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3 14:03: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小學語文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教師要能夠給學生提供“說”的空間和時間
教師如何才能知道學生學會了嗎,學得怎么樣了,這都需要學生“說”才能了解到。這就需要教師要善于給學生于足夠的說話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可以是教師提問式,學生自由回答式,學生自由討論式,小組式,問答交流式等方式。讓學生對課堂知識補充說,對問題更正說、修改說,學生總結說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
三、讓學生養成勤于動手的習慣
教師在課堂上對問題講得再仔細、再認真,對學生來說,也僅僅停留在聽的角度。要想讓學生能夠真真做到記憶深刻,就必須讓學生動起手來,親自對問題做一下。學生做的過程,不僅僅是動手的過程,還包含了思維探究的過程,學生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理解,并且結合動手操作使問題逐漸明朗化、細致化、深刻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盡量創造條件,爭取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這些時間里自由地掌握、自由地創造。但是,教師不能是放任自流,隨意讓學生學習,而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讓學生去學習一些知識。例如,教師讓學生把二年級上冊書中的成語抄寫一遍,如果教師提前把所有的成語總結在一起,讓學生僅僅抄一下,那么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師告知讓學生自己查找所有的成語并且摘抄下來,這樣的效果肯定會有所不同。因為學生在查找、摘抄的過程中其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有效的發揮。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
質疑的過程,就是展現思維的過程,大膽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于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教給學生對待事物不僅要遵循事物的規律,按照規律來辦事,還要敢于懷疑前人,不唯書、不唯上。例如,在講解《蛇和莊稼》這一課時,莊稼為什么會又有了好的收成的原因是蛇是田鼠的天敵。水災后蛇被淹死,田鼠大量繁殖糟蹋莊稼。現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讓蛇給吃掉了,因而莊稼又得到了好收成。但是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還有其他的原因嗎,如果在莊稼被海水淹的第一年就買上蛇,莊稼就一定會立刻好起來嗎?學生便大膽地回答道:“不能,莊稼被海水淹沒,海水是咸的,已經破壞了土壤的成分,已經不再適合莊稼的生長了,即使第一年就抓上來蛇也不會好轉起來。幾年以后,土壤經過雨水的沖洗、稀釋,土壤中鹽的含量逐漸減少,慢慢地適應了種植莊稼的需求,就可以獲得好的收成,所以,不僅僅是蛇的原因。”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大膽地思維,合理地分析,得出的結論完全符合事物的規律,符合創新性思維教學的要求。
二、引導情感的釋放,深刻感悟寓言中的意義
要想真正了解寓言的含義,我們就要把寓言總的角色放到現實生活中去,好比說寓言中狡猾的狐貍我們要把它人格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找到跟它性格類似的人,把這件事嫁接到現實生活中去。我們要想感悟寓意,可以從故事情節、中心句子、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關系、現實等四方面去深入分析繼而感悟寓言中的諷刺、夸張的寓意。寓言的感悟可以說是寓言故事教學的重點,正因為如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時一定要運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情感的釋放,讓學生通過教師的閱讀,逐漸對寓言中所講的故事產生共鳴。寓言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帶有鮮明的對比特征的藝術形象,他們都含有作家的主觀情感。被人格化的動物會更加容易的引導學生學習,兒童的興趣也比面對一般文學樣式要強得多。對此,小學寓言教學的難度就在于,教師能否引導學生釋放其情感,在釋放情感的過程中能不能與寓言中的角色達到共鳴。
三、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形成自我教育的局面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入發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主要是根據虛擬的人、事、物的藝術形象來進行精煉的語言描寫,繼而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某種道理。我們教師就是要深入發掘這一道理,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把這樣的道理傳達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來學會這一道理,并培養起自身的審美觀、道德觀。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詼諧幽默地把這一道理淺顯易懂地傳達給學生們,我們的教學模式一定要適合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出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所以,我們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運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學習后也要展開聯想,最終可以自己進行寓言的仿寫、改寫、創造等等。這樣我們就能夠真正挖掘出孩子們內心深處的美———童話世界,小學生們可以自由地在無意識的海洋中暢游,編制更加多彩的情節,孩子們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許多學校出現這種情況,只要科研項目的設立和時間節點的把控,忽視教育各個方面的監管。一般情況教師教育問題研究申報成功,拿到項目研究工作就會停止不前,會將申報的研究工作放在一邊,學校的領導層在這種問題上沒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在后期的階段,申報者會到處的尋找資料拼湊信息,完成一組材料,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或證書將告一段落。因此,中學的教學任務的執行者不能單單的重視科研課題的研究上。
2教師的理論指導的缺乏存在于教育過程數據支持
