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15 04:01: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民航安全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民航安全論文

篇(1)

所謂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一般均是采用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界定的概念,其深意為:民航安全管理體系是一種措施體系,它遵循國家民航發展和國家安全政策,建立起民航安全方針和目標,為實現這一方針和目標而不斷努力,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由民航安全理論、安全法規準則、安全管理信息庫、安全監管、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技術等多方面內容組成。要想切實實現民航安全目標,那必須確保構成民航安全體系的組成要素處于最優狀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三個階段,這三階段按照次序構成一個循環的過程,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應該將關注點投向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兩方面,從而彌補安全管理體系中的紕漏之處,真實的推動管理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二、分析我國民航引進安全管理體系的事實背景

眾所周知,民航事故的危害性極大,具有突發性、國際性、關注度極高、死亡率極高的特征,因而經由民航事故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損失都比較大,加之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日提升,民眾對航空運輸的安全性、舒適度和便捷性有了愈來愈高的需求?;诖朔N情況,如何沖破民航安全水平發展的瓶頸、有效改進繁雜航空系統的安全系數,成了當下十分緊要的一項工作。

在民航運輸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國的航空業基本上都是從事故特征中分析原因,在此基礎上汲取教訓,從而彌補安全漏洞,這個時期產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飛機自身或者與飛機相關的運行因素出現問題,可以稱之為物理因素所引發的事故,所以航空技術人員基本上都是強化飛機自身的建設,忽略了事故隱患的調控與管理。20世紀90年代,我國民航行業內部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運行規章、政府監督和飛機運行規范化的運行體系,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事故的發生水平,但是這一時期的也遇到了某些無法逾越的障礙,比如健全的法規體系依舊無法顧及到民航安全的方方面面、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比較落后等等。而這種所謂的管理體系隨著長期的發展,不斷兼容、不斷攻破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進而在全民航推行了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三、有效構建中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具體手段

1。明晰現下中國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要想建構出行之有效的中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首先必須明晰現下中國民航安全管理的水平,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為安全管理體系的建構奠定良好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我國民航安全管理正式進入認為要素的研究時段,但那時更多的是側重于環境對空勤人員心理、生理方面的研究;等到90年代中期,各大航空公司和研究單位開始在飛行員培訓、機務人員培訓方面引進了人為因素的概念,開始關注人為差錯對安全管理的影響。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的人因數據、培訓體制、規章程序等內容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缺陷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的大型民航企業運行體系已經具備安全管理體系的雛形和框架,只需在具體落實、操作執行等方面加強訓練,就可以幫助安全管理體系實現其價值和功用。

2。實現多個體系兼容和一體化建設

從安全管理體系這一概念從誕生到現在,仍舊有不少專家和研究人員在論辯安全管理體系與質量管理體系、安全健康環保體系、保安管理體系之間的關系。其實我們都明白,多個體系的兼容性遠遠大于對抗性,其總體發展的趨勢多朝向整合為一體,因此,一些航空企業之前實施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后期發展的安全管理體系有著可觀的借鑒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安全管理體系正處于快速成長、年輕開放的狀態,實踐也已證明其安全有力的概念和措施能夠被吸收殆盡,所以說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要和企業緊密結合,實現多個體系兼容和一體化建設。

3。熱衷于體系培養良好的安全文化

目前,國內的許多民航企業都在“關門造車”,熱衷于自顧自的進行規章建設、體系建設,但必須明確的是,如果僅僅依靠一套完備的規章制度,那絕對不能覆蓋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且規章本身就具有滯后性,因而必須不斷更新和健全規章,才能保證規章跟得上時代腳步。所以,企業應該引進大量具有積極安全文化的營運人員,畢竟安全文化由共同的理念、做法和動機構成,它的基調需要依靠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言行來選定和培養,只有企業自身熱衷于培養良好的安全文化,并制定好安全文化的總體規劃,這樣才能為中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提供動力。

4。建立并健全完備的法規標準體系

安全管理法規作為政府管理民航安全的法律準則,也是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的行為依據,其善于明確在職人員的責任和權益,能夠有效規范在職人員在民航生產過程中實施和接受管理的行為,從而達到安全的目的。關于安全管理法規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具體的法規標準體系應該依據國際、國家、行業和企業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構建。在實際的構建過程中,法規標準體系必須符合四個條件,一是適應民航安全管理的現實需求,二是與國際民航法規體系相契合,三是具備優良的執行成效,四是企業自身標準必須高于行業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并健全出相對完備的法規標準體系,才能為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盡一份力。

篇(2)

主管單位: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廣漢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4288

國內刊號:51-1589/U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篇(3)

【摘要】民航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會面臨不安全事件絕對數量的增加,提升民航業各相關單位不安全事件調查能力是必然趨勢。論文在分析現階段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出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中存在的缺陷,從調查環境、調查機制、調查方式三方面給出不安全事件調查的改進措施和建議,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航不安全事件的調查水平。

關鍵詞 不安全事件;調查機制;航空安全

Improvements and Suggestions with Investigation about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LV PeiLIU Yi-ding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Sichuan 618307,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the absolute number of unsafe events is adding. Because of this, it is inevitable trend that all relevant units affiliated to civil aviation need to lift capacity of investigating the unsafe events. At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investigation of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the thesis sums up of the lack of investigation of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and raises improvements and suggestions with investigation about unsafe eve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of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of investigation and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By these aspects, the thesis aims to improve the investigation level of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Unsafe events; Mechanism of investigation; Aviation safety

0引言

隨著民航強國戰略的不斷推進,近些年來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得益于良好的民航事故監控與預防措施,飛行流量的快速增長、航線網絡和機隊規模的不斷擴大并沒有帶來頻繁的航空事故,民航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也在逐年下降,但不安全事件的絕對數量卻呈現上升趨勢[1]。

由冰山差錯法則可知,每一起重大事故背后都隱藏著大量的不安全事件,通過預防和消除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就可以從源頭上有效地阻止事故的發生。然而,對于低等級的不安全事件來說,沒有規定必須上報,只是自愿上報,導致發現其的難度加大。加之,在中國民航業現階段中,絕大部分當事人不愿意上報與自己相關的不安全事件,進一步加大了不安全事件的收集困難。缺乏足夠的不安全事件導致民航相關分析人員無法從中獲得大量寶貴的事前預防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不安全事件調查水平的提高。

本文在分析現階段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出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中存在的缺陷,并給出改進措施和建議,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航不安全事件的調查水平。

1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概況

1.1不安全事件的定義

《中國民用航空信息管理規定》(CCAR396-R2)中,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是指民用航空器事故、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以及其他與民用航空器運行有關的不安全事件信息。本規定所稱其他不安全事件是指在航空器運行階段或者在機場活動區內發生航空器損壞和人員受傷或者其他影響飛行安全的情況,但其嚴重程度未構成事故征候的事件。

參照上述規定,給出本文中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定義:航空器運行中發生偏離操作規章、航空器損壞、設施設備損壞、人員受傷或者是預定飛行計劃改變等情況,但其程度未構成飛行事故征候或航空地面事故的事件。與事故或事故征候不同,不安全事件的實際后果沒有前者那樣嚴重,導致局方和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層、決策層對它們抱有輕視的偏見,對事件原因、安全建議的發掘深度不夠[2]。需要指出的是:該類不安全事件嚴重等級很低,不需要上報至民航局、民航地區管理局和地方監管安全辦公室,只需要航空公司進行內部調查分析即可。

