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08:54: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個人理財業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并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包括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信息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于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01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單一,存在同質化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盡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品牌,中信實業銀行的“理財寶”品牌,工行的“理財金賬戶”等。但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關于投資類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更談不上結合客戶的投資偏好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同時,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趨同現象嚴重,一家能做的業務,別人可以很快“復制”,一家銀行剛剛開發出新產品,其他商業銀行立刻就能跟進,盡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點類似、投資收益相當,各行間的差異就主要表現在代客理財的重點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體制,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這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三)專業理財人員的缺乏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業務,涉及到市場、資本、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銀行個人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資本、證券、保險、投資、期貨、房地產等相關金融知識,具有綜合性強、靈敏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但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文化素質也普遍不高,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而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不能讓客戶了解理財的核心和含義,只會讓客戶感到自己離理財服務越來越遠。
(四)營銷宣傳渠道單一
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在經營管理上基本上都將對公業務和個人業務分開,在對外營銷中,還是個人歸個人的,公司歸公司的,沒有形成聯動營銷,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對于個人理財產品的推介,僅限于柜臺、少數的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室,分銷渠道建設落后,未能將客戶經理、物理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多種有形無形的營銷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難以形成交互式、立體式的營銷網絡。在個人理財服務方面所做的宣傳,也極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廣告,也是零打碎敲,沒有很好地策劃。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一)理財產品以及服務多樣化原則
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不同年齡、職業客戶,其理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開發、設計出不同的理財產品,并由單一的儲蓄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提供銀行結算、授信、咨詢、業務等“一攬子”服務,還要提供保險、稅務等銀行的社會綜合,以滿足客戶要求的多樣性。
(二)做好市場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目標客戶為基礎,為客戶“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把有限的資源用于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市場的重點優質客戶。我們不僅可以根據客戶收入高低進行市場細分,還可通過客戶的年齡層次進行市場細分。在市場細分中,抓住目標客戶群,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加強復合型個人理財人才的培養
個人理財服務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產品,從業人員若沒有豐富新晨
的相關專業知識,是不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因此,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業務的理財專家,他們具有相關的金融理論知識和財務分析知識,具有市場分析能力和市場投資技巧,在個人理財業務中,能夠為顧客提出詳盡具體的規劃,并根據客戶的實際財務狀況、風險偏好、個人目標等因素,對投資工具的種類和投資的回報率做出詳盡的分析說明,使理財服務能真正立足于理財。
(四)加強橫向聯合,降低分業限制影響
當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國金融機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及證券、保險業務,也就不能給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業務。因此,在這種形勢下,銀行應積極參與,加強與證券、保險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產商、汽車商等高檔消費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設計更多適應理財業務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優勢,依托信用資源,拓展基金業務,推進保險,加強銀企合作,從而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正處于新興階段,需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從單一的銀行業務平臺向綜合理財業務平臺轉變,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通過一系列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我國的銀行業帶來收益。
參考文獻
(一)客觀環境的制約:1、金融制度、法律法規的制約以及我國居民理財文化和理財意識的缺失。我國金融分業經營,要求銀行不能直接經營證券、保險等業務,產品的創新范圍受到限制,難以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2、鑒于國內商業銀行起步較晚,居民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流程也了解甚少。并且中國人普遍有種“財怕外露”的思想,財放在外,總感不安,因此,有些人仍保持守財不放,對理財業務有一定誤解。
(二)國內商業銀行自身的制約:1、計劃經濟下長期的傳統經營方式使得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營銷方式等方面“發育不良”,對個人理財業務的了解不夠深入,市場營銷觀念滯后;2、缺乏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的理財人員,以及銀行理財服務實質性內容少,目前我國銀行理財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做不到代客進行全方位的資產運作。3、國內需求不足。個人理財定位于少數高端優質客戶,服務門檻過高,小金額理財產品甚少,造成客源稀少。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總體上高收入客戶占比較低,就現有理財產品看來,門檻偏高,而滿足這一條件的客戶相當有限,并且理財計劃也缺乏個性化,產品研發能力低。
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根據上面所陳述的問題,為了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總結出如下對策:
(一)加強與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跨行業合作。在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努力發展交叉性金融業務,對業務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對服務方式進行優化,發掘個人理財業務在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中的可利用之處,尋找共同點進行跨行業合作,來為深化理財業務而努力擴大客戶群體、鞏固客戶基礎、實現個人理財業務的多樣化、多行業發展。
(二)加強公民理財意識,加大理財產品宣傳力度。回顧歷史,我國由發展到計劃經濟,由計劃經濟走進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時期都不需要個人理財,計劃經濟下人們只需按著計劃走,人們對理財自然一臉茫然。而到了市場經濟時期,人們光靠守財已不能滿足其需要,這時就需要公民樹立正確理財意識,對公民進行理財教育,大力宣揚理財文化,宣傳理財產品,讓公民真切了解到理財的重要,通過理好財增加自身的財富,以此來擴大理財人群。
