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5 07:54: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用社金融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0引言
農村信用社是地方合作金融機構,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金融的基礎,是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要資金力量和主力軍。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使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不高,收益水平很低,制約了對地方經濟的支持,阻礙了自身的經營和發展,不少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舉步維艱,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1農村信用社的金融資產狀況及不良資產形成原因
據對山西的統計情況看,從2001年末到2004年9月末,不良貸款下降了25.8%,不可否認,近幾年山西省農村信用社在不良貸款“雙降”工作中采取了許多的辦法和措施,也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成效,然而,從統計數字看,不良貸款的下降主要來源于新發放貸款的增加,2004年9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上升了2.3億元,雖額度不大,卻不容忽視。[1]
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①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貸款本息難以收回由于受傳統落后的農業耕種觀念的束縛,加之農業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給農業增產增收帶來波動。且地方經濟由于發展緩慢,財政狀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從而增加了農業貸款的收回難度。②鄉鎮企業停產倒閉,貸款沉淀成為壞賬鄉鎮企業停產關閉是農村信用社貸款沉淀形成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發達地區,通過大辦鄉鎮企業,使地方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有些鄉鎮企業由于沒有市場,產品沒有銷路,投入資金不足等原因,剛開工就得停產,造成貸款呆賬。③管理體制長期不順,官辦經營包袱沉重農村信用合作金融屬于互助合作性質,在管理體制上長期處于從屬的官辦性質,從而導致信用合作機構經營資產質量嚴重低下,負擔沉重。[2]④制度法規出臺滯后,維權收貸缺少依據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務院及立法部門先后出臺了多項金融法規,但針對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規少之又少。[3]⑤涉農貸款投放不足,也是農村信用社金融資產質量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農行與農發行分設,經營資金與政策資金分別由農行與農發行按照要求供應,但糧棉購銷部門在經營上往往很難分清資金使用,基層支行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干脆對糧棉收購減少貸款,從而給農村信用社收貸收息增加難度。⑥“三農”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建立,農業保險弱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農業保險弱化,加上農村資金供給單一,從而使本身應由財政負擔的資金也被間接地轉化為金融機構的貸款需求。[4]⑦農村信用社自身經營、管理不善,違規操作嚴重一是違規購建固定資產。二是抵債糾紛難以了結。三是違規接收和處置抵債資產。四是違規辦理票據業務。[5]
2提高農村信用社金融資產質量的對策
提高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產質量,必須防范與化解并舉,而防范是關鍵,也就是要首先優化增量,其次才是盤活存量。
2.1外部調節
2.1.1加大農業資金投入,確保農業增產增收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大對農業資金的投入。國家在免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在制定國家信貸計劃,確定貨幣供應總量時,應增加農業貸款的計劃比例。應通過改進管理,加大其資金投放,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從事農業耕種的積極性,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2.1.2下大力搞活鄉鎮企業,全面盤活信貸資金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6]當前清收盤活鄉鎮企業不良貸款,是降低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比例,改善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的根本措施,要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等手段,切實加大清收盤活力度。同時,對那些投資少、見效快的涉農鄉鎮企業,要充分利用現有關停企業的廠房設備,適當增加部分啟動資金,把關停企業搞活,從而達到盤活不良貸款、降低不良貸款比例的資金管理目標。
2.1.3建立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國家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剝離,這使農村信用社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并且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對農村信用社的信用體系帶來很大的沖擊。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7]
2.2內部控制
2.2.1對貸款發放的決策程序也即貸款的審批過程進行控制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主要采取部門負責,集體(審貸委員會)審批。農村信用社有其自身的特點,應吸納其他銀行的優點,采取更靈活的審貸制度,針對不同的客戶和不同種類的貸款,制定不同的辦法。[8]
另外,在貸款發放的決策過程中,對行業、企業或項目的風險度的評估和識別至關重要。
2.2.2建立激勵和約束制度,把不良貸款“抓降”工作落到實處激勵機制是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和搞好其它工作的動力。具體來說包括四種激勵:一是精神激勵。二是崗位激勵。三是政策激勵。四是物質激勵。[7]
另外,做好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三查”工作,對貸款實施嚴格的跟蹤管理,同時內控部門要做好監督工作,對在貸款營運過程中違規違法現象要嚴加查處,發現問題要查到底,而對造成貸款損失、形成不良資產的,要實行嚴格的“問責制”,給予一定的處罰,按其過錯追究其一定比例的損失賠償責任。[8]
2.2.3全力清收盤活不良資產每一筆不良貸款,都有它具體的數額和形成的原因,要摸清底子,對數額、盤活清收難易程度分類排隊,設立臺帳,先易后難,分別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全力清收盤活。
2.2.4推進小額信貸試點,加快郵政儲蓄改革重視小額農貸,這是很多農村信用社用實踐得來的經驗,也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小額農業貸款,風險低,周轉快,可穩步提高農村信用社收入,還可從社會上廣泛吸收社員,增加農村信用社資本金,提高農村信用社抗風險能力。同時,努力把郵政儲蓄辦成社區性金融機構,有利于激活農村金融市場,進一步引導民間融資規范化發展。
2.2.5把好大額貸款發放關,加大對抵債資產的管理以資抵債是信用社對無法以貨幣資金收回的貸款,以信貸資產換取貸款企業或自然人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及無形資產,通過出售、轉讓所得價值或出租的租金收入抵償貸款本息的一種方法。根據《擔保法》的規定,以債權變產權是化解現存不良資產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盤活不良貸款的重要手段。縣級聯社資產管理部門應當履行好切實的管理職責。在處置時既要堅持合規、公開、公平的原則,又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處置方式,加速抵債資產的處置防止抵債資產隱性流失。[9]
2.2.6加強對票據置換的管理,關注新增貸款質量控制農村信用社經營和管理好央行票據置換的不良貸款,不僅會改善自身的經營狀況,而且可以增強其抗御風險的能力。[10]同時,必須高度關注和預警農村信用社完成“票據置換”之后的發展問題,使之沿著正確的軌道,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無論從近期的央行票據兌付來看,還是著眼于未來農信社的長遠發展,各級農村信用社都應從由資產負債規模管理向以風險為本、資本約束的經營理念轉變,更要重視對新增不良貸款質量的控制,以保證金融資產質量。
2.2.7建立和完善信貸市場退出管理制度農村信用社為了資金營運的安全,可以從一些信用度差、不良資產占比高的高風險信貸市場退出來,把有限的資金投放到優質客戶、優質市場中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樣可以避免農村信用社高風險經營,也使政府認識到農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去改良自己所轄區域的信用環境和行政作風。
3總結
真正解決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的問題,扶植農民使農村信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穎珠.淺談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控制.金融參考.2005年第12期.
