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30 20:39: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藝術美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藝術美術論文

篇(1)

在湖北農村地區,存在著許多被人們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民俗工藝和文化。例如紅安的土家繡花鞋墊、陽新縣的布貼、仙桃和鄂州的雕花剪紙、老河口的木板年畫等。就陽新布貼來說,陽新布貼又名“補花”,是刺繡的一種,在深藍色或黑色的布料上用做衣服的邊角碎料貼成五彩斑斕的圖案,再用針線沿邊刺繡,呈現出漆黑點金的色彩效果。作品具有淺浮雕效果,用于裝飾衣服鞋帽,布枕童玩等,常承載著母愛。其造型野逸不求形似,紋樣眾多,以寓意象征和心象造型。其組合構圖不拘時空,天上人間亦或山禽水族皆可集于一局,極度自由。其取材民年間故事、民俗風情、戲曲人物,如觀音座蓮、金雞鯉魚、鳳戲牡丹等圖案。縱觀這些特點,充分體現出原始稚拙、浪漫遐想和強烈厚重的楚文化特征。陽新布貼取材方便,制作方法簡單,造型構圖不拘一格,色彩表現力強,非常適合引入到中小學的美術課堂當中。除了陽新布貼以外,湖北農村地區其他的民俗工藝也極具魅力,將這些民俗藝術應用到中小學的特色美術教育中,不僅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更是有利于學生的主觀審美情感和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二)湖北地區民俗藝術應用現狀

在現在實行的湖北農村地區中小學的美術教材當中,已經開始將一些民俗藝術融合到課程當中。例如2010年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的美術教科書,其中的第八課要求學生用剪紙或者拼貼的方式表現十二生肖或自己的屬相,可擬人化。在2013年人教版初中三年級下學期的美術教材中,《我們身邊的美術遺存》一課要求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身邊的民俗藝術,教師再將其中一些代表藝術給學生們進行欣賞以及分析評述。但是類似這樣的課程還是相對較少,更多的還是一些專業的素描訓練以及名畫賞析,可能對于農村孩子來說,這些是陌生而又晦澀難懂的。教材內容上,與農村孩子個性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不符,簡單劃一,有明顯的成人化傾向,致使農村孩子的知識水平與教材出現了斷層現象。另外,教師在世紀教學中刻板枯燥,一味地加強繪畫的技巧的訓練,主要以臨摹為主,讓學生依照范畫依葫蘆壺瓢,學生學得被動消極、機械乏味,嚴重阻礙了其想象力和個性的發展。學生無法發揮創作精神,長此已久,學生的思想開始懶惰懈怠,就會演變成老師出示什么,學生就基本不動腦筋的畫什么,致使他們對于課堂缺乏積極性,學習興趣變得越來越淡然。

二、湖北農村地區民俗藝術

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引用湖北農村地區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為其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提供了可利用的、良好的資源和素材。那么我們在積極傳承這些文化并且將其引用到美術教學中,是具有科學依據和全面要求的。

(一)民俗藝術與美術新課程的契合

在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中引入民俗藝術,是合乎我國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民俗藝術與美術新課程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契合。美術教學資源的發掘和應用在課程標準中十分重視,作為美術教師要學會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資源、開發資源、整合資源、利用資源來教學。美術課程標準在敘述美術的價值中提到“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這里的“傳承”、“交流”實際上指各個地區和不同種類的民俗藝術之間的相互影響融合以及整個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而民俗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需要傳承交流,這一點看來正是美術新課程與民俗藝術的最大的契合之處。此外,新課程標準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階段目標分為“欣賞•評述”階段、“造型•表現”階段、“設計•應用”階段、“綜合•探索”階段。教師在指導學習民俗藝術的同時,也應該帶領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二)美術特色

教育中農村地區獨特的條件在湖北農村地區中小學美術特色教育中,引入民俗藝術是完全可行的,并且應該積極推廣的。農村雖然在經濟水平和物質條件等很多方面不及城市,但并不意味著美術教育在農村的實行就比在城市實行艱難得很多。相反的是,客觀上農村的美術教育存在著很多優勢,各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提供了就地選取教學教材資源的機會,富有生命力的地域特色民間民俗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與城市相比較,農村地區流傳下來的的民俗藝術和工藝種類更多、技藝更完善一些。作為農村的學生,學習的課程是他們身邊周圍的、耳濡目染的、與生活經驗有關系的、有民俗特征的東西,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從自己周邊的事物以及親身感受中先由此及彼的聯想,進而轉化為自由想象。教師應該有選擇性地真實地展現本地的民俗藝術,并加以一定的轉換,在農村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中融入進去。

