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5 16:07: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敬業奉獻的事跡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經濟資本對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意義
最早提出經濟資本并在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中應用的是美國信孚商業銀行(現在已并人德意志銀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它就開始根據所計算的風險,確定交易方所占用的資本,根據所占用的資本向交易方收取費用,目的是通過計算風險條件下的收益及分配,反映風險水平的交易限額以降低風險。在上個世紀80年代,由于受到大量貸款損失的沖擊,一些領先的銀行認為需要一個更好的量化信用風險的方法。早期包括JP摩根、蒙特利爾銀行和美洲銀行等,他們的經驗很快被同行所采納。經濟資本這一體系不斷的傳播到更多的部門。銀行也逐步實現了這一體系在全行范圍的整合,包括巴克萊銀行、澳新銀行和花旗集團等機構,后來也陸續建立了各自的經濟資本體系。
普華永道與經濟學人智庫最新聯合發起的一項名為《有效資本管理:經濟資本成為行業標準?》的調查研究。這項調查針對全球200多位資深金融服務高管人員,調查結果表明,有44%的受訪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經濟資本,且另有13%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中使用經濟資本。較之監管資本模型,使用經濟資本的受訪公司,95%已經或者預期將實現更有效的資本分配。
經濟資本可以幫助銀行更好地掌握風險和回報之間此消彼長的微妙關系,讓決策更加準確犀利,讓價值創造持續更加長久。其作為一個強大的管理工具,對于商業銀行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將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的表現。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的引入、運用以及相應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能夠促進銀行管理模式由傳統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約式、內涵式轉變。
第二,經濟資本是銀行衡量資本充足率的有效工具。經濟資本將銀行的風險考慮在內,它的驅動力是經濟因素,而不是簡單的監管規則,因此它可以幫助確定銀行應持有的資本的最佳水平,并且也可以用來測評銀行的資本充足率。
第三,經濟資本是銀行實施戰略管理的基礎手段。全面計量和監控風險狀態是銀行實施戰略化管理、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基礎手段。當經濟資本總量接近或超過監管資本時,銀行應通過某種途徑補充資本金、控制其風險承擔行為,否則其安全性將在戰略上受到威脅。當會計資本遠遠低于經濟資本的時候,則表明銀行承擔了過度的風險;反之,若銀行的會計資本、監管資本大大地超過了經濟資本則表明銀行資本運用缺乏效率,銀行應該更有效利用剩余的資本,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四,經濟資本是銀行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風險管理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其關鍵環節在于風險的量化、分解、監測以及應對策略。經濟資本通過對非預期損失的計算和預測,直接反映銀行的風險全貌,同時,經濟資本的配置能夠實現銀行資本與風險的匹配。經濟資本常用于設定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風險的限額。
第五,經濟資本是銀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在經濟資本配置的基礎上,通過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指標對銀行的各分支機構、產品線和業務線的評價,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慮了該盈利能力背后承擔的風險,從而斷定是否增加了銀行的整體價值。經濟資本管理的實施為銀行市場營銷提供指引。銀行決策者判斷不同業務和產品的市場進退標準是經濟資本回報的大小。銀行應保留和發展較大資本回報的業務和產品,否則應予收縮或退出市場。從績效評價的角度。將各種不同的風險、不同的交易通過經濟資本這樣一個可比的統一標準進行比較,從而確定銀行、各個交易的風險調整后的盈利水平,達到揭示銀行、每筆交易對銀行整體價值創造的貢獻水平,從而為銀行整體發展戰略中的資本預算、為制定激勵和薪酬方案奠定基礎。新古典理論不足以解釋銀行中介角色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同時,由于M&.M理論認為銀行的資本結構與價值創造無關,所以銀行的風險管理和所需保持的資本比例之間沒有關系。銀行的資本結構與資產所面臨的風險密切相關。銀行資本可以替代風險轉移,起到緩沖的作用。
二、經濟資本的內涵及其管理框架
(一)經濟資本的概念。
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面臨的問題是,如果在沒有任何監督當局的監管規定的情況下,為了抵御銀行的非預期的損失,銀行到底需要多少資本?銀行的所有利益關聯方分別承擔了各自愿意承擔的風險,他們都不希望銀行發生“擠兌”現象,不希望銀行發生破產、關閉的財務危機,因此所有的利益關聯方會關心這一臨界點的位置,并且會一致的尋找防止“擠兌”現象發生的最低資本數量。這個資本是純粹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提出來的,被定義為經濟資本。經濟資本(EconomicCapital,EC)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不同于賬面資本和監管資本,它是銀行實際需要的資本,因此也比其他資本概念具有豐富得多的含義和特征:
首先,它不僅僅是一個概念,一個數量,而且是一家銀行計量風險,衡量業績,制定戰略,計劃業務,計算和配置資本的管理系統。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避害和趨利:防備風險和創造價值。不同于RC,EC作為銀行的管理系統,它參透到銀行管理的各個方面和層次,包括銀行經營最終目標、戰略決策等最高層次的管理;風險控制、業務開發、業績衡量等中級層次的管理;個人業績評估、報酬和激勵機制等最基層的管理。
第二,它是在沒有監管要求的狀態下,銀行開展業務必須持有的資本量。其數量由銀行每日從事業務面對的實實在在的風險量所決定。
一、引言
區際產業轉移不僅體現了產業發展的要求,而且承載著地區經濟發展的使命。很多國家的經濟騰飛和產業升級與多輪國際產業轉移密不可分。然而,隨著產業轉移的推進,諸多經濟風險在一些產業承接國(地)漸趨暴露。例如,生產技術的低端鎖定,貧富差距的增大,承接地淪為環境污染的避難所等。國內學者研究發現,這些經濟風險在我國很多產業承接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的已造成嚴重后果。
