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袁枚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06 11:46: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所見袁枚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美容業門檻低,利潤高,引得不少投資者爭相擁入。但它又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由于事關肌膚,稍有不慎極易引起顧客糾紛與訴訟,因此令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然而,這畢竟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越來越多的成功美容院則認識到,加盟連鎖已成為美容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選好加盟連鎖總部則是成功的關鍵。

近年來,美容院的蓬勃出現和發展,更證明了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功后帶給這個行業的巨大機遇。然而,在機遇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把握。美容院也一樣,成功的美容院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運作方式。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的典型就是“京露虹”和“妝佳麗人”,據了解,“京露虹”自1999年推廣品牌加盟連鎖的概念及運作模式,至今已有350余家加盟美容院,而 “妝佳麗人”卻在短短的一年內連開七家美容院,并擁有上萬會員。其生意之道值得關注,相信對于有意于美容院生意的投資者來說,是有相當的借鑒意義的。 專業化技術+標準化服務

美容業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進入門檻雖然很低,但是如果沒有精湛的技術,創意的設計和完善的服務,不能讓顧客安全地實現對美的追求,想在這個行業長期立足則是相當困難的。對于這一點,“妝佳麗人”美容美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并不避諱自己最初完全是為了美才進入這個行業的。然而,創業哪會如此容易。因此前后共有6個美容院在她手里“流轉”過,從最初的18平方米到后來的80平方米,一路增加面積一路難逃關閉的命運,直到找到專業化這條路子。而所謂的“專業化”,指的就是先進的美容美發設備,精益求精的技術,千變萬化的設計,別出心裁的創意和盡善盡美的服務,當然還包括擁有美容界一流的專業人才。據王磊介紹,為保證專業化,他們首先從產品做起,采取直接從產品經營廠家進貨的方式,使產品質量得到可靠的保證。此外,所有的美容師都通過了技師考試,而且是由公司美容總監直接面試招聘的,同時所有的美容師都是掛牌服務的。

... ...(本文尚未結束)... ...

篇(2)

阿根廷的金融危機發生在2001年,之前,新自由主義作為拯救拉美國家的靈丹妙藥被引入,各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普遍使用了新自由主義。阿根廷以這種經濟主張為指導制定政策,放松了對進口的管制,使得大量商品從外國進入阿根廷市場,因為阿根廷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國那時屬于強勢美元時期,美元對大多數貨幣升值,所以其他國家商品在進行兌換后價格普遍便宜,大量的進口使得阿根廷欠下巨額外債。同時,由于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比索相對其他貨幣也處于升值周期,本來不值那么多錢的商品被高估,這樣就導致阿根廷出口受阻。越來越大的貿易逆差使得外債也越來越多。而在那段時間,阿根廷乃至整個拉美地區經濟增長都極度緩慢,經濟增長的緩慢導致政府得不到足夠的稅收,也就說政府沒錢還外債。最初的導火線是3月一次小的償債高峰,債權人催促阿根廷還款,但是阿根廷政府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還債。這使得負債累累的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借新債還舊債,阿根廷政府信譽受到嚴峻質疑。 2001年危機爆發前,阿根廷公私債務的總規模大約為2110億美元,而就阿根廷當時的外匯儲備和財政收入來看,阿根廷是絕對還不起這一數目的,于是債權人陷入恐慌,不相信比索的償債能力,各銀行或國際組織也拒絕給阿根廷貸款。大量外國投資資本外逃,這些資本撤出阿根廷時必然要拿走美元或者本國貨幣,這就導致阿根廷外匯市場上比索被大量拋出,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使人們普遍預期比索會貶值,在這樣強大的預期和對政府的極端不信任下,存款人紛紛拋出比索換取其他值得信任的貨幣,最終,阿根廷的聯系匯率制度再也維持不下去,比索大幅度貶值,而阿根廷的外貿合約,政府公債等等都是以美元標價簽訂,這一貶值,就使得阿根廷外債從本國來看急劇擴大,阿根廷陷入危機。

這就是本國貨幣不是國際支付貨幣的悲哀。

美國在今年也遭受了1933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危機。這一次由次貸引發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整個陷入蕭條,按道理說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也應受到質疑,美元應該貶值,美國應該遭受跟阿根廷一樣的遭遇,可是沒有,美元甚至還升值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歸根結底就在于美元是世界最值得相信的貨幣,它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通,世界很多國貨幣幾乎都是盯住美元的浮動匯率制,這是由美國長時間保持的世界第一大強國的地位決定的。

美國近年來的貿易逆差使美國欠下大量外債,但這些外債大都是以美元為貨幣單位的,因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對美國出口商品和服務的國家中,絕大多數國家簽的都是美元合同,因為美元是最可靠的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不存在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而且美元是世界性流通貨幣,在世界各地都可用于支付,比人民幣等貨幣方便許多,而收到美元作為外匯儲備也是最安全的,如中國就是由于常年對美國巨大的貿易順差,持有了巨額的美元外匯。二來美國由于巨額財政赤字發行了大量國家,許多國家都把美國國債當做是風險極小的有利可圖的投資,在美國良好的信譽和強大的國力下,美國國債基本不存在償付危機,世界上比之更安全的國債似乎不存在,因此許多國家都大量持有美國國債。

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美元確實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貶值,可是人們沒有預期到的是,美元并沒有如人們所愿的繼續貶值,而是奇跡般的大幅升值。因為在金融危機蔓延的情勢下,即使這危機已經使美國損失慘重,可世界上已經沒有比美元更安全的貨幣了。由于大量的外貿合同都是以美元標價,若美元大幅貶值,那么出口國們都要遭受巨大的外匯損失,同時,美國國債的持有者們也會由于美元的貶值遭受利息減少的損失。再者,除開美國,許多國家間的貿易合同也是以美元為貨幣單位簽訂,美元在世界范圍內的利用太廣了,以至于若是美元大幅貶值,或許整個世界支付體系都會出大問題。這也是人們預期美元不會大幅貶值的原因,或者說沒有人希望美元大幅貶值。

