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18:12: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校園心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提升教育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水平的措施
教育心理學本身就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融合,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改進和提升。教育心理學既注重理論知識也注重實踐運用,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要無形地將教育心理學貫穿其中。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與教育心理學息息相關,因此,如何提升其水平至關重要。第一,要著眼于理論指導實踐,提升高職教學水平。教育心理學是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也是源于教學實踐的。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當今教育模式,不僅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最主要的是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而教育心理學正是一門實訓課,它更強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以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培養更多品學兼優、專業性突出的學生,真正才能提高高職教學的水平。第二,將教育心理學融入到課堂中,提升教學質量。現在很多的院校都積極開展實踐課程,因為它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動手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育心理學在大家心理的認知程度。課堂仍舊是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當代教育心理學普遍認為,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與自我認知的積極性有關,因此,越積極自我認知的人,其專業水平就越高,而教師僅僅只是給予指導作用。將教育心理學融入到課堂中就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通過此種方式,能夠真正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將教育心理學融入到教師隊伍建設中來。教師隊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水平。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在教學中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一舉一動都與教學有著很大的關系。教師是道德的楷模,是專業技能的傳授者。如何將教育心理學融入到教師隊伍中變得更加有意義,它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真正提升教學隊伍水平。
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為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學有序地發展,筆者在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1.轉變觀念、科學規劃,實現全員育人的新局面。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全局性的育人工程,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就很難保證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續發展。因此,學院領導應把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作為出發點,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意識,拋棄落后觀念,做到科學、及時地指導,并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面助人的良好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人文學科的教育一樣,都是不斷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大學生高尚情操,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學科,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傳,讓學院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實際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自覺融入心理健康的思想和意識。如果全員育人意識宣傳不夠,學校其他部門、老師對這項工作了解不多,就會造成部門、老師之間協作意識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勢單力薄的被動局面。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特殊性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其心理品質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結合現階段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設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提升課程內涵和科學性:第一,集體備課,就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授課等問題進行充分地交流和溝通,以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基點,與時俱進,搜集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認真備課,科學設計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第二,如果條件允許,除必修課外還可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如可以開設實用性較強的心理咨詢相關課程。通過開設相關課程,一方面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詢,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咨詢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選修課與必修課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多點多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第三,貼近學生實際,適當運用心理小游戲增加課堂趣味性。授課過程中適當地穿插心理小游戲、心理測驗等內容,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從枯燥的理論知識中跳出來,在游戲中獲得心理體驗,從而促進心靈的成長。