1.2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背景

隨著我國民航不斷高速地發展,飛行流量不斷增加,航線網絡和機隊規模不斷擴大,民航各個單位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民航不安全事件的數量也逐漸增大。目前,我國民航業相關管理單位對事故及事故征候的調查能力相對較為成熟,相對于民航事故及事故征候調查,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現有的組織實施方法、信息管理模式、調查工作流程等方面尚不完善,缺乏相應的規范。再者,針對航空公司,公司中不同人員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各種設備的技術管理水平以及運行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公司的安全狀況。然而這些因素又均處在不斷的動態變化當中,在系統的協同作用下,它們的偶然偏差可能導致公司的不安全事件的發生[3]。所以,目前我國民航業沒有形成一套具有針對性的不安全事件調查方法。

1.3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的意義

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作為不安全事件發生后的認真檢查、確定其因、明確責任及采取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的主要手段,對民航安全運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安全事件是系統中存在問題的明顯證據,不安全事件的統計和分析一方面可為運行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安全教訓,另一方面可以識別系統中存在的危險,確定危險構成實際風險的條件、潛在后果和發生的可能性。不安全事件調查旨在發現系統中已存在問題,降低和避免未來事故、事故征候、差錯發生的潛在可能性,為提高民航業運行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貢獻。

2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現狀及不足分析

2.1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環境

中國民航發展的現階段中,沒有形成良好的主動報告不安全事件的行業氛圍。對比國外的自愿報告系統與我國的自愿報告系統運行的情況,我國在主動報告不安全事件上存在著嚴重的瞞報部分或全部客觀事實的情況。這說明我國民航業沒有形成積極的主動報告氛圍,導致當事人沒有主動報告的意識,其根本原因是民航從業人員至上而下的思想沒有形成良好的統一。

目前,航空公司對不安全事件進行調查的職能部門—安全監察部門中的成員一般都是公司內部的成員。公司某部門一旦發生了不安全事件,公司內部的安全監察部門的調查人員往往會站在公司自身的角度看待已發事件,從公司成員的角度評價已發事件,會不知不覺地考慮到公司自身的背景安全文化,容易受到固有觀念的影響和束縛,這就會大大影響安全監察部門對不安全事件的調查。總之,我國現階段航空公司對不安全事件缺乏獨立的調查環境。

2.2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機制

目前,大部分航空公司對不安全事件處理流程大致為:不安全事件報告、調查與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措施跟蹤[4]。在公司內部進行調查中,需要的是當事人的主動上報,而后由公司相關的安全監察部門進行調查。中國民航傳統的不安全事件調查工作包含責任調查內容,涉及到過錯界定及處罰,這會阻礙當事人進行主動上報,即使當事人愿意上報,上報內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實性和全面性,使調查工作在可靠性和準確性上存在明顯的不足。

再者,我國民航業現階段主動報告機制尚不完善。主動報告內容的范圍很狹窄,而強制報告內容的范圍很廣泛,造成了主動報告減免責任規定的發揮空間少之又少。主動報告適用條件的規定不太詳細,基本上都只是規定局方收到當事人屬于自愿報告范疇的報告就構成自愿報告,對于自愿報告的認定也缺乏明確的標準[5]。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滯著主動報告機制的執行。

2.3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方式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航空公司中負責不安全事件調查的職能部門是安全監察部門。該部門常用的調查方式有:聽取事發單位領導匯報、請當事人或單位寫出書面事發經過、聽錄音(包括無線電和電話)、看錄像、照相、繪圖等,查看進程單和交接班日志、審察當事人的技術資格、與當事人談話、向事發現場的當事人同事了解情況[6]。在完成資料收集工作之后,安全監察部門需要把取得的各方面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查證,分析已發生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給予定性,明確責任,提出結論意見,責令相關單位拿出對當事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的處理方案。安全監察部門同時會針對不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和暴露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事前預防的建議。

不安全事件調查的結果對提升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來說是寶貴的資源。國際民航組織在Doc9859《安全管理手冊》中指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數據驅動,而高質量的數據是安全管理的血液?!盵7]數據的管理必然要與管理系統結合起來,國內民航業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統的開發尚未得到良好的發展,不安全事件管理效率比較低,不安全事件相關數據的利用程度也很低。所以,目前我國航空公司急需開發適合公司發展的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統。

不安全事件調查離不開對于不安全事件的收集。在航空公司的日常運營過程中,為了提升公司自身的不安全事件調查能力,現在很多民航相關從業人員都提出了采用匿名信的方式來收集不安全事件信息,以便擴大不安全事件的收集來源,但是這種方式在現在公司中實行的效果卻并不是很好。不安全事件調查與安全管理是密切相關的,而目前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外部審計、內部審計、內部評估、安全報告等方式來收集不安全事件。然而,由于這些不安全事件的數量很大,并且缺少獲取和分析這些信息的有效工具,以至于管理者很難處理這些數據,從而降低了這些寶貴數據的有用性。

3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方法改進措施

3.1營造獨立主動的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環境

目前,我國民航業不安全事件調查環境缺乏獨立性和主動性。第一方面,獨立性要求調查職能部門從航空公司內部的職能部門脫離開來,調查職能部門中的人員不應從公司各部門中調配,而應當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調查的部門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來幫助公司進行不安全事件調查。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調查人員(同時是公司部門成員)考慮到公司自身的背景安全文化,切實做到在調查上的客觀性。

第二方面,主動性要求公司至上而下地形成主動報告的氛圍。公司管理層可以在各部門中大力宣傳好報告主動性的意義,保證公司每位成員都從思想上加強主動報告的意識。公司可以在培訓新進員工的時候,加強他們從組織系統的角度而不是從自身的角度對主動報告進行全面的認識。從宣傳和培訓兩個角度來實現公司主動報告氛圍的形成。

3.2完善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機制

完善不安全事件調查機制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落實減輕或免除處罰機制,另一方面鼓勵實行主動報告制度。

落實減輕或免除處罰機制,首先要明確不安全事件調查的目的是: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和缺陷,預防事故、事故征候、嚴重差錯的發生,而不是裁定責任、處罰當事人。其次,公司內部必須以制度或規定的形式來明確什么樣的事件能夠執行減輕或免除處罰制度,做到管理者與當事人在進行不安全事件調查的過程中處于平等的地位。

鼓勵實行主動報告制度,公司內部可以建立主動報告獎勵制度。公司頒布獎勵評定規定,規定中有報告不同不安全事件的的評分標準,根據主動報告的不安全事件的價值度來進行獎勵,價值度最重要的是能夠從報告的不安全事件中發現系統中的漏洞,并可總結出完善系統的措施。必須強調的是:該制度中主動報告必須強調時效性的規定,即發生了不安全事件必須在一定時間期限內主動上報,否則不視為主動報告。

3.3改進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方法

首先,改進不安全事件調查方法要制定一套合適的不安全事件調查流程,該流程如下:

(1)主動上報不安全事件。

(2)對上報的不安全事件進行預處理,核實真實性,剔除與改善系統無關的信息。

(3)再處理,消除不安全事件當事人的個人信息和部門信息,并且嚴格保密。

(4)分析不安全事件,并提出改進和完善系統的建議。

(5)建立不安全事件數據庫,進行存檔。

(6)信息與共享。

(7)進一步進行跟蹤調查,預防同類不安全事件的重復發生。

該不安全事件調查流程由公司中獨立的調查職能部門或委托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職能部門在調查的過程當中應當嚴格履行獨立性,系統地、全面地對不安全事件發生相關的各個組織的每個組成部分進行調查。

針對不安全事件調查流程的第一步—主動報告不安全事件,公司應當建立不安全事件主動報告系統,該系統應方便一線員工操作,達到簡單明了而又信息完備的目的。本論文提出:嚴格按照“4W1H”來提交,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at(發生了什么),how(如何發生),why(為何發生)。第一步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這一步執行得好,對下面調查職能部門開展調查工作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4總結

面向未來,我國民航業將會不斷發展,同時也會面臨不安全事件絕對數量的增加,提升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調查能力十分重要。論文在分析現階段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出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中存在的缺陷有:調查環境缺乏獨立性和主動性、減免或免除處罰制度和主動報告機制存在滯后性、調查方式上缺乏一套系統的調查流程,從營造獨立主動的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環境、完善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機制、改進民航不安全事件調查方法三方面給出不安全事件調查的改進措施和建議,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民航業不安全事件的調查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旭明.空管不安全事件人因控制對策[J].科技資訊,2013,14:248-249.

[2]霍志勤.跑道安全事件危害評價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1,37(12):17-18.

[3]王永剛,王燦敏,鄭紅運,陳芳.基于系統動力學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復雜性研究[N].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8):71-72.

[4]王永剛,賴晉將,王燕.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統設計[N].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0,21(1):12-13.

[5]胡臨春.我國民航迫切需要完善航空安全主動報告制度[J].中國民用航空,2011,127:54-55.

篇(4)

1.空管安全管理體系概述

空管安全管理體系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務(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在內的系統性的安全管理問題。

空管安全管理體系研究現狀

安全始終是民航界的首要問題,在民航界具有重要影響的組織或國家都幾乎一致地將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安全管理問題升級為一個具有現代管理學科意味的系統性安全管理問題來對待,在繼承傳統安全管理經驗(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管理文化精髓)的同時,人們已經更加重視依托現代安全管理理念、策略和科學方法(包括基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安全管理決策支持工具)去全面解決空管系統的安全管理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統一的體系來對空管單位進行安全評估和審計,各單位的標準不一,審計手段也各不相同。隨著民航業的飛速發展,空中交通流量的劇增,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空管單位的安全隱患與日俱增。

2.空管安全審計

2.1 空管安全審計概述

空管安全審計可以讓管理層有效掌握空中交通服務系統的安全狀況和需要改進的缺陷,它是一種識別潛在問題的有效手段,是一項未雨綢繆的預防性安全管理活動。

作為安全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內部安全審計所體現的內部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確保運行安全風險得以識別,導致安全問題的誘因得以辨識;通過強化安全指令和程序的遵守、人力資源配置、提高人員素質和培訓等,確保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體系架構;確保應對突發緊急情況的安全措施得當;確保設備性能能夠滿足保證安全所需;在促進安全、監測安全性能和處理安全問題方面,保證各項管理措施切實有效。

2.2空管安全審計原則

(1)安全審計的目的在于了解實際情況,不得有任何指責和懲罰方面的暗示。

(2)被審計者應當給審計者提供一切相關安全管理實證或文件,安排必要人員供審計者了解情況。

(3)安全審計應當客觀地調查取證。

(4)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給被審計單位提供書面報告,闡述發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5)應當向被審計單位提供有關審計結果的反饋意見。反饋意見應當突出審計中所觀察到的問題,必須找出不足之處,但也要盡可能回避消極的批評。

2.3空管安全審計計劃

簡介:說明這是哪一項安全審計的正式文件,介紹報告的各章。

參考文件列表:列出審計中使用的所有文件依據背景:描述審計原因,說明這是正常審計還是由于特殊原因(例如:發現安全風險,觀察到不安全事件等)而進行的審計。

目的:按照審計計劃描述審計的目標和范圍。如果在審計過程中發生了影響審計目標完成的事件,應當在此描述,并且闡述事件造成的后果。

人員:列出參加審計的人員

受審計的單位:列出受審計的單位名稱

計劃日期:注上當日日期

2.4在空中交通服務系統的安全審計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 觀察結果和建議的內容應與最后討論會、審計報告草案及最終審計報告中的談論或稱述保持一致。

(2) 審計結論應當有充分的證據支撐;對觀察結果和建議的闡述應當清晰簡要。

(3) 觀察結果應當具體明確,并客觀地陳述觀察結果。

(4)要應用廣泛接受的航空術語而不要用縮略語和俗語。

(5)避免直接批評某個人或某個職位。

2.5審計員應當在訪談時應當遵照以下原則:

(1)聆聽——讓講話的人知道你在聽他講;

(2)保持中立——不要當面表達不一致的意見,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陳述或甚至給予批評;

(3)理解不透徹時——可向對方核實,以獲得對方對訪談記要的認可;

(4)使用“什么,為什么,在哪里,什么時候,誰,如何”等特殊疑問句,以引出事實情況;

(5)詢問一些深入的問題,比如“假設…”,“如果…,會怎樣”“請給我演示一下…”,讓對方給出解釋和例證。

2.6 安全審計情況的后續跟蹤

(1) 后續跟蹤的主要目的在于核實受審計單位是否落實了改進計劃。后續跟蹤可以通過對改進計劃實施情況的監督來進行,也可通過隨訪跟蹤來進行。

(2)如果進行了跟蹤隨訪,還應當編制一份隨訪報告,說明改進計劃的落實情況。

如果不符合規章的情況和隱患尚未消除,審計組長應當在跟蹤報告中著重說明,并直接給相關空中交通服務單位的高層管理者發送一本報告副本。

(3) 審計組長應主動向所屬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報告階段性的審計情況和提交審計報告、跟蹤隨訪報告。

3.結論

本文首先對空管安全管理體系進行了概述,描述了當今空管安全管理的現狀及中國民航安全管理的目標和空管安全管理體系的構成。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通過有效、科學的手段對空中交通管制單位運行安全審計,找出安全隱患,通過一系列的運行管理手段,消除安全隱患,使“人─機─環境”系統中的運行關鍵因素有機地結合,共同作用于空管運行的各個階段,切實提高航空安全運行質量,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民航安全運行管理,切實提高民航安全運行質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航空事故,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單位的自身系統控制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空管在線收集整理

[2]駱慈孟.以人為本,確保飛行安全,空中交通管理, 2000.5

篇(5)

專業核心能力:安全防范技術應用技能。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刑事法律、民事法律、電路電工、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數據庫技術、犯罪學、犯罪預防、安全防范技術、安防工程、監控技術、消防技術、安全管理、治安管理。