(三)民俗文化

引入美術教學的要求在將民俗文化引用到中小學美術教育課堂時,我們應注意一些要求。首先,湖北省內不同的地區要因地制宜,依據當地的民俗藝術特點和實際情況教學,不同地區的文化和民俗都有各自的特點,不能強搬硬套其他地區的方法。美術教師應該突破瓶頸和限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開發民間鄉土資源,靈活運用現有教材。其次,同一地區不同種類民俗藝術有不同的特征,各類民俗藝術的文化背景、實踐的復雜程度、素材可選擇的范圍等,根據這些特點可將課程分為欣賞課和實踐課,從而帶領學生完成“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等目標。最后,根據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的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當地民俗藝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民俗藝術

在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的作用民俗藝術在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開闊了更寬廣的空間。第一,民俗藝術為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提供了創作素材和教學資源,在美術實際教學中可以收集到一些傳統手工藝品及兒歌諺語等來更加形象生動的教學。民俗藝術通俗易懂,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樸素的美術教材。第二,民俗藝術為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擴展了研究空間,有利于完成在民俗藝術資源的發掘與利用方面、保護與傳承方面以及借助民俗藝術如何促進中小學學生發展等方面的探索。第三,民俗藝術融合到中小學特色美術教育中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在學習民俗藝術的同時讓學生們感悟到中華傳統藝術的思想精神,了解中華文明,既將審美意識提高了,又讓他們作為家鄉人和中國人而光榮。第四,民俗藝術融合到中小學美術課程中對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樸質簡潔的民俗工藝品,體現了裝飾性和形式感,有著超越時空的想象,無固定死板的規則束縛,符合中小學生活躍的思維。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做出有個人特色的作品。

篇(2)

二、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更趨于簡約性且更具沖擊力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氛圍下,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在繁重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作用下,人們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需求越發的簡潔化,因為簡潔明快的美術藝術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緊繃的神經,因此簡約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對美術藝術設計的又一要求。要做到簡約化,就要求美術藝術設計者在進行藝術設計時盡量的將設計理念以最簡潔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與此同時還要不失美感。藝術要想持續的流傳下去,脫離不了一定的商業性。作為美術藝術設計本身,要想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就要具有吸引消費者的實力,而視覺沖擊力恰恰是一件作品吸引人的直觀感受。適當的視覺沖擊,可以舒緩和釋放內心的壓力和疲倦,有助于作品的商業化。

三、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更趨于民族化和全球化的統一

所謂美術藝術設計的民族化,是指本民族的審美與藝術風格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積淀形成的自身藝術特點。在如今,民族化與全球化已經成為影響人們文化審美情趣的重要原因。兩者在本質上并不矛盾,對于美術藝術設計的長遠發展而言,兩者應該得到有效的結合,博采眾長,對民族文化有足夠的自信心,然后走向全球化。

篇(3)

二、陳設藝術融入生活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陳設藝術的載體

往往是與傳統生活緊密關聯的工具,如陶盆、瓷器、羽扇、文房四寶等器具,大多是當時人們經常使用的物件。工具物的誕生既是源于生活的創造發明,又是原始審美的創造行為。我們往往把早期的工具當作現代藝術品,而陳設藝術的回歸本質上就是逐步融入生活的過程。如果把一棟建筑比作人的話,陳設便宛若空間的五官。好的陳設,能夠與建筑、室內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現階段,很多設計公司的陳設水平并不高,仍處于風格化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境,比如中式風格,就會擺設這種風格的飾品,做到和室內設計的協調,達到中式的一種生活情境。但能達到《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中描述的“雖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饑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矣”這種情境的估計很少。實際上,陳設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屋子里擺的每一件好看的東西都具有實用性,那才說明陳設藝術真正成熟了、進步了。可以這樣來區分,風格化的陳設存在于樣板間;藝術化的陳設存在于小眾范圍內,所占的市場份額較小,只有生活化的陳設是適用于大眾層面的,能夠普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素。

三、人的修養和陳設藝術的交互影響

陳設藝術是空間環境中個人修養的重要體現,往往通過裝飾細節和整體意境的營造產生區別。我們可以從對材質搭配、圖案選擇、器物陳列、色彩關系等角度進行思考。另外,陳設藝術品具有可移動性,居住者可根據空間的結構進行選擇性擺設,所以更加考驗個體的審美功力。空間中的陳設意境是個體修養的視覺表象。反過來,環境也對人的精神狀態產生了重要影響。如“以華為貴”的陳設現象,把價格昂貴的象牙雕、貼金的雕塑等擺在空間中最顯眼的地方,以示華貴富有,是人對物質欲的心理需求。日本茶道千利休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評價一間茶室是否有品位,只看在空無一物至簡、至純的空間里擺什么壺,會插一支什么花,這些物品的意境就是主人細微情感的體現,甚至對進入空間的人都產生了重要的心理暗示——寧靜平淡,滿足精神上的愉悅,這也是東方的陳設藝術所追求的意境。所以說,在陳設設計上需要調整對家居陳設的心態,家居中的陳設都是用來把玩和享用的,而且是我們生活中沉默的“親友”,其會陪伴發現并安頓我們內心里那些細微的情感需求。近年來,花間堂酒店系列、廣州的四季酒店就通過對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保存和弘揚,在西方的形式里透露出的東方高雅的氣質,也就是對生活形式的藝術化行為,在市場上已經取得較好評價。因此,陳設設計師應該隨著設計的深入更加注重陳設的設計內涵,為人類創造真、善、美一體化理想的意境追求。結語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陳設藝術的短期繁榮,但粗放型的行業發展現狀不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需要對自身命運和未來發展有主動的思考。

