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5 13:41: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X328文獻標識碼: A
0引言
我國的環境監理工作目前正處于全面發展階段,雖然我國現行監理制度還沒有強制性實施環境監理,但是環境監理工作已經確確實實成為了監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在這一背景下,伴隨著特高壓工程和智能電網的大規模建設,電力系統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逐漸受到更多關注。本文將對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要點進行分析。
1環境監理管理模式
(1)模式1:包容式監理模式
各工程監理單位完全負責各自標段內的環境監理工作,需在項目監理部設置一個環境保護職能部門,環境監理工作由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共同承擔,全體監理人員參加環境監理工作。
(2)模式2:獨立式環境監理
環境監理機構獨立于工程監理,與建設單位直接簽訂環境監理工作合同,與工程監理呈并列關系。
(3)模式3:結合式的環境監理
項目工程監理統一設置,監理單位內設環保監理部門,由環境工程專業人員擔任環境監理工作,在總監理工程師的領導下,對承包人的主體工程和環境保護工程的質量、進度、費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結合現階段監理單位構成特點,輸變電工程項目環境監理宜采用第一種和第三種管理模式。
2環境監理的內容、方法、目標和任務
環境監理內容
環境監理是針對輸變電工程建設中環境保護工作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理,主要任務是對工程建設過程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并對工程的環保配套設施進行施工監理。
環境監理的方法
1)對于現場工作,環境監理可以采取巡視、旁站、跟蹤檢查、環境監測等方式。
2)發現施工單位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現場監理人員應立即制止,并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整改,同時報送業主。整改完成后,監理單位應會同業主對整改結果進行確認。
3)為加強與業主、施工單位的溝通交流,環境監理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適時召開環境監理會議。
4)環境監理對工作情況應進行現場記錄和事后總結記錄。現場記錄包括監理日志、旁站記錄等;事后總結記錄包括環境監理會議紀要、環保污染事故記錄等。
環保監理的目標
1)主體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噪聲、廢氣、污水、固廢等排放達到國家相應標準。
2)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措施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
3)施工期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
3 施工準備階段環境監理工作要點
(1)核對設計文件中有關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同時編制環境監理實施方案。
(2)審查施工單位施工組織設計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
(3)檢查有關環境敏感區土地施工、林地占用等有關政府部門開工許可手續。
(4)檢查承包人環境管理機構、人員及環境保護措施是否到位。
(5)檢查施工前場地的原始文字影像資料,以備恢復時參考。
(6)開展施工人員進場前環境保護知識的培訓。
4 施工階段環境監理工作要點
水環境保護環境監理要點
輸變電工程的施工活動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兩個來源。施工期水環境保護監理要點如下:
廢(污)水處理設施是否滿足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要求。
廢(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調節池、沉淀池等設備污泥的清理、處置情況。
大氣環境保護環境監理要點
輸變電工程施工期間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揚塵。大氣環境保護環境監理要點如下:
砂石料生產工藝所采取的除塵措施及效果。
施工作業面采取的相關降塵措施及效果。
路面降塵措施及效果。
聲環境保護環境監理要點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要求的噪聲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
周圍有敏感目標的施工場地周圍是否設置了隔聲、降噪設施。
夜間采取的施工控制等管理措施及效果。
施工區有無發生噪聲擾民事件以及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投訴事件。
生活垃圾處置環境監理要點
垃圾收集點位布置是否合理。
垃圾收運的記錄情況。
垃圾清運車是否進行定期清洗、消毒。
核查垃圾處置方式是否滿足環境保護要求。
施工營地環境監理要點
施工營地選址時,盡量利用工程永久占地、閑置場地或荒地。
施工營地平整時,先剝離表層土集中堆放,草袋擋護,夯實堆積邊坡,設置排水溝;施工場施工完成后,將表土返還施工或綠化。
施工結束后清除建筑垃圾,恢復原有借用土地的功能。
施工臨時用地環境監理要點
取、棄土場的選址,優先利用既有取土場、本工程或其他工程棄土,盡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林地。
對可恢復的臨時用地,應會同業主對現場初始的地形地貌進行客觀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記錄,以作為將來恢復的依據。
對于剝離的表層土,應予以保存,在表層土的再利用之前,要求協助業主設置專門的場地用于堆置和保存。
施工臨時便道環境監理要點
盡可能利用既有的鄉村道路、機耕道,新建便道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控制道路寬度。
新建施工便道邊坡進行植草防護,增設排水溝。
改建既有機耕道應作邊坡植草防護;對于施工完成后規劃繼續利用的施工便道應按永久工程進行設計施工。
集水池、事故油池環境監理要點
核實集水池、事故油池選址、工藝等是否滿足設計文件要求。
集水池要及時與地表排水設施溝通。
事故油池建設過程中應保證可靠徑流收集,防止事故油流入地表排水設施或者集水池。
5 試運行期環境監理工作要點
組織竣工驗收前的環境保護工作內容初檢。
整理環境監理資料,并歸檔。
參加竣工環保驗收。
檢查施工單位對竣工環保驗收提出的環境保護遺留問題整改措施的實施情況。
整理完成環境監理竣工資料,并編寫工程環境監理總結。
對需要進行環保、水保專項驗收的項目,環境監理應協助業主做好驗收工作。
6 總結
目前,全國性的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管理辦法還沒有形成,各省份、各行業都在擴大環境監理的試點范圍和影響力,這為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下面是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的幾個發展前景:
加快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制度建設。
建設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技術保障體系。
強化輸變電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的監督實施。
探索符合輸變電工程實際的環境監理人才培養機制。
參考文獻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建設項目環境監理[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2.
朱京海.建設項目環境監理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鄒家祥,薛聯芳.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手冊 [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李世義.工程環境監理基礎與務實[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一是分解落實市政府確定給我區“十二五”減排目標,進一步完善污染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建設,注意數據的保存、資料的收集、檔案的管理等基礎性工作,打牢污染物減排基礎。
二是強化結構減排、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繼續抓好落后產能的淘汰工作,完成落后產能、高耗能企業淘汰任務;推進工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重點抓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設,為下一步區域發展騰出指標空間。推動重點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重點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對已建成的門牙污水處理站、仲宮污水處理廠在嚴格監管穩定達標排放的同時,進行升級改造和管網配套建設,提高污水處理效能,形成新增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減排能力。
三是拓展減排領域,加強農業減排,督促完成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試點項目,進一步推進南部山區小型污水處理站和垃圾收集轉運工程。(以上工作由總量辦會同監察大隊、監測站、項目監督科、管理科、生態科具體落實。)
二、強化環境污染防治
一是按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繼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進一步健全揚塵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加大對施工工地、物料堆場等揚塵易發場所監督檢查,深入開展揚塵污染防治分類掛牌管理。(該項工作由管理科會同監察大隊、110指揮中心具體落實。)
二是按照市局統一部署,全面啟動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和環保合格標志管理,重點推進機動車停放地抽檢、行駛車輛冒黑煙查處、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監管。(該項工作由汽車尾氣管理科具體落實。)
三是加強工業大氣污染源監控,完善污染防治設施檢修故障報告制度,加強對各類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的檢查和監督性抽測,強化工業污染源煙粉塵排放企業監督管理力度,督促各類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該項工作由監察大隊具體落實。)
四是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持續加強對工業企業監管工作,進一步嚴格直排環境的企業排放標準,確保工業廢水污染處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并達標排放,確保河段面水質穩定達標。(該項工作由監察大隊具體落實。)
五是在污水處理能力建設方面,重點督促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任務,力爭協調解決好河及其支流河段生活污水直排的問題。在河道截污整治方面,督促有關責任單位按時完成重點河流截污整治任務,協調有關部門和街鎮及時清理河道垃圾,完善和管理好轄區生活垃圾收集設施。(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由項目監督科具體落實;河水質達標治理工作由監察大隊會同監測站具體落實。)
六是加大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力度。強化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加強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監管,嚴把危險廢物跨區域轉移關。加強涉源單位和射線裝置使用單位環境監管,完成輻射安全許可證的頒發和更換工作。按照省、市環保部門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工作。(該項工作由管理科牽頭,會同相關科室具體落實。)
三、加強快速應急能力建設,構建全區環境安全防控體系
一是在原有基礎上完善環境風險源動態管理檔案,對全區重點風險源進行專項檢查。完善環境應急體制機制,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進一步監控有突出風險源單位的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做好環境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二是定期進行不同科目的應急演練,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根據假設不同類型的污染事件,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起到鍛煉執法隊伍,提高人員素質的目的。(該項工作由監察大隊牽頭,110指揮中心、監測站會同相關科室具體落實。)
四、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繼續推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堅持監管和服務并重原則,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環境準入,充分發揮建設項目審批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的調控、促進、優化作用。嚴格控制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新增審批量。對全區重點項目和高成長型高新技術產業繼續做到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將管理植于服務之中。對國家鼓勵的項目、科技含量高的項目、輕污染能耗低的項目優先審批。強化建設項目“三同時”管理和竣工環保驗收,加大建設項目監督檢查和處罰力度。(以上工作由項目監督科同監測站、監察大隊具體落實。)
五、加強自然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有序推進生態市創建工作
圍繞《市生態市創建目標責任書》中分解給我區的36項任務目標,強化對責任部門的定期調度考核工作,發現拖延和停滯情況立即予以督辦整改,確保完成各項指標任務。指導申報各級生態鄉鎮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督促建設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迎接上級部門抽查。督促加強轄區畜禽養殖業環境監管,繼續有效組織,積極開展秸稈禁燒工作,對全區禁燒監察工作進行協調督導,確保實現全面禁燒目標。(以上工作由生態科牽頭,會同相關責任科室具體落實。)
六、嚴格環境執法
一是做好環境工作,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做好12345市民服務熱線、12369環保舉報熱線、12319城市公共服務熱線環保聯動服務,配合新聞媒體環保聯動工作,處理好《書記信箱》、《區長信箱》的環境訴求案件,確保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該項工作由法規科會同監察大隊、110指揮中心具體落實。)
二是嚴格執行“四個辦法”的相關要求,認真落實污染源在線監控值班制度,確保實現國控、省控企業排污達標率達到98%。繼續加大排污費征收稽查力度,依托排污申報電子平臺,依法、全面、足額征繳排污費。組織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執法檢查,加大后督察力度,對環境違法案件跟蹤督辦,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穩定的環境污染問題。(該項工作由監察大隊、110指揮中心會同法規科、財務科具體落實。)
七、加大培訓力度與資金投入,強化人員業務學習,確保環境監測水平有較大提升
開展好轄區突出環境問題及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繼續履行好常規環境監測任務,強化對重點流域、地下水涵養區的監督性監測。結合我區環境監測工作的整體需要,對目前監測工作的“短板”進行分析,科學合理的制定環境監測和污染源監督監測計劃,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從硬件購置、軟件升級、辦公條件、人員待遇、業務培訓、定期考核等方面提升監測能力水平,擴充現有監測項目,確保我局監測工作在年實現新跨越。(該項工作由監測站具體落實。)
