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19:15: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植物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植物生物化學教改內容
2.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以系統性、條理性學習,注意上下內容連貫,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使學生養成細心耐心、循序漸進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懂得,怎樣抓住重點,分清主次,這個習慣的養成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預習,多做習題是學習的關鍵。
2.2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在每個知識點給出之前,我都會以啟發教學的形式提出很多問題,并且鼓勵學生互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的熱情,這樣便于學生長期記憶。比如說我會在蛋白質這章,利用幻燈形式,把社會關注重點“三鹿奶粉”推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們思考蛋白質的缺失對生命的意義,并且深入探討酶的催化作用、調節作用(胰島素、生長素等)、運輸功能(血紅蛋白、脂蛋白等),運動功能(肌動蛋白),免疫保護作用(干擾素、抗體等),傳遞信息的受體(激素),貯存功能(種子貯藏蛋白)等,都通過實例來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有牛津大學的公開課,讓學生們開闊眼界,在課堂上領略異國教育風采。
2.3優化教學內容
學習一門科學,教學內容的緊湊性和遞進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大二的學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識框架,適當調整教材的先后順序,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比如:在生物化學的動態部分,物質代謝各個章節中,首先涉及到新陳代謝概念,對學習四大物質代謝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也可將生物氧化和物質代謝之間的相互聯系這兩部分內容提到前面來講,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思路,在進行四大物質代謝的講授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用動態的思維去理解各大物質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2植物生物化學教改內容
2.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以系統性、條理性學習,注意上下內容連貫,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使學生養成細心耐心、循序漸進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懂得,怎樣抓住重點,分清主次,這個習慣的養成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預習,多做習題是學習的關鍵。
2.2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在每個知識點給出之前,我都會以啟發教學的形式提出很多問題,并且鼓勵學生互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的熱情,這樣便于學生長期記憶。比如說我會在蛋白質這章,利用幻燈形式,把社會關注重點“三鹿奶粉”推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們思考蛋白質的缺失對生命的意義,并且深入探討酶的催化作用、調節作用(胰島素、生長素等)、運輸功能(血紅蛋白、脂蛋白等),運動功能(肌動蛋白),免疫保護作用(干擾素、抗體等),傳遞信息的受體(激素),貯存功能(種子貯藏蛋白)等[2],都通過實例來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有牛津大學的公開課,讓學生們開闊眼界,在課堂上領略異國教育風采。
2.3優化教學內容
學習一門科學,教學內容的緊湊性和遞進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大二的學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識框架,適當調整教材的先后順序,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比如:在生物化學的動態部分,物質代謝各個章節中,首先涉及到新陳代謝概念,對學習四大物質代謝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也可將生物氧化和物質代謝之間的相互聯系這兩部分內容提到前面來講,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思路,在進行四大物質代謝的講授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用動態的思維去理解各大物質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如針對我校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我們通過教學研究和大討論對基礎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去掉一些單純理論推導,保留了最基本的、基礎的、原則的內容.對于無機化學中“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這些難度較大,而在工廠、企業等實際應用中用途不大的內容知識,適度減少了其部分教學內容,著重講授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及其應用.在教學中筆者十分重視本學科的研究現狀、發展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會在學習有關內容時,及時將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術吸收進來,使教學內容具有前瞻性和啟迪性,如在講解配合物相關知識時,會向學生介紹配合物在光、電、磁學以及吸附分離等方面的應用及發展前景,在講解“元素及化合物”的相關內容時,會向學生介紹有關重金屬污染、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相關知識,這樣既可以增加課堂的新穎性、趣味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2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的難點.要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用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效地避免了“滿堂灌”,給學生留有一定思維的空間、自學的空間.如在講解完雜化軌道理論和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時,采用了討論式教學,在將兩種理論的主要內容學習完后,以相關習題作為依據,讓學生分組討論兩種理論的聯系與區別、二者的優點與不足,學生們發言后,教師再作總結,這樣做不但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效率.將優秀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積極推進多媒體輔助教學.無機化學的教學內容既涉及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又涉及瑣碎、繁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開發計算機輔助教學,制作相應CAI課件,可將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增加教學容量,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如在無機化學課程課堂教學中,經常涉及分子和原子模型平面和立體圖形等,可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使微觀的現象得以生動地描述,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將抽象的行為形象化,便于學生輕松掌握原本非常抽象的理論.為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將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習題、參考書籍等教學資料上網,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開放性的學習環境.
