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00:26:45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地名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S851.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8-0046-03
豬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動物的口、蹄部出現水皰性病癥為特征的傳染性疫病。國際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將該病列在15個A類動物疫病名單之首。口蹄疫的特點是起病急、傳播極為迅速。發(fā)病率可達100%,仔豬常不見癥狀而猝死,嚴重時死亡率可達100%。為了有效防控豬口蹄疫,減少養(yǎng)豬企業(yè)和養(yǎng)豬專業(yè)戶經濟損失,促進生豬養(yǎng)殖業(yè)健康、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筆者對茂名地區(qū)20多家養(yǎng)豬企業(yè)和100多戶養(yǎng)豬專業(yè)戶的豬口蹄疫防控情況進行調查,走訪茂名市(縣、區(qū))畜牧局、茂名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和茂名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本地區(qū)近年豬口蹄疫的流行情況、疫苗使用情況、免疫效果以及防控措施,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茂名地區(qū)豬口蹄疫防控工作有制度,有保障,措施得力
(1)茂名市畜牧局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f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制定的《口蹄疫防治技術規(guī)范》,強化落實生豬口蹄疫防控工作的責任制,通過茂名市畜牧局、各市(縣、區(qū))畜牧局、基層獸醫(yī)站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防疫工作機制,認真做好茂名地區(qū)生豬口蹄疫的防控工作。
(2)茂名市地方財政每年劃撥一定的資金,加強生豬口蹄疫防控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疫苗、監(jiān)測、診斷、應急物資儲備等經費的落實。加強各市(縣、區(qū))畜牧局、基層獸醫(yī)站防疫檢疫人員的技術培訓,每年培訓技術人員超3 000人次,生豬口蹄疫防控技術得到大大的提升。
2 嚴格對生豬口蹄疫實行強制免疫
(1)積極組織疫苗供應。根據調查,近年所用疫苗均采用農業(yè)部批準使用的、由廣東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統(tǒng)一組織供應的疫苗,主要是由新疆天康集團和齊魯中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或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由茂名市畜牧局和茂名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各市(縣、區(qū))的需要逐級供應。
(2)采取切實可行措施,扎實做好茂名地區(qū)生豬口蹄疫強制免疫工作。茂名市畜牧局認真組織各市(縣、區(qū))畜牧局,在茂名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的監(jiān)督指導下,按農業(yè)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規(guī)定的程序對本地區(qū)生豬實行強制免疫,生豬養(yǎng)殖戶在春、秋兩季實行普防,大型養(yǎng)豬場則根據本場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豬口蹄疫免疫的方法是: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小豬(25 kg以內)1 mL/頭、中大豬2 mL/頭,肌肉注射免疫。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1 mL/頭,肌肉注射。
據茂名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數據,2011年和2012年全市共使用生豬口蹄疫苗分別為1 288.5萬mL和1 401萬mL,免疫生豬分別為725.25萬頭和784萬頭,免疫率達100%。
加強生豬防疫工作的管理,凡免疫的生豬都建立健全的防疫檔案,做到有臺帳,有耳標,有記錄。
3 加強檢疫監(jiān)督和疫情監(jiān)測,及時做好生豬口蹄疫疫情的勘查診斷工作
(1)加強生豬產地檢疫、屠宰檢疫、種畜和非屠宰畜異地調運檢疫與監(jiān)督管理。各市縣區(qū)畜牧局嚴格按照檢疫要求,積極組織檢疫人員及時到生豬飼養(yǎng)場和飼養(yǎng)戶實施檢疫,到屠宰場驗證查物和實施宰前宰后檢疫,嚴格按要求對跨區(qū)調運的生豬實施檢疫。茂名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積極組織茂名市各市(縣、區(qū))畜牧局,在各市(縣、區(qū))都建立動物防疫監(jiān)督檢查站,加強對生豬流通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檢查,加強生豬生產、經營場所的日常監(jiān)督檢查,以及對生豬及其產品的監(jiān)督檢查。
(2)加強生豬口蹄疫疫情監(jiān)測,及時做好生豬口蹄疫疫情的勘查診斷工作。
茂名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把生豬口蹄疫監(jiān)測工作,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來抓,認真組織各市(縣、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入生豬養(yǎng)殖場、生豬交易市場、屠宰場,以及對異地調入的生豬及其產品,做好生豬口蹄疫疫情監(jiān)測工作。2011年和2012年,全市共檢測生豬血清樣品2 934份和3 186份,抗體陽性率分別為83.0%和82.7%,病原學檢測未檢出陽性。2011年至2012年全市共接到由養(yǎng)殖戶和基層獸醫(yī)站報告的疑似生豬口蹄疫病例共6起,經過茂名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深入現場,進行臨床觀察、實驗室檢測及流行病學調查,排除口蹄疫疫情。
(3)積極爭取省農業(yè)廳250萬元項目資金用于建設茂名市動物疫病實驗室,提升動物疫病預警監(jiān)測能力;爭取市政府出臺《茂名市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填埋場建設方案》,著力解決病死動物非法流入市場及隨意丟棄的問題。
4 茂名地區(qū)生豬口蹄疫防控形勢嚴峻
茂名市各級政府對本地區(qū)生豬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關職能部門對生豬口蹄疫的防控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但茂名市生豬口蹄疫防控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技術人員嚴重不足,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根據調查,茂名市、縣(區(qū))、鎮(zhèn)三級現有獸醫(yī)防疫技術人員不足1 000人,卻要擔負起年生豬飼養(yǎng)量接近1 000萬頭,牛、羊飼養(yǎng)量超10萬頭,家禽存欄量超億羽的畜牧業(yè)大市的動物疫病防控、疫情監(jiān)測、動物檢疫等工作,任務繁重。其次是,畜牧獸醫(yī)防疫技術人員中系統(tǒng)掌握養(yǎng)殖和疾病防治技術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僅占30%左右,學歷職稱偏低,大專以上的比例不足10%,且年齡結構不合理,40歲以下的在編人員比例不足20%。茂名市畜牧局雖然每年對防疫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但防疫技術人員整體的技術水平不高,對動物防疫、檢疫的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畜牧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2)資金投入不足,豬口蹄疫防控存在漏洞。一方面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不足,基層獸醫(yī)站的防疫員工資低,長期得不到生活保障,為了生計,他們絕大多數既當防疫員又兼職個體獸醫(yī)。眾所周知,防疫好了,兼職收入會減少,導致防疫工作與兼職出現矛盾,加上獸醫(yī)基層工作分散,監(jiān)管難免有疏漏之處,其結果是使很多防疫工作不到位,出現防疫漏洞。另一方面,目前中央財政仍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對豬口蹄疫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管和對發(fā)生口蹄疫的養(yǎng)豬戶進行足額補償,在監(jiān)管不到位、補償不能彌補發(fā)病豬場業(yè)主的經濟損失時,養(yǎng)豬戶發(fā)現疑似口蹄疫病例時,往往心存僥幸,可能將疫情隱瞞不報。
(3)養(yǎng)豬戶對豬口蹄疫的防控意識不強。很多養(yǎng)豬戶將豬場建在密集的村莊里,甚至自家的家居中,衛(wèi)生條件惡劣,污水橫流。絕大多數散養(yǎng)和不規(guī)范的小型豬場對口蹄疫的危害認識不足,對防疫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出現豬場不發(fā)病不進行防疫,即使發(fā)生疑似口蹄疫病例也不及時上報,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對病死豬不采取無害化處理,甚至將病死豬棄于溝渠、水塘或河流中,或將病死豬低價售給無良豬販流入市場的現象,影響了口蹄疫的防控。
(4)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多,極易變異,到目前為止,已確定了7個血清型,如O型、A型、C型等,不同血清型又具有不同的亞型,現已知的亞型有100多個,而且型間無交叉免疫反應,只有在同型內的亞型間有部分的交叉免疫性,但各型在發(fā)病癥狀方面的表現卻沒有什么不同。在預防和控制口蹄疫時,使用疫苗的血清型必須和當地流行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一致,否則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口蹄疫的發(fā)生和流行。
