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4 02:42: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剪力墻結構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U39 文獻標識碼:A
概述
隨著樓房高度的不斷增加,較大的豎向荷載要求有較大的柱、墻和井筒,更重要的是,側向力所產生的傾覆力矩和剪切變形要大得多,必須要精心設計來保證。剪力墻結構中,墻是平面構件,它除了承受水平作用力和彎矩外,還承擔豎向壓力,在軸力、彎矩、剪力的復合狀態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是底部嵌固于基礎上的懸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風載下,剪力墻除需滿足剛度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滿足非彈性變形反復循環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結構裂而不倒的要求: 墻肢必須能防止墻體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因此注意盡量將剪力墻設計成延性彎曲型。
一、 剪力墻結構的超長問題
《混凝土規范》第9.1.1 條中規定現澆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溫度伸縮縫最大間距: 當在室內或土中時為45m;露天時為30m;而現澆框架剪力墻或框架核心筒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可取45~55m。規范的這一規定顯然與現今建筑的體量越來越大但功能又要求不設伸縮縫發生矛盾,因此目前許多工程中的伸縮縫間距都突破了規范的規定,筆者認為今后當剪力墻結構超長時,應該慎重處理為好,過長時應該盡量設置溫度伸縮縫,宜較嚴格遵守規范規定的限值,理由如下:
(1)剪力墻結構剛度大,受溫差影響大,混凝土的收縮產生的變形大,墻體對樓面、屋面產生的約束也大;當結構發生收縮變形時比其他結構易出現裂縫。一些未超長的剪力墻結構產生墻體或樓面裂縫,其主要原因就在此。
(2)剪力墻結構多用于商品住房和公寓,使用狀況復雜,一旦私人購買的房子出現裂縫,雖然沒有安全問題,但處理起來問題多、難度大、社會影響大。
(3)混凝土結構受溫度或收縮形變的影響與眾多因素有關;而體型龐大的剪力墻房屋往往形狀復雜,混凝土收縮大,約束應力積聚也大,施工工藝及管理也難控制,環境影響使變化難于判斷,因此更難于解決混凝土收縮變形時,在受約束條件下引起拉應力而保證不出現裂縫。
(4)目前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普遍增大,加上由于混凝土強度的提高,使彈性模量增加將引起更大的約束拉應力產生,使結構出現裂縫的因素增多。
(5)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為了泵送,增大水泥用量,減少了中粗骨料含量和骨料粒徑,加上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送料時的不良因素影響等都加大了結構收縮量,增加產生裂縫的因素。
綜上所述,在處理超長結構時,特別是處理超長的剪力墻結構時更要特別慎重: 當發生實在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允許超長建筑設永久縫時,建議采用對結構施加預應力的方法并結合采用設計構造措施、施工措施共同給予處理。
二、高層剪力墻轉角部位開設轉角窗的問題
隨著建筑平立面體型的多樣化,在不少的居住建筑外墻轉角,客戶要求設置轉角窗,高層剪力墻結構的角部是結構的關鍵部位,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轉角窗,這不僅消弱了結構的整體抗扭剛度和抗側力剛度,而且使臨近洞口的墻肢、連梁內力增大,扭轉效應明顯,對結構抗震不利。
(1)B級高度及9級設防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不應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角窗或挑陽臺。
(2)8度及8度以下級設防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角窗或挑陽臺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洞口應上下對齊,洞口寬度不宜過大,連梁高度不宜過小,并加強其配筋及構造;
②洞口兩側應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墻和單片剪力墻,宜采用“T”、“L”、“[”型等截面的墻體,墻體厚度在底部加強部位不小于層高的1/12,其他部位不小于1/15,且不小于180 mm,墻端暗柱縱向配筋適當加強;
③宜提高洞口兩側墻肢的抗震等級,并按提高后的抗震等級滿足軸壓比限值的要求;
④轉角處樓板應加厚,配筋宜適當加大,并配置雙層雙向配筋;也可于轉角處板內設置連接洞口兩側墻體的暗梁;
⑤結構電算時,轉角梁的負彎矩調整系數、扭轉折減系數均取1.0,抗震設計時,應考慮扭轉藕聯的影響。
三、剪力墻連梁設計的問題
剪力墻連梁的含義: 剪力墻連梁即兩端都與剪力墻相連且與剪力墻的夾角不大于25 度,跨高比小于5,剛度可以折減的梁。在墻肢和連梁的協同工作中,剪力墻應該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剪力墻的設計應該保證不發生剪切破壞,也就是要求墻肢和連梁的設計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同時要求連梁的屈服要早于墻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墻肢和連梁具有良好的延性。連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與連梁相連的墻體剛度又很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工程中要使連梁的設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就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連梁剛度的折減。連梁由于跨高比小,與之相連的墻肢剛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內力往往很大,連梁屈服時表現為梁端出現裂縫,剛度減弱,內力重新分布。因此在開始進行結構整體計算時,就需對連梁剛度進行折減。根據《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第4.1.7 條中規定: “在內力與位移計算中,所有構件均可采用彈性剛度,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連梁的剛度可予以折減,折減系數不應小于0.55”;
(2)加連梁跨度減少高度。在連梁設計中,剛度折減后,仍可能發生連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夠的情況,這時可以增加洞口的寬度,以減少連梁剛度。減少了結構的整體剛度,也就減少了地震作用的影響,使連梁的承載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連梁超筋或超限,則可采取調整連梁內力來解決。調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0%,且連梁必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
(3)增加剪力墻厚度。亦即增加連梁的截面寬度,其結果一方面由于結構整體剛度加大,地震作用產生的內力增加,另一方面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與寬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該片墻厚增加以后,地震所產生的內力并不按墻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給該片剪力墻,而是小于這個比例,因此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4)提高混凝土等級。混凝土等級提高后,結構的地震作用影響增加的比例遠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載力提高的比例,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5)地震區高層建筑的剪力墻連梁,在進行了上述調整后,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載力要求時,可取連梁截面的最大剪壓比限值確定剪力。然后按“強剪弱彎”的要求,配置相應的縱向鋼筋。此時,如果不能保證連梁在大震時的延性要求,應重新計算整個結構,必要時調整結構布置,使連梁的承載力符合要求。
結語
以上都是在進行剪力墻結構設計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相對都比較復雜的,只有把互相制約的因素統一協調,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剪力墻結構的超長問題
《混凝土規范》9.1.1條中規定現澆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溫度伸縮縫最大間距:當在室內或土中時為45 m,露天時為30 m;而現澆框架剪力墻或框架核心筒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可取45~55 m。規范的這一規定顯然與現今建筑的體量越來越大但功能又要求不設伸縮縫發生矛盾;因此目前許多工程中的伸縮縫間距都突破了規范的規定,筆者認為今后當剪力墻結構超長時,應該慎重處理為好,過長時應該盡量設置溫度伸縮縫,宜較嚴格遵守規范規定的限值,理由如下:
(1)剪力墻結構剛度大,受溫差影響大,混凝土的收縮產生的變形大,墻體對樓面、屋面產生的約束也大;當結構發生收縮變形時比其他結構易出現裂縫。一些未超長的剪力墻結構產生墻體或樓面裂縫,其主要原因就在此。
(2)剪力墻結構多用于商品住房和公寓,使用狀況復雜,一旦私人購買的房子出現裂縫,雖然沒有安全問題,但處理起來問題多、難度大、社會影響大。
(3)混凝土結構受溫度或收縮形變的影響與眾多因素有關;而體型龐大的剪力墻房屋往往形狀復雜,混凝土收縮大,約束應力積聚也大,施工工藝及管理也難控制,環境影響使用變化難于判斷,因此更難于解決混凝土收縮變形時,在受約束條件下引起拉應力而保證不出現裂縫。
(4)目前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普遍增大,加上由于混凝土強度的提高,使彈性模量增加將引起更大的約束拉應力產生,使結構出現裂縫的因素增多。
(5)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為了泵送,增大水泥用量,減少了中粗骨料含量和骨料粒徑,加上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送料時的不良因素影響等都加大了結構收縮量,增加產生裂縫的因素。
綜上所述,在處理超長結構時,特別是處理超長的剪力墻結構時更要特別慎重:當發生實在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允許超長建筑設永久縫時,建議采用對結構施加預應力的方法并結合采用設計構造措施、施工措施共同給予處理。
二、高層剪力墻轉角部位開設轉角窗的問題
