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08:54: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門診針推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護理管理;多科協作;優質護理服務;護理流程
CT增強掃描是CT掃描檢查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影像診斷領域中廣泛應用,它可以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性。在CT增強掃描前需做造影劑即碘過敏實驗,然后再到CT室快速推注造影劑行CT增強掃描。來我院門診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常因門診流程繁復、醫生開具醫囑單不符合規范等而致患者往返多次,加上候診環節多、檢查處置取藥排隊時間長造成患者難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檢查,從而引起患者的不滿,造成患者滿意度下降,同時也影響到醫院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為了探討一種簡便快捷、同時讓患者滿意的方法,我院門診輸液室與放射科、藥房多科協作,共同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為門診CT增強掃描前患者制定并提供全程無縫隙護理流程,取得了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行CT增強掃描檢查的門診患者23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4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54.81歲;選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強掃描的門診患者242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4例。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56.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優化前護理流程2014年5月前在我院門診行CT增強掃描,患者在熟悉醫院環境、充分了解就診環節的前提下。2)優化后護理流程2014年5月后在我院門診行CT增強掃描。
1.3效果評價
比較兩組患者的造影劑外滲率、流程完成時間及患者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PEMS3.1中文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CT增強掃描前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后,觀察組患者的造影劑外滲率明顯降低,流程完成時間明顯縮短,患者滿意度明顯上升,兩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流程優化后造影劑外滲率顯著降低,由過去的5.37%下降至1.30%
流程優化前推注造影劑是由放射科護士進行靜脈穿刺,使用的是蝶形頭皮針。由于放射科護士靜脈穿刺操作能力偏弱,機房操作環境欠佳,加上患者多、穿刺時間緊張而心理壓力大;使用蝶形針穿刺,固定技術不到位;無法選擇條件好的血管,因條件好的血管被輸液室護士做碘過敏試驗時已穿刺;再加上蝶形針為鋼針,在推注造影劑時,常常由于高壓快速注入高滲透壓造影劑、患者不適及緊張心理引起肢體移動等各種因素導致造影劑滲漏[1],造成CT增強掃描檢查失敗,需要重新進行靜脈穿刺和推注造影劑。有的還由于造影劑滲漏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給患者造成巨大痛苦[2]。流程優化后,輸液室安排專人進行靜脈穿刺,操作者經過靜脈留置針崗前培訓,且操作成功率達99%方可上崗,有專門的操作臺;多選擇粗、直且彈性好的肘部血管,如肘正中靜脈、頭靜脈及貴要靜脈,盡量不選擇近日穿刺過的血管[2];使用放射科提供的專門用于CT檢查的留置針;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解除患者對靜脈留置針穿刺及CT增強掃描檢查的緊張恐懼心理。由于有效避免了上述各種不利因素,加上靜脈留置針的結構特點及獨特性能[1],所以很少發生滲漏。滲漏的患者多由于肘部靜脈難以穿刺而選擇腕部或手背靜脈,或軟管送入太淺而滲漏。所以在輸液室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護士進行專業的留置針穿刺,可以大大降低造影劑外滲率。
3.2流程優化后患者就診及檢查時間明顯縮短,由101min左右降為56min左右
流程優化前由于有些專家門診醫生對門診診療環節及電腦操作不熟悉,開具的護理治療醫囑單常常不規范或藥物未開,導致患者往返于醫生診療處與輸液室之間。多次排隊和等候,加上兩處多不在一個樓層,也增加了爬樓或等電梯的次數,所以僅從醫生處就診到打印出正確的治療單就需花費不少時間,有的不熟悉環境或者體弱無陪伴的患者則需花費更多的時間,有的超過1h。藥房也是人群比較集中的地方,雖然我院門診藥房取藥窗口多且效率高,也需花費10min左右。CT室行蝶形針靜脈穿刺需花費8~12min,若發生造影劑滲漏還需重新穿刺,則需更多時間。由于流程繁復,所需時間長,有的患者常常由于時間耽誤而當天無法完成檢查。流程優化后,由于醫生不需開具護理治療醫囑單,也無需先到輸液室打印治療單,不需要患者交費取藥,由放射科集中到藥房領取藥物后送到門診輸液室?;颊叩牡膺^敏試驗和造影劑推注的兩次穿刺合二為一,還省去了在各診療處之間多次的往返及多次的排隊等候,所以大大節省了時間。加上患者帶著穿刺好的靜脈留置針到CT室檢查及CT增強掃描一次性成功率的提高,為CT室節省了很多時間,間接為患者節約了時間。醫生當天開具的CT增強掃描患者,只要患者身體符合CT增強掃描前的要求,均可以在當時當日完成檢查。
3.3流程優化后患者滿意度明顯上升,由過去的78.93%上升至97.39%
流程優化前由于門診流程繁復和患者或家屬對流程不熟悉、醫生開具醫囑單不符合規范而致患者往返多次,加上候診環節多、檢查處置取藥排隊時間長等,患者或家屬由于奔波勞累而非常不滿,到輸液室做碘皮試時已是滿腹抱怨,常常為一點小事與護士爭吵,從而引發護患矛盾,造成患者滿意度下降。流程優化后,由于流程減少,患者的候診、排隊及往返次數減少,能當時當日完成檢查,掃描一次性成功率提高,造影劑滲漏率降低。且只需一次穿刺,也保護了血管,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所以患者滿意度顯著上升。門診是醫院的最前沿,是接待患者的首站,是患者感受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渠道。以前由于門診就診流程的繁復及其它各種原因[3],導致來門診做CT增強掃描的患者常常對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及管理水平產生質疑。經過多科協作,對門診CT增強掃描前患者的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后,醫生的工作量減輕,患者的就診流程減少并避免了再次穿刺的痛苦,輸液室護士的工作環節減少,放射科也由于滲漏率降低而工作效率上升。無論是患者、醫生、護士,放射科、輸液室都非常滿意,達到了多贏的效果,詮釋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并為醫院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推廣。