(5)防疫水平參差不齊,免疫效果不理想。在調查中了解到,養(yǎng)豬戶在接種口蹄疫疫苗時,因免疫的次數、免疫的間隔時間、免疫劑量等方面的不同,免疫效果也不相同。有的養(yǎng)豬戶小豬(25kg以內)1 mL/頭、中大豬2mL/頭,免疫1次,注射疫苗后效果不理想,豬只得不到有效保護,仍然有疑似豬口蹄疫病例;有的養(yǎng)豬戶小豬(25 kg以內)1mL/頭、中大豬2mL/頭,免疫2次,間隔1~2個月免疫1次,注射疫苗后,仍然有部分生豬發(fā)生疑似口蹄疫病例;有的養(yǎng)豬戶小豬(25kg以內)2mL/頭、中大豬3~4 mL /頭,免疫2~3次,間隔1~2個月免疫一次,注射疫苗后極少發(fā)生疑似豬口蹄疫病例,保護率達95%以上;規(guī)模化養(yǎng)豬場免疫較為規(guī)范,一般小豬(25kg前)1 mL/頭、中大豬2 mL/頭,免疫2次,間隔20~30 d免疫1次。
由于免疫水平參差不齊,免疫效果不理想,加上豬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應激反應較大,部分養(yǎng)豬戶對疫苗有效性產生懷疑,他們干脆不注射疫苗,也就增加了口蹄疫防控的困難。
5 建議
(1)加大政府投入,加強口蹄疫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和防控監(jiān)管力度,提升動物疫病預警監(jiān)測能力和防控能力,對發(fā)生口蹄疫的養(yǎng)豬戶進行足額補償。
(2)加強基層獸醫(yī)站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其對動物防疫、檢疫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提高基層獸醫(yī)站防疫員的工資。
Concerns about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among students in rural areas:A survey among 392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HEN Jingqi,HE Shuqing,WANG Fenyan,WANG Yonghong,ZHANG Haoran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10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o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Three hundred and ninety-two students in grade 7 to grade 9 from a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rural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were surveyed anonymously by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these students,43.4%,36.2% and 36.5% knew that HIV can be transmitted by sharing needle or syringe,sexual intercourse,and pregnant HIV mother to the baby respectively. 25.0%,19.6% and 16.8% knew that HIV can not be transmitted by hug,by sharing the same classroom and by sharing the dinner table respectively. The AIDS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was mainly acquired from mass media (54.6%),such as TV,book/journal/newspaper,radio broadcast,and internet. About 76.9 percent of students hope to lear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Conclusion: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on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the rural schools,so that students can spread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peers.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Rural area;AIDS prevention;Health education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6年11月報告,世界范圍內艾滋病(AIDS)流行仍在增長。2006年11月報告中的數字顯示,估計活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有3950萬人。2006年有430萬人成為新的HIV感染者,290萬人死于AIDS相關的疾病[1]。有些國家,在所有的HIV新感染者中,有60%發(fā)生在15~24歲的年輕人身上[2]。衛(wèi)生部2006年11月22日的通報顯示,我國報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數增加。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國歷年累計報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183733人,其中AIDS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2006年1~10月報告的且已開展個案流調的感染者中,吸毒和性傳播是主要途徑,分別占37.0%和28.0%[3]。中國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新發(fā)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傳播為主;發(fā)病和死亡仍然嚴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存在疫情進一步蔓延的危險[4]。在目前仍無有效疫苗,也無治愈方法的情況下,在全社會中廣泛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是阻止艾滋病在我國迅速蔓延的一項重要措施。學校是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guī)劃(1998-2010年) 有關中學預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目標是,到2002年普通初級中學要將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納入健康教育課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學校開課率為100%,縣(市)或以上學校的開課率為85%以上,鄉(xiāng)(鎮(zhèn))或以下學校的開課率為70%以上。目前,有關青少年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狀況調查多為城市學校的學生。農村學校中學生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如何?很少有調查研究報導。為此,我們于2006年9月對遼寧某農村地區(qū)392名初中學生進行了有關艾滋病知識調查,期望為農村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 象
以遼寧某農村地區(qū)一所中學初中學生為調查對象。以班級為單位,總計調查435名初中生,有效問卷392份,占被調查學生的90.1%,占調查班級注冊人數(450人)的87.1%。在被調查的392名初中生中,男生192人,占49 %;女生200 人,占51 %。初一學生146人,占37.2 %,初二學生116人,占29.6%,初三學生130人,占33.2%。父親文化程度為高中的占11.3%,初中占65.4%,小學及以下占23.3%;母親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占9.0%,初中占67.9%,小學及以下的占23.1%。
1.2 方 法
問卷內容。有關預防艾滋病(AIDS)知識,主要包括:AIDS的傳播途徑、日常生活中不傳播AIDS的活動、AIDS防治知識等。此外,還詢問了預防艾滋病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習預防艾滋病知識愿望等。
調查方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調查。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組織學生調查。問卷當堂發(fā)放,答完后當堂收回。整個調查過程充分考慮保護學生的隱私,學生以考試距離坐好,調查是匿名的,自愿參與。
數據錄入與分析。用Epidata 3. 0 數據庫對數據進行雙錄入。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各種指標的頻數及比例,對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知識來源進行描述性分析。運用χ2檢驗、t 檢驗和方差分析,計算不同人口學指標間學生預防AIDS知識得分的差異。
2 研究結果
2.1 預防艾滋病知識
在被調查的392名學生中,有336人(85.7%)的學生回答聽說過艾滋病。學生對預防艾滋病知識題目回答正確情況見表1。有三分之二的學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66.6%),艾滋病可以導致人死亡(66.3%)。有43.4%的學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過共用針頭傳播,36.2%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過行為傳播,36.5%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過母嬰途徑傳播。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過擁抱、同在一個教室上課、共餐、蚊蟲叮咬這些途徑而傳播的學生比例分別有25.0%、19.6%、16.8%和15.8% 。只有27.0%的學生知道從外表不能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將預防艾滋病知識分成4類,即AIDS傳播途徑(4個題目)、不傳播AIDS的途徑(5個題目)、AIDS防治(4個題目)和AIDS的性質(2個題目)。將AIDS知識各題目計分,回答正確計“1”分,不正確或不知道為“0”分。將各類別知識題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題目數,得各類知識的均分(分值范圍0~1)。比較各類知識均分,由高到低排列,AIDS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可導致死亡等艾滋病性質均分最高,為0.66。其次是AIDS傳播途徑知識均分,為0.38。再其次是AIDS防治知識均分,為0.22。以AIDS不傳播途徑知識均分最低,只有0.19。
