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17 08:10: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普通化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普通化學論文

篇(1)

始于1994年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以下簡稱PSC)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PSC是“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推廣普通話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PSC與高校的漢語言教學關系密切,也是檢驗學校規范用語、用字教學水準的全新尺度與手段,標志著我國應用語言學科重大的實踐與突破。

推廣普通話工作以測試形式出現,雖已有十四年了,但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如何有效地貫徹執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也還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作為參考。筆者作為一名從事普通話教學和測試工作十多年的測試員,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方法和積累經驗,形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工作思路,要在高校推進PSC工作,關鍵是要在長期的理論研究、教學實踐和測試工作中,逐步構建起一個集普通話教學、培訓、測試為一體的科學體系,即:準確定位PSC的性質是前提;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是基礎;強化測前培訓是保障;確保測試質量是關鍵,同時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積累豐富的經驗,逐步使PSC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一、準確定位測試性質是前提

目前,PSC處于實踐探索階段,準確定位PSC的地位和性質,便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確認PSC的地位和特點。PSC具有法定地位,我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都明文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一基本語言政策為PSC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確保了測試的政府行為,具有國家法規的尊嚴性、強制性與嚴肅性。PSC是在綜合吸取測試學與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上,著重“測查應試人的普通話規范程度、熟練程度,認定其普通話水平等級”。PSC具有教育測量特性,“屬于目前比較通行的標準參照性或者說達標性測試范圍”。PSC本質上是一門學科,學術性強,知識體系完整,能力訓練要求高,這項工作來自語言統一的必然要求。PSC以推廣普通話為目的,并服務于推廣普通話工作,是國家新的推廣普通話方針“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的應用與體現,并已成為全國性推廣普通話工作中一個關鍵性和不可缺少的環節。PSC將推廣普通話工作提高了一個層次,改變了過去“標準模糊、界定困難”的評價狀態,使得推廣普通話工作具有科學、規范、易于操作的新特點。

其次,要正確定位PSC與高校普通話口語課程教學之間的關系。高校普通話口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準確應用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規范的口語交際能力。目前,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日趨顯現。但傳統的不重視口語能力的教學方法與昔日模糊的“開口就好”的評價理論,對于參與言語活動的一系列心理過程無法定量、定性辨析的弊端,也隨著社會進步而日漸與現代口語教學要求發生矛盾與沖突。PSC正是出于解決這一突出矛盾的目的,正確引導、評價、推動口語課的教學與科研,以適應推廣普通話工作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的要求,順應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及現代高科技發展的潮流。PSC的口語特性、教育測量特征及語言學科的屬性都恰如其分地解決了當前口語教學的種種弊端。PSC寓測于教,寓測于學。基于這種特性,對PSC工作地位的確認必須高屋建瓴,統攝全局。

二、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是基礎

高校要把普通話口語課程納人教學計劃,作為全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要清楚地認識到PSC和教學的正確關系,PSC只是一種監督和檢驗普通話口語教學的手段。在普通話課程建設上始終強調增加投入力度,提高教學水平,力求讓學生自如、自覺地運用普通話,而不是簡單地設置成應試性的測前培訓課。只有扎實搞好普通話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才能在確保PSC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普通話口語教學:

1.多學科相融的原則

普通話口語教學是一門多科性的邊緣學科,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諸如:語言學、口才學、交際學、教育學、美學、倫理學、邏輯學等,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豐富了普通話口語的理論建設,而口語課的大量實踐經驗,又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在教學中加強這些學科與口語課的聯系,走多學科融合之路,能更好地共同擔負培養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任。

2.循序漸進的原則

口語訓練不可急于求成,要采取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分析到綜合的“階梯式”訓練方法,按照聽說能力的培養、形成以及提高的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地進行科學化、層次化、序列化的訓練。

第一階段:聽說能力的培養階段。這是口語訓練的初級階段,訓練的內容是:(1)以方言辨正為重點的普通話語音訓練;(2)發聲技能訓練;(3)朗讀技巧訓練;(4)態勢語訓練。

第二階段:聽說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階段。這一階段的訓練內容是:(1)演講;(2)辯論(3)情景會話等一般交際口語訓練;(4)職業口語訓練。

3.精講多練的原則

提高口語水平關鍵在于多說多練,口語教學要做到“精講多練”:

合理分配講與練的時間。在口語教學中可采用“三三制”的時間分配方法:理論指導+教師示范+多媒體教學占三分之一時間;學生訓練+師生評議占三分之二時間。

課上導練與課下自練相結合。僅靠有限的課堂訓練是不夠的,要將課上導練與課下自練相結合。

積極參加口語實踐。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口語表達能力比賽,諸如:故事會、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主持人大賽等,比賽成績在課程考核中占一定的分值。

4.因材施教的原則

化整為零,實行分組、分層式教學。針對課時少、班級大、學生多、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學現狀,可采用分組、分層式教學。

分門別類,確定不同的訓練重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每組同學的情況確定不同的訓練重點和難點。

個性化訓練。在訓練中要注意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避免一個模子、一種風格、一味求同。

根據不同的方言特點確定訓練重點。根據不同方言的語音錯誤與缺陷,來確定訓練的難點和重點。在進行方言辨正時,把同一方言區的學生劃分為一組,指出存在的相同問題。

三、強化測前培訓是保障

I.高度重視測前培訓工作

PSC要遵守“以訓保測、以測促訓”的原則,對考生進行測前培訓。一方面,由經驗豐富的測試員對考生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介紹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程序、等級、評分標準、正誤界定、測試內容及應試技巧等。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推廣普通話的輔導員到各班去督促、輔導訓練。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進行測前訓練,如利用校園廣播臺、調頻電臺、網絡電視等在考前滾動播放訓練內容,創造一個普通話聽、說、讀、練的良好環境。

2.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

測前培訓幫助考生熟悉測試程序,強化針對性訓練,掌握應試技巧,有利于正常發揮,取得較好的測試成績。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

(1)確定努力方向和訓練重點

教師可幫助考生根據自己現有的實際水平確定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訓練重點。如果考生平時就能夠自然流暢地使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和自由交談,聲、韻、調、詞匯和語法基本準確,確定的目標可以是努力進入一級乙等。首先要明確可能出現的錯誤類型,把訓練重點放在糾正語音錯誤上,在朗讀練習中要找準重音,正確使用停連不錯讀漏讀。在說話練習中語言自如流暢,不出現或少出現語音、詞匯、語法的失誤。

如果考生平時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但聲、韻、調不夠準確,在朗讀和自由交談時,有方言語調和使用方言詞匯、方言語法的情況,確定的目標可以是進入二級。考生要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從詞表人手,重點練習聲、韻、調,準確掌握語流音變規律,認真辨正方言詞匯和語法,糾正交談中的方言語調,提高認讀的準確率和自由表達的流暢度。

如果考生平時基本不講普通話或講普通話時基本不準,聲、韻、調的錯誤和缺陷較多,詞匯和語法也存在不少問題。這部分考生必須先系統學習普通話語音的基礎知識,然后再閱讀詞表通過練讀朗讀材料,以讀帶說,盡量在有文字憑借材料的測試部分少丟分。

(2)把普通話語音作為訓練的重點

因為語音“是評定應試人員普通話水平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測試內容中,語音的比重明顯大于詞匯和語法”。從《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可以看出,在四項測試內容里,第一、二項讀單音節字和多音節詞部分是純粹考察語音標準程度的,占總分的3O;在第三項朗讀中,語音考察也是重點,占總分的25;第四項說話中語音面貌占了總分的2O。在全部考察內容里,語音總共占了759/6。因此,要把訓練重點放在語音辨正上。

