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06:27: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商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沖擊了世界經濟,加快了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金融危機產生的威脅影響到了各國企業的跨國經營活動,使企業跨國經營的風險增加;但是金融危機也為企業的跨國經營帶來了機遇,各國恢復經濟的政策減少了對外資的限制,中國逆市發展也為我國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奠定了基礎,中小企業通過制定適宜的跨國經營戰略就可以利用危機帶來的機遇,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文獻綜述
為了更好的完成該論文,本人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具體有:徐艷梅、徐先航的《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策略研究》;馬建國、梅強的《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探源》;崔建華的《人力資本與我國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研究》;陶振民的《.中小企業生存問題研究》;尹柳營的《中小企業如何發展與騰飛——國際化經營視角》;王乃靜、馬剛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模式選擇》;李盾的《關于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幾點思考》;張增日的《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思路》。通過仔細閱讀上述參考文獻,我對本次論文課題的背景,主要內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為我接下來進一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觀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以上各位專家與學者的觀點,我做出了比較翔實的歸納。
1、 關于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在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條件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中國的城鎮和農村,其成效是舉世矚目的。城鎮集體企業迅速發展,私營企業、個體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合作企業有了極大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各種經濟成分并存,共同發展的格局。目前我國已經注冊的中小型企業的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最活躍的主體,并對我國經濟每年以8%的遞增速度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始終是一支重要力量,對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促進作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小企業的增長來支撐的。尤其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主要依賴于中小企業發展。我國工業新增產值的76.6%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我國出口的許多大宗商品,如服裝、玩具、工藝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業生產的。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競爭日益國際化,競爭空前激烈.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受到較大的擠壓,從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業將目光投向國外市場,通過開展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從中國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來看,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能更好的面向世界,迎接挑戰。
2、關于中小企業跨國經營面臨的問題
抗風險能力低。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資本不很充足,在對外投資中抵抗風險、管理風險的能力比較低。技術落后國際競爭力較低,要進行跨國經營,需要有高競爭力的企業。跨國經營管理人才短缺。跨國經營是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具備豐富知識,通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而我國中小企業這方面的人才少,且整體素質也不高,跨國經營人才短缺。跨國營銷策略不完整。
3 問題解決方案
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加入國際產業分工和協作網絡的跨國經營,建立技術聯盟,形成開發體系,提高經營者素質,造就創新人才。需要具備豐富知識,通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實行網上跨國經營,降低銷售成本節省所需經費。通過海外華人進行跨國經營、培養創新的營銷文化、建立科學的營銷管理體系、選擇合適的營銷發展戰略,塑造優秀的營銷組織團隊。
三、論文框架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2文獻綜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跨國經營的基本理論分析
2.1 跨國經營的概念
2.2 跨國經營的優勢與劣勢比較
2.3 跨國經營的意義
第三章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 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背景
3.2 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現狀
3.3 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對策
4.1 加強風險抵抗力
4.2 加大技術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
4.3 選擇和培養跨國經營人才
4.4制定新的國際營銷策略
畢業設計任務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和擬采用的方法:
1、擬研究或解決的問題
擬撰寫的畢業論文題目為《中小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是以我國加入 WTO為背景運用市場營銷和管理理論,研究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問題及經營戰略,為日后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抵抗風險、提高競爭力、贏得國際市場,提供可資借鑒的對策性戰略。
(二)實訓教學平臺體系模擬實訓是借助模擬實驗室或模擬訓練室,訓練學生掌握本專業所需的職業核心技能。讓學生在最接近于實際工作環境中體會整個業務的運作流程,體驗不同職位角色的職能與所需的專業技能,增強學生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我院建立了物流硬件實驗室、會計手工實驗室、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室、ERP模擬實驗室、金融保險綜合實驗室、VBSE實訓室等15個綜合專業實訓室。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在相應的實訓項目中找到相應的“職業角色”,提高相應的職業技能。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連、牡丹江等地建立了多個教學實習基地,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在工作中積累大量的工作經驗,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三)實踐教學考核體系考核方式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而適當調整,我院改變傳統的以期末考試一張試卷的分數來評定學生對知識掌握及運用水平的方法,多數課程都采用了全過程考核的方式。如《管理溝通》課程考核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出勤情況20分、課堂表現5分、課前演講5分、實訓30分、個人作業5分、小組作業10分、口試測試15分、期末測試10分。考試內容既涵蓋了重點測試理論的測試題,又有重點考察實際溝通技能的,考核內容比較全面。同時,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都占有一定的學分比例,社會實踐由院里和教務處共同組成的考核小組檢查,對未如期實踐或未達到實踐要求的學生不予通過。頂崗實習由所在實習單位的人力資源部考核,如未達到崗位能力要求的,不予合格,按未修滿學分處理。嚴格的考核體系有利于保障教學效果的真正實現。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院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大多數理論功底深厚但缺乏工商企業工作的經歷和經驗,而實踐教學需要一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際經驗的師資隊伍。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教師能力建設。首先,以本院具有一定行業工作經驗的教師為基礎,開展教師團隊建設,青年教師可以在團隊中學習成長。其次,學院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到實習教學基地去掛職鍛煉,提高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學生的能力;再次,應聘任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兄弟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的人員來校任教。
第二、電大學員畢業論文的寫作一方面是對這幾年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檢驗,同時也是對學員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非常重要,既要考慮論文涉及的層面,又要考慮它的社會價值。
