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7 21:56: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廣場文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從某種意義上講,廣場文化就是人們自我表現、自我娛樂、自我主體交往展現的一種文化活動形式,它能更好地促進人與人的相互聯系。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環境相對固定,居住環境的相對獨立,交往相對減少,廣場文化創造出的一種完善、友好、和諧、溫馨的生活氛圍,則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際關系的融合。人們追求娛樂性是任何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必然因素,而在廣場文化活動中,娛樂性的體現是最為廣泛典型的。在娛樂的同時又滿足了交往的需要,廣場文化活動的獨特性能,也是其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1)群眾的娛樂性心理。消遣心理與娛樂的心理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的主動的,帶有一定滿足性與目的性。廣場文化應當積極抓住群眾的這種心理,引導群眾向追求健康的娛樂方面發展。所以開展廣場文化的內容必須豐富多樣,形式更應多種多樣,盡可能地把其所包含的藝術門類(廣場音樂、廣場歌舞、廣場曲藝、廣場繪畫,甚至廣場雕塑、廣場建筑藝術——交替開展,并發揮寓教于樂的作用。(2)交往性心理。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不可一日無交往活動,交往對社會有整合作用,使人類各分散的個體得以聯合起來,聚集成一個整體。廣場文化活動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由于其舞臺空間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深受群眾喜愛,很大程度地滿足了群眾的交往性心理;另一方面,文化活動所創造的友好、和諧、溫馨的環境氛圍,更多地為人們提供了面對面的交往與溝通。作為參與者與組織者,他們可以使自己的心靈與各種高雅藝術進行近距離的交融。(3)娛樂性心理與交往性心理的交融。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社會群眾之間的交往中等,這是廣場文化活動所體現的特殊功能。例如,我們要搞一次廣場舞會,當在愉快的歡舞中,或者當舞伴更迭時,我們在融洽的舞蹈中進行了交流,即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愉悅,又增進了社會成員之間彼此的交往,這樣他們就更樂意地參與到廣場文化活動中來。所以我們在組織廣場文化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兩種心理的融合,不能單獨或片面地追求娛樂性或交往性。
在當代社會中,群眾文化已成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環節。所以,想要構建和諧文化,首要解決的是,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的社會文化,究竟意義何在?很簡單,它能夠引導廣大群眾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為例,群眾文化能夠以特有的方式滲透進廣大群眾的思想中,它的教育價值是任何方式都無法比較的。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對社會道德建設的作用非常關鍵,它的社會價值對全民道德建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眾文化的突出亮點:推進精神文明的建設。
結合多年的社會實踐經驗,從文化建設工作角度來觀察,基層和諧文化的獨特作用:第一,它為精神文明活動的廣泛宣傳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第二,它為團結友愛、充滿生氣的社會氛圍提供了有力的原動力;第三,它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有序推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的積極推行。
二、群眾文化中的廣場文化
廣場,指的是戶外開闊的活動空間,是城鄉較大的平整場地。文化活動,指的是以藝術文化為主開展的活動。廣場文化活動,顧名思義,以廣場為陣地開展的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符合廣大群眾的需求,這為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結合多年的社會實踐經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漸推進了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這種群眾文化的蓬勃興起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進而使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向前邁了一大步。作為群眾文化之一的廣場文化,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不失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風景。搭建什么樣的文化活動的新型舞臺?又該如何促進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精神文明的建設?近幾年來,伴隨著政府廣泛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廣場文化漸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而這種情況也正體現著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狀況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迎合了廣大群眾的需求,這為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依托廣大的人民群眾,不斷打造廣告文化品牌,使得群眾文化中的廣告文化走上一條繁昌盛的道路。歷史告訴我們,廣場文化的非凡意義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文化發展水平的落后,這一時期內,人民群眾的廣場文化形式比較簡單,主要以集會、慶典等形式的表現出來,真切地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文化發展的特征。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之相追隨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長。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在群眾中出現了廣場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伴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黨和國家對精神文明的建設的加深,廣場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呈現出耀眼奪目的光彩。總而言之,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告文化為之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文化平臺,這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擁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廣場文化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地位
1.廣場文化有利于民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廣場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中,使它以民間文化的形式出現,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廣泛的交流與融合。根據我的工作經驗,發現廣場文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而擁有著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過廣場文化這個載體,得到充分的展現,并得以發揚光大。根據有關傳統文化遺產的研究表明,廣場文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廣場文化不僅為不同特色的民間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宣傳和保護平臺,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間文化得以交流與融合,進而進一步提高。
2.廣場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風氣。
黨和國家要求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旋律,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特色文化結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質的文化得到交流與融合,從而,體現出廣場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間廣泛的文化主題活動中,廣場文化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符合廣大民眾的意愿。它不僅能夠容納不同形式的藝術與表演,而且還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動主題。這樣,它能夠吸引到不同階層,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眾積極參與到其中。最終,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3.廣場文化創造出豐富的文化財富。
