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教育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3 23:27: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生入學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生入學教育

篇(1)

中圖分類號: G4

1 做好感恩教育工作

每一個都應該心存感恩之心,我們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陽光雨露,感恩所有幫助我們的人,一個會感恩的人必定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我們應該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回報父母、社會,報效祖國的人。

2 做好新生學風建設工作

2.1 實施“學風建設結對子”工作

公共課:由本班或本學院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本班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給具體的目標,并簽訂目標責任書。

專業課:由學院團委負責聘請本學院的老師對成績比較拔尖同學進行專業輔導,要求每學期排練至少2個精品節目。通過專業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培養一批可以指導其他學生的準教師,通過他們與專業成績比較差的同學進行結對子,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2 抓好兩項重點工作

(1)抓好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工作。

專業技能大賽總體上由學院統籌規劃,教研室負責組織,學院團委學生會負責具體落實各項工作(舞臺背景的制作,后勤保障、節目單制作、比賽人員的召集和抽簽、統計分數等工作)。

(2)抓好班級音樂會工作。

班級音樂會由學院團委負責統籌規劃,學生會文娛部負責組織各班文娛委員將學院的要求和意圖落實到班里,學院團委將邀請相關的專業教師對各班的節目進行審查,并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以達到保證質量的目的。

2.3 抓好四個課堂管理工作

(1)抓好早讀課或晨練工作。

學院早讀或晨練(專業的練功,比如舞蹈等)的考勤由學生會紀檢部負責牽頭,各班負責考勤的班干部配合學院對本班的出勤進行考勤工作,對屢教不改的同學要進行通報批評直至紀律處分。

(2)抓好教育學、心理學等公共課的出勤工作。

由輔導員統籌,學院學習部和紀檢部、各班考勤班干部共同參與,要抓好這些公共課的學習,為將來就業和順利拿到學士學位證做好準備。

(3)抓好第二課堂即專業社團建設工作。

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為學生提供發揮才能的廣闊舞臺,從而反過來促進對專業的學習。目前我院共由專業社團6個:聲樂協會、鋼琴協會、舞蹈協會、管樂協會、民樂協會、理論協會(由各班理論能力較強同學組成)

(4)每年邀請校外內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四場以上的學術講座或專場音樂會,通過這兩種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他們有著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的重要作用。

3 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們制定了比較詳細的德育工作計劃,針對音樂學院同學的專業特點,我們加大了教育的力度。我們將邀請學院黨委書記和學生處,給同學上了思想品德課、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和畢業生就業指導課,使各年級的同學都明白我

們應該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做學問。

4 做好職業規劃教育工作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里所謂的“預”實際上就是計劃、規劃的意思。事實也證明,有很多人由于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毫無規劃,人生的每一步都沒有明確的目標,最終導致了事業的失敗。而失敗的原因并非是因為他們沒知識、沒才能,而是他們沒有設計和采用最適合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有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個人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激勵一個人努力奮斗,去創造條件實現目標,這樣才不會隨波逐流,浪費青春。好的職業規劃還可以幫助個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實力和專業技能,以便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訓開發計劃,更好的自我控制前途和命運。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僅僅是協助個人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地了解自己,并在詳細評估了內外環境的基礎上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5 做好人身安全教育工作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人身安全關系千家萬戶,關系到校園的安全與穩定,所以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音樂學院歷來都比較重視安全工作,學院黨政領導親自過問,我們準備繼續邀請學院領導給2009級新生上安全教育課。由于領導重視,輔導員、班主任密切配合,安全教育工作能夠不折不扣的落實到實處,到目前為止音樂學院沒有出現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學院從2005年以來,連續四年被評為“韶關學院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6 做好黨團知識教育工作

輔導員在學院領導的指示下認真制定學生黨員的培養發展計劃,務必做到了“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按照“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做好黨建工作,我們計劃從2009級的學生中發現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力爭“低年級有黨小組,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得以實現,及早發現苗子予以培養,把黨建工作與學校的中心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在發展黨員的具體實踐中我們注重工作方式的“創新”,比如在發展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入黨時,我們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廣泛的征求同學、老師、班主任的意見,形成“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發展新機制

共青團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我們在做好黨建工作的同時也認真做好團建工作。還應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團建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團支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以及作風建設。剛入學的新生大部分都是共青團員,他們都有入黨的愿望,但他們往往不夠主動,入黨的目的不是很明確,入黨的動機也不是很純正,所以團支部擔當起協助責任區黨員認真做好團員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培養考察工作,積極向學生黨支部推薦優秀團員成為黨的發展對象。

7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為了能更加準確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學院準備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進行心理健康普查;(2)邀請心理學方面的專家給新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3)構建“學生――班干部――學生黨員――班主任或輔導員――學院黨委書記”五級維穩工作網絡,學院要求班主任助理和責任區的黨員要定期下到所聯系同學的宿舍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態,如果發現問題在采取必要措施后及時向學院領導和輔導員匯報,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8 做好獎學金、助學金工作

篇(2)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高度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工作,能夠結合新生入學時存在的適應性問題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包括:專業思想教育、校規校紀教育、榮校愛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這些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新生認識了大學生活。但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仍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新生入學教育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內容寬泛,缺乏針對性

在教育理念上,高校統一規劃,從宏觀上介紹大學生活的特點,空泛而且不具體;在教育內容上,入學教育內容主要局限在愛國主義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專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側重于向新生宣傳學校、學院的優勢,而對于新生將要面臨的大學學習、人際溝通、生活技巧、就業形勢等實際問題涉及較少,教育內容與新生思想實際結合不夠緊密,未能真正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不能有效解決新生面臨的問題。

·教育方式單一,缺乏互動性

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取灌輸式教育,簡單地告訴新生應該做什么和如何做,不能做什么;在形式上主要以會議、講座、報告或集體參觀等形式進行,較為深入個別溝通比較少,缺乏雙向溝通,學生沒有完全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只是被動的接受,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沒有得到調動和發揮,影響了入學教育的效果。

·教育師資單薄,缺乏系統性

入學教育應該是一項系統工作,在教育師資上,應該由學工部、團委、學院等多部門協調統一進行。但現實中入學教育常常被看作單純的學生工作,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是輔導員,很多學校的領導、專業教師和其他部門的管理者認為新生入學教育只是輔導員的工作,輔導員就能幫助學生解決所有的問題,造成入學教育缺乏系統性和全員性,與新生需要適應的形勢極不相稱,導致入學教育的效果差。

·教育時間短暫,缺乏連續性

在教育時間上,許多學校將入學教育安排在入學后較為集中的一段時間,或者穿插到軍訓過程中,軍訓結束后學校進入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入學教育也就走向尾聲,沒有后續銜接教育。這樣的時間安排不符合“90后”大學新生實際需求的多樣性與新穎性及基本素質培養過程的漸進性特征,這樣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創新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途徑