隨著建筑平立面體型的多樣化,在不少的居住建筑外墻轉角客戶要求設置轉角窗,高層剪力墻結構的角部是結構的關鍵部位,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轉角窗,這不僅消弱了結構的整體抗扭剛度和抗側力剛度,而且使臨近洞口的墻肢、連梁內力增大,扭轉效應明顯,對結構抗震不利。
(1)B級高度及9級設防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不應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角窗或挑陽臺。
(2)8度及8度以下級設防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角窗或挑陽臺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洞口應上下對齊,洞口寬度不宣過大,連梁高度不宜過小,并加強其配筋及構造;
②洞口兩側應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墻和單片剪力墻,宜采用“T”、“L”、“[”型等截面的墻體,墻體厚度在底部加強部位不小于層高的1/12,其他部位不小于1/15,且不小于180 mm,墻端暗柱縱向配筋適當加強;
③宜提高洞口兩側墻肢的抗震等級,并按提高后的抗震等級滿足軸壓比限值的要求;
④轉角處樓板應加厚,配筋宜適當加大,并配置雙層雙向配筋;也可于轉角處板內設置連接洞口兩側墻體的暗梁;
⑤結構電算時,轉角梁的負彎矩調整系數、扭轉折減系數均取1.0,抗震設計時,應考慮扭轉藕聯的影響。
三、剪力墻連梁設計的問題
剪力墻連梁的含義:剪力墻連梁即兩端都與剪力墻相連且與剪力墻的夾角不大于25度,跨高比小于5,剛度可以折減的梁。在墻肢和連梁的協同工作中,剪力墻應該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剪力墻的設計應該保證不發生剪切破壞,也就是要求墻肢和連梁的設計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同時要求連梁的屈服要早于墻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墻肢和連梁具有良好的延性。連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與連梁相連的墻體剛度又很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工程中要使連梁的設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就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連梁剛度的折減。連梁由于跨高比小,與之相連的墻肢剛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內力往往很大,連梁屈服時表現為梁端出現裂縫,剛度減弱,內力重新分布。因此在開始進行結構整體計算時,就需對連梁剛度進行折減。根據《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第4.1.7條中規定:“在內力與位移計算中,所有構件均可采用彈性剛度,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連梁的剛度可予以折減,折減系數不應小于0.55”:
(2)加連梁跨度減少高度。在連梁設計中,剛度折減后,仍可能發生連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夠的情況,這時可以增加洞口的寬度,以減少連梁剛度。減少了結構的整體剛度,也就減少了地震作用的影響,使連梁的承載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連梁超筋或超限,則可采取調整連梁內力來解決。調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0% ,且連梁必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
(3)增加剪力墻厚度。亦即增加連梁的截面寬度,其結果一方面由于結構整體剛度加大,地震作用產生的內力增加,另一方面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與寬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該片墻厚增加以后,地震所產生的內力并不按墻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給該片剪力墻,而是小于這個比例, 因此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4)提高混凝土等級。混凝土等級提高后,結構的地震作用影響增加的比例遠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載力提高的比例,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5)地震區高層建筑的剪力墻連梁,在進行了上述調整后,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載力要求時,可取連梁截面的最大剪壓比限值確定剪力。然后按“強剪弱彎”的要求,配置相應的縱向鋼筋。此時,如果不能保證連梁在大震時的延性要求,應重新計算整個結構,必要時調整結構布置,使連梁的承載力符合要求。
結論
總而言之,以上都是在進行剪力墻結構設計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相對都比較復雜的,只有把互相制約的因素統一協調,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參考文獻: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me structure, the shear wall lateral stiffness and the number of improvements, and frame structure of the coupling beam design problem.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al design; coupling beam; earthquak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B482.2 文獻標識碼:A
框架一剪力墻結構由框架和剪力墻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由于剪力墻的抗側剛度比框架的抗側剛度大得多。故它們的協同作用既可以提供整體結構較大的抗側力,也利用了框架結構可以提供較大空間的優越性。因此這種結構體系整體性好、剛度大、側向變形小、抗震性能好,易于滿足高層結構中現行國家規范限定值要求,而得到廣泛應用。
1 框剪結構的特點
框架一剪力墻結構也稱作框架一抗震墻結構,簡稱框剪結構;這種結構型式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使得房間布置比較靈活自由,可以滿足多種建筑功能的要求,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尤其是在公共建筑中,深受廣大設計人員的喜愛。
框剪結構是由框架和剪力墻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這兩種結構的受力特點和變形性質是不同的。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變形曲線為剪切型,樓層越高,水平位移增長越慢,在純框架結構中,各榀框架的變形曲線類似,樓層剪力按框架柱的抗側剛度D值比例進行分配;而剪力墻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其變形曲線呈彎曲型,剪力墻是豎向懸臂彎曲結構,樓層越高水平位移增長越快,頂點水平位移與高度是四次方關系:
均布荷載時:u=qH4/8EI;
倒三角形荷載時:u=11qmaxH4/120EI。
(2)框剪結構,要使框架與剪力墻協同工作,框架與剪力墻的合理布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剪力墻的布置宜分布均勻,單片墻的剛度宜接近,長度較長的剪力墻宜設置洞口和連梁形成雙肢墻或多肢墻,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不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10%時,按剪力墻結構設計,其中的框架部分應按框架一剪力墻結構的框架進行設計;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時,應按框架一剪力墻結構進行設計;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時,按框架一剪力墻結構進行設計,其最大適用高度可比框架結構適當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和軸壓比限值宜按框架結構的規定采用;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80%時,按框架一剪力墻結構進行設計,其最大適用高度可比框架結構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和軸壓比限值宜按框架結構的規定采用。其中對于這種少墻框剪結構,由于抗震性能較差,不主張采用,以避免剪力墻受力過大、過早破壞。
2 受力特性分析
框剪結構體系的工程應用表明,框剪結構是框架和剪力墻兩種結構的有機結合。剪力墻結構的位移曲線具有懸臂彎曲梁的特征,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彎形開口曲線。而在框剪結構中,框架和剪力墻之間通過平面內剛度無限大的樓蓋連接在一起共同抵抗水平力,結構水平位移特征處于框架和剪力墻之間,為反S型曲線,是彎剪型。因此,在框剪結構中,剪力墻在下部樓層變形小,承擔了近80%以上的水平剪力。而在上部樓層,框架變形小,可以協助剪力墻工作,抵擋剪力墻的外拉變形,從而承受很大的水平剪力。所以,框一剪結構是框架和剪力墻兩種結構水平變形的有機協調,從而達到減少結構變形,增強結構側向剛度,提高結構抗震能力的目的,在結構設計中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框剪結構中框架、剪力墻的受力特性可以用結構剛度特性值λ,即框架剛度與剪力墻剛度的比值來表達。
工程實踐表明:
(1)λ過小,結構變形曲線呈彎剪型,即剪力墻用量過多,此時,結構剛度增大,自振周期縮短,地震力相應增加,結構延性降低,尤其對框架頂部幾層極為不利。一般說來,剪力墻數量增多對抗震有利,但超過必要限度也是不合理和不經濟的,為了使框架充分發揮作用,剪力墻剛度不宜過大。
(2)λ過大,結構變形曲線呈剪彎型,即剪力墻用量過少,結構剛度較差,常不滿足變形要求,同時,框架受力過大,梁柱截面尺寸加大,導致不經濟,因此,剪力墻剛度不能過小。
3 框架一剪力墻中剪力墻的合理配置
國內外對眾多框架一剪力墻結構遭受到地震后展開凋查,對其震害進行統計分析后得到一系列的經驗數據。日本采用平均壓應力一墻面積表示法來分析,其中平均壓應力σ=G/(Ac+Aw),G為樓層重量,Ac,Aw分別為框架柱及剪力墻的面積。國內根據已建的大量框架一剪力墻結構,提出底層結構截面面積Ac+Aw與樓面面積Af之比及Aw與樓面面積Af之比(見表1),供設計參考。
表1 墻、柱面積與樓層面積百分比
