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1 12:29: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校臨別贈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美好的友情,就像那一縷芳香,會把你引向清新的世界。
美麗的相聚如期而至,那雋永的抒情掛在疲備的吉他上,往事成了一首悠遠的歌,總在有夕陽的日子里浮現。
美麗人生是機遇和汗水的結合,是勇敢和智慧的結晶。讓生命的書頁,永遠記住點然過心靈的溫暖陽光。雖然這只是一張小小的紙片,但它凝聚著我無限的翔與著戀!
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冰糖葫蘆,那迷人的甜與酸將永遠回味不完。
朋友就像一把雨傘,無論晴天或雨天,都會永遠陪伴在你身旁!
平淡的時光,平淡的故事,只是不知這雨夜又該有多少紫色的落寞閃現于你的夢中。
讓生命的書面,永遠記住點燃過心靈的溫暖陽光。總有一些歡樂的鏡頭,藏在記憶的角落,在無意中輕輕掀開,抖落了一室的蕭瑟!
讓我們手牽著手,彼此將一切歡樂和幸福傳給對方!我祈禱上蒼讓歡樂時時刻刻充滿我們的時空。
思念是多情的海灘,將我絲絲思念化作暖暖的祝福,捎給遠方的你,寄給你無限懷念,在每一個時刻,為了年輕,為了歡笑,讓我們彼此祝福,彼此珍惜!
歲月的河流上,會流走很多很多。相逢時的那片紅葉,也會褪色嗎?讓我把無聲的語言,融進江南的風-----為你送別.......
歲月的年輪,像那黑色的旋轉著的唱片,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播放著那美麗的舊日情曲!
我怕心很小很小,卻裝著很大很大的世界;這世界里留下你美好的形象,這世界能預知你的成功。那一天,我會為你準備好鮮花。
2、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準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
3、您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4、老師,您是海洋,我是貝殼,是您給了我斑斕的色彩……我當怎樣地感謝您!
5、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識的種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結出的碩果DD老師,這是您的豐收!
6、老師,您就像春雨一樣,滋潤了我們這些小草,像園丁哺育我們這些花朵。老是,您是偉大的。
7、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8、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饑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9、老師,您好比一對偉大的翅膀,安插在我們的身上,帶我們飛向天空。謝謝您!
10、鳥兒遇到風雨,躲進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風雨襲來,總是躲在您的懷里--我的師長,您是我遮雨的傘,擋風的墻,我怎能不感謝您!
11、您諄諄的教誨,化作我腦中的智慧,胸中的熱血,行為的規范……我感謝您,感謝您對我的精心培育。
12、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一位普通的人DD我的老師您。
13、老師,您就像我們心中的雨點,把自己埋沒,讓小草生長,這種無私的奉獻,我們將永遠感激于心。
14、老師在我心里,您一直照顧我們,一直關心我們。您這么辛苦,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我知道只有一直好好學習,才能給您最好的回報!
15、生旅程上,您豐富我的心靈,開發我的智力,為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謝謝您,老師!
16、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感謝您,老師!
17、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蕩,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
18、您用心中全部的愛,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執著的信念,鑄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師,我生命的火花里閃耀著一個您!
19、老師,感謝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20、老師,您是一個花園的園丁,而我們是您培育出來的鮮花,我會永遠感謝您的。
21、您送我進入一個彩色的天地,您將我帶入一個無限的世界……老師,我的心在喊著您,在向您敬禮。
22、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靈的每一寸,滿是對您的敬意。
23、忘不了您和風細雨般的話語,蕩滌了我心靈上的塵泥;忘不了您浩蕩東風般的叮嚀,鼓起我前進的勇氣。老師,我終生感激您!
24、老師,是您帶我們進入了一個彩色的世界,為我們點燃了智慧之燈,帶著我們在廣闊無際的知識海洋里泛舟,讓我們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帶領我們朝自己的夢想前進......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
25、南風又輕輕地吹送,相聚的光陰匆匆。
26、老師,當了您六年的學生,我明白了:原來春雨是這樣無微不至地滋潤樹苗;太陽是這樣照料大地;園丁是這樣培育花朵的。
27、您的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對我充滿期待;是燃燒的火焰,給我巨大的熱力:它將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28、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一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29、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么神奇DD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30、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崇敬的老師。在您的節日,您的學生愿您永遠年輕!
