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08 13:40: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聞評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聞評論論文

篇(1)

1.追求強烈的時效性

體育新聞報道講究及時性,而傳統的新聞評論對于時效性并不苛求。如今,體育新聞評論的時效性就是評論的生命,體育新聞評論本身所具有的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的力量,與時間是成正比的。時效性對于引導輿論至關重要,也是爭奪“眼球”的法寶,追求時效本身已成為體育媒體競爭的主題。新聞性要求體育新聞評論與體育新聞報道一樣,講究時效。

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使得體育媒體在新世紀更為重視體育新聞評論的時效性。為了加強時效性,許多體育報紙開辟了評論員專欄或專版。這些言論是對剛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體育新聞事件、現象、問題進行評論,言論與新聞常常是同步見報。而網絡上的體育評論其時效性就體現得更為突出,往往是比賽一邊進行,網絡們的評論就已經“出爐”,不受刊發時間和版面的限制。

2.講究現實針對性

新聞競爭已由獨家新聞之爭進入到獨家觀點或獨家視角之爭的態勢,言論已經成為提升媒體品位,打造傳媒競爭力的力點之一。“體育時評”盛行,是體育新聞評論講究現實性的一大表現。一些市場化報紙如《體壇周報》等新能取得成功,體育新聞時評功不可沒。

從評論的題材上看,觸及現實是體育新聞評論的生命力之所在。體育新聞評論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作用取決于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緊密程度。人們對于“高、大、空”的體育評論興趣不在,需要的是針對現實社會中的新鮮的、敏感的、熱烈討論和大眾關心的體育事件與話題進行評說。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生活領域的巨大變化,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使人們迫切需要了解新聞背后的緣由和體制因素;迫切需要傳媒去偽存真,幫助受眾梳理與解析體育事件。

3.“新聞性信息”與評論相結合

隨著新聞觀念的發展變化,體育新聞評論和體育新聞報道正由各自獨立呈現出相互結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傳播“意見性信息”與“新聞性信息”有機地結合。

在版面編排上,體育新聞評論常常與體育新聞報道同時見報。言論與新聞同步見報,說明體育新聞評論突破舊新聞觀,重視新聞性信息對評論的作用與影響,重視意見性信息與新聞性信息的結合。體育新聞評論依托體育新聞報道而發表,如時評、評論員文章、按語等,以發掘體育新聞背后的深層價值和意義,從而提高體育新聞傳播的影響力。

在寫作手法上看,報紙體育新聞評論常常在寫作中直接輸入作者所見所聞的新聞性信息和事實,以此作為立論的由頭和依據,緣此引發議論。體育新聞評論運用事理交融夾敘夾議、邊述邊評的手法。這種難度較大的論述方法在體育新聞述評等評論寫作中常用。有時很難區分新聞稿件與評論的界限。

二、“多元化”趨勢明顯

體育新聞評論的多元化特色具體表現在:

1.體育新聞評論的話題廣泛,“評論員”身份“多元化”

現在體育新聞評論的話題不僅有體育賽事方面的,還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法律、醫療、保健、娛樂等等內容。評論員隊伍除專業人員和學者外,還會邀請名人,明星或者業余撰寫評論。同時注重吸引體育迷參與評說,各媒體也把受眾參與作為刺激銷量的重要手段。

2.體育新聞評論的角度和意見呈現出多元化的特色

各種各樣的選題立論敢于面對眾所關注的各種的話題,進行釋疑解惑的積極引導。有正面的,也有批評譴責的,既有闡釋說明的,也有建議、探討、爭鳴、商榷和研究的。思想活躍,觀念多元,倍受受眾歡迎。三、“專業化”與“平民化”的體育新聞評論各行其道

如今,新聞媒體面對的是越來越成熟的公眾,面對的是越來越多樣的媒體群。這對體育新聞評論寫作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專家型”的評論員是各大體育媒體竟相爭奪的對象。“專業化”程度高的體育新聞評論是體育媒體的標志和旗幟,也是體育媒體樹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專業化”與“平民化”的體育新聞評論并存是體育評論的一大特色。兩者的目標受眾群并不重合,傳播目的也不相同。體育專業人員,專家,職業記者所做的評論針對的是資深的體育迷和體育專業人士的受眾群體,目的是體現媒體的專業水準。,而“平民化”甚至“娛樂化”的體育新聞評論針對的是更為廣闊的普通受眾和市場,目的是為了普及知識,培養受眾以及增加評論的趣味性,開發體育新聞評論的多樣價值。許多大型賽事舉辦期間,報紙都會策劃風格各異,適合不同層次讀者的評論專欄。專業人員側重理性分析,而非專業人員的“感性宣泄”也會獲得很多讀者的歡迎。

四、“解讀”趨勢——深度評論發展迅速

新聞信息已經由“傳播”時代進入“解讀”時代。解讀,就是媒體分析、說明、解釋新聞的意義。即對剛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重要新聞事件,或社會現象,或問題,或政策法規等進行針對性地解讀——在評論中對于新聞事件進行切中時弊、鞭辟入理的分析,并提出獨到的深刻的見解。深層解讀與提供觀點相結合,是新世紀體育新聞評論突出的特點。觀點深刻、公正與否,解讀深入、準確與否,決定著評論的成敗優劣。例如,

“對艾東梅不得已出售體現自己過往人生價值的獎牌一事,公眾普遍表示了同情。不出意外,艾冬梅將能賺到她所預計的租個柜臺賣童裝的啟動資金。……

然而,此事雖然有光明的一面,更多的卻是帶給人們的沉重思考。目前我國注冊的專業運動員約5萬人,在非奧運年有近萬名運動員退役,奧運會年的退役規模則更大。但得到“妥善安置”的卻僅有千人左右。其他都只能進行所謂‘一次性補償’,補償金額由各地方體育局自己做主。……可以說,艾冬梅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許多運動員在“舉國體制”下也面臨著同樣的困難。”(《由艾冬梅賣獎牌談“舉國體制”》2007年04月12日,來源:新華網)

這篇評論由一個運動員的經歷,引申到對于我國體育體制的探討,對于事件發生的根源和造成個人境遇的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分析,觀點深刻且獨到。

篇(2)

(一)設置情境模擬教學要想達到“新聞評論學”課程的互動效果,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不能只是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應該讓教師通過設置不同的情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啟發學生,讓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對電視評論的教學內容安排上,筆者要求學生以分組的方式自選話題,模擬電視談話節目,每組5-6人,每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談話嘉賓、參與節目的觀眾、外景記者等,每組節目時長控制在20分鐘左右。由于這種情境模擬的教學方式有較強的趣味性,因此學生非常樂于參與其中。為了課堂上20分鐘的節目,他們會及早準備,甄選話題、角色扮演、配合排練,在互動式的教學過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此外,情境模擬教學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學生可以比較選擇幾家有代表性的報紙的評論,進行模仿練習,進而形成自己的評論風格。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模擬情境,激活學生感知隱性技能的契機與“認知場”。

(二)重視學生小組間的互動“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新聞評論學”課程中的開展,不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即生生互動,這種互動方式不僅有利于所有學生的參與,并充分展示各自的個性,而且也有助于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小組間的互動主要表現為各種興趣活動小組的建立,如報刊評論小組、廣播評論小組、電視評論小組和網絡評論小組。每組選定一個小組長,由老師給不同小組布置學習內容,以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方式完成。每一組在組長的協調下,搜集資料,歸納整理,制作課件,再由小組派代表闡述各自的意見,進行全班交流,發言結束后小組組員可以進一步補充內容,其他組同學則可以提問、質疑并就該話題進一步展開討論,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及總結。這種興趣小組的建立,能夠較為靈活地在學生間開展新聞評論的實踐教學,避免了常規教學中無法顧及每位學生學習的弊端,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三)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也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新聞評論學”課程中的重要體現。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已廣泛普及,其聲、光、電一體化優勢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使教學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新聞評論學”課程中,有必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多媒體教學并不是簡單的PPT的制作及播放,而是利用多媒體手段提供,諸如報紙評論的版面、文字內容、數據圖表、廣播評論錄音、電視評論視頻、網絡評論頁面等全方位的內容,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培養學生分析評論材料、處理新聞信息的能力。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新聞評論學”課程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盡管“互動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并不意味著教師不參與教學過程,而是要在教學中充分承擔起自己的職責。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備課,查閱相關資料,特別是對新聞評論的鮮活案例的積累,要精心安排課堂內容,控制好課堂節奏,巧妙設計情境,有效組織學生學習,同時在教學時間安排上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探究的時間。此外,“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新聞評論學”課程中的應用也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水平、業務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如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鑒于此,教師需要參與到新聞評論的實踐中,一方面進一步深化書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將第一手的評論內容直觀地展示在課堂中,讓學生參與點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的課堂氛圍。

