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5 10:36: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企業標準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01
標準可以為競爭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鋼鐵企業可以依靠技術進步滿足客戶的要求,依靠標準做好與市場銜接的工作,使一些技術實力不夠強的企業難以模仿和復制。
傳統標準化的基本原則大致可以歸納為“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八個字。對于廣義標準化來說,只有這些基本原則是不夠的。由于人生觀和工作能力不同、社會地位和利益格局各異,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狀況必然千差萬別。既有一些事物是可以“統一”和應當“簡化”的,也有不少事物是不可以“統一”和不需要“簡化”的;既有一些事物是能夠“協調”和可以“選優”的,也有許多事物是不可以“協調”和不可能“選優”的。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是將傳統標準化的基本原則進行適當的擴充,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廣義標準化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標準化日常管理
企業需要標準化管理,標準化需要管理平臺,但現實是總有許多標準在執行時被凍結,總是有許多標準執行時被人為扭曲。企業標準化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的根本任務是以有限的資源投入,生產出符合顧客需求和期望的產品,并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獲得最大利益以滿足相關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在企業生產、技術、經營活動中,標準化時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首先,標準化直接為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在質和量的方面提供共同遵循和重復使用的準則:其次,企業進行科學管理,必須通過制定,貫徹和實施標準,建立起系統的、可控的、符合客觀規律和行為科學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從分利用標準化的簡化、同一、協調、優化原則,對企業進行科學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各項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生產的社會化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為追求資源的合理配置,必須在權社會進行跨國界的專業化分工,現代產品的功能和結構越來越復雜,要求分工越來越細,協作范圍越來越全球化。這樣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產必須依賴標準化,使生產活動高度協調統一,使生產的全過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統地涼席起來。
企業的科學管理離不開標準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業管理原理》一書中指出:標準化為企業科學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途徑。標準化把企業生產全過程的各個要素和環節組織起來,按系統工程的原理,使輸入轉變為輸出成為增值的過程,各項活動達到規范化、科學化、程序化、建立起生產、經營的最佳秩序。
企業建立和完善信息技術,不僅能對常規的標準化信息及情報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崗位能及時獲得并適用有效的標準化信息,更重要的是應用計算機、數據庫、傳感技術、網絡和遠程通訊技術在電子商務、計算機輔助生產、計算機輔助管理等方面推動企業技術革命,使企業運用新技術獲得更大的成功。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的標準化管理中引用了先進的標準化信息及情報的管理模式,采用TRS的競爭情報系統,主要業務也從提供傳統的文獻資料服務為主向提供競爭情報產品為主轉變,這些競爭情報產品主要包括競爭對手分析報告,指標對標、企業戰略規劃實施跟蹤等。
競爭情報系統在公司的主要應用如下:
1.針對企業在生產與經營中所需,全面、準確、及時地提供市場動態、科技動態、企業管理、法律法規等信息,隨時進行分析、加工和整理,實現了信息到員工的推送,為相關人員評估發展趨勢,把握行情變化提供了依據,從而協助企業保持和發展競爭優勢。
2.開通萬方數據庫,方便員工自主查詢所需信息。
3.提供專題檢索/查新服務,主要涉及國內外新技術、科技攻關等。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將新穎準確、實用的科技信息主動提供給有關的科研人員,使科研人員能省時、省力地得到所需的有關信息,借鑒和依據國內外同行業間在生產和科研工作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避免科研工作中的失誤和走彎路。一方面也可由公司員工根據需要提出申請,由專業人員通過查新篩選出既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又有準確性和實用性的信息,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提供詳細的檢索報告。
4.把公司原有的科技圖書、會議資料、標準文獻等實現網上共享,最大程度發揮網絡的作用。
5.相關行業數據庫,包括下游行業的客戶檔案、行業動態、分析報告、質量異議等。
6.競爭對手數據庫,由專人維護,通過搜索網絡,檢索公開出版物,實地調查,交換索取等,將收集到的各類情報進行加工整理,建立起競爭對手的情報檔案,主要包括同類企業的資金狀況、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科技成果、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動向和市場占有率、技術經濟指標等信息,最后通過對各對手的情報進行分析判斷,推斷出現有和潛在競爭對手的能力及動向,從而為企業確立發展方向、戰略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二、企業標準化與名牌產品
給名牌下個定義不容易。通俗地講,可以說是在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在用戶和消費者中的信任度很高,知名度很高的商品。名牌商品同高檔商品不是一個概念,不是只有高檔產品才能創名牌、有的名牌商品是高檔貨,也有的中檔、低檔商品也是名牌。應該說,每一個檔次的商品都有自己的名牌。名牌產品是企業全體職工智慧的結晶,是長期經驗的積累,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果,每一個名牌都是一部創業史,各有自己的經歷和特點。一般來說名牌的首要前提是質量,或者說質量是名牌的命根子。這個質量既指產品本身的質量也指售后的服務質量。好質量的產品不一定都能變成名牌、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條件是持續的高質量。只有持續的高質量,才能保持聲譽的持久。
企業會計標準化主要是指企業要從現實所潛在的會計問題出發來制定、以及實施各種條款的各項活動,從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達到最佳的秩序。在這一過程中要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來不斷變化,這就使得標準化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從而可以更好的滿足現實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此時企業要不斷改進以及完善會計標準,保證企業會計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會計標準化的內容
企業會計標準化的內容就是通過利用資源將輸入轉化為輸出這一活動。從中可以發現,企業會計標準化過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其中包括了物資、人力資源等。與此同時會計標準化活動也獲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會計標準化活動所取得的效果超過了耗費,此時可以將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差額看作為企業進行會計標準化活動所產生的增值。由于企業會計標準化活動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具有一定的周期,也就是從輸入一直到輸出所需要的時間,如果這一過程的周期較短,那么說明這一過程周轉速度較快,并且所取得的會計標準化效果也就是非常好的。