3注重實驗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無機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無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我們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開設實驗課,加強實踐內容,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實踐操作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實驗內容的選擇方面,強調實驗的基本操作,如選擇溶解、蒸發、結晶、溶液的配制、試劑的取用等實驗,不斷強化學生的基本操作訓練;同時,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制備性、綜合性實驗.如刪減了實驗教材中元素錫、鉛、銻、鉍、銀和汞等的性質實驗,增加了硝酸鉀的制備與提純、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制備等制備性、綜合性實驗,特別是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制備實驗是以廢鐵屑為原料制備硫酸亞鐵銨,然后再制備三草酸合鐵(Ⅲ)酸鉀并進行草酸根離子及鐵離子含量測定實驗的(該綜合性實驗含3個實驗,共時),這樣就逐步形成了一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在應用的實驗教學模式,進一步強化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啟迪了他們的創造思維.結果表明,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4科學設定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效,評估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科學、有效的考核方法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做出正確評估.目前我校無機化學理論課和實驗課考試成績均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對于無機化學理論課,平時成績可通過課堂提問、平時作業、撰寫小論文、無機化學知識競賽成績、章節測試成績、出勤等幾方面的考查給出成績;對于實驗課,則可通過對預習報告、出勤情況、實驗紀律、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等方面的考查,綜合求出平時成績.理論課的期末考試以筆試為主,內容強調無機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而實驗課的考試以實際操作為主.實驗課考試前,我們將考試所需的儀器和試劑置于實驗臺上,由學生隨機抽取內容不同的考題,要求學生根據不同考題,運用所學知識在已有的儀器和試劑中選擇所需儀器和試劑,在規定時間內設計出相應的實驗方案,并根據方案進行現場操作.監考老師根據實際操作現場打分,這樣的考核可更科學、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
2中職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知識并不是空想產生的,它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對生產生活具有很大的幫助。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相關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生物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生活與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高血糖和低血糖”相關知識時,就可以采用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會遇到或聽說過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異常帶來的人體損害。根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7000萬人,處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總人口比例達15%,也就是說我國高血糖者的比例達四分之一”。而血糖過低則會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等癥狀,對人的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通過這一問題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關知識在生活中就可以為這些人提供建議和幫助。通過教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并激發他們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不斷開拓思維,增強創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學課程的性質使教學過程充滿了復雜的化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導致很多學生不喜歡該課程。作為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特別是對這門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要認真了解他們的心理和想法,傾聽他們在學習中的難處,幫助他們走上學習正軌。另外,還要鼓勵學生主動與教師聯系,特別是遇到難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識時,要及時詢問老師,及時解決問題,否則越積越多,學習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手段
網絡教學是最近幾年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網絡教學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采用網絡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進行補充豐富。例如,當前非常流行的網絡交流工具QQ,教師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開展網上視頻教學,并在上面開展提問、答題等教學活動。網絡教學能夠充分利用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及時為學生解決困難問題。例如,“酶的結構與功能”這一知識,通過網絡動畫和多個角度展示,有助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師和學生不用直接面對面,減輕了學生的緊張感和壓力,有助于活躍思維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說教式教學,不斷豐富教學手段。當前,多媒體教學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得到重視,應當說,多媒體對提升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多媒體具有形象生動化的特點,能夠將單調枯燥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對學生來說較為容易接受。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當然,這也需要教師提前做好課件,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此外,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形式,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間,使學生對問題舉一反三,對問題進行延伸理解,從多個角度尋找問題的答案,多媒體技術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2.3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自學能力
生物化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操作較多,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問題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別是實驗結果,一般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實驗要素,分析能力對實驗結果有著重要影響。例如在學習“血糖的測定”知識時,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學生密切注意來進行結果分析。如抽血測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試劑是否稀釋或濃縮、質控值是否在質控范圍以及檢驗結果與病人是否對應等。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是學好生物化學課程的重要因素,對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幫助。良好的自學能力也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在新課程學習之前,學生可以自己預習,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標注,積極思考并在學習過程中向教師請教。具有自學意識和能力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有效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自主學習,不要害怕困難,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與同學、老師及時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強實驗課程中學生操作教學
在進行實驗課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到其中。首先,在實驗準備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實驗藥品和儀器的準備,并對實驗操作技術和難點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做好預習準備,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實驗過程和儀器操作,避免在實驗過程中發生危險。其次,在實驗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空間,對實驗進度和實驗資源進行掌握,如延長實驗室使用時間,開放更多的實驗設備給學生使用,讓學生開展自主實驗活動,例如讓學生自行完成“影響酶促反應速率因素的實驗設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和實驗的意義,同時監督學生實驗過程并進行指導,避免學生做無用功,浪費時間精力,提高每個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在完成實驗之后,應當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查缺補漏并分析實驗結果的正確性,確保實驗課程取得較好的效果。
2意識功能區感知神經活動原理及其物理學依據
從臨床實踐中已知,腦干網狀結構受到損傷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甚至深度昏迷,一些鎮靜藥物就是通過阻滯該系統傳入通路而達到鎮靜[4].某些患者因腫瘤治療,為了處理腫瘤的惡性擴散,作為最后一種方案切除腫瘤所在的整個左半球大腦,沒有遺留下任何大腦皮層.手術導致了最嚴重的全面失語癥.但病人的核心意識未受損傷,不只是清醒和有注意力,有時還能使用手勢表達問題,主導情緒與當時的情景非常協調[26].
2.1網狀結構具有意識感知功能的擬合特性
腦干中的網狀神經結構不僅在解剖學上符合意識功能區的最佳位置布局選擇,而且其結構特點也非常有規律性:(1)神經元胞體形狀和大小各異,小的只有12~14μm,大的可達90μm,這些細胞被纖維分隔成許多小群,核團不易辨認.(2)纖維來源和走向縱橫交錯.(3)纖維聯系廣泛,平均每個神經元表面有7000~8000個突觸[4].網狀結構中的每個尺寸的神經細胞分別對應一個固定的電波頻率范圍起作用,正像視網膜中每個神經元可捕獲一種固定波長的光波一樣.網狀結構的布局形式非常擬合于同時接收不同頻率組合的電波信號.
