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2 16:40: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發表財政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代最早以言論著稱的是早期維新派報人王韜。作為中國第一個報刊政論家,王韜在辦報的過程中,不僅親手撰寫了大量時人莫能與之頡頏的報刊政論,而且在一些文章中零星地表達了對言論寫作的看法。
“論時事”是報刊言論最基本的特點。報紙評論是《循環日報》最明顯的特色,也是王韜對中國新聞評論的一大貢獻。王韜說《園文錄外編》“乃就客粵時所作,匯輯成書,中間多論時事”①。“論時事”,就是針對當前社會的各種問題,進行評說,發表看法。而當時的知識分子大多重視理性學術而輕經世實用,“自帖括之外,一無所知”。王韜卻與之相反,不僅憂世傷時,留心當世之務,而且每有心得,必盡傾吐而后快。他在《循環日報》上發表的近千篇論文,均以內政外交等重要時事為題材,討論的是現實的社會問題,貢獻的是經邦濟世的自強策略,表現了強烈的改革意識和愛國精神。只要讀過《園文錄外編》的人都知道,書中的文章都與當時的時事政治和社會問題密切相關,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一股憂世傷時、憤懣郁勃之氣。筆者覺得,讀王韜的政論,仿佛感受到了“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的屈子之風,看到了一顆“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②的拳拳愛國之心。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的王韜,從小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教育陶養,少抱用世之志,至老不衰。他雖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甚多,但內心深處崇尚的仍是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境界,懷抱的是經邦濟國的用世情懷。只是在仕途無望的情況下,才退而想到“以筆墨代袞鉞,固儒者分內事也”。③
由此可見,王韜借日報立言,直陳時事,不僅是基于對報刊言論的理解,而且是他積極用世的方式。有理由認為,王韜雖然沒有提出過“文人論政”的命題,但他的辦報實踐實實在在地開創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胸懷大局、蒿目時艱、關心國計民生的優良傳統,成了中國新聞界“文人論政”的開路先鋒。
“自抒胸臆”。王韜在《園文錄外編•自序》中說:“文章所貴,在乎紀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懷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其工拙,亦末也。鄙人作文,竊秉斯旨?!币馑际钦f,寫文章的關鍵在于:紀事也好、述情也好,都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讓讀者明白你的作文意圖,而不要過多地追求文字的雅俗和技巧的工拙?!白允阈匾?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既是王韜作文遵循的宗旨,也是《循環日報》言論的一大特色。王韜所寫的政論,無論是宣傳西法,還是倡導變革,無論是抨擊黑暗,還是臧否人物,他都能將自己的觀點主張、好惡愛憎清新生動地表達出來,給當時沉悶僵化的文壇注入了新的生機,給讀者以振聾發聵的影響。
王韜在《循環日報》上發表的自抒胸臆、獨陳己見的文章,對當時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分析和判斷,明顯高出于同時代的一般文人。他用自己“多談時務”的政論,在努力實現“借彼事端發揮胸臆,……開悔悟于愚民”的辦報目的。
梁啟超的言論寫作思想
如果說王韜只是回顧了自己言論寫作的體會,并沒有對言論寫作進行理論闡釋的話,那么梁啟超的言論業務思想則是維新派報人中較為豐富的。
什么是言論。1902年,梁啟超在《答和事人》中說:“凡言論者,發表一己之意見者也。言者與聽者各有其自由,斷未有能強之使與己同者?!雹芫褪钦f,言論就是發表個人意見的文章,是作者在“言心中之所懷抱”。發表言論和閱讀言論的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不能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點。當然,梁啟超所說的“言論”不等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新聞評論,其內涵比新聞評論要寬,既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普遍的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看法的“論說”,也包括就已經發生的某一具體新聞事件發表意見的“時評”。梁啟超說:“凡論說所論,則事之應舉措者也;凡時評所評,則事之已舉措者也。”⑤就是說,應該做的事是論說的對象,已經做了的事是時評的對象。論說和時評都屬于言論。