篇(4)

海報上呈現的主要形象是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年輕女孩,她樸實無華的眼神將一種純樸天真的氣氛營造出來,背景虛化了一間農村小學的教室和一群快樂的孩童,幾個簡單的電影元素組合而出的效果很好地傳達了電影真摯感人的情調,而且提供了《一個都不能少》影片的核心線索。而以動物形象作為海報中心元素的《戰馬》,是將主人公和戰馬的形象共同組合構成了電影的宣傳海報,畫面中將人與馬的造型放大到特寫的位置,再輔以電影主題的戰爭場面虛化作為背景,硝煙、戰士和戰馬三個元素很好地概括了電影的主題,并且能夠給觀眾提供思考,配合宣傳片人與馬之間感情碰撞的剪輯,觀眾能夠加深對硝煙、戰士和戰馬三個元素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戰馬》的印象。

(二)蒙太奇剪切手法

蒙太奇即使用剪輯和組合的方式來構成動態電影,這種手法經常被使用在電影拍攝過程中。蒙太奇將多個鏡頭和畫面按照電影的主題來進行拼接,進而產生出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中,蒙太奇中的一種平面藝術形式“平面蒙太奇”作為一種重要的美術藝術手法也廣泛使用在設計手法之中。這種手法是運用文字和畫面兩種形式進行結合和組裝,將不同的畫面拆解然后進行重疊,畫面結構方面最常見的形式是運用兩個或三個畫面進行拼接組裝,選取的照片往往是電影鏡頭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或人物形象。這種藝術表現方式具備后現代意味,從后現代的城市精神中脫胎而出,能夠營造捕捉人視線的效果。例如《西風烈》一組海報中分別是由六組電影鏡頭剪輯組合而成,在組接和拼湊時不能隨意進行組合,要考慮能夠正確傳達電影主題并表現電影的內涵。然后再根據觀眾視覺心理接受程度來考慮能夠吸引觀眾眼球,《西風烈》的一組海報中的六個畫面剪輯便是這樣的產物。它將海報分成三個部分,分別以表情和動作為主要元素,每個部分各有兩張剪輯畫面,通過整體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動物動作的特寫來形成強烈的商業美感。在同一個畫面上拼接了六張場景和人物圖,整體傳遞而出的是戰爭和熱血的氣氛,這樣使觀眾一眼就明白了這部電影的題材是戰爭,另外平面蒙太奇手法還可以將兩到三個小時的電影通過一張平面形象進行訴說,這樣不僅營造出畫面的故事感,而且觀眾也不能夠簡單地從幾個剪輯的畫面猜測出電影的完整情節,因此海報的宣傳和商業價值便得到實現了。使用平面蒙太奇手法,從影片中選取出特寫的表情和動作,將代表性的人物和場景都集合在海報上,再使用特定的后期處理手法,將美術藝術手法形式淋漓盡致地發揮在現代電影海報設計藝術中。通過不同時空的畫面和場景的拼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故事的節奏感,使觀眾能夠以從上至下或從左至右的方式來體會電影故事情節,同時左右分開設計的對比排列方式可以使“西風烈”的主題從抽象走向具體,并且產生一種超越畫面的新生意境。

(三)視覺傳達心理學的運用

將鮮艷的撞色和濃墨重彩的暖色調運用到海報中的手法是現代電影海報的常見設計手法之一。色彩能夠形成象征性的表達,在海報上增加撞色的設計能夠增強海報給大眾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提升電影海報的視覺美感和設計美感。色彩的恰當運用,可以很好地捕捉大眾的消費心理,滿足現代電影的商業宣傳需求。色彩的和諧統一能夠更容易得把海報呈現的內容綜合起來,比如綠色的寧靜、紅色的熱情、白色的純潔、黑色的深沉等,這些色彩心理都體現了色彩的內在內涵。因此在一張成功的海報設計作品中,色彩的合理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恰當的色彩元素能夠幫助電影海報設計工作增加畫面的視覺上的吸引力,使觀眾的觀賞視線都集中在電影上。電影海報色彩的語言要形成一個系統,將不同的色彩符號融入到一個畫面中,傳達出設計者心中對于電影的感受。不同的冷暖色調所具有的不同的象征意義,能夠牽引出觀眾情感的聯想性,而在電影海報設計中如何合理地將色彩和情感心理二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一張好看的電影海報,色彩濃艷,只能說成功了一半;并非色彩越是濃艷就代表電影海報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合理地運用色彩的沖擊力對電影情節和故事表達力的影響。例如電影《沙漠之花》海報中的黃色就占據了版面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畫面中的黃色不僅僅象征了沙漠的環境,而且也象征著在沙漠中發生的事件的殘酷以及主角對于周圍的殘酷事件的反抗。而實際上影片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了一個索馬里女孩與故鄉陋習的斗爭和反抗,最終女孩以自己的勇氣戰勝了陋習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皆大歡喜的結局通過海報的大片的明黃色也能夠體會得到。海報中鮮亮的黃色調表露電影勵志的精神實質,同時也通過女主角左眼堅韌的剪接來傳達了電影人物內心的堅強和對未來的憧憬。