二、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一)專業性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必須緊密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從那些學過的課程內容中選擇值得研究或探討的學術問題,不能超出這個范圍,否則達不到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我們學得是工商管理專業,選題當然不能脫離這個大范疇,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圍內,也不能脫離工商管理、企業經營去談公共事業管理或金融問題。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任何現成的學說,都有需要完善改進的地方,這就是選題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
(二)價值性原則
論文要有科學價值。那些改頭換面的文章抄襲、東拼西湊的材料匯集以及脫離實際的高談闊論,當然談不上有什么價值。既然是論文,選題就要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也就是要具有先進性、實踐性和一定的理論意義。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我們可以選擇企業管理中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論題,或是對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義的議題,還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畢業論文的價值關鍵取決于是否有自己的惡創見。也就是說,不是簡單地整理和歸納書本上或前人的見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實或新的理論來豐富專業學科的某些內容,或者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可能性原則
選題要充分考慮到論題的寬度和廣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論文資料。既要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選題太大、太難,自己短時間內無力完成,不行;選題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應從實際出發,主要應考慮選題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夠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從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和時限,選擇那些適合自己情況,可以預期成功的課題。一般來說,題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實際情況而定,很難作硬性規定要求。有的同學如確有水平和能力,寫篇大文章,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當然是很好的。但從成人高校學生的總體來看,選題還是小點為宜。小題目論述一兩個觀點,口子雖小,卻能小題大做,能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分析論證.這樣,自己的理論水平可以發揮,文章本身也會寫得豐滿而充實。選擇一個比較恰當的小論題,特別是與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不僅容易搜集資料,同時對問題也看得準,論述也會更透徹,結論也就可能下得更準確。
三、畢業論文選題的方法
第一、 瀏覽捕捉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對占有的論文資料快速、大量地閱讀,在比較中來確定題目的方法。瀏覽,一般是在資料占有達到一定數量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這樣便于對資料作集中的比較和鑒別。瀏覽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資料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尋找自己的論題。這就需要我們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全面閱讀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觀點的都應了解,不能“先入為主”,不能以自己頭腦中原有的觀點決定取舍。而應冷靜地、客觀地對所有資料作認真的分析思考,從內容豐富的資料中吸取營養,反復思考琢磨之后,就會有所發現,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確定自己的論題。
第二、 追溯驗證法。這種方法要求學員先有一種擬想,然后再通過閱讀資料加以驗證來確定選題的方法。學員應該先有自己的主觀論點,即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初步確定準備研究的方向、題目或選題范圍。這種選題方法應注意:看自己的“擬想”是否與別人重復,是否對別人的觀點有補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擬想”雖然別人還沒有談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夠的理由來加以論證,那就應該中止,再作重新構思。要善于捕捉一閃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閱讀文獻資料或調查研究中,有時會突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盡管這種想法很簡單、很朦朧,也未成型,但千萬不可輕易放棄。
第三、 知識遷移法。電大學員通過兩年或者三年的學習,對某一方面的理論知識(經濟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個系統的新的理解和掌握。這是對舊知識的一種延伸和拓展,是一種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礎之上,學員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用所學到的新知識來感應世界,從而形成一些新的觀點。理論知識和現實的有機結合往往會激發學員思維的創造力和開拓性,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第四、 關注熱點法。熱點問題就是在現代社會中出現的能夠引起公眾廣泛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或關系國計民生,或涉及時代潮流,而且總能吸引人們注意,引發人們思考和爭論。電大學員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會關注國際形勢、時事新聞、經濟變革。選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論文論題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不僅可以引起指導老師的關注,激發閱讀者的興趣和思考,而且對于現實問題的認識和解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論文的論題對于學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論文也提供了許多便利。
第五,調研選題法。調研選題法類同于關注社會熱點這樣的選題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會熱點問題,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社會熱點問題。社會調研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調研所涉問題的歷史、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對問題的現實認識將更為清晰,并可就現實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電大學員將社會調研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的論題,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和數據,而且可為解決一些社會現實問題提供一個很好的路徑。筆者認為這是電大學員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方法。
四、畢業論文選題范圍
同學們可依據以下幾個研究方向,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范圍,進行論文的設計和寫作。 1、企業管理理論
在本方向盡可能圍繞有關企業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和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展開,如以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的一般內容、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及效率、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與變革、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等問題為論文選題的參考,進行畢業論文或學年論文的寫作。
2、企業戰略管理
在本方向盡可能圍繞有關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展開寫作論述。比如競爭優勢的獲得、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企業戰略態勢的選擇、企業成長戰略的選擇、企業技術戰略的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可以作為論文的選題的核心展開。
3、人力資源管理
在本方向盡可能圍繞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緊扣“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展開論述。比如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人力資本投資與回報的價值分析、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體系的構建、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引進、的激勵模式、培訓模式的構建,企業文化建設,績效與薪酬管理(尤其是高管人員的薪酬模式)等問題,都可以作為論文選擇的主題。
4、市場營銷管理
在本方向盡可能圍繞有關市場營銷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緊扣“顧客主導”的市場營銷理念,以實現顧客價值為主導思想展開論文的寫作。比如顧客主導型企業營銷戰略選擇、顧客價值管理、市場營銷方式與渠道的選擇與創新、品牌的管理與建設等等都可以作為論文的寫作主題。