2.2 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社會人口學特點
性別差異。關于艾滋病可通過共用注射器吸毒、共用針頭刺破皮膚和母嬰途徑傳播,以及艾滋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和艾滋病可導致人死亡等知識題目,女生回答正確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P
男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平均得分為4.33,女生為4.94分,男女生知識得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83) 。參見表2。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之間的差異。分別根據父親和母親文化程度,將學生分組,比較父母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學及以下三組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得分。單向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三組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平均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75,P=0.264)。參見表2。
年級差別。初一、初二、初三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得分分別為3.60、3.91、6.46,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初三學生知識得分明顯高于初一和初二學生(P0.05)。參見表2。
2.3 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主要來源
32.0%的學生明確回答老師在學校課程中講過艾滋病知識,43.9%的學生回答老師沒有教過,24.0%的學生回答不知道老師是否講過。比較各年級學生教師講過的比例,以初三學生為最多,為50%,初一和初二學生回答教師講過的比例分別為22.4%和2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419,P=0.000)。回答教師講過的比例,男女生分別為27.9%和36.0%,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947,P=0.086)。
在被調查的392名學生中,有關預防艾滋病知識的主要來源,根據學生回答各種來源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電視(44.4%)、學校教師(27.6%)、報刊/雜志/書(24.2%)、廣播 (15.3%)、家長 (13.5%) 、互聯(lián)網 (12. 2 %)、醫(yī)生/護士(11.2%)、學校同學(5.6%)。總的看來,學生預防AIDS知識主要來自電視、報刊/雜志/書、廣播和互聯(lián)網等大眾傳媒(54.6%)。還有18.4%的學生回答幾乎沒有預防AIDS基本知識。
有76.9%的學生回答想了解有關預防AIDS方面的知識。
2.4 教師講授與學生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是否講過艾滋病方面知識,比較初三學生講過組與沒有講過組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總得分,講過組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得分為7.03,沒講過組知識得分為6.23,沒有明顯差異(t=1.167,P=0.246)。
2.5 學生
有13名學生回答有過行為,占回答這一問題人數(368)的3.5%。男女學生行為發(fā)生率(分別為2.8%和4.2%)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急需對我國農村初中學生預防艾滋病教育需求進行評價,推動農村地區(qū)預防艾滋病知識的普及工作
我國地域廣大,經濟文化教育發(fā)展不平衡,人口流動性大。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向公眾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識是預防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迅速蔓延的一項重要措施。
為促進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教育部辦公廳于2003年2月20日印發(fā)了《中小學生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大綱》、《中小學生預防專題教育大綱》、《中小學生環(huán)境教育專題教育大綱》的通知(教基廳[2003]3號)。在《中小學生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大綱》中指出,初中的教育內容(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傳播途徑、不傳播途徑。(4)預防艾滋病的方法與措施。并要求學校從初一開始,每學年2課時學習預防艾滋病知識。然而,本研究,即使是初三學生,能夠正確回答艾滋病可通過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靜脈吸毒、行為、母嬰途徑傳播的也仍然很低,分別只有60.8%、53.1%、48.5%。對于日常生活接觸并不傳播AIDS知識的更少,分別只有46.9%、35.4%、32.3%的學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并不通過擁抱、同在一個教室上課、共餐傳播。大眾傳媒電視、報刊/雜志/書、廣播和互聯(lián)網等大眾傳播(71.5%)仍然是初三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的主要來源。80.5%的初3學生想了解有關預防AIDS知識。學生缺少基本的預防AIDS知識。
在我國,有關農村學校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如何的報導極少。在中國西部甘肅省甘谷縣曾對250名農村初二學生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完全了解艾滋病三條基本傳播途徑的為74.56% 。知道正確預防方法的有62.72 %,對于日常生活中不傳播艾滋病的途徑完全答對的僅占18.86%[5]。總的看來,盡管其結果好于本調查研究結果,但學生的基本知識仍然很低,需要提高。
本研究人群僅限于1所普通農村中學,不能推論其他農村學校學生的情況。但其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如此低,提示我們急需對農村初中學生預防艾滋病教育情況進行調查,以推動我國艾滋病教育的普及工作。
3.2 重視農村地區(qū)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的師資培訓
本調查顯示,只有50%的初三學生回答學校教師曾講過艾滋病知識。但初三學生回答教師講過與沒有講過的二組比較,艾滋病基本知識水平并沒有明顯的差別。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講課教師的講課效果如何?講課教師是否得到過培訓?教師所具有的知識和能力直接影響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技能的傳播。
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不只是生物學知識的講授,更重要的是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培養(yǎng)。注重發(fā)展和促進與預防艾滋病相關的技能及態(tài)度,如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做決定,如何抵御吸毒和來自同伴方面的壓力等;反對偏見/歧視,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要表現出關心、寬容、富有同情心;反對藥物濫用、多個性伴、待等。要達到這些教育目標,單憑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式課堂講授難以實現,尤其是正確態(tài)度、技能的學習,需要參與式教學,需要通過摹擬生活中可導致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情景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學習,效果會更好。為達到上述教育目標,在學校成功地實施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師是關鍵的因素。對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掌握基本的預防艾滋病知識及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能。有相關研究顯示,培訓能提高學校教師預防艾滋病教育知識水平、促使不歧視態(tài)度的形成,以及對講授一些敏感問題(如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方式、使用、推遲、對AIDS患者的寬容等等)的自信程度增加[6]。
本研究提示我們要重視農村地區(qū)教師的師資培訓工作,真正讓農村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掌握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和技能,不只是在現在,也在將來,能保持避免感染艾滋病的健康行為。
3.3 重視全面的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教育
本調查結果顯示,與AIDS傳播途徑知識相比,學生尤其缺少日常生活中不傳播AIDS途徑的知識。這與筆者以往對學生的一些調查結果相似[7,8,9],與在甘肅省甘谷縣對250名農村初二學生的調查結果也相似[5]。提示我們,學校在預防AIDS教育中,要注意知識傳授的全面性,加強對不傳播艾滋病途徑知識的教育,這對減少學生對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懼、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 2007年7月26日.