篇(6)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072-02

一、論文研究背景、意義和現狀

1.研究背景及意義。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帶動了航空業迅猛的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航空市場,在這個大形勢下,新疆作為中國西部門戶,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GDP穩定提升。毋庸置疑,新疆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新疆民航的發展,將進一步緩解就業壓力,將繼續拉動區域經濟,將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將成為新疆的經濟“馬達”。作為烏魯木齊市航線覆蓋面最廣、客運量最大、航班最密集的地窩堡機場,較內地機場,其游客吞吐量較低,掣肘著機場產值增長。當下,機場旅客量不斷增加,這必然會對機場軟硬件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機場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又要了解顧客,設身處地為旅客設計滿意舒適、優質貼心的服務,提高旅客滿意度。因此研究顧客滿意度,提高機場服務質量,吸引更多潛在顧客,促進機場又好又快的發展是一項有意義的探究。

2.研究現狀。顧客滿意度指數是國內外經濟領域一個熱門前沿的話題。最早1989年瑞典建立起顧客滿意度指數模型,1994年美國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顧客滿意度指數計量經濟模型,1999年歐盟11國也開始計算自己的顧客滿意度指數。1999年開始,歷時三年半,中國建立了“中國顧客滿意指數評價系統”。原中國民航協會用戶委員會于 2002年率先在民航行業建立了民航用戶滿意指數測評模型。姜俊(2007),對顧客滿意度評測指標體系九個質量指標進行四分圖方法分析,以便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通過服務差異化獲得優勢。白雪和李文(2008)通過對世界范圍內四種典型顧客滿意指數測評模型的比較,在中國原有基本模型基礎上,提出新的顧客滿意指數測評基本模型。

二、中國航空用戶滿意指數(CACSI)測評

1.用戶滿意指數(CACSI)測評模型。在CACSI模型中,由于旅客沒有直接對機場消費的過程,民航機場的用戶滿意指數模型不統計感知價值潛變量得分,由預期質量、感知服務質量、服務品牌、用戶滿意度、用戶抱怨、用戶忠誠度等6個潛變量模塊構成。本文中所研究的新疆地窩堡國際機場屬于中國民航用戶滿意指數體系的第三層,由調查數據直接計算得出。中國民航用戶滿意指數測評模型中的6個潛變量,需要將獲得的數據帶入到模型轉化為數學方程,利用PLS等方法便可計算出顧客滿意指數。由此得出實現顧客滿意的三要素:對服務的預期;服務的實際質量;二者的比較。由此出發,問卷設計包括四個部分。分別在機場候機廳和出口處發放調查問卷,選取對象為乘機人員和購票人員。本次調查一共發放200份,由旅客現場作答,最后回收180份,有效率達90%。

2.機場用戶調查問卷。機場部問卷設置九個問題,分別歸屬于感知質量、品牌形象、感知質量、用戶滿意度、預期價值、用戶忠誠度、用戶抱怨。共有6個潛變量,其中品牌形象是外生變量,其他是內生變量,每個潛在變量都由與之對應的觀測變量決定,所有觀測變量通過問卷所獲得基礎數據得出。

η1η2η3η4η5=0 0 0 0 0β21 0 0 0 0β31 β32 0 0 00 0 β43 0 00 0 β53 β54 0η1η2η3η4η5+γ110γ310γ51ξ+ζ1ζ2ζ3ζ4ζ5

其中β是內生變量的權值系數矩陣,γ是外生變量ζ的系數矩陣,ξ為殘變量(品牌形象)。η1:預期質量,η2:感知質量,η3:滿意度,η4:用戶抱怨,η5:忠誠度。潛變量與觀測變量的關系,及測量模型為:

y=Λ,η+ε

x=Λ,ζ+δ

其中,y,x分別為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向量,Λx,Λy是相應的回歸矩陣,ε,δ分別為殘差向量。對模型進行擬合度R2檢測,通過Q2檢驗評價模型預測相關性,經建模計算對參數進行估計。根據調查問卷的基礎數據計算,對機場滿意指數模型中,參數系數矩陣為:

βa=0 0 0 0 00.79 0 0 0 00.04 0.70 0 0 00 0 -0.35 0 00 0 0.59 -0.09 0,Γa=0.800.2200.17

經計算得出2013年旅客對該機場的滿意指數情況:品牌形象72.93%、預期質量71.26%、感知質量74.48%、滿意度73.67%、抱怨度17.5%、忠誠度68.69%。

3.航空服務質量諸因素間內在關系。根據滿意指數計算可以得出:旅客對機場的期望值較高,表明對機場的服務要求高,所以滿意指數低,在目前的航空運輸條件下,旅客對機場的選擇可能性很小,所以忠誠度高,說明旅客的選擇自由度大,還說明機場對航空公司的服務相對比較到位。降低游客的抱怨度指數才能提高滿意度,這就要求機場加強與旅客的溝通,針對旅客的意見和建議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完善差異化服務和特色服務,重視旅客需求。

三、分析評價中發現問題

1.航班延誤安撫不健全。隨著航班數量的增多,不良天氣、空域限制、機械故障、航班計劃以及其他種種原因都成為引發航班延誤的起因。從客觀角度考慮,航班延誤必然發生。但在實際情況中,航班延誤往往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因航班延誤信息通報不暢、后續服務不到位以及相關服務補償不到位等種種原因,導致旅客與航空運輸提供方之間產生較為嚴重的沖突,成為困擾航空運輸服務品質的痼疾,嚴重影響旅客的滿意度。

2.安檢矛盾凸顯。經濟政治文化復雜多樣的新疆,不安全因素日益威脅著民航安全,目前機場的安檢模式在民航業中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機場中也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檢模式。而且安檢過程中乘客遇到要求其脫鞋、脫外套、脫腰帶檢查時,容易出現不理解的情況,既增加了成本又延長了旅客值機時長而且引起旅客不滿。再加之行李服務過程中,行李的保護滿意度普遍很低,行李運輸時間也不盡滿意,加劇了旅客對機場的抱怨。

3.信息傳遞不暢通。從問詢、值機、安檢、登機、到達到行李服務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無一不是旅客與機場工作人員面對面的接觸。其中,因為設備設施或服務流程的不完善導致的溝通不暢是造成旅客與機場工作人員矛盾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之一。航延時,旅客最需要的就是迅速準確的信息,很多旅客并不想滯留在機場,只是不知該走還是該留,在猶豫不決中痛苦。

四、建議和對策

1.建立系統性航班延誤處理機制,構建高效的處置機制,協調好航空公司和旅客之間利益關系,協助延誤旅客辦理簽轉,滿足旅客出行要求,維持現場秩序,穩定旅客情緒。航班延誤符合國家相關賠償管理規定,務必主動應對,積極償付旅客損失,避免出現越鬧越賠、不鬧不賠現象。

2.機場安檢部門推行微笑服務,讓乘客面對安檢的“種種麻煩”而不好意思抱怨,從而主動配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給予旅客便利和尊重。同時引進推廣新技術提高安檢效率,比如借鑒內地機場經驗,推出自助托運行李服務。

3.機場各部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把更加準確的航延信息傳遞給社會公眾,尊重旅客的“知情權”。應該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航延信息傳遞體系,借助現代化科技手段,提高信息的及時有效性。內外兼治,對內建立信息聯動機制,著力解決自身的信息短板;對外通過市場手段,將信息傳遞工作外包給專業化公司,從而保證航延信息傳遞的及時、迅速和準確。

五、結論

本文針對地窩堡機場的滿意度調查指標分析,得到了機場旅客和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開展旅客評價乘機服務質量以及測評用戶滿意度,對推進機場經營觀念轉變,維護提升機場形象,改善機場服務質量,增強客戶滿意度,留住旅客忠誠度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指標分析,找出旅客滿意度低的方面,發現機場薄弱環節,并對此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議措施。促進地窩堡機場積極與國際接軌,為新疆運輸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并為推動民航強省戰略落實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姜俊.中國民航企業顧客滿意度與市場細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

[2] 民航協會用戶工作委員會.2006年民航用戶滿意指數測評分析報告[J].中國民用航空,2007,(3):65-67.