針對新生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創新入學教育模式,增強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轉變入學教育理念,建立以人為本的入學教育模式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從新生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精心設計入學教育工作。包括:

(1)拓展入學教育的內涵。面對“90后”大學生特有的思想特點,及時更新傳統教育內容。要將一些傳統教育沒有涉及但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內容納入教育體系。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教育、戀愛觀教育等。

(2)個別指導,因材施教。改變傳統入學教育偏重統一規劃的舊模式,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對于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集中解決,而對于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輔導員、班主任進行貼心的疏導和溝通,解決學生內心的壓力或困惑,從每一位同學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實際出發,對癥下藥。

(3)切實為新生提供事務服務。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對學生實施教育行為,而經常忽略學生的實際需要。面對90后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特點,為新生提供事務服務就是把學生和教師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為學生提供各種咨詢和幫助服務,為大學新生及時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從而將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從宏觀普遍教育的層次推進到學生微觀個體的心理層次。

·創新入學教育形式,實行“交互式”入學教育模式

入學教育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行”交互式”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就是學校在實施入學教育活動中,采取教育者和學生雙向互動,充分發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和學生自我教育功能,使入學教育的成效落到實處。包括:

(1)以新生為教育主體,教育者和新生雙向互動,采用活動、游戲及情境創設等方式,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者的引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創造性。轉變以教育者為主的單一灌輸教育模式,注重受教育者主體能動作用的發揮,與新生平等地互動交流。

(2)以校園文化為抓手,鼓勵新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活動。在新生入校之初,積極開展新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讓新生在趣味性、互動性、體驗性的活動中認識大學、融入集體、鍛煉自我,學會獨立判斷、主動思考,自覺調整和實踐自己的行為,才能符合“90后”大學新生的觀念接受方式的自主性的特征。

(3)以網絡教育為輔翼,加強新生的互動交流。“90后”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使網絡教育成為入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高校要充分利用網上交流平臺,如博客、QQ、飛信、BBS等各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溝通方式開展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相互溝通交流互動中成長進步;同時建設優秀的網絡教育陣地,用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篇(3)

(一)大學生新生的生理特征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新生入學年齡一般在18~20歲左右,按心理學觀點,屬于青年中期。處于青年中期的大學生,身體發育在經過第二次生長快速期后,身體形態發育趨于成熟,顯現出成年人的許多特征,體內機能健全,神經系統發達,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得以發展,新陳代謝旺盛,生殖機能開始成熟,促使性意識覺醒。

(二)大學生新生的心理特征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大學新生是生理上的成人,心理上的準成人。一方面,他們的智力逐漸成熟起來,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獨立意識增強,情感豐富,富有理想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和價值觀走向成熟而又未達到真正的成熟,處于心理上的“疾風怒濤期”。成熟與幼稚、積極與消極、合理與不合理交織在一起,表現出特殊的心理發展定勢。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沒有完全模式化,缺乏較為穩固的動力結構,自控能力較差,不善于按照外界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心理功能,不能靈活地應變大學里錯綜復雜的生活環境。因此,一旦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和強烈刺激,部分同學就會產生非理性化行為,情緒波動特別大,容易感情用事。

二、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

(一)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學校管理方面的重中之重。新生入校后,首先要帶他們熟悉校園環境,介紹相鄰單位及往返的安全路線,介紹學校內部主要各處室的位置和相關負責人,指導他們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同時,教育學生在公共場所要自覺保護環境、遵守秩序,增強他們的安全、環保意識,有效地防范不安全事故的發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紀律觀念教育

新生一入校,高校就要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讓學生從進入校門起就養成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的良好習慣,讓新生感受到學校寬松舒適的學習氛圍。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新生認真學習《學生手冊》和有關校紀校規,讓每位新生明確怎么做才符合一名合格大學生的要求,增強他們主動選擇正確行為的自覺性,使個別紀律觀念差、自律自制能力不強的學生也能夠在群體的優化中接受健康的道德熏陶,增強紀律觀念。

(三)專業學習及能力培養教育

新生入校后,高校應進行一次專業學習教育,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所了解,包括所學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及專業特點、該專業的考研就業情況、學院師資情況以及學院的學風教風等。幫助學生穩定專業思想。樹立專業學習信心,激發學習動力,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教育新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不斷改善學習方法,端正學風學紀。此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應注意培養新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是高等教育的職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關鍵。

(四)集體觀念教育

進入大學之后,學生開始逐步編織起自己的人際交往網絡。每個大學生都有進一步發展人際關系的需要,每個學生也都有這方面的潛能,確立健康的群體意識,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把自己真正融于集體之中。幫助某些適應能力差和依賴性強的新生迅速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培養學生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寶貴品德。

(五)生活與人格教育

新生入學教育應倡導自信、自強、友善、誠信的生活理念和健全人格。要特別重視貧困生問題,一方面,要告知其國家和本校在解決貧困生學習生活問題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做法。另一方面,鼓勵貧困生自立自強、樂觀向上、艱苦奮斗、逆境成材,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生活困難和各種社會現象,化困難為學習動力,靠自己的努力創造輝煌的明天。

(六)心理輔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被重視,高校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和全面認識大學生活,在入學一周內對新生做一次心理輔導,入學—個月內對新生進行一次心理普查,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學會與師生和諧相處。每班選舉心理健康委員,幫助了解學生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及時疏導溝通,及時與輔導員或心理輔導老師溝通。

篇(4)

新生入學教育是針對大學新生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一系列教育,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第一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大學生涯的學習、心理健康和以后的成長成才。

一、大學新生思想的主要特點

1.學習不適應

大學與中學在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主要表現在中學階段主要是幾門主要課程的集中學習,老師不厭其煩地輔導,學生則被動地接受,因此學生對老師和書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而大學每學期都要開設好幾門不同的課程,教學節奏也比較快,帶教老師與學生接觸比較少;在學習方法上,中學階段主要是應試教育,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輔導,而大學階段強調以自學為主,課余時間較多。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面對大量的課余時間沒有能及時調整學習方法,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實和完善自己,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學習成績也不理想,因此表現出空虛、無聊的情緒和莫名的煩惱。

2.缺乏團隊協作精神

現在的大學新生基本都是“90后”獨生子女,一直是家庭的關注焦點,享受著父母給予的優越的物質生活,處事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思想活躍,喜歡追求時尚元素,喜歡標新立異,過于追求展現自我,經常耍小孩子脾氣,缺乏交往的技巧,集體意識薄弱,不習慣集體宿舍生活,不能很好地處理同學關系,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在班級活動中,有些同學懶散得甚至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班委之間互相推卸責任,等等[1][2]。