作者:陳志萍 李玉肖 鄧琳 單位: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輸液室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護理干預;靜脈留置針;并發癥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venous indwelling needle;complications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2-0328-02
0 引言
耐受力低以及反應性強是小兒具有的心里特點,由于控制自身情感以及疼痛的受力較弱,因此,對于任何形式的護理操作都十分恐懼,針對輸液治療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而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1]。通過使用護理措施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即為護理干預。靜脈留置針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又稱套管針,是目前臨床輸液的主要工具。由于靜脈留置針能夠減少患兒由于反復靜脈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懼,從而不僅減輕了家長的焦躁情緒,還有利于臨床用藥以及搶救危重患者,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留置針在門診兒童輸液室的應用也較為普遍,使用留置針的優點在于減少了患兒由于反復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減少了液體外滲,保護了血管,有利于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而且還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門診病人流動性大,留置針護理干預差,導致靜脈炎、導管堵塞、脫落等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了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時間,增加了重新穿刺而造成的痛苦,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延長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時間,有效預防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兒的痛苦,提高為患兒服務的質量。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4月對140例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采取各種護理干預,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40例,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70例,患者情況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隨機選擇血管進行常規的操作。
試驗組:①護理人員的準備:在操作前用肥皂流動水“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可預防外源性污染,減少感染機會。②穿刺針的選擇:選擇24G的型號留置針,使用前檢查質量及有效期。③穿刺靜脈的選擇: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避開關節的血管。如額靜脈、顳靜脈、手背靜脈、大隱靜脈、足背靜脈等。另外患皮膚病及皮膚感染處禁忌穿刺置管。④穿刺方法:在穿刺點近心端10cm處扎止血帶,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點及周圍皮膚8cm*8cm,待干,取出留置針,除去護針帽,松動針芯,將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排氣,針頭斜面向上,以15°~30°角進針,見回血后降低角度至5°~10°再進針0.2cm,將針芯后撤0.2cm~0.3cm,將導管和針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松止血帶及調節器,待液體滴入通暢,局部無腫脹隆起,再完全退出針芯。配合技巧:遇有穿刺困難者可由兩人配合,在穿刺見回血后一人進套管退針芯,一人固定(繃緊)穿刺血管上方皮膚,可減少血管滑動及穿刺的阻力,避免套管打折,提高穿刺成功率。
⑤貼膜選擇與方法:貼膜選擇具有粘貼牢固、無刺激等特點的貼膜,能夠密閉式地固定留置針針體末端并保持尾部外露,減少牽拉、滑動等機械性摩擦刺激;可視性觀察針口,早期避免液體外滲出血、局部腫脹等。留置針貼膜的應用大大滿足了臨床留置針輸液的需求,增加了患者的安全舒適感,因而受到患者的歡迎。九步固定法為:撕開敷貼-單手持膜-穿刺點對準敷貼中央-塑形-按壓-撕除邊框,邊撕邊按-記錄時間-小人標簽固定在針柄-高舉平臺法固定留置針延長管,肝素帽的位置高于穿刺點[2]。方法得當,固定穩妥,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留置針持續留置的優點,使所有接受靜脈穿刺留置針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能感到安全和舒適,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
⑥妥善固定:選用自粘性彈力繃帶一塊(繃帶長度根據患兒頭部、手部、腳步軸徑截?。?,一般以包裹患兒整個手部1周后重疊4—5cm長度為宜,使其松緊適宜。自動粘合,將整個留置針固定。留置針透明管在彈力繃帶外層固定,以免肝素帽壓迫局部皮膚致淤血壞死。