(3)糾正方言語調,改善語音面貌

多數考生在有文字憑借的測試項中能夠做到語音準確,語調自然,失分比較少,但在說話測試項中卻暴露出濃郁的方言語調。測前培訓要側重有效地糾正方言語調,首先,要善于運用普通話進行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多說多練,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其次,要強化聲調訓練,讀準四類調值,避免由于語調變化而使聲調發生變化的現象。另外,聲韻調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要正確,糾正語音錯誤,克服語音缺陷,把朗讀中的一些良好的語音習慣,如停連恰當、重音準確、語言運用妥當等技能轉移到說話項中,確保語音標準,自然流暢。

(4)恰當控制語速,準確把握時間

在PSC的評分標準中,都有限時這一項。如果語速過快(超過270個音節/分鐘),字詞發音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語音缺陷;如果語速過慢(低于150個音節/分鐘),影響正常表達,也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考生的普通話水平。準確把握好時間,一是要控制好語速。在備考時,先測出自己的語速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要及時糾正。可以跟讀新聞播音,調節詞語之間的疏密度,控制好段落之間的空歇。還可以加強唇舌鍛煉,多讀些短詩或繞口令,使自己口齒清晰,唇舌靈活,語速適當。二是要做到臨場不急不慌,從容應戰。測出自己的語速后,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一般講,3分鐘的說話時間大約能講500個音節,至少應準備800~i000字左右的說話材料。

(5)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臨場發揮能力

PSC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心理素質的檢測。怯場現象的發生,一方面是由于考生的心理素質缺少鍛煉;另一方面是精神壓力太大所導致。克服怯場現象,一是要對PSC有正確的認識,如果此次測試成績不夠理想,還可以在3個月后申請復測,爭取進入更高的等級。二是要在平時加強鍛煉,增強自己面對眾人說話的勇氣和膽量,逐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試能力。三是要坦然自信、舒緩松弛地參加測試,沉著冷靜從容不迫,才有可能發揮出最佳水平。

四、確保測試質量是關鍵

篇(2)

自國家三部委聯合頒布了《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辦法(試行)》及《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等文件后,全國各省市加大推普力度,加快推普進度,舉辦推普培訓班,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尤其是對在職教師,由此而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通過測試我們發現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學歷與水平倒掛的現象:本科生不如專科生,專科生不如中師生;大學教師不如中學教師,中學教師不如小學教師,小學教師不如幼兒教師。為什么學歷高的不如學歷低的,學得多的不如學得少的,難道是他們的學習條件差,語音天賦低嗎?調查發現,這與各地各級學校重視的程度和個人的心理狀態有直接關系。

語言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語言環境、社會背景、學習者的性格特征、認知方式、語言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與動機、學習策略等個人差異;教學大綱、教學條件、測試機制以及教師的語言水平與認知能力、教學態度與方法等客觀因素。但近年來人們對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缺乏學習動機、自信心或過于焦慮會阻礙語言輸入到達學習者的內部學習機制,從而影響語言的習得。

就普通話學習而言,影響教師學習的情感主要是對普通話學習所持態度的主觀體驗,主要表現為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動機是影響學習的直接動因,它從整體上決定著學習的“意義”;興趣是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精神體驗,從微觀上決定著學習的“意義構建”。筆者從事普通話教學近10年,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有較深入的了解。就教師來說,學習普通話的動機分為三類:一是生存需要:國家語委有關文件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的普通話應當達到二級以上水平,其中語文教師和對外漢教學教師的普通話應當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話教師和語音教師的普通話應當達到一級乙等水平。普通話等級證直接關系著教師的上崗、教師資格證的辦理、職稱評定等等。為了過級而學習,是教師中的多數。他們把普通話學習當作一種負擔,一部分人(尤其是農村年紀大的教師)甚至感到是一種痛苦。但為了“生存”,負擔也得承擔,痛苦也得忍受。雖然在普通話的學習中也有樂趣,但面對濃重的方音、別扭的發音方法,樂趣總是斷斷續續,稍縱即逝。為了“生存”沖力十足,“生存”問題一旦得以解決,學習普通話的動力就較快衰退。二是發展需要:這類教師以普通話基礎較好的教師為多,他們學習普通話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更多的發展機會。負擔感、痛苦感減輕。學習中的樂趣增多,學習動力比較持久。三是成就需要:這類教師把普通話作為增進人際交流和提高自身素養的工具。他們對普通話學習沒有了負擔感,更多的是一種樂趣。他們積極利用一切機會來主動學習普通話,主動與他人交流,自覺地擔負起普通話宣傳推廣的責任。

不同的動機,不同的學習普通話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這樣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普通話教學的策略

1.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立足于教師的發展。普通話教學是綜合運用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解決學習者在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口語使用問題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這門學科看似只是解決學習者的語言使用問題,實質上卻是學識與修養的綜合培養。根據教師的特點,我們可以將普通話訓練的目標定位在——立足于教師的發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具體包括: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處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培養用普通話交際的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注重培養學習者的思想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語言素質等綜合素質。

(2)理論、實踐、方法三者結合。教師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究訓練方法,將理論、實踐、方法結合起來。普通話理論知識系統是通過傳授自學獲得的,要求掌握普通話語音、詞匯、語法系統的規范。普通話技能是指應用操作的一種能力,需要通過大量語料的實踐才可能得到鞏固。鞏固技能需要有切實能指導實踐的理論,有了理論指導,還需要總結一套理論和實踐能緊密聯系的方法,有了有效的方法才能避免盲目隨意、低效無序的實踐。

(3)語音、詞匯、語法三位一體。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對普通話的認識似乎存在著某種誤區:認為語音標準了,就等于學好了普通話。其實不然,因為普通話系統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只有這三方面都合乎規范,才是純正、標準的普通話。誠然,把方言和普通話作一下比較,不難發現分歧最大的是語音。所以學習普通話,語音是重點。但是糾正方音不應成為學習普通話的全部內容,因為我們把夾雜方言詞匯、方言句式的語句用標準音發出來,仍然不是純正的普通話。只關注語音,忽視詞匯、語法訓練會嚴重影響學習者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作為教師,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優劣。

語言進入交際包括五個環節:首先說者根據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選擇適當的詞語組成話,用信息論的說法即“編碼”。話語組織好后用發音器官說出,是“發碼”。發音器官把話說出后,通過聲波向聽話人輸送,是“傳碼”。聽者用聽覺器官接收對方發出的言語聲波,是“收碼”。聽者根據特定的語境把接收到的信號經大腦思考辨識還原為思想內容,是“解碼”。因為口語表達具有即時性和多變性的特點,即要現想現說,來不及仔細思考,要隨時根據聽者的反應,調節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內容。這就要求說話者詞匯量豐富,用詞準確,句子合乎語法規范,而缺乏語匯、語法的訓練,會直接影響口語交際。因此,學習普通話不僅要抓語音,而且還要抓詞匯、語法的訓練,要做到語音、詞匯、語法三位一體。