3.理想與現實的差異

一些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對新環境的期望值過高,憑空想象大學應該是天之驕子生活的地方,是神圣的“象牙塔”,對很多學生來說“心中理想的大學生活”應該是圖書館、籃球場、學生會……他們心目中的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沒有高考的壓力,沒有父母的嘮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一切都是美好的。經過幾年的拼搏終于實現了之后,然而進入了大學后發現這里的生活和高中沒有多大區別,學習依然是最重要的,生活也沒有什么改變,始終圍繞著宿舍、食堂和教室。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他們不斷完善自我,離開父母的管教要求他們學會約束自己,抵抗各種誘惑,如電腦游戲、小說、電視劇等。許多大一新生不知道該干什么,沒有了生活的目標和動力。

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1.校紀校規及安全教育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大學新生入校時校方就要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讓學生從進入校門的第一天起就養成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的良好習慣,使新生在大學期間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少走彎路,順利完成學業。可以邀請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采用講座形式向同學講解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不能觸碰的“高壓線”,如考試作弊等,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新生認真學習《學生手冊》,讓每一位新生明確怎么做才符合一名合格大學生的要求,讓學生從中學的紀律觀念向大學的具有人性化觀念轉變,使紀律的條文成為學生自身的行為準則,從而順利完成學業。

安全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內容,是對新生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預防教育,提出忠告,加強自身防范能力的有效措施。校方可以邀請校保衛處人員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向新生開展人身安全、財物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讓新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專業思想鞏固教育

部分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聽從家長的指點,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或受知識、閱歷的限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想當然地填報了志愿,入學后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他們思想波動較大,他們既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又不想再回中學復讀一年,所以就留在大學里得過且過,在學習上常常應付了事,經常逃學,在生活上表現散漫,最后導致多科考試不及格,留級甚至退學。如何讓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這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首要內容。校方可以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特別是資深教授的積極性,結合本專業特點,通過專家座談、名師講座等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感性的認識和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同時向學生介紹大學的教學方法、考核制度、學習要求,提醒學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學習主體的角色轉變,把握學習的主動權,引導新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重新客觀地認識評價自我,找準自己的位置,既不要以“天之驕子”而自居自傲,更不能高喊“60分萬歲”而自暴自棄,要做到珍惜學習機會,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順利完成學業,使自己早日成為合格的有用之才[3]。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新生進一步明確大學學習的目標和奮斗方向,增強預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幾場講座,應該是持續一段時間的課程教育,幫助新生進行自我評估,引導新生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進行認識,分析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劣勢與不足,幫助他們提前了解社會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了解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應做好的知識、技能、素質等諸多準備,使他們對成才方向和階段性目標更加明晰,使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強。校方可以安排理論課教育,通過邀請畢業生、用人單位領導或者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作專題報告,邀請地方人才市場負責人介紹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情況,邀請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介紹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和發展趨勢,以及邀請校友為新生現身說法等形式,讓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業、什么是擇業、什么是職業、什么是事業,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志趣和個性特點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幫助他們為未來職業與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同學在中學階段,為了升學,無暇顧及其他,進入大學以后,開始集體生活,由于缺乏社會經驗,不太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從而出現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困擾,甚至發展成為心理障礙。校方應通過組織心理學知識講座、心理專家面對面等形式,進行較為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廣大新生了解心理健康與智商、心理健康與情商、心理健康與成才的關系,以及出現心理問題如何化解或自助、互助途徑,等等,引導學生追求陽光心態,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和諧發展[4]。

三、結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校方應通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環節,把大學的紀律、制度、學習方法等逐步教給新生,使他們盡快進行心理調適和角色轉變,端正學習態度,明確人生目標,自主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并在學習和各項實踐活動中不斷培養和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新生入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階段的一項基礎工程,一定要與時俱進,朝著長期化、制度化、科學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它的目的和功效。

參考文獻:

[1]李帥英,曹秀芬,何麗英,孫義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問題與對策淺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11,(4):409-411.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7-0000-01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大學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的重要途徑,是使新生完成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過渡的重要方法。因此,切實做好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具有現實的意義,無論是對新生自身發展,還是對學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做好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首先必須了解當前大學新生的特點。

從2012年入校的學生身上來看,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學生占絕大多數,他們多是獨生子女,與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一起成長起來。隨著物質條件和社會實踐的豐富以及大眾傳媒的崛起,他們受環境影響較大,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時又缺乏長遠規劃,易于感情用事。再加上一直以來他們都在父母的悉心照顧和親戚朋友的關心和愛護下成長,幾乎沒有經受過困難和挫折,因而缺乏艱苦奮斗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總而言之,目前的“90后”大學新生思想上呈現如下特點:

一、心理矛盾錯綜復雜

新生進入大學以后,在心理上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大學新生對錄取的學校和專業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與自己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表現出失落、彷徨等情緒。

2、依賴性與獨立性的矛盾。高中時代,學生在家依賴父母,在校依賴老師。而進入大學以后,這種依賴性已經不能讓他們繼續安逸地生活下去,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他們必須獨立自主,必須靠自己的能力去應對和解決實際問題,由此產生了一對矛盾。

3、優越感與自卑感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新生在中學時代是老師和家長的驕傲,考入大學更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優越感,覺得今后的人生將一帆風順。但他們進入大學以后卻發現自己原有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大學不再像中學時代只注重成績,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顯,當遇到更優秀的同學時,他們極容易產生自卑感。

二、學習不適應和自學能力較差

大學是與中學完全不同的學習,無論在學習內容上還是學習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區別。大學的綜合課程的學習相對較少,取而代之的是專業課的學習;大學不再是老師灌輸式的教育,老師主要講的是學習方法和原理,學習還是得靠學生自己去鉆研。除上課時間以外,更多的課余時間交給了學生自己,因此,大學新生必須在進校初就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己自學的能力。

三、人生目標缺失

大學新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目標缺失,考上大學的成功讓他們有了優越感,覺得自己的人生目標已經達到,失去了奮斗的精神。但實際上,這時的新生迫切而要為自己尋找一個與新環境相符合的人生目標。過去的榮譽已經成為歷史,面對新的挑戰和競爭,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樣才能不懈地追求下去。在大學的生活、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這時就需要用人生目標來激勵自己,從而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為此,在大學生活開始前,可以讓大學新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制定階段性,長期性的學習、生活計劃,這樣他們的人生才能夠繼續向好的方向邁進。

針對學生在思想上呈現的特點,我們在開展入學教育工作時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校史、校風校紀教育

對新生進行校史教育,旨在讓新生了解學校的歷史,對學校的發展和進步產生自豪感,形成“進校時,我以學校為榮”的情感,使新生一進校,便有了在這所學校求學的堅定意愿。

對他們進行校風、校紀教育,則是為了使他們一進校便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為此,我們可以借助《學生手冊》,讓新生詳細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而從行為上約束他們,以便形成良好的校風。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夠引導大學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夠指引大學生走什么路,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夠指引大學生為什么學。

高考的成功與否已成為過去,面對著新的人生起點,大學新生必須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朝著更高、更強的人生高度邁進。大學新生從一開始一旦沒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那么他們的大學生活將是沒有目標和動力的。為此,可以借助本校學生成功、成才的例子來教育我們的新生。