3.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走多元化綜合教育發展之路。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與體系。因此,單一的教學模式、德育模式和咨詢模式都已經難以滿足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為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筆者認為推行多元化綜合教育的發展模式是當前高職心理健康工作的必由之路。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搭建心理健康網絡平臺,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當今世界是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群體是中國網民群體中最活躍的,上網已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是他們了解時事、查閱資料、交流感情及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即時性、對象廣泛性、信息隱秘性等獨特的優勢。因此,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受大學生喜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實現,可以滿足學生諸多需求。第二,營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開展的校園文化。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內容與校園文化息息相關,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總是從繁榮的校園文化中汲取營養。心理健康工作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借助特定的心理健康節日,開展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心理活動,主動將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傳融入其中。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得益于優良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對學生思想及心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無法取代的。
4.適當增加專兼職教師數量,增強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只有不斷提高專兼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使其更好地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專業化程度偏低的現象。師資隊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瓶頸。隨著學生需求的不斷發展,只有適當增加專兼職教師人數,增強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落實師資培訓專項經費,加大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在考核上對心理專兼職教師予以一定的傾斜,保證心理專兼職師資隊伍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以學工隊伍為抓手,加大對輔導員等一線學工教師的業務培訓。學工隊伍是一切學生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力量,這支隊伍因為與學生關系較為密切,也較容易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是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所以,加大對學工教師隊伍的心理學專業培訓,讓他們學會甄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將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區別開來,對進一步推進基層心理健康隊伍的建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創新措施
1.要不斷改變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在實際的高校實際管理過程中,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管理觀念,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的可再生性,獲得更大的收益。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堅持能力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實際考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制定完善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做到客觀公正的管理,保證管理效果的實效性,避免出現形式化。同時,建立良好的績效管理制度和反饋系統,提高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更高的為高校發展服務。
2.創新競爭機制
為了能夠充分對每個高校工作人員的潛能進行發掘,使員工獲得成就感和工作熱情,應在基層高校人力管理部門內部建立并完善具有競爭力的制度,使人才能夠獲得前進的動力和信心。首先,應對具有良好潛質的人擦進行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對其進行培養,使他們獲得更多的鼓勵,并擁有上進的機會。其次,要將傳統的“論資排輩”現象進行去除,使創新性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使具有良好能力的員工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最后,應創造使人才發展的競爭環境,讓員工在高校實際工作中能夠獲得滿足感,毫無后顧之憂地去創新,為高校的長遠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在管理過程中引進創新競爭機制,可以有效增強廣大職工的危機意識,從而重視自身綜合實力的提高,不斷激發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要對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進行創新
為了保證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更好的進行,學校要對整個招聘流程和方式進行整合,不斷嚴格相應的考核標準,采用市場競爭的方式,選擇合適的人才,保證人才的質量和綜合素質。就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的管理機制,解決工作人員的實際困難,保證人力資源管理的開拓性,增強激勵功能,完善人力資源激勵的機制,為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供巨大的組織保障。同時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選拔,要使每位管理人員認識到自己既是激勵者,也是要被激勵者。因此,高校在明確管理者責任的基礎上,提高一線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他們自身技能的培訓,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勵下屬,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績效和工作的滿意度。
二、創新獨立院校教師績效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以促進教師發展為主的考評機制
