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5 20:58: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生現代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The moder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the thinking of ability imperfection
pei cheng-shuan
【Abstract】Student existence the imperfection of ability, the source be an existence education of imperfection.Daily teaching in should strengthen existence education, existence education be development the kid have independence study, independence life etc. existence ability, for future of independence existence make good prepar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Existence ability;Source;Education
學生生存能力的缺失,根源是生存教育的缺失。什么是生存能力?通俗地講是人能使自己活下來所具備的主觀條件。在當今競爭激勵、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我們的專家界定的生存能力應包括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公平競爭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自我保護的能力等等。生存教育則是培養孩子具備自主學習,獨立生活等生存能力,為將來的獨立生存作好準備的教育。
今天談這一話題的原由:(1)出于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2)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在職教、五中、四中等親身經歷了大量的此類現象,也就是說生存能力的缺乏已成為普通現象,讓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3)最近奮中的秦福主任,帶領一幫實驗管理人員,到四中進行指導和調研農村中學的實驗室管理、學生的理化生實驗情況。在座談中,又談到學生實踐能力缺失等類似現象:奮中最好的學生參加全國的競賽,筆試沒問題,操作動不了手;當地農村的孩子不會勞動,不認識莊稼,不會爬山、耍水、爬樹、上墻等,又引發了我重新認識現在的中小學生生存能力缺失之根源:責任在學校?還是在家長?還是在社會?如果學校有責任,我們又采取什么樣的途徑什么樣的策略?如何應對這些現象,履行我們教育的職責,發揮我們教育的功能。
中小學生生存能力缺失的現象在我們身邊很多,僅以杭五中一名校外住校生在南渠磚廠溺水身亡為例分析根源。
1. 事故現場(案例) 南渠磚廠取土后留下深坑,最深的地方有4米左右,邊緣大部分是垂直立面,只有一小塊有斜坡。事發當天是周六,共5名學生去玩水,其中4名學生在有斜坡處玩水,并且在這4個孩子中有一名是當地村子里的孩子,會水,了解水環境。另一名溺水身亡者因為害羞單獨一個人在不知水深淺的垂直立面直接下水,再沒有上來。該生屬后旗轉來的,沒有玩過水,母親在五中校園旁租房陪讀,父親在外地打工。發生這樣的事情,家長痛心一輩子,老師同學都很悲傷,作為當時的分管校長給我很大的震撼和沖擊。說實話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夜不能寐,一是責任回避不了,二是尋找根源,三是尋找對策。
2. 分析原因
2.1 家庭教育缺失。家長沒有玩過水,沒有給孩子談及過關于玩水的時節,判斷水的深淺,什么是活水、死水;更沒有講過游泳的技巧等相關常識,反而經常強調,也是每個家長經常嘮叨的:不能獨自外出,不能玩水等。
2.2 學校教育缺失。學校根據安全需要反復強調不能玩水,不讓玩水;同樣不可能介紹相關游泳的常識;更不可能組織游泳。
2.3 社會、社區教育缺失。沒有提供更多的游泳場館、場地;也沒有游泳技能培訓的機構;反而是通過行政命令,一紙公文,這也不能干,那也不允許,一律保安全,一律保平安。實際上事故不斷的發生,人不斷的死亡。煤氣中毒、電擊、燒傷、燙傷、摔傷、交通事故等,死亡率是有增無減。目前中國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歐洲2.5倍,是美國的2.6倍。究其原因都在缺乏生存能力,根源是缺乏生存教育。
2.4 孩子生存能力缺失。缺乏游泳的技能,缺乏判斷能力,缺乏交際能力,自卑,害羞,沒有群體一塊活動的經歷。(假如:學校、班主任、體育老師介紹過相關知識……,假如孩子會游泳,有判別水的能力,不自卑、不害羞……,假如家長教過游泳常識……,假如社區有很多游泳場地……孩子不會死亡。)
談到教育的,我們就應該聯系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責無旁貸,均有不可推御的責任。
3. 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生存能力 學校在培養孩子生存能力的方面應該是義不容辭的,這也是今天討論這一話題的核心。素質教育以法律條文出臺后,國家從宏觀提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可能從學校的角度講是一個長遠的、艱難的工程。但我們培養孩子學會生活、學會生存,應該是現實的,切實可行的。
3.1 要轉變唯分數的人才觀,唯知識的教育觀。認為有知識就等于是人才;學校傳授了知識就完成了教育;學校是唯一的教育場所,這是完全錯誤的,很危險的想法。個人的設想是在學校開展學生自我素質教育、生存教育等,上海在這方面做的很好,我在五中、四中積極推行過,但不成氣候。
3.2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真正實現開齊、開足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把視線落在弱勢科目,弱勢教師,弱勢學生身上。(奮中秦福主任談到:現在的高中生對小學自然科學常識和實踐操作等一無所知。聯想到我們的一些課程現在是怎么開的?什么老師承擔教學任務?有無場地?實踐的如何?真正令人擔憂。)現實是勞技、科學(自然)、社會實踐等老師幾乎沒有。本人建議各學區校多余的教師,送出去接受專業培訓,也可以由本地培訓機構培訓課程內容,應急。
3.3 讓孩子接觸大自然,體驗生產勞動,深入社會、社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只講讓孩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但現實是每天把孩子封閉在監牢式的校園內,遠離自然,遠離社會生活,不了解自然規律、自然法則,不了解家鄉,孩子不可能產生那么多的熱愛,更談不上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現行的地方政策、學校管理辦法,看似封閉式的管理嚴格了,實質是把矛盾、問題、責任、隱患等推向了社會,更危險。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嬌寵和溺愛。使孩子們缺乏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缺乏對父母付出的認可,認為所有的人對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
事例1:有個孩子上學父母天天送,可有一天放學,父母稍微遲了一些,這個孩子就不停地哭鬧。而她的母親則不斷的自我責備。事后問這個孩子,為什么要哭鬧呢?孩子說:“我是家里的寶貝,父母接我是應該的”。
事例2: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講空話,被老師發現后批評了幾句。下課時,他惡很狠地對同學說:“找個機會給這個呆子一個教訓”。