篇(3)

二、評論形態更突出廣播特色

廣播新聞評論要從廣播的固有優勢出發,豐富和完善廣播新聞評論的個性化特征,讓接受能力相對較低的受眾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因此,廣播評論要發揮“短、淺、軟”的特點,短,就是短小精悍,短而有物;淺,就是淺顯明快、平易近人,以平等的態度、從聽眾最關心的角度,帶著感情說理,讓聽眾一聽就懂;軟,就是語言通俗、輕松、風趣、娓娓動聽。在網絡評論勢頭很猛的現實面前,廣播新聞評論更需要快且準。快,就是開展即時評論;準,就是幾句話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廣播新聞評論靠聲音傳播,帶有廣播傳播的優勢和局限。優勢表現在傳播迅速、接收便捷、易于理解、傳播面廣、感染力強和對受眾文化水平要求較低、群眾性廣等,而稍縱即逝、不留痕跡又成為其不可避免的弱點。”④音響作為廣播的特殊語言之一,對于增強廣播新聞評論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感染力有很大作用。廣播評論與其它媒體新聞評論的區別是音響優勢明顯,以前廣播新聞評論幾乎不用音響,現在卻在廣泛運用音響,其中錄音評論已成為廣播新聞評論的常態。實際上,音響最能體現廣播特征、彰顯廣播優勢。要恰到好處地引用音響素材,讓音響說話,讓音響說理。音響材料在廣播新聞評論中,也可以作為一部分重要論據,起到支持和說明論點的作用。音響是廣播新聞評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用是能引出話題、渲染氣氛、回溯背景、敘述過程、參與議論等。記錄事實發生、發展動態的音響,能為廣播評論的論點提供部分論據。長期以來,廣播新聞評論基本上是報紙評論的聲音版,書面化的語言、僵硬的表述,都影響了收聽效果。新聞事件是鮮活的,蘊涵在其中的道理也應該是具體和鮮明的,所以廣播新聞評論要盡量做到口語化,在語言語調的表述上都要平和平易,娓娓道來,不生硬照搬,不冗長拖沓。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廣播新聞節目在嘗試用兩人對話的方式播發評論,這種模式使主持人的個性化日益明顯。兩個人在配合默契的同時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或犀利或麻辣,語言風格也相當口語化、地方化。廣播新聞越來越注重各種聲音的運用,好的廣播音響能體現報道的真實性,讓人如臨其境。廣播新聞評論可以引用新聞當事人的典型語言和新聞背景音響,也可以采集觀眾的觀點,充分發揮廣播“以聲、以聲達意”的傳播優勢,讓廣播新聞評論從“我播你聽”走向雙向交流。近年來,從記者現場口頭評論到連線嘉賓的訪談評論,從純文字評論到豐富的表達方式,廣播新聞評論的天地已豁然開朗。

篇(4)

作為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更多的職責是將新聞的信息傳播好、把參與各方銜接好、盡力得到較為科學、公正的結論。因此,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在參與評論的時候,在語言上一定要留出空間和彈性,一定要謹慎。切忌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隨意地給出結論。

(2)不要說不負責任的話

新聞評論節目很多的時候是代表政府說話,代表政府傳達信息,所以信息的指導性非常強,影響非常的深遠。因此,對每一句話都要真正地負起責任,說每一句話都要真正清楚、明確。特別是很多的事件,涉及多方的責任,甚至會涉及政府部門,在這樣的情況下,弄不清楚的話,不負責任的話更不能說。

(3)不要說壓迫性的話

新聞評論節目涉及方方面面,所有的參與者都處在一個平等的層面上,沒有誰高誰低,也沒有誰質問誰,所有參與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新聞能夠更加完善,使結論能夠更加科學。因此,作為主持人,盡量避免用壓迫性的語言,去質問和要求參與者。

(4)不要說虛話

新聞類節目本身特點就是真實,真實的事件就是需要真實的表達,稍加修飾和做作,就會使之失去原本的意義和特點,大大降低事件本身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因此,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要切忌說虛話,哪怕一點的不實,都會使整個節目出現本質上的改變,原本真實的信息也會被受眾懷疑。

(5)不要說廢話

新聞評論節目,信息量的集中儲備在新聞描述、在新聞當事人、在評論嘉賓,而不是在主持人。主持人的話太多,自然會占用節目的時間,影響到節目的信息量。因此,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要切忌說廢話,要使每句話說到點子上、問到點子上、評到點子上。

二、如何提升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修養

(1)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使語言更主流

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每天都在剖析、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國內外發生的各種消息。這就要求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具有較高的政治水平和思想素質,較強的政策觀念和新聞敏感。因此,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要注重對中央和各級發展精神的學習,把握方向,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

(2)擴大社會知識面,使語言更豐富

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每天評論的事項,古今中文、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無不包括,所接觸的評論嘉賓很多都是各個專業的專家和高層人士。因此,要真正使自己的語言能夠駕馭好節目的開展,知識面的豐富是基礎。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刻苦地學,不斷地學,自己的學歷層次、文化水平和知識積累。

(3)提升專業能力,使語言更規范

專業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提升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修養最基本的要求。要獲得良好的聲音,必須進行長期的、艱苦的聲音訓練。此外,還要加強口頭報道、現場采訪等語言能力的訓練,加強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語速的訓練,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多的信息傳遞給受眾,能夠在更為緊迫的情況下,準確規范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4)做足準備功課,使語言更恰當

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在錄制節目前,一定要對所播報的問題,詳細地搜集有關情況。一定要與編導組一道研究、分析,充分掌握整個節目的初衷、要達到的目的、整體的程序、參加的嘉賓、引導的方向和最終的結論。同時,主持人還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嘉賓,了解詢問的問題,甚至要充分預想或事先詢問嘉賓的回答內容。

篇(5)

[中圖分類號] 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7)10-0020-03

一、段子問題概述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段子的定義:一是大鼓、相聲、評書等曲藝中可以一次表演完的節目;二是指有某種特殊意味或內涵的一段話、一段短文等。隨著社會語境的變化,段子的文本內容在不斷拓寬。目前學界對段子尚未有統一的定義。杜偉偉、姜劍云較早地界定:“廣義的段子,指的是個人或集體創作的、或雅或俗或雅俗共賞的、簡短自足的或L篇中可獨立出來的短篇文學藝術作品,可以是寓言、故事、笑話、小品,也可以指戲劇中的唱段……狹義的段子,指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笑料’,尤其指近年來廣泛流行的幽默類的故事、笑話、脫口秀、順口溜等……”孫慧英認為,“段子本是一種戲謔式的‘口頭文學’。”以上定義要么范圍過大,無法準確表達當下互聯網語境下的段子現象,要么范圍過窄,無法涵蓋此類現象。筆者認為,段子是一種人們用以娛樂休閑、調侃戲謔、針砭時弊、疏散情緒的流行符號文本,形式短小精悍,風格幽默詼諧。