[2]黃俊.不良貸款未能真實體現的成因與對策.金融參考.2005年第8期.
[3]張吉光.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議.金融與保險.2007年第1期.
[5]胡友富,朱峰.農村信用社非信貸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四個問題.金融參考.2005年第4期.
[6]皇震.關于農村信用社隱性信貸資產風險問題的調研.金融參考.2005年第8期.
[7]謝平.中國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的爭論.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2]甘肅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梁柱,2012.
[3]甘肅省農村信用社發展問題研究――基于農戶借貸的視角.甘肅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張娟娟,2013.
[4]中國農村信用社合理股權結構模式初探――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邢芙偉.2010.03.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對農業有了非常大的制度改革,但是面臨著非常多的問題,因此,加快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力度,是目前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1 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所面臨的問題
1.1 政策性金融功能非常單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目前有關農業政策的唯一合法金融機構,但是其主要作用基本上都是體現在對農產品進行購儲銷等等這些只是純粹性的政策行方面,其中的收購貸款業務占到了一大半以上,而且在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方式兩方面的改革力度還是很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政策性金融功能中的支農職能的發揮,所以說,政策性金融功能非常單一,是目前影響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革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1.2 合作性金融力不從心 目前我國的農村信用社也面臨著非常多的問題,比如,沒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沒有科學有效的信貸審批制度以及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不高等問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受到地域服務方面的限制,更又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不斷加深,在最求經濟利益時,更多地是趨向于利益最大化的商業方面發展,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一些資金轉向一些相對來說受益較高的非農業部門,這就直接導致很多真正需要貸款的客戶不能得到相應的資金支持,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農村信用社沒有真正實現將更多地資金流入農村,相反的確實更多地農村資金流入大城市,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福利這兩方面的改善。
2 我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與創新的措施
2.1 拓寬政策性銀行的支農功能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中國五大銀行之一,在社會經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可以發揮自身的許多職能,包括維護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大力扶持農村和農業的經濟發展問題等等,而不僅僅只是負責糧棉油的收購業務,一定要大力發揮其政策性銀行的重要作用,在農村中一些迫切需要發展的產業,要積極地扶持,可以適當降低成本和利率,在原則上盡力維護農業的生產和流通,并積極地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尋找可以對其進行信貸支持的商業金融,使農村的金融組織體系更加的優化和健全。
2.2 提高合作性金融的服務水平 農村信用社是一個相對來說具有合作性的金融體系結構,要求農村信用社在組織和協調一些農村基金方面時,必須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金融政策來進行的,從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收入的提高,而且還將非常有利于促進不同形式的合作性質的經濟體得到快速發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利貸的發放,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遵從相互合作的原則,逐步發展成為能夠向農村提供更多優質、便利服務的金融體系機構,這就要求農村信用社在以下兩個方面加強:一方面是,對現有的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機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使法人治理結構得到完善與創新,從而能夠使農村信用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約束、自我經營、自我發展的金融市場的主體;另一方面是,國家要加強對其支持力度,并且更要鼓勵人們對我國農業、農村、農民資金的支持,從而從整體上將農村的金融服務水平提高到更高的級別。
2.3 按股份制原則改革農村信用社 就目前而言,在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結構中占據著主要地位的就是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方面的主力軍,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力度,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三農”服務綜合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加大對農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確保其在服務“三農”方面起著主導作用,從而促使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得到完善,而對農村信用社改革時,可以堅持股份制的改革方向,即從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實行“一刀切”的政策,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結合地域的特點進行股份制改革,所以,要以股份制為前提,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分步驟來一步步實行,最終找出符合當地特點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從而使農村信用社能夠為當地“三農”提供更好地服務水平。
2.4 農村信用社的組織形式應多元化 為了能夠使農村信用社更好地為當地農民服務,可以對其組織形式實行多元化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出農村信用社信貸導向的重要作用,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二是,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新社區金融方面的服務,為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三是,對于農村小額度信用貸款要加強鞏固,同時不斷向大額度信用貸款的方向發展,從而為農村新型產業的發展提供最有力的資金支持。
3 結論
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對農村的經濟發展、農增產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對不斷進行完善和創新,從而能夠使提供出更好地服務水平。
今年春節假期過后,為了增加對落后地區農村信用社的了解,筆者實地調查了安徽省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信用合作聯社和個別鄉鎮的信用社。結果發現,該縣農村信用社在信貸支農和農村金融中發揮著主要作用。然而就其性質而言,合作組織原則確實只是流于形式,而政策性和商業性傾向顯著。基于這種現實,筆者認為,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試圖將農村信用社改組成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金融組織是不合適的,改革的取向可以是:在保證政策支農需要的同時,將商業性的資產和業務剝離出來,使之服務于農村金融的不同需要。
一、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
筆者所調查的這個貧困縣,地處大別山區。多丘陵,主要產業是種植業、茶、桑、藥材和一些制造加工業,積累少,歷來有。貸款難的問題。90年代末,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撤消了該縣及縣級以下的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農村信用社是該縣農村金融的主要機構,在信貸支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同1999年相比,2002年該縣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總額和農戶貸款金額均翻了一番,分別達到2.7億和1.5億,全縣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凈增額占全縣同行業新增貸款總和的46.6%。平均增長率16%,高于全縣金融貸款增幅8.7個百分點,存款凈增額占全縣同業各項存款新增總額的32.2%,年增長率18.4%。
在人行于1999年和2000年下文的指導下,該縣農村信用社大力開展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業務。信用社采取。一次核定(1年貸款限額)、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無須抵押,農民可憑信用社核發的貸款證以及身份證、印章,直接到信用社營業網點辦理限額內(最高限額1萬,對還款能力強和資金需求較大的個體工商戶,限額可提高到2萬)的貸款,手續極為簡便。5-10家農戶也可以自愿組成聯保小組,按。一戶借款、多戶聯保”的操作辦法。辦理1O萬元以下的貸款。這樣,2002年全縣貸款農戶(4.3萬戶)占全縣總農戶(8.17萬戶)的53%,農戶貸款凈增加3836萬元,占各項存款凈增加額的63.7%,其中農戶小額信貸增加2702萬元,占農戶貸款增加額的58%。
二、農村信用社的性質分析
農村信用社在該縣金融中處于重要地位,然而其性質到底是怎樣的呢?