事例3:“六一”節,政府和學校給貧困學生準備了一份愛心禮物,上臺領取時,每個學生都淡淡地接過禮物。從他們的臉上看不到應有的感激,有的只是一份理所當然……
從以上的三個事例中我們知道,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庭對孩子的嬌寵和溺愛。使他們從小嬌生慣養,優越的生存環境使他們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從不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待問題。也有些父母不是按照一個合格社會成員的要求來塑造和培養子女,而是把子女當作自已的“私有財產”,在生活上大包大攬。過多的呵護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寄生思想。“只要你學習好,就是對我好”這種片面的教育方式,造成個別孩子由嬌而橫,唯我獨尊,由愛生恨,甚至有的還恩將仇報,這必然使子女將父母為自已所做的一切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根木不會對父母萌生任何感激之情。在許多學生看來,學習是我的天職,感激父母暫時還沒想到。這的確是一般學生的“正常”思維,也是當前一部分父母教養觀的必然結果。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小皇帝”心安理得地大把揮霍父母的血汗錢,享受父母細致周到的照顧,偶有一點不如意,就給父母以臉色,甚至以離家出走、自殺相威脅。感恩應首先從對父母的感恩開始,而很多的父母很少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甚至給孩子的愛過于“偉大”,使自已失去了的尊嚴,失去了地位和人格,也使得孩子失去了感恩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父母要有自已的尊嚴,應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對孩子過分關愛和親密,讓各自都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讓親子之間彼此尊重,這對雙方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教育誤區使孩子缺乏感恩。
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然而,最終的人才選拔、未來生活的質量,依然由考試一錘定音。為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成龍成鳳”,家長、學校和社會放松了對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感恩教育。不是真的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許多教師認為:語數等學科是重要的,因為要考試。而學生的愛心品質在試卷上不能體現。因此不去特別重視,只要學生不出大問題,品德課好壞無所謂。應試教育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正因為學校教育對孩子感恩教育的偏頗,讓孩子的感恩缺失。在對孩子的思想教育中,教師們也從不將“感恩”放在嘴上。盡管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行為認為“沒良心”,但更多的教師是從未意識到“感恩”。學校是學生全面發展和道德品質培養的主要場所,因此,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校沒有給予感恩教育足夠的重視,道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三、社會缺乏“感恩”教育的氛圍。
9月1日開學,北京小學房山祥云校區部分學生出現了過敏性結膜炎流鼻血等癥狀。于是家長紛紛質疑該校區存在環境問題。北京小學長陽分校于2016年7月底決定起用祥云校區。9月14日上午,房山區教委宣布,家長反映的個別學生身體不適屬于偶發現象,換季時節都有類似癥狀。祥云校區空氣質量檢測合格,已達到國家標準。如有質疑需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但是,家長們對檢測報告并不認可。9月13日學生家長在微信群里統計,已經有7名學生出現了頭暈過敏性結膜炎流鼻血等癥狀。為此,家長給學校發了聯名聲明。根據清華大學環境質量檢測中心出具的空氣質量檢測報告,小學內采樣點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總揮發性有機物均在標準線之內,空氣質量合格。但家長們認為,新校區裝修了4層,學校只檢測了第一層和第二層。家長們希望能重新檢測并全程參與,但校方沒有回應。
9月7日,石景山區教委宣布因為學校裝修導致環保不達標,金頂街第二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近千名學生臨時轉到佳匯中學,五、六年級轉入北京九中高中部。這兩所學校離金頂街二小走路大概10分鐘,都很近。
金頂街二小的問題出在暑期裝修上。該校在暑假期間對樓道和教室進行了裝修,但截至9月開學還未完工。有家長告訴《教育》記者,開學第二周,主樓外面還放著油漆桶,學校外墻還在粉刷。9月5日,部分家長委員會成員開始與學校溝通,雙方一直談到夜里12點半。校方出示了各種檢測報告,都是合格的。但是此時樓道里和教室里氣味刺鼻,家長堅決請求學校先停課,學校沒同意。一些學生家長出于擔心孩子健康,請假停學。據家長反映,最多時有超過200名學生有不適感,出現了嗓子疼、流鼻血、嘔吐等癥狀。
9月7日,學校在家長群里群發通知稱:9月6日晚至9月7日拆除暑期學校教學樓裝修工程中全部櫥柜、展柜等相關設備,同時做好保潔及后期消除甲醛、去除異味等相關校園環境治理工作。學校以班級為單位,推選出家長代表,與教委、學校三方共同組成工作組,參與并監督處理空氣異味檢測等工作。此外,就近協調九中教育集團內兩所學校資源作為金二小裝修整改時期的教學周轉場所,并妥善處理好過渡時期學生的安全、衛生、餐飲等工作。入學前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由老布置學習作業。
教委表示將完善家校溝通機制,了解全體家長訴求,指導學校以班級為單位推選出家長代表,與教委、學校三方共同組成工作組,參與并監督處理空氣異味檢測等工作。利用區校兩級平臺,全方位接受家長及社會的監督,石景山區教委表示,將妥善處理好周轉過渡時期學生的安全、衛生、餐飲等工作,共同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盡全力做到讓家長和學生放心,讓社會滿意。如果在相關調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將嚴肅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標準不一,各執一詞
9月21日,陜西省咸陽市實驗小學學生家長質疑該校新校區剛裝修不久,裝修材料含有有害物質,且新校區教室樓道有刺鼻的味道。從學生的健康角度考慮,希望校方能推遲啟用新校區。而校方則認為:新校區建設、裝修過程中,權威部門對空氣質量進行了檢測,各項指標均達標。9月21日上午,百余名家長聚集在一起,欲與校方溝通,但校門緊閉,家長們無法進入。在新校區和老校區的門外,均張貼有一則“搬遷通告”。稱:因學校將在10月拆遷,故定于9月26日整體搬遷到新校區。家長們在通告上寫下了“為了孩子健康拒絕近期搬遷”的字樣。
校方對家長做出回應表示:所有施工材料均經過檢測,各項指標均達標。學校已在2016年8月委托陜西環境監測技術服務咨詢中心對南教學樓6項國家要求指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均未超出國家規定的標準限制值。施工方總工竇建峰介紹說,他們在8月20日對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當時已完成裝修任務。而近期施工主要是學生廁所蹲位不夠,又騰出部分教室進行改造,每層增加兩個衛生間,很快就要完工了。