學界對地區經濟風險的研究始于對經濟穩定的關注,尤其在經濟下滑或大幅波動時期防控經濟風險的直接目標是維護經濟穩定和安全。隨著經濟一體化加快,地區間競爭日趨激烈。保持地區的長期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地區經濟風險研究的主要任務,從而地區經濟風險的定義演變為影響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各種不利因素。學者們進一步指出,以地區可持續發展為判斷標準的經濟風險研究應包括地區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影響各方面內容,并且其關注的是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從地區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任何經濟活動對地區的影響不僅是全面的,而且是由地區所有利益相關主體共同決定的。縱觀國內外現有關于產業轉移的研究,大部分學者依然停留在企業決策與政府干預的互動上。他們認為,在市場完善的環境中企業是產業轉移的主體,而政府負責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并且在市場不完善情況下政府在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時發揮著主導作用。這種觀點一直以來忽視了社會公眾主體的參與作用。其實,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社會公眾不僅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而且是整體過程的監督者以及最終效果的評價者。他們往往是作為獨立的行為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采取各種形式主動參與社會生產并影響著產業轉移的效果和地區發展的走勢,因此,忽視社會公眾獨立的判斷和行為來分析產業轉移的地區影響是不全面的。基于以上考慮,本文在分析區際產業轉移對承接地可持續發展影響時將社會公眾參與行為變量納入研究框架,分析承接地的企業、地方政府和社會公眾三類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對承接地經濟風險的影響機理。
二、利益相關主體行為與產業承接地經濟風險關系的理論分析
(一)產業承接地經濟風險的主要表現
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的可持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由此,地區經濟風險應包括經濟領域風險、社會領域風險和環境領域風險。在本文中,我們基于重要性原則考察了產業承接地經濟風險的主要表現。
對經濟相對落后的承接地而言,承接產業首先尋求的是經濟跨越式發展。無論是經濟增長理論家丹尼森(E.F.Denison)從因素分析尋求經濟增長對策的研究,還是庫茲涅茨(Kuznets)對現代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再到錢納里(Chenery)對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間關系的研究,都提出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優化是經濟增長的兩個最為關鍵因素,其中,經濟結構優化往往具體化為產業升級。因此,承接地經濟領域風險主要表現為技術進步風險和產業升級風險。地區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社會選擇理論認為,社會形態進化的主要標志是社會福利或生活質量的提高。Clark與Islam提出社會―生態―經濟(SEE)綜合評價體系來全面衡量社會福利,其中,社會領域的首要指標是就業水平和收入分配。借鑒這一研究成果,我們在承接地社會領域風險方面重點考察就業風險和收入差距風險。在生態環境領域中,環境污染風險是產業承接地區所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可持續發展風險。
(二)在產業承接過程中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對地區經濟風險的影響
區際產業轉移無疑給承接地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契機,而承接地是否能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各領域的全面持續發展?這取決于產業承接融合能力。承接地的產業承接融合能力是凝聚吸引轉移產業、準確甄選合適產業,并與當地產業融合發展以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地區各領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承接地的產業承接融合能力與當地企業的承接合作行為、地方政府的干預行為以及社會公眾的參與行為有關,影響著產業承接過程中的地區經濟風險。
1.技術進步風險。轉入產業產生技術溢出效應是承接地實現技術進步的關鍵。很多學者的實證研究發現,轉入產業有利于承接地勞動生產率差距縮小,從而表明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技術溢出效應的存在;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產業轉入憑借比較優勢從當地企業手中占有市場份額,而當地企業在固定費用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因市場份額縮小而造成整體成本上升并且致使生產率下降,因此,技術溢出效應并不存在。由于研究選取的國家或地區數據不同,其經濟、政治與社會因素存在差異,技術溢出效應程度也不一樣。承接地企業技術吸收和研究開發能力對產業轉移的溢出效應具有直接關系。當地企業技術基礎越強,越有利于技術溢出。政府的創新激勵政策也是技術溢出效應的重要影響因素,因為新技術的溢出會減少企業的創新投資,而政府有必要通過直接或間接創新激勵政策來刺激企業進行創新投資。企業行為和政府政策離不開入力資本的技術進步效應,社會人力資本的總體存量水平是推動地區生產率水平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主要是因為各種渠道和采取各種方式的人力資本投入會導致技術的非自愿擴散。
2.產業升級風險。產業在轉移到另一地區后會通過前向、后向聯系帶動相關產業的需求并產生結構優化效應。正是因為產業承接的推動,才使得亞洲一些國家由初級產品生產國轉變為現代經濟國,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而胡紅梅擔憂外來產業會對本地主導產業體系發展產生擠壓和控制,從而威脅本地主導的產業結構。另外,產業轉出地為了保護核心競爭力竭力阻止技術外溢,導致承接地產業結構的低端鎖定。
技術進步是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基礎和動力承接地企業生產規模越大、學習能力越強,技術溢出效應就越明顯并且越促進地區產業升級。同時,政府的倡議和支持對促進產業升級和產業集群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國中西部地區以政府財政收入為基礎,通過稅收、用地、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以增強產業吸引能力,推動地區產業升級。地區產業升級的實現也取決于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賴俊平等在通過對韓國發展的研究發現工資上漲迫使產業升級。在淘汰了落后企業和技術之后,工人的人力資本積累也在干中學得到了提高,進而促進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過渡。