5、運營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外資合資企業的影響下國內企業也開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企業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與企業化經營相適應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集成、創新,從各方面對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進行論述。
(二)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結合蘇寧電器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和相關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分析了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對蘇寧電器企業文化建設的經驗進行總結。提出自己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一些想法。
(三)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今作為中國零售業第一的蘇寧,在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動這蘇寧這個商業巨無霸并使得它瘋狂的連鎖擴展中獲得了成功論文試著從企業文化角度,對蘇寧的戰略成功進行剖析,并結合個人在蘇寧實習所學得的認識和了解,提出一些自己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以期能為企業的文化建設有所幫助。
二、文獻綜述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概述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過程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目前的研究較多,當前所謂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企業文化建設是指企業文化相關的理念的形成、塑造、傳播等過程。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劃和傳播,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策劃與傳播的過程。
企業文化有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建設好企業文化將會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企業的思想、價值觀的最好體現;是增強企業活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保證;是全面提高企業員工和企業整體素質的基礎;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確保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戰略;是營造企業和諧的氛圍和優良的環境的保證。
實踐證明,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獨特、優秀的企業文化。因此,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尤其是要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并深入人心,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蘇寧電器1990年創立于江蘇南京,是中國3C(家電、IT、電子通訊)家電連鎖零售企業的領先者,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的“全國15家大型商業企業集團”之一。經過20年的拼搏,歷經兩次創業,從一家200平米的空調專營店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品牌價值728.16億元。
截至2014年,蘇寧電器連鎖網絡覆蓋中國大陸300多個城市,并進入中國香港和日本地區,擁有近1600家連鎖店,員工18萬人,2010年銷售收入近1500億元,名列中國上規模民營企業前三強,中國企業500強第50位,入選《福布斯》亞洲企業50強、《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業中國零售企業第一。
蘇寧電器始終保持穩健高速的發展,自2004年7月上市以來,得到了投資市場的高度認可,是全球家電連鎖零售業市場價值最高的企業之一。
(二)蘇寧企業文化建設歷史發展的過程
1、一次創業(1990年-1999年)企業文化的萌芽階段
? 1990年12月26日,蘇寧創建于南京寧海路,開始了空調專營發展。并且在同年建立了自營服務隊伍,以服務樹立品牌的經營定位,至此蘇寧正式形成了“服務為本”的企業文化理念,并在1993年夏天,蘇寧憑借“專業服務,規模經營”的營銷策略,在與國營商場對壘的空調大戰中脫穎而出,并以5.6億元的銷售額榮登當年全國空調銷售冠軍。同年在業內,首創建立客戶資料庫和顧客回訪制度,自主開發實施了售后服務系統信息化。
以服務帶動銷量,以服務征服顧客,蘇寧創業初期的“服務為本”的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并在之后的幾年里迅速擴大了銷售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96年總部遷移南京,建成全國最大的專業空調市場,97年,蘇寧投資建設了第一代物流配送中心,并在98年和99年確立了全國連鎖的方向,并在南京新街口開設了第一家分店。
2、二次創業(2000年-2005年)企業文化的發展階段
在第一個十年里,蘇寧以“服務為本”的文化理念以及專業服務,規模經營的營銷策略,成功地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專業空調市場。在2000年,蘇寧正式啟動了二次創業,從原來的專營空調,到綜合電器經營,并且確立了全國連鎖的方向。在03年到05年之間,蘇寧在全國各地的連鎖開發如火如荼,建立了全國連鎖網絡,在05年春天,蘇寧在武漢漢江路店開業,這一舉動標志著蘇寧率先完成全國一級重點市場的布局。
在原來“服務為本”的文化基礎上,蘇寧針對營銷的策略創新企業文化理念,在二次創業中,形成了“敬業為本,團隊第一”蘇寧人才觀 以及“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蘇寧精神。在蘇寧全國連鎖發展如此之快的步伐中,蘇寧依舊堅持開展對全體員工的定期企業文化培訓,使他們的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始終保持一致。這就是為什么蘇寧可以如此快速進軍綜合電器的銷售市場,并且橫向擴張,縱向滲透如此之快。
3、三次創業(2006年-至今)企業文化綜合階段
2006年,蘇寧易購的上線,這是標志著蘇寧正式進軍電子商務,從傳統的門店銷售的枷鎖中掙脫,走上了網絡營銷的道路,實現了品牌產品的網絡化。蘇寧易購具有蘇寧品牌優勢、上千億元的采購規模優勢、遍及全國30多個省1000個配送點3000多個售后服務網點的服務優勢。蘇寧B2C的優勢在于可以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結合起來,共同發展。 而在線下的傳統門店,蘇寧更是出臺了“三年攻略”的規劃,在08到10年以每年平均200家以上的增長速度,持續升級后臺建設。截止2014年,蘇寧已經形成了1600多家連鎖門店,全國18萬的員工,1500億的年銷售額。
此時的蘇寧已經是全國綜合電器銷售遙遙的領先者,并且蘇寧易購也正持續走向成熟化,而這與它已經趨于成熟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08年出臺的蘇寧VI文化是蘇寧文化趨于綜合階段的標志。蘇寧VI文化的5個層次:1、實 2、穩 3、速 4、易 5、國際。蘇寧企業的VI文化是將蘇寧的內涵
和外在表現展示地淋漓盡致。這是蘇寧在告訴全世界,蘇寧的發展快速而又穩健,風格簡單而又順暢,永遠以市場和顧客為導向,矢志不移,持之以恒。 (三)蘇寧電器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述評
通過對蘇寧電器企業的三次創業和文化發展的整理和深入分析,讓我明白為何當年一個小小的臨街店鋪,可以在眾多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的夾擊下,用短短幾年的時間,成為中國空調批發領域的龍頭老大。又僅三、四年的時間迅速躍升為中國家電連鎖業態的翹楚。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蘇寧電器并沒有空談所謂的企業戰略,而是將它作為了一種全體蘇寧員工必須遵守的工作導向,從而確立了蘇寧電器經營發展的最終目標。這使得蘇寧文化“少了些口號,多了些行動”,因而具備了較強的行為引導力和文化助推力。既解決了企業怎么樣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明確了蘇寧電器為誰而發展為誰而存在的問題。
尤其是在企業戰略戰空談化、口號化的今天,以及泛濫的企業文化已經越來越普及到各企業之中,顯得不再實際,亞文化、偽文化成為了企業文化的代名詞,這不得不說是企業文化在中國的悲哀,而蘇寧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并沒有停止過企業文化建設的步伐,一方面自主創新文化,另一方面學習和吸收其他企業文化的精華,蘇寧企業文化從萌芽到發展再到成熟,作為蘇寧企業的發助力和蘇寧人的日常行為規范理念,蘇寧電器的企業文化建設顯然是一個吐故納新持續發展的過程。
1)解讀蘇寧文化的基本理念
1、“制度重于權力,同事重于親朋”
這在大多數人看來,無非也是一句口號。然而,在蘇寧電器企業文化的實踐過程中,卻不是人們想當然的那樣。我在蘇寧實習的日子里曾經見到一名保潔阿姨,制止了蘇寧電器某領導將飯粒灑落在地上的行為,而那位領導也是連連不斷地說著抱歉的話。此外,姓名或職務作為開端的溝通,都充滿了禮貌和真誠,同時充分表現了人我平等,彼此尊重的團隊精神。所以,你對“制度重于權力,同事重于親朋”在蘇寧電器的實踐還有懷疑嗎我不會質疑,因為我親眼見證。
2、“人品優先、能力適度;敬業為本,團隊第一”
與大多數企業不同的是,在蘇寧企業文化當中,個人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的品德遠比一個人的能力高低要重要的多,此外,蘇寧文化屏棄個人英雄主義,提倡團隊至上的特色理念,要求的1+1大于2的實際效果,因此蘇寧才可以成為員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顯著的表現。
3、“服務是蘇寧的唯一產品;顧客滿意是蘇寧的終極目標”
蘇寧電器一直堅持“專業自營”的服務方針,竭誠為消費者提供全程專業化的陽光服務。服務是蘇寧的唯一產品,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贏得顧客、員工、社會滿意是蘇寧前進的動力源泉。在上文里面我提到過,93年蘇寧在南京贏得與國營商場空調大戰的勝利,并演繹出引人深思的“蘇寧現象”,服務便是其制勝的關鍵因素。因此,服務是蘇寧的天然競爭力,以顧客的體驗為導向,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服務就是蘇寧的唯一產品!