山東省日照市浮來春小學的家長陳女士向當地電視臺反映:浮來春小學在整個暑假期間進行內部裝修,令家長擔心教室內空氣中甲醛是否超標。浮來春小學負責人回應稱: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是工程驗收的一個環節,由施工方負責。校方承諾:收到檢測報告后將會第一時間在校園門口張貼,空氣質量過關才會開學上課。工程項目負責人朱經理則表示:日照市東港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站對此項目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顯示結果合格。
《教育》記者調查發現,最近兩年發生的學校甲醛污染事件,公諸于媒體的,已經有20多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均有發生,成都、武漢、重慶、天津等較大城市也有發生。對此有多名媒體人士認為,學校環保檢測標準已經到了定制與升級的時點,并且整個監測過程的監督應該設計一套透明的信息公開機制。
為什么學校認為合格,家長卻持懷疑態度?《教育》記者發現:校方一般以施工方提供的報告為依據,而施工方提供的報告多依據老舊的檢測標準。今年上半年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白云路分校家長懷疑學校甲醛超標,西城區教委委托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針對16間抽樣教室進行室內空氣檢測,而一些家長則聘請了深圳信測展開同樣的工作。但兩家機構出具的報告差距明顯:家長的報告顯示16間教室的甲醛全部超標,最多超標22倍,而政府版報告要樂觀很多。檢測結果相差3倍以上。
同樣的場所,幾乎同樣的工具,以及水平相差不大的專業人士檢測,結果的差距為什么如此明顯?問題出就出在標準不一:對甲醛的判定標準都是《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即0.1mg/m?,但測試標準不一致,環境監測總站使用了1995年頒布的《分光光度法》標準,而家長說委托的機構,遵照的是2014年和2011年針對公共場所空氣的檢測標準,自然要嚴格得多。
《教育》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國內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只有建設部在2002年頒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這些標準只規定:學校建設規模與校舍用房組成;學校網點布局選址與規劃設計;校舍面積指標;校舍主要建筑標準。這些標準主要是從格局建筑本身的結構、安全性和人均面積等方面做出規定,對于環保方面的指標,基本沒有涉及。
有待制定新國標
2016年上半年,國內多所中小學塑膠跑道被曝出質量問題,6月12日,北京市西城區通報受到社會關注的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白云路分校操場檢測結果。結果顯示,該校除一間音樂教師甲醛超標外,其余教室空氣和塑膠操場檢測樣本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此前。有家長反映學生有流鼻血等身體不適現象,擔心與該校操場散發的異味有關。6月4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建筑材料質量監測檢測中心在北京市精誠公證處的公證下,對室內空氣和操場進行了采樣,檢測中心為期一周。在12日的通報會上,西城區環保局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高級工程師韓佳珍公布了學校室內空氣檢測、操場檢測結果,檢測報告顯示,該學校16間教室中15間的空氣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有一間音樂教室甲醛超標。塑膠操場檢測樣本的苯、甲苯、十二甲苯、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可溶性鉛、可溶性鎘、可溶性鉻可溶性汞等7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據了解,我國執行的與塑膠跑道產品有關的國家標準有――《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測方法第6部分:田徑標準》(GB/T 22517.6-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印罰GB/T 14833-2011)。針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西城區衛計委副主任趙剛說,截至6月10日,共收到白云路分校面向全體學生收集的全部醫學檢查報告216例,其中137例有超正常值范圍指標。專家組初步認為,其中33例凝血檢查項目超出正常值范圍,需復查檢查;有7例可能會有脂肪肝等及其他疾病,需進一步診治;其余無臨床醫學診斷意義。目前未接到有學生出現急性中毒、血液病等疾病病理報告。通報會上,北京市精誠公證處、項目招標單位、設計單位、施工方紛紛作證跑道質量絕對合格。這份檢測報告雖然沒有平息家長的憤怒,但是卻堵住了不少人的嘴。但是不到一個月,劇情反轉:中央電視臺暗訪生產毒跑道的地下工廠,揭秘使用廢舊輪胎和各種有毒有害材料制造跑道的過程。之后,包括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白云路分校在內的多所中小學跑道開始拆除。
6月23日晚,北京市平谷區第六小學操場拆除工作開始進行,包括操場的塑膠草皮下的水泥地面全部拆除。2015年底以來,江蘇、深圳,北京、浙江、上海等地陸續有家長稱,孩子因校園塑膠操場“有毒”,而出現頭暈、流鼻血等癥狀,有關塑膠跑道的建設標準因此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4-0007-01
“現代性就是理性,它代表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的邏輯。”[1]那么我們如何理解理性,“作為理性,它包含三個子項,分別是認知理性、道德理性、藝術理性。”[2]在現代性視野下理解高校學生工作,就是要現代的、理性的觀念審視學生工作,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讓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全面發展。
第一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工作觀。學生工作觀有兩種:傳統學生工作觀和現代學生工作觀。什么是傳統學生工作觀呢?傳統學生管理是機械管理,即為管理而管理。學生是管理的對象,即學生是機械性對象。什么是現代學生工作觀呢?現代學生管理提倡管理育人,管理也是育人。學生是管理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管理作用。第二是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傳統學生管理是強制管理,學生要絕對服從。現代學生管理提倡自主管理、學生自治等。
第二是要重視心理教育。現代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心理是現實的反映,心理問題是現實問題的反映,要堅持心理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現實問題相結合的原則。老師要經常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這樣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育根本地是一種主體性教育。主體性教育包括主體性教學和主體性管理兩個主要方面,主體性教學,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性管理,即學生是管理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提倡自主學習;學生是管理的主體,要提倡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做好學生工作的關鍵,但又必須認識到:學生畢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身心尚不成熟完善,即學生的主體性不強,所以并不能完全依賴于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說,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又要嚴格要求學生。
