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06 14:43: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周國平人生哲思錄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人生思錄》不比三國的豪氣干云,不比《紅樓夢》的如啜香茗。但它卻如一面鏡子,映照并定格人們忙碌的生活,空虛的內心……它又如一縷春風,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純真,迎來人生的春天。“對于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窮盡人間各種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文中這一類的話,使我回味無窮。

文中的這句話常常縈繞在我耳畔,我的眼前會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居里夫人在發現鐳的過程中,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被馬車撞死,這給居里夫人巨大的壓力。可她卻化悲憤為力量,甚至自己用鐵棍攪拌鍋里沸騰的瀝青鈾礦渣,忍受著鍋里冒出煙氣的煎熬,經過反復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居里夫人用自己的成功詮釋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困難中微笑,最后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正如《人生哲思錄》里寫的:“對于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窮盡人間各種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霍金身處逆境,卻憑借其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憑借著其頑強的精神,獲得成功。

中考前的復習,一疊疊的試卷如泰山壓頂般壓得我喘不過氣,繁瑣的解題思路如一根根鐵索,把我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在那些艱苦的夜晚,我無數次想放棄。但每當我想到《人生哲思錄》中的那句話,我的心中就會射進一縷陽光,驅除心中的陰霾,再一次點燃信心,拾起筆,在試卷上書寫自己的未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久后的一模考試,我一鳴驚人,語文得到了班級的第一名。父母和老師露出欣慰的笑容。

篇(2)

我聽了,點頭表示贊同:“是啊,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張弛有度,才是生活之道,每個人都不是‘永動機’,過分透支健康和青春,將來后悔都來不及啊。”

畢淑敏曾形象地描述現代人的狀態:“像受驚的羚羊一樣奔跑不止,被金錢如財狼般攆著,是現代文明強加給我們的節奏。”人們都被現代生活的激流裹挾著向前,或為學業、或為事業、或為家庭奔忙,匆匆腳步難以停歇,人生仿佛成了天涯苦旅,何從談起幸福和歡樂?

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一書中寫道:“閑暇和休息是神圣的,只有勞作,沒有閑暇,人會喪失性靈,忘掉人生之根本。”因此,放慢前行腳步,按下人生的暫停鍵,讓心靈小憩,讓靈魂凈化,這不是偷懶,而是重新調整狀態,為了更有力量的遠行。累的時候,可以用心去享受愜意的下午茶,在美好的的清晨去公園散步聽鳥鳴,靜下心來讀上幾本好書,陪家人一起過愉快的周末,背上行囊去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篇(3)

古人說開卷有益,是說讀書讓我們多少都有收獲。也有人說,要讀好書。所謂好書,就是“經典”、“名著”嗎,但這些書讀不進去,毫無所獲或獲之很少,不是浪費時間嗎?所以,有的大家并不推薦書。我想,其一原因就是即使他認為是經典必讀書,但你讀得乏味,于你又有何益呢?所以,讀書還是投其所好。即讀自己感興趣的,讀得懂的,讓你跟著揪心的,讓你明白的和你感悟的。

讀書的習慣,可能各有不同。有人喜歡把一本書讀完,再換一本。有人喜歡同時讀兩三本書。我是偏于后者,一般家里讀一本,單位辦公室放一本,有時候是讀著讀著感覺困倦,就要換一本提神。讀書的速度是與素養成正比的,一般來說,書讀得多,讀書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吸收和消化能力也會隨之提高。有文友說,要學會快速閱讀,因為所讀內容更連貫,理解就容易。可能是我知識素養還淺薄,讀得快了就記不住,真羨慕那些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人。

最近有老師推薦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就在當當網買了一本,35元的書打六五折買的。有人說鐘愛周國平的書多是女讀者,不管這句話是否帶有貶義,我承認我是比較喜歡讀周國平先生的書的。先后讀過先生的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散文隨筆集《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等。關于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精神家園,周先生從哲學角度,真摯的情感,優美的文筆給予闡釋、解答。他的文章從不晦澀艱深,自然隨性,求真求善,就像他的人品,愛自然,愛美好的事物和人,這與我的性情很搭,所以,讀他的書一點不累,且能從中受益。這就是有緣吧。而同時還讀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按說這本書敘述語言并不深奧難懂,但各種美學流派,文藝與道德問題等等駁雜的內容讓我有點頭暈眼花了,以至于感覺枯燥乏味,拖拖拉拉地好久還沒讀完。與此書的緣分也許尚淺吧。

光憑自己的愛好讀書未免狹窄。文藝原本互有相通處,所以書籍自然更有交匯。眾所周知的《紅樓夢》之所以“經典”,應該是與“百科全書”的內容分不開。還有像著名作家錢鐘書,被稱為“博學鴻儒”絕非徒有虛名。無論是人們熟知的《圍城》,還是近乎天書的《管錐篇》,不由不讓人驚嘆一個人的大腦怎么可能記得中外古今如此浩瀚的內容?一個人的大腦怎么可能如此將中西文化揮灑自如地連接和打通?家里的書柜里有先生的《圍城》和《談藝錄》,《圍城》倒是讀過,《談藝錄》則偶爾翻過幾頁卻從來沒認真讀完。究其原因,還是淺薄的文化知識和素養不足以讀懂而氣餒退卻。在認識的作家中,著名先鋒文學作家劉恪教授是讓我敬仰的,有幸在一次筆會中得到他的簽名贈書《耳鏡》,后來又在當當網購買了被稱為“中國式的尤利西斯”的《城與市》,理論書籍《現代小說技巧講堂》,中篇小說集《空裙子》等,讀先生的書,能感覺出沒有大學問、大智慧、大彩筆不能為也。偶然進了先生的博客,發現愛書如情人的他幾乎是購書成癖,幾天都有個“今日書單”,僅僅《過去與未來之間》、《黑格爾變奏》、《鄉村中國的權力與財富》這些書名都讓我如高山下的一棵小草一樣,今生只有仰望的份了。