(4)聽、說、讀三項并舉。教師在普通話的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于書面語,依賴于朗讀。注重對普通話書面語的攝入與輸出,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這是不符合語言學習的心理規律的。語言學家認為:語言起源于發音,而后才有文字。從人們習得母語的過程看,也是先聽說后讀寫的。當然,普通話教學不一定照搬習得母語的模式,但必須意識到聽說訓練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普通話的教學就是通過具體的音形的刺激,在學習者的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與興奮中心的相互聯結,構成一個普通話知識的體系。語言的內化需要有一個過程,感知不等于已充分理解,更不等于完全掌握。沒有內化為思維工具的語言不屬于個體自己的第二號系統,因此,也不可具有交際工具的全部職能。所以,語言的輸出遠遠滯后于并小于攝入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意味著攝入在時間上要先于輸出,在數量上要大于輸出。具體地說,就是堅持聽說領先,讀寫隨后的原則。心理語言學也證明這點,而我們的教法卻本末倒置。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師的普通話表達水平要做到聽說領先,聽說讀三項并舉。

2.教學方法的選擇

(1)比較法。比較法學習普通話,就是運用漢語演變規律,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規律,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學習普通話的一種好方法,也是一門將語言學概論,普通語音學、漢語音韻學、比較語言學、方言學和教學法等有關理論聯系起來的一門邊緣學科。用比較法學習普通話,對于教師,尤其是了解語言學、語音學、音韻學等有關理論的語文教師來說,不失為一種值得推廣的好方法。對于教師來說,加強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研究,有利于加強學習的針對性,節約學時,提高實效。教師要先了解普通話的結構系統,然后通過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了解自己所說的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系統。能夠舉一反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互動法。互動,是指在口語交際中交際雙方的積極參與和相互作用。聽說的互動形式是構成口語交際活動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口語交際必須具備至少一個說話人和一個聽話人,即當一個人說出一段話的同時存在另一個人在聽。聽說的互動存在于口語交際的各個環節和話語理解的各個層面。教師普通話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使教與學之間、學與學之間保持有效的互動。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中通過意義的共享和協調,才能理解得更加準確、豐富和全面。語言學習本身偏于理性思維,容易令人枯燥,如果在教學中以生活、職場中的口語話題為主線多采用聽說互動的訓練方式,將會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

(3)情感法。教學過程是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有機統一。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人對受教育的人進行教育所應實施的完整的教學。普通話教學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一個復雜的、受諸多因素影響的過程。就普通話本身來說,作為一種語言,它的使命就在于交流,而在交流過程中,情感因素就顯得極為重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不僅對學習者行為及個性方面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而且能促進教學關系的協調發展,為教學營造一個愉快的環境從而推動教學效果。教學中應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選擇那些貼近現實生活,并對目標文化肯定態度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意義性、趣味性會使學習者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在授課中應多使用現代化的媒體教學手段,增加課堂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喚起學習者的求知欲和參與欲,融普通話教學于情景之中,刺激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增強普通話教學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葉竹均.懂·通·傳·到——試論普通話科教師研修教學的四個境界[J].語言文字應用,2004,(2).

[2]陳才佳.方言區普通話教學低效的成因初探[J].廣西教育,2005,(5).

[3]劉玫.推廣普通話應三位一體[J].中學語文教學,2001,(12).

[4]寧方民.普通話訓練應全方位進行[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篇(3)

小學語言課教學是語文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一方面,語文課教學中的每一處文字無不是為語言服務的,文章是對語言的記錄、語言的理解,正所謂“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另一方面,普通話的普及與應用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所以,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加強普通話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一、掃除說話障礙、幫助學生提升信心

只要是教學一線的老師,沒有一位不對課堂上“哼哼唧唧”、“羞于啟齒”的學生沒有感受的,特別是老師要求回答問題或者朗讀課文時,更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能氣你個半死。但實際上,很少有學生是故意為之,只是因為表達障礙所致,再加上缺少教師的適當引導和矯正方才如此。“工欲善其事”則必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利其口”。

1、進行語音的辨正與訓練

農村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在方言語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語言帶上方言的特征不足為奇。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同一語言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課堂發言中使用的普通話不標準,其他學生會置若罔聞,二是其他語言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在課堂發言中使用的普通話不標準,則會遭遇同學們的嘲笑。對此,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加以糾正,則必會帶來兩方面的后果,或者以訛傳訛,或者打擊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教師在語言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仔細傾聽學生們的發言,遇有發音不標準者要及時予以糾正或者矯正,甚至多次訓練。

例如,有學生發言中,在“r”和“l”的發音上分辨不清,把“漏”說成“肉”。我就曾多次幫助他進行矯正訓練,使其清楚前者是翹舌音,后者是舌邊音,并在訓練中做好舌形的準備,使用同類字反復訓練。

2、耐心等待,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很多學生不敢當眾說話,多是因為存在一定程度的語言心理障礙。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培養學生自信心,做好學生心理上的疏導;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幫助學生在多次而反復的訓練中,克服心理障礙,使其從“怕說”逐步進入到“敢說”和“會說”的境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著急。如果是課堂教學,也可能會有其他學生著急,這時就需要教師說服其他學生要耐心等待和幫助同學。

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階段即要預留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此項訓練,否則倉促間進行與結束,必會影響訓練的效果。

二、借助教材、組織多樣的課堂活動、增加說話機會

普通話的訓練應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完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資源,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和有步驟的指導與訓練。除卻一般的背誦和朗讀等方式外,還可以運用描述、問答、續編、復述等諸多方式進行。方式的選擇要從實際出發,可以單一進行,也可以多種方式進行組合

1、運用單一方式。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在學生情緒調動起來后,我要求學生對著課本插圖即興述說自己的感受。這是對單幅圖的語言訓練,比較適用于低年級的學生。對于較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增加難度,引導學生觀察連續的幾幅插圖,附加教師的要求,用稍微復雜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感;或者要求學生把它們編成故事,表達出來,這即又成為以編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語言訓練了。

2、運用組合方式。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在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后,我要求學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又要求學生在表演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大意;最后要求學生借助想象編一個小蝌蚪找到媽媽后發生的故事,并以比賽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個過程中,普通話的訓練方式則是一種組合的運用,包含了表演、復述和續編等。無論是采用什么方式,其宗旨一定是要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與能力,既鍛煉了表達能力也鍛煉了思維的能力。

3、上好口語交際課程,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的“找春天”時,我的具體做法是:(1)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春天,(2)把自己找到的春天畫下來,(3)小組內展覽學生所畫作品,(4)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5)集體評議、評獎。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互動中,就進行了幾近完美的語言訓練。單看學生們認真的圖畫、聲情并茂的講述和激烈的爭論,就可以知道這堂課的教學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三、開展課外說話活動、拓展說話范圍

豐富的課外活動中,也可以進行普通話的訓練。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在課外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一些語言的訓練。

篇(4)

現代的化學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知識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更新換代。我們的普通化學教學一定要適應和跟上這種形勢的發展,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在給學生傳授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之外,讓學生接觸和學習新的知識,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傳統的黑板式模式已經很難滿足這一教學需要,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講授課程,首先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直觀的形式表現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可在固定的課堂時間內,提高講授速度,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知識傳播的范圍和時效。在多媒體教學中融入網絡教學,可以在知識點中結合實時查閱,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資料,在有限的時間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眼界。這樣,學生的自我學習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的使用,將給普通化學的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開放式教學,活躍學生思維