為了能夠保證會計標準化取得預期的效果,讓這一過程成為增值轉化的過程,并且促使這一過程獲得很好的效果,此時企業要對這一過程進行良好的管理。企業管理會計標準化的內涵就是指通過合理利用相關的資源,并且要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將相關部門以及人員的責任權利劃分開來,同時還要采取科學的措施來管理會計標準化活動的全過程,從而促使會計標準化過程中的順利開展,最終使得會計標準化的成本得以降低,獲得較好的會計標準化效果。
三、會計標準化管理的具體原則
企業在管理會計標準化的時候,應該按照以下的原則來進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超前預防的原則
超前預防的原則主要是指企業在管理會計標準化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會計活動中出現的重復性的問題,而是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變化對一些潛在的問題進行超前管理。企業通過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的預防會計問題的復雜化,而且可以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
(二)系統優化原則
系統優化原則主要是指企業在管理會計標準化的時候應該從所能獲得最大效益的問題出發,并且要充分考慮到標準化效益,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對象自身的局部效益,這樣做有助于企業獲得較高的效益。
(三)協商一致原則
協商一致原則主要是指企業會計標準化管理的效果要想得到公眾的認可、接受以及執行,這就要求企業要協商好與會計標準化管理活動相關的各個方面,從而可以促使會計標準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樣做不僅使得會計標準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學性以及合理性,而且可以為會計標準化管理創造前提條件。
(四)動變有序原則
動變有序原則主要是指企業在管理會計標準化的時候,要根據所處環境的變化來制定會計標準,并且要按照所規定的程序來進行適當的改進以及完善,從而可以保證會計標準具有先進性以及適用性。在改進會計標準的時候要按照規定的程序來進行,與此同時在管理企業會計標準化的時候要按照規定的時間以及程序來進行改進以及完善,從而可以確保會計標準化管理的正常進行。
(五)階梯發展原則
從階梯發展原則中可以看出,企業會計標準化管理這一過程包括了制度會計標準、實施會計標準、監督檢查會計標準、評價會計標準以及改進會計標準這一呈階梯狀的發展過程,在不同的過程會計標準都在不斷提升,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將會計標準化管理形象的反映出來,最終提高了會計活動標準水平。
(六)全過程管理原則
在企業會計標準化活動的全過程中要以企業會計標準化管理為基礎,并且不能局限于制定會計標準以及實施活動。通過有效管理會計標準化的全過程,從而可以促使會計標準化過程的順利進行,最終使得這一過程中獲得較大的增值。
(七)全員管理原則
企業會計標準化這一工作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活動,其中包括了企業會計部門的其他部門,比如:供應部門、生產部門以及銷售部門等,所以為了有效運行以及管理企業會計標準化過程,這就要調動其每一個部門的員工來管理會計標準化活動,并且他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會計標準來開展會計工作。
四、會計標準化管理的程序
企業會計標準化是將輸入轉換為輸出的活動,所以企業會計標準化管理的程序包括了對過程輸入的階段、進行階段以及輸出階段。
(一)管理過程輸入階段
過程輸入階段主要是指利用資源來進行管理,并且要將輸入轉換為輸出。在過程輸入這一階段,企業會計標準化這一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包括了物資、信息、人力以及環境資源等,企業在這一階段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且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通過設立企業會計標準化管理機構。第二,對企業會計標準化進行合理的培訓。為了能夠實現會計標準化管理戰略目標,這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會計標準化人才隊伍。第三,要制定科學的企業會計標準化工作的規劃。企業要安排好會計標準化工作的長期規劃,從而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第四,做好收集、整理會計資料工作。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會計標準化水平,掌握相關的會計標準資料,從而可以為制定會計標準提供合理的依據。
(二)管理過程進行階段
企業會計標準化過程進行階段包括制定、實施、評價以及改進等多項活動。企業要根據自身外部條件的變化來不斷改進企業會計標準化這一過程。
(三)管理過程輸出階段
企業會計標準化過程的輸出主要是指會計標準化活動所取得的效果。管理過程輸出這一階段主要是管理會計標準信息以及會計標準化效果。
五、結束語
現代企業會計標準系統就是指企業會計組織標準,其中包括了會計崗位設置的標準、會計人員的配置標準、會計業務流程標準等相關標準制度,通過這些標準制度從而可以更好的管理企業會計活動,確保企業會計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汪皆斌.企業會計標準化芻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0(9):90-92.
高速變化的世界經濟帶給人們一次次驚喜的同時,也帶給人們更大的考驗,企業在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的時候,標準化的問題便不得不提上議程。創新標準化不但能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更能帶動相關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以致為整個經濟注入新鮮的活力。許多領先企業的成功范例都證明了,標準化是現代企業技術創新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標準化的研究歷史中,許多國內外學者對標準的性質、主要內容等都做出了研究。GB/T 15498—2003中對標準的定義是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及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創新”作為經濟學的概念是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羅斯熊比特在他發表的 《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另外,有關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Parahalad) 和哈默爾(Hamel) 于 1990 年, 在雜志《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的,目前國內外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核心競爭力進行了研究, 但對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尚無定論。企業的競爭力能夠使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可持續生存與發展,而競爭力的精髓就在于技術的創新,“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和偉大實踐者泰勒,在他管理實踐中積極引入了標準化的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從那時起,結合技術創新不斷推進標準化工作就成為了企業最為重視的內容之一。
目前,創新能力弱已成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制約因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企業創新標準化的研究便勢在必行。企業的創新包括多個方面,例如技術、管理等等方面,然而不論創新的程度如何,為創新加以標準化都是不可避免的。這里不妨以技術創新為例,標準化的本質是對重復的事物加以約束,使其趨于一致性,它來源于模仿,卻高于模仿,是消化吸收新技術的捷徑。新技術的標準化是促進新技術擴散的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能夠為企業帶來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徑,并能夠幫助企業更快與國際社會接軌,吸收國外有利的因素用于自身發展中來。技術標準化使得企業創新的技術得以快速擴散,有助于企業自行開發的新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從而真正實現企業的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另外標準化的推廣,從整個社會資源的角度出發,可以節約更多的資源,因為標準一旦確立,其他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生產過程中便可以借鑒其中優秀的部分,從而節省研發所需技術的時間以及材料,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因此從整個社會資源的角度出發,這同我國走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道路相一致。同樣的道理,標準化令技術更快更好的發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促進了標準的不斷進步,如此往復循環下去對我國企業的發展提夠了更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