愛讀書有時就如愛一個人一樣。有一見鐘情,也有日久生情。天生愛讀書的人即使成不了作家,也一定會有一種書卷氣,這種氣質便是斯文和清秀。讀書也可以后天培養,讀著讀著就有了癮,有了癮便欲罷不能,也就是生了情。對書生出情意,便也會像思念一個人一樣,見不到他便坐立不安,茶飯無味。直到把一本書捧在手里,仿若也是擁她入懷,安靜或者緊張,驚心或者凈心,柔腸百結,淚流滿面,種種情感竟然在讀書中體驗得到。

愛讀書,愛寫作的人多是性情中人,敏感而多情。他也許在現實生活中讓人感覺木訥,但他的內心是豐富而高貴的。他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風雷雨電,山水花鳥,在常人眼里再平常不過,但他卻能從中感受到這些物的喜怒哀樂,給這些平常的事物以情感符號。究其原因,便是他具備博學的知識、善感的心靈以及豐富的想象力。而唯有這些,才能發現自然中許多生命的細節,找尋到人間更多的秘密和奇跡。

讀書是有高低品位的。有人把讀勵志、青春美文之類的雜志不認為是讀書,而是休閑。但讀者的文化程度不同,領悟能力不同,所好也不同,也許讀這類雜志的人日久天長的閱讀習慣是一種臺階,總會更上一步。你讀過《讀者》嗎?相信有很多人會會心一笑,感覺這個名字是如此親近,因為我們都有過這樣的讀書成長歷程。

篇(4)

一、緣起

從古至今,人們都沒有停止過追逐自己的同伴。然而,什么是朋友,人們擁有朋友是為了什么?

過去,人們就對真假朋友有一些界定,比如患難見真情,認為凡是頂著友誼的名義的利益之交,一開始就是假的。也有哲學家提煉出了真友誼的必要條件,比如亞里士多德指出,友誼可分出三種,基于(1)利益;(2)快樂;(3)德性。基于利益與歡樂的友誼牽纏在一起,是一種雙方互利或是相互取樂的低級形式的友誼,這樣的友誼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而真正的友誼必然地超過(雖然時常也包括)利益與歡樂,奠基于德行之上。它是以熟悉、知識與相互信任作為前提的。因此能克服時間與偶然事件的考驗,但必須慢慢發展。

而到了科技時代,全球的人被連結在一起。人們對朋友的界定走向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朋友的泛化。近親不如遠友,喜樂憂愁首先被網友知道。但個體間的認識非常不全面,網上、手機名單上的萬個好友,瞬間就能屏蔽失去聯系。另一方面是朋友的完美化。人們追求理想的友誼,希望付出能得到完全的回報,并在朋友心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但是,對真友誼的界定偏頗導致人們一邊期待著伯牙子期似的知音之情,一邊感嘆著知音難尋。

二、探討

首先是朋友觀的泛化。友誼不能僅僅等同于認同,還需要真正意義上心靈的交流。 依賴科技的交流只有話語或者物質上的互動,而失去了肢體和眼神的溝通。沒有了真實世界作為媒介,朋友之間表面上認同了彼此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觀念,實際可能只為獲得一種被認同的樂趣,借以證明自己的存在。依附和相伴,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這樣的相處,既不對等,也不自由。

再是朋友觀的完美化。這種朋友觀要求朋友之間的完全認同和無私奉獻。一方面堅守著自己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要朋友完全理解自己的價值觀。然而,不同的先天條件、人生軌跡會孕育出不同的價值觀,人們的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難免混合著偏見、執著、歲月與情愛。因此,不同的個體不可能產生完全相符的價值觀,如果把價值觀的完全認同作為真朋友的標準,自然孤獨寂寞。

兩種觀點看似矛盾,卻并非不可調和。泛化的朋友是低級形式的相互認同,那么可追求健全的獨立人格之間價值觀的相互匹配。完美化的朋友要求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產生的價值觀的完全匹配,那么可要求價值觀的部分匹配。兩種都是對友誼理解的偏頗,但都能從價值觀匹配的角度來調解。

價值觀匹配是本質上是一種心靈交流,是一個尋找彼此價值觀區域重合處的完整過程。它的前提是以下兩點:

首先是雙方擁有獨立健全的人格。獨立人格要求人們能夠自我認同,即對自我獨特性的認識,能把自我與環境區分開來,不需要依附他人的價值體系而存在。健全人格則要求人們對世界有個全面的認識,能將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相協調,并且能夠與他人進行心靈的交流。只有這樣,價值觀匹配的過程才能順利的展開。

其次是人的價值體系的多重性。如前文所述,個體之間的價值觀不可能完全重合。人與人的心靈交流,正是尋找價值觀區域重合的過程。也正是價值觀的匹配,讓擁有不同精神世界的個體有了深入的精神上的交流。

基于此,價值觀匹配就有了存在性和必要性。從價值觀匹配的角度看,友誼的形成,就是一個價值觀匹配成功的過程。價值觀匹配的區域范圍越大,友誼愈牢固。這不同于泛化的朋友觀的表面上的認同,也不同于完美化的朋友觀要求的價值觀的完全匹配,但又滿足了朋友的獨一無二性的要求。在每一個價值觀的區域,該朋友在這里的位置都是獨一無二的。價值觀匹配角度下的友誼,是一種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獨立健全的人格之上,以熟悉、知識與相互信任作為前提,不隨時間和偶然而改變。因為一個人的價值體系經過了長期的發展而形成完善,是穩固和難以改變的。