4 剪力墻抗側移剛度以及數量的改進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的抗側移剛度往往比框架要大的多,因此剪力墻抗側移能力的大小往往決定了整個結構的穩定。在設計中,除了要考慮結構強度外,還要考慮結構的整體剛度。因此在開始設計時,合理的選擇剪力墻的數量,無論對于后期設計還是結構的合理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地震作用是房屋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一些高層建筑來說就不得不考慮用剪力墻結構。因此需要設計人員設計出剪力墻的合理數量。剪力墻數量過多固然結構抗側移剛度越大,抗地震作用也就相對的較強一些。但是,當結構剛度過大時,由于周期過短,地震作用反而有可能會更加強烈,而且浪費了一定的材料。因此只從抗震方面來看,剪力墻并不是越多越好,選取合理的剪力墻數量才能達到結構穩定的優化。在地震作用中一直存在著剛性與柔性的說法,如表2。
5 剪力墻連梁的設計
框架一剪力墻結構中框架與剪力墻、剪力墻與剪力墻的連接方式有鉸結與剛結兩種。鉸結為通過樓板連接來保證剪力墻與框架協同工作,剛結為通過連梁連接來保證剪力墻與框架協同工作。在鉸結體系中,由于沒有考慮連梁的約束作用,使得樓板作用顯著,要保證剪力墻與框架協同變形和工作,樓板必須絕對剛性。在剛結體系中,連梁對墻和柱都會產生約束,連梁將承擔著較大的剪力和彎矩,約束作用明顯,并可以與樓板一同作為連接構件,傳遞彎矩、剪力、軸力。
當結構遭受小于其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時,整個結構處于彈性工作階段。當遭受高于其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時,連梁形成塑性鉸消耗地震能量,結構剛度降低,自振周期加大,地震力降低,減輕結構破壞。但由于連梁跨高比小,兩端連接的墻或柱剛度差異較大,連梁變形產生較大的內力而破壞。連梁破壞有脆性的剪切破壞和延性的彎曲破壞,設計時應盡量避免連梁發生剪切破壞,讓連梁先屈服。形成塑性鉸。連梁設計時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1) 對連梁的剛度進行折減,既保證了塑性鉸出現在連梁上,又減少其內力,滿足結構設計要求。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5.2.1規定,在內力與位移計算中,抗震設計的框架一剪力墻或剪力墻結構中的連梁可予以折減,折減系數不宜小于0.5。結構設計中,設防烈度6、7時連梁折減系數一般取0.7,8、9度時連梁折減系數一般取0.5。
(2) 若連梁剛度折減后內力還是過大,截面設計困難,可在連梁截面高度的中間開設水平通縫。
(3) 為保證連梁的延性,設計時應做到“強墻(柱)弱梁”,“強剪弱彎”,截面尺寸應符合規范設計要求。
(4) 不宜將樓面主梁支承在連梁上。
6 結語
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應避免采用平面、豎向或者空間不規則的結構形式,遵照“建筑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的原則;通過對結構的合理布置和精確計算,能夠使我們的建筑更加經濟合理,有效地抵抗外部力量的破壞,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設計功能。
參考文獻:
[1]黃本才.高層建筑結構力學分析[M].北京:中圍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2]包世華,方鄂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無論地震區還是非地震區,框架剪力墻結構都有優勢,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框架剪力墻結構結構本身的復雜性,概念設計與計算設計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以下我們以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概念出發,分別從如何確定剪力墻的數量和如何布置剪力墻位置進行探討,詳細論述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設計。
一、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
剪力墻是現代高層建筑中一項重要建筑內容,框架剪力墻的尺寸大小必須符合建筑規定,原則是尺寸較大但厚度必須較小,幾何特征應該呈板狀,受力接近于柱形。在剪力墻結構中,墻是平面構件,其承受力沿著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彎矩外,還必須考慮到豎向壓力。在彎矩和軸力及剪力的共同作用下進行作業,其受力水平作用下可以看成了底部嵌固于基礎上的懸臂深梁。
設計剪力墻時,應該根據各種墻體本身的特點,以及不同的受力特征和要求,墻體內力分布狀態和破壞形態,全面具體地考慮設計配筋和構造措施。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是考慮了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作用所進行的結構整體分析,所以求得內力后需按照偏壓或偏拉進行正截面受力計算。
二、框架剪力墻的構造設計內容
框架墻結構就高層建筑而言,在實際工程中運用最多,抗震墻要有足夠的數量以滿足層間位移限值,位置相對靈活。抗震墻適合連續布置、全長貫通。在設計時應避免墻肢長度的突變以及洞口上下的不對齊。同時,洞邊距柱的內側應不小于300mm,以保證柱作為邊緣構件的作用和約束邊緣構件的長度。雙向抗側力的結構形式是使縱橫墻相連,使彼此成為有緣的剪力墻。對于一、二級抗震框架剪力墻,連梁跨高比不宜大于5,且高度不小于400mm。柱中線與梁、墻中線不宜大于柱寬的1/4,以減少地震作用對柱的扭轉效應,否則可以采取加強柱內配箍率的方法來彌補。
如果剪力墻的剪跨比大于2,連梁的跨高比大于2.5,那么設計的剪壓比不宜大于0.2,但如果剪力墻的剪跨比小于2,連梁的跨度比小于2.5,那么剪壓比不大于0.15。另一方面,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底部加強區的設計范圍應該不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層高的1/16,其他部位應不小于160mm且不小于層高的1/20,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墻周圍應設置梁或暗梁與端柱組成邊框。剪力墻的水平分布能夠起抗剪作用,這種設計中,當建筑物較高較長或為框剪結構時,配筋應該適當增加,特別是在梁部位或溫度、剛度變化等敏感部位最好適當增加;這時還應該考慮到墻的豎向鋼筋,因為它主要起抗彎作用,并且在一些多層剪力墻構造配筋時所取的配筋率一般不扣除約束邊緣構件或構件邊緣構件的鋼筋。
剪力墻數量的設計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剪力墻的設置問題,包括設置位置和數量,剪力墻設置數量的多少,是關系到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能經濟,合理,并體現體系優越性的關鍵環節。剪力墻少了,結構不安全,剪力墻多了,又不經濟。所以需要合理確定剪力墻的最佳數量。
首先,按照規范要求,在一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內,剪力墻的設置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則:(1)為能充分發揮框架—剪力墻體系的結構特性,剪力墻在結構底部所承擔的地震彎矩值應不少于總地震彎矩值的50%。否則,應按框架體系對待;(2)沿結構單元的兩個主軸方向,按《抗震規范》地震力計算出結構彈性階段層間位移角,對于一般高樓和具有高級裝修標準的高層建筑,應分別不大于1/650 和1/800。同時還應滿足《高層規程》中規定的按彈性方法計算的結構頂點位移與總高度之比,對于一般高樓和具有高級裝修標準的高層建筑,應分別不大于1/700和1/850;(3)結構的重力荷載效應和地震效應組合后,剪力墻邊框柱的配筋不至于由拉力控制,也就是說,剪力墻受拉區的邊柱,按拉力計算出的豎向鋼筋量,應該小于按受壓狀態計算出的鋼筋量;(4)剪力墻布置不宜過分集中,每道剪力墻承受的水平力不宜超過總水平力的40%。其次,剪力墻數量的設置還應考慮抗震設防烈度、近場遠場的影響、場地土、結構側移限值等方面的因素。
四、剪力墻位置的設計
除去剪力墻的設置數量,還需要正確確定剪力墻的設置位置。一般情況下,對于矩形、L形、T 形、口形平面,剪力墻應沿縱橫兩個方向布置。對于圓形和弧形平面,應沿徑向和環向布置。每個方向剪力墻的布置原則上應盡量做到分散、均勻、周邊、對稱。
1、分散。剪力墻的布置應考慮地震力分散作用于剛度大致相等的多片剪力墻上。因為如果地震力集中作用到一兩片剛度很大的剪力墻上,會造成墻體內力很大,截面設計困難,且主要受力剪力墻一旦破壞后,其余較弱剪力墻和框架很難額外負擔起該剪力墻傳來的很大地震力,以致出現破壞。
2、均勻。同方向的各片剪力墻應比較均勻地布置在建筑平面的各個區段,而不是集中于某一區段內,以防止因樓蓋過大的水平變形導致地震力在各福框架間的不均勻分配。
3、周邊。剪力墻盡可能沿結構平面的周邊布置,以獲得結構抗力的最大水平力臂,充分提高整個結構的抗扭轉能力。
4、對稱。剪力墻應盡量做到對稱布置,如果在平面上難于做到對稱布置時,可通過調整剪力堵的長度和厚度,使結構的抗推剛度中心盡量與質量中心相接近,縮小偏心距,以減弱地震時結構的扭轉振動。
5、在一個獨立結構單元內,同一方向的各片剪力墻不宜是單肢墻,應多設置一些雙肢墻或多肢墻,以避免同方向所有剪力墻同時在底部屈服而形成不穩定的側移機構。
在每一獨立結構單元的縱向和橫向,均應沿兩條以上的且相距較遠的軸線設置剪力堵,使結構具有盡可能大的抗扭轉能力。一般情況下,剪力墻宜布置在豎向荷載較大處、平面形狀變化處或樓蓋水平剛度劇變處、樓梯間。但是,縱向剪力墻不宜設置在獨立結構單元的兩端,以免縱向框架梁和樓板因受到變形約束的區段過長而產生較大的收縮和溫度應力。
五、剪力墻設置合理的檢驗
當然,水平位移滿足《建筑高層規程》的要求,是合理設計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條件。即是說:合理的設計,水平位移應滿足限值,但水平位移限值滿足,不一定是合理的結構,還要考慮周期,地震力大小等綜合條件。這是因為,抗震設計時,地震力大小與剛度直接相關。抗側剛度小,結構設計并不見得合理,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圍內,此時并不能認為結構設計合理.所以,在滿足側移條件外,還應綜合其他因素。
首先,通過結構自振周期的計算驗證剪力墻的布置。其次,可通過計算結構的底部剪力來驗證剪力墻的布置。根據目前許多工程的計算結果截面尺寸,結構布置都比較正常的結構,將各層位移連成側移曲線,應具有反S形曲線,且接近直線。在剛度較均勻的情況下,位移曲線應連續光滑,無突然凹凸變化和折點。
結束語
作為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設計的第一道防線,剪力墻的設計的好壞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人民財產的安全,因此,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這樣才能使設計出來的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夠的抗震可靠度。
參考文獻:
[1]谷倩,朱飛強.雙連梁與深連梁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對比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0 [s1].
