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24 02:50: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有效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有效管理論文

篇(1)

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反映中小企業整體運行狀況和單個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統計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統計部門作為企業的核心部分,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數據來源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企業的統計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各企業的統計部門必須建立健全有效的統計制度,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實現統計的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發揮統計在企業發展中的信息、預警及決策支持作用。

統計工作涉及到供、產、銷,人、財、物,生產、經營、分配等多環節、多領域。通過統計信息,可以了解到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生產發展情況、產品質量狀況,以及科研開發、經營銷售、財務盈虧等方面的情況,還可以預測未來、企業的規劃和結構、企業的發展速度、效益與效率等。就企業統計本身而言一般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性。即通過數字揭示企業在特定時間內生產經營的數量特征,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情況進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二是綜合性。統計人員收集到的統計信息從整體上看,涉及企業的原料入廠、加工及產品銷售等各個方面;也涉及其他與其相關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所以,統計工作既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的現狀,特定時期內的動態,也可以反映企業的規模、結構、速度、收益與效率等諸多數量特征質量特性。

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種原因,部分中小企業統計數據的虛假成分比較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級統計部門與中小企業的統計重點不統一,部分中小企業往往采取虛報數字以應付各種檢查;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實提供統計資料,統計數據的隨意性較大且缺少依據;三是企業內部不重視,統計專職人員配備不夠或專業素養比較低,無法適應新時期的企業統計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統計制度,充分發揮統計制度的有效職能,是保證企業有效統計的基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企業事業組織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并指定統計負責人。”首先,設立綜合統計部門并明確其職責,使其保持相對獨立性,保證統計崗位及時、全面的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動態。根據企業情況設計報表形式,并制定本企業的統計指標體系及統計信息的報送要求。充分考慮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需要,考慮企業面向市場、參與競爭的需要,把政府統計部門、企業主管部門的要求同本企業的實際相結合,提出完整的指標體系并分解到各個生產管理部門,明確其報送或提供信息的時間、內容及方式,明確各部門的統計責任;收集、審核、匯總、提供各種統計信息,并對各基層單位層層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后加以匯總;搜集分析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提出有參考價值的各種統計信息。利用各種統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對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將分析結果形式統計分析報告,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其次,明確各職能部門的統計職責。在現代企業中,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統計信息決不僅限于計劃統計部門內部。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中相應的統計責任,要求其按統一確定的口徑、范圍及時間提供相應的統計資料及分析報告,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信息匯總職能。將統計信息自下而上的單向運行變為上下左右之間的多向運行,滿足其綜合對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統計報表制度,加強統計分析職能。引入考核機制,將基層的統計質量納入考核,以獲取更準確的統計數據。對于統計報表制度,一般企業一直沿用國家統計報表制度中對統計報表的內容要求,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基層報表制度所要求企業填報的內容,包括了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主營業務的生產經營,財務報表、員工及工資變動,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開發及附營業務情況。指標體系雖然已經比較簡要地反映出企業產供銷、人財物、投入與產出的基本情況,但對企業深入分析研究生產經營中的問題,還不夠準確。建立有效的統計制度,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是保證統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

如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了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各個企業間的競爭何其激烈,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充分了解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而這一切離不開統計部門收集、整理的數字信息,建立健全統計制度,提高統計數據的分析職能,才能保證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篇(2)

由于現有保險投資管理體制不完善,國內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水平與國際上其他保險公司相比有較大差距,造成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普遍偏低,保險資金的管理與運用方面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保險資金運用渠道較為狹窄

目前,國內保險資金運用渠道較為狹窄:主要用于銀行存款、國債、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等,這對于防范投資風險、規范保險投資活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全局來看,由于銀行存款在保險資金中占相當大的比例,單一的投資結構導致保險資金的收益下降,不利于保險資金的長期管理與運用,影響了保險公司自身效益的提高。2002年,我國個人保險業務保費收入2500億元,約占當年新增居民儲蓄存款的18%,其中約18%投資于國債,5.4%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52%為銀行存款。而從國際保險市場來看,保險投資已成為現代西方金融保險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其投資結構具有很強的市場取向,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由于經濟環境和市場情況的差異,四國保險公司在各領域投資的側重點不同,但均重視資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投入較安全且具有較穩定收益的債券的比例都很高;適當涉足股票、房地產等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同時,產、壽險公司由于資金性質的不同,其投資方向也有一定差異:產險資金較多的投向流動性強、易變現的債券等項目,壽險資金則更青睞于貸款等長期投資領域,這就能更好地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性,防范和化解投資風險。

(二)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不理想

保險業的盈利主要由兩方面構成:承保利潤和資金運用收益。目前,國內保險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較為單一:產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是承保利潤,壽險公司新增業務存在利差益,意外險利潤成為壽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原有高預定利率保單卻出現巨額利差損。與此同時,由于國內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有限,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調整尤其是1996年至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連續七次降息等因素的影響,保險資金的收益率出現下降趨勢。2000年的保險資金收益率為3.89%,2001年為4.3%,2002年下降至3.14%,導致壽險利差損的問題非常突出:除了前幾年高預定利率的傳統險保單外,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分紅險等壽險新產品也出現了新的利差損。由于競爭而導致的承保利潤的逐漸萎縮,再加上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的下降,嚴重影響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從而對整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三)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模式不靈活

目前,國內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的模式較為簡單,缺乏靈活性。各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在其公司內部設立專門投資機構,如證券部、國債部等,也有個別保險公司委托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運用資金。這兩種運作方式有各自的優缺點:內設投資部的優點是保險投資受保險公司的直接控制、易操作。但也存在明顯不足:投資決策缺乏獨立性、易受干擾、資金運用程序簡單、投資管理不科學、投資效益難以得到保證等。委托專業機構投資的優點是使得保險公司將全部精力集中于主業,專業化管理保障了投資效益,缺點是委托人投資有資金風險,如非法挪用資金、交易舞弊等,同時需要交付高額管理費用,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

另外,缺乏專業化的資金運用人才也是國內保險公司面臨的難題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國內保險公司以保險業務為主,經營模式單一,再加上投資渠道受到嚴格限制,形成了重保險輕投資、重來源輕運用的局面,忽視發展保險投資專業隊伍,缺乏具有較高專業性、技術性的投資管理人才。當前,保險公司的很多投資業務由原從事保險業務的人員來承擔,形成投資決策者不懂投資風險、投資經營者不懂投資分析、投資效益較低的局面。與專業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保險公司投資部門的人才意識、用人機制、工資待遇還存在較大差距,現有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水平很難吸引高水平的專業投資人才。

(四)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的監管不完善

監管側重點有偏差。現行的保險投資監管政策非常注重資金的安全性,把安全放在首位,強調保險投資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的原則,并保證資金的保值增值,這是從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方面來考慮的,是非常必要的。但監管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市場的發展,嚴格的市場監管不應以犧牲市場效率為代價。

監管存在內外不公平。根據《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外資保險機構的資金運用可以以人民幣和外幣兩種形式進行投資,除了享有和中資保險機構相同的投資方向外,還可以進行境內外匯抵押、擔保放款、股票投資等。中外資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的不一致,人為地造成了資金運用業務上的不平等,更不符合世貿組織“國民待遇”的有關規定。