第四,要給予學生人文關懷。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一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在現代社會,尤其要注重給予學生人文關懷。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相對和平、經濟條件較好的年代,基本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學習的壓力、人際關系的紛繁復雜、不斷上漲的房價物價、無處不在的就業競爭、父母過度的期望等等,都給他們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面對變化莫測、遙不可及、憑借個人力量無法掌控的外部世界,大學生們特別需要穩定的愛與安全感。
首先,要給予大學生們足夠的尊重。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分眾化,其來自于傳播學,最初的含義是指根據不同類型受眾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媒介傳播。[3]運用到高校工作中,就是要破除“一刀切”、“一鍋煮”的思維定式,敢于直面不同群體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和訴求,根據受眾的特點,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現在的大學生們個性十足甚至有些還表現出無拘無束。我們在嚴格管理的同時,應尊重他們的個性特征,包括活躍的思維、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價值追求、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等。如他們喜歡看動漫、看日韓泡泡劇,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在網上“灌水”,喜歡在虛擬空間里養寵物、種菜“偷菜”等,我們不能簡單地對這些現象予以否定。要結合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工作方法,多運用新媒體,如通過QQ、微博等與學生交流。
其次,要具備現代性學生工作方式的兩個基本素質:全局意識和細節能力。通俗一點說,輔導員必須做個有心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所謂全局意識,指的是一個輔導員必須對他所指導的年級或者班級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這個年級或這個班總的特點是什么,總的表現是怎樣的狀況。輔導員必須了然于胸,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發揚優點發揮特長,改正缺點。所謂細節能力,指的是輔導員必須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細節決定成敗。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夠重視,勢必影響輔導員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成績。
參考文獻:
[1]《西方文論關鍵詞》趙一凡主編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641頁。
[2]《西方文論關鍵詞》趙一凡主編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642頁。
目前。不少中學為了追求升學率,沒有設置閱讀課,雖然少數學生能讀一些課外讀物,但以流行讀物、娛樂快餐式讀物為主,因此他們的課外閱讀大多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初中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也在下滑。為改變這種現狀,讓初中生喜歡閱讀、有效閱讀,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四種閱讀方法。
一、激發興趣,自覺讀書――樂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促使他們集中注意,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有意識記;可以使他們產生充沛的精力,頑強的毅力,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初中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強的特點,教師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巧妙引導學生,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推薦閱讀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激勵方式。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調研結果,筆者從各種期刊和網絡上選擇精美的文章或著作推薦給學生,讓他們在每天30分鐘早讀課及校本閱讀課閱讀。事實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并逐漸延伸為喜歡閱讀《讀者》《中國青年》《美文》《書屋》《青年文摘》《中華散文》《雜文選刊》《時文薈萃》等期刊和一些知名的博客和網站,他們在廣泛閱讀、大量閱讀中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智慧,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二、授之以法,有效精讀――會讀
教師要對照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認真解讀教學目標,用好課本“這個”例子,備好學生,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少教多學,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重點、難點,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學在生對概括記敘文主要內容有困難時,我們經過共同研究,多次嘗試,認真分析,最后總結出這樣的方法: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對照文章實際合理加以取舍,然后把必要的限制語(需要突出的方面)加上,這樣,內容概括就全面而準確了。再如,對于文章題目的研究,我們總結出題目除了可以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外,還可能是文章的寫作線索、寫作背景、寫作緣由、抒情點、象征點、比喻點等。另外,文章題目的形式還可以從修辭的角度去研究,使文章題目更富韻味,吸引讀者。教師要按照大綱要求,授學生以“漁”,讓學生遵循閱讀規律,抓住閱讀要點,這樣他們就會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不斷提升閱讀水平。