企業一方面面對著創新,一方面又要標準,而創新標準化又是把二者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對企業來說的確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企業弄清創新與標準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的運用到實際中去。既然企業既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又是標準化的主體,因此開展技術創新和標準化工作便是企業的責任,更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新的技術標準為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更穩定的發展平臺。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在這場創新標準化戰役中,企業的核心地位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凸顯,只有企業自身積極融入到其中,才可能使創新的標準化得以完全發揮作用,要使企業的每一位成員都認識到這點,創新不是一個人或者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時刻記在心上的。這就需要企業平時多加強相關的學習教育,培養一些專業素質高的人,組建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從而帶動整個企業中的上上下下都能夠從內心真正意識到創新標準化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競爭的日益激烈,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現代企業欲求生存與發展,創新標準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創新標準化是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捷徑,是企業實現高效的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工作的鋪路石,是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作質量的基準,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的實現企業創新的標準化,使其更好的為我國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在這條道路上也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只要企業堅定信念,加之政府又為標準化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平臺,相信企業創新標準化一定能夠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01
一、緒論
2001年國家科技部提出了“技術標準,人才和專利”國家三大戰略,我們清楚的看到,加入WTO以來,隨著我們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競爭,標準戰略日益顯示其重要性。在這種背景下,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了標準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性工作。此后,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標準戰略實施具體方案,以推動這項工作。
企業是實施標準戰略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我們的標準化戰略最終是要透過企業提升國力,讓全體民眾受益。但是,長期以來,標準戰略始終存在“上熱下冷”的現象,政府層面非常重視,而到企業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這樣,嚴重制約了標準戰略在企業的實施與推進。
為了促進標準戰略在企業的實施,指導企業加強基礎工作,規范標準化管理,2003年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組織開展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活動,目前全國有三批共計455家企業確定為國家級試點單位,此外,各省質監局也紛紛開展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活動。
二、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對標準化戰略的重要意義
“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是指按照《企業標準體系》系列國家標準的要求,運用標準化原理與方法,建立健全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管理、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并有效運行;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已實行標準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企業。
從該定義可以看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要求企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規范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切實有效運行體系,從而為企業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它不僅僅保證了企業在產品、安全、健康、環保方面與國家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符合性,同時,對企業自身來說,也為企業持續穩定提供合格產品提供了保證。
“標準化良好行為確認評分表(試行)”對創建工作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規定:包括標準化工作要求、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的實施、監督與持續改進、加分項目6個大項共計59個小項。其中A級:基本分達到280分以上;AA級:基本分達到320分以上或基本分達到300分以上,總分達到350分;AAA級:基本分達到370分以上或基本分達到360分以上,總分達到420分以上;AAAA級:基本分達到390分以上,且總分達到450分以上或基本分達到380分以上,總分達到460分以上。
企業是標準實施的主體,從“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的內涵可以看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能夠促進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充分發揮企業在標準戰略中的主力軍作用,為標準戰略提供重要基礎保障。只有提升企業整體的標準化工作水平,才能達到國家標準戰略的核心目標: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標準話語權。通過推進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使國內涌現一批能充分認識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的優秀企業,對推進實施標準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三、“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若干問題思考
1.關于“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評定方式