2.2從視網膜接收到意識感知的信號轉換
為了證明意識和記憶是2個獨立的功能區,現以視覺系統的意識形成為例進行分析.視網膜上約有60種不同類型細胞,1億個左右視桿細胞和500萬個視錐細胞[1],眼睛一睜開,視網膜通過3條通路約150萬根神經節細胞的軸突每秒大約輸出1000萬bit以上的視覺信息[1],大量信息傳輸的下一站是外側膝狀核,之后沒有下一站,通過神經纖維介質傳導的電信號就此終斷.神經解剖中還有小部分纖維走向由視網膜出發后不經過外側膝狀核而與腦內上丘和頂蓋前區等組織相連,稱為視第2通路[6].這種信息通路很容易被理解為腦內各神經組織活動時起同步觸發器作用.大腦該如何處理視網膜源源不斷的信號,并最終形成視圖意識?外側膝狀核通過有節律(如25Hz)的振蕩活動將電信號進行整合,以特定頻率向外發送電波信號.電波進入意識感知區后,腦干部位的網狀神經結構中廣泛分布的大量12~90μm大小不同的神經元正好對應這一由視圖轉換后的電波信號,眾多獲得對應波長感知的神經元組合形成的綜合感受就是眼前的一幅圖景.這種視圖感知意識也可以看成從視網膜到腦干網狀結構的信號轉換和神經元功能轉換,相當于一種映射.外側膝狀核振蕩頻率25Hz是一個待定值,筆者采用電影發展史上的經驗數據,即電影放映速度從每秒16禎到24禎改進后,畫面的軸動(俗稱卓別琳動作)現象消失,動作變得流暢.外側膝狀核每隔40ms(1000ms/25)發送1次電波恰似一個速度開關,將自然界3×105km•s-1的光速(電磁波)轉換成生物學意義上的神經元的機械運動速度.外側膝狀核振蕩電波除了被網狀結構感知,同時也被大腦皮層記憶神經元接收.如果大腦皮層記憶神經元中已儲存了相同的視圖信息,則電波信號與記憶神經元之間因同頻諧振的特性使得記憶神經元被激活,即同頻諧振波幅疊加的物理學特性確保了發送信號與儲存類同信息的神經元達到了準確無誤對接.被激活的記憶神經元轉而又向外發送電波,皮層記憶神經元發送的電波信息讓意識區網狀結構神經元感知到曾經有過的體驗—–熟悉.如果電波信息完全是新的,即視覺畫面從未見過,則電波所含的內容成為新的一個記憶事件儲存.
3大腦皮層記憶神經元的信息儲存原理及其生物學依據
3.1基于模型假設的記憶信息儲存原理
生命誕生初期,記憶神經元的原始狀態可形象地認為“空白”.當意識感知到的電波同樣作用于“空白”神經元時,腦內的神經化學遞質與電波共同作用改變了神經元的結構,比如增加了許多樹突和樹棘,這就形成了神經元記憶儲存的最初架構.神經元的結構改變并不符合“生命活動的最高目標是保持結構穩定”這一鐵的規則,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發現,一個單細胞的生命體也以最大的努力保持內部平衡以達到生命的延續.穩定和平衡是神經元的最大目標,也是生命活動的最大任務[26].被增生樹突樹棘的神經元處于不穩定狀態,恢復原狀的活動使神經元產生了與記憶儲存時類同的電波信號.初始階段,神經元活動強度較大,其產生的信號強度也大,所以剛形成的記憶很容易得到恢復,且回憶的準確度也高.隨著時間推移,神經元慢慢降低活動強度,產生的信號變弱,部分增生的樹突或樹棘丟失了,但電波的總體架構沒有變,能模糊記得某件事,而不那么準確.時間無限延長后,神經元恢復原狀的成功率增加,直至基本復原,我們小時候的大量記憶事件就是這樣被遺忘了.心理學上的記憶曲線變化規律符合神經元樹突樹棘增生和丟失的生物學機制過程,人類在實踐中歸納出的經驗是可以用科學的內在規律進行解釋的.被改變結構的神經元若再次受到同樣的意識電波作用,神經元的結構改變將被強化,多次被改變被強化就成了新的穩定結構.樹突棘具有可塑性,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新的樹突棘[7].比如你新認識的朋友,再次相遇,二三次及以后的意識電波作用在同一神經元上,神經元會增加許多新的樹棘和分叉的樹突,甚至還發現與別的神經元新增加“突觸”,即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或樹突與后一個神經元的樹突形成突觸相連,因為新的記憶事件慢慢成為老的記憶事件后,信息的容量擴大了,記憶的細節豐富了,內容拓展了.大腦回憶的事件總是相關聯的內容一起出現,這是記憶神經元發放時,通過同步振蕩確保了以“突觸”相關聯的神經元在時間次序上起到先后排隊作用.此外,與原有事件相關的內容總是容易記住.心理學實驗中強調有意義的事件或關聯性的事件一起記憶效率更高就是這種生物學機制的作用.時間推移造成記憶模糊總是發生在細節內容方面,即樹突樹棘的丟失.記憶的初始架構非常重要,如大家知道一個人成長初期的啟蒙教育很重要,一個好的行為習慣也是從入門教育開始.這些被人們普遍認可的規律背后就是記憶神經元初始架構形成的不可改變性的生物學機制.