2 http://who.int/school_youth_health/facts/en/ 2007年7月26日.
3 http://省略.cn/zhq/ShowContent.asp?lm=所有欄目&sn=4020. 2007年7月26日.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 2005年中國艾滋病疫情與防治工作進展[R],2006.
5 馬迎華,李農,王超,等. 對甘谷縣250例農村中學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調查[J]. 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007,9(1):39-41.
6 陳晶琦,王佳,崔爽. 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培訓對健康教育教師及衛(wèi)生人員知識態(tài)度的影響[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增刊,第一屆中國艾滋病性病防治大會論文集,2001.
7 陳晶琦,王嘉,孫江平. 北京市中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調查[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1,22(1):46-47.
內容來源:1,問父母和親戚鄰居2,上網查資料3,實地考察
報告內容:
寶雞市在陜西關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滿歷史典故的城市。它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xiāng),周秦王朝的發(fā)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xiāng),佛骨圣地,民間美術之鄉(xiāng)”的美譽。
寶雞原來的名字叫做陳倉,因為有陳倉山而得名。兩千多年前,秦文公在這里修建了“陳倉城”。秦始皇統(tǒng)一七國后,在此設下陳倉縣。唐朝時改名寶雞縣,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寶雞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時期。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誕生于寶雞的蒙峪。據考證,寶雞原有三個神農祠,其中以九龍泉的神農祠最壯觀。九龍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遺址在今寶雞渭河南岸神農鄉(xiāng)峪泉村。
寶雞自古以來,就是關中的要地。漢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陳倉改名為寶雞是唐朝安史之亂時的事情。最初,唐肅宋是改陳倉縣為鳳翔縣,后因城南雞峰山常有“寶雞啼鳴”,唐肅宋認為是吉祥之兆,于是他改“鳳翔”為“寶雞”,將陳倉縣改稱為寶雞縣。從此,寶雞這個吉祥而美麗的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來了。
現在的寶雞市管轄地區(qū)有三個,即金臺,渭濱和陳倉區(qū)。管轄的縣有九個:鳳翔,歧山,扶風,眉縣,隴縣,千陽,麟游,鳳縣,太白縣。市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5萬,其中市區(qū)人口75萬。
附件:1,寶雞的美麗景色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073―01
陶行知說過:“兒童的思維在手上,要解放學生的嘴巴、眼睛、耳朵,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引導學生在做一做、畫一畫、猜一猜、找一找中學習語文,能夠提升語文能力。”因此,要真正轉變語文的學習方式,就要讓學生在教師的牽動下做語文學習的“分解動作”,走向獨立完成語文實踐行為的“連續(xù)動作”,使語文學習由單一型、習題化,轉為綜合性、實用化。以下,筆者結合自己近年來積極參與新課程實施以來的所得,就增強語文教學活動略述如下。
一、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習語文
新課改實施以來,“預習+展示+反饋”的自主式、開放性課堂模式備受教師青睞。課堂上,教師普遍改變了以往牽著學生亦步亦趨的授課形式,采用小組合作和展示交流的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并且,教師普遍重視在課前指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圈點批畫,作好學習批注,梳理出學習中的困惑與疑問。如,在教學《你,浪花的一滴水》時,課前筆者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查閱有關雷鋒的資料,了解雷鋒。有的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了解了雷鋒的個人簡介、成長經歷;有的學生從課外書上閱讀到雷鋒的故事和雷鋒日記。課始,筆者讓學生據題質疑:你是誰?為什么說你是浪花里的一滴水?引入雷鋒后,在認識雷鋒時讓學生交流預習資料,大家互相補充,最后筆者做簡單的小結。相信學生、注重探究學習,使距離學生生活很遠的雷鋒形象漸漸清晰化,一個個性鮮明的雷鋒形象站在了學生面前。展示課上,學生開展小組競賽,選出代表上臺展示,臺下學生進行補充,并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出自己的疑問,互相釋疑。同一個知識點,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觀點,課堂上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火花在這里碰撞著、閃耀著,匯聚成課堂的活力。
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在學校里面要讓學生從書寫去學書寫,從談話去學談話,從唱歌去學唱歌,從推理去學推理。要增強語文教學活力,就要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實踐,自己收集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地名》一文時,學習了課本上關于地名的知識后,筆者讓學生開展了“愛我敦煌――了解家鄉(xiāng)地名”的社會調查活動。學生興趣很高,有的學生請教家長、鄰居,了解敦煌地名的來歷及敦煌地名的典故,有的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實地調查、采訪。學生通過調查、采訪、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了大量與敦煌地名有關的知識,完成了關于家鄉(xiāng)地名的調查報告。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了解了家鄉(xiāng)地名的由來,而且感受到了家鄉(xiāng)――敦煌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真正受到了一次生動形象的鄉(xiāng)情教育。可見,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讓學生貫穿于課內課外,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K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7—6241(2012)20—0055—06
當代大學的歷史課堂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構成了當今歷史教學的核心與主體。但實踐特別是野外實踐環(huán)節(jié)較少,一些不足顯而易見。比如:課堂教學中一般是老師唱主角,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的主動性與技能培養(yǎng)不夠;教學主要是在校園之內進行,查閱資料也基本限于圖書館,偶爾會擴展到博物館、檔案館等地,且除館藏文獻之外,對于其他場所、類型的材料比較忽視;小論文的寫作不少是學生個人的應急之作,很少經過討論、爭論或修改;一些走出校園的所謂考察,不少實際是去古跡景點參觀,動眼多、動手少,觀賞多、思考少;一些史學方法的課程實際是史學方法論,或形而上學,或比較籠統(tǒng),操作與實踐性較差。這些現象當然不僅僅存在于歷史的課程教學,其他學科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有的還更為嚴重。教育部有文件指出:
……實踐育人特別是實踐教學依然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與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求還有差距。要切實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觀念……以強化實踐教學有關要求為重點,以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方法途徑為基礎,以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為依托,以加大實踐育人經費投入為保障……努力推動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開創(chuàng)新局面。