[3] 李勇,趙艷桃.PLS2回歸計算顧客滿意度指數[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1):115-118.

[4] 高玉慧.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地面服務質量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12.

[5] 周博.國航在呼和浩特機場推出自助托運行李服務[N].中國民航報,2011-08-03.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086-02

民機發展,適航先行。加強適航意識、提高適航能力是我國民機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對提高我國民航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航空器適航技術與管理是一個涉及航空器設計、系統安全和管理等多個學科的新型交叉學科,歐美在該學科的教育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我國適航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面對具有相當特殊性的專業人才,其培養模式與體系建設目前已在國內航空和民航領域的院校中逐步展開。由于我國航空器適航技術與管理人才相當緊缺,2011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緊缺專業“適航技術與管理”,培養民航發展急需的專門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針對適航學科對人才要求的特殊性,采用分階段、本―碩連讀培養模式,探索培養適航技術與管理人才的新途徑。

一、跨學科本科―碩士連讀培養機制

1.培養目標。依據合理的培養模式,制定完善的培養體系,培養以航空器結構、材料、系統,以及航空器發動機等專業為基礎,熟悉航空器適航條例和規章體系,掌握基本的適航符合性驗證方法,并具備航空器安全性評估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使其能夠滿足大型民用飛機研制、通用航空器設計與制造、航空公司運營與管理、局方部門監督與管理等方面的適航人才需求。

2.培養模式。航空器適航與管理技術涉及到多個飛機設計學科以及管理學科,是綜合性比較強的專業,它不僅需要從業者具有較高的航空器設計水平,也需要從業者熟悉適航條例、法規和流程等知識,同時,必須具備較高的協調、溝通能力。為適應從業崗位要求,達到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適航技術與管理人才采用培優淘汰模式、本碩連讀機制,學制總計6.5年。

學生來源(選拔):學生可通過高考進入適航培優班,高考成績優秀、綜合素質高的考生經審查擇優錄??;另一部分生源為校內其他相關專業優秀大學生,經過申請、考核、審批的流程進入適航培優班。

考核淘汰制:適航培優班的學生實行考核淘汰制,大學本科階段每年都要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學生,方可留在適航培優班繼續學業,并保留免試攻讀碩士資格;考核不合格者,則不再保留培優資格,并取消免試攻讀碩士的資格。

分階段培養:適航技術與管理培優班學生的培養分為3個階段,各階段培養過程如圖1所示。

產學研合作、講座型課程:建立適航領域產學研合作培養機制,在民航、航空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在第一和第二階段,學生的專項實習和工程實踐學分與普通專業學生不同,比重較大。同時,研究生階段開設2~3門專家講座型課程,邀請企業和局方的適航技術與管理專業人員授課,貼近職業方向的需求。

二、面向職業需求的研究生培養方向

1.適航技術與管理人才需求。適航技術與管理領域學生培養的職業特點非常明顯,目前該領域人才非常短缺,根據職業需求,大致包括以下四大類:(1)參與航空器或相關民機產品設計制造的廠、所內部適航工作人員;(2)航空公司、民航監管部門的適航工作人員;(3)負責適航規章、條例頒布與實施、航空器設計/制造單位和航空器適航審定的局方人員;(4)適航條例和法規、適航技術與驗證方法等相關研究人員等。四大類相關工作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都很高,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而且必須具備適航法規與規章的研究/理解能力,較強的協調、溝通和管理能力等。

2.面向職業需求的研究生培養方向。適航技術與管理培優班學生研究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在研究生階段。根據該領域四大類人才需求,我們針對以不同學科為基礎的適航培優班學生設計了5大研究方向及其相關的研究技術,如圖2所示。本科階段學生的學科跨度較大,不同的跨學科專業的學生可以在5大方向中,選擇合適的專業技術從事研究工作。

三、跨學科研究生培養和過程管理

1.課程設置與優化。適航技術與管理學科的研究生來自于航空器主機設計(含結構)、機械設計和強度、航空器發動機,以及航空器各分系統等專業,前三年的課程體系與原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一致;同時,增設了相關的適航概念性課程。本科四年級與碩士一年級的課程,以及碩士階段的研究方向則側重于系統工程、適航技術與管理方面;以促使適航技術與管理學科和各專業學科的相互融合,滿足跨學科適航學科人才培優的需要;并不斷探索、實踐和改進。碩士階段必修課設置:注重前沿性和綜合性,以便彌補不同學科之間的差異,側重系統工程與安全工程,切合適航技術與管理方向人才分類需求,初步設置的課程有:航空器可靠性工程、航空器適航驗證與審定技術、航空器安全管理工程、航空器持續適航技術、系統工程。碩士階段選修課設置:面向航空器適航,注重適航工程實踐類課程,并由各專業學科課程進行支持;學生可根據后續課題研究內容的需要,在全校工科類碩士選修課中選擇其他課程。實踐類課程可包括,旋翼類飛機適航審定與驗證工程實踐,通用飛機適航審定與驗證工程實踐,機載設備適航審定與驗證,航空發動機適航審定與驗證,持續適航工程實踐等。目前第一屆培優學生已進入碩士階段,培養過程進展順利,根據后面的反饋情況,我們將進行課程的優化。

篇(8)

一、概述

無線電干擾是指在無線電通信過程中發生的,由一種或多種發射、輻射、感應或組合所產生的無用能量,它對無線電通信系統的接收產生影響或對無線電通信所需接收信號的接收產生影響,通過直接耦合或間接耦合方式進入接收設備信道或系統的電磁能量,它可以導致無線電通信性能下降,質量惡化,甚至會阻斷通信。

無線電干擾通常分為互調干擾、同信道干擾、鄰道干擾、帶外干擾、雜散輻射干擾、阻塞干擾和來自非無線電設備的干擾這七大類,其中,互調干擾是無線電通信中最嚴重的干擾之一。互調干擾是指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頻率信號同時輸入收、發信機時,由于電路的非線性而產生第三個頻率F0,當F0恰好落入某個電臺的工作頻段中,則該臺將受到干擾。互調干擾不僅影響通話質量,嚴重的時候會造成信號嚴重失真,致使空中交通管制人員與飛行人員通話困難甚至聯絡不上,嚴重干擾民航地空指揮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轉,直接影響到飛行安全。互調干擾還會造成設備的損壞,當發射機調試好以后,它的工作頻率是處在輸出電路的最佳諧振點上,這時候電路電流最小,但是互調干擾信號使工作電路失諧,電流增大,元器件發熱嚴重,大大增加發射機的故障,影響飛行安全。