手背靜脈穿刺固定法:在彈力繃帶一端剪成菱形的洞口(洞口與患兒大拇指大小合適),將大拇指套上。包裹患兒手部1周后,在彈力繃帶另一端再剪成菱形的洞口,再次將大拇指套上(洞口與患兒大拇指大小合適),彈力繃帶固定著力點在大拇指,在拇指關節及腕關節活動時彈力繃帶可牢固不移位、不卷邊、不滑脫,將針頭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⑦正壓封管法,即輸液完畢時,將裝有5ml封管液的注射器的針頭插入留置針內推注封管液1-2ml時,邊推封管液一邊退針頭(推液速度>拔針速度),使血管內壓力和留置針內壓力趨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滿留置針內,防止回血現象,保持正壓封管。
⑧健康教育:1)患兒:與患兒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增加患兒對護士的依從性,減少患兒強烈反抗,使其更愿意接受、傾聽、配合[3]。2)家長:告知患兒家長置管的優點,以取得配合;告知常見的并發癥,提高家長對留置針的認識。留置針輸液的家庭管理要點因是門診輸液患兒,護士不能對留置針進行24h的觀察和護理,帶管回家期間只有家長配合,做好家長的家庭護理健康宣教工作尤為重要,做好對家長的宣教,教會家長檢查留置部位的方法,講解保護套管針的方法。目的是提高患兒家長的留置針安全保護的意識。發放宣教單提高了留置針的安全性,減少了因錯誤護理引起的并發癥,避免了患兒家長的投訴,便于家長做好居家護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 結果
3 討論
護理干預可以延長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時間,有效預防靜脈留置并發癥的發生,可以保護血管,減輕患兒的痛苦,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提高了家長的滿意度,同時也減少了因此引發的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 臨床資料
40例均為我科門診收治病人,男12例,女28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8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4年。主要癥狀為膝關節疼痛、酸困、活動受限,下蹲或久坐起立時困難,上下樓梯疼痛加重,膝關節局部壓痛明顯,部分病人關節變形或腫大。均攝X線片,確診為膝關節骨質增生。其中單側24例,雙側16例。
2 治療方法
2.1 針灸治療取穴:阿是穴、膝眼、鶴頂、足三里、陽陵泉、陰谷、太溪。方法:上述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后,選用28號1.5寸不銹鋼毫針,快速刺入穴位,捻轉得氣后,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在留針期間,配合艾條溫和灸上述穴位,至皮膚潮紅為度。
2.2 推按運經儀治療取針后選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交流開發中心監制,北京宏波自動化控制設備廠生產的HD98VA型推按運經儀。將運經儀接通電源,按下清零鍵,把輸出端電極片在溫水中浸濕后,放置在壓痛明顯的穴位上,并縛緊在穴位上,然后啟動輸出開關,選用循環程序,調整輸出脈沖電波,以感覺舒適為宜。頻率選用Ⅰ檔、Ⅱ檔交替,治療30分鐘。2.3 療程上述方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天,開始第2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局部無壓痛,膝關節活動自如,隨訪6個月無復發。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疼痛明顯減輕,局部壓痛不明顯,偶因行走過勞而引發,但較前輕。好轉:臨床癥狀改善,疼痛緩解,局部壓痛減輕,但遇勞而發。無效:經治2個療程,癥狀無明顯改善,局部壓痛同前。3.2 治療結果本組40例病人,經治1~2個療程,治愈13例(32.5%);顯效22例(55.0%);好轉4例(10.0%);無效1例(2.5%)。有效率97.5%。
4 典型病例
劉××,男,63歲,1997年10月16日初診。自述:右側膝關節經常疼痛3年。走路多時加重,每次發作,都自行在家中使用紅外線燈治療后疼痛緩解,此次又因持重物行走而引發,當時因疼痛難忍即在附近診所針刺治療3次,效果不顯而來我科就診。經檢查見右側膝關節腫脹,局部壓痛明顯,右足不能著地,關節活動疼痛加重,經拍攝X線片,確診為右側膝關節骨質增生。即行本法治療2次后,疼痛明顯減輕,即可下地行走。又治3次,疼痛消失,關節局部腫脹減輕,局部壓痛不明顯。為鞏固療效,又治療5次,臨床癥狀消失,局部無壓痛,膝關節活動自如。囑其勿過度勞累,慎持重物。6月后隨訪無復發。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221-01
鏈霉素是治療結核病的一線藥物,根據《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中肺結核病人的治療方案要求,肌肉注射鏈霉素主要用于結核病患者前2個月的強化治療[1]。患者因注射的時間較長,局部易產生硬結導致藥物吸收不良;同時,由于患者不理解規律治療的重要性,常常由于長時間肌肉注射鏈霉素難以接受而出現間歇用藥乃至停藥,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降低治愈率。本文對在臨床治療中的92例需肌注鏈霉素的肺結核患者進行分組,分別采取不同的進針深度,并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時段、不同特點,反復多次進行講解宣教,并對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全部研究病例來自廣州市胸科醫院二門診2012年1月―2013年1月登記在冊,進行督導化療管理的92例需肌注鏈霉素的肺結核患者。
1.2 病例情況:研究病例中男性65例,女性27例;年齡16~6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5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6例;職業:干部9例,工人25例,外來務工者58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3 方法
1.3.1 病例分組:將患者按病例登記的序號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52例,對照組40例。同時,兩組患者均建立有關的信息資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臨床資料,全部研究病例均自愿參加本研究。
1.3.2 鏈霉素注射方法:遵醫囑使用政府發放的免費硫酸鏈霉素0.75g加入2.5ml注射用水制成混合液,采用5ml注射器進行肌注。兩組患者均遵守注射原則,選擇臀大肌,避開局部大神經、大血管、瘢痕、皮膚硬結處進針。對照組患者采用垂直進針,進針的深度為針梗的2/3長度,抽吸無回血,常規推注藥液完畢拔針觀察。研究組患者在操作中根據患者臀部皮膚脂肪的厚度實施不同的進針深度,體型偏瘦的患者進針深度為針梗的1/2~2/3長度,體型肥胖的患者進針深度為針梗的2/3~針梗全部。邊推注藥液邊進行宣教,推注完用消毒棉簽輕按針口至無藥液外滲為止,并提醒其下次來進行注射的時間。