近年來,廈門大學歷史系本科生的教學實踐進行了若干探索,其中田野調查實習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表現在:從傳授知識到掌握技能,主角由老師變?yōu)閷W生;從書齋走向田野,由書面記載回到當年的歷史現場;從利用藏館文獻回到搜集各類文本,由注重文獻到兼顧儀式、訪談與傳說;從單打獨斗到協(xié)同合作,由個人思考到集體討論、分工協(xié)作以至修改統(tǒng)稿。從參觀到參與,由了解到理解,較好地將實踐與方法落到實處。
廈門大學歷史研究具有注重田野考察的悠久傳統(tǒng),搜集利用各類材料尤其是民間文獻是其特色。中國社會經濟史學派的奠基人之一傅衣凌先生晚年回顧自己的治史經驗時講道:“我在研究歷史中,還有一種‘史料癖’,常常記住‘當人類沉默時,石頭開始說話’。沒有史料,就沒有發(fā)言權。”可是正史、政書這些史料多半涉及“公經濟”,較少記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所以必須另辟蹊徑來搜集史料,“方志、族譜、賬簿、契約都是研究歷史的很好史料”。這些民間文獻值得重視,而走出書齋接觸社會、進行社會調查,“把活材料與死文字兩者結合起來……以民俗鄉(xiāng)例證史,以實物碑刻證史,以民間文獻(契約文書)證史”,才能把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推向前進翻。這一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的傳統(tǒng),在其后繼者中得到了繼承與發(fā)揚。這在教學方面則表現為,廈大歷史系的本科生在田野實習方面得到的探索與提高。
一、田野實習介紹與分析
在例行的課堂教學與相應實習之外,這種綜合的、集體的課外實習一般放在第三學年進行,主要的考慮是:三年級本科生經過此前的學習與課堂訓練,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與理論方法,具有進行初步研究的一些基礎;另一方面,三年級開始,大量的選修課開設,課程的教學更加專門化與縱深化。從專題來看更具體,而從技能與知識層面來看則更加綜合與全面。三年級的學年論文是四年級畢業(yè)論文的前奏與序曲,需要加強研究技能方面的訓練。限于經費等條件,在田野的實習一般是兩周左右時間,但出發(fā)之前在學校有準備工作,讓學生初步掌握考察地點的自然、人文以及基本館藏史料。整個考察實習由班主任老師帶隊,其他三至五名對于調查區(qū)域比較熟悉的教師親臨指導,同吃同住。返校后各實習小組分頭撰寫考察報告,集體討論寫成初稿,然后分頭修改,最后統(tǒng)稿。一般有幾個月,這樣時間就比較充裕。最后由帶隊老師作序,匯輯而成一二十萬字的總報告,打印成冊,還以多媒體形式向全系老師匯報,接受評議。
如何選擇實習地點很重要,也很關鍵。如何選擇實習地點呢?2005年7月,2002級同學在江西省寧都縣田埠鄉(xiāng)東龍村田野實習。之所以選擇東龍村,指導教師饒偉新的解釋是:自己曾在那里做過一些田野調查,收集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結識了村里的一些干部和鄉(xiāng)親。此次調查活動的行前準備和行程安排,都得益于這些方面的熟悉關系,更主要是因為東龍村是一個非常合適、有“東西”可調查的村落:
其一,“東龍村有大量的歷史實物和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即傅衣凌先生所謂的‘死文字’或‘死材料’)”。該地的民居建筑、祠堂、社壇、寺廟庵塔、隘口圍寨等各類功能性建筑設施,其他如族譜、契約、碑刻等,在地方志、地名志及私人文集中都能找到相關的記載。
其二,“東龍村不僅有大量的文獻資料,還有豐富的‘活材料’‘活歷史’”。如帶有濃厚特色的生計方式、禮儀習俗等。
其三,“聚落比較集中,其方圓皆在步程肉眼之內。對于我們這類短期的和經費有限的實習活動”,組織安排方便,調查對象內容集中。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6-0283-01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了解和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存狀況,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制度和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工作實踐中,要立足本區(qū)域非物質文化普查實踐經驗,進一步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理清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對象和獲取對象的工作方法,更加全面、完整地挖掘和保存本地區(qū)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試談如何強加和改進貴州省紫云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方法,與共行共勉。
一、紫云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現狀
紫云自治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歷史悠久、品類繁多、豐富多彩。除了最具影響的“亞魯王”外,還有婚喪禮儀等民俗文化;有民間文學、民間歌謠、民間諺語、民間故事等口述文學。紫云自治縣是一個原生態(tài)保存比較完整的少數民族縣份,處處蘊含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這些源遠流長、根植民間、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補充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審美觀念和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的多元文化,是現代文明存在的基因和成長的土壤。這些寶貴的不可再生且有巨大價值的文化資源,對紫云未來文化發(fā)展必將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二、紫云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具體方法
普查工作的基本步驟,可分為三個階段:制定計劃、實地收集和歸納總結。
(一)制定計劃。第一步,制定普查計劃、擬訂普查提綱、制作登記表格、繪制普查地等。普查計劃是開展普查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包括任務、普查點(城鎮(zhèn)或村落)的確定、人員配備、工作步驟、調查方法、目標、時間等。 第二步,加強人員培訓。各鄉(xiāng)鎮(zhèn)要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盡量做到領導、專家、民間文化工作者三結合。同時,應根據普查任務和個人專長對參加普查的人員作出合理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職、互相配合。普查時,可臨時吸收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愛好者和搜集者參加。
(二)實地收集。要根據普查計劃和提綱進行。實地做好記錄、收集等工作,每進行一鄉(xiāng)(或一村),要認真落實。采集到的口頭文學、民間藝術品、民俗實物、攝影攝像、儀式的素描,除了原件原物外,還要認真地登記記錄。登記的項目,除了文本、實物的名稱、內容簡介,類別等外,還應包括講述者、傳承者、提供者、收藏者及年齡、性別,居住地名、鄉(xiāng)鎮(zhèn)名、村名等。調查方法可采用在普查時,除了搜集現成的書面簡介材料和聽取行政負責人的簡略介紹外,主要的是選擇那些承載非物質文化遺產較多、較有才華和獨創(chuàng)性的人進行面對面的采訪、問答、表演、展示,如故事家、歌手、民間藝人、巫師等,為他們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場合、聽眾)。如條件允許,也可有限度地再現實際講述、演唱、儀式時的環(huán)境,讓他們輕松自如地講述或演唱(口頭文學)、表演展示(民間舞蹈、戲曲、儀式、巫儺等)。
2011年,香港大學迎來百歲華誕。香港大學對內地生的吸引力,在歷年的高招大戰(zhàn)中可見一斑。據“港大”內地招生部門負責人馬納介紹,去年總共有近40名“省市頭名”報考“港大”,占到了內地高考狀元總數的近三分之二。事實上,不僅是香港大學,廣義上的“港大”――香港的大學,這幾年對內地生的吸引力都在增加。去年北京3名并列文科頭名學生,都選擇了香港大學,理科頭名也最終選擇去香港科技大學就讀。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自2005年香港高校進入內地招生后,香港高校至今已從內地名校手中“搶”走50名高考成績第一的學子。
高考狀元的號召力無疑也為“港大”增色不少。然而,上“港大”的原因顯然沒那么簡單。香港高校的名聲,由來已久。“港大”多年來在亞洲高校中排名第一,去年9月公布的“QS2011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再次蟬聯(lián)亞洲第一,位居世界第22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分居第27名和第40名,高于內地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主要以學術表現、雇主評價、師生國際化程度、論文引用情況等作為全球大學排名準則,為大學界頗具權威性的參考數據。
上“港大”的原因
排名是最終的結果,那么,“港大”的名聲是怎樣煉成的呢?