篇(5)

一、“文房四寶”之筆在林林總總的筆類制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于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毛筆的制造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戰國時,毛筆的使用已相當地發達。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貍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檀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從筆的用途來分,有山水筆、花卉筆、葉筋筆、人物筆、衣紋筆、設骨筆、彩色筆等。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后,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及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古居延地區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現在常見的品種有“石獾”、“狼毫”、“蘭竹”、“葉筋”、“紅毛”、“羽箭”等,其筆型大小不一。軟毫筆,一般是用羊亳加工制成,特點是柔軟、含水量大。大小型號,品種也很多,大型的如“提斗”、“抓筆”等,中小型的如“鶴勁”、“鶴腳”等等。兼毫筆'是用硬毫與軟毫相間制成的,剛柔適中。我們現在常見的如“紫毫”、大中小“白云”

等。筆分長、短、大、小,運用起來能產生不同的效果,如畫大幅的畫用大筆,畫小幅的畫用小筆。這些都是一般的規律,但又不能拘泥,如有的畫者愛用羊毫,有的愛用狼毫,也有的愛用大筆作小畫,認為這樣能收到意酣墨飽的效果。

一、“文房四寶”之墨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內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于今者,當十分珍貴。

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作為書寫材料。墨的發明大約要晚于筆。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于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來用模制,墨質堅實。據東漢應劭

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陜西省干陽縣,靠近終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來燒制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

從制成煙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于側面,以便于重復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中國畫的用墨也是很講究的。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制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制成。油煙墨的特點是色澤黑亮,有光澤;松墨的特點是色烏,無光澤。中國畫一般多用油煙,只有著色的畫偶然用松煙。但存表現某些無光澤物如墨蝴蝶、黑絲絨等,也最好用松煙。中國畫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錠,我們在選擇墨錠時,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色的為最劣。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濃稠為止。用墨要新鮮現磨,磨好了而時間放得太久的墨稱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畫家喜用宿墨作畫,那只是個別的。

我們現在有多種書畫用墨汁,如“中華墨汁”、“一得閣”、“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一般來說,畫工筆,最好用研磨的墨;寫意畫,因用墨量大,可用書畫墨汁。

說到中國畫的用墨,還需說說中國畫的用色。“文房四寶”中的墨,就應該包含有色的意思,因為色也是中國畫的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色在繪畫上我們又把它稱為顏料,中國畫的顏料與西洋畫的顏料是不同的。西洋畫的顏料都是化學品。

中國畫的顏料有兩種性質,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朱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中國畫的顏料比西洋畫的顏料種類簡單,但給人的感覺卻不同,它們使中國畫的色彩具有了自己獨立的風格。今天,中國畫家們為了更豐富地表現生活,也兼用了一些西洋畫的水彩、水粉顏料,但這只可適當地搭配,一定要保持中國畫的色彩特點;如果西洋畫的顏料用過了頭,就不像中國畫了。

三、“文房四寶”之紙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經為歷史上的文化傳播立下了卓著功勛。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特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

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采用什么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們是采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后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后,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鐘鼎文”。再后,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于絲織制品的縑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于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都知道,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明的。但近年的考古發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現,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這些古紙均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

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不但都早于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于文書的書寫。

中國古時候繪畫多畫干帛和絹上,其實帛也是一種絹類織物。畫畫用的絹是特制的,現在有一些工筆畫家還喜歡用絹作畫。大約到了宋元時代,人們才開始大量用紙作畫。絹和紙各有特點,紙是植物制品,絹是絲織品,筆墨畫在紙上,容易表現出筆墨和色彩的變化。畫在絹上,其畫的光潔度就更強一些。我們現在主要是用紙作畫,一般是宣紙。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于畫工筆畫。現在常用的熟宣有“冰雪宣”、“蟬衣箋”、“云母宣”等。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 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常見的品種有“凈皮”、“棉料”、“棉連”等。

除宣紙外,有的畫家還喜歡用皮紙作畫,皮紙又稱高麗紙,它的性能與宣紙相似,但價格卻便宜得多。所以,初學畫的人也常用這種紙。

四、“文房四寶”之硯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并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也有石硯、陶硯、磚硯、玉硯等種類之分,最負盛名的是廣東產的“端硯”和安徽產的“歙硯”。