培養思維活躍的學生,是新世紀高校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教師首先要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氣氛,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善思善問,使學生在思考中提問,在提問中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善思善問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根據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引發不同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在氧化還原反應及電化學章節教學中,在電池這部分,可以從課本的鋰電池知識延伸到現在世界上熱門的電池技術、各種電池技術的優劣、正在發展中的純電池汽車技術及國內領先的電動車技術和生產廠家,讓學生不僅學習到電池的相關知識,還在討論學習中對這個領域的相關發展有更深的了解,也對我國的相關技術充滿信心。

3.豐富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傳授的知識只是書本知識,學以致用是關鍵,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種自己獲得所需知識的能力,進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根本。普通化學課程一般在大學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開課,學生中蘊藏著強烈的學習和創新欲望.這正是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有責任加以指導。我們在普通化學教學中積極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指導學生通過所學知識,應用實際,并通過查資料,拓展知識面,發明創造,撰寫科技論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用化學的觀點觀察當地化工廠、制藥廠等企業的生產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并撰寫論文,提出好的建議。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鍛煉學生思在前,想在點,全局在心,處于主動,學以致用。學生學會的是方法,能夠自學這門課程的方法,并在實踐中獲得樂趣和主動權,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學習的能力,獲得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教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橋梁,更是普通化學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作為普通化學一線教師,在講課時應注意提煉并加以應用,引導學生逐漸活用這些基本方法,為適應化學科學和社會生活的發展。作為教師本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緊跟化學科學的前沿發展,改進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滿足新時代普通化學課程教學的需要。普通化學不僅傳授給大學生基本的化學知識和化學素養,還要承擔起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獨立思考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相結合的高素質科技人才,承擔當前高校教學體系改革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Breslow R. 華彤文,宋新琦,張德和等譯.化學的今天和明天- 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4.

篇(5)

1996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設置教育碩士專業學位(Ed.M),并于1997年開始招生試點工作,經過5批試點,招生單位由最初的16所院校,發展到2011年的57所學校。化學教育碩士學位也是最早設立的學科教學專業學位之一,攻讀化學教育碩士學位的學員,除了需要系統地學習化學學科教育教學專業理論知識、政治理論、教育技術和外語基礎知識以外,2~3年的學習期間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學位論文的選題、論證、撰寫、答辯。作者作為某高校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多次參加了該校的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開題論證及論文答辯,每次參與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等相關活動,總有一些新的發現,并引發一些思考。現以某高校2008級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及答辯情況為典型案例,發表一下作者的簡單思考。

1 論文選題及答辯中的問題分析

某高校2008級化學教育碩士共有20位學員,另有上一屆答辯未通過學員4位,24位學員分成A、B兩組參加了論文集中答辯。每一答辯組設答辯主席1人、答辯委員4人,答辯專家主要由全國知名化學學科教學法教授、本校教師和中學化學教學及教研一線特級教師組成。24位學員的24篇論文涉及到中學化學教學與教研的各個領域,主要集中在課程實施、課程資源開發及化學教學法研究3個方面,24位學員的論文選題及答辯結果見表1。

無論是學員論文的答辯過程,還是學員的論文選題及撰寫,都還是讓我們從中發現了一些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與論文的答辯結果有直接的關聯。現以“基本合格”和“不合格”2種等次的5篇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情況為例,來分析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

《高一化學學困生的激勵策略研究》是24篇學位論文中唯一的基本合格的論文,答辯主席宣布這篇論文基本合格,也就意味著這篇論文必須經過學員的補充、修改、完善,并再次通過專家答辯委員會審查,學員才能拿到學位證書。顯然,從論文的選題可以看出,這篇論文需要在充分調研和檢索文獻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困成因進行分析梳理,根據有關理論提出有針對性地解決學困的具體辦法。然而,這篇論文卻缺少大量而真實的調查,大量地引用有關理論,更多地根據想象去設計方法與策略,直接導致了論文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給人的感覺是基于想象中的學困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

《諾貝爾科學精神在高中課程標準下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多媒體化學生態課堂構建研究》、《中學化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研究》等是被答辯專家定為不合格等次的4篇學位論文,這就意味著這4篇學位論文必須在選題、開題、撰寫、送審、答辯等環節上,一切從零開始,并在下一年的學位論文答辯會上經過重新答辯獲得合格以上等次,否則學員將不可能取得教育碩士學位證書。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這4篇不合格論文基本上都是在選題環節出現了問題。《諾貝爾科學精神在高中課程標準下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從論題的語法結構上就存在重大缺陷,從研究內容來看,該論文是運用諾貝爾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基于此,論題的關鍵詞就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卻被掛上了諾貝爾科學精神和高中新課程的名頭,同時,諾貝爾科學精神是什么?諾貝爾科學精神與學生創新能力之間有什么關系,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從論題的結構上來看,《多媒體化學生態課堂構建研究》顯然是由多媒體的應用和化學生態課堂2個命題組合而成的,在論文的文本中,不僅可以明顯地看到2個命題相互粘貼的痕跡,而且還讓我們感覺到,只要把“化學”替換為其他學科,并添加一些相關的學科元素,就可以成為各個學科都普適的論文。《中學化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是一個十分熱門的選題,很多人做過相關研究,在中國學術期刊總庫中以“中學化學”、“創造性思維”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95篇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還不包括一些學位論文,所檢索到文獻大部分發表在20世紀90年代。由此可見選擇這樣一個論題來進行研究,沒有獨到的視角與研究思路,是很難寫出原創性學位論文來的。《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研究》選擇安徽省高考的一類主觀題型作為學位論文的研究論題,顯然是非常不合適的。高考的命題思路與特點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較為沉重及敏感的話題,更何況把一類題型作為研究對象,不僅研究的著眼點選擇不當,而且撰寫出的論文一點學術價值都沒有。

同時,我們也看到3篇優秀論文之所以優秀的3個方面的共性:(1)選題新穎,3篇論文的選題都非常新,都是從獨到的視角出發來研究相關領域的問題。(2)論文質量高,3篇論文的質量都非常高,折射出3位作者的科學精神、研究態度,以及科研水平。(3)答辯流暢,3位學員在答辯過程中表現出的流暢的語言、機智的應變能力、縝密的思維都得到了答辯專家的一致肯定。

綜上可見,當前化學教育碩士在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顯而已見的,如果不能有效而及時地解決相關問題,不僅可能會影響到教育碩士的培養質量,而且還可能會對以后的教育碩士的學風與研風建設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關于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必須要引起學位管理部門及教育碩士培養部門及攻讀教育碩士的廣大學員們的高度重視。

2 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相關問題的思考

通過仔細研究24位學員論文選題、撰寫及答辯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必然會引發我們很多的思考。一是如何選題,并進行充分的論證,從最為原始的階段來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與學術價值;二是如何加強對學員撰寫論文過程的監管與指導,避免步入只重結果而輕過程的導師指導模式;三是如何有準備地答辯,通過最為科學、直觀的方式來呈現學員學位論文的全貌及研究成果。