1、有名無實的合作制
我國的農村信用社是建國后由政府行政命令組合而成的,從一開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的合作制組織原則,發展至今其合作金融組織的性質更是所剩無幾。已成為準國有的金融機構。從資金構成上看,該縣信用社社員人股金額1059萬元,約占總資產6.68億元的1.6%,約占貸款余額3.13億元的3.496,比重低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服務對象上看。2002年底。全縣8.17萬農戶中有2.4萬戶人股。而貸款農戶4.3萬戶,申請貸款時是否具有社員身份已不重要,這也和互助合作的組織原則相去甚遠。從管理上看,一方面,信用社。官辦色彩濃厚,人員由上級直接任免,能上不能下,鐵飯碗仍然盛行,同時,由于產權模糊又導致。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三會”行同虛設,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立;另一方面,由于人股資金少,社員并沒有激勵去行使自己的權利,缺乏主人翁意識。另外,從后面還可以看到,合作制的互助、低盈利性也為對商業利潤的追求所沖淡。
2、具有明顯的政策性
農村信用社和農村發展銀行一樣。所從事的業務受人行的政策指導,定位于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而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該縣農戶居住分散,信用社主任和信貸員人均服務農戶1066戶。登門上戶很不方便,小額信貸又基本上在萬元以下,非常零碎,同時農民的信用意識不強,所以,貸款的平均成本很高,風險較大,并且,對評選出的信用村和信用農戶在貸款利率上還要給予一定的下調。實際上,由于這些政策性規定,其他商業性金融機構并不愿意從事這些業務。
3、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農村信用社在服務于支農政策的同時,努力按照商業化的操作,追求利潤。該縣農村信用社對全縣86%的農戶和絕大多數個體工商戶建立了經濟檔案,借以核定信用等級和授信額度;聯保貸款不得超過所有聯保成員的家庭收入,并簽定聯保協議,承擔連帶責任。在貸款的利率和期限上,小額信貸期限不超過1年,貸款利率按人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加浮動利率,其利潤來源于存貸款的利差。為了保證貸款的質量,在年終綜合考核時堅持將誰放誰收、誰承擔責任列為考核的主要內容。
盡管如此,某鎮信用社的杜主任透露,由于農戶小額信貸的成本很高,它并不是信用社的盈利來源和發展的方向,信用社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其余的近40%的非農戶貸款,這部分業務是完全以利潤為導向的。
三、經濟落后地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
在上述農村信用社涉及到的三種性質中,合作性質已經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而政策性和商業性是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性質。這三種性質實際上是互不相容的:合作制是以自愿互助為基礎的。政策性是以扶持落后地區的發展和非盈利為導向的,商業性則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正是這三者之間的矛盾,構成了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瓶頸,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
首先,農村信用社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合作性金融組織,強制將它改組成合作制是不合適的,阻力也必然很大。合作金融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是和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在當前的經濟落后地區,農民缺乏合作互助的能力和地念,還不具備必需的基礎。即便能組成合作組織,也會因為內部交易費用過大而寸步難行,從集體行動的邏輯來說,這種由小資金組成的大集體,其成員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采取有利于整個集體的行動。
信用社經營的好壞對于其服務能力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農村信用社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法律問題,例如農村信用社的產權不清晰,法人治理不完善,缺少有效的監督管理手段。法律地位的不準確,嚴重地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和方式;目前還沒有針對性的法律來約束和管理農村信用社,導致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混亂。特別是不同學者對農村信用社的認識不同,導致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方向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缺少有效的法律保障,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給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一、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農村信用社改革速度明顯加快,而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在改革的過程中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在改革的方向上不明確,雖然出現了政策化、商業化以及合作化的模式,但是這些模式難以滿足農村信用社的發展要求。許多學者認為農村信用社的定位不準確,并沒有真正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可以考慮建立股份制商業化的金融服務組織,這樣能夠更好地為農村地區提供經濟服務。目前在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方向方面,不同的學者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例如一些堅持合作制的學者認為應當讓信用社回歸其本質,特別是由于我國城鄉地區經濟差異以及區域經濟差異比較明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合作制能夠起到有效地彌補作用。在經濟法律制度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則存在著產權不清晰的問題,在改革的過程中需要解決誰出資、誰管理以及誰受益的問題。但是在目前執行的過程中,導致股東在管理資產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不便甚至掣肘或者制約,難以對資產進行有效的監管,行使收益權。雖然我國的農村信用社進行了相關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但是產權不清晰的情況依然突出,難以突出股東在農村信用社經營過程中的合法權利。
二、農村信用社的法律制度現狀及意義
(一)農村信用社法律制度的現狀
目前我國缺少比較有效的農村信用社方面的法律,沒有針對性的經濟法律,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更多地是參考其它類似機構或者法律體系來進行管理,例如主要參考了商業銀行法、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經濟法律來進行管理,但是由于農村信用社在經營理念以及組織性質方面,都與其它的商業銀行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難以真正地貼合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實際情況。2007年實施的農村專業合作社法,規范了合作社,有利于農村經濟建設,但是并沒有將農村信用合作社納入到其中。目前在涉及到農村信用社的相關經濟法律中主要由兩種,一種是地方性質的法律法規,例如相關部委的關于農村信用社管理的規定,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機構社團貸款指引等。由于我國農村信用社管理的過程中缺少針對性的經濟性法律法規,導致這些約束性的法律規范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著矛盾對立的情況,最終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以及人大代表等都提出了制定專門的農村合作金融法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環境還不夠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缺少有效的保障,在法律制定方面存在著滯后性。
(二)完善農村信用社經濟法律制度的意義
我國農村信用社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如:相關的法律規范相互矛盾等,同時隨著金融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地方性商業銀行的沖擊,對農村信用社的功能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農村信用社在深化產權和監管改革的過程中,面臨著比較多的法律制度的約束。特別是隨著農村經濟環境的改變,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不斷完善,以及社會需求的變化,都需要不斷地完善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規,從而解決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頑疾。通過制定專門的農村信用社的經濟法律,符合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對于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農村信用社等相關經濟法的保障下,能夠將改革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從而提高改革的穩定性。農村信用社的合作機制決定了其獨特的使命,在國外信用社發展的過程中,都通過法律的方式確定了其合作制的原則,確定了其主體地位。目前在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還缺少法律意義上的合作保證,導致了改革方向的模糊,難以發揮農村信用社合作優勢。此外農村信用社經營過程的特點,也決定了需要法律來維護其合法的權益。例如農村信用社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抵御風險的能力比較差,需要從法律的角度來進行保障。通過明確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性質、地位等,明確其產權,從而實現法律上的保障;同時在法律的要求下,完善監管機制,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治理水平,減少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為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以及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法律制度下的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途徑