三、博聞強識,厚積薄發――多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流傳至今的這些話證明了多讀多誦的重要性。“破萬卷”不僅是突破數量,更是理解內容;“勞于讀書”既指讀書之多,也指讀書之苦;“熟讀唐詩三百首”指熟讀成誦。教師要抓住大量誦讀這個核心,利用每天30分鐘早讀課、校本閱讀課、課前五分鐘誦讀等制度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在學生樂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和開展學生喜歡的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如“閱讀之星”“讀書報告會”“藏書之家”“誦讀標兵”“優秀讀書筆記評選”“詩文誦讀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他們的發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除了保證閱讀時間,教師還可以通過好文推薦、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等平臺給學生提供質量上乘的優秀讀物,通過海量閱讀讓學生厚積薄發。總之,抓準閱讀,也就是抓住了學生發展的金鑰匙;抓好閱讀,也就使校園充滿書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9B-0068-01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具有多種優勢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和歡迎,它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形聲化和視聽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下面,本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教訓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說明。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原則,若課堂上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這些理論知識的強行灌輸,學生就會感覺味同嚼蠟,毫無學習興趣可言,也難以保持持久的學習注意力。而現代信息能力,具有將圖形、圖畫、文字、視頻、聲音等進行綜合處理的技術,對于生物學科而言,可以將生物教材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為學生創設一種直觀式教學情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接受學習信息,使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的實現奠定基礎。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中《生物的特征》這節內容時,上課開始后,筆者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畫面,如各種山、水、鳥、蟲、樹、石頭等等,以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見到的物體,如西紅柿、黃瓜、講臺、蝴蝶、盆栽花卉等等,同時,配以和畫面協調的背景音樂,如此,筆者便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直觀式教學情景,成功吸引了學生注意力,這時,筆者趁機提出問題“它們都是生物嗎?若不是,你覺得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這樣一來,筆者便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迅速投入到對本節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索狀態,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是比較抽象、復雜的,若我們單純使用傳統的教學工具如粉筆、黑板、掛圖等,很難講清楚,學生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正確、有效的理解,同時,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熱情也會逐漸降低。而現代信息技術,有著可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靜態為動態的教學優勢,在對生物課本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時,我們就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其變得容易理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為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的實現提供保障。
比如,在學習有關血液循環的知識時,采用以往單純的語言講述為主、掛圖為輔的教學方式,不真實,難以使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理解,這時,我們就可引進現代信息技術,將心臟的結構和血液流動的過程以動態的Flash課件形式展現出來,這樣,我們就使原本令學生難以理解的、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做到了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能夠使班里的大部分學生能準確、有效地掌握這部分知識點,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實驗,在生物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做生物實驗,可以使學生熟悉各種實驗儀器,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把握和認識。然而,由于受種種條件的限制,有些生物實驗難以進行實際操作,有些實驗學生做了易混淆、易忘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我們可以輕松解決以上難題。同時,通過利用它輔助生物實驗教學,還可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從而為實現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學創造有利條件。
比如,初中生物實驗中有些以動物為主體對象的實驗,如家鴿解剖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動物的繞道取食實驗、觀察雞卵的結構實驗等等,由于受某些條件的限制,部分實驗不能讓學生親自去做,這時,我們就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演示這些實驗,使這些實驗的整個過程真實、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既避免了對某些動物的傷害,也培養了學生科學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事半功倍。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身為初中生物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手段對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優化,實現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學!