1.3.3 健康教育的方法:兩組患者在注射鏈霉素前均進行常規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規律治療的重要性,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副反應等。研究組患者除實施常規的健康教育外,并在每次的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和疾病的發展階段分別進行宣教。
1.3.4 統計學方法:全部資料采用Epidatd 3.1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以P
2 結果
2.1 研究組52例患者遵醫囑肌注鏈霉素治療2個月 過程中中斷治療6例,治療中斷率11.5%,有較強疼痛反應感8例,較強疼痛反應感率15.4%;對照組40例患者遵醫囑治療2個月 過程中中斷治療15例,治療中斷率37.5%,有較強疼痛反應感16例,較強疼痛反應感率40.0%。對照組患者2個月治療 過程中中斷治療率和較強疼痛反應感明顯高于研究組,且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65 p
3 討論
3.1 肌肉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給藥途徑之一,注射部位一般選擇臀部肌肉較厚,避開大神經、大血管、瘢痕、硬結、發炎、皮膚病及舊針口的部位。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大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臀部皮下脂肪層厚度日趨增厚,臀大肌注射的深度標準已不能適用于目前的臨床應用實際[2]。曾有報導,如果藥液注入皮下脂肪層會造成皮下脂肪層血液供應差,藥液較長時間停留在脂肪層內,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容易形成硬結,造成注射阻力增加,給患者帶來疼痛感,從而影響患者的堅持使用率。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病例注射硫酸鏈霉素治療過程中中斷治療率和較強疼痛反應感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65 p
3.2 肺結核的治療是一個慢性過程,健康教育在結核病的臨床治療管理中的作用是明顯的、有效的,也是切實做好結核病控制項目的關鍵[3]。與患者建立好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開展健康教育的前提,利用患者隔天來肌注鏈霉素的時間抓住關鍵,從淺到深反復多次進行宣教,使患者逐步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及預防的全過程,并經常用電話、發信息等與患者溝通,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增加患者的信任度與合作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結核病患者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急性腰扭傷屬中醫傷筋范疇,因強力負重,引起腰部肌肉強烈收縮,使筋膜、肌肉、韌帶發生損傷;或因勞動時姿勢不佳,而使腰肌、小關節、韌帶之間在用力時平衡失調,而使部分肌肉韌帶因超負荷而造成損傷。也可發生在咳嗽、噴嚏、哈欠、伸腰時扭傷,稱腰閃,這是因動作不協調造成某些組織損傷。筆者運用三環療法(穴封、推拿、拔罐),治療154例病人取得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154例中男98例,女56例;最小20歲,最大57歲,平均38歲,其中小于30歲40例,30~50歲89例,50歲以上25例;工人83人,農民37人,干部25人,學生9人。
2 方法
2.1 穴封
2.1.1 取穴:阿是穴,即壓痛點。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相結合,每次選取2~4穴。
2.1.2 用藥: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等混合。
2.1.3 操作:皮膚常規消毒,10毫升注射器1付,封閉針頭一個(5號齒科針頭)。在選取穴位上(壓痛點)直刺快速進針,待有針感時(酸、麻、重、脹);快速推注,每穴2~5ml。如只取一個穴點(壓痛點),注射藥液時需在痛點上、下、左、右,中5個方向推注藥水,針拔出后需用藥棉在針眼撳片刻。
2.2 推拿
2.2.1 取穴:腎俞、命門、上、次、環跳、委中等穴(詳見針灸、推拿掛圖)。
2.2.2 手法:以按、摩、推、拿、提筋等手法為主;點穴必須得氣(酸、麻、重、脹)。
2.2.3 操作:以患壓力重點,上下作誘導;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先輕后重,先慢后快。患者俯臥,頭、胸、腹、膝、踝加墊,使患者肌肉放松,術者立于一側。在阿是穴(壓痛點)先摩后揉,使之漸漸發熱(加速藥物滲透);然后在腰、臀、骶部及兩腿膀胱經循行部位上施行推、摩、拿、壓、揉等手法,再點按上述穴位,最后以拍打放松結束。每次操作20分鐘。
2.3 拔罐
2.3.1 準備:特大號玻璃火罐若干只,95%酒精小許。
資料與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門診做葡萄糖酸鈣暗示治療的癔癥患者125例,共500次,每例1~7次,平均4次每例,每日或隔日1次;男14例,女111例,年齡17~70歲,平均36.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2例,初中及以上23例;無任何心臟器質性疾病及過敏史,靜注前常規心電圖、胸透檢查正常;病種為癔癥,符合CCMD-3診斷標準;空腹病人囑其進食后再靜注。
靜注前準備:詳細了解患者病史,特別是首發背景,關心同情患者,理解其痛苦的內心體驗,建立良好信任的醫患關系。針對患者感覺異?;蛉笔?、運動障礙,如疼痛、麻木、失音、失明、耳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肢體癱瘓、肢體震顫等癥狀,向患者解釋他的病是一種短暫的神經功能障礙,并無器質性病變,此藥為特效藥,能發熱,效果好,用藥后可使失去的功能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使患者對治療產生高度的信心和迫切治愈要求。 靜注:靜注由兩人協作完成。靜注前后測血壓、脈搏,靜注時兩人同時分別靜注及測脈搏。護士抽取10%葡萄糖酸鈣10ml×1支,5.5號頭皮針。選擇手背靜脈,扎壓脈帶,消毒穿刺見回血后松壓脈帶,靜注開始計時,靜注完所有藥物至拔針前為靜注時間,時間為1分鐘。靜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變化,詳細詢問患者自覺癥狀,同時進行語言暗示強化。使患者相信在治療的幫助下,失去的功能正在恢復…已在恢復…已完全恢復,并進一步鼓勵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活動。在靜注過程中當咽喉部發熱時告訴患者藥物正在起效,囑患者向外哈氣;若有惡心,可適當減慢推速;若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出冷汗,讓患者平臥,喝杯溫開水,癥狀會很快緩解,必要時做心電圖檢查;若出現血壓下降脈細弱,可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做好搶救準備。用藥前備好搶救藥品、物品。如阿托品等。