第一,引導教師終身學習,并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體系。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的同時,更應該在專業知識方面不斷地學習。為此,學校績效的管理應該把教師學習納入到該項工作中來,鼓勵和引導教師終身學習,并輔助以政策和舉措上的支持。比如,積極營造教師學習的良好氛圍,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和教學研討,以及建立教師閱讀室、定期對教師階段性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檢查與考評等。第二,完善教學研究與反思制度。民辦院校應該從“課堂教學結構,教師自身學習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效果”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思。要以教研組為單位,定期開展教學討論活動[3],就某一問題開展討論,共商解決辦法。同時,學校要組織全體教職工在本專業和跨專業之間進行相互聽課、評課、教學交流、“教學研討日”以及名、優、特教師示范課程和青年教師觀摩課等活動,借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的授課水平和專業化程度。
(二)妥善處理教學與科研兩者關系
對于一所高校,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均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們共同構成了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二者本身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后者是前者的驅動,而前者又為后者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持,二者并不矛盾。因此,民辦院校應該牢固樹立起以教學激勵科研不斷深入,靠科研推動教學不斷發展的理念,讓二者實現有機地結合,進而助推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因此,學校在教師績效管理中,應該鼓勵和引導教職工一方面要專注教學,同時又要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工作,正確理解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觀念、認識的樹立和時間、精力的投入等方面保障二者的協調同步,共同提升。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創新
(一)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建設
1.建立和完善聯合書目數據庫
網絡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各種便利的條件,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管理離不開網絡技術,通過網絡,可以使讀者更加快捷的查詢到所需知識并且實現快速傳輸,為讀者通過了優越的條件。而作為圖書館的管理,就需要對建立比較完整的標準化書目數據庫,通過此據庫,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的實現網絡信息化管理。
2.積極利用網上信息資源
Internet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知識資源寶庫,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到生活中各個行業、各類事物的發展信息。雖然有些資源庫是有償使用,但是絕大部分的額內容我們可以免費獲得,那么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就要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的有點,對其加以利用,充分發展方便快捷的電子期刊圖書,這不僅能夠節省購置圖書的經費,同時電子期刊的傳輸也更加方便。
(二)大力建設特色館藏數據庫建設
具有特色的數據庫目前已經成為了一種隨著時展的趨勢,特色數據庫能夠更有效的吸引讀者的注意,對信息資源的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圖書館現狀的分析以及結合其自身的資源有利條件,提出新的圖書館管理理念,由此能夠帶給讀者更多的知識以及快捷學習途徑,更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效益。特色圖書館的建設所包含的內容不因僅僅為對圖書的收藏,還應含有讀各種渠道資源的使用。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根據讀者的需求,有目的以及計劃的建立特色圖書館,對于已經初具特色的圖書館,應對其進行加強管理,進行完善整合,爭取建設成為高品質,高效益的圖書館。
目標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犯罪案件頻發,大部分案件的根源在于個別學生存在心理障礙或心理機制不成熟,引發學生極端思想,最終釀成悲劇。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心理素質,擺正心態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心理、身體、文化的協調發展,成長為具備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從而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1.2有利于滿足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高職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發展階段,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日益增多,一旦這些困難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便極有可能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帶來重大影響,甚至降低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可以說,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三觀”的確立。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和矛盾,為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掃清心理障礙,從而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意識。
2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對策
2.1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高職教育目標和教育對象的特點有序開展,進一步完善內涵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使教育內容滿足學生心理健康、個性張揚和潛能發展的需要。具體教育內容包括:一是基本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端正學生對待各類心理問題的態度,并且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識。二是學習心理教育,使學生適應高職院校的學習環境,找到符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在學習中獲取知識、增長能力。三是性格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性格的優缺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性格,通過心理訓練課和個別指導,矯治學生的不良性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四是情緒調節教育,指導學生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通過開展適度的情緒調控訓練,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情緒,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五是戀愛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建立健康友愛的男女同學關系,使學生掌握一些生理保健方面的知識,避免學生出現極端心理。
