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資金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21 02:38: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政資金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政資金管理論文

篇(1)

(1)預算編制量表格式過于繁多,欠缺統一格式,導致單位內部財務部門匯總工作過于繁雜及費力;

(2)進行專項資金核算時由于沒有對資金支出設定明細賬,導致各項資金混淆,難以分清,不利于開展核算工作;

(3)預算編制工作人員素質呈現高低不齊水平,進行專項資金預算編制時缺乏專業技能,容易使預算編制出問題或內容過于粗略。

(二)專項資金挪用問題。專項資金是用于特定項目當中,而事業單位并為將全部的專項資金投入到指定的項目中,僅將小部分專項資金投入到項目當中,將大部分專項資金進行其它方面的使用,這樣的專項資金挪用現象較為普遍。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而有些事業單位將專項資金用于其他公務活動、個人營利等行為嚴重危害到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不利于事業單位長期發展。

(三)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欠缺完善。當前很多事業單位在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較大的漏洞,首先表現在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執行度不高。事業單位制定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往往沒有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行修訂,導致管理制度過于落后,因此實際操作性不強。其次,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的目的性不明確,很多管理條款過于籠統,沒有根據事業單位實際情況具體化和細化管理條例。最后,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的實施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過于形式化,無法從實質上約束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

(四)專項資金缺乏監督力度。很多事業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方面欠缺一定的監督力度,主要有以下表現:

(1)欠缺相應的績效監督機制。財政部門只在乎專項資金撥付情況,對于專項資金的效益情況則缺乏嚴格的評價,沒有完善相應的績效監督機制致使專項資金的應用作用沒有得以真正的發揮。

(2)專項資金分配監管力度不夠,尤其是社會監管職能沒有充分發揮,導致無法保證分配的公平、公正性。(3)懲罰力度欠缺,財政監督的權威性與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

二、解決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財務管理力度,加強財務控制意識。在事業單位業務工作中,財務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事業單位業務工作的開展過程實際上也是事業單位資金流的運作過程,通過財務管理可以明顯看出業務工作中的資金支出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因此,為了提高事業單位各項資金管理水平,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單位財務部門的監督與管理。首先,應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資金使用者的責任感,同時使專項財務匯報制度化、專項財務資金使用檢查專題化。其次,加強財務對資金使用的控制職能。明確財務職能定位,實現全面參與到資金使用的控制與決策,規范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職責,明確分工。最后,加強財務管理人員財務控制意識,使其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全面參與到資金管理過程當中,并予以系統、全面的規劃,同時應加強資金支持管理的控制力度,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相關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使專項資金管理更為規范與科學。同時應健全專項資金跟蹤反饋制度,加強專項資金購置固定資產的管理力度,及時、準確辦理好專項資金購置固定資產的決算與驗收工作,按照相關規定程序,移交產權與財產物質并做好入賬登記手續,進行資產統一管理。另一方面,事業單位還應嚴格遵守專款專用原則,建立完善專項資金審查與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單位內部對專項資金的管理與監督工作。此外,調整預算或變更項目應根據項目與資金管理權限逐級上報相關審批部門,獲取批準后才能進行相應的調整或變更。

(三)健全完善項目管理制度。為避免造成資金浪費,提高專項資金的利用效率,事業單位應加強對專項資金的項目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項目管理制度,建立預算編制體系,實現預算編制科學化、規范化、細化。第一,加強項目申報與立項審核工作。在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前提下,建立專項資金項目庫,根據實際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將通過嚴格篩選與審核后的項目納入到相應的項目庫管理當中,并依據項目資金使用的輕重緩急進行相應的劃分歸類,以方便預算部門參考。第二,明確各項項目支出范圍及相關標準,同時編制項目的明細表,將項目資金實際使用情況填列到明細表中,使預算合理化,提高預算的透明度。第三,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通過綜合、全程評價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掌握與控制項目進展,一旦出現問題應立即予以處理解決,以提高項目預算編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此外,為了提高預算編制的權威性與嚴肅性,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事業單位進行申報專項時應盡量使費用預算細化,盡量減少或控制專項資金中關于人員經費的比例,當項目完成后應由業務經辦人員進行嚴格的項目驗收與結報工作,然后進行專門項目的預算工作。

(四)健全完善專項資金績效目標管理與評價機制。事業單位應健全專項資金績效目標管理機制與評價機制,制定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辦法,明確績效目標、對象及內容,規定績效評價標準與方法,同時財政部門應結合項目特點設立相應的評價指標,通過建立合理、科學的方法評價與獎懲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納入考評結果到今后年度預算安排及專項資金審批的根據中。建立健全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分析制度,以規范會計核算,優化資金結果,提高預算編制科學化,加強監督與管理。同時,應將監督工作內容從事后集中檢查與審計轉移到日常工作,實現全面監督。專項資金核算為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提供完整的會計信息,而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實施有利于規范資金的核算,具體表現為:事前進行專項資金評價可以提高預算編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進行事中評價可以通過分析與掌控項目進展情況,有利于及時處理問題,確保預算準確性;事后評價在審查、評價項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起到重要作用。

篇(2)

我國的財政專項資金涉及行業龐雜且金額巨大,涉及到教育、農業、工業等各個領域,專項資金的種類多達幾十種。"基數加倍增長"是我國預算機制長期采用的增量預算機制,隨著人員的調動、時間的變遷單位積存的專項資金和單位公用支出混合在一起進行使用,完全變更了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職能,使得大金額的專項資金專項性質不強,這也增加了專項資金的管理難度。

(二)使用隨意

我國現行的編制預算實行的是"人員經費按標準,公用經費按定額,專項經費按實際"模式,依據基數加上增長,有的甚至還將專項資金切塊分配,此種模式也就造成了專項經費的編制標準不夠科學合理。專項資金預算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也就直接導致了專項資金使用上的隨意性,截留、挪用現象普遍,例如,用來補貼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資金,就被不同程度的挪用。類似行為歪曲了專項資金的真實用途,財政資金的不合理利用也使人民群眾有一定的損失,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