“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確認具有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評審具有類似的特征。根據質量管理的理念,它具有檢驗-控制、預防和保證-改進和創新-卓越幾個歷史階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質量管理中管理中ISO 9000屬合格評定,具有“門檻”的特征,而卓越評審是對組織質量管理成熟度的認定。某種意義上說,現行的“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確認與卓越評審相似,反應的是組織標準化水平成熟度。而針對我國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水平,還尚未達到進行“成熟度”評審的階段,這樣必然會造成確認企業水平良莠不齊,達不到提升企業標準化水平的目的,也加大了其推廣力度與難度。
筆者認為,目前“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評定方式應采用“門檻”方式,對企業進行標準化工作合格評審,提高企業標準化意識和標準化工水平,促進標準化工作在企業的開展。
2.關于創建工作模式
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一直以來都采用政府引導、企業自愿的方式進行,但是這種模式下,只對企業進行級別的確認,而缺乏對企業標準化具體工作的指導,這樣必然會削弱企業積極性。
另一方面,標準化人才匱乏是企業開展創建工作的最大問題,創建工作本身關鍵在于初期的體制平臺的搭建,這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需要較高標準化專業水平和經驗豐富的人員參與才能完成。進入正常運行和持續改進之后,通過針對性的培訓,企業內部人員就能保證體系的運行。
因此,筆者認為,在標準體系創建初期應借助標準化技術機構的技術力量來指導和協助企業來完成,而后期通過企業人員的培訓,企業自身能保證標準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這樣,也減輕了企業負擔,讓此項工作真正有利于企業的生產管理,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建立企業標準體系
[摘要]企業標準化適應外部環境或動力場的外部動力因素,主要有市場需要和市場競爭、技術壁壘和企業技術聯盟等,內在動力是指存在于企業內部對企業標準化活動起推動作用的綜合因素,包括企業降低成本、獲取經濟利益和科學技術進步等,企業標準化需要動力來推動、加速和保持。
[關鍵詞]企業;標準化;動力
市場是企業標準化根本性的源動力,如果說市場是企業標準化得以實現的最終場所,那么市場需求則是企業標準化活動的基本起點,市場需求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地變化,當變化達到一定規模時,會直接影響企業產品的銷售和收入水平,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和發展思路,并引導企業以此為導向開展標準化活動,從而形成對企業標準化的拉動和激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標準化的工作正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這與政府宏觀調控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密不可分。健全的法律環境為企業的權益提供保護,對于企業的標準化有著巨大的驅動作用,從這個角度而言,法律法規的作用是企業標準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動因素,提高技術水平,促進國家和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一方面能夠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能夠保證企業標準化工作在穩定的秩序中進行,企業只有科學合理地利用標準化,才能形成有利于標準化建設的市場準入機制,反之,只會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企業之間往往在相互競爭的同時又進行合作,以共同維護自身的利益,對創新落后企業而言,技術標準是致命的武器,對創新先進企業而言,技術標準是獲得更大利益的手段,是推動技術創新的動力,企業競爭戰略作用在標準化建設上就體現為企業在開發和研究標準時通過技術合作來提高競爭力,為了在信息技術標準中爭奪主動權,企業力爭通過這種聯盟方式實現實力的倍增,企業和企業間的技術聯盟是標準化建設重要的推動與支持力量,一個或幾個企業如果能具備組建聯盟的號召力會更有利于標準的運作,如果這種企業間聯盟和技術聯盟可以高效、規范地運作,其效率就不是企業單槍匹馬作戰所能比擬的,所以,運作企業間的技術聯盟是標準化工作的重心和實質,國外經驗,采用企業聯盟的形式來聯合主導標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企業標準化發展是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以此獲得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從根本上說,企業標準化內在的基本動力在于不斷降低成本,企業標準化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加經濟效益,這一目的的最終實現靠企業在產品實現的整個過程和一系列環節中具體體現,企業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降低成本和保證質量,企業必須在降低成本,又能較大程度滿足客戶消費趨于個性化的需求,以贏得市場,因此恰當選擇企業標準化的水平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
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為了保證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的高效和高質量,必須注重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的標準化工作,產品在設計開發中對產品設計起點的要求,對產品設計質量、可靠性的要求,對加快產品的設計速度和設計周期等要求,都迫使企業必須重視標準化建設,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中要發展產品品種,必須有標準化來優化產品結構,因為企業標準化提供了企業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和加速產品開發的基礎與手段,同時為新產品開發提供技術依據,有效的標準化還能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企業可以從相同的生產線設計中得到大批量生產的效益,所以,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環節對標準化的追求構成了企業標準化的動力支持。在產品制造環節,企業只有采用先進的制造、檢測技術才能實現產品標準化中高水平的技術性能要求,加強工藝紀律、提高生產效率,有助于企業提高生產現場工藝管理的標準化、材料消耗定額、勞動工時定額的標準化;制造技術現代化,實現精益制造、敏捷生產的基礎是生產過程標準化的具體實施;企業的專業化生產和技術協調是發展和完善企業標準化的重要條件,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專業化,更談不上高質量,高速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企業管理規范化、有序化、科學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整體配合協作能力,對企業標準化的建設和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提高企業素質,有利于標準的實施和企業內部建立標準實施監督與自我約束機制,標準實施監督工作的開展,能夠促進企業標準體系各類標準的有效實施。市場的需求是綜合的,現代企業的生產活動不僅需要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和環節的協調一致,并且需要一些外部企業和協作單位的協同合作,為了確保各個環節相互銜接,步調一致,就必須通過制定和貫徹多項標準,建立最佳秩序,以取得最佳效益,最終為企業標準化建設和發展服務。當企業與社會目標可能發生沖突時,企業會適度考慮社會目標,當其他目標對企業來說更有價值時,一個企業會寧愿放棄一部分利潤而追求其他目標,因此企業標準化還必須最大限度地考慮消費者的和社會的利益,安全、衛生、健康和環境保護等強制性內容必須成為企業標準化的一個重要原則加以貫徹,使企業的利益與社會經濟效益達到最佳組合,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標準化的發展。企業管理在生產組織上需要分工、專業化和技術協調,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工廠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都必須保證技術上的統一性,標準化正是適應了技術的統一性,使得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保持著連續性和一致性。