在現代多媒體教學中,我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創設虛擬化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讓學生將學習數學的需要變為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根據所學例題教算理,純粹的計算使小學生感到枯燥而乏味,并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為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根據“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經常運用的環境——“超市購物”,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生活中的超市情景。學生在網上做“顧客”,充當收銀員等,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學習,自主性得到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小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
現代教育教學特別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基于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可以充分適應小學生的個性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每個學生創設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地體現教育的基礎性和人文性。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學習內容是:
一是提供有關時間的學習網站,讓學生自由瀏覽,自主學習,再結合不同的年歷卡自主探究年、月、日的關系。
二是分學習小組匯報自學結果,并提出想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上網自學,觀察、分析、交流,將年、月、日的基本知識較完整地探索總結出來。學生自主完成了將生活積累變知識化、系統化的過程,已不滿足對現有知識的獲取過程,紛紛提出了新的問題:“為什么會有閏年、平年?”“歷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能修改嗎?教師想設計希望日歷……”學生的思維異常開放。教師指導學生“請自己到網上查詢,我們的網站上有豐富的資源在等待你們開發,而且還有精彩的音像片等著你去欣賞,它能告訴你很多閏年、平年的由來;還可以在討論區設計你所希望的日歷與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欣賞”。學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網上暢游,滿足了他們不同的需要,真正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煥發出個性的光彩。
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小學生實現探究式學習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搭建學習操作平臺,引導學生自由主動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學習“植樹問題的解決問題”時,教師通過教學網絡平臺,虛擬網頁構建了一個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借助“珠子”、“小管”等學習用具發現了點與間隔的關系后,解決“在校門口30米路的一側安排紅領巾值日生,每間隔5米,應安排幾名紅領巾值日生”的實際問題。
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小學生實現協作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13-01
網絡的發展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青少年學習知識提供了新的課堂,為青少年獲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為青少年的人際交流和溝通拓展了新的空間。網絡化給青少年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近年來, 青少年“觸網”后的道德問題以及引發的社會問題不斷引起各界關注。
一、網絡時代中學生的道德現狀
(1)網絡文化造成中學生道德情感淡漠,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網絡是開放的,信息內容巨大,為中學生查閱獲取信息提供便利,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紛繁的網絡內容加上無節制上網會使中學生出現心理、生理疾病,造成道德情感淡漠和人格的缺失。據調查,部分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他們認為偷看他人郵箱和侵入別人電腦獲取信息不違法。還有的中學生缺乏網絡行為責任感和正義感,認為在網絡上說什么、干什么都無所謂。這些都是不健全的網絡道德人格,必將導致網絡道德失范日益突出。
(2)網絡文化造成中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冷漠傾向。網絡文化為中學生擴大了虛擬社會的交往空間,使有的中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訴諸于互聯網并試圖從中尋找精神寄托。這種行為造成中學生現實交往空間縮減,損害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中學生社會人際交往中出現了冷漠傾向。他們將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生活,對社會外界漠不關心,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甚至認為現實中的世界是“不識時務”。久而久之,這種狹隘的人際關系會導致自我角色失調、人格障礙、語言交流能力喪失等,使他們無法面對真實的社會。
(3)網絡文化造成中學生道德羞恥感弱化。網絡由于具有開放性特點,往往有一些不良信息在網絡中傳播,弱化了中學生的道德羞恥意識,減弱了中學生的辨別是非能力,使得中學生審美感退化,喪失羞恥感。再加上網絡文化的隱蔽性,使得中學生在網絡文化上所表現的不道德行為日益增多,道德羞恥感越來越弱化。網絡作為一種先進事物,具有許多積極作用。有助于中學生了解社會,培養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效率意識、全球化意識。在享受這一現代技術的快捷、高效時,對它的負面影響不可掉以輕心,應大力進行網絡道德建設。
二、學校德育工作策略
中學生道德問題的存在不在于網絡,而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學生這一群體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這就使得學校成為加強中學生德育消除網絡文化消極影響的主戰場。因此,加強學校網絡道德教育是直接戰勝網絡文化消極影響的有效途徑。那么學校德育工作如何應對網絡的一系列問題呢?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學校教育應滲透網絡文化科學內容。首先,應開設多樣化的網絡文化教育課程,引導中學生理性認識網絡。正如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這就要求學校開設多樣化并且切實有效的網絡文化教育課程,滲透網絡文化的科學內容,廣泛普及網絡道德文化知識,引導中學生客觀理性地認識網絡。通過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就網絡上關注度較高的一些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等,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促使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其次,應著重提高教師道德修養。教師要意識到學校德育建設中滲透網絡文化科學內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堅持“德育無小事,事事教育人;德育無界限,處處教育人;德育無閑人,人人教育人”。