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靜注后測血壓、脈搏,嚴密觀察患者反應。靜注后反應除發熱外,其他有惡心、口干、頭暈、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出冷汗、嘔吐等。門診留觀1小時,記錄上述反應情況。頭暈以患者主觀感受為主,若有胸悶不適可做心電圖檢查,觀察有無心律失常。1次靜注后不管發熱感覺強弱,無論1個或多個部位發熱,均視為發熱1次;1次靜注后不管其他反應有幾項,均視為其他反應1次。
數據處理: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500次靜注后發熱480次,發熱率為96%;112例有效,有效率為89.6%;惡心、口干、頭暈、胸悶不適等其他反應50次,發生率為10%;血壓變化5~10分鐘P<0.01或P<0.05,但無臨床實際意義;靜注后脈搏逐漸減少,4分鐘平均降至最底,須嚴密觀察,之后逐漸增多,靜注后15分鐘基本恢復,20分鐘完全恢復正常。靜注后血壓、脈搏變化與靜注前比較,P<0.01,P<0.05。
靜脈留置針現已經廣泛運用于臨床,它的使用既避免了病人反復穿刺的痛苦,又減輕了護士重復穿刺的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醫患雙方的一致認可。但門診使用留置針不同于住院部,門診病人做完治療會帶針回家,不利于護理人員對留置針的觀察;小兒使用留置針不同于成人,小兒缺乏控制力和分辨力。因此門診患兒是一個特殊的使用留置針的群體,重視其使用留置針的安全問題尤為重要。我院是二級乙等醫院,現將我院門診小兒使用靜脈留置針不安全原因進行分析及采取的防范對策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 穿刺失敗
原因分析。(1)患兒家屬多、場面嘈雜、以及家屬過高的期望值,將給操作者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使護士不能沉著冷靜進行操作,易導致穿刺失敗。(2)患兒因為恐懼不配合、助手固定頭部或是肢體方法不當,導致穿刺針偏離血管或是針在血管里晃動將血管刺破。(3)血管較細或是患兒體質偏胖,血管顯露不清,導致血管捅破或是不能刺中血管。(4)穿刺速度過快過猛或是穿刺角度沒有把握好,導致退針回血。(5)穿刺見回血就退針芯,導管還未進入血管,此時送管因管較柔軟不能克服一定的阻力打折,導致導管不能進入血管。
1.1對策。(1)小兒輸液應在專設的操作室進行,并配有專用的操作臺。在為小兒穿刺時請家長到室外等候,操作完成后,才讓家屬進入。若只有護士一人值班,可留家屬一人當助手協助護士。以便為操作者提供一個操作安全、方便、無干擾的操作環境,使操作者能全神貫注進行穿刺,從而提高穿刺成功率。(2)護士親切的微笑,溫柔的話語能有效的安撫患兒。操作者位于患兒頭部上方,助手俯與患兒身體上方,腹部壓住患兒下肢,雙前臂壓住患兒雙肩,雙手固定住頭部兩側。(3)選擇的血管要盡量選擇柔軟、直、有彈性、易于觸及、充盈良好,避開關節部位的血管[2]。對肥胖患兒穿刺前可在穿刺部位進行揉搓、穿刺時左手食指在血管前方向下按壓以阻斷血流,使血管顯現,拇指在穿刺點后方繃緊皮膚。右手持針柄以15°~30°直刺靜脈,見回血后降低進針角度,再進針約2mm,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針芯,同時左手將外套管送入血管內,這樣一退一進,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內,送管要及時,動作要輕、穩。(4)應根據患兒不同年齡及病情選擇相應型號的靜脈留置針,嬰幼兒一般選用套管較細的24G,而手術及較大年齡的患兒可選用24G、22G的留置針[2]。
2 導 管 脫 出
2.1 原因分析。(1)在有毛發的部位進行穿刺時,毛發未剃干凈或是剃出的范圍不夠,敷貼不能緊密將導管粘貼在皮膚上,導致導管滑出。(2)固定方法不當,未充分考慮患兒“好動”的特性。敷貼膠布松動,導管脫出。(3)穿刺部位靠近關節,經?;顒尤菀资箤Ч苊摮?。(4)患兒無意識將套管拔出。
2.2 對策。(1)穿刺部位有毛發時,一定要剃干凈,范圍要寬,至少超出留置針敷貼1cm左右這樣才能保證敷貼能牢固粘貼在皮膚上。(2)小兒好動,固定留置針的膠布容易松脫,出現脫管,影響了留置時間。在小兒頭部留置時,在留置針的懸空處用少量棉花鋪墊后用3M膜固定,再用5號彈力網套,套進患兒頭部,能有效的延長留置時間,由于彈力網套的彈性及透氣性能好,不會給患兒帶來不適[3]。無頭套時可以先用3M膜固定,在用長膠布繞頭一周,最后用寬紗布完全覆蓋留置針,用中長膠布固定。在四肢留置時,在留置針懸空處墊少量棉花后固定,可給患兒小手戴上棉質手套,腳部穿松緊適度的襪子,也可用紗布包裹。有報到在四肢留置時采用海綿代替夾板固定四肢靜脈留置針,使肢體活動時順應性好,避免夾板固定時順應性差壓迫局部影響血液循環而出現局部水腫、脫管及夾板誤傷肢體,影響留置[4]。(3)告知家長看護好患兒,發現患兒有拔管的行為時,及時制止。
3導管堵塞
3.1 原因分析。(1)由于患兒處于高熱或是脫水狀態,血液濃縮、粘稠。如果動作遲緩容易造成導管被血凝快堵塞。表現為套管針在血管內但無回血或是導管內雖有回血但打開輸液器開關但液體不滴。(2)輸液完畢封管不當:包括封管液的配制,及封管的方法。(3)穿刺部位經常活動,較多的血流進導管,增加了堵管的風險。(4)凝血機制異常,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3.2 對策。(1)加強留置針穿刺技術的培訓,提高“一針見血”命中率,避免留置針反復在肌肉里穿刺,導致留置針針尖斜面被血凝塊堵塞的現象發生。(2)操作應熟練,迅捷。穿刺成功后應及時開放輸液器開關,輸液器掛適當的高度保持一定的液體壓力。(3)封管液可用生理鹽水或是稀釋后的肝素鈉溶液。有研究表明,生理鹽水可以替代肝素鹽水作為封管液。因生理鹽水能維持細胞外液容量和滲透壓,與體內鈉水平衡及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將生理鹽水充于留置針內可防止血栓形成,且無需配液,方法簡單,尤其適應于有出血傾向、凝血機制障礙和肝腎功能不全等不宜應用肝素的病人,生理鹽水推注量為3~5ml。血液處于高凝時用生理鹽水不足以抗凝,所以應根據病情,適當選用肝素鹽水2ml封管,提高留置效果。肝素的安全有效的量化指標,以新生兒0.5 U/ml,3歲1 U/ml~5 U/ml,7歲5 U/ml,14歲5 U/ml~12.5 U/ml較適宜[5]。(4)固定留置針時,肝素帽端固定于穿刺點的上方、適當限制穿刺部位的活動、盡量減少患兒哭鬧,以減少血液回流至導管。(5)封管時只將針的斜面插入肝素帽內即可緩慢推注封管液,在還剩0.5ml時,邊推邊拔針使其充滿整個導管腔,達到正壓封管的目的。