2.1論文選題的取向問題

很多教育碩士的培養單位或機構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為普通化學碩士與化學教育碩士所提供的是同一份學位論文選題參考“菜單”,從而忽視了化學教育碩士身份特殊所決定的學位論文選題的取向性問題,也即化學教育碩士是基于學科理論、文獻研究的學位論文選題,還是基于學科實踐、行動研究的學位論文選題。作為不同于一般普通化學碩士的化學教育碩士,因入學門檻相對較低、來自于教學一線、集中學習時間短、科研條件有限等特點,決定了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選題也應該有其特殊的一面,在選題時應盡可能取向于:(1)化學教學實踐探索研究及教學改革行動研究;(2)化學教學及教育科學理論的應用模式及創新研究;(3)化學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解決模式及困惑、對策研究等。作為學員的推送單位最期待的選題是基于學科問題解決模式及基于學科實踐探索模式的研究,都希望學員帶著平時教學實踐中所遭遇的困惑和所發現的問題入學,經過2~3年的系統理論學習,并以所在學校班級或學生為教學實踐的實驗樣本,再帶著通過以學位論文形式所呈現的問題解決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回到學校。當然,學員在選題時還要考慮到學員自身所占有的學科資源,以及所具有的環境優勢、人文優勢及科研條件等。

2.2論文撰寫的規范問題

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在撰寫過程中暴露出的最大問題就是書寫規范問題。目前,我們在答辯過程中所發現的學位論文不規范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1)論文格式不規范,如,有些學員不按培養單位關于論文撰寫的具體要求去撰寫,而是自行其事。(2)文字表述不規范,如,論文中使用的圖、表及量與單位符號不規范,英文摘要與寫作不規范,存在語法錯誤。當然,也存在極個別學員出現錯別字、語句不通、標點符號錯用的問題。(3)文獻采用或引用不規范。如,引用參考文獻格式不符合科技文獻格式要求,根據參考文獻找不到論文引用的文章,個別學位論文參考文獻的序號標注在章、節標題上等。

2.3論文的開題論證問題

開題論證是學位論文撰寫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甚至比論文答辯過程還要重要。論文開題論證是否充分,直接決定著選題的科學性、學員的撰寫思路及學位論文的質量。如果忽視了開題論證這一環節,無論在論文送審時發現了問題,還是在論文答辯時發現了問題,都是難以補救的。因此,當學員選定論題及導師以后,一定要參加有關單位組織的開題論證會議,匯報研究內容、思路及方法,預期的成果與突破,廣泛聽取導師及專家的意見與建議。作為培養單位,這個環節絕不能省,必須做實做到位,作為學員,這一關必須認真過,早發現問題,早補救!

2.4論文的送審答辯問題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2-0113-02

刑事科學技術是國家公安機關、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依據事件的法律性質,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收集、分析、檢驗和鑒定與犯罪活動有關的各種物證材料,為偵查、、審判工作提供線索和證據的專門性技術手段。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在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能熟練、系統的掌握刑事科學技術必需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技能,并且具備從事刑事科學技術實際工作所需要的動手能力及初步研究能力,適應基層公安司法機關刑事科學技術部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公安應用型人才。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新的犯罪技術與手段層出不窮,這對新形式下的刑事科學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戰。化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中心學科,它作為刑事科學技術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掌握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基礎。它為痕跡檢驗技術、文件檢驗技術、刑事圖像技術、微量物證檢驗、法醫物證技術以及生物物證技術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基礎和技術手段。為了培養合格的、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的公安人才,提高化學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及其必要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作為專業基礎課的《普通化學》與《分析化學》,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或不足,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改進。

一、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化學課程主要是指《普通化學》和《分析化學》。它們與《大學物理》共同組成了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三大專業基礎課。目前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并不樂觀,由于教學內容多,而且相對陳舊,教學重點難點較多,需要理解記憶的理論、原理及公式較多,再加之其與公安實際或專業課的聯系不夠緊密,無法突出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特色,教學形式傳統單一,等等。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其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延續了對高中化學的理解與認識,認為“化學就是化學”,屬于基礎課,與高年級所學專業課以及未來工作沒有關系,將學科孤立,抱著應試的態度來聽課,抱著及格就行的心理來參與考試,即對化學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主觀地認為只有專業課才對將來從事的工作和進一步深造有影響,而作為專業基礎課的《普通化學》和《分析化學》與專業課的學習關系甚小。但實際情況是,《普通化學》涵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以及部分分析化學的內容,還涉及了材料化學、生物化學、環境化學等知識點;《分析化學》包含定量分析誤差和分析結果數據處理、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見光吸光光度法、電勢分析法以及色譜分析法等。要在有限學時內完整地向學生呈現化學學科所應該涵蓋的內容,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相應的重點難點,同時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科學精神和創造性思維是有不少難度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化學課程教學質量,參考近幾年來的教學實際情況,我們對化學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些思考與改革。

二、關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1.注重化學學科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本科教育中,不少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困擾,一堂課聽下來“繁星點點”、“疑團重重”。這種似懂非懂的狀態,一方面是由于教學內容難度大,一堂課的信息量較多導致,但更重要的是有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高估計了低年級本科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并忽略了對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指導與訓練。化學是一門宏觀與微觀相統一的學科。科學思維在化學學科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學科最重要的思維主要包括三種: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也稱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其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作為化學學科的基本思維,是人類理性認識中的兩種方式,它們都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通過不同的途徑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而創造性思維是化學學科的最高思維層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從化學學科的思維特點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培養與提高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介紹《普通化學》中稀溶液的依數性時,將拉烏爾定律、溶液的沸點升高(Tb=Kb?m)和凝固點降低(Tf=Kf?m)的理解與冰、水和溶液的蒸汽壓曲線圖相聯系,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將復雜抽象的數量關系與直觀形象的圖形相滲透,以此來開闊思路,不僅僅使授課內容易于被學生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來解釋抽象的數量關系。再如,水溶液的酸堿平衡中有關于水解平衡的內容:鹽類的水解反應是酸堿中和反應的逆反應,按照酸堿質子理論,無論水解還是中和反應,其實都是質子轉移的過程,是兩對共軛酸堿之間爭奪質子的平衡。這不僅涉及逆向思維,更體現了邏輯思維中的分析與綜合能力。邏輯思維是在本科階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之一。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等進行邏輯加工,來間接地反映化學事物的過程,其結果不僅僅是制作出反映化學事物本質的思維形式,還是運用其所包含的知識制定出指導化學實踐的計劃、方案等新的思維形式。因此,注重科學思維的培養,不僅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更有益于學生高年級專業課的學習。此外,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宏觀與微觀知識聯系起來,避免知識的孤立與僵化。人們對微觀世界所形成的認識不是真實的“拷貝”或“發現”,而是負載了想象與創造而來[1]。化學中,物質的性質、變化、用途是宏觀的,是由微觀結構決定的;而微觀的物質結構又與其性質、變化、用途等密切相關。建立“宏觀-微觀”的思維方式利于學生認識化學的學科本質,理解概念、定律與原理,從而打破“難教學”、“難理解”的困局。這種把宏觀與微觀聯系起來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化學這門學科的特征性思維方式。