(一)建立和完善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規
在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法律是其標準,也是其運行的依據。農村信用社要想實現良好的發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實現有效的改革,需要建立并不斷地完善農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規,從立法的角度來保障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范圍逐漸地擴大,需要由專門的法律來明確其性質,保障其改革的順利進行。目前農村信用社的法人類型不突出,需要通過立法來明確法人類型。此外,在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方面,應當明確其產權形式,特別是應當明確農村信用社的產權,社員對于自己出資具有收益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對于資本的要求也在逐漸地提高,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夠高,所以可以通過提高社員的持股比例來促進信用社資本的增長,這就需要減少社員出資的動態現狀,適當地擴大其額度。
(二)加強農村信用社的監管
在農村信用社經營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提高其透明度,加強其監管,減少農村信用社運行過程中的金融風險和法律風險。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比較多元化,因此需要通過法律的角度來進行有效地監管,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市場準入、財務指標等監管措施,從而不斷地提高農村信用社的功能和價值。我國在農村信用社的法律規定方面不完善,缺少有效的操作性;為了實現對農村信用社的監管,應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在農村信用社監管的過程中,需要著眼于時代的發展,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方向進行及時地調整,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監管來說,在相關的指標和標準方面,應當隨著農村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農村信用社的發展需要進行調整。在農村信用社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明確信息披露的機制,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從而自覺地接受社會的監督。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能夠進一步地實現農村信用社治理結構的完善,從而實現農村信用社的有效治理。在社會監管方面,應當不斷地滿足其層次性的需要,不僅要及時地披露相關的信息,同時還應當根據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要求,對農村信用社的風險情況進行分析。
(三)從法律角度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農村信用社具有獨特的服務功能,在市場化競爭和經營的過程中處于弱勢的地位。根據西方國家的管理方式,一般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與其它的商業銀行進行差別性的對待。例如美國的農村合作銀行的準備金率就比城市銀行相對小一些,日本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方面對于經營過程中的利率差進行政府財政補貼。目前在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手段,例如財政支持方面,主要發生在信用社的經營困難的過程中;在稅收方面也缺少相應的優惠措施。這就需要從法律的角度來進行明確的規定,從而確保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順利進行。在堅持農村信用社的非營利性以及互益法人的法律屬性的基礎上,政府應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減少農村信用社經營過程中的負擔,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在明確農村信用社法律地位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財政優惠措施來確保其政策上的合法性和穩定性,從而更好地支持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更好地發揮農村信用社的功能。
結束語
農村信用社作為我國特殊的金融服務機構,具有區域性、地方性比較強的特點,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也具有獨特的地緣、人緣等優勢。但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農村信用社也需要不斷地加強改革,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目前在農村信用社經營發展以及改革的過程中,還缺少有效的法律保障,需要從法律的角度進一步明確其法人地位以及相關的監管措施等,不斷地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從而促進農村信用社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德香.法律視野下的農村金融機構研究[J].河北法學,2012(10):117-124
[2]周玉榮.我國農村信用社監管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
[1]安興霞.淺談實施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決策探索(下半月),2007,(03).
[2]付亞,許玉林.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高百寧.我國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礦山機械,2010,(18).
[4]姜長云,孫同全,潘忠.中國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機構的發展與前景[J].經濟研究參考,2003(69).
[5]林平.信用擔保機構研究[J].金融研究,2005(2).
[6]劉湘玲.試論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03).
[7]李國杰.企業績效管理失效問題與相應對策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
[8]梅強,譚中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理論、模式及政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9]錢國強.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的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02).
[10]倪淵.基于戰略的績效管理研究,商場現代化(上旬刊)[J].2008(05).
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
[1]汪玲.發達國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主要模式及借鑒意義[J].金融論壇,2004,(11).
[2]王麗珠.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國際借鑒一一以日本為例[J].國際金融研究,2009,(7).
[3]王愛蕓.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紡織,2011,(06).
[4]王金龍.公司績效管理研究一一以DL公司為例[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5]夏燦華,王燦,夏啟淮.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管理與業務操作實務[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6]徐搖.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問題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9,(01).
[7]葉茜茜,楊福明.民營融資擔保機構發展的現狀與對策--以溫州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1,(03).
[8]楊勝剛,胡海波.不對稱信息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6,
[9]趙鏈.試論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1,(36).
[10]張桂珍.優化企業的績效管理[J].上海企業,2009,(06).