3.專業學習教育

新生進校以后,應該進行一次專業學習教育,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所了解,包括所學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專業特點以及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的考研就業情況、學院師資情況以及學院的學風教風等。

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學習。為此,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開展專業學習教育。如通過專業教師專題報告、高年級優秀學生、考研學生和經驗交流以及座談會等形式,幫助新生明確學習目的和自身定位,教育新生明確學習主體的角色轉變,使大學生變高中階段的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尋求教育。此外,還要幫助新生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以適應大學學習特點,如引導新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中心各種文獻資料,學會自我解惑,幫助學生穩定專業思想,樹立專業學習信心,激發學習動力,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教育新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不斷改善學習方法,端正學風學紀。

4.集體觀念和感恩誠信教育

進入大學之后,學生結識了新的朋友,開始逐步編織起自己的人際交往網絡。每個大學生都有進一步發展人際關系的需要,每個學生也都有這方面的潛能來確立健康的群體意識,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把自己真正融于集體之中。應該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來營造新生溫暖的“家”,積極幫助某些適應能力較差和依賴性較強的新生迅速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真正形成學生班集體的凝聚力。其次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教育他們個人服從集體、小集體服從大集體,既要維護班級榮譽、又要維護學校榮譽,讓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 此外,還應培養學生幫助同學、樂于助人的寶貴品德,使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富有愛心,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

另外,對新生進行感恩誠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讓他們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人人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誠信教育涉及方面就更寬了,例如學習科研誠信,包括考風考紀、論文撰寫、匯報成績,不惡意拖欠、逃交學費,不惡意拖欠國家助學貸款;人際交往誠信,對不說謊話,不惡意欺騙他人,不失信于他人,不誹謗他人,遵守諾言;網絡誠信,文明使用網絡語言,不剽竊、不煽動、不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等。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作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環境下學生的心理特征差異顯著,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受到重點關注。

對于剛剛走進大學的新生來說,心理上主要有兩個方面亟待引導。一是關于個人在過去以及今后幾年內的生活、學習、目標、家庭等方面存在的心理或思維的成長和演變,一是對于他人、集體、組織等方面的觀點或行為的認識和完善。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但也正是因為普遍,所以,作為輔導員,輔助學校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一般來說宜“輸”和“疏”。“輸”指“輸入”,意思是采取講授模式。可利用開學期間學院統一安排的學前教育時間集中對新生進行主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可利用每周周末的班級集中時間進行適當的講解以保持教育的持續性。與此同時,“疏”指“疏導”,是穿插在心理健康教育始終的重要環節。我們可采用傾聽、建議等輕松靈活的方式將這一環節落實在平時的談心、查寢等工作中。此舉不僅有利于輔導員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從實際效果來看,此種方式也更容易為學生們所接受,比較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中的進一步深入。

6.安全教育

鑒于學校周圍社會環境的復雜性,盜竊、推銷、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威脅著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因此對大學新生開展安全教育對學校的穩定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校和社會上發生的典型案例來幫助新生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幫助新生切實提升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能力,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總之,如何搞好新生入學教育,指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永恒的話題。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人員,只有不斷探索大學新生的個性特點,才能夠正確有效地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從而提高大學新生適應環境的能力。大而化之,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將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后勁,將決定一個民族的榮辱興衰。

篇(6)

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雖然是教育體制中的兩個階段,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兩個部分,他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中學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大學教育的效果,大學教育是對中學教育的升華和延伸。只有在認識到兩者的關系基礎之上,仔細研究兩者的差異,才能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做好兩者的銜接,平穩過渡。總結一下,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習環境不同

大學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對于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時期的死記硬背,填鴨式教育明顯不適應大學教育。相比高中的填充式教育,大學教育側重啟發和引導,因此在授課方式,評估方法,學習方法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

1.授課形式變化與中學的小課堂,通識教育,固定科目,側重知識灌輸不涉及技能訓練和專業學習的特點相比,大學則是名副其實的“大課堂”。首先從直觀上來講,大學的“大”,體現在課堂上上課人數眾多,除了一些專業課程分班級,限定人數以外,大學的很多課程上課人數超百人。而且,秉承著包容辦學,兼收并蓄的宗旨,大學的課堂全面開放,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甚至一些大學面向校外人士,為全社會提供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平臺。其次,大學課堂的“大”體現在內容的多樣和豐富。不同于中學教育依照課本,按部就班的學習。大學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章節,專題進行不斷的深入和延展,學生除了需要學習教材之外,還要廣泛的閱讀相關書籍。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更多的是一種觀點,是引導和啟發。最后,大學教育劃分了專業,并且與職業掛鉤。尤其是在高年級階段,學校還會適當安排一些實習課程,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自己的所學專業。

2.評估方法變化說到中學教育,最讓廣大中學生刻骨銘心的就是一場接一場的考試。由于面對升學壓力,老師不得不使用考試這一唯一也最有效的手段來督促學生不斷學習,分數也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唯分數論”的評估方式徹底打破。無論是課后作業,還是期末考核都形式多樣。除了常規的考試之外,有的需要撰寫學術論文,調研報告,有的需要小組討論,考試的形式除了紙質試卷之外也有電子版的,甚至是錄音和視頻。任課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出勤,上課表現,平時作業,期中期末成績,論文等等綜合打分。可以說既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對于團隊合作,人際交往,邏輯思維,文字表達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考量。

3.學習方法變化新生初入大學面對一學期十幾門科目,每一門課老師布置的大量的閱讀書目和作業,常常難以招架,因為中學階段與大學階段的學習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學階段是單一的考試導向,因此題海戰術是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對付中學考綱當中固定的一些知識點,進行反復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直接成就高分考生。而進入大學以后,學習方法應側重思考,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廣泛的閱讀與研究,學會進行邏輯思維,進行歸納總結,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以上學習環境的變化使得新生進入大學以后容易產生兩種情緒:一種是“大學輕松論”,認為大學課堂沒有老師管,作業少,考試只要六十分萬歲,畢業也很容易糊弄。因此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貪圖享樂,日日沉溺于網絡游戲,將精力放在逛街,談戀愛和過多的社團活動中,逐漸迷失自我,荒廢光陰。另一種是“大學辛苦論”,認為大學知識紛繁復雜,難以駕馭,進而懷疑自己學習的能力,在別人輕松通過考試而自己門門掛科的時候,壓力過大,失去自信,打退堂鼓,嚴重的可能會產生抑郁的心理問題。