國際化是制勝籌碼。有內地學者這樣評價:香港是中國教育離世界最近的地方。在香港高校讀書,會有更多的作為交換生出國學習的機會。香港大學每年到國外名校做“交換生”的不少于10%,香港中文大學則每年有2400多個國際交流名額提供給本科生。師資更是如此。香港科技大學匯聚了從全球30多個國家學成歸來的450名教授,香港大學50%的教師畢業(yè)于世界著名學府……
“港大”的名聲還跟畢業(yè)后的高就業(yè)率有關。曾經有關于香港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調查顯示,香港中文大學、理工大學的就業(yè)率是98%,香港大學的就業(yè)率高達99%。對于內地生而言,“在香港讀了四年大學后,只要繼續(xù)在港工作三年就可以順利地拿到永久居留權”。這或許也是選擇上“港大”的一個原因。
這種經歷,適不適合每個人?
選擇上“港大”,豐厚的獎學金也是一個理由。以香港大學為例,去年提供的最高獎學金是每年16萬港元,除去每年13萬港元的學費和住宿費外,還留給學生3萬港元的生活費,這完全可以支撐一個學生在香港維持生活。
1.1 提升學生的理性認識
新疆是四大文明的交匯點,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是新疆歷史與現狀的一大特色。新疆歷史涉及眾多古文字、古地名、和古文化。學生理解這些專業(yè)術語需要較多的時間。目前,全疆各地有許多古代驛站、古代烽燧、錢幣、絲綢、陶器、農具等。我們通過組織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歷史文物,從而能增加學生對新疆歷史與文化的理性認識。
1.2 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
《教程》共十章,主要分為三大塊內容。即新疆歷史、民族理論與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宗教理論和國家的宗教政策。目前,《課程》的理論課時為32個學時。這么短的理論課時對教材知識的講解是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開展實踐教學并適當的增加教材相關內容,是對課程的極大補充和完善。
1.3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程》的實踐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思考才能順利完成。比如,我們要學生撰寫《一師阿拉爾市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考察報告》。首先,在活動開展前,學生需要翻閱相關書籍,同時學生需要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其次,在活動開展中,學生需要實地考察紅色文化遺址,并適當拍照。最后,在活動結束后,學生需要撰寫調查報告,寫出這次活動主要內容、意義、收獲等。這些都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極大考驗。
2 兵團高校《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合理的保障機制
“實踐教學保障即為實踐教學良性運行所提供、創(chuàng)設的精神氛圍、基本制度與物質條件的總和,主要包括輿論保障、領導保障、經費保障、制度保障和實踐場所保障等。”[1]目前,兵團高校《課程》實踐教學的缺少專項經費、專門實踐場地、專門的實踐大綱等。實踐課程的開展隨意性比較大,課時保障不足,導致實踐教學多為形式活動,沒有實質性教學效果。
2.2 缺乏科學的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考核的標準、學生的動態(tài)、參與的積極性等均沒有客觀而明確的規(guī)定,最終的分數評定也無法反映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動態(tài)性。如在評價內容上,只注重對知識性內容的考核,忽視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認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以及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團隊意識、吃苦品質、抗挫能力等不能給子客觀評價。在評價形式上,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還局限在書面的調查報告、觀后感等。此外,在評價主體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學生互評成績所占比例較少,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這些都是實踐教學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2.3 缺少長效的合作機制
實踐教學資源不僅是《課程》實踐教學開展的重要保證,也是《課程》實踐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體現。目前,兵團和新疆擁有眾多文物等。這些文物多歸屬于當地政府管轄。然而,目前兵團高校的“實踐教學資源的挖掘不夠深入,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數量上與學生人數的比例不協(xié)調,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處于初級階段,學校與實踐基地雖然建立有合作關系,但在合作內容上不夠深入。”[2]因此,探討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長效機制是《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 加強兵團高校《課程》實踐教學的對策
3.1 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
《教程》的實踐課程的保障涉及多個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為此,我們在主管教學的校領導的帶領下,成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實踐教學的領導小組,該小組專門協(xié)調實踐課相關資源,協(xié)調輿論資源、經費資源、制度資源、實踐場地等。“結合《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課教學目標,精心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將課外活動學生自發(fā)實踐和學院組織實踐相結合,專門理論課教學實踐和寒暑假社會實踐及‘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相結合,頂崗實習和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形成以思政課教師為主、思政部與學工系統(tǒng)共同指導的實踐教育模式,使《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課實踐教學能夠覆蓋大部分學生,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3]這樣整個實踐教學活動就有比較好的保障,最終能夠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
3.2 構建健全的考核方式
目前,《課程》主要采取理論和實踐教學共同評價的方式,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地位,我們需要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比如,我們可以采取“實踐課評價方式單列,占到考核成績的50%,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我評價,給學生以價值效能感,激發(fā)其興趣和信心;其次,引導學生互評,形成相互學習和相互監(jiān)督的機制;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參加實踐課的具體情況,尤其在團結協(xié)作、集體主義、感恩意識、意志品質、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過自我教育提升綜合素質。”[4]這樣學生實踐活動的考核方式涉及比較多的方面。
成功售出一件偽作,便可獲取高達幾百倍的驚人暴利
雅昌藝術網《中國藝術品市場調查報告》中論述:“2012 年將持續(xù)一個謹慎平穩(wěn)的交易環(huán)境。幾年來的高速發(fā)展,積累起來的對高估價的攀比心理,以及對藝術品價格連續(xù)遞增的期望,都將在市場現實中得到調整。”藝術品拍賣市場自2011下半年進入調整期,2012年上半年進入調整持續(xù)階段,收藏機構、藏家對拍品的態(tài)度依然保持謹慎、理性。古典家具拍賣作為藝術品拍賣中的重要部分,也遵從目前的市場規(guī)律,受大環(huán)境影響不輕。那么,2012春拍中,各大拍賣行是如何應對的?本文挑選了國內最具風向標性質的四家拍賣行,分別從他們針對2012古典家具春拍的戰(zhàn)略和表現分析,試圖總結并尋找出古典家具在2012上半年的市場規(guī)律。
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新戰(zhàn)略
(數據來源:中國嘉德;數據統(tǒng)計:《古典工藝家具》)
圖1為中國嘉德歷屆家具專場拍賣會成交率,圖中2011兩場拍賣會遇冷,成交率不足50%,而2012春拍,成交率回升到正常水平。其中緣由何在?