小額貸款論文參考文獻:
[1]劉衛紅;胡亦夏;;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4期
[2]施大洋,楊朝軍;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內部控制機制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5年03期
[3]沈啟浪,馬曄華;淺析農村小額信貸[J];安徽農業科學;2005年03期
[4]劉迎洲;周廣路;羅劍朝;;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增長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年08期
[5]劉衛紅;胡亦夏;;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分析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年06期
[6]楊偉坤;閆貴娟;張秀倩;;保定市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梁桂云;游麗彥;;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性發展淺析[J];北方經濟;2011年08期
一、緒論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為我國農村經濟的繁榮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的安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O年開始,全球金融逐漸出現危機,經常爆發金融危機。這使得全球金融機構都逐漸開始關注風險的控制,尤其是會計風險的控制。目前,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構成內容,它的風險管理對我國農村金融業發展、會計規范化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其風險管理對我國其他金融也有著啟示作用。因此,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風險需要細致分析、強化風險預警和管理,對其進行最大程度的防范。
二、農村信用社會計風險的種類與特征
農村信用社會計風險的種類比較多,在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會計實務實踐過程當中,這些會計風險的主要種類分為:農村信用社的核算風險、農村信用社的結算風險、農村信用社的財務風險、農村信用社的決算風險以及我國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素質風險、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決策風險等。這些會計相關風險貫穿于農村信用社的會計核算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特點是會存在比較強的隱藏性,不容易被察覺。同時,也有滯后性的特點,如果不能及時防控,只能在事后控制。另外,農村信用社的會計風險也具有連續性的特征。
三、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會計風險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其會計管理也逐漸規范和成熟,在會計內部控制等很多方面都逐漸運用了很多優化措施。我國近年來也逐漸出臺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以及一些適用于農村信用社的會計法規,新的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也都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會計風險管理做出了一些規定,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國農村信用社由于其自身還有一些政策等原因,其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作者將我國農村信用社會計風險存在的問題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管理者的會計風險控制意識不夠強
管理者的會計風險控制意識不夠強是造成會計控制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農村信用社的一些管理者對會計風險的控制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控制和預防的意識。一些農村信用社的會計內控制度沒有結合其自身實際情況,挪用了一些別的信用社的情況,加上重視程度不夠,會造成社內會計控制管理不良,導致信用社的經營管理風險。
2.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規范
農村信用社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夠規范,由于管理手段不夠規范,導致會計管理實施起來不夠到位,最終使得金融機構資產可能會遭受損失的風險。如果農村信用社的會計內控制度不規范,就很難構建對應的會計管理崗位責任規范制度。我國一些農村信用社的會計核算、決算以及操作制度就存在不標準的情況。如果制度不能夠嚴格遵照核算的要求,會計風險管理的實施就很難有效。
3.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不夠高,操作不夠規范,導致操作風險比較高
會計實務操作中,我國一些農村信用社的會計工作人員存在素質不夠高的情況,由于農村信用社相關工作人員自身的知識儲備不夠、會計實務業務的質量也不夠高,綜合素質偏低。這種情況導致會計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對風險的識別能力和應對能力都不夠,會導致農村信用社很難適應變幻莫測的外部、內部會計風險環境,導致操作風險比較高。會計操作不夠規范,導致農村信用社隱藏著潛在的會計操作風險,使其受到損失的可能性增大。
四、完善我國農村信用社會計風險的策略建議
1.完善制度改革,構建規范的農村信用社會計管理體系
只有構建規范的農村信用社會計管理體系,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制度改革,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今天,進行獨立核算,才可以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抗風險能力。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也可以嘗試施行股份合作制,通過勞動合作與資本合作相結合的方式,來促進信用社的風險管理制度完善。
2.推進信用社會計信息系統構建以及會計電算化進程
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西北地區農村金融中的突出問題,不能局限于對當前農村金融體系的小修小補,必須從農村金融體系的整體著眼,重新對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行功能定位和調整。推行全面的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西北地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小額信貸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的主體,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所以,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該從農村信用社開始,使其成為真正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1.農村信用社的職能定位和產權制度改革
現有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原則上應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信用社自身的經濟實力考慮其可能的發展方式。為此,中央銀行應制定相關的轉制標準,以規范其改制。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如:西北各大城市郊區,農村信用社的勢力較強,對這些信用社的重組,取消兩級法人制度,將若干經濟、金融發展水平相近的信用社合并組建、轉變為地域性農村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與目前西北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造類似,可能是一種可行的和合理的選擇。
對廣大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的農村地區而言,如果農村信用社實力較強,可參考上述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做法,按照自愿選擇的原則,重組為商業銀行。貧困地區信用社的業務主要應是支持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脫貧工作,帶有政策性業務的成分。因此,它們的出路可以是:轉變成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或互助式信用社,或轉制成國家政策性銀行即農業發展銀行的基層網點機構。當然,后一種做法的前提之一是農業發展銀行應將國家政策性長期融資、短期融資和扶貧等政策業務完全擔當起來。此外,可以考慮降低或者取消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農戶儲蓄存款利息稅,減征或免征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城建稅、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與陜西省政府在陜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進行了財政貼息政策的有益探索,三年來財政共為農戶小額信貸貼息1000萬元,帶動信用社小額信貸、聯戶擔保貸款、農民自身投入和龍頭企業投入的資金達1.88億元,使示范區62.8%的農民直接受惠。
