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5 21:49: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聘任醫師專業技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因為高校的持續擴招,所以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越來越高,為了解決當親出現的問題,所以國家選擇引導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從而解決就業難的情況。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創業,各地政府都出臺了許多的優惠政策,很多地方的大學生自主創業都可以享受稅費減免、貸款貼息、政府培訓甚至辦公場所的免費試用。諸多的支持政策都使得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得到了顯著地環節,提高了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動力和前景,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而言,更是挑戰和契機,但是目前高校的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對于學生的創業認識程度依然不足,所以導致畢業生匯總很少從事自助創業。
一、產品藝術專業學生在創業方面的優勢
(一)專業特點方面的優勢。
創業的要求是創新,而產品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較強綜合性的專業,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能夠選擇獨特的視角,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產品。當前,因為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所以創意產業也在持續的發展,品牌策劃以及數字媒體設計等領域都成為了發展重點,這些也是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更加可能把握機遇的領域,只有密切聯系我國國情,基于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角度,針對性的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對口的設計人員,并且培養其創新型的知識結構以及創業精神,以此來滿足高度智能化的社會發展需求。
(二)開展產品藝術設計創業人才培養的優勢。
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存在創新思維豐富和實踐能力加強的特點,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在市場上,這些無形資源作用更加廣泛。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憑借自身實踐技能以及實用性特點,保證了畢業生的創業服務的范圍,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景觀建筑,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都可以憑借所學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而且產品藝術設計創業形式基本都是中小型的設計公司或者是設計工作室,本身就存在投入低、見效快、風險小,無需大量投資和大面積場地就能夠開展,所以憑借此廣闊的發展空間,確保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可以在未來更好發展。
二、當前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業現狀
(一)缺乏對創業人才的培養意識。
當前很多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師資力量尚顯不足,真正參與創業的學生人數不多。但是普遍就業工作都較好解決,所以高校普遍對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不夠重視,也沒有認識到創業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導致該專業整體參與創業人數不多。
(二)缺乏創業人才的培養資源。
很多高校對于創業人才的培養認識都表現出明顯的不足。第一是沒有專業額創業人才的培養師資隊伍,一般都是兼職教師參與創業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工作,所以教師本身就實踐經驗以及專業知識方面就表現的所知甚少,無法對學生起到有效地創業指導的作用。其次是高校為學生所提供的創業實踐教學資源不足,所以導致學生即便是想要創業,學校也無法提供對應的實踐平臺與學習資源。
(三)過于落后的創業教育教學模式。
盡管很多高校在創業方面都開設諸如《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與實踐》等多種創業教育的課程,也的確是提高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創業理論知識水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方面,當前的創業教育教學內容依然顯得不夠系統,靈活性和實踐性依然是教育形式中最為缺乏的形式,對實際和現實相比,教育內容出現明顯的脫節,所以無法為自主創業者提供必要的實踐指導。
(四)培養創業人才不夠務實。
當前我國的高效對于創業人才的培養都是側重意識的培養,對技能的培養則是忽略的,尚未上升到理念指導的層面,未能為學生提供創業所需要的能力及知識結構的綜合性的素質培養體系。
三、以工作室教學為載體構建全新的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確定以工作室為單位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可以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營造一個與社會常見的產品藝術設計職業崗位類似的學習和設計工作環境,通過構建自主創新平臺開展切實可行的教學實踐。工作室教學中,工作室是開展教學的基本單位,由導師的帶領,進行諸多相關項目的設計,為未來的工作積累經驗和知識,而教師把企業真實的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習生參與項目的實踐,針對性的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由此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顯著提高,使得諸多企業要求與之合作。
(二)構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業實踐體系。
高校應當將產學研相結合作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建立校企合作駐校公司,使得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企業的實際項目,獲得實踐的平臺。此外,學生還可以參加由專業教師開展的科研項目研究,借助研究科研項目的機會來提高自身的專業創新能力與實踐水平。
(三)引導創新創業工作室向著商業運行模式發展。
通過構建產品藝術設計類的大學生創業實體銷售運行體系以及網絡銷售運行體系等,以此來極愛去哪個寫還是呢過的創業營銷意識。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是實體運營的方式把工作室中的作品進行銷售,學生負責其中所有的運作。通過此提高學生創業的專業性與積極性,擴展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平臺。
(四)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培養其創業意識。
導師帶領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比賽,達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形成創業思維的目的。而且結合產品藝術設計工作室的課程特點以及該行業的企業需求,建設科學合理、符合人才市場培養的教學模式,構建圍繞大學生創業綜合能力培養的課程實踐能力,并且將其在產品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
四、總結
對于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而言,要結合創新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此外還需要結合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確定合理額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應當盲目相信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需要借助工作制以及創業實踐等教學方式,實踐角度開展創新創業及創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從根本上提高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C-0122-03
隨著社會對藝術類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加快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本文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廣西本土民族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探索新形勢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新的人才培養體系,貫徹和落實國家“十三五”文化規劃的戰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文化傳承和創新,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民族文化修養、產品造型設計知識、與工廠實踐的技能相結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一、民族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再認識
(一)產品藝術設計是多學科交叉的全新藝術形態。在當今社會不斷變革,外來文化的涌入,網絡媒體的傳播,繪畫、攝影、電影、設計等各種藝術形式呈現多元發展的局面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日益受到人們青睞,產品設計與傳統文化藝術交融,相互借鑒、相互影響、共同發展。除了繼承自身的設計語言系統外,通過吸收民族元素的表現手法,形成了新的表達方式。它不僅可以敘述故事,描寫生活,具有完善的敘事表意功能,還擁有出其不意的使用體驗和功能,最終形成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法的藝術形式。
產品藝術設計涉及的知識面廣,包含平面廣告、產品包裝、材料與工藝、計算機技術,工程技術,設計心理學,產品營銷等多個學科領域。設計的范疇涵蓋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用品、旅游產品、裝飾品、電子產品等諸多方面。他的專業特點是實踐性、生活性和藝術性的相互融合,設計師主要針對產品的材質、包裝、色彩、造型、功能等方向開展設計和研究,從文化,制作工藝及更深的層次進行設計創作和實踐,從各種藝術門類中汲取養分。比如,廣西壯錦文化為依托的藝術形式對產品設計的影響巨大,以遠銷海內外的壯錦壁掛、羽人圖案壯錦布包、少數民族娃娃壯錦信插、壯錦蟒龍紋杯墊等產品為例,其新潮的創作手法和獨特的視覺感受能迅速吸引人們的眼球,讓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廣西壯錦文化和習俗。該專業的主干課程包括設計基礎、三大構成、二維產品設計手繪表現、計算機三維造型、產品造型設計、制圖與透視、造型材料與工藝、模型制作等。設計題材內容廣泛,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歷史、哲學、天文、地理、科教、影視等,都納入其創作范圍。產品設計與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的全新藝術形態已經形成。
(二)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技能的融合演進。產品設計是藝術與工藝、工程技術集合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他需要培養一批具有動手實踐能力強,有民族文化修養,有藝術設計理念,能將產品造型設計的知識與少數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從事產品造型設計領域內產品外觀造型設計的一線設計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與此同時對傳統文化以多姿多彩的各種形態進行創新和發展。例如以靖西市繡球領域專家“中華巧女”黃肖琴為代表的名師,制作的虎頭小鞋、如意、香包等民族藝術產品以其傳統手工刺繡色彩豐富,寓意深刻,題材廣泛而受到不同社會群體的喜愛,但目前卻面臨著人才缺乏、題材單調、市場盲目跟風等問題,阻礙了傳統手工刺繡工藝和文化的傳承。以專家黃肖琴為引領的教學團隊,對傳統手工刺C的紋樣、色彩、材料等元素進行再設計,吸收高校年輕學生力量加入,挖掘出傳統手工刺繡的發展潛力,實現傳統手工刺繡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培養了大批年輕學生,掌握了平繡、堆繡等技藝精湛的繡球刺繡技法,而且運用機繡等現代機械化的開發和生產手段,批量生產繡球的衍生產品(如皮鞋、包、圍巾、燈具等),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益,改善了傳統手工制的缺點,更為重要的是尋找到了繡球類文化創意產品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點。
民族產品藝術設計從不同的設計視角在現代化生產中融入傳統元素,以開放的視野和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是現代科學與藝術、思想與技術、個性與共性的綜合趨勢,繪畫、電影、卡通、雕塑等各種藝術元素多元并存。加上計算機CG技術的應用,對民族產品藝術設計的發展影響深遠。
二、注重本土民族文化教學突出人才培養亮點