4穿刺部位感染
4.1原因分析。(1)操作者未重視手的衛生,洗手不徹底。(2)穿刺部位皮膚消毒范圍不夠,消毒方法不正確。(3)對穿刺針眼的保護不到位。
4.2 對策。(1)操作前用皂液和流動水洗手,由于臨床工作繁忙洗手的依從性差,無水洗手液則符合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的建議,適應臨床的實際需求[6]。。但如果手部皮膚有可見性的污染時,還是必須用皂液和流動隨洗手。(2)以穿刺點為圓心用安爾碘棉簽類似畫同心圓的方式順時針方向消毒,消毒面積為8cmX8cm。(3)向患兒家屬詳細交待:留置針處不能進水,應隨時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導管脫出時不能直接用手按壓針眼處,需使用無菌棉簽按壓,在沒有棉簽的情況下,可以避開針眼用手指在針眼的上方約0.1cm 處按壓達到止血的目的。
5 靜脈炎
5.1原因分析。(1)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2)血管選擇不當。(3)留置針選擇不當。(4)輸入刺激性藥物或高濃度液體后未及時沖管。(5)留置時間過長。
5.2對策。(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徹底消毒皮膚。(2)選擇的血管要柔軟、直、有彈性、易于觸及、充盈良好,避開關節部位。盡量不選擇下肢靜脈,因為下肢靜脈靜脈瓣較多、液體和藥物滯留下肢靜脈的時間長,下肢靜脈穿刺靜脈炎發生率高。(3)不影響輸注速度的前提下,選用留置針以細、短為宜,因相對較小的靜脈留置針進入機體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減少機械摩擦及血管內壁損傷,從而降低機械性靜脈炎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7]。(4)輸入刺激或是高濃度的藥物后應用生理鹽水沖管再進行封管。(5),按照靜脈留置針產品說明書的建議,留置時間為3 d~5 d,有研究表明小兒靜脈留置針在外周淺表靜脈中留置時間7天內細菌生長少,感染幾率小,因此小兒靜脈留置針在外周淺表靜脈中留置時間以7天之內最為合適。
總之,為保證門診小兒使用留置針的安全,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需要醫護人員及家屬雙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醫護人員要具備嫻熟穿刺技術,嚴格的無菌觀念、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態度,擅于總結經驗吸取新知識。耐心細致地對家屬進行口頭和書面的告知,包括留置針使用存在的客觀問題,以及帶管回家時家長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和家長簽定《小兒靜脈留置針使用告知書》一式兩份,一份交家長保管,一份由醫院作資料保存。另一方面,家長要配合好醫護人員作好患兒的看護工作,細心聽取醫護人員交代的相關事項,并認真閱讀《小兒靜脈留置針使用告知書》。
參考文獻:
[1] BD公司.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手冊
[2] 姚艷,槐宇,薛菲.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9):25182519.
[3] 黃文,朱建宏.患兒頭皮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的改進及應用[J]護理雜志.2006.6(9):52
[4] 張惠娣.新生兒四肢靜脈留置針兩種固定方法效果比較研究[J].護理研究,2003,17(1B):87.
[5] 饒慶華,元鳳,李寶麗,等.小兒淺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中相關問題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5):329331.
[6] 李莉,馬世玉.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與體會[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1(5):443444.
葡萄糖酸鈣臨床廣泛應用于皮膚過敏性疾病、低鈣抽搐、鎂中毒、氟中毒的解救,以及產程中宮縮乏力及產后出血[1][2][3]等。一般要求稀釋后緩慢靜注或靜滴(4)(5)。而精神科多用于癔癥、軀體形式障礙的暗示治療(6),切多快速靜注,因為快速靜注會引起全身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發熱反應,精神科正是利用發熱反應暗示病人。2007年6月-2008年2月本人對400次葡萄糖酸鈣快速靜注后的反應進行觀察,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自2007年6月―2008年2月在我院門診做葡萄糖酸鈣暗示治療的病人125人共400次,每人1-7次,平均每人3.2次,每日或隔日一次;男21人,女104人,年齡16-70歲,平均35歲;無任何心臟器質性疾病,靜注前常規做心電圖,胸部透視檢查均正常;病種為癔癥112人,軀體形式障礙13人,均符合CCMD-3診斷標準;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9人,初中及以上26人;空腹病人囑其進食后再靜注。分組方法:將400次葡萄糖酸鈣注時間隨機分為1min、1.5min、2min、3min(既1min組、1.5min組、2min組、3min組)各100次。分組后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病人端坐于操作者對面,中間放一桌子。護士抽取10%葡萄糖酸鈣10ml×1支,5.5號頭皮針。選擇手背靜脈,扎壓脈帶,消毒穿刺見回血后松壓脈帶,靜注開始計時,靜注完所藥物至拔針前為靜注時間。靜注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變化,詳細詢問病人自覺癥狀,同時進行語言暗示強化。使病人相信在治療的幫助下,失去的功能正在恢復…已在恢復…已完全恢復,并進一步鼓勵病人進行相應的功能活動。在靜注過程中當咽喉部發熱時告訴病人藥物正在起效,囑病人向外哈氣;若有惡心,可適當減慢推速;若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出冷汗,讓病人平臥,喝杯溫開水,癥狀會很快緩解,必要時做心電圖檢查;若出現血壓下降脈細弱,可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做好搶救準備。用藥前備好搶救物品及藥品,如阿托品等。
2 結果
表1 不同時間內葡萄糖酸鈣快速靜注后反應情況
注:其它不適為口干、惡心、頭暈、胸部不適。
從表1 看出葡萄糖酸鈣靜注時間越短發熱率越高,同時其它不適也升高。