2.加強化學與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之間的聯系,通過案例教學活化教學形式。化學作為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先于專業課開設。這雖然符合教學規律,但對于學生來說,在對專業知識的不了解的情況下學習化學就無法切實的體會到化學在刑事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必要性和廣泛性,從而影響到學生對該類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熱情。例如,在《分析化學》課程中有專門介紹色譜分析技術的章節,多數教材主要介紹色譜分析技術產生的歷史、裝置的結構及原理,而對色譜分析技術在刑事科學技術工作中的應用極少涉獵。學生無法了解其實際用途與學習意義,常常導致學習懈怠。其實在毒物、有機(磷、氯)農藥、文字色料、油脂和礦物油等方面的檢驗中都會運用到該項技術。因此,教師可以聯系與化學知識相關的專業課內容或者實際案例,為學生搭建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不僅能夠向學生展現化學的學科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更能達到擴展視野、開放思路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用此類案例來輔助教學:“在一起惡性殺人案件中,犯罪分子以硫酸和硝酸將多名被害人尸體化為液體隨下水道沖走。事后現場勘驗檢查員在毀尸現場的地溝內發現數團油狀粘稠狀物質,經技術人員初步判斷粘稠物可能是脂肪,如何通過氣相色譜的方法來判斷粘稠物是否屬于人類脂肪[2]?”通過這一案例,我們可以運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運用《普通化學》中脂類的化學性質來解決這一問題。因為脂肪不易氣化,無法直接使用氣相色譜法分析,所以先將脂肪水解,再進行甲基化得到脂肪酸甲酯,然后使用裂解甲基化氣相色譜法對其進行分析鑒定,得到的色譜圖與人體脂肪的色譜圖完全相同(不同種類動物脂肪氣相色譜圖譜會有明顯的差異),進而確定粘稠物正是人的脂肪溶解后被扔進下水道所致。

3.增加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及人文素質教育。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犯罪類型多樣化,手段更復雜,犯罪分子反偵察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加之高科技犯罪的興起,這些對刑事科學技術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單純地掌握知識技術,機械性地完成任務,已經不足以使我們的學生勝任未來的實戰工作。培養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使學生具備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敢于懷疑、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質和敏銳的洞察力與創造力,有利于學生專業水平提高,也符合公安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的養成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精心細致的設計和引導。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融入到教學中。一是在教學中滲透化學史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拉普拉斯說:“認識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對于科學的進步,并不比發現本身用處少,科學研究的方法經常是極富趣味的”。所有杰出化學家成功的背后,都蘊含著極具創新價值的科研方法,歷史的介紹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生動的事跡和自然科學中的人文情懷。二是開展化學前沿知識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學科的新發現與新技術;借助前沿專題的開展靈活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為學生開放思維創造環境,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品質與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學生觀摩、實習的機會,協助學生了解或參與相關業務單位的科研進展;亦或在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與教師一同參與實驗課準備工作;并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參與專業課題的研究,以身體力行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養成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評價問題的習慣,開拓學生眼界,提高創新能力。

篇(7)

高校生命科學課程改革發展趨勢

(一)課程、教材內容的更新和現代化

1.課程、教材內容的更新和現代化

課程改革的實質是課程的現代化。我們要根據現代生命科學發展趨勢、前沿、熱點,實現生命科學課程、教材內容與結構的更新和現代化,不斷容納生命科學的前沿與新興領域,更加側重前沿,更加側重基礎,尤其是學科發展的前沿以及對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領域。新的前沿領域或新的學科生長點,要堅持反映現代、融入前沿的原則,課程內容更新、更現代化主要是通過教材更新來實現的,所以我們要把編制新教材(或外文原版)放在核心位置,創新現代化的課程、教材新內容和新體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完成編寫了高水平的《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等教材,其中《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當時被列入國家教委生物學科重點教材,另編寫有國家級生物學教材3種,規劃編寫45本教材。清華大學將培養學生影響最大、最重要的課程納入精品課建設計劃,2005年就已立項建設精品課共105項。

2.課程內容國際化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在生命科學的前沿、新興領域、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學與國際組織開展農業科學合作研究[1]。清華大學為使教學內容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教學內容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早在2000年以前,生物化學課程選定A.L.Leeehnig的Principle-ofBiochemistry作為基本教材,這門課程的教材與課堂板書全部采用英文。其他的幾門必修骨干課和部分選修課也采用了國際上最新的教材作為參考書并隨時更新。清華大學大四開設高水平的選修課10門:生物工程導論、基因分子生物學、膜生物學、分子酶學、神經生物學、分子免疫學、發育生物學等。以下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三、大四現在開設的課程,體現了課程的專業性和現代化。

大三:生物化學(下),生物化學實驗,基礎分子生物學,基礎分子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普通生態學,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遺傳學實驗,免疫學,文獻強化閱讀與學術報告。大四:生物技術制藥基礎,現代生物技術導論,生物學綜合實驗。還開設選修課為:生理學實驗,免疫學,文獻強化閱讀與學術報告,生物技術制藥基礎,現代生物技術導論。

(二)基礎科學知識居重要地位

基礎科學的知識在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國“863”計劃的八個領域,大都是從基礎科學實驗室里發展起來的,上世紀50年代初的遺傳密碼研究出來了,分子生物學研究出來了,遺傳工程研究出來了,這些都是在原子、分子的結構研究得比較清楚的基礎上,掌握了規律。我們必須加強基礎、素質教育。使學生掌握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思維方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北京大學始終把加強基礎課程建設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把學科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的重要專業必修課定為主干基礎課。課程改革要加強增大基礎課的比例和教育。各高校主要采取大一、大二加強基礎科學知識的教育:開設公共必修基礎課、理科必修基礎課、專業必修基礎課。

(1)早在九五期間,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了8門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基礎分子生物學。并確立了15門核心課程,要求學生用兩年時間完成這些課程的學習。(2)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則是在低段開設專業基礎必修骨干課程7門: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生物物理學。開設基地班重點建設課程: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3)經十多年的發展、改革與創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課程在大一、大二更加強化了課程的基礎性。大一開設:高等數學(一、二),普通化學,普通化學實驗,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實驗,物理學(一),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動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實驗,生物學野外實習。大二開設:物理學(二),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計算概論及上機,算法與數據結構及上機,普通物理實驗,生物化學(上),生理學,生理學實驗,生物統計學。

(三)課程、教材綜合交叉

科學發展一方面不斷分化和更加專門化,分支學科層出不窮,又高度交叉綜合,以高度綜合為主的整體化趨勢。許多高科技的研究開發,需要多方面的綜合知識才能突破而出成果。

1.學科之間交叉融合和滲透

前沿科技領域呈現群體突破的態勢,導致新學科誕生。生命科學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新的交叉、邊緣學科的興起和發展。這些科學往往代表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

2.多種方法、思維研究

自然科學學科間的交叉滲透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生命的現象與規律是多維的、復雜的,僅靠現有的生命科學的知識與方法來開展研究,很難系統地、全面地、準確地揭示真正的生命本質。因此,未來生命科學要將手段、技術和方法的創新納入重要的領域,予以優先發展,大力提倡學科交叉,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思考生命活動的規律,鼓勵發展原創性方法和技術。主要涉及的學科如認知科學、心理學、生物力學、組織工程學等。要注意不同學科的思想、方法的碰撞與融合。

3.課程和教材交叉融合和滲透

我們必須根據生命科學綜合交叉化趨勢,創新交叉綜合的科學知識、課程和教材,不僅在學科內、還要在學科間構建相互交叉融合、相互聯系滲透、綜合的課程。如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來設置的植物學,由植物分類、形態、生理、生態的知識聯系起來,綜合重新編制改為植物生物學;同樣動物學也改動物生物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基地班”將生物化學中信息及調控部分放入分子生物學,將內容擴展后開設了基礎分子生物學。

(四)課程、教材、教學計劃多元化

各高校生命科學院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科學的、靈活的設置課程。1.必修計劃大一、大二開設公共必修基礎課、理科必修基礎課、專業必修基礎課。例如: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現在本科四年開設的課程:(1)基礎課大一、大二開設公共必修基礎課,理科必修基礎課和專業必修基礎課。