言論必須有一定的宗旨。1912年,梁啟超在回顧自己辦報的經歷時說,他的立言宗旨是一貫的,“若夫立言之宗旨,則仍在浚牖民智,熏陶民德,發揚民力,務使養成共和法治國國民之資格。此則十八年來之初志,且將終身以之者也”。⑥梁啟超說自己立言的宗旨,就是開啟民智、熏陶民德、發揚民力,務必造就中國的“新民”,而且這一宗旨要堅持到底,終身不變。康有為曾經批評梁啟超流質多變,梁啟超自己也承認:“若其見理不定,屢變屢遷,此吾生之所最短也。”⑦筆者認為,他的思想“多變”主要體現在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方面,而辦報中“立言之宗旨”是始終如一的。惟其如此,他所辦的報紙和開民智的言論才會產生那么大的影響。
發表意見應該淋漓盡致、毫無隱蔽。梁啟超說:“至立言者,必思以其言易天下。不然,則言之奚為者?故鄙人每一意見,輒欲淋漓盡致以發揮之,使無余蘊,則亦受性使然也,以是為對于社會之一責任而已?!毖哉撌顷U述個人意見的,觀點不明確、不突出,就不能影響受眾。他總結自己言論寫作的特點是:“鄙人之言其心中之所懷抱而不能一毫有所自隱蔽(非直不欲,實不能也),此則其一貫者也?!雹嗔簡⒊岢珜懷哉搼摗傲芾毂M致”的觀點,是對王韜的直抒胸臆和鄭觀應“直言無隱”言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他所寫的大量酣暢淋漓的言論作品,對于提高當時言論寫作水平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1921年,他對自己的言論做過這樣的回顧和總結:“吾儕誠不敢自謂其所見之必當。雖然常以天真爛漫的態度,自發表其現時良心所主張,一無瞻顧,從不肯以投合社會心理之故,偶發違心之論,尤不愿作模棱兩可之辭,以逃天下之責難?!雹峥梢哉f,“淋漓盡致、毫無隱蔽”是梁啟超言論寫作一貫堅持的思想主張和重要的特色。
為了一定的目的,可以發稍偏稍激的言論。梁啟超在《敬告我同業諸君》中說:“報館者,救一時明一義者也。故某以為業報館者,既認定一目的,則宜以極端議論出之,雖稍偏稍激焉不為病。何也?吾偏激于此端,則同時必有人焉,偏激于彼端以矯我者,又必有人焉,執兩端之中以折中我者?;ハ嘁?互相糾,互相折中,而真理必出焉?!蛉酥灿谒暥斢谒甭?性也。故必變其所駭者而使之習焉,然后智力乃可以漸進?!雹膺@種為了一定的目的而發表偏激的言論,使受眾“變駭為習”的主張是否正確?從動機角度說,梁啟超的觀點有一定的現實依據與合理性。人們往往習慣于已有的成見而難于接受新生事物,發表極端偏激的言論,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可以驚駭其心靈。從矯枉過正這個角度說,偏激也有一定的作用。后,梁啟超因受了譚嗣同“掃蕩桎梏,沖決羅網”思想的影響,其政治情緒從平和轉向激進,面對數千年來封建專制制度造成的民眾麻木不仁的狀態,他提出了這種特殊的言論策略。自王韜以來,人們普遍遵奉的言論法則是“持論公平”,梁啟超也提出過“言論要公允”的主張。他之所以提出“既認定一目的,則宜以極端議論出之”的觀點,只是特殊情況下的一種宣傳技巧而已。從梁啟超的思想和實踐中可以看出,他的言論不求深刻但求新穎、不求嚴謹但求實效的特點,的確是當時特定時代的產物。
言論寫作的“公、要、周、適”四條原則和“四不”要求。梁啟超在《時報》和《國風報》創辦的時候,對于言論寫作提出了新的主張。1904年6月,他在《〈時報〉發刊例》中,對“本報論說”欄目提出了四條主張:一是“以公為主,不偏徇一黨之意見”。就是說,言論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說話,不要“挾黨見以議國事”。二是“以要為主。凡所討論,必一國一群之大問題”。言論寫作應當以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為對象,而不是無關大局的瑣屑小事。三是“以周為主。凡每日所出事實,其關于一國一群之大問題,為國民者所當厝意者,必次論之”。即對于新近發生的民眾所關注的大事,必須依次全面論述。四是“以適為主。雖有高尚之學理、恢奇之言論,茍其不適于中國今日社會之程度,則其言必無力而反以滋病”。言論要切合現實需要和社會大眾的水平,不要做脫離現實的高談闊論。(11)1910年,梁啟超在《〈國風報〉敘例》中,對論說及時評又提出了這樣的主張:“凡論說及時評皆不徇黨見,不衍陳言,不炫學理,不作詼語?!?12)就是說,言論不要存黨派偏見,不要蹈襲陳舊的觀點,不要炫耀高深的學理,不要說詼諧戲謔的話語。從正面來理解,就是言論寫作應該做到公正、新穎、通俗、嚴謹。梁啟超提出的四條原則和“四不”主張,與過去所說的為達到一定目的可以發偏激言論的觀點完全不同?!毒锤嫖彝瑯I諸君》寫于1902年,《〈國風報〉敘例》寫于1910年。觀點前后有變化本屬正常,也符合梁啟超思想屢變屢遷的特點。雖然前一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終究具有偏頗之處,而后一種觀點則明顯是對過去言論觀的糾正與超越。公正、全面、新穎、通俗、嚴謹、實用,永遠都是言論寫作正確的原則與方法。
汪康年言論寫作思想