(三)使用效率不高

各級各部門在申請財政專項資金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項目的策劃,到申請材料的準備和申報,都占用了專職工作人員的大量時間,使得專項資金的申請成本在無形中增大。此外,不同的專項資金被不同的部門掌控,統一項目可以從不同部門以不同的名義來申請專項資金,使資金的用途被分散,最后導致資金難以統籌規劃合理配置,使專項資金的作用不能最大地發揮出來。由于專項資金的下撥在不同部門之間轉手,導致專項資金的撥款周期較長,對資金的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利影響。

2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措施

(一)清理申報項目,縮小范圍

長期以來,專項資金并沒有很好的做到專款專用,為此,對多達幾十項的專項資金要進項定期的清理,對資金的使用情況、資金的管理情況、資金的使用效益等進行具體的了解,并且對各項資金存在的必要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益不明顯的資金,進行大力的壓縮,并且在一般性預算支出中加入經常性的專項支出,例如對農村生活貧困家庭的資助,以及對警車以及警務設備的定期檢查和更換費用,可以列入到經常性的專項支出。

(二)明確各部門責任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各個部門的負責實際上也是各個部門的不負責,這樣的管理基本上是無效的,只有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責任,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財政部門與管理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才能好的形成監督體制。財政部門和管理部門可以就相關的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并制定合理的違責處理辦法。將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納入到財政監管的范圍之內,將主管部門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從根本上杜絕。

(三)多方面審計監督機制

財政專項資金數額大、覆蓋面廣,國家審計人員數量相對較少,且對各地方的財政政策相對不熟悉,因此決定國家審計人員難以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判斷。由于審計部門與被審計部門在同一行政體制之內,所以審計結果和審計意見在獨立性的顯現方面有很大的限制,這時就需要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相結合。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結合,通過橫向和縱向的結合,從而提高對財政專項資金的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四)提升政府理財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政府的理財能力和水平,可以有效的規范地方政府的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首先需要逐步淡化財政專項資金的作用,使政府和市場的職能邊界得到規范,使基本化公共服務均等化,運用政府的獨立財權有效提高其對資金的調度和運營能力。其二,要加強績效控制工作,從而對績效審計和績效監督進行有效推動。使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的收益和成本的比重得到有效提高。其三,要將年度預算管理向財政專項資金中期考核機制進行轉變,使政府的會計制度向全責發生制進行轉變,從而有效提高政府的理財能力。

篇(3)

目前,財政科技資金的投入主要通過科技、發改委等部門以二次分配資金的方式安排,各部門按照各自制定的計劃設置名目繁多的專項資金進行分配,科技資源配置“碎片化”,缺乏統籌設計、通盤考慮,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多頭管理,引發項目重復申報、項目審批制度漏洞較大、項目過程管理監管不嚴、科技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例如,筆者在某縣級科技局2014年度科技專項資金審計中發現:某區科技局在民生科技專項安排52項合計1050萬元,主要支持衛生、教育、街道和部門科研,項目資金最高1項170萬元,資金集中度為16.19%;自主創新計劃33項1200萬元,主要支持創新型企業、企業科技攻關、產業化示范等,其中:項目資金最高1項100萬元,資金集中度僅為8.33%,未能集中資金用于支持對該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的重點產業。同時由于科研計劃項目分屬多個部門安排,缺乏一個公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宏觀統籌管理,不僅難以體現財政科技經費對科研投入的引導示范作用,而且很容易產生科技計劃項目的重復申報。這種重復申報體現為:同一申報單位采用相同的項目重復申報多項科技專項資金的情況或申報不同部門專項資金的情況,也有多個申報單位重復申報同一科研課題科技專項資金的情況。

1.2項目審批“模糊化”,導致違規審批屢有發生

隨著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各級科技部門在科技計劃管理和資金使用方面已制定了相關的制度,但財政科技資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公眾對財政資金績效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審批制度的漏洞主要體現在:一是申報指南的制定過于籠統不明晰,對財政資金的補助對象不明確;二是監管機制和問責機制相關規定不夠明確,項目監管環節缺位,主要體現為科技部門管理缺位、科技中介管理機構管理缺位和評審專家管理缺位;三是部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操作性不強,未能明確專項資金的補助對象、未能明確資金的具體使用范圍、標準。現行制度的漏洞導致項目審批制度的剛性不足,自由裁量權過大,違規審批的情況時有發生,易造成財政科技資金的流失。

1.3項目監管“形式化”,導致擠占、挪用財政科技資金情況屢見不鮮

目前,科技計劃項目普遍實行合同制管理,科技部門與項目承擔單位以簽訂項目合同書的方式履行各自的權利與義務,但由于科技部門管理缺位,中期檢查流于形式,造成財政資金使用環節監管失控。項目監管的漏洞主要體現在:一是制約機制上缺乏手段。二是項目驗收把關不嚴。例如在審計實踐中經常發現,項目承擔單位未能嚴格按照《項目合同任務書》的約定,出現擠占科研業務費、虛列費用支出等問題,但項目仍通過了驗收的情況。三是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的合同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只重視“申報環節”,簽訂《項目合同書》后,則“束之高閣”,總量控制、單項控制、專項使用等都“置諸腦后”;資金到位后自籌配套資金往往遲遲未到位;實際支出未能按預算“對號入座”;接受檢查時,隨意調賬變動支出、隨意修改記賬憑證、以表代賬來應付檢查。

2.財政科技資金審計監管重點

針對上述財政科技資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認為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的建設情況

