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自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01 06:16: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本研修自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校本研修自總結

篇(1)

校本研修中,學校是研修的載體,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和學習者,堅持滿足教師群體和個體的需求,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結合是研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在促進教師發展、學校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以下困境:專業的專業性與專業指導的缺乏、專業的尊嚴與專業指導的缺乏、專業的個體性與專業指導的缺乏、教學的豐富性與專業指導的缺乏。此外還表現在教師隊伍規模龐大、分布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使得教師專業發展的難度加大;教師個體生存環境較為自閉,使得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強;教師專業自主程度較低,使得教師自主發展受到制約;教育理論研究滯后,使得教師專業發展缺少有效的引領。

以上困境在制約著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作為學校的施教主體,教師的專業水平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發展,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學校的生命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因此,大力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是保證施教質量的前提。校本研修無疑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平臺。

那么,怎樣在校本研修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呢?

1.凸顯校本研修的引領作用,把握教師發展的方向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研修活動,它是一個開放并發展、變化著的系統,在運轉的過程中,作為一種教師專業化發展活動,校本研修必然要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1.1 專業引領能夠增強校本研修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專業人士或專業信息能夠給教師提供有較高專業水平的資訊,它反映了教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基本規律,引導教師運用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法組織校本研修活動,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減少低層次的沒有價值的重復探索,少走彎路,減少錯誤,提高校本研修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1.2 專業引領能夠增強校本研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校本研修的本質是教師進行的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問題的發現、提煉、分析、解決貫穿于校本研修的全過程。每一環節都伴隨著復雜的思考、判斷和決策。專業引領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思考、準確判斷和科學決策,使我們的研修活動始終向著預定的正確目的發展前進。

為了能夠使引領科學、有效,必須要加大引領資源的儲備。這里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借助這些資源,有針對性地為教師提供先進的專業信息,組織和指導教師有效地學習和運用這些專業信息改進自己的專業行為,最大限度的保證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

2.發揮校本研修的覆蓋作用,搭建教師發展的平臺

我們深知,教師必須要發展,否則就難以勝任不斷深化的教育教學需要,而校本研修作為研修范疇中低成本、高效能的研修模式,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和迎合。這就為教師借助校本研修發展自我奠定了基礎。

校本研修是一種全覆蓋式的研修模式,其研修的內容可以是深奧廣博的教育教學理論,也可以是隨時發生的教育教學現象,可謂無孔不入。只要教師產生研修的意愿,就可以開展研修活動。這是一種不用限定內容、規定時間,既可以是一本正經,也可以是隨意插話式的研修載體,這種極富動態、不受約束的研修方式,符合廣大教師的實際,也就必然會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

在校本研修中,我們強調以教師為本,以教師整體和個人的發展為宗旨,立足于本職、本崗、本校,以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改實驗等領域為陣地,促進教師專業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經驗性知識的結合,將教師的個人提高與學校發展目標的實現有機地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3.體現校本研修的長效機制,促進教師發展的內驅力

校本研修作為學校研修工作的有效載體,其不受時空限制的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其必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活躍在學校的研修領域之中。充分體現校本研修的長效機制,可以有效保證教師發展的不竭動力。那么,學校作為校本研修機制的主體、核心,就要在組建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從組織機制上去進行保障。研修規劃要有階段主題,研修措施要得力,從而推動教師發展有序推進。

篇(2)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義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在專業人員的引領下,由學校組織實施,著眼于滿足學校與教師發展需要,由學校自主確立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以解決學校和教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的一種教師繼續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為本,通過學校組織各種研修活動,營造學校的研修文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堅持從學校與教師發展的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著力解決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實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標

1、加強校本研修理論研究,在推進校本研修過程中逐步完善相關機制,豐富校本研修的內涵,構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師校本研修體系。

2、全市所有學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實際、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創設自主研修和專業引領相結合的良好氛圍,努力營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學校成為教師成長的搖籃。

3、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現代教師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師人人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在研修中不斷修正教育教學中的不良行為,提高專業水平和素養,促進自我發展,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教研水平的學科骨干教師,整體上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加強校際間聯動,建構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專家學者、教研人員、校長和教師共同參與的區域協作機制,實現區域甚至全市范圍內的教育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促進校本研修工作均衡發展。

三、校本研修的內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應以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的提高為主要內容,著重抓好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研修、教師職業角色意識的研修、新課程教學素養的研修、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師綜合素養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沒有統一的規定,各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根據不同研修主題、不同研修階段、不同學科和學校教師隊伍的狀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時,要引導教師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為切入點,通過自主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與成功經驗,或者咨詢、請教專家作為引領,研究制訂解決現實問題的工作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研究修正,促進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與完善。目前,可供參考的研修活動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課堂觀摩、自修反思、沙龍研討、專題講座、師徒結對、校際合作、網絡交流、主題研討、情境體驗、專題辯論、課題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組織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教師培訓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長、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員、繼教中心人員、市教師進修學校領導組成。負責宏觀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規劃,指導、督促、參與和評估學校的校本研修活動,籌措校本研修經費。

2、各縣(市、區)教育局成立相應的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縣(市、區)校本研修總體規劃,組織人員經常深入學校指導研修工作,初步評價本區域內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確認教師校本研修學時。

3、各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組,負責組織本校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安排校本研修經費。

4、成立“*市校本研修專家組”,負責制定具體的校本研修實施方案,研究分析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動態,總結推廣學校開展研修活動的好經驗,指導學校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培養各縣(市、區)校本研修骨干和帶頭人。

5、*市教師進修學校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項目執行機構,負責研修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網站、收集資料、聘請專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勵機制,將校本研修活動與教師業務考核、職務晉升掛鉤,表彰校本研修先進單位和個人。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經費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討、評價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動經費,確保校本研修活動的順利進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學時管理系統,對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計劃的教師,每年錄入校本研修20學時(本周期內錄入學時上限為40學時)。

五、校本研修的實施步驟

根據教師繼續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輪校本研修工作自*年開始至2012年結束,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試點工作階段(*.3—2009.1)

1、在全市經過推薦,確定13所學校為試點學校。

2、舉辦校本研修工作高級研修班,聘請專家從理論層面給予引領。

3、赴上海浦東區考察學習校本研修活動的經驗。

4、舉辦試點學校間的研討交流活動。

5、以校為本的研修實踐與探索。

6、校本研修試點工作成果展示活動。

7、總結推廣試點學校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經驗和做法。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準備階段(2009.3—2009.6)

1、成立市、縣(市、區)、校三個層次的組織管理機構。

2、成立“*市校本研修專家組”,對全市中小學校進行調研,結合實際制定全面推進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具體實施方案。指導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職責分工、學習要求和研修質量考評等內容。

3、各校要根據本校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發展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專業發展要求,并組織教師學習校本研修的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指導教師根據自我發展要求,制定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計劃。

4、舉辦學校學科教研骨干培訓班,培養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學校向上一層校本研修組織管理機構的校本研修活動或研修課題的申報工作。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09.9—2011.7)

1、各校將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內容細化為工作計劃,分步組織實施校本研修活動,并根據教師個人的研修計劃,建立教師校本研修檔案,及時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教師研修成果、書面總結等檔案資料。

2、充分發揮我市現有的國家級、省級學科骨干教師和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引領校本研修工作扎實推進。

3、充分發揮學科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過學科教研組組織教師圍繞研修主題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探索適合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研修方式,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

4、各級教研部門和各類教師培訓機構要加強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強研修過程的專業引領,深入學校指導研修活動。

5、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學校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加強校際聯系,有目的地開展區域研修協作活動。在各校取得階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礎上,選擇部分學校進行校本研修活動的現場交流和示范觀摩。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階段(2011.9—2012.7)

篇(3)

筆者在擔任教學校長工作中,結合自身的認識與學校的基礎條件,不斷研究探索在校本研修的大課堂中促進教師隊伍素質提高的途徑,在實踐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

一、在區校規劃的指引下,建立健全一整套學校自培模式,推動校本研修工作開展

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切實加強管理

學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劃分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并把校本研修納入學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做到大事有策略目標,具體工作有層次、有人管。

2.確定校本研修教育的工作目標

學校結合發展規劃,明確了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標:把教師校本研修培訓作為學校創新發展的平臺,實施強師興校戰略。班子成員親自深入教師隊伍,指導教師制訂個人成長計劃,并在校本研修過程中逐步完成。

3.制訂相應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和措施,保證工作的實施

學校制訂了校本研修工作規劃,制訂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如《校本研修培訓工作相關規定》《學分考核》《骨干評定及考核》《學校考核方案》等。

二、以促進教師和學校發展為平臺,創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培訓途徑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本著體現學校教育發展的特色,以重個性化培訓、重專題研究、轉變教師觀念為基礎,以管理途徑和培訓內容、方式的創新為重點,以開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課程開發的活動為載體。

1.進行職業道德培訓

學校先后組織教師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師德研討、交流培訓。學校以教師中的典型案例為具體教育內容進行分析、教育,制訂了《師德規范細則》《愛心承諾守則》,簽訂《師德規范責任狀》等,同時還結合《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舉辦講座,派送青年教師參加三級心理咨詢師培訓等。幾年來有300余人次的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互幫關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培訓

學校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和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全面安排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培訓工作,與教師的已有基礎結合,與學以致用結合。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每學期開展四次講座。

我校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培訓與課堂教學實際結合,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性培訓。因薄弱方面是培訓重點,我校研究并確立了具有自己學校特點的“連環跟進式”校本研究培訓模式。教師的能力在反復的“連環跟進式”研究培訓中得到提高。

三、完善基礎,形成校本研修培訓工作特點

第一,在校本研修各項培訓工作中,學校注意開發自己的培訓模式以適應學校教師成長的需要。在校本研修培訓工作的實踐中,我們總結歸納出了“連環跟進式”校本培訓模式,以此為切入點,組織學校和教研組的兩級培訓活動。模式的建立凸顯了學校的培訓特點,為促進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

第二,學校涌現出了許多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成長典型。有一位青年教師,刻苦鉆研課程改革,不斷探索課堂教學和教師教課方式的改革,在教學實踐的探索中取得了成效,寫了大量的反思總結,在區里多次上公開課,被聘為特聘高級教師。有10余位教師在學校作了經驗介紹。學校一名老教師經過多年的勤奮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學經驗,學校已為她籌備出版作文教學特色專集。

四、校本研修培訓工作的基本經驗

學校把開發人的價值、發揮教師的潛能作為校本研修管理的核心。學校依據自身的特點,首先細化管理,使“管有特色、訓有成效、研有成果”,追求管而有情、管而有序、管促發展,提升管理的層次和品位。通^目標激勵、典型激勵、案例引導、自律反思、團隊促個體、梯次推進等多元管理策略,營造目標明確、和諧競爭的工作氛圍。

教師年齡段和地域的原因,使我校教師習慣于“實干+奉獻”的老套工作模式,為了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觀念,加快科研興校的步伐,學校從校本教學研究入手,完成教師向“科研實踐型”教學的轉變。

學校采取了“連環跟進式”校本研修培訓模式,以此為切入點,組織學校和教研組的兩級研究活動,完善了“引―探―拋―試”的教學研究模式。通過“教研―上課―診評―反思―再上課―再反思―再診評”這一行動研究策略,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推出了同一節課的群體設計思路,真正體現了同伴互助、資源共享的目的,讓教師在享受研究樂趣、享受研究資源中逐步愛上校本研修活動。

篇(4)

二、培訓目標要求:

1.通過培訓,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我校教師新課程培訓成果,確立利用新技術和網絡環境實施教育教學的理念。

2.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我鎮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水平,根據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積極開展學習和討論,把自己在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和參加培訓學習的收獲提供給一線教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校本培訓的內容主要針對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實踐需要,努力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水平,以課堂教學實踐,網上學習、交流,專題競賽為主要形式。

三、培訓對象:我鎮全體在職教師(已參加省、市級及以上骨干培訓的教師可以不再參加本地的集中理論培訓,但須參加校本培訓,并發揮引領作用。)

四、培訓內容:

1、《信息化、網絡學習與現代教育》

2、《個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與應用》

3、《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知識》

4、《網絡學習與研修(實踐篇)》

5、《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

五、培訓形式和學時安排:

結合我鎮實際,采取集中培訓、骨干、分學科和校本培訓以及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信息化、網絡學習與現代教育》、《個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與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知識》采用集中培訓形式;《網絡學習與研修(實踐篇)》由進修學校對我鎮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在骨干培訓基礎上,負責組織對全鎮教師進行培訓。《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由各學科分別進行培訓。集中培訓、骨干培訓由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實施。集中培訓力求做到精心組織,全員參與,嚴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進行校本培訓時,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課程校本培訓計劃,結合學習資料幫助教師理清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加強學習指導,督促教師做好讀書筆記和進行實際操作培訓,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重視教師的實踐反思,精心組織校本培訓活動,讓教師通過培訓和實際操作對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五、培訓安排

    1、準備階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針對我鎮教師目前對信息技術掌握現狀,確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制定《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課程全員培訓課程培訓計劃。

    B、制定《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課程培訓考核表。

    C、根據《鎮海區開展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的指導意見》和《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課程全員培訓計劃,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校培訓計劃,并在XX年5月20日前報鎮海教師進修學校審核確認。

    D、選派《網絡學習與研修(實踐篇)》校本培訓骨干一名(曹益倫),在XX年5月20日前報鎮海教師進修學校審核確認。

    2、實施階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

A、組織骨干培訓(進修學校)。(XX年5月底)

時  間

培訓地點

培訓對象

主  講

5月30日

教師進修學校

曹益倫

鄭國平;張  誼

B、組織集中培訓(進修學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

時  間

培訓地點

培訓對象

主  講

6月24日上午(8:00-11:00)

駱駝中心學校報告廳

我鎮全體在職教師

謝敏海;鄔衛東;樊耀州

C、組織校本培訓。

從XX年6月至8月,認真實施學校《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課程校本培訓計劃,精心組織兩次校本培訓活動,重點圍繞《網絡學習與研修(實踐篇)》,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培訓,聯系各校實際進行交流研討,重視本培訓的過程管理。每位教師至少上交三次培訓作業,作業內容參考本培訓計劃中的附件三《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培訓指南。把培訓教師的出勤和業情況及時記錄在培訓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訓考核表。

具體培訓進程、內容:

①、5月份制訂專題培訓實施計劃;

②、5月下旬輔導員(曹益倫)參加區級培訓;

③、6月上旬開展第一次校本培訓,并做好資料整理歸檔工作;培訓內容:《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培訓指南——第一部分“理論篇”; 《網絡學習與研修(實踐篇)》;發放“教師按需培訓學習調查表”;建立學困人員專人幫困機制;完成作業1;

④、6月中旬開展第二次校本培訓,并做好資料整理歸檔工作;培訓內容:《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培訓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結合“教師按需培訓學習調查表”統計情況調整培訓內容);《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分學科培訓);完成作業2;

⑤、6月下旬參加區級集中培訓;培訓內容:《信息化、網絡學習與現代教育》、《個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與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完成作業3;共2頁,當前第1頁1

⑥、7-8月實踐操作,要求建立“個人工作室(BLOG)”;完成作業4;

⑦、9月份做好資料整理歸檔工作;寫好個人學習體會,培訓總結;復習迎考。

六、考核、評價

培訓結束后,接受區教師進修學校對我校《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理論與操作)培訓工作進行考評,對宣傳發動、組織管理、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參訓率、合格率、培訓效果、檔案管理等情況提出恰當的評估意見。

對每位參訓教師實行過程考核和書面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過程考核成績40%記入總分,統一書面考試成績以60%記入總分,兩成績之和為教師培訓實際統考成績。

1.過程考核。教師全員培訓過程考核由區、校兩級組織實施。以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自訓自練為基礎,主要通過對其平時學習的表現、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出勤情況等的觀察記錄,給出恰當的培訓過程綜合性評價。

2.書面考試。主要測試《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理論與操作)的基本理論知識、理念等。實踐考核主要考察教師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水平,以課堂教學實踐,網上學習、交流,專題競賽為主要評價依據。

3、考評階段(XX年9月底)。

培訓結束后,接受區教師進修學校

對我校《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研修》(理論與操作)培訓工作進行考評,對宣傳發動、組織管理、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參訓率、合格率、培訓效果、檔案管理等情況提出恰當的評估意見。

對每位參訓教師實行過程考核和書面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過程考核成績40%記入總分,統一書面考試成績以60%記入總分,兩成績之和為教師培訓實際統考成績。

①過程考核。教師全員培訓過程考核由區、校兩級組織實施。以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自訓自練為基礎,主要通過對其平時學習的表現、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出勤情況等的觀察記錄,給出恰當的培訓過程綜合性評價。我鎮在9月底完成課程培訓考核表并及時上交區教師進修學校。

②書面考試。9月底全市統考,主要考查教師對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由省統一命題,區進修學校組織考試、閱卷。考試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師允許有補考機會,但補考前必須重修。考試作弊的教師本課程總評不合格,并記錄在案。

③學分登記。過程考核和書面考核合格后,進修學校發給單科合格證書,并在繼續教育登記手冊中記入相應學分。如考核不合格,則不能登記繼續教育學分。

④總結評價。XX年9月底建立《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課程培訓檔案(包括校本培訓計劃、考核表、培訓總結、每位教師的學習筆記、3次作業等資料),同時將《E環境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課程培訓總結及時上交區教師進修學校。

七、培訓考核激勵機制:

1、培訓成績和證書載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晉升、評優、評先和考核的必備條件。

2、教師培訓學習(出勤率、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與學校的月考核、年度考核掛鉤。

 

 

篇(5)

校本研修是校本研訓的進一步升華和拓展,是基于學校,關注學校,發展學校的研修。其核心是立足于學校的教研、科研、進修三位一體的活動,其宗旨在于提高教師之品行,教師之素養,教師之技能和教學質量與效率。其目的是提高和強化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能力、工作效率,并關注教師自我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所謂研修,研即研究、鉆研、探究,其內涵則是學習與思考,探索與積累,反思與總結。修乃是修己、修身、修煉。校本研修應該是教師自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發、自愿、自主的一種自覺行為,應該是以自我研修為主,同行互助為輔的形態出現的。而那種失去了以我為主的自主決策、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研修,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參與研訓和自主研修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個體成長與成熟的需要,是探索與實踐的需要,是進步與提升的需要。研修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追求、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它是動態的、持續的、鮮活的、經驗的、發展的,更是習慣與養成,歷練與成長,實踐與提高的艱辛歷練過程。研修可歸納為:濡養品德,涵育人格,滋潤智慧,榮發思想,凝聚力量,健康成長。

自主研修具體講就是教師要積極參與校內外的教科研活動,認真學習和汲取他人的經驗與智慧,不斷提高自身在教學中觀察與發現問題,分析與思考問題、總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研修中去思考,在實踐中去研修,并在研修中不斷地感悟、反思、提高、升華應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為,并為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之基礎。校本研修對個人而言要注重針對性、實效性、系統性和常態化。

一、研修目標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和研究課改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自發自覺的結合學情與教學實際認真研讀并深刻領悟課程標準,在課改實踐中的不斷鉆研教材、教法和學法,并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時,可通過一些課題的研究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及科研能力。哲人說:“閱讀滋養底氣,思考帶來靈氣,實踐造就名氣”。因此,作為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學習意識、探究意識、反思意識、科研意識、”才能使自己成長為科研型、專家型、學者型、名師型的教師。古人云:“書到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可見,加強學習,認真讀書、濡養品德、滋潤智慧乃是研修之首要。

作為音樂教師的研修目標應由專業型向育人型轉變;由專業知識與技能單一型向綜合性轉變;理念上由教書匠型向名師、學者、專家型轉變;教法上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通過不斷的研修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智慧、有作為、有業績、有成就的名師。

二、研修內容

研修對一名教師來說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持續的、常態的、發展的過程。作為音樂教師應圍繞音樂課標——教材——教法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有針對性的去研修。通過參加各種音樂學科的培訓,聆聽不同專家的報告和講座,認真細心的去研讀新課標和有關教育教學的專著,在領悟新理念、鉆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和感悟課改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自覺主動地去總結和反思自己成功的經驗與不足,能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撰寫教育實踐中的心得體會與敘事文章,以此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業務素養、教學基本功和專業水平。在教育實踐中增強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

音樂學科研修具體講就是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課程標準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

(2)備課基本功

(3)組織教學基本功

(4)運用教學語言基本功

(5)應用現代教學技術基本功

(6)設計板書基本功

(7)專業理論與技能基本功

(8)熟練運用課程資源和學科的各種教學方法基本功

(9)教學評價基本功

專業基本功:指具有過硬的專業基本功和較高的音樂素養。音樂教師應該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藝術實踐活動中能認真組織、科學訓練學校的樂隊或合唱隊或舞蹈隊等,使其具有持續性、達到常態化,并形成良好的發展性。同時,音樂教師在學校開展各種藝術活動中當率先垂范,能歌善舞、能說會寫、吹拉彈唱、能編會創以展示自己的風采。由此可見,音樂教師應力求在提高綜合能力與素養方面下工夫,處理好“專才”與“通才”的關系,使自己成為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一專多能”、“通才型”的優秀教師。

三、研修的方式與途徑

篇(6)

我校是湛江市一所重點小學,也是一所市區窗口學校,辦學影響力大,社會關注度高。2013年3月,我從湛江開發區新民小學調入“一小”任校長,一開始我就在思考:要以怎樣的理念與思想去管理好這所名校呢?適逢我市在當年啟動了“創建特色文化校園活動”,第二年,我區策劃并啟動了“覺民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提出了“覺師教育”和“覺生教育”兩大內容體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緊緊圍繞“科研興校、文化強校、隊伍立校、依法理校、創建名校”的辦學愿景,將“特色文化校園”的創建、“覺民教育”的導向與學校的辦學實際、傳統與愿景有機整合起來,提出了“讓教師擁有成功人生,讓孩子享受幸福童年”的辦學理念,確立了精細化、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走內涵化發展之路,讓學校的每一個教師、每一位學生都能努力做最真的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

基于此,在“讓教師擁有成功人生,讓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我們結合區“覺民教育”思想,總結、提煉、豐富我們學校的辦學特色,從而發掘并塑造了“覺童教育”這一主題特色教育實踐活動。

本刊記者:請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覺童教育”這一主題特色教育實踐活動吧。

林文智:好的。對于“覺童教育”主題特色教育實踐活動,我們主要從三大板塊去建構。第一個板塊,我們以“成就孩子多彩人生”為目標,打造“樂閱”課程品牌。“樂閱”,就是讓孩子快樂地閱讀,讓孩子在書香中幸福成長。近年來,我們開發了《經典美文》《成長足跡》等10本“樂閱”系列校本教材,并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讀書活動、征文、現場作文、演講比賽。目前,我們學校每周開設1節閱讀指導課,各年級都有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我們還探索出了低、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模式與策略。“樂閱”主題活動的有效開展,促使了全體師生養成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師生的人文素養。