整合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改變傳統的院校教學實踐方法,將民族產品設計與工藝所需的技能和知識融入教學之中。它的亮點就在于對注重挖掘廣西民族文化的發揚與傳統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將“感性―理性―實踐―研發設計―獲得報酬―回饋社會”的理念全面整合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當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服務民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為立足點,深挖少數民族傳統工藝品設計各環節作為學習內容,以校企合作為平臺,通過現代教學模式,研究既符合當前現狀,又具有明顯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實施產品設計開發的民族技藝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教學,實施民族技藝傳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產品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繡球、壯錦、銅鼓習俗工藝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及實踐環節,與產品造型設計、產品改良設計等專業核心課程相配合,自主設計開發與民族習俗相關的衍生文化創意產品。探索現代學徒制及大師工作室結合的教學方式――將相關工藝大師作為教學導師引入學校課堂,與相關單位企業合作成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二)建設“技藝融合、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探索現代學徒制下的課程體系構建及課程開發,改進調整現有課程結構,推進民族文化相關專業課程創新發展。在產品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僅設有美學、設計學、設計概論等理論知識和造型能力的培養課程,還有專項設計的訓練和材料與工藝等方面的知識類課程,既注重學生藝術方面的素質培養,也注重學生工程技術能力的培養。另外,結合民族特色,開發設置民族傳統工藝、民族傳統工藝實訓兩門針對性專業課程,與合作單位/傳承人合作教學,開發打造民族文化產品特色課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學生學習基礎課不分專業方向,進入工作室以后再分專業研究方向,學生可以參與工作室、工作坊、企業的課程與項目,由企業的能工巧匠和學校的專業教師共同進行多類型的研究、學習和實踐,讓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為人處世經驗和民族文化修養等方面都得到不斷充實。 三、“工作室制”和“學徒制”集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工作室這種源于西方的工作和學習形式,是集合資源的最好工作形式,它由企業或行業專家牽頭,在培養人才、項目研發、服務社會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和主要作用,越來越吸引更多的學校的關注以及深入貫徹與落實。學生一部分時間在企業生產,一部分時間又在學校學習,工作室技藝精湛的大師在帶徒傳授方面經驗豐富,以專業為橋梁,以產品項目研發為核心,吸引了更多的學校的關注以及深入貫徹與落實。學徒制是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一)工作室建成有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組建的藝術設計師資團隊。校外專家負責做好大師工作室的管理、營運、專業建設、教學、研發設計、產品實踐、樣板制作、生產采購、參觀交流、師資培訓梯隊建設等工作。校外專家每年為工作室爭取5個以上企業運營設計項目,并指導老師和學生完成項目設計,每個企業師傅可以帶多個徒弟,也可以自己考核和甄選徒弟,教學實行優勝劣汰制,指導學生實訓學時每年不少于216節,同時負責培養相關專業的師資,指導他們申報相關課題、撰寫相關論文、參加教學技能競賽,申請專利等。
工作室聘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傳承人、靖西壯錦廠廠長李村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傳承人“中華巧女”黃肖琴,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鼓鍛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韋啟初,燈飾設計專家葉勇進等人為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教師和大師工作室帶頭人。這些合作企業、作坊的“大師”均能夠為現代學徒制實施提供充足的企業師傅資源。以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教學團隊教師為主力,定期選派人員到相關院校及合作單位培訓和頂崗實踐,不斷培育和完善“雙師”“雙能”隊伍。
(二)“師傅”帶“徒弟”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中,師傅遴選弟子,因材施教,根據項目來建立作業和考核機制,相比傳統的藝術專業教育是具有相當優越性的,師傅在教學中將項目設計成為教學任務,通過親自傳授技藝,小規模的講解和示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師傅帶學生到工廠、企業等一線工作場地實習、考察、參與工廠項目,與企業深度合作,讓學生熟悉整個工作流程、各個工藝加工制作方法,讓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工作經驗都得到豐富。
四、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
(一)“院校+企業+工作室”三者聯盟的合作教學模式。院校與企業、工作坊無縫對接,院校與入園企業對接、人才培養與企業經營對接、教學資源與企業資源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校企雙方建立機制共建、人才共育、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緊密關系。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特色是積極與相關企業、民間組織開展戰略合作,創建工作室、企業、院校三者聯盟型的合作關系。院校將工作室的空間延伸至更多的生產間、作坊、工廠和真實工作平臺,企業工廠也進入校園建立培訓基地,各個類型培訓基地交替使用,院校師生參與的學習是企業活動,活動的成果也是培訓基地的教學內容。
通過校企共同建立的方式,引入先進的產品設計與開發理念、方法和最新的材料與施工工藝,使工作室成為企業研發基地、人才培養基地以及高校教師的培訓基地。通過技術帶頭人家傳或團隊工作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傳授技術、遴選弟子,指導完成工作室的項目。讓工作室發展勢如破竹。學徒的學習、實踐、工作緊密聯系,場所從學校延伸到工作坊,和企業,課程作業、考核均與企業的項目研發結合,與比賽結合,學徒參與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項目設計和獨具創意的民族產品研發。三者聯盟的合作模式將擁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二)學校和企業聯合招工方式。學員具有既是“學生”又是“徒弟”的雙重身份,實施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招工渠道。一是招生即招工,主要針對應屆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采用教育主管部門允許的自主招生形式,與合作企業一起設定招生標準,自主組織招生考試、自主進行招生錄取的“三自主”考試招生模式。實行訂單培養和協議就業,學生一進入學校,就開始進入企業帶薪學徒。二是招工即招生,主要針對同等學力企業職工。企業新招收的熟練工人,在進入企業上崗之前,全部安排進入職業院校接受企業文化等崗前培訓;招收的非熟練員工,與員工簽訂培訓合同,并根據員工意愿,選擇就讀,修滿學分后職業院校頒發相應的畢業證書。與企業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采用學徒制形式與合作企業聯合開展企業員工崗前培訓和轉崗培訓。
五、真實的產品設計研發帶動教學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環江韋氏民間銅鼓鑄造廠合作,共同設計研發銅鼓及相關衍生文化創新創意產品,企業的項目參與學校的教學環節,學校參與企業的人才培養、產品設計開發、(電商)宣傳推廣銷售環節。開發校內專業相關項目進行市場推廣,對外承接專業相關項目,開展社會服務與培訓開展專業相關業務拓展。民族文化產品特色課程與產品造型設計、產品改良設計、畢業設計和學生技能大賽等教學環節聯結互動,以真實項目促進教學,比如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鼓鍛造技藝”傳承人韋啟初兄弟為代表的專家,除了鑄造銅鼓產品技術精良,工藝領先,在調音、銅料等方面有獨到的探索并取得成功外,還緊密圍繞銅鼓及相關衍生產品展開創新創意設計,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有銅鼓裝飾畫、時鐘、吸頂燈、鴨舌帽等作品及銅鼓旅游紀念產品。畢業生以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現了創新設計觀念,獨特產品工藝和完整設計過程。學校與企業合作,將畢業生做出的成品進行展示并推向市場,為地方經濟服務。
總之,廣西民族產品藝術專業致力于廣西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廣西民族文化修養,有設計藝術理念,了解民族傳統文化產品,能將產品造型設計的知識與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產品有機結合,進行產品造型改良設計和創新設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使得學校成為企業研發場所、人才培養搖籃以及高校教師的成長基地,既尊重了專業的特點,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又為學校和企業節約了培訓時間,增加了課程的特色,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二、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屬于臨床醫療專業技術職務。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任職條件,要符合國家關于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規定的基本要求。并堅持從實際出發,體現盲人醫療按摩崗位和人員特點。盲人按摩人員執業資格認定與技術職務聘任不同,它是技術服務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與基礎,其認定要與將來頒布的《醫師法》相一致。
三、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崗位設置,根據盲人按摩醫院、診所的經費來源,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各類各級(檔)職務工資標準和增資額,分別按國家相應的工資制度和政策執行。
四、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實行聘任制度。由單位行政領導在經過評審委員會評定,符合相應任職條件或通過相應職務任職資格考試合格的人員中聘任。行政領導應與受聘人員簽定聘約。聘約內容包括,雙方的權利、義務、聘任期限和辭聘、解聘條件等事宜。雙方一經簽訂聘約,都應忠實履行。聘約雙方出現糾紛,由上級主管部門裁決。
五、獲得國家承認的正規院校頒發的中等以上醫學按摩專業畢業證書的盲人,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從事盲人醫療按摩工作。盲人醫療按摩人員通過考試和評審結合的方法取得任職資格。中、初級職務以考試為主,包括書面考試、答辯以及臨床測試等形式,側重對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手法的檢驗。高級職務以評審為主,也要輔之答辯和臨床測試等形式,側重對學術水平和解決復雜疑難雜癥能力的評價。
六、各級評審委員會的設置,應按照國家規定的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組建條件、審批程序進行。評審委員會應客觀公正地測定申報人的任職條件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水平,切實保證評審質量。
七、聘任單位要加強對受聘人員的聘后管理工作。通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考核工作要以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包括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考核結果記入考績檔案,作為晉職、調薪、獎懲和能否續聘的依據。
八、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人員,達到規定離休、退休年齡的,除個別確因工作需要可按有關文件規定延緩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以外,應執行國家有關離休、退休的制度,不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
九、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必須實事求是,嚴格按照政策辦事。對于借聘任或考試之機侵犯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合法權益的,應按情節輕重,嚴肅處理;對于偽造學歷、資歷,弄虛作假,騙取專業技術職務或任職資格的,應予解聘或取消其資格,免除其擔任的專業技術職務、收回證書,并視情節輕重,嚴肅處理;對于偽造聘書或證書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十、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在各級政府人事(職改)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由當地衛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殘聯組織實施。有關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日常工作,由中國殘聯所屬中國盲人按摩中心負責。各級政府人事(職改)部門要關心、支持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管理工作,切實做好服務。