31、沒有您的慷慨奉獻,哪有我收獲的今天。十二萬分地感謝您,敬愛的老師。
32、老師,您是一個非常勤勞的園丁,而我是您細心培育的鮮花,是您把所有的知識傳遞給了我,我會永遠感謝您!
33、老師,當了您六年學生,我明白了:老師是一位辛勤的園丁,無微不至地培養著我們這棵小樹苗。老師,我們永遠忘不了您對我們的恩情。寫給老師的畢業留言
34、能擁有一位您這樣的老師,是我的榮幸。對您六年的諄諄教誨,我會銘記在心,您的言行將影響我的一生,我會永遠記得你。我的靈魂的塑造者。
35、老師,您好比一位辛勤的園丁,哺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讓我們茁壯成長,我們將永遠感謝您。
36、老師,您啟迪我真正領會了大自然的恩惠,從此我讀懂了每一瓣綠葉,每一片彩云,每一個浪花。
37、您是嚴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濃蔭灑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DD老師啊,您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甘為人梯,令人難忘!畢業贈言
贈言。可以表達對母校的留戀之情,可以抒發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激之情,可以給母校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文體不限。④要注意對象,要語言得體,要言之有物。⑤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怎樣才能寫好臨別贈言呢?
第一,要突出一個主題――贈別。臨別贈言的內容非常好確定:我們可以回憶往昔,寫自己與老師與同學的交往經過;也可以展望未來,寫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對自己美好前景的憧憬和祝愿;我們可以寫給一個人,也可以寫給一些人或者全班師生。
第二,要表達真情實感。臨別贈言講究的就是一個“情”字,無論我們要抒發的是“依依惜別之情”、“牢牢兄弟之情”,還是“真摯的祝福”、“誠摯的謝意”……我們所表達的感情都必須是發自肺腑的,必須是真實的、感人的。
第三,要善于在文體上創新。寫成散文當然屬于“常態”,如果題目允許而且自己又有足夠的實力,把臨別贈言寫成詩歌也未嘗不可,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詩化的結構和語言――分節來寫,語言要精練,要盡可能地注意押韻。
【佳作示例】
盼著再相遇的那一天
――給同桌
黑龍江富裕縣宏升學校劉利
三年的時間
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同桌呀,
你一定和我一樣
還清楚地記得這一千多天。
三年前
和你相遇在金色的九月,
一樣的心情呀,一樣的志愿。
從那以后
教室里多了兩個并肩的身影,
操場上多了兩個形影不離的伙伴。
你踢球,
我也一定踢球,
我泡圖書館,
你也一定泡圖書館。
你愛吃辛辣
漸漸地
我也喜歡上了蔥姜辣椒和蒜。
從你那里
我懂得了課前預習的重要,
你的普通話
在我的輔導下變得字正腔圓。
同學們都說:
你和我親如兄弟,
我們都曾經說過:
離開了對方的日子
簡直就是度日如年。
馬上就要畢業了,
在你我看來
分別二字
寫起來,讀起來,
都是那樣的艱難……
我們一定還有廝守的時候
我們都有能力順利通過中考這一關。
讓我們在新的學校再相遇吧!
我相信,
相遇的情景
我們在夢中已經多次演練。
我不相信“緣”,
但我知道這就是“緣”。
同桌
你呢?
我猜想:
你一定也在為再相遇準備著,
你一定也在盼著再相遇的那一天。
好了,
就讓我們共同等待吧!