具體說來,用標準把企業內部各環節之間銜接起來,使上工序滿足下工序的要求,用標準把企業同國內和國際市場連結起來,不僅使企業的需求易于得到滿足,而且可以依據比較成本原理實行全球采購,獲得較高的經營效益,可見,管理效能的提高是以技術統一性為前提的,而技術統一性是通過標準化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企業標準化是企業實行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企業通過標準化工作把日常的、大量的、重復發生的事物加以規范之后,管理者才有可能從瑣碎的事物中脫身,實行真正的例外管理,才有精力和時間研究和思考事關全局的要害問題,從而提高領導者的戰略眼光、卓越的見識、運籌能力和決策水平,反過來,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會推動企業標準化工作的進程,使企業在標準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是企業進行標準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因素和信息源泉,科技進步促使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企業的標準化建立起新的平臺,使企業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進行技術創新,企業要生存發展、保持和獲取競爭優勢必須時刻注重企業科技發展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是為了獲取和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是企業標準化的動力,企業只有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作用,推動和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才能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這也是企業推出新產品、形成新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標準化工作的全部意義體現在為社會、為企業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上,它通過統一的規范、有序的操作為企業降低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
新時期背景下的石化企業安全管理必須對管理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尤其是應注重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在注重安全標準化實施的同時還要注重HSE管理體系的應用,并切實強化對其的整合,才能更好地為石化企業安全管理助力。以下筆者就此展開探究性的分析。
1概述
1.1石化企業安全標準化
石化企業的安全標準化,主要是為了滿足石化企業安全生產和管理的需要,設計和制定的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的安全管理體系。在這一管理體系下,主要是始終以系統化的安全管理思想,在運作過程中采取“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循環模式,從而確保企業的生產更加標準和規范以及系統化的一種標準。在石化企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2HSE管理體系
HSE管理體系則是現代企業進行生產管理的主要體系,其核心就在于控制風險和識別危害。主要是在企業內部,引導企業全員參與到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因而其在諸多石化企業中被廣泛的應用[1]。
2強化二者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從這兩種管理架構而言,二者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一是二者均注重安全管理,且核心就是在安全管理中進行預防和評估。二是就運作模式來看,二者大致相當。均是采取的“計劃檢查行動”的過程,從而不斷的改進和優化企業安全績效,達到安全高效生產的目的。三是就執行方式來看,二者主要采取的是“領導監督+管理支持”的方式,這樣在推行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是規范的對員工進行培訓,確保安全責任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實。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二者之間有存在一定的區別。就管理要素而言,安全標準化管理中的要素等級分別較為分散,而HSE管理體系中則分布了以及等級和二級等級要素。由于二者的不同和相同,強化二者之間的整合就顯得尤為必要。當二者整合之后,在石化企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顯,不僅能促進管理系統功能的提升,而且還能強化管理效果。在沒有整合的情況下,不管是管理資源調配、管理要素協調、管理體系接口均存在較大的變速,而正是由于二者分開實施而導致工作動態的變化更加復雜。所以強化對其的整合,就能有效的對所有的工作實施調配處理,盡可能地將企業內部管理的復雜性降低,促進石化企業內部管理成效的提升,最終在企業生產中發揮安全管理系統的作用。而在此基礎上,將二者整合之后,還能將管理工作中各種重復性的工作減少,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優化,同時還能避免員工培訓計劃和復合性評價以及日常監督等工作的重復,最終將二者整合之后將重復性工作減少。此外,還能將事業企業的經濟負擔減輕。這是因為石化企業管理體系的實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分開實施多種管理體系勢必會導致企業經濟負擔的增加。而將二者整合就能有效的降低這方面的費用,最終有效的在安全管理中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完善。所以又從另外幾個方面驗證了二者之間的整合就顯得有必要[2]。
3強化二者整合的具體思考分析
上述我們對強化二者整合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為了更好地加強對其的整合,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3.1石化企業整合下的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模式的思考
一是就要素模式來看。對二者進行有機的整合,最終的目的是確保石化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高效的開展。在整合之后,能及時的發現企業在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從而促進石化企業安全管理績效的提升。由于二者存在的公共要素與專業要求多,所以在整合時必須區別的對待。也就是對這2個體系的公共要素的安全管理機構進行確定,再對每項專業要求職能進行劃分,并對每項要素的管理機構及其職能進行明確,從而更好地將五大管理要素進行整合。二是就文件模式來看。對二者的體系文件進行有機整合時,需要我們緊密結合企業的實際,針對性的進行人員安排和機構的設置,以及職能的劃分和員工接收水平和體系文件實施程度等諸多因素,對體系文件進行整合,盡可能地達到一步到位的整合。這就需要將整合程序的文件和制度文件的數量負荷安全標準化管理和HSE管理體系認證的需要,并編制專業的制度文件。三是就整合體系來看,為了確保整合體系得到高效的運行,我們必須確保在運行整合體系時輸入所有負荷安全標準化和HSE管理的體系要素。在體系運行文件不僅要將安全標準化的制度文件涵蓋,而且還要包含HSE管理體系中的程序文件,整合后的管理體系的運行,首先應建立方針與目標;其次應設置組織機構,并進行職責的劃分;再次應強化安全教育與培訓,做好資源的配備;最后是培養有資質的的內部評價人員,確保管理體系的文件得到嚴格的執行。四是就整合管理體系的保持來看,就需要在實施過程中對安全生產方針和安全生產目標以及做好組織體系的內部評價,同時還需要強化數據方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對體系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和預防,最終有效的確保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
3.2石化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整合的切入點思考