中學教師的常規的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很多的教學經驗。恰恰是這樣,往往中學的老師沒有時間去學習理論知識充實自己。一方面,教育理論相對的淺顯,這是很難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理論和教育方法,大多數中學教師不能使用它們來解決實際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論基礎相對的不完善。
二、加強中學教育的基本思路
1.樹立正確的科學概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研究已成為時代賦予教師要求的新形勢。所謂科研型老師是教日常以實踐和中學教師的理論分析相結合并創新,促進專業化和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中學教師“研究型的改變”離不開教育。在一方面,中學教師的教育科學和教育專家的教育研究指的不是同一個方面。中學教育應該是研究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以豐富的教育理論和創新。因此這樣的研究不會過于的形式化,刻板化。教育研究不會和和原有基礎教育相互分離。而另一方面,中學教師要發展自己,彌補學校教育的發展的基礎,放棄研究是晉升的的思想,克服形式主義和處理態度的問題。廣大中學教師認識到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重要性,以提高他們本身教學素質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2.完善教育管理體制
教學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建立,要從評估,項目開始,鑒定和獎勵貫穿始終,整個過程需要繼續提高和不斷完善。一些教師在動課題研究時,,學校的表現是非常積極的,但無所謂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本身就很松弛,使得整個研究過程中極度消極,研究變空想。鑒于這種情況,學校必須處理整個研究跟蹤檢查,并及時完成研究任務,無法積極完成研究課題的取消其研究教師資格,撤銷科研的課題。
3.加強教育和科學理論的培訓
高級中等教育理論來指導研究工作主旨是,高中教師接受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而不是遇到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沒有方向的,沒有計劃,理論實踐創新盲目的實踐。具體而言,學校可以聘請專家教育理論到學校引導教師積極參與現代教育理論的教育和培訓,熟練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基本教育的方法,基本步驟用理論本身武裝。在教育理論和研究工作在教育系統的指導,提高科學素養,和教師教育的質量。
二、優化中小學生英語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
1.把握教學差異,注重過渡引導
教育的銜接問題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質量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有關中小學教師應對教育銜接的問題產生重視,尤其是初中教師應加大對小學教育的把握,結合小學教育的實際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初中課程進行學習。就英語教學而言,有關初中院校應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與對口的小學院校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英語教材的選用達成一致,減少學生升學后對英語教材的不適應性。另外,有關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將初中教育與小學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注重中小學教育之間的引導。具體來說,初中英語教師應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初期,對小學英語的部分課程進行簡單的回顧,以減少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的陌生性。同時,初中英語教師還應對學生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習慣進行了解,有效地糾正一些錯誤的學習習慣,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順利地融入到初中英語學習之中去。
2.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習熱情
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因此經常會造成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困難。鑒于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關初中英語教師應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通過多種方法的應用,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錯誤認識,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首先,有關初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其次,初中英語教師還應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引入多媒體教學,應用情境教學等。通過這些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使得初中英語教學更加地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而減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過程中的不足。
3.了解學生個體,施行個性教學
小學英語教學在展開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在進行班級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而忽視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性。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想有效地搞好中小學英語教育的銜接問題,其可以從發掘學生個性,進行個性教學的角度入手,讓每一個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關注與促進。首先,初中英語教師應對自身素質進行有效的提升,并完善英語教學中的不足。其次,教師應加大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個體學生小學階段英語的學習情況以及知識掌握程度,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