代表性的段子研究是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于2010年發表在《人民論壇》雜志上的專題文章。根據段子的題材,將其分為代表主流文化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紅段子,代表憤青文化的灰段子和代表俗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黃段子。學界對段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宏觀研究,從段子文化與意識形態、社會輿情的關系切入。李宗桂認為段子文化的出現,是文化產品不夠多樣、不夠豐富的結果。段子文化體現了當今社會心理,反映著當今社會思潮,承載著復雜的價值取向。二是微觀研究,從語言學或修辭學的角度分析段子的創作手法及文本。金茹花、歐陽護華考察了輿情智慧段子創作者如何應用互文策略為弱勢群體表達權利訴求。三是類別研究,對紅、黃、灰各色段子的功能意義、利弊及社會影響進行對應分析。吳高泉認為黃段子灰段子是民間話語的一種體現,對官方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力進行消解。而紅段子的文化生產方式體現了官方話語對民間話語進行規訓的運作機制。

段子與新聞評論關系的研究中,陳敏將網絡新聞評論中的段子界定為“網絡上的一種新興新聞評論文體”。王昱總結了段子評論的限度與困境,認為段子評論無法超越和代替新聞評論。相關研究對兩者關系做了重要探究,但都缺乏學理性。本研究旨在用符號學相關知識重新解讀二者關系。

二、段子與新聞評論互為伴隨文本

符號學學者趙毅衡認為,符號學是研究意義活動的學說。文化是意義活動集合,因此符號學是人文社會科學所有學科共同的方法論。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段子與新聞評論都是符號。我們能感知到呈現評論內容的文字、音頻、動畫、視頻等符號載體,而這些感知所攜帶的意義就是對某一新聞事件的判斷和觀點。

伴隨文本是伴隨著符號文本一道發送給接收者的附加因素。任何一個符號文本,都攜帶著大量社會約定和聯系,這些約定和聯系往往不顯現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順便”攜帶著。伴隨文本又分為六類:副文本(para-text)、型文本(archi-text)、前文本(pre-text)、元文本(meta-text)、鏈文本(link-text)和先文本/后文本(preceding/ensuing text)。

副文本稱作文本的“框架因素”,如書籍的標題、題詞、序言、插圖、美術的裱裝等。型文本是文本顯性框架因素的一部分,它指明文本所從屬的集群,即“歸類”方式。前文本是一個文化中先前的文本對此文本生成產生的影響。狹義的前文本包括文本中的各種引文、典故、戲仿、暗示等;廣義的前文本,包括這個文本產生前的全部文化史。元文本是“關于文本的文本”,是此文本生成后被接收之前,所出現的評價。鏈文本是接收者解釋某文本時,主動或被動地與某些文本“鏈接”起來一同接收的其他文本,如參考文本、注解說明等。先文本/后文本,兩個文本之間有特殊關系,例如仿作、續集、后傳。段子和新聞評論往往互為伴隨文本,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段子經常作為新聞評論的鏈文本。大眾在接收某一新聞事件的評論時,會自動聯想起與之相關的段子。比如,讀者讀到類似于《評美國大選“三辯”:將丑態進行到底》的評論文本時,在有相關段子素材積累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會聯想到網絡上各類調侃、戲謔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段子,如二人辯論的場景被國內網友加上情歌歌詞字幕制作成KTV版的情歌對唱。再如,對于愈演愈烈的霧霾問題,各大媒體均從各個角度發表了各種評論文章如《政府重拳治霾,別忘了群眾參與》《霧霾研究就該成為一門“顯學”》《爬山不能怕繞彎》等,在讀到相關文章時,民眾也往往會聯想到網上流傳的各類霧霾段子:“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為人民服霧”“在北京,你才會知道什么是會呼吸的痛”,更有《沁園春?霧》

北京風光,千里朦朧,萬里塵飄,望三環內外,濃霧莽莽,鳥巢上下,陰霾滔滔!車舞長蛇,煙鎖跑道,欲上六環把車飆,需晴日,將車身內外,盡心洗掃。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妝了!唯露雙眼,難判。一代天驕,央視褲衩,只見后座不見腰。塵入肺,有不要命者,還做早操!

由于新聞評論和帶有觀點的段子都作為新聞報道的元文本,這種相關性為段子成為新聞評論的鏈文本提供了可能性。在當代互聯網傳播語境下,網民評論也日漸成為新聞收受過程中的重要伴隨文本,甚至超越專業新聞人采制的新聞文本自身,影響著后來受眾對新聞的理解和收受。

新聞評論同時是段子的元文本。一些評論作品把段子作為批判或贊揚的對象,比如《治霾輿論“段子化”讓抱怨止于抱怨》《莫把“灰段子”當笑話聽》《有人搞“灰段子”調侃軍校 要創作更多紅段子》《“段子”也當有節操守底線》等。反之,段子也是新聞評論的元文本。很多段子不僅是對新聞事件本身的戲謔,同時也基于新聞評價而作。這一點在新媒介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社交媒體的留言區就是網友針對某一新聞事件或新聞評論發表看法的平臺,往往也成為段子手盡情發揮的舞臺。《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除了新聞資訊外,還設有專門的評論版塊,如“人民微評”“微議錄”等。其下的留言區不乏各類段子,這些段子就是關于新聞評論的評論,是新聞評論的元文本。比如去年國足與敘利亞隊的世預賽十二強對戰中,國足以0:1不敵敘利亞隊。人民微評中寫道:“球迷們,保重!”網友則紛紛作段子評論:“戰爭無情,國足有愛!”“‘等中國足球隊沖出亞洲,我就跟你離婚’,他淡淡地說。她心里竊喜,再沒有比這更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誓言了!”諷刺取笑中無不表達對國足接連敗北的失望和無奈之感,同時也有對微評觀點的贊同和支持。

而段子是新聞評論的型文本,這取決于段子的副文本。型文本的歸屬,常常以副文本方式指明,如詩歌的分行決定了這是一首詩,期待讀者以詩的方式去讀它。如果《周立波段子》一類的段子集萃在書店里與《時評中國》之類的書放在一起,歸入“時政”“政論”欄的話,不大仔細的讀者極有可能認為二者皆屬同類,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罷了。前者以幽默逗樂的方式折射社會景觀,后者則更顯莊重深沉。此種情境下,段子則搖身變成了新聞評論的型文本。如果書店售貨員將前者歸為生活幽默類圖書,可能會削弱讀者對二者同類關系的認識,此時周立波的段子不大可能會作為曹林新聞評論的型文本。

段子與新聞評論互為伴隨文本的背后又有何深意?這便涉及伴隨文本的重要性問題。公眾在看到某一新聞事件的評論時,與此相關的段子可能會促進或干擾他對此新聞評論的接收,繼而影響他對這一新聞事件的態度與觀點。當代社會的文化傳播現象,越來越顯現出這樣一種態勢:對某文化現象原文本本身的關注逐漸衰弱、退場,而對其伴隨文本的消費成為對其進行闡釋和理解的決定性因素。這也就解釋了網絡新聞評論段子化的問題。人們熱衷于元文本和鏈文本,就會被各類段子所左右,將嚴肅的新聞評論拋之腦后,除了調侃和庸俗化外,對社會現象沒有形成正確的看法。

三、段子是寬幅的新聞評論

語言學家索緒爾指出,語言及一切符號系統“都是以關系為基礎”。他把符號之間的構成關系分為兩種:一種是組合關系(syntagmatiques),也稱連鎖關系、水平關系;一種是聯想關系(associatifs),也稱選擇關系、垂直關系。以后的符號學家把他的聯想關系改為聚合軸(paradigmatic),與組合軸隊列,即雙軸關系。

聚合是文本建構的方式,一旦文本形成,就退入幕后,因此是隱藏的;組合就是文本構成方式,因此組合是顯示的。例如白巖松在里約奧運會開閉幕式上的段子式解說便是文本選擇中的組合。他在采取段子式解說時也就放棄了傳統的官方式解讀文本,這個選擇與排除的過程即是聚合。那么,白巖松的段子式解說是評論嗎?以下筆者結合具體文本加以分析。

“我覺得中國代表團的西紅柿炒雞蛋的服裝還可以吧?畢竟很多中國人學會炒的第一個菜就是西紅柿炒雞蛋,還真有點代表特色。另外也比較低調,不去跟別人搶風頭。西紅柿炒雞蛋,中國人的國民菜。”這很明顯是對中國隊的服裝與其所反映的國人品性的一種肯定和支持。