管理體系整合的切入點,主要是結合這兩種體系共有目標對管理體系的作用進行確定,再結合其作用以及外部環境對結構整合和設計,對組成體系的子系統進行確定。所以在體系整合時,主要是采取橫向聚集與橫向添加的方式。也就是不同部門之間進行橫向寫作,并整合有關要素。也可以是將多個要素融入現有體系后生成新要素。例如將安全標準化中的方針目標子要素和HSE管理體系內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與目標等子要素的橫向拒合,就能成為整合后的安全管理體系內的安全生產方針目標要求。但是二者的整合并沒有主次之分,均是更好地為企業的安全生產著力。
3.3石化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整合的步驟思考
在具體的整合過程中,首先就應成立專業的整合機構,對整合機構的要求較高。其組成和副組長分別由最高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代表,而組員則由每個智能部門負責人來擔任,并且適當的引導專業人員與員工代表參與進來。而在成立整合機構的基礎上進行整合計劃的制定,由組長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整合計劃的制定,并在計劃中對整合的目標和任務以及要求和思路進行明確,從而更好地在整合過程中對人員的分工進行明確。其次就是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注重對企業全員的培訓,引導其意識到強化整合的必要性,并整合的方式方法,這就需要加強對現狀的調查,對企業現有的安全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對整合設計的內容進行確定,例如整合模式、組織機構、公共要素等,均需要在整合設計中體現出來,并對文件進行修改和完善,盡可能地確保管理手冊的編制、程序文件和制度文件的編制、支持性文件的完善、新文件的等的及時性和科學性,才能更好地促進管理體系的完善。最后是強化運行整合,也就是確保整合后的體系得到高效的實施,從而對組織內部管理步驟進行不斷的簡化,促進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將企業在體系維護中的資源投入降到最低。以內部評價為例,在編制內部評價計劃和檢查表時,需要對兩個體系的內部平家垸進行確定,并根據計劃要求,在現場加強對體系的審核,且在合格之后才能分發到作業現場。此外,還應對其進行持續的改進,才能更好地確保管理體系具有自我完善的作用,促進企業安全管理績效的提升與優化。
3.4石化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整合的實施思考
首先是對整合體系在試運行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以及安全標準化進行初步診斷,掌握企業在安全、職業健康管理以及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結合企業的實踐,對整合后的體系在推進中的關鍵點進行分析,盡可能地將職能接口關系理順,對內部管理進行規范,從而更好地對企業原材料采購以及組織生產和銷售等全程的控制,構筑基于服務和生產經營管理的平臺,促進全員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最終有效的促進體系深入的實施和運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3]。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石化企業安全管理中,只有注重安全標準化和HSE管理體系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滿足實際需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重視和規劃企業的發展方向,注重二者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提高企業的安全績效,并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黃剛 單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自然界和人類的萬事萬物都有S型曲線。產品遵循這個規律,企業也遵循這個規律。有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企業的壽命都不超過人的壽命,但是也有少數企業的壽命遠遠超過人的平均壽命,比如說西門子、同仁堂,還有杜邦,他們都超過200年。這些企業都具有一種自上而下,使自身跨入一個新的S型曲線的能力。最關鍵的是兩個:一是企業標準化,再一個是創新。
標準化特別重要。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業,無論是傳統產業的麥當勞,還是現代的星巴克,無一不是善于做標準化的高手。而我國很多企業則不太重視標準化,這反映了我國許多企業比較短視,缺乏長遠理念。
標準化可以在三個層面上做。一個是物的層面,包括產品設備等等;二是物流的層面;三是人的層面,包括價值標準、做事的方式等。比較而言,物的方面標準化相對容易做;物流的方面標準化比物的方面難些;最難的,也是最根本的是人的方面的標準化。因為人有七情六欲,并且物和流都是由人來掌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人的方面標準化做得如何決定了企業成功的持續時間。所以,優秀的企業都高度重視做人的標準化工作,形成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為人處事之道,也就是企業的文化。
對民營企業來說,要塑造優良的企業文化,首先要選擇和確定優良文化基因,也就是優選種子:使命或者遠景、價值觀和規范。這是基礎。在談文化建設的時候,企業往往有一個誤區及偏差,過分的強調個性,似乎沒有特色和個性就談不上企業文化建設。這種愿望是好的,但細究人們強調的所謂特色、個性,無非就是文字表述上要有特色、個性,或者說提法上要與眾不同。表述或提法上追求特色、個性的企業,往往容易把企業文化建設引向口號化、表象化,而難以真正取得實效。正如人與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企業的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這種不同不是文字表述富有個性的結果,而是經營管理行為的結果。A企業和B企業即使同樣以創新為核心價值理念,其企業文化也不可能一樣。所以,在表述或提法上追求特色、個性,對搞好企業文化建設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22-0054-02
1引言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在雙11等高峰期快遞企業忙得不可開交,此時快遞往往變成慢遞,包裹出現問題的現象也非常嚴重。即使是在平時的工作中,也經常出現包裹丟失的狀況,甚至出現“電腦變成石頭”事件,這些所謂的“意外”情況頻頻發生,我們不得不思考快遞企業服務的標準。快遞企業必須通過制定一套標準的服務體制來提高服務水平,以此贏得顧客,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2民營快遞企業市場發展狀況
21民營快遞發展現狀
首先,民營快遞一般為同城快遞,具有較低的市場進入門檻,管理也比較方便。同時,技術進入門檻也較低,這使得剛剛進入快遞行業的民營小企業也能迅速攫取利潤。其次,與EMS等相對比,民營快遞有價格上的優勢。總體來說,民營快遞業的迅速發展主要依賴于三大優勢:一是低成本擴張;二是貼近市場的運營模式;三是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基于這三大優勢,市場上快遞小企業“數不勝數”,但是由于沒有規范的行業標準,并且缺乏行業自律,快遞企業市場競爭很混亂,快遞行業總體呈現出“散、小、弱、差、多”的現象。
22市場競爭格局
我國快遞企業已經超過了一萬家,其中民營快遞企業數量最為龐大。目前,中國快遞國內競爭格局主要表現為:近幾年隨著快遞行業的不斷發展,國資背景的EMS統領市場的局面已經打破,民營快遞力量不斷增強,民營快遞成為國內快遞市場的中堅力量,并且部分企業已經朝國際快遞發展。有數據顯示民營快遞企業占據70%的市場份額,而民營快遞中優勢較大的主要是“四通一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個企業不斷擴增自己的網點數量,使得自己的網點能覆蓋更多的城市,從而占領更大的市場。
3民營快遞的發展模式及問題
31民營快遞發展模式
民營快遞產生之初由于缺乏資金、缺少合法地位,采取以品牌為主導的加盟模式,形成了我國快遞的一大特色。民營快遞大多為小企業,資金實力薄弱、無專業的管理人員,并且進入門檻低。進入者往往缺乏快遞行業的管理理念,沒有一套成型的標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經營,在這種模式下發生丟件、錯件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客戶滿意度低。這些缺乏管理的民營快遞小企業拉低了快遞行業的整體水平,造成快遞行業投訴率大幅升高。
32加盟模式無統一標準的弊端
首先,利益多元化引發沖突。加盟商自負盈虧,不貫徹總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經常會出現包裹破損甚至丟失的現象。如果加盟企業的訂單不多或者經營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現卷款逃跑的現象。其次,加盟模式無標準引發惡性競爭。眾多的快遞企業為了爭奪包裹數量、占有市場,盲目地為顧客壓低價格,這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困擾。最后,影響企業形象。加盟店出現的丟件、錯件情況造成顧客不滿意時,會影響品牌的聲譽。因此,無標準的加盟在出現問題時會讓企業形象蒙上一層陰影。