3.就業風險。產業轉移往往是增加產業承接地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同時,低勞動力成本也是勞動力資源富裕的地區吸引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從20世紀60年代起,世界各國政府就把吸收國外直接投資作為減少本國失業率的重要政策;而竺彩華和胡再勇研究發現,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移入會對本土同行企業產生市場擠出效應,同時因為外資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較高,其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較低,最終將導致當地失業率上升。產業轉移對承接地的就業效應可分為直接創造效應、關聯效應、質量提高效應和擠出效應。承接地企業技術條件基礎越好,并且單位產出的工資占比越低,其吸引轉入產業的能力就越強,也越有利于在當地產生就業直接創造效應并實現生產的規模效應。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支持提供就業咨詢、職業培訓、供需信息等服務的行為,不但能為就業直接創造效應,而且有助于就業關聯效應的發揮。可見,政府財政支持能力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降低社會的就業風險。此外,具有較高人力資本水平的勞動力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收入。人力資本水平越高,其知識更新能力就越強,這種就業擠出會越容易、越快速地得到補償,而就業風險將隨之下降。
4.收入差距風險。Chen和Gopinath認為,產業轉移能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工資水平,但也迫使高、低技能勞動者之間的工資差距進一步拉大,從而導致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甚至難以實現共同富裕;而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數據表明,產業轉移并沒有對承接地的工資差距產生影響。企業在承接轉移產業后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必須對企業進行改造。如果企業采取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會導致人力勞動被由技術轉化的生產力所替代,從而造成一部分人員的暫時性失業并降低相關部門行業的工資收入。這符合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而轉入企業有著較高的生產力水平,致使轉入企業支付3.4%的溢價,因而企業的承接合作行為會促使承接地的收入差距擴大。地方政府依靠財政投入推出的失業保障、再就業培訓等政策措施有利于緩解這種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另外,由于承接地的收入差距源于勞動生產率的差異,社會勞動力整體素質越高,就越能滿足轉入產業對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有利于縮小承接地的收入差距。
5.環境污染風險。發達地區環境規制普遍高于發展中地區,承接地的污染避難所假說由此提出。污染產業是否一定會從高環境管制水平地區向環境標準低的地區轉移?雖然Walter和Ugelow在理論上給予肯定,但實證研究依然處于驗證階段。曾賢剛運用1998―2008年我國30個省份的數據,在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規制關聯研究后發現,此假說成立的證據不足;而仇方道等利用2000―2010年江蘇省13個省轄市數據,在探討該省污染密集型產業空間轉移特征及作用機制后發現,江蘇省已成為國際污染密集型產業的承接地,并且蘇北地區正在成為蘇南地區的“污染避難所”。
一般而言,有關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開支是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利益的要求,而從市場經濟主體企業的角度來看,過多的環境投資往往給其經濟效益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環境成本不會主動地被納入生產成本中,這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尤其在產業轉移低梯度地區環境外部性內在化程度更低。地方政府是直接的環境規制主體,政府規制能力越強,越能有效限制污染產業的承接。社會公眾以監督和評價等參與方式能有力地推動環境保護工作。萬建香、梅國平研究甚至發現,以群眾環境來信來訪為衡量指標的社會資本促進環境保護的績效彈性遠遠大于人力資本、技術進步、物質資本。可見,公眾參與有利于促進地區的環境保護。
三、產業承接地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對地區經濟風險影響的實證
(一)研究樣本概況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不僅有東中西間的梯度轉移,而且還存在“中心-”式的臨近轉移,這在東部地區尤為突出。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我們于2014年3~7月調查了東、中、西部具有典型產業承接特征的縣域地區(涉及江蘇、安徽、江西、河北、湖南、河南、陜西、甘肅8個省份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內的3~7個承接合作企業(涉及電子通信、化工、食品加工、紡織、有色金屬等轉移產業),共獲得有效樣本產業承接地區數據42個。承接合作企業213家的樣本基本情況見表1。
本文在構建利益相關主體行為與地區經濟風險之間的模型時是以縣域產業承接地作為研究單位。我們在將企業層面測量所得的各項指標匯總到縣域層次并計算出各縣級地區各項指標的平均值后進行實證數據處理分析。
(二)模型設定及指標歸一化處理
1.模型設定。初始模型的設定如圖1所示。在模型中,外生變量為產業承接地各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包括企業合作行為(EB)、地方政府干預行為(GB)和社會公眾參與行為(PB)。這三類利益主體行為需要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實施條件。我們從動力、能力、資源基礎和機會四個維度來考察三類利益相關主體行為的強度。內生變量為產業承接地經濟風險,包括直接性經濟風險(GR)和擴散性經濟風險(WR)。直接性經濟風險是經濟領域的地區經濟風險,本文從技術進步風險和產業升級風險兩方面考察;擴散性經濟風險是社會領域和環境領域的地區經濟風險,我們從就業風險、收入差距風險和環境污染風險三方面考察。另外,考慮到地區發展中經濟領域和社會與環境領域的關聯性,直接性經濟風險和擴散性經濟風險也可能存在互動關系。初始模型的SEM路徑圖見圖1,圖1中各變量的相關設定及性質見表2。
2.測量指標歸一化處理。由于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和地區經濟風險各測量指標的單位和數量級不同,評價結果準確性將被影響。為了盡可能反映實際情況,我們在擬合前對測量指標進行歸一化處理。歸一化處理公式如下:
本文通過結構方程分析軟件AMOS17.02并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對初始模型進行擬合,得到修正指數為24.65。Joreskog與Sorbom認為,當修正指數大于7.88時有必要對初始模型進行修正。首先根據擬合結果GBGB3、EBEB4、WRWR2、GBGB1、WRER、PBPB4、EBEB1的系數不顯著,本文按照系數為零概率的大小依次將這5個路徑分別剔除后再擬合,模型所有估計的系數都通過了檢驗;然后運用修正指數逐步增列變量誤差間的共變關系依次增列了e6與e11、e11與e14、e18與e19三個共變關系,最終得到修正模型。其非標準化估計值和標準化估計值分別見圖2、圖3。此時,修正指數小于6.00,表明修正模型不需要進一步修正。