“盧森堡是2015年全球最安全城市,這件事就不用告訴里約了。”此句表達了對盧森堡良好治安環境的評價,同時也暗射巴西社會存在較嚴重的治安問題,頗有諷刺意味。

“玻利維亞可是奧運會上最實在的國家,因為它是第一個承諾拿獎就給現金獎勵的國家。每個獲得銅牌的給3萬美元,銀牌4萬,金牌5萬。這個運動員都哭了,他覺得自己會得獎。”“實在”是白巖松對玻利維亞的奧運獎勵制度的評價。

“對于巴西人來說,昨天巴西男足第一次奪得奧運會金牌之后,里約奧運會似乎已經結束了,對于中國人來說,之前中國女排3比1擊敗塞爾維亞獲得了奧運歷史當中第三塊金牌的時候,里約奧運也似乎結束了,對于美國人來說,只要還依然可以申訴,那奧運會就還沒有閉幕……”此句稱贊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次奪冠是對中國參加里約奧運會最好的總結,同時也諷刺了美國代表團不公平競爭的行為。

此類言語在解說中大量存在,大多表達了他對參賽國、運動員選手、主辦國的觀點和看法。新聞評論最基本的兩個要素是觀點與事實。他的解說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都表達了明確的觀點和態度。另外,白巖松評論員的身份和標簽是其奧運解說符號文本的副文本,伴隨著解說符號文本傳遞意義,因此他解說的段子是評論。具體而言,它是寬幅的新聞評論。

不同文本背后的聚合段寬窄不一,甚至同一文本的每個成分背后的聚合段也是寬窄不一,也就是選擇范圍有大有小。對于接收者來說,觀察寬窄可以通過對文本風格的認知。如果風格與接收者經驗中的“正常情況”相比,變異較大,則可說是寬幅選擇的結果。白巖松在《新聞1+1》中所作的評論多深刻犀利、冷靜理性,這種傳統新聞評論的風格比較固定,是窄幅的。同樣是表達觀點和態度,他奧運解說的段子{皮詼諧,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受眾能感受到兩種語體間極大的反差與變異。他將新聞評論的范圍拓寬了,以“段”作論,此時段子就是寬幅的新聞評論。

篇(6)

一、博客新聞評論的由來

新聞評論是就當前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重大問題發議論、講道理,有著鮮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政論文體,是所有新聞傳播工具的各種形式評論的總稱,屬于論說文的范疇。①網絡言論指的是網絡傳播中的意見性信息,是媒介對社會輿論的相對壟斷被打破后所出現的一種大眾言論。②博客傳播源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形式,博客群體的誕生,標志著互聯網上的新聞生產開始告別了依賴于傳統新聞機構的生產模式,形成了獨立的、由網民自發進行的新式新聞生產。博客新聞評論也隨著網絡新聞評論的發展而出現。博客新聞評論利用網絡技術,人們不僅通過電腦,還通過手機看博客、寫博客、評論博文。從twitter到國內的飯否、嘀咕、嘰歪幾大微型博客都聚集了很多人氣,幾大門戶網站也紛紛開設微博,博客的魅力可見一斑。

二、博客新聞評論的含義和形態

目前網絡評論形態,有在BBS上進行實時交流、跟帖的形態,有在個人博客上發表評論,并自己制作相關資源鏈接的形態等。博客新聞評論是指借助博客平臺發表具有新聞性的評論文章。它是實現博客“思想交流與共享”的重要手段。博客新聞評論可分為主題評論和博客訪問評論兩種,前者是以獨立成篇的形式存在,后者需要依附于前者而存在。③

博客訪問評論有以下幾種類型:灌水,最主要的意思是為賺取點數或者打發時間、發泄不滿的無意義的回復。頂,就是支持的意思。拍磚,是指回帖時持批評態度。另外還有沙發,就是第一個回貼的人。板凳,就是第二個回貼的人,第三個回帖的就是地板了。閭丘露薇發起的一五一十部落,是一個發表和討論新聞的論壇。如部落簡介:“一五一十部落,一個嘗試在中國實踐公民記者的網站,用博客的方式,報道身邊發生的事情,用博客的方式,分享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而得出的觀點。專注有思想的時事評論和原創有新意的文化評論。”一五一十部落中的作者大多是文化水平較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的人,大多數作者就一件事情能提出較獨特、深刻的見解。

三、博客新聞評論的特征和優勢

1、自主性

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滿足于看報紙和電視上所謂的精英觀點,而是積極地掌握自己的話語權,對新事物、新現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互聯網包含著豐富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元素,它包容了比以往更為豐富的評論主體――更多表達意見的人。這些人中不乏有媒體從業人員、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有很多學生、普通上班族等,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新聞評論隊伍中來。因此,互聯網為多樣化的評論形態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2、交互性

網絡新聞評論的表達空間更大,觀點到達范圍更廣,尤其是有互動過程。一則新聞剛被報道出來時,博客作者依照第一感覺把初步分析提出來,疑問也提出來,然后不斷有人加入分析質疑,不斷深化分析判斷,最后完整看下來,我們對某個特定事件有了較完整的印象,對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有了更確定的把握,這叫做“行進中的判斷”。④另外,博客具有開放性,博主對某一事件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讀者在文章后發表評論,博主和博友各抒己見、積極互動。

3、匿名性

與在傳統媒體的評論作者以公開身份進行寫作和評論不同,互聯網的匿名性,使博客寫作者往往更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形成思想的碰撞。

4、超文本

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多維的、發散的。網絡新聞以超文本、超媒體方式來組織新聞內容和有關新聞背景,使受眾在閱讀新聞時,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路,實現新聞內容的“跳轉”及表達方式的轉換,更好地體現讀者的主體地位及思維規律。⑤一些博文后面還會鏈接事件的其它相關評論,不會只聽“一家之言”,更有利于形成全面的認識。

四、博客新聞評論的局限性

1、對專業媒體的依賴

新聞評論表達的是主觀性信息,新聞評論中對客觀性信息的陳述,一般是作為評論對象的新聞事實和支持主觀性信息的論據性材料。所以大量博客的信息加工仍然基于媒體的報道。博客不能作為新聞源,而是一個很好的評論渠道。其主要作用是加工、評論和傳播專業媒體的報道。

2、一些博客作者評論水平不高,理性思考不足

言論應該是反映各利益集團的人對新聞事件和公眾關心的問題的意見。新聞性、時效性、可讀性和貼近性,是言論文章的四要素。現在很多博客作者喜歡針對國際、國內大事小情發表評論,他們的觀點鮮明、言辭直白,一些著名的“博客評論員”贏得了大批的讀者。但有些博客作者往往從個人的視角看問題,憑著自己的慣性認識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說,沒有經過理性思考,觀點難免片面,評論有失偏頗。

3、名人博客的困惑

名人博客因為博主自身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他們發表的一些言論往往受到網民的追捧,而一些言論本身還會變成新聞話題受到傳統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容易引起“口水仗”。同時,大量明星、名人博客的涌現,他們作為公眾人物,在博客中發表的評論已不具備“匿名性”,他們的評論還是文由心生嗎?少數名人的博客言論被認為是嘩眾取寵,故意炒作。

五、博客新聞評論的發展對策

1、吸引高水平評論作者

應當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作者參與博客新聞評論的寫作。如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或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從業者。因為評論不同于消息或者其它新聞體裁,它需要一定的判斷力、思辯能力、寫作能力和廣博的學識。

2、網站有效引導

博客網站在推介博客新聞評論,擴大其傳播效果方有著重要的作用。網站的有效引導,能夠平衡針對某話題的各方觀點,進而實現輿論的有效傳播。博客的自主性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制于網站,博客網站應當梳理、整合網站的博客資源,加強與作者的溝通,培養博客隊伍,選擇有評論價值的話題進行放大或聚焦,避免話題炒作。

3、匿名與實名的博弈

許多博客評論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是因為作者身份是隱蔽的,他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直抒胸臆,但由于缺乏約束,侵權、侵犯隱私等糾紛屢見不鮮。博客實名制能否在規范言論秩序的同時,讓博主“真”起來值得進一步探討。