1.剪力墻結構概述
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形成剪力墻與筒體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對于12~16層的小高層建筑結構,采用既可以保證結構的剛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內空間方正合理。所以剪力墻結構得以普遍應用。剪力墻的受力、變形特征,類似以框剪結構。但比框架結構的剛度分配、內力分配更合理,結構的變形協調導致的豎向位移差別,也比框剪結構小,則傳基礎荷載更均勻、合理。
2.短肢剪力墻設計的要點
2.1雙向布置剪力墻及抗側剛度
高層建筑應有較好的空間工作性能,剪力墻結構應雙向布置,形成空間結構。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單向布置剪力墻,并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剪力墻的抗側剛度及承載力均較大,為充分利用剪力墻的能力,減輕結構重量,增大剪力墻結構的可利用空間,墻不宜布置太密,使結構具有適宜的側向剛度。
2.2豎向剛度均勻
剪力墻布置對結構的抗側剛度有很大影響,剪力墻沿高度不連續,將造成結構沿高度剛度突變,所以應要求剪力墻自上到下連續布置。允許沿高度改變墻厚和混凝土等級,或減少部分墻肢,使抗側剛度沿高度逐漸減小。
2.3墻肢高寬比
細高的剪力墻容易設計成受彎曲破壞的延性剪力墻,從而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壞。在抗震結構中剪力墻結構應具有延性,設計中墻的高寬應比不應小于2。當墻的長度很長時,為了滿足每個墻段高寬比大于2的要求,可通過開設洞口將長墻分成長度較小、較均勻的獨立墻段,每個獨立墻段可以是整體墻,也可以是聯肢墻。
2.4剪力墻洞口的布置
剪力墻洞口的布置,會極大地影響剪力墻的力學性能。因此,布置剪力墻洞口時應滿足以下要求。規則開洞,洞口成列、成排布置,能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梁,應力分布比較規則,又與當前普遍應用程序的計算簡圖較為符合,設計結果安全可靠。同時宜避免使墻肢剛度相差懸殊的洞口設置;對于錯洞剪力墻和疊合錯洞墻,二者都是不規則開洞的剪力墻,其應力分布復雜,容易造成剪力墻的薄弱部位,常規計算無法獲得其實際內力,構造比較復雜。其主要特點是洞口錯開距離很小,甚至疊合,不僅墻肢不規則,洞口之間形成薄弱部位,疊合錯洞墻比錯洞口墻更為不利,設計時應盡量避免。當無法避免疊合錯洞布置時,應按有限元方法仔細計算分析并在洞口周邊采取加強措施或采用其他輕質材料填充將疊合洞口轉化為規則洞口的剪力墻或框架結構;具有不規則洞口剪力墻的內力和位移計算應符合規程的有關規定。
2.5剪力墻和加強部位
抗震結構中出現塑性鉸的部位應作為加強部位。而剪力墻頂層、樓電梯間墻等不宜作為加強部位,這樣作的目的是對塑性鉸部位可以有更明確的措施,與由于溫度、收縮等需要的加強措施區別。剪力墻塑性鉸出現后,剪力墻應具有足夠的延性,剪力墻底部塑性鉸出現都有一定范圍,該范圍內應當加強構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壞的能力。
3.設計的應用范圍和加強措施
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一般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墻。當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小于3時,應按柱計算,至于剪力墻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3、又小于5的剪力墻,實際上也是短肢剪力墻,由于它們更弱,可以提出不宜采用小于5的墻肢,對這種小墻肢的軸壓比應修予更嚴格的限制,因此即使采用短肢剪力墻,也要盡可能使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5。近年興起的短肢剪力墻結構,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又可進一步減輕結構自重,應用逐漸廣泛。但是由于短肢剪力墻抗震性能較差,地震區應用經驗不多,考慮高層住宅建筑的安全,其剪力墻不宜過少、墻肢不宜過短,可以對短肢剪力墻的應用范圍應在設計中加以限制,并采取一些加強措施。
3.1應用范圍
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設計時應注意: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其次,具有較短肢剪力墻的墻的剪力墻結構最大適用高度應比規范中剪力墻結構的規定值適當降低,7度和8度抗震設計時分別不應大于100m和60m;對于B級高度高層建筑和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即使設置筒體,也不應采用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如果在剪力墻結構中,只有個別小墻肢,不屬于這種短肢剪力墻與筒體共同工作的剪力墻結構。
3.2加強措施
為限制過多的剪力墻的數量,在抗震設計時,筒體和一般剪力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小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50%;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應比規范中規定的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采用;目的是從構造上改善短肢剪力墻的延性;出于改善延性的考慮,抗震設計時,各層短肢剪力墻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生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為一、二、三時分別不宜大于0.5、0.6和0.7;對于無翼緣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墻,其延性更為不利,因此軸壓比限值要相應降低0.1。
對于短肢剪力墻的剪力設計值,不僅底部加強部位應調整,其他各層也要調整,一、二、級抗震等級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4和1.2,目的是避免短肢剪力墻過早剪壞;短肢剪力墻截面的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1.0%;對于短肢剪力墻截面最小厚度,無論抗震還是非抗震設計,其厚度都不應小于200;對于非抗震設計,除要求建筑最大適用高度適當降低外,對墻肢厚度限制的目的是使墻肢不致過小。
4.結束語
目前,越來越多的剪力墻結構小高層住宅樓拔地而起,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發現這些剪力墻結構小高層在施工質量上還存在著一些質量通病,主要表現為剪力墻板混凝土成型質量差、混凝土實體回彈檢測強度不高等。在剪力墻布置中洞口宜上下對齊使之受力明確,盡量避免出現錯洞與疊合錯洞的出現。在短肢剪力墻設計中應注意其肢長、加強部位、構造要求等要求。
【參考文獻】
[1]呂文,錢稼茹.基于位移延性剪力墻抗震設計建筑結構學報,1999.3.
