能。
四、結束語
目前,基于移動web開發的系統已在醫療、煤炭等行業率先開展了簡單應用。如移動臨床信息系統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應用[7]、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8]、安全信息移動管理系統功能設計與應用[9]等,但移動web在教育科研管理方面應用則是明顯不足。本文就基于移動web的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進行了探索,以期能為課題管理領域提供一個方法,進而提高科研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率。盡管目前基于移動web技術還不特別成熟、科研課題研究檔案管理方案不盡完善,但是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移動web技術必將會對課題管理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Min Dong,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淺析Analysis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J]. 現代電信科技, M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2007年第7期.
[2]劉天真,董彥軍,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系統開發研究[J]. 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12期.
[3] 李金清; 莫畏;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 改善科研課題管理――對開發《科研課題在線管理系統》的思考[j]. 浙江現代教育技術, Zhejia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6年1期.
[4] YU Tian-chi; NI Yan-rong; FAN Fei-ya,Study &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Mobil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Computer Engineering,2008年18期.
[5] HE Wei; HAN Qing-jing; YAN Dian-tao; WANG Yi, Primary Analysis on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J]. 電網技術,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年S2期.
[6] 段升杰; 淺談軟件三層架構開發[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2010年5期 .
[7] 季新華,陳磊,陳宇,移動臨床信息系統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年第4期.
[8] 楊喜群等,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年第4期.
1.開展專業市場調研活動。2013年1月,我處利用寒假組織全院各系負責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婁底及長株潭地區有關企事業單位、相關行業開展專業市場調研,獲取了大量客觀的第一手人才市場資料與數據,為學院科學制定《2011-2015年專業建設規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2.合理調整專業布局。把與學院核心能力和服務面向相符合的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主體的制造類和以煤礦開采技術為主體的資源類兩個重點建設大類調整為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的機電一體化技術、煤礦開采技術、畜牧獸醫等三個專業及專業群。針對婁底提出的著力打造長株潭汽車制造和工程機械等產業的配套協作服務區的戰略決策,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組織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新增專業的申報工作并順利通過省教育廳的評審;停止表演藝術、國際貿易等與地方經濟聯系不緊密的專業招生。
3.加強專業制度建設。進一步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請區域內相關行業有影響的專家參加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切實施行行業企業專家和學院專業帶頭人會簽培養制度。
二、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彰顯學院辦學特色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專業依照各自特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三融合、三對接” (人才培養融合地方需求、專業緊密對接婁底主導產業;人才培養融合企業資源、課程緊密對接職業崗位能力;人才培養融合職業標準、教學緊密對接實際工作過程)為特征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實行“前校后礦”的免費訂單培養,學生學費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開采企業承擔,由學院提供場地、設備、師資及教學、生源等教學資源,由企業提供專業課程的設置方案、專業技能實訓的部分師資,負責實踐課程教學及合格專業生的安置;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與湖南湘豐婁職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和婁底賽德機械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校中廠”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畜牧獸醫、園林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專業開展基于工學依次交替的“工作學期”環節模式改革,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與行業企業合作實行“一接兩融”的雙證融通培養模式改革;公共事務管理系酒店管理等專業初步探索出了企業、學院和學生三方共贏的“123160”訂單培養新模式。實現“一批小訂單、兩年在校專業學習、三個月定向專業綜合實習、一個職業資格證書、六個月的畢業頂崗實習、在企業零距離上崗”。
2.產學研平臺建設。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主動建設各類產學研基地,為學生零距離接受崗前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平臺。機電系與婁底賽德機械有限公司聯合建立實訓基地,年均加工能力為400臺套,產值600萬元,承擔啤酒瓶貼標機、農機配件等產品的來料加工生產任務,既加強了以產品工藝路線為導向的職業技能培養訓練,又為頂崗實習學生提供合理報酬,減輕了家庭負擔;積極探索以“專業+系部+師生員工”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實體的產學研實現形式,依托學院具備比較優勢的會計專業,學院獨資組建了婁底弘智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該專業的校內生產性實訓條件,學生的專業技能進一步提高。
3.課程體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定于工學結合”的思路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機電系機電一體化專業《機電設備維修》、數控專業《數控編程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重構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塊化教學內容。組織四門課程通過省教育廳、高職高專教育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等三條途徑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其中《商務英語實用寫作》立項為英語類教指委精品課程,《會計綜合實訓》通過湖南省教育廳的推薦,在全省排名第三,成為省級精品課程。