因為
相逢是分別的開始
分別又是相逢的起點。
【評分理由】
這首臨別贈言詩的最大特點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樸素。
首先,詩的內容是樸素的。詩歌所敘述的是“我”與同桌三年初中生活中的幾個“剪影”,作者沒有刻意地去“美化”自己的生活,而是以生活的本來面目直接入詩,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真實和樸素,才更加顯示出同桌之間友情的純潔與可貴。
大綜合性學習單元,不再以閱讀教學為中心組織教材,而是圍繞學生實施綜合性學習提供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應有針對性地用好閱讀材料,而不能上成閱讀教學課。在這里,教材選文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教學的中心:學習選文只是圍繞學習主題開展學習活動的~個部分。從屬于綜合性學習的需要和安排。教師應指導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運用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設計、實踐學習活動方案。可以根據學習活動開展的實際需要調換教材編排的順序,可以延伸、放大學習過程(時間和空間),可以與閱讀內容、表達手法相關的閱讀教學單元建立聯系。
二、對學生實施大綜合性學習能力的基本估計
從三年級開始至五年級下學期,經過十次綜合性學習(九次小綜合,一次大綜合)的操練,學生已累積比較豐富的經驗。教師應放手讓學生確定具體內容,選擇學習伙伴。活動方案的設計、實施,都應由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教師參與其中,主要負責指導學生合理地設定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及活動形式,做好督促檢查,不要越俎代庖。
三、對教材的研讀分析和實施設想
(一)《走進信息世界》(第十冊)
1 教材所處位置及學習目標,《走進信息世界》是繼五年級上學期《邀游漢字王國》之后,又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課內外結合、學生自主程度較高的大綜合性學習。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目標是:了解現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懂得正確利用媒體,趨利避害:初步養成留心信息的好習慣。逐步學會搜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善于和別人交流信息,學習利用信息撰寫研究報告的技能。
2 重視“單元導讀”的解讀。帶領學生走進信息世界,需要認真閱讀、理解“單元導讀”,幫助學生弄明白這次綜合性學習的社會背景、自身需要、學習目標。“單元導讀”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觸及的都是信息”“我就浸泡在信息里”的感受,生成“馬上開始關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態。一句話,要充分發揮“單元導讀”的功能,使學生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充滿激情。
3 用活“活動建議”,①根據需要活用閱讀材料。教材選編了五篇針對性很強的閱讀材料,必須充分利用。這是為學生提供的開展綜合性學習必需的資料,特別是對于無圖書館可去、無網絡可上的農村小學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條“活動建議”,展開研究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詞讀這些資料,討論交流信息傳遞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信息進行比較,了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根據第三條建議作活動準備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這些材料,提取現代傳媒對人們生活影響的信息,作為辯論發言的素材。當然,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引導學生拓寬搜集資料的渠道,更廣泛地了解信息的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②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用活“活動建議”第二條,調查前,引導學生設計好調查記錄表,培養學生事前做好準備工作的良好習慣;調查中,引導學生通過留心自己和家里人獲取的信息及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后,指導學生填寫調查表,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匯總、分析,發現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規律,以及信息對不同群體的影響。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分類保存資料,做到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為第二階段利用信息、撰寫研究報告作準備。③靈活選擇“辯題”,重視前期準備。用活“活動建議”第三條,一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選用辯論主題,二要重視辯論的前期準備。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擬定討論或辯論的題目,指導學生多渠道收集正、反兩個方面的資料。辯論由學生自己組織,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引導他們辯證地看問題,防止“走極端”。辯論勝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辯論提高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組織語言、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覺性。④拓展活動內容,多角度體會”影響”。教材選用的活動建議是面向全國各地小學生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針對當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比如城市的學生可以搞“天下事我關心”新聞摘要活動,感受現代信息的影響:開展“購物方式的變遷”調查活動,了解網絡購物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等。農村的學生可以開展“與致富專業戶零距離接觸”,看他們是怎樣獲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給他們的生產、銷售帶來了什么好處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4 學習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強、難度大,是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煉。通過閱讀“活動建議”旨導學生分五個步驟進行。①研讀例文,打開思路。引導學生閱讀兩篇研究報告,讓學生認識到像“爸爸咳嗽”這樣的小事也可以進行研究。進而形成這樣的認識:科研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善于發現問題并留心觀察生活,注意收集信息,就可以進行。