(二)管理模式的變化

從學校管理層面來比較,中學階段的管理模式是“保姆式”的貼身管理。班主任老師負責整個班集體的學習,紀律,日常活動管理。由于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主要的活動就是學習,因此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課老師幫學生制定了一系列規定,要求學生嚴格執行,比如學習方面,每天學什么內容,什么時候測試學習效果,每一名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成績下降應該如何輔導,都有老師全程幫助。在家里,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更是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大學階段的教育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根據個人需要自主決定學習哪些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進入大學以后,學生發現老師除了上課,其它時間并不總是能見到,即使是輔導員老師,因為所帶班級太多,平時關注的僅僅是一小部分家庭特別困難,或者行為習慣出現問題的學生,而對于廣大普通學生可能一年也只能見幾回面。因此,突然從“保姆式”管理轉換到自主管理模式的新生們會出現一系列不適應的現象:比如說,有的孩子自主能力較差,沒有老師幫忙制定學習計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少了高考的目標,學習和生活頓時失去方向。容易消極墮落,自暴自棄。

(三)人際問題出現

人都是社會動物,每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學會處理不同關系。但是相對而言,學生階段由于專職學習,老師和家長為孩子人為筑起了一堵“與世隔絕”的圍墻,因此,中學階段學生面臨的人際環境相對簡單,單一,遇到的人際困難也較少。而相比而言,大學面臨的人際環境就要多元復雜的多。中學階段由于同學們基本都來自同一個地區,因此生活習慣等都大致類似,且由于相處的場所基本是單一的教室,幾乎不存在什么人際矛盾。而家長和老師一致灌輸的都是“學習最重要”的觀點,即使一些學生性格孤僻內向,也會因為成績好而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然后進入大學以后,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甚至還有外國同學,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家庭背景,生活態度,口音,口味,愛好等等都不一樣。再考慮到除了教室以外還有宿舍,其他社團活動等等不同場合地點,矛盾自然會出現。此外,大學階段學生需要處理的關系除了同學之間,還有與其他院系同學的關系、高年級學長學姐的關系、宿舍管理阿姨的關系、異性之間的關系、以及輔導員及任課老師的關系等等,在處理這些關系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一些問題。

(四)生活環境變化

中學階段,大部分的學生在家由父母照顧,即使是住校生父母也會經常探望,替他們洗衣服,整理床鋪,因此大部分學生沒有過真正獨立自主的體驗。而進入大學以后新生要面對很多難題,新的地方,可能離家千里之外,氣候不適,習慣不同,風俗不同,首次住集體宿舍,和其他的陌生同齡人分享一個空間。初次面對這些難題,新生們不免茫然不知所措,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思念家鄉,親人,朋友。這些情緒可能會帶來強烈的焦躁感,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對策

面對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諸多差異,我們有必要對大學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幫助他們迅速調整心態,轉換角色定位,規劃大學生涯,選擇自我發展的合適道路,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自我成長,也有利于學校的管理和人才培養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

1.學業輔導

學業輔導是一項長期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從小形成的學習習慣想要立即改正談何容易,因此需要老師建立長期的輔導機制,并且建立學生個人學業檔案,從新生入學之初起進行追蹤,并且分階段評估,過程中不斷修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直到學生畢業。學業輔導首先在新生開始上課前一個星期進行大學專業背景介紹,專業前景,就業趨勢,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專業概念,培養對專業的興趣。這個階段可以邀請院系專業老師,相關領域的優秀校友介紹經驗。也可以請在校的高年級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方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養成思考和閱讀的習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拘泥于老師上課講授的知識,保留對于知識的渴求。同時,要在新生階段就灌輸職業規劃意識,要求學生們花一些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發展道路,并與同學老師們進行交流,找到實現職業目標的具體路徑。

2.心理疏導

新生初入校園,由于生活習慣,地域,氣候,性格,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不適所引起的心理問題不少,學校應及時進行疏導,召開團體心理講座,普及心理健康意識,要求學生遇到心理問題及時與心理老師溝通談心,尋求幫助。同時,輔導員老師要適時關心班級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差,成績不好,家庭出現變故或者行為異常的學生。要引導學生逐漸摒棄自私的小我思想,融入到班級,宿舍的集體之中,積極參加班級的一些活動,與同學們交流感情,不封閉自己,隱藏情感。遇到問題也不要慌張,要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同時,培養一些得力的班級干部十分重要。作為輔導員老師的“喉舌”,這些學生可以敏銳的向老師匯報班級情況,部分同學的動向,及時發現問題。如果有可能,輔導員老師亦應掌握學生家長的聯系方式,發現學生出現異常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找到出現問題的根源,與家長一起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3.生活指導

生活指導方面事無巨細,要充分發揮學生會的力量,提前印發校園小貼士,詳細介紹校園內部結構,以及外部設施。比如校園地圖,標注不同教學樓,食堂,圖書館的名稱和地點。校外交通指南,去火車站汽車站的路線,哪里有超市,哪里有好吃的。校園重要電話,比如輔導員老師的手機號,QQ號,微信號,校園110電話,各種外賣電話。這些小冊子由學生自己編輯,印發,生動形象,與新生貼的更近,更有說服力。同時,作為輔導員老師要深入學生宿舍,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安排得力的學生干部關注同學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并及時報告輔導員。

篇(7)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人才培養,始于成功的新生入學教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即是幫助新生快速地融入大學生活,樹立新的奮斗目標,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開啟大學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良好開端,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

一、入學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深入,迅猛的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群體的成長要求對現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國內高校高度重視新時期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把入學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對入學教育的內容、形式、途徑以及方法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發展,質量和效果也有著顯著的提高,但是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仍不容樂觀。據了解,國內高校都為新生設置了入學教育活動,但許多僅限于“全體大會,講校史,講個人英雄史”,上一堂大規模的思想教育課。不少新生反映,這種形式的入學教育缺少具體和感性的指導,聽下來收獲不大。

二、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體系

1、愛國愛校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命脈,又是品德教育的中心。愛校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愛國、愛校教育,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建設文明的和諧校園具有重要作用。軍訓是新生入學的第一課,是對新生的意志力、吃苦耐勞、組織性和集體榮譽感等方面的綜合考驗。開展軍訓對于學生增強愛國愛校主義、集體主義觀念、牢固樹立國防意識,培養民族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深化愛國愛校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2、專業思想教育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學習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學生初入校門,對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和陌生,對學校和專業也不盡了解。為使新生盡快適應高校學習生活,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介紹專業情況、培養目標、社會需求,使他們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指導他們在學習環境中重新審視自己,激發新的學習動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的競爭。其次可以通過學生會、社團組織等,加強新生與同專業師哥師姐之間的溝通,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專業學習交流活動,讓新生能夠較好地獲取學習經驗,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3、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學,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作為剛入學的新生,從原來熟悉的環境中突然來到陌生而又新鮮的大學校園,在心理上對新的生活環境有種新鮮感和畏懼感。這就容易導致一些不良心理情緒,失落感、焦慮感、排斥感、沾沾自喜感、消費的差異感、松懈感、解放感、空虛感等心理感受錯綜復雜。因此,對大學新生及時地進行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成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當務之急。從大學新生心理特點出發,多形式、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矛盾,走身心健康成長之路。