縱觀中外,廣場文化創造出不可小覷的文化財富,同時,它也以獨特的方式創造出豐富的人才。眾所周知,廣場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因而,在這樣的深厚文化底蘊之下,使得廣場文化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據統計,在廣場文化的活動中,參與者涵蓋了牙牙學語的幼兒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說到廣場文化的形式,有現今流行的廣場舞,有演奏現代樂器的,有展示民間藝術的,形式之多,內容之豐,難以想象。這樣的文化組織形式影響空前,意義非凡。它實現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時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進步。
1.城市文化廣場環境設計應賦予廣場豐富的文化內涵
城市文化廣場與其周圍的建筑物、街道、周圍環境,共同構成該城市文化活動的中心。設計文化廣場時,要尊重周圍環境的文化,注重設計的文化內涵,將不同文化環境的獨特差異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與領悟,設計出該城市,該文化環境下,該時代背景的文化廣場的環境。文化環境在具體的情況下,有許多不同的表現,例如:文脈、傳統、源與流、歷史、宗教、童話、神話、民俗、鄉土、風情、紀念性的、聞名的、懷古的、原始藝術、人類的能量、文學與書法、詩意、符號學等等。設計師也可以在設計中表達自己的某種特定的思想與意圖。
注重文化內涵的城市廣場設計在我國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鐘鼓樓廣場的設計,首先突出了兩座古樓的形象,保持它們的通視效果,采用了綠化廣場、下沉式廣場、下沉式商業街、傳統商業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間設計,創造了一具具有個性的場所,增加了鐘鼓樓作為“城市客廳”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時,為了解決交通組織上的人、車分流問題,以鐘鼓樓廣場為中心,南連南大街、書院門、碑林、北至壯院門化覺寺、清真寺。組成一個步行系統,使鐘鼓樓廣場成為這一西安古都文化帶的樞紐。并且,鐘鼓樓廣場在
設計元素上采用有隱喻中國傳統文化的多項設計,使在廣場上交往的人們可以享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又面向未來城市的文化廣場。
又如:上海圖書館主要入口的文化廣場,由于設計師在建筑平面設計時作了臺階式后退50m以上,使得這個文化廣場形成了,一個小型城市廣場的規模,設計師在反映其文化內涵的廣場環境設計中,做了一個以“知識”為主題的,供雕塑家、藝術家構思創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間。廣場中柱子騰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廣場中可增加光與影的變化,富有文化知識意義的雕塑各具形態,鋪地新穎別致,幾步寬闊的臺階將坡道與人行道分隔開,步入廣場會感到和諧、素雅的文化氛圍,即使不到圖書館內也可以來知識廣場欣賞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詮解雕塑的形象的含義。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內容,注意到為文化廣場創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間活動的文化內容和五彩繽紛的城市燈光夜景,也是創造人們交往的場所空間的一種方式。例如:肇慶市中心的文化廣場設計,廣場中設計的燈光音樂噴泉,和廣場一側的舞臺相配合,在夜間定時有燈光音樂噴泉表演,與廣場一側舞臺上的相關節目一起,營造了文化廣場的豐富的夜間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廣場要營造人們活動與交往的場所空間
2.1.注重與周圍建筑環境的協調與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結構一般都為開敞式的,組成廣場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圍的建筑,結合廣場規劃性質,保護那些歷史性建筑,運用適當的處理手法,將周圍建筑環境融入廣場環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廣場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由于廣場周圍的建筑不是同一時期建造的,所以廣場并不是平行,對稱的嚴謹的關系。而是設計師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和諧、統一的組合在一起。另一個廣場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的范例是建立在盧浮宮廣場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這個工程中,建筑師在解決傳統建筑的協調與統一問題上,沒有采取仿造傳統,而是設計了在廣場上顯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質地的金字塔設計,既解決了功能上的采光問題,又在形式上似一顆巨大的鉆石,鑲嵌在廣場上,不但沒有破壞盧浮宮原有的建筑藝術形式,而且增添了盧浮宮廣場的整體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廣場設計注重與街道的協調、統一。城市文化廣場與街道在形式上、組成上,有許多必然的聯系,它們的協調與統一是構成廣場上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設計時,根據廣場與街道的性質,在設計廣場與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會歷史意念上;②空間設計上;③建筑及其細部處理上;④交通組織及步行區域畫分上,都應統一考慮。并且注意到街道與廣場相協調設計一些人性化點綴,如路燈、廣告、展示牌、鐘塔、布告欄、雕塑、噴泉等環境藝術設計,協調植被、鋪面、色彩、材質、標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2.3.城市文化廣場設計與周圍整體環境,在空間、比例上的統一與協調。一般文化廣場的比例設計是根據廣場的性質、規模來決定的,廣場給人的印象應為開敞性的,否則,難以吸引人們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廣場大小滿足這樣的條件比較合適:廣場寬度介于周圍1倍建筑高度與2倍建筑高度之間。在廣場內部尺度設計時,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階、欄桿,人行道寬度、停車要求等內容,要符合人與交通工具的尺度。當然,廣場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結構的影響,和諧的比例與尺度設計,不僅可以給人帶來美感,也可以增添人們在其中活動的舒適度。
2.4.城市文化廣場設計與周圍環境在交通組織上的協調與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人流及車流集散,及其交通組織是保證其環境質量不受外界干擾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內容有2點:城市交通與廣場的交通組織;廣場內交通組織。城市交通與廣場在交通組織上,首先要保證由城市各區域去文化廣場的方便性。交通與廣場設計時,應采取:①在廣場周圍的適當區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結束點位、充分考慮人流車流集散,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地下有軌電車、地鐵等站點,擴大步行規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廣場及其周圍環境有最大的可達性,設置完善的交通設施,包括地下有軌電車、地鐵站點、高架輕軌、車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線路選擇,站點安排以及換乘車系統上予以充分考慮。③充分考慮到大量的停車需求,設計停車場以外也要開辟汽車停靠站等。
在廣場內的交通組織設計上,考慮到人們以組織參觀、瀏覽交往及休息為主要內容,結合廣場的性質,不設車流或少設車流,形成隨意輕松的內部交通組織,使人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擁有欣賞文化廣場的場所及交往的機會。
3.城市文化廣場其環境設計有多種處理手法
3.1自然環境的引入手法。在進行文化廣場的環境設計時,大量引入樹林、綠化、花卉、草坪、動物、水等自然環境,是文化廣場環境設計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鐘鼓樓廣場,正是用大量的綠化來點綴廣場的環境,而引入動物來設計文化廣場的環境,更是數不勝數,歐洲廣場上的鴿群已成為廣場的一大景觀,德國漢堡市政廳廣場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鵝和水鳥,也已成為廣場重要的景觀。城市文化廣場的水環境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兩種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與其它環境或個體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噴泉廣場,中央是一組由電腦控制的160個噴嘴的音樂噴泉,440棵柏樹如同由水中生出來,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蘭系列的兩個廣場也是以水為主題,不同的是這里的水環境是動態的,創造出的瀑布,澗流等洶涌澎湃的自然景觀,給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師小沙里寧設計的圣路易斯市的標志圣路易斯拱門也是設計在河邊,與河水相結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環境藝術設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畫、小品、旗幟等藝術作品)在文化廣場環境設計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統稱,是設計師運用形體與材料來表達設計意圖與思想的一種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僅在人為環境中有強大的感染力,而且,會是組成環境設計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與色裝飾著環境。