4、博客管理需要自律與他律相結合

無論博客是匿名抑或實名,其行為主體都是現實社會中真實的個人,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也決定其博客評論的文明程度。博主應當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把握發表評述意見時的方式和尺度,樹立社會責任意識,使博客新聞評論真正體現出自主、平等、參與精神。2006年初,博客中國發起了簽署《博客公約》活動,以期通過網民的自律,對博客用戶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制約,但《公約》停留在道德自律層面。博客的規范,同樣需要自律與他律相結合。■

參考文獻

①丁法章:《新聞評論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1

②符建湘:《新聞評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7.4

③黎明潔:《新聞寫作與新聞敘述:視角?主體?結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9

④馬少華、劉洪珍 主編:《新聞評論案例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0

篇(7)

新聞評論是新聞傳播領域的一項重要分支,在配合新聞傳播、挖掘事件內涵、引導社會輿論、增強公民參與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新聞評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針對新聞評論的訴訟與日俱增,新聞評論陷入前所未有的法律陷阱中,阻礙了新聞評論的正常發展,也一定程度地挫傷了新聞評論人員的積極性。

隨著近幾年法律、倫理等概念和新聞評論越來越緊密的結合,“公正評論”作為新聞評論的一個重要概念被提出且得到重視。當然,“公正評論”在用來防范法律陷阱的同時,也對新聞評論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公正評論抗辯解析

“公正評論抗辯”這一概念是基于“公正評論”之上提出的,它首先應是一個“新聞評論”。所謂新聞評論,是指傳者借用大眾傳播工具或載體,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新聞事實、問題、現象直接表達自己意愿的一種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的論說形式①。簡而言之就是對新聞事實所進行的評論。

新聞學者喻國明說:“新聞不是評論。”② 這句話點出了新聞評論和新聞的不同。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或是對新近事實變動的信息③,因而新聞強調的是“顯示”和“傳播”事實,而新聞評論則強調“觀點的表達”

但同時,新聞評論又依賴于事實的新聞,是針對新聞事件所作出的進一步的評說。當代新聞評論的一大特性就是新聞性,這一特性要求新聞評論直接針對客觀實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媒體受眾的疑難發表意見、表明態度④。先有事實,后有評論,可以說是新聞評論的本質概括。

而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看,新聞相當于“事實的陳述”,而新聞評論則相當于“觀點的表達”。美國一位資深新聞人對此做過說明:“史密斯昨天辭職了――這是事實;史密斯早該辭職了――這是評價。”⑤

其次,公正評論抗辯有效行使的前提應是“公正”。目前,中國新聞界所認為的公正評論標準,大都根據美國康拉德?芬克《沖擊力――新聞評論寫作教程》而來,主要標準為“真實、說理、善意、內容合法”四項,即針對事件和現象進行的評論,只要所依據的事實是真實的、評論人的動機是善意的,主觀上并無損害他人名譽的功利性,而且能客觀地對問題發表意見和觀點,就是公正評論。即便在評論過程中措辭激烈,整個評論都不是誹謗的。⑥

最后,“公正評論抗辯”中的“抗辯”一詞,《現代漢語詞典》中給出的解釋是“不接受責難而做出辯護”。在司法解釋中,“抗辯”即是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提出的事實或觀點進行批評或駁斥,同時向法庭和陪審人申訴己方事實或觀點的法庭論辯行為⑦。

因而,“公正評論抗辯”可以概括為:當新聞媒體或評論面臨法律訴訟時,只要能證明自己的言論是一種評論,并且該評論符合“公正評論”的標準,就可以使用抗辯權為自己開脫罪責。

2 新聞評論遭遇的法律陷阱

1992年,著名劇作家吳祖光針對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所屬的惠康超市對兩名女顧客進行不正當地搜身和言語譏諷而撰寫的評論《高檔次事業需要高素質員工》被訴侵害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名譽。1995年,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認為正當的輿論監督應受法律保護,吳祖光在媒體上發表的文章是其讀了新聞報道后的感受,屬于正當輿論監督范圍,不構成名譽侵權。至此,在中國司法界和新聞界,公正評論才正式作為抗辯事由在司法實踐中確立。然而,不論是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還是之后,新聞評論仍和新聞報道一樣,經常深陷于各種法律訴訟中。

現代新聞評論的系統漏洞有多方面,如“政治陷阱”、“倫理陷阱”、“語言陷阱”等,而“法律陷阱”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新聞評論的法律陷阱最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以虛假新聞或失實報道為依托作出的新聞分析和評論,因事實虛假和分析錯誤而造成對有關個人或團體的誹謗、侵害名譽等后果。如2007年北京電視臺播出“紙包子”新聞,因后被查實為記者炮制的假新聞而遭。雖然因假新聞而作出的評論其本身也可以說是“受害者”,但新聞評論既然作為社會的監督和向導、承擔者重大的社會功能和責任,就應該對其評論的對象――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進行嚴格謹慎的核實,避免由新聞評論造成的二次“傳播污染”,擴大虛假新聞或失實報道的不良影響。

二是作者出于惡意,在評論中借機誹謗、詆毀、損害當事人名譽。這類案件多出于批評性評論文章中。因為批評性文章本身就對評論對象帶有較為負面的觀點,是最為“冒險”的一種評論,因而在觀點表達和措辭選用上更容易踏入法律的陷阱。但是可以說,只要新聞評論人員具有良好的新聞素養和操守,站在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不帶入自己的私人恩怨,并注意措辭,這一種法律陷阱是最容易規避的。

三是因為用詞不當而遭遇的法律訴訟。新聞評論依賴語言的表達,但語言表達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漏洞,被人挑剔。尤其是帶有較強主觀色彩的新聞評論,評論員在評論時難免會采用不當的、甚至帶負面感彩的措辭。如在《南方都市報》的一起侵權案中,評論員因使用了一些粗俗詞匯評價一位新聞人物而遭,為此支付2萬元的精神賠償金⑧。當然,在之前解釋“公正評論抗辯”指出,新聞評論判案時的主要根據之一是“事實陳述”還是“觀點表達”。這也提醒新聞評論者在進行評論活動時,要充分尊重新聞事實,不能在事實上夸大或錯誤表達。

四是因不當引用甚至剽竊相關文本而導致的法律訴訟。2009年9月,日本知名漫畫家、《蠟筆小新》“之父”臼井儀人意外逝世,多家媒體在轉載、引用這條新聞時竟錯用日本藝術家黑田征太郎的照片,甚至包括央視這樣的權威媒體在內。這樣的烏龍事件不僅嚴重侵害了當時人的權利,更造成了十分不良的社會影響

然而為何新聞評論會屢遭訴訟?這與新聞傳播的特殊屬性分不開。一方面,新聞傳播屬于大眾傳播,與其他傳播活動相比,它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先進的傳播技術進行傳播,使得傳播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影響程度也更深,因此得到了更多受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傳播學奠基人賴特在關于大眾傳播“四功能說”中指出,大眾傳播在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新聞評論的內容就是以社會熱點、受眾關心的話題為主。正因為新聞傳播擔負著如此重要的社會責任和功能,受眾對它的要求也更高更多。

3 公正評論抗辯――一條抗辯法律陷阱的出路

學者魏永征在《中國新聞傳播法綱要》中曾說:“不要讓公眾因害怕誹謗訴訟而不敢就社會公共事務發表意見。”⑨ 但新聞評論屢遭訴訟的狀況,一定程度阻礙了它的發展,削弱了其擔當的社會責任和功能。

幸而自美國“沙利文案”和中國“吳祖光案”成為新聞評論遭遇法律陷阱后的勝利轉折點后,公正評論抗辯開始作為一項抗辯事由在維護新聞評論的法律地位和保障評論人員的合法權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新聞評論的功能和憲法規定的言論自由等給予了這一抗辯權以保障。