監管政策存在漏洞。在現行的保險投資監管法律法規中,沒有區別對待產險和壽險兩種不同的資金運用形式。實際上,產、壽險資金的性質和投向領域都是不同的:壽險資金的時限較長,適于長期穩定的投資,可以投向長期債券、抵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等;而產險資金的期限則短得多,要求有很強的投資流動性,可以投向股票、短期國債、信譽高的企業債券等等。這就要求制定監管政策時要分類管理,制定不同的投資政策和監管法規,保障保險資金運用的有效進行。

解決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建立保險資金運用的有效監管制度

現有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模式,比較符合我國保險業發展歷史短、保險資金運用水平不高的現狀。隨著國內保險業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保險市場的穩步發展,創新監管模式、改善監管,建立完善的監管措施已越來越受到保險界的關注。在實施有關監管措施的過程中,要切實注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可考慮對新修訂的《保險法》中有關資金運用規定做出更詳盡的解釋細則和管理規定,從法律上切實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保障保險資金安全有效地運作。

為保障監管政策的延續性,現階段應堅持并逐步完善嚴格監管模式,有選擇的穩步放寬資金運用范圍,拓展資金運用渠道,規范產、壽險資金監管模式。要繼續加強資金風險控制,審慎控制保險資金運用比例,學習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的先進經驗,引進國際合作機制、吸收資金運用專業人才等。總的原則就是,既要做到防范風險、確保資金保值增值,更要促進保險資金運用上一個新臺階。

(二)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和范圍

近年來,國內保險投資渠道逐步拓寬,特別是政府規定保險資金可以通過購買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極大刺激了保險資金的投資熱情。為了更好的發展保險資本市場,應該根據國內保險市場的特點,以銀行基本利率為支點,積極進入資本與貨幣市場。

允許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證券市場。可考慮取消對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證券市場的禁令,鼓勵保險資金購入業績好、紅利豐厚并具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股票,嘗試購買金融衍生產品來擴大運用領域等。當然,考慮到國內證券市場尚處在發展時期,保監會應對各公司的投資比例和投資方向做出嚴格規定。同時,為適應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可考慮采取多種組織形式來運作保險資金:保險公司發起成立保險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伙同證券公司等聯合發起成立專業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與國外投資者合資組建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據測算,僅就投資效率而言,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通過投資基金間接入市的成本要低出1個百分點。

大力發展多種抵押貸款。為適應居民的各種消費需求,拓展保險服務范圍,應允許保險公司對信譽好的保戶提供抵押貸款,如開辦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子女教育助學貸款等,這些貸款具有明確的投資領域,風險較小、收益穩定。

豐富債券投資品種。目前,國際保險投資中債券處于重要地位,占到30%以上。可以考慮發行國內長期債券,適應壽險資金長期穩定的特點,這有利于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在強調國債市場的同時,要鼓勵保險資金激活國內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市場,鼓勵長期壽險資金進入基礎建設債券市場,支援國家重點基礎建設,發展國民經濟。同時,應允許保險公司購買商業銀行債券,定向發行債券,豐富債券投資種類。

謹慎涉足不動產領域。國內的不動產市場具有周期性強的特點,可以選擇增值能力強、風險較小的項目小規模進入。由于不動產的變現能力差、風險較高,保監會要嚴格控制其比例和規模。

(三)建立多樣的保險資金運用模式

考慮到國內保險資金市場的特點,可以采取多種資金運作模式,促進保險資金運用的多樣化。

設立全資或控股投資子公司。作為大型壽險公司,可以成立自己的全資投資子公司,拓展業務領域,增強公司的金融實力,打造具有規模效應的金融集團。同時,也可考慮收購和控股有較好發展前景的投資機構(如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直接利用現有的專業人才和投資渠道,以取得更快、更好的投資效果。

委托專業投資機構。由于專業投資機構在投資經驗、投資渠道和專業人才等諸多方面有優勢,委托其進行投資運作,保險公司可以減少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收益,使得專業化的資本管理運作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內設投資部門。為了對保險資金進行直接管理和運作,保險公司也可采用內設投資機構的模式。要進一步優化投資部門的運作機制,起點要高,按照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的慣例和成功經驗,不斷創新,勇于進取,為公司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意識

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是整個資金運用的核心。根據美國保險業1996~2000年的測算,保險公司所面臨的主要風險為:保險風險20%,信用風險1%,利率風險11%,商業風險4%,保險分支機構投資風險23%,保險投資風險53%,可以說投資風險是保險公司最大的風險源。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控制,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意識。

加強保險公司財務指標的風險管控。根據國內保險公司經營的實際情況,要充分加強財務指標的資產負債管理,制定相關的投資策略,謀求資產、負債的匹配性,達到控制風險、獲得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同時,可借鑒動態財務分析法,分析評估不同時期、不同投資策略下的保險資金的運作過程,找出風險與盈利的平衡點。通過對宏觀經濟和利率、保險公司資產負債、保險公司動態財務指標的全面分析,可全面反映保險資金的運行情況和運行效果,加強對投資活動的風險管理。

健全保險資金風險投資組合,規避市場風險。為保障保險資金的安全,可將保險資金按一定比例組合投入多個領域:穩定但收益一般的存款和債券領域;有風險但收益較高的抵押貸款領域;有較高風險但收益可能很高的股票和不動產投資領域。為最大限度地防范風險,要嚴格限制在資本市場及不動產領域內保險資金投資的總量和比例,用風險的不同組合來規避可能的投資風險。

(五)健全風險管控體系,確保資金運用的安全性

基于保險公司負債經營的特點,要特別強調保險資金的安全性,維護被保險人的利益。應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監管、企業自律內控、社會有效監督相結合的三位一體風險管控體系。

篇(3)

質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核心,同時也是影響工程完成程度好壞的重要因素。圖紙是指導整個工程具體施工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圖紙的設計好壞決定著工程質量的高低,因此在施工的準備階段,圖紙設計人員要對建筑工程的施工地點進行認真而仔細的考察;在施工過程中,工程建設人員要對圖紙的建設內容做到了如指掌,梳理出建設的重點與難點,將整個工程的整體質量控制分割成不同的階段分別進行管理;此外,對重難點建設的部分要仔細制定施工方案,并將當前的施工狀況與藍圖效果進行對比,找出不足之處進行優化,以減少質量問題。另外,施工工藝的使用液要做到盡善盡美,要根據實際情況差異性使用,還要重視工藝的創新,不能將已經被時代淘汰的工藝在應用在建設施工中,以免出現意外。

1.2進度管理是保障

進度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建筑的施工速度,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進度應該與工程的設計、資金流動情況和人員配置相符合,如果施工過快,一些隱藏較深的安全隱患則不能被及時發現,如果施工過慢,則會浪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因此,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施工進度,要將所有的保證措施做到位,做日常備案和定期檢查的時間一定要留出來,不能因為工程任務急就放棄這些工作的執行,一旦質量保證不到位,那么建筑施工的成果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最終還會導致坍塌和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后果。同時也要嚴格打擊拖沓施工的現象,若果不能按時交工,除了會浪費建筑資料之外,還可能影響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實施。