不同的時代賦于雕塑設計不同的要求與內容:起初的雕塑設計往往有某種特定的意義或嚴肅的主題,或是紀念性的,如南京雨花臺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純裝飾性的,如圣保羅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穌雕像、觀音雕像;或是純藝術的作品,如斷臂維納斯雕像等,這時的雕塑多是具像的。這之后,隨著抽象雕塑的產生,雕塑成為人們在環境中感覺與聯想的對象,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詮解雕塑其中的含義,如畢加索設計的“無題”雕塑,人們可以憑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這時的雕塑設計中,對材料與質感以及色彩與動感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如莫斯科加加林紀念碑,用鈦合金制成,在不同時刻的陽光下,顯現豐富多變的光澤;瑞土蘇黎世埃施爾韋化廣場的裝飾雕塑,橙色的雕塑與水相結合,旋轉的形體與明快的色彩在環境中襯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爾基文化公園中的透雕,三個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強的節奏感。現代,越來越多的雕塑設計已走進人們的生活,諧趣的設計風格,成為人們生活的調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如日本設計師關根伸夫設計的“帶腿的石頭”,一塊石頭下面由四個彎曲似腿的柱子來支撐;他的另一個作品“等待石”,一塊石頭上雕成屁股的形狀,十分有趣。或是一個小孩的釣魚桿上,釣到一只鞋等等,這些諧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為人們創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閑娛樂的環境氛圍,澳大利亞布里班街頭雕塑,再現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憶起城市的歷史;日內瓦街頭雕塑在座椅上吸煙的男人,以超級寫實主義雕塑給環境注入生活氣息。
在文化廣場的雕塑設計中應考慮到以下的幾下方面:①結合廣場文化氛圍、時代背景、以及人們活動的內容趨向,設計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設計與文化廣場活動內容相統一。②不能忽視建筑雕塑與文化廣場的相互作用及內在聯系,應結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藝術作品,設計文化廣場。③注意雕塑設計在比例與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設計將廣場與建筑在比例上聯系起來,也是人群與廣場在尺度上的聯系,說明人的尺度關系,成為空間比例與尺度聯系的樞紐。④注重雕塑設計與其它自然因素相結合的設計,例如,雕塑與水相結合,或配以音樂效果,來活躍周圍環境;雕塑與樹木結合,如南京雨花臺,郁蔥的樹木,襯托出莊嚴的氣氛。
3.3組織文化廣場環境的手法有多種,下面著重介紹利用軸線設計來組織文化廣場環境,并通過軸線的組織來控制整個城市的內在聯系,使城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軸線是貫穿于兩點之間的,圍繞著軸線布置的空間和形式可能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軸線雖然看不見,但卻強烈地存在于人們的感覺中,沿著人的視線,軸線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軸線的終端指引著方向,軸線的深度及其周圍環境、平面與立面的邊角輪廓決定了軸線的空間領域。軸線同時也是構成對稱的重要因素,根據設計的需要,軸線亦可以產生次要的輔助軸線,豐富空間體系。
在城市文化廣場的空間組織中,軸線手法是廣場具有一定規模時的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既可以組織廣場和周圍環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關聯,相聯系,是使城市文化廣場空間有序,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維系。著名的羅馬市政廣場改建,米開朗琪羅成功地運用軸線建立了廣場的空間秩序,并成功地設計了地面鋪裝,強調軸線與位于地面的橢園形圖案中心的銅像雕塑,將建筑、雕塑、廣場、地面鋪裝在軸線上統一起來,諧調地進行組合,構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間,給人強烈的空間感染力,成為羅馬的心臟與象征。
1.城市文化廣場環境設計應賦予廣場豐富的文化內涵
城市文化廣場與其周圍的建筑物、街道、周圍環境,共同構成該城市文化活動的中心。設計文化廣場時,要尊重周圍環境的文化,注重設計的文化內涵,將不同文化環境的獨特差異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與領悟,設計出該城市,該文化環境下,該時代背景的文化廣場的環境。文化環境在具體的情況下,有許多不同的表現,例如:文脈、傳統、源與流、歷史、宗教、童話、神話、民俗、鄉土、風情、紀念性的、聞名的、懷古的、原始藝術、人類的能量、文學與書法、詩意、符號學等等。設計師也可以在設計中表達自己的某種特定的思想與意圖。
注重文化內涵的城市廣場設計在我國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鐘鼓樓廣場的設計,首先突出了兩座古樓的形象,保持它們的通視效果,采用了綠化廣場、下沉式廣場、下沉式商業街、傳統商業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間設計,創造了一具具有個性的場所,增加了鐘鼓樓作為“城市客廳”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時,為了解決交通組織上的人、車分流問題,以鐘鼓樓廣場為中心,南連南大街、書院門、碑林、北至壯院門化覺寺、清真寺。組成一個步行系統,使鐘鼓樓廣場成為這一西安古都文化帶的樞紐。并且,鐘鼓樓廣場在
設計元素上采用有隱喻中國傳統文化的多項設計,使在廣場上交往的人們可以享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又面向未來城市的文化廣場。
又如:上海圖書館主要入口的文化廣場,由于設計師在建筑平面設計時作了臺階式后退50m以上,使得這個文化廣場形成了,一個小型城市廣場的規模,設計師在反映其文化內涵的廣場環境設計中,做了一個以“知識”為主題的,供雕塑家、藝術家構思創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間。廣場中柱子騰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廣場中可增加光與影的變化,富有文化知識意義的雕塑各具形態,鋪地新穎別致,幾步寬闊的臺階將坡道與人行道分隔開,步入廣場會感到和諧、素雅的文化氛圍,即使不到圖書館內也可以來知識廣場欣賞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詮解雕塑的形象的含義。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內容,注意到為文化廣場創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間活動的文化內容和五彩繽紛的城市燈光夜景,也是創造人們交往的場所空間的一種方式。例如:肇慶市中心的文化廣場設計,廣場中設計的燈光音樂噴泉,和廣場一側的舞臺相配合,在夜間定時有燈光音樂噴泉表演,與廣場一側舞臺上的相關節目一起,營造了文化廣場的豐富的夜間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廣場要營造人們活動與交往的場所空間
2.1.注重與周圍建筑環境的協調與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結構一般都為開敞式的,組成廣場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圍的建筑,結合廣場規劃性質,保護那些歷史性建筑,運用適當的處理手法,將周圍建筑環境融入廣場環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廣場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由于廣場周圍的建筑不是同一時期建造的,所以廣場并不是平行,對稱的嚴謹的關系。而是設計師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和諧、統一的組合在一起。另一個廣場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的范例是建立在盧浮宮廣場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這個工程中,建筑師在解決傳統建筑的協調與統一問題上,沒有采取仿造傳統,而是設計了在廣場上顯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質地的金字塔設計,既解決了功能上的采光問題,又在形式上似一顆巨大的鉆石,鑲嵌在廣場上,不但沒有破壞盧浮宮原有的建筑藝術形式,而且增添了盧浮宮廣場的整體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廣場設計注重與街道的協調、統一。城市文化廣場與街道在形式上、組成上,有許多必然的聯系,它們的協調與統一是構成廣場上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設計時,根據廣場與街道的性質,在設計廣場與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會歷史意念上;②空間設計上;③建筑及其細部處理上;④交通組織及步行區域畫分上,都應統一考慮。并且注意到街道與廣場相協調設計一些人性化點綴,如路燈、廣告、展示牌、鐘塔、布告欄、雕塑、噴泉等環境藝術設計,協調植被、鋪面、色彩、材質、標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廣場設計與周圍整體環境,在空間、比例上的統一與協調。一般文化廣場的比例設計是根據廣場的性質、規模來決定的,廣場給人的印象應為開敞性的,否則,難以吸引人們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廣場大小滿足這樣的條件比較合適:廣場寬度介于周圍1倍建筑高度與2倍建筑高度之間。在廣場內部尺度設計時,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階、欄桿,人行道寬度、停車要求等內容,要符合人與交通工具的尺度。當然,廣場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結構的影響,和諧的比例與尺度設計,不僅可以給人帶來美感,也可以增添人們在其中活動的舒適度。