2)蘇寧與國美企業文化的比較
1、從價值觀的角度
蘇寧文化講求企業與員工利益共享,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共當,做百年蘇寧,側重于和諧共享。國美文化講求企業利益高于一切,敬業為本,誠信正直,知行合一,追求卓越,側重于服從。
2、從顧客、員工理念的角度
蘇寧文化對員工講求人品優先,能力適度,敬業感恩,團隊第一。對顧客至真至誠,以顧客的服務體驗為導向。國美文化對員工講求品德優先,叢林法則,員工之間公平競爭。對顧客待客如友,快樂服務。
可以看出,蘇寧和國美在用人上都強調人品,經營上都強調合作和服務,但不同的是國美側重競爭,蘇寧強調團結。
3、從企業目標和使命的角度
蘇寧的企業使命是成為中國最優秀的連鎖品牌,最強大的零售企業。企業目標是成為中國的“沃爾瑪”國美的企業使命是成就品質生活,打造民族商業品牌,使得國美品牌深入每一位國名的內心。企業目標是成為最受尊敬的世界家電零售行業的第一。
通過兩者的各方面文化,我對于兩者的總評價是,國美個性較強而且突出,蘇寧則是強調共性,是一種柔性文化(帶有儒家思想)。而對于目前兩者在市場中的競爭情況來講,我覺得蘇寧在戰略的長遠性和產品的使用性上做得更好,并且更加地明確和具體,相反國美則是更概況。
3)發現蘇寧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蘇寧企業文化指導下人才體系問題
在蘇寧當中往往比較重視人際關系,對企業產工作環境的建設比較忽視,不利于人才的忠誠度培養和提高。在蘇寧企業文化當中往往是高度的集權,由個人說的算,這樣就導致人才浪費與人才缺乏并存,在中高層聚集著大量高學歷人才,而生產基層經營行則人才匱乏,人才缺乏與人才使用不當并存。
最關鍵的一點,蘇寧制度約束軟化,考核機制、分配機制、激勵機制方式單一,缺乏活力。人才出現斷層(年齡斷層/知識斷層)現象突出。在各個部門缺乏完善的內部管制度。
目前國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和途徑、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都存在諸多問題。高校的教育教學理念仍然堅持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未能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上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培養途徑單一化;課程體系未能與時俱進;教學方法仍以教師的灌輸式理論教學方法為主。對于以上問題,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轉變教育教學理念,使之市場化;細化人才培養目標,使之個性化;豐富人才培養途徑,使之社會化;完善課程體系,使之特色化;探索教學方法,使之綜合化。
1相關文獻回顧
大學生滿意度調查是國內外大學生研究的熱點問題。英國大學已普遍開展學生滿意度調查,2005年有了政府組織的英國全國大學生滿意度調查。大學生滿意度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測評學生對大學各方面經歷的看法以及各種預期的滿意程度,以此作為改善學校和學生之間關系、促進學校發展、監測教學質量、指導未來新生選校學習的重要手段。美國高等教育的實踐證明:“重點關注學生需求、不斷地改進學生教育經歷的質量、利用學生滿意度調查調整未來方向”是成功院校的3個基本因素。學生滿意度調查是獲取學生需求信息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實施滿意度調查可以引導我國大學更好地面向市場,面向消費者---學生,轉變教育管理模式,復歸大學管理之真和大學之魂,將大學的辦學決策建立在現代大學組織使命的基礎上。因而對大學生開展人才培養滿意度調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2研究方法
問卷是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而編制成的一套問題表格,是測量個人行為和態度傾向的重要手段。本課題研究的是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滿意度,因而用調研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是合適的。該調研問卷圍繞課程滿意度、教學方法滿意度、學業指導滿意度、專業特色滿意度等4個二級指標設計了12個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事實性問題和態度性問題兩個部分。對于態度性問題,參考5等級式李克特量表進行設計;對于事實性問題則按照單選事項和多選事項進行設計。
問卷設計完畢后,通過10位學生的先期測試之后,對問卷再次進行修改和完善,最終設計完畢。之后以我校工商管理專業2004級全體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64份,共回收問卷108份,回收率為66%;刪除無效回答的問卷6份,有效問卷為102份,問卷有效率為94%。對于回收問卷的處理,用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了分析。對于單選的事實性問題,主要進行了頻數分析,對于多選的事實性問題進行了多重頻數分析,對于態度性問題進行了頻數分析和信度分析。
3結果
專業滿意度主要從課程滿意度、教學方法滿意度、學業指導滿意度、專業特色滿意度4個方面開展調研。具體結果如下:
3.1關于課程滿意度的調查結果
圍繞我校工商管理專業的12門主要課程,分別從喜歡的課程、喜歡的原因、不喜歡的原因3個方面來進行調研。具體分析結果如下:關于喜歡的課程,運用多重反應頻數分析,在給定的102份調查表中選擇不同的喜歡課程的共有403次,其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選擇企業管理學的有77人,所占比例為75.5%(這里的比例指占總人數的比例,下同);管理學有66人,比例為64.7%;企業戰略管理有49人,比例為48.0%;國際企業管理有44人,比例為43.1%。關于喜歡的原因,進行多重反應頻數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選擇“課程內容聯系實際”的有64人,占所有被訪人群的62.7%,選擇“師生互動”和“個人興趣”的各有57人,所占比例都為55.9%。對于不喜歡的原因,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有69人選擇了“老師上課沒有激情”,占全部人數的68.3%;選“師生缺乏互動”的人數為60人,比例為59.4%;選“課程理論性太強”的人數為66人,比例為65.3%;選“課程內容陳舊過時”的人數為54人,比例為53.5%。
3.2關于教學方法滿意度的調查結果
對于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用多重反應頻數分析,得出:選擇“理論教學”的人數有70人,所占比例為68.6%;選擇“案例教學”的人數有52人,比例為51.0%;選擇“實習教學”的人數有24人,比例為23.5%;選擇“音像教學”的人數有18人,比例為17.6%;選擇“軟件模擬教學”的人數有16人,比例為15.7%。對于以上教學方法滿意度的評價是:非常滿意的沒有,比較滿意的占5.9%,一般的占52.9%,不太滿意的占34.3%,很不滿意的占6.9%,在5等級記分方式下5分代表最高分值,1分代表最低分值,經加權計算可知:對教學方法滿意度的分值為2.578。
3.3關于學業指導滿意度的調查結果
在課堂之外,專業老師對學生學業指導的形式種類、數量多少、重要性總體評價及各項具體指導形式的評價成為學業指導滿意度的主要調查內容。對于指導形式的調查,運用多重反應頻數分析,得出:“沒有指導”的比例最高,為41.2%,其次為“課后答疑”為37.3%,其他形式所占比例按由大到小,依次為:“單獨輔導”比例為15.7%、“指導參與SRT項目”比例為13.7%(SRT指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指導參與創業大賽等”比例為10.8%、“指導參與老師科研項目”比例為5.9%。對于指導的數量,認為非常少的人數有19人,比例為18.6%;認為比較少的人數有33人,比例為32.4%;認為一般的人數有38人,比例為37.3%;認為比較多的人數有12人,比例為11.8%;認為非常多的沒有。對于指導重要性的總體評價,認為完全不重要的沒有,認為不太重要的比例為4.9%,認為無所謂的比例為9.8%,認為比較重要的比例為54.9%,認為非常重要的比例為30.4%,在5等級記分方式下5分代表最高分值,1分代表最低分值經加權計算可知:對學業指導重要性認識的分值為4.108。顯然學生覺得課后老師對他們的指導是比較重要的。對于各種具體指導形式的評價,本課題組設計了五因素態度量表。根據所收集的問卷,首先進行信度分析:克朗巴哈信度系數為0.798,大于0.7,因而可以認為該調查表內在信度相當好。在最高分為5分、最低分為1分的情況下,從各個因素的得分均值來看,“課后答疑”得分為3.7,“單獨輔導”得分為3.23,“指導參與SRT”得分為3.44,“指導參與老師科研項目”得分為3.50,“指導參與創業方案比賽等”得分為3.59。
3.4關于專業特色滿意度的調查結果
本課題對于專業特色滿意度,共設計了總體特色評價、特色培養目標建議兩個問題。首先,對于專業有無特色的總體評價,9人認為完全沒有特色,比例為8.8%;32人認為特色不明顯,比例為31.4%;38人認為特色一般,比例為37.3%;22人認為有一些特色,比例為21.6%;1人認為有明顯特色,比例為1.0%。如果按照5等級記分,最高分為4分,最低分為0分,計算學生對專業特色的總體評價,可以計算出該分值為:1.748分。其次,對于特色培養目標的建議,運用多重反應頻數分析,學生們的觀點是:對于“突出商務溝通和談判能力培養”,有67人同意,占總人數比例為68.4%(下同);對于“突出創業素質和能力培養”,有59人同意,比例為60.2%;對于“突出國際企業經營技能培養”,有29人同意,比例為29.6%;對于“突出生產制造技能培養”,有11人同意,比例為11.2%。此外,有4名同學沒有選擇。
4討論與建議
4.1討論
通過以上調研結論可知,對于課程滿意度,不同課程之間存在著差異,學生喜歡該門課程的主要原因是:課程內容聯系實踐和師生互動;而不喜歡的主要原因是:老師上課缺乏激情、師生缺乏互動等。對于教學方法,學生們認為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主要采取理論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方法,兩者比例均超過50%,但學生們對目前的教學方法滿意度總體得分為2.578,這是比較低的。對于學業指導滿意度,學生們普遍認為課后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但實際上沒有被老師指導的比例竟高達40%以上。對于專業特色滿意度,學生們總體評價分值只有1.748分,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沒有多少特色。從特色培養目標來看,有超過60%的學生認同未來應該圍繞“突出商務溝通和談判能力”和“突出創業素質和能力”來進行特色培養。這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對未來就業和創業的關注。
4.2建議