關注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的建設情況和執行情況,是否建立了相對分離的項目分權管理機制,是否明確了科技計劃項目過程管理職責,對主管部門、組織單位、承擔單位、科技服務機構、評審專家等各方的職責權限做出明確規定。通過分析科技項目的管理流程,針對指南編制、專家評審、立項決策、資金分配、中期管理、結題驗收、績效評價等關鍵環節,找出科技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薄弱環節點及重要節點,關注制度的制定能否有效控制上述關鍵節點,堵塞漏洞。

2.2科技項目審批立項環節的合規性

關注立項審查和審批程序,重點加強對項目申報材料和項目申請者的資質、科研能力等進行審核,對比相關的申報指南、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審核項目申報者是否符合申報條件,是否存在降低標準核撥專項資金的情況;同時關注項目評審質量,目前科技項目的評審一般實行專家評審與行政審核相結合的立項決策方式,關注審批程序能否嚴格執行兩個標準,即嚴格按照專家評分的高低,項目資助的經費額度嚴格按照各專項申報指南所規定的的額度確定。

2.3項目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效益性

關注項目實施進度與中期檢查情況,關注項目承擔單位收到專項資金后能否嚴格按照簽訂的《項目合同書》的預算使用資金,能否做到專款專用、有否被擠占挪用,應配套的資金是否足額、按期到位,應撥付給參與單位或協作單位的資金是否及時撥付,項目到期是否能按期提出驗收申請或延期申請,對已驗收的項目,重點審查項目合同書的任務目標是否足額、保質保量的完成,已完項目的結余資金不按規定上繳財政,專項結余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4)

由于項目申報實行條條管理,加之相關部門職能設置重疊,容易導致項目申報重復、交叉。近幾年實施的土地整理、土地開發、中低產田改造、低丘紅壤改造、沃土工程、農田水利建設等土地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內容、建設范圍、實施手段等相似度較高,項目涉及國土、農業、農開、水利等多個主管部門,由于各主管部門掌握的項目政策要求不統一,加上信息溝通不流暢,導致各部門在項目選擇、資金投向上很難協調,容易出現項目申報的各自為政、重復交叉,其結果是大事辦不好,小事重復做。

(二)項目點多面廣,資金使用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由于區級支農資金投入渠道分散,在總體上說有四種之多,加之項目資金分配權實質由各部門掌控,容易導致資金分配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資金補助撒糊椒面現象比較嚴重。如某家水果專業合作社,三年累計接受11家單位31筆財政補助資金,累計金額14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點多面廣、資金分散,不僅難以使財政資金“扶優扶強”、發揮合力,也容易降低政策扶持效果。

(三)分配層次過多,資金鏈條過長,影響資金安全

目前,在項目資金的撥付管理上,仍存在二次分配、二次轉撥的情況。如近幾年實施的低收入農戶下山脫貧奔小康工程,專項資金由區財政扶貧專戶撥入各鄉鎮,再由鄉鎮轉撥受益農戶,個別鄉鎮無視財經紀律,出現套取挪用專項資金的違規行為。農業部門主管的農村沼氣、畜禽養殖、動物防疫專項資金,均存在二次、甚至是三次轉撥的狀況。專項資金的層層轉撥,延長了資金運行的鏈條,勢必造成財政資金在各環節上的滯留,造成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四)重項目申報,輕項目管理,弱化項目成效

部門支農項目在項目資金到位后,可能會因項目規劃論證不夠到位,使項目實施缺乏可行性;或因地方配套資金、自籌資金未能完全落實,影響項目建設進度。部分項目在實施完畢后,也因后續管護措施不到位,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在千萬農民飲用水專項審計調查發現,個別鄉鎮因急于爭取項目資金,在未充分考慮各村水源條件的情況下就倉促申報立項,導致項目不能如期實施,造成專項資金的閑置,影響資金使用績效。

二、整合區級財政支農資金的對策建議

面對如上所言的各方面問題,應該在堅持“統一領導,協同合作;規劃先行,整合申報;集中財力,突出重點;用途不變,統籌使用;加強監管,績效評價”原則的基礎上,從機構、規劃、財力、項目監管等方面系統聯動,攜手推進財政支農資金的優化整合。

(一)建立組織機構,為支農資金整合提供組織保障

建議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政府、區財政以及各涉農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項目資金整合工作的規劃制定、組織實施、項目審查及協調管理工作。同時建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項目整合方案,調度項目實施情況。

(二)堅持規劃先行,圍繞規劃整合申報項目

責任部門應編制項目規劃,建立項目庫,明確項目申報、審核程序。各涉農部門應圍繞農業發展規劃選擇確實項目類型、項目名稱,并報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審定。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支農資金項目庫,各部門申報的項目要按照集中建設項目、集中建設地點和集中資金投入的要求,從項目庫中擇優選擇,報經領導小組審核把關后,再由主管部門按程序和上級有關規定申報。同時,要將已申報項目的名稱、投資規模、預期效益等進行張榜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防止項目申報中的弄虛作假行為。

(三)集中財力、突出重點,圍繞項目整合資金

基于資金分散的嚴重問題,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在對本地情況進行系統調研的基礎上,選擇最先最急需的重點領域,以此為目標集中財力,發揮資金整合合理形成的規模效益。比如某年2009年確定的重點是推進柑桔產業結構調整、柑桔品質提升、發展城郊型特色效益農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低收入農戶奔小康等六大工程實施。因此,支農資金整合應緊密結合六大工程,整合不同部門掌管的不同類型資金,集中有限財力,做到投資一項,見效一塊。