2.2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高職院校應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開展。首先,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如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中心等,引進先進的設備,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心理專業圖書和資料,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物質基礎。其次,加大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心理咨詢室的成員均持有心理咨詢師的職業資格證書,使其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帶頭人。再次,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開通心理健康教育網頁、欄目和咨詢熱線,及時開導和疏解學生的消極情緒,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同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應當與時俱進,運用QQ、微信等社交聊天軟件,將心理知識直接分享給學生,使學生樂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為學生提供隱秘、方便的心理咨詢服務。
2.3運用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滿足學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首先,運用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兼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團體心理輔導要面向一群有類似問題的學生群體,對這群學生進行心理矯正或治療,幫助這群學生認識到心理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路徑。個別心理輔導面向某類特殊問題的個別學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和分析個別學生的問題,得到個別學生的信任,使個別學生自愿接受心理輔導。其次,運用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知識講座、活動競賽、網頁專欄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障礙的調節能力。自我教育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尋求幫助的途徑,如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設置心理專欄留言板等,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尋求幫助時獲取及時的心理指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再次,運用課程學習與學科滲透相結合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高職院校應保證一學期36課時的心理健康課程學習,為學生講授心理知識和自我認識的基本方法,使學生樂觀面對學生和生活中的挑戰,同時,還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對學科專任教師進行心理知識培訓,使心理健康教育長時間有效開展。
2.4建立心理健康預防機制
高職院校應當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建立三級預防機制,從多個層面出發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以此降低學生心理性危機事件的發生頻率。心理健康三級預防機制的構成與實施如下:第一級由學校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咨詢室掌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心理教研室負責統籌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安排,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相關內容。心理咨詢室的專業心理輔導教師負責開展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級由輔導員細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加強自身的心理知識建設,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發生;第三級由學生會下設的心理協會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每個班級要選取一名心理委員,心理委員要接受心理協會的統一管理和培訓,使心理委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專業知識,能夠及時發現和疏導本班同學的心理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告知輔導員或心理咨詢教師,有效防止意外發生。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存在差異。有調查顯示,大多數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比較重視,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經費的投入,但各校在經費投入方面存在差異,有的幾乎為零。有些省份則明文規定,要求生均不得低于10元的標準,但仍有高校沒有專項經費。第二,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發展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極不平衡,表現為大中城市、沿海發達地區發展得較快較好,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偏遠地區尚未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第三,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高校從事專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學科背景參差不齊,部分從業人員教育理論底子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少。第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設施不完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推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硬件情況來說,心理輔導室、自助閱覽室、團體輔導室等建設正日趨發展并不斷完善,多數學校有心理測試軟件,少數學校具有拓展訓練設備等專業儀器設備,但仍有高校沒有心理咨詢機構、專用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第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不到位,且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但在課程管理上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距離教司政廳2011[5]號要求仍有差距,內容仍未形成相對完善的體系,覆蓋面小,教學缺乏完整性等。第六,大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求助率偏低。受中國傳統意識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對接受心理輔導存在偏見和誤解。他們認為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可能有不正常行為或見不得人的隱私,甚至精神疾病,這種看法導致許多學生不愿或不敢接受心理輔導。