二、互調干擾形成的機理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線性系統都存在非線性系數。三階互調是指當兩個信號或多個信號在一個線性系統中,由于非線性因素存在使一個信號的二次諧波與另一個信號的基波產生差拍(混頻)后所產生的寄生信號。比如F1的二次諧波是2F1,他與F2產生了寄生信號2F1-F2。由于一個信號是二次諧波(二階信號),另一個信號是基波信號(一階信號),他們倆合成為三階信號,其中2F1-F2被稱為三階互調信號,它是在調制過程中產生的。又因為是這兩個信號的相互調制而產生差拍信號,所以這個新產生的信號稱為三階互調失真信號。產生這個信號的過程稱為三階互調失真。由于F1,F2信號一般比較接近,也造成2F1-F2,2F2-F1與原來的基帶信號F1、F2比較接近,這樣會干擾到原來的基帶信號F1,F2。這就是三階互調干擾。當情況比較復雜如有三個信號在一個線性系統中,如F1、F2、F3,他們除了產生上述說說的三階互調外,還將產生三階互調F1+F2-F3、F1+F3-F2、F2+F3-F1。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更高階的互調,比如五階互調、七階互調,但是由于高階互調信號強度較弱,造成的干擾較輕微,因此我們就一般不考慮更高階的互調干擾,而認為三階互調是最主要的干擾。

三、互調干擾的分類

互調干擾來源于電路的非線性,根據產生的位置不同,我們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發射機互調干擾

由于其他信道的發射信號或RF共用器件耦合到發射機末級與本機,發射信號在功放電路中相互調制而產生新的頻率組合,隨同有用信號一起發射出去,對接收機形成干擾。這類干擾稱為發射機互調干擾。

(二)接收機互調干擾

在接收機的前端電路中,同時兩個偏離接收頻率的干擾信號同時侵入接收機時,由于高頻放大器和變頻器的非線性,使其調制而產生互調頻率,互調頻率落入接收機頻帶內造成的干擾稱為接收機互調干擾。

(三)外部效應引起的互調干擾

在發射機發射端傳輸電路中,由于天線、饋線接頭以及其他接點接觸不良,或者是異種金屬的接觸部分所引起非線性的原因,在強射頻電場中起檢波作用,從而產生互調干擾。這類干擾稱為外部效應互調干擾。這類互調干擾的特性比較復雜,它是隨天氣和氣候變化而變化,白天也黑夜、干燥和潮濕、甚至上午與下午的干擾程度都不盡相同。

四、民航甚高頻受廣播電臺互調干擾分析

目前民航航空頻段為118MHZ-137MHZ,商業廣播調頻電臺頻段為88MHZ-107.9MHZ,兩者均為甚高頻頻段,傳輸特性一致,由于兩者頻譜接近,如果兩個系統之間沒有充分的隔離措施,互相影響很大。廣播發射機的發射功率一般都在成百上千瓦,它由多個放大器組成,由于放大器的放大特性不是理想的線性,其輸出含有非線性成分。當放大器輸入有不同的工作頻率時,在輸出中含有互調產物,如果互調產物的頻率剛好落在民航航空頻段,則將嚴重影響民航接收機的正常工作。下面我們舉例說明情況的嚴重性。假設某個調頻廣播電臺有三個工作頻率89.5MHZ、100.7MHZ、10

6.2MHZ,則該臺可能產生的三階互調頻率為78.3MHZ、72.8MHZ、111.9MHZ、

95.2MHZ、122.9MHZ、111.7MHZ、84MHZ、95MHZ、117.4MHZ,可以看出有一個三階互調落入民航航空頻段118MHZ-137MHZ中。如果民航地空通信系統與該調頻廣播臺站之間沒有足夠的保護距離,那么在122.9MHZ附近這幾個民航通信信道將受到干擾。

五、減少互調干擾的措施

互調干擾的產生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要有非線性電路;第二干擾信號能夠進入非線性電路;第三互調分量的頻率要等于接收機的工作頻率。以上三個條件只要一個不能滿足就不會產生互調干擾,因此我們采取措施的方法要從上述三個方面考慮。

(一)對于減少發射機互調干擾采取的措施

1.各發射機分用天線時,要增大天線間的水平,垂直隔離距離,避免饋線互相靠行敷設;2.在發射機的輸出端接入高Q帶通濾波器,增大頻率間隔;3.改善發射機末級功放的性能,提高起線性動態范圍;4.在共用天線系統中,各發射機與天線間插入單向隔離器或高Q諧振腔。

(二)對于減少接收機互調干擾采取的措施

1.接收機前端加入衰減器,降低干擾信號電平;2.接收機輸入回路應有良好的選擇性,如采用多級調諧回路,以減少進入高效的強干擾;3.高放和混頻器宜采用具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如結型場效應管。

(三)對于減少外部效應引起的互調干擾

篇(9)

目前,我國正處于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發展的過程中,民航產業的做大做強,對民航人才需求不斷加強,而能夠服務民航的航空法學實務人才更是促進民航由大到強轉變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國民航院校的法學教育培養模式存在問題,沒有形成以航空法為特色的法學教學體系,導致我國航空法學人才并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人才數量與質量均與民航強國戰略不太適應,不僅在微觀上影響民航院校法學學生的就業及航空法學的發展前途,而且在宏觀上影響民航強國戰略的實施。為此,民航院校的法學必須改革現有的教育培養模式,在遵循教育外部關系規律的前提下,主動適應民航經濟的發展,重新定位辦學目標、教學培養模式等,形成系統的綜合的職業化實踐性教育培養模式,以促進民航工科院校法科學生的就業,同時也促進民航強國發展戰略的實施。

二、我國航空法學教育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科專業體系缺乏特色性。目前,全國共有近600所院校設置了法學專業,其中將近一半以上的工科院校也設置了法學專業。民航院校屬于典型的行業特色工科院校,不僅工科專業較多,而且立足于特色民航專業。這樣院校中的法學專業,相比較政法類專業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中的法學專業,在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和學生生源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劣勢,不具備其他綜合性院校和法學專業院校培養的法學本科生的就業優勢,缺乏較強的競爭能力。我國高校中專門的航空類院校僅限于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四川廣漢飛行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但專門設置法學院的只有中國民航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wWW.133229.CoM目前我國民航院校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或方案中普遍沒有區分專業方向、特色課程,沒有充分發揮民航行業與法學相結合的優勢,沒有形成以航空法學為特色的完備學科體系。

2.教育培養模式缺乏實踐性。目前的民航院校法學專業由于受人才傳統培養模式、辦學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沒有重視教育教學的實踐性主旨,忽視了將法律運用到民航生產工作一線的要求,導致培養的法科學生只懂法學理論,不懂民航實踐,這種教育培養模式將嚴重影響法科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危及就業。