2.4.城市文化廣場設計與周圍環境在交通組織上的協調與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人流及車流集散,及其交通組織是保證其環境質量不受外界干擾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內容有2點:城市交通與廣場的交通組織;廣場內交通組織。城市交通與廣場在交通組織上,首先要保證由城市各區域去文化廣場的方便性。交通與廣場設計時,應采取:①在廣場周圍的適當區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結束點位、充分考慮人流車流集散,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地下有軌電車、地鐵等站點,擴大步行規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廣場及其周圍環境有最大的可達性,設置完善的交通設施,包括地下有軌電車、地鐵站點、高架輕軌、車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線路選擇,站點安排以及換乘車系統上予以充分考慮。③充分考慮到大量的停車需求,設計停車場以外也要開辟汽車停靠站等。
在廣場內的交通組織設計上,考慮到人們以組織參觀、瀏覽交往及休息為主要內容,結合廣場的性質,不設車流或少設車流,形成隨意輕松的內部交通組織,使人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擁有欣賞文化廣場的場所及交往的機會。
3.城市文化廣場其環境設計有多種處理手法
3.1自然環境的引入手法。在進行文化廣場的環境設計時,大量引入樹林、綠化、花卉、草坪、動物、水等自然環境,是文化廣場環境設計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鐘鼓樓廣場,正是用大量的綠化來點綴廣場的環境,而引入動物來設計文化廣場的環境,更是數不勝數,歐洲廣場上的鴿群已成為廣場的一大景觀,德國漢堡市政廳廣場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鵝和水鳥,也已成為廣場重要的景觀。城市文化廣場的水環境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兩種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與其它環境或個體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噴泉廣場,中央是一組由電腦控制的160個噴嘴的音樂噴泉,440棵柏樹如同由水中生出來,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蘭系列的兩個廣場也是以水為主題,不同的是這里的水環境是動態的,創造出的瀑布,澗流等洶涌澎湃的自然景觀,給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師小沙里寧設計的圣路易斯市的標志圣路易斯拱門也是設計在河邊,與河水相結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環境藝術設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畫、小品、旗幟等藝術作品)在文化廣場環境設計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統稱,是設計師運用形體與材料來表達設計意圖與思想的一種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僅在人為環境中有強大的感染力,而且,會是組成環境設計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與色裝飾著環境。
不同的時代賦于雕塑設計不同的要求與內容:起初的雕塑設計往往有某種特定的意義或嚴肅的主題,或是紀念性的,如南京雨花臺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純裝飾性的,如圣保羅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穌雕像、觀音雕像;或是純藝術的作品,如斷臂維納斯雕像等,這時的雕塑多是具像的。這之后,隨著抽象雕塑的產生,雕塑成為人們在環境中感覺與聯想的對象,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詮解雕塑其中的含義,如畢加索設計的“無題”雕塑,人們可以憑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這時的雕塑設計中,對材料與質感以及色彩與動感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如莫斯科加加林紀念碑,用鈦合金制成,在不同時刻的陽光下,顯現豐富多變的光澤;瑞土蘇黎世埃施爾韋化廣場的裝飾雕塑,橙色的雕塑與水相結合,旋轉的形體與明快的色彩在環境中襯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爾基文化公園中的透雕,三個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強的節奏感。現代,越來越多的雕塑設計已走進人們的生活,諧趣的設計風格,成為人們生活的調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如日本設計師關根伸夫設計的“帶腿的石頭”,一塊石頭下面由四個彎曲似腿的柱子來支撐;他的另一個作品“等待石”,一塊石頭上雕成屁股的形狀,十分有趣。或是一個小孩的釣魚桿上,釣到一只鞋等等,這些諧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為人們創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閑娛樂的環境氛圍,澳大利亞布里班街頭雕塑,再現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憶起城市的歷史;日內瓦街頭雕塑在座椅上吸煙的男人,以超級寫實主義雕塑給環境注入生活氣息。
在文化廣場的雕塑設計中應考慮到以下的幾下方面:①結合廣場文化氛圍、時代背景、以及人們活動的內容趨向,設計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設計與文化廣場活動內容相統一。②不能忽視建筑雕塑與文化廣場的相互作用及內在聯系,應結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藝術作品,設計文化廣場。③注意雕塑設計在比例與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設計將廣場與建筑在比例上聯系起來,也是人群與廣場在尺度上的聯系,說明人的尺度關系,成為空間比例與尺度聯系的樞紐。④注重雕塑設計與其它自然因素相結合的設計,例如,雕塑與水相結合,或配以音樂效果,來活躍周圍環境;雕塑與樹木結合,如南京雨花臺,郁蔥的樹木,襯托出莊嚴的氣氛。
3.3組織文化廣場環境的手法有多種,下面著重介紹利用軸線設計來組織文化廣場環境,并通過軸線的組織來控制整個城市的內在聯系,使城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軸線是貫穿于兩點之間的,圍繞著軸線布置的空間和形式可能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軸線雖然看不見,但卻強烈地存在于人們的感覺中,沿著人的視線,軸線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軸線的終端指引著方向,軸線的深度及其周圍環境、平面與立面的邊角輪廓決定了軸線的空間領域。軸線同時也是構成對稱的重要因素,根據設計的需要,軸線亦可以產生次要的輔助軸線,豐富空間體系。
在城市文化廣場的空間組織中,軸線手法是廣場具有一定規模時的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既可以組織廣場和周圍環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關聯,相聯系,是使城市文化廣場空間有序,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維系。著名的羅馬市政廣場改建,米開朗琪羅成功地運用軸線建立了廣場的空間秩序,并成功地設計了地面鋪裝,強調軸線與位于地面的橢園形圖案中心的銅像雕塑,將建筑、雕塑、廣場、地面鋪裝在軸線上統一起來,諧調地進行組合,構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間,給人強烈的空間感染力,成為羅馬的心臟與象征。
隨著現代化都市廣場的建立,作為群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廣場文化也在近年應運而生,成為引導城市群眾文化生活的一種新載體。廣場文化的興起和發展,對社會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系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對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在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兩個文明建設中愈來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廣場文化的興起
當前條件下,廣場文化不僅在一些大城市中有著廣闊的發展舞臺,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能找到其生根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利用閑暇時間走出家庭,參加各種文化活動,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生活的新追求。正基于此,廣場文化在各大中小城市悄然興起,如星星之火,燃遍大街小巷。就我市來說,每個清晨和傍晚,各區小公園、鐵人廣場、市兒童公園、生活小區等能活動的場所,都會看到自娛自樂的人們。上至白發人,下至學齡兒童,有的練功、有的舞劍,就連從前視跳舞沒“好人”的“老正統”、“老封建”的中老年人也歡快地跳起了老年迪斯舞。看著白發人、黑發人在晨曦和晚霞中翩翩起舞,無不讓人感嘆今天生活的美好。廣場文化的興起,既是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思想觀念上的又一次解放的具體表現,是人們積壓了很久的自娛自樂心理和向往隨心所欲的休閑消遣心理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一種宣泄和爆發。
二、廣場文化的功能
廣場文化與其它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幾方面獨特的功能:
(一)活動參與的廣泛性。廣場文化活動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它打破了單純地域、單位、小團體的限制。能夠在較為集中的時間內吸收數以萬計的群眾參與,最具體現群眾文化生活的優勢。