1.2教學內容滯后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的內容滯后,很多內容還停留在應試教育時期,這些內容枯燥,乏味,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不夠。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不光要看應聘者是否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更要看應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意識。同時,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學生的個人思想意識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識紛繁復雜,中職德育教學如何發揮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討。
1.3教學方式陳舊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的教學方式陳舊,很多教師還是將注意力放在課堂教學上,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沒有被充分重視,造成了學生厭學、逃避思想政治教學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德育教學作用的發揮。
1.4教師素質不高當前,中職德育教學工作者的素質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教師對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熱情不高,知識結構陳舊,創新教學方式的主動性不強,習慣于照本宣科,沒有顧及到學生的接受現狀。同時,由于激勵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們干好干壞的差別不大,尤其缺乏進行積極教學革新的動力和積極性。而且,很多學校對德育教學不重視,教師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不多,知識更新也很慢。
2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創新路徑
2.1提高重視程度各級中職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從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客觀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學工作,要真正從思想意識上重視,在教學資源配置上,資金投入上下大力氣。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縛,從學校綜合競爭力提升的角度出發,在教學管理各個環節中凸顯對德育教學的重視。
2.2革新教學內容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學的教學內容。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個性化特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從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出發,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要合理選用教材,將教學內容跟業務課程有機結合,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學對于個人發展的推動作用。要將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精神等引入到中職德育教學中來,用先進的理論來指導學生,引領學生,實現學生個人的良好發展。
2.3改進教學方式要改變落后呆板的教學方式,要多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營造寬容、自由、高效、和諧的課堂環境。要努力更新教學設施,引入多媒體等高新技術手段,豐富教學的方式,通過高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習效果的實現。
二、中職學校德育的課程性教學和生活化實踐的有機結合
1.在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性上,既要突出德育課程主渠道作用,又要發揮其他課程的德育滲透功能
德育課是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這是由德育課的地位與性質決定的。德育課是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專門課程和主要課程,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和學校的辦學方向,關系到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它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發揮著學校其他課程和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就是通過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識。所以在德育課教學中,必須全面落實國家德育課程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就業創業教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開展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和廉潔教育為重點內容的專題教育。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德育內容,發揮其德育滲透作用。全面挖掘其他課程中蘊涵的德育因素,將內隱的、零散的德育內容顯性化、系列化,發揮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文化課教學中既注重提高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要挖掘文化課的德育因素,發揮德育的滲透功能,教師在把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講精彩的過程中,還要用德育因素自然而然地潤澤學生的心靈,真正實現教學的教育性。筆者學校是涉農職業學校,在專業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意識,增強學好專業的信心,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而且還應根據學校涉農專業特點,在專業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中職畢業生在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居民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紹學好涉農職業技能對改變三農現狀、提升三農水平、推進大連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的內容。