3.教育培養方式單一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培養的學生必須符合企業的需求,適應市場的需求,這就需要產學研的通力合作。而目前民航院校的法學教育培養方式單一,缺乏與民航行政機關、企業的合作,挖掘利用多種教育資源不夠。一方面不能體現航空的行業特色;另一方面也不能發揮民航企事業單位實踐的優勢為教學所用,培養出來的法學學生不能很快地融入和適應民航企事業單位。

4.教學體系不能切合民航實際的需求。第一,課程設置。課程設置主要圍繞國家統一的法學十四門核心課程,缺乏航空法學系統課程體系。雖然目前有些民航院校的航空法學專業安排了部分航空法課程,但缺乏航空法學的法律實務實訓等技術性課程。第二,教學方法。只有改革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教授課程內容。我國目前的航空法學教育缺乏調動學生主動性、思考性和動手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旦接觸到實務便束手無策,一籌莫展。第三,考核與評價機制。當前的航空法學教育對學生的考核一般以書面的試卷考試為主,缺乏對學生航空法律掌握能力的分析評價,沒有形成綜合的實踐考核與評價機制。

三、我國航空法學職業化實踐教育培養模式的構建

航空法學職業化實踐教育本文由收集整理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結合民航強國戰略精心設計,從基本框架、培養方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合理構建。

1.基本框架。為了構建具有明確目標性、系統性和特色性的航空法學職業化實踐教育模式,我們提出“四個一”工程。具體是指:“強化一個重點,即建設民航強國為重點;發展一個專業,即建設與發展具有行業特色的航空法學專業;夯實一個平臺,即打造航空法學職業化實踐教學平臺;培養一批人才,即培養大規模的服務民航的航空法學人才。

2.培養方式。積極加強與民航實務部門的聯系,進行校企等聯合培養,以拓展教學資源,共享教學成果。民航企業和民航院校共同構建基于行業標準的教師與學生培養平臺:一方面選派教師到航空企事業單位學習,打造具有行業認可、理論實踐結合的“雙師”素質航空法學專業教學團隊;另一方面,選派優秀學生到航空企事業單位學習實習,加強產學合作,滿足市場需求的航空法實務技能人才,實現“雙贏”。目前,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導師遴選實行“雙導師”制,研究生可在“二導”所在單位實訓,參加他們的課題或案件。

3.教學體系。法學具有的先天職業背景決定了法學教育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和實踐性特點;而民航業更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所以航空法學天生具有職業化、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體系上必須滿足航空法學的職業化性質和民航的實踐性本質。具體表現在:

第一,課程設置。課程設置上既要強調學術性,更要強調實踐性。具體包括兩大模塊:第一模塊是民航與法學基本理論知識,第二模塊是航空法理論與實踐課程。第一模塊以民航概論和法學十四門必修課為導航課,具體包括民用航空基礎、航空器基礎知識、空中交通管理、機場及空港、航空運輸及運營、航空運輸安全及監管、法理、憲法、民商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等。第二模塊的航空法理論課主要分為航空法概論、航空法律文獻檢索、航空公法、航空私法,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院校的優勢和特色細分為航空商業與法律、航空運輸法律和政策、航空保險法、航空電子信息服務法律、航空航天知識產權法、航空器事故調查與法律,航空刑法、航空犯罪與預防、航空保安法、衛星通訊與法律,民航行政監管、國際航空法、比較航空法、航空航天法、外層空間法、國際航空法等。

第二,教學方法。航空法學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航空法學理論,而且還要讓學生運用相關理論解決航空運輸生產實踐中碰到的法律問題,這就需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鍛煉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素養。聽是指聽教師傳授各部門法的課程;說指通過辯論法、情境模擬法、案例教學法、探討教學法等鍛煉學生的語言功能,將之用于民航法律的實務中;讀是指大量閱讀在法律文獻課程中查找到的文獻書籍、法院判例等,深入了解民航與法律知識;寫是通過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讀書報告、案例分析報告、實習報告、模擬法庭法律文書等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總之,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航空法學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

篇(10)

引言:

民航運輸機飛行員是飛機安全運行的最后一道防線,其職業安全素質直接決定了飛行任務的安全品質。據我國民航總局調查統計,60%左右的民航飛行事故是由飛行員原因導致的;從世界范圍來看,飛行員原因在民航飛行事故的諸多原因中所占比例高達70%左右。這些引發事故的飛行員,大都存在職業安全意識淡薄問題[1]。由此可見,研究如何增強和保證飛行員的職業安全素質,對中國民航的發展既有現實意義又有長遠意義。

針對安全信用,自上世紀90年代后逐步有的國內學者從事了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藥品、建筑、化工等公共服務行業。趙賢穎[2]在《湖南省藥品安全信用評級與管理研究》一文中,依據我國國家藥品安全管理的各項標準,建立藥品安全信用評級的指標體系;黎順等[3]在《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中分析了藥品安全現狀及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對策,以建立起長效的管理機制;季佩佩等[4]在《煤礦企業員工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的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煤礦企業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誠信管理區別和聯系,并在此基礎上初步的闡述了員工安全誠信管理體系的有關內容;鮑愛光[5]在其碩士論文《危化品企業安全信用制度的研究》中,將?;菲髽I的安全信用制度分為內部安全信用制度和外部安全信用制度,并結合危化品行業特色和我國的國情以及相關的制度對其內容分別進行了研究和闡述。這些研究對保障行業的持續安全起到了促進作用,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擬通過采用歐洲的公共征信模式并借鑒我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框架有關內容[5],結合我國民航行業的特色,嘗試構建起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的初步框架。

一、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的構建

(一) 飛行員安全信用的含義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于“信用”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和多元,在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安全信用”也逐步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對于本文所要研究的“飛行員安全信用”,目前尚無準確的定義,我們可嘗試借鑒《新制度經濟學》的信用理論,將“飛行員安全信用”定義為:在民航業的眾多主體中,飛行員由于其他主體(包括航空公司,機場,有關政府部門)在安全管理方面對自己的信任,從而在進行航空運輸的過程中實施的行為與這些主體的期望所一致。簡單的說,飛行員安全信用是指飛行員在安全管理方面對其他主體履行自身承諾和義務的能力與意愿。

(二)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構建的要求

近年來,民航總局有關領導多次在公共場合和會議中提到飛行員安全誠信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民航總局也專門下文,意在敦促民航相關企業和機構迅速就該問題展開研究和探索。結合民航行業誠信機制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6],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各相關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

(2)堅持統籌協調,分工合作,分步實施;

(3)堅持宣傳教育與制度規范并重,褒獎與懲戒并舉。

(三)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的構建

1.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

從目前來看,飛行員的工作要求和中國民航的行業特色決定了飛行員的安全信用信息具有以下特點:

(1)目前尚無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了安全信用信息包含的內容,導致了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的界限模糊;

(2)各航空公司出于自我保護意識,可能對飛行員的安全信用信息相關內容隱瞞;

(3)飛行員工作的時間和地點多變,其安全信用信息分布廣、零散度大。

考慮到民航業存在的政企分離和行業的特殊性以及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的特點,我們擬通過依托政府設立專門的信用征集管理部門等形式來建立征信體系的模式來建立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征集體系。