從而打消學生的顧慮,打開思路,暢談自己最想探究的問題,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②選定主題,制訂計劃。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問題,從“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幾乎都感興趣,他們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稀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結論,像“有沒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師指導他們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至關重要。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選題首先得是自己感興趣、樂于研究、適合研究的;選題設計的內容盡量淺些,范圍盡量小些,多著眼于身邊的現實問題。如“從玩具的變遷看小學生的消費觀”“環保與衛生習慣的內在關系”等。確定選題后,小組制訂研究計劃。③搜集信息,分類整理。計劃確定之后,要引導學生運用第一板塊學習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如“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這一選題,就可以通過調查家人、親朋,從衣著、家具、電器、過節消費、交通工具幾個方面搜集資料,歸類整理。④閱讀資料,形成觀點。小組成員要充分閱讀整理好的資料,每個組員都要注意篩選為自己觀點作支撐的、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經過小
組討論達成共識,為撰寫研究報告作準備。⑤研究寫法,形成報告。再次研讀兩篇研究報告,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報告的不同寫法。必須讓學生清楚:研究結論的得出是以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為基礎的:撰寫研究報告要做到問題明確,資料充足,分析合理,結論清楚。掌握基本寫法后,撰寫小組研究報告,并集體進行修改、完善。
5 展示交流,總結反思。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可以布置展覽,展出這次綜合性學習中進行的各種調查結果、活動紀實、研究報告:可以召開主題報告會,報告小組的研究成果,或個人收獲、感悟、發現。搞好活動的評價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結束時以“慶功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進步,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進行反思,為今后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借鑒。活動結束后將全部資料編輯成冊,把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
(二)《難忘小學生活》(第十二冊)
六年級下學期,小學生面臨畢業,心態是復雜的。這六年,學生會經歷許多令其喜悅、憂傷的事:這六年,對老師、同學的教育幫助也會有一些不理解、不領情。人教版教材把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安排在六下,讓學生在回憶美好小學生活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表達情感,學會感恩,繼續培養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同時把一份珍貴的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永久地珍藏在記憶中,真是匠心獨具。
1 提前進入,做好鋪墊。針對畢業班實際情況,我們不能等學完前五個單元才進入綜合性學習。應該一開學就帶領學生進入“難忘的小學生活”的回憶之中。這一環節的前移,可以使學生在開學伊始就進入依依惜別的情感狀態,有效地抑制厭惡學習、討厭老師的不良情緒滋生,引領學生在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同時,順利度過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
2 周密計劃,保障實施。本次綜合性學習可以圍繞“讀、感、憶、寫、尋、做”(認真讀讀閱讀材料,感受師生深情:回憶小學生活,寫難忘的人和事:尋找班級“成長足跡”,制作班級紀念冊:寫臨別贈言:為母校做點事:籌劃一臺畢業聯歡會等)實施。但是學習周期長,容易出現松懈、走過場現象。這就需要對學習時間周密計劃,對內容、形式精心策劃。譬如“同學情深”“師恩難忘”“光榮集體”“愛心獻母校”“依依惜別”系列主題的什么內容在課外進行,什么活動在課內實施,個人、小組完成任務的時間,何時進行主題轉換等,做出計劃書。在教室醒目處設立“提示牌”,提醒大家按計劃開展活動。
3 聯系選文,有機結合。認真研讀六下選編的五組課文。我們發現每一組都可以與本次綜合性學習有機結合。第一組課文,在學習作者借“學下棋”“種桃花心木”表達人生感悟的方法時。可引導學生體會老師批評教育自己的良苦用心,增進對老師的理解。制作班級紀念冊,要做到圖文并茂,編寫精煉獨到的文字說明。第二組是說明文,它們對不同事物特點體現的準確說明、生動描述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學生回憶小學經歷,收集、閱讀了相關資料,激起了表達情感的欲望。但用語言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部分學生尚有困難。第三組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等幾篇回憶文章的不同敘述順序,第四組“名篇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編排方式,都稱得上是閃亮的“范本”。我們可借以指導學生寫好“成長故事”,可以是整篇,可以是梗概,可以是精彩片段,由這樣多種文體編排而成的“紀念冊”,更能彰顯個性。
在為大家寫下這篇臨別贈言之時,我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大學畢業前夕,因為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三位同胞遇難,而引發全中國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這件事情今天似乎已經甚少被人提及,但對我來說卻印象深刻――國際法的“夸夸其談”在現實世界的政治邏輯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這令我最終把興趣徹底轉向了認識與解釋現實規律的政治科學,而不是坐而論道般清談權利或者公正。這種態度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同樣成為我在法學院任教的每一門課上都極力“灌輸”的東西。至今為止,我仍舊認為在大學里所學到的任何具體“知識”都不及經受過合乎邏輯的、清晰的思維方式與研究技巧訓練來得重要。
但是,隨著自己角色的變換與閱歷的增長,我時常會反問自己:追溯到極致,我們要用什么來確證自己對社會科學的信念和對學術研究的鑒別力呢?
幾天前,在大地震后意外爆得大名的北大校友“范跑跑”先生在鳳凰衛視的節目中表示,自己堪稱中國最優秀的中學文科教師。而最近媒體對這件事情的炒作,以及網上鋪天蓋地的褒貶聲浪,令我又很自然地反問自己:作為一個大學教員,我是否完全了解我的職責與責任?作為一個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我又當以如何的價值標準來評斷這位校友的行為?