1.3投資控制是基礎

任何建筑施工工程都需要資金的投入來維持,同時也要求在施工完成之后能夠獲得良好的收益。由于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特點,建筑施工企業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銀行貸款,其次是企業自身資金和民間投資,這就要求施工的收益要足以支持企業返還銀行貸款及其利息。首先,施工企業要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設,不能工程進度過半,資金鏈斷裂,資金供應不上而導致工程被迫停止了,其次要嚴格控制各個階段的資金使用,如果有建設方案的變更和建設材料的報廢與改變,都要認真記錄在案并對本階段的成本重新進行核算。

二、強化建筑工程中有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準備階段的有效管理措施

2.1.1嚴格控制物資采購

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建筑設備是建筑施工的必要物資,其中一部分體積比較大和價值較為昂貴的機器由建設單位提供之外,剩余的大部分物資都要由施工企業進行采購。如果采購的原材料質量不達標,會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縮減建筑的使用壽命;如果購買的設備不符合建設要求,會增大建設成本投入和時間投入;如果配件的選取不合適,雖然并不會將安全和質量隱患立刻顯現出來,但是時間長了則會大大影響房屋的使用。因此,建設施工企業在施工的準備階段一定要嚴格控制物資的采購,要對材料供應商的資格進行審查和材料的合格證書進行審查,杜絕殘次品進入施工場地。

2.1.2完善施工組織設計

高質量的建筑施工成果與周密而精細的組織計劃密不可分,其中最終要的方面就是施工方案的制定,其中包括工程各個階段的劃分及施工任務安排、建設設備機械與主要工藝的選擇、保證質量的各種施工方法和施工技術的組織措施。施工階段的有效管理措施。選擇施工方案時首先要參考國家的政策規定和行業標準,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建設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增加工程收益,做到技術達標、質量過關和組織合理。施工方案除了核心方案之外,還要制定一些輔助和保險的預備方案,一旦建設施工出現變動,原來的方案無法維持正常的施工進度,就要立即啟用備選預案來維持施工活動。

2.2施工階段的有效管理措施

2.2.1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建設工程的直接執行方是負責具體施工的健身人員,雖然外界環境和工程建設物資能夠影響工程的質量,但是從根本上說,人才是直接決定工程好壞的主導者。因此,要想對工程的施工階段進行有效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優化職員的結構配置,也就是說人力資源的投入要有計劃,不能盲目地只在勞動性質的崗位投入過多人員,而忽視了管理崗位和監督崗位的人員配置;另一方面是資源總量的優化,要嚴厲打擊拖沓施工的現象,除去冗員和撤銷重復崗位,從而使每一職員能夠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2.2.2建立完善的獎懲和競爭機制

沒懲罰就沒有約束,沒有獎勵沒有刺激,在進行建筑施工的有效管理時應該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獎懲制度要有一套完備的執行標準,對于在建筑中在自身崗位表現良好的,或者是及時發現工程中存在安全和質量隱患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其中應包括物質獎勵和升職獎勵;而對于在本質崗位中因疏忽而造成影響工程質量的行為,除了要根據后果的嚴重程度給予口頭批評、行政警告、罰款甚至是開除職位的懲罰。為了促進施工企業風氣轉變和提高工作效率,職員通過競爭機制來保持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維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和提高其綜合實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2.3加強成品保護和工程評估

建設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完成后,如果沒有有效的保護措施,就會對成品造成損傷,其中有些損傷難以恢復,在以后投入使用的過程中會嚴重影響使用壽命和處于建筑物中人員的安全。因此,在工程的分部或者是整體建設完成后,要采取有效的保護手段,避免建筑物的銹蝕、材料的剝落和環境的污染。在施工完工之后,要根據國家相關的行業標準,對工程進行評估,從質量、安全和收益等多個方面對其作出評價。

篇(4)

課堂教學要想順利的開展,首先就要合理、科學的設計教學目標。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實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眾所周知,教學目標可以分為行為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等,但是很多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只是簡單的羅列單元中涉及到的重點知識點,并且教學目標表達模糊,把學科教學的總目標、總任務當作某一單元、某一課時的具體目標,這是很多教案中會出現的問題,教學目標不夠“具體”,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范疇是十分混亂的,有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符合總體課程目標,所用教材,更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在了解學生已經會了什么、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的背景掌握多少的基礎上,來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來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這樣老師才能有的放矢,學生也能在學有所得的基礎上尋求更大的提高。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形式,機械地套用一種教學模式,使教學處于被動、僵化的局面。實際上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教學模式只是一種指導性的理論框架,并不能成為有效教導學生的不二法則。那么如何能使得課堂時間得以充分利用?這不僅要求老師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調動學生,使其成為整個課堂的主導者。例如:老師可以一改以往踏進教室就開始講課的模式,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一幅人體觸電事故發生的圖片來引入教學內容,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具體事例引入課題比泛泛而談的語言導入更具有吸引力,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是通過以真實的事例來教育學生安全用電的重要性,這樣便可很容易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

隨著新的學習方式的推廣,合作教學、情境教學、任務學習等方法的推廣和實施,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積習已久,在很多新的學習方式面前依然表現出許多弊端:例如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合作不主動,小組成員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與合作中來,使合作流于形式,課堂出現冷場現象。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了的教學框架里趕。教師不是一個引導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師在組織情境學習時,往往是學生剛進入狀態,或是個別小組先完成了,教師就急著讓學生匆匆進入下一環節,把情境學習的作用也不能發揮。教師思維固定化,扼殺學生思想火花,學生層次不同學習合作參與度不均衡,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經常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不注意每個組各成員的學習、能力、性別等個體差異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員內分工不到位,各人擔當的角色比較固定,往往由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代表發言,而忽視了表達能力較差學生的鍛煉機會。合作學習時,不少同學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或做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情,學習成績好的自然成了各組名副其實的代言人,而學習困難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只是其陪襯。學習行為的被動化,學習行為缺乏自主控制能力,是中學階段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靠老師來確定,學習任務靠老師來安排,學習材料靠學校來提供,學習行為靠老師來督促,學習成果考學校審核;缺乏個性意識,對于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沒有自覺性;缺乏參與意識,課堂中被動聽講和記錄多,自主探究和積極思考少;缺乏問題意識,重視單向的解決問題的過程,未能成為發現問題、提出新問題的學習者,缺乏合作意識,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單靠個人獨立思考,不能形成生生合作、生師合作,多方對話的情形不常見;缺乏情感意識,情感體驗和人格培養開展不夠;缺乏反饋意識,不能自覺地、多元地反饋交流自己的學習信息等問題不勝枚舉,從而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二、探究式教程對有效性的要求

有效教學指的是教師在合理的時間內,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成功地激發、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對教程的要求可具體分為四點:

1、知識建構的有效性

對教師而言,教師是否創設了適當的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學習資源的處理是否恰當科學;教學手段的選用是否恰當;學習活動中所需要的相關材料是否充足;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活動指導是否有針對性;是否能夠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易程度進行適當的調整,是否合理處理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等因素,對層面知識建構的有效性大小有直接的影響。現今的多媒體教學配有圖像、音樂,有聲有色,有靜有動,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之中學習,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教師有必要學習相關的教學技巧和專業技能,積極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例如,在講解人體觸電現象時,教師提供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模擬實驗,觀察對人體的影響(危害),結合通常情況下人體電阻值的大小兩方面數據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公式U=IR推導出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實現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的效果。

2、主體參與的有效性

從探究過程角度考察,首先主體參與的面,是否包含全體學生的全面參與。其次參與的程度,對于參與探究的學生是否根據教材能發現問題,或根據老師提供的問題提出有意義的猜想,對提出的猜想是否進行實驗設計,對收集到得證據是否能進行恰當地處理,得到較為合理的探究結論。是否能很好地與人合作交流,耐心地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又保持自己的原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和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來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行耳聞其聲。例如,關于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發生,教師可以通過媒體的動態效果展示觸電的類別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圖片,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共同的討論得出觸電類別及其觸電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互助的精神。討論式學習法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有張有弛。

3、教學情境設置的有效性

在活躍、寬松、有序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大膽地探究,平等地交流,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積極的交流,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問題得到鼓勵;學生的質疑問難得到鼓勵;學習進程就能實現張弛有度,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決定主體參與的有效性。老師在上課的開始,就要注意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要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期待和向往的心里,自然地融入學習中。例如,可以和學生探討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和課程有關的問題,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相關方面的經歷和經驗教訓,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其覺得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從而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在真實情感的交流過程中進入所要學習的課程中。

4、教學效率達成的有效性

探究教學能刺激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猜想,樂于交流,樂于合作,樂于探究。但是,維持教學興趣要看教學產出與教學投入之間的比率,教學投入主要是指師生雙方時間、精力的投入,教學產出只要是指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效率,教學效率是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之比。這也是探究教學衡量標準中最不容易達成的一個標準。例如,在教授《科學在我們身邊》這課時,要讓學生了解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象的學問,通過探究和實驗可以了解自然現象并對一些現象作出比較合理的解釋,對于廣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的物質,無數奇妙的現象,都在發生變化,一些簡單的科學道理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單純靠老師的講解是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的。

三.提高科學課程有效性的途徑

(一)力求成為效能型教師

效能型教師有兩個特征::一是具備激勵性人格,如熱情、幽默和可信任等品格;二是以成功為導向,對成功的高期望,具有專業品行如博學、有條理和靈活、適應性強等。效能型教師能夠實現積極的師生互動,讓學生既能明確教學目標與課堂常規,又能適應更具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并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提供實質性反饋。同時,有效的教學必須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的保證,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和書本為核心的教學觀,尊重和信任學生,善于傾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以有益的指導,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建立探究性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模式旨在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

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建立這種模式需要實現了五個轉變:一是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二是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三是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四是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態教學;五是改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取長補短,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注重改變實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性地加以利用。要說明的是,教學的有效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發展的知識,是能提高學生有效知識的知識。學生的有效知識是其個體活化的、可以隨時提取、具有遷移性的知識,是智慧發展的象征。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心理發展上有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反抗性與依賴性并存、閉鎖性和開放性并存等性格特點。有效性的教學不能忽視這些特點,而要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建立探究性教學模式。

(三)實現有效性教學的學生管理

學生是教學系統三要素之一,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主要對象,要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就必須加強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管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具有有效特點的教學必然影響課內學習,還延伸到課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認為對學生的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因材施教原則

由于先天性條件的不同,后天環境的影響以及接受教育的不同等因素,學生之間往往也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行,決定了教學工作不僅要求有差異的個體都達到統一的教學目標,而且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長足的發展,重視學生主題的發展應當是發揮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可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層次的管理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到自己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體驗到成功與收獲的快樂。

2、發展性原則

篇(5)

一、作業的性質

作業性質是影響學生作業有效性的首要條件。這是因為,作業的性質直接關系到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參與度、作業完成的數量與質量,從而制約著作業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與作業性質有關的因素主要有:難度、趣味性、意義、相關性和多樣化等。

1、難度

難度是指作業對于學生現有實際能力水平的難易程度。作業的難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標準,它常常隨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水平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同一作業,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對那些能力低的學生卻可能極為困難。作業的難度還取決于它所包含的新內容的多少與教師曾給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業的難度過大,學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卻步,參與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就會大為降低。教師布置作業時應將難度控制在適當的水平上,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并取得高成功率。

2、趣味性

作業的趣味性是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業的趣味性依賴于作業的呈現形式和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作業的呈現方式可以是言語的、圖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實物的、觀察的、操作的和體驗的。學生對它們的興趣,其表現因人而異。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那些充滿色彩、活動多變、富有刺激的作業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用大部分時間興致勃勃地從事作業,而且會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卻未必如此,因為他們更可能樂于從事思辨色彩較濃的作業。

3、意義

如果一項作業既新穎又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經驗背景,那么學生通常會覺得這項作業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生對于他們自以為有意義的作業,往往會認真努力、堅持不懈,富有創造性地完成。而對于那些他們覺得沒有意義的作業(如將一個生字連續寫30遍)常常草草從事、敷衍搪塞。

4、相關性

作業的相關性是指作業任務與所期望的教學目標相關聯的密切程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作業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內在聯系,所布置的作業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而應該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說,作業要有高的相關性,能夠為特定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提供適當的運用和練習的機會,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當學生認識到作業與他們的學習目標聯系時,會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

5、多樣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并用有助于增進學習的效果,消除學習活動中的疲勞。同樣,作業內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樣化,也有助于克服作業活動中的單調乏味現象,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當教師布置一些內容活潑、形式多樣,解答方式各異,又能使同一課題得到多種練習的作業任務時,學生的參與水平就會有較大提高,作業的質量也將會明顯改善。

二、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制約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學生對于所布置作業的準備是否充分、教師對于作業的指導是否明確,都影響著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功率。為了充分地組織、管理和提高作業活動的效果,教師對作業的指導應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1、學生進行作業的準備

學生作業的準備包括物質準備(如必要的作業用品,良好的作業環境)和精神準備(如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如果學生對布置的作業準備充分,他們便能順利地完成,不會出現挫折情緒。當學生對作業有明確、清楚的理解時,他們通常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成功地完成作業,而高成功率又激勵他們在將來付出更大的努力。為了幫助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應詳盡地解釋題意和示范作業要求,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例題,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練習。

2、完成作業的標準

向學生提出作業應達到的標準,是對學生作業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控制的有效手段。當學生理解了完成作業所要求的標準時,他們的專注程度將會大大提高,專心致志于達到規定的標準。如果缺乏必要的標準和要求,學生的作業將處于自流狀態,學生會表現出懈怠和潦草應付行為,作業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3、作業進展的監控和指導