從供需來說,世界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并沒有因美國的金融危機而減少,各國之間的支付仍是大量使用美元,對美國的信任使得人們普遍預期美元還會再漲回來,持有美國資產是有利可圖的,因此美國并沒有出現類似阿根廷的資本抽逃,相反,大量投資涌入美國使得美元需求大幅上升。而且美國政府也開始實施各種各樣的救世計劃,為保持威信,美國政府也必然不會允許美元大幅貶值,這也是美國實力雄厚的表現之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本國貨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是多么保險的一件事。但是要使本國貨幣成為世界性支付貨幣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持,美國有這樣的國力,但是阿根廷沒有。這就導致美國財政赤字發國債有人買,不管是自愿的還是被逼迫的(這也是美國強大的表現之一,它可以給中國施加壓力逼迫中國用大量的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但阿根廷發國債無人問津,因為人們不相信阿根廷能夠償還債務甚至只是支付利息。美元貶值可以吸引大量投資,而比索貶值只會加速資本抽逃也是這一原因。美國不用擔心金融危機或者經濟蕭條會使本國貨幣大幅貶值,因為美元沒被高估,并且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用美元來衡量本國貨幣,它們幾乎都只考慮本國貨幣是否被高估或低估,而不會考慮度量單位的問題,在出現高估或低估后,它們也只是調節本國貨幣而不會聯合起來調節度量單位,但阿根廷做不到,所有人都看到比索被高估,因為就阿根廷的國力和外匯儲備,它不可能跟美元1:1。從實際出發的預期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大部分人對美元的預期是樂觀的,即使美國現在經濟衰退,幾年后也一定會恢復,況且若美國經濟陷入大規模衰退,相信沒有國家可以不被殃及,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衰退時,美國仍是相對最發達的。這就是強大國力在世界人民心中建立的威望,但阿根廷做不到,畢竟它的經濟比不上它的足球,那時大概沒人預期阿根廷境況會好轉,也沒有人愿意做這一項風險投資。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初中美術;區域資源;有效教學;開發;探索

區域資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美術教師需要引入區域資源作為教學素材,結合藝術課程內容合理開發教學資源。泉州市泉港區蘊藏著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資源,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鄉土藝術文化資源。如何將區域人文資源更好地融入初中美術課程,成為美術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美術教師可結合新課標的教改理念和核心素養時代的教學觀,從學校實際和學生學情出發,有效地開發泉港區域人文資源。筆者依據自身地域人文藝術資源的挖掘、教學、研究經驗,多方面探討如何聯系課堂內外資源進行有效的美術教學。

一、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區域資源下的藝術素養教育

泉港有豐富的歷史名勝、文化資源、地域特色,擁有古民居(樟腳古民居、土坑古民居、黃素古石樓等)、古寺廟(涂嶺虎巖寺、沙格靈慈宮、峰尾東岳廟等)、古街巷(圭峰古街、涂嶺老街、割山樓下街等)等建筑藝術資源,還擁有惠嶼島、圭峰塔、金鐘潭、紅星萬畝生態園、黃氏家族造船名匠、民俗奇葩七星燈、沙格靈慈宮獨特的剪碗雕塑以及精湛的石雕藝術等眾多旅游景點(區)的自然、人文資源。泉港地域性的建筑藝術、人文景觀、民俗風情是當地人智慧的結晶。如,古民居、古寺廟、古街巷遺留的珍貴歷史文化資源讓學生不僅可以從美術角度進行學習、欣賞,還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家鄉的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美術教師可以利用眾多的旅游景點(區),從美術教育角度進行藝術教育。如,學生可利用學校社會實踐的機會進行校外采風,憑借高清相機或者手機拍攝一些優美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拍攝,拍攝的照片可以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素描素材或藝術欣賞課的教學資料。美術教師需要深入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品格。

二、區域人文資源下提高初中美術的有效性教學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根據教學實際調整教學內容,分析學校教學條件、學生學情、地方課教學內容等,在遵循新課改理念與藝術素養培養的前提下合理替換教學素材,引入學生容易接受的美術課堂教學素材。

1.采用合理的創新教學方法

初中生課業負擔繁重,一周一次的美術課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放松的機會。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美術課堂學習的欲望。如,在湘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文明之光》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泉港地區的福船作為教學素材。福船是中國古代四大船系之一,其歷史文化價值與美術教育價值不言而喻。教師在課前可以介紹福船的歷史文化,再讓學生從建造工藝角度欣賞福船建造的技藝,最后從美術教育角度學習福船古船模制作技藝和造型的繪畫藝術。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圖片、視頻、文字等輔助教學,這樣的教學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俄羅斯教育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而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認為美術課只是文化課的調味劑,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畫家鄉的風景》一課教學中,教師選取泉港區的樟腳古民居群作為地域性教學素材。樟腳古民居群地處農村,樟腳古民居村落中還有大溪澗、金鐘潭、觀音山寺、陳平山烈士故居和紀念碑等,教師可以向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申請組織校外藝術采風,借助一年一次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飽覽地域民居。教師可以事先做好準備,在采風期間介紹樟腳古民居的歷史文化,與學生一起體驗當地的民風,欣賞農村的田野風光,必要時進行拍照、文字記錄等。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審美的角度看待樟腳古民居群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通過實地采風調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是教師指導學生在團隊協作中完成共同任務且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離不開小組的參與。一年一度的學校藝術活動中,美術作品展覽是藝術活動的一部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布置美術作品,讓學生自行將自己或者小組合作的作品整理好進行展覽。如,七年級某班級就以《畫家鄉的風景》一課中的實踐采風系列作品作為展覽素材,有的學生展覽陳平山烈士故居和紀念碑、觀音山寺的部分景物素描作品,有的學生展覽樟腳古民居中的居民的衣著和勞作時的各種作品,有的學生展覽樟腳古民居村中的河流、山水、田野等自然風光的藝術作品,有的學生展覽其參觀樟腳古民居群的詩歌、散文等藝術欣賞作品,有能力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并展示其采風的調查報告。最后教師可以寫上帶領學生參觀的感受或者對藝術的理解等。教師帶領學生參與藝術活動,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每名學生都有任務。當全校師生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會對其采風系列贊賞有加。這樣就給其他班級的學生指明了采風古村落的過程和需要注意的細節,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三、從實用性的角度編寫美術鄉土教材

新課標指出:“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畫下身邊的美,使美術教學進一步融入生活。”地方學校的美術教師長期接觸本地區的特色文化,不能只是全國各地教材的使用者,更應該是鄉土美術資源的開發者和探索者。如何做到既有效利用當地豐富的美術資源,又能與新課標精神保持一致,是地方美術教材編寫的重點與難點。筆者認為,泉港地區美術教材編寫需要堅持實用原則,在編寫教材前,要根據地方美術資源的實際情況,以教師和學生需求為基準,自行組織和解析材料。堅持實用性原則就能避免生搬硬套,適應當地學校的學生。

四、結語

美術課程不是一門簡單的技能課程,而是一種藝術審美教育課程。教師從區域人文資源的視角將地域人文資源融入美術教育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的熱情。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開發地方美術課程。區域資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資源之間存在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地方。美術教師不能孤立地教學,必要時可與相關學科專家、學者、教師一起探討,從而促進地區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軍.利用地域性教學資源庫提高美術教學有效性.現代教學,2008(5).