【abstract】〖wtbz〗musicdiathesisincludesmusicknowledge,psychologyandability.inmakingmusicdiathesiseducation,interestculitivationshouldbeonthefirstposition,andspecialityandcultureshouldbecombinedtogether.andweshouldunderstandmusicinnovativeeducation,andrealizethevaluefunctionoftastingexperie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811-105x(2005)03-0135-02
談到中小學音樂教育,諸如音樂素質、專業音樂教育、普通音樂教育、音樂創新教育、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審美等都是高頻詞。然而,在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中,確有一部分教師對這些高頻詞及內涵熟視無睹、睹而不見、見而不思、思而無獲,在工作中無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為怪了。本文僅就音樂素質內涵等亟待明晰的幾個熱點問題,做如下的淺釋粗議。
[本文轉載自1.音樂素質的內涵學生音樂素質的內涵可概括地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1音樂知識素質:即有關讀譜及音樂表現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節奏、節拍、放律、調式、調性、曲式、和聲、體截、題材等),為保證學生參與音樂學習過程及音樂實踐活動所必須掌握的簡單的基礎知識。1.2音樂心理素質:即以音樂感受能力為核心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運動覺能力、音樂聯想能力、音樂想象能力。1.3音樂能力素質:即學生參與聽、唱、視、記、奏、創、動等具體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1.4音樂文化素質:即音樂史、音樂常識、音樂作品的涉獵范圍,音樂與其它藝術的關系,音樂與藝術以外其它學科的關系,音樂與生活、音樂與社會的認識等方面的綜合音樂文化知識結構。音樂同其它基礎課程一樣,以其特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才成為_種需要傳函、研究與發展的學科。音樂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屬性也就不是音樂教育本身了。音樂教育所有價值,都必須以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發展與提高為載體、為過程、為手段才能得以實現。囚此,學生音樂素質的發展與提高,是音樂教育的本位價值。
2.“會”是興趣的根本古人云:“樂其道,善其事”,其含義不講自明。遷移到學生學習上來,那就是要先培養學生對所學學科及具體知識的興趣,首先實現樂其道。這樣,學生就會學得積極、主動,學得事半功倍,以便達到善其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再來思考這句古話,我認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樂其道。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對自己善長的專業和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也往往是對學得好的學科再投入的更多。一個不懂球規的人不會成為球迷,一個不懂象棋的人,不會在一盤殘局前觀棋不語兩小時。學習的“知難而退”,不正是學不懂、學不會而使興趣喪失,棄“事”而逃嗎?通過調查得知,在我們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不懂、學不會而沒辦法學,是學生學習音樂興趣逐漸降低的一個最本質的原因。所以,學生就是在“樂其道,善其事,更樂其道”的隱性而多次的反復中,其好強、好勝、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并實現學習興趣的激發、深化、鞏固、升華。因此,“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不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音樂教育教學的具體實施,都要始終注意并做到讓學生有一個我想學,我會學,我能學會,我能行,我已經學會的良好的學習心理感受,優化學生學習的“心境”。
大多數中職學校因為教師編制緊張,為了節省辦學成本,在專業課程教師尚未配齊的情況下,藝術課程教師只能成為可有可無的陪襯,因此藝術課程師資短缺就不難理解。據調查,60%的學校沒有穩定的專職藝術課程教師,即使部分學校開設了藝術課程,其師資要么是把一些對藝術愛好的文化類富余教師兼職教授藝術課程,要么是通過外聘兼職教師來實現。由于學校藝術課程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難以保證學校開齊、開足課程,制約了學校藝術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開展,嚴重影響了藝術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更談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徑開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和生活的幸福指數,從而導致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藝術教學設施沒有增量增質
從辦學成本來看,職業教育遠大于普通義務教育,但就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與普通教育來比較,就顯得相形見絀。而藝術教育課程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是職業教育中的身價較高的“貴族課程”,需要專門的教師、配套的設備設施和場所,比如多媒體教室、鋼琴、舞蹈室等,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專業實訓基地教學及實訓設備的投入,但卻無專項經費投入到藝術教育方面軟硬件建設,使得學校藝術教育缺乏應有的物質保障。我國目前擁有中職學校3萬余所,但大多規模較小,設施簡陋。由于受城鄉校際差異和中職學校辦學經費影響,大多數縣(市)級學校辦校歷史較短,藝術教育教學條件很難達到要求,有些不但藝術教學設備、場館設施和器材達不到要求,甚至沒有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藝術課程的教材。調查顯示,有近七成的學校沒有藝術教材,更別提專門的藝術教室和藝術教育器材,即使部分省份城市中職學校開設了藝術課程,但藝術項目不齊全,有些課程也僅限于提供些唱歌、舞蹈等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為藝術教育比賽及相關展演活動的場所及平臺。
(三)藝術教育方式沒有入心入身