十一、在盲人醫療按摩機構及其他醫療機構中的盲人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應按照本通知的要求進行。
附:1.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實施辦法
2.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考評辦法
附件一: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實施辦法
全文
為客觀公正地評價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學識水平和業績貢獻,調動廣大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積極性,加強盲人按摩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推動盲人醫療按摩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家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崗 位 職 責
(一)主任(副主任)按摩醫師
1.在本單位院長領導下,負責本科的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的組織與指導工作2.指導下級醫務人員,對疑難病例進行會診,明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提高醫療質量,嚴防差錯事故,協助領導調查、分析、處理醫療事故。
3.負責本科專業人員的業務學習,開展學術交流,指導所屬的按摩專業人員,總結臨床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并對其進行業務考核。
4.了解國外醫學新動態,學習和掌握國內外新知識、新技術,熟悉或掌握一門外語(或醫古文)。
(二)主治按摩醫師
1.在上級醫師指導下,承擔本科的醫療、預防、教學和科研工作。
2.參加門診和病房的會診,并對下級醫生進行業務指導,幫助其解決醫療中所遇到的難題。
3.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不斷積累資料,指導實踐,提高醫療按摩技術水平。
4.承擔臨床教學和帶教實習、進修生。
(三)按摩醫師(士)
1.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科研、教學工作。
2.對患者檢查、診斷、治療認真仔細,按規定書寫病歷。
3.制定診斷、治療方案,并報上一級醫師。
4.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嚴防醫療事故發生。
5.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和科研工作,及時總結臨床經驗,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6.遇有疑難病癥,及時向上級醫師提出會診,并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二、任 職 條 件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
(一)初級
1.按摩醫士:了解中醫按摩專業基礎理論,具有一定的按摩技術操作能力;在上級專業醫務人員指導下,能治療常見病;盲人按摩中專畢業,見習一年期滿。
2.按摩醫師:熟悉中醫按摩專業基礎理論,具有一定的按摩技術操作能力;能獨立治療常見病;盲人按摩中專畢業,從事醫士工作五年以上;盲人按摩大學專科(含中、西醫大學專科)畢業,見習一年期滿后,從事按摩工作二年以上;盲人按摩大學本科(含中、西醫大學本科)畢業,見習一年期滿。
(二)中級
主治按摩醫師:
熟悉中醫按摩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國內按摩先進技術并能在實際工作中應用。
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能對下一級盲人按摩技術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
盲人按摩大學本科(含中、西醫大學本科)畢業,從事醫師工作四年以上。
發表過具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
(三)高級
1.副主任按摩醫師:
具有較系統的中醫按摩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了解與專業相關的西醫醫療知識。
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和技術工作經驗,能治療部分疑難病癥。
具有較高水平的、獨特的手法技巧,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指導和培養下一級盲人按摩專業人員。在國家級盲文刊物及其它中醫專業刊物上發表過較高水平的專業論文或臨床經驗總結。
盲人按摩大學本科(含中、西醫大學本科)畢業,從事主治醫師五年以上。
2.主任按摩醫師:
精通中醫按摩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按摩新技術發展情況,并用于指導本專業科研工作;
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突出的工作成績;有高水平的、獨特的手法技巧,在診治疑難病癥方面有突出貢獻;
有高水平的專業論著,能設立實用性科研項目,并成為本項目科研帶頭人。能開設高水平的專業講座,具有培養中級以上盲人按摩專業人員的能力;
具有按摩大學本科(含中、西醫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從事副主任醫師五年以上。
三、資 格 評 審
(一)評審委員會組建
各級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分別由初級、中級、高級評審委員會負責評審。
初級職務評審委員會由省轄市人事(職改)、衛生部門委托同級殘疾人聯合會組建。
中級職務評審委員會由省級人事(職改)、衛生部門委托同級殘疾人聯合會組建。
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由人事部委托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建。
各級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的具體組織工作,由中國殘聯所屬中國盲人按摩中心和各級盲人按摩指導中心承擔。
(二)評審程序
個人申請;
各級盲人按摩指導中心進行申報條件審查;
考試(包括口試、答卷、手法操作等方式);
評審委員會審定。
(三)經評審委員會審定,獲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者,由各級盲人按摩指導中心頒發相應的任職資格證書,任職資格證書由中國盲人按摩中心統一印制。
(四)各級評審委員會的組成及評審結果,報同級政府人事(職改)部門備案。
四、職 務 聘 任
(一)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實行聘任制。
(二)盲人醫療按摩機構按照崗位、職數的需要聘任獲得相應任職資格的盲人按摩專業技術人員,其它醫療機構的按摩崗位應優先聘任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人員。
(三)由聘任單位的行政領導頒發職務聘書,雙方簽訂聘約,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有關事項。
(四)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期限,一般為五年,根據需要可連續聘任。
(五)聘任期間,應對受聘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六)被聘用的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人員享有同等職務的中醫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
五、管 理
(一)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委托中國盲人按摩中心,負責全國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聘任的管理工作。
(二)中國盲人按摩中心對全國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工作,提出計劃并進行組織、指導、監督、檢查、統計工作。
(三)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考試、評審、培訓、發證等工作費用的收取,必須經當地財政、計劃(物價)部門核準,并報中國盲人按摩中心備案,嚴禁亂收費。
六、附 則
(一)各地盲人按摩指導中心在當地人事、衛生部門的指導下,負責本地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務評聘工作。
(二)本辦法適用于個體、集體和全民所有制盲人按摩醫療單位中從業的醫療按摩人員。
附件二: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考評辦法
為加強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規范化管理,客觀公正地評價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學識水平,調動廣大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盲人醫療按摩事業不斷健康發展,根據國家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一、本辦法適用于全民、集體、個體的盲人按摩醫院、門診部及診所等。
二、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考評是根據盲人按摩技術工作特點,通過考試(答辯)方式,檢驗申請人相應理論基礎和學識水平的規定程序。
三、考試科目:
鑒于盲人醫療按摩的特點,盲人醫療按摩人員申報任職資格評審考試科目如下:
(一)按摩醫士、師:
《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中醫基礎》、《中醫診斷》、《按摩學基礎》、《經絡學》、《腧穴學》。
(二)主治按摩醫師:
《解剖學》、《生理學》、《中醫基礎》、《中醫診斷》、《推拿學》、《醫古文》,要有撰寫的論文(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過的)。
(三)副主任按摩醫師、主任按摩醫師:
《推拿學》、《醫古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過兩篇以上的論文),論文答辯。
四、參加考試須由本人提出申請,所在單位考核推薦(個體從業者可由當地殘聯推薦),持報名登記表,到當地考試管理機構報名。考試管理機構按規定程序和報名條件審核合格后,發給準考證,考生憑準考證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參加考試。
不可否認,我國實施職稱制度以來,在發展和穩定我國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促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尊敬知識、尊敬人才,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性,發揮專業技術人員作用,激勵各行業人才成長和促進經濟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職稱評審制度暴露出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如行業評審標準不統一導致評審結果不公平;有些行業論資排輩之風盛行,只要年限夠、資料齊全,一般就能評上個工程師、助教。職稱評定體現不了個人水平和業績能力,有時連庸才也能評上個高級職稱,造成職稱貶值的怪象出現。
由于職稱具有一種“品牌效應”,“含金量”褒貶不一,在某些專業成為人才追求的“終極目標”,比如教師、醫師專業技術人員獲得中、高級職稱資格后一旦被聘用,就可以相應地晉升工資,在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障、退休年齡延長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有些人卻嗤之以鼻,比如在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即使評上工程師、研究員的職稱也享受不了加薪、住房、醫療等優厚待遇。正因如此,一些專業技術人員為了得到相應的職稱資格,削尖腦袋花費了不少心思,使本來非常嚴肅的評審工作也變了味,走了樣。
一項科學評價人才的職稱制度,在正常的工作中卻變了“異類”,剖析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職稱評價缺乏科學性。現有職稱評審辦法不能與被評審者的崗位能力、業績、實際貢獻和敬業精神完全掛鉤。職稱評審不嚴密,缺乏科學性,論資排輩現象嚴重,這就給一些投機分子在評審材料中摻假創造了“良機”。
二是職稱評價缺乏公平性。被評審對象的職數限制,使許多參評對象蒙受了不公平待遇。在某些專業技術人員相對較少的單位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報評定職稱,而在專業技術人員較集中的單位由于受到崗位職數額度的限制,造成一些優秀人才長期難以“露頭”的尷尬狀況。
三是職稱評定抽象單一。目前采用的資格評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內外因素的困擾與影響,涉及能力和業績的標準條件又比較簡單和抽象,評委們面對一大堆申報材料無法量化考察,只好將評審注意力側重在學歷、資歷、論文、計算機等硬件上,這無疑淡化了人才的真實水平和貢獻。
四是職稱評判標準不一。國家雖然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定,但在同一地域、同一行業的職稱評審委員會里,由于評委對評審條件的理解和把握尺度不一致,結果導致了嚴重的不公平現象,使同一層次、同一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水平相差甚遠。
在今后的職稱制度改革中,職稱評價不良現象必須得到有效的遏止。