(三)轉變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營銷方式。加快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采用科學的理財手段,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系統,完善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增強內控意識。吸取發達國家在經營、營銷方面的優良成果,借鑒其市場營銷經驗。同時,銀行人員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強化意識,深刻領會理財的真正含義,把理財理念吃透搞懂。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個人金融理財業務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據調查,有75%的居民對于個人金融理財業務有興趣,42%表示自己需要個人金融理財服務。由此可見,我國多數的居民有通過理財顧問為自己規劃理財活動的意愿。近些年,國內的商業銀行通過持續的研究和探索,已經切實的認識到了推出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銀行也已經將該業務作為競爭優質客戶和開發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1.個人理財產品的種類不斷豐富
近些年作為銀行理財業務主要組成部分的個人理財產品,其發展規模異常迅猛。個人理財產品也逐步由單一的固定收益型向高收益高風險型轉變,一般可分為:證券類個人理財產品,QDII理財產品,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這些產品更好的結合了市場的需求。
2.個人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增長迅速
2009年,各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理財產品合計銷售總額達121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44億元,增長102.4%。2011年第一季度,各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銷售額達到19100億元。
3.個人理財業務的外部監管環境不斷細化
《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管理辦法》、《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等規章制度的陸續出臺,從產品營銷、開發設計、信息披露、風險揭示等方面確保了個人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二、制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
1.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風險管控問題
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一樣,個人金融理財業務項目在尋求高收益的過程中也必然面臨存在高風險因素的問題,而這些風險因素也有一定的表現方式以及特征,同時在這些風險因素之間也并非絕對的獨立,而是又有著一定的相互聯系,這是由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方法、策略以及內容等方面的諸多因素所決定的。
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管控風險存在于三個方面:第一是理財產品的開發設計方面。因為個人理財業務的設計通常都是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來選擇相應的金融產品的不同組合,這種產品的組合過程就相當于銀行金融理財產品創新升級的過程。但是,當前的我國銀行業金融理財產品的組合過程卻常常目光短淺,容易出現盲目照搬的情況,這種情況就使得個人理財產品在開發階段就由于產品的同質性產生了投資風險,并且也會因為侵犯其他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的專利權,而產生法律風險。第二是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方面。在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中,理財產品要實現良好的銷售情況需要銀行在對已有客戶進行市場細分的情況下進行,這就需要銀行能夠全面掌握目標客戶的資料,從而獲得良好的市場份額,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往往在沒有全面了解客戶的情況下急于向客戶銷售金融產品,這就容易產生相應的經營風險、信用風險及法律風險。第三是個人理財產品的市場營銷方面。個人理財產品的產生是能夠針對不同的客戶使其資產增值并達到增值的最大化,但是目前銀行卻因為急于完成短期目標從而沒有真正全面為顧客著想,這樣就容易發生因為銷售不當給銀行帶來的規范性及法律風險。
2.理財專業化水平不足問題
個人理財業務屬于技術性及知識性很強的綜合性業務,因此對理財從業人員的要求十分高,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理財知識及熟練地理財技能,還需要掌握市場營銷及法律等方面的相關金融業務知識,并且還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公關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但是目前來看,符合以上標準的高素質理財人員嚴重不足。
在國外的銀行業,銀行要求專業的理財咨詢師全面了解客戶的有關資料并取得客戶的信任,并具備通過與客戶的交流來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從而在基金、證券、客戶信貸業務、保險及銀行存款等其他金融業務上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方案,并對所設計方案的實施進行跟蹤并及時進行反饋,從而滿足客戶的財務需求。與國外相比,國內的理財顧問大多不是十分專業,很多都是有儲蓄所員工或其他部門人員轉變成理財經理,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不是十分全面,也不可能為客戶提供很好的理財咨詢。雖然最近幾年很多的理財經理通過努力通過了AFP/CFP資格認證考試,但是也僅僅是具備基本的常識性的理財知識,知識儲備及對所掌握知識的運用相對國外專業的理財人員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選拔及培養高素質的理財經理來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資產增值服務,成為發展理財業務過程中以及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個人理財業務問題的主要對策
1.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8-0062-03
一、個人理財業務現狀
國內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上經過10幾年的的發展已經初具了規模。
1.理財產品不斷豐富,產品規模不斷擴大,更新速度和靈活性不斷提高
根據《2008-2009年中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研究年度報告》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6年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2007年各中、外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理財產品合計銷售總額達8190億元人民幣。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頭三個季度理財產品新增規模就突破了2萬億元人民幣。同時,銀行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除了傳統的基金、債券和保險產品,銀行開始涉足個人外匯實盤交易、黃金買賣等業務。
2.服務環境不斷改善,完善的多層服務網絡正在建立
國內各商業銀行經過幾年的網點建設,大部分銀行的對外機構都將傳統的高柜改造成高低柜分離,網點功能上注重理財服務,對客戶實施分層管理,相繼建立了理財中心、理財室和理財窗口,滿足對不同客戶的服務要求。
在人力資源上,經過幾年的嚴格挑選和培訓,各商業銀行基本都建立起一支比較優秀的客戶經理隊伍,對個人理財的認識上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從單純推銷產品向為客戶綜合服務發展。
在技術支持上,各種軟件的不斷開發,對產品的創新、客戶信息的整合起到了較大的支持作用。
3.品牌意識不斷加強
品牌戰略已經得到了各商業銀行的重視,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理財品牌如建行的樂當家理財、交行的沃德財富、招行的金葵花理財等等。
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各家商業銀行都已經認識到中間業務對銀行發展的重要,將工作重心朝這個方向發展,而中間業務中個人理財業務占據了重要的戰略地位。雖然目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但相比于外資銀行,國內商業銀行還處于起步階段,原來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涌現。
1.全方位服務意識有待提高,以產品營銷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還沒有改變
個人理財,又稱理財規劃、理財策劃、個人財務規劃等,根據美國理財師資格鑒定委員會的定義,個人理財是“制定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客戶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國際理財協會對個人理財的定義是“理財策劃是理財師通過收集、整理顧客的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傾聽顧客的希望、要求、目標等,在專家的協助下,為顧客進行儲蓄策劃、投資策劃、保險策劃、稅收策劃、財產事業繼承策劃、經營策略等生活設計方案,并為顧客進行具體的實施提供合理的建議。”我國銀監會在2005年頒發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指出:“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根據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個人理財業務是一個全方位的綜合性的專業服務,但目前銀行還是以產品營銷為中心的模式,大部分的理財客戶經理日常的工作卻是單純的銷售銀行產品,每天搜索行內的有存款客戶,通過電話或其他手段向他們推薦銀行的理財產品、基金、保險、債券,而不考慮客戶是否實際需要,金融危機以來,股市基金市場疲軟、大量銀行理財產品負收益,客戶投資出現虧損,嚴重影響了銀行理財的形象和信譽。
2.客戶細分粗放型導致服務方式的單一性