4、誠信教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公民的道德范疇,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志。向大學生灌輸誠信教育的知識已成為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品質的迫切需要。現如今,全國各所高校主要圍繞學生誠信求學、誠信交往、誠信社會行為等方面對新生進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端正治學態度,發揚科學治學的精神, 強化學術道德及規范教育,堅決杜絕上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學術態度不端正等不良學習行為。培養學生誠實為人、誠信做事的優良品質,嚴懲假困難、惡欠費、亂言表等不良行為。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培養誠實、守信的人。

三、關于新生入學教育的幾點思考

就新生而言,入學教育能讓學生了解學校、認識老師。通過老師能了解專業,了解大學學習的特點和模式,盡快熟悉大學環境,適應大學生活,并盡早做出學業規劃,踏踏實實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但當前新生入學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必須考慮和重視的。

1、育與多形式教育相結合

育是指一段時間內的連續教育,多種形式教育是將教育內容分散穿插于其他教學及實踐環節。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多、任務重,一定要堅持育與多種形式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一方面,學校利用入學教育周(月)等形式集中精力地對新生進行系統的入學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工作部門還要將教育貫穿于大一學年,將新生入學教育納入學生教育管理總體框架,統籌安排,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教育內化,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確保教育效果。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建立學校與家庭聯動教育機制,通過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召開新生家長會等形式,向新生家長們介紹學校、學院、專業的基本情況,闡述大學素質教育理念及各項學籍管理和日常規章制度,爭取獲得家長對大學教育理念的認同與支持。同時,還可以請新生給家長寫一封信,表達感恩之情,表述學業規劃,展望未來發展。通過學校、學生、家長的互動,使得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實現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優勢互補。

3、重點教育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入學教育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不能流于形式,光看表面。新生們的家庭情況、高考成績、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精神面貌等方方面面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到學生中去,細致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注重個別引導,化解疑難,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同時還要把握重點人群, 重點關注和疏導心理上存在明顯負面情緒、家庭經濟困難、上網成癮或有其他特殊困難的新生。重點做好以養成教育、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主的發展規劃教育,使學生從一入校就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整體規劃、形成科學的成才觀和發展觀,從而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實現良性循環。

大學生入學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工程,對于剛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入學教育的意義非常重大,直接影響他們在大學階段的學習效果和成長模式,甚至影響到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和作為。高校只有不斷完善入學教育內容、拓展教育方式方法,為優良校風學風的形成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打好基礎,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孟威,關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點思考,文化教育,150500

篇(8)

關鍵詞:新生入學教育 現狀 問題 策略

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個環節,是大學生適應生活變化的需要,也是成功完成角色轉換的關鍵階段。成為大學主力軍的90后有著更加鮮明的思想特征,這也要求我們在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理念、內涵以及方式方法亦應做出相應改變。

一、高校新生面臨的困境

1.適應環境問題。

在我國,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最辛苦階段,對我國學生而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學生進入高三后,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體育課等副科全部讓位于主課,在這種高壓環境下,每一位學生都緊繃了神經,來全力以赴高考。在高考結束后,一大部分學生進入到了自己心儀的學校,但是進入大學的新生并不是如魚得水,因為要過集體生活,獨立的經濟生活、考驗料理生活起居等事情,都考驗著新生適應環境的能力。其中就有部分同學因為不能適應而出現焦慮、抑郁、學習下降等情況,煎熬著學生的內心,使他們不同程度地出現心理問題。

2.人際交往問題。

此外,進入大學后,人際交往的范圍擴大了,原來只是簡單的師生關系,同一地域學生之間的交往,現在不僅要和不同地域、不同習俗的同學打交道,還要與各類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成員交往,這與中學比較起來在交往的范圍更加廣闊,同時大學的人際關系相較中學更加復雜化,這對新生的人際交往提出了挑戰。人際關系緊張或不協調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中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他們的中心只是一個“學習”,而大學里的交往就不那么簡單了,包括同學、異性、師生、社團等,新生們遠離往日熟悉的人際關系圈,天天面對著自己無法選擇的同班同學和室友,對于缺乏人際交往實踐能力的大一新生來講,容易在交流過程中產生障礙。

3.學習問題。

大一新生們在中學階段大多數學習都比較好,都享受過太多贊美和褒獎,但進入大學,周圍的同學們學習成績相當,他們不再像中學那樣名列前茅,個別可能沒有當上班干部,于是突然覺得昔日風光不再,心理優勢蕩然無存,由于心理落差較大從而產生從未有過的困惑、迷茫。大學更考驗著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更多的自由學習時間,但有不分同學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而變得迷茫,以致會沉溺網絡而不能自拔。

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1.思想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

為了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我要把立德樹人意識放在第一位,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為基礎,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入到入學教育中去,并以形式政策教育等為手段,鞏固和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新形式下,我們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能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大學新生心理特點出發,增加教學形式、拓寬教學渠道,分析講解大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各種困惑和矛盾,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看待從而走身心健康成長之路。通過對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檔案,及時掌握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使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得到有效的指導。

2.專業教育與成才教育。

為了讓新生盡快的適應高校學習及生活,首先要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各院系老師介紹專業情況使他們對所學專業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其次,向學生介紹專業與職業的關系、就業形勢、應具備的素質,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樹立明確的成才目標,增加專業興趣,穩定專業思想,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次,要向學生介紹本專業的課程設置、考核制度、學習紀律,組織學生參觀本專業的實驗室和實訓場所等,拉近學生與所學專業的距離。

3.學習方法指導和生活指導。

要引導新生及時調整過去的學習方法,在入校后及時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教育,讓其明白大學和中學學習中的差別,盡快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通過各種途徑,比如班會、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形式,讓新生明白大學學習中存在著課程門類多,學習周期短,專業性強等特點,完全靠自己主動自覺學習,在學習中以探索式、實踐式學習成分增大,學習途徑多元化。同時開展朋輩教育,讓高年級優秀同學為新生介紹學習經驗和成長過程,在與學工干部齊心協力下,共同幫助新生科學籌劃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樹立學習信心。在生活指導方面,要讓新生做好從已習慣的家庭生活向校園集體生活的轉化,學會獨立和共處。在入校后,就盡快幫助新生熟悉與其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校園環境嗎,指導他們使用“一卡通”、校園網等與其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同時要深入了解學生思想生活現狀,關注新生中的弱勢群體,盡快幫助他們消除自卑心理,及時給他們溫暖與鼓勵,宣傳國家及學校對困難學生的有關資助政策,消除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

三、我國當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問題的對策

1.開展通識教育和專題教育的相結合。

在入校會,我們要進行集中教育,讓新生能從總體上對大學的學習、生活等有一個宏觀認識,在集中教育結束后,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分專題組織教育活動,引導新生領會、消化前一階段的教育內容,進一步鞏固入學教育的成果。新生的入學教育應一直持續到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末,以便讓他們在較長的時間里得到指導和幫助,實現順利過渡。