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探討
第一,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擁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構是開展工作的必要保證。今后工作中,應逐步規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和體系,保障經費投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優化教育手段,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第二,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技能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它是以課程教學為主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從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學科建設、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等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證。第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高校要切實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努力營造適合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心理環境,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的全方位服務體系,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第五,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干預與監控體系。心理健康教育應重在預防,通過建立心理普查制與常規預防教育工作制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營造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優化學生心理品質,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其自我調適能力、防御能力和承受能力。
作者:楊曉嵐張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一.問題的提出
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將大學的智力優勢和無形資產與適應市場體制的籌資優勢相結合,是當前中國高校規模擴張的一種有效的形勢,將成為一種很具特色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學生作為一個新的學生群體,目前國內對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甚少,僅有的一些也多以粗放性概括為主,各說法之間出入較大。與母體大學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收費機制、生源質量、社會認同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他們的學習心理、需要、動機等也隨之發生變化,表現出獨特的形態針對這種情況,作者通過研究試圖把握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并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教育管理試作初步探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重點以河北省保定市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河北省保定市其他三所獨立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河北大學工商學院,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北京市四所獨立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調查問卷、走訪、個別深度訪問的方式來研究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100份收回1000份,收回率為90.9%。
學生類型:北京大一、大二的獨立學院學生(北京四所獨立學院均成立于2005年,沒有大三大四的學生)共640人,收回600份。保定一到四年級的獨立學院學生共460人,收回400份。
性別分布:男生563人,占56.3%;女生437人,占43.7%。此人數為有效問卷的統計人數。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的形式,對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調查,題目的設置一部分來源于相關論文中對獨立學院學生心理特點及現狀的描述,另一部分源于同學之中存在的心理現象。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級,是否復讀過,是否是獨生子女。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有七道選擇題,如“高考成績與你的預期有什么差別”“選擇獨立學院的原因”、“考研的原因”、“家人對你上獨立學院的態度”、“家庭對你學費的支付能力”、“你常常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讓你感到有很大壓力的事”,每個問題后面附有不同量的選擇答案。兩道主觀題,如“你覺得別人對你的態度是怎樣的”、“你認為獨立學院對你在哪方面的培養較為欠缺”,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問題做出自己的選擇或做答,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深度訪問,并結合網絡貼吧、博客深入了解獨立學院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結果與分析
調查發現,獨立學院學生存在著許多新的情況,與普通高校學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
1.產生高考的失敗感及其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在問及“你出于什么原因選擇了獨立學院”時,勾選情況如圖l所示。
筆者通過個人深度訪問,對圖2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到認為自己高考失利的同學具有以下幾點原因:
(1)理想與實力的偏差
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都希望考一個好的大學,都懷有一個很美麗的大學夢。但這部分同學并沒有很好地根據自己的實力給自己制定一個準確的目標,而是一味地追求高目標,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造成了高考失敗感,為進入獨立學院之后的學習生活埋下了心理困境的根源。