新聞在發展過程中被賦予了一項至高無上的權力,即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權力之外被公眾成為“第四權力”,這種權力主要體現在輿論監督上。尤其是隨著傳媒工具,特別是網絡的發展,媒體的監督范圍變得更加廣闊和及時,成為前三種權力的一項有力補充。而公正的新聞評論,則是這種“第四權力”的一種體現形式,它通過引導輿論來深化監督,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另外,新聞評論的功能就如之前所言,主要承擔了社會職責,如擔當“社會課堂的解惑者”、“社會海洋的t望者”、“社會大眾的參謀者”等⑩。這樣的社會角色是新聞評論占據著十分重要的社會地位,是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所必不能少的。因此,用“公正評論抗辯”來保護公正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新聞評論,不論對新聞評論還是社會的發展對具有重要作用。

從法律角度來說,憲法保障了新聞評論抗辯這一權利的實行。憲法是規定國家各項基本制度和任務,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根本大法。《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國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條也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予鼓勵和幫助。”這里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新聞自由”,但新聞評論工作者的言論自由包含于其中,而新聞評論事業又屬于文化事業的重要部分,新聞評論自由受到憲法的保護。同時,《憲法》第四十一條對公民的監督權也做了如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而新聞評論監督作為“第四權力”,新聞從業人員作為“無冕之王”,在社會中起著最為重要和有影響力的監督作用,因而這條規定為新聞評論監督提供了憲法依據。除憲法之外,我國《出版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也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規定,在出版物上自由表達自己對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見解和意愿,自由發表自己從事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成果。”這是我國法律文件中唯一對出版自由的解說,也是對現階段我國公民行使出版自由的方式和范圍的總體表述。

當然,要真正規避新聞評論陷入法律陷阱,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切實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技巧。

首先,新聞評論人員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新聞評論在社會中扮演著領航員和t望員的角色,新聞評論者就更應站在社會的角度切實關心公眾的利益,發表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評論――從公正評論的角度說,就要充滿“善意”。

其次,新聞評論工作者要有敏銳地發現和判斷能力。要第一時間抓住社會中的熱點難點發表有助于社會發展、激發公眾思考的評論,同時要準確判斷新聞評論所依據的新聞事實的價值和真實性,特別避免出現如“紙包子”之類的基于虛假新聞之上的評論。

再次,新聞評論工作者在評論過程中要謹慎措辭、注意表達,防止由語言陷阱走向法律陷阱。盡管公正評論的標準認為只要所依據事實是真實的,評論人主觀上并無損害他人名譽的惡意,即使措辭激烈,也不能算作誹謗。但事實上,是否“善意”在實際的判案中很難說清與衡量,因此最好的規避方法還是從評論員自身做起,從源頭防止由此可能引發的法律訴訟。

最后,新聞評論工作者要提高新聞法制意識,運用法律知識來規避新聞評論的法律陷阱但不畏懼訴訟,捍衛自己的政黨言論自由,發揮好新聞工作者的輿論引導職能。此外,還要注意合理引用,保護他人的合法權益。

“公正評論抗辯”在新聞界和司法界仍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尤其在中國,可以說才剛剛起步,至今還沒有見諸于任何法律條文。但隨著法制建設的推進和新聞評論體系的日漸完善,這一概念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將會成為新聞評論自由的一個重要保障。當然,公正評論抗辯只是其中的一條可能的出路,新聞評論的健康發展應始終依靠高素質的新聞從業人員,只有從兩方面共同努力,公正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新聞評論才能真正規避法律陷阱,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功效。

參考文獻

[1]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2] 鄭保衛. 新聞法制學概論.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3] 陳建云. 中國當代新聞傳播法制史論. 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4] 柳珊. 當代新聞評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5] 趙振宇. 現代新聞評論.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6] 郭慶光. 傳播學教程.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7] 李良榮. 新聞學導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注釋

①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5頁

②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4頁

③ 李良榮. 新聞學導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13頁

④ 柳珊. 當代新聞評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第31頁

⑤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41頁

⑥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42頁

⑦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38頁

⑧ 鄭思禮、鄭宇. 現代新聞評論分析與評價.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79頁

⑨ 陳建云. 中國當代新聞傳播法制史論. 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第153頁

篇(8)

本報訊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22屆河南新聞獎新聞論文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河南日報12篇、大河報3篇、大河網3篇作品獲獎。

本屆河南新聞獎新聞論文共評出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85篇。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報送的作品《以創新思維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作者:朱夏炎)、《正確把握黨報創新的變與不變》(作者:常法武)、《提高黨報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王俊本)、《黨報人物報道的探索與突破》(作者:李中華)、《黨報理論傳播“第一印象論”》(作者:崔同)、《挖掘“草根典型”的人性光輝》(作者:郭傳廉)獲一等獎;《一曲渾厚悠長的報業之歌》(作者:肖建中、趙春喜)、《精細化操作“添彩”人物報道》(作者:李琳)、《培養記者的敏銳性思維》(作者:王曉欣)、《做出新意 寫出信心》(作者:闕愛民)、《以評論“鏡鑒”社會過程》(作者:劉哲)、《大型政論文章的結構解析》(作者:張學文)、《應對危機:活動策劃有“五招”》(作者:李啟松)、《讓“眼睛”更明亮》(作者:李文波)、《政府網站與政府信息公開》(作者:梅章華)獲二等獎。

本次獲獎論文緊緊圍繞當前新聞傳媒業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選題新穎,內容扎實,視野開闊,從不同側面反映了2009年度河南新聞事業改革與創新發展所取得的理論成果。②6(王 燕)

篇(9)

(二)研究方法以思辨研究為主,漸趨多元新聞傳播行為和現象本身是復雜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意識到僅僅憑借新聞學與傳播學自身理論難以解釋研究對象,因而,采用跨科學視野進行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成為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者間的共識,這一趨勢也在新聞評論研究中得到了體現。首先,新世紀以來,語言學被運用于新聞評論的實務研究中,主要關注的問題包括:新聞評論的標題、語感、語篇、邏輯論證功能等;其次是法學相關概念被運用于討論新聞評論權、新聞評論侵權等問題;第三是運用社會學理論和視野對社會轉型背景下新聞評論的政治傳播功能、社會輿論的整合能力等進行研究。此外,新世紀以來的新聞評論研究也開始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思辨式定性研究在傳統新聞評論研究中占絕對優勢,研究方法相對比較單一,而所謂思辨研究是以研究者自身的邏輯思考為基礎的研究方法。以往的新聞評論研究成果中,90%以上的論文均采用思辨研究的方式。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顯示,實證研究方法開始進入新聞評論研究當中,如李秀芳對美國主流日報和中國主流英語日報言論版的實證研究、趙路平和許鑫對新浪、網易博客新聞評論的定量研究等,形成了漸趨多元的研究方法。(四)形成了以高校為主、媒體為輔的研究群新世紀以來,新聞評論的研究者主要是高校教師隊伍,其次是媒體從業人員,形成了以高校為核心的研究群體。其中,量較多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中央電視臺和湖北大學。從研究機構內部看,新聞評論研究已形成了以專家為核心的研究陣地,如以趙振宇、胡沈明、陳棟、鄧輝林、焦俊波、顧建明等為核心的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群,以馬少華、劉保全、涂光晉等為核心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群,以及以喻季欣、譚天為主的暨南大學研究群。從整體上看,研究群體所發表的論文與分散研究者相比,質量相對較高,研究主題相對集中,對研究問題的闡釋也更加深入,視角和方法更加多樣化;而以媒體為主的研究群所發表的論文多為實踐經驗的總結。