(四)先易后難、做好試點,以點帶面推進資金整合

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范圍,除直接用于撫貧救濟、補貼農民個人、特定防災抗災、農業保險補貼等特定用途資金之外,其他財政支農資金都應穩步納入支農資金整合的范圍。整合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要求,明確項目資金的管理部門不變、資金性質不變,充分調動各部門整合項目資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合方式上,應按先易后難的順序穩妥推進,主要采取以項目統籌安排帶動資金整合。整合項目選擇上,應選擇部分易于操作的緊密型項目,如土地開發治理、柑桔產業升級轉型等項目。在整合措施上,通過制定項目規劃和資金整合方案,將不同部門管理的相關資金按各自的性質實行拼盤,集中投入使用。

篇(5)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資金管理

在我國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政府職能發生轉換,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有新的進展,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部門預算、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財政資金使用及全過程監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此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一、專項資金及其管理環節

1.專項資金基本理解

為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政府會對國家資金實施合理化運作,專項資金即是其中一項確保資金正確運用的有效手段。從定義上將,專項資金即為完成特定工作或達到某一事業發展目標而給出專門用途的資金;從預算管理角度將,專項資金主要是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向行政事業單位撥付,并用于某一專項工作或工程,同時需單獨報賬結算的資金項目。由概念分析,專項資金具備三大特點,即源自財政或上級單位及單位自籌部門,專用于特定事項,且須單獨核算。

2.專項資金具體管理環節

根據資金使用的差異,專項資金主要包括發展性專項和事業性專項,其資金規模大、使用影響范圍廣,適用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多個方面。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和部門預算的普遍實行,資金使用單位在對專項資金管理上,具體的規范環節應分為:專項資金預算環節,如將專項資金預算納入年度預算,取得財政撥款;未被納入預算的突發項目,須經追加申請后爭取財政專項;專項資金使用環節,如資金近授權審批、支付金額、支付方式等;專項結束后的項目決算,如結余資金管理、項目資金具體使用情況分析等;資金使用效果的績效評價和跟蹤調查。

二、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非稅收入使用不合理

根據相關規定,非稅收入中專項收入和基金收入均應專款專用,單位內部財政對其不能加以統籌。近幾年來,財政預算體系改革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一些收入明顯增加,單純的專款專用模式已顯得不合時宜,其不僅容易造成單位內部突擊安排項目,使得項目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還極易致使資金大量結余,甚至使諸多政府急需安排的項目缺少可用資金,降低財政性資金使用效益。如此一來,非稅收入使用不盡合理,公共財政功能相對難以充分發揮。

2.制度約束不夠有力

目前,較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專項資金管理缺乏力度,許多專項資金管理部門未明確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造成制度落實不到位,制度對專項資金支出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強,當那些不合理、超預算的支出行為發生時,領導予以姑息,相關辦事人員難以實施強有力的監督,最終使制度流于形式,制度約束欠佳。

3.專項資金預算準備工作不到位

預算是資金管理的基礎,對專項資金管理而言尤為如此。從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對專項資金預算的處理可以看出,專項資金預算工作中前期準備工作十分不充分、不詳細,制定預算方案時不夠認真、嚴謹,所制定預算并未細化到具體項目。作為非稅收入的征收主體,行政事業單位仍然是專項工作的組織單位,也是專項預算的申報單位,由于其負有日常行政事務性工作,則行政事業單位仍然要實施嚴格的申請立項、專家論證以及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在上述資金預算前期準備工作中,往往需要中介機構和專項實施單位的介入,但此類機構和單位又難免對專項資金預算的意義和重要性把握不足,結果導致責任主體缺位、專項資金預算不到位。

4.績效評價體系及跟蹤機制缺位

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專項資金有效使用的客觀保證。但一些專項資金管理單位抱持“花完錢才算完成任務”的觀念,對績效評價體系完全忽略,使得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不合理列支現象嚴重。此外,專項資金使用方向管理上缺少跟蹤機制,資金流向何處、使用在哪個環節、項目實施中哪些地方更需要資金、項目實施仍缺少多少資金等一系列問題,資金管理單位均無法跟蹤了解,對某些領導政績做足表面文章的負面行為亦無法及時掌握,項目正常運行受到極大影響。

5.過程管理及專項成果管理缺失從現有情況下,較多專項資金管理部門并非對應的資金使用部門,專項資金經上級單位申請后,往往還須按照業務所需撥付給下級單位,從賬務核算到資金管理,上級單位均無法對資金使用狀況做出精確的反映,若下級單位又未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至上級單位,則容易形成信息交流不暢、擠占乃至挪用專項資金、滋生腐敗等不良現象。在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財務人員應具備過程管理和監督管理意識,但較多財務人員均對專項支出過程管理和專項成果管理甚為忽略,導致超預算、不合理項目列支等惡屢屢發生。加上上下級單位間信息交流不暢,資金撥付與項目進度難以一致,則上級單位專項資金則長期滯留,下級單位項目無法開工,即項目資金與項目進展脫節,專項資金管理失控,或者當上級單位其他工作任務緊張時,下級單位項目實施進度將被一再延誤,項目開始陷入超期狀態。

三、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有效舉措

1.建立健全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及管理體系

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和管理體系,增強專項資金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與執行的規范性。首先,應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項目支出預算狀況,以標準項目文本方式,實施恰當管理,即通過項目申報、項目審核、項目核定和組織實施、項目監督和考核等四個具體階段,對項目支出預算實行全過程管理,并組織專家組對其做出可行性研究和評審,根據研究報告和評審結果,在一定規定程序下,申報項目支出。然后,要建立部門項目庫,積極采取事前論證、過程監督和事后審計,不斷規范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和執行,保證預決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2.加強財務職能和財務人員角色定位

財務職能應定位為全面參與資金使用及運轉過程的決策與控制。一項專項預算批復后,財務管理將在專項資金運作中起到監督和控制作用,整個資金流將對行政事業單位所有業務的開展、工作實踐進度等產生重要影響。這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提高對財務部門、財務工作以及財務人員的重視程度,一則合理規范財務部門分工和崗位職責,保證財務職能有效實現;二則財務人員正確樹立角色意識,在日常工作中關注資金管理的全過程,尤其要對資金流向進行統籌規劃,促進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3.促進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化建設