(2)父母的期望與自身的實力導致高考的失敗感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獨立學院的學生的壓力來源與其它本科院校有著明顯的不同,既有就業競爭、學習能力、個人實力等普通大學生所共有的壓力,也呈現出一些特有的壓力,如“同學之間的對比”、“社會的態度”等,而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家人的期望。
(3)潛在原因的思考
現階段80后大學生的父母已經走過了不惑之年,他們大多都經歷過、、改革開放、下崗,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體味了太多的艱苦與辛酸,他們會為孩童時的一塊糖、一個蘋果甚至是一頓飽飯而高興好長時間,之后讀書又成為了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在工作崗位上為了家里的老人、孩子苦苦地奮斗著。也許正是那無法言喻的艱苦與辛酸,使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將很多“愛”強加在了孩子身上,使80后的大學生們在這種“愛”的關懷下,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
2.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較大
調查顯示,保定市四所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約為58.7%,北京四所獨立學院復讀生比例約為63.8%。筆者就這一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個別深度訪問時發現:由于獨立學院在發展之初存在著學費高、社會認知度低等原因,使廣大考生及家長對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學校的教學質量持懷疑態度,希望通過復讀使自己有更多選擇學校的機會,而經過復讀之后更多的考生認清了自己的高考實力,加之年齡的增長,他們不愿意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高中,希望在大學中好好學習,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并且堅信從獨立學院也照樣能走出成功之路。
3.獨立學院的學生家庭條件呈棗核分布
所收回的1000份有效問卷中,在回答“你家庭對你學費的支付能力”的問題時勾選結果是:負擔不起的占21.4%,勉強負擔的占45.3%,比較輕松的占24.1%,輕松的占7.6%,很輕松的占1.6%。
與48名同學就這一問題進行個別深度訪問,調查結果表明,獨立學院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并不像社會普遍認為的那樣普遍較好,家長出于對孩子前途的考慮,認為獨立學院是本科教育,又有母體大學作為依托,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都優于專科院校,只要孩子能在大學中好好學,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四獨立學院學生的對比優勢
獨立學院對比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良好的專業教育,得益于獨立學院與母體大學共享部分優秀的教師;潛在的深厚的大學文化,母體大學深厚的大學文化、治學態度通過老師平時的授課,兩校同學問的交流,在母體大學學習、做實驗、泡圖書館等可以在獨立學院學生的身上得到傳承、發展;潛在的就業機會,就業市場通過母體大學了解其獨立學院的發展情況,在母體大學很好的就業機會面前,為一些很有能力的獨立學院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臺;獨立學院靈活的辦學模式可以根據就業市場的需要,適當調整專業教育,加大學生的專業基礎、應用能力、實地操作能力的教學比重,這需要學校方面的工作計劃要一切以學生為本。
五.獨立學院與母體大學的學生之間對比的弱勢
1.獨立學院與公辦高校的相同點
(1)與高等院校內部的專業二級學院相同,都是一所公辦高校領導之下的二級學院。
(2)原則上設置與母體相同的專業。
(3)辦學母體對其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4)可以與母體大學共享部分教育資源。
(5)目前獨立院校頒發辦學母體的學位。
2.不同點
(1)與母體內部的專業二級學院不同,獨立學院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2)獨立學院的辦學資金由具有法人資格的集團或個人籌措,財務獨立核算。
(3)擁有獨立校區,初創時期教學設施和校園文化氖圍與母體校區有著較大的差距。
(4)獨立招生并頒發自己的學歷文憑。
(5)由于適當降分錄取,生源質量與母體相同專業學生有一定差距。
(6)實行按教育成本(或準教育成本)收取學費,學費比母體相同專業要高得多。
由上述政策性的規定可知,獨立學院最直接的比較對象就是母體大學。而在校園環境、文化氛圍、硬件設施、社會認可度、就業等方面,獨立學院往往處于比較弱勢的境地。這就很容易使獨立學院的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比較弱勢,導致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獨立學院學生的素質比母體大學學生的素質要差。
六建議
1.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
通過班會、團課、社團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優勢、劣勢,需要努力的方向。輔導員老師及時地收集同學中反映出的問題,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通過社團活動的聯系,為獨立學院學生提供更多的與母體大學溝通的機會,從而彌補獨立學院自身大學文化的缺失與不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母體大學的優勢資源(如:圖書館、實驗設備、優秀的同學、專家等)發掘出自己高品位的興趣點,為自己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大量開展并支持學生進行小型課題研究、研制、話題討論,激發學生對深層次問題、有價值問題的探討;增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邀請各學校在某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大學生進行經驗交流;重視宿舍文化的建設,宿舍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通過學校輔導員的強化監督得以糾正;提高對基礎課程(如高數、英語)的要求,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的客觀事實,適當地增加課時,增加學分來敦促學生打好基礎。
2.以學生為本開展特色人生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心理資本具有內隱性、與高績效相關、多維性、可測量和開發的特點。心理因素是看不見的,較難觀察和測量。需說明的是,對績效有顯著影響的心理因素稱之為心理資本,研究表明,其構成復雜且具有多維性。心理資本具有內隱性,但可測量、可開發,同時也具有資本的特質,通過對心理資本的測量、開發,調整,可轉化為一定的外部績效。
2.心理資本的作用機制
研究顯示,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產生正影響,其作用機制包括主效應、緩沖效應、調節效應和動態效應,即心理資本對群體、個人和組織層面的相關結果變量具有直接的增益作用,用影響中介變量方法間接影響結果變量;具有調節作用,或互為影響相互作用。
(1)直接作用的影響因素影響個體心理資本的因素包括個體因素、社會環境文化因素和組織層面因素三大方面。就個體因素而言,研究在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企業性質等對心理資本的影響方面仍存在爭議,但普遍認可的是個體身心健康水平較好會具有較高的心理資本,易于形成良好的心態、對工作充滿樂觀和希望并能承受更大壓力;內控型人格,即能夠認識到自己控制生活的心理力量的個體,具有較高的心理資本。就外部環境因素而言,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心理資本有正影響,和諧積極的家庭、朋友關系使人更容易形成自信、樂觀的性格;而Myers的研究則認為收入會對人的幸福感產生一定影響,但這個影響存在一個限值,超出限值影響則消失;不同社會文化也會對個體心理資本有不同的影響,諸如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對個人心理資本的看重程度不同會造成不同文化下平均心理資本水平的差異。在組織中,可以通過領導對下屬的關心、師徒制、相關激勵制度的制訂等激勵員工,使他們形成組織使命感和歸屬感;而企業人本文化稀缺、隨意的組織特點則會削弱員工的心理資本。