八、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推進環保政務信息影響力
一是配合我區環保重點工作,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根據市局部署,進一步完善“綠色,綠色行動”宣講團進社區、進學校活動,組織開展好環保移動宣傳服務站“五進”活動。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教育基地等綠色系列創建工作,繼續強化和豐富中小學環保進課堂的教育內容,進一步發揮環保義務監督員、大學生環保志愿者作用。做好“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等各種環境文化宣傳活動。(該項工作由宣教科具體落實。)
二是做好區環保局各項政務信息的報送工作。要將我局工作動態及時形成文字材料上報市局和區委、區政府。繼續拓寬信息報送渠道,各個科室要將平日工作成績進行提煉,形成高質量文字材料,增加上稿率,要讓上級領導及時了解我區環保動態,密切關注、關心我們所開展的環保工作。(該項工作由局辦公室、宣教科會同各相關科室具體落實。)
九、全力推進廉潔高效及學習型機關建設
一是鞏固擴大“深入基層、服務群眾”集中教育成果,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形成學先進、找差距、作表率、振奮精神謀發展的好風氣。
二是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完善以懲防體系為重點的環保系統反腐倡廉建設機制。鞏固擴大“執政為民、廉潔高效”集中教育成果,悉心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全方面提高服務效率與依法行政能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三是整理相關申報材料,今年開始啟動創建“省級文明機關”工作,努力促進我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普及提高,更高更強
一、發揮協會作用,打造一流環保NGO
作為一個非政府的民間的群眾性組織(NGO),我校環保協會自2006年12月份組建以來,在校長和學校環境教育和綠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能夠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活力,始終把團結和凝聚全體師生的團隊力量和集體智慧作為開展活動的立足點和著眼點,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愛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時召開理事會和學校環境教育工作會議,努力發揮環保積極分子的作用。現在各處室的主要領導、各教研組組長、年級主任、骨干教師大都在加入環保協會的同時,還擔任重要的職務和承擔了大量環境教育工作,在學校學生會中設立了衛生環保部,各班設立了衛生環保委員,從上至下,從教職工到學生,有越來越多的有識、有志的師生在環境教育和環境保護中發揮智慧和價值,同時也挖掘、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熱心環境教育、環境保護和生活公益活動的骨干和精英,在長期堅持活動、注重在普及環境科學知識的同時,豐富環境教育的內涵,提升環境教育的品質。開展環境教育的研究性學習和課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積極的成果,多個項目獲獎、多篇,有的還在在全國重要的學術會議上交流和發表,為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聲譽開辟了新的渠道和搭建了更高的平臺。今年上半年環保協會組織開展了大小活動20余項,3月16日召開了二屆二次理事會,總結了2009年下半年工作,部署2010年上半年工作,起到了統一思想、凝聚意志、強化團隊、創造輝煌的積極作用,我校環保協會在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的NGO中已經嶄露頭角,名氣升揚。
二、以活動和課程為載體,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
1、堅持利用環保紀念日開展教育活動。環保協會與教育處、團委等部門聯合組織了一系列環保紀念日活動,倡導低碳生活理念,介紹環境污染狀況、環境保護法規等,取得了積極的教育效果。分別是2月4日舉行的世界濕地日報告會、3月22日舉辦的世界水日和世界氣象日報告會、5月22日舉辦的生物多樣性日報告會、5月31日舉辦的世界無煙日和世界環境日報告會、9月16日的世界保護臭氧層日報告會等,主講教師分別為楊長寨、劉欣、朱宇飛、石學業、王慶、楊馨六位老師。
2、協會和教務處、教科研室等部門聯合舉辦了第三屆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公開課。從5月18日至21日先后有九位老師面向全校展示了精彩的環境教育公開課,展現了我校課程領域實施環境教育的水平和風采,這九位優秀教師分別是張偉、鄧麗、朱宇飛、高丁國、王彥、荊小釧、趙文琦、賈德生。
3、學校繼續在高一和高二年級開出環境教育校本課程,分別由楊長寨和馮玉老師任課。
4、網上環境教育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第四期中瑞環境小碩士班在2009年10月14日至2010年6月21日歷經20余周,在完成了全部模塊的學習任務和課題探究后順利結業,第四期全體師生還與3月13日集體參觀了我國著名的太陽能產業龍頭企業——力諾集團。現在第五期YMP正在進行之中。第三期省網上環境教育課程學習小組在完成課程學習和課題探究后結業,并受到省教育廳和省環保廳的聯合表彰。第四期省網上小組將在今年下半年繼續舉辦。這兩種環境教育學習形式內容系統全面、課程安排科學合理、學習形式新穎有趣、融網上學習和社會實踐于一體,對于提升參與同學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非常有價值和魅力,都是在國際、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面向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優秀的開放型課程。
5、天氣預報堅持數年如一日,服務于師生。我校天氣預報板自2007年設立以來,就一直堅持每日公布三天的天氣預報,為師生提高氣象服務,受到師生的廣泛認可,我校環保協會的許多同志都做出了可貴的積極貢獻,他們是:王傳臣、翟魯斌、楊長寨等,現在是翟魯斌主任仍在承擔著這一平凡而又感人的工作。
6、環境監測活動長期堅持,它已經成為我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優秀社會實踐活動之一。自2007年以來的近四年的時間里,我校監測黃河和小清河水質的保護母親河保護水資源行動每月一次,已經進行了44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師生參加;監測大氣降水量及酸堿度,從未間斷一次,近2010年初至今已經進行了62次,每次都是不同的師生參加。這些環境監測活動,讓師生貼近了環境保護的一線,體驗了環境保護的艱辛和難度,更清晰地感受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使大家的環境危機感、生活責任感、環保使命感油然而生。
7、大力開展節能減排,降低無為的消耗,參加地球一小時行動,繼續開展垃圾分類投放和回收工作,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學校。上半年,學校環保協會和總務處、教育處、團委和學生會衛生環保部等分頭負責,聯合行動,加強了對班級、辦公室和校園節水、節電、節紙、節材等宣傳教育和檢查考核,加強了對環保黑板和公共物品的監管和養護,各個班級的節能節約意識和愛護公物的行為已經深入師生的心中。現在晴天不開燈、少開燈,放學時關閉環保黑板電源、多媒體電源等已經成為廣大同學的習慣,保持教室衛生,不亂扔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回收塑料瓶,現在大多數班組織的很好,今年上半年回收塑料瓶3516只。學校廢品回收環保總站在教育處老師的組織和各班環保分站的努力下,已經成為我校環境教育的特色項目之一,受到了上級的好評。學校還及時發現和修復地下自來水管道,堵住地下水龍的跑冒滴漏,減少資源浪費。3月27日晚上20:30-21:30師生有1700余個家庭自愿參加了全球一小時熄燈行動,我校第四期YMP班師生還發出了“堅持低碳生活,每天節約一度電”倡議,濟南時報等媒體進行了報道,師生共同為節約資源、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做出了貢獻。
8、建設了全省高中學校、完全中學第一座融實用和教學一體的太陽能電站。2010年5月13日我校投資12.7萬元政府采購的太陽能電站正式投入使用。省市環境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和學校領導一起為電站揭牌,省市許多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學校陸續組織了27批師生參觀,讓大家在太陽能電池板邊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親近太陽能這一綠色能源,了解一些太陽能發電的關鍵材料、發電原理、發電特
發展的理念在校內外開花結果,這是國際生態學校項目的重要原則。我校在生態學校委員會中邀請了部分家長、社區領導、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及企業代表參與其中,在家長會上向全體家長介紹情況,還在2010年1月27日在我校舉辦的友好共建會議上介紹相關創建工作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和贊助。并于2009年12月舉行了“關注氣候變化宣傳教育月”活動。
第七步,建立生態規章。在做了以上工作的基礎上,發動同學,就我校建設環境友好型學校、資源節約型學校以及國際生態學校的理念、價值和行為,提出一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公共協議”,也就是生態規章,供全校師生在日后的校園生活中去踐行。我校的生態規章于2010年1月7日在生態學校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通過,并由學校以文件形式全校,在各班教室內張貼。
在完成以上一個循環的工作后,則可以向FEE中國協調員辦公室提出申請國際生態學校的最高榮譽——綠旗,并按要求提供審核材料,由協調員辦公室派員進行實地考核合格后授予這面滲透著全體師生心血的——國際生態學校綠旗。但這絕不是國際生態學校創建工作的終結,只是完成了一個輪回,七步法要長期實施下去,一直到永遠,因為環境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也要長期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就在今天正式啟動我校創建國際生態學校的第二個輪回,首先成立第二屆生態學校委員會。
第二部分下半年環境教育工作要點
——不辱使命,再創輝煌
1、繼續開展好國際生態學校的創建工作。一是迎接CEEC代表FEE對我校工作的檢查考核,力爭首創通過,成為首批參加并創建成功的中國中學。二是按照七步法的標準,實施好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把國際生態學校的理念長期執行下去。
2、繼續辦好中瑞環境小碩士項目和參加省網上環境教育課程學習活動。在保障第五期YMP班順利結業的基礎上,開設第六期班,主要面向新高一熱愛環境保護又有較好英語基礎的同學。舉辦第四期省網上環境教育課程學校小組。
3、繼續在全校開出環境教育校本課程。
4、繼續開展保護母親河保護水資源行動,對兩河進行水質監測;繼續開展大氣降水量和酸堿度的監測。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得到知識提升和技能培訓。
5、組織好全國“百納杯”環保知識競賽參賽工作。
6、利用環保紀念日開展專題報告,分別是9月30日舉辦世界動物日(10月4日)報告會;10月14日舉辦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報告會。
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和省、市推進凈土行動的部署要求,深入推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負責、部門有責”,堅決完成國家、省及市關于打贏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各項工作任務,扎實有效推進凈土保衛戰。
二、主要目標
按照省和市統一安排部署,完成全縣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建立全縣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以及耕地質量分類清單;強化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全縣受污染耕地、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全部實現安全利用;嚴格落實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完成上級下達我縣減少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任務。
三、重點任務
(一)強化土壤環境調查監測
1.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的布點采樣、分析測試、數據上報、成果集成等工作,全面掌握重點行業在產企業和關閉搬遷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及分布,建立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各鄉(鎮)政府、平安街道辦、經濟開發區負責落實,以下不再逐一列出)
2.優化土壤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完善全縣土壤環境監測體系,配合國家和省、市開展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省控點位例行監測。按照年度監測計劃,組織對土壤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工業園區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周邊土壤開展監督性監測,2020年10月底前,監測結果上報省生態環境廳,納入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統一管理使用。對監測發現的土壤超標情況,進一步開展溯源排查,查明并及時阻斷污染源。(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等)
3.加強重點區域耕地土壤環境監測。對農產品污染物含量超標、污水灌溉等區域農用地地塊進行重點監測,及時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和污染范圍、風險水平等。對產出農產品污染物含量超標的耕地,發現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配合上級部門開展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論實施分類管理。加強農田灌溉水水質監測和監督檢查,防止未經處理或達不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廢(污)水進入農田灌溉系統。(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4.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應用。根據省、市統一安排部署,集成分析、綜合運用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開展高風險區域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深度調查和周邊污染源溯源排查。開展污染成因分析,對污染源進行溯源排查,6月30日前,建立重點污染源管控和整治清單,納入限期治理計劃,嚴厲打擊非法排污,有效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傳輸途徑,切實防止邊治理邊污染。根據全縣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采樣分析結果,按程序及時通報有關鄉(鎮),為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提供基礎信息。(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二)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