第二個板塊,我們在區“覺民教育”思想的啟迪下,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倡導國學覺童教育,積極推行國學教育,培養具有優良傳統美德的少年兒童。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成立國學教育實驗班,開發國學教育校本教材《覺童》,開設國學校本課程,開展國學誦讀評比活動;在活動創新方面,我們實施創新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包括創新國旗下活動系列、創新主題班會系列、創新重大節日活動系列、創新社會實踐活動系列和創新家長講壇系列。通過課程設置和活動創新,我們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國學教育模式,形成了成熟的國學教育機制,有效踐行了國學精神,充分發揮了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

第三個板塊,我們利用每周五整個下午的時間,開展了別開生面的第二課堂特色“跑課”活動。在“跑課”活動中,我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人興趣,開設了中國結、繪畫、書法、音樂、寫作、國學、圍棋、足球、太極拳等20多項校本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通過“跑課”活動的開展,我們努力營造真正屬于學生的“覺童樂園”,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自“跑課”活動開展以來,學校教師開發了自己的特色課程,課程建設意識得到增強;校園文化生活得到了豐富,師生的精神氣質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教師的才能得到了發揮,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彰顯。

本刊記者:在學校,教師與學生是一個發展共同體。如果說,致力于學生成長是學校辦學的根本指向,那么,教師成長就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

林文智:“讓教師擁有成功人生,讓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辦學理念實質上就是基于“教師與學生這一發展共同體”所提出來的。我們的教育改革發展,最終都要落腳到學生的成長之上,而是否能夠真正回歸到學生的成長上,關鍵在于是否重視教師的發展。所以,我們不僅重視學生的成長,也同樣重視教師的發展。正所謂:“教學相長。”只有做好了教師發展這一根本,才會有學生真正的成長。

本刊記者:那么,學校主要是通過哪些途徑讓教師獲得發展,“讓教師擁有成功人生”呢?

林文智:我認為,教師的成就感主要來自于教育教學領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讓教師實現專業上的成長。我們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使命,以市級重點科研課題《構建“四環二維”校本研修模式的實踐與研究》為抓手,通過理論研究和培訓實踐,構建了“四環二維”的校本研修模式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四環”是校本研修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明理、導行、思辨、升華,具體說來就是借助校本研修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并引導教師將理論運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而讓教師反思教育教學的不足,以此提升教學能力,創新教育方法。“二維”則是將“四環”從教育實踐和教學實驗兩個維度上推進實施。第一個維度的校本研修,是最基本的研修模式。首先是明理,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然后以這些先進的理論為引領,從校本實際出發,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形成教育案例或模式;接著是組織專家對這些教育教學案例從教育哲學的高度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梳理出新的思路、新的理論;參與校本研修的教師通過反思、總結、提煉,撰寫出教育教學體會、經驗等。第二個維度以第一個維度為基礎,并以第一個維度的校本研修所創生的思想理論為行動的先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試驗,在試驗過程中發現優點與不足,然后集體思辨,分析現象,把握本質,發現教育教學規律,形成新的第二個理論層面,積淀下新的理論,然后又按這一模式循環發展,從而一步步地推進教師專業發展。

依托“四環二維”校本研修模式,我們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采取了六大舉措:1.以課題研究為動力,加強校本研修,加大“學習型教師”的創建力度;2.制定教師培養計劃,根據年齡結構、專業水平、實踐能力等將教師分為“合格型”“發展型”和“引領型”三個梯隊,實施“梯隊式培養”工程;3.多形式培訓教師,實行“五個結合”策略,即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面對面輔導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培訓與教學研究相結合;4.組織“經驗分享會”,形成互學、互比、互提、互進的局面;5.提供專業幫助,激勵成長;6.行政帶頭,引領發展。自“四環二維”校本研修模式實施以來,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課程建設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專業成長迅速,至今全校已有一半教師成長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骨干教師。

我們學校還根據區“覺民課堂”的“開發、開拓、開放”理念,在全校掀起了課堂教學改革熱潮。語文科組構建了“四環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靈動清新的教學風格;數學科組以課題研究為動力,構建了拋錨式理念下小學數學“先學后導”自主性學習模式。我們將教育的“軟”“硬”技術和學科課程深度融合,把枯燥無味的傳統教學模式變革為師生互動、學生自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想學、易學、愛學、樂學。

本刊記者:確實,要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教師的自主學習、自我研修、自覺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林文智: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從教以來,我先后獨立主持開展了省級課題《生本教育視野下小學生學習動力機制的研究》、市“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構建“四環二維”校本研修模式的實踐與研究》和嶺南師范學院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的省級課題《“情趣閱讀”校本教材開發與應用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研究;與人合作主持的課題研究成果《以“五愛”活動為載體,規范行為,培育品質――談養成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獲“全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成果展評活動一等獎”,還執行主編、撰寫了《走進科研》等多本專著,發表了1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這些,對于我的專業成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個人是極力倡導學校教師要善于學習、努力鉆研,不斷實現自我成長的。

本刊記者:在“讓教師擁有成功人生,讓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4-0060-02

校本研修自20世紀60年代引入我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在這半個世紀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都在不同層面改變甚至變革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時代的發展也給校本研修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我們要著眼于現時代的生活、學習背景豐富校本研修的內容研究。校本研修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從評估研究到行動研究的過渡,在實踐的基礎上探索校本研修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校本研修的未來之路。

一、校本研修

(一)何謂校本研修

所謂校本研修是指在符合綜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本校的客觀環境,在反思不足的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校教師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個人思考、組織互動和專家領導的氛圍下提升教師行業對于專業課程的自我研究和自我開發,創新過去僵化呆板的教授思想與方法,實現多元化時代校本研修的運用價值。雖然校本研修在當今教育界人所共知,也是一個大家紛紛研究探索的領域,但大多淺嘗輒止,沒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校本研修的學習、開發上來,以至于大家甚至學界都對校本研修莫衷一是。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

1.校本研修的“校”與“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世界上沒有空中樓閣,校本研修也是一樣。校本研修首先要找到落腳點、著力點,這樣才能有重點地加深對校本研修的學習理解。“校”指的是學校,換句話說是以本校作為改革點,而不是具有包含意義的學校。每個學校都有著自己明顯區別于其他學校的文化符號,這是本校基于自我價值而提倡的一種旨在強化自我凝聚力與文化內涵的一種精神體現,它對自我來說是一種習慣,在別人看來是帶有本校特色的一種風格化體現。“校”是外在體現“本”是內在蘊含,校本的出發點最終要回歸到對于教師隊伍的構建和培養上來。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校本研修不要本末倒置,把重點放在“校”上,而是要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培養,“校”的發展不是建立在美和欣賞的層次上,而是要真正地為“本”的培養提供營養的土壤。

2.校本研修注重“研修”。校本研修要回歸到“本”上,“本”最終的提升和發展還是要在“研修”上下足功夫。研修是評測一個教師對職業熱愛的一個標準,一個善于在研修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對教師職業有著理想和熱愛的教師,研修是最能考驗校本研修成果的測評項。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是通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研修的道路上發現快樂和成就感,對于教師的研修要給予尊重與回應。研修的重點是對課本教程進行改善和創新,變線性思維為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擴展性。校本研修如果在研修上失位,那對于校本研修將會是一句學術上的空話。

二、校本研修的現狀

校本研修在我國推行以來,思路開拓局限性過窄,其意見建議也大都有雷同的想法。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出發點無非是基于以下幾點,首先是為了充分調動各地方、各級各類學校、以及廣大教師參與到教育改革的實踐當中。很多學校形式主義嚴重,沒有認識到校本研修的價值意義。在政策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成立相關部門推行校本研修的計劃,急功近利,往往是三分鐘熱度,而后就對校本研修失去了耐性。其次是學校成立了校本研修的組織,但缺乏有實際意義的內容產出,一方面是領導者對于校本研修的理解不足,難以擔當領頭羊角色,另一方面是,教師沒有端正態度,安于現狀,不求進取。最后是實踐階段難以按照預先的計劃實施。有些學校校本研修既投入了精力,也收獲了研究成果,但在現實的實踐階段,或是老師在教授方面存在問題,或是同學們感覺不適用,導致校本研修被架空,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

三、校本研修的問題

自新課改以來,校本研修是一個常常被提及的熱門話題,但是發展至今,卻難有實質的改變,改來改去的卻總是很難有大的突破,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對校本研修的本質理解尚待深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雖然全國各地區各學校開始重視校本研修,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表層,很多學校教師并不真正理解研修的本質、研修的目的、研修的方法以及研修的意義。政策上的轉變不僅讓教師感到茫然失措,更重要的是許多學校的領導機構,或是校長對此更是知之甚少。校本研修的目的在于通過學校發揮教師的組織、創新作用,改善從上到下一體式的陳舊教學,將學校作為試點,既實現了教師隊伍自我學習、自我創新,又實現了學生對于教學改革的期望。為什么看似熱鬧的校本研修,效果卻不理想,從不同層面來看,從教育局到教研員,他們本身并非專業人員,或者缺乏一線教學經驗,脫離了實際課堂,研修的出發點更重于“政績”,為研修而研修,致使校本研修從某種程度上流于形式。同時不能忽略的是在文件、精神等等層層下達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差是非常大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對此的理解。

(二)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定義——“樹德”、“立尊”、“研修”

《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受業、解惑就成為了自古以來,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公認的教師角色的社會形象。但是這三者只是強調了教師的“教”的職業特點,也體現了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的內容,而在社會轉型期,對教師的要求必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手段日趨豐富,而絕不是僅僅局限于老師的傳授。所以有必要重提“學無常師”、“學無定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生角色的互換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不能滿足于教師的基本要求,必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改進,從知識的傳承角度看,不能局限在“傳道”,而是要發展為“樹德”,寓教育于無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從師道尊嚴的角度看,“受業”必須要轉變為“立尊”,面對現今呈現出的眾多教師體罰學生、故意傷害學生等事件,不僅沒有引起某些教師的反思,甚至個別教師的解釋居然是“心情不好”。針對這樣的社會現實,更需要我們拯救的是“為師者”的威信,重拾“教書育人”的本質。從教師的專業發展角度來看,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解惑”的層面,更要注重自身的“研修”,這是“樹德”和“立尊”的基礎。

(三)考核體系待完善

所謂校本研修,他的研究基礎是“校”,基于此,無論是在地域上、文化上、還是生源上,各校的差異都是很大的,這樣就很難用統一的指標來考核及評價。各地的經濟水平差距很大,教育投入即使占有的百分比是相近的,總的投入數額仍會有較大的差異。但是在行政考核上,傾向于量化的考核指標,并沒用考慮到各校或者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仍習慣于用數學概念來考核及衡量。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持續的活動,也許可以量化人的“智商”、“情商”等,但不會有量化的“人”。教育的本質不僅僅在于啟迪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啟迪人生。