一是推行專業資格結構評價。在職稱評價體系中,按照“模塊化”運作模式,將評價條件分解為品德、學歷、資歷、學識、技術、能力、業績等若干要素,分別實行量化評價。其中為了充分突出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和業績,學識、技術、能力和業績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要占總分的60%-70%,并且將取代學歷、資歷、論文等成為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對在職稱評價中業績平平、能力低下、達不到規定條件和分數的專業技術人員,則不授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是調整與完善職稱評價制度。為確保職稱評審質量,應實行科學的社會化的評價機制。要將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職稱工作,逐步過渡到由行業學會、協會等社會團體組織的評價中介機構承擔,避免或減少官方干預。政府人事職能部門要從微觀的職稱評價工作中脫離出來,著力發展和規范社會評價中介組織,指導制定或調整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等宏觀管理工作。同時,改革傳統、封閉的評價方式。針對不同職稱系列或專業,分門別類,采用切合實際的評價方式區別對待。如對職業性強的中小學教師,通過制定等級崗位任職條件,規定專業理論知識、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業績成果等具體標準,經相應組織形式,直接競聘上崗,把職稱評審所引發的連帶矛盾和問題適度化解。在修訂評審標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資料演示、成果展示、面試答辯、現場“說課”、實地考核、調查評估等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分類量化,綜合評定,評價結果將更加客觀公正。
三是實行特殊評審政策。將職稱評價向企業或特殊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充分調動有突出貢獻專業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專利,并且專利應用達到一定規模,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不受學歷、資歷限制,職稱評審一步到位;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論文數量不做限制性要求,對論文達不到規定要求者,可提供能反映其能力和貢獻的科技改造、技術創造、發明專利、研發項目、工藝方案、技術鑒定報告、項目可行性方案、行業標準等替代,進一步突出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創新能力的評價;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等獎項之一的主要執行人,或獲得兩項以上發明專利的主要持有人及省級以上優秀企業家等稱號者,可組織專家評委團,以面試答辯的方式,破格評審專業技術資格。
四是相關職稱制度的配套政策。科學制定職稱制度相關配套政策,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將研究型與應用型的專業技術人員分類,收入分配機制分軌,統籌兼顧相關利益主體,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創造和諧共享的社會氛圍,激發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更好地提高和促進我國社會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
【基金項目】安康學院院校研究項目(yxyj2016003)。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應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是多科性或單科性的院校。多科性的稱作大學,單科性的稱作學院。在這里,大學與學院并無層次高低之分,只是多科與單科之別,其培養層次均為本科-專業碩士-專業博士,以學習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為主,將高新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培養不同層次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如工程師、醫師、律師、教師和管理干部等。@是一個相當龐大而且復雜的院校群,包括一部分“211工程”大學、一般部委屬院校、地方高校、民辦本科院校以及獨立學院[1]。
2014年2月,國務院正式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方向,也是社會經濟轉型升級、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和地方本科高校加強內涵建設的必然選擇。2014年,教育部在的《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試點高校要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和評價辦法,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逐步達到50%以上。” [2]
二、目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路徑
目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路徑如下。
(一)高校與企事業單位產學研合作,組織教師到相關崗位進行培訓、學習和鍛煉,到對口企業進行實習實踐或掛職頂崗。
(二)從企事業單位引進高技能人才或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校外專家、生產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
(三)到本學科專業相關的實習基地、就業基地等行業、企業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形成質量較高的考察調研報告。
(四)實行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制度,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專業技能培訓。
(五)鼓勵教師取得本專業非教師系列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專業執業資格等證書。
三、目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各大院校的主要實施路徑
(一)西安××學院主要路徑
1.送派教師到相關企業、單位或組織的相關崗位進行培訓、學習和鍛煉。
2.通過技術服務和技術開發,使教師在參與工程實踐和科技開發活動中提高實踐技能和專業素質。
3.到實訓基地學習,觀摩工作(生產)流程。
4.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具有實踐工作經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和精湛的專業技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二)黑河××學院主要路徑
1.教師教育類專業教師到中小學、幼兒園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教學任務,全過程參與教學、教研室活動。
2.應用類專業教師到與本學科專業相關的實習基地、就業基地等行業、企業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形成質量較高的考察調研報告;頂崗鍛煉,到行業、企業單位、校外重點實驗室、校外科研院所等組織機構的具體崗位頂崗。
3.公共課和思政課教師針對社會相關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實地調查與研究,完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三)重慶××學院主要路徑
1.學校重點引進在國內技能大賽中獲獎的高技能人才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的專家;引進或柔性引進一批具有3年及以上企業、行業工作經歷的技能型人才。
2.實行專業教師頂崗工作制度。
3.實行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制度。
4.實行校企合作項目研究支持制度。
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存在的問題
(一)校企雙方在協同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理念與實踐上存在分歧
校企雙方出于各自利益考慮,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理念和實際舉措上有諸多分歧,制約了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高校傾向于追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而企業作為營利性經濟組織,傾向于追求協同創新的經濟利益,如技術創新成果及其商業轉化等。這些分歧阻礙了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導致難以利用雙方各自優勢實現良性互動與互利共贏[3]。
(二)企業兼職教師的聘用存在制度障礙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
兼職教師是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兼職教師的引入,改善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密切了學校與社會和市場的聯系。但由于對這些兼職教師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之間的互助合作相對較少,兼職教師在高校中被邊緣化,自我認同程度不高,工作動力不足。另外,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缺乏系統性與針對性,加上其投入到教學中的時間與精力比較有限,與學生缺乏深入溝通,整體教學效果欠佳。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尚不完善
對于到企業鍛煉的教師來說,很多高校并未明確教師深入企業頂崗實踐、掛職鍛煉的責權利要求,難以實現有效的監管,缺乏相應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教師對教學實踐與科研應用等方面的實際貢獻難以得到公正、客觀、有效的衡量,教師到企業一線頂崗工作、掛職鍛煉的工作量與勞動報酬難以準確測算。
對教師的評價考核機制不健全,科研導向性過強,“重科研輕技能”的評價體系過于強調教學和科研的數量,忽視了實踐教育教學和專業實踐水平等問題。一些歐洲國家把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做了比較好的區分,而中國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到學校層面還缺乏一個將應用技術研究分類指導的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在教師職稱評審上,沒有針對性的政策,很多實踐能力很強的教師,卻因為制度上的原因一直無法晉升職稱[4]。
五、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改進的思考
(一)加大引進力度,拓寬引進渠道,豐富兼職人員的引進手段和管理方式
有針對性地深入高水平學校、對口行業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引進學校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將“剛性”引進與“柔性”引進相結合,通過聘請大中型企業、行業的專業技術強、實踐經驗豐富,掌握行業前沿技術的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外聘兼職教師、短期聘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等“柔性”引M形式,充分發揮引進人才的社會效益和對學校事業發展的貢獻。
(二)構建青年教師培養成長體系,加快中青年教師培養轉型
構建青年教師培養成長體系,提升青年教師層次和水平。依托國家級、省級培訓項目,選送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國外訪學進修或參與合作研究,逐步拓寬學術交流渠道,開展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計劃,堅持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掛職鍛煉,分期分批派遣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第一線進行工作與實踐,更加深入地完善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探索“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應用型教師培養方法。
(三)啟動人事制度改革,轉變評價激勵機制
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規定文件,將工程鍛煉與教師的考核、職稱晉升相掛鉤。建立符合應用技術大學特點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轉變教師評價考核機制,將生產實踐、生產指導、專利發明等納入考核范圍,通過考核內容的轉變引導教師向應用技術型轉變,對教師科研的考核側重于應用型研究,把教師的實踐教學、學生實踐水平納入教師的考核體系。加強產教融合,鼓勵教師到企業實習、培訓、掛職鍛煉,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不斷積累工作經歷,提高實踐能力。
總之,構建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造就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教師專業化和技能化,不僅需要教師本人付出辛勤的汗水,努力向雙師型教師標準靠近,同時還需要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高校的宏觀設計和制度保障,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創造優越的條件,營造濃厚的成長氛圍,加速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隊伍的成長[5]。
【參考文獻】
[1] 潘懋元,董立平.關于高等學校分類、定位、特色發展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9(02):42.
[2] 汪一丁,王偉英.應用技術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02):63-65.