2.注重強化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結合。

在一段時間內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這種密集式的教育活動中思想得到啟迪、心理得到調適、行為受到約束,這本身就是對教育的強化。在這種強化式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活動中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功能。強化教育與學生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參與中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使教育目標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動力,激發起行為實踐的自覺性。也只有當外在的強化教育與自我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的時候,入學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3.加強理論教育與現實教育的結合。

理論教育體現了教育的系統性、科學性、知識性,而現實中的典型事例則體現了教育的驗證性、示范性、啟發性。特別要充分利用本校的、身邊的典型事例,必要時可以請當事人回校作報告,講述他們的創業歷程和成功經驗,往往能在學生中產生強烈反響與共鳴,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篇(9)

一、中職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畢業進入中職后,他們面臨著一系列的變化,諸如環境發生了變化,來了一個新奇而又陌生的環境;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很多同學第一次住集體宿舍,第一次處理生活日常事務;人際關系發生了變化,和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級的同學打交道;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東西在悄然無聲地發生了變化,比如身體、心理、角色等。在面臨這些變化時,很多學生難免會產生彷徨、焦慮、緊張、失落、孤獨感。比如有的學生在入學初,選擇了打退堂鼓;有的學生被學校勸退;有的學生違反了校規等。因此,能否通過入學教育使他們正確認知學校,認知其所學專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了解中職的學習和生活特點,并以此為基礎,規劃新的生活,將直接影響到整個中職生涯。

二、中職新生入學教育的設計

中職生源具有多元性、廣泛性的特點,因為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長環境和不同的生活經歷,加上學習基礎差,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自律意識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較落等,這些都為新生入學教育增加了難度。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學校自身和生源的特點,做好統一部署,建立學校統一指揮,學工部門為主體,以系為單位,各職能部門參與配合,各司其職,同時統一協調,多層次、多方位的為入校新生提供全面、周到而細致的服務。比如后勤部門負責的食堂,食堂的衛生、飯菜品種口味價格、工作人員態度會影響新生入學;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影響新生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例如工作人員不小心把學生的名字打錯了或者念錯了。因此,我們要讓參與新生入學教育的各部門意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在內容設計上主要有入學面試筆試、軍訓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校規校紀和常規管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啟蒙教育。

三、中職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1、入學試和筆試

在新生入學時,通過大規模的筆試和面試,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學校的管理理念,提前明確作為中職生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2、軍訓教育

軍訓教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堂課,主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軍事科目訓練等。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升國旗、國旗下的講話、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等;軍事科目訓的形式主要有隊列訓練、內務知識、軍事常識等。通過軍訓教育,目的在于迅速將一個散亂的新生群體組織為一個統一的集體,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紀律意識、團隊意識和集體生活意識,幫助學生迅速融入到新奇而陌生的集體中,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鍛煉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另外,軍訓教育中,通過教官和班主任老師的觀察,再輔以一些文化活動,例如拉歌、聯歡活動等,可以發現和培養一批班干部,為日后的班級管理和班級建設奠定良好的開端。

3、校情校史教育

學校的發展史是一個永恒的教育題材,可以通過講座、櫥窗展覽、校內電子屏幕、參觀等形式讓學生直接、全面地獲知學校的基本概況、發展歷史、軟硬件配套設施、師資力量,了解學校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發展前景,了解學校已經畢業學生的去向,了解學校目前現任領導班級成員等重要信息,加深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從而產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另外,需讓學生了解學校各區域的功能,了解與自己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部門。

4、校規校紀和常規管理教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些學生在初中有著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抽煙、生活無規律、染發等,如果在中職入學時不加以規范和約束,會給學生本人和周圍同學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有必要在入學教育時使新生全面了解學校校規校紀,讓新生明確學校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意識,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現違反校規校紀現象,努力做一個合格文明的中職生,主要內容有:中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違紀處分條例等,同時明確告知新生學校會常抓不懈得加強校紀校規的教育和監督。此外,還需要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日常管理,比如學生操行評定辦法、獎學金評定辦法、資助政策、宿舍管理、學籍管理、社團管理、學生會管理等。

5、安全法制教育

中職生入學的年齡大都集中在15-16歲之間,他們大多數人缺乏社會閱歷,容易輕易地相信他人,比如相信推銷的產品、大街上張貼的招聘廣告、詐騙短信等。因此,有必要開展以防騙、防盜、防火、網絡安全、交通安全、衛生食品安全為內容的安全教育,明確告知各種求助渠道和方式,同時梳理在校園生活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向學生講述校園的傷害事故案例及處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組織新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學會遵紀守法,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并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受到來自外部的傷害。

6、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生活環境、學習方式和社會角色等方面的變化,新生容易產生心理不適應。為了讓新生身心愉悅地生活和學習,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心理不適應現象、容易產生哪些心理問題、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如何尋求幫助等。

7、專業啟蒙教育

中職生畢業之后直接面向社會,從入學初,就開始朝著“職業人”方向努力。因此通過講座、新老生交流會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教育與普通中學教育的區別及其優勢所在,同時擺正自己的心態,不沉浸在中考失落的陰影下,明確不論從事任何職業,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過得充實快樂;同時幫助新生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的基本狀況,比如課程有哪些、如何學好專業課程、專業前景、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等問題,了解企業對目前中職生在知識、技能和素養等方面的要求,使得新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對自己的三年中職生活進行較早的規劃。另外介紹學校課堂外的特色活動,比如第二課堂、晚自習興趣班、職業技能大賽等,鼓勵學生在學習掌握好本專業必須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素養同時,多參加活動,鍛煉膽量,積累經驗,多閱讀一些課外書,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總之,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不僅需要集中的入學教育,更需要我們結合自己本校學生的特點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常抓不懈地對新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度過入學適應期,身心愉悅得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王少,劉張曉.中等職業學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探討[J].教育管理與評價.2006.24

篇(10)

近幾年,很多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大學生的閑暇生活進行研究,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目前我國大學生閑暇生活存在很多的問題,非常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不過筆者認為既然要教育要引導為什么不從新生入學就開始呢?大一新生剛剛來到校園帶著他們特有的學習心和敬畏心,這個時候進行閑暇教育應當是最合適也最有效的。基礎打好了,必然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在大學期間的生活以及學習質量。

一、閑暇生活對大學生的影響

1.閑暇生活的積極影響

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大學生在我們這個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關注大學生的閑暇生活也就成了社會發展的一個必要要求。良好的閑暇生活,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擁有更好學習成績還能使大學生有更好生活!良好的閑暇生活可以構建大學生完滿的生活狀態,可以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達到人際和諧;良好的閑暇生活同時還能促進大學生不同社會角色的建立,促進他們的完成自我認同和自我接納;高層次的閑暇生活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活動,使大學能有創新和探索的機會。