自稱“以言論救人國”的汪康年,在16年的辦報生涯中,始終以寫作言論為天職,晚年還辦了一張“以評論及記載舊聞,供人研究為主,不以登載新聞為職志”的《芻言報》。(13)他在言論寫作實踐中,發表了一些獨特的見解。
言論要敢于批評政府的過失,鞭笞酷吏豪強的惡行。汪康年認為,報紙是用來監督政府和維護民眾利益的。報人的“清議”之權,就體現在扶正祛邪上面。他說:“政府所頒之政令,官吏所施行之條教,茍有不便于民者,報館得昌言而糾正之;酷吏之虐民,豪強之縱惡,民所痛心疾首而不能自達者,報館得大聲疾呼之。此報館所不能辭之職也。”(14)汪康年的弟弟汪詒年在《汪穰卿先生年譜》中說:“先生平日絕不主張激烈之行動,以為天下大器,破壞滋易,建設實難,以吾國之人才、財政、內憂外患而無論,尤不當虛作一建設之理想,輕言破壞。故平素持論,懇懇,專屬望于政府之能自改革,勿自蹈于危亡之域,以致危亡天下。”就是說,汪康年是一個不主張激烈行動的人,平時的言論懇懇,只希望政府能自改革。這只是汪康年的一個方面。其實,汪康年還有另外一面,就是敢于發表激烈言論。也許正是為了社會不發生“激烈之行動”,他才敢于發表激烈之言論的。例如,1907年2月20日,他在《京報》發表的《論偷安為貧弱之原因》中批評清政府“竭生民之脂血,以供外族之犧牲,對乎世界,無國際法人之資格”,其筆鋒之犀利、言辭之激烈、思想之精辟、感情之沉痛,并不在梁啟超之下。
寫言論要有“百訾不餒”、“強御不避”的精神。言論寫作就是對時事發表意見和看法,以公平之心評價事物的是非得失。汪康年主張,在寫作中要有獨立的思維、獨立的立場,對于自己所贊成的或者反對的要能堅持真理。他說:“若夫以昭昭白日之心,發慷慨激昂之氣,言之急,無于詭,言之平,無近于阿,通上下之意,平彼此之情。所與者,必以言助之,雖百訾不餒;理所否者,必以言阻之,雖強御不避。固將奉以始終,勿致失?!?15)就是說,評論時事不能看評論的對象是誰,而是看其是否合理。維護和堅持真理是需要勇氣的。從本質上看,言論寫作,不僅是一個人思想水平和語言才能的展示,更是一個人精神人格的體現。
寫言論要具有愛國的立場。晚清時期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時期。當時,有一些報紙,對于國家的憂患和政治的弊端,常常以置身局外的姿態,以嘲謔的口氣進行評說,以致被外國人譏諷為“天空中人所作之報”。對此,汪康年深感憂憤,多次批判這種輕慢失職的行為。他認為,作為中國的報人,當以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為己任,沒有理由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他說:“凡人痛傷本國之事,垂涕泣道之,可也;慷慨直陳,可也;婉轉言之,亦可也;甚至微文刺譏,亦無不可也。若夫嘲謔輕薄,引為笑端,則不啻為本國之罪人矣?!?16)
汪康年認為,對自己國家的傷痛之事,用嘲笑戲謔的態度來對待,這不是一般的錯誤,而是本國的罪人,因為這種做法完全喪失了愛國的立場。在中國新聞史上,作為職業報人,汪康年是最早認識新聞的真實性與立場性關系的人。他既強調“記事貴實”,又強調要維護國家民族利益。這是中國新聞史上十分寶貴的思想。
言論寫作的方法。汪康年在《芻言報》上發表的好幾篇文章都涉及言論寫作方法的問題。歸納起來,其中有三點特別值得關注:一是寫言論時,事實要有著落,事理要弄明白。1910年12月,汪康年在《芻言報》發表的《論報章立言之宜慎》,對當時報紙在許多事情上的以偏概全,以及“于應然者鼓吹之,而于不應然者絕不一遏止之”的做法,提出了批評,并告誡報界的人:寫言論時,“于事之理路,平時萬不可不研究明白。至下筆時,尤不可不審慎。否則,于事無益,徒為笑柄,甚不可也”。評論是針對具體的人和事而言的,如果事實都沒有著落,事理也沒有弄清楚就下筆作文,那么這樣的評論不僅沒有正面作用,反而會給作者和報紙帶來麻煩和負面影響。所謂“報紙立言之宜慎”,慎就慎在評論對象――事實的準確性,慎就慎在分析的思想高度――事理的正確性。二是言論寫作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就事論事。汪康年說:“近來風氣,既漸趨重輿論,則首須整頓者,即為輿論,而于論事論人,尤宜致謹。否則其結果,有令辦事人鼓舞及令辦事人灰心二種。毫厘千里,不可不慎也。夫論事無他,曰是曰非而已,曰措置之得法不得法而已。”就是說,報紙論事論人,關鍵在于評判其是非以及舉措是否得法,就事論事,不必涉及別的東西?!拔彷吽笳?事之妥善而已。果其事而是矣,又措置得法矣,雖有他故,何害焉?果其事而非矣,或措置不得法矣,雖無他故,奚賴焉?”(17)三是言論措辭應有一定的規則。汪康年在《續論報章立言之宜慎》中,批評了報紙言論用詞方面的問題。說當時的報紙“于其事之是者,亦必以輕藐之意出之,或以疑怪之辭出之。如其題有云:‘外務部亦知重耶?’‘政府亦注意疆界耶?’‘貴人亦能助國債耶?’此等口氣,觸目皆是?!蓖艨的暾J為,這樣的言論不是與人為善,也不是從大局出發,而是“蓄意乖睽”的表現。記者與官員之間,并沒有什么個人恩怨,發表言論,純粹是為了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因此,他主張:“若果有事妨大局,跡屬隱微,則應顯言發之,直言攻之,不應作藏頭露尾語;又不應作微文刺譏語;尤不應再作體諒語、婉曲語。”在汪康年看來,言論寫作除了精神、立場、膽氣等因素外,還應當是事實、事理、是非和措辭的統一。事實不清、事理不明、是非不分、措辭不當的言論,對個人和社會都是有害的。