巧合的是,在我給各位同學寫這篇臨別贈言之時,我從朋友那里又聽來了另一位北大校友的故事。這位現在美國念化學博士的師兄現在也得到了一個“林跑跑”的雅號――因為身為四川人的他,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就買機票回成都,下了飛機就去獻血,獻完血就直接去災區做志愿者幫助救災――跑得比誰都快、都遠。這位師兄拒絕一切媒體的采訪,并一再強調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個人行為,并不想上升到民族國家大義之類。
還有一個與老師有關的故事則與我現在身處的香港中文大學有關。地震時,北川中學的一座教學樓倒塌。校長劉亞春和逃出來的師生們顧不上余震不斷,竭力營救廢墟底下的學生。而此刻他的兒子就壓在附近另一所學校的教學樓下,但他沒有放下自己的學生去找他的兒子。當鳳凰衛視的記者事后采訪這位中學校長,提到他已經遇難的獨子,他說:“他的成績很好,最大的愿望是考取香港中文大學。”聽到這段采訪后,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熊景明老師致信中大校方的領導,建議中大今年可以破格給北川的高三畢業生一個名額。她寫道:“地震讓我們見識了這些北川出色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學生,從容得好像是理所當然的職責。”
范跑跑老師的地震親歷記中開篇就說:“我曾經為自己沒有出生在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國家而痛不欲生。”為自己辯解時,他一再提及自己對于個體權利與自由選擇的極度堅持。這件事情真的很滑稽,Runner Fan老師并不清楚,以他的舉動與言論,如果放在美國,唯一的后果只會是立馬去找別的工作,永遠別想再吃教師這碗飯――因為這種自以為是的“自由選擇”違反了教師行業的基本道德底線與職業操守。百年前,嚴復先生使用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名詞翻譯穆勒的名著《論自由》――群己權界論。顯然,法學院四年的訓練一定可以給各位同學種下堅實的“權利意識”,但此時我想應該加以補充的是:每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固然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與維護,但這并不等于可以模糊對與錯、美德與丑惡的界限。最重要的,我們或許需要時時反思一下,一些基本的底線是不是必須得到肯定與堅持?
十數天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薄扶林水塘道古色古香的港大University Hall門口端詳外墻上關于這幢老房子歷史沿革的銘牌時,忽然背后傳來一聲禮貌的詢問:“有唔可以幫到你?”回頭一看,卻是一位住在這里的本地男生手里拎著兩大包東西拾階而上返回宿舍。大約他以為我在尋找這附近的道路交通,所以特意停下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忙。在香港,時常會遇到這樣令人感動的細節。表面上,這是一個節奏飛快、人情淡漠的城市,但人與人之間積蓄的溫情與香港公民社會的成熟卻令北京、上海難望其項背。而支撐這一切的,并非“我為人人”的大公無私,只不過是堅守“我要做好呢份工”的底線。
那天下午我走到港大時已近黃昏。坐在陸佑堂的天臺上,四下就是《色?戒》里王佳芝他們排演話劇、策劃刺殺易先生的場景所在。想起去年年末因《色?戒》引發的國內知識界圍繞個體價值與民族大義的激烈爭論,想起這段時間王千源、王石以及范跑跑的各種掌故與言辭,想起當天晚上西九龍即將舉行香港演藝界精英群集的賑災籌款義演,我忽然覺得把所有這些事情都串聯在一起,頗值玩味。
這是一個道德說教與高調宣傳失靈的年代。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也罷,明天是社會的棟梁也罷,似乎都很難再得到大多數人的共鳴。一個轉型社會的價值多元化在網絡信息時代更會時不時表現出形形的“腦殘綜合癥”,以至于我們往往缺乏底氣去不假思索地堅持什么或者反對什么。
作為大學教員,我可以很堅定地給大家灌輸社會科學的信念與研究精神,可以很自在地與大家分享各種世態生相和研究結論,但我始終不大確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影響大家的志業選擇與價值判斷。拉拉雜雜講完上面這些片斷,也許可以給大家留下一點記憶的腳注――在把天涯論壇上范跑跑的地震親歷記轉給朋友們時,我加上了下面這段感言:
從本能而言,這位北大校友的做法沒什么不可理解的;但從良知而言,我不知道對這樣的“傳道者”還能作何期待?這次地震真的是一面鏡子,照出很多東西。我贊同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尊重我不接受的價值觀,但厭惡形形的高調背后透露出來的、知識精英時常容易墜入其間的各種道德與智識上的“優越感”。看到范老師的說辭,聯想之前滬上某位大牌歷史學家的“天譴”論調,令我想起曹劌的那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我尊重范老師的表達自由,鄙夷他的言論,并以譴責他的行為來維護我的表達自由。無論是否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受過基本高等教育的,乃至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底線,首先應該堅守自己對社會、群體,而非單純對某些個體的關切,應該秉持最基本的謙卑與職業操守。
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半年所發生的一切必定逐漸會淡去,付諸秋月春風。畢業之際,不論各位同學選定的道路如何,在未來的歲月中,如果遇到選擇與取舍,面臨人與我之間的協調,期待大家還能在記憶深處發掘出這篇臨別贈言里分享的點滴片斷,以謙卑的姿態明確自己所應堅持的底線與操守。
祝大家順利!
