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歷史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06 12:59: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三上冊歷史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三上冊歷史總結

篇(1)

為了能夠使本文在研究內容上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本文在寫作形式上采取問題提出――問題分析――教學調整的思路來進行。依據發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細節問題,對細節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細節問題的具體方法進行達到本文研究目的的思路斫行。為了使本文的研究真正具有可行性和使用性,在教材的選取上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例進行探索。

一、課堂教學細節之一,課堂互動效果差

(一)問題的提出

現代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依然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較少、互動質量差。所謂互動頻率較少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領導地位,將知識點進行口述,而學生并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而是只“奉獻”出了耳朵,并沒有將大腦和嘴帶入課堂,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極有可能隨之渙散。所謂互動質量差是指雖然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提問,與學生進行交流,但交流的問題往往都是讓學生進行“是與非”的回答,或是對課本內容的閱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沒有發揮出來,甚至很多時候學生回答的內容都是沒有進行思考直接脫口而出的。

(二)問題的分析

本文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細節問題,雖然與歷史學科的特性有著很大的聯系,但最大的問題則是體現在教師的授課方式上。遵循新課標理念,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僅僅從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是不足以達到教學目標的,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的培養、歷史思維的訓練。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以及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則應該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及師生的互動性進行重新的考慮與界定。

(三)教學思路調整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來提升課堂師生互動的頻率與質量呢?僅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臨場發揮”當然是不行的,教師在備課環節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度這一重要問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形式能夠時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設置什么樣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思考、哪些問題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本文認為設置開放性思考題、辯論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教師在對人教版初一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進行備課時,教師就可以從“科舉制度的利弊分析”為切入點設置問題,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有關“科舉制度的利與弊”的辯論,辯論時教師特別關注沉默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并提前預估學生在課堂辯論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提前預估并準備好處理和總結的方法。采取課堂辯論的形式,可以使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還可以擴大課堂參與的群體,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堂中回答問題、參與辯論,而學生的回答也不再停留于“是與非”的表達上,而是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論述。這就使得初中生在歷史課堂中的參與程度無論是在頻率上還是在質量上有有明顯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細節之二,教師過于依賴教材

(一)問題的提出

筆者通過對初中歷史課堂的觀察以及對學生進行的采訪調查發現,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往往都是僅僅圍繞課本來進行的,課本涉及到的內容一絲不差,課本不涉及的內容絲毫沒有,這種循規蹈矩的教學方法有時候并不利于學生對整個歷史事件進行理解。

(二)問題的分析

教材、教師、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三要素,離開這三要素,課堂教學就無法順利開展。因此很多時候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似乎又太多與強調這三要素的重要價值,以至于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完全依賴于教材,被教材束縛了手腳。雖然任何一本教材的價值都是值得尊重的,同時任何一本歷史教材在內容上也都是精挑細選的,但實際上歷史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任何事件的產生都是按照產生――發展――消亡的順序來進行的,同時歷史事件之間都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這就使得歷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會有所篩選的從大局出發,從重要事件、重要問題出發,出于無奈不得不省略掉很多相關內容。而對這些內容的補充與擴展,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來彌補的,同時這也正是教師教學存在的重要價值之一。如果教師僅僅依照照本宣科的方式講述教材中的知識,與學生自學就沒有任何差別了。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不引發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更深刻的思考,還導致了學生面對歷史問題,找不到正確的解答方法,無法將歷史問題與學習知識有機相連的現象,因此本文認為初中歷史教師要想真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堅持既尊重于教材又不盲從與教材的原則來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對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

(三)教學思路調整

針對這樣的細節問題,本文認為歷史教材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時,尤其是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時要提前多相關資料進行大量的收集,而這一工作最好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材參考資料”的收集與編撰,教師根據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將適合在課堂展示的內容融入到教學之中。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三上冊第12課《美國的誕生》進行講授之前,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美國誕生”的意義(可以從現代美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入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網絡和書籍中對《美國誕生》相關的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并以小組作業的形式上交,教師對學生上交的內容進行整理會發現,學生收集到的相關內容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并且涉及到的內容包羅萬象,教師在這些資料中就可以找到課堂教學的靈感,哪些相關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哪些內容是教材沒有體現的……教師將這些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當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某一小組所提交的內容講解出來之后,該小組成員還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而這一自豪感不僅能夠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提供動力,同時還會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相關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美國人和英國人是什么關系?“萊克星頓”在什么地方?“波士頓”在什么地方?這些問題雖然在教材中都略有涉及,但是通過教材中的圖片并不能給學生產生整體的印象,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來龍去脈進行解釋,并通過美國地圖來標出重要地點的所在位置,就可以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教學思路依舊是在尊重教材以教材為主的基礎上進行的,但在以教材為主的基礎上融入了兩個特殊的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課前準備階段進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并交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收集和整理的資料進行適當的篩選并融入到教學設計當中。第二個環節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即教師將小組提供的相關知識進行課上講解與展示,并對被選中小組進行表揚,通過這樣的方法對該小組學生進行激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兩個特殊環節的融入,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歷史知識更具有連貫性,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引導學生樹立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索的學習意識。

三、總結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從歷史課堂教學的兩個細節之處進行探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靈活使用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精神的策略。

【參考文獻】

上一篇: 任職后工作思路 下一篇: 學校學習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免费久久99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亚洲精品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