二、新聞評論研究現狀的解讀

新世紀以來,新聞評論研究成果的劇增與社會轉型期對新聞評論言論整合功能的需要,以及媒體的市場化競爭、新媒體對新聞評論的介入等有直接關系。

(一)社會轉型期多元輿論格局的形成是推動新聞評論研究論文數量劇增的社會因素社會轉型導致總體性社會分化,社會思潮呈現多元狀況,在社會層面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多元的價值觀,而新媒體評論的發展,使得傳統的單一輿論格局發生了變化。在輿論多元化發展趨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功能,改進輿論引導形式和藝術,實現輿論整合效應,塑造社會公眾輿論表達平臺,成為了學界較為關注的議題。這些關注催生了新聞評論研究論文數量的增加。其一,學界對如何正確認識新媒體評論現狀的解釋。如:有研究者對民眾的網絡言論內容進行分析后認為,網民期待“在既有制度框架內解決現實問題”,因此,網絡評論要弘揚主流價值并不意味著掩蓋矛盾和沖突,政府應正視網民意見,“謹防制度性斷裂”①。顧楊麗、吳飛對“溫州動車事故”的研究表明,微博推進了“社會化互動信息生產模式”、“行進式實時移動表達模式”,實現了對碎片化信息的集聚②。其二,傳統媒體在社會轉型背景下進行了評論形式和方式的調整,這種變化也引起了學界關注。以報紙評論的研究為例,研究者較為關注時評、新聞述評、心得、體會、感言、報紙言論和記者點評等新興的評論形式③,多種評論形式并存的狀況促使新聞評論的論題結構、題材等寫作技巧的變化④。在電視媒體方面,研究者集中探討當前電視新聞評論所出現的問題、原因及應對策略⑤。此外,在社會轉型背景下,受眾的知識需求呈現多層次性和多樣性,新聞評論作用的發揮需要面向受眾,細分受眾需求,通過優化信息質量、“選題要體現與受眾休戚相關的現實”、“立論要著眼于受眾的實際”、完善和深化“受眾直接參與評論機制”等方式加強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效果⑥。

(二)媒體在市場競爭中對新聞評論異質化特征的青睞是激發研究者興趣的直接動因媒體市場化改革導致媒體間競爭加劇,而新聞評論的異質化特征使其具有可替代性小的特點,從而使得新聞評論成為受媒體青睞的重要體裁。媒體對新聞評論的重視,是促使研究者對新聞評論研究興趣與日俱增的直接原因。中國新聞媒體的管理模式是“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這一模式導致媒體形成與行政管理相似的科層布局,在受眾市場和廣告市場競爭中形成倒金字塔形的競爭格局。除了這種科層式競爭關系之外,不同媒體類型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體現在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之間以及傳統媒體之間對廣告資源的競爭。競爭促使跨級別、跨類型的媒體以及同一集團下的不同子媒體在進行節目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受眾的接受需要,傾向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節目制作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聞評論形式的變化,這些變化促使研究者對之進行解釋。以黨報的研究為例,隨著廣播電視評論、網絡評論的興起,報業間同質化競爭的加劇以及受眾需求日趨多元化,各大黨報、機關報以及都市報競相推出報紙言論版參與競爭,言論版的辦版思路、版面結構及意見整合方式呈現多元化格局⑦。研究者主要關注黨報的突圍路徑⑧、經濟言論找準自身定位⑨、地市級黨報如何在多層面競爭壓力下突出地方特色等問題瑏瑠。

(三)新媒體評論與傳統新聞評論的互動是激發研究者興趣的內在因素新世紀以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為新媒體內容業務的拓展奠定了基礎。在此過程中,新媒體評論改變了傳統媒體主導的輿論格局,尤其是微博評論的興起,使傳統媒體在輿論監督和輿論引導中的支配地位受到了較大沖擊。因此,新媒體評論本身與傳統媒體評論在表現形態、傳播方式及存在問題等方面的差異需要得到學界的理論解釋。同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競爭中對各自新聞評論特點的反思,促成了雙方間的互動關系。這一變化激發了研究者的興趣,導致了研究數量的劇增。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并沒有將新媒體評論與傳統媒體評論的研究置于二元對立關系中,而是置于互動的視野中。一方面,對傳統媒體來說,如何應對新媒體評論的強勢競爭,成為從業者和研究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研究者認為,應當提高報紙新聞評論的時效性,以“第一時間評論”為要求,利用網絡形成報紙新聞評論新局面,而在與新媒體競爭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公信力的缺失”和“僵化的寫作模式”①,達到“化被動為主動”、“化說教為說理”、“化生硬為生動”、“化單向為雙向”、“化互動為雙贏”的效果②。電視媒體應著眼于調整評論節目的類型結構,強化節目的時效性,在評論隊伍建設、增強節目互動性、簡化節目制作流程方面下工夫③。傳統主流媒體應借鑒微創作的理念和手段,形成具有顆粒小、原生態、播發快、傳播廣等特征的微內容,“在微時代繼續鞏固話語權、搶占報道和解釋的雙重制高點”④。另一方面,新媒體評論對現有新聞評論研究的影響以及傳統媒體參與網絡業務后對新聞評論所造成的影響,成為學界著力探討的問題。新媒體的評論實踐更新了學界對新聞評論寫作技巧、性質和功能等方面的認識。同時,由于傳統媒體紛紛涉足網絡經營,網絡新聞評論拓展了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空間,形成了網報互動和網臺互動格局⑤。研究者認為,新媒體評論并不簡單地意味著將傳統新聞評論納入新媒體的傳播流程,而是在評論的選題、表現形態、議程設置等方面拓寬新聞評論的研究視野。(四)多種因素助推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從新世紀以來新聞評論的研究狀況來看,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促使新聞評論的研究方法漸趨多元化:首先,計算機技術在研究者層面的普及,為定量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條件。其次,人文社會科學量化研究的興起對新聞評論研究的影響。新世紀以來,人文社會科學量化研究方法在跨學科研究潮流中被傳播學界所采用,而新聞學本身過于注重實踐經驗研究的狀況使其面臨“新聞無學”的尷尬境地,在此背景下,新聞學研究者也開始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新聞傳播現象進行研究。第三,新聞評論的研究越來越強調針對性和精確性,這要求研究者更新研究方法,從而催生了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三、新聞評論研究的展望

從總體上看,新世紀以來國內學界對新聞評論的研究全面覆蓋了新聞評論研究的基本范疇。但從總體水平來看,現有研究還存在研究過于微觀、與實踐脫節等幾個方面的不足,亟須在今后研究中注重微觀與宏觀、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結合。

(一)提升新聞評論整體研究水平,增強研究的系統性和現實性新世紀以來的新聞評論研究多數屬于對策性研究,這些研究并沒有考慮到新聞評論與媒體制度、社會狀況等宏觀因素間的關聯性,過于局限于新聞評論這一研究分支的界限內。這一趨勢忽視了中國新聞評論生成的具體背景,使得研究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尤其是系統性、理論化的成果不多。同時,現有研究中一般采用“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的研究模式,使得相當多的研究停留在見子打子的微觀操作環節上,多討論新聞媒體和新聞評論“應當如何”的問題,忽視了對策建議本身在中國具體媒介制度下是否可行的問題。因此,新聞評論研究應置于宏觀社會結構背景下進行整體研究,強化研究的系統性和現實性,以增加研究的理論性和針對性,這也是新聞評論未來研究亟待注意的問題。

篇(10)

新聞評論,指的是針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發議論、講道理,做出分析和解釋的評論性意見。新聞評論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歷來被傳媒高度重視,報紙、電視、廣播都曾不遺余力地開設新聞評論欄目。而網絡新聞評論是指在網絡上就當前的新聞事件或事態發表的評論性意見,是意見表達較為自由的媒介評論。

根據網絡新聞評論主體的不同,網絡新聞評論大致可以分為網站評論、專家評論、網民新聞評論這幾類。網站評論,即代表網站立場的評論,它通常由網站或網站所依附的傳統媒體的編輯和記者,或網站的特約評論員來撰寫;專家評論,指由網站特邀的專家對某個事件發表的評論;網民評論,則是指任何方式的網民意見的自由表達,主要包括論壇中的帖子和新聞事件后面的留言。①網絡新聞評論除具有傳統新聞評論所具有的理論性、思想性、有益性等特性以外,還具有傳統新聞評論所不具備許多優勢,主要有:

首先,網絡評論具有連續動態性的特點。所謂連續動態性,是相對于傳統新聞傳播的靜態而言,傳統的新聞評論由于技術、覆蓋范圍等限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一定的間隔,網絡新聞評論突破了技術等限制,消除了網絡新聞評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間隔。網民制作、傳播、接受和反饋新聞評論的過程幾乎同時同步進行,這使新聞評論在宏觀上呈現連續、動態的特性。對于傳統新聞評論而言,時效性是重要特性之一,即當新聞事件發生以后,新聞評論的寫作者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新聞評論的寫作并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里傳播出去。較傳統媒體而言,網絡媒體在時效性上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更便利的技術條件。在此基礎上將這種時效性發展成為即時性,逐漸形成連續動態性。“全天候的滾動新聞是網絡媒體獨有的新聞形式,在網絡上,新聞文本的時間已經細化到了幾分幾秒”,而新聞后面往往會有“我要發言”等為受眾提供新聞評論的空間,只要受眾有表達的意愿,即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之內盡情發表意見和觀點。同時,網民寫作的新聞評論越來越跳出傳統的新聞評論寫作模式,觀點愈發自由和多樣化。論點、論據、論證等都不再是必須的要素,一句話、一組詞、甚至是一個表情,只要可以表達此刻的觀點或情緒,都可以寫作、發表并形成網民的新聞評論,省去措辭的推敲和斟酌以及論點的推理論證過程,節省大量時間。評論完成后,只要點擊相應按鈕,便即刻上傳和,過程簡單、對專業技術要求不高。這些微觀的快捷操作最終形成了網絡新聞評論連續動態的效果。

其次,網絡新聞評論具有多元化特性。網絡新聞評論的多元性主要體現在寫作主體多元化、文本形式多元化、選題多元化、發表渠道多元化、編輯組織形式多元化等幾個方面。寫作主體多元化,傳統新聞評論的寫作主體以本媒體的記者、編輯為主,結合少量的特約評論員評論和專家評論,而網絡新聞評論不僅包括記者、編輯、特約評論員以及專家評論,還包括數量龐大的網民評論。數以萬計的網民有著不同的來源,獨特的人生經歷及各異的學歷、年齡、社會地位等利于形成獨立的新聞人格、新聞認識、新聞情感和新聞角色,形成多元的新聞評論寫作主體;文本形式多元化,傳統的新聞評論根據自身的媒體特色和局限分別以文字、聲音、圖像為主要文本形式,網絡新聞評論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可以綜合運用這些載體進行整合傳播。同時,網絡新聞評論還突破了傳統新聞評論的文本標準和規范,網友甚至可以利用單純的表情、符號、聲音等發表評論,文本形式高度自由;選題多元化,新聞評論就是新聞評論所要描述的事物、現象或是要評述的問題,它規定著評論的對象與范圍,也是寫作過程中的首要環節②。由于版面和時段的限制,傳統新聞評論選題多數集中于社會公眾廣泛關注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大多選題嚴肅、評論嚴謹。網絡新聞評論從根本上突破容量的限制,為評論選題的多元化提供保證,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關注點和興趣點而對不同的事件、問題發表評論,使評論選題更豐富、視野更廣闊;渠道多元化,網絡新聞評論的發表渠道主要有網絡新聞評論專欄評論、網絡論壇評論、網民即時評論三種。網絡新聞評論專欄主要發表媒體自身以及網民的評論性文章,獨立成篇、新聞評論要素較齊全,基本延續了傳統新聞評論的形式和特點。網絡論壇評論主要是指網民根據各自興趣自發形成的就某個或某類話題表達意見并相互交流反饋。網民即時評論通常是指網民在閱讀相關新聞之后迅速跟帖作出的評論;編輯組織形式多元化,相對于傳統的新聞評論編輯組織方式,網絡新聞評論的編輯組織方式出現了創新,如利用網絡的超大容量功能,進行評論匯編,就某熱點討論制作專題,為網友制作評論文集,建立評論數據庫。③ 轉貼于

第三,網絡新聞評論具有交互性的特點。所謂交互性,是指“后來的信息在順序上與前面的信息的相互關聯程度,尤其是后來的信息對早先信息關系敘述的程度”④。網絡是雙向交流的媒介,受眾能在閱讀評論的同時參與評論,任何人都是網絡空間信息的一個結點,既接受鋪天蓋地而來的網絡信息,又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同時新的信息,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而這些操作對于能夠使用網絡的用戶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壁壘。當下幾乎所有網站的新聞頁面都附有“評論”選項,讀者可以隨時發表評論。在這樣一個網絡信息的集散地上,讀者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信息的傳播和反饋,相互交流和互動。技術的便利為網民的互動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和堅強的后盾,而網絡的匿名性則為網民的暢所欲言提供了可能。網民在網絡空間均呈匿名狀態,現實生活相對應的身份和責任在網絡世界均隱退,網民發表意見和言論可以規避“禍從口出”的風險,不必為說過的話負責任、不受社會規范的約束、對于當下具有傾訴欲的人而言具有無法抵抗的吸引力,網民可以完全根據個人興趣參與不同的討論群,出入自由、交流平等,全然沒有后顧之憂,吸引和激發了網民的參與熱情,網民的參與又進一步推動網絡信息傳播的交互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講網絡新聞評論看成是“互動式評論”。傳統新聞評論雖然也在不遺余力地開展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例如報紙有讀者來信,廣播和電視有聽眾電話甚至邀請受眾進演播廳,但事實是,任何傳統媒體在交互性上都無法和網絡媒體媲美,網絡媒體互動的廣度和深度是傳統媒體的讀者來信和電話參與不能望其項背的。

第四,網絡新聞評論的大眾化和個性化特色也是其吸引受眾的重要魅力。首先是話語權向大眾的回歸。傳統媒體格局之下,發表言論的權利屬于社會稀缺資源。雖然廣播、報紙、電視都致力于發展與受眾之間的良好互動,但是由于版面和時間的限制,公眾意見往往無法得到自由流暢地抒發。而網絡技術提供的可能性,使任何可以接觸網絡終端設備的組織和個人可以在網絡空間里占有一席之地,并可以根據個人意愿平等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受版面、時間的限制。話語權的回歸使網絡新聞評論真正實現了“觀點的自由市場”,真正成為有著廣大受眾參與的交互式評論。其次,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使得網民有可能使用網絡技術為公眾提供的話語權。經濟的發展使網絡終端對于尋常百姓而言不再遙不可及,網民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新聞事實,發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言論。這種互動式的評論,改變了傳統媒體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模式,技術的突破和競爭的要求逐漸形成了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模式。廣泛參與的受眾從自身環境出發,選擇與自己實際生活相關或是受到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發表意見,使網絡新聞評論從根源上具有平民化和鮮明的個人化印記,具體表現為個人化的選題、個人化的視角、個人化的判斷和個人化的語言。大眾化和個人化不僅是網絡新聞評論的重要特性,也反映了當下關注個體、關注民生的時代精神。

第五,網絡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批判性。批判是網絡新聞評論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前提是在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框架內,對某種思想、觀點或者行文進行合邏輯的分析,其分析的結果是對該思想、觀點或者行為的否定。⑤話語權由過去的被媒體精英或知識精英壟斷的格局轉變為人人都能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的去中心局面,同時網絡的匿名性使人們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發表個人意見,這些都決定了網絡新聞評論的批判性。伴隨著網絡新聞評論的產生和發展,這種批判精神更是被網民發揮到極致。龐大數量的參與主體,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利益團體,代表著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立場,他們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對某個新聞事件或事態予以關注并進行思考和發表評論。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和人生經歷去關注和分析新聞事件,形成觀點和看法。在網絡這個“自由的意見市場”上,各種聲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相互之間平等民主,這些都使網絡新聞評論具有強烈的批判性。綜上所述,網絡新聞評論具有連續動態性、交互性、多元性、大眾化和個性化、批判性等優勢特性,這使網絡新聞評論相較于傳統新聞評論而言對受眾更有吸引力,雖然這些特性的存在不能掩蓋網絡新聞媒體權威性不足等缺陷,但是網絡新聞媒體可以揚長避短,根據自身優勢,為網絡新聞評論拓展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①彭蘭:《網絡新聞學原理與應用》,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

②鄭艷,《網絡新聞評論的特色》, 《新聞愛好者》,2008年12月(下半月)

上一篇: 農村義務教育論文 下一篇: 七五普法工作成就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日本五月丁香有码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