(四)參數檢驗
從表3可以看出,除GBWR的路徑系數在0.1水平上顯著外,其余的系數均在O.05水平上顯著。
(五)模型評價
修正模型的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是模型整體適配度評價;二是模型內在結構適配度評價。模型內在結構適配度評價分為測量模型評價和結構模型評價。模型整體適配度檢驗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除PGFI值為0.32且沒有達到大于0.50的標準外,其他指標均符合要求,模型整體適配度較好。內部結構適配度檢驗結果表明:(1)測量模型中的因素負荷量均顯著表示測量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其所要測量的潛變量;(2)除企業合作行為潛變量的組合信度小于0.6外,其余潛變量都通過了檢驗,表明潛變量的組合信度良好。從總體上看,模型通過了絕大部分檢驗項目,整體適配度和內在結構適配度都較好,表明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對各類地區經濟風險的影響效應顯著。
(六)結構模型標準化路徑系數(見表7)及討論
1.產業承接地三大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強度與直接性經濟風險均呈反比關系。增強三大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均有助于促進地區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降低地區直接性經濟風險。其中社會公眾參與行為的影響作用最大,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48且動機、能力和資源基礎是關鍵性影響因素。產業轉移能提高社會公眾收入水平,激發勞動者參與動力,而社會公眾的文化素質水平和社會的組織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其參與產業承接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有利于技術水平提升和產業升級。企業的合作行為影響也很大,對地區直接性經濟風險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34,并且企業能力和資源基礎是關鍵性的影響因素。企業技術能力越強,資源基礎越豐富,越有利于產業的順利承接和技術外溢。承接地政府對產業承接的引導與干預有助于降低地區直接性經濟風險,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2,并且政府能力和機會是關鍵性影響因素。在招商引資大戰中政府財政收入越充足,越利于發揮地區政策優勢。同時,吸收省外資金能力越強,越能增強轉入產業的示范效應,產業集聚有利于技術溢出效應,促進地區產業升級。
2.產業承接地三大利益相關主體行為對地區擴散性經濟風險的影響作用出現了分化。社會公眾參與行為強度與擴散性經濟風險呈反比關系,而企業合作行為強度和政府干預行為強度與擴散性經濟風險均呈正比關系。企業的合作行為對地區擴散性經濟風險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32,說明企業行為對增加地區擴散性經濟風險的影響巨大,其關鍵影響因素是地區就業水平和環境污染水平。企業合作行為越強,所在地區經濟水平往往越高且就業越充分,產業承接越容易給當地帶來就業擠出效應和結構性失業。此外,當前以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的產業轉移給地區帶來了新增的環境壓力。承接地政府對產業轉入的干預行為會增加地區擴散性經濟風險,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O.26。政府干預的能力往往與地區經濟水平呈正比,因而能力越強,承接產業的就業擠出和結構性失業越明顯。另外,環境規制并沒有與地區經濟水平成正比,政府干預基本體現在承接產業的競爭力上,由此以資源消耗為主的產業承接將加大地區的環境污染風險。而社會公眾參與行為有利于降低地區擴散性經濟風險,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9。社會公眾的積極性越高、能力越強,越有利于產生就業關聯創造效應。另外,公眾的素質和能力越強,社會組織化程度越高,人們對社會的治理意識和能力也越強,也越有利于對生存環境進行監督和保護。
3.產業承接地的直接性經濟風險與擴散性經濟風險呈正相關。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5說明承接地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不僅有助于地區就業水平提高,而且有助于產業承接地區的環境改善。這一結論進一步驗證了成艾華的觀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工業污染排放量在持續增加,但由于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貢獻,污染排放的增長幅度已出現明顯減緩的勢頭。
四、結論
一、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現狀
近年來,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跨國經營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趨勢和必由之路。總體來講,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發展態勢良好,從一些外貿數據可見一斑。根據中國海關2013年1月的數據,中國2012年的貿易總額為38667億美元,已經小幅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這是繼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之后,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又一個象征性節點。另據海關2013年11月統計,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16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4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長7.6%。其中出口11.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8萬億美元),增長7.8%;進口9.96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6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2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004.6億美元),擴大12%。
二、基于企業自身視角下的跨國經營風險應對
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不但要面臨熟悉而復雜的國內市場環境,更要面對陌生和充滿風險的國外市場環境。企業所面臨的跨國經營風險多樣,包括文化風險、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經濟風險、財產安全風險及人員安全風險等,本文重點探討其中最重要的兩類風險,即文化風險和政治風險。
(一)文化風險及應對