三、結論和應用

從價值觀匹配的角度看待朋友,能給科技時代的人們脫離喧囂的孤獨,找到友誼真諦提供一種思路。也很好的解釋了一些現象。

1、一個人能有多個真朋友,而這個人的朋友之間卻不一定能成為朋友。因為人的多重性,人不同區域的價值觀有不同的朋友來匹配。而不同的朋友之間,有可能因為價值觀不能匹配或是有的區域有沖突而無法成為朋友。

2、朋友之間會有矛盾和磨合。因為價值觀之間只是部分匹配,朋友之間若是在匹配探尋過程中或是想擴大區域的范圍,很可能就產生不匹配的結果。因此朋友之間需要不斷磨合找到適合彼此友誼安放的精神領域。就連伯牙子期之間的知音之情,都是局限在音樂這樣一個區域的。

3、人會因交友導致價值觀的改變。在與朋友價值觀不斷匹配磨合的過程中,價值觀會有一個融合和互相兼容的過程。因為價值觀本來就是通過認識不斷完善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

參考文獻:

[1]莫蒂默.阿德勒(美),西方名著中的偉大智慧,海南出版社,2002

篇(5)

本屆讀書節以“傳承文明禮儀,創建書香校園”為主題,按照“全員參與、以校為點、輻射家長”的思路和“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積極創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開展校園讀書活動。通過指導學生制定讀書計劃,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引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優化校園文化環境,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展;通過讀書活動,努力構建學習型校園、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區,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

二、活動時間

2010年10月。

三、活動主題:

傳承文明禮儀,創建書香校園

四、活動安排

1、制訂讀書節活動方案。9月底前各校上報讀書節活動方案,教育局組織開展優秀活動方案評選,并向全區中小學推薦優秀方案。

2、學校把推薦書目印發給全校師生。各校在校園內懸掛讀書節標語,內容可為:書籍點亮人生,書香洋溢校園;濃郁讀書風尚,豐富心靈世界;建設校園文化,弘揚時代新風;讀書,讓我們更充實;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讀書、品味、創新;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讀書,為精神打底,讀書,為人生奠基;讀書、明理、成才,僅供參考。

3、各校按照“七個一”(即制定一份讀書活動計劃,開一次動員大會,讀1-2本好書,搞一次高質量的讀書筆記展示,進行一次讀書競賽活動,組織一次讀書活動主題班隊會,舉行一次讀書活動總結會)要求,開展有特色的讀書節活動。

4、舉辦以“美麗的校園”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5、舉辦以“傳承文明禮儀,創建書香校園”為主題的中小學生知識競賽。

6、結合語言文字工作,開展“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

7、10月30日前,各校將讀書節活動總結上報教育局,教育局將根據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評比,表彰“優秀組織獎”、“書香之家”、“閱讀之星”等先進學校和先進個人。

六、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強化宣傳。學校要提高對開展本次讀書節活動重要意義的認識,要發揮主陣地作用,通過班會、團隊會、校會、晨會等,利用懸掛“閱讀節”宣傳標語、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網以及國旗下的講話、家長學校等陣地和形式,對全體教職工、學生和家長進行宣傳教育,積極營造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2、凸現主體,率先垂范。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的實際需要、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重在平時、立于終身和有益于學生育德、勵志、啟智,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要著重抓好“讀(閱讀)、寫(讀書征文)、講(讀書演講)、賽(讀書知識競賽)、透(讀書與課堂學習相互滲透)”五個環節,使讀書活動在基本內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規范和特色。學校領導是教育教學組織者、管理者,更要率先垂范,精讀、研讀、教育名著,做師生的榜樣。廣大教師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努力使讀書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愛好和生活方式。同時要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到“閱讀節”活動中來,通過讀書提高家長素質、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

3、分類指導,分層推進。要遵循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小學階段以著重引導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指導學生翻閱圖文并茂的故事性、常識性、經典書籍為主。初中階段要側重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指導學生獨立閱讀。高中階段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要堅持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普及和提高相結合,讀與學相結合,教師推薦閱讀與學生自主閱讀相結合,單一化的閱讀和多形式的閱讀相結合,加大引導、指導和輔導力度,不斷優化校內、班級環境,增強學生閱讀情趣,使讀書活動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4、整合資源,深入開展。各校要將讀書活動有機融合到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中小學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月”等活動之中。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好教研、電教、圖書館等部門的作用,積極為讀書節活動創設有利條件和環境,圖書由學校圖書館提供,或號召老師、學生和家長自愿去新華書店購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一次“校園舊圖書交易節”。要利用好節假日作好詳細的布置和安排。要及時總結,不斷積累新經驗,要明確專人負責,作好工作分工,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確保本次閱讀節活動既轟轟烈烈,又扎實有效。

七、活動指南

各中小學可參考下面的活動建議,自行設計本校的閱讀節方案,分階段組織實施。

1、開展“書香班級”展示活動。各校緊緊圍繞創建“書香班級”的主題,制定活動方案,并認真實施。各班級緊緊圍繞學校創建“書香班級”活動方案,通過分組討論,小組發言等形式制定出本班最佳活動方案。

2、每天一詩誦讀活動。把“每天一詩”誦讀活動當作創建“書香班級”的基本條件。要求各班語文教師制訂出閱讀節期間“每天一詩”的目錄,并加以指導,直至學生能流利的背誦。

3、深入開展班級讀書角和好書交流活動。要求各班開展“獻一本看百本”師生共建圖書角活動,充實各班圖書角的圖書數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在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充分發揮學校、班級、個人藏書優勢,讓每個學生都能多讀書、讀好書。