1、剪力墻的布置;
2、有關短肢剪力墻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剪力墻布置 剪力墻布置除應符合規程中有關規定外,在本文中進一步對剪力墻的布置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關于短肢剪力墻和梁、墻布置都屬于本文著重闡述的內容。
1、雙向布置剪力墻及抗側剛度 高層建筑應有較好的空間工作性能,剪力墻結構應雙向布置,形成空間結構。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單向布置剪力墻,并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
另一方面,剪力墻的抗側剛度及承載力均較大,為充分利用剪力墻的能力,減輕結構重量,增大剪力墻結構的可利用空間,墻不宜布置太密,使結構具有適宜的側向剛度。
2、豎向剛度均勻 剪力墻布置對結構的抗側剛度有很大影響,剪力墻沿高度不連續,將造成結構沿高度剛度突變,所以應要求剪力墻自上到下連續布置。允許沿高度改變墻厚和混凝土等級,或減少部分墻肢,使抗側剛度沿高度逐漸減小。
3、墻肢高寬比 細高的剪力墻容易設計成受彎曲破壞的延性剪力墻,從而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壞。在抗震結構中剪力墻結構應具有延性,設計中墻的高寬應比不應小于2。當墻的長度很長時,為了滿足每個墻段高寬比大于2的要求,可通過開設洞口將長墻分成長度較小、較均勻的獨立墻段,每個獨立墻段可以是整體墻,也可以是聯肢墻。
4、剪力墻洞口的布置 剪力墻洞口的布置,會極大地影響剪力墻的力學性能。因此,布置剪力墻洞口時應滿足以下3方面要求。
(1)規則開洞,洞口成列、成排布置,能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梁,應力分布比較規則,又與當前普遍應用程序的計算簡圖較為符合,設計結果安全可靠。同時宜避免使墻肢剛度相差懸殊的洞口設置;
(2)對于錯洞剪力墻和疊合錯洞墻,二者都是不規則開洞的剪力墻,其應力分布復雜,容易造成剪力墻的薄弱部位,常規計算無法獲得其實際內力,構造比較復雜。其主要特點是洞口錯開距離很小,甚至疊合,不僅墻肢不規則,洞口之間形成薄弱部位,疊合錯洞墻比錯洞口墻更為不利,設計時應盡量避免。當無法避免疊合錯洞布置時,應按有限元方法仔細計算分析并在洞口周邊采取加強措施或采用其他輕質材料填充將疊合洞口轉化為規則洞口的剪力墻或框架結構;
(3)具有不規則洞口剪力墻的內力和位移計算應符合規程的有關規定。目前除了平面有限元方法外,尚沒有更好的簡化方法計算。對結構整體計算中采用了桿系、薄壁桿系模型或對洞口作了簡化處理的其他有限元模型時,應對不規則開洞墻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必要時應進行補充計算和校核。
5、剪力墻和加強部位
(1)抗震結構中出現塑性鉸的部位應作為加強部位。而剪力墻頂層、樓電梯間墻等不宜作為加強部位,這樣作的目的是對塑性鉸部位可以有更明確的措施,與由于溫度、收縮等需要的加強措施區別;
(2)剪力墻塑性鉸出現后,剪力墻應具有足夠的延性,剪力墻底部塑性鉸出現都有一定范圍,該范圍內應當加強構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壞的能力;
(3)為安全起見,設計剪力墻時將加強部位范圍適當擴大,抗震設計時,一般剪力墻結構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二者的較大值,當剪力墻高度超過150m時,為避免加強區太高,其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墻肢總高度的1/10。
二、短肢剪力墻設計要求
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一般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墻。當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小于3時,應按柱計算(當形成異型柱時,則應按異型柱的要求設計,但高層建筑中不允許采用異型柱框架結構),至于剪力墻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3、又小于5的剪力墻,實際上也是短肢剪力墻,由于它們更弱,可以提出不宜采用小于5的墻肢,對這種小墻肢的軸壓比應修予更嚴格的限制,因此即使采用短肢剪力墻,也要盡可能使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5。
近年興起的短肢剪力墻結構,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又可進一步減輕結構自重,應用逐漸廣泛。但是由于短肢剪力墻抗震性能較差,地震區應用經驗不多,考慮高層住宅建筑的安全,其剪力墻不宜過少、墻肢不宜過短,可以對短肢剪力墻的應用范圍應在設計中加以限制,并采取一些加強措施。
1、應用范圍
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設計時應注意: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其次,具有較短肢剪力墻的墻的剪力墻結構最大適用高度應比規范中剪力墻結構的規定值適當降低,7度和8度抗震設計時分別不應大于100m和60m;第三,對于B級高度高層建筑和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即使設置筒體,也不應采用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第四,如果在剪力墻結構中,只有個別小墻肢,不屬于這種短肢剪力墻與筒體共同工作的剪力墻結構。
2、加強措施
對于短肢剪力墻設計中應著重以下加強措施。
(1)為限制過多的剪力墻的數量,在抗震設計時,筒體和一般剪力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小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50%;
(2)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應比規范中規定的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采用;目的是從構造上改善短肢剪力墻的延性;
(3)出于改善延性的考慮,抗震設計時,各層短肢剪力墻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生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為一、二、三時分別不宜大于0.5、0.6和0.7(對一般剪力墻,三級抗震等級時軸壓比未限制);對于無翼緣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墻,其延性更為不利,因此軸壓比限值要相應降低0.1;
(4) 對于短肢剪力墻的剪力設計值,不僅底部加強部位應調整,其他各層也要調整,一、二、級抗震等級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4和1.2,目的是避免短肢剪力墻過早剪壞;
(5)短肢剪力墻截面的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1.0%;
(6)對于短肢剪力墻截面最小厚度,無論抗震還是非抗震設計,其厚度都不應小于200㎜;對于非抗震設計,除要求建筑最大適用高度適當降低外,對墻肢厚度限制的目的是使墻肢不致過小。
總之,在剪力墻布置中洞口宜上下對齊使之受力明確,盡量避免出現錯洞與疊合錯洞的出現。在短肢剪力墻設計中應注意其肢長、加強部位、構造要求等要求。
參考資料:
[1]呂文、錢稼茹,基于位移延性剪力墻抗震設計《建筑結構學報》1999.3 。
剪力墻結構不僅具有側移能力小、抗側剛度比大的特點,而且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由于某些剪力墻結構應用較少,因此不少設計人員對剪力墻的概念、截面形狀尺寸以及相關的技術和規范理解和掌握的還不夠健全,從而制約了剪力墻結構設計的進一步發展。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改善,以更好的適應建筑結構設計的發展。
一、剪力墻結構概述
剪力墻通常又被稱為了結構墻、抗風強或者抗震墻。主要是建筑物或者房屋為了能夠承受地震或者風力作用所引起的水平荷載,從而防止建筑結構出現破壞。根據剪力墻結構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普通剪力墻結構、框架一剪力墻結構、框支剪力墻結構。普通剪力墻主要是由剪力墻組合在一起的結構體系。框架-剪力墻結構主要是由框架與剪力墻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結構體系,一般應用于局部大空間的建筑物中,不僅要在大空間部位采用框架結構,而且也要采用剪力墻結構從而達到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效果。如果剪力墻的底部具有較大空間,而剪力墻又無法滿足其設計要求時,就需要采用框支剪力墻結構。通常建筑物中所具有的豎向承重構件需要由墻體來承擔,這時的墻體不僅需要承擔水平構件給予的豎向荷載,同時要承擔地震或者風力作用傳給的水平荷載。剪力墻主要是建筑物的圍護墻和分隔墻,所以墻體的設置必須要符合建筑結構和平面布置的要求,同時要求剪力墻結構體系要具備較高的承載能力和抗側力能力,因此其可以應用于較高的建筑物之中。剪力墻所具有的優點是水平和豎向的側移比較小、側向剛度比較大,剪力墻結構中的樓蓋結構通常只能采用平板,并且可以不設梁,從而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缺點是建筑平面布置不靈活、間距受到一定的限制、對于大空間的公共建筑物使用性較差,除此之外,剪力墻自身的重量比較大,通常只能適用于公寓、住宅以及旅館等建筑物之中。