(2)直接作用的決定因素組織行為管理范疇的研究表明,心理資本總體及其構成會影響包括工作績效、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離職率、工作滿意度、誠信領導等要素。工作績效是最早被引入心理資本究的要素,它與心理資本各個維度都有著相互關系,是心理資本模型研究的重點對象。相關研究得出,心理資本對個體工作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且心理資本整體與工作績效相關度最高,而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的正相關較強。此外,在組織承諾的研究中,心理資本與組織承諾有較強正相關,并可能互為因果,其中,希望和堅韌直接影響承諾度,樂觀產生間接影響,因為心理資本高的員工一般更忠于組織,對組織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心理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呈正相關關系,高心理資本的員工往往在薪酬相關的工作之外對組織有更多有益的行為,如對外宣傳組織、維護組織聲譽等,但相關的實證研究仍然比較匱乏。概括來說,心理資本對員工在組織中產生外部性的行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員工積極完成工作外,更可能對組織、對同事做出超出要求的貢獻。
(3)間接作用心理資本還通過中介變量影響員工的行為態度。已有實證證明,心理資本會通過公平度、對上級的看法、工作卷入、自我評價、組織環境、積極情緒、信任等對上述的利組織行為產生影響和調節。工作卷入即員工對工作本身的認同感在心理資本和工作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群體之中,信任在心理資本和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等。
二、心理資本對員工績效管理的啟發
1.心理資本對員工績效的正影響
Luthans在心理資本提出時,就將“對績效有影響”作為構建心理資本這一核心概念的五大標準之一。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心理資本的績效管理應當著力于識別、開發和提高員工的積極心理資本,以達到盈利目的。國外研究通過效用分析發現,心理資本增加2%,每年就可能給公司帶來1000多萬美元的收入。Peteron,Luthans,Yussef,Seligman,Avolio等學者都曾以心理資本及其維度作為自變量,研究其對工作績效的定性定量關系,以此尋求心理資本激勵因素的優化組合。具體來看,按對工作績效的相關度由高到低排列為:情緒智力、自我效能、堅韌和樂觀;同時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大于逆向產生的影響。綜合學者的研究結論來看,管理者希望水平較高的,其下屬的工作績效和滿意度較高,離職率較低;樂觀的銷售人員工作績效更好,離職率也較低;Luthans等對422位中國員工進行了實證研究,證實了員工的心理資本及其構成都與他們的績效工資顯著正相關。希望與計劃相關,有希望的員工能制訂合適的較高計劃,而樂觀的員工能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工作中的事件;擁有積極的情感還有助于促進員工的創新性;堅韌的員工能夠適應艱難的環境并迅速從逆境中走出來,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2.實踐績效管理進程中的心理資本干預
(1)前饋式面談由員工講述自己的成功經歷或工作成就,面試人通過傾聽對方的能力、目標、認知與行為產生新的認識,加深了解。以促進相互信任,提高員工的自我效能和組織認同水平,從而增強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的正影響。關鍵是面試者應適當引導員工分享成功,以培養員工的自我效能感;增進彼此的信任和了解,提升工作績效,達到雙贏效果。
(2)心理資本測量心理資本測量階段,組織HR采用調查問卷,以了解員工的心理資本整體和各維度的水平。目的是為制訂目標做準備,針對員工的心理資本薄弱方面,實施或加強心理干預。要注意的是員工心理資本問卷調查的信度和效度,測量結果必須和現實相符,否則將削弱干預措施的效果。
(3)績效計劃制訂組織績效計劃,關鍵是要保持與員工的良好溝通,對績效計劃達成一致意見。計劃既要保證合理性,也要設立一定挑戰性的目標,培育員工的希望,在實際中增強信心和希望。
1.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整體素質不高,事務性工作太多。一方面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大多都是行政兼職,很少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的,也大都沒有受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培訓,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基礎,專業規范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的素質偏低,每天都忙于事務性工作,無法以全新的理念對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許多中專職業學校由于歷史原因,對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資源建設還停留在傳統的認識中,他們認為人事工作就是事務性工作,只要做好上傳下達,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工資變動、保險變動等事務性工作就可以了。沒有具備新形勢、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應具有的新思維、新理念,也沒有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歷、學位、業務素質等提出與時俱進的要求。
2.領導重視不夠,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持與認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學校領導“重業務輕管理”的思想比較嚴重,沒有將學校的現代化建設與管理放在應有的位置。由于對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重視不夠,學校在重視教師的同時,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支持,不能充分認可管理人員的工作,也不能像教師一樣享有科研及職稱晉升的同等待遇。這樣就導致管理人員與同等條件下教師的待遇相比逐年降低,一些管理人員就產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對工作得過且過;有的甚至“身在曹營心在漢”,出工不出力,將心思放在了校外的一些經營活動上。
3.學校內部缺乏健全的競爭機制,也沒有建立或者雖然有制度但是執行得不好。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立木為信,獎勤罰懶,是調動廣大教職員工工作熱情,做好學校每一項工作的基礎。但是,在許多中等專業學校目前還停留在傳統的激勵模式下,首先,“大鍋飯”的現象還很嚴重,“有飯大家吃,出工不出力”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其次,沒有建立適應個體需求差異的獎勵機制,無法對成績優異、貢獻較大的教師進行重大獎勵。久而久之,自然會產生負能量。第三,中等專業學校基本上都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沒有下崗、失業問題。因此,導致一些教職員工不思進取,責任感與危機意識都很淡薄。