(二)活動組織的認可性。廣場文化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社會系統工程,它即要有群眾的廣泛參與,也要有得力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因而,廣場文化活動最能體現政府行為,從而相應保證廣場文化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廣場文化活動獲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取決于各級宣傳文化部門的認真策劃、精心組織。而且,對成功的廣場文化活動也使得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進一步提高,宣傳文化部門的工作作用也得到政府和群眾的肯定。
(三)廣場文化的深遠性。廣場文化活動由于參加人多,演出節目質量一般相對較高,再加上新聞媒介傳播,使其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三、廣場文化的走向
廣場文化要想保持健康持久地開展下去,需要政府、社會以及各個部門的積極扶植、支持和參與。同時也要加強組織管理,做好這項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一)加強業務指導和組織管理。有些文化活動是由政府部門有組織進行的,也有一些群眾自發的。除了自娛自樂,難免魚目混珠,這就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有些人借搞文化活動為名,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宣傳和文化品位低級的活動,或不分地點、時間隨便設置卡拉OK演唱、擺攤設賭、噪音很大,嚴重擾民,影響群眾的正常生活。這些問題都有待政府和文化職能部門加強組織和管理。
(二)廣場文化要不斷創新。文化活動要不斷吸收外地的特色文化,使高雅文化和俗文化緊密結合起來,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文化需求,各城區要探索有本區特色的廣場文化,使文化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關鍵詞:廣場文化,城市,發展
一、廣場文化的特點
廣場文化,顧名思義是城市廣場所呈現的文化現象以及在廣場中所展示出來的文化。它包含富有文化氣息、表現較高美學趣味的廣場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設施等,在廣場上進行的專業或民間的各種藝術性表演,表現出了很強的藝術氣息。它是城市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公益性最能體現的地方,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成為市民社交、休閑與受教育的場所,也成為外來旅游者旅游與休憩之處。在這個沒有圍墻的大舞臺上,參與廣場文化的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歡聚在廣場。人們在這里既可以是欣賞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這里沒有身份、地位的差別,人們可以輕松自在、無拘無束、自由流動,在休閑中感受著文化的熏陶,尋找著自己的樂趣,盡情地展現自我。廣場文化的繽紛絢麗、多姿多彩,是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既然廣場是城市的“客廳”,管理者都想把這“客廳”裝扮得美麗大方,對外可迎八方賓客,展示自己城市的精神風貌;對內則使居住者生活得心情舒暢,并輕松自在地享用它,觀賞它。
廣場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各種文藝、體育等具有藝術性的活動,各種節慶都需要藝術活動支持配合,這就使之具有了審美性的特點。這些文化體育活動有的屬較高雅的藝術活動,如廣場文藝晚會等,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即使有的活動是出于自娛自樂,如跳舞健身,也包含一定的審美在內。廣場文化的審美性是寓教于樂的,它對提高公眾的文化素質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廣場文化又成為向公眾進行審美教育的公共課堂。
廣場文化的公益性是其最大的特點,它是連接黨委、政府同群眾之間感情、關系的一座橋梁、一條紐帶,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說,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廣場文化,文化部門應把握住這個絕好的機遇,讓廣場文化充分顯現出來。
二、 廣場文化的功能
以群眾需求和群眾滿意為廣場文化的出發點。所到之處都出現了比較火爆的場面,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說明現在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呈現多樣性,天天待在家里看電視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他們需要多種形式的文化滋養。廣場文化活動這種露天演出的形式對他們而言并不陌生,形式活潑、易于接受,而且鄰里之間可以加強了解,相互交流,增進友誼,陶冶情操,正好滿足了他們渴望走出家門,回歸自然的心理訴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既是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實際,深人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積累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為創作優秀作品打下堅實基礎。
廣場文化體現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對文明、高尚、和諧的追求,無疑是對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現象的一種抵制否定。它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以其昂揚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調,體現了群眾文化的品位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以其獨有的形式內容,顯示著廣場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我們要認真研究廣場文化,正確引導廣場文化,充分發揮廣場文化的各項功能,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質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三、 廣場文化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中,文化廣場是人們集會、休閑娛樂、健身等活動的重要場所,其中廣場民間藝術、廣場舞蹈、送戲下鄉等形成了群眾自發或有組織地參加廣場文化活動的主體,從而體現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形式。在文化廣場的日常活動里,主要有扭秧歌、器樂表演、曲藝、交誼舞、太極扇等形式。這些節目都具有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且寓教于樂、寓藝于樂的特點,并且旨在健身,綜合地反映了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內涵并發揮著它的作用。特別是在重大節假日里進行的各種文化活動演出,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高質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藝節目,營造了濃郁的節日文化氛圍,為人民奉獻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因此,廣場文化不僅是群眾文化的綜合縮影,而且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平臺載體。
充滿勃勃生機的廣場文化,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了居住環境,優化了城市的軟環境,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對于建設現代化文化名區和區域文化中心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已和城市的品位緊密聯系在一起了。
1.廣場舞的類型及其文化功能
舞蹈是人類為了滿足自娛、娛神、娛人以及表情達意的需求而創造的以人的肢體動作為主要手段的藝術。至20世紀90年代開始,早已風靡世界的廣場舞漸漸傳入中國。而隨著中國城市建設開始日益關注文化的建設,廣場舞蹈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因民間舞蹈在廣場舞中占的比重大,也稱之為“排舞”,大批原本瀕臨消亡的民間舞蹈也通過廣場舞的形式得以重生。其實,廣場舞不是狹義的舞蹈種類,而是多舞種融合的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人多齊舞”的表演特點。如扇子舞、現代舞、芭蕾舞……民間的、現代的、甚至連邁克?杰克遜的群舞、踢踏舞等都可在廣場上表演,借此傳達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
廣場舞的類型大致可歸納為四種:第一種是原生態的舞蹈,在廣場舞中占很大比例,且種類眾多。該形式多分布在農村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例如草原上的蒙古舞蹈、新疆舞蹈、朔州的踢鼓子秧歌等。在節慶日,群眾自發表演。這些舞蹈多源于當地生活,具有地域特色。原生態廣場舞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厚,是很多新創舞蹈的基礎。第二種是在原生態舞蹈的基礎上加工和整理的舞蹈。這種形式多在保持原生態舞蹈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賦予舞蹈新鮮的時代感,如福建民間舞蹈《采茶燈》、山西的《高臺花鼓》、忻州原平的《鳳秧歌》等等。第三種是根據民間舞蹈素材創作出的新型廣場舞。其形式與內容都很豐富,如晉城快板舞《夸晉城》、運用芭蕾再創造的舞蹈《花兒朵朵》、老少皆宜的北京《新秧歌》,不受傳統因素的限制,音樂、舞蹈、編導均可自由發揮,豐富了廣場舞蹈的類型,但也因此失去了傳統舞蹈精華的依托,很難成為精品。第四種是踏歌型的廣場舞。此類型近幾年才興起,是伴隨音樂的高低音節奏而有序地踏出舞步,類似于交誼舞的節奏,慢三慢四、快三快四、中三中四等這幾種節奏比較常見,參與者一般是中老年人。