汪衛華
從今年初的雪災到5·12大地震,不知大家在為自己的前途忙碌奔波之余,是否也關注著這些與繁華的大上海,與各位同學未來的生計或許沒什么直接聯系的事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半年之間所發生的一切,無論奧運圣火傳遞的激情,還是汶川地震帶來的國殤,都會一一刻劃成為諸位大學時代的“集體記憶”,它們也許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被沖淡,但很難被忘卻。
在為大家寫下這篇臨別贈言之時,我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大學畢業前夕,因為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三位同胞遇難,而引發全中國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這件事情今天似乎已經甚少被人提及,但對我來說卻印象深刻——國際法的“夸夸其談”在現實世界的政治邏輯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這令我最終把興趣徹底轉向了認識與解釋現實規律的政治科學,而不是坐而論道般清談權利或者公正。這種態度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同樣成為我在法學院任教的每一門課上都極力“灌輸”的東西。至今為止,我仍舊認為在大學里所學到的任何具體“知識”都不及經受過合乎邏輯的、清晰的思維方式與研究技巧訓練來得重要。
但是,隨著自己角色的變換與閱歷的增長,我時常會反問自己:追溯到極致,我們要用什么來確證自己對社會科學的信念和對學術研究的鑒別力呢?
幾天前,在大地震后意外爆得大名的北大校友“范跑跑”先生在鳳凰衛視的節目中表示,自己堪稱中國最優秀的中學文科教師。而最近媒體對這件事情的炒作,以及網上鋪天蓋地的褒貶聲浪,令我又很自然地反問自己:作為一個大學教員,我是否完全了解我的職責與責任?作為一個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我又當以如何的價值標準來評斷這位校友的行為?
巧合的是,在我給各位同學寫這篇臨別贈言之時,我從朋友那里又聽來了另一位北大校友的故事。這位現在美國念化學博士的師兄現在也得到了一個“林跑跑”的雅號——因為身為四川人的他,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就買機票回成都,下了飛機就去獻血,獻完血就直接去災區做志愿者幫助救災——跑得比誰都快、都遠。這位師兄拒絕一切媒體的采訪,并一再強調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個人行為,并不想上升到民族國家大義之類。
還有一個與老師有關的故事則與我現在身處的香港中文大學有關。地震時,北川中學的一座教學樓倒塌。校長劉亞春和逃出來的師生們顧不上余震不斷,竭力營救廢墟底下的學生。而此刻他的兒子就壓在附近另一所學校的教學樓下,但他沒有放下自己的學生去找他的兒子。當鳳凰衛視的記者事后采訪這位中學校長,提到他已經遇難的獨子,他說:“他的成績很好,最大的愿望是考取香港中文大學。”聽到這段采訪后,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熊景明老師致信中大校方的領導,建議中大今年可以破格給北川的高三畢業生一個名額。她寫道:“地震讓我們見識了這些北川出色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學生,從容得好像是理所當然的職責。”
范跑跑老師的地震親歷記中開篇就說:“我曾經為自己沒有出生在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國家而痛不欲生。”為自己辯解時,他一再提及自己對于個體權利與自由選擇的極度堅持。這件事情真的很滑稽,Runner Fan老師并不清楚,以他的舉動與言論,如果放在美國,唯一的后果只會是立馬去找別的工作,永遠別想再吃教師這碗飯——因為這種自以為是的“自由選擇”違反了教師行業的基本道德底線與職業操守。百年前,嚴復先生使用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名詞翻譯穆勒的名著《論自由》——群己權界論。顯然,法學院四年的訓練一定可以給各位同學種下堅實的“權利意識”,但此時我想應該加以補充的是:每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固然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與維護,但這并不等于可以模糊對與錯、美德與丑惡的界限。最重要的,我們或許需要時時反思一下,一些基本的底線是不是必須得到肯定與堅持?