2.以擴大農村信用社浮動利率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農村利率市場化進程
鑒于農村地區資金短缺,儲蓄成本、貸款和管理成本都較高的情況,應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范圍。2004年10月28日,央行取消貸款利率的上限,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貨幣政策手段。根據世界銀行研究表明,要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利率就必須能夠覆蓋儲蓄和貸款的管理成本、行政成本、違約成本、機會成本等。如果不推行貸款利率市場化,各正式金融機構、非正式金融機構,相互之間就不能展開充分的競爭。另外,根據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試點經驗,小幅度放開存款利率是無風險的,因為金融機構的變相高息吸儲在許多地方已經是公開的做法,農戶和企業可以直接從中受益。據統計,到2004年9月末我國最早進行信用社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農村信用社的資本充足率為7.38%,比改革前大大提高。
3.大力推行小額農業貸款
小額農業貸款,大有可為,這是很多農村信用社用實踐得來的經驗。國家在農村最主要的兩項金融政策是信用社小額信貸和支農再貸款,這正是通過信用社來執行的。2002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問題,并要求農村金融部門要改善金融服務,要求信用社“積極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方式”。農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農戶小額信貸意義重大,它將促進信用社端正經營方向,轉換經營機制,豐富信用社的真正內涵和完善其體系,而且有利于緩解農戶貸款難問題,有利于抑制高利貸,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和社會穩定。《金融時報》2002年1月22日報道,西北五省區農村信用社到2001年末,共發放給農戶貸款244億元,開辦小額信貸的農村信用社占五省區信用社總數的68%,開辦聯保小額信貸的占總數的39%,這兩種貸款合計余額為39億元,本息收回率平均在85%以上。加大對農戶小額信貸的支持和服務,是一個積極的、可喜的趨勢。
二、加強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支農的作用
市場經濟并不是萬能的,市場機制下的“市場失靈”將使農業這個弱質產業和基礎產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國家必須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其中利用政策性金融實施保護是重要舉措,是其它方式和渠道不能替代的。在目前西北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極大困難的新形勢下,應該加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充分發揮其作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1.完善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籌措渠道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逐步減少對中央銀行的依賴,改變目前資金來源渠道過窄且不穩定的現狀,逐步拓寬融資渠道。其一是增發農業金融債券,從金融市場籌集資金。發行金融債券是規定中農業發展銀行資金來源的主要部分。為了保證農業發展銀行債券的順利發行,可以考慮規定商業銀行存款增長的一定比例或者強制要求保險公司的一部分資金必須用于購買農業發展銀行的金融債券,并由中央銀行予以保證。其二是允許農業發展銀行公開向社會發行中長期農業開發建設債券,籌集個人、企業手中的大量社會資金。其三是將郵政儲蓄機構從農村吸收的存款通過中央銀行劃歸農業發展銀行使用。其四是把國際金融機構,特別是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亞洲開發銀行對我國的農業貸款項目和扶貧開發貸款,統一由農業發展銀行進行轉貸。其五是統一國家支農資金的管理,特別是國家預算撥款用于農業的資金和其他用于發展農業的專項基金,都必須存入農業發展銀行。
2.擴大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
目前,農業發展銀行應在繼續支持糧食企業按保護價收購糧棉油等主要農副產品的同時,通過農業政策性貸款的信貸投向,在農業產業布局和農業區域布局上對農業發展進行重新規劃與調整,達到幫助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目的。農業發展銀行尤其要擴大農業開發貸款,把主要力量放在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上,使農業發展銀行真正成為農業“發展”銀行。
第一,農業發展銀行的支持重點應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擴大對農業生產環節的貸款。一是支持以農田水利建設為中心的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特別是西北農村干旱地帶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二是支持農業產業化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注重支持西北各地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項目。三是作為信貸扶貧的主力軍,農業發展銀行應對西北貧困地區的各種扶貧經濟實體進行支持,特別是那些既和本地資源相結合,又能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資源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
第二,強化對農業服務領域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對農業科技開發和推廣的資金支持,為農村經濟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發展銀行首先應為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農業開發組織等提供資金支持。西北農村地區嚴重缺乏科技人才,通過科技教育投入,為西北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培養一大批科技帶頭人和合格勞動者。其次,根據市場需求信息,對具有比較優勢和發展前景的西北地區新、優、名、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給予大力支持,并通過加大對農業科研經費與農業科研成果鑒定轉化的政策性信貸投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第三,支持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主要是以公路、電網、供水、通信為重點的農村生產生活設施的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可以大大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鄉平衡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農村社會化、現代化建設水平,而這種環境的變化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項目,使農村的農業和非農業都得到迅速發展,農業發展銀行可以分享到農村發展帶來的好處。
第四,支持西北地區農村的生態建設。加大農村能源生態農業示范工程建設以及生態資源保護的投資力度,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加快水土整治,退耕還林還草,防風固沙,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要支持農業發展
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應該著眼于支農,為了滿足西北農村地區的金融需要,就應該從三個方面加以改進:首先,由于西北地區農業的明顯弱質性和“三農”的特殊性,完全商業化的正式金融機構必然不能夠滿足農村的金融需求。因此,主要為“三農”服務的中國農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就不應該與其他國有商業銀行采取相同的模式,必須是“有限度”的商業化,即中央銀行把中國農業銀行的贏利性指標壓低,以便于補貼其從事“三農”業務所帶來的必要虧損;另外,中央銀行還可以設立專項貸款,作為支持中國農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其次,中國農業銀行應該切實建立恰當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農村經濟主體的信息掌握,增強對農村經濟主體的貸款力度。第三,要完善和規范中國農業銀行設在縣及縣以下農村經營網點的金融服務功能,取消單純吸儲的網點。
在農村金融與經濟的漸近式改革中,只有充分認識到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抓住我國市場化改革這條主線,才能使農村金融和西北農村各項改革更加有效。農村金融發展,需要社會方方面面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護農業,發展農村,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夠共同建設一個全面小康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王桂堂.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經濟經緯,2003,4:45-47.