不過,作畫用硯,也不一定那么講究,一般選擇那種石質好、硯池深、稍大有蓋的,研磨時發墨快、水分不易揮發的就可以了。

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除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們也是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員。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

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通常較為常見的有:

筆掭:又稱筆硯,用于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制成片狀樹葉形。

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寫字時為防墨沾污手,墊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為多。

詩筒:日常吟詠唱和書于詩箋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處可置筆。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

筆筒:筆不用時插放其內。材質較多,瓷、玉、竹、木、漆均見制作。或圓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筆洗:筆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為缽盂形,也作花葉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用。

墨匣:用于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遠濕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細鑲嵌。

鎮紙:又稱書鎮,作壓紙或壓書之用,以保持紙、書面的平整。常作各種動物形。

水注:注水于硯面供研磨,多作圓壺、方壺,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

硯滴: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

篇(6)

二、以活潑的教學互動為高效美術課堂增加活力

小學生生性好動、活潑可愛,尤其是在美術課堂這樣更具開放性和操作性的開放環境中,教師更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活力,不能禁錮他們的天性,要以活潑的教學互動打造高效美術課堂。首先,教師在藝術欣賞領域不能代為包辦,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與表達,將自己對藝術的領悟用語言描述出來。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欣賞美術作品,從造型、色彩以及明暗等方面鑒賞藝術作品,并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引導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悟效果,而且有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在一些操作類、實踐類學習中,無論是繪畫還是手工創作,教師都要給予學生更加寬泛的自主空間,可以提示之后讓學生獨立的去完成,這既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訓練美術技巧的過程,也是培養創新思維、激發創新靈感的重要路徑。教師對學生創作出的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作品,要以包容的思維進行評價,本著激勵性原則肯定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的創新思維,同時也要強化技巧技法的指導讓學生既能夠掌握本領,也能夠發散思維,提高創新創優能力。

三、以先進的教學手段為高效美術課堂拓展空間

小學美術教學僅僅依靠教材的圖片,不僅數量少,而且觀察效果也不理想。教師應當將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納入到高效美術課堂打造之中。一方面對教材中涉及的圖像通過教學課件進行生動演示,提高學生觀察效果,進一步感悟畫面所蘊含的意境思想,更加直觀地分析色彩比例等等,讓學生的感官刺激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直觀演示動物的圖片、景觀的圖片等等,讓學生邊欣賞邊臨摹,整個教學過程信息量更大,直觀性更高。教學手段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還可以體現在圖像演示與音樂播放的融合,讓學生在輕音樂烘托下,身心愉悅地進行欣賞和創作,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過程的輕松愉快。

篇(7)

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跨越式進步,計算機和科學技術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而由人類智慧和高新科技相結合而形成的數字內容產業相對應的得到飛快發展,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到新世紀知識經濟的頂梁柱產業。眾所周知,數字媒體是以數字化的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和視頻影像等作為信息載體,從而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傳播和發展。而數字媒體藝術基本特征為:交叉使用網絡媒體,里邊包含了電腦動畫的制作、影視廣告的拍攝、數字音樂的播放,還有諸如網絡游戲、模擬現實、網絡行為藝術、錄像、互動裝置和DV(數字視頻)等。本文對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特點,在教育中的應用,就業方向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數字媒體藝術 形式 爭議 發展 應用 影響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推進了數字媒體的運用與發展。人類把高端網絡技術與數字通訊技術有效結合起來,逐步取代傳統的廣播、電視、電影,并快速地朝數字音頻、視頻和電影產業發展。因此,數字產業、虛擬現實、電腦動畫等信息產業構成了新世界嶄新的數字傳播媒體,并逐步發展成為了巨大的產業鏈,最終數字媒體藝術逐步在知識經濟產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數字媒體藝術概述

縱觀近幾年,數字媒體藝術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迅猛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的概念也滲入人心,大家各持己見,但是大部分的理解都是一樣的。簡單的說,數字媒體藝術就是藝術的創造和形成過程。它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現有的資訊、 圖像等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把它們進行藝術加工,利用現代傳媒進行傳播,從而形成數字媒體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數字媒體藝術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創作過程部分或者全部都得依托數字科技手段。通過數字媒體或數字藝術而產生的設計作品或者是視覺藝術是其應用表現之一。從目前來看,數字媒體藝術堪稱藝術設計中活力四射和發展潛力無限的一門藝術。隨著社會和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將呈現更獨特和更具魅力的一面給大家。

2、對數字媒體藝術應用特點剖析

2.1 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 創作的數字媒體藝術并不是一味的依靠排斥以前的工藝技巧,而是運用數字平臺創作出獨特和自成一體的藝術作品。它所創作出的數字藝術作品能夠使觀眾參與其中,并融入角色。大眾參與的交互可以顛覆角色,大眾不僅能使作品效果改變,并且有機會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2.2 數字媒體藝術表現特征 數字媒體藝術可簡單拆分為“數字”和“數字藝術”。現有的數字和電腦技術的應用可理解成“數字”。而“數字藝術”就是通過 “數字”創造出的作品。“媒體”是數字藝術的一個媒介。