十數天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薄扶林水塘道古色古香的港大University Hall門口端詳外墻上關于這幢老房子歷史沿革的銘牌時,忽然背后傳來一聲禮貌的詢問:“有唔可以幫到你?”回頭一看,卻是一位住在這里的本地男生手里拎著兩大包東西拾階而上返回宿舍。大約他以為我在尋找這附近的道路交通,所以特意停下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忙。在香港,時常會遇到這樣令人感動的細節。表面上,這是一個節奏飛快、人情淡漠的城市,但人與人之間積蓄的溫情與香港公民社會的成熟卻令北京、上海難望其項背。而支撐這一切的,并非“我為人人”的大公無私,只不過是堅守“我要做好呢份工”的底線。
那天下午我走到港大時已近黃昏。坐在陸佑堂的天臺上,四下就是《色·戒》里王佳芝他們排演話劇、策劃刺殺易先生的場景所在。想起去年年末因《色·戒》引發的國內知識界圍繞個體價值與民族大義的激烈爭論,想起這段時間王千源、王石以及范跑跑的各種掌故與言辭,想起當天晚上西九龍即將舉行香港演藝界精英群集的賑災籌款義演,我忽然覺得把所有這些事情都串聯在一起,頗值玩味。
這是一個道德說教與高調宣傳失靈的年代。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也罷,明天是社會的棟梁也罷,似乎都很難再得到大多數人的共鳴。一個轉型社會的價值多元化在網絡信息時代更會時不時表現出形形的“腦殘綜合癥”,以至于我們往往缺乏底氣去不假思索地堅持什么或者反對什么。
作為大學教員,我可以很堅定地給大家灌輸社會科學的信念與研究精神,可以很自在地與大家分享各種世態生相和研究結論,但我始終不大確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影響大家的志業選擇與價值判斷。拉拉雜雜講完上面這些片斷,也許可以給大家留下一點記憶的腳注——在把天涯論壇上范跑跑的地震親歷記轉給朋友們時,我加上了下面這段感言:
從本能而言,這位北大校友的做法沒什么不可理解的;但從良知而言,我不知道對這樣的“傳道者”還能作何期待?這次地震真的是一面鏡子,照出很多東西。我贊同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尊重我不接受的價值觀,但厭惡形形的高調背后透露出來的、知識精英時常容易墜入其間的各種道德與智識上的“優越感”。看到范老師的說辭,聯想之前滬上某位大牌歷史學家的“天譴”論調,令我想起曹劌的那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我尊重范老師的表達自由,鄙夷他的言論,并以譴責他的行為來維護我的表達自由。無論是否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受過基本高等教育的,乃至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底線,首先應該堅守自己對社會、群體,而非單純對某些個體的關切,應該秉持最基本的謙卑與職業操守。
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半年所發生的一切必定逐漸會淡去,付諸秋月春風。畢業之際,不論各位同學選定的道路如何,在未來的歲月中,如果遇到選擇與取舍,面臨人與我之間的協調,期待大家還能在記憶深處發掘出這篇臨別贈言里分享的點滴片斷,以謙卑的姿態明確自己所應堅持的底線與操守。
作者:汪衛華 來源:天涯 2017年3期
“真的啊?這是好事……”
我就是老王家的小子。大人們談論我的時候,我淡定地騎著一根木棍,拖著鼻涕,很地穿著開襠褲從他們面前走過。
娃娃親不是玩笑,比什么指腹為婚靠譜多了。我家在村東頭,老梁家在村西頭,兩家結親,擺宴喝酒,鞭炮齊鳴,披紅掛綠,我和老梁家閨女是扎扎實實拜了天地的。
據說當時是這樣的,我媽說:“你跟這個鼻涕妹磕完頭,我給你買兩根冰棍兒!”我一星期都撈不著一根冰棍兒,面對這樣的利誘,怎能抵擋得住?我痛快地磕完頭,爬起來就拉著姐姐去買冰棍兒。老梁家閨女想跟來,被我一把推開。
村小學的老師也喝過我們的定親酒,上學后,自然笑瞇瞇地安排我們坐一起。做游戲,我們永遠是一對;回答問題,我答不上來她補充。小朋友一下課就瘋玩,我最惱火的事就是玩到十萬火急的關頭,有多事佬急巴巴地跑過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不――不不不――不好了!有人打你媳婦兒!”