國內商業銀行已建立初步客戶細分機制,對高中低端客戶采取了差異化服務,但粗放型的細分方法,往往只單純根據客戶的銀行資產進行劃分。單一屬性的客戶劃分導致采取的服務方式單一性、非針對性。
3.高端人才缺乏、從業客戶經理素質有待提高
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培養了一批較優秀的理財客戶經理,但這些客戶經理或者是從原來的柜員轉型、或者是從新分配的高校畢業生中選拔,雖然經過嚴格的培訓,依然普遍存在理論知識不夠全面、實踐經驗不夠豐富的問題。而國內高財富凈值客戶日益增多,他們對那些具有很好的職業道德、專業的理財知識,能處理復雜的金融產品投資,同時精通稅收、法律等相關知識的高端理財人才有強烈的需求,但國內銀行對這方面的人才極其欠缺。“我希望能有值得信任的、專業的私人銀行家為我提供理財服務,幫我進行復雜的金融產品投資,最好還可以幫助我照料一些私人事務,這樣我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我的時間。但是很遺憾,目前在國內我還沒有看到哪家銀行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是某高財富凈值客戶在接受采訪時做出的表示。他的這番話也代表了國內私人銀行客戶的共同心聲。
4.產品創新滯后市場需求,同質化嚴重
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設計理財產品,但目前國內商業銀行要發行新的理財產品流程復雜,除了行內自下而上的多道流程外還需要經過相關監管部分的審核。繁雜的工作流程使產品剛面試就跟市場發生了脫節。
同時商業銀行因缺乏高水平的產品創新人才,以及國內政策、資本環境的影響,產品創新表面化,無法設計出高質量的產品。過分借鑒國外的成熟產品,甚至照搬照抄,導致產品水土不服,不適合國內客戶的需求。
因為產品創新能力不夠,跟風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各銀行間產品同質化。
5.個人理財缺乏風險意識,風險防控能力薄弱
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設計、產品營銷和理財服務中缺乏風險意識。主要表現在:
(1)產品設計上,商業銀行缺乏相應的市場風險監控能力、無法及時識別計量市場風險、產品定價能力差,導致產品設計不合理。2009年多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或零收益與產品設計上沒有足夠重視風險管理有很大關系。
(2)在產品營銷及產品對外宣傳上過分強調收益性,而忽視風險提示。產品出現虧損時銀行聲譽受到嚴重影響。
(3)部分商業銀行未建立服務監控體制,缺少相應的系統支持,導致客戶評估、后續跟蹤服務等各方面的理財服務不規范,錯誤銷售和不當營銷的情況時有發生;客戶投訴處理機制不夠完善缺少應急處理能力和各種情景分析能力。
三、個人理財發展對策
1.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完善多層次服務網絡
(1)改革銀行組織機構、完善理財客戶經理體制。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服務,應該調整銀行組織機構,對理財客戶經理進行細分。現有的客戶經理制度是將理財客戶經理分為理財顧問、客戶經理和高級客戶經理,這是從服務人員素質的高低和服務客戶類型來劃分。要改變以產品銷售為中心的模式,應該將個人理財師分離出來,變成相對獨立的第三方,他們的工作重心是提供理財規劃、咨詢。高級理財師向高財務凈值客戶提供一對一服務。而其他客戶經理的工作重心則偏向于行內產品銷售。
(2)調整客戶經理考核制度。考核制度關系到每個客戶經理的切身利益,只有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目前的考核制度,理財客戶經理的績效與一大堆的指標掛鉤:基金的銷售額、保險的銷售額、理財產品的銷售額……,這導致每個客戶經理都在忙于推銷各種產品。
合理的考核制度要根據崗位來定各種指標,不同崗位、級別的指標設置要合理,指標的內容及幣種要恰當,指標與績效的掛鉤程度要適當。
(3)加強科技開發,整合客戶信息。各商業銀行近幾年加重了信息系統的投入,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對大部分銀行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客戶信息數據沒有及時保存,斷裂現象比較嚴重,這就需要銀行投入精力進行客戶信息的整合,同時還需要開發相關軟件,為理財業務提供支持。
2.創新理財業務經營機制,合理規避政策限制
(1)分業經營制約了個人理財發展。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商業銀行禁止開展證券、信托和保險業務,理財業務籌集的資金也只能投資在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而像保險、基金、證券等業務,只能推薦或。分業經營對理財的影響表現在:第一設計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范圍下載,收益空間相對較小;第二與歐美等許多大銀行相比,我們的理財是一種單一的、不完善的理財業務,由于歐美國家實行混業經營,他們可以從事證券、保險、信托等多種業務,理財資金可以在多個市場流動,個人理財在服務上通過利用多種手段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務,更好的做到了綜合性理財服務。
(2)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規避政策限制。要使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必須要破除分業經營,但在目前政策不允許的情況下,銀行應該調整經營機制,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規避政策限制。
金融機構間的合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繼續通過開發信息技術,銀行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管理、業務的服務。
其次要做到信息共享,整合客戶資源,使優質客戶雙方共同維護,從而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
而深層次的合作就是共同開發新的理財產品,如將銀行貸款證券化、利用銀行利息設計新的基金產品等等。
3.提高創新能力,滿足客戶多元化理財需求
(1)加強產品創新,使理財產品能滿足市場需求。產品創新是發展理財業務的核心,銀行應該加大金融產品研究的投入,多做市場調查,開發出適合本地客戶需求的產品,不應該盲目照搬照抄歐美大銀行的現有產品。如可以開發流動性強的產品,實現T+0清算。
(2)加強理財模式的創新,銀行應該充分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的理財模式, 如網上個人理財、手機理財。目前一些銀行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如招行的網上銀行,已經實現了自助買賣基金、個人炒匯、個人黃金買賣。
(3)制度創新,理財產品的開發,服務的完善還需要制度創新,尤其是簡化產品創新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內部流程要設計合理,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4.正確定位,細分客戶,提供更針對性的服務
理財服務的完善需要更好的細分客戶,真正做到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
客戶細分包括兩個方面,縱向細分:對中高低端客戶的劃分還要更加細致,不能單純從銀行資產來判斷;橫向細分:如高端客戶,需要通過其他屬性再次分類,如根據年齡、愛好、職業等等維度,只能這樣的細分才能在服務客戶時做到有的放矢。
要更好的細分客戶首要任務是要梳理客戶信息,建立一個豐富的客戶信息庫,只有了解更多的客戶信息,才能多維度的細分客戶。其次要通過數理知識,建立更科學分析方法。
5.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組建高素質的理財團隊
(1)產品研發人才。理財產品的開發需要一支精通資金業務、投資知識的專業人才。銀行應該適當引進國外的精英人才,通過這些人才帶動其他人員的培訓。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量金融人才失業,國內很多銀行適時引進了不少人才。這也表明國內銀行對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
(2)理財服務人才。商業銀行要提高服務質量,必須要建立一支優秀的多層次的理財客戶經理隊伍。個人客戶經理制度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掌握產品的優缺點,相比于其他理財產品的特點等,,還要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稅法、會計等行業的相關知識,只有對這些知識的融會貫通,才能提供綜合性的里財務。銀行要建立合適的培訓機制,鼓勵理財人員積極參加各類專業考試,如CFP考試。
同時銀行要建立適合的薪酬制度,客戶經理晉升制度,制定理財人員服務規范,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客戶經理制度。
6.加強風險管理,防范理財風險
目前國內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還比較薄弱,部分中小型銀行甚至還沒有建立風險管理部。而大部分城商行的風險管理部主要是進行信貸風險管理,對復雜理財產品的風險防控能力很差。
金融危機的爆發讓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理財業務主要要防范以下幾種風險:(1)理財缺乏整體規劃,忽視戰略決策的決策風險;(2)內部風險管理體制不健全,產生操作風險;(3)理財產品包含復雜的資金業務,但銀行沒有資金業務風險防范能力,無法規避市場風險;(4)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完整,給銀行帶來信譽風險;(5)個人理財師職業道德意識薄弱,帶來道德風險;(6)人行個人征信體系還不完善,銀行的客戶信息資料缺失,導致無法正確把握個人信用,引發信用風險。
要防范理財風險,銀行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1)調整銀行管理體制,完善組織架構,使風險管理能做到獨立監管。(2)加強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使銀行可以正確識別復雜業務的風險。(3)引進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和系統,減少國內銀行的摸索階段,但借鑒的國外經驗需要進行本土化改良。(4)防范理財道德風險,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個人理財師的職業道德,銀行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個人理財師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應包括認定前的培訓,嚴格認定流程,以及認定后的后續培訓和考核。職業道德應該直接與理財師的薪酬制度相聯系,加大理財師違規的成本。(5)銀行監管部門應該建立理財業務信息披露監管體制,保證客戶對產品的知情權,在客戶購買產品時,要向客戶充分說明產品的風險性以及一些隱含條件。(6)人行需要加快完善個人征信系統。各銀行要及時向人行上傳客戶信用信息。商業銀行盡快完善個人客戶信息,各銀行間要做到客戶資料有條件共享。
