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1 22:34: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納米醫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英語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3.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
4.英語論文摘要的語篇模式與作者介入——英語本科畢業論文摘要的實證研究
5.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
6.中國市場營銷研究英語論文綜述——基于內容及來源的描述分析
7.我國商務英語研究十年現狀分析(2002-2011)
8.英語專業學生撰寫英語論文常見錯誤評析
9.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思考
10.我國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標題的詞匯句法特征研究
11.中國商務英語研究:現狀與趨勢
12.中外應用語言學類期刊論文英語題目對比分析
13.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14.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學者國際期刊英語之對比研究
15.中外學者國際期刊英語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的對比研究
16.基于可視化技術的國外商務英語研究進展考察(2002—2012)
17.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
18.基于語料庫的科技英語論文四詞詞簇特點研究
19.英語論文APA格式評介
20.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和對策
21.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現狀分析
22.生物醫學英語論文的語言特征及寫作技巧
23.英語論文寫作與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24.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的言據性研究
25.淺談英語論文如何選題
26.論項目驅動下研究生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27.中國作者與英語母語作者英語論文中的介入資源
28.二語能力背景與隱喻思維關系的研究——在學術英語論文答辯語境下對二語隱喻的實證研究
29.英語論文自動評分系統探索
30.英語論文寫作與語言學習效果的關系——一項基于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的實證研究
31.英語論文MLA格式要求評介
32.非英語專業多學科大班博士生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模式初探
33.課程論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現狀調查與展望——基于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的論文分析(2004-2012)
34.語篇模式與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
35.研究生英語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調查
3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規范操作思考——一次對全國112所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操作的調查
37.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的改革嘗試
38.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及構建寫作過程模型
39.淺析英語論文摘要結構要素之應用
40.模糊限制語使用的歷時對比——以1990—1994年與2005—2009年英語醫學論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為例
41.關于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若干思考
42.基于語類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路徑研究——以“文獻綜述”寫作教學為例
43.等離子體物理學英語論文的用詞與寫作特點
44.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ERPP寫作研究:回顧與展望
45.英語論文MLA與APA格式中參考書目格式的異同比較
46.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及其意義
47.中外學術語篇中的重述標記比較研究
48.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49.從講座到工作坊——英語輔修專業論文寫作課的任務性和互動性