在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中主要的參與者包括四個客體,即民航局信用管理局(以下簡稱信管局)、航空公司、空管局、機場。信管局作為政府設立的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機構,在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中,其主要職能是收集和管理關行員安全信用方面的信息[7]。

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可包括以下幾大方面:

(1)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與飛行員是雇傭者和被雇傭者的關系,作為飛行員的直接領導者和管理者,航空公司有義務對自己所簽約的飛行員運行安全進行監督管理。在向信管局上交其飛行員安全信用資料時,應當本著對自己企業負責,也為飛行員負責的態度,如實上交關行員安全信用的一切相關資料,這也是公司打造自身良好形象,搶抓市場的一個契機。

(2)空管局;飛機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時刻與空中交通管制員保持聯系。因此,空管局也是收集飛行員在飛機運行過程中安全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這其中可包括機組是否按照規章操作,是否遵從管制員指揮調配以及在遇到突況時的職業安全素養等。

(3)機場;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階段需要聽從機場塔臺的調配。在飛機起飛階段,飛行員是否能集中精力監聽塔臺管制員的指令并嚴格執行;在飛機降落階段,飛行員能否聽從塔臺管制員的要求耐心盤旋等待,這些都直接反映出飛行員職業安全素質的高低。例如2008年廈門航空“4.30”事件以及上海吉祥航空的“空中搶路”事件,這些重大事故征候的發生,正是飛行機組職業安全素養不高的突出表現。所以,作為民航三大業務之一的機場,也是收集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的重要源頭。

(4)其他渠道;除了以上三大渠道,信管局也可廣開門路,開通政府郵箱、公布舉報電話,接收個人或機構的實名或匿名舉報,此外,信管局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考察組,實地抽樣考察,完善相關信息。

2.飛行員安全信用評價制度

對飛行員安全信用進行評價,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信管局或由其指派的具有資歷的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對收集來的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進行評價、分析,最后得出飛行員個人安全信用以及某個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整體安全信用等一系列信息,從而為以后政府機構進行管理,航空公司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改善自己飛行員隊伍職業安全素質提供幫助。

評價的具體標準應當由民航總局統一制定,以民航行業相關法律責任作為基本依據,力求實用、科學,便于理解和應用。

飛行員安全信用評價制度的具體內容,我們可參照美國FICO評分模型來嘗試構建[8]:

首先,信管局應當明確評價制度的評價周期,為一年一評或二年一評。在新的評價周期開始時,先給予每個飛行員一定且相同的初始分,并及時詳細的公布與安全信用相關的評價因素及其相應的加分或減分值。

此后在未來的一個評價周期內,在信管局的牽頭領導下,機場、空管、航空公司等從多方位對飛行員的安全信用進行監督,當飛行員出現加分或減分的情況時,嚴格審核并實時的對其信用分進行更改。

最后,在一個評級周期接近尾聲時,由信管局或其指派的中介機構出具印有每個飛行員本周期的安全信用分和綜合安全信用分的官方報告。

這種方法不僅使每個評價周期之間有效的進行了銜接,并且對飛行員起到了“恩威并施”的效果:如果某飛行員在一個評價周期內,多次違反安全規章,并出現了不安全操作記錄,導致這個評價周期內安全信用分偏低,那么,這個影響將在未來幾個評價周期內一直持續影響其綜合安全信用分;與此同時,如果該飛行員在未來的評級周期內,積極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安全素質,那么,這個周期偏低的安全信用分將在未來逐步消除對綜合安全信用分的影響。

3.飛行員安全信用披露制度

在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中,為了促進其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康發展,民航總局應通過制定相關制度,通盤考慮民航業的發展和社會需求,信管局選擇有針對性并較為全面的披露相關信息,禁止由公司、企業自主選擇對其有利的信息進行披露[10]。實施辦法可參考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在針對不同領域的人群及團體,信管局選擇披露的內容是不同的。在面對廣大的社會群體,考慮到行業未來的發展及內容的隱私性,披露的內容主要是幫助人們更好的判斷和選擇航空公司來為自己的出行提供服務,同時也從外部因素來推進行業內的優勝劣汰,驅散行業內的“檸檬市場”;而在行業內部,披露的內容更加具體,也更加詳細,旨在讓各航空公司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況,為下一步改進指明方向,同時也讓飛行員之間形成競爭,不斷促進個人和行業整體職業安全素質的提升。

4.飛行員安全信用獎懲制度

從目前有關的分析來看,導致飛行員安全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既有自身職業安全素質低等主觀原因,也有社會環境、企業文化影響等客觀原因。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飛行員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行為主體,在追求其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約束制度作為保障,那么安全信用缺失也就成了必然而普遍的現象。例如,現今各航空公司均設有“節油獎”,其初衷是在于讓機長們能夠鉆研駕駛技術,為自己,也為公司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但現實情況卻是機長們為了追逐經濟利益,棄安全于不顧,在飛機運行過程中,該避讓的不避讓,該復飛的不復飛,從而使“空中驚魂”屢屢在現實中上演。因此,當前飛行員安全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還沒有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并行之有效的行業安全信用約束機制,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制裁力度不夠,使得守信者收益太小、而失信者往往獲得了可觀的收益,最終導致了“檸檬市場”的產生。在飛行員獎懲制度中,主要包括職位和薪金的獎懲。由于近年來民航業發展迅速,飛行員隊伍不斷壯大,我們可按照飛行員綜合信用分分布比例來進行獎懲,具體方案如下:

二、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的運行

該體系能否正常有效的運行有賴于以下幾個方面:

(1)體制保障;目前,民航局對這塊領域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該體系中一些制度的強制執行力還有賴于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及民航局等有關立法機構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的。

(2)有效實施;在制度實施過程中,其相關信息要做到共享,信息的披露過程要公開、公正,獎懲制度標準要統一。

(3)良性循環;體系運行過程中,有關信息、建議以及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反饋,使體系的運行處于一個良性的改進和完善循環中。

三、結論

(1)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民航飛行員職業安全素質,同時也使民航局對飛行員的管理更加系統化、體制化、多元化,對我國民航飛行員隊伍建設有積極推動作用的。

(2)飛行員安全信用體系包含飛行員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飛行員安全信用評價制度、飛行員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飛行員安全信用獎懲制度。

(3)該體系仍處于理論驗證和學術探究的階段,文中的體系框架和細節仍需要在實踐中由行業內專家學者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文興忠.民航飛行員職業安全意識的初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11):26-33.

[2]趙嫻穎.湖南省藥品安全信用評級與管理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09:1-100.

[3]黎順,劉鋼.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N].醫藥經濟報,2011-10-26(07).

[4]季佩佩,李新春.煤礦企業員工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的研究[J].煤礦安全,2010,(10):121-125.

[5]鮑愛光.?;菲髽I安全信用制度的研究[D].江蘇:江蘇大學,2009:1-94.

[6]薛煜.如何建設民航行業誠信機制[J].中國民用航空,2006,7(67):57-58.

[13]馬國建.構建企業信用征集體系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6):76-80.

上一篇: 大學年度個人總結 下一篇: 機房施工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色妞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 乱子伦国产对白在线播放 | 视频二区一区国产精品天天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