思想上重視財務管理對專項資金運轉的作用僅僅是一個方面,在具體實踐中,還應完善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促使資金管理者、使用者、財務人員對資金申請、下撥、使用、報銷結算等全過程均十分了解,任何人員均不得違規辦事。從財務管理角度分析,應建立專項資金申請、使用和評價制度,建立科目設置、結轉等規范化財務管理制度,并根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將專項資金會計核算納入“撥入專款”、“專款支出”科目中核算,同時規定“專款支出”的結轉時間定在項目完成后,由有關部門單獨列報,年終“撥入專款”余額須向撥款單位單獨報賬且獲得核準項目時,方可予以結轉。通過對專項資金的有效管理和監控,專項資金完整性與安全性才得以實現。

4.強化績效評價對專項資金支出的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集中專項資金之財力辦大事、要事,這促使資金管理部門對專項資金的使用實施嚴格控制,以保證專項資金存在的意義。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踐,則是對專項資金使用最優的監控手段,比如先由各級主管部門通過績效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專項資金使用單位節約資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后區分不同項目的不同特點,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以科學的方法評價和獎懲專項資金使用狀況,最后根據考評結果審批年度專項資金,使財政撥付資金和事業開展項目盡可能保持進度上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篇(6)

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需要越來越多高素質技能人才。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基地,迎來了大發展時期。財政對高職院校的投入不斷增加。生均撥款和財政專項資金撥款是高職院校財政撥款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財政專項資金是指為支持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的,具有專門用途和績效目標的財政資金[1],具有特定性、多樣性和時效性等特征[2]。目前,廣東省高職院校財政專項資金包括基本建設專項撥款、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和學生資助金等4大類。規范化管理財政專項資金有利于高職院校切實落實深化高職教育改革方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一、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申報內容模糊,預算編制不科學。項目申報通常是由學校領導決策后布置職能部門或者相關的二級院系編寫申報材料,再由職能部門或者二級院系部門負責人組織相關教師具體負責編寫項目申報材料。編寫人員可能因層層傳達或者政治站位較低,領會不到學校領導層的戰略規劃而導致申報內容空泛,建設目標不明確;部分申報人員則考慮到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更多改變支出方向的余地,有意將申報書中的項目建設內容模糊化。建設內容不明晰,必然導致項目績效目標量化指標缺乏,定性指標不明確。同時,部分申報人員仍存在“爭項目、爭資金”的觀念,忽視項目建設是否符合實際教學科研需求和學校中期規劃,甚至部分項目存在投入產出比明顯不對稱現象。大部分項目申報人在申報階段并未進行詳盡調研,預算編制往往依靠主觀認識和經驗,預算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再者,由于沒有財會基礎,項目申報人對經濟科目的分類不清晰,造成經濟科目預算不準確,而財務人員對項目具體的建設任務和需求不甚了解,審核項目預算時難以對預算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前期申報工作存在的問題,往往給后續項目實施造成困難。(二)項目支出進度滯后,資金使用不規范。大部分財政專項資金下達至學校零余額賬戶時間為每年三四月,資金下達后,各財政專項項目還需根據制度規定進行項目啟動的校內審批與公示,正式實施時間往往要到五六月;部分項目采購業務屬于招標范圍且達到招標規模標準的,還需進行招標采購,從項目申購到簽訂采購合同通常需要兩到三個月時間,耗時較長;教室、實訓室和學生宿舍翻新改造項目為了不影響日常教學與師生校園生活,通常安排在暑假期間進行,以上原因都將導致前期項目支出進度無法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另外,項目經辦人員大部分為一線教師,他們身兼教學、科研等多項職責,用于辦理項目業務的時間非常有限,而項目從采購到付款需要經過一系列煩瑣的流程,項目執行拖拉現象較為突出。等到臨近支出進度考核節點或者年底,部分項目人員為達到支出進度或者避免資金被財政收回,會申請提前付款或者有意模糊專項資金預算支出界限,在財政專項資金中列支不相關的支出。(三)項目管理效率低下,執行信息傳遞不及時。財政專項資金通常由財務部門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或者學校預算工作需要組織申報,大多數情況由學校管理層決策后由職能部門或者二級院系布置相關人員進行申報,小部分由項目申報人自行申報,項目申報存在被動性和方向不明確性現象。同時,職能部門在項目申報業務中處于被動配合狀態,主要是對屬于其職能范圍內的項目申報材料進行審核,財務部門則對所有申報項目的預算進行審核,申報人員、職能部門和財務人員各司其職,但未進行充分溝通,容易造成項目申報材料內容上前后矛盾。組織申報工作效率較低。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項目負責人或執行部門、職能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紀檢審計部門相互協調。項目負責人或執行部門負責項目申報和實施,職能管理部門負責實施過程的協調和事項審批,財務部門負責會計核算和資金監督;紀檢審計部門負責資金使用和事項的監督。實務中,一些經濟業務從采購到申請付款的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但由于各部門職責劃分不清,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時,往往在付款環節才被發現。(四)缺乏事中監督檢查,事后績效評價機制不完善。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省級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目前仍有部分高職院校存在“重資金申請輕過程監督,重結果輕績效”的現象。項目實施過程中,只有財務部門注重審核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安全性,職能管理部門極少關注項目業務流程及事項的規范性、預算執行情況和階段性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審計部門更是缺少事中監督檢查和糾偏。項目資金使用完畢,項目后續的完成情況很少有人關注,財政專項資金結題驗收處于被動狀態,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驗收的項目則由項目負責人或經辦人員按照要求報送相關材料,上級主管部門沒有要求驗收的則在資金支出完畢時視同結題。項目績效考核同樣處于被動報送自評材料和接收上級審計部門審計狀態。高職院校本身缺乏對已結題項目進行驗收和績效考評的機制,具體體現在績效考評牽頭組織部門不明晰,考評結果運用機制不完善。