總之,維新派報人對中國新聞評論的貢獻,除了實務層面外,也有理論的貢獻。雖然他們的評論作品遠遠勝過其理論的影響,但是他們畢竟是中國新聞評論理論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們的言論寫作思想,今天看來,依然閃耀著理論的光芒。(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論文,批準號:08BXW006)
注 釋:
①王韜:《園著述總目•園文錄外編》,《園文新編》,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374頁。
②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③王韜:《園著述總目•甕牖余談》,《園文新編》,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374頁。
④⑦⑧梁啟超:《答和事人》,《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75頁。
⑤(12)梁啟超:《〈國風報〉敘例》,《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3頁,第2214頁。
⑥梁啟超:《鄙人對于言論界之過去及將來》,《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9頁。
⑨梁啟超:《時事新報五千號紀念辭》,《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9頁。
⑩梁啟超:《敬告我同業諸君》,《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70頁。
(11)轉引自單波著:《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應用新聞學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頁。
(13)汪詒年纂輯:《汪穰卿先生傳記》,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52頁。
(14)汪康年:《論粵督限制報館》,《汪穰卿遺著》卷二。
(15)汪康年:《京報發刊獻言》,《汪穰卿遺著》卷二。
(16)宣統三年五月十六日《芻言報》,《汪穰卿遺著》卷八。
我曾在日記中這樣寫到:我不能選擇出生的時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燦爛為時代增光添彩;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用加倍的奉獻拓展生命的寬度。此刻,我###懷著這份對人生價值感悟的執著與信念,帶著對財政事業的夢想與追求,走上了縣委、縣政府為我們提供的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競爭平臺,接受大家的評判和組織的挑選。在此,我愿敞開心扉,對大家說說我要競爭這個職位的理由,能挑起這付重擔的原因以及干好這份工作的思路。
一、憑借認知,我要競爭這個職位
我走上這個平臺,參與競爭的理由有三:
一是為財政工作在國計民生中的特殊作用而競爭。財政是國家的命脈,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治國安邦的后盾。從中非合作論壇的盛況中,從西方七國財長峰會把中國作為貴賓的隆重邀請中,從中國擁有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喜人數字中,不難看出,財政的強大,就是國家的強大。財力改變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財力決定了中國嶄新的形象。文章版權歸范文搜網作者所有!財運興則國運興,國運興則民族強。天下國家本同一理。大至一國,小至一縣,財興才能強縣,財多才能富民。財政作為全縣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承擔著彌補市場缺陷、配置社會公共資源的責任;承擔著宏觀調控、平衡社會供求關系的責任;承擔著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服務的責任。財政關系全縣發展穩定大局,財政關系28萬父老鄉親的幸福安康。財政工作責任重于山,使命大于天!財政事業的崇高與神圣,使我志愿為它的振興義無返顧,勇往直前。
二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共財政的熱切渴望而競爭。聚眾人之財,辦眾人之事,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到每一位百姓身上,是財政首當其沖的職能。近幾年來,我縣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財政收入顯著增長,財政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越來越多。但由于財力有限,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還相對不足。從老百姓對改變農村面貌的向往中,從干部職工對提高工資補貼的期盼中,從各單位要求增加辦公經費的呼聲中,我們聽到了什么?聽到了他們對公共財政的熱切渴望!為了那渴望的眼神充滿希望,為了公共財政體系的完善,為了和諧社會的構建,財政工作的責任與使命,使我情愿為它的壯大殫精竭慮,忘我奉獻。