5.劃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加快推進全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全部完成劃定工作,建立全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檔案和分類清單。劃分結果,報請縣政府審核后提交市農業農村局。未利用地、復墾土地等擬開墾為耕地的,應當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依法進行分類管理。(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6.加強優先保護類耕地建設管理。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或納入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在優先保護類耕地分區域、按年度、按計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2020年6月底前關閉拆除。統籌礦產資源開發與永久基本農田調整劃定的關系,確需對重金屬等污染威脅的永久基本農田進行調整的,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補劃。依法加強對未污染土壤的保護,對未利用地不得污染和破壞。(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行政審批局等)
7.嚴格落實耕地風險防范措施。2020年5月20日前,各鄉鎮組織完成轄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工作方案制定、報備。對安全利用類耕地,應結合當地主要作物品種和種植習慣,采取農藝調控、低積累品種替代、輪作間作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對嚴格管控類耕地,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鼓勵采取調整種植結構、退耕還林還草、退耕還濕、輪作休耕等風險管控措施。10月底前,全縣所有受污染耕地全部實現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責任部門: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
(三)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8.組織開展建設用地風險調查排查。對有土壤污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土地使用權人要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020年6月底前,組織對未經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已開發利用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進行摸底調查,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人居環境安全。(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9.強化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聯動監管。完善疑似污染地塊名單、污染地塊名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強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的污染地塊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機制。強化關閉搬遷企業騰退土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以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企業為重點,嚴格企業拆除活動的環境監管。對違反《土壤污染防治法》有關規定的行為,依法對相關企業、土地使用權人或土壤污染責任人進行嚴肅查處。(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科技和工業化信息局等)
10.科學合理規劃土地用途。編制國土空間規劃要充分考慮土壤污染風險,合理確定土地用途。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必須符合規劃用途的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在居民區和學校、醫院、療養院等單位周邊,不得規劃布局有色金屬冶煉、焦化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2020年底前,推進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信息與國土空間規劃的“一張圖”匯總;已上傳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的疑似污染地塊及污染地塊實現“一張圖”管理。(責任部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
11.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列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不得批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事項。涉及成片污染地塊分期分批開發或周邊土地開發的,要科學設定開發時序,防止受污染土壤及其后續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對周邊人群產生影響。對開發建設過程中剝離的表土,要單獨收集和存放,符合條件的優先用于土地復墾、土壤改良、造地和綠化等。(責任部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行政審批局等)
12.加強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及修復。對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要采取風險管控措施,開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狀況監測。需要治理與修復的污染地塊,土地使用權人要編制修復方案。加強治理與修復施工的環境監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按要求將達到治理與修復目標要求,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塊移出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四)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整治
13.減量使用化肥農藥。加強農藥、肥料、農膜等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禁止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規范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推進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回收及無害化處理。2020年,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1%以上,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14.加強廢棄農膜回收利用。指導農業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膜,嚴厲打擊違法生產和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農膜的行為。積極推進廢棄農膜回收,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示范,完善廢舊農膜回收網絡,開展農膜使用及殘留監測評價。2020年,全縣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農田殘膜“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
15.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資源化利用。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2020年底前,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
(五)強化重點領域污染防控
16.強化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嚴格落實總量控制制度,減少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新、改、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實施等量或減量替換。加大減排項目督導力度,確保項目按期實施。繼續推進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列入污染源整治清單的企業,年底前完成綜合整治任務。(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行政審批局)
17.加強重點企業土壤環境監管。加強對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業企業土壤環境監管,制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將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責任和義務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要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落實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制度。2020年10月底前,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統一部署,開展土壤環境自行監測,編制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報告。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要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方案,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等)
(六)加強固體廢物污染管控
18.強化礦產資源開發污染監管。加大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修復力度,新建和生產礦山嚴格按照審批通過的開發利用方案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加快推進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綜合治理。加強尾礦庫安全監管,運營、管理單位要開展土壤污染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建立環境風險管理檔案,防止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土壤污染。(責任部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應急管理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
19.規范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加強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促進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推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依法查處違法排污等行為。(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等)
20.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嚴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批,加強危險廢物處置單位規范化管理核查。統籌區域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加快補齊利用處置設施短板。積極推進重點監管源智能監控體系建設,加大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運、利用、處置全流程監管力度。規范和完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處置體系,2020年底前,全縣醫療廢物集中收集和集中處置率達到100%。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理處置等違法犯罪行為。(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公安局等)
21.健全垃圾處理處置體系。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清理現有無序堆存的生活垃圾。加快國家確定的我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工作。2020年,建設完成符合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縣城達到98%以上。(責任部門: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等)
(七)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22.抓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加快推進莊上——連泉一帶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評估驗收工作,總結試點成效、經驗,為全縣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提供經濟適用、可參考、可復制的實用技術模式,持續鞏固莊上-連泉一帶土壤污染修復項目治理成果。(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縣農業農村局等)
23.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評估。在市統一安排部署下,自行對我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進行綜合評估,全面掌握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完成、政策體系制度創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體系與能力建設等情況。(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分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各鄉(鎮)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土壤環境質量改善負總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工作推進落實的組織調度和監督落實,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制定責任清單,層層壓實責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以“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主線,深化環保法制宣傳,著眼環保科普知識普及,提高全民環保素養,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法制宣傳月”時機,采取上街設點散發資料、懸掛標語橫幅、發表電視講話、播放電視專題節目和字幕宣傳等方式,面向社會開展環保法制和科普知識宣傳,共散發宣傳掛圖800余幅、環保書冊300本、節能減排宣傳卡片和傳單2000余份、懸掛宣傳橫幅30余幅,開展電視宣傳10余次,組織環保志愿者210余人次;組織企業法制培訓4場次,增強企業環保法制觀念;舉辦環保法制講座2期,組織環保知識“進廠礦、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活動10余場次,著力環境文化建設,不斷強化全民環保意識,
(二)咬定約束指標,總量減排工程有序推進