對學生作業的進行過程作必要的監控和指導,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能定期檢查學生作業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矯正和指導。在課堂作業期間,教師還應經常在教室內走動巡視,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開展個別輔導。一些研究表明,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所用的時間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呈明顯的正相關。顯而易見,如果學生在各自座位上從事作業活動而無監督,往往難以產生高的參與度與成功率。與此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從事作業的進展情況進行經常的監控,在必要時給作業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如幫助學生明確作業問題的性質,提示作業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增進。

4、了解學生作業的獨立性

作業獨立性是指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程度。認知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的認知方式有兩種基本的類型:場獨立性和場依賴性。場獨立性的學生更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嚴謹仔細,不易受暗示;而場依賴性的學生更喜歡用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容易受環境的暗示,希望得到教師的提示。所以,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獨立程度,確定班級中哪些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作業任務,哪些學生需要詳細的指導。這樣,教師就可以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使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在作業活動中都有所收益。

5、合作學習的安排

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從事作業活動過程中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通常情況下,合作學習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的完成率和成功率也可望達到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對學生進行編組:一是按學生的不同能力混合編組,即將能力差的學生和能力較強的學生編在一組,使差生在必要時得到一些幫助;二是按學生的交往關系編組,即把相互視為朋友的學生編入同一小組,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可以促進作業中的交流與合作。教師應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分組,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監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三、學生的參與度與成功率

1、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的作業參與度是指學生在作業任務上專注和積極參與的程度。衡量學生作業參與度的指標,通常是學生在作業上所花費的時間量。有幾種學習時間變量與學生的參與度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是作業分配時間、作業占用時間、作業從事時間和有效作業時間。這些時間量度相互關聯,表征了學生參與作業的不同程度。

作業分配時間是指教師分配給某項作業的時間量。學校每天給不同的學習活動所分配的時間比例,常因學校和班級不同而有所不同。費西(Fisher)對46個小學班級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這些班級中,學校一天的58%左右的時間分配給了語文、數學等科目,24%的時間用于音樂、美術、講故事等活動,而18%的時間用于非教學活動,如活動之間的轉移過渡、課堂等待、課堂管理等。

作業占用時間是指學生用于做作業所占用的時間量。一般地,學生很少把教師所分配的作業時間全部用于從事作業。我們把學生用在無關活動上的時間叫做消磨時間。這是由于學生有可能在教師布置作業時沒有予以足夠的注意,或卷入與同學不必要的人際交往、沖突等。

作業從事時間指學生實際用于作業的時間量。它與作業占用時間量不同之處是,在作業占用時間里,學生可能貌似做作業,但實際上都在做一些不相關或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當學生從事與作業相關的活動所用的時間,才是作業從事時間。

有效作業時間指學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業時間量。這一術語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業從事與沒有成果、無效的作業從事區別開來。有研究指出,成績低的初中學生,有效學習時間量平均只有40%,成績高的初中生,有效學習時間高達85%。這表明有效作業時間與成績高低呈正相關。

以上分析了作業時間的不同使用情況以及它們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還應看到,這些關系的實現與否依賴于多種因素,如作業的迫切性和教師組織學生從事作業的教學技能。研究表明,作業時間與成績進步之間的正相關,僅僅出現在那些執著追求學習目標的實現和布置可能產生高成功率作業任務的班級里,并且在學生作業活動過程中,教師進行了及時的監督、指導和矯正。否則,即使學生為完成作業而占用的時間量相當多,學業成績的進步也不會很大。因此,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尋求促使學生成功地完成作業任務的有效辦法。

篇(6)

當前,金融海嘯又一次波濤洶涌地席卷全球。作為我國經濟主導力量的國有企業,能否經受這場考驗、繼續發揮支撐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抵御金融海嘯的能力以及整個國民經濟能否繼續平穩運行。作為國企的基石——員工,其自身狀態和能力,又直接關系到國企的自身發展能力和潛力,因此,構建有效的國企員工培訓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國有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1.對員工培訓重視度不夠

盡管這些年來大家一直呼吁要加強培訓,重視知識與人才,但在實際工作中,某些國有企業仍未脫胎于舊的組織模式,不但沒有設立專門培訓機構及人員,甚至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并入到企業行政或后勤事務中,不設立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具體到管理者,有些人思想上還停留在對勞動者數量的要求上而不向勞動者素質提高方面轉變,往往注重設備、人力、工作時間而忽視員工素質及提高勞動效率和質量的方法。除此之外,一些企業領導還將培訓看成就是組織理論學習和政治思想教育,沒有將培訓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來看。

2.培訓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本投入有大幅減少的不良趨勢,根據部分國有企業抽樣調查顯示:“加強對員工人力資本投入的國有企業只占5%;20%左右的國有企業的教育培訓費用人均只有10元~30元;30%的企業只是象征性的花費一點培訓費,年人均不足10元;其余的就是一些虧損的國有型企業,已停止了人力資本投入”。而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有許多,大致歸納以下幾點:(1)管理者的錯誤觀念。一些管理者將聘用看作為培訓,當本企業員工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要求時就直接去市場招聘來滿足要求的員工,用解聘和招聘來代替培訓。很多人認為培訓是為他人做嫁衣,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培訓不僅是提高員工技能,更在于讓員工感受到本企業的文化,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忠誠度,這對國有企業適應未來國內外市場漸趨融合、企業間更加激烈的競爭是極其必要的。(2)員工的流動性高。這也決定了企業管理者不愿意對隨時都有可能流失的員工實施培訓。國有企業中技術、管理人員流失率高達60%,這的確是企業投資培訓最苦惱的事。(3)傳統培訓體系的缺陷。國有企業的管理受原先計劃經濟的影響,通常會將人力資源開發作為簡單的培訓以應付當前需要,導致企業培訓失效甚至中途流產。培訓計劃的失敗會挫傷管理者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4)企業經濟效益下降。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有些國有企業不適應新的經濟環境,企業效益下降從而阻礙了培訓工作的開展。據國家經貿委1999年統計,全國6.78萬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的有3萬家,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虧損面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員工的工資獎金已經成為企業的一道難題,培訓就更是日程之外的事情了。

3.培訓機制不完善

我國國有企業在培訓評估機制建設上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對培訓效果的檢驗僅局限于培訓過程,當員工回到實際工作崗位時,培訓效果并不能從中體現,造成了培訓與實際生產服務脫節。其次,考評方法較為單一,大多數企業都慣以考試成績來說明培訓效果,培訓結束后也沒有再作跟蹤調查,使得培訓效果很難延續在實際工作中。第三,評估記錄缺乏專業管理,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完整的員工培訓記錄,使培訓效果分析缺乏數據依據,在下一次的培訓中也不利于查漏補缺。

4.培訓師資不符合要求

部分國有企業的職工培訓學校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各自為政,“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相當多的培訓學校條件不完善,設施不配套,培訓層次低,整體效益差,有的培訓人員所教的知識并不適用于現代企業的需要,文化基礎課教師多而操作技能課教師缺乏,有時教師的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離規定的要求相差甚遠,最終會影響培訓效果。