中圖分類號:R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009-02
【Abstract】Objectiv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knowled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fic management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new ideas,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clinician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clinicia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繼續醫學教育是繼院校教育畢業之后,以學習新理論、新技術為主的一種終身教育,目的是使衛生技術人員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專業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繼續醫學教育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社會教育釣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國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隨著醫學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研究臨床醫生繼續教育使其理論化,搞好在職臨床醫生知識更新,以適應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當前我國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緊迫而重要的問題。
精神科醫療質量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精神科醫師業務技術水平的高低。而精神科醫師的業務技術水平,不僅取決于其在高校受教育的質量,更主要的是取決于在職業務教育的質量,現代精神醫學不斷向精神科醫師提出新的挑戰,各種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新觀念的不斷涌現,為精神科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現代的醫學理論與先進技術,又要不斷發揚精神領域醫學理論,突出專科特色,因此對他們的繼續醫學教育就要區別于綜合醫院。目前我們國家精神專科醫院的繼續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 存在的問題
1.1 對繼續教育的認識不足。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人仍然認為醫學教育是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在這種觀念的長期影響下,使部分醫務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缺乏應有的認識,這點無論是專科醫院還是綜合醫院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重工作,輕培養;二是重深造拿文憑,輕實踐;三是重經濟效益輕技術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視遠期效益。所以,繼續醫學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容易被醫院的業務工作所干擾。
1.2具體管理不完善。具體來說,輪轉制度是精神專科臨床住院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對精神科臨床住院醫師輪轉的管理只是在簡單的接收、安排等低層次上轉圈,而不能在臨床發展需求、科研等高層次上進行探索,管理方式也比較松散,學科管理也無專管人員;另外,臨床科室支持不足。有許多科室接收輪轉醫師不能很好地從培養角度出發,也有一些科室對新分配來的住院醫師以科室人員缺乏等理由不讓他們輪轉。這給臨床住院醫師輪轉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1.3 沒有采取精神專科與綜合結合的繼續教育方式。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在性質上有很大的差別,它的臨床醫生既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運用現代醫學的手段解決一些醫學問題,同時還要熟悉精通精神醫學,所以精神專科醫院的臨床醫生有必要采取專業針對性強的方式,而我們目前很多的精神專科醫院的臨床醫生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繼續醫學教育以滿足這一點。
1.4 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不全:目前不管是中醫醫院、西醫醫院、精神專科醫院都沒有把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和職務聘任同繼續醫學教育掛鉤;沒有建立健全各層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制度;沒有把繼續醫學教育與職稱晉升、工資級別掛鉤。由于受晉升條件的影響,加上近幾年來,在梯隊建設、人才選拔上,也較注重學歷層次與科研業績,而較少從臨床能力上來評估,這些客觀因素,使得越來越多年輕醫生一味追求高學位、重論文、讀外語而輕視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嚴重影響了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
1.5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單一:現在很多醫院的繼續醫學教育方式太單一,大都是讓臨床醫生參加一些繼續醫學教育的培訓班,獲得一些繼續教育學分而已,這樣的繼續教育方式遠遠不能滿足精神專科醫院的發展需要。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問題的對策:
2繼續教育的實施 精神科醫師在職繼續教育面臨著業務技術水平的不同對象,這些不同層次的對象均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在實施繼續教育時,要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工作需要,制訂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
2.1 低年資精神科醫師教育 這是畢業后教育的基礎,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時間。主要培養目標是: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并實行有計劃的輪轉培訓和理論學習,要求他們集中精力鉆研精神科知識,牢固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精神科較密切的相關知識,學會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部分擔任實習醫學生、進修生的臨床指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系統學習精神科有關論著和書刊,完成上級醫師指定閱讀的文獻,建立系統、分類的讀書筆記和卡片。能初步掌握一門外語,并做部分筆譯。在這三年期間,還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熟悉精神科有關常規制度,能及時、完整、準確、清晰地書寫病歷,能勝任和做好本職工作。
2.2高年資精神科醫師教育 一般指第四、五年的住院醫師,可進入定向培養階段。我院精神科實行了二級分科,包括老年精神病專業、兒童精神病專業、神經癥專業、戒毒治療專業及醫學心理學專業等。該階段主要培養目標是:鞏固基礎培養,確定專業發展方向,進一步熟悉精神科專業知識和技術操作,在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大量實踐中提高和發揮專業特長。同時,我們還有計劃地讓醫師去上一級醫院進修培養,通過專業定向培養,使其扎實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熟悉本專業的科學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與本專業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能獨立完成本專業醫療工作,能指導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能獨立開展臨床科研工作,進行資料分析,撰寫論文和文獻綜述,能基本運用一種外語閱讀和筆譯專業書刊。經過這一階段培訓,要注意發現人才,進行重點培養,成為醫院技術骨干的后備力量。
2.3 高層次教育 這是畢業后教育中最重要、時間最長的一千階段,它持續到一個精神科醫師退休為止。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教育內容應伴隨時間的變遷而不同。總之,在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理論和技能的同時,著重學習和掌握精神醫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成為本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并開展科學研究,撰寫論文和專著,在精神醫學發展中有所成就。
3 繼續教育的形式
3.1 個人自學和老師制相結合 自學是繼續教育培訓的基礎。自學者必須刻苦鉆研,持之心恒,要按不同層次醫師要求制訂自學計劃,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科室領導要幫助建立導師制,指派上級醫師給下級醫師以必要的指導,對于有培養前途的人才苗子,指定導師專門培養,實行傳、幫、帶。
3.2 實踐中學習與帶職脫產學習相結合 有計劃地組織有經驗的上級醫師進行實際技術操作全過程示教,或結合查房、會診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教學查房及病例分析,結合病人具體情況講授有關知識,實施技術示范和床邊教學.也可以通過參加臨床教學和科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臨床病例討論和死亡病例討論,以及參觀考察、輪轉進修、參加學術活動等不同方式進行培訓,在具體方法上要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靈活多樣。脫產學習包括臨床進修、精神醫學講習班及在職研究生教育,要根據培訓重點,結合專業定向選派精神科醫師。這類教育一般都聘請本學科的專家任教,特別注重新知識教學及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是當前精神科在職業務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
4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根據精神科醫師不同層次要求,制定出相應的考核標準,每年度進行一次綜合考核。考核的原則不僅要評定被考核者的知識水平,而且要評定被考核者如何應用醫學知識解決醫療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操作和檢查程序的能力,以及學術論文、外語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在具體操作上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定性考核方法是在個人總結的基礎上,經過民主評議、科室鑒定、醫院評審,分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合格四個等級。定量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書面考試、專業技術操作考核,論文、譯文數量及刊登刊物質量,科研成果等級及名次進行量化,成績分別記入技術檔案。
5 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后的體會
繼續醫學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5.1 與晉職、晉升掛鉤,是落實在職教育的有力措施。以往繼續醫學教育與晉升、晉職不掛鉤,對這類不具學歷效用的培訓方式,無任何吸引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使繼續醫學教育順利開展起來并持久下去,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有政策做保障,要把競爭機制引入到繼續醫學教育中,使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清楚地體驗到考核成績高低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從而激發與調動起精神科醫師鉆研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出現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的良好氣氛。
5.2 全員提高是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我們在研究精神科及其二級、三級分科臨床特點、精神醫學人才規律的基礎上,制訂出繼續醫學教育內容,使教育內容緊密圍繞醫療實際和知識更新的需要,激勵不同層次精神科醫師腳踏實地在臨床實踐中努力進取,提高臨床實際工作能力,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從制度上克服目前精神科醫師不愿多管病人、不愿管重病人,重理論輕實踐,重醫療儀器輕基本功,重臨床輕論文或僅停留在一般臨床工作水平上的不良傾向,使臨床醫師全面均衡發展,培養德、能、勤、績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5.3 方案標準化、規范化是實施繼續醫學教育計劃的關鍵環節。過去,這種培訓由于缺乏計劃性,目標不明確,層次不分明,因而效果不好。我們按不同層次、不同年資制訂出規范的專業教育內容,不僅目標明確,計劃性強,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而且還要嚴格考核制度,有相應的措施保證,從而保證了繼續教育計劃的落實,并達到預期效果。
5.4 轉變觀念是開展繼續教育的基礎。近年來,我們認真宣傳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把繼續醫學教育當成加強精神科醫師隊伍建設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去抓,不斷更新“一次教育”觀念,在全體精神科醫師中樹立起終身教育的思想,使全體精神科醫師認識到:面對精神醫學飛速發展,每位醫師無論處于何種地位,都必須不斷學習,提高技術水平,及時更新知識內容。就是對已經受過培訓的人,在達到新的技術高度后,同樣還要在新的標準下進一步提高,這樣才能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跟上精神醫學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楊輝,張玫,李桂嬌等.重繼續醫學教育以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水平.醫學教育探索,2009,3,8(3):323―324.