實施污染物總量減排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按照20*年市政府下達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任務要求,以及“強化減排項目建設”的思路安排,我縣認真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積極研究措施,全力推進管理減排、工程減排、結構減排“三大減排舉措”,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有序開展。今年總量減排任務項目有四類:一是完成城有紙業公司、安溪紙業公司廢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廢氣治理工程;二是完成遠大富源公司廢水治理及清潔生產審核;三是力爭于20*年底完成富順縣污水處理廠建設,最遲2009年6月投入運行;四是完成永年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截止目前,城有紙業公司、安溪紙業公司廢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廢氣治理工程已順利完成并通過驗收;遠達富源公司廢水治理工程已經完成,清潔生產審核正在報省級有關部門審批,預計年底前能夠完成;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基本能保證在2009年6月建成投入運行,目前總投資601萬元;永年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已完成可研究審批及工程詳堪工作,由于資金籌措困難,土建工作未啟動,今年難以完成,縣政府已書面報告市政府請求調至明年完成。
(三)堅持惠民利民,環保“民生工程”取得實效
1、加強企業污染整治。今年城有紙業、童寺化工建材兩戶企業列入省政府限期治理企業。富順縣城有紙業公司生產廢水整治工程采用動靜平靜、封閉循環、綜合利用的術,工程累計投入180萬元;童寺化工建材公司煙塵粉塵治理工程總投資255萬元,機立密、生料磨、水泥磨、原料破碎、水泥磨破碎、熟料庫、打包機等工序粉塵回收點顆粒物濃度均達到《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規定。兩戶企業于9月5日通過了市目督辦、市環保局、市經委代表省級部門組織的現場驗收。
2、切實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對縣城飲用水源(鎮溪河流域)按新的保護區劃分規范,進行了重新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并編制了飲用水源地環境現狀調查報告和環境保護規劃;督促各鄉鎮人民政府按要求對鄉鎮水源劃定保護區范圍;加強了水源地日常巡查執法,會同有關鎮鄉和部門清查、整治和取締二級飲用水源的排污口,使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開展了每月1次的鎮溪河水質監測和每半年1次的25個鎮鄉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監測,鎮溪河水源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水質,符合飲用水源水質標準,25個鎮鄉飲用水源受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影響水質多數較差。
3、加強縣城環境綜合治理。認真開展城鎮煤(油)煙整治、噪聲控制。一是實施餐飲業準入管控,在清潔燃料使用、油煙有組織排放方面嚴格把關,在規模酒店、火鍋店安裝油煙處理設置,減少對居民區的污染。二是開展環境秩序專項整治,會同城管、工商、衛生、藥監開展聯合執法,整治縣城區夜市攤點。三是加大縣城區噪聲控制力度,對鐘秀路等音樂茶座、歌城,繼續實施專項整治,落實夜間專人值守、處理投訴;配合文化等部門開展娛樂場所“陽光工程”工作,倡導健康文明的娛樂生活方式;開展“兩考”禁噪,加強了建筑施工行業噪聲監控,嚴格施工時間,避免夜間擾民,對居民住宅區內產生噪聲污染的企業,及時查處整改,圓滿完成了“兩考”禁噪任務。四是參與縣城區揚塵整治,在縣城管委安排下合理布設監控點,進一步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五是切實做好省級衛生縣城復查迎檢中的環保工作,順利通過了省級復查。
(四)堅持依法行政,環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1、加強建設項目管理,有效控制新增污染。全面貫徹執行《環評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在項目建設管理上,執行分類管理、分級審批制度,把好企業環保準入關。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合理規劃調整工業布局。堅持戰略環評制度,落實產業規劃、區域發展規劃、流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以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進步要求為導向,促進工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合理選址,嚴格審批,引導企業選擇優良工藝和設備,促進污染治理技術進步。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有效防治環境污染,截止目前,共審批建設項目119個,其中審批新改擴建建設項目工業類25戶,第三產業74戶,其它類20戶;建設項目辦理竣工驗收手續12戶;“三同時”執行率為100%。
2、執行排污申報、排污許可和排污費征收制度。按照《環保法》、《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我局執行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并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對排污企業開始新一輪《排污許可證》核發。實施排污費征收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努力做到征收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3、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和“環境安全百日專項檢查”。在“環保專項行動”中會同縣安監局、經商局、監察局、人大城環資委等單位,集中檢查了富世鎮片區10個企業、東湖鎮片區10個企業、安溪鎮片區4個企業,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了口頭和書面要求,對11戶企業提出了口頭要求,對9戶企業發送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對2戶企業進行了處罰。在“環境安全百日專項檢查”中,以食品、化工、造紙等危化品生產使用行業為重點,已對全縣8個化工企業、4個造紙企業、12個加油加氣站、18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晨光工業園工內已投產的5戶企業、6個煤礦和7個危化品使用、儲存企業的環境安全進行了檢查。
4、加強環境安全監管,防范和降低環境風險。一是加強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警機制建設。制定和完善了縣政府和環保部門的《應急預案》、《應急監測方案》,督促重點企業完善自身《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和試用,提高可操作性;嚴格執行污染事故報告制度,確保污染事故能得到及時處理,將損害降到最低。二是加大對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監管力度,對涉源單位進行了調查摸底,督促辦理環評審批、驗收手續,指導企業做好換發《輻射安全許可證》工作,按時、保質完成全縣電磁輻射設備(設施)申報登記工作。今年8月,完成了富江水泥公司3顆廢用輻射源的順利送儲工作,消除了重大輻射環境安全隱患。三是加大對企業的巡察力度,堅持對重點污染源企業每周兩次、一般企業每月一次的巡察,嚴格執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共出動執法人員316人次,對84戶工業企業66臺套治理設施進行了巡查,從巡查情況來看,治理設施運行率達到94%,達標排放率達到97%。四是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發揮自動在線監測平臺作用,遠達富源化工公司、富江水泥公司兩戶企業新安裝的煙氣在線監控系統已完成了的安裝調試。
(五)強化環境服務,維護企業、群眾合法權益
1、開展效能建設,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為切實提高行政效率,改善發展環境,提升單位形象,我局積極開展了機關行政效能建設,落實一個窗口對外,將本單位履行的行政許可事項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審批職能,調整歸并到了一個股室——綜合業務股。行政許可項目規范為5個,其中即辦件3個,承諾件2個。切實落實了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提高行政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
2、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做好項目協調服務。在建設項目嚴格審批的同時,注重對企業在項目環評手續辦理、項目選址、工藝選擇等方面的指導、協調、服務工作。一方面,對自身審批的項目,寓服務于審批當中。另一方面,對省、市審批項目,積極協助做好環評單位聯系和省、市局相關處室的對接匯報工作,如威力富戎公司技改項目、吉泰龍遷建項目、縣城垃圾處理廠項目、順麒公司技改項目、2500噸/日干法水泥項目等,通過銜接,促成了項目推進。
3、積極為企業、鄉鎮爭取上級資金,籌措本級資金,加大治理投入。今年,積極幫助指導企業、鎮村編報國家、省、市環保補助項目,涉及工業企業治理、場鎮污水治理、小流域污染防治、生態建設和環保能力建設5大類項目,總投資1762萬元,申請補助805萬元,相關項目資金逐步到位。同時,縣財政加大治理投入力度,今年已先期安排企業治理補助資金15萬元,年底縣級環保資金將向治污大戶、減排大戶企業傾斜安排。
4、積極解決群眾反映的環保熱、難點問題,切實為民辦實事。一是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邀請相關部門座談,共同商量如何集中處理我縣醫療廢物,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二是及時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積極參加“大接訪”和“下鄉”活動,今年共接待來訪群眾93人次,收到群眾來信來電205件次,環保熱線電話投訴80件次,辦結率為98%,群眾比較滿意。
(六)堅持城鄉統籌,生態縣建設和農村環境建設啟動
按照全國農村環保會議精神和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我縣抓住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縣和生態縣建設試點縣契機,將環境保護的重點逐步向農村轉移。根據生態縣建設要求,著手編制全縣生態建設規劃,完成了小康環保行動試點縣規劃、部分環境優美鄉鎮規劃制定。堅持實驗示范和典型引路,開展“生態細胞”創建,今年被確定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試點鎮2個(永年鎮、板橋鎮),共創建成省級生態示范村1個(東湖鎮卷壩村)、省級生態小區1個(寶慶鄉天池湖)、省級人居活動生態小區1個(西湖人居活動小區)、創建成省級綠色學校1所(代寺三中)、省級綠色社區1個(富世鎮金山社區),市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市級生態示范村5個、生態家園30戶、生態示范區1個。板橋鎮吳廟村、干竹灣村2個省級人居環境村莊治理試點工作啟動。在農村環保方面逐步加強,著手開展了農村污染源調查,謀劃河流、湖庫環境保護措施,包裝上報重點場鎮生活垃圾、污水處理項目,實施了重點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整治。
(七)狠抓基礎建設,環境監管能力不斷提升
1、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全員素質。按照學習型機關建設要求,堅持每月政治業務學習制度,學習政治理論和環保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把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制訂了環保人員“十不準”規定,增強了環保工作者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進一步宏揚了環保精神,增強了全體黨員和職工拒腐防變能力。
2、加強環保能力建設,服務環境管理。狠抓環境監察、監測能力建設,推進儀器裝備配備和更新升級,今年預計可獲得省級環保能力建設補助資金50萬元,加大環保執法硬件設施和監測儀器設備投入,提高環境監管水平和監測能力。縣環境監測站按計量認證評審準則要求,順利通過了計量認證復查工作,編修制訂了4.0版《質量手冊》、《質量文件》、《程序文件》的質量轉版體系。
3、狠抓監測技術服務。一是完成了重點流域沱江河三個斷面三個水期31個項目的水質監測和1月、5月16個項目的加密監測工作,完成四川省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富順縣高硐斷面每月31個項目的監測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區3個大氣監測點每季度一次,連續五天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任務,以及每月4個監測點的隆塵、硫酸鹽化速率監測和每月1個監測點的降水監測任務,承擔了全縣城區全年兩次4個監測點的功能區環境噪聲質量監測任務以及全年一次32個測點的交通干道噪聲和204測點的區域環境噪聲監測任務。共采集有效數據樣品1319個,獲得有效數據1048個,編制19份環境質量報告。開展了委托、比對、監督、現狀、污染糾紛、應急監測,今年共對今年共對225個污染源進行了廢水、廢氣、噪聲監測,共出據監測報告242份,及時為黨委、政府和上級環保部門提供了科學、翔實、準確的數據體系。
4、繼續開展了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去年污染源清查基礎上,在全縣全面開展入戶調查和數據審核、錄入、上報和分析評價、總結等工作,通過調查,徹底摸清了污染源狀況,據統計全縣工業污染源356個、生活污染源1184個。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環境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宣傳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相關單位和鎮鄉保護生態環境、創建優良人居環境認識仍有較大差距,部分企業的環保意識還比較淡薄,一些企業看中短期效益,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有逃避環保監管傾向,在污染治理上不愿投入,即便是投入,也想方設法節約成本;個別企業在新、改、擴建項目上,存在辦理環評手續不及時問題;排污費征收困難,部分企業不愿意承擔繳納責任,千方百計偷逃或少繳排污費,缺乏強制手段。
2、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艱巨。工業減排進展有序,年底前能全面完成,但是城市、集鎮生活COD、氨氮等生活減排指標中水污染物的削減難度大。一是縣城污水處理廠雖然已開工建設,但仍要在明年6月才能投入運行,縣城生活污水目前無法處置;二是永年鎮場鎮生活污水綜合治理工程建設資金(249.2萬元)尚在籌措當中,雖然已作為環保治理項目上報,但難度大,資金缺口較大;三是鄉鎮生活污染面寬量大,難于治理。
3、執法力量較為薄弱,執法人員結構老化,素質參差不齊,力量嚴重不足,執法水平不高。特別是因人員少,建設項目監管和環保設施竣工驗收難以及時到位。
4、環境管理、監控面寬量大,執法壓力巨大。縣內的重點污染企業近20家,中小企業幾百家,而且大多是老企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產能較低,污染治理投入嚴重不足,治理設施運行不穩定,監察難度較大。大量的餐飲、娛樂、服務等三產業店數量大,鋪遍布城鄉,油煙、煤煙、噪聲、污水擾民時有發生,各類糾紛、投訴不斷,環保部門應接不瑕,鞭長莫及,牽制了大部分執法力量。
5、農村環保形勢嚴峻。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薄弱,投入嚴重不足,鎮鄉工業發展有時“饑不擇食”,工業污染、生活污染有向農村轉移趨勢;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等普遍存在,鄉鎮場鎮飲用水源保護形勢嚴峻,環保部門力量有限,農村環保監管措施落實難。
三、二〇〇九年工作要點
(一)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和宣傳陣地廣泛開展環保宣傳教育,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和基礎環保知識,強化公眾環保意識,形成廣泛的環保“統一戰線”。特別要抓好領導干部和企業法人的環保法制培訓,增強環保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抓好減排工程建設,努力實現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抓好減排工程建設,努力實現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按照《十一五減排工作規劃》和年度減排計劃,分解減排目標,落實減排“一崗雙責”責任,力爭將總量減排任務入納鎮鄉、部門、單位黨政目標考核范圍,營造全縣上下抓減排,社會各方促減排的良好氛圍。切實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大減排措施”,確保“十一五”和年度減排目標實現。