三是為我多年來對財政事業的執著追求而競爭。向往財政,是我學生時代的夢想。幸運之神成就了我的夢想,使我如愿以償地跨入了財會學校、邁進了財政大門。25個春去冬來,九千多個日日夜夜,在平凡而緊張的財政工作崗位上,盡管有時不免平淡、繁瑣、勞頓、失落,但更多的是充實、興奮、快樂、滿足。我為財政收入的不斷攀升而驕傲,為爭取回的每一筆資金而自豪,為縣域經濟的發展而歡呼,為古#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雀躍!那寬闊的馬路、豐收的田野、優美的校園、拔地而起的廠房,處處浸透著財政人的心血與汗水,也寄托著我的心結與情懷。25年來,我在財政找到了人生的坐標,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戰場。我與幾任領導團結協作、同心同德,在配角位置上演繹了成功!我也與幾茬財政人朝夕相處,同舟共濟,在分管工作的主角位置上演繹了成功!那么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在財政工作的更高位置上演繹成功!以往歲月,我把美好青春獻給了#縣財政,未來征程,我愿用生命譜寫#縣財政新的華章。對財政工作的情感和眷戀,使我甘愿為它的發展鞠躬盡瘁、無怨無悔。
這就是我要競爭這個職位的理由。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38(2011)10-0021-05
我國教育行政學研究始于上世紀20年代,后受蘇聯影響研究終止,直到80年代初才醞釀教育行政學的恢復與重建。經過30年的建設與發展,教育行政學研究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其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反思歷史并探尋未來發展趨向,有利于學科的發展與深化。
一、教育行政學研究的歷史軌跡
清末民初。我國師范學校就設有教育行政這一學科。政府教育部在其頒布的高等師范學校課程標準中也有教育行政學科目。在解放區根據地的各級師范學校教育中均開設小學校行政科目:高等師范學校開設教育行政科目。全國解放后,我們照搬蘇聯的做法,蘇聯的師范學校不設置教育行政或學校管理課程,僅在教育學這門學科的最后一部分概要性地簡單介紹。隨之,我們也取消了這門學科,認為教育行政人員不必學習理論,憑經驗辦事也就行了。已有近半世紀的教育行政學科歷史至此中斷。斷裂30余年之后,教育行政學研究從恢復重建到發展基本成熟又走過30年,這一發展歷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教育行政學研究恢復與重建階段
之后,教育行政學開始恢復、重建。但是教育行政學研究起步較晚進展緩慢,研究成果寥寥無幾。何宗傳于1981年10月發表《外國教育行政學簡介》一文,對國外教育行政學有關概念、理論等進行介紹,為我國教育行政學學科構建提供借鑒。北京教育行政學院的劉問岫于1984年4月發表《教育行政學科的由來》,介紹教育行政學科的發展歷史等相關知識;又于1987年發表《我國教育行政學科的教材建設問題》,探討教育行政學教材編寫的原則與方法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等。教材與專著方面的成果更少,八十年代初,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系和教育學院干訓部以及教育行政學院,專門開設這門課的學校為數不多。當時面世的教材僅有四部(含內部印刷):北京教育行政學院學校管理教研室編的《我國現代地方教育行政》(1983年內部印刷)、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的《地方教育行政》(1983年內部印刷)、鄧品珊、康爾圭主編的《現代普通教育管理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直到1989年由孫綿濤編著的《教育行政學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該書作為高校教材,填補了我國教育行政學研究領域及教材建設的空白。該書緊扣我國教育行政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行政的原則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大量引用了日本、美國等國家或地區教育行政方面的原始材料,豐富了該書內容,同時也增強了可讀性。這本書的出版標志著我國教育行政學研究已走向正軌。
(二)教育行政學研究發展與繁榮階段