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西北地區農村金融中的突出問題,不能局限于對當前農村金融體系的小修小補,必須從農村金融體系的整體著眼,重新對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行功能定位和調整。推行全面的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西北地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小額信貸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的主體,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所以,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該從農村信用社開始,使其成為真正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1.農村信用社的職能定位和產權制度改革
現有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原則上應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信用社自身的經濟實力考慮其可能的發展方式。為此,中央銀行應制定相關的轉制標準,以規范其改制。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如:西北各大城市郊區,農村信用社的勢力較強,對這些信用社的重組,取消兩級法人制度,將若干經濟、金融發展水平相近的信用社合并組建、轉變為地域性農村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與目前西北地區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造類似,可能是一種可行的和合理的選擇。
對廣大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的農村地區而言,如果農村信用社實力較強,可參考上述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做法,按照自愿選擇的原則,重組為商業銀行。貧困地區信用社的業務主要應是支持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脫貧工作,帶有政策性業務的成分。因此,它們的出路可以是:轉變成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或互助式信用社,或轉制成國家政策性銀行即農業發展銀行的基層網點機構。當然,后一種做法的前提之一是農業發展銀行應將國家政策性長期融資、短期融資和扶貧等政策業務完全擔當起來。此外,可以考慮降低或者取消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農戶儲蓄存款利息稅,減征或免征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城建稅、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與陜西省政府在陜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進行了財政貼息政策的有益探索,三年來財政共為農戶小額信貸貼息1000萬元,帶動信用社小額信貸、聯戶擔保貸款、農民自身投入和龍頭企業投入的資金達1.88億元,使示范區62.8%的農民直接受惠。
2.以擴大農村信用社浮動利率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農村利率市場化進程
鑒于農村地區資金短缺,儲蓄成本、貸款和管理成本都較高的情況,應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范圍。2004年10月28日,央行取消貸款利率的上限,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貨幣政策手段。根據世界銀行研究表明,要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利率就必須能夠覆蓋儲蓄和貸款的管理成本、行政成本、違約成本、機會成本等。如果不推行貸款利率市場化,各正式金融機構、非正式金融機構,相互之間就不能展開充分的競爭。另外,根據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試點經驗,小幅度放開存款利率是無風險的,因為金融機構的變相高息吸儲在許多地方已經是公開的做法,農戶和企業可以直接從中受益。據統計,到2004年9月末我國最早進行信用社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農村信用社的資本充足率為7.38%,比改革前大大提高。
3.大力推行小額農業貸款
小額農業貸款,大有可為,這是很多農村信用社用實踐得來的經驗。國家在農村最主要的兩項金融政策是信用社小額信貸和支農再貸款,這正是通過信用社來執行的。2002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問題,并要求農村金融部門要改善金融服務,要求信用社“積極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方式”。農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農戶小額信貸意義重大,它將促進信用社端正經營方向,轉換經營機制,豐富信用社的真正內涵和完善其體系,而且有利于緩解農戶貸款難問題,有利于抑制高利貸,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和社會穩定。《金融時報》2002年1月22日報道,西北五省區農村信用社到2001年末,共發放給農戶貸款244億元,開辦小額信貸的農村信用社占五省區信用社總數的68%,開辦聯保小額信貸的占總數的39%,這兩種貸款合計余額為39億元,本息收回率平均在85%以上。加大對農戶小額信貸的支持和服務,是一個積極的、可喜的趨勢。
二、加強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支農的作用
市場經濟并不是萬能的,市場機制下的“市場失靈”將使農業這個弱質產業和基礎產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國家必須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其中利用政策性金融實施保護是重要舉措,是其它方式和渠道不能替代的。在目前西北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極大困難的新形勢下,應該加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充分發揮其作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1.完善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籌措渠道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應逐步減少對中央銀行的依賴,改變目前資金來源渠道過窄且不穩定的現狀,逐步拓寬融資渠道。其一是增發農業金融債券,從金融市場籌集資金。發行金融債券是規定中農業發展銀行資金來源的主要部分。為了保證農業發展銀行債券的順利發行,可以考慮規定商業銀行存款增長的一定比例或者強制要求保險公司的一部分資金必須用于購買農業發展銀行的金融債券,并由中央銀行予以保證。其二是允許農業發展銀行公開向社會發行中長期農業開發建設債券,籌集個人、企業手中的大量社會資金。其三是將郵政儲蓄機構從農村吸收的存款通過中央銀行劃歸農業發展銀行使用。其四是把國際金融機構,特別是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亞洲開發銀行對我國的農業貸款項目和扶貧開發貸款,統一由農業發展銀行進行轉貸。其五是統一國家支農資金的管理,特別是國家預算撥款用于農業的資金和其他用于發展農業的專項基金,都必須存入農業發展銀行。
2.擴大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
目前,農業發展銀行應在繼續支持糧食企業按保護價收購糧棉油等主要農副產品的同時,通過農業政策性貸款的信貸投向,在農業產業布局和農業區域布局上對農業發展進行重新規劃與調整,達到幫助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目的。農業發展銀行尤其要擴大農業開發貸款,把主要力量放在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上,使農業發展銀行真正成為農業“發展”銀行。
第一,農業發展銀行的支持重點應從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擴大對農業生產環節的貸款。一是支持以農田水利建設為中心的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特別是西北農村干旱地帶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二是支持農業產業化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注重支持西北各地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項目。三是作為信貸扶貧的主力軍,農業發展銀行應對西北貧困地區的各種扶貧經濟實體進行支持,特別是那些既和本地資源相結合,又能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資源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
第二,強化對農業服務領域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對農業科技開發和推廣的資金支持,為農村經濟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發展銀行首先應為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農業開發組織等提供資金支持。西北農村地區嚴重缺乏科技人才,通過科技教育投入,為西北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培養一大批科技帶頭人和合格勞動者。其次,根據市場需求信息,對具有比較優勢和發展前景的西北地區新、優、名、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給予大力支持,并通過加大對農業科研經費與農業科研成果鑒定轉化的政策性信貸投入,提高農業科技進步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第三,支持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主要是以公路、電網、供水、通信為重點的農村生產生活設施的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可以大大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鄉平衡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農村社會化、現代化建設水平,而這種環境的變化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項目,使農村的農業和非農業都得到迅速發展,農業發展銀行可以分享到農村發展帶來的好處。
第四,支持西北地區農村的生態建設。加大農村能源生態農業示范工程建設以及生態資源保護的投資力度,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加快水土整治,退耕還林還草,防風固沙,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要支持農業發展
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應該著眼于支農,為了滿足西北農村地區的金融需要,就應該從三個方面加以改進:首先,由于西北地區農業的明顯弱質性和“三農”的特殊性,完全商業化的正式金融機構必然不能夠滿足農村的金融需求。因此,主要為“三農”服務的中國農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就不應該與其他國有商業銀行采取相同的模式,必須是“有限度”的商業化,即中央銀行把中國農業銀行的贏利性指標壓低,以便于補貼其從事“三農”業務所帶來的必要虧損;另外,中央銀行還可以設立專項貸款,作為支持中國農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其次,中國農業銀行應該切實建立恰當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農村經濟主體的信息掌握,增強對農村經濟主體的貸款力度。第三,要完善和規范中國農業銀行設在縣及縣以下農村經營網點的金融服務功能,取消單純吸儲的網點。
在農村金融與經濟的漸近式改革中,只有充分認識到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抓住我國市場化改革這條主線,才能使農村金融和西北農村各項改革更加有效。農村金融發展,需要社會方方面面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護農業,發展農村,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夠共同建設一個全面小康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王桂堂.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經濟經緯,2003,4:45-47.