(三)強化飲用水源保護,確保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一是建設富順鎮溪河流域、飲用水源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強植樹造林,確保水源涵養;二是會同相關鄉鎮、部門加大農村水體特別是集中式飲用水源的保護力度,重點防治工業污染、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漁業污染;強化對水源積雨區內群眾水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積極力爭沼氣池建設計劃,減輕農業面源污染;三是繼續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及影響區范圍內的農家樂進行清查,對不達標的制定整治方案,限期達標排放;四是加大對縣鄉飲用水源的監測力度,對水源水質有嚴重影響的達標項目進行跟蹤監測;五是加大巡查力度,確保飲用水源水質逐步好轉。
(四)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強農村環保工作和生態建設。深入貫徹“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加快推進生態縣建設。一是圍繞“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能源”目標,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二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對重點規模養殖企業實施限期治理。三是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配合農口部門推進農村沼氣能源工程,減少柴料燃燒和人畜糞便污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減少農藥施用,四是繼續深入開展生態縣細胞建設。五是加強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和恢復,堅持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
(五)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營造優良人居環境。強化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繼續加強城鄉油煙、煤煙、垃圾、污水、噪聲為重點的污染防治,積極穩妥處理好群眾投訴,構建和諧廠群關系、商(家)住(戶)關系;配合城管部門和鄉鎮推進縣城垃圾處理廠建設和場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工程建設;配合相關部門和業主加快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重點場鎮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
(六)嚴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嚴控新增污染源。深化《環評法》的宣傳、貫徹、落實,消除環境隱患,推行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制度,切實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一是嚴格執行國家的產業政策,所有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都應符合節能減排的相關要求。二是加強晨光工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區及其建設項目的監管,督促晨光工業園區啟動污水處理、工業渣場工程建設,協助晨光工業園區做好“省級園區”、“生態園區”申報、創建工作。三是嚴格執法,對所有違法建設項目,依法處理。
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社部門綜合管理、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成立了強有力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09年3月和2012年4月,鄂爾多斯市市委組織部先后兩次根據領導干部調整的實際和工作需要,調整充實了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人才人事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30多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并在市委組織部設立了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人員從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抽調人員組成。建立和落實了黨委專題研究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議事、辦公室例會、人才工作重大事項報告、人才工作聯絡員、人才工作信息、人才工作督促檢查等制度。堅持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每個月進行一次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部分成員會議,每周進行一次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例會。制定下發年度人才工作要點和人才工作重點任務分解方案。通過人才工作重點任務逐項分解、限期完成和專項考核,落實了人才工作責任,使人才工作服務產業、服務項目、服務民生的主動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
建設產業人才高地,創建良好人才集聚平臺
根據本市產業發展規律和特點,依托產業在全國及部分區域形成的比較優勢和對人才的集聚作用,搭建政產學研互動的平臺,建設一批產業人才高地,推動人才整合、信息共享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實現人才與產業協調發展。
一是建立分類推進機制。依托現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建設全區范圍內特色突出的產業人才高地;依托裝備制造、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中西部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人才高地;依托煤炭、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建設全國領先的產業人才高地。近年來,在新型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羊絨服裝、陶瓷、建材、生物醫藥、農畜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領域,各選擇1-2家龍頭企業來帶動,初步打造了全國能源煤化工人才高地、全國羊絨產業人才高地、西部地區裝備制造業人才高地、西部地區新能源產業人才高地、西部地區新興產業高層次創業人才高地、西部地區生物技術人才高地、西部地區服務業人才高地等7個人才高地。比如在全國能源煤化工人才高地建設方面,通過建成世界第一條煤直接液化生產線,國內第一條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引領煤液化世界頂端技術,聚集了一批國內外高科技尖端人才。達拉特經濟開發區、大路煤化工基地被評定為自治區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二是建立鄂爾多斯市首席專家選拔管理機制。在同一產業高層次人才中選聘首席專家,負責本產業發展的決策咨詢、重大建設項目立項咨詢論證、產業重點技術難題攻關以及產業創新人才團隊的培養指導等工作,赴重點企業調研會診,對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最大限度地發揮首席專家的技術領軍作用和人才集聚效應。2012年3月,開展了首批鄂爾多斯市首席專家選拔工作,從公共衛生、農牧業生產、氣象、環保、電力保障等公共安全專業技術領域選拔了公共衛生安全首席專家、流行病預防控制首席專家、首席高級農藝師、首席高級獸醫師、氣象預報首席專家、環境監測首席專家、首席電網工程師等7名市首席專家。依據《鄂爾多斯市首席專家選拔管理辦法》,每批市首席專家管理期為3年,每月發放市政府津貼,名單錄入鄂爾多斯市高層次人才庫,享受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有關待遇。
三是建立產業人才預警機制。建立人才供求動態監測網絡,在人才市場、高等院校、骨干企業、重點開發(園)區、重點部門設立人才信息采集點,掌握人才供求第一手資料,對產業人才供求狀況進行分析預測,編制人才需求目錄。全市人才需求目錄定期更新,編印成冊,在市內外各類人才交流活動、人才招聘洽談會上廣泛發放,同時在鄂爾多斯市人事人才網上。
四是建立動態評選管理機制。根據產業優勢和人才開況對產業人才高地進行評選、調整和補充,逐步把鄂爾多斯低碳谷、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鄂爾多斯科技教育創業園、惠谷工業設計園等一批專業特色產業園區加速培養成產業人才高地,努力形成層次多樣、資源共享、人才互動、優勢突出的產業人才高地集群。
五是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推進機制。強化與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合作,打造海內外高端人才集聚基地。與國家煤炭科學總院共同開展了科研試點攻關,引進西安煤炭設計院等5家專業科研機構在我市設立了長期辦事機構。先后掛牌成立了蒙西、鄂絨、億利、伊化等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4個國家和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2個自治區級引智成果推廣示范基地、3個自治區級“666”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基地。以各類研發基地建設為引擎,加快產學研互動。目前,中科院內蒙古研究所總部和ADS大科學裝置項目落戶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清華大學鄂爾多斯市紫荊創新研究院入駐中國鄂爾多斯低碳谷,超臨界空氣儲能產業化項目落戶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世紀互聯100萬平方米超大型數據中心及中興通訊綠色數據中心落戶鄂爾多斯云計算產業園,有14個科技創新創業項目(新能源、新材料與節能環保類項目4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項目5個,光機電一體化項目5個)落戶鄂爾多斯科技教育產業園。東勝區政府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共建中國東勝大規模儲能技術研究所、中國東勝低碳能源技術研發基地,與北京科技大學共建計算機與系統工程東勝工程中心。大路煤化工基地與中科院成立了鄂爾多斯大路煤化工產學研創新基地、大路煤化工研究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大路基地、地方企業聯合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中心等7個創新機構。中科院植物所、過程所、大化所、遺傳所、地理所等5所恩格貝生態示范區分站啟動運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質量強國、質量強省、質量強市、質量強區戰略為綱領,以實施市政府《貫徹<質量發展綱要>實施質量強市戰略行動方案》為主線,以建立質量強區為總目標,以提升產品、服務、工程和環境質量為重點,創新質量工作體制機制,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建設質量強區,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確定的質量強市發展目標。
主要目標
到2015年底前,率先建立起科學、高效的質量監管體制,形成各部門職責明確、密切配合的大質量工作機制,“崇尚質量、追求卓越”成為主流的質量文化,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整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工作對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作用顯著增強,把我區建成我市質量強區的典范。
(一)產品質量目標
普遍推行產品質量認證,14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得各類管理體系認證。加大對涉及健康安全的重點產品的監督抽查力度,主要工業品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8%以上,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建立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消費者認可的品牌產生機制,大力推進市質量獎、省名牌、市優質品牌評價工作,到2015年,名牌產品達到21項、市優質品牌達到18項,并有1家企業獲得省質量獎、1家企業獲得市質量獎。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
(二)服務質量目標
1.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區文化館、圖書館保持國家一級標準,街道文化站達到省級標準,每30萬人擁有1座小型以上圖書館,每2萬人擁有1個社區圖書室,公共圖書館藏書實現常住人口人均擁有0.5冊,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數字電視覆蓋率達到90%。
2.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3-5歲學前兒童入園率達到100%,新創2所省級示范園、5所市級示范園、5所區級示范園,打造1所國內知名的特色高中,初步建成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特色鮮明、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3.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轄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達到2000張,衛生技術人員總數達到3500人,主要健康指標和業務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全面推行國家和地方服務質量標準。重點服務行業實施GB/T19004-2011《追求組織的持續成功質量管理方法》標準,骨干服務企業和重點服務項目的服務質量達到國際水平,用戶滿意度明顯提高。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行業中的重點單位和金融、商貿、物流業中的重點企業推行卓越績效模式。大力推動管理創新,以服務質量的提升促進提高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
(三)工程質量目標
大中型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竣工的工程質量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確保保障性住房質量合格,確保舊工業區、舊商業區、舊住宅區和城中村改造的工程質量。建設工程質量實現零事故,人民群眾對工程質量(尤其住宅質量)滿意度明顯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投訴率逐年下降。
(四)環境質量目標
以污染綜合防治為重點,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與評價體系,嚴格執行污染物減排標準。工業廢水95%以上達標排放,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9%以上,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超過全年的95%,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資源消耗水平顯著下降,到2015年,萬元生產總值建設用地累計下降20%以上,萬元生產總值水耗累計下降20%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8%以上,完成市政府規定的節能減排任務。
主要任務
(一)提升產品質量