3.2記憶儲存的生物學依據
為了進一步解釋筆者的假設模型,從神經解剖學的角度比對神經元結構的許多固有特性,可進一步說明記憶儲存的生物學特性.一個胞體直徑5~150μm的神經元,平均表面約有6000~10000個棘[7],不同種類的神經元的樹突形態和大小各不相同、一般樹突從胞體的發起部較寬,其后分支和變細,長度不等,一般較短.樹突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帶有大小不同的伸出物,稱為樹突棘,可呈細長形體、蘑菇形、粗短形等不同形狀.樹突棘極大地擴展了樹突與其他神經元形成接觸的機會,且在學習記憶過程中樹突樹棘會有數量和形狀上的變化[6].另外,20世紀70年代,紐約A1bertEinstein醫學院的Purpura等發現了樹突結構的重要的線索.他們用高爾基染色法研究智障兒童的腦,發現其神經元的樹突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智障兒童的樹突上少了很多樹突棘,而僅有的少量樹突棘又異常細長.進一步觀察發現,樹突棘改變的程度與智力遲鈍的程度成正相關.Purpura指出智障兒童的樹突棘與正常胎兒的樹突觸棘非常相似[27].
3.3記憶信息處在不斷變化中
意識形成的電波結構組合每一單位時間都在變化,因此記憶神經元的結構也隨之變化.如果按照現代信息儲存概念,一個人一生中形成的天量數據幾乎很難用任何人造的設備可以完整儲存.自然進化恰恰在關鍵的時候出乎預料.記憶神經元的儲存方式與意識當下形成的電波,在電波的框架結構(電波頻率組合及次序)相似性上解決了難題.當后一個意識電波形成的框架結構與記憶神經元中已儲存電波的框架結構相似度比較高時,新的電波就在原有記憶神經元或神經元組合上找到了“歸宿”.新電波與原儲存電波之間的差異部分,通過樹突樹棘的增生就輕易地解決了記憶儲存的擴容.
3.4記憶信息的恢復原理
意識電波與記憶神經元之間運用物理學中的諧振原理很容易地解決了現代信息技術中很難解決的尋址速度難題.人們用無線收音機很容易在浩翰無邊的空間找到自己需要的廣播電臺,相同的原理,一個儲存了信息的神經元就是一臺固定頻率組合的收發機,下一次只要大腦中出現同樣的電波,對應的神經元就會立即動作—–接收,接收到的電波信息與儲存的信息不完全相同,故樹突樹棘又有新的變化;變化又產生了新的不穩定,之后神經元就轉為反對變形活動—–發送.用傳統的概念表述就是神經元被激活,被激活(被變形)的神經元一定會比其他神經元發放更高電位的信號.大腦的這種機制確保了意識的高效率工作,在茫茫人海中,無論你走到哪里,當你偶遇老同學時會不假思索地叫出對方的稱呼,并感知到老同學與你相處時的幾乎所有的經歷,此時意識概念和意識閃念都在起作用,如果相遇者是曾經戀愛過的男女朋友,此時或許你的心跳會突然加快,臉色跟著變化,肌體內形成的是一種意識體驗.就在見到老同學的當下,你的記憶神經元的儲存信息也在變化,比如老同學頭發白了,人老了.所以意識當下的電波結構在化學神經遞質的共同作用下,又一次對同一個單位的記憶神經元進行新的結構改變,如樹突或樹棘又在增加.而這次新增的記憶信息容易保存,原因就在儲存老同學的神經元早已成為一種新的穩定結構,不再向“空白”復原,這就成了永久記憶.
3.5記憶儲存與“小人圖”的關系
記憶神經元不僅儲存下大腦活動時的顯性意識,如你的所有生活經歷,它還儲存了肌體活動形成的固有的動作習慣信息(傳統上稱為無意識活動),應該稱為隱性意識.Penfield繪制的“小人圖”就是肌體各部位動作信息儲存的對應位置.“小人圖”中手和頭部,尤其嘴唇所占空間面積特別大[28],就是因為肌體在長期的生活經歷中過多地活動了這2個部位保留下來的記憶儲存.可以預言,一個因意外事故造成上肢被截,日后學會用腳干活,尤其學會用腳做針線活、彈鋼琴者,其“小人圖”中腳對應的皮層空間位置一定很大,而手則很小.個體成長期間學會走路、學會用筷子、用手與腳干各種高難度的事,均是經過長期反復練習后,動作對應的電信號被儲存到皮層記憶神經元,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方可運用自如.跳水、體操等各種技巧性動作的運動員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一個非常復雜的動作做得完美無缺,正是通過長期的訓練,這一連串動作電波組合被記憶神經元穩定地儲存下來,之后才能夠達到各關節協調自如.臨床實踐中,醫學專家已把意識與記憶的工作原理很好地運用在患者身上了.央視《走近科學》(2013-11-11)曾介紹北京武警總醫院神經科醫生運用大腦干細胞移植技術成功將一些下肢無法站立的腦癱患者治愈,并讓其學會走路.大腦干細胞移植并獲得增生確保了下肢運動神經形成的電信號有了儲存的位置.而帕金森疾病則是患者對應的記憶神經元功能降低,致使以往儲存的信息不能獲得穩定的發放.目前醫學上采用一種電子信號發生器—–電子藥,通過導線將一定的頻率信號送至大腦皮層相應位置,剌激記憶神經元,這種強制神經元工作的治療方法,在初期階段已顯示出非常好的效果.