二、對策與思考

1.培訓觀念的轉變

企業要樹立科學的培訓理念,提高培訓的重視度,這是建立任何一種培訓體系的思想基礎。作為企業管理者,在人才的管理、培養、使用和開發等方面一定要以人為本,力爭做到“人、事”相宜,用合適的人才做合適的事,各盡其能,把知識、品德、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努力造就出色的人才,增強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2.增加培訓資金和建設投入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企業所需的崗位也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員工的素質不斷地提高以適應企業變化。“據1999年北京市外商投資企業薪酬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培訓費用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在1%~5%,其中企業內部培訓預算每人每年1636元,外訓3384元,其中高科技企業在人均培訓費和培訓時間上都排第一。有的管理者會擔憂:目前國有企業員工流失率非常高,要是再增加培訓資金投入必定會有一定風險,但企業必須認識到,培訓的部分成本已由員工承擔,反映在員工在培訓期間的獎金、福利的減少,現行政策也鼓勵企業采取與員工簽訂培訓合同的做法,規定雙方權利和義務的關系,這種形式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員工流失而產生培訓損失的風險。

培訓的資金除了投入在員工自身的軟件建設上,還要加強培訓實體的建設。“職工培訓學校也好,職工培訓中心也好,都是培訓實體,是員工培訓的載體”。實體建設的好與差直接關系到員工培訓的質量,所以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精干有效的專業化培訓中心。改變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辦學弊端,充分利用現有優良的教育資源,大力實施布局結構調整,按照專業性質分類,建立適應培訓需要的專業化專業培訓中心。第二,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培訓教材,使大綱內容與員工崗位職能要求和考核標準相一致,并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及時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第三,加強員工培訓兩支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要聘任生產經營單位的優秀人員為學校兼職教師,切忌將各單位的富余人員“優化”到學校。努力建設德才兼備的學校領導班子和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第四,要注重實習培訓,這是培訓教學與傳統教學最顯著的區別。根據培訓需要,可開展校外實習教學基地,為培訓高質量人才創造條件。第五,努力拓寬員工培訓經費來源,鼓勵開展有償培訓,既減輕公司資金投入的壓力,也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努力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3.完善國有企業培訓體制

(1)我們要對員工培訓進行科學分析。培訓需求就是員工的工作能力、績效與工作要求及標準之間的差距,企業培訓就是為了通過各種手段縮小差距。培訓的需求分析是建立完善的培訓體制的基礎和前提。通常需求分析包括三部分:組織需求分析、崗位需求分析、員工個人需求分析。現在許多企業只注重企業組織需求和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員工個人需求,這種做法既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又不利于培訓過程中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所以我們在企業制定和實施培訓計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的措施:①企業培訓計劃必須依據于企業生產及發展的需要,不能脫離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②企業提供的培訓計劃必須能協調企業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之間的關系。③培訓計劃和其他管理、生產計劃一樣,必須注重時空上的結合。短期培訓、中長期培訓之間應互補,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脫產培訓之間要相互協調。④企業應根據科技進步和發展做出有預見性的培訓計劃,以滿足企業縱深發展的需要,使培訓計劃及時有效。⑤培訓計劃要建立在對企業人力資源的統計分析和需求預測的量化基礎上,而不是主觀意愿的制定,必須要做到客觀、科學和合理。

(2)采取科學有效的培訓技術和方法。培訓方法和技術革新將成為培訓體系建設的重點。國有企業員工培訓方法可分兩大類:第一類方法是“請進來式”,即由企業出面請各大院校的教授或專門從事培訓的專家到企業來,對企業管理人員與技術骨干進行專門培訓。第二為“送出去式”,這類方法常用于跨國公司,盡管我國國有企業由于資金能力、企業規模等因素限制,無法為員工提供較多的出國培訓的機會,但與各大高校聯合辦班來培訓員工或將企業中有發展潛力的員工送到一些績優企業接受管理培訓和實習還是可行的。

(3)隨著企業對培訓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現代化的培訓技術和手段運用到員工培訓中來。比如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創立了一個叫“培訓空間”的專門培訓場所,員工可以通過可視電話或電腦網絡參與各種技能訓練和管理技術培訓。實踐證明,這些靈活、便捷的現代化培訓手段不但能使企業培訓計劃順利執行,提高培訓效率,而且大大拓寬了企業員工的視野和接觸范圍,為他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機會。在國有企業的培訓實施中,就可以借鑒跨國公司的先進經驗和技術,通過改善培訓方法和技術來提高培訓效率,增加員工對培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在有先進的培訓技術方法作支撐后,我們還應對員工培訓結果進行科學評估和總結。員工培訓的評估標準可參考可卡帕切可提出的四個標準:①學員對整個培訓過程的意見或看法;②知識標準即員工通過培訓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術、技能、態度等;③行為標準即員工在培訓后的行為變化;④成果即培訓對企業產生的影響。這四項標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供培訓信息,發現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培訓項目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在設立培訓評估標準后,應積極主動地采取各種培訓評估方法和手段。具體的評估方法有:控制小組法;事前事后測試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目標評價法等,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在進行評估時,應采取多種多樣的培訓評估手段,如直接向上匯報、調查問卷評估、檢查培訓記錄、跟蹤調查等,在這些評估手段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訓記錄系統的建立,它往往是培訓評估系統的基礎,是整個培訓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是要建立適當的員工培訓激勵機制,可以說培訓最終的效果就取決于激勵機制的實施。哈佛大學的詹姆斯教授在對激勵問題進行專題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僅能發揮20%~30%,如果加以激勵,則可發揮到80%~90%”。培訓激勵機制概括為三方面內容:(1)將培訓本身作為企業激勵員工積極向上的一種必要手段。人才在企業中有培訓“充電”的機會,會使他們感到企業對個人發展的重視,自覺自愿為企業服務和貢獻。(2)根據培訓的效果對參加培訓的人進行物質、精神獎勵或晉升激勵。在企業中參加培訓的人往往都希望盡早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企業如能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條件和環境,則是對他們最大的激勵。(3)企業可以要求受培訓員工寫培訓總結。把培訓中最好的、最有用的東西歸納出來最終會成為企業寶貴的資源。總之,任何培訓激勵方法的運用都必須堅持為人才提供發展機會這一原則,讓企業員工都能學以致用,創造出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孫健敏: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西三角人事技術研究所:外企薪酬調查浮出水面[J].中國勞動,2000,(1)

篇(7)

二、電網企業稅務管理中諸多風險因素有待解決

以往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新業務拓展沒有深層次強化。在當前電網企業中,管理工作與業務開展不能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也是很多風險因素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所在。籠統的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營業收費業務

受托運行維護收入、居民更換電表等營業收費,雖然多次與相關稅收部門進行協商,但是在材料費進項稅抵扣方面存在著風險。例如:以臨時接電費為例,稅務部門、物價部門、電力監管部門其要求都是不同的,而這制約了企業運營,國家財政、稅收政策都率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兩者之間難免存在矛盾,無形之中為電網企業稅收帶來障礙。

2、資產產權重組業務

當前,網省公司輸變電資產歸屬總部、東西幫扶是電網企業資產劃轉存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稅務機關并不承認這一舉措,例如:從東西幫扶來說,公益性捐贈在稅前就應當扣除,而這些都直接與所得稅、流轉稅等稅收掛鉤。