三、強化實踐教學,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1.嚴格執行實踐性教學任務。期初制定《學院實踐性教學任務安排》表,通過實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證實踐性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全年累計完成實驗實訓課時8000多節,實驗實訓項目開出率達100%。
2.加強實驗實訓條件建設。一年來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為實習工廠三期安裝起動機,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測量實訓室、新聞編輯與制作實訓室、數控加工車間等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改造和擴建了計算機房、語音室等。進一步加大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調整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校外實習基地達199家。
3.全面實施“雙證書”制度。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考核鑒定程序等舉措,在全院各專業全面推行“雙證書”制度。全年共組織車工、鉗工、焊工、維修電工、助理營銷師、秘書、電子商務、網絡編輯師等十多個工種鑒定15場次,共計鑒定3748人次,學生合格率為95.2%。由于組織工作得力,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高新技術考試站被省勞動廳評為優秀等級。
4.組織學生參加技能抽查。教務處牽頭、組織相關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廳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組織會計、財務管理、數控技術、動漫設計等四個專業08級學生進行專項技能強化實訓,并于12月中旬帶隊赴有關院校參加了此次專業技能抽查。
5.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技能競賽。全年共獲國家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省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5個。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系學生申瓊良、劉光祥作為湖南分賽區預賽選手入圍“眾友杯”、“天華杯”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總決賽,分別獲得“單片機設計與開發”總決賽一等獎、“電子組裝與調試”總決賽二等獎的好成績。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實教學改革基礎
1.創新常規教研活動。本年度共立項156個院級專題教研活動,下學期出臺新的資助標準,資助經費從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師參與教改的積極性高漲。全年共組織院級學術講座27個,系級講座58個。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級及以上各類教育教學研究機構論文評選活動,共有13篇論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在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與省教科院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3年XX省職成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易愛良、鄧海燕等兩位教師送評的論文《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改革與發展應與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緊密對接——一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湘方言地區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語音教學現狀調查研究》榮獲一等獎。
2.規范教研課題管理。組織了11年立項的4個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接受省教科院專家組的中期檢查,組織立項了15個院級教研課題,組織對06、07年教研課題的結題評審,共有14個課題結題。組織教師申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四項,徐元俊老師申報的《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改革與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研究》、李和平老師申報的《以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電類專業實踐教學探索》等兩個課題通過省職成教學會初評,呈送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終審。
3.開展教學比武活動。組織4名教師參加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課說課競賽。教務處承擔了說課課件的審核、說課錄像的制作及資料的上傳。邱智鴻老師主講的《導游實務》課程榮獲旅游管理類二等獎;鄒慧鵬老師主講的《調酒技術》課程榮獲旅游管理類三等獎。龍育才、梁艷豐兩位老師主講的《機械設計基礎》、《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在網絡預賽中獲得三等獎。成功組織學院2013年度說專業、說課程比賽暨第六屆教師教學比武決賽。參加決賽的20個團隊在“說”的形式與內容上有創新,“說”的內涵與效果有進步,每一個團隊能自覺地把高職教育理念融入專業建設,落實到課程層面,傳遞到教師實踐,基本實現了詮釋理念、探索規律、交流經驗、展示成果、推動改革、促進提高的活動預期。
4.教學簡報發揮引導作用。本年度共編輯刊出7期簡報,在宣傳最新高職教育理論與政策,介紹人才培養經驗,提煉教育教學特色,傳播校內外教學新聞、動態等方面的信息溝通和輿論導向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參與學院項目建設,提煉教育教學品牌
1.參與學院國家骨干職業院校申報工作。承擔了骨干校申報材料中申報表、建設方案、可行性論證報告中有關指標的材料撰寫工作。具體指導六個重點建設專業建設項目和四個其他建設項目的論證與撰寫。
2. 認真做好省級示范院校建設工作。按照我院省級示范校年度建設目標,穩步推進省級示范院校建設。承擔省級示范校建設年度檢查準備工作。負責14個二級指標(其中9個為關鍵指標)和2個主要建設項目年度發建設的綜述材料撰寫與佐證材料的裝盒工作。
3.組織重點項目的申報工作。組織軟件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等教學團隊申報2013年XX省高等職業教育省級教學團隊。以吳蓮貴教授為帶頭人的“軟件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順利通過省教育廳評審,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4. 加大教學資源建設力度。以湖南職教新干線建設為契機,組織教學信息、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等教學資料上傳,有力地促進了學院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全年共編寫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發行量大28000冊以上。
六、規范教學管理,加強教學質量建設。
1.組織學院首次系部教學工作評估。組織教學工作評估專家組于10月中旬對各系部2012-2013學年度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專家組通過看、查、訪等方式,對系部的辦學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教風與學風、教學管理、教研科研、特色與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審查。按照評估工作方案,電子信息工程系獲一等獎,機電工程系、建筑與藝術設計系獲二等獎,財經貿易系、外語系獲三等獎,以上五個系部榮獲2012-2013學年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我處還組織進行了教學工作評估經驗交流會。此舉既是對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檢查,給各系部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對促進各系部進一步深化教學內涵建設、加強教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