篇(4)

一、網絡學習理論

網絡學習行為是指學習者在由現代信息技術所創設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中開展的遠程自主學習行為,行為發生、發展以及變化均由學習者自己控制。控制能力的強弱通常受學習者的內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比較重要的內部心理因素有:學習準備、學習動機、歸因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學習者所掌握的學習策略等;比較重要的外部環境因素有:學習材料的多媒體表現形式、內容的組織結構、學習工具的易用性和支持系統的及時性、人性化等。

網絡學習通常被稱為“數字化學習”或“在線學習”,比較權威的歐洲委員會把網絡學習定義為“通過促進利用資源與服務的機會以及遠距離的交流與合作,用新的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改進學習的質量”。無論何種定義或解釋都突出了網絡學習需要以“技術”為基礎這一顯著特征。網絡學習一方面需要技術“鋪路架橋”,另一方面需要學習者掌握使用技術進行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技術支持不僅僅意味著給學習者提供計算機或幫助他們與因特網相連,更在于它使得學習者與一個充滿學習資源的新世界相聯系,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使其思想得以拓展的機遇,網絡學習代表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網絡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在于理解和運用知識,網絡學習不僅在于個體學習,還在于社會集體學習,網絡學習不僅是虛擬學習,也是真實學習。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它為計算機輔助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對學習的理解是: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也就是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完成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教師則成為學習的指導者,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結果。利用多媒體資源庫,通過網絡技術提供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是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的社會文化背景。“協作”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和同學的相互作用,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會話”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智慧)為整個學習群所共享,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洲。“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特別適合用多媒體課件點播的實現,因為多媒體課件能提供圖文并茂的多感官綜合刺激,友好界面以及形象的交互式學習環境。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課件點播模型設計

針對傳統的課件點播模型,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設計出課件點播模型如圖1所示。在課件點播模型中,主體是學習者和教師,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客體是課件資源庫,資源庫通過課件點播系統進行整合。中介是情景、課件點播、交互、測試和協作等。目標是學習者達到知識的建構,學習水平的提高。

基于建構主義的點播系統模型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六個原則。

1.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中心,以教師指導為輔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復雜的認知加工主體,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這就需要在設計學習系統時采用的學習方法和模式能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終身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主體認知生成過程中融人學生自己的創造性見解,促使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發展。這種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掌握了網絡環境下高層次的學習模式,能不斷改善自身知識組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起輔導作用,學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相關的論壇里發帖,教師或同學給予解答。

2.以學習者合作學習為導向

“協作”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建構主義認為協作學習也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協作學習是指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在共同的目標和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優學習效果而進行合作、互助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彌補了個體自主學習中的不足。協作學習平臺不但為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機會,更是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平臺。

3.以課件學習資源為支撐

課件學習資源是指能夠應用于網絡學習環境中,為學習者提供豐富且圍繞主題的課件。學習資源庫是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學習模式的一種有力的助學形式。豐富的課件學習資源是開展啟發式學習的重要基礎,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學習者自學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總結能力的有利支持。課件資源有許多格式,系統應該支持多種格式的課件播放。課件資源庫的來源要豐富多彩一一包括教師制作的課件,同時包括網絡上的優秀的課件,還包括名師的現場教學等課件。

4為學習者創設學習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情境”教學對學習的作用,認為真實的學習情境是知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習者豐富的想象力。創建問題情景,進行解決問題式的學習,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發現探索、促進學生積極的意義建構。制作多媒體課件要盡量把學生帶人學習環境中,在課件點播要給出課件學習的相關的情節、背景及連接等。

5.以課件剛試作為練習的主要形式

課件測試是學生學習課件后學習結果的測試,是一種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應用和創新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授課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習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學習目標,給學生提供反饋的信息。

6.強調時學習效果和行為以及課件本身的評價

學習活動開始時,系統就對學生的行為和取向進行記錄,呈現給學生,以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學習重點和存在的問題,向著預定的方面努力。課件評價給管理員處理課件提供處理依據,同時也能提高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管理員要及時刪除或鎖定那些質量不合格的課件,節省網絡空間,優化網絡環境,優先并處理優秀多媒體課件。

四、課件點播模型的實現

1.學習者意義建構的實現

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必須依賴情景、協作和會話三個要素來支撐,在課件點播系統中當學習者通過注冊進行登錄后就可選擇課程學習。學習前,可以選擇課程相關的文化,知識、技能和網站等信息進行瀏覽,把學習者帶入一個學習課件的情景中去。學生們在學習中或學習后,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論壇里提出問題,求助專家或同學來進行解答,也可以通過系統的幫助來解答,通過學習者和教師或學習者之間的協作、交流來達到意義的建構。

2.課件點播的實現

課件點播的實現是課件點播模型實現的關鍵,主要采用ERwin數據庫建模,將數據庫邏輯模型轉化為SQLServer2000物理模型,軟件采用,在.NET2.0體系上建構。首先對課件的播放器進行初始化,主要對RM,Flash等格式進行初始化,然后上傳課件,配置好資源服務器,設置各種課件參數,最后用戶通過點播課件,直接調用課件服務器和播放器進行播放,資源點播系統實現主界面如圖2所示。

3.課件資源庫的實現

課件資源庫主要包括課件來源、課件格式和課件管理(上傳)的實現,通過全學校的教師制作課件,然后七傳給服務器;通過網絡下載優秀課件資源;通過網絡直播教學錄制課件。課件格式包括Flash,PPT,RM,ASF.Authorware等格式,一般課件點播系統只支持一個或其中的幾種,本系統研究了能播放所有課件格式的方法,通過課件播放器初始化,把目前流行的課件格式都進行一次初始化,然后選擇播放課件的協議或播放器類型,在課件點播時直接調用播放器和課件服務器進行點播。課件管理:通過前臺顯示和后臺管理分開,管理員通過身份驗證,對課件的專業、課件的基本參數等進行處理,同時對課件進行刪除、修改、上鎖和更新等操作。

4.課件評價的實現

從評價信息數據表中讀取評價信息,采用模糊數學作為評價工具對評價的各個參數進行模糊數學處理,將得到的模糊評價結果寫人數據庫,包括具體一級和二級評價,以備查看課件的質量情況;把系統做出診斷性評價后的結果發送給教師,給教師提供參考意見。

篇(5)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八條規定: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美術作品原件的所有權與美術作品的著作權并非同等法律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往往會誤以為美術作品著作權隨之發生了轉移,但是,取得美術作品原件的所有權,不等于就取得了該美術作品的著作權。舉例說明,某畫家張三將其所創作的一幅國畫賣給了某收藏家李四,收藏家李四當然取得了該國畫的所有權,李四合法占有該國畫,他可以自己欣賞,也可以提供給他人欣賞、李四也可以出賣甚至丟棄、毀掉該國畫;但是,收藏家李四對該國畫沒有署名權,沒有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也不能擅自將該國畫讓人出版發行。與之相應,該國畫的著作權仍然屬于創作該畫的畫家張三。由此可見,我國《著作權法》確定的原則是: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美術作品著作權的轉移,對此本條的例外規定是,即美術作品的原件所有人享有對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根據以上的初步分析,結合美術作品所有權轉移的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更進一步的a分析,以便在瀝青法理的基礎上,深入發掘現行立法的