文化風險主要是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中外文化差異巨大,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對個別數字的認識方面,西方人認為“13”這個數字代表不吉利,中國人認為“4”這個數字不吉利;對個別詞匯的認識方面,如“ambition”一詞,本身具有褒貶兩種含義,中國人用其貶義,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則取其褒義,表示“雄心壯志”。因此,在商務交往中,必須防范由于宗教、種族、語言、飲食、思維方式、政治立場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而可能產生的誤解或沖突。這種誤解或沖突輕者會導致雙方心情變壞,重者則有可能導致合作失敗,為企業的跨國經營帶來致命打擊。針對由于中外文化差異可能導致的風險,企業應通過文化學習、文化適應和文化創新來進行防范。
文化學習。面對陌生的國外目標市場環境,企業必須對目的地國或地區的生活習慣、法律、及傳統風俗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避免在商務交往中由于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誤會和沖突。
文化適應。通過對國外目標市場的文化學習之后,就應迅速適應對方的文化環境。文化適應最直接的途徑就是人才國際化,即啟用大量熟悉當地文化和市場的人才或者直接雇傭當地的人才。此外,文化適應還體現在應尋找適應目標國的組織形式,從而將所有的市場變成一個統一的靈活的整體,每一個子市場都可以在配合公司全球戰略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文化創新。跨國經營企業在適應當地文化之后還應向當地的人們傳遞我們的文化,使她深入人心,或者用中國最優秀的文化和當地最優秀的文化碰撞出一種更加杰出的文化。文化創新主要體現在創造企業的品牌,從而創新企業獨特的產品文化。此外,文化創新還體現在創新企業文化,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價值觀。
(二)政治風險及應對方面
在跨國經營中,企業往往要面臨嚴峻的政治風險,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因素。政治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際化經營的規模和范圍進一步擴大,我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將更加復雜化,多樣化。財務風險作為一種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經營者需要進行經常性財務分析,防范財務危機。可以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大多數企業將逐步進入財務導向型的企業管理階段。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1]。因此,我們需要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的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從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著手,認真研究我國的風險管理現狀,完善現有的財務風險理制度,有效提高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水平。這也是提升企業內在價值,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1.財務風險的相關理論
1.1 財務風險的定義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種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業的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有所差異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按其包含的內容還可以分為狹義的財務風險和廣義的財務風險。
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被稱為舉債風險,是指由于企業舉債而給企業帶來的財務不確定性。舉債給企業帶來更多流動資金,為企業創造財富帶來有利條件,但同時也給企業到期還債帶來負擔[2]。因為企業經營的收益率和貸款的利率都有不確定性,從而有可能使企業的收益率高于或低于借款的和息率,這種風險的大小和借債規模有關。規模越大,風險越大。一旦負載過重,使企業不能到期還款,很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環境及其他難以預料的因素的影響,使企業的預期財務收益與實際的收益有所差異。它是從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看待企業的風險的。
1.2 財務風險的特征
1)客觀性
財務風險是企業運營的必然產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財務風險的客觀性源于產生財務風險的多樣性[3]。企業的社會背景的變更,市場環境的調整,企業經營策略的轉換。競爭對手的戰略變換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導致企業產生財務風險。而且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只能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2)不確定性
風險發生就是因為有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在一定時期一定的環境的影響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可能和概率事件有聯系,也可能是隨機發生。風險發生的后果可能是確定的也可能不確定。盡管風險有其不確定性,但企業也要謹防風險,在不影響預期收益的情況下盡量降低風險。
3)損益性
一個企業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風險小收益自然就低,所以企業為獲得利潤就需要承擔一定風險,風險的大小要看企業的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
1.3 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
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在識別與衡量財務風險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來減少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增加企業的收益,保證企業連續高效運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目標:
1)防止企業破產,這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因為破產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終極形式,可以說是企業財務風險的總體體現,一旦發生,企業就不復存在,更談不上什么生產經營管理。所以,防止企業破產成為財務風險管理的最基本的目標,其他目標均以此為前提。