4、建立讀書網絡平臺,開展網上讀書、網上薦書、網上交流、網上競賽等形式,培訓提高學生使用數字圖書館的技能,引導學生健康上網,開“網”有益。

5、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要求各班學生把讀書的感想、體會、經驗等寫出來,在班內、校內進行交流,帶動更多同學也能積極參加。

6、開展“我愛讀書”征文演講大賽活動。要求各班同學把在讀書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記錄下來,選出最佳文章,參加學校“我愛讀書”征文比賽。

7、開展優秀讀書筆記、讀書手抄報展評活動。各班推薦3-5篇優秀讀書摘記和3-5幅手抄報參加學校展評。

8、開展“我的讀書名言”征集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名著過程中,把自己的讀書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寫成屬于自己的讀書名言和大家分享。

9、開展我與父母同讀一本書活動。要求學生努力豐富自己的家庭藏書柜,實現個人藏書20冊以上的目標。開展好 “我與父母同讀一本書”及讀后感征文活動,實現父母與子女同讀、同寫、同感悟、共交流。

10、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舉辦各種主題的讀書講座或讀書論壇。

11、建立“讀書日”制度。每學期“讀書節”期間,集中一天(或半天)時間,什么課都不上,只上“讀書課”,以大力營造校園讀書的氛圍。

12、舉辦“快樂就從課本來”課本劇比賽,指導學生改編課本內容,把課本上的內容(科目可以不限,書本內容不限)藝術化,立體化地表演出來,讓課本也變成學生們發自內心、發自興趣的閱讀素材。

附件:中小學生“閱讀節”推薦書目

小學部分推薦閱讀書目

一、二年級:

《我的第一本安全護照劉勁松著 浙江少兒出版社 《木偶奇遇記》[意大利]科洛迪著

《安徒生的童話[丹麥]安徒生著 《格林的童話[德國]格 林著

《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周銳著 春風文藝出版社《小豬唏哩呼嚕》孫幼軍著 春風文藝出版社

三、四年級:

《魯濱遜漂流記》[英國]笛 福著 《馬燕日記》法國]韓石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女兒的故事》梅子涵著 少年兒童出版社 《烏丟丟的奇遇》金波著 江蘇少兒出版社

《昆蟲記[法國]法布爾著 花城出版社 《芝麻開門》祁智著 江蘇少兒出版社

《我要做好孩子黃蓓佳著 江蘇少兒出版社 《中國節》紹俊等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古堡里的月亮公主》[英國]伊麗莎白﹒古吉著/馬愛農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夏洛的網》[美國]懷特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男生賈里全傳》秦文君著 少年兒童出版社

《影響孩子一生的世界大科學家》鄭春興等著中國宇航出版社

五、六年級:

《告訴世界,我能行》盧勤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不可思議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徹子著 漓江出版社《中國兔子德國草》周銳、周雙寧著

《青銅葵花》曹文軒著 江蘇少兒出版社

《青鳥飛過》《象母怨》《藍花》《鐘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平靜著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向著太陽歌唱》徐傳德主編 商務印書館《親親我的媽媽》黃蓓佳著 江蘇少兒出版社

《列那狐的故事》[法]季諾著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非法智慧》張之路著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上下五千年》林漢達、曹余章等著

中學部分推薦閱讀書目

社會·歷史·人物:

《人類的故事》[美]房龍著 三聯書店出版社

《昨日的世界》[奧]斯蒂芬·茨威格著 舒昌善等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紀簡史》 [美]托馬斯·弗里德曼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帶一本書去巴黎》 林達著 三聯書店《萬歷十五年》[美]黃仁宇著 中華書局/三聯書店

《坡傳》 林語堂著 陜西師大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傅雷譯傳記五種》 三聯書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奧]斯蒂芬·茨威格著 舒昌善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外國文學:

《小王子》 [法]圣埃克蘇佩里著 馬振聘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愛的教育》 [意]阿米其斯著 王干卿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海倫·凱勒著 王家湘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安妮日記》 [德]安妮·弗蘭克著 寧瑛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金薔薇》 [蘇聯]帕烏斯托夫斯基著 戴驄譯上海譯文出版社/李時、薛菲譯 漓江出版社

《堂吉訶德》 [西班牙]塞萬提斯著楊絳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著 陳敬容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簡·愛》 [英]勃朗特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復活》 [俄]托爾斯泰著 草嬰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卡夫卡文集·中短篇小說》 [奧地利]卡夫卡著 謝瑩瑩、張榮昌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老人與海》 [美]海明威著上海譯文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漂泊手記》 [加拿大]安妮·麥珂爾絲著 孫咸銳、高寧、周曉陽譯 譯林出版社

《一九八四》[英]奧威爾著 董樂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選》 [英]莎士比亞著 朱生豪譯 譯林出版社

《普希金詩選》 [俄]普希金著 查良錚譯 譯林出版社/高莽等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馮春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新月集·飛鳥集》 [印度]泰戈爾著 鄭振鐸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先知·沫與沙》 [黎巴嫩]紀伯倫著 錢滿素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現代詩100首(紅、藍卷)蔡天新主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培根人生論》 [英]培根著 何新譯 陜西師大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覃思集》 [法]帕斯卡爾著 李平漚譯 百花文藝出版社

中國文學:

《唐詩三百首評注》 [清]蘅塘退士選編 周嘯天注評 鳳凰出版社

《宋詞三百首評注》 [清]上彊村民選編 王兆鵬、黃崇浩注評 鳳凰出版社

《人間詞話百年解評》 王國維著 劉鋒杰、章池集注 黃山書社

《紅樓夢》 [清]曹雪芹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古文觀止新編》 錢伯城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念樓學短》《學其短》鐘叔河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朦朧詩新編》 洪子誠、程光煒編選 長江文藝出版社