貫徹實施市有關部門加強工業企業質量管理意見,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標準化、計量檢測體系。推廣工業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標準,推行質量管理體系、測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強制性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和臺賬登記、原料進廠、產品出廠檢驗等制度。建立完善農產品及食品良好生產規范、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及產品可追溯制度。加強進出口質量安全監管,防止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質的傳入傳出,出口產品檢驗合格率達99%以上。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暢通12315、12365等質量投訴舉報渠道,建立群眾舉報、質量申投訴等綜合信息分析系統,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責任單位:市質監第一分局、區工商局、區衛生局)
(二)提升服務質量
1.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新建一批重點文化設施項目,完善街道、社區文化活動場所,推進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向基層布點,形成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均文化設施面積和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目標。(責任單位:區文體出版旅游局)
2.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校園改造標準化、教育設備現代化、教育管理科學化,形成多元開放、優質高效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建成全省教育強區。(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3.深化醫藥衛生體系改革。構建合理醫療機構布局和網絡,完善醫療急救功能和婦幼保健服務,大力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加快便民就醫工程和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后續建設,建立職業病技術服務體系,提高實驗室檢測能力,保障公共衛生服務均衡化。(責任單位:區衛生局)
4.提升服務管理質量。借鑒國外服務業先進管理模式,促進金融、商貿物流、文化創意、信息服務、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管理規范化、服務精品化、運營國際化。以服務質量提升推進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貿、餐飲、賓館等傳統服務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生活業顧客滿意度達75以上,生產業顧客滿意度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區經發局、區文體出版旅游局)
(三)提升工程質量
貫徹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各環節的監管,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主體的質量責任。大力推進建設工法開發和應用,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樣板引路、標準化施工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體質量水平,確保保障性住房質量。加強工程抗震設防,增強學校、醫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災害能力。切實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加強監督,確保舊工業區、舊商業區、舊住宅區和城中村改造的工程質量。(責任單位:區建設局)
(四)提升環境質量
1.積極開展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進國家生態區創建,針對轄區主要環境問題,積極開展水、氣、聲環境的綜合整治,著力改善轄區總體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湖里的城市品位和居民的幸福指數,推進湖里城市化進程,推動東部新城區的形成。(責任單位:湖里環保分局)
2.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工程。堅持產業結構與區域環境容量相適應的原則,走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態發展之路,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推進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減少資源能源消耗,降低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代價。大力扶持電子商務、互聯網、創意設計等低碳環保的新興產業發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低碳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節能建筑建設和改造,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技術標準,加強室內裝飾裝潢質量監管和檢測,符合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新建工程達到100%,建筑工程節能效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30%,新型建筑節能材料應用普及率達到30%以上。推進城中村改造和舊工業區改造,建設宜居城區。(責任單位:區經發局、湖里環保分局、區建設局、區發改局)
(五)大力加強區域品牌建設
完善有利于企業品牌培育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以創建自主品牌為重點,做好省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的培育、保護和獎勵工作。貫徹落實我市“內外需齊拓展,二三產共推進”中的智慧,形成計算機通信、平板顯示、電力電器、航空工業、品牌服飾等百億產業集群,現代物流、商務營運、金融、文化創意等成為支柱產業,建成現代服務業重要聚集區、都市科技核心區和區域性商務營運中心。(責任單位:市質監第一分局、區經發局、區財政局、區工商局)
(六)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和標準化戰略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促進保護體系和先進技術標準體系,鼓勵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運用高新技術和新材料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搶占國際國內市場,每萬人專利授權量年平均11件以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全國創新型城區。進一步推進轄區珠寶、商貿、物流等行業標準化工作,切實提高企業人員標準化素質。圍繞我區主導產業、重點產品推進實施標準化戰略,出臺《湖里區標準化戰略工作實施方案》以及相應的實施標準化戰略獎勵辦法。培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著力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構建完善標準化支撐服務體系及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標準體系,提升全區企業技術水平、市場競爭力和自主創新力,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提升區域標準化整體水平和競爭力。(責任單位:市質監第一分局、區發改局、區經發局、區科技局、區文體出版旅游局)
(七)切實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堅持從源頭抓質量,綜合運用生產許可、認證認可、注冊備案等手段,對涉及健康安全的產品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對重要工業品和農產品、食品的監管,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嚴格實行質量追溯、產品召回和責任追究制度。推進設備監理工作,對大型設備安裝、使用的全過程實施監督和控制。完善科學、規范、高效的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加強對法定檢驗進出口商品的通關單聯網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擊逃避監管行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確保食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工程建設等重點行業、領域的質量安全。開展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對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建立質量安全風險監管體系,推動建立商品質量安全聯盟和產(商)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完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快速處置機制,切實防范和有效處置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重大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環境污染等突發事件。(責任單位:市質監第一分局、區建設局)
(八)實施質量管理進步工程
以管理創新促進質量管理進步。實施以省、市質量獎為載體,以推廣卓越績效模式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進步工程,建設以卓越績效為特征的創新型城區。每年引導一批重點企業導入、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培訓一批企業卓越績效管理人員,培養一批優秀的卓越績效管理專家,催生一批管理創新成果,使“崇尚質量,追求卓越”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管理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形成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的創新模式。引導教育、醫療衛生等非營利性公共服務機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促進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責任單位:市質監第一分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局)
實施步驟
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分三步走,即分啟動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
(一)啟動階段(2012年8月)。區政府召開全區質量強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全面動員部署啟動質量強區戰略。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實施質量強區方案的總體目標要求,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加大質量強區戰略宣傳工作,營造氛圍,全面推動,初步建立質量強區工作機制。
(二)實施階段(2012年-2015年)。在全區范圍內全面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廣大企業普遍樹立以質取勝的經營理念,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全面提高。各職能部門嚴格按職責分工的要求,每年制定出工作要點,并抓好實施,每半年報告一次進展情況。
(三)總結階段(2015年底)。領導小組組織考核驗收工作,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完善工作措施,提出下一輪戰略目標任務,制定實施方案。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已成立區長為組長的質量強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區質量強區辦”)負責日常工作,掛靠區經發局。市質監第一分局、區建設局、區發改局、湖里環保分局分別作為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工作組的牽頭單位。各相關部門要相應成立“質量強區”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領導和協調本系統的“質量強區”工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質量強區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二)明確工作職責。區質量強區辦要建立和完善督查指導、考核制度。各成員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法制保障。各職能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協調配合,認真推進本領域質量工作。各成員單位每半年將質量強區工作總結及下階段工作計劃報送區質量強區辦。
(三)強化效能考核。區質量強區辦要會同區效能辦、各工作組牽頭單位,抓緊研究制定質量強區工作考核辦法,并納入區級政府績效評估指標考核體系,定期組織考核。領導小組將對在質量強區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顯的,責令限期整改并通報批評,對工作中推諉扯皮、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追究領導責任。
(四)加強輿論宣傳。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大力宣傳質量法律、法規,增強全社會的質量意識。要堅持典型引路,以正面宣傳為主,對重視質量、守法經營的優秀企業和質量過硬的名優產品,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要正確處理新聞監督與社會效果的關系,既要發揮新聞輿論的公開監督作用,又要把握宣傳的時機、力度和分寸。要通過宣傳引導,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監督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堅持“四個結合”。一是把“質量強區”與創建文明城區活動結合起來;二是把“質量強區”與推進名牌戰略和實施標準化戰略結合起來;三是把“質量強區”與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結合起來;四是把推進“質量強區”與優化發展環境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四個結合”促進我區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持一批品牌聲譽好、生產規模大的項目或企業;實施品牌帶動,通過項目帶動拉動經濟增長,品牌帶動促進了項目帶動,品牌帶動提升我區經濟的質量;促進優良資本向名牌企業轉移,增加名牌產品的科技投入,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質量強區工作上來。
(六)設立“區長質量獎”。設立“區長質量獎”,主要表彰和獎勵當年在實施“質量強區”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1)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一次性給予80萬元獎勵;
(2)對獲得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