二、其他教學方式的探討
1.討論法。大學物理由于學科特點的原因有一定的難度,依靠學生的個人理解、學習有時難于達到掌握的程度,可以在每章結束后進行小組討論,就本章節的重點、難點及相關應用進行討論,集思廣益,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另一方面可以給教師進行下一年級的教學提供很好的方法、思路,促進教學質量的良性循環。2.學生自講法。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方式,隨機抽點學生上講臺講大學物理課,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還可以讓學生自覺預習,達到多重效果。3.雙語教學法。這種方法越來越得到重點高校的重視,其不僅是要學好物理,更重要的是通過物理的雙語教學,為今后閱讀物理文獻資料、繼續深造、進行國際交流打下基礎。這一方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英語要求均較高,筆者作為大學物理課的代表參加過2013年12月為期一個月的英語口語及雙語教學封閉學習,這為今后的雙語教學提供了師資保障。4.分層教學法。高校學生往往來自全國各地,其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這給大學物理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使得教師難于把握學生的接受程度。為此,有必要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物理基礎情況進行分班,讓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師所講的課的難易程度有所不同,實現所有學生都有所獲。筆者所在的學校在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方面已開始試點分層教學法,若教學效果理想,也將會推廣到大學物理。5.高等數學與大學物理結合教學法。大學生普遍感到不知道高等數學有什么用,學大學物理時也不知道怎么用高等數學,其實有必要把高等數學與大學物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兩門課程的有些章節內容可以同時進行教學,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消化高等數學的內容,同時掌握如何在大學物理課程中更好地應用高等數學的方法。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文主要從平時成績考核和期末考試考核進行探討。1.平時成績考核。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不少教師給定平時成績時主要依賴上課出勤率及作業上交情況,有時還會出現考試卷面成績不到30分(百分制,以下同),而平時成績卻達90分以上,這說明平時成績的分數并不科學性,沒有真正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其實可以按下列方式來評定平時成績,具體所占比例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自行擬定。(1)紀律方面。包括是否曠課、是否遲到早退及請假次數。無正當理由的請假也應考慮在內。(2)課前預習方面。每節課用5~10分鐘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隨機進行。(3)上課情況。包括上課是否帶書、筆及作業本,是否認真聽講、做筆記,是否踴躍回答問題,是否玩手機,甚至還可以包括座位是否靠前,是否向教師提問等情況,等等。(4)課后復習及作業完成方面。每節課課前利用幾分鐘的時間,抽查學生對上節課的復習和鞏固情況以及檢查學生的作業是否存在抄襲等。總之,跟學習有關的方方面面都應考慮到平時成績中去,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2.期末考試考核。大學物理的期末考試考核方式可以進行適當的改革,在傳統考試題型如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等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論述題,論述物理學家的貢獻、物理學史、近代物理對科學技術的貢獻、物理與專業的聯系等。此外,適當推行新的考核模式,如限時、限內容的講課,或對生活事例給予物理解釋等。新的考核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對物理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入。還可以引入網絡考試方式,避免學生有舞弊的念頭,促進學生的自覺學習。
(一)物流人才的培養不能滿足物流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有幾千萬家,物流人才的缺口很大,物流人才被列為12類緊缺人才之一。尤其是對高級物流人才的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而人才的培養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尚未形成。雖然一些高校開設了物流專業,但是由于剛剛起步,所以所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要。
(三)重理論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導致職業院校的學生不能適應工作的有一個原因。
二、高職院校的物流教學改革的思路
為了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要求職業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動手能力為目的的思路,對物流專業教學進行改革,方案有以下幾個:
(一)職業技術院校要以物流專業核心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構建為主線,推行以“理論與實訓”并重和以“雙證”為核心的系統化、模塊化建設。依據國內和國際對物流人才的核心能力的要求,職業院校要對物流教學實行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改革。對學生實行雙證教學:學校的畢業證,再加上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中國商業技師協會、中國海關總署證書等技術證書。職業技術院校要依據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對課程進行模塊化整合;以培養學生的從業資格考試為主要依據對基礎課和職業技術課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加強物流專業的課程建設。職業院校要本著以“就業為導向、素質根本,能力為核心”的專業建設理念,以就業為導向對課程進行系統化開發,采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合理搭配的做法。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標準,加大針對性和實用性,增大實踐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按照綜合化思路進行重組和整合。
(二)實行“任務導入,案例教學”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的主要模式是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啟發式與案例教學并重。在授課過程中,將現場教學、模擬操作和理論課程相結合對物流內容進行大幅調整以應對現實需要。基于此,要鼓勵教師自編適合物流市場需求的教材。
(三)在學校的師資方面。應當注意教師的年齡梯隊培養和教師雙師能力的培養,從而保證教師教學水平的持續上升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要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保持教師隊伍中的初、中、高級人才的比例。同時學校也要加強教師的雙師能力培養,讓教師更多的參與企業實踐,以便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
(四)在校企合作方面。職業院校要堅持校企互動,構造仿真的教學環境,有效延伸課堂教學以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教學建設和改革。注重校企合作,開發校內實圳。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線,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增強學生動手能力。通過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給學生提供實戰性操作的專業平臺,既可以檢驗職業技術院校課堂的教學成果,使學生學到在課本上缺乏的實踐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相關專業技能。
三、高職院校物流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的教學方法改革,要與職業技術院校的特點結合起來,以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為重心,運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使職業技術院校的物流教學由理論性、封閉性、單一性、隔離性,向實踐性、開放性、系統性、互動性的模式轉變。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要體現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及潛能的發展。只有這樣才可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物流專業人才。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薄弱,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怎樣培育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讓學生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機會,以引導他們走自學之路成為物流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這就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手段,以鼓勵創新精神,培養創造能力為核心。教會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授之以漁,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案例教學法自20世紀初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用于法學、醫學和管理學教育以來,已被愈來愈多國家的教學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哈佛商學院已經培養出眾多醫學、法學和工商管理領域的精英。同時,學生可以針對案例中所反映的情況,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本文考慮將案例教學法和教學質量理論聯系起來,嘗試運用案例教學提高高職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質量。
二、理論綜述
(一)案例教學理論