2.閑暇生活的消極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閑暇生活能夠幫助大學生獲得有意義的生活,但是若不能很好的理解閑暇、安排閑暇生活,也會造成消極影響。美國的斯特羅姆在《閑暇社會教育》一書中寫到:“閑暇導致了孤獨、無聊、自殺和犯罪”, 這就是不能很好利用閑暇生活,反而因為閑暇的自流性和盲目性引發出的各種社會問題。據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目前的閑暇生活質量并不高,各種問題也正日益凸顯,例如大學生的閑暇生活沒有規范,活動類型參差不齊,有積極的更有消極的;時間分配也是及其不合理,要么閑暇生活仍然用來進行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延伸,要么就是完全的放松和娛樂,只是一味的消磨時間,因而很多大學生閑暇活動后,感覺空虛和無聊;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我約束、控制能力都不夠強,容易受社會各種不良風氣和生活模式的影響,例如喝酒、打牌甚至賭博,這些消極活動內容極易在大學生中流行。

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現狀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開端,是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新生入學教育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要引導、幫助新生認識高等教育和大學生活的特點,認識專業及其發展走向,認識自我和成才途徑。高校管理者應從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從現代教育思想和科學教育理念出發開展入學教育,指導學生更快的融入大學的文化氛圍,并盡快的適應大學生活,使他們身心健康而愉快,順利的度過大學生活,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這是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和要求,每年新生報到后每個學校都有對新生進行為期10—20天的入學教育,有些院校會有一些屬于自己的特色教育內容,但大部分學校入學教育的內容比較相似,主要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法規教育、安全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思想教育、誠實守信教育、國防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幾大塊。盡管里面很多內容都涉及到了教育,但是唯獨缺少了對大學生閑暇生活的教育及引導,更沒有哪個學校在入學教育中就提出明確的閑暇教育的觀念。由于大學生的閑暇生活日漸受到關注,一些院校也意識到了這點,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開始有一些閑暇教育內容,不過還沒有形成體系。

三、具體的教育及引導策略

1.關注大學生的閑暇生活,讓閑暇教育成為新生入學教育新內容

根據新生入學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應該把閑暇教育納入入學教育的內容體系中,大學新生對大學生活還不十分了解,急需了解大學的各方面知識,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閑暇教育,告訴他們如今的大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知識、技能以獲得畢業后維持生活的職業之外,還應該學習閑暇生活的知識和技能,前者為了生存后者是為了生活。讓新世紀的大學生不僅能夠在自己的學業上有所成就,也能成為一個會生活,懂生活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健康全面的人才。美國的閑暇教育走在世界前列,他們的教育目標就是:通過教育,使得個體提高自己的閑暇生活質量;了解閑暇機會、閑暇的可能性和閑暇的要求;了解閑暇對個人生活質量以及對社會結構的影響;具備廣泛開展閑暇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鑒賞力。由于文化的差異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但是可以從中借鑒適合我們國情和文化的內容。例如從新生時就對大學生進行閑暇知識教育,讓他們了解閑暇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閑暇活動內容。

2.大一適應時期開展多樣化的閑暇生活宣傳活動

閑暇和閑暇教育在我國的研究處于剛起步階段,理論不成熟、系統也不完善。但是在慢慢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先對廣大學生進行大力宣傳,特別是大一新生階段讓閑暇觀念慢慢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宣傳,例如廣播、板報、宣傳欄、網絡、校報等,告訴大家高層次的閑暇生活是什么樣的,怎樣培養自己良好的閑暇習慣,怎樣進行閑暇時間管理、分析自己的特長,尋找自己真正的閑暇興趣和愛好,慢慢引導大學生認識閑暇、了解閑暇,之后他們才能形成自己個性化的閑暇生活,使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富有意義。

3.進一步發揮學校在閑暇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把閑暇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和教學體系中只是閑暇教育的開始,學校要積極主動的整合自己各方面的資源,積極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學會時間管理。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就開始引導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閑暇時間,使他們充分認識時間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通過引導逐步培養學生對閑暇時間的自我規劃、自我判斷和評價;激發學生的成才意識,喚起學生的自覺性,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讓自己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收獲。

(2)為大一新生提供合適的閑暇生活參照內容。大學生是未成熟的社會人,閑暇教育的內容應側重于社會能力、學習能力及判斷決策能力的獲得,為大學生將來走入的社會做準備。因此大學不僅僅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設備和場所,還要設置能夠培養大學生能力,滿足其社會化要求的課程,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都設置有選修課程,在不影響正常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同時,選修課程可以多設置一些培養大學生閑暇能力的課程。例如跆拳道、臺球等體育課程,速記、公共、食品與營養、時裝設計等實用課程;繪畫、攝影、表演等藝術課程。既能培養大學生各種有益的閑暇興趣和愛好,又能訓練和加強大學生閑暇活動的能力和技巧。

(3)創辦多樣的學生社團及開展多樣的社團活動,引導新生入社團。大一新生報到后,學校的各種社團就要開始招新,引導大學生進入不同類型社團也是幫助大學生度過閑暇生活的一個重要措施。大學生社團活動應該在學校的規范和管理監督之下開展活動,而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顧。同時還有與時俱進不斷優化社團結構,拓展社團類型,增加社團數目,豐富社團活動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同學的需求。

(4)為新生樹立閑暇生活成功典范,發揮榜樣模范帶頭作用。大學生的閑暇活動主要方式是和同學朋友一起活動,因此同伴間的相互影響是深刻和經常性的。為新生樹立閑暇生活成功的典范,特別是新生自己院系的師兄師姐,家庭、背景都相似的情況的榜樣更易于被新生接受和認可,進而學習其好的閑暇生活模式和進行積極的閑暇活動。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說“在現代社會中同伴群體的影響甚至大到改變傳統的文化傳遞方式的地步”。

(5)幫助新生獲得良好的閑暇技能。閑暇社會學認為進行閑暇活動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一定數量的閑暇時間,二是必須的閑暇設施,三是相應的閑暇技能。只有真正掌握了閑暇技能才能進行高質量的閑暇活動。因此需要學校以學生活動為載體,有意識的通過教育手段介入,使學生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掌握閑暇時間的管理技能、閑暇活動的選擇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閑暇心態的調節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體現自我價值,提高閑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明.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D]:(碩士學位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07.

[2]羅華.大學生閑暇及閑暇教育現狀抽樣調查及對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師范大學,2004.

[3]姜羨萍,巢岑.大學生閑暇生活的教育和引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5(3):36-37. [6] 李慶峰.大學生閑暇生活的現狀[J],青年探索.2003(1):24-27.

[4]楊志紅.關于大學生閑暇生活的現狀及思考[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習學報.2005(6):51-55.

上一篇: 本科通信畢業論文 下一篇: 眼科護士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婷婷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另类国码 | 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拍 | 日本中出中文在线视频 | 婷婷综合中文字幕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