教師要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誨人不倦、嚴謹治學的精神,通過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們樹立榜樣。教師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關心他們的實際生活,對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和焦點問題都應當有所涉獵。平時多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舉止行為,適時地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他們學會正確處理消極負面的網絡文化帶來的不良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2)家校合作共同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念。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促進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共創家校合作的新局面。家庭和學校對學生的影響是彼此重疊的,隨著學生年齡及年級的改變,家庭和學校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合力是不同的,這就需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家校合作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力度。針對學生年齡較小的情況,應主要采取約見家長的方式,教師與家長們共同商討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念的方法。總之,只有家庭、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中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安全良好的氛圍,才能促進中學生德育健康發展。
有了目標,才有動力,才有追求。我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不同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班級的升高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和制定的奮斗目標相應地有所提高和變化。比如,現在我所帶的班是高年級,處在班集體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階段,因而對他們提出的目標比較全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1)熱愛祖國,熱愛家園,保護環境,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2)每個人都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個人到集體,再由集體影響個人,在班集體內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3)在班集體中開展“比、學、趕、幫”活動,將規則意識融入集體的活動之中,使他們自然地形成良好品質和規則意識。(4)搞好感恩教育。開展各種形式的感恩活動,使他們體會各種節目的意義,并記住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充分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將德育工作融入平常的各種活動之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規則意識,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搞好班干部的培養及特長發現工作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有一個健全的班級組織機構和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來對學生進行行為的引導和督促。為此,我在班上實行“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制度,讓每個同學都有發現自己和他人才能和特長的機會。對當選上的班委成員提出要全心全意為班集體服務的要求,樹立模范榜樣的形象。在每周一次的班級民主生活會上,對班委成員的工作進行一次評議,要求全班同學暢所欲言,為班集體的發展獻計獻策,實事求是地提出班委工作的不足方面和以后需要努力地方,使整個集體的發展欣欣向上。
三、正確引導班上的“大哥,大姐”,讓他們成為培養規則意識的重點對象
通過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發現每個班上都會有“大哥”,“大姐”。這些學生往往成績較差,心理有厭學情緒,但他們喜歡在班上甚至在校內稱王稱霸,這部分學生雖然是少數,但他們對班集體的負面影響卻很大,要做好他們規則意識培養的工作,對一個班主任老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的做法是:首先不歧視他們,真心誠意和他們交朋友。其次,通過家訪,社會調查等多種渠道全面了解造成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再根據各自的“病癥”,正確引導,做到以理服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比如在我們班有位男同學因多次降班,歲數較大,但學習成績很差,在班上惹是生非,并自稱為“大哥”。它的言行在班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我并沒有用粗暴的方法指責他,而是和他交朋友,努力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經過我的調查了解,該同學雖然成績很差,但好動,喜歡體育活動,而且在班上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我針對他的這個特長,破例在班上舉薦為體育委員,給他一個顯示才能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和希望。這一招果然奏效,他不僅工作積極而且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我根據這種情況趁熱打鐵,給他講明一個優秀的學生不僅要體育成績好,身體壯,而且要學習好,行為習慣好。并交與班上的學習委員結成幫扶對象,而今這位以前在班上的“大哥”進步很快,真的成了班上的同學所信賴的知心大哥。
四、搞好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我們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讓每一位學生都知道什么是感恩。在平時生活中我們的學生至少應該了解父母、老師等人給自己的關懷和付出。所以我要求我的學生在每周內(星期天)給父母端一盆洗腳水,或者是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體會家人平日照顧自己的艱辛。在一些特別的節日里,我也會有一些要求讓學生執行。比如,母親節,我會要求學生送一些自己做的小禮物給母親或讓母親在這一天休息,自己替她做一些家務。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讓他們尊敬師長,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待人有禮貌,不說臟話;要講衛生,做個“五講四美”的人。要讓學生知道:教師、父母他們今天的苦,是為了孩子們明天的更幸福,所以應當知道感恩。
五、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熱愛科學的生活態度和學生努力學習的良好習慣
1.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意識以及書寫整潔、自己檢查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實主義精神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與精神價值