我硬著頭皮走過去:“你們把那女孩放了……”聲音發顫,根本不是呵斥的語調,說到后來,那個“么”已經變成商量的味道。其實,我的潛臺詞是:我打不過你們,拿彈珠什么的把她贖回來可以不?
小學畢業,同學之間寫臨別贈言。我給我“媳婦兒”的贈言是:“你是一個學習認真的同學,希望以后能更上一層樓!”這句話還是抄來的。我把她當成眾多女同學中的一員,從沒覺得她有什么特別之處。
初中意味著要離家求學,只有鎮上才有中學。我學習不賴,她也不差,都順利上了中學。
我在初二有了自己的自行車。從村里到鎮上只有五里路,可我媽就是不放心。第一年我姐負責接送,后來我終于可以自由來去了。脫離我姐的監視,一拐彎就可以去電子游戲廳玩“街頭霸王”,玩“雷電”,玩“三國志”,我美死了。
我“媳婦兒”在學校的大紅榜上名次躥升得很快,但我下降的速度一點兒不遜色于她。后來,我的名字終于在密密麻麻的榜單上消失。我渾然不覺這件事的嚴重性,直到得到消息,我“媳婦兒”可能會考上中專,去一個小城市的護士學校讀書。
這個消息是初中畢業后的暑假,兩家聚餐時我才聽說的――除此之外,初中三年,我只和她見過一面。我以為我早已習慣了生命里沒有她,但在人生的十字街頭,聽說她要遠走他鄉,竟然有點舍不得了。
有意無意地,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她。
“為什么要去讀護校?”
“因為老師說我能考上。”
這是實話。那個年代,中專比高中的分數線要高很多。對農村的父母來說,上中專意味著再供三年,孩子就有工作,能賺工資了。
怎樣愛自己?擺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愛惜自己的身體了,因為“先有生存,才有生活”。愛惜身體,就是對生命的敬畏。作為一名信貸員,當我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地走村串戶、爬山趟河時,健康的體魄本身就是對客戶的一種愛。
愛自己,也要愛自己的家庭。家庭是我們情感的港灣,是我們永遠的牽掛。家庭生活溫馨幸福,可以讓我們擁有快樂的心情。當我們把這份好心情從家中帶到單位,帶到鄉村,帶給客戶時,我們看到了一張張笑臉,把個人的快樂變成眾人的快樂。
少年時代是飽滿的青蓮蓬,鼓鼓漲漲,不成熟卻有著無限生機與活力。
最是那青春年少,新鮮,明朗,踩著田埂野翻了天,捉泥鰍,撈鵝草,撿花生,偷桑椹,學哥哥姐姐花前月下扮家家。抱著吉他唱《我的中國心》《軍港之夜》《外婆的彭湖灣》。剛學會迪斯科,就瘋了般,大擺裙,牛仔褲,用力的閉眼甩頭,汗淋淋地吼叫:“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偷偷看瓊瑤的愛情小說,看得臉紅心跳,暗暗喜歡班上的他或她,卻不敢表白。于是,一個班的遞紙條,一個學校的寫信,等呀,盼呀,寫信的好處可以說出見面說不出的話,也給回信人以足夠的時間來考慮該怎么回答。班主任牛老師不理解:“一個村頭一個村尾,偏偏要寫信寄過來寄過去,好玩嗎?”畢業了,大家的臨別贈言,大多是:好花不常開,好友不常來,只有常通信,友誼深似海。
那時節不知道害怕,不懼怕艱險,不計較得失,不考慮后果,把屬于青春的愛情演繹得令人心馳神往,蕩氣回腸。
出國留學確實能增長見識、開闊思路、提高素質,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就像一位老師在學生去斯坦福念書前的臨別贈言所說:“到了那兒,不用指望成為牛人,但至少你知道大海有多寬,能看到牛人在做什么,就夠了。”
2. “好老師”影響學生的作用不容忽視
人們習慣性地把孩子成績的好壞歸結為是否聰明和是否用功兩個方面,但是美國相關研究機構研究發現,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師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最大。調查顯示,學生們喜歡的是對教學認真、對學生真誠坦蕩、能得到學生真心信賴的老師;喜歡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師;喜歡的是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能在課余與之討論關于世界、關于NBA、關于時尚娛樂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教師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上多傾斜,增加有意思的課堂內容、有意思的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自信的激勵,那么,許多普通老師眼中的“差生”就可以摘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