50.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51.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
52.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
53.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科技英語論文寫作過程中常見問題分析
54.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之失誤例談(一):語體
55.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實踐研究
56.“以寫促學”提高理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
57.中國英語學者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的問題與出路
58.理工科英語科研論文“引言部分”研究空間構建對比研究
59.模因論與英語論文寫作教學
60.英語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
61.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現狀與問題分析——基于國內CSSCI期刊論文的分析(1994-2013)
62.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調查與思考
63.基于網絡學習生態系統的英語專業學位論文質量監控體系
64.英語專業語言學類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
65.科技英語論文編輯文字加工中的語態處理
66.中醫藥主題英語論文語言模式特點初探
67.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
68.近30年國內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研究
69.醫學英語論文的撰寫中英、漢表達差異的探討
70.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
71.中國學生英語專業碩士論文“前言”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分析
72.科技英語論文中語態使用的對比分析
73.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探究式學習體系的思考與構建
74.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75.加拿大英語專業博士課程設置、學位論文評估對我國外語專業博士生學術能力發展的啟示
76.英語醫學論文寫作模式分析
77.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78.SCI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格式和技巧
79.過程寫作法在IMRAD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80.本科英語專業文學論文的選題
81.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82.科技英語論文寫作原則
83.再談英語論文寫作規范
84.“過程”與“體裁”的良性互動——過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的可行性論證
85.模因論視角下的英語論文寫作研究
8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7.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語用交際功能——基于科技英語論文視角
88.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
89.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創新教育策略探究
90.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論文手稿中立場標記詞塊使用研究
91.基于VBA的英語論文文獻自動生成工具
92.英語元話語在學術論文摘要寫作中的應用
93.英語論文寫作研究——以“易得”論文寫作軟件專家系統為案例
94.語料庫驅動的科技英語論文詞束研究
95.淺談化學專業英語論文寫作
96.人際意義的創建與維系——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的互動問題研究
97.修辭結構理論視角下英漢學術論文摘要的修辭關系對比研究
1.1 現代醫學科技的集成化
現代科技衍生出不同的門類和亞類,不同的門類和亞類滲透衍生出不同的交叉學科。在醫學科技發展過程中,吸收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環境科學、信息學乃至人文科學新理念和新技術,極大地刺激了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如核磁共振技術的引入無論在臨床診斷還是在微觀藥物分子結構的研究中均發揮重要作用;藥劑學研究中引入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藥質體、分子生物學技術等促進藥物的研發和使用,融合其他學科的技術、方法和理論。在原有醫學學科的基礎上,發展了分子藥理學、分子病理學等學科。因此,在醫學科技范圍內,單一的學科實際上已經集成了眾多的醫學技術,包括分子生物學、物理學、信息學方面的最新技術和知識。現代物理學、信息網絡技術可進一步推進醫學科技集成化,形成以某一學科為中心的技術群、知識網。