(四)家長與學生并不重視校本課程

對于校本研修,必然會與課堂相聯系,而學校的校本研修處于經常變動的現象,雖然有不同的課堂表現形式,但在實質上沒有實際的改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度也會在一次次的期待變為失望的過程中,逐漸消退。而學生的“消極”表現,無疑對教師是一種“打擊”,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就會產生“形式”與“本質”的脫節。同時,教育事業“人人有責”,似乎人人對教育都有“發言權”。家長對教育的不滿,主要體現在對高考制度的不滿。但不能否認的是,雖然存在比高考更為彰顯“公平”的考核方式,但在實踐層面,仍不具備現實的可操作性。教育改革幾乎涉及每個家庭,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雖不贊成“因循守舊”的保守派,但也反對冒失的、盲目的改革。教育改革不可抱著“碰運氣”的態度,必須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優質教育資源日益流向“優質階層”,貧寒子弟難以通過考學來改變自身及家庭的命運。校本研修,或者說是積極地對教育改革的探索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熱度、參與度等方面都遠遠大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學生的視野、知識層次的差別也就在日積月累中體現出來。雖然義務教育階段,對于學校教育領域,家庭沒有過重的經濟負擔,但是學生課后忙補課,畢業后忙考證,用于其他方面的教育費用支出占了很大比例,但是真正的學校教育卻呈現出某些方面的“教育過度”,另一些方面的“教育不足”,這也是高考棄考人數逐年增加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對于校本研修的重視不僅是“公共政策的‘效率結果’使然”,從微觀層面上來看,更是家庭經濟的效率結果使然。

四、總結

在校本研修的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是拉動校本研修進一步發展的三駕馬車,任何一方都考驗著校本研修能否取得成功,這就需要校本研修在研修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教師、專家及社會各方面的智力支持,做好最完善的準備和預測,使校本研修不再是浮在水上的浮萍。毫無疑問,校本研修是彌補我國教育體制弊端的重要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必然充滿了荊棘和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但就像中國化一樣,我們必須探索與自我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來發展校本研修,不能碰到問題就畏手畏腳,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進一步深化問題的嚴重性。遇到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推動校本研修的真正發展和成熟。

參考文獻

[1]王祖琴.繼承與超越:從“校本培訓”到“校本研修”[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10).

篇(8)

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研修工作“三大原則”,即堅持整體性發展原則,我校教師人數較多,教育教學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學科不配套,教師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與學校發展不夠協調,本期和今后更長一段時間,將由教科室牽頭,積極開展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重點的研修活動,最終實現學科均衡發展,教師整體協同提高,學科教學獨具特色;堅持研修一體化原則,以教研組研修、集體備課為主要形式,以“四課”(引領課、示范課、匯報課、研究課)活動、課型建設為主要載體,以案例分析為手段,以小課題研究、問題反思和總結為主要內容,以轉變教學觀念和行為、提高質量為主要目的,實現校本研修的高效務實目的;堅持以教育科研為指導的原則,把握教師教育發展方向,引導教師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內外教育科研資源,實現校內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提高研修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嚴格做到“三細”(細心、細致、細節)、“三嚴”(嚴謹、嚴肅、嚴格)、“三實”(踏實、務實、落實)的教學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①師資隊伍建設工作;②課標研讀工作;③師德、師能提高工作;④強化網絡研修;⑤州市級課題實驗工作;⑥教師個體小

課題研究;⑦探索五種課堂教學模式(早、晚自習課教學模式、新授課教學模式、復習課教學模式、試卷講評課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⑧研修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形成自主、自覺研修氛圍;⑨教研組建設。

通過開展以上九項工作,使校本研修成為教師發展的助推器,成為學校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

三、具體工作

1、師資隊伍建設

①認真組織教師參加教學技能自培自修,組織教師參加新一輪繼教培訓,力爭人人達標。

②組織開展好“四課”活動。“四課”活動在我校長期堅持,形成慣例,對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將進一步加強聽評課管理,杜絕評課流于形式,只說優點,不說缺點的做法;聽課節次嚴格落實,記錄詳備,嚴禁集中在一個時段完成聽課學習任務,由教科室負責登記,并納入繼續教育靈活學時審登,凡聽課節次不足或集中聽課者將予以經濟處理并在期終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調入教師的匯報課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強學校教學骨干隊伍培養力度。為確保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將繼續采取“分類培養、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體帶動”的思路,促進教師整體素質、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對不同層次的骨干教師確立不同的目標,采取不同的措施,實行分層研修,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期終將評出優秀骨干教師。骨干教師的管理將初步出臺管理辦法,中、高級職稱的教師也將納入相應管理。

④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創新班主任工作機制。協調、配合政教處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訓工作。強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級德育小課題研究,探索優秀班集體建設模式。

⑤教師專業化成長三年規劃(2008.9-2011.8)啟動,對教師的成長規劃進行分類,切實落實各層教師的學期成長計劃。

2、繼續加強課改實驗工作

按照課改的總體精神和思路,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建立既具有學校自身特點,又與國家課程相適應的校本課程體系,取得最大化的課堂效益。進一步深化課改,更新觀念,在觀念上要進一步強化新的教學質量觀、師生觀、評價觀,在行動上要實現“三變五讓”(三變:課堂教學中要實現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五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動手的要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總結)。

①繼續加強課改工作。各年級組、教研組要緊緊圍繞新課改這一核心,結合學科研修活動,開展好新課程研修工作,強化教師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強化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在教

學實踐中學習,在探索中總結,在創新中發展,在反思中成長,并把教學反思形成制度,納入教學常規檢查,成為課改實驗工作的基本方針。

②利用“四課”活動,深化新課程課堂教學研究活動。以課堂研討形式為主,把課改理論轉化為課改實踐,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帶著問題去學習、探討,同時為教師提供一些示范性強,操作性強的教學案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用教學圓桌(圓圈)會議的形式把評課引向深入。

③研讀新課標。各學科教師,尤其是初三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標,準確把握課標,在教學中貫徹落實課標,力爭做到“不走樣,常創新”。重視課堂教學設計:要弄清學生基礎,明白教學要點,提升優質課堂教學比例。落實未認真準備的課不上、未細致思考的問題不提、未認真研究的題不做,盡一切可能減少課堂廢語言、廢環節。未備課卻上課的視為教學事故,并與個人年度、學期考核掛鉤。

④引導教師自覺反思教學,記錄好教師自己在課改過程中的成長經歷。納入學期個人研修考核。

⑤盤活骨干教師、中、高級教師資源,用管理制度切實引導他們發揮教學示范作用。骨干教師要心系教育,胸懷學生,帶出一個學科,帶好一批教師,并初步實施各級骨干教師工作學期考核制。

⑥課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組長落實,分步實施,集中力量研討出五種課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師的實踐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話在期終評出先進個人和優秀教研組。

3、配合教務處抓好畢業班教學工作。要確保我校的畢業班質量明年再上新臺階,完成學校制定的升學目標和質量目標。重點是備課、上課、課后反思。備課做到課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體智慧,做到“胸中有課標,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數(學生學習現狀、差異有數),手中有法”。上課要激發學生思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課堂要體現學生主體,實現能力目標,達到思維訓練。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實行“走課”,推門聽課、學科考點教學指導。

4、強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務:抓好州市級課題的實施和管理,及時總結,形成課題成果,確保課題工作化,工作課題化;集體備課有針對性,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為課堂教學提質服務;小課題研究講求實效;非課題化工作要積極與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大力開展行動研究,把工作課題化落到實處。

②認真開展好立項課題研究,由教科室牽頭,認真審閱教師上報的小課題,并篩選出有代表性、有價值的課題立項。以教研組為陣地,學科教師為主研人員,以行動研究和敘事性研究為手段,把研究成果盡快梳理出來,力爭今年有課題結題。

③全校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參與教育敘事研究(積極參加校本研究網科研平臺)和讀書活動,參加讀書活動的征文交流活動。

④加強特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師競教競技(千人賽課決賽)活動中予以有力指導,力爭在今年取得好成績。

5、強化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工作

在春季培訓的基礎上,本期將把培訓工作范圍擴大,做到培訓的指向性更明確。嚴格落實參加遠程教育的教師的網上培訓,實行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學時與學分。不僅僅人人要會利用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上課,而且要會制作課件,會熟練運用電子備課系統。要求每位教師要高質量的完成一份電子教學設計(課件、單元檢測、模擬訓練等)。凡未在e21教育網(省校本研究網)注冊的年輕教師要以實名注冊,全體教師要積極參加網絡研修,每期完成10學時的網絡研修形式的學習。全員達到市儀供站對此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并把培訓過程和結果納入教師個人學期考核獎懲。

6、凡參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動的教師必須服從學校統一組織和安排,每次活動必須保證時間、保證質量,繼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動都將納入教師繼續教育規范學時登記。

7、不斷創新以校為本的教研形式,組織開展網上教研和教育觀念網上辯論賽等活動。抓好“四優”評比活動,積極組織參加上級教科研部門組織的評優活動,力爭上檔次,出成果、展風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幾點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體制,尤其是評價激勵機制的構建。

②教師專業化成長三年規劃要以負責的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完成個人規劃表的填寫。

③學科教研組建設不能淡化,而應得到強化。以研究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研組的專題研究—備課組的伙伴合作—教師的實踐反思”三個層面評價教研組工作開展情況。依據《市學科教研組建設指導意見》抓好教研組建設,教研組工作要形成單列計劃,計劃中要明確本期工作要點、活動形式、活動內容。教研組的研修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重點解決本學科的1—2個問題,集中力量抓好組內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上課、課后反思和小課題研究,并體現學科建設特點和學科建設理念。

④集體備課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明確集體備課到底備什么:備教學理念、教學重難點、學習方式、作業設計;二是規范集體備課的運作程序:中心設計人提供教學設計討論稿——集體研究,提出修改意見——中心設計人根據交流討論的結果,修改設計書——將修改后的設計書分發給組員作為教學執行書——填寫課后小結。三是加強集體備課的考評。備課組要組織成員在開學初集中學習課標,規劃好本期本年級學科集體備課的重點,依據年級學生學科學情,找到學科質量提升的切入點。

⑤小課題研究的申報與管理將實行教科室與教研組共同負責制,結果納入教研組考核。

總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將以務實、高效為工作指針,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項工作,為小渡船民中品牌鑄造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歷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會(教研組長)。

02.課標學習研讀。

03.審批并確定立項小課題研究日程。

04.落實開展本期集體備課工作。

05.制定“四課”計劃。

06.繼續開展讀書活動。

07.安排落實研修活動。

08.年青教師推評后備骨干教師的遴選啟動工作。

09.教師專業化成長三年規劃。

10.新調入教師見面課(匯報課)。

11.千人賽課組隊準備參加市決賽。>12.推普周系列活動。

13.市教育工作會議。

十月:01.開展課改交流課和研究課活動。

02.立項課題實施研究。

03.舉辦“我與課堂”主題讀書征文活動。

04.集體備課月檢查考評。

05.安排落實參加市千人賽課活動。

06.讀書活動檢查。

07.10月上旬參加全市初中化學實驗匯賽活動。

十一月:01.教研組建設經驗交流。

02.安排落實市研修活動。

03.課題研究交流。

04.初三復習課型、講評課型研討活動。

05.集體備課月考評。

06.學期教師專業成長計劃實施階段性檢查。

十二月:01.課堂研討交流活動。

02.初

一、初二課型模研討交流活動。

03.立項課題的結題籌備工作。

04.教師優秀教學設計、敘事論文驗收。

05.集體備課月考評。

一月:01.“四課”活動總結評獎。

02.立項課題結題、評獎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篇(9)

大家好!