二、剪力墻的受力變形特點分析
剪力墻結構在水平荷載的作用下,將會產生彎矩和水平剪力。其中墻肢截面在彎矩的作用下可能會導致下層層間側移量比較小,而上層層間的側移量卻比較大,從而發生了彎曲型變形,同時在剪力的作用下發生了剪切型變形,一般這兩種變形疊加在一起就成為了剪力墻變形的基本特征。根據剪力墻高寬比的大小將其劃分為矮墻、中高墻和高墻。隨著剪力墻結構高寬比的不斷增大,由于彎矩作用產生的變形也會隨之增大,因此高墻在水平荷載的作用下經常會出現彎曲型的變形曲線,而對于矮墻來說,其變形曲線會表現為剪切型的變形曲線。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改善剪力墻結構的受力特點,并充分結合建筑結構設計的使用要求,需要在剪力墻上面適當地開一些洞口,以便更好地與連梁連接在一起,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單肢剪力墻的高寬比。
三、剪力墻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剪力墻結構設計時,要嚴格遵循設計的基本原則,才能保證設計出的剪力墻更好地適用于建筑結構設計之中,具體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剪力墻結構設計通常要先將剪力墻看成一個長方形的立體結構,而且一般將高看成是剪力墻的厚度,而剪力墻的高度和寬度則分別是長方形的寬和長,其受力結構的特點就相當于主體的受力結構,唯一的區別就是剪力墻結構的長、寬比值與柱體的長、寬比值存在一定的差距。
2.在進行剪力墻結構設計時,每一個剪力墻不僅僅是承受水平荷載,同時還要承受其自身的重力,即縱向荷載。在強風或者地震等強大力度的作用下,墻體除了承受上述兩種力之外,還要承受彎矩力。這時就要求剪力墻不僅要有巨大的剛性力度來抵抗墻體的搖晃,而且還要確保墻體在變形之后還能夠繼續循環使用。在進行剪力墻結構設計時,要合理布局,嚴格禁止出現亂搭亂建現象,同時還要對其進行現場試驗,從而保證剪力墻受壓、受重的安全性。
3.剪力墻結構的受力特點是在墻體平面內所能夠承受的最大重力值以及剛度壓力是很大的,但是除墻體平面以外的部分,其對上述兩種力所能夠承受的值就非常小了,因此在進行剪力墻外擴或者搭建時,要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墻平面以外的安全性。
4.參與剪力墻結構設計的人員要對各項設計參數進行慎重的考慮,主要包括水平和縱向兩者之間的作用力,并對剪力墻所承受的力及大小進行分析。在分析所得結果的基礎上,作出墻體斜截面以及橫截面的承載剛度分析圖,同時還要計算出剪力墻水平以及縱向所能夠承受的極限承載力,而且分析得到的各項參數要取其中的最小值。
四、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結構設計的應用
(一)剪力墻結構的合理布置
剪力墻在平面上的布置應該具有規則、簡單的特點,并且應該沿著主軸方向或者其他方向進行雙向布置,而且兩個方向上剪力墻的側向高度差距不宜過大。在進行剪力墻抗震設計時,不要僅在單向布置剪力墻。因為剪力墻的布置會對其自身結構的抗側剛度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進行剪力墻布置時,要盡可能的滿足周邊均勻布置的原則,并且運用相關的設計軟件,對剪力墻的結構、受力特點進行有效地分析和計算。例如設計填充墻時,要盡可能滿足相應結構設計的要求,適當增加圈梁以及構造柱,確保地震發生時居民能夠安全的逃脫。還要盡可能采用電梯井、山墻以及樓梯井作為剪力墻。在剪力墻的豎向布置中,要采取措施避免改變材料輕度和變截面對樓層建設的影響,避免墻體剛度發生突變。
(二)剪力墻中連梁結構的設計
連梁結構主要是指剪力墻結構中連接墻肢與墻肢之間的梁。剪力墻在受到了水平荷載作用時,墻肢會出現不同程度地扭曲,而且在連梁的兩端也會產生相應的轉角,從而使連梁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彈作用。對墻肢的連接處理,可以有效的減少變形和內力的作用,從而改善墻肢受力狀態。因此連梁結構被認為是剪力墻結構設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其對墻肢的連接起到了很好的約束作用。要采取措施盡量提高塑性鉸的性能,不斷完善剪力墻抗震結構的設計。連梁結構設計中的截面面積和跨高比會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影響,進而影響連梁結構的設計質量。因此,在設計時需對其進行有效地分析,通筆者認為,可以過減小連梁高度、增加剪力墻洞口的寬度、降低連梁的剛度等措施來增強連梁結構的整體質量。
(三)剪力墻邊緣構造設計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首先要對剪力墻的結構特性和受力特點等進行分析,加強剪力墻洞口兩側以及剪力墻兩端的強度,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在剪力墻中適當的部位安裝約束邊緣構件和構造邊緣構件。在進行約束邊緣構件設計時,框筒結構、框剪結構等的設計規范和標準比較嚴格高于普通剪力墻的設計。對抗震性能要求不算高,并且沒有特殊要求的剪力墻,也必須要滿足其相應的界限值。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槽形或工字形截面剪力墻的各項性能要明顯好于矩形截面的剪力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剪力墻結構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推動建筑結構設計的發展,對其加以利用,能夠很好的強化建筑結構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引 言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建筑設計水平也更上一層樓。剪力墻整體性很好,本身的剛度較大,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最重要的一點是價格低廉,達到了節省成本的目的,因而被廣泛地應用于建筑結構設計中。如今,人們對建筑設計要求不斷提高,設計人員只有不斷優化剪力墻的設計,加大對剪力墻結構的研究,才能提高建設單位對建筑的滿意度。
1 剪力墻結構的介紹
用鋼筋混凝土的墻板代替原來建筑物中的框架結構,把建筑物產生的各種荷載作用于墻板上,稱為剪力墻結構,這種剪力墻結構能夠有效地制約建筑結構產生的水平力。為了節省資本的投入,采用剪力墻結構,因為剪力墻結構價格低廉,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在我國高層建筑中,剪力墻結構被普遍的應用。
2 剪力墻結構的表現形式
2.1 無洞單肢剪力墻
無洞單肢剪力墻實際上是一豎向懸臂構件,立面上沒有任何洞口,在受到水平壓力時,其彎曲變形的能偏離程度對平截面的假定,墻肢截面的正應力為直線分布,可以利用材料力學方法計算其內力和變形。
2.2 整體墻和小開口整體墻
這種類型的剪力墻與第一種剪力墻的實質一樣,仍然是一個懸臂構件,其墻面上只有很小的洞口,幾乎沒有影響。這種墻的正應力呈直線分布,其橫截面的變形在平面的假定的范圍內,這就是整體強。當開洞稍大一些,墻體可能引起局部彎曲,其墻肢應力不超過整體彎曲應力的15%時,墻肢截面的變形就不會超出平面的假定,其應力可以應用材料力學方法來進行計算,然后加以修正,這種墻叫小開口整體墻。
2.3 聯肢墻
聯肢墻是由許多受彎構件連接在一起的。建筑墻體上有許多洞口,豎向排列,這些洞口在外墻上表現為窗口,而在建筑的內部,門或走道是其表現形式。在實際設計中,窗戶、走道、門等將一片整墻分開,由連梁或樓板連接的墻肢,就稱為聯肢墻。
2.4 短肢剪力墻
短肢剪力墻是一種抗側力構件,近年來在我國興起,它的優點是保留了異形柱不凸出墻面,克服了異形柱抗震性能不理想的缺點,嚴格限制了軸壓比,由于是新型的剪力墻形式,專業人士正在研究其力學性能、破壞形態、抗震性能以及設計方法等,以期能夠更好地利用此種新型剪力墻。
2.5 框支剪力墻
框支剪力墻,又名柱支剪力墻,是指當底層需要大空間時,采用框架結構來承受上部剪力墻的壓力。形式分為常截面和變截面兩種,也可以采用斜柱和V形柱來表示。根據建筑設計的要求,來決定使用單層的和多層的部框架。
2.6 開有不規則洞口的剪力墻
應建筑使用上的要求,墻體上會開設不規則的較大洞口,這無疑會給建筑質量帶來不利的影響,盡量不要采用。當必須采用這種剪力墻時,為了減輕不規則開洞帶來的較大應力,可以用剛度小的材料填塞這些洞口,也可以設置一些連續性較強的暗柱暗梁,分散壓力。
3 剪力墻結構設計及計算的優化措施
剪力墻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在對剪力墻結構設計過程中,第一振型的底部是地震傾覆力矩的位置,剪力墻墻體所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要大于結構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1/2,剪力墻在建筑設計的數量一定要適量,剪力墻結構中,墻是一平面構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彎矩外,還承擔豎向壓力;在軸力,彎矩,剪力的復合狀態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礎上的懸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風載下剪力墻除需滿足剛度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滿足非彈性變形反復循環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結構裂而不倒的要求:墻肢必須能防止墻體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因此注意盡量將剪力墻設計成延性彎曲型。
3.1 嚴格控制連梁超限