《大家小集·魯迅集》 魯 迅著 花城出版社

《人間魯迅》 林賢治著 花城出版社

《大家小集·沈從文集》 沈從文著 花城出版社

《活著》 余 華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傅雷家書》 傅 雷著 三聯書店/遼寧教育出版社

《孩子你慢慢來》(或《野火集》) 龍應臺著 文匯出版社

《想念地壇》 史鐵生著 南海出版公司

《靈魂的事:關于生命、愛情和信仰的沉思》史鐵生著百花文藝出版社

《捕蝶者》 筱 敏 花城出版社

《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思維的樂趣》 王小波著 中國人大出版社

《大地上的悲憫》 摩 羅 上海三聯書店

《一個人的村莊》 劉亮程著 春風文藝出版社

《風中的院門》 劉亮程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周國平著 上海辭書出版社

《莫小米自選集之我是誰》 莫小米著 上海遠東出版社

《文化苦旅》 余秋雨著 文匯出版社

思想·心理·藝術:

《蘇菲的世界》 [挪威]喬斯坦·賈德著 蕭寶森譯 作家出版社

《寬容》 [美]房龍著 三聯書店/廣西師大出版社/陜西師大出版社/中國人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莊子散文選集》 [戰國]莊周著馮鐘蕓編百花文藝出版社(《莊子現代版》 流沙河語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

《禪外說禪》 張中行著 中華書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美的歷程》 李澤厚著 安徽文藝出版社/天津社科出版社

《音樂筆記》 肖復興著 學林出版社

《都會之春: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豐子愷繪 陳星編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陽光心態》 孫東東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我愛南京》 葉皓主編 南京出版社

《向著太陽歌唱》 徐傳德主編 商務印書館

科學·自然·經濟:

《昆蟲記》 [法]法布爾著 劉瑩瑩、王琪譯 譯林出版社/王大文譯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王光譯 作家出版社

《動物素描》 [法]布封著劉陽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篇(6)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1一個人如果不走到絕境是很難去回頭對自己的生命進行反思的,尤其像李開復這樣一直很優秀,身負盛名,被奉為青年導師的人,所以特別贊同他把自己身患癌癥這件事當作是上天給予他的無上恩典,他說,“疾病是我的導師”。

當一個人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就會被自己的能力所束縛,他會有一種一切竟在掌握的自信,而這種自信的極限就是忘記了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的根本,此時就會收到老天的狠狠的提醒。

“身體只好用一場大病來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層,讓我看看自己的無知、脆弱、渺小;也讓我從身體小宇宙的復雜多變,體會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奧妙。”所以李開復先是發出了“癌癥面前,人人平等”的感慨,經過反思驚醒,又進一步深入到“一切事情面前,人人平等”的領悟。

而星云大師對他的“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的提醒,更是讓他幡然醒悟,“與其讓千萬人過目即忘,不如讓一倆個人銘記在心。”

一向注重效率,想要影響力最大化的李開復痛徹心扉地反省自己,“我可能被太多成功經驗沖昏了頭,傲慢而不自知;也許我習慣了考慮效率,所以會推論每件事的因果邏輯,以結果導向與量化判斷來衡量很多事,然后一步錯、步步錯,錯到最后,連自己都看不出錯在哪里了”。

他鄭重提醒每一個每天身陷忙碌無法自拔的人們,“不要成為‘緊急’的奴隸,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往往因為這么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廢。大部分緊急的事情其實是不重要的,而許多重要的事情并不緊急。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去做那些看起來‘緊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疾病把李開復帶到了生死關頭,讓他徹底明白,不管是誰都得依賴于自己“身體”而存在,不管是誰。

他才明白什么是對自己而言真正最重要的,這些從他書中一張張和家人朋友的合影就能看得到,“全世界和你最親的人就是你的家人、你的兄弟姐妹”。而他對女兒們的教育態度也隨之而改變,開始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獨特個性,挖掘自身內在的寶藏。

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當一個人所有的欲望都變成一個“活著”的時候,就是他開悟領會天機的時候吧,“當我不再堅持‘一定要怎樣’之后,生命中的活水就嘩啦啦地流動起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緣分也一一展開。”“人應該順應四時而生活,相信身體給你的信號,人體的運作是非常繁復而精密的,一個細胞里面的忙碌程度,絕不亞于一個紐約的運作。醫生不會比你自己更懂你的身體,養成觀察自己的好習慣”。

從做人的隨緣,到耐心的跟自己的身體和平相處,李開復病后深深悟到任何人為的強求都是一種傷害,順其自然才是根本,“生病之后,我更相信天地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存在,也許是人類的集體意識,也許就是所謂的‘天地之心’,是一種宇宙意識吧!這些無形的力量,主導了世界的運行,讓世間的一切,在一個平衡、和諧的節奏下緩慢展開、推進”。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一個人經歷了生死,就會更懂得珍惜和感激,正如臉譜網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悼念亡夫時所言:“我學會了感激。對那些我從前習以為常的東西懷有真正的感激——比如生命”。李開復也是如此。

與死亡的擦肩而過讓生性樂觀幽默的他放下了一切重負,重新審視那些一直在身邊的珍貴情誼,與父母妻女兄弟姐妹的,與朋友同事的,甚至是與網上的有緣人的,甚至是與陽光、空氣,大自然的,最后他送出了對讀者最美好的祝愿:追隨己心,感恩一切,幸福生活。

從與死亡交手開始,李開復在書中奉上了他的病中感悟,以及自己對“最有價值的人生”的思考,他承諾自己健康,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處,這位被推上閃閃發光的講臺奉為青年導師的英雄人物,終于放下了固有的執著,看到了一切繁華的本質,“我才發現,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我徹頭徹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緊的事擱到最后,卻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

經歷了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考驗,他在父親靈前哭泣懺悔:“我對自己挺失望的”,小時候曾經因為犯錯他對父親說過同樣的話,現在,他后悔自己沒有能更早、更深刻的理解父親,只是父親當時溫和回應他的聲音猶在耳畔:“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讓自己失望了”......