炎熱酷暑,各位校長來這里參加學習與交流,我為大家的精神所感動,大家都是桃源縣的教育脊梁,是全縣小學教師的領航、舵手,教育局和學校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感到既高興又為難。高興的是,能有和各位校長們一起交流、學習的機會,特別是能借此機會,會一會我曾經在校長崗位上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但是,作為在今天的課堂,要我作為主講人,感到很為難,因為大家無論是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業務素養等方面都要比我強,所以實在不能承擔起講課的任務。那么,今天半天時間,只能是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研討的時間,是我向大家學習的時間,決不能用“講課、講座”來稱之,以上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一個開場白。

言歸正傳,交流研討還得有一個主題,定什么內容?管理?都比我懂得多。政策?都比我吃得透。課堂教學?都比我善教善研。所以今天就選了一個現在比較熱而又涉入不深的一個話題——“校本研修”。我把和大家交流的主題命名為:“校長與校本研修”。今天的交流是否這樣安排,把交流、研討時間分為兩個段落,首先我談談對校本研修的一些個人的認識,然后課間休息,再進行交流研討,大家談談關于校本培訓,討論、交流的幾個問題我會在休息前做布置。

從哪兒講起?我想還是從下面幾個關鍵詞語講起:校本培訓、校

本教研、校本研訓、校本課程、校本研修。怎么比較它們的異同?容易區分的是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的課程,是為了學校的課程,充分利用當地社會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通過自行探討、設計或與研究人員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編制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重要補充,是國家和地方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他幾個詞語比較:總的來說,校本研修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之間的區別可以從1、培訓目標不同;2、培訓主體;3、培訓內容;4、培訓方式幾個方面的不同來比較。

從參訓的主體方面看,有被動和主動之分;

從參加培訓的方式看:接受式培訓;主動式參訓;

校本培訓:以通識培訓為主,它關注教師的學習任務,注重教師觀念的轉變,并常以比較正式的集體團隊學習的形式進行,它的主體是培訓者,培訓者決定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校本教研:往往圍繞學科教學問題展開,它的關注不能停留在觀念更新,而更加注重教師行為的跟進,更加強調共同參與、對話交流、分享經驗,以自我組織形態為主。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長,并提出關注教師的生活質量。

校本研修:主要指

“以學校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促進教師自主成長,帶動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以校本的教師自我探究、自我發展的研究修煉行動。

簡單說“學校和教師的問題,主要由學校和教師通過‘研修’來解決”。

所以說,校本研修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之間的培訓目標不同,培訓主體不同,培訓內容不同,培訓方式不同。

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現在提倡的、需要的是一種怎樣的培訓形式?【校本研修】

分析:“校本”是一個外來詞,字面的意思是:以校為本。這是隨著課程改革被“引進的”一個新概念,通常理解為: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學校的自身需要為根本導向、以學校的問題解決為根本目標,來開展教育教學教研及管理等發展與改革活動。

研修,由兩層意思構成。一是研究,二是學習。一般的理解是在職的在崗或離崗繼續深造和培訓,大多是針對崗位上有發展提升前途的人員,提供的繼續深層次學習的機會。教師的研和修有不同的情形,有的研為主,有的以修為主,有的是研修并重,但無論哪種情形,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的,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主要途徑。

校本研修是一個任務驅動型的問題解決過程。要點:基于學校

基于教師發展

基于學生發展

大家的悟性都要比我強,那么我今天就圍繞“校本研修”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做一些探討吧。

一、校長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二、我縣“校本研修”的動態分析;

三、開展“校本研修”的實施建議。

客觀的講,我們當校長的,學校工作是千頭萬緒的,我本人也曾有過多年的體會;因此,要想我們這些校長要去坐下身來,靜下心來,思考如何開展好本單位的校本培訓,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但是,“校本培訓”作為教育改革一大亮點,作為當今教師成長的一大途徑,我們的校長又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很多校長、老師在參加者不同層面的“校本研修”的研修班、研討班等等。那么,作為我們校長,應該怎樣定位在“校本研修”這項工作的角色呢?

一、校長在“校本研修”中角色定位

任何一項管理活動,只有定位清晰了,與之相關的行為和作為才能夠恰當。

新課改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角色定位為: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伙伴等等,有了這樣的定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會因其角色的改變而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

美國的教育專家通過上千名校長的研究,把我們中小學校長,歸納成六種類型,可以說,對于每一類校長都有不同的定位,現在讓我們加以對照對照:

第一種類型:愿景型校長

“愿景”也即“遠景”,是對未來的一種謀劃,這類校長善于提出學校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目標,對學校未來發展的前景描述比較清晰。

第二種類型:政策型校長

這一類校長善于解讀上級領導的政策,而且還能借助于自身的行為影響政策的制度。

第三種類型:管理型校長

這類校長是在自己的學校內部開展各種各樣的協調活動,有明確的上下之分,把學校建成一種體制,一級對一級負責。

第四種類型:資源型校長

這類校長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學校及其周圍包括社區的各種資源,能夠把這些資源挖掘出來,整合出來,能讓學校的資源盤活。

第五種類型:倫理型校長

這類校長特別關心下屬,關注學生的行為,能夠與下屬和學生打成一片。

第六種類型:文化型校長

這類校長善于在學校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把學校的文化建設放在一個主要的方面。

美國通過長期研究,提出的這六種校長類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在管理工作中,六個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有所體現。

之所以稱為這六種類型的校長,是因為他們尤其強調某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分析了校長在學校管理方面的“強”、“弱”問題,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定位問題。

就我們桃源縣的校長狀況來看,我認為應該用“綜合型”、“復合型”校長這樣定位才最為準確。

那么,我們校長在“校本研修”這一項工作中,怎樣充當好合適的角色?我認為要當以下幾種角色:

(一)、決策者

校長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學校的校本研究問題作出決策。比如:學校的學科教學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與老師們在數學方面研究的成果明顯要比語文科目弱,那校長是否可以考慮,數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與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校本研修課題?

又如:重視和使用網絡這個工具,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揮網絡傳播媒介的便利優勢,掌握網絡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夠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工具在具體的網絡平臺上學習研修,豐富自己、提升素質、提高能力,這是每個中小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如何高效地利用互聯網進行校本研修,這是我們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必須面對和解決好的問題。

我認為,做校本研修決策,需要考慮三個問題:

一是決策要恰當;

首先,決策要恰當。恰當來自于教師的定位,來自于學校的發展要求,來自于學校當今改革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例如:學校要求老師寫出大量的學術論文,是不恰當的,因為學術論文一般屬于專家學者,

二是決策要清晰。決策清晰,是指思路清晰,作為校長,在決策中首先要明白校本研修是什么?研修活動有哪些?

三是決策要認同。校本研修活動至少在領導班子里要得到認同,老師也要認同,老師不認同的話,就會出現有要求就去做,沒要求就不做,所以,校長要從實際出發,從學校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新矛盾新情況出發,把校本研修這一抽象的概念轉變成具體操作的一些決策性措施。(認同例如:高效課堂、幸福課堂的模式構想——說-上-議-

構)

(二)、設計者

如果說“決策”是解決的“做不做”的問題,那么,“設計”就是要解決“做什么”的問題。

做好校本研修的設計,首先需求我們校長進行好分析。

近年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學校校長,都越來越重視校本研修。但是,不知道校長們和老師們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進行校本研修?答案肯定是“為了……”,為了什么呢?不僅僅是要回答“原因”,更重要的是追問“目標”,即是說,為了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為了實現什么目標呢?這樣一問,我們就在思考校本研修的目的性問題,也才能表現出我們的校本研修的自主性。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問!更不要為了“研修”而研修!否則,校本研修將存在徒有其名或者有其形而無其神的危險。

這是開展校本研修的第一步:首先要弄清我們學校想要獲得的效果是什么,也就是進行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即,學校改革發展需要教職員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質、技能、方法和能力,校本研修就應該設計這些方面的任務和目標。

下面我從三個層面來說一說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1.

學校發展與改革需求

在學校層面上,校長思考的是:學校改革發展與教師素質能力提升。我們知道,在統一的教育目標要求下,不管作出多大的努力,各個學校的發展水平仍然會參差不齊,而在國家鼓勵教育創新的今天,

學校辦學將會出現“各顯神通”的多樣化差異性局面。誠然,造成學校之間差異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甚至排在諸多因素之首。

在策劃學校的改革發展,乃至思考學校日常工作計劃中,生源、辦學經費、教學場館、教學設備,等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師隊伍建設。歸根結底,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在成功推進學校改革發展的多種要素中,教師是第一要素。

那么,在學校發展改革層面上來思考教師的研修問題,就必須圍繞教育、教學中急迫解決的重要問題來進行。比如,要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就要提高教學質量,而學生的素質發展,是教學質量的根本指標。我們通過統計和比較發現(統計本校學生的發展狀況: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發展),關鍵是要解決那部分后進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例如這部分學生人數占總數

15%

以上,這個數據要在同類學校的比較中確定),我們確定學校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應是“轉化學習困難學生”。學校領導一旦確定了工作重點,不要倉促地布置工作任務,因為:教師是如何面對這個問題的,教師希望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什么樣的準備才能成功解決這個問題,這些都必須明確。總之,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教師有充分的準備。所以,我們需要對教師方面進行調研分析,了解教師在思想觀念、知識技能、方法經驗等方面的現狀與需求,然后制定問題解決方案。可以用這樣的框架來分析:

教師的現狀與需求信息通常來自問卷調查,比如《教師對學生學

業現狀的滿意度評價》,收集到教師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基本認識、基本態度、轉化對策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斷:教師對此有了多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準備,教師具有哪些優勢,哪些方面的相應的知識和方法需要補充、提高;同時,結合對學生學業現狀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校本研修項目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教師為了解決“學習困難學生轉化”問題而進行的教學行動研究和相關的深入學習。這樣,問題設計的過程、問題解決的任務就是校本研修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既要研究解決問題,又要深入學習理論方法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習困難學生得到轉化了,就是教師研修有了成果,也是學校教學質量問題得到了解決。

2.

教師專業發展與提升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校本研修的主體是教師。同樣的問題是:如何讓教師成為研修的主體呢?被動地進入研修活動中,教師缺乏主體性,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這樣也不會產生真正的可持續的效果。在第一個層面上,我們看到,學校的改革發展通過教師研修而得到推進和實現,這似乎表示教師的研修是為學校服務的。這只是部分的正確,另一半,很重要的是為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服務。同時,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師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是互為因果的,同步的。

在學校改革發展項目中,我們了解到教師的部分需求,那是在學校改革主要的主導下的教師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屬于教師個體的: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需求。這些需求,可以劃分為三個層面:教育(管理)層面,教學層面和教研層面。對這些需求的排序,我們就可以知

道學校每個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有哪些,需要哪些方面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改進以及研修的方式和資源。這些信息足以讓我們清楚,校本研修的內容和方式設計怎樣才能更適合教師的需要,更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有個校長跟我說,現在的老師職業倦怠很嚴重,做培訓搞研究都很被動。我說那么我們做個調查如何?于是,我們做了一個《教師成就感滿意度評價》的問卷調查,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比如我們通過

3

個交叉分析看出:數學教師的職業認同度最低(只有

50%

),覺得工作并不是很有樂趣(滿意度

37.5%),同時,數學教師的職業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滿意度

50%)。品德教師的職業認同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數據為

75%),職業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滿意度只有

62.%),認為工作有樂趣的符合度也僅有

62.5%

。英語教師的職業認同度很高(達到

100%),認為工作中很有樂趣(認同度

100%),但是工作滿意度相對較低(只有

66.7%)。這些數據既直觀又準確地描述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或“職業成就感”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校長的感覺而已,從而幫助我們設計正確的校本研修項目。

我們根據調研數據分析,給學校提出了

7

點建議:

1.