中職階段的學生大多15-18歲,且不少是獨生子女,正處于身心發育的叛逆期及人生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期。盡管他們對藝術教育有需求,但受多重因素影響。一則不少學生學習習慣欠佳,學習興趣不濃。同時對生活中的善惡美丑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低級趣味、感官刺激的東西所吸引,主要表現在舉止不文雅,易沖動,自制能力不強。二則受學制短,專業技能學習任務繁重、就業壓力等因素影響,學生很難心情愉悅地接受藝術教育的熏陶。另外,學校對藝術教育的思想認識不夠,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不健全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教育的實施。比如,有些中職學校配了藝術課程教師,但是極少參加外出學習與培訓,長期以來沒有更新學科知識,跟不上藝術教育領域內容及技術手段的更新速度,教學內容陳舊,傳授方式單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藝術教育評價機制沒有入局入流
當前,不少中職學校舉辦者及學生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仍然十分膚淺。一方面藝術教育在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中處于邊緣和角落,另一方面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價值及功能認識不足,并且我國尚未建立中職學校藝術教育的評價機制,更缺乏統一的測評體系和標準。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授課、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從而導致藝術教育跛足甚至部分縣市職校成了“藝術荒漠”。
二、中職學校加強藝術教育的功能及價值
(一)加強藝術教育是符合我國現代職業教育
發展趨勢的需要藝術教育不僅能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完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對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明確指出:“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2014年度新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中要求中職學生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的思維能力。在職業教育階段,實現藝術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發展是時展的趨勢和潮流。
(二)加強藝術教育是展示學校外部形象的需要
藝術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而且也是一個學校形象外化不可或缺的需要。如許多中職學校通過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攝影比賽、微電影制作等比賽活動,很好地實現了藝術教育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與德育實踐活動相結合,與實訓實習相結合,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為廣大中職學生提供展示精神風貌和才華的平臺,增強了德育工作的時代感,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充分體現職業教育和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也進一步擴大了對外宣傳的效果和影響,對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藝術教育是學生自我全面發展的需要
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學生年齡偏小、心理素質較差、心智發展不健全,是非辨別能力不高的階段特點,再加上中職學校學生文化根基淺,藝術素養底子薄,受學業壓力和升學就職影響,不少部分學生容易遭受挫折,易于敏感,缺乏自信,甚至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心理障礙,導致厭學、輟學率的上升,增加了學校教學及管理的難度。因此,通過進行藝術教育,可以適度轉移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宣泄壓抑的情緒,緩解學習及生活中的心理壓力,有利于調節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和諧。
(四)加強藝術教育是提升職業素養的需要
隨著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換代,企業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唯技能論”的培養和評價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藝術教育及實踐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又可以錘煉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和堅強的品質,使學生能夠形成敬業、樂業的良好職業態度。因此,開展藝術教育,對學生享受當前學習的樂趣、提升今后職業幸福感和終身發展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筆者一直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并就藝術對中職生求職應聘的影響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有一定藝術特長的學生在求職時更具有競爭力,即便已經就業,有一定藝術特長的同學也更容易脫穎而出。
三、中職學校實施藝術教育的途徑及策略
(一)合理設置藝術教育課程,豐富藝術教育內容
藝術教育既然已經成為衡量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尺,那么藝術教育課程在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塊中理應占據“一席之地”,而不應成為“點綴”或“旁門左道”。當前,加強藝術教育課程的開發就顯得愈發迫切。首先,對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要“從嚴”對待。要按照教育部文件規定的課時量不打折扣嚴格執行,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同時要建立藝術教育課程標準,執行嚴格的教學計劃。其次,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要“從寬”拓展。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藝術資源,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美育教育中成長,在成長中提高審美能力和水平,同時還能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再次,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要“從深”發展。