結合以上分析與討論,為塑造我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特色,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度和滿意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課程內容與實際相結合,著力協調好課程內容的理論性和應用性之間的關系,加強對學生進行就業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不斷提升老師的上課水平;(2)以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為基礎,不斷豐富開放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樂于學習;(3)加強課后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嘗試在本科生中引入導師制,特別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SRT、參與老師科研項目和參與創業方案大賽等活動來不斷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4)以特色課程來體現培養目標的特色化。圍繞提升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在修訂教學計劃時,加強商務溝通和談判、創業教育等方面的特色課程,不斷提升學生未來就業和創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坤,蔣國平.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改革與建設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08(10).
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一元是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學習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雙元制教育可稱為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培養既能夠發揮學校在理論教育上的長處,又能夠發揮企業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雙元制教育的特點
雙元制教育模式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應用很廣。雙元制教育理論是以行動體系為中心的理論,強調行動導向的教學形式,突出能力本位,突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職業教育的基礎理論。雙元制教育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特點,適應了現代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隨著社會分工由單一工種向復合工種的轉變以及技術進步導致的簡單職業向綜合職業的發展,勢必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不斷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雙元制”教育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確定課程內容和階梯式的課程結構。階梯式的課程結構建立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基礎之上,并以綜合性的職業活動為核心,其包含的知識面廣、深淺適度、綜合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元制教育的實踐課程更加突出了以職業活動為中心的特點,并且分為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專長培訓三個層次,呈階梯式逐漸上升態勢,圍繞職業實踐活動從泛到精、由淺入深開展,具有明顯的過程屬性。由于雙元制的特點和優勢明顯,近年來“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理論領域的一個新的創新點。
二、基于雙元制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確定基于雙元制的實踐教學目標
一個明確具體的實踐教學目標是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先導。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應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結合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要求,以企業需求人才為導向,確定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目標與質量標準。學校和企業應以學生為本,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融為一體,構建以培養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基礎、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具體實踐教學中,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實踐鍛煉,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構建基于雙元制的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是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中心,是實踐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載體。根據實踐教學目標和所需人才要求,學校聯合企業,詳細制訂實踐教學計劃,企業和學校共同研討實踐教學內容。基于雙元制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技能訓練、綜合素質提升和創新能力培養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基本技能訓練是實踐教學的基礎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基本專業技能。學校根據計劃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進行參觀,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第二部分的綜合素質提升是在全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相互融合,在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增強專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第三部分的創新能力訓練是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完善和提升,在專業素質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掌握具體的專項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本部分要求學生結合企業中的實際案例,解決企業各種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在學校和企業的協同作用下,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所有的實踐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基本能力訓練為基礎,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主線,構建“基本”“專業”“綜合”的“三段遞進”式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將學生的實踐鍛煉和創新能力培養深度融合,逐漸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進而形成創新能力。
(三)建立嚴格科學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嚴格科學的管理體系是基于雙元制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成功的保證。校企雙方應建立密切的協作機制,制定嚴格科學的實踐教學規章和制度(包括技能訓練標準體系、嚴格詳細的經費管理制度、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等),將人才的培養落到實處,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創新,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在專業技術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促進產學研和諧發展。所以,學校和企業應以制度建設為手段、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目標,構建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校企有機協作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在實踐教學中要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使實踐教學體系高效運行,從而獲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選題是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第一個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基于培養應用型學生的目的,畢業論文的課題主要來源于生產應用。55個畢業論文選題中有50個選題和具體企業相聯系。“在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時,你主要考慮哪方面因素”的調查中,46%的學生選擇“與畢業實習內容有關”30%選擇“與自己的興趣與特長有關”12%選擇“與就業有關”10%選擇“與指導老師有關”2%選擇“其他”。
畢業論文選題的關鍵在于“小題大做”與聯系實際。論文題目偏大偏空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在前期的畢業論文中,出現了一些類似“芻議我國零售業增長方式轉變”“湖北省中小型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探析”、“跨國公司組織結構變更對我國企業的啟示”等不適合應用型本科畢業生的論文選題。聯系實際(包括聯系畢業實習、就業、興趣等)是使題目“變小”、“變實”的有效手段。如筆者指導的2007級某學生畢業論文題目一開始擬定為“XX企業營銷人員績效考核方案的設計”,后來這個學生到某企業工作后撰寫畢業論文時是在車間實習,結合該學生的實際狀況,題目調整為、某企業預處理車間基層員工績效考核方案設計”該論文被評為2011年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學生的選題可以根據實習、就業情況進行調整,盡量與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
2.開題
開題報告需要闡述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基本內容和技術方案、進度安排。要寫好開題報告,學生需要查閱很多相關文獻,同時也是為撰寫畢業論文收集資料。要在充分理解指導老師下達的畢業論文任務書的基礎上,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