建議引進比較優秀的青年男教師(主要是語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領域)。

2.

增強師生的自我成就感(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小學高級教師),小學一級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需提高(職業發展可能遇到了“高原現象”)設置教學改革創新獎,給優秀教師提供展示的舞臺(“每月一星”),

向學生、家長和社區展現教師風采。

3.

改善工作環境(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尤為關注中年教師),開設一些師生共同參加的趣味活動(請學校后勤部門策劃),增強中青年教師(

31

50

歲)的職業幸福感。

4.

加強教師職業規劃(特別是小學高級教師),鼓勵和幫助老師在專業職稱和能力方面進一步提升,特別要強調教師個人職業發展的價值取向(要更多地以學生發展為工作動力來源)

5.

對教學改革創新給予更多的激勵表彰

中老年(40歲以上)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發揮其引領作用(最符合“喜歡創新”)的9人。

語文課的創新有最大機會(55.6%);品德課的創新有較大機會(33.3%)

數學課的創新需要加強(一般的有5人,占62%)

二年級的創新需要加強(一般的有5人,占62%)

職業規劃目標不明確的教師創新需要加強(占75%)

創新動力不足(認為在學校中的地位一般,100%)有5人在教學上喜歡改革創新。小學高級教師要加強。

6.

同伴互動互助應加強

特別是在業務活動中,應增強互動和協同性,比如同課異構、教研小課題的合作團隊建設等。

7.

個案關注

有一位年輕的數學(1

年級)

+

英語(3

年級)+

班主任老師,

應該可以成為重點培養的年輕教師對象(小學二級教師)。

這些建議從內容、策略、方式方法及校本資源等方面為校長提供了有用的參考,使學校在設計教師專業成長規劃時有了可靠的依據,開展的校本研修活動更有針對性,因而實效性也更大。可見,教師在學校里不是自然而然就成為校本研修的主體,只有發現和自我發現教師自身的潛能和需求,才能挖掘出教師群體的主體性,讓教師成為校本研修真正的主人。

(三)、推進者

校長是身兼多任,既要決策又要設計,還要督促執行,最重要的還要做到身體力行。例如:讓教師接受培訓,校長首先要接受培訓;讓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校長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工作,同時校長還要考慮校本研修中制定的各種決策能不能不能貫徹到底。學校不像政府機關那樣,有辦公室、督導室來督導工作的落實情況,而需要校長親自去逐一落實。

老師在研修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一方面可以請教專家,一方面校長本身也應該承擔一些咨詢工作。如:對某一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咨詢;對某一問題需要尋求的知識和資源等;總之,校長要站得高遠,要為老師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四)、合作者。校本研修所面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校長應該擺在一個合作的姿態上,而不應該是居高臨下,應該與老師合作,一同解決研修中的問題。

如:怎樣落實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課程教學的“五環節的問題”:

備課——新課程要求要求要做到二次課程開發;

上課——要求要動態生成;

聽課——要揣摩透徹。

說課——要做到反思研究;

評課——要做到批評分析。

又比如說,研究“五環節教學法”問題,即:是指由學習目標、自主探究、合作研討、鞏固拓展、目標總結

(五)評價者

1、利用政策激勵,構建評價機制;

2、對老師的研修方案、活動設計、過程質量的評價;

3、研修活動對學校發展、對學生發展的評價

二、我縣“校本研修”的動態分析

校本研修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工作極其重要,而我們校長的角色在此項工作中又是那么重要和特殊,那么,近幾年來,就我們桃源縣“培訓動態”看,又是怎么樣的呢?(這里我重點談“校本培訓”的調研情況)

近兩年來,我們全縣各鄉鎮,各中小學在“校本培訓”方面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績,也積累了許多經驗,特別是呈現出了具有個性化、體現地方特色的培訓經驗。如:我們的文昌中學、漳江中學、漳江小學、我們進修學校本部的實驗學校、桃源七中、漆河鎮中學、桃源十

中、陬市、三陽、佘家坪、九溪、楓樹、凌津灘、木塘垸等單位都做得很不錯,他們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值得全縣各學校學習。而我今天是少講成績,其目的就是想與大家一起共同來認識“校本培訓”方面的不足,共同來研討“校本培訓”的有效方法。201&——201*年,我們進修學校組織了幾次大型的調研活動,201*年4月我們進校分成了8個小組,有38位領導與老師參與了調研,通過聽、看、訪等基本方法,我們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并對各小組情況進行了綜合,我們認為目前桃源縣中小學的“校本培訓”還存在著“五有五缺乏”的問題:

(一)、有位置但缺乏領導的深入。“校本培訓”作為教育改革一大亮點,作為當今教師成長的一大途徑,全縣中小學已經把它擺到了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位置,這也是值得我們可喜的一面;但我們也知道,校本培訓屬于學校自主性的活動,因此,中小學校長自然成為了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因而校長對校本培訓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校本培訓的數量和質量。客觀的講,我們當校長的,學校工作是千頭萬緒的,我本人也曾有過多年的體會;因此,要想我們這些校長要去坐下身來,靜下心來,思考如何開展好本單位的校本培訓,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現在更多的做法是,分管校長、教導主任、教育專干,拿計劃、列方案,擬活動,然后給校長匯報方案,校長審閱所擬方案,再依據計劃組織實施;也有的地方是校長給分管人員封權“這項工作就全權交給你了!”,結果出現的狀況是怎樣的呢?據我們調研得知:校長親自參與,深入其中的單位,或者領導重視,有分工,

有檢查的單位就做得好,而校長只做安排,督促少或者很少參與研究的單位做的明顯要弱一些。我認為,從當前的教育改革形勢看,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否是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而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校本培訓,這樣一來,我們的校長就應該在百忙之中,俯下身來,關注校本培訓,設計設本培訓,監管校本培訓。

學校領導要做到深入,我認為要做到“四個一點”:理論知識懂一點;方法模式通一點;活動指導說一點;外地經驗薦一點。

(二)、有內容但缺乏主題性、針對性。

我們說,校本培訓有五種基本的類型: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但是,我們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了有的單位,有的學校提供的一個學期的校本培訓數據非常齊全,按照“讀書筆記、觀課評課、論壇交流、教學案例、網絡研修等項目”選擇培訓內容,每一個項目都有一定的數據印證,但是,能體現學校主題培訓的系列培訓活動的材料還不多,如:如何構建智慧課堂、打造幸福課堂的主題;有效教學的學科模式探討主題;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校級學科帶頭人的主題培訓等等數據反應得很少。

(三)、有形式但缺乏多樣性、有效性。

校本培訓的目的、形式、手段和內容是相互依賴的。任何培訓內容要想得以實現并取得實效,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形式。而從現

階段我縣的校本培訓的形式與手段來看,校本培訓的主要形式還是以集中性的“講座”、“業務專題學習”,或者是經驗交流之類的居多,而進行“專題研討”“主題論壇”“教學沙龍”以及“課題研究”“案例研討”等形式還不是很多。相當一部分學校把“校本培訓”與“政治學習”、“參加會議”、“外去學習”、“優課展示”、“學生訓練”完全等同起來,因而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四)、有成效但缺乏評估、管理。

從目前我們全縣中小學“校本培訓”的情況來看,成效是值得肯定的。我們在調研中,有代表性的查看了各單位集體留存的數據和教師個人參與培訓的過程資料,我們認為有相當一部分學校能夠從資料中就可以讓我們看到培訓成效,比如:凌津灘中學、佘家坪中學、陬市鎮中學、寺坪中學、楊漆橋中學等,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單位對老師每年的校本培訓24分的考評拿不出考評依據,教師過程性的學習資料也寥寥無幾。這樣,學分登記工作就成了假像;這也充分暴露了校本培訓缺乏完善的評估、監督機制。

(五)、有資料但缺乏系統歸檔。

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單位此項工作究竟由誰主抓明確不清,導致工作相互推諉,各湊各的材料,缺乏一個整體;有的單位教師業務檔案建設內容不夠充實,特別是沒有反映出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資料。在這方面,我們發現凌津灘、佘家坪中學是做的最好的。他們不僅有文本資料,而且有相關的電子檔案。

三、開展“校本研修”的實施建議

1、重視“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作為校長,應洞察校本研修的發展趨勢,研修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研究、培訓、自修;

我們現在主要從研究和培訓的角度來看一看校本研修的發展趨勢。關于需求分析的問題,已經在校長角色的“設計者”中講到了。

如:我們學校改革發展需要教職員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質、技能、方法和能力?那么我們的校本培訓就應該設計這些方面的任務和目標。

2、完善“校本研訓”資源建設。

校本研修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資源和條件支撐和推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資源:

--

閱讀資源:研修要有問題,同時要進行問題思考和問題解決,這都離不開教師的閱讀。不讀書,研修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問題解決中也會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修,不是校長一句話:你們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參考資料:印刷的書刊和數碼書刊網絡文獻。學校應建立校本研修知識庫,每個老師都應貢獻自己在研修過程中獲得的文獻資料。

--

技術資源:現代教學技術和教研工具是開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資源,包括信息技術手段和調研統計工具,特別是簡易的問卷和問題分析的科學方法。

--

專家資源:除了高等學校的教授,我們容易獲得的專家資源是教研員和特級教師。要提高校本研修水平,專家資源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我更主張學校建立自己的校本名師庫,充分利用校本專家資源,帶動和提升校本研修。

3、創新“校本研修”的方法與模式。

目前,湖南省繼續教育指導中心組織一些骨干老師主持了《湖南省中小學校本研修行動指南》一書的編寫,全書把校本研修分為35個專題。

個人自修式:教師個人獨立研修,這是校本研修的基礎,每個老師都應有適合自己的讀書和教研計劃,都應承擔與自己的教學實踐、專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研修任務或項目。要把日常的“備課”提高到研修的層次上,盡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團隊研修式

:通常是教研組的集體行動,針對日常的課堂教學或教學問題開展研修(具體內涵在另一講中,這里不贅述。)但再次強調,這是校本研修的主體方式,是培養教師團隊精神、團隊攻關能力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

這里結合我們調研的情況,我們認為桃源在以下幾方面做的較為出色:

1.專題研討模式。專題研討我這里又分為專題講授和專題論壇兩個方面。

①專題講授:這一模式就是指學校根據需要選擇教師關心的主題作為培訓的中心內容,圍繞主題確定培訓目標和培訓對象,聘請專家舉行專題講座或組織本校力量進行專題輔導,使教師對這一專題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組織研究性討論,結合實際進一步理解

和掌握,明確如何應用。再進入實踐、這種方法也可結合教研或科研課題進行。

②專題論壇:圍繞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主題。然后組織老師們進行研討。

燈片:。

這一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燈片)

(1)受訓者感知外界現成的理論、經驗、做法;

(2)在認同的基礎上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3)依據現有理論經驗診斷個人的教育教學現狀;

(4)在反思的基礎上,分析發現問題并究其原因;

(5)根據對問題的分析,借鑒理論和經驗、設計問題解決的方案并實施;

(6)對方案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分析評價;

(7)依據分析評價,形成新一輪行為改善的方案,進入下一循環。

2、師徒結對、幫聯共進模式。

師徒的含義我想就是:師傅與徒弟的關系;在我們教師中的關系看,就是有經驗的與經驗少的老師結為學習對子;老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學習對子;這種模式特別適用新教師。