與剪力墻相連的梁稱為連梁。連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與連梁相連的墻體剛度又很大等特點。因此,高層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連梁的內力往往很大。設計時,即使采取了降低連梁內力的各種措施,如:加大剪力墻的洞口寬度;在連梁中部開水平縫,在計算內力和位移時對連梁剛度進行折減,對局部內力過大層的連梁內力進行調整等。而設計、構造不當將會造成結構在抵抗水平力時的強度、剛度不符合要求,進而影響承受豎向荷載的能力。在剪力墻結構設計中,連梁的跨高有著嚴格的規定,跨高比應該大于或等于2.5,如果采用低于2.5的連梁,就會嚴重超出限值,容易造成剪力墻的彎矩過大。還有一種情況,采用跨高比大于或等于5的連梁,宜按照框架梁設計,其連梁的剛度不能隨意折減。
3.2 剪力墻和平面外梁不宜相連
平面內剛度和承載力大是剪力墻結構的突出特點,而平面外剛度和承載力相對較小,因此,應避免剪力墻和平面外的梁相互連接,如果相互連接,墻肢平面外就會發生彎矩,在實際結構設計時,為了避免彎矩現象的發生,要盡量避免剪力墻與平面外的梁進行搭接。
3.3 以主軸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為了提高結構整體剛度,要以主軸方向作為中心,盡量不要設計單方向的剪力墻,宜雙向甚至多向的向四周延伸,應保證數量相當和布置均勻。
3.4 墻體配筋設計探討
墻的水平分布筋是為橫向抗剪以防止墻體在斜裂縫出現后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同時起到抵抗溫度應力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設計中當建筑物較高較長或框剪結構時配筋宜適當增加,特別在連梁部位或溫度、剛度變化等敏感部位宜適當增加。但對于矮、短的房屋,其水平筋的配筋率是否適當減小值得探討。
墻的豎向鋼筋主要起抗彎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層低高層剪力墻中電算結果多為構造配筋;但配筋時所取的配筋率有人往往扣除了約束邊緣構件或構造邊緣構件中的鋼筋,筆者認為豎向最小配筋率應該包括邊緣構件中的鋼筋,墻肢的豎向配筋原則也應該盡量將鋼筋布置在墻端部邊緣區并保證鋼筋間距?芨300mm,也應該注意防止豎筋過多使墻的抗彎強度大于抗剪強度,對抗震不利。
4 結 語
綜上所述,對于一個結構設計者來說,首先應從概念和結構形式整體特性上把握全局,其次遵循現行規范要求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后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結構構件進行構造設計補充。
前言
剪力墻結構由于其抗側剛度大,能有效地減少側移,且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中;同時采用現澆剪力墻結構,可以將承重墻與分隔墻合二為一,相對來說比較經濟;另外,室內較框架結構簡潔,沒有露梁、露柱現象,外形美觀,便于室內布置,使用功能更好,且增大了使用面積,因此受到歡迎。剪力墻由墻肢和連梁兩種構件組成,其結構承載力及剛度都很大,側移變形小,抵抗水平側移能力強,經過合理設計可做成抗震性能很好的廷性剪力墻。缺點是由于剪力墻最大間距的限制,使建筑平面和使用空間受到一定的局限。結構的延性一般不如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結構自重較大,總高度不大時,結構材料耗費可能較多。因此,在剪力墻結構設計過程中充分掌握其優缺點,進行合理的設計,達到既能保證建構筑物的質量又能節省資金、材料是每個設計人員所需掌握的。剪力墻結構中,墻是一平面構件,它除了承受水平作用力和彎矩外,還承擔豎向壓力;在軸力,彎矩,剪力的復合狀態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是一底部嵌固于基礎上的懸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風載下,剪力墻除需滿足剛度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滿足非彈性變形反復循環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結構裂而不倒的要求:墻肢必須能防止墻體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因此注意盡量將剪力墻設計成延性彎曲型。
一、剪力墻結構的超長問題分析
一是剪力墻結構剛度大,受溫差影響大,混凝土的收縮產生的變形大,墻體對樓面、屋面產生的約束也大;當結構發生收縮變形時比其他結構易出現裂縫。一些未超長的剪力墻結構產生墻體或樓面裂縫,其主要原因就在此。
二是剪力墻結構多用于住房和公寓,使用狀況復雜,一旦私人購買的房子出現裂縫,雖然沒有安全問題,但處理起來問題多、難度大、社會影響大。
三是混凝土結構受溫度或收縮形變的影響與眾多因素有關;而體型龐大的剪力墻房屋往往形狀復雜,混凝土收縮大,約束應力積聚也大,施工工藝及管理也難控制,環境影響使用變化難于判斷,因此更難于解決混凝土收縮變形時,在受約束條件下引起拉應力而保證不出現裂縫。
四是目前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普遍增大,加上由于混凝土強度的提高,使彈性模量增加將引起更大的約束拉應力產生,使結構出現裂縫的因素增多。
五是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為了泵送,增大水泥用量,減少了中粗骨料含量和骨料粒徑,加上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送料時的不良因素影響等都加大了結構收縮量,增加產生裂縫的因素。
綜上所述,在處理超長結構時,特別是處理超長的剪力墻結構時更要特別慎重:當發生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允許超長建筑設永久縫時,建議采用對結構施加預應力的方法并結合采用設計構造措施、施工措施共同給予處理。
二、剪力墻轉角部位開設轉角窗的問題分析
隨著建筑平立面體型的多樣化,在不少的居住建筑外墻轉角客戶要求設置轉角窗,高層剪力墻結構的角部是結構的關鍵部位,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轉角窗,這不僅消弱了結構的整體抗扭剛度和抗側力剛度,而且使臨近洞口的墻肢、連梁內力增大,扭轉效應明顯,對結構抗震不利。
一是B級高度及9級設防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不應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角窗或挑陽臺。
二是8度及8度以下級設防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在角部剪力墻上開設角窗或挑陽臺時,應采取以下措施:①洞口應上下對齊,洞口寬度不宣過大,連梁高度不宜過小,并加強其配筋及構造;②洞口兩側應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墻和單片剪力墻,宜采用“T”、“L”、“[”型等截面的墻體,墻體厚度在底部加強部位不小于層高的1/12,其他部位不小于1/15,且不小于180mm,墻端暗柱縱向配筋適當加強;③宜提高洞口兩側墻肢的抗震等級,并按提高后的抗震等級滿足軸壓比限值的要求;④轉角處樓板應加厚,配筋宜適當加大,并配置雙層雙向配筋;也可于轉角處板內設置連接洞口兩側墻體的暗梁;⑤結構電算時,轉角梁的負彎矩調整系數、扭轉折減系數均取1.0,抗震設計時,應考慮扭轉藕聯的影響。
三、剪力墻連梁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分析
剪力墻連梁的含義:剪力墻連梁即兩端都與剪力墻相連且與剪力墻的夾角不大于25度,跨高比小于5,剛度可以折減的梁。在墻肢和連梁的協同工作中,剪力墻應該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剪力墻的設計應該保證不發生剪切破壞,也就是要求墻肢和連梁的設計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同時要求連梁的屈服要早于墻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墻肢和連梁具有良好的延性。連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與連梁相連的墻體剛度又很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工程中要使連梁的設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就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于連梁剛度的折減。連梁由于跨高比小,與之相連的墻肢剛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內力往往很大,連梁屈服時表現為梁端出現裂縫,剛度減弱,內力重新分布。因此在開始進行結構整體計算時,就需對連梁剛度進行折減。根據《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第4.1.7條中規定:“在內力與位移計算中,所有構件均可采用彈性剛度,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連梁的剛度可予以折減,折減系數不應小于0.55”。
二是加連梁跨度減少高度。在連梁設計中,剛度折減后,仍可能發生連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不夠的情況,這時可以增加洞口的寬度,以減少連梁剛度。減少了結構的整體剛度,也就減少了地震作用的影響,使連梁的承載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連梁超筋或超限,則可采取調整連梁內力來解決。調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0%,且連梁必須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