案例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但真正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形成和運用,開始于1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姆布斯·郎道爾教授創立。案例是一種描寫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敘事的形式出現,它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總是試圖比較客觀而又多維地呈現事件發生的背景、參與者等信息,力求包含大量的細節和信息,以引發持不同觀點的案例使用者進行主動地分析和解讀。
(二)教學質量理論
質量是反映產品能滿足“明確”或“隱含”的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廣義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作質量。高校的教學質量包含三方面的涵義:一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程度,即“社會質量”;二是畢業生對所在高校教學的滿意程度,即“內部質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實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高校領導與教師等)對教學工作的滿意程度,即“工作質量”。
從教育學原理看,教學質量要素包括:目的明確(即有目標設計,對學生要求具體,教學活動圍繞目標進行)、內容正確(即安排教和學的內容有科學性、思想性、針對性和發展性)、方法恰當(即傳遞信息的方式引起了學生積極有效的認知活動)、語言清晰、生動(即發音清晰、語調高低和語速及節奏適宜。這影響學生的聽覺效果和心理接受,對教學效果有不可忽視的制約作用)和組織合理(即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緊湊)。
三、運用案例教學提高電子商務課程方案設計
(一)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課程設計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師教學材料的收集和組織、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等活動才能有方向、有序地進行下去。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目標是: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二)選擇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選擇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圍繞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質量問題來組織案例選擇。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符合下列要求:案例的內容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案例涉及的問題富有啟發性;案例的具體情節符合客觀實際。
(三)編寫案例
編寫案例有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明確案例編寫的目的。編寫案例的目的是為了課堂討論,它使得學生通過實際參與體會到自己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其次,要開展案例研究工作。案例的研究有兩個階段:一是圖書館研究;二是采訪階段。采訪階段是案例研究的最困難的階段也是必需的階段。第三,撰寫案例。案例撰寫的核心是要提出一個超出常規的難題: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就成為關注的焦點。第四,制定教學計劃。內容應包括:如何提第一個問題;提問的順序是什么;預期中的討論方向;如何應對預期外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進行總結等。
(四)案例教學的組織方式
教師在精心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案例后,可以因地制宜,用以下的方式靈活地進行案例教學:其一,穿插式。教師在講解電子商務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其二,討論式。教師可以在某一章或某一問題系統講授后,由教師提出一個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然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其中也可以適當進行啟發式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其三,組織專題辯論。這主要是選擇一些綜合性案例,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也可以組織同年級的班級,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案例教學。其四、組織專題講座或報告。教師或院系可以邀請一些校內外專家和企業家圍繞電子商務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做一些學術報告;這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些學術家和企業家的思想,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加深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五)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
要求學生寫好案例分析報告是實施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報告可以每人獨立完成,也可以分組完成。對報告的內容和形式的要求是引導學生寫好報告的關鍵所在。筆者通常向學生提出如下要求,收效較好:第一,認真總結。要求學生對討論中出現的各種觀點作簡要回顧,對其中的重要觀點和結論性的觀點列舉其依據,分析其關系,說明其利弊。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再現討論過程,加深印象,鍛煉學生把握觀點、概括說明的能力。第二,刻意創新。要求學生不僅要寫討論總結報告,也要寫案例分析報告。力求超出別人的觀點,超出討論的局限,鼓勵從更高的層次、更新的角度作概括說明。這項要求旨在督促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案例教學同課堂教學融會貫通。第三,力求精練。無論是總結還是分析,都要抓住要點,簡潔、明快,一目了然。這項要求可促使學生注重思維的邏輯性、文筆的流暢性和文字的簡潔性。
(六)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高職高專院校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側重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指標進行組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計劃周全,執行完整有序;關心學生課堂參與、教學管理嚴格;對所講內容掌握嫻熟、運用自如;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學生容易理解;內容充實、信息適中;講授系統、便于學生歸納總結;教學方法與手段靈活;教學語言清晰、明確;理論聯系實際、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和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指標體系確定后,還要將每個評定等級賦予一定分值,計算教學質量評價的最后分值。
四、方案實施效果
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提高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通過呈現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從特定的情境出發,在掌握充分信息的條件下,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獨立地做出判斷和決策,從而鍛煉了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經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
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通常要經過班級小組、大組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案例教學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學生們為了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善待同伴,同時也有助于增強他們說服別人以及聆聽他人的能力,在合作中互相溝通,在溝通中增進合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
(三)案例教學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的距離
案例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體化,置于一定的實際情境中,學習者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原理、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表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四)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的側重點在于討論和交流,要想完成學習任務,需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清晰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力爭說服對方。學生在積極參與、廣泛合作過程中,學會了與人相處和合作交流,培養了團隊意識。在交流過程中,使他們感到了自身的價值,又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體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
(五)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經過準備、參與討論、分析思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案例教學能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興趣,有助于所學的知識及理論的內化。采用案例教學法,實現教與學的雙方良性互動,增強教學的可接受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鄭麗霞.應用案例教學法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J].中國醫藥導報,2007,(10).