九十年代,我國教育行政學研究逐漸繁榮起來,研究成果漸漸增多。李進才于1992年發表《略論教育行政與教育行政學范疇的界定》,認為教育行政不僅指國家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對教育事業的管理,也包括學校行政的管理,對教育行政學研究范疇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杜偉于1992年發表《關于教育行政學知識體系的思考》,提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行政學知識體系。張新平于1994年發表《關于教育行政研究對象的探討》,對以往教育行政學的研究對象進行了分類和分析。認為教育行政學的核心內容是教育行政職能,教育行政學是一門研究教育行政職能以及為實現教育行政職能而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行政活動的規律的科學。蕭宗六和賀樂凡于1995年發表《構建中國教育行政學的思路》,對他們合作出版的《中國教育行政學》進行了解釋和說明,一是解釋為什么在教育行政學前面冠上“中國”二字,二是詳細闡明這本書的五大特點:體系完整科學、全面闡述了我國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法規、體現了教育行政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附有反應教育實際的案例、文風語言體現中國特色。
(三)教育行政學研究走向成熟階段
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行政學研究出現多樣化、具體化,多數學者已將研究興趣轉到教育行政管理的具體領域,如對教育行政法規、溝通、監督和評估等問題的探討,關于教育行政學學科本身問題涉及的很少,如華中師大紀皓月的《構建我國科學的教育行政學體系之初探》,華南師大葛新斌的《高師教育行政學教材建設與教學策略探析》。教育行政學著作方面,出版的書籍雖不多,但是這一時期的教育行政學比以往有所創新,在教育行政學學科體系中加入了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使教育行政學體系日趨規范和完整。標志性著作為吳志宏于2000年7月出版的《教育行政學》,該著作將管理思想的演變與教育行政管理單做一章對教育行政理論進行梳理。不僅如此。在其他章節也增加了相關的行政學理論研究成果。該書的理論化是有別于其他著作的亮點。若按日本教育行政學者久下榮志郎對完整的教育行政學學科體系的三大依據:理論化、體系化、現代化來估評的話,該書已基本達到這一要求。
我國教育行政學自恢復重建以來,通過教育行政學者們的不懈努力,教育行政學從無到有,從借鑒到自我創新,從單一到多元,完成了教育行政學學科由創建到多樣化發展的過度和轉變。在創建和發展的30年中,據統計,發表教育行政論文1156篇,出版教育行政學專著100余部,已取得可喜成就。
二、教育行政學研究三十年的主要問題
教育行政學研究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政策詮釋輕理論創新
教育行政學研究過多關注教育方針政策的詮釋與解讀,很少涉及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規是各級教育行政機關處理教育事務的重要依據和準繩,對其進行全面解讀和貫徹有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門辦事的合理合法性和行政效率,這是不言而喻的。在報刊上對方針政策進行及時解讀,做些普及性的說明工作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但是要把它作為《教育行政學》的重點研究內容,而且多章節對其進行介紹,這樣做顯然有些不妥。因為一個國家的方針政策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國家的方針政策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針對其面臨的具體實際情況與問題,根據所處時期的社會需求和時代任務制定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而《教育行政學》
作為一門學科則要求其內容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普適性,不能剛印刷裝訂成冊,印墨香氣還未散盡,書就過時陳舊了,這樣做既造成大量社會資源浪費,又無法解決教育行政學學科自身的問題研究,同時也給以此為教材的高校師生帶來極大的煩惱與不便。
(二)重條塊功能說明輕組織理論研究
教育行政學研究過多關注教育行政機構設置、崗位職責以及人員編制等問題,過多介紹教育行政機構之間縱向和橫向的關系,即常說的“條條”、“塊塊”的職能劃分與功能介紹。教育行政機構的設置是受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制約的,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隨著不同時代、不同時期的任務變化而變化。教育機構的職權范圍是根據國家有關教育規劃和具體要求而制定的。這些都屬于教育行政操作層面的具體實務,但是在我們的《教育行政學》專著中往往采用寫實的方法,精描細寫,全面而翔實地對其進行羅列說明,并設多篇章分別介紹,如:“教育行政體制”、“教育行政機構”、“教育財政”、“教學內容行政”、“教育行政機關人事制度”、“學校教育制度”等。我們的《教育行政學》顯然成了教育行政機構設置和功能說明書,或者是教育行政工作知識大全,一冊在手,萬事無憂。倘若你要細翻我們近百部教育行政學著作,你會驚詫于紛繁成果之“雷同”。“雷同”也者,“英雄所見略同”也。這些現象似乎已經證明我們教育行政學研究存在的問題,我們過多關注特殊組織的知識性描述而忽略了用一般組織理論對教育行政組織進行應用性研究。