燈片:——興隆街借助網絡結對學習;雙溪口

結對體會。

3.研修反思模式,研修反思包括(基本環節

燈片)“集體備課一示范觀摩

(公開上課、公開說課、公開評課)一撰寫教學反思總結”等環節。即每位教師結合任教學科,按照課改要求,每學期上一次研

修課。通過研修課教學,進行行動研究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逐步適應課改要求。研修反思課不同于觀摩課、考評課,它旨在通過進行課堂教學行動研究,借助教師群體的力量,進行群體性的教學反思,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上好體現課改精神的課。采取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燈片)

(1)教師在參加研修反思時,首先必須結合所承擔的教學任務,針對自身實際,制訂研修反思計劃,確立明確的研修反思目標。研修反思目標既要有短期目的,又要有長遠規劃,研修的方法措施要具體。

(2)在“集體備課”環節中,教師除在領會課改精神前提下,深入鉆研教材,制訂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外。還要充分借助本校業務指導組和其它同行的力量,共同備好研修反思課。經校業務指導組確認后、撰寫研修反思課教案。交業務指導組組長審核。

(3)示范一觀摩,即觀摩別人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要通過一定的培訓學習。使教師掌握觀摩學習的方法,并要結合觀摩學習聽得進行應用“公開上課”要求研修反思課教師面向業務指導組和校內同科教師進行研修反思課的課堂教學。聽課人員中除本校業務指導人員外,至少要有一名外校業務指導人員參加。同時業務指導人員必須填好聽課記錄。“公開說課”即研修反思課教師向業務指導人員及同行解說所上的這節研修反思課。說課可在課前,也可在課后,說課內容要詳細記錄“公開評課”要求業務指導人員及聽課教師本著友善的態度,以幫助教師成長為目的,誠懇地指出研修反思課教學中聽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業務指導組人員要將研修反思課教學中“好的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改進意見”填寫在聽課記錄表上校業務指導組要綜合公開評課的意見,形成一個完整的評階意見,填寫在聽課記錄表上,該份記錄至少須由一名外校業務指導人員簽名。教師通過學習,舉行教學公開課,將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教法的理解貫徹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學實踐達到運用新標準,新教法的目的,并通過相互觀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對新標準、新教材、新教法的進一步理解和適應。

(4)“撰寫教學反思總結”要求研修反思課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和評課情況對本節研修課進行教學反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評課建議,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案,并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再進行實踐。教學反思總結須認真記錄填寫,通過討自己的教學重新進行思考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技能,并寫好反思筆記或教后感。學員之間通過反思筆記進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討、不斷總結經驗,達到不斷提高的目的。

4.合作研究模式。(燈片)

主要類型有校內教師群體合作研究式、校際合作研究式和城鄉合作研究式等。

(1)校內教師群體合作式。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按學科或課題形成四至五個合作研究組,發揮每個人的智慧,挖掘每個人的潛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機會進行同伴指導(“同伴指導,是一種育效促進教師教育,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校本培訓模式”),

促進教師提升教育理念如:集體備課等。

(2)校際合作研究式。由若干所學校組成的有目的、有汁劃開展教師培訓的松散聯合體,是介于培訓基地與學校自培之間的教師繼續教育形式,充分發揮學區內學校的培訓資源比勢,解決校本培訓師資不足的問題,也可克服校本培訓中“近親繁殖”的弊端,滿足參訓者自我發展的需要。如:漆河中心小學與常德育英小學合作交流等;

(3)城鄉合作研究式。選派城鎮教師送教下鄉,農村教師進城學習,使城鄉教師在課堂教學技能上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同時由教育局教研室牽頭,組織先進學校和薄弱學校結對子,兩校教師定期學習交流,選派優秀教師赴薄弱學校示范教學和介紹經驗,有效地提高薄弱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近兩年來我縣積極推進構建“城鄉互動,資源共享”的校本研訓模式。去年以來,茶庵鋪中心小學、三陽鎮中心小學、漆河鎮中心小學、龍潭鎮中心小學等均與我們實驗小學堅持教育教學交流互動,改往日簡單的“送課送教”為師生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城鄉互動”研訓模式。各鄉鎮中小學采用“學校牽手、教師聯動”活動,先由中學分批確定村完小和中心小學組成牽手學校,確定好聯動教師和年級,在確定好聯動教師后,村完小聯動教師定期到中心小學和聯動教師跟班學習,再由中心小學聯動教師到相對應學校跟班指導學習,最后聯動教師和牽手學校行政領導在中心小學進行相應的交流和研討。

每次活動周聯動教師四人,分為兩組,在教師聯動交流中,兩個

牽手學校行政領導必須到相對應的牽手學校現場辦公和研討一天。活動滾動互動,持續發展,力爭使教師多人參與。通過城與鄉、校與校、組與組之間的互動,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風采,提高我縣教師的教學能力,帶動城鄉教學研究,促進城鄉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努力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4)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式。派出部分大學教師到中學做指導教師,指導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如:西安鎮近幾年來就有好幾批大學生來學校傳授教法等。

5.案例研討模式。該模式是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進行描述,引導教師對這些情境進行討論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把培訓放在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中,即以教育教學中某一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作為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進與發展的對策,從而達到提高的目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參訓者描述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事件;(燈片)

(2)受訓者對案例進行分析;

(3)在小組中討論案例,提供問題解決的多種對策;

(4)小組主持人概括、總結、引導;

(5)形成問題解決的方案(一種或幾種)。

6、課題帶動模式。

本次我們的調研中也發現了有不少學校的課題研究做得好,而且做到了研究的內容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革。(燈片:課題研究圖片)

那么,如何用課題研究的策略來帶動我們的“校本培訓”?今天我想借此機會,向各位校長、主任介紹近期我們教師進修學校向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申報的關于“校本培訓”的專項課題。(燈片展示課題構想)

課題名稱:《農村中小學三、四式校本培訓實踐研究》

課題基本設想:

根據課題設想,我們把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分成三種類型或稱為三個塊面的學校,即:“城鎮中小學”、“鄉鎮中學、中心小學”、“鄉鎮村、完小”;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特點,我們構想了適合于同類學校的校本培訓的四種主要的培訓模式。

基本模式構想:

(一)、“城鎮中小學”校本培訓主要運用模式:

1、網絡自學模式

網絡自學模式的基本架構是:“網絡學習-----結果檢驗——專家指導”-

2、專題訓練模式

專題訓練模式的基本架構是:“專題確定——專題培訓——總結運用。”

3、骨干示范模式

骨干示范模式的基本架構是:“示范——講解——對話”。

4、課題研究模式

課題研究模式是以學校科研活動為載體,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實施校本培訓。其基本架構是:“問題提出——資料收集——研究開展——結題回饋”。

(二)、“鄉鎮中學、中心小學”校本培訓主要模式

1、自主學習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驟是:“自查——定標——實踐——總結”。

2.培訓反思模式。

培訓反思模式,培訓反思的基本環節:“集體備課一示范觀摩

(公開上課、公開說課、公開評課)一撰寫教學反思總結”。

3.專題講授模式。

專題講授模式,基本操作步驟是:“選聘專家——確定主題——理論傳授———經驗診斷——修正完善”。

4.合作研究模式。主要類型有校內教師群體合作研究式、校際合作研究式扣城鄉合作研究式等。

(三)、鄉鎮村、完小校本培訓主要模式

1

、“五步式

”聯片集體備課模式

“五步式”集體備課的基本流程是:主輔(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專業引領——課案生成——個性設計與反思(二次備課)。

2、“結對互學交流”模式

這種模式的運用構架是:“結對聯誼————示范教學————交流探討————共同提高”

3、“菜單選點指導”模式

這一模式的基本構架是:“制定菜單———選擇主題———自學思考———專家指導”

4、“觀摩反思”模式

這一模式的基本構架是:“現場觀摩——自我反思——對話交流——借鑒運用”。

專家引領式:教師參加課題研究,在專家引領下進行研修,可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研修的效果如何,要看教師如何在專家引領下研修,一是不失自我:如果跟著專家走,離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遠,則研修難有成效;如果能在專家幫助下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嘗試解決自己的問題,則研修將既有實效又有品位。二是重在方法:專家在課題研究中的思維方法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應該很有啟示,值得我們學習。三是貴在點撥:請專家指導,不是客套話,但不是要專家手把手地教我們如何研究如何讀書,而是帶著我們的問題和困惑去請教專家指點迷津,需要在我們思考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專家的點撥。

遠程協同式:基于互聯網平臺而開展的共享式研修活動。最簡單的形式是利用

QQ

群來進行,還有博客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一起關注和研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就我個人的認識,我們桃源縣的“校本研修”工作盡管有些學校已經起步或者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基本上還是處于初級(起步)

階段,所以我認為還需要在抓好“校本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再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4、強化“校本研修”的管理

“校本研修”涉及到的管理有很多方面,

如:.“校本研修的人文管理”、“

校本研修的制度管理”、“

.校本研修的組織管理”、“

校本研修的計劃管理”、“

校本研修的過程管理”、“

校本研修的支持與服務”、“

校本研修的檔案庫建設”、“

校本研修的考核與評價”。這里重點對“過程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檔案庫建設與管理做一點提示。

(1)、實施“校本研修”過程管理——流程管理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校本培訓遵循“分級管理,以校為主”的原則,實行“縣、鄉、校”三級管理。教育局主要負責對全縣校本培訓的宏觀管理,出臺相關政策,對各校本培訓情況進行綜合考核,教育局并在年終向全縣通報督查考核結果。縣教師進修學校對各校校本培訓情況進行督查指導,負責對全縣教師校本培訓的學分進行登記。校本培訓考核結果將與學校評先、辦學水平評估掛鉤,并實行“一票否決”制。各級各類學校校長是學校組織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各單位人事專干是學分認定和登記的直接責任人。縣屬中小學的校本培訓由學校統一規劃,以教導處、學科組或年級組為單位組織實施;各鄉鎮的校本培訓由中學、中心學校統一安排,分中學和小學組織實施。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少數或者部分學校“校本培訓”開展得還不夠經常,還缺少特色,,也還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致使管理人員相互推諉。我想,要想使校本培訓做到既有豐富的內容,又有培訓的特色,那就需要有規范的程序管理。有哪些管理流程?我認為從兩大方面來加以明確:上級部門(教育局)對校本培訓的有關管理要求;學校的流程管理;

學校實施的流程管理:(又分“部門職責管理“、”工作程序管理“兩個方面)

A、“部門職責”流程管理:

1、校長室: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提出總體設想,構思總體思路,策劃整體活動,設計評價體系;

2、教導處:具體設計學校、教師長期、短期培訓計劃;組織參與活動;實施動態管理,收集整理檔案資料;主持評價工作;

組織業務學習與培訓活動;提供業務技術支撐;總結、推廣、應用培訓經驗,參與評價工作;

3、支部、工會:組織德育工作培訓,班主任工作培訓,師德培訓;

4、教研組:具體落實學校培訓計劃,探究有效方法與模式;完成培訓活動設計,積累培訓經驗、資料;

B、“培訓工作”流程管理:

1、調查研究。(摸清狀況、了解需求)

2、制定規劃。(學校、個人;長期、短期)

3、建立制度。(鏈接:建立研訓制度)

4、精選內容。《*縣201*年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校本培訓內容主要包括: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專題

(2)教師專業知識專題

(3)教師技能培訓專題

(4)新理論、新課標培訓專題

(5)教育教學科研專題

(6)學校教研活動與高效課堂專題

(7)青年教師培養專題

(8)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

5、培訓實踐。

6、研修反思。

7、成果積累。

8、量化考評。(鏈接:*評價方法)

9、資料歸檔。(教師個人業務檔案、培訓學分認定表)

(2)“校本研修”檔案庫建設與管理

學校可建立教師管理檔案,包含如下信息:

--

教師基本信息:自然信息,教育信息,職務信息。

--

教師專業信息:教師繼續教育信息,教師教學問題信息,教研過程信息。

--

教師研修績效信息:教師研修項目信息,研修成果信息。

--

教師教學知識信息:教育教學理論,學科知識,學科教學方法,學科教學案例,題庫。

各位校長:

以上是我對校長與“校本培訓”工作方面的一些膚淺的認識。事實上,在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我縣的“校本培訓”已經逐漸提升到“校本研訓”、“校本研修”“的水平;我們衷心地希望:全縣個中小學在校本研修方面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績!