1我校師資隊伍國際化現狀
從2004年起,江西中醫藥大學(原江西中醫學院)就開始招收來自東南亞國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及非洲(贊比亞、坦桑尼亞等國)的留學生前來我院學習中西醫臨床醫學(MBBSwithTCMasextra),實行全英文教學。截止目前,已有十五年的歷史,學校累計培養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2500余名。目前,學校有在校長短期國際學生1521人,是江西省國際學生最多的高校,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名列前茅。
1.1師資隊伍缺乏國際化理念
我校屬于地方性院校,專業教師與國際大學交流活動較少,所開展的國際聯合研究項目也不多,這使得專業教師的國際化意識與視野比較局限。與醫學課程相關的專業教師對我校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別是建設高水平、有特色世界中醫藥名校的關鍵性認識不到位,對師資力量國際化與“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關系認識不到位。多數專業教師缺乏與“雙一流”大學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化的教育教學觀念,不能從全球化角度來尋求有效資源推進教育教學及明確自身目標追求,較多地關注自己的教學,而忽略了對世界學術前沿信息的探索,同時近90%左右的教師認為大學并沒有明確地要求教師具備國際化的知識以及國際化的教學能力。專業教師還由于家庭、待遇以及制度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在出國訪學或國際學術交流方面的意識還不是很強,每年只有10位左右教師申請出國訪學或參加學術交流,約占全體教師的1%。
1.2師資力量不強。
學校全英文課程及師資建設與學校國際教育發展的要求還有明顯差距。來華醫學留學生本科教育涉及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兩大類課程,目前承擔全英文教學的教師總量不足,能完全承擔留學生課程只有基礎醫學院一位教師能完全承擔的《解剖學》。而附屬醫院具有英語教學能力的教師,因臨床工作繁忙,不愿也不肯承擔留學生教學工作,進一步加劇了師資的不足。大部分課程只能采取聘請國外專業外教為主、國內教師為輔授課的方式。中醫類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隊伍人數偏少,且集中在針灸課程上,中醫基礎和臨床課程的專業教師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學校國際學生的生源結構、專業結構以及培養層次仍然不夠優化。我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教師隊伍的全英文授課水平還不高,這是除了教育部承認45所醫學高校之外,承辦來華留學醫學本生教育(MBBS)高校和附屬醫院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究其原因一是多數教師無海外留學經歷,或缺乏國外培訓經歷,從外校引進的博士絕大多數醫學博士英語水平不高;二是醫學英文專業詞匯成了全英文授課教師的攔路虎。醫學英文專業詞匯一般都比較生僻,而且很長,記憶拼讀非常困難。即使有興趣來從事英語授課的教師也被醫學英語單詞所嚇得退避三舍,避而遠之。
1.3授課教學模式不科學
目前我校在全英教學中仍以書本、幻燈片、課堂教學、黑板授課等傳統模式教學。國外專業外教多來自印度和巴基基坦等國,學生對這些外教除了語言熟悉外,還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即使是有些外教教學水平低一點,學生也能忍受。同時印度和巴基基坦這些國家教育教學水平與我國教師的教學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教師們單一地傳授理論教學,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沒有考慮留學生的接受能力。加之留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態度不夠端正,所以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學型國際化師資隊伍核心競爭力
普林斯頓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其成功的秘訣就是非常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打造[1]。教學型國際化師資隊伍核心競爭力就是指那些最重要、最關鍵、最本質的能使整個教師保持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的競爭力。個人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國際語言運用能力,也就是英語的運用能力,它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應該包括三個要素,即對外交流、語言表達和專業英語教學能力。對外交流就是熟練、自信地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語言表達要求具備英語思維,選用準確的詞匯和語句來準確表達,專業英語教學能力是通過各種方法手段擴充專業詞匯和術語,并應用于英語授課,提高語音語調的正確性,確保英語教學過程專業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和專業性;二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它包括兩個要素,其一是國際禮儀,熟悉并遵守國際禮儀,在合法范圍內尊重留學生所在國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差異。二是文化潛移默化,堅持文化自信,民族化與國際化并重,在傳授醫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傳播文化,用優秀的中國文化獲得留學生認同和贊揚,用文化去感染對方、感染世界;三是綜合素質,其包括兩個要素,其一是文體素質,醫學知識傳授,除了專業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加強與留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傳播中國文化,樹立學校國際形象,這需要教學型教師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其二是個人素養,具備掌握自身學科領域和專業內的國際前沿動態及發展趨勢,擁有在全世界范疇內挖掘人才資源及合理配置人才的認知及能力,在教學經驗上,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
3提升教學型師資隊伍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3.1增強國際化意識,國際化管理
學校應轉變理念,主動抓住“雙一流”戰略給高校帶來的機遇,主動將教育國際化納入到學校的戰略層面。根據自身特色和優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國際名校接軌,樹立國際化的管理理念、推動學校學生管理、教師管理、課程管理等管理體制改革,構建整體國際辦學的機制,使國際化辦學不僅體現在理念上,更落實到行動中。加快教學型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是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學校[2]應在制定科學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教學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國際化水平[3]。第一,采取各種經濟激勵措施支持教師出國、出境。學校應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的各類資助項目,如留學生基金委留學項目、地方合作項目等有計劃地選派優秀師資赴國外、境外學習教學方法及提高英語水平;建立學術休假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專業教師,利用雙一流資金給予一定數額經費資助其赴國外、境外訪學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第二,發揮學校政策導向性作用,激勵教學型教師出國、出境留學。學校可在教師崗位聘任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中,對教師在國際化方面提出要求;在制定工作任務時,要求教師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論文內容圍繞現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知識架構等方面,促使教師關注教育國際學術前沿,加強教師與國際高校之間學術交流以及教育合作。
3.2創新教學型師資隊伍的考核
目前世界范圍內有3大學科排名的主流機構。THE自2010年以后沒有單獨設置“師資隊伍”評價指標,只是在“國際化”指標中設立了“國際教師數/國內教師數”等二級指標對“師資隊伍”進行評價。QS沒有在“國際化”指標中對師資隊伍進行評價,只是從同行聲譽和學術兩個方面對師資隊伍進行考察。U.S.News除了考察教師隊伍的同行聲譽和學術外,還關注教師的國際合作。因此,教學型師資考核標準要注重考核評價指標的特色化、科學化和多樣化[4]。考核過程中應注入“國際化”評價元素,可以采集教學型教師的海外經歷、學科方向、學術成就、學術頭銜、學術兼職、國際影響力等信息,對教學內容的評價應考察是否與國際前沿知識接軌,是否包含本學科中國際最新熱點問題、外國本研究區域的內容或本學科國際比較教育等;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考核應考察教師是否較好地利用或引用了本課程國外優秀的教育資源,是否制作了較高水平的網絡課件、慕課及多媒體課件,是否采用或借鑒了在留學生教育中國際通行的案例式、研討式、互動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對國際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核應對其外語水平以及國際交流經歷、經驗和教學水平的考察[2],然后將這些信息數據提供給同行專家甚至海外專家進行主觀評來發展潛力等。這種考核既參考了“國際身份”,同時注重“國際頭銜”“國際資源”的產出效應,考核重點轉變為人才的實際水平、學術產出和本學科國際影響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學型師資隊伍發展環境[5]。
3.3教師使命-自我提升與時代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為了順應社會開放和經濟發展,就必須要培育出一大撥擁有國際化理念、熟悉國際規則,并能適大撥擁有國際化理念、熟悉國際規則,并能適應國際競爭,介入國際事務的人才。“建設一流師資隊伍”被《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確定為主要的五項建設任務之一。方案要求高校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聚集世界優秀人才。師資隊伍多樣化及國際化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征[1]。世界一流的師資隊伍是世界一流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一流大學均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多樣化和國際化。地方院校教師要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從片面接受轉向主動作為,更新工作新觀念,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事業中來,發揮其改造自身的主動性[4],探索工作新方法,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應該提升自己對國際語言即英語的運用能力,教師應該參加雅思、托福、或者PEST-5培訓,全面提升提高教師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更容易了解并吸收他國的文化,培養具有在全球范圍尋找教育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實踐證明“請進來”“走出去”是地方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型師資隊伍培訓提升的一個重要形式,更是培養具有國際思維、國際意識、和國際交往能力教師的有效途徑。有潛質的具有英語基礎的教學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及資源積極赴國外進修、訪問、講學,這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和接觸最新本學科學術動態和本課程教學理念,開闊國際視野,優化知識結構,將國外先進的研究視角與方法、教學理念等引入日常教育教學中,提高國際化教學和研究能力[5]。其次是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了解多元文化,掌握醫學專業領域的國際現狀和趨勢。教學型教師應該積極參加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講座或課程,增強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意識,提高教師跨文化教學的水平,也可與校內外教多溝通、多交流,如條件允許,教師應該到英國美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大學進修、訪學,使其融入異域文化,切身進行體驗實踐,從而完善知識結構和教學技能,除此之外,教學型教學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多閱讀一些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及經典的英語文學名著的相關書籍等,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理論修養;教學型教師還應該積極參加一些關于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努力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效實施教學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掌握專業課程教學的量與度,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3.4借鑒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提高教師專業教學能力[7]