3、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就業方向和發展趨勢

3.1 數字媒體技術就業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的人才培養方向是技術與藝術兩者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技術和藝術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相輔相成。傳統教育缺少技術與藝術兩者兼備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而此類人才的培養也符合新興市場的需求,他們的就業方向主要各級電視臺、影視動畫制作單位、傳媒與廣告公司、數碼藝術公司、展示設計公司、形象企劃公司、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室內裝修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等熱門行業。置身于數字媒體藝術領域的發展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它隱藏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數字媒體藝術在2002年底正式通過教育部的本科專業審批,成為信息學科向文化藝術領域拓展的新方向。審批通過后,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陸續增添與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的專業,以此滿足市場需求。據相關人士統計透露,我國每年對數字藝術人才的缺口是15萬。而電視卡通業就有每年200億元的廣闊市場。市場的廣闊和需求量使多媒體產業演變成巨大的經濟產業。有專家指出,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對視覺美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3.2 產業化背景下的數字媒體藝術 以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為例,僅在2000年,數字技術產業(包含數字內容)的年產值就超過600億英磅,而出口產值就遠超過80億英鎊。以數字技術產業相關的雇傭人數共計約195萬人,產值占GDP的7.9%。從數據表明,數字技術產業是英國的第一大產業。美國,作為全球的唯一超級大國,以電影和電腦軟件為主要的數字技術產業,每年的營業額大于4000億美元,占GDP的4%。更為驚人的是數字技術產業(媒體藝術、電子游戲、動漫卡通等)在日本的產值超過鋼鐵行業生產總值的兩倍。這一產值使日本的數字技術產業成為僅次于汽車產業的第二大產業。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截至目前為止,用電腦直接從事數碼藝術工作的有將近十萬人。除此之外,每年有三十多萬人接受相關數碼產業的職業技能培訓。韓國的數字技術產業以游戲產業尤為出名,并且已經一躍位居韓國的第一大產業,連汽車產業也位居其后。數字技術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也相當的樂觀,并且網絡游戲在這一行業顯得尤為突出。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得出,相比于2002年的中國的網絡游戲市場,2003年的網絡游戲市場的規模發展得到飛躍式的進步,產值達到13.2億RMB,2004年達到39.1億RMB。從2003年到2004年凈增長了25.9億RMB,產值一下翻了兩翻。由此數據表明,中國的網絡游戲市場巨大,隱藏巨大商機。在動畫方面,專家預測:中國的動漫產業具有無比巨大的市場,產值預計可達到200億元。僅僅在中國的發達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三地的青少年動漫消費就能達到13億元。其消費人群的年齡是介于13歲到30歲。此外,動漫產業還能帶動與之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如文具產業、兒童食品、兒童服裝、兒童音像制品、和各類兒童出版物。這些產業的年產值總共是2050億元。這些產值都是由動漫產業帶來的,收入相當可觀。

3.3 數字媒體藝術發展形式 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在于它打破常規,把高難度和神秘化的東西轉化為大家都能接受和能明白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人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數字媒體藝術把科學元素和藝術元素科學結合起來,以簡單的破譯方式呈現給大家。作品的繁華與燦爛,驚艷與絕美,對數字媒體藝術來說就是通過電腦的編程來全自動化的詮釋與解讀。無論是藝術的形式還是內容,在電腦上它們都具有同一性。在藝術領域,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是對這一領域革命性的顛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不同的藝術信息可以實現相互轉換,而大家也能享受到非凡的視覺特效和藝術視野。

數字媒體藝術與三棱鏡有著驚人的相同點。三棱鏡觀察者的角度不同,它相對應折射出的光芒也不同。而數字媒體藝術也如此。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依托數字科技和現代傳媒技術,將人的理性思維和藝術感性思維融為一體,以嶄新而又獨特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它由藝術層、科技層、媒體層、應用層相互交叉構成,包括廣泛的商業設計和大眾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具有創作工具的數字化、作品展示的交互性、作品呈現的多態性、表現題材的廣泛性特征。其具體的呈現為:創作過程是先由各類藝術(影視藝術、合成藝術、網絡藝術等)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效結合,以互聯網作為傳播媒體,最后的一步就是結合智能軟件,最終產出藝術作品。科技的進步和觀念的創新將成為推動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的動力,而創意產業和信息設計將是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主流,數字媒體藝術引領藝術創新到更加非凡獨特的思維和更寬、更廣的視野。

4、結束語

由上綜述得出,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無論在手段上,傳播途徑和傳播空間上都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數字媒體藝術也將也將伴隨著人類進入“數字化生存”的時代逐步成為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前景無可估量。基于這一現狀,時代生產力和數字信息技術及新媒體的滲透對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樣,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和傳統美學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的理論探索[J].飾,2006(3).

[2]李四達.后影像時代的新媒體藝術探索——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的融合[J].飾,2007(4).