在“畢業論文資料最主要來源”的調查中,30%選擇“期刊雜志(含電子版)”26%選擇“網絡”24%選擇“教材、著作”22%選擇“在工作中收集的企業資料”。根據要求,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數量不少于15篇(其中,近三年出版10篇以上,英文文獻2篇以上),參考文獻主要是期刊論文、教材著作、碩博士論文。從網絡上收集的資料一般學術性不強,教材、著作存在理論性過強的特點。沒有一定量相關學術論文(30篇以上)的收集、整理與研究,難以保證論文質量。不少學生在寫作畢業論文前,很少瀏覽學術期刊。開題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學生所收集、整理學術期刊論文檢閱的作用,讓學生了解學術論文寫作的章法,參悟學術論文到底該怎樣寫。
在前面統計的“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原因”中,有38%選擇“缺乏必須的圖書文獻資料,難以查找”,更多的原因在于學生查找資料的意識和能力需要加強。
3.論文撰寫
論文撰寫是畢業論文花費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也是最主要的階段。在“從開始準備到完成畢業論文實際花費的時間”的調查中,選擇“大約1周”為0,“大約2周”為6%,“大約1個月”為24%,“大約2個月”為54%,“3個月及以上”為16%。70%的學生在寫作畢業論文過程中花費了較多時間,花在畢業論文上的時間達到了學校的要求(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畢業論文的時間為9周,但布置論文是在答辯前大約7個月)。
“畢業論文是修改出來的”這句話廣受認可。學生與指導老師的溝通狀況是影響畢業論文撰寫進展、論文質量的重要方面。在“你和指導老師之間的溝通頻率大概多久”的調查中,“1周1次”為22%,“10天1次”為28%,“15天1次”為26%,“20天1次”為16%“30天1次”為4%“很少聯系老師”為4%。在“從初稿到答辯前定稿,指導老師對你的論文修改次數(不包括簡單的格式修改”的調查中,選擇3次、4次、5次、6次及以上分別為12%、38%、30%、20%。在“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對論文寫作的幫助”的調查中,選擇“很全面,對論文中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為58%,“較全面,對論文中問題的解決有參考價值”為34%“一般,只是從框架上大致要求了一下”為8%,沒有學生選擇“幫助較少,主要是完善了一下格式”。從這三個調查數據來看,指導老師比較負責任,與學生聯系較多,對學生要求較高。在實際指導過程中,大多是“兩頭緊、中間松”,即剛剛布置了論文和論文答辯前指導老師抓的比較緊,中間時間段相對比較寬松,從開題結束到完成初稿這個較長時間段一般溝通較少。
1引言
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內容體系跨度大,涉及管理學、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原理及技術、信息技術、系統工程等相關課程知識,而學生由于缺乏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技術知識難以理解、接受課程的學習內容;由于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造成學生認為知識零散、學習難度大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教學方法的單一使學生感覺課程內容枯燥無味,影響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課程的定位
到2006年底10月底,我國中小企業、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信息化測評中心對全國26022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52.3%的企業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應用,但是核心業務應用低于10%,已經應用ERP的企業僅為4.8%。企業的信息化工作不僅需要懂技術的IT人員,而且需要管理人員的配合與參與。
具體來說,在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中,企業業務及管理人員將在系統調研與業務模型設計、系統實施等過程中與開發人員進行密切的溝通與交流。在系統調研過程中,企業的業務骨干及管理人員應該明確、準確地向調研人員描述企業對于信息系統的需求。在業務模型設計中,企業人員應能夠準確地描述當前的業務流程細節;能夠閱讀并準確理解業務流程的相關圖表。在系統實施過程中,能夠部分地參與軟件的功能測試,從業務的角度對軟件提出意見;具備全局意識,能夠理解并配合企業進行的變革。
此外,企業的信息化是一個長久的進程,任何信息系統都不可能完全地解決管理人員所面臨的所有現實問題及潛在問題。
根據企業業務及管理人員在系統建設與運作中的使命,我們認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通過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學習后應該具備三種能力:一是在系統開發中配合系統分析人員確定系統需求;二是理解并配合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及實施中對企業的變革;三是具備信息意識,主動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務經濟管理工作。
因此,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不是培養能夠進行信息系統開發的人才,而是培養能夠配合信息系統開發人才開發工作的經濟管理人才。
3課程內容體系
上述三種能力是管理信息系統教學中應該重點培養的能力,也是設計教學內容的基礎。
第一種能力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準確地向分析人員表述管理人員對新系統的需求,二是對分析人員提交的分析資料(含各種流程圖、模型等)進行審查,以判斷分析人員提交的邏輯模型是否符合需求。這就要求學生除了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這個在相關課程中應該重點培養,還必須掌握系統分析的內容,特別是系統分析所使用的各種表達工具——如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等。
第二種能力也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要配合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管理信息系統實施過程中企業業務及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遠遠超過了其他階段,如果企業人員不能主動配合,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將會付出更大的成本甚至失敗,而管理信息系統的延期或失敗必須會使這此企業人員的利益受損;這就要求學生應該明確系統實施的意義、步驟與方法,特別是系統切換的方法;二是明確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將伴隨著組織結構、人員崗位、業務流程等利益格局的調整,管理人員應該順應這個調整,盡早找準自己的定位。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系統的觀點,理解BPR以及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等內容。
第三種能力很難象前兩種能力一樣通過一個具體的內容來培養,它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安于現狀,有創新精神。學生在大一時已經學習過基本的信息技術如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與因特網的使用,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可以結合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對這此內容進行深化重組;增加部分信息技術內容如網絡、數據處理等。根據以上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以下部分:
(1)信息化、信息系統與管理。這一部分包括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概念,信息系統與組織的關系。應該首先讓學生樹立一個觀念:信息化是我國實現工業化的重要動力來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占據重要位置,是企業制定決策、進行管理控制時不可忽略的重要工具和支撐。其次是站在組織的角度看待信息系統與組織的關系,這個角度與學生是一致的,這也是培養學生樹立信息意識的一種方法。
(2)管理信息系統概論。這一部分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統與環境的關系、管理信息系統的分類,管理信息系統的形態。重點是管理信息系統與環境的關系,以及從訂貨點法到ERP的歷程,它很好地展示了信息技術是如何為管理服務的。
(3)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數據處理技術、計算機硬件與軟件、數據庫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
(4)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與開發方法。這一部分的重點是系統規劃,培養的目標是樹立學生的全局意識,理解為什么信息化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5)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分析。這一部分的重點是系統調查的內容與方法,系統邏輯模型的表達方法,學生應該看懂系統的邏輯模型,這是用戶與開發人員溝通的橋梁,是這門課程要重點培養的能力。
(6)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與系統實施。這一部分的重點是系統的切換與試運行,通過學生學生應該清楚系統切換的各種方法的適用情況,明白不同切換方法的特點及工作量。以便在企業中能夠理解系統切換階段的工作壓力。
(7)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管理。
(8)管理信息系統的生態環境。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在當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CRM、SCM、PDM、DRP、EC等各種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是如何協調工作的。
(9)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4結語
由于各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各不相同,對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各校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確定該課程的定位、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并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雖然這門課程對于工商管理類學生來說比較難,但只要我們要上課前多思考,讓培養的目標更具體,更貼近學生的需求,在講授方法上多鉆研,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些。