在兼顧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統一,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同時,也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針對性地篩選藝術教育,科學合理地設計不同的藝術課程,從而實現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融通,達到培養專門人才的質量和要求。比如占我省數量比例較大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在開設護理禮儀課同時,可以考慮融入藝術舞蹈課,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服裝設計或機電專業學生可相應開設工藝美術課,提升學生對美的領悟力和創造力。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能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為中職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助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藝術教育工作機構
根據教育部規定,全國各階段、各類學校均需配有專職的藝術教師,對于規模較大的學校可單獨成立藝術教研部。學校應該將藝術師資素質的發展列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通盤考慮,統籌核定藝術師資隊伍的數量規模,制定藝術師資素質標準。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采取“引育”結合方式進行,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以直接從高校招聘藝術專業人才,為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注入新鮮血液;規模較小的學校,可以采取自己培育的方式進行。此外,還應積極組織學術交流研討活動,選派教師外出進修學習,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同時,應該充分發揮“大美育”功能,成立專門美育機構或納入學校德育機構統一管理,要求校團委、班主任、學生會等部門要把美育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管理中,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美帶來的藝術享受,進一步培養學生欣賞美、鑒別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完善設施設備,強化藝術教育物質保障
一是政府部門要把藝術教育納入專項辦學經費,用于保障并改善藝術教備設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舉辦校園藝術活動等。在辦學經費中,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保證藝術教學所需的專用教室,比如音樂欣賞課,需配備音響教室和多媒體音響設備。二是學校要重視藝術專業設施建設以及設備的更新和充實,科學設計符合藝術專業特征及需求的基礎設施,保證藝術教學設備配備充足。三是可適度引入社會資助,可以采取企業冠名的形式獲取一定的資助,盡可能地為學生開展藝術活動提供條件,比如學校的元旦文藝晚會、成人禮宣誓、藝術節等大型藝術活動,由老師指導,學生全面參與文體活動舞臺的布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完善藝術教育手段和方法,激發藝術素養
一是拓寬藝術教育領域,把美育貫穿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通過多種途徑、方式把美育教育滲透到相關專業學科領域中,在激發學生對藝術課程興趣的同時,提升專業教學效果。二是豐富藝術教育手段,把美育貫穿到校園及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及校園刊物海報等渠道,加強藝術教育宣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三是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課堂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四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特點,成立音樂協會、繪畫協會、攝影協會、合唱團、舞蹈團等文化藝術社團,舉辦音樂、美術、攝影等活動,拓寬藝術視野,提高綜合素養。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職業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屬性,又具有職業的屬性。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者,成為優秀的員工。職業教育主要不是為了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工作技能,以及能夠勝任崗位的相應素質。中職畢業生大多要進入企業,成為最基層的勞動者。因此,職業教育是立足于工作崗位的教育。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入學的是從普通義務教育學校分流出來的學生,而培養的則是要進入企業的員工。因此,能否勝任企業崗位的要求,就成了職業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
1.2為什么要加一個“準”字———準職業人是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個合格的企業員工,就是職業人,他既應當具備職業所需的技能,又應當具備相應的職業素質。但是,學校培養的環境畢竟與企業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們的畢業生只有在企業的環境中得到實踐的鍛煉,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合格的職業人。應該說,職業教育只能無限接近企業的人才要求。因此,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準職業人”,還不是“職業人”。所謂準職業人,就是按照企業對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初步具備職業人的基本素質,能夠適應在企業的發展,即將進入企業的人。也就是說,準職業人是學生向職業人發展的過渡狀態,接近職業人的程度越大越好。我們培養的準職業人,雖然還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還不能馬上為企業創造非常大的價值,還不是真正的職業人,但由于已經初步具備了職業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質,所以他能夠很快地適應企業的環境,能夠迅速從準職業人成長為真正的職業人。
1.3準職業人是德育工作的主線,也是教育教學的核心