參考文獻:
[1]鄒睿蓉,鄒睿娟.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與對策分析
(一)理財產品規模不斷擴大。隨著人們對于資產管理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其已經擁有財產的期望已不單單是保值,而是更希望它能變成“生利”的工具。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下各商行都在積極投入研究,以期開發出能得到多數人認可的“金牌理財產品”,僅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整個市場中活躍的理財產品數量已經足夠,但質量還有待提升。
(二)理財產品品牌化和系列化。參考多個銀行在爭創品牌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僅以中國銀行為例介紹這一情況。該銀行擁有多個專項理財窗口,并配備了足夠數量的專業人員,確保了服務體系的完善。通過培訓組建起了一支出色的對私經理團隊。通過信息整合和軟件系統開發,提供較完善的信息技術支持,并建立科學的預警平臺以提升風險的預警能力。該行依據以上辦法逐步建立起成熟的服務體系,使客戶盡可能在銀行所提供的理財服務中得到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三)財產持有者對風險防范與控制意識在增強。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居民的理財意識依然落后于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財富的積累節奏,人們還不太清楚如何依據自身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的科學理財途徑。而事實上,在缺少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所制定出來的理財方案往往不能規避相關的風險,也難以實現資產的增值和保值。目前,隨著理財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逐漸意識到投資前對自身經濟情況的評估與判斷的重要性,在風險防范方面與控制方面的意識也隨之提高。
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特色、差別化服務不足。參考我國商行近些年推出的理財產品,其中有上百種都是將股票、國債、保險等常見投資項目拼湊在一起,更多的只是將已經發展成熟的幾種金融業務進行些許調整或改變,這就使得各家銀行在產品種類、產品結構和服務功能上十分類似,體現不出銀行自己的特色,這也就導致了客戶對個人理財業務的興趣降低。差異化服務方面,國內的服務水平遠低于國外,目前各商行都著重于推銷已經發展成熟的現有產品,沒有關注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二)整體規模小、發展滯后。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長期處于傳統經濟模式的背景之下,公司業務一直占領著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主導地位,對公貸款利息是銀行主要收益的來源。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各項其他業務都成為了對公業務的配角,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被迫放緩了速度,因此也就導致了個人理財業務現有規模小、發展緩慢這一情況的出現。同時,由于我國個人業務起步較晚,無論從技術和發展經驗上相對國外都有較大的差距,而商業銀行根深蒂固的原始發展模式很難快速轉變,沒能給個人金融業務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背景,因此而導致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的發展是十分緩慢滯后的。
(三)個人理財產品體系不完善。一般情況來講,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是理財體系中兩大主要分類。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只是簡單的將資金儲蓄功能進行適度創新,將存款、股票、債券等較為基礎的理財項目進行拼湊組合,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提供咨詢業務,細節方面的工作大都需要客戶自己完成。另外,整個行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智能服務體系,無法追蹤客戶理財的整體過程,這也導致銀行方面無法總結各個理財產品的效果,結果就是更加難以總結經驗完善整個操作體系。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隨著個人理財市場競爭的日漸激烈,現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國外銀行的發展思路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素材,若能立足我國國情,將之與國外的前期發展經驗相結合,就能借此制定出富有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和計劃。針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加強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不單單指產品自身的創新,也應包含營銷策略的創新,購買過程的創新。例如,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理財服務體系就是創新的一種。另外,堅持差異化戰略、普及個性化服務也是現階段我國個人理財行業應注意的方面。銀行對待高端客戶和低端客戶應堅持差異化服務的策略。針對中高端客戶,他們可能更加在意資產的增值情況,同時也對基礎理財產品的功能特性在事先已經有了些許了解,銀行在面對這一類客戶時可著重介紹相對高檔、全面的產品,例如黃金、期貨交易、證券交易、高端藝術品交易、汽車貸款等。而低端客戶他們更加傾向于自身資產的保值,并會盡量避免對現有資產價值的破壞。面對這類客戶,可以考慮向他們推薦保本類理財產品,例如儲蓄組合、住房貸款,等等。
(二)改變營銷策略,擴大規模加速發展
1、樹立品牌聲譽。各商業銀行可通過創立品牌效應實行品牌營銷來掌握競爭的主動權。若銀行能憑借其“拳頭產品”在民眾間樹立起品牌聲譽,在品牌效應的影響下客戶會對銀行的信任程度大大提高,隨之提高的就是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
2、利用現有服務網點擴大個人理財業務影響力。國內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模式是在各地建立多個營業網點,這些分散的網點可以被充分利用,成為宣傳個人理財業務的突破點。客戶往往會因為存款或者辦理其他事項在營業點短暫停留,銀行大可借用這段時間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宣傳工作,在不導致客戶反感的前提下為其灌輸個人理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長此以往就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這項業務。必要時可以在分支網點建立起專門的個人理財業務窗口,當客戶有需求時就能給其及時的回應,縮短了客戶辦理業務的過程。
(三)完善個人理財業務運營體系。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改善管理模式。要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對新產品的研究、開發、管理以及后期追蹤服務和協調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服務的智能化程度,追蹤客戶的理財全過程,及時跟進客戶在理財過程中需求的變化,從源頭上精心挑選客戶并對每一個客戶負責到底。
四、結論
前言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需求。我國理財業務正處于發展初期,因此還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就個人理財業務風險一問題有如下見解:
一、當前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業分業經營制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受到制約,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二)缺乏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保障
個人理財業務是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因此它的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于前后臺業務的整合,而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都歸口在個人銀行業務部。但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當前又是分別由個人銀行部、中間業務部、房貸部等多個部門管理,造成前臺業務條塊分割,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缺乏高素質的理財人員
由于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必須全面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對從事理財業務的客戶經理要求極高。目前,培養和選拔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已成為開展理財業務亟待解決的困難之一。
(四)資金持有者風險保留過少或者過多
這種現象存在比較普遍,有些客戶將大部分現金保留,以防應急,這樣就會無形的損失資金的創造價值;有些把全部資產投資到股票或者房地產中,家中沒有閑置應急資金,或者很少,這樣也很大的增加了風險。這兩種極端的現象都是不可取的,在風險所導致的損失較大或者無法預測的時候,要考慮個人家庭需要,每個家庭需建立家庭應急基金,有備無患。
(五)缺少系統支持
建立和運用客戶資料庫分析系統是銀行個人理財的基礎,以客戶而不是以賬戶為基礎的客戶資料庫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行可以通過整理和分析客戶資料,如客戶資金增減、資金流動趨勢、客戶對銀行服務的不同選擇等等,及時了解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篩選優質客戶,確定理財目標群體,并以此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建議,實施理財服務。