[2]王冠.運用教學案例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J].成功(教育),2007,(1).
[3]李雪.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基于財務分析案例教學法的思考[J].管理科學文摘,2007,(8).
(一)堅持全員性原則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觀察、實驗、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滲透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運用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于客觀上知識的相似性及不同學生個人人為的同義性,造成混淆客觀上并不相似的事物;由于不習慣展開想象或用靜態想象代替動態想象,常常以回憶代替想象,從而產生片面性的分析。導致錯誤;由于不能用發展的、開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維而以個人日常經驗和從日常概念出發,以想當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維,草率地得出結論,從而不能自覺地把握整體、深入本質,造成錯誤。還由于認知水平的差異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礙,妨礙學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規律,使一部分學生從心理上覺得物理難學。一些物理教師針對好學生進行偏愛性教育,加重培養,對“差生”歧視或根本放棄,這樣做只會使一部分學生在關愛下得到較好發展,而使另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全面、科學地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不以“人人升學”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質為己任。
(二)堅持全面性原則
智育,是物理教學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技能訓練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勞動技術教學成果,又在意識和實踐的領域以某種高于或異于智育的效果發揮著能動作用。應試教育重視的是智育,側重于物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測試,忽視了實踐,忽視了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發展及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關系,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判定教學的優劣,使得物理教育只側重于學科的專業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勞動技能等多種教育功能。
(三)堅持有效性原則
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長期有效性集中體現在:物理學使用的、物理教學倡導的科學思想方法,物理學所培養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
2.樹立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信念和求實精神。
3.培養學生相互合作和善于同別人合作的習慣。
4.重視培養意志力,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心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
(四)堅持差異性原則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由于在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在掌握生活經驗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都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每個學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種的小樹,要給他們提供適合自身生長的條件,幫助他們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趨勢發育成長。即選擇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實施最優化教育,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展。
(五)堅持主動性原則
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往往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自然興趣進一步升華,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去自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堅定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念,使他們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使智力潛能得以充分發掘。
二、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應把握以下四個具體的操作環節
(一)理論教學環節的把握:在進行物理理論知識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擇適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對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壓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這一本質。“勻速直線運動”、“光滑面”、點光源”這些理想化的過程和模型,就是對生活中復雜的現象和物體,采取條件單純化的近似處理后形成的。
2.在運用概念對事物、現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結論的思維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判斷力。隨小車一同向前運動的物體,在小車突然停止時向前傾倒,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在這一過程的分析、判定中培養學生的判斷力。
3.在進行規律教學時,培養推理能力。如對串、并聯電路,以為基本依據,推導總電阻與分電阻關系的過程可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在進行抽象知識教學時,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對分子模型的想象及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模擬,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5.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對公式的分析中,讓學生懂得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由P、L、S三個量值統一決定的,再通過比較,從中“養學生“辯證思維。
(二)實驗教學環節的把握:物理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實現腦、眼、手綜合運用的過程,是培養能力、發展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環節。
1.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對概念和規律的學習側重于實驗演示,而教師就要根據這一特點來合理地安排演示、講解與練習的順序,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和分析。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教師可首先安排學生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粗糙平面上運動的實驗,并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學生觀察同一小車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較光滑平面重復這一過程的實驗,并比較三者的不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引導學生設想若平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一環扣一環地演示、提問、分析,最好得出結論的過程,可使學生自始至終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思路,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在嚴謹的分析推理中培養思維能力和科學素質。