表2 不同時間內葡萄糖酸鈣快速靜注后全身發熱情況詳表
注:咽即咽喉部發熱,胸即胸部發熱,依次類推。
從表2看見的發熱部位以咽喉部、胸部、嘴、會、頭頸部發熱居多,且推注時間越短全身發熱率越高。
3 討論
葡萄糖酸鈣在推注過程中最早最多出現的反應是咽喉部、胸部發熱,其次是嘴、會陰、頭頸部、全身等處發熱,時間為半分鐘。發熱原因可能是血鈣濃度突然升高引起皮膚、粘膜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所致5。精神科正是利用其發熱暗示病人達到治療目的。個別病人在推注過程中會出現惡心、口干、頭暈、胸部不適,但都在病人能忍受范圍。葡萄糖酸鈣靜注速度越快,時間越短發熱率越高,暗示效果越好,同時其他不適如惡心、頭暈、胸部不適等發生率隨之升高;靜注時間越長發熱及其他不適,則隨之下降。本組病人在嚴密觀察下無一次發生嘔吐及心律失常。故若非暗示治療,建議葡萄糖酸鈣緩慢靜注或靜滴。
參考文獻
[1]陳新謙,全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62-463
[2]王秀芹,葡萄糖酸鈣在預防產后出血140中作用的探討.中國社區醫師,2008.20:86
[3]魏玉華,孟憲風,朱海堯.產時靜推葡萄糖酸鈣163例療效觀察.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4,3(2):39
(1)護士方面:低年資、新入科的護士,實習護士,情緒波動、平時工作欠嚴謹的護士,護理工作的繁忙、瑣碎及操作的重復性,也使護理差錯的發生幾率增多[1]。各項核心制度執行力不夠,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輸液過程中巡視不夠。
(2)醫生方面:有的醫生書寫門診病歷簡單,處方字跡潦草難認,藥品書寫欠規范,個別醫生對一些藥物的應用缺乏新的了解,不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
(3)藥房方面:藥房發藥錯誤,多發或少發藥,注射證書寫潦草甚至錯誤。
(4)患者方面:患者有同名同姓,聽錯姓名;門診輸液病人的年齡跨度大,來自不同的專科;門診患者有的早期診斷不明,部分患者病情變化快,輸液中突然發生病情變化;兒童輸液時亂走現象;病人擅自調節滴速,更換座位。
(5)其他:門診輸液室停留時間短,流動性大,護患之間彼此不熟悉;病人來院的時間比較隨意,使輸液時間分布不均勻,一般高峰時段集中在上午,易出現排隊長,等候久,病人不耐煩,造成環境嘈雜、擁擠,加上病人病情復雜,用藥種類繁多等,此時護士的工作量大、精神疲勞,也易出現失誤[2]。藥品種類繁多,藥名復雜,同一種藥物有商品名、通用名、譯名等[3],容易因藥名混亂而引起差錯。少量輸液器、注射器存在質量上隱患,輸液袋在運輸過程中受損。陰雨天地面潮濕易滑。
2.防范措施
(1)規范服務流程,提高護士各項制度執行力:使各類患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診治并且不斷加強各種制度的落實。①查對制度:凡在輸液室治療的患者必須攜帶門診病歷和注射證,嚴禁護士執行口頭醫囑。接藥護士對醫囑內容不明確或有問題時,應向醫生詢問清楚后方可執行;發現藥物錯誤直接打電話到藥房與相關人員核對,若錯誤屬實,請藥房人員親自把藥送過來,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下次改正,二方面可以防止家屬或患者來回走動,產生抱怨和不滿情緒,致使醫患關系緊張。配藥者、輸液者以及更換藥液者均應簽名并注明時間,實行護士雙簽名制。長期輸液病人的注射證經接藥者、配藥者、輸液者三者反復核對后,再返回給病人,防止某個環節核對不嚴而造成失誤。查對病人時,護士不僅要稱呼病人的姓名,還應問“請問您叫什么名字”?輸液前,輸液者再次將輸液袋上的姓名出示給病人或家屬確認,杜絕"音同字不同"實行雙向核對姓名制。②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時,交班護士應向接班護士詳細交代患者的醫囑、藥物及滴速要求等,保證治療的連續性。③消毒隔離制度:護士操作的一舉一動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在輸液的全過程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一洗手。普通輸液與隔離輸液嚴格分開,并且有醒目的指示標記。④巡視制度:每天安排巡視班護士在輸液室巡視,對嬰幼兒、老年人、特殊用藥病人以及診斷尚不明確的患者要加強巡視。嚴格按要求規范輸液滴速,加強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或變態反應、輸液反應等,盡早正確處理。
(2)更新觀念,加強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醫療事故處理條理》、《侵權法》,同時建立統一細化的操作規程,指定質量標準以及應急預案。對護理隊伍較年輕、服務態度較差、缺乏溝通技巧的人員,特請有經驗的老護士言傳身教,介紹親身工作經驗,共同學習,提高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透明度。我院配藥室與輸液室之間是用透明玻璃隔開,患者及家屬可在外面看到護士配藥的過程,讓病人放心的同時,對護士操作起到一種監督作用。
(3)加強護士技能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在強化服務意識的同時,加強業務培訓,尤其是過硬的小兒靜脈穿刺技術是輸液安全的重要保證。我院護理部制定了業務培訓計劃:每季度進行護理操作演示,考核,科室內經常組織穿刺技巧經驗交流、穿刺失敗原因分析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培養出一大批頭皮靜脈穿刺操作能手。
(4)實行輸液告知服務,維護病人知情權:在輸液入口處以圖表的形式上墻公示“輸液流程圖”。護士主動與患者及患兒家長溝通,根據病情、年齡、藥物的作用時間做好解釋。
不能擅自調節滴速,告知輸液速度及穿刺部位固定的重要性。教育家長在輸液過程中不能外出,以免發生藥物污染、輸液反應及其他意外事件不能及時救治。告知病人當天的輸液總瓶數,妥善保管輸液號牌以便更換液體,防止錯拔,漏輸液體。我科自2009年7月實行在輸液貼上表明輸液總瓶數及該瓶為第幾瓶后,漏輸、錯拔情況基本杜絕。其方法為:“2-1”表示該病人今天輸液總數為2瓶,該瓶為第1瓶,“2-2”表示總數為2瓶,該瓶為第2瓶。“3-1”、“3-2”、“3-3”依此類推。拔針時護士一定要先看一下輸液貼,確定是最后一瓶(2-2、3-3…)并且病人手上已無號牌時方可拔除。
5.重視藥物配伍禁忌:由于部分新藥沒有納入配伍禁忌表,醫生對某些藥物之間已存在配伍禁忌認識不足,這就提醒護士不能機械地執行醫囑, 在為患者進行穿刺前仍應該仔細檢查加藥后液體的性狀[4],更換液體時,注意觀察輸液管道中有無混濁、變色或絮狀物,以防發生意外。我科護士發現頭孢曲松與奧硝唑配伍后顏色變紅,立即匯報護理部、藥劑科,經證實后藥劑科書面通知到每個科室,以避其他科室再次發生該現象。
6.實行彈性排班:根據輸液高峰季節和高峰時段,合理調配人力,緩解輸液高峰時的壓力,老中青搭配成不同層次的梯隊技術隊伍,這在兒童輸液方面顯得尤為重要。自從合理彈性排班以來,基本上滿足了輸液高峰及兒科季節性多發病患兒的輸液需求.