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風險分析
(一)市場風險
受法律法規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以投資收益穩定的央行票據、金融債等為“賣點”,央行票據與國債一樣,雖然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但并不是沒有市場風險的,債券的供給量、物價指數、利率和匯率變動等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人民幣理財產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預期收益率,若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理財和管理經驗,市場風險就會相應增加。
(二)流動性風險
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多為儲蓄型產品。儲蓄型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常常被投資者忽略,那就是流動性風險。儲蓄型理財產品往往不允許投資者提前終止合同,銀行理財產品要求的金額也較大,在投資者急需用錢,產品又沒到期時,一旦投資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損失。若遇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資理財產品的客戶將損失提高利率的機會收益。如果銀行利息再次提高,儲蓄存款客戶可立即取款進行轉存,選擇人民幣理財的投資者卻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財產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三)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風險管理的核心,包括對人的道德、能力和一個良好的激勵相容框架的實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銀行應該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客戶的資金量來“量身定做”確定客戶的資產組合。但在很多情況下,理財業務從屬于日常營銷,銀行基層網點“理財師”往往由一線營銷人員兼任。在現行的考核體系下,為客戶理財時,首先想到的是推銷自己機構的產品,其次才是客戶財產的增值,難以堅持投資人利益優先的基本準則。
(四)法律風險
受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的制約,銀行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十分突出。我國混業經營的政策才剛剛松動,法律還禁止商業銀行直接開展證券、信托業務,同時商業銀行無權調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產品和場外市場發育程度很低,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的對象還十分狹窄,品種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較大。
(五)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雖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損失,但是它會給交易組織機構及交易主體的公眾形象帶來很大損害,使人們對交易組織機構和交易主體失去信任,勢必對其業務拓展和交易規模的擴大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聲譽風險這種無形損失,經過一段時間后一定會轉化為有形損失。
三、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的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未來,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首先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針對理財產品的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和處理方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行的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形成風險管理部門、個人金融部門和理財中心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風險管理架構。
(二)提高風險規避和轉移的技術手段:
在理財產品的研發階段,商業銀行應根據潛在客戶分布,對相關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和資金成本進行測算。商業銀行不得銷售風險加權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為零或負值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債券(票據),或者雖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準確測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資工具(如零息債券、外匯理財資金的打包銷售等),商業銀行應當對可能產生的期限錯配風險進行測算與評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錯配風險對沖手段或轉移工具的情況下,相關理財產品應當與相應的投資組合在規模、期限和流動性等方面相匹配。
(三)建立銀行內部監督審核機制
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內部調查和審計部門獨立審計兩個層面的內部監督機制,并要求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獨立的風險評估報告,定期召集相關人員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督,應在審查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相關記錄、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礎上,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錯誤銷售和不當銷售情況。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業務審計,應制定審計規范,并保證審計活動的獨立性。
(四)建立理財業務分析報告制度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并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從消費者角度講,個人理財服務就是確定自己的階段性生活與投資目標,根據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在專家建議
下調整資產配置與投資,并及時了解自己的資產賬戶及相關信息,以達至個人資產收益最大化。個人理財業務在國外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金融服務,在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目前還處于新興階段,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一、理財業務遭遇嚴冬,也帶來新機遇
2007年A股一路高歌,股指高達6124點,有人預測股市可奔萬點。這一年是個對股市信心高漲的一年,也是盲目投資的一年,不少新、老股民把存在銀行里的錢拿來炒股。然而當大盤狂跌到1800點的時候,股民不得不忍痛“割肉”、“截肢”。還有一些受挫的股民暫時退出股場,尋找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來彌補損失。
由于金融風險突增,多數投資者中損失慘重。就此局勢來看,尋找安全的投資理財渠道,成為眾多投資者目前所迫切需要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大聲疾呼“保本”的重要性,銀行儲蓄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等低風險產品,不失為當前經濟形式下保證客戶資金安全的港灣。
在群眾中信譽度高的我行,雖然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已進行各種有益的探索,但從全國范圍看,目前仍處于“試水階段”。在外有強敵,內有弱項的時刻,我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性立即突顯出來。
二、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意義深遠
從持續經營角度來說,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趨勢。重視并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有助于提升綜合競爭能力,樹立應對挑戰的信心。
由于金融產品無法申請專利,因此任何金融創新都只能領先一時,卻不能領先一世。在金融服務領域中,無法復制的只有高品質服務。在此前提下,只有那些從更多細節著手,提供超越客戶預期服務的銀行,才有可能成為市場領先者。而個人理財服務,正是以新型的服務方式,在恰當的時機向恰當的客戶提供恰當的產品,有效留住和發展了銀行的高價值客戶。這也符合了我行目前提出的“優質文明服務”活動的深層含義。也體現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理念。
面對客戶日益復雜的金融服務需求,零售業務需實現從單一的負債業務和簡單的個人中間業務,向全方位的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相結合的多功能個人金融服務轉變。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正成為擴展銀行零售業務功能的最主要內容,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產品提供給目標客戶的最主要渠道。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實現我行零售業務功能轉型的重要途徑與機會。