1.2 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快速化和全球化
現代醫學科學技術呈現快速化發展的特點,包括新的醫學科學技術的建立、推廣和應用。隨醫學科技的發展,醫學知識出現爆炸式的增長,醫學論文、專利、專著、方法等飛速發展,醫學知識的更新周期大大縮短。隨現代網絡“高速信息公路”的建立以及網絡的擴大和提速,醫學科技、醫學知識實現了實時傳播,全球共享醫學知識。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專業人士,均能及時獲得醫學知識的更新。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無線網絡和3G手機的普及使醫學科技普及更快,更全面。從局域網到有線互聯網時代,再到無線網絡,現代信息技術正加速醫學科技和知識的普及。醫學知識不再專屬于專業人士,而成為被普通大眾接受的知識。
1.3 現代醫學科技的理論和技術密切聯系
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依賴于新技術和新理論,包括物理技術、生物技術的引入。而新技術的發現則依賴于全新理論的指導。在現代醫學技術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現象,形成新的醫學知識,多學科之間的融合與交叉催生新的理論,又促進技術發明,形成良性循環。因此,現代醫學科技中理論和技術密不可分,實際上是以醫學科技為核心的技術群落支持下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明。
1.4 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使不同醫學領域的專家合作更加密切
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新理論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任何人都不可能以個人的行為獨立完成技術和理論的創新。現代遠程醫療系統的研發使來自不同領域、區域和層次的醫學專家更加緊密地合作,為疑難雜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由于醫學科技集成化使科技合作在醫學科研中更加突出,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
2 現代科技革命對醫學教育的影響
2.1 現代科技革命對醫學人才思維模式培養的影響
在人類社會實踐及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發展中,沒有創造性思維很難產生創造性成果。現代科技革命尤其是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知識和新技術手段的涌現更加依賴于創新思維。創新思維關系到醫學科技發展的方向和速度,醫學生是未來醫學科學技術和理論應用與創新的主體,加強其創新思維的培養將提升未來醫學的發展速度。因此在醫學教育中,尤其是現代醫學生的培養中,要培養更強的創新思維,建立以創新思維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在灌輸現有醫學知識的基礎上,強調其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如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預測疾病的研究,需要在醫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疾病和指標之間的數學模型,利用強大的計算機網絡和處理能力預測某一醫學現象的發展規律。要求研究者通過發散思維利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建立并處理某些命題。
2.2 現代科技革命要求培養醫學專業人才的團隊合作精神
首先,現代科技革命包括醫學科技革命使創新思維、創新成果評價的主體由科學家個體轉向科學家聯合體。醫學科技創新思維的提出往往來自團隊的智慧。醫學信息爆炸式增長的今天,如果沒有群體意識,或失去了社會聯系,任何一個醫學科學工作者將一事無成。其次,科技革命推動科學家之間的緊密合作,包括區域間乃至國際合作,反過來,這種合作促進科技革命向前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現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合作更加突出,聯系更加緊密。最后,由現代科技革命引發的知識大爆炸時代已經形成,未來成千上萬的專業論文、專利、評論產品的出現,知識和技術可能圍繞某一專題展開,尤其是在醫學研究方面的論著和專利發明,任何個體都不可能全部掌握,只有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群策群力,才可能較全面地掌握其發展動態和前沿。現代科技革命發展的主體,醫學科學家和其他科學工作者組成聯合體彼此緊密合作,解決科學問題。
2.3 現代科技革命要求快速更新醫學知識