特點,揚長避短的指導我們的司法實踐工作。

美術作品著作權中的“展覽權”,也稱公開展出權,是指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它是著作財產權中的一項重要權利。展覽的對象主要是美術作品和攝影作品,但也不排除文字作品的手稿等可以展出的其他作品。美術作品展覽權包括作品原件和復制件的展覽權,但是,原件所有權人只是享有“原件的展覽權”,并不享有著作權。

以下將從美術作品的物權與展覽權的沖突、美術作品的可復制性分別與物權和展覽權的沖突等方面分析《著作權法》第十八條規定的不恰當性:

一、將美術作品原件之物權,和美術作品原件所承載的著作權進行分離,導致原件的物權和原件所承載的著作權之間的沖突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著作權也稱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權利人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總稱。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于人類智識所產生之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種,包括重制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須兼顧文明之累積與知識之傳播,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對象。

1.美術作品原件所有權,與美術作品的著作權是不同的概念。

依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美術作品的著作權可以由作者原始取得,或者由其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購買、贈與或繼承等方式繼受取得著作權。

美術作品原件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和不可再現性,美術作品的原件可以通過出售、贈與、遺贈、繼承等方式轉移到作者之外的人,依據《物權法》等法律規定,原件的合法所有權人,依法對該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2.將“原件展覽權”獨立于著作權,而歸屬原件所有人,客觀上造“原件展覽權”和“復制品展覽權”之間的沖突

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不因美術作品原件之所有權的轉移而發生變化,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著作權中的“展覽權”也包括了“復制品”的展覽權,比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在各地展出了大量的復制品,而其真跡是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

對于美術作品而言,原件展覽權和復制品展覽權,都具有財產性。按照《著作權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原件所有人僅享有該作品原件的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的權利,而美術作品的作者仍然享有該作品復制件的展覽權。盡管原件因其是真跡而與復制品在展覽的角度有著巨大的差別,但是,“展覽權”本身是展示美術作品的權利,對于美術作品的展示,“原件”和“復制品”都能體現美術作品的構思、制作、韻味、意境、風格等等體現作者藝術素養和功底的藝術;因此,“原件展覽權”和“復制品展覽權”勢必存在沖突。

篇(6)

什么是意境美,其實說它是美有點不貼切,因為園林設計帶給人們的意境體驗其表現形式不一定是美的,有可能是崇高的、深遠的、淡雅的、清幽的、享受的,不過這里我們姑且統稱其為“美”。建筑在園林中的作用優點類似于華龍點睛之筆,在滿滿的綠色或自然中獨立而明顯的突出來,是觀園者的視覺中心,對園林的意境營造有指向和奠基作用。如用老莊的理論來講,園林中的建筑要做到天物合一、自然而成效果,配合園林中花草、樹木、山水等自然景觀建立樓臺亭閣、榭廊甬道、藤蔓支架等人工建筑,是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讓建筑成為詩情,讓景觀成為畫意,利用這種交相輝映的景色提供給觀者以美的精神體驗,這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所致。早在古代就有學者構想過國園林景觀中的“天物合一”,任務園林園林景觀中建筑設計的最高經濟是——即為人做、宛如天成,可敬對精神境界和精神藝術的最求是自古代有就有了的。

早在《履園叢話》中就有記載,“造園如作詩畫”,現在我們就來說一下園林建筑的意境美的體現形式。“造園如作詩畫”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在我看來,園林建筑的意境美感亦如詩與畫,如詩,園林建筑如詩中之駢句、自然景觀如詩中之散句,只有做到駢散結合、才能使詩句讀來朗朗上口,園林設計中建筑與自然的關系也是如此,不能偏重任何一方,只有相互聯系、相互輝映構造才能順利疏導人們的精神指向;園林建筑如畫中筆墨,這是一幅水墨畫,自然如宣紙、建筑為墨跡,自然景色奠基人們的情感基礎,園林建筑則是為意境勾畫出輪廓,加之建筑細節設計最終則能夠達到精神升華、主旨突出,形成一種高格調的境界美。

想要更好的展現出園林的意境美我們首先就要做到開闊創新,園林藝術不能只停留在傳統里,要與時俱進,加入新時期建筑的設計風格、設計理念,甚至于說結合本地園林的地理特點、人文特點、文化特點等合理發展和創新,使其內容不斷更新、設計風格不斷變化,最終達到使其精神營造出來的意境境界更符合當下人們的需要和需求,為人們的精神需求補給。之后我們還要做好園林建筑中的藝術傳承和保護,當下經濟效應正越來明顯地園林建筑的設計風格,甚至有些設計者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全然不顧園林建筑的精神本質,這樣不盡喪失了園林建筑的本質作業使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傳統園林建筑工藝的傳承鏈條,使我國傳統園林建筑藝術我無法有效傳承,基于這樣的情況我們一方面要提高建設者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也要配型觀園者的欣賞層次。

篇(7)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120―01

游戲化的美術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活動。筆者從美術內容游戲化、材料游戲化、美術教學過程游戲化、美術作品評價游戲化等方面著手,以期探索一種更加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美術教學策略,以便使游戲與美術課程緊密結合,最大程度發揮游戲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一、內容游戲化,激發幼兒美術創造的興趣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幼兒都非常喜歡游戲,有明顯的游戲自主需要和欲望。因此,教師選擇的美術內容要有趣味性,應充分考慮幼兒熟悉且感興趣的事物,應以生活化、情節化、游戲化的內容喚起幼兒的興趣。

例如,“吹泡泡”是幼兒最喜歡的一個游戲,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先玩“吹泡泡”:用吸管蘸一點肥皂水,輕輕一吹,大泡泡、小泡泡滿天飛,然后教師再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你吹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吹泡泡這么好玩,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在自由自在的吹泡泡游戲中,幼兒感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圓形和色彩的相互融合。

又如,在繪畫“繞毛線”中,教師和幼兒可一起拆舊毛衣。幼兒在拉毛線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曲線和直線之間線條的變化;也可讓幼兒試著繞毛線球,感受毛線球由里到外逐漸變大的過程。這樣,以游戲活動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可以激發其想象、創造的熱情。

二、材料多樣化,增強幼兒美術創造的靈感

幼兒的美術活動內容相當廣泛,因此,教師給幼兒作畫的材料應該是豐富的、多變的,應給幼兒準備一些掛歷紙、彩紙、海綿、瓶蓋、舊牙刷、棉簽、樹葉、吸管、玻璃球等,使幼兒熟悉更多的美術工具材料。這樣幼兒可根據需要選取不同的材料,進行撕撕貼貼、印印畫畫,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也鍛煉了幼兒的小手肌肉,這樣他們創作出的畫面也會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幼兒喜歡涂抹顏色,教師不妨讓幼兒嘗試用水粉顏料進行涂抹,這樣幼兒會覺得很好玩,很有意思。又如,大班的玩色彩游戲“珠子碰碰碰”,可讓幼兒把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珠子浸入相應的三種顏色中,在取出后一起放在盒子內的襯紙上來回滾動,滾到之處會留下一道道彩色的痕跡,而且在紅與藍、藍與黃、黃與紅相融之處會形成橙、綠、紫三種顏色等,幼兒會非常喜歡這種創作美術作品的方式。