2)培養企業員工的風險意識,特別是企業領導者的風險意識,敢于面對風險,及時調整公司戰略化解風險。同時能夠比較準確的預測市場變化,減少憂慮和恐懼,消除經營管理中的隱患,提供有安全保障的良好經營環境,消除計劃、方案中的漏洞、錯誤,使領導和員工團結一致在財務風險處理的過程中形成堅強的抵御能力。
2.一般財務風險管理技術
2.1 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指在可能發生的風險之前,主動放棄可能發生的風險項目以避免風險財務風險的相關理論的發生給企業帶來的傷害。風險回避是一種徹底的風險控制手段,將風險降低為零,而不是僅僅減少風險的損失程度,但它也能消除風險帶來的巨大收益,從而使企業遭受經濟損失。企業一般在風險過大難以承受的情況下放棄風險,在風險遠大于收益的情況下也最好采取風險回避措施。
2.2 風險轉移
企業風險轉移主要是因為企業所面對的風險無法回避,但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有限,無法解除風險,即使解除風險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因此采用轉移風險的辦法。一般采取保險、分散或簽訂合同的風險轉移方法。
1)保險
在西方國家被稱為“共同下水”的財務風險管理辦法,即采用各種方法將財務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推卸出去,使風險的承受者由企業一家變成多家,進而相對消除和減少企業的風險損失。保險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處理不可遇料因素引起的損失的方式,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工傷,火災等。企業按照所保風險的種類,和保險公司簽定和約,按期支付一定數額的費用。在企業出現風險擔保事件的時候,由保險公司支付損失費用,從而實現風險的部分或者全部轉移。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2)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主要指經濟單位采取多角經營、多方投資、多方籌資、外匯資產多源化、吸收多方供應商、爭取多方客戶以分散風險的方式。對于風險大的投資方案,企業通過與其他企業聯營,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就達到了分散風險的項目。當企業經營單一產品時,企業的興衰成敗就系該產品于一身,銷路好就繁榮興旺,銷路差就會陷入困境。但若經營多種產品,企業的經營效益就比較穩定,不會因一種產品的銷路不暢而導致企業破產。
2.3 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是指企業自己承擔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的一種風險管理手段。一般在其他風險管理技術都無法實施或即使實施也效果不佳、成本更大的情況下采取風險自留。對于其它風險管理技術而言,風險自留管理技術一定條件下是積極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通常情況下,企業會建立一筆預算作為風險自留的補償資金或者直接把損失打入企業經營成本。
3.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預警方法
3.1 財務風險的識別
3.1.1 財務風險發生的早期信號
1)非預期的銷售額降低。因為銷售額的降低會減少企業的收入,導致發生財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預警方法問題,尤其是非預期的銷售額降低,更會讓企業的資金緊張。雖然不能馬上顯現出來,但長久下去會使企業失去資金來源。
2)交易狀況惡化。交易狀況惡化不光表現在客戶頻繁違約也表現在延長付款期。客戶違約破壞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浪費了企業資源,使投入沒有產出。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延長付款期會占用企業的許多經營現金,同時也意味著企業的壞賬風險提高,再次增加了企業應收款成本,給企業的財務帶來壓力。
3)存貨積壓。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產成品等。一般來說存貨占企業流動資產的比重較大,存貨積壓會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造成企業資金緊張,同時長期的存貨積壓可能使貨物損壞或丟失,也可能造成貨物貶值。存貨也會增加企業的庫存成本,浪費企業資源。因此管理人員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掌握存貨與銷售比率的標準,任何一個周期的標準過高,都可能是企業財務問題發生的早期特征。
3.1.2 財務風險識別的基本方法
1)現場觀察法。通過對企業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和具體的財務活動來了解和觀察企業的各種財務風險。
2)財務報表分析法。是以企事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資料為依據對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情況進行風險分析,以便從財務的角度發現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由于報表集中反應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通過報表分析,可以為發現風險因素提供線索和指示,這種方法成為財務風險分析的重要手段。除了進行靜態分析,如比率分析、比例分析,還要進行動態分析,比如時期比較分析、趨勢分析等。就具體的業務,還要對與之往來的客戶的財務報表進行風險分析。采用綜合、系統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才能準確地確定企業目前及未來經營的風險因素。
3.2 財務預警的方法
3.2.1 定性預警分析方法
標準化調查法又稱風險分析調查法,即通過專業人員、咨詢公司、協會等,對企業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詳細調查與分析,形成報告文件以供企業決策者參考。所謂的標準化并不是說調查的文件或表格格式相同,而是所提出的問題有共性,對所有企業或組織都具有指導意義。
3.2.2 定量預警分析方法
單變量模型是以財務比率指標作變量,通過單個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程度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預測。當企業的財務危機預測模型所涉及的幾個財務比率趨于惡化時,通常企業將會發生財務危機。單變量模式所運用的財務危機的比率,按其預測能力可分為:債務保障率、資產負債率等。企業在應用單變量模式時,應對債務保障率、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予以特別關注。當這些指標達到經營者設立的警戒值時,預警系統便應發出警示,提醒經營者注意。
4.結論
本文從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出發,建立了針對財務風險的預警系統,并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在財務風險管理增強了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平穩的運營環境,同時增加了員工對企業經營的信心,使員工精力集中于企業的生產發展。對企業實現和超額實現經營目標,戰勝風險、提高效益、增強實力,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2)財務風險管理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相對可靠的財務數據,幫助企業建立正確的投資理念。為穩定企業財務活動加速資金周轉,保證資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可能。使企業在有限風險領域用有效的資金創造更多的財富。