在醫學教育基礎知識(成熟的理論體系)的傳授中,對新知識和理論體系的介紹較少。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帶來龐大醫學信息量,每天都有成熟或不成熟的技術和理論觀點出現,這些知識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廣泛認同的醫學理論所替換或更新。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醫學教育加強新知識和新理論的傳授,為知識更新做好鋪墊。如近年來提出的網絡藥理學(諸如信號網絡藥理學等)、小分子RNA干擾技術理論的提出,使醫學工作者重新審視藥物作用及機理,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提出觀點并發展不同的技術。
2.4 現代科技革命對醫學教育方式和運作模式的影響
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快速升級換代,使復雜的醫學問題簡單化和實時化,在現代醫學教育中尤其明顯。遠程網絡控制技術、網絡會診、遠程課程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在醫學教育、解決醫學難題和醫學繼續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現代醫學教育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大學校園,而是向實現校際合作、教育資源和信息共享教育模式發展。如遠程醫學教育在繼續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繼續學習不需要長途跋涉,而是就地學習、更新知識。
在現代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現代醫學教育產業的運作模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校際合作愈加緊密,諸如醫學院校之間互派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互派訪問學者等形式的合作。醫學教育資源的急速膨脹也為學生學習選擇范圍擴大、個性化、互動式的終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這些現象充分說明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背景下,尤其是醫學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使現代醫學教育具有開放性特點,這將沖擊乃至顛覆傳統教育模式。
3 對現代醫學科學教育發展的思考
3.1 轉變傳統教育觀念[2,4]
傳統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圍繞某一層次的知識展開教學活動,往往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現代科技和醫學教育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范圍、方法、時間等可選擇性增強。來自互聯網的醫學傳播平臺,如各級精品課程網站、搜索引擎、論壇、各種在線即時通訊平臺,尤其是專業的醫學網站,均可提供各種醫學知識。因此,在現代醫學教學中,應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擴大可選擇范圍,逐步將以教師為核心的教育觀念轉至以學生為中心。
面對現代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需要培養綜合素質高,社會工作適應性強的人才。根據社會需求設計培養目標,現代醫學教育主動適應社會,堅持“產學研”培養人才的模式,加強醫學基礎知識教育,拓寬專業知識面,提高技能。
3.2 改革醫學教育方式和運作模式
化學需氧量(COD)是評價水體污染的重要指標之一。COD測定的主要方法有高錳酸鹽指數法(GB11892 - 89)和重鉻酸鉀氧化法(GTB11914 -89) 。高錳酸鹽指數法適用于飲用水、水源水和地面水的測定。重鉻酸鉀氧化法(CODCr )適用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測定,但此法要消耗昂貴的硫酸銀和毒性大的硫酸汞,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且加熱消解時間長、耗能大,缺點十分明顯,已不適應我國環境保護發展的需求。為此,人們從不同方面進行了改進。
1 標準法的改進
1.1 消解方法的改進
為縮短傳統的回流消解時間,早期進行的工作包括密封消解法、快速開管消解法、替代催化劑的選擇等;近期的工作主要包括采用微波消解法、聲化學消解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新技術。
1.1.1替代催化劑的研究 重鉻酸鉀法所用的催化劑Ag2 SO4 價格昂貴,分析成本高。因此,畢業論文研究Ag2 SO4 的替代物,以求降低分析費用有一定的實用性。如以MnSO4 代替Ag2 SO4 是可行的,但回流時間仍較長。Ce ( SO4 ) 2 與過渡金屬混合顯示出很好的協同催化效應,如以MnSO4 - Ce ( SO4 ) 2復合催化劑代替Ag2 SO4[ 1 ] ,測定廢水COD,不但可降低測定費用,還可降低溶液酸度和縮短分析時間,與重鉻酸鉀法無顯著差異。
1.1.2微波消解法 如微波消解無汞鹽光度法測定COD;微波消解光度法快速測定COD;無需使用HgSO4 和Ag2 SO4 測定COD 的微波消解法;氧化鉺作催化劑微波消解測定生活污水COD 等。Ramon[ 2 ]等采用聚焦微波加熱常壓下快速消解測定COD。
與標準回流法相比,微波消解時間從2h縮短到約10min,且消解時無需回流冷卻用水,耗電少,試劑用量大大降低,一次可完成12 個樣品的消解,減輕了銀鹽、汞鹽、鉻鹽造成的二次污染[ 3 ] 。專著[ 4 ]對此作了較全面的總結。