三、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產品不到位 從外匯理財產品(匯得盈)和人民幣理財產品(財富1號)的推出,到如今的利得盈產品的走俏,從保險產品“千里馬”到現在的“國壽鴻豐兩全”和“安享一生”,盡管理財產品創新不斷,產品合作項目日益增多,但與市民的理財意愿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財產品過于單一,同質性較大,缺乏一攬子產品。且百姓已不再滿足于一家金融機構提供的單一品牌服務與產品,而是需要市場上最適合自己的各種類型、各種品牌的金融服務與產品組合。
宣傳不到位 每當有新的理財產品推出,經常會忽略對內部人員宣傳,造成只有具體負責銷售的幾個部門才了解理財產品的情況,其他部門則知之甚少。且宣傳的方式還停留在紅布條、櫥窗廣告、告示牌、印刷材料等傳統介質上,客戶視而不見。(利得盈產品雖然走俏,但是宣傳速度遠遠不及產品的發行速度。)因此,應在銷售新產品前,應做好前期籌備,指定專人就具體產品設計營銷方案,針對不同客戶提出不同營銷策略,力求在實際中切實可行。
人員不到位 基層一線人員普遍缺少理財專業知識,缺乏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和金融產品銷售技巧,在銷售新產品時又缺乏對這些人員的培訓,造成一線人員在宣傳營銷時只能簡單根據材料照本宣科,談不上銷售產品所需要的為客戶測算具體的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一些客戶經理也沒有經過個人理財的專業培訓,無法給客戶一個滿意的答復。應加大對個人業務顧問等直接營銷崗位人員在理財規劃和外匯、基金、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理財培訓,更好的發揮所長。
但是應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前,進行風險測試是非常必要的,測評投資者的抗風險程度是理財客戶經理職業水準的一種體現。通過對投資者進行嚴格的風險測試,確定其風險偏好等級,根據測試結果,為之量身訂制理財產品,避免購買與需求有差異的產品。這樣才能做到合理的投資組合、審時度勢的購買。
四、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建議
第一、做好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建設。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建設和培育,既包括政策環境的建設與培育,也包括市場環境的建設與培育,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第二、進行個人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商業銀行作為專業機構,在信息、設備、人才方面有優勢應該作好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提供關于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金融資產的最佳組合方案。做好個人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其包括:個人理財業務服務內容的研究、客戶個人理財業務產品個性化需求的研究,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財理念。
第三、.品牌營銷和業務的創新。銀行要在服務上進行創新。要完善銀行的電子化系統,做到使客戶滿意;從銷售推廣向面對面、家訪式的社區營銷方式轉變,培養從業人員與客戶的感情,建立相互信任、穩定持久的業務關系。在樹立品牌營銷的同時,還要進行業務的創新,積極開發和引進新品種。
第四、分步驟、分階段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一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應采取由點到面、由大到小、由重點客戶到一般客戶的思路,真正使個人理財業務在滿足客戶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同時,為銀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二是為客戶提供以差別化服務為手段的理財建議到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投資咨詢業務到成為代客投資理財,需要政策上、技術上、環境上、人才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
第五、重視個人理財業務金融風險防范,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科學的定價機制及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需求。我國理財業務正處于發展初期,因此還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就個人理財業務風險一問題有如下見解:
一、當前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業分業經營制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受到制約,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二)缺乏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保障
個人理財業務是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因此它的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于前后臺業務的整合,而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都歸口在個人銀行業務部。但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當前又是分別由個人銀行部、中間業務部、房貸部等多個部門管理,造成前臺業務條塊分割,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缺乏高素質的理財人員
由于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必須全面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對從事理財業務的客戶經理要求極高。目前,培養和選拔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已成為開展理財業務亟待解決的困難之一。
(四)資金持有者風險保留過少或者過多
這種現象存在比較普遍,有些客戶將大部分現金保留,以防應急,這樣就會無形的損失資金的創造價值;有些把全部資產投資到股票或者房地產中,家中沒有閑置應急資金,或者很少,這樣也很大地增加了風險。這兩種極端的現象都是不可取的,在風險所導致的損失較大或者無法預測的時候,要考慮個人家庭需要,每個家庭需建立家庭應急基金,有備無患。
(五)缺少系統支持
建立和運用客戶資料庫分析系統是銀行個人理財的基礎,以客戶而不是以賬戶為基礎的客戶資料庫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行可以通過整理和分析客戶資料,如客戶資金增減、資金流動趨勢、客戶對銀行服務的不同選擇等等,及時了解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篩選優質客戶,確定理財目標群體,并以此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建議,實施理財服務。
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風險分析
(一)市場風險
受法律法規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以投資收益穩定的央行票據、金融債等為“賣點”,央行票據與國債一樣,雖然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但并不是沒有市場風險的,債券的供給量、物價指數、利率和匯率變動等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人民幣理財產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預期收益率,若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理財和管理經驗,市場風險就會相應增加。
(二)流動性風險
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多為儲蓄型產品。儲蓄型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常常被投資者忽略,那就是流動性風險。儲蓄型理財產品往往不允許投資者提前終止合同,銀行理財產品要求的金額也較大,在投資者急需用錢,產品又沒到期時,一旦投資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損失。若遇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資理財產品的客戶將損失提高利率的機會收益。如果銀行利息再次提高,儲蓄存款客戶可立即取款進行轉存,選擇人民幣理財的投資者卻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財產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三)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風險管理的核心,包括對人的道德、能力和一個良好的激勵相容框架的實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銀行應該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客戶的資金量來“量身定做”確定客戶的資產組合。但在很多情況下,理財業務從屬于日常營銷,銀行基層網點“理財師”往往由一線營銷人員兼任。在現行的考核體系下,為客戶理財時,首先想到的是推銷自己機構的產品,其次才是客戶財產的增值,難以堅持投資人利益優先的基本準則。
(四)法律風險
受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的制約,銀行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十分突出。我國混業經營的政策才剛剛松動,法律還禁止商業銀行直接開展證券、信托業務,同時商業銀行無權調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產品和場外市場發育程度很低,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的對象還十分狹窄,品種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較大。