三是增加剪力墻厚度。亦即增加連梁的截面寬度,其結果一方面由于結構整體剛度加大,地震作用產生的內力增加,另一方面連梁的受剪承載力與寬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該片墻厚增加以后,地震所產生的內力并不按墻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給該片剪力墻,而是小于這個比例,因此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四是提高混凝土等級。混凝土等級提高后,結構的地震作用影響增加的比例遠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載力提高的比例,有可能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不超限。
五是地震區高層建筑的剪力墻連梁,在進行了上述調整后,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載力要求時,可取連梁截面的最大剪壓比限值確定剪力。然后按“強剪弱彎”的要求,配置相應的縱向鋼筋。此時,如果不能保證連梁在大震時的延性要求,應重新計算整個結構,必要時調整結構布置,使連梁的承載力符合要求。
結語
總而言之,以上都是在進行剪力墻結構設計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幾個比較實際的問題,這些問題相對都比較復雜,只有把互相制約的因素統一協調,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剪力墻結構由于其抗側剛度大、側移小和抗震性能好等特點,被廣泛用于現代建筑結構設計中,尤其是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但在其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設計偏于保守等現象或設計不合理等情況,造成一定的浪費或結構安全性不夠等。因此在當前情況下有效做好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對于建筑結構的整體穩定性而言,存在著其現實的研究意義。
1 剪力墻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一)剪力墻高和寬尺寸較大但厚度較小,幾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態接近于柱,而與柱的區別主要是其肢長與厚度的比值,當比值≤3時可按柱設計,當比值在3到5之間時可視為為異形柱,按雙向受壓構件設計。
(二)剪力墻結構中,墻是一平面構件,它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彎矩外,還承擔豎向壓力;在軸力、彎矩、剪力的復合狀態下工作,其受水平力作用下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礎上的懸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風載下剪力墻除需滿足剛度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滿足非彈性變形反復循環下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結構裂而不倒的要求,墻肢必須能防止墻體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因此注意盡量將剪力墻設計成延性彎曲型。
(三)剪力墻的特點是平面內剛度及承載力大,而平面外剛度及承載力都相對很小。當剪力墻與平面外方向的梁連接時,會造成墻肢平面外彎矩,而一般情況下并不驗算墻的平面外剛度及承載力。因此應盡量避免平面外搭接,實在避免不了時應按規范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剪力墻平面外安全。
(四)墻的設計計算是考慮水平和豎向作用下進行結構整體分析,求得內力后按偏壓或偏拉進行正截面承載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當受較大集中荷載作用時再增加對局部受壓承載力驗算。在剪力墻承載力計算中,對帶翼墻的計算寬度按以下情況取小值:剪力墻之間的間距;門窗洞口之間的翼緣寬度;墻肢總高度的1/10;剪力墻厚度加兩側翼墻厚度各6倍的長度。
2 剪力墻結構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一)剪力墻合理定位
剪力墻最好沿主軸方向或其他方向進行雙向布置;對于抗震設計的剪力墻結構應特別避免僅單向有墻的結構布置形式。從基本來講其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首先對于一般的矩形、L形、T形等平面,則沿著兩條軸線的方向進行布置。其次對于部分j角形平面、Y形平面,可以沿其三個軸線方向布置。再者對于正多邊形,圓形及弧形平面,可以沿徑向及環向布置。總之剪力墻的平面布置應本著盡可能均勻、對稱的原則,盡量使墻面結構的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完全重合,從而減少扭矩。而內外剪力墻應盡量拉通、對直。剪力墻肢截面宜簡單、規則。剪力墻的抗側力剛度不宜過大。為充分發揮剪力墻的抗側力剛度和承載能力,增大剪力墻可利用空間,剪力墻的間距不宜太密,使結構具有適宜的側向剛度。判斷結構側向剛度與剪力墻數量的適應程度,可以選用經驗公式T=(0.05—0.06)n,其中n為結構層數。公式計算出來的T1值與搭模計算的周期T2相比較.TI>T2則表示剪力墻偏多,可適當減少剪力墻數或開些適合的大洞來減小墻的剛度,反之則需要增加剪力墻數量。
(二)剪力墻中大墻肢處理
剪力墻的結構必須具備延展性,對于呈細高狀的剪力墻(高寬比大于2)很容易被設計成彎曲破壞的延性剪力墻,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受到脆性的剪切破壞。在墻長度較長的情況下,為滿足每墻段的高寬比均大于2,可以通過開洞的方式分割長墻為小而均勻的獨立墻段。除此以外,在墻段長度較小時其受彎產生的裂縫寬度較小,可以充分發揮墻體配筋的支撐作用。而對于剪力墻結構中,存在較少的長度大于8m的大墻肢,在理論計算中樓層的剪力大部分由這些大墻肢來承受。在發生地震特別是超烈度等強烈震動時,最容易受到破壞的便是這些大墻肢。小墻肢因沒有足夠的配筋,使整個墻面結構會受到全面破壞結構。為避免這種不利現象的發生,對于超過8m的墻肢長度,可以采取以下兩種處理方法:一個是開施工洞:開施工洞即在施工時墻上留洞,完工時砌填填充墻,把長墻肢分成短墻肢。二開計算洞:是指在進行結構計算時設有洞,開始施工時仍為混凝土墻。但通過這樣的計算方式,可以加強其它小墻肢的配筋能力。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地下室外墻等不易實施開洞的項目。
(三)約束邊緣構件箍筋的設置
約束邊緣構件分為“陰影部分”和“非陰影部分”,在“陰影部分”規范中,對豎向鋼筋和箍筋或拉筋的配置都有較明確的要求,設計中易于理解和執行。但對于“非陰影部分”僅規定其箍筋配箍特征值為“陰影部分”配箍特征值的一半,但箍筋或托筋沿豎向的間距及豎向鋼筋應如何配置并未做出具體規定,因此,目前在工程設計中做法比較混亂。而豎向鋼筋可在箍筋交叉點處按剪力墻豎向分布筋直徑設置。同時還應注意,為了充分發揮約束邊緣構件的作用,在剪力墻邊緣構件范圍內箍筋的長短邊之比不宜大于3,相鄰兩個箍筋之間宜相互搭接l,3箍筋長邊的長度。
(四)剪力墻墻身鋼筋的分布及構造要求
在我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中明確規定了,在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中,豎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應
(五)剪力墻連梁超筋的處理
剪力墻結構設計中連梁超筋是一種常見現象。連梁的超筋,實質是剪力不滿足剪壓比要求。連梁易超筋的部位,一般剪力墻結構中,在總高度的1/3左右的樓層;平面中當墻段較長時,多在其中部的連梁;某墻段中墻肢截面高度大小懸殊不均勻時,在墻肢處連梁易超筋。剪力墻連梁對剪切變形十分敏感,當剪力墻連梁不滿足連梁的尺寸要求時,《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第7.2.25條給出了如下處理方法:(1)減小連梁的截面高度。(2)抗震設計的剪力墻中連梁彎矩及剪力可進行塑性調幅。(3)當連梁破壞對承受豎向荷載無明顯影響時,可考慮在大震作用下該連梁不參與工作,按獨立墻肢進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內力分析,墻肢應按兩次計算所得的較大內力進行配筋計算。
在第一、第二種措施不能解決問題時,可采用第三種措施來處理,即假定連梁在大震下破壞,不再約束墻肢。另外,可在易超筋的部位,連梁按鉸接處理進行整體計算,但應注意結構層間位移比尚需滿足規范要求。
3 結束語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剪力墻結構的設計中,如何有效地對其各個環節部位做到精細化,減少在工程施工中的誤差,發揮其體系剛度與外觀簡潔等優點,克服其結構自身所存在的缺點,與設計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當前完善涉及規范,促進剪力墻結構向著更為嚴謹的體系范圍延伸,成為建筑企業必要的發展優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