二、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進建議

(一)優化項目申報流程,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項目申報啟動工作由財務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充分與上級主管部門業務處室溝通掌握專項資金設立意圖及支持方向,然后由學校領導層與各職能部門領導及相關人員開會討論項目申報方向。職能部門根據會議精神進一步明確項目申報范圍及指引,組織二級院系開展項目申報工作。二級院系自行確定申報項目清單,由相關人員編寫申報材料。通過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明確項目申報方向,提高項目申報的精準性;通過提高各部門和人員的工作參與度,調動項目申報工作積極性。預算編制方面,在討論項目建設內容環節,項目申報部門或人員可以請學校財務人員參與進來,以便財務人員在充分了解項目建設任務和具體需求的前提下為項目預算編制工作提供專業建議,使預算更加科學規范,測算依據更加細致合理。同時,財務部門還可以通過定期開展預算與績效管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等相關培訓業務,或者通過“送教上門”等方式宣傳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相關政策和規章制度,讓更多教職工了解最新的財政資金管理理念和規章制度,提高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效率。(二)優化工作崗位設置,提升財政專項資金執行效率。相比于一線教師兼職負責財政專項項目實施與管理,由行政管理人員負責項目管理工作能大大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基于對行政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的熟悉程度,以及固定的坐班時間,能夠更好地保障項目實施進度和業務規范性,同時還能讓一線教師有更多精力從事教科研工作。人事部門要明確項目管理為行政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并將崗位職責寫入各部門“三定”方案。同時,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這部分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風險管理意識,規范辦理采購、招投標、驗收和付款等各流程業務;提高自我審視和自我管控意識,及時收集和整理有效的項目過程材料,確保工作的嚴謹性。(三)建設財務信息化系統,實現項目全程管控。大部分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項目申報、資金下達、業務流程和預算執行情況互相獨立,部分項目負責人和經辦人對負責項目資金使用情況不了解,易造成實際支出偏離預算。管理部門對項目實施過程的信息掌握也不全面,管理效率低下。高職院校要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個包括項目申報、立項論證、項目執行(含采購申請、合同管理、業務報銷等流程)、項目驗收及績效評價等全過程的統一的財務管理系統,使相關人員能夠及時了解項目執行情況和支出進度。通過信息化加強管理部門和項目負責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提高項目執行效率,降低項目支出偏離預算、業務操作不規范的風險。(四)完善項目績效評價機制,加強事中監督檢查。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部門完善項目考核驗收和績效評價制度,牽頭制定各類型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從預算執行、業務操作、支出進度、項目成果、量化績效指標和定性績效指標考核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到項目負責部門、項目負責人年度評優,并作為以后安排資金的重要參考。同時,審計部門要重視項目中期檢查,通過及時檢查項目預算執行和業務操作規范性,降低項目執行過程中的違規風險。

三、結語

財政專項資金是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強化辦學特色的重要資金來源,合法、合規、高效地用好每一筆財政專項資金,創造其應有的價值,對高職院校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篇(7)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政策也不斷得以落實。鄉鎮財政也是我國財政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協調社會發展和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鄉鎮財政內部的經濟管理方面卻存在一定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基于鄉鎮財政內部經濟管理的視角,簡單分析了鄉鎮財政內部經濟管理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從制度,人員素質等方面探索了鄉鎮財政金融內部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1.鄉鎮財政內部經濟管理的現狀探析

 

1.1對鄉鎮財政資金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

 

與很多城市相比,我國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與此相對應,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鄉鎮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基于鄉鎮內部經濟管理角度來看,鄉鎮中的財政負責人對建立內部經濟管理制度沒有深刻的認識。在落后意識形態的影響下,鄉鎮內部缺乏建立有效的經濟管理制度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進一步導致鄉鎮內部經濟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內部經濟管理模式滯后,鄉鎮內部財政資金管理方面也缺乏正確的引導。

 

此外,在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監管方面,相關負責人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對資金的使用和監管情況不夠重視,進而致使相關財會管理人員模糊自己的職責,對工作缺乏上進心,鄉鎮內部經濟管理的各項制度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在此基礎上,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的會計工作效率就會低下,工作質量也不高,從而進一步致使鄉鎮內部財政資金管理缺乏有序性。

 

1.2鄉鎮財政資金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增長趨勢,與此相適應,鄉鎮內部經濟管理的各項職能也需要進行調整,以此來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在鄉鎮內部經濟管理方面,要想加強對鄉鎮內部財政資金的管理,首先需要強化內部財政管理不同環節的制度建設。不過,基于現在的鄉鎮內部的經濟管理來看,對財政的管理制度的建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經濟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內部財政控制制度。在鄉鎮內部財政控制制度方面,控制的范圍、內容與鄉鎮實際的財政管理需求不協調,從而導致了財政管理控制制度不具備一定的實效性。

 

其次,在鄉鎮財政經濟管理內部,財政資金的控制流于形式化。基于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很多的鄉鎮部門加強了對內部管理的制度建設,但是這些制度建設的最終目的卻不是強化對財政資金的風險控制和管理,而只是將這些制度流于形式。最后,沒有相應的實施措施和配套制度作保障。因此,在施行經濟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1.3鄉鎮財政的財務管理缺乏規范性

 