(三)重思辨研究輕實證研究
教育行政學在學科初創階段,前輩們通過資料收集整理,翻譯借鑒,研史考據,為學科體系的建構做出了開拓性和奠基性工作。這一階段的研究多屬于思辨性研究,這是研究本身所處階段使然,無可厚非,毋庸置疑的。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式并沒有隨之變化,思辨性研究依然重于實證性研究與實地研究。究其原因這與思辨研究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分不開的。思辨研究多采用描述概括的方式進行的。一是從資料來源看,大部分資料都是通過對他人研究成果、政策法規、管理準則、新聞宣傳等進行收集整理間接獲得的;二是從研究者活動空間看,絕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坐在書房或在圖書館里,通過書海尋覓或在網絡中暢游展開的;三是從研究成果性質看,思辨研究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追問式的、主張型的或指示性的,其觀點和論證有失嚴謹、科學,甚至有些武斷之嫌;四是從研究成果實效性看,思辨研究成果不具有操作性,對實際工作很難產生直接的指導作用。鑒于以上特點,思辨研究是一種低成本易操作的研究方式,在沒有嚴格標準驗證研究成果的當下,這種研究方式依然廣泛采用。縱觀三十年的教育行政學研究,大多屬于這種單一思辨性研究,相對而言,缺乏科學嚴密、邏輯實證的程序性研究和實地研究。
三、教育行政學研究未來展望
教育行政學研究從學科恢復重建到走向成熟已經取得較大成就,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教育行政學學科的內在特點結合當今時代的要求展望教育行政學研究未來發展走向。
(一)在研究目的上。教育行政學研究將注重理論和實踐探索
我們的教育行政學研究雖說已走過30年,由于起步較晚,研究的理論水平還不高,與發達國家的教育行政學研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臺灣香港地區,理論研究滯后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眾多學科之林中還沒有取得其應有的地位。擺在教育行政學研究者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升教育行政學研究的理論品位,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行政學理論體系。
首先,要依托行政學理論提高教育行政學理論品位。教育行政學是行政學的一門應用分支學科,上世紀初,隨著教育日受各國重視,教育行政學才從行政學中分化出來。行政學與教育行政學雖說有從屬關系,但必定存有差別。那么行政學的理論是否適用于教育行政學呢?對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答案尚存爭議,但是筆者認為從組織學角度來看,教育組織與其他組織彼此大同小異,不存在質的差別,所以行政學理論可以運用到教育行政實踐中去,并可以根據教育行政活動本身特點將其發展為教育行政學理論。
其次,要善于及時吸收當今企業界先進管理理念與經驗完善教育行政理論體系。各大中小企業是管理理論應用的試驗場,更是新的管理理論生成與創新的沃土,許多優秀的經典管理理論都來自于企業管理實踐。譬如開啟行為科學理論時期序幕的霍桑試驗,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了科學管理所認定的事實:只有金錢的鼓勵、物質條件的改善才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門。提出社會與心理因素才是影響組織工作績效的最重要因素。77年后的今天,發生在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生產技術最先進、物質生活待遇尚好的富士康企業的連續12起跳樓自殺事件,不僅再次驗證了這一結論,還引發行政學者對組織成員心理及其社會關系的關注與研究,并對其在新的社會環境條件下再反思,同時對教育行政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再次,要深入教育行政各級各類部門和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和實踐探索,針對教育行政組織運行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符合教育行政自身特點的管理理念和操作規程。