三、環境游戲化,提高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如,教師可模仿民間過年的習俗,在活動室門上貼上生肖題材的剪紙作品,掛上紅燈籠;在墻上張貼幼兒創作的剪紙、染紙作品等,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熱鬧、歡快的節日氣氛,獲得有關民間藝術形式的審美經驗,培養幼兒對美的敏銳的捕捉能力。再如,教師還可組織幼兒欣賞大自然的美、社會生活的美以及各種藝術的美,加強幼兒美的視覺感受,培養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發幼兒對美的向往。

四、教學過程游戲化,挖掘幼兒美術創造的潛能

篇(8)

建設高校和諧校園,是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高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充分調動高校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高校師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如同和諧社會的建設一樣,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師生共同的思想基礎、校園輿論環境、校園文化狀況以及高校的社會形象等等因素在和諧校園構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這些因素的共同基礎都與校園輿論宣傳的導向息息相關。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進程中,校園媒體作為高校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如何進一步突出優勢創新職能,實現由“宣傳工具”到“信息平臺”的功能創新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謹就此作一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發揮輿論引導功能,倡導和諧理念,為和諧校園夯實共同思想基礎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是對媒體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改革和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社會思想意識空前活躍,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激蕩,各種思潮不斷涌現,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深刻影響著和諧社會的建設,而高校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也是各種意識形態碰撞和較量的前沿。在這種情勢下,更需要用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來凝聚人心,強基固本,為政治穩定、校園和諧提供根本的思想保證。校園媒體作為校園主流媒體,一定要強化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將各種宣傳陣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按照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總要求,正確把握宣傳引導的方向,積極謀劃宣傳引導的思路,切實體現宣傳引導的實效,唱響促進校園和諧的主旋律。堅持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及時把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方針和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政策部署傳播給廣大師生員工,讓師生能時時處處看到、聽到、觸摸到和諧的聲音,加深對和諧社會理論和構建和諧校園的理解,引導激勵師生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進和諧校園建設上來。要充分發揮校報、網絡、廣播等校園媒體的合力作用,優化信息資源共享,有針對性地組織好宣傳報道,大張旗鼓地宣傳和諧校園建設發展的成就,弘揚先進典型先進人物事跡、反映師生員工的思想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和諧輿論氛圍。要關注校園熱點焦點問題,加強對校園輿情的調研分析,積極有效引導校園輿論。通過輿論引導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營造良好氛圍,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二、突出信息傳播功能,為和諧校園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和信息發展瞬息萬變,高校師生時時處于良莠難辨的海量信息中,健康的、頹廢的、真實的、虛假的信息充滿校園。這就要求校園媒體發揮溝通信息主渠道功能,辨真偽、正視聽,堅持傳播科學信息,嚴防虛假信息在校園誤傳誤導。在和諧校園建設中保持信息溝通交流非常重要。高校的各項改革決策、日常管理事事關系師生的切身利益,引起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很容易形成輿論中心。這些輿論形成于校園生活,傳播于校園范圍,影響于學校建設。處理得好,能爭取人心,獲取支持;反之,則可能影響學校正常工作的開展。校園媒體要及時準確地將學校的各項工作決策和改革措施傳達給師生員工,促進學校各部門、校領導和學校師生之間的互通互動,增進了解;同時。要成為上下溝通的橋梁,積極反映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將他們的呼聲上傳到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促進學校決策的科學化和針對性。尤其是師生關注的重大突發事件及熱點問題,應在第一時間迅速作出反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通過召開新聞會、吹風會,發放信息簡報等多種形式,及時把準確、權威的信息告訴師生,避免和遏止謠言、小道消息和虛假信息在校園的傳播和蔓延,讓權威的聲音迅速形成先發優勢,以利于事件的處理和問題的解決,維護校園的穩定和諧。校報、校刊、廣播、校園網要及時提供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的欄目平臺,讓師生暢所欲言,抒發胸臆,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緒,發揮校園傳媒的各自優勢,使信息得以傳播,觀點得以交流,校園更加和諧穩定。

此外,校園媒體也是宣傳學校展示形象的窗口。要善于透過校園媒體向社會廣泛介紹學校的專業學科和師資力量、辦學業績,宣傳學校的良好教風學風校風和優美環境,增強學校師生校興我榮的集體榮譽感,也使社會各界可以透過校園媒體了解學校、理解學校、支持學校,擴大學校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為學校和諧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強化思想教育功能,服務人才培養中心工作,促進大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

人的和諧是高校和諧校園的核心,促進大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應有之義。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自我發展和個性張揚最活躍的時期,是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常常困惑無所適從,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獲取他們喜歡和需要了解的信息、渲泄成長的快樂與煩惱,表達思想情感與激情。校園媒體作為高校師生自己的新聞媒體,報道的內容都是發生在校園師生身邊的事情,貼近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接近性,對師生的影響作用更直接、更有效,這種貼近性、親和性是其它社會媒介無法比擬的。校園媒體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和特點,強化“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充分適應大學生接收新生事物快、求知欲望強烈的群體特點,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弘揚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和社會主義道德準則,對大學生進行潤物無聲的思想引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煉和人格塑造,引導他們的價值判斷和善惡是非觀念,實現道德評價與規范,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和諧健康成長。

當前,尤其要大張旗鼓地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時時事事考慮到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真心做到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愛護學生。要廣泛吸納大學生參與校報、校園網、廣播臺的實踐工作,配備專門老師指導大學生充當校園媒體的記者、編輯、助理,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知識技能,培養良好作風,積累工作經驗,提高綜合素質。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3-0138-03

酶工程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是在工業、農業現代化及產業化方面利用酶高效、專一的催化性能的應用工程技術,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并稱為現代生物技術四大工程[1]。進入21世紀,隨著酶學研究迅速發展,特別是酶制劑的生產和應用推廣,《酶工程》已成為高等院校生命科學、醫學及農學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是對學生完整了解生物學科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十分重要課程[2-4]。華南農業大學《酶工程》為生物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2013年立項作為精品資源課重點建設。三年多來,課程建設團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改革,力求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系統性,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考核的公平性和多樣性,提高酶工程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

21世紀生命科學飛速發展,酶工程理論知識不斷更新,實驗技術不斷改進[5]。原有的教案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豐富教學內容,加強課程的系統化、模塊化建設勢在必行。