(五)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雖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損失,但是它會給交易組織機構及交易主體的公眾形象帶來很大損害,使人們對交易組織機構和交易主體失去信任,勢必對其業務拓展和交易規模的擴大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聲譽風險這種無形損失,經過一段時間后一定會轉化為有形損失。
三、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的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未來,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首先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針對理財產品的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和處理方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行的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形成風險管理部門、個人金融部門和理財中心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風險管理架構。
(二)提高風險規避和轉移的技術手段
在理財產品的研發階段,商業銀行應根據潛在客戶分布,對相關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和資金成本進行測算。商業銀行不得銷售風險加權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為零或負值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債券(票據),或者雖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準確測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資工具(如零息債券、外匯理財資金的打包銷售等),商業銀行應當對可能產生的期限錯配風險進行測算與評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錯配風險對沖手段或轉移工具的情況下,相關理財產品應當與相應的投資組合在規模、期限和流動性等方面相匹配。
(三)建立銀行內部監督審核機制
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內部調查和審計部門獨立審計兩個層面的內部監督機制,并要求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獨立的風險評估報告,定期召集相關人員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督,應在審查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相關記錄、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礎上,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錯誤銷售和不當銷售情況。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業務審計,應制定審計規范,并保證審計活動的獨立性。
(四)建立理財業務分析報告制度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770(2006)10-037-04
總行提出戰略轉型將集中在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向零售銀行轉型的戰略,二是較大幅度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占比,三是努力實現綜合經營。個人理財既是主要的個金業務之一,也是非利息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戰略轉型中處于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文通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分析,探討如何發展個人理財、推進業務轉型的一些措施和建議。
一、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一)正確認識個人理財業務
目前對個人理財的理解還存在一些偏差,認為個人理財就是投資、就是資產增值的片面認識。其實,理財的含義廣泛得多,《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投資顧問等專業化服務,以及商業銀行以特定目標客戶或客戶群為對象,推介銷售投資產品、理財計劃,并客戶進行投資操作或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正確認識個人理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講,理財就是追求人生各個階段長期的財務平衡和每要一個階段短期的財務平衡,理財的目的是“梳理財富,增值生活”,而不是簡單的追求投資收益。從銀行的角度講,就是用服務去滿足客戶的需求,幫助客戶實現長期的生活目標和財務目標,在為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的同時,從中獲得回報。可以說,理財就是服務,是對客戶個人和家庭的綜合金融服務。
(二)發展個人理財重要性、緊迫性
1、內在動力:增加利潤、降低風險。隨著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的發展,利率市場化、競爭導致傳統存貸業務利差的減小,銀行必須尋找新的利潤來源,而個人理財業務正是商業銀行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從現實情況看,我行2005年凈利差下降3個基點至2.58%,2006年1季度再下降14個基點至2.44%,凈邊際利率下降13個基點至2.51%,利息收入的貢獻度趨于降低,中間業務收入對盈利的貢獻越來越重要。
從國際經驗來看,理財業務盈利能力比較高。美國銀行業個人理財的年平均利潤率高達35%,高于貸款類業務的盈利能力。
理財業務有助于改善收入結構,降低經營風險。從國際主流商業銀行收入構成看,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已普遍達到40%甚至60%以上,理財已經成為個人金融和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業務,而目前國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一般在10%以內,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2、監管壓力:節約資本占用。按照巴賽爾協議,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的監管約束更加嚴格,靠資產擴張增加利潤的做法遇到資本約束挑戰,迫使銀行尋求低資本要求和無資本占用的消費貸款和收費業務,這也要求銀行發展理財業務。
3、現實依據:客戶有需求。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中產階層和富裕階層的不斷擴大,個人理財的需求快速增加。根據麥肯錫的調查,在過去的六年中,中國個人理財市場每年的業務增長率達到18%,預計2006年將達到570億美元,今后每年將以10%-20%的速度增長。如此龐大的市場,對銀行意味著巨大的業務機會和豐厚的利潤,要求銀行快速發展理財業務。否則就會流失大批中高端客戶,喪失廣大的業務市場。
(三)現狀和問題。我行理財業務基礎差,發展水平較低,與同業的差距較大。
主要表現在:
1、在經營理念、內部運作、團隊管理、人員素質、渠道建設、技術手段、管理工具方面都有待提高。
2、客戶關系管理能力不高,高端客戶理財服務品牌剛剛推出,尚未形成品牌效應。
3、我行目前能夠為中高端客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限,難以真正滿足客戶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
二、思路和措施
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角逐零售業務的焦點和核心,是維系和拓展優質客戶的有效手段,是增強競爭能力、提高零售業務整體貢獻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推進戰略轉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高度,把理財業務作為全行整個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全行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在發展戰略、資源配置、考核激勵、人才建設等各個方面加強重視,從客戶、隊伍、產品、渠道、系統等5個方面建設我行客戶服務體系,突出服務特色發展理財業務。
(一)實施客戶細分,改善客戶結構
銀行的收入、成本、風險是由客戶的質量、結構和價值所決定的,銀行之間的業務競爭直接表現為對客戶的爭奪。我們要遵循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客戶細分,進行品牌、產品和服務創新,以品牌吸引客戶,以產品和服務留住客戶,提升客戶貢獻。
1、以提高利潤為目標細分客戶,實行差異化管理。客戶細分的目的是針對不同類型客戶實行差別化管理:提供相應的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和定價。要根據客戶現有價值和潛在價值的大小,對核心客戶即沃德客戶重點服務,積極培育潛力客戶,主動挖掘大眾客戶的潛在價值。我行客戶分類和服務品牌建設需要在四個方面繼續加強:
一是以推出“沃德財富”新品牌為契機,加強市場推廣,提高我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品牌認知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二是對中低端客戶進一步細分。對在我行人民幣資產5萬或10萬元以上的客戶,推出相應的品牌、產品和服務;對現有的中低端客戶進行分析,發現有潛在價值的客戶,發展為我行的高端客戶。
三是要重視私人銀行業務。根據美林銀行和凱捷資訊公司聯合的《2004全球財富報告》,中國內地資產凈值在100萬美元以上(自住房產不包括在內)的富豪總數已達23.6萬人,市場巨大、利潤豐厚。
四是改進客戶細分方法。目前我行主要采取了業務指標這一要素作為客戶分類的標準,將客戶區分為高端客戶和大眾客戶,分別對應“沃德財富”服務品牌和“交銀理財”服務品牌。今后應逐步加入客戶行為模式和生命周期分析,根據客戶的價值觀、生活態度、風險取向、產品需求等細分客戶,不斷改進品牌戰略。
2、建立完整的客戶數據資料庫,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經過總行和分行努力工作,CAS、WMS系統已投入應用,各行要高度重視、加強利用;并要結合新系統的推廣不斷加以完善,建立更加全面的客戶數據資料庫,形成對客戶資料收集、整理、利用的完整體系和工具,通過對客戶及交易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客戶需求的準確分類和快捷服務,一旦客戶走進銀行或進入銀行信息系統,就能馬上知道是什么樣的客戶,對高、中、低端客戶分別進行引導,主動提供營銷服務。