今年來,隨著鄉鎮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規模也相應的得到擴展,而這也為鄉鎮內部的經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就目前的鄉鎮內部經濟管理狀況而言,仍然存在財務管理方面的缺陷。就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而言,控制機制和監督手段沒有得到明確。因此,財務資金的使用和流通中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甚至有一些鄉鎮單位在具體的財務管理中違反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財務違法,例如一些單位為了遮擋自己的不合理支出行為,通過一些虛假的發票來蒙蔽相關財務管理人員。更甚的是,相關單位借助各種各樣的不法手段來貪污或者挪用財政資金。很多違法亂紀的現象在鄉鎮財務管理中頻現,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鄉鎮財務管理的不科學性,內部控制上缺乏嚴格的內控制度。相關人員在執行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的制度過程中沒有嚴于律己,同時,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也缺乏相應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1.4 對財政資金沒有進行有效的預算控制

 

財政資金的預算管理也是鄉鎮內部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有效的財政資金預算管理會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的利用率,增強鄉鎮財務資金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基于現在的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來看,一些鄉鎮單位在預算管理層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而相應的,預算對鄉鎮財政資金的監控作用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基于鄉鎮內部財務管理的角度而言,相關的財政單位對財政的資金預算缺乏一定的執行力度。具體表現為鄉鎮單位在財政資金的預算控制方面缺乏有效且精確的預算編制。因此,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偏離預算方案的現象就會頻繁發生。而在此基礎上,各鄉鎮單位在各種公共事物的費用安排上會缺乏科學化,容易導致超支現象的發生。此外,財政決算的情況不符合實際,財政賬目以及決算報表失真的現象泛濫,很難反應鄉鎮具體的發展情況。

 

2. 改善鄉鎮財政內部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2.1提高對鄉鎮財政內部經濟管理的認識

 

鄉鎮相關負責人對鄉鎮內部經濟管理的認識在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行為受到意識的支配,鄉鎮負責人的內部經濟管理意識提高了,會進進一步規范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的各種不法行為,促進內部經濟管理的有序進行。對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鄉鎮負責人對鄉鎮內部財政資金的管理意識,利用多樣化的方式來加強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使其進一步意識到鄉鎮內部財政資金管理和對財政資金加以有效利用的重要性,并讓其認識到財政資金內部控制制度與財政資金利用效益的相關性。

 

2.2建立健全鄉鎮內部經濟管理控制制度

 

在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要想進一步建立健全鄉鎮內部經濟管理控制制度,就要有效控制鄉鎮內部財政資金,并規范相關的監督和管理制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規范鄉鎮對財政資金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此來保障鄉鎮財政預算的合理化,并進一步推進預算編制的制定和執行,并對其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機制。其次,完善鄉鎮財政審批制度的建設,對此,相關的負責人需要嚴格按照本鄉鎮的具體的發展情況,加強對財政收支的審批制度的規范。然后,建立科學化的外部監督機制,與鄉鎮財政資金的內部監督控制機制形成互補。最后,強化鄉鎮財政內部控制制度與相關設計部門的聯系,并收集相關人員的建議,進行審計監督。除此之外,相關負責人員還要對財政資金進行監督控制,并完善控制制度,促進資金的有效利用。

 

2.3提高相關財會人員的素質,對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控制

 

在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財會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財政資金的利用和監督,因此,在具體的鄉鎮內部經濟管理中,要加強對相關財會人員素質的培訓,進一步控制會計信息質量。對此,相關的鄉鎮單位需要利用一定的方式對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養,使他們接受新財會業務的知識和財會信息處理技能,提高財會信息管理和控制水平。

 

2.4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資金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就加強鄉鎮內部財政資金的控制而言,預算執行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因此,在財政預算執行的過程中,要以預算法為具體依據,來進一步控制資金。

 

3.結語

 

篇(8)

一、引言。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部分事業單位完全推向市場,部分事業單位由國家賦予了一定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政府新公共財政體系框架的建立,政府經濟職能的“市場化”傾向加強,作為完善政府職能的輔助部門———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它正從單純的“公益性”向“綜合性”逐漸改變,其市場性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其服務對象、服務方法以及取得資金的來源等,與以往相比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2006年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進一步完善了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并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企業會計法規體系。而我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務管理滯后且明顯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遺留痕跡。財務管理相對單調與簡單的常規做法與其實際發展的復雜性之間產生了較大的矛盾,造成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方面的種種問題。 

二、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多渠道,財務管理難度加大。 

完全推向市場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已經脫離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范疇。而尚未被推向市場的事業單位,仍保留計劃經濟時期的痕跡。即,財政低層次的保障,允許事業單位開展一些收費或者經營服務,甚至有些事業單位成立下屬企業進行經營,以彌補經費的不足。這樣使得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更加廣泛,財政撥入資金、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等多渠道,使得資金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2·國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行的是預算績效考核,強調的是預算管理,從而使得資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計劃經濟下,我國的財政是一種大包大攬的財政,政府統攬一切,財政通過直接分配來實現政府目標。事業單位對于資金的來源與使用缺乏足夠的自主決策權,它只是政府目標的執行工具,無需對資金使用產生的效益負責,財務管理相對簡單,主要就是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 

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業單位作為獨立的法人,擁有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經營收入和有權進行相應的投資,無疑也會參與到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使得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不再局限于預算管理。但是,現行的財務管理體制圍繞的仍然是預算資金的使用,一方面給事業單位開了創收的口子,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按照企業模式運作,迫使各事業單位更加注重的是預算執行,而非經濟效益,很少考慮行政成本,成本核算粗放,也使其很少進行相關的財務決策,導致資金效益顯然低下。 

3·財政收支兩條線的改革力度不夠。 

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是改革的必然要求。財政體制改革提出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部分事業單位由于在稅收和非稅收入定位不明確,仍有一些單位出現自收自支的現象,事業單位的部分資金尤其是經營性收入游離于財政監管之外,非稅收入管理制度尚待進一步完善。 