其一,2011年,國家宏觀調控,貨幣供應量M1 和M2 下滑,賣家逢高出擊,拍品估價虛高等等導致2011秋季拍賣不是很理想。
其二,2011家具專場拍賣中,上拍量大幅增加,通過前后兩年的對比我們能夠看出(圖2):2010年秋,“簡約雋永-明式黃花梨家具精品專場”中,共60件家具,總成交2.19億元。2012年春“勝日芳華——明清古典家具集珍”三場46件家具總成交1.74億元,而2011秋“姚黃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兩場共推出的家具達到了113件,相當于2010與2012兩年的家具總和。最終成交率超低,嚴重超出了收藏愛好者增加的購買力,加上買家對后市的不樂觀,2011狼狽收場也就不足為奇。
其三,上拍精品數量過多,透支了購買力、分散了買家的注意力。2011秋“姚黃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專場拍賣中,一場以紫檀家具,一場以黃花梨家具為主,其中重器頻出,前所未見。但最終大批流拍,網友熱議可能沖破億元大關的乾隆御制“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蓮“慶壽紋寶座”,也僅拍得5750萬元。此外,以往拍場熱門黃花梨“一塊玉”家具在這年秋天也備受冷落:“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翹頭案”,僅以345萬元成交,“ 明末清初黃花梨圓腿獨板翹頭案”未成交。
2012年中國嘉德春拍“勝日芳華——明清古典家具集珍”專場對拍品做了調整,減少精品數量,多了普品,滿足不同競拍者的需求。專場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拍品2821~2854號)家具比較普通,但以“少”“怪”為賣點,估價與門店價格近似,成交率達97%。第二部分十二件家具(拍品2855~2866號),是英國著名古董商丹尼斯·埃斯肯納奇送拍的,也是此次拍賣中的精品部分,成交率高達100%。第三部分的四件家具是本場拍賣的真正精品(拍品2867~2870號),成交率達75%。平均下來,三場總成交率達95.83%,與2011年秋“姚黃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兩場)”34% 和45%的成交率相比,盡管仍處于市場調整期,買家非常冷靜,但取得這樣的成績可謂物有所值,期望所歸。可見,中國嘉德2012新的戰(zhàn)略調整取得了良好成效。
北京傳是:首場家具拍賣“蹊徑獲勝”
(數據來源:北京傳是;數據統(tǒng)計:《古典工藝家具》)
圖3為2012年北京傳是春拍除“古董珍玩專場”外,各專場成交率柱狀圖表,其中除了“乾坤清氣·沙孟海書法專場”成交率為100%,“物得其宜—黃花梨專場”成交率為93.14%外,其他專場成交率不足80%。“乾坤清氣·沙孟海書法專場”中21件拍品是當代書法名家沙孟海的得意之作,數量不過20來件,100%的成交率不足為奇。作為北京傳是首場家具拍賣會——“物得其宜—黃花梨”專場拍賣會,拍出了5375萬元的總價、93.14%的成交率,成交率第二,總價僅次于中國書畫,顯示出北京傳是對這場拍賣花的心思。
“物得其宜”黃花梨家具專場中收錄了2011年7月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物得其宜”黃花梨文化展的部分精品,以及國內知名藏家的藏品,共計102件拍品。涵蓋明清黃花梨家具、明清黃花梨文房用具,以及現當代黃花梨老料新作家具。前面兩大類精品多被收藏者所了解與關注,如“明黃花梨六柱架子床”通體由黃花梨制成,各部位均用活榫銜接,設計精巧,雕工精細,估價300~450萬元,最終成交483萬元。
此次拍賣妙處在于“黃花梨老料新作”專題,老料新作的黃花梨家具兼具實用性和收藏性,備受競拍者喜歡。其中“20世紀80年代黃花梨宮廷式圈椅”(一套)源自清中期宮廷“紫檀工”經典樣式打造,做工精致,估價80~120萬元,成交價115萬元;“20世紀黃花梨鏤雕花卉背靠椅一堂”,估價250~300萬元,最終以345萬元成交。
北京保利:混場出標王
從北京保利家具拍賣數據來看,保利歷年來拍賣數量都不多,除了2011年第16期精品,拍賣數量與成交率都不錯,其他拍賣專場都差強人意。保利2012春拍,21件拍品,成交率100%,成績算是喜人,其中一張“清乾隆沉香雕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拍出2070萬元的高價,位居2012最高價家具成交第三名。
遺憾的是,保利作為國內拍賣行“四大金剛”之一,家具拍賣基本是被歸納在瓷器雜項與其他宮廷御用品之中,很少有家具專場。但保利的特色是“混場出標王”,2004~2012年十大創(chuàng)記錄的家具中,有3件都是來自北京保利,其中一件至今為止都是標王。它們分別是“紫檀方角大四件柜”(2007年秋拍,成交價2500萬元),為當時最貴的柜子;“沉香雕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2012年春拍,成交價2070萬元),是史上最貴的沉香家具;“御制紫檀雕云龍紋寶座”( 2010年秋拍,成交價7168萬元),是有史以來最貴的寶座。
南京正大:家具拍賣市場晴雨表
(數據來源:南京正大;數據統(tǒng)計:《古典工藝家具》)
圖5、圖1分別是南京正大與中國嘉德兩家拍賣行歷年來家具成交率的曲線圖,都是家具拍場上重要的拍賣行,兩家的曲線卻不盡相同。南京正大從2006年春拍至2012秋拍,一年至少春秋兩場家具專場,從未間斷;中國嘉德在2010年以前,家具基本在其他雜項中,專場并不連續(xù)。從南京正大成交率曲線圖表中看,2006~2012年,家具拍賣成交率呈上升曲線,其中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成交率一度達到谷底;2011秋拍后,成交率也略有下降,與市場經濟情況反映相當一致,堪稱反映古典家具市場狀況的晴雨表。
圖6(數據來源:北京嘉德;數據統(tǒng)計:《古典工藝家具》)
圖7(數據來源:中國嘉德;數據統(tǒng)計:《古典工藝家具》)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入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為目標,樹立大通道、大綠色的理念,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以綠化促美化、以綠色促文明、以綠色促致富為核心,堅持綠化、美化、經濟化原則,以面路一重山造林、治理“青山掛白”為抓手,以省道主要交通干線綠化為重點,加快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步伐,促進我區(qū)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生態(tài)文明、港城崛起。
二、組織領導
為確保規(guī)劃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工作小組,負責編制全區(qū)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完成市區(qū)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正文、設計表、設計圖;負責各鄉(xiāng)鎮(zhèn)編制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的技術指導,業(yè)務咨詢;負責協(xié)調林業(yè)、國土、交通、公路、建設等部門齊心協(xié)力完成規(guī)劃任務。