參考文獻
[1]滕佳東.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10).
[2]徐生菊.高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8,(02).
[3]朱恒民,翟丹妮,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探索[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4]傅杰勇.經濟類院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8,(12).
[5]孫金鳳,王文銘,丁浩.高校經管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21).
[6]陳憶金,王克強,黃建基.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概念圖框架及內容設計[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4).
[7]郭偉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23).
幾年前,大學本科招生時,工商管理專業較為搶手,考生報考踴躍,招生人數甚眾。但近年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在就業市場上的說辭較多。認為如果是搞具體工作他們不像會計專業或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有一技之長,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們沒有工作經驗。有鑒于此,人們(包括教師和本專業學生)議論紛紛,認為應該加強學生的會計技能和營銷技能的培訓,以適應市場需求。咋一聽,這種說法很有道理,“適應市場需求”。仔細一想,或許還可商榷。如果用人單位只強調會計或營銷的一技之長,這些學生何不原來就報考會計專業或營銷專業?難道就業市場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許這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實質在于就業市場需要怎樣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場需求和專業特色是一個本科專業生存和發展的兩個支柱。如果就業市場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沒有需求,那么這個專業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如果這個專業沒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專業,那么這個專業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就在于能培養滿足就業市場需求的工商企業的專業管理人才。
一、市場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許有人會認為提這種問題簡直是幼稚。回答絕對是肯定的。但為什么在就業市場上,招收該專業畢業生的職位比例遠遠低于營銷專業和會計專業。這種矛盾現象也許可以從“工商管理”的概念發展,以使人們現在對這個概念認識上的偏差得到說明。
應該說“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疇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工商管理涵蓋工商企業中的一切管理范疇,包括現在已經獨立成專業的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原來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狹義的工商管理應著重強調計劃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以及決策,當然也包括運營管理、質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廣義的含義包括狹義的含義。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剛認識和強調工業企業管理和商業企業管理的時候,所意識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廣義的。以至于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工商管理”是“萬能”專業,其畢業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隨著認識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工商管理概念向兩個方面發展。一方面越來越一般化、越來越抽象,甚至連這個專業最主要的課程“管理學”都不針對工商企業了,已經抽象到面對一切組織的管理了。或許對這種發展的理解從專業上說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業。應該說,純粹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抽象(其實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學科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來越具體化、越來越實用,各種子學科從廣義的工商管理中獨立出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專科門類,支撐各具特色的專業。其實“工商管理”作為專業,也應該具體化,實用化。這種具體化和實用化的工商管理專業,應該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為基礎,構建學科體系和突出專業特色。
那么市場是否需要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撐的工商管理的專門人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管理的職能和工商企業中一些職位的性質說起。管理是對組織的管理。在工商企業中,從組織的結構上說存在許多不同層次的組織,如班組、工段、車間、各職能部門及高層組織。這些組織需要設置相應的管理職位。從性質上說,這些職位的功用不過是執行管理的計劃職能、組織職能及決策。這些職位需要具備相應管理知識的專門管理人員來充任。從數量上說,一個工商企業在這方面的職位數,遠遠多于財務管理的職位數。所需要的專門人才數量,也遠勝于財務管理人員的數量。那么這種數量優勢為什么在就業市場上不能得到相應的反映呢?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經濟發展模式和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以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經濟發展模式與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縱觀20多年的經濟發展,其發展模式在宏觀上大致可分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不同階段。80年代的發展模式在性質上是恢復性發展。發展的主體是國營企業。發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
這也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發展模式在性質上是擴張性的發展。發展方式主要是通過開放引進投資,形成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發展。當發展依賴于投資時,投資主體的明晰化則變成了問題的關鍵。因此,產權制度的改革成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的主體逐漸從國有企業轉變為民營及私營企業。現在的經濟總量中,非公經濟的貢獻率已達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的發展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在就業市場上營銷人員一直受到青睞便是明證。2003年,我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000美元。這是經濟發展方式應該發生轉變的重要信號。總理2004年初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現行匯率計算,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這是整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同時指出:“我國經濟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投入、擴大投資規模,資源環境的代價太大。”在這種轉折時期,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從外延式投資主導型逐漸轉變為內涵式管理主導型。內涵式管理主導型發展模式的基礎是工商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處于這種轉折的開始階段。兩種不同發展模式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較大差異。如果說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的發展模式更表現為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的話,那么內涵式管理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在不忽視市場營銷的前提下,更應該強調對狹義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許是人們已經習慣了90年代的發展模式,或者是剛處于轉折的開始階段,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還未轉變,這種“應該”還未發生。事實上,這不只是觀念轉變的問題,還有個產權基礎的問題。現在的經濟結構中,非公經濟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業的產權基礎一般是家族。由此決定了這些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一般是家族成員,而非專業管理人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業對外人的不信任之外,還有對剛畢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懷疑。其實這種懷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僅取決于管理理論基礎的掌握,還取決于管理實踐經驗的積累。要消除這種懷疑,不得不從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模式著手。