4·資金來源多渠道,綜合預算編制不完善。 

由于預算編制是從基層由下而上進行編制,編制上的不科學性使得一些事業單位人為地將有些經營性資金不納入預算管理,游離預算管理之外從而可能引發小金庫。 

5·事業單位人員經費、部分業務運行。 

經費不足,造成資金使用上的不規范。 

在我國部分事業單位國家只從政策上給予保障,財政預算經費如人員經費、部分業務項目經費等是嚴重不足的,從預算的角度上看,得先保證人員經費的支出,經費的不足,導致資金的濫用,有些單位因沒有或者經營性收入不足,從維護穩定的角度出發,用項目經費、基本建設經費發放人員津補貼。 

6·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由于事業單位未對國有資產進行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有效劃分,事業單位的經營創收正是利用了這部分資源進行科技服務,創造了一定的財富,彌補事業經費的不足。從國有資產的構成來看是不均衡的,資產的購置者、使用和維護者不一致,勢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單位資產的運作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同時也造成成本費用支出的不合理。 

7·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薄弱、財務崗位權責弱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職能實現工具弱化了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主動財務管理意識,再加上財務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讓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低下,從而使得本應發揮財務控制和監督職能的財務機構基本上作為一個會計核算單位或報賬機構存在。其主要表現有:①財務人員沒有參加重大經濟決策的過程;②財務控制流于形式,如一些財務人員僅僅從會計的角度對發票、報銷單等資金劃撥手續進行審批,而沒有按照相關合同或文件對支出金額的正確性、合理性進行核對;③財務人員沒有對會計信息進行相關的整理、提煉和加工,有些單位甚至全年都沒有編制過基本的財務報表,其直接后果就是既不能為相關的經濟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又沒有及時掌握本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 

三、對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財務管理的建議。 

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市場主體的相互獨立和產權清晰,在新公共財政與新公共管理主義的改革浪潮中,為了適應與促進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了政府改革的必然趨勢,這勢必要強化政府在公共事務中的“市場化”地位,讓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加和諧與融洽。因而,加強自身的“市場化”地位也成為了改善作為完善政府職能而存在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為了更好的加強事業單位的“市場化”地位,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繼續深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改革。 

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刀切的財務管理體制已經很難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事業單位發展,我們應該繼續深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增強其“市場化”地位。 

1·繼續完善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確定不同的市場主體地位。 

事業單位的存在具有歷史特殊性,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改革浪潮中,有加強“市場化”的趨勢。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都需要關注其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所以,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完善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從而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目標。 

具體來說,準政府類型和純公益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追求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重點在資金使用上而非其資金盈利性;準公益性事業單位的目標是追求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使用的綜合效益最大化,關注的重點除了資金使用以外還有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的保值、增值以及盈利;純經營類的事業單位就應當與市場中的企業定位一致,追求的財務管理目標是盈利最大化,但其前提條件是其追逐盈利的過程中不能對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產生負的外部效應。 

2·引入權責發生制,增強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財務決策權。 

對于準政府類和純公益類的事業單位,其主要定位還是在于其政府職能的實現,無需關注財政資金的盈利性,需要的相關信息比較少,所以可以仍然適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對于純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而言,企業的市場地位需要更加全面和相關的會計信息來支持其財務決策的做出,因此應當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體制,增強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準公益性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相對比較復雜,既要考慮財政資金的使用,又要兼顧社會資金的盈利性,單純的用某一單一的會計核算體制都難以滿足其財務要求。所以,相應的解決方法有兩種:①嚴格區分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途徑,對于公益性的資金使用,沿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體制,而對于經營性資金使用,引入權責發生制。 

②對于難以具體區分資金使用的,在用收付實現制核算的基礎上,再用權責發生制核算一遍,從而滿足事業單位參與市場競爭的信息需求。 

(二)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從只注重財政資金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轉到對單位全部資金的來源、使用以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全過程進行核算和監督: 

1·加強綜合預算管理。事業單位預算是根據各單位職責、工作任務和事業發展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反映單位資金收支、業務活動和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方向,是部門預算編制的基礎,也是單位財務工作的基本依據,所以各單位的預算外收入、經營收入也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編制年度綜合預算,全面反映部門及所屬單位預算內外資金收支狀況,不得“坐收”、“坐支”。 

2·深化和完善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運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軟件對財政數據進行分析,加強財政與經濟聯系的分析,同時完善和利用各部門的財務軟件系統對預算外、經營性資金全面剖析、把握資金的走向,關注資金的使用效率,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提出對策,提高預、決算分析水平,更好地為領導決策服務。 

3·加強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產權登記、變動和糾紛的調處,盡可能地將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區分開來,對單位資產的運作以及資產保值增值情況進行有效的審計監督,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加大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增強對事業單位財務決策的外部監督事業單位雖然是作為政府職能的輔助部門存在,但是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前提下,事業單位與政府之間同樣存在“委托—”關系。事業單位目標利益函數和政府的職能目標函數是存在差異的,在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這種目標差異矛盾就變的更為明顯與尖銳。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更助長了事業單位財務“機會主義” 

行為,從而阻撓了政府職能目標的實現。 

因此,適當的財務公開就像是引入一個有效的外部監督,一方面,加強公眾對政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約束事業單位的“機會主義”行為。 

(四)強化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基本素質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是改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狀況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這個前提是遠遠不夠的,財務人員的素質高低也起著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財務管理意識和專業水平。一方面,強化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要讓投資風險、籌資成本、資金的時間價值、經營收益等基本財務意思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強對已有財務人員的后續教育以及新進財務人員的專業水準把關,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國賢。服務型政府的預算框架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11):1~11. 

[2]馮永梅,王澤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的變革[j].注冊會計師與審計,2008(9):30~31. 

上一篇: 上半年營銷工作總結 下一篇: 實習施工員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欧美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与邻居少妇性刺激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