教育行政是有別于其他行政的特殊行政,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的服務對象是處在發展中的人和為他們健康成長提供服務的教師和教輔人員。俗話說教育事關百年育人大計、事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事關國家民族之未來。教育投入與產出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不是一種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事業,教育事業本身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教育行政與其他行政之間存有差別。教育行政學研究需要根據教育自身特點進行實踐探索與理論探索,為理性化、人性化行政提供學術支持,教育行政學研究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上需要做的更多的將是理論創新和教育行政方式創新。
(二)在研究方法上,教育行政學研究將更關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論的討論與運用
教育行政學在恢復與重建時期,大多數學者對教育行政學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論探討時。只是在論著中對文獻法、調查法、訪談法和問卷法、比較研究法和實驗法等具體的研究方法進行一般性的說明和介紹,對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論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而教育管理學的研究者們發現,將具體的研究方法分門別類地整理后即可抽象出其背后更高層次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論。
從研究范式來看,研究范式是對研究方法的進一步抽象,它對具體的研究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有著直接的影響。有學者提出,我國的教育管理學有兩種研究范式: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實證范式是西方教育管理學研究的主導范式,而思辨范式是我國教育管理學研究的主導范式。還有學者認為,教育管理學的研究范式有三種基本類型: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和實地研究。其他學者對西方的范式方法論進行研究后認為,教育管理學的研究范式包括現象學范式、解釋學范式、批判主義范式、建構主義范
式和符號互動范式。
從方法論體系來看,有學者認為,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論體系應分為方法論、研究方式和方法技術三個層次;也有學者在對西方元范式方法論、一般范式方法論和方法范式方法論評析的基礎上重構了新范式方法論,把這種新范式方法論分為研究方法的哲學基礎、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個層次,分析了這種方法論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并對這種方法論的運用進行了研究。
綜上,教育管理學研究者們對研究范式和方法論已經關注并取得初步成就,隨著這方面研究不斷深入,教育行政學研究也會將其關注點轉向研究范式和方法論研究,并以此指導教育行政學研究領域的研究范式與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三)在研究內容上,教育行政學研究將更關注教育行政活動過程本身
在研究內容上,教育行政學研究在前期階段過多關注以中央和地方行政為主軸的宏觀政策、法律法規、教育規劃、教育財政、教育體制、教育督導、教育評價、教育人事以及教育設施等內容,很少關注教育行政過程本身的規律與現象。實質上,教育行政學要研究的對象與問題均在教育行政活動過程之中,它們相互作用、交互出現。為了便于討論,我們給教育行政活動過程作如下界定:教育行政活動過程是指教育行政機關依法對其管轄的教育事務,通過計劃、決定、溝通、協調、激勵、領導、組織、監督、評價等管理手段,用經濟有效的方法,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活動歷程。通過這個定義我們不難看出,教育行政活動過程可以細化為九個具體環節,每個環節的順利進行都為整個教育行政活動的最終完成奠定基礎。作為教育行政活動主體的教育行政機關和學校行政就是通過這些具體的九個環節進行教育事務管理的。教育行政事務一般包括人、財、物、事、空間和時間等的管理。教育行政研究應該把主要精力與研究方向放在對教育行政活動過程本身的研究上。以上我們所談及的教育行政活動的九個環節、教育行政活動主體以及活動對象等都是教育行政學所研究的核心領域。概言之。教育行政學研究關注教育行政活動過程本身,實質上是教育行政學研究的本義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