參考文獻:
學習郭玉梅的先進事跡我看后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秀教師的事跡平凡又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的事跡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和深思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學習
優秀教師的事跡體現了特點熱愛祖國、熱愛、熱愛學習、熱愛學生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了新時期教師的光輝榜樣。
從優秀教師身上看到了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
一名教師我在今后工作中應該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學習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以德立教、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以教育為快樂熱愛的工作崗位扎實地干好的本職工作把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學生們。
要熱愛學生榜樣的力量無窮的我會以優秀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的本職工作中去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愛不應該掛在嘴上也不應該膚淺的凡事包辦而應該到思想在行動上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有責任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愛護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忠誠教育事業對他人寬容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行動為學發展的力量。
從優秀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
一、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圍繞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要求,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深入開展“學身邊榜樣,做卓越教師”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努力培養廣大教師忠誠教育事業,履行神圣職責,造就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德風范和職業素養,不斷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努力培養“德善有為,健康陽光,博愛擔當 ,文明有禮”的有用人才。
二、活動內容
1.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前兩屆十佳最美教師的先進事跡。各年級、服務中心要通過例會、教研集中學習或自行學習的形式組織廣大教師觀看前兩屆十佳最美教師的事跡宣傳片,弘揚愛崗敬業、立德樹人、嚴謹篤學、無私奉獻的教師典型,充分展現新時期“有大愛”、“有思想”、“有方法”的教師形象,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2.開展“我以十佳為榜樣,擼起袖子加油干”好老師講好故事活動。各年級、服務中心要積極組織廣大教職員工開展做“最美教師講好故事”活動,以發現身邊典型、講述身邊故事為主要內容,文章要真實反映我校教師戮力同心、務實重干、奮力爭先的優秀事跡,熱情謳歌廣大教師熱愛祖國、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凈化心靈、升華師德、鑄造師魂。學校將進行“好老師講好故事”征集評選,并在校報、微信、網站開辟專欄刊登獲獎作品,以進一步增強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每個年級至少上報10篇稿件,截稿時時間6月1日,屆時學校將對參賽進行評選表彰。
3.組織開展青年教師演講大賽。各年級、服務中心要積極組織教職員工召開學習教育活動,尤其要激勵廣大年青教師向老教師、最美教師學習,學習他們踏實能干、為人謙和、熱愛教育的優秀品質,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并要深入學習“德高業精、博愛敬業、包容和諧、尚美有禮”沁中教師形象標準,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組織開展反映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愛黨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演講比賽,形成聲勢,興起熱潮,持續推進,將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學校將于五四青年節前夕舉行“樹美好形象,做卓越教師”青年教師演講大賽,每個年級至少選拔4名教師參賽,服務中心至少選拔1名教師參賽。
4.深入開展“修師德、鑄師魂”月度沁中好老師和年度十佳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各年級要積極發現和推薦身邊的優秀教師,將推薦的先進典型按月報送學校辦公室,學校將通過校園網主頁、校報、微信、微博等校內媒體予以廣泛宣傳,并將其中的重大先進典型上報市文明辦。同時學校從今年開始,每年度在各教研組、備課組、處室中評選出一個最美教師團隊,作為特別致敬群體,參與十佳最美教師(團隊)專題拍攝、頒獎盛典。
三、活動要求
——學習安東亞,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學習(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五家子九年制學校政教主任)安東亞事跡,感動之深。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和洗禮,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業、平凡的崗位書寫了不平凡的壯舉,印下了不平凡的足跡,讓人們從平凡中感悟出偉大。安東亞從教以來,始終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堅持40年如一日,扎根在貧困偏遠山村從教,在農村教師的崗位上嘔心瀝血,傳道授業,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