三、創建科學有效的電網稅收管理體系的措施

1、建立專門的稅收管理機構

依據當前形式來看,電網總部已經在各省設立專門財稅管理處,但是在其下屬區域其財稅管理處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繼“三集五大”之后,多數省公司認識到在市公司建立核算大大增加了其成本,因此將其撤銷。但是在當前體制下完全可以在縣級以上設計專門稅收管理機構,才能夠更具系統化管理,為加強稅務管理提供前提條件。

2、依據實際情況,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使其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稅務管理與同層次的財務管理比較后得知,稅務管理更具在專業性、政策性強,對人才要求較高,要想根本性改變以往稅務管理現狀,就必須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大對人才引進力度,及時發現稅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并及時解決。例如:在電網企業招聘人才過程中,不應簡單注重人才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該充分考慮到人才是否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才能夠為稅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保障。再有,電網企業建立健全激勵制度,這不僅可以增加工作人員的憂患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發展。

篇(8)

一、作業的性質

作業性質是影響學生作業有效性的首要條件。這是因為,作業的性質直接關系到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參與度、作業完成的數量與質量,從而制約著作業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與作業性質有關的因素主要有:難度、趣味性、意義、相關性和多樣化等。

1、難度

難度是指作業對于學生現有實際能力水平的難易程度。作業的難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標準,它常常隨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水平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同一作業,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對那些能力低的學生卻可能極為困難。作業的難度還取決于它所包含的新內容的多少與教師曾給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業的難度過大,學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卻步,參與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就會大為降低。教師布置作業時應將難度控制在適當的水平上,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并取得高成功率。

2、趣味性

作業的趣味性是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業的趣味性依賴于作業的呈現形式和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作業的呈現方式可以是言語的、圖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實物的、觀察的、操作的和體驗的。學生對它們的興趣,其表現因人而異。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那些充滿色彩、活動多變、富有刺激的作業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用大部分時間興致勃勃地從事作業,而且會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卻未必如此,因為他們更可能樂于從事思辨色彩較濃的作業。

3、意義

如果一項作業既新穎又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經驗背景,那么學生通常會覺得這項作業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生對于他們自以為有意義的作業,往往會認真努力、堅持不懈,富有創造性地完成。而對于那些他們覺得沒有意義的作業(如將一個生字連續寫30遍)常常草草從事、敷衍搪塞。

4、相關性

作業的相關性是指作業任務與所期望的教學目標相關聯的密切程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作業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內在聯系,所布置的作業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而應該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說,作業要有高的相關性,能夠為特定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提供適當的運用和練習的機會,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當學生認識到作業與他們的學習目標聯系時,會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

5、多樣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并用有助于增進學習的效果,消除學習活動中的疲勞。同樣,作業內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樣化,也有助于克服作業活動中的單調乏味現象,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當教師布置一些內容活潑、形式多樣,解答方式各異,又能使同一課題得到多種練習的作業任務時,學生的參與水平就會有較大提高,作業的質量也將會明顯改善。

二、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制約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學生對于所布置作業的準備是否充分、教師對于作業的指導是否明確,都影響著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功率。為了充分地組織、管理和提高作業活動的效果,教師對作業的指導應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1、學生進行作業的準備

學生作業的準備包括物質準備(如必要的作業用品,良好的作業環境)和精神準備(如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如果學生對布置的作業準備充分,他們便能順利地完成,不會出現挫折情緒。當學生對作業有明確、清楚的理解時,他們通常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成功地完成作業,而高成功率又激勵他們在將來付出更大的努力。為了幫助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應詳盡地解釋題意和示范作業要求,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例題,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練習。

2、完成作業的標準

向學生提出作業應達到的標準,是對學生作業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控制的有效手段。當學生理解了完成作業所要求的標準時,他們的專注程度將會大大提高,專心致志于達到規定的標準。如果缺乏必要的標準和要求,學生的作業將處于自流狀態,學生會表現出懈怠和潦草應付行為,作業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3、作業進展的監控和指導

對學生作業的進行過程作必要的監控和指導,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能定期檢查學生作業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矯正和指導。在課堂作業期間,教師還應經常在教室內走動巡視,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開展個別輔導。一些研究表明,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所用的時間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呈明顯的正相關。顯而易見,如果學生在各自座位上從事作業活動而無監督,往往難以產生高的參與度與成功率。與此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從事作業的進展情況進行經常的監控,在必要時給作業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如幫助學生明確作業問題的性質,提示作業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增進。

4、了解學生作業的獨立性

作業獨立性是指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程度。認知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的認知方式有兩種基本的類型:場獨立性和場依賴性。場獨立性的學生更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嚴謹仔細,不易受暗示;而場依賴性的學生更喜歡用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容易受環境的暗示,希望得到教師的提示。所以,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獨立程度,確定班級中哪些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作業任務,哪些學生需要詳細的指導。這樣,教師就可以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使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在作業活動中都有所收益。

5、合作學習的安排

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從事作業活動過程中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通常情況下,合作學習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的完成率和成功率也可望達到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對學生進行編組:一是按學生的不同能力混合編組,即將能力差的學生和能力較強的學生編在一組,使差生在必要時得到一些幫助;二是按學生的交往關系編組,即把相互視為朋友的學生編入同一小組,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可以促進作業中的交流與合作。教師應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分組,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監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三、學生的參與度與成功率

1、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的作業參與度是指學生在作業任務上專注和積極參與的程度。衡量學生作業參與度的指標,通常是學生在作業上所花費的時間量。有幾種學習時間變量與學生的參與度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是作業分配時間、作業占用時間、作業從事時間和有效作業時間。這些時間量度相互關聯,表征了學生參與作業的不同程度。

作業分配時間是指教師分配給某項作業的時間量。學校每天給不同的學習活動所分配的時間比例,常因學校和班級不同而有所不同。費西(Fisher)對46個小學班級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這些班級中,學校一天的58%左右的時間分配給了語文、數學等科目,24%的時間用于音樂、美術、講故事等活動,而18%的時間用于非教學活動,如活動之間的轉移過渡、課堂等待、課堂管理等。

作業占用時間是指學生用于做作業所占用的時間量。一般地,學生很少把教師所分配的作業時間全部用于從事作業。我們把學生用在無關活動上的時間叫做消磨時間。這是由于學生有可能在教師布置作業時沒有予以足夠的注意,或卷入與同學不必要的人際交往、沖突等。

作業從事時間指學生實際用于作業的時間量。它與作業占用時間量不同之處是,在作業占用時間里,學生可能貌似做作業,但實際上都在做一些不相關或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當學生從事與作業相關的活動所用的時間,才是作業從事時間。

有效作業時間指學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業時間量。這一術語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業從事與沒有成果、無效的作業從事區別開來。有研究指出,成績低的初中學生,有效學習時間量平均只有40%,成績高的初中生,有效學習時間高達85%。這表明有效作業時間與成績高低呈正相關。