篇(8)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高考擴招成了一大趨勢。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藝術設計人才也一樣。通過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可知,近20年來,我國某美術高校的招生人數一直在不斷擴大,已增加了將近30倍。高校擴招會促使藝術設計畢業生的數量大幅增長,為社會提供了更多藝術設計方面的人才。但倘若高校不結合社會供需的實際情況進行盲目擴招,就會導致大量問題的出現。比如,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某高校進行了擴招,但由于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完善的教學設備,該高校的教學質量出現了嚴重下降,學生無法獲得優質的教育。

(二)教學方式方法方面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可知,現代教育中存在著很多不足,是阻礙藝術設計教育工作取得進展的因素。現行教學大綱中的套話較多,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缺乏現實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僅僅是爛熟于心的紙上談兵。另外,學校提供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以及實踐機會也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當前的高校美術及藝術設計教育體制存在著諸多問題,即教學內容空泛、教學目標模糊、教學手段落后以及課程安排不合理。另外,在許多高校,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大多只注重學生的技巧培訓,而不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指導。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致力于做學問,不及時對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進行革新,過度追逐名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工作就會面臨諸多問題,遇到教學瓶頸。

二、發展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相關措施

(一)課程設置要連貫

在設置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時,教師應將課程的連貫性放在突出位置,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而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時,要加強其理論、專業、設計以及造型等基礎知識的傳授。學校還要及時把握市場最新動態,將教學與市場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或者通過定期舉辦相關講座,舉行畫展、設計制作展或攝影比賽等,來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創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表現力等,同時還要堅持與時俱進,實現科技與藝術設計專業的協同發展,加強對網絡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幫助學生掌握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軟件的相關應用原理,全方面地提升學生素質,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同時,學校要優化設置課程組合,保證課程的連貫性,節省教學成本,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高校在開展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時,要注意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到世界流行時尚文化中,推進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二)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廣闊知識面的綜合型人才廣受社會各界的歡迎。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需轉變教學觀念,結合不同專業的基礎教學和專業課程,對學生的藝術潛質以及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藝術品位得到大力提升,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另外,學校還需對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專業課程安排,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進行個性化的培養,并為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信依靠這種方法,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美術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美術人才。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藝術要取得持久的進步和發展,就必須要創新,而創新需要我們有+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和創新能力。對于高校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創新性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不同的藝術元素進行想象和組合,通過再創造所呈現出來的新的、合理的、完整的形象。對此,在上專業寫生等具體課程時,教師應允許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功底之后,適當地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發揮想象,并將其作為考察的一部分。具體的創新內容既可以是空間上的創新,也可以是構圖上的創新。此外,教師要合理把控學生的想象,避免他們走彎路或不切實際的創作,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及時予以肯定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高其創新的水平。

(四)完善教學內容

美術院校需結合實際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寬,即將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作為教學的重點,提供給學生更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通過學習其他課程或辦講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就會得到深化,他們的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便會隨之得到提升。另外,教學內容的設置需具有針對性,即要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探索,變之前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技巧、技法只是幫助學生完成繪畫或設計的工具,藝術設計學習的真正核心應是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創新能力。只有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綜合型藝術人才。最后,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需結合自身實際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藝術觀。

篇(9)

【摘 要】藝術考察課程能為學生創作、學習搜集許多寶貴的原始素材,它的重要性使其成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但如今高校藝術考察課程的開展存在著管理不規范、學生被動學習、課程質量難以保證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對面臨的問題和教學設置提出大膽設想。

【關鍵詞】藝術設計 考察 教學改革

藝術考察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中,明確將藝術考察課程作為社會實踐部分列為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考察實踐,為前期學習的多門專業課程找到現實的依托,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使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學生搜集、提煉和歸納素材的能力,為學生創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藝術考查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我國目前許多院校的藝術考察課程管理并不規范,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認可程度低。很多學生和家長將藝術考察課程和旅游畫上等號,認為學校組織學生花錢旅游很沒有必要。筆者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和網上調研了解,認為藝術考察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課程管理不規范,教師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學校的態度將潛在教學目標定位為學生不出安全問題即可。考察內容不清晰,考察重點和目標不夠明確,且在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有效進行知識講解。教學流于形式,導致學生被動學習,許多學生也就真正把該課程當成旅游。

其次,考察點意向難以協調。隨著擴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紛紛增加招生省份,擴大招生。學生來自天南海北,許多學生也會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謂眾口難調,考察點不管定在何處,總難免會有和一些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的所去之處存在重復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學生總會對課程安排產生抵觸情緒,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愿意參加課程學習。

再次,費用花銷無法適應不同學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錢。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硬性開銷必不可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省內考察花銷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內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銷總要在3000元左右。這對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是一筆很大的花銷,所以很容易因為這個問題上打退堂鼓。