在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方面,大多數高校只重視一流人才的引進,片面認為世界一流人才大大提升整個學校在本地區甚至在國內大學的排名,出現各高校搶人才大潮[7]。忽視了對現有師資隊伍的再培訓再提升,導致校內師資質量得不到整體提升[4]。醫師規范化培訓始于19世紀末在德國醫學界,其目的是著重提高醫師實踐能力,隨著制度變遷、經驗積累以及不斷創新,醫師規范化培訓取得了較大成功,被各國醫學界廣泛認可[8],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是指醫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在各科室進行臨床實踐,通過小講課、教學查房等形式鍛煉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鞏固理論知識,使醫學生迅速掌握疾病的診療技術和建立起科學的臨床思維[9],它是一個集臨床各科輪轉、學習、培養、提高、服務和實踐的復雜過程。個人覺得可以借鑒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思維和做法,采取三級師資培訓+模塊培訓法提升教師全英文授課水平。初級筑基,由國際教育學院牽頭集體培訓和各二級學院負單獨培訓相結合;中級提升參加臨床帶教或參加更高級的全英語教學技能培訓或由教育部主辦的來華留學英語師資培訓班(醫學),提升專業英語教學能力;高級境外培訓,選拔參加境外名校訪學提升英語授課能力及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3.4.1初級筑基
該層次培訓通過學科交叉融合,由英語口語水平良好、英語綜合素質高的高級職稱專業教師、專業外教、英語高級教師以及語言外教組成導師組,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英語和醫學英語教育,目的是要教師學會如何在全英語教學中用英語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流。培訓可由國際教育學院牽頭,二級學院挑選英語水平較好的專業教師,組織集體培訓與二級學院單獨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內容包括英語基礎等,單獨培訓內容包括專業英語詞匯等。
3.4.2中級提升
主要由國際教育學院負責培訓,在校內舉辦“醫師規范培訓式”全英語教學技能提升培訓項目;內容可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科目教學培訓,由國際教育學院組織臨床各科室、基礎醫學各學科組、英語教學專家、專業外教以及英語口語水平良好、英語綜合素質高的高級職稱專業教師組成專家組。讓已具備一定全英語授課能力的專業教師給外國留學生進行授課,專家組點評并提出整改意見,旨在提高其在英語語境下的專業課程的教學基本功及多種教學方法組合實施及教學方法創新,提升其專業英語教學能力。
3.4.3高級境外培訓
一、新常態下高職教育改革的發展現狀問題
(一)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為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近幾年,我國對高職教育結構不斷進行調整、改革,高職教育規模不斷增長,由“擴招”前的6%,如此大的增長基數,也直接或間接起到高職教育的發展,在12、13、14年錄取率分別是:75%、76%、74.3%,錄取學生人數基本都是694萬左右,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為實現和諧素質社會添磚加瓦[2]。新常態下的高職教育應注意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也要小心全面化解高校學生就業過剩,更應該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高職教育產業發展方向,全面把握高職教育的總供求關系新變化,從而科學客觀的宏觀調控高職院校如此大規模的招生。高校為保持高職院校的快速健康發展,應多思考定位,資源配備等新問題。
(二)社會對于高職教育的含金亮存在質量化的轉變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影響下,個別人往往劃撥學生分為兩撥人:“好學生,壞學生;學習好等同于好學生,學習差等同于壞學生”。而社會輿論,也是將高等教育比作次等教育,甚至在潛意識中認為職業教育只是讓普通教育的“落榜生”有學可上,以便延緩就業、支持社會穩定,同時也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在加上與本科教育相比,國家在政策上有所傾斜,高職教育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新常態下的高職教育應當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畢竟,我們主流思想還是看重學術、輕應用,重普教、輕職教,這一心理定勢很難在短時間改變。高職教育面臨現行與有限資源的兩難困境,一方面,國家希望通過高職教育延緩一部分進入社會,減輕就業壓力;一方面,提升人力資源的素質,增強社會生產力。目前,高職教育設施配備不全面,財政投入有限,使得高職院校與本科教育存在極大的差距,學歷方面更加有懸殊。
(三)教學資源不足,設施不全面,教師經驗缺乏
由于政府政策教育投入偏向于普通教育,造成高職教育資金單一,辦學經費嚴重短缺,高職教育的宗旨是重點培育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技能型人才,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對實驗室設備投入更多的資金與人力。許多高職院校特別是近年新批立的院校基本沒有新財政投入,導致新常態下高職教育步入深水區,面臨“不足、挑戰、缺乏”的特征。目前情況來看,培育人才與教學設備走入“死循環”。越是設備陳舊,設施不齊全,越是招生少;招生越少,越是沒資金采購更換設施,越是如此,越是糟糕[3]。只有高職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對這種情況給予重視,對教學設施配備的速度和必備的種類給予優先處理或批復,使高職院校的實驗設施真正做到齊全化,為培養高職學生專業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供必備的硬件基礎。高職院校的教師儲備也是處于匱乏階段,尤其是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操作的骨干老師和專業學科帶頭人。
(四)優化高職院校教師水平達至“雙師化”
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培育千萬人才的重點,也是整體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技能。自古教育由師及弟,名師出高徒,薪火相傳。新常態下高職教育是以“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優化高職院校老師隊伍,使其逐步走向“雙師型”,縮減一線、二線、三線城鎮的教育水準。但客觀的說,“雙師證”不是簡單經過認證機構獲得相應的職稱(證書),并具備教師與技師的素質和能力的人,更應該是符合新常態下“雙師證”的綜合素質,掌握專業技術的前沿,知識和技能的更新速度與科技發展同步,也是同步于教師與企業的“雙面刀”,緊貼科學技術脈搏。如:教師+醫師。高職院校應以加強實踐指導“雙師型”教師的崗位建設,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專長。
(五)精確定位崗位化培育創新人才為目標
高職院校以“培養符合職業標準、能夠承擔專業崗位職責的人才”為主要人才培養方向。在高職院校中,尤其新興產生的產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就業形式不明朗,這會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在未來的行業中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定位。高等職業教育,突出的是職業,但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專業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是打造一批“走出校園,走進工廠”的復合型人才,讓創新成為驅動職業教育發展新引擎。而職業化的培養人才也是高職院校的自身定位,與“專業+企業=學習+崗位”的“訂單”培養,明確培育上崗人員,學生準確定位自身,企業更省心的找到千里馬。
二、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新常態下政府加大對高職的投入與關注
在新常態的社會體制下,政府采用創新宏觀調控職業教育,培育職業發展的持久力,從根本上直接管理改為政策引導,質量評估等手段。新常態的高職院校應當集中優勢專業,學科重組,開發課程與安排,自由聘任教師,未來講師專業化,系統化的高職產業新組織。只有高職院校定位清晰,特色明確,依托本土區域性經濟特色,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在國外,有些經驗是可以借鑒的:教育部門與就業部門、經濟部門、企業組織等密切合作,共同參與教育管理和決策,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只有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健康發展[4]。
(二)綠色低碳高職院校資源教材改革及教學創新
高職院校應加大自身精品課程,優質教材的建設,豐富教材品種,加強與“互聯網+教材”計劃,開發符合時代意義智能化,數字化的課程系統和配套教材。從技術到管理,從資源環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的職業教育。原始專業,教材的開發和建設已經接近完善,新型專業(電商,機器人,新能源),處于非常缺乏的階段,亟待開發。高職院校有時選擇教材會選擇本科專業,學生接受難度大,并不是實用。從教材本身的建設進度,更新與編寫已經滯后于職業教育的步伐;從教材編排的方式,“章節”到“項目驅動”再到“崗位式”板塊,無不決定了高職教育課程和教材必須具有科學性、針對性、適應性、靈活性和先進性的特點。目前,與“互聯網+教材”的首批教材已經進入高職院校,通過掃掃“二維碼”,就能夠觀看與課件相配套的視頻,形象又直觀,很多學生反映:現在上課就像看電視。高職教育與學歷教育是具有差異性,前者主導操作實踐能力,后者重視理論研究。高職教育應采用多變靈活,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如:市場營銷學,著重教師扮演,人物互換,置于情境中學習,大大提升學生積極性,主動創新,激發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職院校辦學機制的調整,實用技能培養和培訓
新常態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產業調整,崗位式培養適合本地區社會發展的人才,形成培育符合新時代的有志青年。如:北京(政治,文化),杭州(旅游、電商、物流),廣州(外貿、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等。緊密結合教學特色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專業,高校的王牌專業優勢就是就業優勢。而高職教育本著合貫一門,學以致用的原則,積極發展優勢學科,開設最新專業,大力調整市場結構,眼于就業市場,根據需要培育實用型人才,提高本校學子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擴大院校的知名品牌。積極提升掌握前沿知識理論,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符合當代的教學經驗和技巧,爭取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提升教師的自我專業素質,更好的發展專業技能。
(四)開放拓展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
新常態下的高職教育堅持“開放、吸納”原則,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把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在學習上,重視實踐與創新培養,避免出現“高分低能”現象,從而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本質。在開展中外合作教育時,應堅持以我為主,中西結合的原則,揚長避短,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為我所用。積極與國外教育機構、企業等建立聯系,加強對外合作,提高競爭實力[5]。
結束語
高職教育20多年的發展,可謂是碩果累累,現今,到了教育改革的間冰期,新常態下的高職院校應該加大改革力度,創新調整課程建設,加強高職品牌建設,合作共贏,換取更多的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可能在改革中有些條件、地域、經濟等因素的制約,但為發展貫徹國家高職教育方針,培育更多優秀技能型人才,可持續發展高職教育,保持高昂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娜.中國高職教育課程模式現狀及其發展走向[J].中外企業家,2015(14).