謝謝大家!

附:校長與校本研修研討題:

1、你是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

篇(10)

本期通過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性進行調查,就教師專業素養發展存在的焦點問題和趨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措施,如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控機制、創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支持系統、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指導系統、創新教師專業培訓策略等,促使教師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7―0011-04

一、調查概況

中小學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專業發展水平如何提升,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省、市、區各級各類教師培訓計劃,對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但教師專業發展不只是一個被動或外控地達到社會要求的過程,更應是一個教師自身主動發展、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我追求的動態過程。外在的要求最終要通過教師自身努力并自覺地內化,才能轉化為教師的專業素質。本次調點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專業化發展的自主能力、影響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因素。調查取得的資料、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研究成果對研究教師教育有著典型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二、區域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主要特征

1.教師的職業專業化意識有顯著增強。本次調查與2008年的《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性研修》(以下簡稱《有效性研修》)專項調查數據比較如下:

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教師不僅僅是職業,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專業化。教師從朦朧的、被動的專業發展觀逐步過渡到有意識地清晰勾勒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愿景,這是教師逐漸走向專業成熟的重要標志。

2.教師的職業情感呈現正性上升。教師的職業成就感較之以往的調查顯著提升,這表明,近幾年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改革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3.自覺思考并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有超過76%的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且目標自我定位比較高。有32%的教師希望成為校級學科帶頭人,33.5%的教師希望成為更高一級的帶頭人或名師,其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目標定位要高于中學教師,僅有25%的小學教師認為能勝任教學就可以,而中學這一比例達到了46%。但在目標一定的情況下,只有41%的教師認真的規劃過自己的職業生涯,而33%的教師雖然有目標,但在現實和目標之間還缺乏具體可操作的規劃。

4.對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判斷符合客觀實際。有55.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順利的適應工作,效果優良。有29%的教師認為基本能勝任工作,但需要一定的提升。

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方面,有42%的教師認為“專業技能最弱的”是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其次是教學反思能力和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在教師認為自己最應補充的專業知識中排前三位是“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育科研知識”。

5.具有較強的反思意識,但缺少系統反思的能力。

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教師都有反思的習慣。但在反思的方式上,相當部分教師的反思都是刻板的、固化的按照要求行事,缺乏自己對教育更深層次的追問和思索。

6.區域城鄉研修協作體助推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調查顯示:涪城區建立的城鄉教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作交流、共同發展”協作機制,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彰顯教師個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重要意義。通過城鄉協作,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訓,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成果。以主題序列化、過程常態化研修,充分發揮研修協作體對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助推作用,激發了教師成長內因,促進了智力對接,實現了互助成長。

三、影響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不利因素

1.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淡漠。在問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時,選擇“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爭當更為優秀教師”不足30%,選擇“自己對學習本身感興趣”的為21%。其余的老師則是為了“職務職稱晉升” 、“適應新課改要求”或迫于“學校領導要求”。

長期以來,教師專業發展之路更多地是由學校、教研機構、教育主管部門出政策、措施,教師長期處于“被控制”、“被管理”、“被發展”的地位。這種外控式的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在其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也使得部分教師缺乏自身對專業發展的理性追求,自主發展意識薄弱,表現為從眾,隨大流。

2.專業發展缺乏終身發展,終身學習的信念。調查中,有59%的老師認為工作前5年參加專業培訓和比賽的時間最多,其次是第5至10年,而工作10年過后,參與的時間就越來越少。很多教研活動除了部分名特優教師外,年輕人占了主體,而中老年教師往往是這些活動的旁觀者。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

(1)是中老年教師得到晉升的機會很少,自身再成長緩慢。再加上大部分中老年教師已評上中高職稱,他們中一部分人就遺失了學習的動因。

(2)是教師專業發展給教師帶來的提高是綜合性的、長期性的,很難立竿見影,而很多中老年教師認為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已經固化,短期內難以見成效,不如緊抓學生的學習來得效益高,因此,對專業學習與發展顯得熱情不足。

3.工作壓力大,缺乏專業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有超過61%的教師認為自身“工作重,自我充電時間少”。大多數老師每次外出參與培訓的時間有2~3天,還有33.5%的教師沒有時間外出學習。大多數老師,每周的周課時為12~17節,有的達到25節課以上。教師是從事體力勞動的腦力工作者,職業熱情、專業抱負被“繁瑣”、“雜亂”一一蠶食。久而久之,勢必陷入“越忙效果越差――效果越差越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投入越多時間越沒有時間思考”的怪圈。

4.校本研修助推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效能未能有效顯現。各學校的校本研修大多依托于教研活動一周開展一次,將“研修”就等同于“教研”,縮小了“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外延。有40%的老師認為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還有20.5%的教師認為研修活動是以應付考試為中心,形式單一,活動內容不是教師所需,尤其是中學教師持有這種觀點的很多,達到了36%。而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教育教學研究,參與面較低,只有30%的教師經常參與,61%的教師偶爾參與,9%的教師從未參與。特別是學科的研修活動,顯得隨意性大,大多數教師只是被動的接受教研組的安排和任務布置,而沒有成為校本研修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創造者,教師感覺收獲甚微,對教育問題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而在部分農村學校,有的學科教師人數少、課時多,連基本的校本研修時間、氛圍都難以保證,更不能開展教育研究活動。

5.教師專業自少,教師自主發展受到制約。調研中我們發現,中小學教師在實際職業生涯中,主要任務是教,按照教育行政部門選定的教材去做,按照教學研究部門提供的教學參考資料、介紹的教學方法和編制的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至于為什么要教這些,為什么要這樣教,怎樣教得更好,教師沒有更多的思考。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能參與到校本教研、學校管理以及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件的規劃、決策,而大多數教師由于缺乏應有的專業自,在教學活動中就會缺失主體地位,專業自主發展也就難以產生。

四、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思考

1.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控機制,喚醒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這需要挖掘教師發展的內驅力,建立一種內控機制,即依靠教師自己通過自我發展規劃、自主學習、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自我反思等方式,發掘和提升教師自己的實踐理論,從而促進自主發展。

首先,提升教師的專業情意,這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其次,引導教師制定詳細的專業發展規劃,激發專業內驅力。學校要以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制定為載體,通過“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學習和準備――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提升”等環節,引導教師制定自己的專業發展愿景,從而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教師根據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對照列出自己專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以了解自己專業發展的狀況,從而使自己對專業發展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使自己的發展更有目的、更具有方向性。

2.創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支持系統,預留教師自主發展的空間。

(1)依托校本研修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平臺。校本研修重點關注課堂、關注教師需求,開展對教師需求的研究,關注教師“問題解決”的過程,對于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進而提高教師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非常重要,是決定校本研修效果的關鍵所在。

(2)構建學校主流學習文化,營造良好的專業自主發展外部環境。教師參與專業發展的主動性與其工作的學校環境密切相關――學校的主流文化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對教育的興趣和期待、對專業發展的渴望都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場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滿情感、合作和理想的特定的學校文化環境中逐步發展的。

(3)學校管理體現教師為本,尊重教師自主發展的權利。學校的管理宗旨是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教師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困難和生存枷鎖,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與支持,讓教師能靜下心來閱讀、教學、反思、研究。其次,建立參與式的管理模式,賦予教師更大的自。通過參與式管理,搭建起教師專業實踐平臺,為其專業成長提供適合的溫度和土壤,教師的個性才能張揚,水平才能發揮。此外,學校的管理考核以團隊考核為先,重視考核的激勵作用,盡量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投入與收益趨于平衡。

3.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指導系統,區域推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

(1)關注教師差異。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帶有明顯的個人特征,基層研修機構必須加強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和教師已有實踐性知識系統的研究。只有關注到培訓對象的差異性,改善研修活動,才能使教師變成各類研修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研究者和實踐者,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邁上獨立自主的軌道、取得研修的最佳境界。

(2)回歸課堂情境。教室是教師在學校的基本活動場所,課堂教學是教師最基本的專業活動形式,因此,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應該根基于教師課堂上的專業生活,培訓工作重心應該下移到學校,回歸課堂情境。將學校的培訓、科研、教學實踐研究指導作為工作的第一現場,使研修活動“落地生根”,讓教師在課堂實踐中“觀身自照”,使教學實踐既有理論指導下的行為跟進,也有經驗層面的、可操作的行為跟進。

(3)解決現實問題 研修活動沒有主題就等于“瞎子摸象”,研修人員要關注研修資源的開發,通過深入學校調研、深入課堂聽課或通過向教師問卷調查,了解和掌握課改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和本區域教師急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據此歸納提煉出研修活動主題,使研修活動更具有問題性、現實性和民意性,也賦予了教師更多話語權。促進教師在區域研修及自我研修中完成個性化的發展。

(4)充實研修團隊 基層學校教師普遍感到,有教研員參加引領的區域教學研修活動最受歡迎,基層學校教師的受益程度也最大。應該進一步充實區域層面的兼職研修人員,將區域內有特色、有能力的名、特、優教師凝聚在一起,既能彌補專職研修人員與一線教學脫離的實際問題,有效提升學科研修團隊的實踐智慧。同時,能以區域學科集中研修和引領為載體,為區域名優、骨干教師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5)引入研修菜單。在區域研修培訓機制中,應嘗試并堅持菜單式培訓方式。針對處于不同專業追求、不同發展階段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培訓菜單,并且建立教師自由選擇項目培訓制度。允許教師對培訓活動進行選擇, 擴大教師自由選擇的權利與機會,可以使教師在專業發展的內容、何時、何種方式等方面有自。同時,自下而上的“菜單式”選修方式,其核心就是本著“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供什么”的原則,能進一步觸動研修人員通過開展主題明確、過程縝密的研究活動來推動教師發展,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針對性更強,對教師的幫助也就更為實際。

4.構建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撐系統,保障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持續性。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發揮引導、規范、激勵、服務的作用,降低管理的重心。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心下移到基層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要用交流、督導、評價、經費下撥等方式去推動校本研修的開展,多維度評價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

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解決好資源配置問題。在資源配置上,既要體現“教育平等”、“均衡發展”的理念,更要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弱勢學校”,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制度效能。

最后,抓住事業單位勞動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和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改革的政策機遇,在教師中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使教師在自身的專業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外在激勵和肯定,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只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研修機構、學校以及全體教師多方配合、多管齊下, 才能形成一個更健康、更有效的教師專業成長氛圍,促進區域教師專業自主發展,使教師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上一篇: 機械實習自我總結 下一篇: 排查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最新肉丝袜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人人喊人人澡人人爽 | 亚洲国内自拍愉拍中文字幕 | 亚洲成色在线观看网站 | 制服丝袜国产激情在线 | 五月天婷婷亚洲熟女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