1、年度計劃超額完成。全年完成投資11.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5.3億元,超額完成預定的至年底累計完成投資14億元的目標,超額完成計劃投資9.3%。西堠門大橋于5月20日全面復工,原創:全年完成投資6.1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9.1億元,為總投資的38.4%。大橋北塔塔身澆筑至129米(標高達到151米),占塔身設計高度的61%;北錨完成砼澆筑63243米3,為錨碇工程量的80%;南塔塔身澆筑至151.5米(標高達到173.5米),占塔身設計高度的71.8%;南錨完成砼澆筑64421米3,為錨碇工程量的83%;完成南引橋基礎及下部結構施工;生產主纜用全部盤條21243噸;生產主纜用鍍鋅鋼絲17500噸,為工程量的82%;鋼箱梁標準梁段開始板單元加工。金塘大橋正式動工,全年完成投資4.9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2億元,為總投資的8%。鋼管樁試樁工程于9月30日實施,至年底90根試樁已全部打入,并澆筑完成2個承臺;主通航孔橋下部結構工程施工和60米跨非通航孔橋鋼管樁制作也已于去年11月和12月先后啟動。
2、前期工作進展迅速。西堠門大橋項目初步設計文件于4月4日通過交通部和省發改委、省交通廳的聯合審查,于4月25日獲省發改委批復;施工圖設計文件于11月3日通過省交通廳組織的專家審查。金塘大橋項目初步設計文件于4月上旬接受交通部和省發改委、省交通廳的聯合審查,補充材料于6月8日通過省發改委和省交通廳聯合組織的專家審查,于8月26日獲省發改委批復。
3、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全年無一般及以上質量事故。已完工程經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單位抽檢,分項工程合格率達到100%。
4、安全生產態勢良好。全年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5、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先進性教育、廉政建設、立功競賽、標化工地建設、物資采購、政策處理、檔案管理及宣傳信息等各項工作全面、有序開展,成效顯著。
一年來,我部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爭取各級領導關心、支持,基本理順了三大關系,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在市政府的協調下,較順利地完成了一期工程與二期工程財產、土地、資料等移交工作,基本理順了省、市指揮部之間的關系。二是根據省政府專題會議紀要[2005]10號和5月17日召開的浙江省舟山連島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經過與項目公司多次磋商并經省廳協調,于8月底簽訂《浙江舟山大陸連島二期工程項目委托建設管理協議》,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據,基本理順了建設管理體制。三是在省廳和市政府的協調和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多次赴寧波就鎮海側登陸、施工海域管理等有關事宜與寧波海事、船檢、規劃、農業、港口等部門溝通,妥善落實了金塘大橋鋼管樁試樁工程和主通航孔橋下部結構施工的各項政策處理工作,基本理順與寧波有關各方的關系。與此同時,我們還進一步理順與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關系,凝聚各方力量,齊心協力抓好工程建設。目前,“一橋五方”配合密切,合力明顯增強。
(二)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完善制度,不斷增強建設管理力量。
根據有關規定和工作需要,核定了指揮部機構,設置了內部職能處室;建立了指揮部黨委和紀檢委,充實、調整了領導班子成員,選舉成立了指揮部工會、職工技術協會和黨、團支部;聘任了一批中層干部,完成了員工的崗位聘用,形成了黨、政、群三位一體的組織管理體系。為保障各項工作及時、全面走上正軌,借鑒兄弟指揮部的做法,結合指揮部建設管理工作實際,先后制訂了指揮部及內設各機構的工作職責以及會議、公文處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20多項制度,出臺了人員聘用、建設資金管理等多項暫行辦法,規范了工程計劃、招投標、質量管理等七大類共44項工作流程。同時,根據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這兩座世界級橋梁工程的建設特點和技術難點,為從容應對各項技術難題和挑戰,不斷強化技術支撐。除充分發掘現有技術人員潛力,搞好在職培訓外;還積極爭取各有關單位和橋梁專家的支持,采用借調、招聘等各種方式,引進了近20名橋梁建設工程的專業人才和其它相關專業的實用型人才,并聘請了楊盛福等七位國內著名橋梁專家擔任指揮部的常年技術專家。
(三)力促前期,加速在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前期工作以加快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勘察設計階段的各項工作為重點,除完成設計文件的完善和評審外,還落實了西堠門大橋項目相關的風洞試驗、錨箱試驗、節段模型試驗等多項專題研究工作,并組織開展了西堠門大橋主纜性能、索鞍及索夾制造工藝、節段模型風洞試驗、鋼箱梁制造與加工工藝和金塘大橋鋼管樁防腐技術等多項評估、評審工作。同時,以規范、有序、扎實、細致的工作作風,繼續推進各項招標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的主要施工、監理招標項目有:西堠門大橋上部結構安裝施工,金塘大橋主通航孔橋下部結構施工,非通航孔橋鋼管樁制造,鋼管樁防腐施工,鋼管樁打入、承臺墩身施工,金塘側引橋及東通航孔橋施工,118m連續梁橋、西通航孔橋施工,非通航孔橋箱梁、墩身預制,60m預制箱梁安裝及相關的施工監理招標。其它主要標段的招標工作也正按照工作計劃部署、開展中。
工程建設緊緊圍繞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總體實施計劃和2005年工程計劃,抓緊落實工程復工和開工的各項準備工作,如期實現復工、開工目標。針對各標段的建設特點,狠抓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加強督辦,實行目標控制,嚴格落實施工、監理單位月報制度,通過召開工地例會、現場辦公會、專題會議等形式,及時研究解決工程建設存在的各種問題,確保各標段施工按預定目標穩步推進。
(四)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狠抓措施落實,確保工程優質。堅持“確保設計質量、加強現場監管、強化科技支撐”的工程質量管理方針,嚴格把好工程建設質量三道關。一是設計質量關。督促設計單位認真吸取專家審查意見,充分消化專題研究成果,嚴格遵循技術標準,統一組織標段互驗,規范設計審核,確保各種設計參數取值合理,工程結構、施工組織安全可行。二是現場監管關。嚴格貫徹“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三級質保體系,以“設計圖紙、技術規范、施工合同”為監管標準,堅持超前管理、預先控制的原則,督促施工單位規范施工。工程管理和質監人員在省、市兩級質量監督組的直接指導下,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跟蹤檢查,對重點分項、分部、關鍵工序和隱蔽工程進行重點檢查,確保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三是科技保障關。依托指揮部7位常年技術專家和省、部技術專家咨詢組30位成員的集體智慧,及時解決工程設計、施工中的重大疑、難問題。初步建立起集項目報批、審查、階段評估、成果鑒定、推廣應用于一體的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體系。制訂了項目科研攻關總體計劃,落實了“西堠門大橋抗風性能及風荷載研究”等三個項目成果專家鑒定的各項準備,并組織完成“鋼橋梁電弧噴涂層納米改性封閉劑研制及工藝性能研究”成果的專家鑒定;完成了“大跨徑懸索橋應用國產1770MPA主纜索股技術研究”等五個項目的申報,并獲準列入2006年省廳科技計劃項目。另外,指揮部還狠抓施工、監理單位工地試驗室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加強檢查、監督,確保試驗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真正達到以數據控制工程質量的目的。
(五)健全體系,加強宣傳,嚴格管理,確保施工安全。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我部始終把安全施工擺在與工程質量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加強組織管理,實現全年無一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一是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成立了由指揮部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參加的安全領導小組和“三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由指揮部安保處、監理單位安全處、施工單位安全部和現場安全員組成的四級安全管理網絡,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從體系上保證了安全監控網絡覆蓋到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二是加強安全生產宣傳。以“全國安全生產宣傳月”活動為契機,全面部署“遵章守法、關愛生命”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教育活動,營造了“人人講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圍。及時傳達省、市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在工地例會的分量,做到未雨綢繆、警鐘長鳴,確保安全生產之弦不放松。三是強化現場管理。下大力氣狠抓爆破施工、高空作業、高邊坡作業、特種作業等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召開現場會、組織大檢查等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安全工作。根據海上施工特點,及時增加警戒船只,堅持二十四小時巡邏。積極爭取寧波、舟山海事部門對工程建設的支持,為金塘大橋水上施工安全提供保障,于去年12月21日簽訂了舟山大陸連島工程金塘大橋水上安全監督配套設施及監督管理協議。在去年臺風頻繁,尤其是“麥莎”、“卡努”嚴重影響我市的情況下,連島工程各建設工地由于應急防范得當,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經濟損失也降到最低限度。
(六)加強廉政建設,落實立功競賽,黨員先進性教育取得實效。指揮部組建不久就及時建立了紀委監察室,配設了專職干部;和市檢察院一起組織開展以“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為主要內容的“雙優”爭創活動,制訂實施方案和具體工作計劃,簽發創“雙優”會議紀要;制訂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等多項廉政建設制度,加強對黨員干部、重點崗位工作人員的廉政教育。重大決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合同招標全部進入舟山市招投標中心,實行回避制度和監察、公證部門全過程監督,并主動邀請舟山市檢察院進駐工程建設工地,參與工程廉政監督。深入開展標準化工地創建,精心落實以“比質量、比安全、比進度、比投資控制、比科技創新、比廉潔”為主要內容的重點工程立功競賽活動,對參賽單位組織年度考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完善意見,兌現考核獎,激發了參賽單位的熱情。根據市委統一部署和市交通委黨委安排,認真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堅持“統籌安排重教育、結合實際促教育、創新載體活教育、強化措施保教育”的方法,組織開展了到工程建設現場重溫入黨誓詞、到條件最為艱苦的老虎山體驗建設者的艱辛、為連島工程建設者奉獻一份愛心等活動。在為期三個月的教育活動期間,共組織安排各類學習、教育活動20余次,在繁忙的工程建設中較好地完成了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項任務,切實做到了學習教育和推動工作兩不誤、兩促進。去年,我們還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宣傳、信息工作,組建了通訊員隊伍,創建了連島工程建設簡報和門戶網站,組織了多次專題宣傳,擴大了連島工程建設在全市乃至省內的影響。
一年來,連島工程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有:1、工程建設工期緊、任務重,確保質量與加快進度之間的矛盾突出;2、跨區域施工涉及寧波方眾多部門,政策處理壓力很大;3、工程建設規模大、標段多、技術要求高,現有技術力量不足;4、金塘大橋跨海距離超長,海上施工安全隱患突出。
二、2006年工作計劃
2006年是舟山大陸連島工程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建設全線啟動的一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對于實現連島工程總體建設目標至關重要。為此,我部將繼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干一流工作,創一流管理,建一流工程,育一流人才”的建設管理目標,進一步提升勘察設計理念,強化精細管理,科學組織調度,加強工序控制,狠抓生態環保,打造精品工程,確保工程建設整體有序推進,為工程的安全、優質、高效、環保、廉潔建成奠定堅實的基礎。主要目標是:
進度目標:全年計劃完成投資2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0.3億元。其中,西堠門大橋全年計劃完成投資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4.1億元,占總投資的60%。主要形象進度為:塔、錨完工;完成索鞍安裝和貓道架設,開始主纜架設和鋼箱梁制造。金塘大橋全年計劃完成投資20億元,原創:計劃累計完成投資26.2億元,占總投資的34%。各個標段施工全面展開,完成以下主要形象進度:1、主通航孔橋主墩樁基工程量的70%;2、東、西通航孔橋主墩樁基工程量的60%;3、118米跨連續梁橋樁基工程量的45%;4、非通航孔橋鋼管樁沉樁900根,累計沉樁990根;5、預制箱梁完成試制,完成預制10片。
2、質量目標: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全年無一般及以上質量事故。分項、分部合格率100%。
3、安全目標:實現工程安全生產的“無縫銜接”和“無縫管理”,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責任事故。
4、環保目標:確保施工場地選址和防護符合環保要求,水土保持措施到位,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
5、黨建、文明創建目標: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鮮明精神特色的建設集體,干部職工具有強烈的獻身連島建設事業的決心和信念;全面開展立功競賽和文明施工競賽,涌現一批工程建設先進典型;強化廉政建設,確保無腐敗案件發生。
為此,我部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進度管理,確保計劃穩步實施。一是嚴格按照工程年度計劃任務,認真制訂季、月、周計劃,明確各項保障措施,做到科學組織,精心安排,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二是突出工地例會和現場辦公會的作用,認真細化分解任務,強化檢查督辦力度,確保施工單位按照施工組織計劃和階段施工計劃安排施工,合理安排、科學利用合同工期。三是嚴格合同管理。督促施工單位上足人員、設備,確保形成生產規模。四是加強對合同允許的分包和勞務合作的管理,杜絕非法轉包和違規分包行為。
(二)加強質量監督,嚴把質量關口。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督促施工、監理單位認真做好自檢、抽檢工作,落實經常性的質量檢查措施,并認真配合省、市兩級質量監督組開展質量檢查和執法大檢查。質監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堅持長駐工地,加強對施工材料、施工工藝及現場管理的檢測和監管,切實做到按規范施工,憑數據說話。
(三)堅持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并舉,嚴格落實環保要求。將設計階段的環保理念延伸到施工全過程,廣泛宣傳并落實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堆料場、拌和站和棄渣場址的選擇符合環保要求,力求“施工中最大努力減少破壞,施工后最大限度恢復”,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對沿線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強環境監測,督促施工單位嚴格落實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確保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同時,根據環保、水土保持大綱及其實施細則要求,適時開展工程全線施工環保檢查。
1、實施基地優化工程,種植業生產穩健推進