4改善民營快遞服務水平
41加盟模式標準化
411品牌及技術的使用方法
加盟店必須按照總部承諾的范圍和方法使用公司品牌及經營技術資產,按照統一形象經營店鋪。加盟店使用公司品牌和經營技術資產時不得有以下行為:
①破壞公司形象,損害公司品牌的行為。
②向第三者泄露公司經營技術,或傳遞經營資產。
③加盟店為第三人模仿公司品牌或經營技術。
412店址選擇
總部不得在加盟店半徑3000米范圍內允許第三者經營本公司的店鋪,其次因環境變化或其他原因加盟店變更店鋪地址時,必須向總部提出變更申請。通過控制服務范圍,可以讓加盟店有充分的顧客,避免因兩店之間距離太近而出現競爭現象。總部對各加盟店位置有具體了解,便于掌控整體情況。
413經驗技術指導
加盟店應做到持續經營,在正式運營前總部向加盟店傳授相關知識及經營技術。在開業前派遣店主和兩名可以代行承擔責任的職工參加總部規定的教育研修。在開業后,加盟企業按照規定進行進修教育。在開業的前一周內,總部派人進行經營及技術指導。此外,總部不定期檢查加盟店的經營情況,并且對加盟店的職工進行培訓。
414加盟店經驗事項
加盟店店鋪設計必須符合總部的要求,總部在加盟店裝修期間要派人進行監督。為了集中采購降低成本,加盟店要從總部指定處購買運營必需的設備、裝置等,使得加盟店的布局和設備等符合總部規定的樣式。
415加盟保證金
為了有效避免加盟店出現卷款逃跑、丟件等無人賠償的現象,加盟店在加盟初期不僅要交加盟費,還要定期上交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如果不按期限定時繳納,還要對加盟店進行處罰,要求其上繳拖欠費用,直至付清為止。
416營業狀況匯報及糾紛報告
雖然總部與加盟店自負盈虧,但是加盟店要定期向總部匯報自己的經營狀況,與總部交流經驗,以便出現經營上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在發生丟件、毀損等狀況時也要上報總部,總部幫助想解決措施,這樣既能給顧客一個交代,也維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42加盟模式標準化的優勢
421有利于提升企業整體形象
加盟模式標準化之后改變了以往加盟模式混亂的局面,使得加盟店能夠按照總部的標準規范運營,改變以往雜、亂的現象,讓快遞企業處于良好的經營狀態,提升了快遞企業整體形象。
422有利于規范快遞企業行為
制定加盟模式標準,新進入者將“有法可依”,按照標準規范自己的行為,避免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人員的培訓、設施設備的應用等會提高快遞行業整體的服務水平,對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423有利于保證客戶權益
通過對新加盟企業實施上繳保證金等措施,發生丟件、缺件等情況時,在加盟店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總部為了維護企業形象,可以幫助解決,給顧客一個交代,這樣使顧客的利益在無形中多了保障。
5結論
我國快遞行業呈現國營、外資和民營“三足鼎立”的局面,面對資金實力雄厚的國營快遞和擁有成熟管理經驗和跨國網絡的外資企業,民營快遞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們思考。民營快遞近幾年通過加盟模式迅速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追溯根源是因為加盟模式帶來的問題。本文針對民營快遞加盟模式存在的不規則問題進行探索,提出一些加盟模式標準化的具體建議,但是內容還不夠深入,希望加盟模式標準化的問題能夠盡早解決。
參考文獻:
[1]李志君特許加盟民營快遞企業SWOT分析[J].中國儲運,2010,1(1):112-114
一、EMS企業的生產運營管理環境
企業環境在經濟的大前提下,還受著自然條件與技術文化因素與政治社會關系的影響。在企業的真正運營中,我們的管理策略受著這些綜合方面的多重制約,而在這里,EMS企業面臨的重點環境特征如圖1所示:
(1)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對于直接投資量的增長所帶來的全球性產品快速增長率,我們在世界經濟的角度下來看,結合了互聯網信息科技的廣泛使用與普及,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對于新產品新科技的應用與研發需求增多,全球的經濟增長點匯集在于高新科技與高附加值產品上,這樣就對我們EMS企業的生產運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對于自然環境的重視。在全球經濟的發展態勢下,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但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卻是不能回避的。在新時代的企業生產中,我們更關心的是綠色環保,對于以往的資源掠奪性開采與粗放性生產,造成的森林與水的破壞,同時還造成了全球氣候的極端化現象,我們現在要改變成可持續性發展,要有生態供應鏈,和諧自然的觀念。
(4)對于生產過程中,技術的自動化生產已經成為降低勞動成本的重要手段。而產品的更新與研發則要求我們緊跟市場變化,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并且在產品的交貨期上,有更高的時間要求,這就對我們如何贏得市場與客戶,提出了高效化生產與技術的研發周期要求。
(4)先進制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AMT在是對加工中心體系,、柔性制造體系和計算機集成制造體系的統一集合化生產,在EMS企業生產上,這種方式的大規模應用與普及,提高了生產效率與自動化程度。
二、如何設計EMS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方案
(1)產品選擇、研發方案。在產品的選擇上,要進行市場的調研與分析,在廣義的產品概念里,分為有形產品,無形產品與兩者之合。在這里,我們要看到,產品的選擇對于企業的發展是相當關鍵的一點,對于顧客的需求與社會環境與自然資源條件,都要做好有效的調研,同時,還要看到法律與文化層面上的發展與要求,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分析來得出,一個產品的生產價值。而在產品的研發上,我們要緊抓住科技與創新。在這里,也有一種情況,對于市面上已有產品的跟風生產與模仿,在成本上來說,費用小,且風險低,但是這樣就無法成功打造屬于自己的拳頭產品,無法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所以,如何做好企業的研發,就要在設計與專利上,進行有效的人才培養與市場調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人力成本與財力成本上,還要看到時間成本,對于社會上已有的成果要積極吸取經驗,同時做好自己的產品專利工作。必要時,還可以聯合外界力量,做好聯合研發。
(2)生產運營模式。在這里,我們對于做好EMS企業的生產運營上,已有的模式有三種,代購和自制,和定制。一般來說,第一種代購與外購對于零部件的采購上,要求較高,主要是采購可以有效利用社會分工的好處,有很大的空間來進行零部件的采購選擇,這一種對于品牌效應強大的企業是相當有好處的,對企業本身的核心科技含量要求也很高,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主動的地位,不會因為采購而處于弱勢。第二種自制上,對于企業的生產運營來說,會產生人力成本與生產成本,且在管理與技術成本上,也有相對應的要求,產品的生產周期將被拉長,但企業產品運營生產的安全性上,是相當有好處的,對于第一種代購與采購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與聯盟利益分配危機,這一種方法在獨立性上大大優于第一種。第三種定制,則建立在高質量與大數量上,這里我們要看到這三種的共同要求就是對于產品的質量嚴格要求,任何市場上的產品想要取得真正的口碑,都必須建立在客戶信任的質量基礎上,而定制就是在這里通過產品的質量優勢來進行品牌的運營與維護。大量的產品訂單對于定制的個性化生產,與標準件的質量要求更高,但是這一種的重點在于,讓客戶的個性化定制成為質量生產的標準化模板。
三、EMS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方案要點
主要在于對產品選擇的一貫性,與對于人力資源的運用上。我們要看到,產品的創新是重要,但在制定一個方案后,要有無庫存的生產與精細化生產的意識,那么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就要做好科技的攻關與靈活地調整生產策略。而人力資源上,要重視對于技術人才的培養與進修,意識到企業的柔性運營與企業文化的建設的重要性。同時,要充分利用好外部力量,在市場的良性力量推動下,做好社會與企業的互動,對于國家政策與市場反映,要及時調整企業運營,爭取做到順勢而動,在社會發展與企業發展上達成一致步伐。
四、結語