1.1.3聲化學消解法 盡管微波消解時間短,但消解完后要等消解罐冷卻至室溫仍需一定時間。而超聲波消解方便,設備簡單,且不受污染物種類及濃度的限制,近年來已有一些應用研究[ 5 ] 。鐘愛國[ 6 ]使用自制的聲化學反應器對不同水樣進行了聲化學消解試驗,提高了分析效率,減少了化學試劑用量, COD 測定范圍150mg ·L - 1 ~ 2000mg·L - 1 ,標準偏差≤615% ,加標回收率96% ~120%。超聲波消解時,超聲波輻射頻率和聲強是兩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試驗表明,超聲波輻射標準水樣30min 時, 低頻( 20kHz) 、適當高的聲強(80W·cm- 2 )有利于水樣的完全消化。
1.1.4光催化氧化法 紫外光氧化快速、高效,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不產生二次污染,因此對水和廢水分析的優勢特別突出。近幾年來,半導體納米材料作為催化劑消除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當用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導體禁帶寬度(312eV)的光照射半導體時,可使半導體表面吸附的羥基或水氧化生成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 ·OH) ,從而使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艾仕云等[ 7 ]提出納米ZnO 和KMnO4協同氧化體系,并據此建立了測定COD 的方法,所得結果的可靠性和重現性與標準法相當。他們還使用K2 Cr2O7 氧化劑、納米TiO2 光催化劑測定COD[ 8 ] 。通過光催化還原K2 Cr2O7 生成的Cr3 +濃度變化,可以獲得樣品的COD值。但反應仍需恒溫攪拌,反應液需離心過濾。操作煩瑣,且不能在線快速分析。
1.2 測定方法的改進
1. 2. 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測定COD是在強酸性溶液中過量重鉻酸鉀氧化水中還原性物質, Cr6 +還原為Cr3 + ,英語論文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Cr6 +或Cr3 +來實現COD 值測定。Inaga 等以Ce ( SO4 ) 2作氧化劑,加熱反應后測定吸光度,計算出COD值。Konno使用自制的比色計與PC機相聯測定COD,所得結果與標準法基本一致。光度法測得COD值快速、準確、成本低等。目前,國內外不少COD快速測定儀均是基于光度法原理。如美國HACH公司制造的COD測定儀是美國國家環保局認可的COD測量方法。
1. 2. 2電化學分析法
(1)庫侖法 庫侖法是我國測定COD的推薦方法,該法利用電解產業的亞鐵離子作庫侖滴定劑進行庫侖滴定, 根據消耗的電量求得剩余K2 Cr2O7 量,從而計算出COD。廣州怡文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制的EST22001COD在線自動監測儀,采用庫侖滴定原理,測量范圍5mg/L~1000mg/L;測量時間30min~60min,測量誤差≤±5% FS;重復誤差≤±3%FS,與手動分析具有很好的相關性。
(2)電解法 此法既不外加氧化劑,也不加熱消解水樣,而是利用電化學原理直接測量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是COD測定方法的突破。方法原理基于特殊電極電解產生的羥基自由基( ·OH)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可同步迅速氧化水中有機物,較難氧化的物質(如煙酸、吡啶等)也均能被·OH氧化。羥基自由基被消耗的同時,工作電極上電流將產生變化。當工作電極電位恒定時,電流的變化與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成正比關系,通過計算電流變化便可測量出COD 值。作者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結果[ 9, 10 ] 。由于水樣不需消解,極大縮短了分析流程,還克服了傳統方法中“二次污染”的問題。目前,這類儀器代表產品是德國LAR公司的Elox100A型COD在線自動監測儀h[ 11 ] 。儀器測量范圍從1mg/L~10000mg/L,最大可到100000mg/L,測量周期2min~6min。此儀器在歐美各國已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在我國也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
(3)其他電化學分析法 Dugin[ 12 ]提出以Ce( SO4 ) 2 為氧化劑,利用pH電極和氧化還原電極直接測定電勢從而測定COD 值的方法。Belius2tiu[ 13 ]以兩種不同的玻璃電極組成電池,通過直接測定電池電動勢, 對水樣中COD值進行測定。趙亞乾[ 14 ]以一定比例的反應溶液回流10min后,冷卻稀釋,用示波器指示終點進行示波電位滴定測定COD。
Westbroek等[ 15 ]提出Pt - Pt/PbO2 旋轉環形圓盤電極多脈沖電流分析法,通過電化學方法產生強氧化劑,碩士論文有機污染物在圓盤電極表面直接氧化或與產生的氧化物質反應而間接被轉化。伏安計時電流法和多脈沖計時電流法測COD,可在幾秒中獲得結果,而且可以在線監測。形成的強氧化媒介可使工作電極表面保持清潔。但方法檢測限較高,不適合地表水或輕度污染水的測定。但德忠等[ 16 ]提出混合酸消解和單掃描極譜法快速測COD 的方法。該法基于用單掃描極譜法測定混合酸(H3 PO4 - H2 SO4 )消解體系中過量的Cr6 + ,從而間接測定COD。混合酸消解回流時間只需15min。Venkata等[ 17 ]使用示差脈沖陽極溶出伏安法(DPASV)進行電化學配位滴定確定有機金屬絡合物的絡合能力,從而測定COD。