2.組織好學生實驗,培養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組實驗中,學生既是實驗的主體,又是觀察的主體。實驗前教師要安排并指導課前預習,實驗中可安排些與實驗有關的小競賽,以調動學生的好勝心理,培養實驗操作的興趣和技能,將學生從對觀察的興趣轉入對操作的興趣,進而體會物理中常遇到的邏輯關系,進入主動實驗者和研究者的狀態,在無意識中提高物理實驗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地從實地中發掘出素質教育的基本因素,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勇于探索、實是求是的科學品質。
3.通過嘗試實驗,培養創造能力。實驗前。教師可安排學生預習實驗的目的、實驗所用的儀器、實驗的步驟及處理數據的方法。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可鼓勵學生尋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實驗,或用其它可替代的儀器改進實驗,并在學生已完成規定實驗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可能的條件幫助學生完成他們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規定實驗中或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中,學生觀察到的現象、取得的數據會有與預想的或已知規律不符的情況,應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并認真從理論上探討實驗結論與規律不符的原因,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發散思維。
(三)習題及測驗環節的把握:
1.課堂提問深淺要適中教學過程冉不開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學生感到有興趣,才能把問題討論下去,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注重深淺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要使他們“跳一跳才夠得著”。教師的提問還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除了教師設置問題啟發學生之外,學生之間也可提問題進行互相啟發,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個體的思考壓力,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敢于發問、各于發問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練習要精確、得當。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搞“題海戰術”,只能使學生機械地記憶一些習題的固定解法,對解題的必要知識及為什么這樣做不求甚解,達不到通過習題加深對知識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做習題時,要側重練習用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物理知識建立準確的描述物理過程的模型,讓學生學會善于從習題敘述的句子中找出隱含的條件,然后搜尋解決該問題相關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正確、科學、嚴謹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179-01
作為古老的藝術門類,文學和舞蹈都是伴隨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的發展而發展的。文學和舞蹈的出現是人類擺脫蒙昧進化到文明的標志。漢代《毛詩序》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舞蹈是在語言表達不易的情況下出現的。事實證明,文學與舞蹈互相融合,互相補充,在文明發展進程中比翼雙飛,一同閃現著藝術的無窮魅力。
一
文學與舞蹈同根而生,血脈相連。當今,越來越多的文學文本改編成了舞蹈作品,如芭蕾舞劇《雷雨》、《紅樓夢》、《羅密歐與朱麗葉》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古典舞《謝公屐》、《踏歌》、《綠帶當風》也是從文學文本中來的;另一方面,舞蹈的成就也推動著文學的發展,它們互為一體、彼此作用,一起推動藝術發展。從創作來看,二者的不同主要在性質方面:一個是語言的藝術,一個是形體的藝術。文學塑造形象的工具是語言,用語言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情感;舞蹈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動作,通過動作塑造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情感思想。文學語言表達具有間接性,讀者不能直接感受藝術形象,需要借助聯想和想象。在舞蹈的表現非常直觀,觀眾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直接感受。比如舞蹈詩《藏謎》,舞蹈中的老阿媽非常虔誠,從九寨溝出發,一路奔波到拉薩布達拉宮朝拜,舞蹈通過老阿媽的經歷,展現了一路上所見的舞蹈、服裝、民族風俗,作品中的“牦牛舞”動作熱情奔放,展示了藏族生活的情趣。《藏謎》中“賽裝”一段,穿著有不同藏區的各色服裝。揭示了藏民族的生活風貌,使人感受到了藏民族“把財富裝在身上,把家馱在馬上”的特點,舞蹈的藝術特征在這個作品中得到了很好體現。
二
舞蹈和文學皆反映著深厚的社會文化。文學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的詩歌;關漢卿、莎士比亞的戲劇,巴爾扎克、福樓拜的小說。舞蹈作品如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舞劇《天鵝湖》,都是因為深刻反映了時代本質而載入史冊的。
無論文學或是舞蹈,無一例外都要打上社會意識形態的烙印。以中國當代文學為例,優秀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要求具備社會主義性、民族性、現代性,如余華的《活著》《兄弟》《十八歲出門遠行》,賈平凹的散文《秦腔》《靜虛村記》,小說《高老莊》《廢都》《白夜》,殘雪的《山上的小屋》,汪曾祺的《受戒》。中國當代舞蹈作品也同樣有此要求。社會主義性,是指中國在社會主義階段建設所倡導的英雄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中國當代文學和舞蹈由于受審美意識形態影響,都有體現社會主義性的一面,如舞蹈《紅色娘子軍》、《中國革命之歌》、《紅綢舞》、《春江花月夜》、《東郭先生》、《艱苦歲月》、《第一次站崗之前》、《洗衣歌》、《豐收歌》、《擠奶員舞》、《寶蓮燈》、《小刀會》、《魚美人》、《白毛女》,不僅在藝術上是經典之作,也在思想性上獨樹一幟,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三
別林斯基說:“無論如何,在任何意義上,文學都是民族意識、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實。”這是文學的民族性意義,舞蹈亦同樣如此。由于各個民族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不同,就產生了風格迥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學與舞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越發展,民族個性才越鮮明。文學和舞蹈要從民族文化遺產中吸取營養,努力創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只有這樣,文學和舞蹈才能真正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眾,才能對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除了社會主義性、民族性之外,文學和舞蹈還應有現代性特征。要適應現代社會對藝術的要求,適合現代人所有的藝術品味,像文學中莫言、張賢亮、余光中的作品,舞蹈中《阿里郎》、《中國結》、《荷花舞》、《孔雀舞》、《舞》等,都是具備現代審美意識的優秀舞蹈作品。
總而言之,無論舞蹈也好,文學也好,都應當與時代同步,著力創作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經典作品,努力使中國當代文學和舞蹈在探索中不斷進步,在創新中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江口隆哉,金秋.舞蹈創作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3]馮雙白,茅慧.中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