[2]梁幸平.我國高職教育課程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3]陳軍.加拿大高職教育經驗及對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3(20).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縣域內民辦幼兒園和托兒所等托幼機構。國辦園及鄉鎮中心園參照本制度執行。
第二章舉辦幼兒園的基本條件
第三條幼兒園要全面貫徹《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接受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和管理。
第四條舉辦民辦幼兒園須具備的條件:
1有固定安全的園舍。幼兒園必須設置在無污染距污染源50米以外無噪音、無危險的安全區域內,房舍總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房屋建筑和消防設施符合標準;禁止在二層包括二層,門市房樓上的除外以上的居民樓內設置幼兒園;園內設有幼兒活動室、午睡室、盥洗室、兒童廁所,活動室面積人均1.5平方米以上,盥洗室和幼兒廁所符合安全衛生標準;有與幼兒園規模相適應的戶外活動場所,人均面積2平方米以上;幼兒園的園舍和活動場所必須設置圍墻和安全柵欄;為幼兒提供伙食的幼兒園要設有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堂,有《餐飲服務衛生許可證》
2有必備的設施設備。幼兒園有電視、VCD等電教設備3件以上,電腦必備;每班有風琴電子琴、手風琴、鋼琴錄音機,配備磁力黑板、貼絨教具、教學掛圖、卡片等;有符合各年齡階段嬰幼兒特點的玩具,人均3件套以上;有大、中型游戲、體育器械3件以上;有圖書柜,圖書生均3冊以上每年新增圖書占圖書數量的20%有適合幼兒使用的數量充足的桌椅、床等設施;為每個幼兒配備一巾一杯和餐具;有符合衛生要求的流水洗手設備;冬季取暖溫度達到22℃以上。
3有合格的師資。主辦人必須具有中師師范類、幼師類以上文化程度,年齡不超過60歲,品行良好,無傳染病、精神病,無明顯生理缺陷;聘用的園長、幼兒教師必須具備幼師專業水平專業合格證書,持有《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二級乙等以上程度,年齡不超過50歲;保育員應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過幼兒保育職業培訓;保健醫具備中等衛生學校畢業學歷,或取得醫師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證書;主辦人、教師和保教人員要主動接受縣教育部門、衛生部門組織的培訓、檢查、監督和管理,持保健機構體檢合格證上崗,幼兒園不得聘用身體不健康,患有急、慢性傳染病和精神病的教職工。
第三章審批程序
第五條幼兒園實行審批注冊制度,審批注冊機關為縣教育局。第六條審批注冊提交的材料及審批程序:1申辦人持街道辦事處或鄉鎮政府同意舉辦幼兒園的證明到縣教育局提出申請,填寫《縣民辦幼兒園登記注冊表》同時出具舉辦者學歷證書、專業職稱證書、身份證的原件及復印件。縣教育局在接到申請后核實辦學資質,并以書面形式做出是否同意受理的決定。未被同意受理的申辦人,按照《不同意受理舉辦民辦幼兒園通知書》說明的理由和提出的意見改進,重新申辦。
2被同意受理者,持《同意受理舉辦民辦幼兒園通知書》公安消防部門,由公安消防部門實地檢測房屋建筑及消防設施情況,并出具《縣公安消防大隊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
3經公安消防部門檢測合格后,組織工作人員及家庭成員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保健機構進行上崗前體檢,辦理幼兒園《衛生保健許可證》
4縣衛生監督所實地檢查幼兒園食堂情況,辦理《餐飲服務衛生許可證》
5縣教育局對幼兒園進行實地驗收,審查辦園條件和資質,經驗收合格者,準予登記注冊。并將《縣公安消防大隊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衛生保健許可證》《餐飲服務衛生許可證》及主辦人、園長、聘任教師的學歷證書等復印件存檔。縣教育局30日內向舉辦人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并上報市教育局備案。
6主辦人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民政、物價、稅務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登記機關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予以辦理。
7實行民辦幼兒園撤銷、變更報告和年審制度。已取得辦學許可的民辦幼兒園因故更名、停辦、合辦、遷址、變更或舉辦者改變性質,均應向審批機關辦理注銷或確認手續,并報市教育局備案。每年月,舉辦人必須持《辦學許可證》,發證機關辦理年審手續,農村鄉鎮中心園和民辦園由鄉鎮中心校將《辦學許可證》統一送交教育局辦理年審手續。對年審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發證機關責令其停辦,收回《辦學許可證》,并公告。
第四章相關部門職責
第七條幼兒園管理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堅持"誰管理、誰負責"原則,建立起職責明確、密切配合、各負其責、聯合執法的管理監督機制,對出現傳染病流行暴發、食品衛生和交通安全等惡性責任事故,按照部門所承擔的職責,追究責任。
第八條各鄉鎮政府及各部門職責:
各鄉鎮政府要統籌安排,把幼兒教育事業作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制定相關政策并組織實施,保障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教育部門是幼兒教育主管部門,貫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組織實施幼兒教育發展規劃,負責對各類幼兒園的審批注冊和業務指導。建立幼兒教育督導和評價制度,實行分類定級管理。組織幼兒園教研、科研活動和幼兒園園長、教師培養培訓活動。衛生部門負責制定幼兒園衛生保健方面的法規和規章制度,對幼兒園食品安全、衛生條件、設施等監督和檢查,對衛生保健、傳染病防控等工作進行指導并組織實施。
公安消防部門負責幼兒園房舍建筑和消防安全的鑒定、檢查、監督與管理。
公安局負責對幼兒園周邊治安環境的清理和整治。公安交警大隊負責對幼兒園班車的管理,建立嚴格的審批、檢驗制度,定期組織統計、清查和檢測,對車況、使用年限、車型、駕駛員情況等統一建立檔案,嚴格控制超員和違章駕駛。物價部門根據生均培養成本、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況,依照教育部門分類定級結果,制定各級各類幼兒園收費標準,并審批執行。
民政部門要把發展幼兒教育作為城市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與教育部門共同探索依托社區發展幼兒教育的管理機制和有關政策,指導社區逐步推行。
廣電部門負責定期公示全縣民辦幼兒園檢查整頓情況和分類定級評估結果。電視臺重要時段開辟"民辦幼兒園公告專欄"或在人群密集地帶設置固定、長期的"公示板",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
幼兒園本身要認真貫徹落實《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等相關法律法規,做好幼兒的保育教育工作和衛生保健工作。幼兒園園長是第一責任人,要特別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和完善各種制度和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第五章管理與監督
第九條成立縣民辦幼兒園管理工作辦公室。由主管副縣長擔任辦公室主任,縣委縣政府督查室主任擔任辦公室副主任,成員由縣教育局、縣衛生局、縣公安局、縣消防大隊、縣物價局、縣民政局、縣廣電中心等相關單位領導組成,辦公室設在縣教育局。辦公室負責調度、協調各部門開展民辦幼兒園檢查、清理、整治工作。
第十條建立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由縣委縣政府督查室牽頭組織,每季度召開一次由縣教育、衛生、公安、消防、物價、民政、廣電等各部門主管人員參加的聯席會議,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決幼教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以此推動工作不斷取得進展。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對全縣所有民辦幼兒園實行聯合檢查,共同執法,特別要對沒有資質,違紀開辦的幼兒園要聯合執法,堅決予以取締。并依法對檢查結果做出公開、公正的處理,不得互相推諉。
第十一條對民辦幼兒園實行分類定級管理。依據《縣民辦幼兒園分類定級檢查評估標準》,縣民辦幼兒園管理工作辦公室每年要對民辦幼兒園進行分類定級評估驗收。依辦園條件分類、辦園水平定級,達到三類三級以上的幼兒園為合格幼兒園,三類三級以下的幼兒園為不合格幼兒園。
第十二條完善限期整改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對在分類定級評估中達到三類三級以上的民辦園,給予頒證掛牌。對三類三級以下的民辦幼兒園、已合格的幼兒園出現滑坡現象的或出現重特大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傳染病情的,將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整改期限,民辦幼兒園管理工作辦公室組織相關單位復檢,對仍未達到標準的幼兒園將責令其停業整頓,停業整頓期限內仍未達到標準的,取消其辦園資格,已頒證掛牌的幼兒園給予摘牌處理,對不合格的幼兒園將在電視臺公開曝光。
第六章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