廣場舞具有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以熱情歡快的集體舞形式來演繹舞蹈藝術,融合了自娛性與表演性。不分性別、年齡,無論是新手還是行家,也不用忌諱舞姿是否優美,均可隨心所欲、自由發揮、盡顯個性風采。同時,廣場舞是體育與藝術在舞蹈中的融合,對形體、姿態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健美、放松的作用,也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緩解壓力并消除緊張情緒。人們翩翩起舞,注意力集中在音樂里,沿著節奏把情感都抒發在舞姿上,在舞姿中融入細膩的情感,動靜結合,意境深遠。廣場舞以舞蹈藝術的優雅潛移默化地培養人們的氣質,如今已成為城市人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的時尚運動。
2.改善群眾廣場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2.1加強官方的宣傳和推廣
在眾多宣傳過程中,官方的宣傳一般是最具力度和強度的,而且官方的宣傳渠道也比較多種多樣,因為廣場舞在市民鍛煉及弘揚正能量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正面影響,所以官方要對廣場舞進行正面的宣傳和推廣,在這里,因為廣場舞主要面對的是人民大眾,所以社區和媒體的宣傳作用尤為重要,其間媒體可以宣傳廣場舞的積極作用、科學的訓練方式、方法以及訓練時間等知識,而社區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文藝演出等,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在推廣廣場舞的同時,不僅促進了社區居民的健身,加深了居民對廣場舞的認可,同時還促進了社區民眾身心協調健康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2.2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對公共場所的建設及對公共設施的投資
因為廣場是廣場舞的聯系場所,所以要推廣廣場舞,廣場是首當其沖要有的,而廣場的建設是在政府規劃下才能有的,所以政府應在對公共場所進行規劃時,加強城市廣場及公園的建設,為廣場舞的發展提供場所。同時介于廣場舞音響設備低劣、缺乏無線耳機等問題,政府需要加強在此方面的投入,利用財政資金等為廣場舞配套較高檔的音響設備、無線耳機等設施,供人們在跳廣場舞時所用,其余時間即存放在社區等場所,這不僅確保了公共資源的安全性及被合理的有效利用,同時還有利于廣場舞的健康發展,是服務型政府服務民眾的一種新形式,促進了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
2.3進一步規范廣場舞的發展
因為廣場舞確實存在噪音污染的嫌疑,對周圍民眾的生活及作息造成了很大困擾,所以在當下為很多人所詬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發動政府的作用,比如在廣場舞的排練場所張貼廣場舞排練時間,這一時間要盡量避免人們的作息時間,比如上午8點以前,中午2點到4點中間,以及晚上10點以后,從而有效規避掉廣場舞對周邊民眾的侵擾;同時各大媒體等輿論平臺,也可以傳播廣場舞規范發展的建議及意見,比如為舞者配備無線耳機等,從而提高廣場舞發展的規范性,避免其對周邊民眾的影響;另外,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強化民眾對廣場舞的認可,排除其摒棄情緒,讓廣場舞與民眾間能相互理解、包容,從而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發展。總之,廣場舞的規范發展,需要政府、媒體、廣場舞者及周邊民眾的共同努力。
2.4加強對廣場舞文化的發展
之前的廣場舞形式比較單一,一直也被戲稱為“大媽舞”,隨著其形式的不斷豐富,比如除卻秧歌、健身舞,另外出現了交誼舞、民族舞甚至現代舞等多種形式,這使廣場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普及,其人群已經從五十歲的大媽蔓延至二三十歲的小姑娘,受眾頗廣。作為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廣場舞在現在更多地被當成一種健身的方式,隨著歡快的節奏,舞出各種姿態,美感已經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人們更注重的是一種身體上的健康;在健身的同時,廣場舞還能健心,讓人們在熱鬧的舞蹈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其在很大程度消除了人們窩在家里看電視、上網游戲、打麻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幫助人們走出家門,走進歡快的節奏中,讓跳舞為自身帶來快樂,同時人們還能進行廣場舞方面的表演,借此提高自信心,找到自我價值感,是一種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形式。另外,針對很多廣場舞團隊都沒有一個權威的教練,在這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自身調控、居委會、文化館甚至招聘的方式,為廣場舞配置專業的教練,來指導舞蹈團隊更加專業、科學的練習,提高其舞蹈動作的規范性,促進其科學合理有節制地練習,同時更加專業地指導隊員進行基本動作等的訓練,以此促進舞蹈團隊更加科學合理地訓練及健身。
3.結論
廣場舞在催化城市文明的同時,把不同層次、素質和愛好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天地,城市也因此充滿和諧溫馨的生活情調。文化廣場上處處洋溢著溫暖、快樂、和諧的氣氛,城市空間的孤獨冷漠不再占上風,一種久違的歸屬感沁入人們的心田……如果說群眾文化是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那么,廣場舞就是城市文化狀態的一個縮影。我們要讓廣場舞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人們身心健康,促進和諧融樂氛圍的締造,從而真正成為一種全民娛樂身心,社會和諧發展的文化形式。
(一)廣場文化活動的功能
1.音樂廣場與游憩廣場具有休閑、娛樂功能。這也是廣場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2.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具有文化傳播功能。經常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體現了文化的魅力。滿足了墾區各族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同時,又宣傳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3.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具有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功能。石河子市的日常活動、節慶活動、藝術活動,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和各種科普教育經常性地在廣場開展,促進了石河子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
4.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具有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功能。石河子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為經濟搭建了一個大舞臺,一系列經濟活動為廣場注入了活力。
5.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廣場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著廣泛的受教育的群眾,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6.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具有促進市民素質的提高功能。廣場是一個群體共處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場所。廣場文化活動在營造城市溫馨濃烈的文化氛圍的同時,也使人們接觸到文明,陶冶了情操,在休閑娛樂中提高了自已的素養。
(二)廣場文化活動的特征
一是具有公共性。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是石河子城市生活最集中的區域,是最能體現政府公益性的地方,也是石河子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廣場,作為石河子市的公共空間,成為市民社交、休閑與受教育的場所,也成為外來旅游者旅游與休憩之處。廣場上所進行的任何文化活動,均向公眾開放。這種公共性決定廣場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化演出,也要兼顧到雅俗共賞。同時,公共性又決定了廣場文化的主體是公眾,廣場文化若沒有公眾的廣泛參與便會變得枯燥干癟。
二是具有群眾性。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是沒有圍墻的大舞臺。參與廣場文化的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歡聚在此。人們在這里既可以是欣賞者,也可是是表演者,在這里沒有身份、地位的判別,人們可以輕松自在、無拘無束、自由流動,在休閑中感受著文化的熏陶,尋找著自己的樂趣,盡情地展現自我。而且軍營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旅游文化、集市文化、節日文化等都可融入廣場文化,成為大家所共有的精神樂園。
三是具有節慶性。廣場的起源就是為了公眾的集會與慶典,這決定了廣場文化必帶有節慶的喧鬧與熱烈的色彩。所以,現在的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更多地舉辦各種節慶,包括一些文化藝術節。節慶性決定了石河子的廣場文化應具有宏大的氣勢和熱鬧的氣氛。如果沒有節慶所產生的文化魅力,就吸引不了觀眾,形不成氣氛。
廣場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各種文藝、體育活動,各種節慶亦需要藝術活動支持配合,這就使之有了審美性的特點。這些文化體育活動有的屬較高雅的藝術活動,如專業團體的文藝晚會等,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即使有的活動是出于自娛自樂,如跳舞健身,也包含一定的審美在內。廣場文化的審美性是寓教于樂的,它對提高石河子市民公眾的文化素質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廣場文化又成為向公眾進行審美教育的公共課堂。
二、廣場文化活動的形式