當前及今后很長一個時期,農村信用社將面臨資金、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的激烈競爭,但競爭的核心問題還是人才的競爭。作為聯系與服務于“三農”的農村信用社,要改變現有人才匱乏、年齡學歷結構不對稱的現狀,就不得不轉換傳統的人事管理為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實施可持續發展策略,不斷加強員工隊伍建設,全面實施“人才系統工程”。
1傳統勞動人事管理帶來的制約現狀
1.1人才“斷層”
集中表現為四點:一是年齡型斷層,呈現出整體隊伍“大齡化”的趨勢,據筆者對轄內員工結構調查發現,35歲以內的員工占40%,36-45歲的占51%,46歲以上占9%;二是知識型斷層,缺乏計算機、法律、金融、會計、外匯等專業人才,行社分設后,受上級主管部門“零增長”政策的約束,未能及時補充“新鮮血液”(基層社更甚),而且有好多專業人才被上級主管部門借走。三是結構型斷層,由于前幾年實行的“一刀切”措施,出現基層社人員缺乏、城區社人員“扎堆”的現象,好多鄉鎮、分社電算化會計不員缺乏、外勤人員不夠,致使電算化報表質量不好、效率不高,導致業務僅停留在單一、傳統的存貸匯上;四是綜合型斷層,當前的改革時期,尤其缺乏具有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受員工業務、知識、能力水平的限制,出現越來越多的關系型、守攤型、近親型、簡單操作型人才,而真正缺少開拓型、務實型、知識型、經營管理型的人才,已經越來越甚地影響的制約著信用社業務的發展。
1.2勞資改革“滯后”
農村信用社長期曲折的發展與變革,一是導致經營效益難以在短時間內有大的起色,基本長期處于虧損的地步,經營績效改革進程慢,落實到基層一線的工資收入不高;--是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遲緩,導致勞資改革一直未提到日程上來。再加上上級主管部門的考核制約、費用管理,故多年未有大的變化,遠遠低于其它商業銀行和專業銀行。而且,在已經出現的“人員老化”中,出現“吃飯多、掙錢少”的負擔困境。醫改、房改、社會養老保障改革都很遲緩,多是自行提留、自行發放,大大加重了自身負擔,即使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改革,也是指那些經營效益好的信用社。
1.3后繼管理資源庫“血液沉降”
從發展的角度并按下延5年時間來看,人員老化已經成為信用信用社最大的難堪。多年來,農村信用社受宏觀政策與管理環境影響,一直還未形成接收、培養、使用大學生資源的“血庫”,未使之在有效的崗位上開始適應環境與鍛煉能力,而且已經呈現“血液沉降”的趨勢。僅靠“士兵士將”與“土制火藥”已經不可能趕上興業銀行那樣的效益與速度了,這形同“老牛拉破車”,只能體現出一種可貴的精神與能力。如何下好管理人才培育這步棋事關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全局。
2培育當前農村信用社人力資源發展環境的思考
2.1建立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機制,解決人才“斷層”現象
省聯社應指導市、縣聯社建立“人才庫”,增設年齡、學歷、工齡、政團、能力、培訓等幾項人事年報分析表,充分掌握人才家底,并指導其進行合理使用人才,做好“引入”與“導出”工作。有目的地引進一些專業人才,有意識地導出一些不會干事、干不了事、不想干事的“家伙”。如果只管理業務指標。用新信息經濟理論來講,會產生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重業務管理輕人事管理)。在用人制度上必須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在人才的選拔上,做到唯才是舉、量才錄用。對有真才實學、有發展潛能的青年員工,要有目的地進行鍛煉、壓擔子,創造前期發展與培養的目標,促其快速成長。對工作中卓有成效、貢獻較大的業務骨干、技術尖子,要給予職稱評聘、住房分配、工資晉級等方面的優先或者獎勵,體現人才價值,建立尊知識才的用人環境。對于年齡、知識型斷層,可以通過“引入”人才來解決;對于結構型斷層,可以通過轉崗、城鄉互補、會計委派等來解決;對于綜合型斷層,可以通過培訓、委托培養、代培、掛職鍛煉、函授等來解決
2.2實行具有激勵約束能力的勞資管理機制。
產生“鯰魚效應”,激發人才潛能制度經濟學認為,合作社這種團隊生產難以產生較高的效率,因為團隊生產中每個成員的報酬與其勞動貢獻相關度較低,存在一種干好干壞差別不大的機制。這就使每個成員都有一種偷懶的動機。盡量使他人多付出勞動,而自己“搭便車”,由此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合作社多年來最終還未明晰產權,所以多年來受“搭便車”問題困擾,只能是低效率運轉。可以說,從上級主管部門到信用社自身進行新一輪的勞資改革,已經成為信用合作經濟提高運行效率的必選之路。用新的勞資管理機制作為一條有用的“鯰魚”,來激活池中其他魚的活力與潛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健全完善一套科學的考核機制,應該是可行而必然的。
2.3以人為本,構筑沒有圍墻的人才資源庫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打通用人機制通道,改善隊伍結構狀況,構筑沒有圍墻的人力資源庫,農村信用社必須做到:實行干部競爭制度,打造干部“上下通道”;實行雙向選擇,打通員工橫向流動體制;實行聘用制度,疏通人員進出的渠道,走向市場,為人力資源保持“新鮮血液”。
2.4做好培訓與后繼教育,實現內部“挖潛”工作
一是注重全員素質的提高。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培訓,特別是新知識、新業務、新技能的培訓,大面積增強員工業務知識,提高農村信用社員工的業務知識。促進全員整體素質由低層次向中、高、綜合層次轉變。二是注重后繼管理人才的培養。尤其做好對基層管理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鍛煉,適當考慮經過基層一線鍛煉并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大中專學生和在各個崗位貢獻大、成績突出的崗位標兵、技術能手和先進工作者。三是引入競爭機制,全面推行競爭、競聘上崗,引進競爭機制,按照“減員增效”的原則,實行優化組合、競爭上崗,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不斷鍛造內力,增強經營與管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