20*年,*縣耕地土壤墑情略好于往年,備耕工作比往年提前,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儲備充足,春耕生產小額貸款到位及時。全縣按照區域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方向繼續優化調整種植結構,依托六大蔬菜市場、玉雄淀粉有限公司、中糧糖業有限公司等產業龍頭,重點提升蔬菜、玉米、糖菜三大基地建設的規模和水平,農作物播種面積達95.1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51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7.64萬畝。在全縣播種總量中,玉米、蔬菜的播種面積又分別達到了44萬畝、29.6萬畝;特別是糖菜基地,新世紀后第一年規模發展,播種面積就達到了4.86萬畝。盡管在生產期中,全縣遭受了近年最嚴重的夏秋連旱、紅蜘蛛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受災面積達到了90多萬畝,重災面積達到了40萬畝,但得益于抗防措施得力,再加上價格拉動,全縣種植業仍實現了增產增收目標;糧食作物總產達到了20.06萬噸,保守收入可達2.65億元;蔬菜作物總產量達到了10億公斤,實現收入12億元;糖菜作物總產量達到了13.75萬噸,糖農收入8250萬元。從生產資料、勞動工值、水電價格等生產成本要素變化情況來看,總體農業種植成本比上年增加了11%左右,但農產品單位商品價格平均上升了40%,特別是蔬菜產品,單位售價比去年上升了近100%。因此,生產成本的增加沒有對農業生產形成擺動影響,反而由于農產品價格的作用,彌補了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總體評價全縣農業生產形勢,可以概括為“有災情無災象”,20*年全縣農民僅種植業一項,人均純收入達近3000元,比上年增長17%。
2、實施試驗示范推廣工程,實用農業技術發揮威力
一年來,*縣農牧局緊緊抓住“引進一試驗一示范一推廣”四個環節,持續實施“科技興農”工程。加強與農業部門、科研院所、知名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引進新技術12項、新品種183個、新肥料10余種、新農藥20種。全縣玉米、蔬菜的試驗、示范面積2500畝,涉及12個鄉鎮68個村,共80個項目點,共投入試驗、示范費用12萬元。一是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主要在農業生態環境、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用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實地開展技術指導。同時,組織開展了無公害蔬菜產地、產品的重新認證工作,目前,胡蘿卜、青椒、馬鈴薯、架豆又獲得了農業部產地、產品認證;二是推廣優良品種面積80萬畝,優種覆蓋率達到了95%。蔬菜推廣的優良品種主要有:翠龍216、巨圓216、屯椒16青椒等,有星光118、晉黎316、金富早黃椒、金富600尖椒等;有早春紅冠、紅霸、東洋改良胡蘿卜等,有雙青玉豆王、高優2號、津良96、新育成8號架豆等,有夏波蒂、伏爾瑞它、摘花白馬鈴薯等。玉米推廣的優良品種主要有:晉玉811、大豐5號、沈單16、潞玉6號、潞玉13號、并單1號、大豐20等;三是推廣地膜覆蓋栽培技術50萬畝。其中,玉米18萬畝,蔬菜30萬畝,甜菜2萬畝;四是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全縣共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5萬畝。主要推廣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葉面追肥技術,突出在蔬菜地增加鉀肥使用;五是推廣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蔬菜種苗的植物檢疫和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對病蟲草害進行物理、生物的綜合防治,并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特別是針對甜菜蟓甲、玉米紅蜘蛛以及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此外,我們還重點推廣了農作物標準化栽培技術、旱作農業技術、立體種植技術等。特別是少耕穴灌聚肥節水新技術的推廣,在大黃巍鄉4個村示范,面積達到了3000畝,機播大豐20玉米新品種,畝產達到了900斤,實現了旱地傳統耕作方式的重大轉變。六是加強植物檢疫,開拓“促綠通道”。實行流程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加強產地檢疫,嚴把調運檢疫關。全年共簽發鮮活農產品調運檢疫證書7860批次,14.5噸,其中蔬菜7520批次,13.9萬噸,瓜類340批次,16萬噸。
3、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一村一品建設步伐加快
20*年,我縣被省農業廳優選確定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縣。自承擔培訓項目后,我們持續推進以玉米、蔬菜、甜菜高產高效栽培種植和奶牛繁育管理為主的項目培訓,取得了明顯效果,基本完成了年度培訓任務。共舉行以縣集中培訓4期,受訓農民達1500多人次;由2個授權培訓機構在全縣34個培訓示范村定向培訓農民1360人,每個示范村的集中培訓時間都達到了15天以上。全縣95%的受訓農民掌握了1—2門現代農業實用技術,90%的受訓農民已經成為新型科技示范戶和創業帶頭人。在實施培訓中,全縣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了資金保障制度、監督檢查制度,實行了領導組成員目標責任制和分工負責制;二是實行“三個公開”,確定培訓資格。公開確定了2個培訓機構,公開招聘了34名培訓教師,公開在各村選擇培訓對象。三是創新培訓模式。實行陣地建設和培訓內容相結合、專題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巡回指導相結合、培訓基地展示觀摩與現場指導相結合、規范操作和考核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為全縣培訓了一大批種養帶頭人和鄉土人才,有95%的受訓農民成為胡蘿卜、青椒、脫毒馬鈴薯、甜菜、奶牛飼養科技示范戶,有435戶農戶成為種養大戶;有力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化和“一村一品”的快速發展,建成了一大批胡蘿卜專業村、青椒專業村、日光溫室專業村、高產玉米專業村和奶牛養殖專業村等,促進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全縣廣大農民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提高了農業科技的普及*用水平,科技在全縣農牧業生產中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48%以上;項目實施的同時,有效提高了農技隊伍的整體素質,使農技人員明確了服務方向,找到了展示自身、實現自我的空間。
4、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工程,農業可持續發展前景看好
20*年,縣農牧局把以沼氣為主的農村能源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1號工程,按照“一池三改”的沼氣模式推進示范。組織鄉(鎮)領導到懷仁縣和沈陽學習考察了“一池三改”沼氣工程和秸桿氣化工程,提高了認識,開闊了視野。又組織重點推進村支部書記到右玉縣進行集中培訓學習。同時組織了全縣34個試點村的瓦泥工100多人,分三批參加全市舉辦的沼氣工技術培訓班,其中有90人獲得了沼氣生產技工證書,為大面積推廣沼氣工程提供了技術保障。在上級沼氣建設配套資金還未及時到位的情況下,我們多渠道整合投入,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及其細則,結合實際,嚴把工程進度關和質量關,加強監督檢查,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共在12個鄉鎮100個試點村建成沼氣示范池1201個,其中80%的沼氣池已投入使用。同時,導入市場機制,吸納民營資金,爭取國家項目投資,總投入190萬元,在大臨河鄉留義村啟動了秸桿氣化項目工程,可滿足716戶農民用上清潔能源,目前,該項工程正在建設中。農村新能源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不僅改善了村莊環境,也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更為下一步以沼氣為紐帶建設無公害生態農業基地奠定了基礎。
5、實施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農民就業渠道不斷拓寬
20*年,我縣圍繞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技能,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和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目標,按照“政府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3個培訓基地共開設了計算機*用、餐飲旅游服務、建筑、機械制造、電子電器等6類專業12個工種,舉辦陽光工程培訓班22期802人,其中實現轉移就業746人,轉移就業率達93%,圓滿完成了省、市陽光辦下達的全年培訓任務。在開展培訓工作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二是完善培訓體系、提高培訓質量,三是落實培訓訂單、加強技能培訓,四是開展轉移服務、推進穩定就業,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增加了農民收入,發揮了培訓示范作用,提高了農民競爭意識。在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同時,吸取“黑磚窯”事件和高危傳染病在農村蔓延的教訓,開展了農民工權益保護培訓和艾滋病防治培訓,共引導性培訓農民2000多人。
6、實施合作經濟組織壯大工程,農民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
一年來,縣農牧局充分發揮各類經濟合作組織(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拓展產、加、銷渠道,最大限度地縮短農戶與市場的距離,使農民盡可能多地得到實惠。至20*年末,全縣累計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93個,經紀人隊伍達到1000人,發展會員6800人,帶動基地農戶17800戶。這些協會和經紀人在連接農戶與市場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農民開拓市場、尋找貨源、創造更多效益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中,從基地規劃、環境監測、規范種植、分級包裝、安全質量、市場開發等各個方面均由協會組織進行公開運作,既保證了生產,又保證了銷售。今年,在移動大棚建設的過程中,主要由協會具體運作,實行了技術引進、設施安裝、日常管理、生產服務“四統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縣150個移動大棚將建成無公害蔬菜優質育苗基地,可促進蔬菜產銷期延長1個月左右。在發展經紀人隊伍方面,本著“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通過產銷聯合,努力使我縣的蔬菜產品打出去,拓展外部市場,全縣蔬菜產品已經遠銷到了全國30多個省市。
7、實施農業執法保障工程,農資市場經營秩序良好
一是加大了種子經營市場的檢查力度。在種子銷售期間,我縣及早組織執法和技術人員進行市場監督檢查,共組織人員36人次,出動車輛12臺次,對全縣所有種子經營單位檢查2遍,對重點地區、重點門市檢查4遍。從總體情況來看,我縣種子市場經營秩序好于往年,經營品種相對齊全,主推品種都能滿足供*。但在檢查中也發現個別違規經營現象,個別門市存在散籽經營情況。針對違規經營現象我們采取了有力措施,沒收違規經營種子2000多公斤,召回缺陷種子10000余公斤,并責令違規門市限期整改,從而使我縣種子市場經營秩序有了根本性好轉;二是加大了農藥管理工作力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堅持監督檢查和宣傳培訓相結合,特別是重點開展了農藥經營者和使用者的法律知識的宣傳和培訓,結合執法檢查發放有關無公害農產品禁用農藥和限制使用農藥宣傳材料500余份,在無公害基地發放宣傳材料2000多份,并張貼上墻。及時組織人員對全縣農藥經營單位和農貿市場開展了專項檢查,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2人次,對全縣4個經營生產企業和10個大小集貿市場進行了全面檢查,對5種高毒農藥進行了重點整治,沒收不合格農藥500余公斤。在抓好農業執法的同時,我們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一系列政策,加強領導,制定“三項補貼”工作方案,廣泛開展宣傳,認真開展核實工作,共落實三項補貼面積57萬畝次。補貼總金額1039萬元,全部按規定程序下拔到鄉村,發放到農民群眾手中,保證了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20*年種植業生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試驗示范經費不足。較突出的是無公害農產品的檢驗、檢測缺乏相*的儀器設備和系統的管理體系,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保證必需的檢驗、檢測設備,以確保無公害農產品的檢驗、檢測質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項目資金短缺。資金問題仍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我縣連續遭受自然災害,農民手中資金短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農業的影響也較大,能夠支持農業發展的投資渠道不寬,阻礙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開展。三是信息網絡亟待完善,經紀人隊伍和經濟合作組織急需規范;市場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生產經營活動不夠規范;技術力量薄弱,特別是鄉鎮農科站人員普遍年老齡化、知識弱化、能力退化,技術人才斷檔斷層,影響了農技服務活動開展。
三、20*年農牧局工作要點
1、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重大歷史任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適*市場需求,毫不動搖推進結構調整,依靠科學進步,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保持種植業持續健康發展。
2、主要種植指標
糧食總播面積56萬畝,總產量22億公斤,其中玉米播種面積45萬畝(新增面積主要發展旱作節水聚肥玉米基地)。
蔬菜面積穩定在30萬畝,總產量比上年增10%,達到11億公斤。
甜菜面積保證達到10萬畝,總產24萬噸。
3、工作任務
①繼續推進農村沼氣能源建設,在完善20*年入戶沼氣工程的基礎上,新建沼氣池1500個(戶),完成接馬峪村大型秸桿氣化工程,在全縣新建3個沼氣服務站,鞏固沼氣建設成果。
②深化優化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在全縣34個試點村繼續實施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工程,把此項工程列入全縣年度大事實事之一。按照農民意愿,實行訂單培訓,圍繞一村一品建設,建立“理論培訓—地頭指導—實地觀摩—外送深造”四位一體新型農民培訓模式,重點解決新技術的示范*用,實現農業技術的上檔升級。期間,定向培訓新型農民1360人,組織園區觀摩3次,外派新型農民50人到北京農業院校學習深造。
③圍繞工業原料基地建設新目標,依托各蔬菜批發市場,發展無公害蔬菜20萬畝;依托玉雄淀粉有限公司,發展“三高”型優質玉米30萬畝;依托中糧糖業公司,建設西部萬畝聯片糖菜基地8個。
④推廣綠色農作物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蟲害防治等12項新技術。
⑤引進玉米、蔬菜、糖菜新品種126個,建設新品種試驗、示范區25個,面積3000畝。
⑥建設農作物質量安全和病蟲害預警監測系統。
⑦新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30個,整章建制,規范運行。
⑧完成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
⑨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引導性培訓5000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人。
⑩創新經營管理和農業執法工作。改革種子公司管理體制,大力規范種子市場秩序。切實抓好農業綜合執法,在確保農貿市場健康運行的同時,重點探索加強植物檢疫、完善農產品質量體系工作的新途徑。
4、重點項目
①繼續實施沼氣能源建設項目。
②繼續實施新型農民培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