三、規(guī)劃范圍
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包括現己建成通車的省道兩側邊溝外緣起10m—30m,因地制宜,宜寬則寬、宜窄則窄。道路邊溝或隔離柵外緣100m范圍內沿線村莊綠化、沿線可視范圍內的“青山掛白”、一重山等造林綠化。
四、規(guī)劃任務
對規(guī)劃范圍內的所有地塊進行全面調查,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編制造林類型表及森林經營措施類型表(各地應參照附表,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確定建設地點、內容、規(guī)模和進度安排(項目建設期限為3年,即年至年,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年度安排)等,進行投資概算與效益評價,制定實施的關鍵性措施,編寫規(guī)劃設計報告。
五、規(guī)劃內容
一是對道路控制線外兩側綠化帶規(guī)劃,分別旱地、低洼地和排水不暢的水田、排水良好的水田,高架橋兩側、廠區(qū)前沿、居民點前沿等按因地制宜,進行不同的種植方案規(guī)劃設計;二是對一重山造林規(guī)劃,分別無林地、疏林地,按適地適樹進行造林或補植套種規(guī)劃設計;三是對道路兩側“青山掛白”的規(guī)劃,分別對壇口、掛白點治理采用不同種植方法進行設計;四是對村莊綠化,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創(chuàng)建綠色家園,開展村莊四旁綠化種植珍貴樹種進行綠化規(guī)劃設計;五是對造林綠化技術進行規(guī)劃;六是對種苗需求量進行規(guī)劃;七是對管護工程進行規(guī)劃;八是對施工組織進行規(guī)劃;九是整個工程建設投資概算,十是提出綠色通道工程建設保障措施。
六、工作步驟
(一)搜集資料
1、各鄉(xiāng)鎮(zhèn)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報告、生態(tài)公益林界定報告及2006年資源數據;
2、各鄉(xiāng)鎮(zhèn)最新統(tǒng)計年鑒;
3、各鄉(xiāng)鎮(zhèn)有關部門專項規(guī)劃報告;
4、底圖:道路兩側綠化帶規(guī)劃采用道路設計圖(1:2000),村莊綠化采用村莊規(guī)劃圖(1:2000),“青山掛白”規(guī)劃采用1:2000的實測圖,一重山規(guī)劃采用1:1萬地形圖和林業(yè)基本圖。
(二)外業(yè)調查
1、調查規(guī)劃方法:采用現地調查方法進行調查。
2、調查規(guī)劃內容
(1)道路兩側綠化帶規(guī)劃調查應記錄各地塊的基本情況,如地名,道路名稱,地類(早地、水田、低洼地、廠區(qū)前沿、居民點前沿等),綠化長度、寬度、面積,公里樁號,填方量,是否采用挖溝起壟等特殊措施,立地條件,排水條件。風力大小,造林地塊與路面高差,年度安排等。
(2)一重山規(guī)劃調查采用1996年—1997年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材料,對一重山的無林地、疏林地等進行現場全面核對,對主要小班因子發(fā)生變化的地段進行補充調查。技術規(guī)定參照《省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2006年)執(zhí)行。應記錄的因子:鄉(xiāng)鎮(zhèn)、村、林班號、大班號、小班號、小班面積、造林面積、地類、林種、生態(tài)林等級、山權、林權、海拔高、立地質量、病蟲害種類、程度、樹種組成、郁閉度、年齡、每畝株數、造林類型、森林經營措施類型、年度安排、備注等。
(3)“青山掛白”壇口治理規(guī)劃應落實地點、片號。類型(石壁、亂石堆、泥石堆等)、面積、垂直高度、水平寬度、造林類型、山權、林權、海拔高。立地質量、年度安排等。
(4)村莊綠化規(guī)劃為村莊規(guī)劃圖中的綠地范圍、房前屋后、村莊周邊、“四旁”等地,應落實地點、片號、類型(片林、帶狀、公園等)、面積、長度、寬度、造林類型、年度安排等。
(三)內業(yè)整理:通過內業(yè)整理,完成項目建設分地類面積統(tǒng)計表;項目建設分類型面積統(tǒng)計表;道路兩側綠化帶分道路名稱分類型面積統(tǒng)計表;項目建設填方量和特殊措施面積統(tǒng)計表;項目建設分類型面積統(tǒng)計表(分年度);項目建設單位面積工程量表;項目建設指標表;項目建設單位面積投資表;項目建設總投資表;項目建設分年度投資表;省道邊溝外緣兩側綠化帶造林類型表;一重山宜林地造林類型表;一重山森林經營措施類型表;“青山掛白”治理措施類型表;村莊綠化造林類型表。
(四)編寫規(guī)劃設計報告書。按照《省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大綱》要求,正式編寫××縣(區(qū)、管委會)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使用說明書。
(五)制圖。按照《大綱》要求,編制項目建設分布圖(以縣區(qū)為單位,比例尺1:60萬—1:20萬);繪制各類植物配置圖,編制道路兩側綠化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2000);繪制“青山掛白”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2000);繪制村莊綠化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2000);繪制一重山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10000)。
(六)提交成果。
(1)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提供規(guī)劃設計報告(含正文、附表、附圖等),并分鄉(xiāng)鎮(zhèn)和道路名稱進行數據統(tǒng)計匯總。
(2)電子文檔格式:文字以·doc格式、圖以.jpg或.dwg格式。
七、部門分工
綠色通道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任務重、協(xié)調難度大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堅持“地方為主,部門分工”的原則,政府牽頭組織,部門分工負責,上下合力推進。省、縣道綠化由交通、公路部門按管轄范圍各自負責,在公路兩側紅線范圍內組織規(guī)劃設計;道路外側綠化帶由林業(yè)部門規(guī)劃;沿線一重山綠化由林業(yè)部門為主負責;鄉(xiāng)村綠化由建設部門規(guī)劃;“青山掛白”治理由國土部門規(guī)劃,林業(yè)、環(huán)保、水利等部門配合進行規(guī)劃。
八、時間安排
(一)7月5日之前,完成市區(qū)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guī)劃設計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