4.缺乏必要的教師培訓和再教育機制。當今時代,信息萬變,知識更新的時間大為縮短。新形勢下我國中專學校教師大多為本科學歷,具備碩士學位的很少,有的甚至還只是專升本;還有許多課任教師專業不對口,無法滿足所教課程的基本要求。教師隊伍的知識更新,接受再教育培訓的需求非常突出。一些學校雖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出臺了優惠政策,但是,由于招生、教學、升學、就業等眾多現實問題往往使學校和教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按下葫蘆浮起瓢”。一些費了很大精力培養出的高學歷人才,一有機會又都“跳巢”到上一級高校了。結果總是需求與現實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中專學校師資隊伍現狀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二、中專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與對策
1.中等職業學校領導要全面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站在一定的高度,實現思想、認識上的轉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堅持選賢任能的原則,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以“舉薦人才不拘一格,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的態度,盡可能引進人才,用好人才,從而做到知人善任,用當其時。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要不負眾望,深入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學校的一手資料,充分了解學校每一位教職員工的特點、專長、愛好,從而著眼于人,著力于人,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力、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他們在眼界、思想、知識、技術上走向開放,創造機會與空間,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2.中等職業學校要實現公平機制建設,有效地開發教職工的潛力,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與人際關系的氛圍。公平要從基礎做起,每一位教職員工在工資、獎金、住房、學習、進修、職務、職稱晉升等方面都有相同的機會;其次,拓寬教職員工進入競爭平臺的通道,能夠納入更多的參與者;第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消除或逐步消除教職員工參與競爭的制度障礙。第四,進一步強化競爭機制,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科研、管理崗位,公開招聘,陽光操作,擇優聘用。
3“.學習者強,學習者勝。”在當今變化如此迅速的新經濟時代,稍有不慎,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要積極鼓勵在職教師,采取多種形式,接受研究生教育。不論是脫產讀研,還是在職讀研,只要是讀完研究生課程,取得研究生學歷,并回校服務5年以上者,學費全部報銷。對原學歷不合格或不對口,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取得本科文憑并且專業對口的教師,學費按50%報銷。不論在學校哪一個崗位上工作的教職工,只要有學習的愿望,學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都要積極支持。一是要在經費方面提供保障,設立學歷提升培訓學習專項經費,按不同的學習進度、學習等級給予不同的獎勵。二是要在時間上給予支持,想方設法為他們調整工作與學習的時間,盡可能為其開“綠燈”,讓他們得以更多地“充電”。三是要為每一位教職員工量身打造進修計劃,制定學習目標。比如,專任教師要在3年內學歷全部達到本科以上,專業還都必須對口;研究生學歷要達到20%以上,專業必須對口或相近。四是要求學校的教務科長、專業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課題責任人、課程帶頭人必須具備研究生學歷,并且專業與所教專業對口,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有條件的還要提升學校的科研能力。
4.增強責任意識,發揮表率作用。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要“正人先正己”,當好學習的排頭兵。一方面,要爭取一切可能得到的學習、提高的機會,為自己“充電”,使自己的“短板”能夠盛放更多的“水”,發揮最大的“木桶效應”。另一方面,經常舉辦各種學習班、培訓班、研討會、座談會、講座、沙龍等等,將教師的再教育當成一項長效任務來抓,深刻認識教師是“蓄電池”而不是“蠟燭”,不能僅僅是停留在過去的“照亮別人,燃滅自己”的認識上。尤其是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更要為其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師培訓計劃,支持和鼓勵他們都能夠以高昂的學習態度參加崗位培訓,讓他們虛心向老教師求教,盡快學習與掌握教育技能與方法,盡快掌握教育科學知識以及與學生溝通的技巧。同時,要善于發現與培養骨干教師隊伍,將具有業務專長于特色的學科帶頭人抑或是在某一課程上有影響力的教師組織起來,推薦他們參加國內相關的短期培訓班或者研修班等等;了解和掌握學科前沿知識與動態,讓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教學、科研、特長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學校的“品牌”學科、重點學科,從而提升學校的影響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是實現中專功能的主要力量,要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剛剛結束的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外部環境與自身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不斷挖掘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同時特別指出,要造就一支過硬的“三農”干部隊伍,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提升“三農”工作水平。這是對我們從事農業技術、管理干部和人才培養的農業職業學校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新形勢下,我們要當好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做好深化農村改革的引領者,以全新的思維、全新的理念深化改革農業中等職業教育,一切為了農民的需要,一切為了農村的需要,一切為了農業的需要,以“三農”的視點看待教學、教改,緊緊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創新教學機制,完善課程設置: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二是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三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四是加大農業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五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形成多層次、多學科、多形式的開放式教學,盡可能全覆蓋廣大的城鎮、鄉村,讓更多的人群接受教育與再教育。只要是農民、農村、農業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辦學目標與教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