1.加強課程的系統化、模塊化建設。圍繞著“產酶―分離酶―改造酶―用酶”主線,配合學院學分制改革,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重點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重新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進一步明確了課程性質與任務、課程內容與基本要求、實踐教學與要求、學時安排、參考教材、課程類別、學分、考核方式。理論課實施模塊教學,以酶制劑的生產與應用為教學主軸,循序漸進,不斷擴展與深入,構架起酶工程的理論體系。所有的教學章節調整為四大模塊:一是“產酶”模塊,包括微生物發酵產酶、細胞工程產酶和現代分子技術產酶等;二是“分離酶”模塊,包括酶的酶學性質、酶的分離純化等;三是“改造酶”模塊,包括酶的分子修飾、酶的固定化和酶的有機催化等;四是“用酶”模塊,包括酶反應器和酶傳感器,酶在醫藥、食品、輕化工、環境保護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實驗課結合任課教師的科研,由產酶菌株的快速篩選、雞蛋清溶菌酶的磁性親和分離、雞蛋清溶菌酶的純度分析、雞蛋清溶菌酶的熱穩定性分析、木瓜蛋白酶的制備、殼聚糖顆粒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反應器設計及酪蛋白水解物的制備、酶試紙法檢測消毒液中過氧化氫含量、鄰苯二酚雙加氧酶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高效重組表達等九個實驗組成,形成完整的“酶源的選取―酶的分離純化―酶的純度鑒定―酶學性質分析―酶的體外改造―酶制劑的應用”實驗教學體系。

2.書本教材與互聯網資源相輔相成。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酶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對理論和應用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強烈。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教材選用方面,我們以王金勝主編的《酶工程》為核心,參考了眾多的《酶工程》、《酶與酶工程及其應用》、《酶學原理與酶工程》、《酶制劑的生產技術》等教材,集眾家之長,取其精華之作,在不影響酶學與酶工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大了對酶的工業化生產和應用等技術的介紹和講解。在酶工程理論和實驗教學中,我們用教材而非單純用教材,在課程序言中,引入電子教學資源,向學生介紹酶學與酶工程相關網站,如、、.并提議學生關注“酶制劑網”、“酶好生活”等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及時了解酶工程的發展前沿與動態,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建成了酶工程精品課程學習網站(http:///mgc/),將教學大綱、教學進程、教案、習題、課件講義、實驗指導、課堂教學視頻等上網并免費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提供渠道。

3.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呼應。酶工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酶工程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實驗教學又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積極思考問題和主動解決問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途徑。因此,實驗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相互呼應,圍繞鞏固理論知識展開,才能使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酶工程的原理、實驗方法和技能,樹立創新意識。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逐步摸索,不斷完善,形成了由九個實驗組成的《酶工程實驗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涵蓋了酶源篩選、酶制劑制備、酶制劑的改造、酶制劑的應用,與理論課的“產酶―分離酶―改造酶―用酶”四大模塊遙相呼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酶的生產方法、酶分離純化方案的設計、酶的化學修飾和固定化以及生物酶工程的操作,并能根據需要改良酶和設計酶。

4.校企協同,增加酶工程課堂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校企協同是以校企雙方各為獨立主體,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標需求指向所進行的信息、知識、資源及行為合作活動。它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大學生了解產業發展的最新態勢提供了更多機會和途徑,有利于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酶工程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注重校企協同,創造條件讓主講老師主動到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學習,協助企業開辦“酶制劑檢測技術培訓班”,所獲得的信息和心得在講授課程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學生分享,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同時還邀請相關企業的技術負責人直接參與課堂教學,例如,在酶的應用教學環節,我們邀請了廣州博仕奧公司技術負責人,講解了該公司在甘露聚糖酶、支鏈淀粉酶、蛋白酶、果膠酶、木聚糖酶等主要飼用和食品用酶的研發和市場拓展經歷,以詳細的數據和具體的示例介紹了酶制劑及其固定化、化學修飾、分子改造、酶和生物反應器等在飼料生產、食品加工、污水處理、資源再利用等方面的應用,并且通過互動交流,讓學生對酶的生產應用有更為感性的認識。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建設

1.啟發講解與學生討論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強調以學為中心,要為學習者的主動性發揮創造條件。在酶工程理論教學部分,包括理論課教學和實驗指導的原理講解部分,任課教師通過設計和安排思考題、綜合題、小論文等方式,從之前的課堂“灌輸”知識,轉變為讓學生帶著問題想和學,加強師生、生生互動,堅持啟發講解與學生討論相結合。首先,老師的“講”要有藝術,是啟發式的講解,而不是“填鴨式”的“灌”;其次,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鼓勵學生結合老師的講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通過學生的討論,老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并且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情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學習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

2.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是現實趨勢,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煉和深加工課程內容,使課件版面設計簡潔并能與豐富的講授內容有機結合,圖文并茂,減少視覺疲勞,直觀形象生動地解釋教學難點;其次是制作采用多媒體動畫教學軟件,形象直觀地展現酶的結構特征以及運用這些結構特征進行分離純化酶的原理和操作過程;最后,結合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建設酶工程知識題庫,利用“掃碼”答題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摸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3.實驗教學引入導生制,實現個性化的及時指導。伴隨著高校擴招,學校儀器設備、師資等實驗教學資源日趨緊缺。儀器設備等硬件可以通過加大教育投入逐步緩解,但師資受制于人才的招錄和人事制度的制約,很難短時間內解決。導生制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學模式引入實驗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實驗教學過程中師資不足,而擴招情境下的在讀研究生具有熱情高、知識面廣、發現力和創造力強等優勢,是“導生”的首選來源。在酶工程精品課程建設中,我們在實驗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導生制。借助導生,實驗課教師從原來的講解員、輔導員、紀管員等多重任務中解脫出來,專心于實驗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善;學生在實驗教學動手環節產生的疑問能夠得到及時解答,并且得到針對性的指導和個性化的評價。此外,導生還能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討論,督促學生在實驗中主動思考,變盲目照搬實驗指導書為積極有意義的實驗學習、探索,使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均得以提高[6]。

三、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建設

1.增加理論課的平時考核比例,構建多樣化的考核形式。課程考核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考核評定、質量區分、教學預測、教學反饋、激勵導向等功能。期末考試在課程終結時給予結論性的評價,僅能發揮考核評定和質量區分的功能,而教學預測、教學反饋和激勵導向的功能得不到體現。因此,在酶工程課程考核中,我們增加了平時考核的權重,將平時考核由原來占總評成績的30%提高到50%,并且改變了單一的課程考核形式(表1),綜合采用隨堂對教學知識的測驗、課堂主題討論、課程小論文、課后習題作業等方式,主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優化教學模式。

2.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改變單一的實驗課程考核。生物學實驗由于課時長、知識涉及面廣、師生比大,如何對學生實驗操作進行公平合理評價一直是難題。在酶工程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改變傳統的單向考核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建立了更為客觀的實驗成績評價體系。學生實驗成績由知識考查、課堂表現、實驗報告等三部分組成。其中:知識考查占總評成績的30%,根據學生完成課后思考題以及課堂提問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定;課堂表現占總評成績的30%,分組進行評價,組長人選由各組推選,由組長組織實驗開展,并根據實驗實施情況對組員進行評價,指導老師根據課堂情況酌情扣分;實驗報告占總評成績的40%,由指導老師根據實驗報告的規范情況、實驗結果分析的認真程度評價,根據實驗難易程度各次實驗加權平均。這樣,既解決了實驗評價單純由老師進行而導致的單一片面,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其公平合理性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同。