1.2.3化學發光法 根據重鉻酸鉀消解廢水后其最終還原產物Cr3 +濃度與COD值成正比關系,以及在堿性條件下, Luminol - H2O2 - Cr3 +體系產生很強的化學發光的原理,文獻[ 18, 19 ]提出一種用光電二極管做檢測器測定水體化學需氧量的新方法。
1.2.4紫外吸收光譜法 紫外吸收光譜法是通過測量水樣中有機物的紫外吸收光譜(一般用254nm波長) ,直接測定COD。已有工作表明,不少有機物在紫外光譜區有很強的吸收,在一定的條件下有機物的吸光度與COD 有相關性,利用這種相關性可直接測定COD。這種方法不像COD、總有機碳( TOC)方法那樣明確,但在特定水體中有極高的相關性,也能真實反映有機物含量。基于紫外吸收原理測定COD 的儀器已有生產。這類方法均不需添加任何試劑、無二次污染、快速簡單,但前提條件是水質組成必須相對穩定。此方法在日本已是標準方法,但在歐美各國尚未推廣應用,在我國尚需開展相關的研究。
2 自動在線分析技術
流動分析( FA)用于水樣COD的測定可將樣品消解和測定實現一體化,留學生論文使整個過程實現在線化、自動化。Korinaga[ 20 ]提出以Ce ( SO4 ) 2 為氧化劑,采用空氣整段間隔連續流動分析法對環境水樣中的COD進行測定,采樣頻率達90次/h,但需特制的閥,且管長達18m。陳曉青等[ 21 ]提出測定COD的流動注射停流法,系統以微機控制蠕動泵的啟停,并記錄分光光度計檢測到的信號。由于停流技術的引入,解決了慢反應中樣品的過度分散問題。
Cuesta等[ 22 ]提出COD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譜- 流動注射分析法。用微波加熱消解樣品,未被樣品中有機物質還原的Cr6 +保留在陰離子交換樹脂上, Cr6 +經洗脫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這種方法在檢測中沒有基體效應的影響。
盡管流動注射分析的優勢突出,但仍免不了傳統加熱方式。為了提高在線消解效率,不得不加長反應管或采用停留技術,這又導致分析周期延長或低的采樣頻率。醫學論文微波在線消解效果雖好,但去除產生的氣泡使流路結構復雜化。但德忠等[ 23 ]將流動注射和紫外光氧化技術引入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中,建立了紫外光催化氧化分光光度法測定高錳酸鹽指數的流動分析體系,并對多種標準物質(葡萄糖、鄰苯二甲酸氫鉀、草酸鈉等)進行了研究,反應僅需約115min,回收率8310%~11110%,檢測限為016mg/L。用此方法成功測定了COD質控標準(QCSPEX - PEM - WP)和英格蘭普利茅斯Tamar河水樣品。
Yoon - Chang[ 24 ]將光催化劑二氧化鈦鋪助紫外光消解與流動分析技術聯用測定化學耗氧量,獲得了好的相關性。李保新等[ 25 ]把化學發光系統和流動分析法結合測定高錳酸鹽指數,有機物在室溫條件下發生化學氧化反應, KMnO4 還原為Mn2 +并吸附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微型柱上,同時過量的MnO-
4 通過微型柱廢棄。吸附在微型
柱上的Mn2 + 被洗脫出來使用H2O2 發光體系檢測。若換用職稱論文重鉻酸鐘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還原生成的Cr ( Ⅲ)催化Luminol - H2O2 體系產生強的化學發光可測定COD。該方法已用于地表水樣COD的測定。
基于流動技術,綜合電化學技術、現代傳感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光機電技術研制的COD 在線監測儀,一般包括進樣系統、反應系統、檢測系統、控制系統四部分。進樣系統由輸液泵、定量管、電磁閥、管路、接口等組成,完成對水樣的采集、輸送、試劑混合、廢液排除及反應室清洗等功能;反應系統主要有加熱單元或(和)反應室,完成水樣的消解和的反應;檢測系統包括單片機(或工控機) 、時序控制和數據處理軟件、鍵盤和顯示屏等,完成在線全過程的控制、數據采集與處理、顯示、儲存及打印輸 參考文獻
[ 1 ] 楊婭,艾仕云,李嘉慶等. 用MnSO4 - Ce ( SO4 ) 2 協同催化快速測定COD的研究[ J ]. 重慶環境科學, 2003, 25(11) : 30 - 31.
[ 2 ] Ramon Ramon, Francisco Valero ,Manuel del vall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J ]. Analy tica chim ica Acta, 2003, 491: 9 - 109.
[ 3 ] 但德忠,楊先鋒,王方強,等. COD測定的新方法- 微波消解法[ J ]. 理化檢驗- 化學分冊, 1997, 33 ( 3) :135 - 136.
[ 4 ] 但德忠,分析測試中的現代微波制樣技術[M ].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3年.
[ 5 ] AntonioCanals,M. del Remedio Hernandez. Ultrasound- assist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J ]. Analy tical and B ioanalyical Chem istry ,2002, 374 (6) : 1132 -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