3、以服務引領理財,用體驗留住客戶。由于激烈的競爭,一個客戶往往持有多家銀行的賬號和產品,如何讓客戶選擇我行?需要更加關注客戶體驗,實施品牌服務來提升客戶滿意度。
“沃德財富”客戶作為我行高端客戶,除提供各種優先、優惠、優質服務外,更重要的是為其提供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理財服務、增值服務和情感附加服務,通過財務咨詢、規劃引導客戶的理財行為,滿足其潛在的理財需求,不斷挖掘客戶價值,與客戶建立穩定、持續的合作伙伴關系。
對大眾客戶,應在分類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具有共性的投資理財需求,開發出一系列建立在現有技術基礎之上、具有細分目標客戶群的理財產品和服務品牌,并以自助式、標準化的產品和定價組合來降低成本,以方便快捷的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
(二)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市場推廣和產品銷售
客戶經理和理財師是理財業務的支柱,在理財策劃及營銷服務中,不斷將新客戶變成老客戶,老客戶變忠誠客戶,低端客戶變高端客戶的營銷過程,能使銀行獲得穩定長久的業務和收益。對客戶的了解越深入,發現客戶的真正需求,才能向其推薦最合適的理財產品;客戶經理和理財師提供的服務越專業,越能獲得客戶的信任,客戶關系越牢靠,銀行獲利越多。理財業務需要熟悉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外匯、稅務、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專業知識的專家團隊,而我行理財人才欠缺,加強理財隊伍建設很急迫。
1、通過結構調整充實理財人員數量。優化勞動組合、在部門之間調整充實理財人員;利用電子渠道節約人員;整合網點節約人員充實理財隊伍。
2、引進高端人才,培養專業人才,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對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采取集中培訓、崗位鍛煉、考試提高等方式,通過總行牽頭組織各級培訓,各行加強員工相關業務的學習和考核,鼓勵員工參加理財師(AFP、CFP)考試并給予費用報銷和獎勵等措施,盡快培養出一大批不同層級的理財經理隊伍。
3、實現理財客戶經理分級管理,針對不同的網點和不同的客戶配備不同級別的理財客戶經理。
(三)加強產品管理,提高創新能力
總體來講,國內銀行理財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目前受到分業經營的法律限制,但監管部門對產品創新傾向于采取務實和寬容的態度,產品創新空間巨大。我們要整合全行資源,在平衡風險、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不斷開發滿足客戶需要的理財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提高產品創新能力,要建立一套系統的客戶需求調查分析方法;建立產品開發工具和模型,以便對新產品進行設計、估算風險、定價和加工處理;努力實現綜合經營以拓寬創新范圍;以制度和IT系統保障將創新產品快速投放市場等等。
產品創新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如通過存款各要素、品種組合創新;將存款帳戶與基金結合創新;設計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連接的產品創新;與保險、證券等機構加強戰略合作共同創新等。
(四)優化渠道建設,以渠道支撐理財
應以人工網點作為向中高端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的主渠道,并以虛擬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電子渠道提升整體服務功能,大力推廣自助理財。
1、人工網點建設:以目標客戶和業績回報為依據,優化網點布局和定位。一是OTO網點專為“沃德財富”客戶提供一對一的差別化、專享服務,這類網點位置、環境、服務、人員要求高,開設成本和運營成本高,只在能夠滿足相應回報的地點設置。二類是綜合性網點,建成包括沃德財富服務區在內的金融超市,通過柜員、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存取款機、自助查詢設備等,構成豐富的與客戶多層面接觸的服務網絡,讓客戶能方便地選擇各種產品和服務,增加交叉銷售機會。三是特色網點:如以個貸業務為主或以外幣業務為主的網點。
此外要重視發揮員工作用。除網點硬件設施外,加強網點員工服務意識、服務技巧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一線員工的服務水平和推介、銷售產品的能力,對發展個人理財、增強零售業務盈利性也十分重要。
2、建設電子渠道服務網絡,大力宣傳推廣電話理財、網上理財、自助理財。
第一,可以實現理財產品的自助銷售。以現代通訊技術和電子平臺提供的服務,對價值較高的中青年客戶和中高端客戶有較強的吸引力。
第二,成本較低。匯豐銀行估計一次面對面的柜臺服務成本為30港元,而通過網上銀行、自助設備等電子渠道完成則僅為0.5港元;根據鄭州分行測算,柜面人工服務單筆成本約為3.3元,而自助渠道僅為每筆0.4元-1.6元。
第三,可以節省人工服務資源,使網點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對高端客戶的理財服務。
目前應在兩個方面進一步發揮好電子渠道的作用:一是通過二期大集中加強中間業務平臺建設,優化網上交易、自助設備、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功能,大力宣傳推廣電話理財、網上理財,利用自動化、批量式處理業務,既節省成本,又方便客戶。二是提高電子渠道利用率,分流交易性業務和低端客戶。在對小額賬戶實行收費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客戶使用電子渠道,對使用電子化方式完成交易的客戶采取一些獎勵措施或給予費率優化,如網上交易、自助設備、電話銀行交易(基金、保險、交費、轉帳、充值、查詢等)手續費比通過手工操作的交易費率大幅度降低。
3、加強集中管理,優化人員組合。整合、優化業務流程,集中業務處理,減少營業網點的日常業務操作負擔,使網點有更多的人力來充實客戶經理隊伍,加強市場營銷和對客戶的服務,更好地拓展理財業務。
(五)加強保障、支持、服務系統建設
1、以客戶服務為中心調整全行個金條線組織架構,理順總、分、支三級管理體系,加強集中統一管理。在支行網點組建客戶經理隊伍,強化銷售和服務;在分行要完善理財管理、個貸中心、設備管理、支持保障等功能;在總行要匯集各方人才,整合資源,加強規劃、產品、渠道、品牌、系統建設等工作。
2、優化IT系統,提供技術保障。一是增強系統的自動化和整合性,為簡化流程、縮短時間、提供綜合提供支持。二是在業務處理集中化基礎上,構建我行面向客戶服務的IT架構,以便新業務新產品能夠及時部署,從而快速占領市場。三是建立財務策劃模型和軟件,對客戶進行科學的理財分析和財務策劃,提供客觀的理財建議。
3、考核激勵。一是加強對理財產品開發、客戶、收入等業績的考核力度。二是以管理會計系統支持,準確核算產品、部門、客戶的收入、成本、盈利等指標。三是通過考核加強個金條線與其他條線的協調配合。
4、重視個人理財的風險管理。一是要根據不同客戶的風險喜好和承受能力,經過科學分析,提供適當的理財規劃建議,幫助客戶防范投資風險。二是理財服務的信息披露要充分、規范,當前尤其要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如:利率風險、預期收益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
作者簡介:
課題組長:楊麗 北京分行行長助理
執 筆 人:羅南聰 自貢分行行長助理
成員:盧永勝 石家莊分行副行長
二、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改善對策
(一)建立健全客戶風險評估機制建立健全客戶風險評估機制,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客戶投資數據、財務信息、風險承受能力實施分層個人理財。針對銀行的個人理財人員對客戶風險評估不徹底的問題,首先就是完善風險評估的流程,既要對客戶的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同時也要建立客戶風險的數據庫,隨時對客戶的風險等級進行更新,或者對客戶風險評估設定一定的有效期如一年等。其次,增強個人理財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在了解客戶的投資目的、預期收益、經濟狀況等方面資料的時候,要增強他們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做到對待工作細心、熱情。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客戶風險評估不徹底的問題。
(二)創新人才應用模式,培養綜合型個人理財專員創新人才應用模式,培養綜合型個人理財專員對銀行個人理財發展能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要提高銀行個人理財專員的綜合能力。首先,要積極開展技能素質培訓課程,定期對個人理財專員進行培訓。不斷拓展員工知識和道德素質,全面挖掘培養有利于銀行發展和個人理財業務銷售的綜合型人才。其次,要通過實踐活動提高銀行中個人理財組織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促進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最后,銀行在招聘理財人員的時候,要重視理財人員的綜合能力,以及學歷層次等方面,提高理財專員的專業素質,提高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有效性,為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做好銀行理財產品的售后工作加強對個人理財產品的售后工作,對銀行業務的更好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銀行人員要做好臺賬的登記,不但要做好產品到期提醒工作,同時在發生收益風險的情況下要及時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讓客戶了解到真實的信息,并對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說明,緩解客戶的緊張心理,讓客戶對銀行更有信心。另外在收到客戶投訴的時候,要及時與客戶進行交流,讓客戶意識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視,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要對客戶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并且對待銀行的大客戶還要定期的進行調查和研究,進而做好售后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