既然準職業人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那么一切工作都應當圍繞這一目標而進行。因此,準職業人最重要的是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及相應的職業素質。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主要由學院的教學和實訓部門來完成,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主要由德育工作來實現。因此,培養準職業人既是教學的核心,也是德育的主線。而且,考慮到當前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職業素質往往比職業技能更為重要。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表示,他們并不期待剛剛畢業的學生能夠具備多么高的技能,而是更看重職業素質。態度比能力更重要。因為,技能是可以培養的。素質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學院非常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2“準職業人”中職學校德育目標實施途徑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是自我成長與素質教育養成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自我成長是準職業人職業素質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德育目標的實現最終要靠學生自身的內化來完成,完全依靠學校教育而忽視學生自身的成長潛能不可能實現學生的真正轉變。但是,缺乏學校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僅僅依靠學生的自我成長也不可能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需要教育者來引導、來約束。否則,就會走向偏差。素質教育養成是實現自我成長的保障。二者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2.1將職業教育引入德育課堂
職業生涯設計明確了學生職業發展目標。培養和樹立學生的職業理想,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的關鍵。為了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設計工作,我校自己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創新特色的職業指導課程,通過在不同年級逐層深入地開展紀律、法律、心理、安全常識、企業文化、就業觀念、團隊協作、管理能力、職業理想等多個方面專題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豐富了知識結構,明確了學習目標,形成了初步的職業理想。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學,這樣更有說服力,我們的案例來源于畢業生反饋、住外地企業辦事處提供、實際企業調研、校園案例收集等多個方面。課程內容不斷更新,以隨時適應企業的需要。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為了及時反饋優秀畢業生的信息,我們建立了班主任跟蹤畢業生信息反饋制,我們的班主任通過電話、網絡、家訪等方式,不斷與學生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已經畢業的學生也經常會有技術問題攻關要尋求老師給予解決,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人際關系問題,上下級關系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老師解決,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學生一天入校,教育服務終生”。通過大量優秀畢業生信息的收集,我們印制出版了一本《優秀畢業生事跡》校園讀本,現已成為學生熱讀的教育讀本之一。
2.2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加強了學院心理咨詢室的軟硬件建設,按照專業標準布置了個體心理咨詢室一間,團體輔導放松室一間,進一步面向廣中職生開展多種類型的心理咨詢服務。我們制訂了中心工作職責、中心心理咨詢人員工作守則、中心來訪者須知等制度,制作了中心來訪者登記表、兼職教師情況登記表、中心工作人員值班表,建立全校各院系心理輔導員和班級心理發展委員的檔案、來訪者個體咨詢檔案等。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如面對面咨詢、電話咨詢和網絡咨詢等為廣中職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咨詢結束后,我們及時地整理案例,收集了一批有價值的一手心理資料,定期組織案例分析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了解我校學生心理的特點,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能據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學生咨詢的問題大致可歸納為人際關系問題、學習問題、發展問題、戀愛問題、就業問題。(1)人際關系問題主要是跟宿舍的關系,跟班級的關系,跟老師、輔導員的關系以及和異性的關系。中職生自我意識高度膨脹,每個人都有鮮明的個性。在交往中,如果只考慮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就會造成關系緊張,心理焦慮。(2)學習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動機不強,對專業沒興趣;沒有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盡管很刻苦,成績就是提不上去,導致學習壓力過大、考試焦慮;(3)發展問題主要表現在一年級時目標定位不明確,進入三年級目標選擇沖突;(4)中職生正處于性意識萌發狀態,對愛情已經有了基本的需求,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相對高中來說不是很緊張,這種意識便在一定條件下有所發展,每個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并且受社會的影響及第一次離家后的空虛,為了找一種心理寄托所以校園內到處都可以見到一對對情侶。當然我們不完全否認中職生的愛情一定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但是處于求學階段的中職生對愛情、婚姻的認知不是很完整,所以由愛情引起的麻煩也是接踵而至,也很難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
2、中外學校體育教育模式比較分析
2.1、國外學校體育教育模式