市教育局黨委做出決定:號召全市教育系統廣大干部、教職工中廣泛深入開展向安東亞同志學習活動,以此進一步推動全市教師隊伍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崇高品質和奉獻精神,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學習安東亞,我們要學習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堅強意志;學習他安貧樂道、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愛崗敬業、傳道授業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堅定理想、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學習他因材施教、治學嚴謹的職業素養。自覺學習先進模范人物,做時代先鋒,做人民滿意的教師。把學習活動與當前開展的構建自主高效課堂、師德師風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等結合起來切實把學習先進轉變為推動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實際行動,在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在構建自主高效課堂實踐中做時代先鋒,創一流業績。
“以生命抒寫大愛,以無私鑄就忠誠”,這是我們學習安東亞先進事跡后最深切的體會。通過學習,全面了解了安東亞同志40年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工作歷程,真實地感受了他安貧樂道、無私奉獻的人生境界和對堅定理想的畢生追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被安東亞同志的敬業奉獻精神所深深地感染,都為安東亞同志的不幸辭世而感到陣陣哀傷,我們將永遠銘記、深深緬懷、無限思念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民教師,一位用羸弱的身軀筑起教師光輝形象、燃盡畢生精力點亮學生美好前程的新時代優秀教師典范。
通過學習39中學以顧曉敏為代表三名教師為輔導腦癱兒翟俊林的先進事跡。我聽后深愛感動,深深體會到他們的事跡平凡又偉大,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他的事跡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深思。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學習。
39中學接受了這樣的一位特殊學業,他們在校領導的帶領下信守誠諾,不拋棄不放棄,尋找最佳的教育途徑圓一個腦癱兒求學的夢想把知識送到家中。讓他在家讀完了三個初中課程。以顧老師為代表的三名教師三年中始終堅持為翟俊林上課,不管天氣多么惡劣還是身體有多么不舒服從未忱誤一節課。特別是在支家給他上課的途中一位老師遭遇車禍在住院期間心里還在惦記為翟俊林上課的事,后來又換了一名教師頂替,就這樣出色地完成了學校領導交給的神圣使命。使一個腦癱者完成初中三年的學業了。
她們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該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事業,甘為人梯的崇尚境界。學習她們以德立教,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每一個學生。
一、指導思想
今年教師節活動的主題是"中國夢 XX情 師生愛".區教育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三嚴三實"專題學習,圍繞教師節主題廣泛開展活動,宣傳先進教師事跡,擴大師德教育成果,倡導務實奉獻精神,彰顯教育戰線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社會形象,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和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濃郁社會氛圍,為提升XX良好形象、推動"三個XX"建設、實現"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活動
(一) 組織戲曲音樂劇《大吳老師》展演
通過戲曲音樂劇《大吳老師》創作和展演活動,熱情謳歌上海市勞動模范、市首屆教書育人楷模吳永祥老師"扎根XX半世紀、潛心教育五十載"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人民教師艱苦奮斗、愛崗敬業、創新進取的奉獻精神。
(二)開展教育系統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德育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評選表彰
為秉承"情系XX,崇德篤教,大氣睿智,追求卓越"的XX教育精神,宣傳廣大教職員工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精神,表彰獎勵有突出成績的德育工作集體和個人,進一步優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區教育局組織評選表彰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德育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
(三)開展"中國夢 勞動美 校園情"教職工攝影展
通過組織"中國夢 勞動美 校園情"首屆XX區教育系統教師攝影作品比賽和展覽活動,捕捉XX教育發展和校園文化生活的場景,表達教職工愛國、愛崗、愛生的情懷,更好地展示XX區廣大教職工的攝影技藝,營造良好校園文化建設氛圍。
(四)舉行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
9月9日下午,舉行XX區慶祝第31個教師節文藝演出,展示區教職工和學生藝術團的風采,宣傳教育系統先進典型和教育成果,踐行XX教育精神,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五)開展主題宣傳
教師節期間,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微博、微信等方式大力宣傳XX教育先進人物事跡,并組織各基層單位觀看先進教師事跡視頻。《XX報》、XX電視臺刊登、播報慶祝教師節有關內容,宣傳XX教育。各街鎮社區報同步宣傳報道教師節有關活動。
(六)組織走訪慰問
9月10日,區領導走訪部分學校,看望和慰問為XX教育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職工。
三、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認真組織
慶祝第31個教師節,是政府宣傳教育、社會尊師重教的重要契機,是今年我區教育戰線的一件大事。區教育局要按照區政府要求,成立教師節慶祝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擬定教師節慶祝活動具體方案,大力宣傳我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各鎮(街道、工業區)要切實加強領導,本著"隆重、熱烈、簡樸、務實"的原則,共同宣傳學習先進教師事跡,營造尊師重教氛圍,組織好本地區的教師節慶祝活動。
(二)突出主題,注重實效
大力開展"中國夢 XX情 師生愛"主題教育活動,把踐行XX教育精神作為凝聚廣大教職員工智慧、辦讓人民滿意的XX教育、推進XX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體現。各鎮(街道、工業區)、委辦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為XX教育的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