《向死而生》整本書與其說是自傳,毋寧說是一本發自肺腑的懺悔錄,每個人都能從中讀出屬于你自己的深切感受,當然從書中我們也看到了李開復本人在死亡面前從驚恐到逐漸超然的轉變,一種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姿態。

當一個人身處絕境無法自助時,就會祈求神靈和一切冥冥中有著無限能力的外在力量,其實,所有一切因果皆在自身,記得曾經在老家的一所古廟里看到過一副對聯:若不回頭難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毋需我大慈大悲,以此送給開復老師,祝他健康快樂,也送給所有在滾滾紅塵中顛沛流離,摸爬滾打的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欲海無邊,回頭是岸。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2生病了,怎么辦?除了求醫問藥,還有一劑良方,就是讀書。常常與高人和智者對話,心靈會收獲很多支撐和撫慰。多年來,我身體一直不太好,曾從北京作協副主席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從田虛的《生命的微笑》,從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等著作中受到很多啟發。今年六月,我在《新民晚報》上斷斷續續地讀了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的摘編,促使我做出了一個重大抉擇。隨后,我請女兒在網上買了一本。從頭至尾又細細地閱讀、思考,有些章節還看了好幾遍。

李開復是臺灣人,也是大名鼎鼎的萬千青年創業者的導師。他曾在蘋果、SGI、微軟和Google等多家公司擔當要職。以后,又在北京創辦了創新工場,并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3年9月他被查出患淋巴癌,肚子里竟然長了26個腫瘤。他的人生從光環籠罩的巔峰一下子跌落到死亡的邊緣。恐怖、憤怒、沮喪和絕望的情緒包圍著他。但是不久,他就鎮靜下來了。積極地尋醫問藥,自己搜集資料,自己研究病情。終于,在大量的醫案中發現了令人振奮的一絲曙光。從此,癌癥帶來的負面情緒開始消退。他積極配合醫生,接受一切痛苦的治療,相信自己可以在絕境中重生。17個月以后,26個腫瘤消失了。在補修了“死亡學分”以后,他用切身的感悟寫下了這本《向死而生》。

我的半輩子也可謂疾病纏身。患乙肝近三十年,肝硬化也已經二十多年。2015年4月磁共振顯示,肝臟多發性結節增強,比之前的狀態有發展。我很明白,有“增強”就離腫瘤形成不會很遠了。怎么辦,繼續保守治療還是要選擇新的途徑?為此,我去多家三級甲等醫院咨詢了知名專家。他們給出了保守治療和肝移植等多套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供我選擇。當時,非常糾結。移植是一把雙刃劍,幾年前,那位公眾人物移植失敗的陰影還未散去。多數病人的移植都是在生命的終末期不得已而為之。我現在的狀況尚可,值得去最后一搏嗎?

《向死而生》中“未來自己主宰”和“自己研究病情”兩個章節對我影響很大。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相關網站上許多過來人的真情表述。在思想中和身體里逐漸積聚起了滿滿的正能量。我游澳門和拉斯維加斯都沒有去賭過一把,這回,卻下定決心押上生命賭一把明天。六月底七月初,在中山醫院正式登記肝移植,并如約交付了押金。

沒有想到,正式登記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醫生電話,說是已經有了肝源信息,讓我做好準備。我將信將疑。第三天,沒有動靜,我也沒有認真當回事,想想不可能這么快的。第四天下午四點,我還在外面與朋友聚會,醫生來電話了,要我一小時內趕到醫院,準備手術。

謝天謝地,手術比較順利,但這僅僅是肝移植成功的第一步。為了還能有N年有質量的未來,現在,我正嚴格遵照醫囑,如履薄冰般地關注著“新朋友”入駐后的各種反應,爭取能夠平安地度過排異和感染的高發期。

《向死而生》曰:面對大病“如果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對和拼命努力爭取的頑強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會變成現實。如果努力后沒有成功,他們會無怨無悔地說至少我努力了。如果你沒有去努力,那你就永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3從網絡上得知大病初愈的李開復先生要出一本名為《向死而生》的書,主要講他在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后感悟。本著經歷過大悲或大喜的人所感悟出的人生真諦畢竟會有其的純粹的邏輯下,我買了李先生的這本書。老實說,之前對李先生的了解知之甚少,單純的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企業家,成功人士。沒聽過他的任何一次演講,沒買過他之前出的任何一本書,更不是他微博千萬粉絲之中的一員,如果不是因為李先生患病,如果不是因為李先生將其患病后的感悟寫成書,我想我們充其量也就是世界上各自忙碌的兩個陌生人。他不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他的粉絲。

翻開這本書,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使你一口氣想把它讀完,期間幾度想停下來寫寫感悟,又擔心沒有完全讀完全書而對筆者的思想產生誤解,最終還是在完整的讀完后寫下這刻骨銘心的感觸和共鳴。