石河子音樂廣場和游憩廣場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舞臺。廣場文化活動的形式主要是利用城市中的廣闊場地,比如體育場、大型建筑物前后較大的場地、公署以及面積較大的草地等而進行各種群眾文化活動。細究之,廣場文化活動的形式又可以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半固定半流動式、自由式、自發式、盲從式、開放式、半開放式、臨時式、定期式、不定期式、綜合式、單一式等。
固定式是指利用固定的場地和空間而進行廣場文化活動。流動式是指在沒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場地和空間進行的活動。實際上這是廣場文化活動的延伸。如各種巡游等。半固定半流動式是指有一定的場地作為主活動場地而其活動又不局限于主場地。自由式是指沒有組織、松散的廣場文化活動。自發式是指由一些活動個體利用公園等免費活動場地而自發進行的廣場文化活動。比如露天交誼舞、太極拳等。盲從式是指人們受好奇心驅使,盲目參與的活動。開放式是指在不違反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沒有限制、自由參與的活動。半開放式是指為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而設定一定的限制區域,安排或指定一定的參與個體,而限制區域以外則可自由參與的活動。臨時式是指根據一定的事件而舉行的群眾性集會等。定期式是指圍繞一定的主題按需隨時舉行的活動。此外,還有綜合式、單一式等。石河子廣場文化以固定式為主,同時,又兼有其他幾種形式的特點,呈現出多種文化形式并存的現象。
三、廣場文化活動的管理
首先,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在演出隊的領隊中,在演職員中強調提高安全意識,做好安全工作,而在活動場地方面,也要相應地做好有利于演出管理的設置。有些地方的舞臺與觀眾之間隔有欄桿,這些是為了使舞臺演出能安全、順利地進行。
中圖分類號:J7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202-2
廣場舞屬于一種廣場文化,在新時代的今天,廣場舞作為廣場文化的一種,現在已經有了新時代的意義。在群眾文化活動多樣化的今天,廣場舞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夠幫助群眾文化的發展,以及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基于此,本文就廣場舞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影響進行了論述,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一、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一)廣場舞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關鍵途徑
舞蹈是一種民眾喜聞樂道的民間藝術形式,與人們的生活、工作有著密切的關聯。近幾年,伴隨著民眾生活質量及水平的逐步提高,大眾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廣場舞是其衍生的重要活動之一,存在于城市的每個角落,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關鍵表現形式。廣場舞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西部,雛形為鄉村舞蹈。現時流行興起的廣場舞匯集了拉丁舞步、歐洲宮廷舞步等多種舞蹈元素。由于它具備特殊的舞蹈韻味,成為群眾文化的載體,被社區人們廣泛傳播,并且深受大家的認可與喜愛。因此,廣場舞利用潛移默化影響、親身體會等輔導和培訓方法,提高了民眾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加大了民眾對舞蹈的參與及欣賞水平,更好地發展群眾文化,使人們可以在學習、欣賞過程中體會到舞蹈的歡樂。廣場舞能夠直接面向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環境讓人們在欣賞過程中全身心地同舞蹈、音樂融合在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體會運動的。
(二)廣場舞的特殊性決定其在群眾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在建設群眾文化活動期間,廣場舞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文化活動方式,同時具備明顯的特殊性,具體包含以下內容:第一,廣場舞能夠將審美的主體與客體融合在一起。廣場舞的表演內容及形式,很多來源自民間傳統的表演形式,結合了當代民眾陶冶情操、宣泄情感的肢體動作。通常一場廣場舞,參與民眾不但是表演者,同時也是觀賞者,不管是表演人員,或者是觀賞人員,都可以在相同的時空中感受到娛樂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動力。廣場舞中,每一首歌曲都是由不同的旋律、結構構成的,讓每個舞步伴隨著相應的結構重復。同時,因為舞步及舞曲的推陳出新,又會給人以無限的新鮮體會。廣場舞包含了多種舞蹈的元素,風格較為獨特,很容易學習,并且老少咸宜。其具備的群體性、全民性特點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審美、生活形式等演變成特別的審美主體及課題,增強廣場舞的親和能力,具備其他舞蹈不可或缺的社會功能及藝術魅力。第二,廣場舞的審美心態具備同一性的特點。對于廣場舞來講,其作為抒情舞蹈的一種,可以利用特殊的場景來表達情感及心境,從而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與理解。在欣賞廣場舞過程中,不同地域的民眾、不同年齡的百姓,不同階層的人們其感受也各不相同,同時也能夠讓人們以最單純的方式來發泄內心情感。廣場舞的表演平臺同民眾形成整體,表演者與觀看者打成一片,表達形式為民眾所熟知的內容,氣氛十分熱烈。廣場舞的旋律十分歡快,并且貫穿整個表演過程,民眾可以通過參與廣場舞,宣泄內在感情,形成愉悅感。這也正是廣場舞的魅力所在。不管社會怎樣發展,時代怎樣變革,廣場舞作為人們喜聞樂道的文化活動,正在不斷發展。隨著現今物質文明的逐步提升,廣場舞的音響、燈光、服裝、道具等也推陳出新,更新換代,表現方法也相應發展。廣場舞在容納了悠久歷史文明的同時也包含了現代元素的光彩與青春,增強了吸引力,為民眾創造了更好的氣氛與歡樂,進而為促進社會發展,建設群眾文化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廣場舞在建設社區群眾文化過程中的作用
(一)增強了民眾的文化素養及生活品位
對于廣場舞來講,它不但可以陶冶民眾的情操,豐富人們的興趣與思想,提升百姓的修養,同時也匯集了大多數社交的舞步,風格大方、典雅,動作性較強,體現出了高雅的形象意趣,所以,十分吻合民眾的休閑娛樂需求。
廣場舞學習期間,不僅是對舞蹈進行理解的過程,同時也是在舞蹈中融合自身感情的過程,進而通過自身的情感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將美育、技能與知識結合在一起。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能夠吸引社會各個層次的民眾,發揮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作用。民眾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下,增進了彼此的交流,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有助于建設和諧社會。
(二)能夠推動群眾社區文化的建設
由本質來看,廣場舞屬于群眾舞蹈,其自身為一個多元化、多層次、提高與融合、典雅與通俗匯集一體的結合體。廣場舞具備較強的健身、美育、自娛、自我價值顯示及控制社會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所以,將廣場舞普及到群眾文化中,能夠使舞蹈藝術步入民眾的生活,增強社區民眾的文化修養與生活品質,讓人們的休閑娛樂空間與時間更豐富、更有意義。廣場舞通過其簡潔的內容、歡快的主題,可以創建歡快、輕松的社區文化環境,并且推動和諧文化、群眾社區的建設。
(三)為群眾的文化提供平臺
文化廣場的日常活動中,主要是曲藝、舞蹈、歌曲等民間音樂創建的多種體驗形式,以此來決定廣場舞等群眾文化的表演。然而,其節目內容較為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寓教于樂,富有綜藝性等特征,綜合性地體現出群眾文化的內涵及功能。所以,廣場文化不但是民眾文化的剪影,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因此,發展廣場舞不但需要關注群眾的互動、參與作用,同時也應創建活動情景,使民眾自發參與舞蹈中。通過實踐驗證,人們唯有富有積極性的體驗審美,才可以深入體會舞蹈藝術。
(四)幫助民眾增強身體素質
在群眾生活、文化中,廣場舞不但作為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一種運動形式。所以,可以將廣場舞視為一種集運動、藝術為一體的形式。人們在表演廣場舞過程中,能夠舒展筋骨,增強體質。當前,在鄉村的廣場、城市小區的空地,經常匯集一群人,不論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都會伴隨著音樂表演舞蹈,例如秧歌舞、民族舞等,盡管表演者并不具有專業的知識,但是在歡快的氛圍中,民眾可以體會到生命的活動,增強身體素養。
總而言之,廣場舞在群眾文化中有著十分關鍵的推動作用。伴隨著現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眾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廣場舞對提高民眾審美能力、身體素養等有著重要意義。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廣場舞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創新,以此來推動廣場舞更好地發展,使其更早步入民眾的生活,成為民眾文化活動的靚麗風景。因此,對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進行探討是值得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思考的事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廣場舞作為一種群眾文化,無論是對于什么年齡的群眾來說,都可以說是他們生活娛樂的首選。對于群眾文化的建設來說,廣場舞有著最為基礎的群眾性,作為一種廣場文化和群眾文化,廣場舞應該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廣,在幫助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的同時能夠豐富群眾的生活,不斷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與和諧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29).