一、選題原則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選題合適,促使學生圍繞選題積極工作,整個過程充滿樂趣;選題不合適,不僅圍繞選題進行的工作不會順利,而且可能直接導致畢業論文的失敗。在這個意義上說,選題本身就是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一種測試,一向受到高度重視。一般而言,選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踐原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必須牢牢抓住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問題;另一是怎樣研究。沒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難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的意義在于界定畢業論文所要反映的事實和解決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既不同于理工科專業,也不同于文科專業,從性質上規定了該專業的畢業論文務必結合實踐來體現自身特點,展示學生能力。豐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實踐構筑了工商管理專業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可能來源于某一個特定企業的實際背景,從而為改善特定企業的管理狀況和提高經濟效益貢獻應有的聰明才智。同樣,畢業論文也可以是對工商管理實踐中發生的一些經濟現象的理論解釋,從而歸納這種現象的必然性和規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應用或規避。
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要勝任“經濟工程師”的角色,知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來設計和制造各種結構、系統、過程等的素材。從這種認識出發,其能力必須達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專業能力、設計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適應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在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就為適應、開拓、創新、競爭和組織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決條件,因此在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有助于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原則,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證畢業論文具有新意和時代感,同時還可以避免畢業論文閉門造車、步入后塵、東拼西湊的弊端。
2.專業原則
專業特長是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在科學研究中發現真理有所建樹。堅持選題的專業原則,也就是充分考慮專業興趣,突出專業特長,注意揚長避短,通過畢業論文寫作,促進專業長進,獲取優秀成果。具體說來,學生和指導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落實選題的難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選擇那些不花氣力就能完成的課題,這樣難以達到鍛煉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專業領域內提出較高要求,確定的選題要花費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選題形象地比作籃球比賽中的投籃得分:假設籃框置于人們頭頂高的位置,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個個中的;或者將籃框放在三層樓高的地方,縱使球藝很高,人們也很難中籃。如果真是這兩種情況,籃球比賽還有什么意義呢?選題的道理同樣如此,要防止犯類似錯誤,注意難易適中,深淺適中,寬窄適中,大小適中。例如有的學生對企業改制改組關注較多,就可以選擇有關的企業改革理論課題;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好,就可以采用數學模型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有的學生成本理論較熟,就可以探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徑。凡此種種,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鞏固專業知識,檢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綜合化。
3.時間原則
畢業論文寫作是在一定的時空限制下進行的一種工作過程,一般要求在三個月至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所以選題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畢業論文還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這種要求既考慮到堅持一定的質量標準,又考慮到時間因素。計劃寫3000字的短篇論文與計劃寫1萬字的長篇論文,在選題上肯定是有區別的。舉例來說,選題“試論會計理論體系”與選題“凈現值法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無論在理論涉獵面,還是在實際應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選題時要顧及時間因素考慮篇幅長短。如果選題過大,涉及內容繁雜,研究難以深入,論文易顯空洞膚淺;同時,有限的篇幅也容納不進冗腫的內容。如果選題太小,完成后論文篇幅太短,畢業論文的份量顯得太輕,也不合要求。通常選題大小適中的判據是內涵深、外延淺,既能把問題展開說清楚,論文又充實有份量。
4.資料原則
選題明確之后,畢業論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寫作者占有資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物質基礎。
資料可分為二手資料和原始資料。前者是指經別人搜集、整理并發表過的資料,大多來源于各種書報雜志、研究報告,許多論文都是利用二手資料提煉而成;后者是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成本較高,時間較長。寫作者資料占有愈多,寫作回旋余地愈大,對論點進行論證就愈加充實;反之,即便選題再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也寫不出好的論文。
搜集資料之后,還應圍繞選題要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畢業論文所運用的資料更有說服力,更能突出主題,讓論點和論據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要注意:①資料的真實性。畢業論文的科學性依賴于資料的真實性,只有依據真實可靠的資料,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因此搜集資料時要有出處,運用資料時要有根據。盡可能選用原始資料,若選取二手資料,一定要認真核對,以防訛錯,對資料均要鑒別其真偽與可靠程度,要把事實與推論區別開來,不合邏輯,前后矛盾的資料不能選用。②資料的具體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許多數據、數字、比例、比率等,這些資料一定要具體準確規范,保證論文的可信度。③資料的新穎性。如果資料新穎,方法對頭,可能形成新的創見。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見資料,采用與眾不同的研究方法或從不同角度加以闡釋,也有可能產生新的結論。簡言之,無論新資料還是老資料都應努力挖掘新意。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畢業論文選題,實踐原則是根本,專業原則是保證,時間原則是前提,資料原則是基礎。
二、選題方法
選題是一種創造,這種創造同其他創造一樣,是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大量的社會實踐和積極的思考中形成。畢業論文選題既要考慮科學價值,又要發揮學生特長,所以確定恰當的選題是一個不斷思維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講究選題方法對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簡單說來,選題方法有以下三種:
1.查閱文獻法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學術報告會等方式,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與現狀,特別是選題涉及領域的研究歷史與現狀。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能知道本學科過去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確本學科的研究現狀,能知道現階段的研究達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本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新問題是什么。有關這兩方面的資料占有得多,情況就較清楚,選題就不會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礎,就可能產生出新穎、獨創的選題。本學科已獲得的研究成果為未來研究鋪墊了良好基礎,尚未解決的課題是選題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必須到圖書館、資料室查閱工商管理專業的圖書目錄和期刊雜志目錄索引、專題目錄索引以及各種辭典和工具書等。另外還要靠平時積累,學做文獻目錄卡片,豐富資料儲備。這兩方面的工作構成本學科研究工作的選題基礎。
2.實踐選題法
畢業論文選題要密切聯系客觀實際,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利用一切機會,深入工商管理實踐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趨向,以此作為選題的依據。例如企業改組改制以后,在企業管理方面出現了哪些變化?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場競爭主體地位明確之后,采取何種經營戰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于主動地位,保證企業獲得長期利潤?諸如此類的選題植被于工商管理實踐的沃土之中,實踐選題法要求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來獲取有價值的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