以上分析了作業時間的不同使用情況以及它們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還應看到,這些關系的實現與否依賴于多種因素,如作業的迫切性和教師組織學生從事作業的教學技能。研究表明,作業時間與成績進步之間的正相關,僅僅出現在那些執著追求學習目標的實現和布置可能產生高成功率作業任務的班級里,并且在學生作業活動過程中,教師進行了及時的監督、指導和矯正。否則,即使學生為完成作業而占用的時間量相當多,學業成績的進步也不會很大。因此,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尋求促使學生成功地完成作業任務的有效辦法。

篇(9)

一、“嘗試”是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心理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什么都想親自試一試,并希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嘗試探究教學最基本的特點是“先練后講”。所謂“先練后講”,是指在知識的構建、知識的運用與發展等數學問題的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先行嘗試學習解決,再由師生共同歸納講解。這一“先行嘗試”,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嘗試”是學生創新學習的心理基礎。一是“先行嘗試”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的位置上,把學習的主動權切實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嘗試中切實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滿足親自“試一試”并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在“先行嘗試”過程中,學生依賴心理逐漸被“我能嘗試成功”心理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與自信。”嘗試”中了解、“嘗試”中發現、“嘗試”中學會創新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追求。

引導嘗試是嘗試探究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做好學生進行“嘗試”的引導。一要鼓勵學生敢試,對于嘗試成功的,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之對嘗試充滿信心而敢去試一試;對嘗試有困難或失敗的,要及時給予啟發引導,鼓勵再試。二要做好鋪路搭橋。抓住知識的新舊聯系,組織好嘗試前的舊知識復習,為學生搭起嘗試的“橋梁”,做好嘗試的準備,打好嘗試成功的基礎。三要科學設計嘗試題,嘗試題要讓學生“試”有方向、“試”有目標、“試”有所獲。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實際,嘗試題的設計形式應有所不同。“同步嘗試題”、“變異嘗試題”和“發展嘗試題”是嘗試探究教學中嘗試題設計的基本形式,只要根據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運用,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嘗試題。

二、創設情景,為學生創新學習營造良好氛圍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的內容的興趣。”嘗試探究教學注重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嘗試和探究討論。入情入境的教學,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學生創造樂于嘗試、樂于探究討論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如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可用“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個中奧秘;教學“長方體表面積”時,可利用電腦媒體對長方體的表面進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創設“動態情境”,以增加學生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學“圓的認識”時,可利用電腦媒體,設計出輪子是長方形、橢圓形、圓形、三角形等狀態下運動畫面效果,創設“應用情境”,以啟發學生對圓的特點的認識;教學圓錐體體積時,組織學生進行圓柱和圓錐量杯互為“倒水”的實驗,創設“實驗情境”,以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圓柱與圓錐的體積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實踐證明,富有啟發的故事、聯系緊密的生活實例、動手操作等,能為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嘗試、樂于探究討論,對培養學生創新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課堂自學是學生創新學習的直要過程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創新學習,培養學習能力,需要一定的“學習過程”來保證。嘗試探究教學注重把學習過程作為創新學習的重要環節,并貫穿在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指導課堂自學課本、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獲得創新學習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現代教學研究表明,課堂教學中的觀察、遷移、比較、歸納、推理、實驗、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得學習過程的重要形式。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可設計如下指導:你能利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知識來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嗎?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動手操作試一試看;根據你的操作,能發現三角形的面積計算與什么有聯系?你能自己找到計算方法嗎?當學生得出基本方法后,再引導思考:“ab÷2”中的“除以2”是什么意思?這樣的導學,一方面,能引導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產生過程”進行主動了解和“發現”,讓學生學有重點,學有所獲。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設計富于引導的導學提示,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能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抓聯系、抓重點、找方法,學會在操作中感知,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不但讓學生學會,更讓學生會學的教學目的。

四、開展“討論”是學生創新學習的重要形式

篇(10)

二、教學行為有效性

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過程中一切行為,而教學行為有效性指能達到一定教學目標的教育行為。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得到體現:首先在教課的過程中教學方式是否多樣化,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育行為是不是明確的,學生的參與力如何,教師教學的前提條件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中能否妥善解決突發事件,并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教課的模式。如果這五個方面都達到了標準,那么所獲得教育效果也是顯著的。

三、課堂管理方式與教學行為有效性的關系

1.教學重點向學習過程轉變。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里更重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知識是否全面等,學習成績成了唯一的評判標準,這樣下來學生除了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個人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創新思維也沒有被挖掘。新課程改革中認識到了這種教育方式的缺陷,于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并不是只看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向過程偏移,只要了解學生解題思維,然后教師進行邏輯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讓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得到體現。

2.引導學生向自主學習轉變。

不管是課堂管理方式還是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都是指向學生的學習,因此有效性教學還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需要教師組織出精煉的教育語言,將自己消化好的教育模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換一種方式進行英語題目的解答。英語是眾多學生的軟肋,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可以開展有效的學習。

3.良好的教育溝通模式。

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受學生和教師溝通方式影響的,尤其是中職英語教學,此年齡段的學生英語能力較薄弱,并且中職英語又是最重要的英語學習時期,如果前期基礎打得不好,常常會變成惡性循環,使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涯遭受瓶頸。因此在此段時間,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耐心了解學生們的需求以及提出的建議,把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學生們的需求相結合,研究出一套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又能解決“教”“學”矛盾的教育方式,利用寬松的課堂管理方式,改善死板的學習氛圍。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對話的教學行為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

4.注重實踐。

中職英語學習同樣要注重實踐,常常會聽到這樣的例子:在學校學了幾年,對于英語知識還是一知半解,但是出國學習一年,似乎掌握了英語學習的訣竅。這正是傳統英語教學不注重實踐的后果。因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模式,就需要教師對課堂進行管理部署。設置多種模擬情景,增加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當然這種方式涉及到教師管理課堂的水平,如果沒有很好的貫徹這一思想或是課堂管理計劃還存在缺陷,即使讓學生在課堂上彼此流利的交流,但是離開了課堂與外國人交流學生還是無法開口,排除學生自己溝通能力的因素,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有課堂對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不足,模擬對話已經流程化,缺乏學生思維的自主運作。因此有效的教學行為需要在課上開展多方面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對話、問答,還需要在歌唱、小品、畫畫等環節中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拓寬學生英語知識的涉及面,鍛煉學生在不同情況下運用英語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從而提高英語的學習水平。

5.因材施教,發揮教師特長。

一方面,需要了解的是中職英語教師一般都不只在一個班級上課,因此教師涉及到了班級特色也不盡相同,有的喜歡自主學習,有的喜歡小組討論,有的愛好沉默背書,有的愛好大聲朗讀。教育目標的多樣性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因此教師不可一概而論,而是需要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做好課堂管理工作,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分配好個人教學、全班教學、部分教學所占的比重,只有符合自己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式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不光是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的受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長處,例如會畫動漫的英語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單詞拼湊出動畫圖案,會唱歌的教師每節課花五分鐘教學生唱幾句英文歌曲等等,教師的這些特長并不需要專業化,這只是達成有效教學的一種媒介,是將課堂管理和有效性教學進行結合的一種手段。

上一篇: 循環經濟論文 下一篇: 職業教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成aⅴ人片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