美國屬于實行學校教育分權制國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育負主要責任,在美國不同地方依據各個州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實施,這樣在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上不同,使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模式呈多元性和靈活性。美國的體育課內容設置非常細致,僅中學教學計劃就有10大類,包含冒險運動、體能運動、水上運動、團隊運動等60多項,跑步、游泳、網球等具有終身體育價值的項目占47.6%,學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使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良好的氛圍。日本學校體育教育體制由原來的高度中央集權發展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個體需要為發展目標,引導學生增進體質健康,提高運動技能。日本學校倡導快樂體育,學生下午放學后大大小小的足球場都是踢球的孩子。據了解這種生活模式已經盛行日本全國,學生放學后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個國家教育模式、人才培養理念乃至整個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國外有很多學校的在錄取時要看3個指標:一是看學生參與學校運動隊的情況,二是看社會責任服務時間,三是看SAT(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水平測試成績,這個只要達標即可,由此可以看出體育的重要性。
2.2、國內學校體育教育模式
我國學校體育教育以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增強體質兩者協調發展,并貫穿于體育教育的整個過程。在教學大綱的安排上運用綜合分類的方法進行安排,但在教學內容上還是較單一,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增強體質,培養道德意志品質等方面,但是不能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高校體育教育的模式主要采用了分層次型,選課型等,然而這些模式存在針對性不強,缺乏創新性等方面的不足。
3、中外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3.1、國外課程設置研究
國外大多數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比較注重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把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美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兒童青少年基本運動技能,促進終身體育運動,從而促進兒童青少年在體質、精神、社會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健康發展,其學校體育教育計劃也是一種開放式的結構形式存在。美國的課程設置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和要求的角度出發,教學內容具有娛樂性,學生對教師的選擇面也比較廣。
3.2、國內課程設置研究
我國對學校體育課程設置長期以來都比較單一,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選擇,不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了興趣。通過對中美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比較,發現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主要注重技術教學,忽視學生的興趣需求,同時缺乏體育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4、中外體育教學評價的比較分析
4.1、國外體育教學評價分析
體育教學評價通過對教學效果進行判斷,保證教學活動向體育教學目標實現。美國主要通過運動技能和體能測試、書面測驗、教師觀察等手段,綜合這些測驗結果來決定學生的課程等級,體育教學評價強調根據努力程度而不是根據結果進行獎勵,體育計劃的目標是使學生形成一種伴隨一生的體育活動方式,強調體育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以及體育習慣的養成。因此,肯定進步,獎勵努力行為應是體育教學評價的追求目標。
4.2、我國體育教學評價分析
我國體育教學評價對評價結果比較看重,而對于評價過程不夠重視,這與國外的體育教學評價具有差異性。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提出要改變評價過多強調選拔功能,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素質及改進教學的功能。評價應該更多關注過程,能夠使終結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協調配合。
5、結論及建議
5.1、結論
我國學校體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體育管理體制不健全。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項身體素質下滑,兒童青少年身高低于日本、韓國,兒童的肥胖以及近視率不斷上升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家庭方面看,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加大,家長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對孩子要求很高,導致片面的追求考試分數,忽視了身體素質的鍛煉;第二,從學校方面看,一些學校為了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加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導致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學校師資方面,許多學校體育教師隊伍人才匱乏,體育設施器材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常常出現“放羊式”教學現象。(2)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不完善。相比國外發達國家,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上較單一,在發展類型上雖然運用分層的教學模式,但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3)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不科學。在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都是安排的必修課,學生的興趣不高,自主選擇性不強;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國外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發展學生的個性,選修課與必修課協調安排,充分考慮學生愛好。學校體育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學校體育課程應該科學的進行設置。(4)學校體育教學評價不合理。在與國外發達國家比較過程中,發現我國學校體育教學評價對評價結果比較注重,而對于評價過程不夠重視;與此相反國外發達國家在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時對評價的過程比較重視,而不會僅僅從評價結果這一單方面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