我本人自詡是一個記別人名字很差的人,念大學時曾經因為要記住專業100多個同學的名字頭疼不已。對于之前所讀過的名著書籍中的主人公,若不是讀之前有些許了解,基本上整本書讀完,依舊很難記住里面主要人物的名字,不是因為自己讀的走馬觀花,而是對人名有天生的免疫。但李先生的這本書卻使我對自己記憶人名這回事有了新的定義,不是我記不住,是作者提的次數太少。看完李先生的書,我就知道李先生的太太叫先玲。李先生在整本書中,無處不提及他的太太,這是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個從鬼門關走過一場的人,在他心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他過去拿過多少榮譽,也不是他曾經給這個社會創造多少價值,而是他的妻子,女兒,母親和親朋。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想有些事情也許當我們接近死亡那一刻才能深刻的體會。我們每一個人不會如李先生一樣的幸運兒,歷經生死,劫后重生。但我們又是讓李先生羨慕的幸運兒,因為我們不需要親自去經歷生死,看了他的書,我們就可以理解到,當死亡來臨時我們的感悟,可以使我們在離死亡還有一段距離時,就了解在我們這短暫的一生,什么是我們想要的,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所追求的。

祖先之所以創造貨幣,是將其作為一個等價交換的媒介。如果我們的祖先知曉,他創造出來的東西會無形的吞嗤后代的生活,使大家變成了奴隸,我想祖先應該會重新考慮。我們每個人不必在“工作狂”和“游手好閑”之間二選其一。當然,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也需要學習,可是當我們把全部的經歷投身于忙碌的工作和學習時,我們可不可以留一點給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有時我們會不由得打著‘為他’的旗號,實際上做的卻是滿足一己私欲的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去有更多工作,學習機會的大城市去發展。每年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名義上我們在外面闖成就為的是光耀門楣,實際上我們有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既定的理想,拋棄父母的借口。父母希望獲得子女的陪伴更勝于他們給自己帶來表面的上的光鮮。即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是全家人在一起那都是一種幸福。但是處在現在社會的我們會鮮少看得懂,亦或許我們是裝作糊涂。

我并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有時會想,如果死亡明天來臨,那么今天的我會做些什么。我無數次的思考這個問題,無數次都獲得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我的家人怎么辦,我的愛人怎么辦,我要怎樣跟我的朋友告別。在那個思考漩渦里從來沒有一次出現過,我該怎樣交接我的工作,我手上的案子要怎么處理,后面的會議會怎么辦。我不熱愛我的工作嗎?當然不是。因為它是我衣食的保障,生活的基本。可是當死亡瀕臨時,它就變得那么無足輕重。所以,請不要以工作為借口忽略身邊的親人,因為當你的生命即將走向奄奄一息時,他們才是你整個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忙碌的工作,無規律的生活使現在社會的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我時常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做一件事需要以身體的健康為代價,即便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那也必定會是一場失敗的交易。俗話說千金難買好身體,只有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談及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和朋友,否則一切都只是徒勞。社會的誘惑太多,需要我們付出的東西也太多,可以無論我們付出什么,也不要付出健康,做任何事業都要保證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否則就算你筑造美麗的城墻,終歸會因只是海市蜃樓而成泡影。

佛教云‘世界萬物接有緣’讓我們珍惜身邊一切固有的緣分,愛護它,維系它,你會發現百年后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財富,也是我們所謂的當之無愧的‘絢爛人生’。

這是一本無論你處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細細去品味的一本書,亦或許稱之為感悟更為貼切。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4半月前跟朋友約定一起讀李開復的新書《向死而生》,之所以有了這個想法,一為找到一位可以暢快分享讀后感的書友,二為給自己勇氣翻開這本書,三為督促自己不斷的閱讀。

這本書買回來已經很久,但是一直沒有去看,因為一直沒有找到讀它的勇氣和狀態。這就不得不要說一說另外一本書《此生未完成》,當時讀完《此生未完成》讓我心情壓抑了幾天,所以對于此類書必須用最好的狀態我才能一直讀下去。因為于娟的書是依據于日記后期整理而成,所以全書更多的是從發現生病到離開人世的一種記錄,表達的更多的是對生的執著和對過往的反思。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我的身體也出了問題,所以對于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對過往生活習慣的反思很是感同身受。讀完《此生未完成》之后,它督促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特別注重身體的調理和生活習慣的調整。

但是當我認真讀了之后,才發現兩本書是大大不同的,有人評論說這是李開復的又一本心靈雞湯,但我更覺這是劫后余生之后他送給他自己的一本未來規劃。最初看的時候是有些失望的,因為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更希望的是能從這本書中再次找到那種感同身受,好讓自己再次調整作息,再次重視自己的身體;我更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他與病魔作斗爭的經驗和方法。但是在這本書中都沒有,所以我甚至以為自己花錢買這本書不值。但是當我堅持把整本書看完,才發現這本書想表達的正是它的書名---向死而生,既然戰勝了病魔,就沒有必要再糾結于死,如何過好生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李開復一直都是一個天之驕子,是一個備受上天寵愛的人。有人說他都得了癌癥,還能稱之被上天寵愛?我覺得正是上天寵愛才讓他早早發現自己的癌癥,才讓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從而有可能活的更久。有多少人死在突發疾病上,一點改過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偶爾的疾病是身體給我們的信號,我們要感謝這些信息,它讓我們更加珍惜健康!!

記得李開復有一本自傳---《世界因你而不同》,這也是他的人生目標。在生病前他一直堅信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而不同”,生病之后他才發現:人生難得,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其實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一個認識自己,包容自己,讓自己更美好的一個過程嗎?