原始社會中現實主義精神借助巫術的傳載與表現形式,是對大自然的模仿,然后深刻反映出人們主宰自然的力量和希望。古希臘在經過一連串的革命之后,不僅將占有土地的貴族勢力打到,對于古代的神話與原始社會中魔術活動進行了掃除,使得藝術創作從原始的想象往現實中轉變,古希臘的藝術家開始有意識的借鑒生活,現實主義精神在這個時期是處在一個發展的時期,藝術創作開始了對于生活題材的選擇,注重人的元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喚起人們不同的真摯情感,因而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了積極的認知和探索作用。歐洲中世紀的繪畫藝術在宗教圖像的浩瀚鐫制中,藝術家仍舊依據對當時生活的觀察而描繪,兼顧對人的觀察。因此,中世界的藝術也擁有現實主義精神。還為文藝復興與現實主義精神在之后的發展埋下了種子。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仍然是以宗教題材為主要形式,但是這時候的藝術家不再受束縛,可以自由的發揮,表現最真實的社會生活,而這個時候也是現實主義精神大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藝術中出現的現實主義精神,立足于現實,表現最為真實的現實主義世界。在這個時期的藝術創作對于現實主義精神的體現是在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這是以往現實主義精神所不能企及的。之后到17-19世紀現實主義便迅速登上了藝術舞臺的中心。
傳承現實主義精神在當下的中國美術現實主義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體現。因此,現實主義的前提是真實性,是對生活藝術化了的具體體現,這對于注重實事求是的中國來講,正是時代所需要的。實事求是與現實主義異曲同工、一脈相承。當代藝術家對于國家的命運與前途應該具有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無論選擇哪一種藝術形式,對于表達社會生活、勞動和人們的真實情感永遠是不變的主題,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精神所以能藝術創作的基石。現實主義在中國不僅創作土壤肥沃,也能夠積極融入到藝術創作的環境中來,人們對于從內心深處表達的藝術形式感到親切、真實,從這些真實的藝術作品中感受真善美與假丑惡,這是其精神價值葆存不衰的原因,這不僅僅是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更是民族審美價值趨向的所在。所以,現實主義精神已經融入到整個民族文化的建設中來,這也是現實主義精神的魅力所在。
現實主義精神的重新認識
現實主義所包含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包括文學范疇、戲劇范疇、繪畫范疇、音樂范疇等等,而現實主義是一場文藝運動,這對歐洲的藝術影響深遠,現實主義精神的起源要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啟蒙與十八世紀,十九世紀掀起了現實主義精神浪潮.現實主義包含了多種現實主義者的理論與觀點,是建立在對道德的提升與人們對于悲觀情緒的認識基礎之上的,現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不斷進步的重復過程。現實主義更多的是看到人性中好的一面,而現實主義精神則是體現這一過程的精神層面,那么現實主義藝術作品中往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是藝術作品細節中的真實性。對于細節描述要真實,要具體的真實的反應人類的生活現狀。現實主義作品中就是用這樣形象的現實來吸引人們的,這能夠幫助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作品所描繪的生活的真實和精神的寫照。其次是形象的典型性。選擇典型的形象,對現實生活中素材進行分析、提煉和總結,從而發現生活的重要特性。生活是簡單的,生活又是復雜的,將這種既簡單又復雜的典型形象真實的表達在藝術作品中,以此來抓住藝術表現的重心,感染人們的情感中樞。最后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通過對現實生活客觀的具體的描述,通過作品體現出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實感受與對生活的熱愛。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韻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
對于現實主義精神我們可以理解成為不同藝術所展現出的現實性,也要理解它是對藝術作品特質展現的原則與方式。所以現實主義精神對于藝術創作的意義深遠。從事物內在發展和辯證統一的客觀規律分析看,非現實的題材內容也能切入到現實里面來,也是對時代的心理反映和現狀的折射,是現狀對心理的刺激。而現實的藝術題材、繪畫要贏取人們的認可,也必須要升華到非現實和精神層面上面去。因此,并不是說畫點生活里的人和物,手法寫實就是現實主義,很多繪畫在風格上可能是表現主義的,但里面讓人感受到對現實的探求和挖掘,有它客觀現實的一面。至于繪畫的風格流派上來說,就有現實、超現實、夢幻現實、表現現實等等很多還建立在具象基礎之上的繪畫形式,無論哪種風格、手法,只要是立足生活,表現生活,面對人生,它就都包含現實主義精神。
對高校專業學生美術創作的指導意義
當下高校學生的藝術創作,背離和缺乏現實主義精神的寫實繪畫比較普遍,這類作品比較表象,圖像制作痕跡嚴重,背離了情感的真實體驗,忽略人對精神生活的訴求。表現真實的確也是現實主義的一個表現,但有很多畫真實的學生,知道記錄真實,也有一定的意義,但是不深刻,很蒼白,因為他們在作品中沒有體現出關懷,只見呈現而無提升,缺乏精神力量。這種作品其實與現實主義的藝術精神相去甚遠。深刻理解把握現實主義精神,在實踐當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其對學生的指導意義,總結起來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現實主義的特點就是反映真實的社會,通過對典型的形象進行細致的描述,以此來吸引人的眼球,因此,高校學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要結合現實主義的這寫特性,學會認真的觀察生活的細枝末節,然后進行剖析,這也是為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提供靈感的方式之一。客觀存在的東西肯定是真實的,但是它不一定有價值,它之所以有價值在于我們對現實關注、關愛,把現實里有價值的深刻的東西呈現出來,挖掘出來,以此矯正現實,使我們在面對現實的時候不會迷失,讓我們觸摸到精神,不會被動的活著。這是繪畫的意義所在,也是現實主義的藝術精神在當代美術創作的意義。因此,現實主義精神的價值首先要教會學生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2.幫助學生提升對現實美的認識
現實主義精神是對事物的真實反映,是將人性的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因此,對于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辨別一目了然,學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將社會生活真實的反應出來,就是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體現,所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學會辨別是非好壞,而對于美的認識就會更進一步,這些都是現實主義精神在學生藝術創作中所帶來的價值體現。同時也讓他們更加關愛現實、關愛人和這個世界,把藝術創作的目的指向了現實背后的深刻而隱秘的問題,比如人和勞動的問題,情感的問題,生死的問題等等,通過反映可感可信而深刻的問題,引起自我反思,真正認識現實之美,以正確指引未來。
3.增強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建造實踐到藝術創作的橋梁
在高校學生的藝術創作中,現實主義精神就是教會學生不僅要注重作品的吸引力,還要在作品中反應出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而現實主義精神則會在學生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這些內容的體現,描述我們當下所具有的好的東西,激勵人們把好的東西發揚光大。比如魯迅的文風很敏銳,甚至有點刻薄,但是他的背后是大的愛,是要喚起人們改造現實的熱情,這也是現實主義精神。藝術創作是架在現實世界與藝術家理想之間的一座橋梁。藝術家把對現實的感受、對生活的渴望和自己的理想,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寄予作品之中。藝術創作就像是一把門上的鑰匙,門的這邊是生活,那邊是理想,拿著這把鑰匙的人,穿行于門的兩邊,在一邊感受,在另一邊升華,現實主義精神必會引領學生走向藝術創作的自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