大一:高等數學(一、二),普通化學,普通化學實驗,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實驗,物理學(一),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動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實驗,生物學野外實習。

大二:物理學(二),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計算概論及上機,算法與數據結構及上機,普通物理實驗,生物化學(上),生理學,生理學實驗,生物統計學。(2)專業課大三、大四開設必修專業課。

大三:生物化學(下),生物化學實驗,基礎分子生物學,基礎分子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普通生態學,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遺傳學實驗,免疫學,文獻強化閱讀與學術報告。大四:生物技術制藥基礎,現代生物技術導論,生物學綜合實驗。2.選修計劃低段開設通識選修課。

北京大學對必修課作了一定的壓縮。增大選修課的比例。許多高校突破專業選修課的范圍,開設跨學科、跨年級、跨系別的選修課程。大三普遍增大專業任選修課的比例。大四還開設選修課:生理學實驗,免疫學,文獻強化閱讀與學術報告,生物技術制藥基礎,現代生物技術導論。3.特色優勢計劃教材多樣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模式多樣化等。

(五)課程、教材知識應用性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中,尤其是選修課中我們要滲入高科技的教育和研究。

(六)課程、教材個性化

北京大學實行靈活的自由選課制度和轉系、轉專業制度。謀求學力水準、速度的個別化,尤其電腦、網絡的運用,學分制及教學計劃的多樣化,加大選修課比重,增大了課程的靈活化、彈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個性。還有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趨勢,課程設置在價值體系上的整體融合趨勢。

確立課程、教學內容和結構編制原則、教學培養模式

理科本科學制四年,要著力加強素質教育。許多大學本科教育修訂了新的教學計劃,要堅持培養知識面寬,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專門人才的專業口徑要進一步拓寬,專業目錄中的專業種數要進一步精簡。

(1)北京大學提出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16字教學改革方針。專業基礎和通識教育并重。要按科學性原則、高校生命科學課程發展趨勢及生命科學、科學技術發展趨勢改革,科學創新高校現代生命科學課程。即要按專業基礎和通識教育并重;課程、教材要融入、體現先進的內容和結構,現代教學方法、教材的可讀性,即反應現代,融入前沿的課程現代化原則;“綜合交叉”的知識結構即綜合化原則;課程多樣化原則;應用化原則;增加選修課比例,增大課程的靈活性、彈性化原則;“因材施教,分流培養”

即個性化原則;還要求課程設置在價值體系上的整體融合;科學與人文的結合;重視思想性;實踐性,加強動手能力、科研能力的能力培養原則。我們本科階段的課程、教材、教師要注意在系統和重點的基礎上劃分授課范圍,減少重疊內容,特別就課程間教學內容的重復問題和銜接問題。

(2)教學模式多樣化。本科教育,要確立“課堂教學、學術活動、科學實驗”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為一體,把義務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融合。

教學模式多樣化:有條件的學校,學生進校就定向,確定直讀碩士、直讀博士人選;實行聯合培養,跨學校、中國科學院、外國大學交流培養等辦學制度

篇(8)

【關鍵詞】多孔薄膜;聚酰亞胺;納米鐵

【Keywords】porous film; polyimide film; nano iron

【中圖分類號】TQ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171-03

1 引言

聚酰亞胺(PI)是現今世界上已知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1],它具有非常優異的性能:①耐熱性。聚酰亞胺是已知的有機聚合物中熱穩定性較靠前品種之一,玻璃化溫度和分解溫度分別達到260℃和510℃ ,一些品類的分解溫度甚至更高。②良好的耐低溫性及化學穩定性。③良好的介電性能。聚酰亞胺擁有的封閉泡沫單元特殊結構使得它不僅避免吸水,還降低了密度,使介電常數有效降低。多孔聚酰亞胺薄膜是一種新型的耐高溫有機聚合物,多孔性的增加,使得聚酰亞胺薄膜具備更加優異的性能。④機械性能,聚酰亞胺材料的抗張強度一般都在100MPa以上,有的甚至達到400MPa,其纖維的彈性模量是僅次于碳纖維的良好材料。此外,聚酰亞胺還具有很高的抗輻射性能,耐濕性能,阻燃性能。鑒于多孔聚酰亞胺的優異性能,國內外很多企業以及科研機構都對其投入大量精力物力進行研究,比如使用非織造技術可以制備PI納米纖維膜,再直接對這些多孔PI薄膜進行實驗,結果顯示該多孔PI膜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2]。多孔聚酰亞胺薄膜與多孔聚乙烯單層隔膜(PE)、多孔聚丙烯單層隔膜( PP)等組成的PI-PE、PI-PP等復合薄膜 ,具有較低的自閉溫度135℃(取決于其中PE材料或PP材料),在高溫下又具有較強的機械力學性能(取決于聚酰亞胺材料),這樣就很好地滿足了鋰電池對低介電材料可塑性和耐高溫的條件。多孔聚酰亞胺薄膜廣泛用于航空、電子、電池、武器等方面。

2 制備

多孔聚酰亞胺薄膜(PI)的制備方法主要有靜電紡絲法、燒結法、相轉移法等[3],論文采用相轉移法制備不可溶性多孔聚酰亞胺薄膜(PI),并對其力學性能、耐電解液腐蝕性能進行了研究。

以普通的聚酰胺酸為原材料,以納米金屬鐵粉為致孔劑,攪拌混合后首先制備成聚酰胺酸-納米金屬鐵粉復合溶液,夾具涂膜機上放上玻璃板,制得10%、20%、30%、40%孔隙率的聚酰亞胺薄膜。之后將玻璃板放入精密鼓風干燥箱100℃熱處理1h,200℃熱處理1h,再放入馬弗爐300℃熱處理1h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冷卻至室溫從烘箱取出脫膜。把完全干燥的樣品取出冷卻待用。后將薄膜放入鹽酸(1:1)溶液中,直到薄膜上的致孔劑鐵與鹽酸反應完全,薄膜自然脫出得到具有一定韌性聚酰亞胺薄膜。得到多孔聚酰亞胺薄膜,并對制備的多孔聚酰亞胺薄膜進行了性能測試[4]。

3 實驗方法

3.1 實驗儀器

BS 124S sartorius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

FB224自動內校電子分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JB-3 型定時恒溫磁力攪拌器(上海雷磁儀器廠新涇分廠)

JJ-1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器 (金壇市希望科研儀器有限公司)

BAO-50A型精密鼓風干燥箱 (上海施都凱儀器有限公司)

800B型離心機 (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

PM6363萬能電橋 (飛利浦公司)

SHAN電子數顯外徑千分尺 (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責任公司)

馬福爐(滬越科學實驗儀器廠)

程控式電氣控制柜(湘潭華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掃描透鏡

3.2 實驗試劑

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析純 天津市光復精通化工研究所

無水乙醇 分析純 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N,N-二甲基乙酰胺 化學純 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 化W純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4,4-二氨基二苯醚(ODA) 化學純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硝酸鉀 分析純 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納米鐵 20nm 北京德科島金科技有限公司

SK-0910聚酰亞胺酸(PMDA-0DA反應而成 固體含量20%)

Sk-0170固體聚酰亞胺酸(可溶)

實驗用水 蒸餾水

篇(9)

[13]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 教高〔2003〕.

[14] 中國地理精品課程[EB/OL]. http:///course/cgeography/cn/index.