最后借書中的一段話送給自己和所有看到這段話的人-------“不論身處何處,從事何種工作,身份地位高低,只要每天都有進步、有成長,不必改變別人,只要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這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如此,世界就會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救世主開拯救。”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5死是個厚重的話題,也是需要人一生思考的哲學問題。這類書我看了不少,也經常思考,但每讀一本書都有很多感悟和收獲。

《向死而生》講述了李開復先生從生病到康復的過程,以及過程之中的所思所想,道出了真話、說出了實感、講出了哲理。通過文字,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開復先生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心境,感受到開復先生生病中的那份煎熬與艱難,感受到開復先生開悟后的那種豁達與開朗。修完死亡學分,重生后的開復先生更懂得生命的可貴,身體健康的重要,更加珍惜與其相遇的人,尤其是親人,也看開了名利的虛華。這些都為讀者思考生命、看懂人生、對待名利、珍惜親情、關注健康給出了彌足珍貴的建議和借鑒。

剛剛確診為癌癥,開復先生失落、彷徨、沮喪, “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思緒漫飛”、“我仿佛被禁閉在一間玻璃屋里,雖然可以看到、聽到外面的世界,但那個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屬于我。”之后自己研究病情,重新點燃了生命的希望,“從此之后,癌癥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或者說,至少它在我心里不再是一個萬惡不赦、去之而后快的敵人,而是我之所以成為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疾病面前,許多人是被自己給嚇死的。恐懼是摧殘人心的一種情緒。對危險的恐懼,要比危險本身可怕十倍,有害十倍。在危險面前,與其選擇恐懼,不如選擇勇敢地面對。生病也是人生的一份機緣,開復先生與疾病斗爭中更好地認識了身體的奇妙,感悟到健康的可貴,更收獲了人生的覺悟。所以說,不管遇到什么事,我們都應該坦然的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一切都是人生成長的機緣。

結束治療,開復先生充滿了重生的喜悅,更看清了自己,認識到了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仿佛走過一條長長的隧道,終于重新來到藍天白云下,整個世界都是新鮮的、芳香的”、“這場大病,讓我心里的某些角落仿佛也被打開了”、“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徹頭徹尾地舍本逐末,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這些都在警示我們、啟發我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絕對不是那種大紅大紫的絢麗,更應該是超越之后的超脫,是擁有之后的放下,是喧囂之后的寧靜。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我,生活的質量如何,幸不幸福,開不開心,等等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最真實。上天安排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觀光游歷的,就是演飾人間劇情中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千萬不要過分地看重自己,也別把自己總活在別人的目光里,被別人的價值觀所左右,競逐別人的肯定。星云大師說得好:“我們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都不會有增減。你要世界因我不同,這就太狂妄了”、“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開悟后的開復先生在書中說:“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獨特的本質開發出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情。否則,努力爭取出人頭地、唯恐落后、追名逐利的欲望就會像一頭野獸一樣,霸占我們的靈魂,很容易讓我們像機器似的超速運轉,有名還要更有名,有錢還要更有錢,看不到自己的初心。”

我贊同開復先生的感悟,我們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就如黑暗中的一盞油燈。燈芯的粗細決定了火苗的大小,火苗的大小決定了燈光亮的程度,所照區域的大小。火苗大無疑可以照亮更大的區域,讓我們看到看清更多的東西。但是,火苗大,耗油量也自然大。要想保持住明亮的火苗,我們就得不斷地給燈加注燃油,而加注燃油也要適可而止,你把它加漫出來就會是火災。

在病中覺悟的最后章節,開復先生總結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憑良心做事、真誠對待自己和別人,“體驗人生,相信感覺,追隨你心,世界將更好”、“體驗世界,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富有經驗和智慧”。而不是分秒必爭,把自己變成一臺機器,更不要把優化你的影響力當作一生的追求。

人總要死去,靈魂與肉體終將分別。但當我們還活生生存在的時候,就應該讓靈魂與肉體友好的相處,學會彼此的尊重。否則,透支生命,終會疾病纏身,靈魂與肉體兩敗俱傷。正如開復先生書中說:“活在當下,讓今天就成為那個‘特殊的日子’。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特殊的一天’!人生無論長短,只要這樣去活,一定都會圓滿豐富。”

《向死而生》是大病歸來的開復先生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字字珠璣。讀之、悟之、反思之,無疑是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一次升華!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6未知死焉知生,以前是從來沒有考慮過死亡的問題,小時候是祖母去世,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到姥姥,然后是二姥爺,然后是大姑父,然后是大嶺,然后是朱師傅,然后是楚帥的爺爺,還有三爺,每個人都在記憶里存在著,就這樣與這個世界消失了,未來的一天我也會消失不見的,匆匆百十年,有些人活了50年,說是沒有活夠,是沒有活明白吧。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應該說的就是對生命的認知嘍。我應該怎樣去面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應該去好好的體會。靈魂沒有重量,因為他離開的時候我們并沒有變輕。有鉆石的收入,有堅固的友誼,有幫助他人的滿足,已經挺好的。

1.人生面對疾病、死亡、悲傷等重大失落時,會產生“五個階段”的心理反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最終還是要接受的,因為已經發生了,就這樣好了。只要好好的去努力,任何合理的夢想都是可以去接受的。

2.止吐針的后遺癥不止如此,它還會導致嚴重的便秘。

開復老師肯定接觸到很多高端的人士,“葛森療法”他也提到了,效果怎么樣呢?并不知道,逐步的摸索過程中。如果是有阿力果的話會好一些嗎?當時聽BK咖啡館的老板說道,一個人已經不行了,服用阿力果之后還能夠排便,效果還是極好的。人體中的益生菌的數量是極多的,有很多東西不能理解,但是多學習,多見識總是好的。

3.人生臨終是最后悔的五件事是沒勇氣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應該花太多的精力在工作上,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朋友保持聯系,希望自己活的開心一點。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呢?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自己心里都明白,但是很多時候做了“緊急”的奴隸。

上一篇: 地理知識點總結 下一篇: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在线 | 五月天偷拍视频久久 | 在线能看三级网站 | 日本一区精品一本大道 | 宅男噜噜69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