課程是育人的載體,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通過酶工程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責任感和參與性增強,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校內教學督導對這門課程的評價是:酶工程精品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新穎,能跟蹤時代最新理論,課程教案和多媒體技術運用嫻熟,PPT質量好,實驗教學基礎好,實踐教學條件成熟;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始終突出教學重點,既重視理論知識傳播,又重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良好效果。而學生及相關用人單位對該課程的評價是:《酶工程》及《酶工程實驗技術》課程設計合理,注重實用性,修讀了該課程的學生能在生產實踐中獨立地從事酶的開發生產及酶活性檢測工作。

參考文獻:

[1]黎高翔.中國酶工程的興旺與崛起[J].微生物學通報,2015,31(6):805-819.

[2]馮飛,梁佳勇,張雅君.酶工程課程的教學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08,28(5):154-156.

[3]宋根娣.高校轉型發展新形勢下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山東化工,2015,(44):117-119.

[4]孔維寶,楊紅,曾家豫,等.生物技術本科專業“酶工程”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生物學雜志,2015,32(5):101-104.

[5]竇世娟,侯春燕,侯名語,等.生命科學世紀呼喚酶工程教學改革深入發展[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9,11(3):326-328.

[6]龔慧,徐超,黃九九.生物專業本科實驗教學狀況調查與分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4,(3):88-90.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r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HUANG Jiu-jiu,LIU E-e,GONG Hui,HOU Xue-wen*

篇(10)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10-0082-03

一、建設多元化傳媒實驗室,迎接媒介融合時代

1.行業發展趨勢

報紙、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后一種媒介的出現往往分攤前一種媒介的受眾和收益,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和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的出現,使得報紙的發行和廣告收益大幅下滑,廣播、電視受眾發生轉移。人們正在使用多種形式的媒體把所有的事情納入到他們忙碌的生活中,只有通過融合,提供更便捷、更高質量、更多選擇的媒介產品,才能滿足受眾信息需求和符合媒體自身利益。融合是新聞業革命性進化的趨勢,我國傳統報業集團大多已上線互聯網,且紛紛推出手機報紙、iPad應用程序等媒體產品,向囊括多種媒介形態的傳媒集團轉變,跨媒體工作將是媒介融合時代的主流。

2.業界人才需求

隨著傳媒集團數字化轉型,傳播渠道推陳出新,信息必須依靠各種媒介的結合才能最快捷、最廣泛地被傳播。跨媒體、全媒體工作逐漸成為對媒體工作者的技能要求。在我國,全媒體實驗是從報業(傳媒)集團開始的,報業的組織結構和生產結構也因此得以重構,視頻報道業務逐步從傳統業務結構中獨立出來,全媒體記者逐漸成長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然而,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訓練,很少有記者在報道重大新聞時既能采用文字報道,又能進行網絡、視頻、廣播等多種形式的報道。在獲取信息手段如此多樣的傳播環境中,單一形態報道難以抓獲受眾注意力,所以,融合報道方式和融合類人才將是傳媒集團的需求和重要資源。

3.教學實踐需要

1999年,美國堪薩斯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實施媒體融合教育計劃:2005年,世界第一所新聞學院——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創建媒體融合專業;2006年,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新傳媒系在國內首開“媒體融合”專業方向。媒介融合教育是應大勢之所趨,能夠培養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技術、新環境。英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羅德·艾倫認為,當新技術來臨時,新聞教育內容大約有80%的知識保持不變,20%的內容需要更新。媒介融合教育中20%的更新內容,必須依靠媒介融合實驗室的支持。新聞傳播學科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愈加發達的今天,對學生的培養更要依托多元化傳媒實驗室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

二、目前高校媒介融合實驗室建設模式

1.理念指導型建設模式

媒介融合教育的開展和實驗室建設,離不開明確的教育理念的指導。密蘇里新聞學院媒介融合項目創始人邁克·麥金教授提到,學院媒介融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并不主要是全能記者,而是能夠熟練掌握一兩門報道技術、同時熟悉其他報道手段、具有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識的新聞人才。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重視探索新的媒介技術、新觀點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同時幫助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學院,如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中國汕頭大學和南京大學建立媒介融合實驗室并且設計和改進媒體融合專業的課程設置。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實驗室系統的建設,以“緊密聯系媒體”為指導理念,依賴香港首個高清數碼校園電視臺,配合獨有的網上媒體平臺,讓學生學習電視、電臺、雜志等媒體運作;加上數碼廣播控制室、新媒體實驗室、會議及制作室等,為學生作品提供發表、交流的機會。其媒體與傳媒系投資上千萬,為新啟用的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的新系址引進一系列尖端的數碼媒體教學與研究設備,不僅可以滿足“系內實習”,而且可以為香港亞視等電視臺定期制作節目。該系學生還應香港亞視之邀,由研究生獨立拍攝與制作電視紀錄片——《香港精魂系列》中的5集。

深圳大學在現代傳播教學實驗中心的建設中,以“創新、創意、創業”的教育理念和建設理念為指導,整合全校與新聞傳播相關的各個實驗室,通過構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創新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開展創意實踐活動的創意交流平臺以及開展畢業設計的創業實踐平臺,使得實驗室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輔助角色,而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創造性思考的技術環境和思維平臺。一個明確的教育理念,能夠規范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和使用,避免資源浪費,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價值。

2.產學研導向型建設模式

國內許多新聞傳播類實驗室是根據專業設置建設實驗室,并在建設中逐漸探索其媒介融合理念的。這類實驗室往往采取產學研方式,與媒體、技術商、設備廠家合作。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新傳媒系,與提供設備和軟件系統的北大方正公司共同建設“未來”實驗室,開發了基于全媒體資源庫的多種媒體業態融合管理系統,使網站、音視頻、掌上媒體及傳統紙媒通過一體化的管理流程實現多業態、多時段的生產、與運營。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與美國Cisco公司、中央電視臺節目組合作建立中國首個“思科網真演播室”。演播室的建設資金由思科公司承擔,配有最先進的“網真系統”。通過產學研方式,為實驗室引進先進的設備和系統的同時,與媒體合作還有利于學生接觸真實的傳媒環境。中央電視臺大型談話節目《我們》欄目在“新聞與傳播實驗中心”網真演播室錄制,節目在中央電視臺CCTV-1播出。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充分利用“視聽元素分析實驗室”和“電視節目錄制演播室”的資源,與廣東電視臺全面合作,建立廣播電視“產學研”實驗基地,為廣東電視臺制作《南方視聽研發資訊》,匯集、分析傳媒業最新動態。教師也可在實驗室觀看、錄制國內外眾多電視節目,為廣東電視臺提供海外優秀節目形態分析系列報告。以產學研合作實驗室為載體,形成了學界業界名師通過直接參與實踐課題聯合指導學生,讓學生迅速成長的新型培養方式。