對于EMS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策略的研究,是在基于對市場的清醒認識,對質量的嚴格要求,與對于產品高科技附加值的不斷探索上的。現代全球化的競爭讓企業面對的市場變化更多,但同時企業能夠運用的生產資源與經驗選擇范圍也更廣闊。我們要看到,企業的品牌價值不僅建立在優良的產品性能上,還有在市場上的形象,如環境友好型企業。對于產品的選擇上同,要有社會發展的意識,對于國家與整個社會,EMS企業在作為一個經濟組織的同時,還要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社會使命,只有在這樣的意識觀下,結合做好人力與財務管理,再加上有效的市場營銷方案,才能真正讓企業高效運營成為現實。
企業標準化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一項基本工作,利用科學的生產組織方式,提高產品的質量,這種經營手段也是為了促進企業管理方式走向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有效途徑。石油行業的企業標準化也是一直關注的話題,無論是在電視媒體還是信息網絡,我們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到石油行業在生產經營上出現的安全質量問題比比皆是。這種情況的發生嚴重制約了石油井下工作的發展,提高石油企業標準化管理方式也成為企業迫切需要改變和解決的難題。
1 企業標準化建設
1898年,美國科學管理教父利用標準化的管理模式開展公司的生產經營工作,使得企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順應這種標準化的發展也激起美國更多的企業在管理生產方面實行標準化,這種標準化的建設也是促進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現代化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管理標準化也逐步蔓延開來,不僅延伸至各個行業,也成為了一種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判斷依據。
1.1 企業標準化
標準化的方式就是規范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秩序,以完善企業實際問題的處理和制度規則的制定。提高企業的整體活躍度,為企業發展提供相應的措施,不斷規范企業不同階層的思想工作素質,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生產工作效率,以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為目標。
1.2 企業標準化作用
企業標準化在現代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現代企業發展管理的基礎。顯而易見,在規范企業標準化的實際進程里,實行企業標準化管理的意義重大。
(1)一個企業的基本任務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經濟利益,同時這種方式也需要順應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做到規范化的服務理念,也是順應現代企業發展的基本形式。所以,科學有效的管理、產品質量的提高、生產成本的控制、生產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實現企業標準化的首要任務。
(2)不同企業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板塊之間的相互效應不同,促使各個部門和環節錯綜復雜的關系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只有將不同部門和不同環節的管理方式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才能科學有效的開展基礎工作。
(3)把握和處理好企業標準化工作是企業發展基本條件。只有管理好企業各種產品、各項工作、不同人員,才能實現標準化的循序漸進。還能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水平,為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企業標準化反應在企業的經濟效益上。標準化的經營方式不僅體現在生產工作效率上,也體現在專業的技術設備和現代化的勞動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標準化和質量。這些情況為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 石油企業標準化管理
2.1 石油作業存在的問題
(1)數據分析統計和工作質量問題的頻繁出現就是石油企業迫切實現企業標準化的問題根源。基層員工對標準化的思想認識不足,每天就是按照正常的工作時間安排工作,并沒有想到是否標準化的概念。
(2)員工們在這個行業干的時間久了,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喜歡用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事情,按照最省事的方式執行,這樣使得標準化在員工們的思想中概念模糊,沒有一個好的執行標準。工作也是點式管理,沒有系統化。
(3)標準化的管理概念沒有深入人心,沒有貫徹落實好標準化的職能所在。管理人員沒有較強的責任心,出現上層管理不夠,下層執行不利的局面,從而導致石油作業的工程質量得不到提高,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
2.2 解決措施
上述這些存在的問題,企業部門應該做到相應的措施和解決方案。
一方面,標準化管理模式的改變使得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工作講求經驗的思想方式,從而忽略了標準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企業需要加大標準化的思想貫徹力度,改變傳統的工作經驗,讓員工們了解標準化的管理工作與企業發展的安全、經濟效益等存在的積極關系,讓員工從根本上意識到標準化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根據實際的操作水平來影響員工的認知水平,倡導“標準為榮,違章為恥”的行為活動。此外,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提升標準化的執行能力。實行標準化的工作計劃,加強標準化管理方式,同時加大標準化在企業的宣傳力度,培養企業員工標準化觀念,樹立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完善企業各個層面的標準化管理制度,遵循科學的標準化管理理念,提高企業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
2.3 實現企業標準化方法
第一,要想有效的開展工作,必須有一定的制度保證。因此,要根據石油企業標準化工作的規定和要求,并且結合礦井下施工的隊伍在野外作業、工作區域點廣面長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標準化的工作管理方法,明確標準化的目的,工作環境和不同層次的管理機構、任務職責、分工權限。
第二,在各個階層配備專業的標準化管理人員,組成一個井下工作特點相適應的基層標準化管理網絡,完善“四級管理”的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各個層面的標準化管理職責。
第三,制定標準化工作計劃,樹立礦井作業模范代表,嚴抓典型。在公司大力宣傳和表揚在標準化管理模式下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反之就是對一些典型進行嚴肅的懲罰。加大石油作業標準化的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利用可利用的媒介來宣傳,同時對員工進行一對一的強化培訓,提高員工標準化管理的主觀意識,提高石油標準化作業的執行能力。
第四,標準化管理模式下員工的工資和日常的工作流程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提高員工的敬業忠誠度是可行的,對于企業的管理實現標準化是可控的,效果也會很明顯。
第五,石油作業是一種復雜的技術工作,需要在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保證相互配合、相互統一、協調一致的工作質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務,在標準化的管理方法中,對于過程的控制必須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建立一個健全的井下作業系統最重要的就是作業流程,根據流程圖中的關鍵標識、關鍵工序進行標準作業,使工作崗位上的基層員工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操作,從而更好的實現標準化。
3 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改善企業標準化管理是促進企業長足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保障。我國在企業標準化的執行力度上還不夠完善,企業管理標準化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順應時展的需求,力求更高效、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