[15] 王愛華,汪瓊. 精品課程與國外開放課程共享利用的對比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0(6):16-21,74.

[16] 洪巖,梁林梅. 從精英到公眾的開放資源:TED的發展及啟示[J]. 現代教育技術,2013(4):12-15.

[17] 王靜愛,蘇筠,賈慧聰. 國家精品課程“中國地理”的教學理念與建設[J]. 中國大學教學,2007(6):17-22,24.

[18] 余平,祝智庭. 開放教育資源的版權與訪問許可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009(6):42-47.

篇(10)

【基金項目】湖北民族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 (No.MY2011JYB10),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No. 2010CDZ064),湖北省博士啟動基金(No. MY2009B014)。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20-02

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是針對化學專業學生開設的學位方向課,其大綱是學院根據本校《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 [1~3]。其目的是使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后能熟練地閱讀和翻譯化學英文資料,能書寫正確的論文英文摘要和簡單綜述。然而在實際過程中,要么由于學生不感興趣,要么由于課時限制,教師在短時間內無法系統地講解,使得學生的接受情況不佳。在歷年的畢業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部分,大部分同學在語法及表達上都有些許錯誤,甚至有些同學直接采用某些網絡軟件的翻譯結果,詞不達意,完全忽略了學校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作用。

鑒于以上原因,一般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首先與學校普通英語教學相結合,夯實學生英語基礎,提高英語水平。再者就是在學好大學英語的基礎上充分營造課外學習英語的氛圍,提倡平時多接觸英文科技文獻[4],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后從多方面開拓學生的聽說視野,結合專業特色,通過講座及科技論文宣傳等方式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本文結合本校特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化學化工類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情況。

1.本校化學化工類專業英語開設現狀

1.1學生學習情況

根據學院編撰的《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英語作為學位方向課,一般是在大三上學期開設的。本來學生在進行了兩年大學基礎英語的學習之后,已具備了豐富的詞匯量,對語法和句式也有了充分的認識,應該說再學習專業英語已經有了深厚的基礎。但目前狀況是,學生剛入學就被進行四、六級過級考試教育或訓練,他們的目標就是在畢業之前拿到四、六級證書,而對英語的應用,尤其是專業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從主觀上失去了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再者本校屬于武陵山區的二本民族院校,其生源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學生,鑒于地方教育良莠不齊的現狀,有些學生在學習基礎英語時尚覺吃力,對具有專業特色的專業英語可能更恐懼了。

1.2教師教授情況

在教授專業英語的過程中,雖然我們的教師精通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英語功底,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缺乏外語教學經驗,尤其在聽力和口語方面的功力稍顯薄弱,這樣勢必難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也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近幾年來,隨著師資力量的逐漸壯大,博士、留學教授及高級訪問學者的比例日益增長。他們在為我們學院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質量。近幾年隨著學生數的增多,化學化工專業英語的教學又面臨著新的挑戰。

2.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革措施與手段

2.1思想上的重視

俗語說地好:“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重視是抓好各項工作的前提。 ”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師生的重視程度是密不可分的。重視之,則收益佳;輕視之,則收益小。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重要性正日益被感受到,在科技領域尤其突出。據統計世界上各種化學類學術論文 80%以上是以英文刊出[5,6],要想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使自己的研究成果獲得承認,必須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很多高校已經將一些專業課作為雙語教學的試行工程,大力提倡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工作,這樣專業英語的學習也顯得尤其重要。在進行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教學時,教師有必要向化學專業學生分析當代形勢及本課程在他們以后從事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本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習熱情,確立學習目標。只有師生在思想上達成共識,教學過程才能順利進行,才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2.2課程間的銜接

化學化工專業英語的學習是建立在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且它須依賴于較好的公共英語基礎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因此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至關重要。通過基礎英語的學習掌握語法與句式特點,專業知識的學習為專業英語做好鋪墊,基礎英語、專業知識、專業英語三者密切相關[6]。

2.2.1與基礎英語的銜接

根據我院教學大綱,化學化工專業英語一般是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設的。筆者感覺這種安排非常合適。經過兩年的基礎英語的學習,對英語的語法、句式都有一定的認識,且積累了大量的詞匯,此時再進行專業英語的學習,應該是最佳時期。此時不僅能避免英語學習的間斷,反而還能將很好地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延續下去。如果過早開設或過晚開設都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弊端。

2.2.2與化學化工基礎課的承接

化學化工專業英語主要是以周期元素、普通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內容為基礎[7],以化學化工方面文章的閱讀為主要內容。在化工專業英語的講授過程中不會再去講解專業知識,因此授課對象必須具有四大基礎化學和化工基礎知識背景,這樣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才能和學生進行很好的交流。一般在進行專業基礎課和方向課講授的時候,教材中也會出現有關專業術語的英語,如果教師能加上講解并強調學生多加注意,這樣在以后的專業英語的學習中遇到相同詞匯就不會再感到陌生,因為有基礎,從而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化學化工基礎課的鋪墊也很重要。

2.2.3與文獻檢索和科技論文寫作的配合

在化學化工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也是化工專業的學位方向課,但被排在大三下學期。而專業英語是在大三上學期,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化工專業英語時還沒有文獻檢索的基礎,也沒有科技論文的概念。由于文獻檢索課程開設的滯后,會給專業英語的實踐訓練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將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的學習提前。這樣化工專業英語這門課程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對學生基礎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增強其閱讀科技英語及寫作的水平。

2.3教學方式的改革

2.3.1教學形式的變更

受教育體制的影響,傳統的應試教育在學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但對于專業英語的學習,由于其特殊性,應該把該課程的目的定為“應用”而不是“應試”,專業英語應作為一種工具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專業英語的最終目標是要求其能在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中起到作用。這樣勢必需要打破舊的教學模式,通過各種靈活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采取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滿堂灌”。

對于如何提高專業教學質量,首先:有人提出可以嘗試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8],即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同學下去查詢相關資料,下次課的時侯以提問或討論的形式進行解答,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這樣不同于傳統的“滿堂灌”,能最大程度地發掘學生自身的英語潛力。

2.3.2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視野

到目前為止各高校的“數字化”建設已日趨成熟,可以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比如給學生播放國外著名院校講授專業課的視頻,這樣學生在觀看學習視頻時會有一種好奇心和新鮮感,使學生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學習,又可以體驗國外上課的氛圍。同時也提高了教師自己的聽、說能力。

3.實踐情況

通過筆者近幾年的專業英語教學經歷,由于本校多數學生的英語及專業底子太薄,再加上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深僻、難學,筆者在進行教學時確實感到一些困難。但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及現實情況,通過調整教學形式及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附加了一定的學習任務,在最終的期末考試中教學效果還不錯。當然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主講教師不斷的努力與探索,在實踐中找到適合的方法,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丁雙紅,張學輝。理工科專業英語教學特點及改革意見 [J],理工高教研究, 2004,23(2),114-115。

[2]謝承佳。化工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建設實踐探討 [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32,228。

[3]姜文娟。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幾點建議 [J],科教文匯, 2011,12,132-133。

[4]陳上,唐虹,楊惠敏。基于多媒體軟件的化學化工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及軟件開發 [J],廣東化工, 2011,38(12),147-148。

[5]喬琳,王智慧,任娜。《化工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新嘗試――項目化教學[J],中國科教教學導刊, 2011,11(10),41。

上一篇: 幼兒園工作報告 下一篇: 八年級教師新學期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