總之,門診輸液是醫療工作的第一線,是醫院的一個窗口。通過輸液室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落實,護士的規范操作和職責明確。近年來,輸液患者的滿意度調查明顯提高,減少了護理服務投訴,杜絕了護理糾紛,提升了醫院的社會形象。
參考文獻
[1]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防范護理差錯[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2-193.
[2]劉春香,石 娟,陳業芳,等.門診輸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實踐及效果[J].全科護士,2009,7(2):329-330.
暈厥是由于一過性腦缺血導致大腦抑制狀態,而出現突然短暫自限性的意識狀態和身體失控[1]。是門急診注射中常發生的一種急癥。本文就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監利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因出注射所致暈厥23例,進行臨床分析,并探討其防治對策,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監利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因注射所致暈厥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齡11~65歲,其中11歲1例,18~45歲20例,65歲1例;靜脈注射致致暈厥15例,肌肉注射致暈厥5例,靜脈輸液致暈厥2例,皮內注射致暈厥1例。
1.2 方法 對注射所致暈厥的所有患者,由專人進行詳細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給藥途經、原發病、患者體質及發現暈厥的臨床表現和搶救治療措施等。
2 原因分析
2.1 藥物因素 藥物過敏引起的暈厥是一種嚴重的變態反應,大多數患者發生在體內注入藥物后的數秒至數分鐘內或藥物皮試過程中,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的藥物很多,青霉素最常見,還有先鋒、破傷風抗毒素、普魯卡因等。
2.2 針次對暈厥的影響 1月內未接受注射患者的第一次定為首次注射,將病例分為首次注射,再次注射兩組。首次注射21例,再次注射2例,兩組有顯著差異。說明首次注射較再次注射容易發生暈厥,主要是因為患者注射第一針時情緒的緊張程度和對疼痛的敏感程度較高的緣故,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加患者對這種刺激逐漸適應,暈厥的發生率也隨之降低[2]。
2.3 個體因素 通過本組觀察發現,女性注射易出現暈厥;從年齡看,青中年注射時出現暈厥的多,老年人出現暈厥的少。再者體質差,精神高度緊張者注射也易發生暈厥。
2.4 注射途徑的影響 通過本組觀察,靜脈推注易出現暈厥,肌肉注射其次,靜脈輸液及皮內注射較少,主要是因為靜脈推注藥物濃度高,推注時產生脹痛刺激,時間長等因素,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反射性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使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血管迷走性暈厥[3]。
2.5 空腹對暈厥的影響 通過本組觀察發現,23例中有14例是發生在空腹時注射,主要是因為空腹時體內能量不夠,在注射時易引起低血糖,從而產生暈厥。
3 對策
(1)熟悉常用藥物的性能:對易引起過敏的藥物,要詳細詢問過敏史,并保證皮試的質量,注射后留觀10~20 min,留觀期間囑患者有不適如頭暈、呼吸困難及全身瘙癢應立即告訴護士,同時護士亦應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脈搏的變化,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癥狀,按過敏性休克急救原則處理。(2)改善環境:注射室內保持安靜、清潔、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3)熟悉掌握無痛注射技術,動作輕柔,減輕注射疼痛,避免暈厥的發生。(4)對有暈厥史、體質差及精神緊張的患者,應耐心解釋,宜取臥位注射。(5)當注射疼痛較劇烈的藥物時,在注射前要告知患者,讓患者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推藥速度要慢,注射過程中要注射觀察患者的面色、神情,可與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6)避免空腹注射,盡可能的不采取靜脈推注的給藥途徑,一定要靜脈推注時,最好臥位注射。(7)及時發現暈厥的前兆癥狀,及時處理。在注射的過程中,若患者出現面蒼白、反應遲鈍、自訴頭暈、惡心、胸悶,應立即停止注射,將患者平臥、保暖,必要時給氧氣吸入,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血壓情況,通過查體排除過敏性休克,安慰和一般對癥處理,多數患者休息片刻后,癥狀會得到緩解。
總之,作為第一線工作的護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當患者出現靜脈、肌肉注射引起的暈厥時,及時正確鑒別和妥善處理,同時,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以配合治療,減少暈厥的發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