中圖分類號:F2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4-0150-02
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使文化與城市廣場設計的聯系日益緊密。從人們集會、交通集散、游覽休息、商業服務和文化宣傳的行為,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的角度分析,將城市廣場理解為一個與歷史文化相融合,自然美和藝術美空間體現的場所,是人類生存方式的物化體現。城市廣場設計作為一種公共文化事業,與本土特色相結合,對本地文化和各地外來文化起到了傳承、開拓、創新的作用,達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導的目的。
一、城市廣場設計的基礎構成要素
1.城市廣場設計對象特征與空間屬性
城市廣場設計要體現與其周圍的建筑物、街道、周圍環境,共同構成城市文化活動的中心。其地點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帶,具有公共性、開放性和永久性三個特征。城市廣場設計的布局選擇具有城市整體性布局,以優化城市環境質量,環境品質的開發與協調為設計宗旨。設計應依據城市的文化特征、歷史文脈決定其數量、面積大小、分布的位置,與城市規模、人口分布和廣場的功能定位相協調。
空間屬性表現在對城市廣場的面積分析。城市廣場的面積由城市規劃的規模和設計文化決定,依據設計法規,小城市廣場的面積一般在1.0―2.0公頃,大中城市廣場面積在3.0―4.0公頃左右。城市廣場面積應滿足相應的附屬設施,如停車場、綠化種植、公用設施等。觀賞要求方面還應考慮人們對廣場上主體建筑有良好的視線、視距,在高層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適當地配置面積較大的廣場。
2.城市廣場設計與大環境的關系
營造手法集中體現在設計對象與宏觀環境的關系。城市廣場的結構一般都為開敞式的,組成廣場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圍的建筑。結合廣場規劃性質,保護那些歷史性建筑,運用適當的處理手法,將周圍建筑環境融入廣場環境中。在空間營造上,廣場四周的建筑物低、少,綠化多,廣場顯得開闊、通透;廣場四周建筑物高,處于高寬比1∶2左右時,廣場更顯得有內聚感。廣場四周布滿,廣場顯得封閉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天安門廣場設計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典范。天安門廣場的東西寬為500米,南北長900米。兩側的建筑,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的高度均在30―40米,其高寬之比約為1∶2左右。這樣的比例使人感到開闊。并且在廣場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大型噴泉、燈柱、欄桿、花壇、草地等元素,廣場中央建立了紀念堂,豐富了廣場的內容,增加了廣場的層次,體現了廣場的文化,使人并不感到空曠。
二、城市廣場設計的文化建構
1.城市廣場設計的本土性
城市廣場的整體環境設計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在設計中要以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和歷史人文特色為依據,尊重歷史、借鑒古今文化,讓文化與廣場環境設計相結合。在城市廣場中提供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開設不少于廣場面積25%比例的綠化地,以達到遮蔭避暑,綠化美化,豐富景觀層次和色彩。并且配置一些雕塑、小品、噴泉等充實內容,使廣場更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城市廣場雕塑在闡釋城市特征,表現城市文化,彰顯城市品格等方面匠心獨運。令廣場文化的內在品格得到凝聚、激發和突顯,撼人之內而迸發于外,讓審美活動激動起來。
2.城市廣場設計的人性化
城市廣場設計要充分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符合各種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城市廣場交通流線組織以城市規劃和文化為依據,協調與周邊的道路交通關系,保證行人安全。在廣場內的交通組織設計上,應考慮到人們的集體參觀、瀏覽以及休息為主要內容,要結合廣場的性質,不設或少設車流,形成自由輕松的場內步行便道,使人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在城市廣場中休閑娛樂。
三、城市廣場設計的“文化”原則
1.與人類生活方式多樣化相適應
現代商業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生活方式多樣化,由此而產生城市廣場功能多樣化。城市廣場是相對于政治集會、商業、休閑等功能性比較突出的廣場空間而言。是以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顯。因此,廣場文化在城市廣場中成為重要的內容。廣場文化是在廣場這個特定的空間里呈現出的文化現象及其本身蘊涵的文化特質。它包含的內容:在廣場上開展的專業或民間的藝術性表演活動,群眾性的娛樂、體育等休閑活動;綠色文化,運動文化,藝術文化,休閑文化,商業文化等文化生活;文化氣息濃厚的廣場建筑、雕塑和配套設施等為廣場文化挖掘出更為深遠的意義。這些廣場文化都是顯示城市廣場個性的具象。同時,各城市區域、風俗文化的表現也是廣場文化最突出的一種形式。
2.文化的可持續性
文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具有可持續性。因此,城市廣場的改造也就體現了各個時期文化的持續發展的軌跡。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時代孕育的廣場會有不同的風格內涵。把握城市廣場的主題、風格取向,形成廣場鮮明的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將直接影響廣場的生命力。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文化特色,各種文化的交融已經成為城市廣場的一大亮點。廣場文化作為一種公共文化事業,對本地文化和各地外來文化起到了傳承、開拓、創新的作用,對本地居民與外地居民也達到了聚集、交流、引導的目的。文化廣場活動,集文化、學習、娛樂、休閑、交際于一體。這種在公眾廣場進行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成為人們心靈溝通的一種形式,使在廣場上交往的人們可以享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并以此作為文化傳承的空間載體和交流方式。
3.體現城市廣場的設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