最后,隊伍龐大,活動受限。組織過活動的人都知道,人數越多,意見越難統一,組織起來就越困難。特別是在考察過程中,每個人興趣點不一樣,路線和節奏也不盡相同,隊伍分得散,時間的把握上就很難一致,到了集合的時間,總難免要等人。時間浪費了,有的同學想多去些地方就會收到影響。

二、藝術設計專業考察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課堂管理

整合專業需求,區分各專業特點,遵循考察課程的教學規律,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全院構建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考察課程教學體系。

加強監管,減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外出考察前,結合考察點,帶隊教師要寫出教案和講義,教學目的要明確,目標考察準備充分,忌走馬觀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題研究。使學生們充分認清借鑒各類藝術資源是各門類設計藝術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并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鑒賞的基本能力。

課程中在結合典型作業練習的同時,避免單純的就事論事的實用主義教學現象。必須努力探究各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發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抓住本質和主流,培養學生善于從繁雜多樣的現象中梳理提煉精華的能力,把教學與建立中國設計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結合,強調對調查報告與理論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學生興趣,活化教學機制

教學機制必須適應形勢需要和受眾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學機制僵化,沒有選擇性,不能對應學生需求,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針對性,機制改革勢在必行。為此,筆者對教學機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膽設想。

1.下達課程要求后,讓學生針對不同興趣和需求,自行分組,分別制定考察計劃,對當地文化藝術背景做出有效預判,有針對性地提出考察路線和考察內容。制定計劃過程中,授課教師給予指導并負責審核。超過10人的隊伍可申請指導教師隨隊指導。

2.學生持經授課教師審核的考察計劃書向學校提出考察申請,學校根據考察計劃書的可行性和專業性組織專人進行審批,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指派隨隊指導教師。未提出申請或申請未通過審批的同學需服從由學校統一組織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時,分數的評定和補貼的劃撥應體現政策導向性,向自主申請的學生進行適當政策傾斜,鼓勵學生自主申請、主動學習。

3.教師帶隊出發前,需準備好教案和講義,并送教務處備案方可出發。對授課教師、隨隊指導教師和審批、評定小組成員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分別配備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補貼。

篇(10)

1.學校情景式教學。

積極發展和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大力改進職校美術教學方式,加強師資力量,提高美術教學設備質量,組織多種形式且與藝術素養有關的各種課外活動,定期做好教學后期的總結和檢查,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

2.內外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積極地將課外活動引入美術教學中來,實現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活動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大力發展研究型、興趣型、綜合型等多種形態的藝術教學體系,將傳統美術專業知識的教學與藝術素養的培養相結合,推動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比賽培訓等課外的柔性藝術教育體系,使學生在培養藝術素養中能夠達到虛實結合、剛柔并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藝術素養融入課堂的培養模式。

教師在進行美術專業知識的教學時,可以適當的增設一些有關藝術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例如《美學》、《藝術考察》等。并將這兩者之間的聯系發掘出來,講解給學生聽,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更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進行藝術素養的培養,例如多媒體網絡技術、電子白板等。

二、綜合美術和其他學科的資源,促進職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發展

在我國,美術知識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要積極而又充分的考慮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以及美術課堂所具備的特點。現階段,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極具探究精神和創造力以及藝術素養高的新型人才,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符合現當代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是美術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趨勢之一。所以,積極促進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整合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資源是加強教學資源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更能有效的促進藝術素養的全方位發展。教師要立足于當今社會發展背景,將我國傳統的文化融入到美術教學之中,將美術教育作為橋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美術專業知識以及與美術有關的內容,并將其進行科學的綜合,逐漸形成以美術教學為主體,其他學科為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多角度的進行思考和學習,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能夠做到全面的認識美術,將美術教學的特征、美術表現出來的相異性、美術發展的規律等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不同的學科資源有聯系的放在一起進行詳細的分析,例如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幾何圖形為基礎創作的。這就有機的結合了數學和美術兩種學科的知識。

三、加強學生美術修養,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首先,理論知識豐富美術修養,為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奠定了基礎。在職校美術教學課堂中,我們要關注的是對美術的學習和藝術熏陶的作用。教師應當避開傳統教學模式,泛泛的理論知識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要積極挖掘美術教學中的亮點和藝術魅力,并將其呈現在課堂之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中感受藝術的發展、學習我國和外國的各個美術學派的風格和特點、了解藝術發展的主流方向,在美術作品中感悟美、欣賞美,為培養藝術素養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在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教師也要積極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其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作品的創作。美術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中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將學生帶入“美”的世界中去,讓他們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同美聯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繪畫方式將這種體驗表達出來。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感知、通過自己創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斷提升,藝術素養也在不斷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發現藝術的美,在課堂外培養藝術素養。美術教學不能只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中,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各種與美術相關的活動中去,去觀看畫展、參加美術比賽、拜訪一些名家傾聽繪畫心得,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不斷培養自己的藝術素養。

上一篇: 平面畢業設計總結 下一篇: 校車安全責任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亚洲免费一级字幕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电影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