三、傳媒實驗室的多元化建設

1.建設方式多元化

資金短缺一直是限制文科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完備的新聞傳播類實驗室涵蓋各類媒介,必須具備融合、共享功能,設備要求高,資金投入大。完全由學院自費建設,其過程必然是緩慢的,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傳播技術發展迅速,傳媒實驗室必須采取多種建設方式,才能保證實驗室的完整性、先進性和適用性。新聞傳播學院在建設實驗室時,可尋求學校的幫助,如深圳大學整合全校與新聞傳播相關的各個實驗室,成立現代傳播教學實驗中心。當然,深圳大學比較特殊,作為深圳特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媒體環境也較為開放,傳媒實驗室建設更能得到政府、學校的重點扶持。其他地區新聞傳播學院雖然難以享受這種待遇,但是也可以通過與校園電視臺、出版社等組織、部門和其他院系進行合作,共同建設傳媒實驗室。

尋找校外合作是建設傳媒實驗室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與美國Cisco公司、中央電視臺節目組合作,由思科公司出資,建立“思科網真演播室”,為中心配備了最先進的“網真系統”;南京大學金陵學院與北大方正公司合作,由北大方正公司提供設備和軟件系統,建設“未來”實驗室,開發基于全媒體資源庫的多種媒體業態融合管理系統。學校出場地、專業人員:企業出設備、技術和資金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失為傳媒實驗室的重要建設手段。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作為理工科學校的文科學院,深刻認識到實驗實踐教學在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傳統理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積極尋求與業界合作。建院伊始便與美國品尼高公司共同建設“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同時與廣州香農網絡技術公司共同建設“網絡新媒體實驗室”,并發展成為校級“網絡新媒體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通過采取“聯合共建”方略,華工新聞與傳播學院快速建起了學院的實驗中心,以最短的時間保證了實驗教學與科研的基本需求。

2.功能與應用多元化

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傳媒實驗室要將現代傳播技術與媒體專業技能——采、寫、編、評、攝相結合,引進最新傳播方式和媒介形態,進行全方位、多功能拓展。實驗室必須具備多項綜合功能,能夠提供新聞攝影和圖片處理、攝像和節目編輯、播音與主持、排版以及多媒體制作等多方面的教學示范功能和仿真操作環境。而文科實驗室資金短缺、設備數量不足以及更新換代慢是由來已久的問題,多元化功能建設難以一步到位。增強單個實驗室的多元應用,對于媒介融合教育而言則顯得更加重要和必須。

多元化實驗室是一個集制作、與交流為一體的平臺,讓學生進行媒體作業、作品的設計、生產、展示與交流;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比賽和調研活動,攝制參賽與調研紀錄片,以各日后的教學和交流等等。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利用網絡新媒體實驗室辦起了校園網絡電視臺。

除了教學,實驗室還可以用來為項目合作和學術研究服務,應用對象可以從本院學生向其他院校師生、社會人員擴展,以此提高實驗室的使用價值。例如開展產學研合作,進行傳播研究與媒體產品開發,能夠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實驗、創新,提升其媒介素養和研究能力;開設針對其他院校學生和社會人員的培訓班(如南京大學的“未來”實驗室和華南理工大學的“非線性編輯實驗室”也分別作為方正、AVID軟件的培訓基地),探索實驗室對外服務和創收之路,實現設備的高效利用和維護的良性循環。

3.課程建設多元化

英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羅德·艾倫所說的“8020法則”,正是我們開展媒介融合教育,建設傳媒實驗室的重要依據和參考。盡管傳播技術發展迅速,但是新聞教育不可缺少經典理論,傳統新聞傳播課程依然有其學習價值。特別是在各類實驗室的建造可能導致唯技術論的危險下,堅持那80%的內容更加重要。同樣,20%的新內容也是不可忽視的。目前許多高校新聞專業的教學目標還是培養面向報刊為主的文字采編人員,強調新聞寫作能力的培養,遠離新聞實驗,難以吸納、運用現代技術成果和手段。“8020法則”所提倡的是一種全面、進步的學習。傳媒實驗室的課程建設要堅持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華南理工大學編輯出版專業的課程設計就是從人文和科技兩個視角入手,既關注專業與社會、文化的互動,又關注新媒體技術與操作,除開設較多的文化基礎課外,專業課中增加了“多媒體設計”、“電子與網絡出版”等實驗課程。

在實驗教學環節,要注意課程設置的多元化,減少理論性驗證實驗,增加基礎實驗、綜合實驗與設計創新實驗。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以開放、自由的姿態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中國人民大學采用的專業選修課程包,可借用于實驗教學課程設置中。在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要重視多元發展。例如,利用多媒體、網絡和設立專業訓練營,開展案例式、項目式、研究室以及互動式教學。華南理工大學開設的“電視攝像與實踐”課,課內演示性實驗項目有“攝錄一體機的基本操作”、“非線性編輯”等;配合有課外設計性實驗項目“電視節目創作”,該實驗項目在有規律可循的創作流程下,體現2或3人小組的個性創作內容和執行力,在課外完成從選題、采訪、拍攝、編輯制作成片的完整過程。

4.開放管理多元化

開放實驗室是指在時間、空間和內容等方面開放的實驗室,實驗室在完成正常教學、科研任務和實驗教學以外,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環境等資源提供給進行實驗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人們,變被動做實驗為主動做實驗,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使學生達到學生創新、拓展視野、掌握技能的目的。良好的實驗室管理,能夠保證實驗室正常、有效的運行。實驗室應該遵循開放性原則,方便實驗人員,激發教師、學生的實驗熱情和積極性。但是,開放實驗室并不意味著無秩序任意使用,在開放實驗室上,要采取多種措施,從各個方面實現真正的開放和自由使用。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統,幫助管理人員優化管理工作。使用計算機、網絡方便實驗室使用數據的錄入、查詢、跟蹤和統計。通過網上預約開放時間、采取實驗項目分級制開放內容和根據申請開放設備的運行模式,可作為開放管理的重要借鑒。

協調實驗人員,建立機動性強大的管理團隊。管理團隊不能只依靠實驗室老師支撐,老師有實驗教學、項目研究等其他任務,難以應付整個傳媒實驗室的管理和運行。采取師生共同管理制,能夠增強管理團隊的機動性。如華南理工大學的編輯出版實驗室,通過組織學生成立出版創業團隊,實驗室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管理和運營,既減輕老師負擔,又調動學生參與實驗和創業的熱情,同時增強學生對傳媒工作流程的認識。

四、結語

上一篇: 六年級英語重點 下一篇: 審計監管論文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在线一区视频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一级天堂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