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05:43: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無人機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8-0230-02
1多軸無人機技術應用現狀及人才培養需求
多軸無人機是眾多無人駕駛飛機的其中一種,是利用無線電遙控(含遠程駕駛) 、預設程序控制和(或) 基于機載傳感器自主飛行的可重復使用不載人飛行器。[1]由于技術不斷發展、操作人員相對安全,而使用和維護成本低廉,多軸無人機從軍用領域“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民用商業領域,進而衍生出對制造、使用、維護等相關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巨大需求,這也為相關高職院校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作為一個實操技能和高新技術緊密聯系的領域,我國高教的配套教育速度十分緩慢,這就直接導致了行業人才的缺損。隨著我國開放低空空域的相關政策的公布,各界對多軸無人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全日制多軸無人機專業在高教界仍是空白,而很多選修課程的知識背景都是由其他科目轉化來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師資力量極為缺乏。相對于公辦高校,民辦的培訓機構近幾年才興起,總體而言,各機構起點不均起步較晚,人才培養缺口大,遠遠滿足不了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鑒于多軸無人機自身的系統復雜性和任務設備多樣性,不應僅將多軸無人機看作一架人工操作的簡單飛行器,而應該將其視為一種先進的跨學科復雜系統。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也應在操作手培訓等少數專業的基礎上,緊密圍繞多軸無人機系統性極強的特點,在機體、動力、能源、飛行設備與任務設備等的制造與維護方面,建設更加完整的高等院校多軸無人機專業體系[2]。
2高校多軸無人機教育面臨的問題
2.1 師資問題
我國高教界的多軸無人機教育剛剛起步,教師大多從計算機、電子、無線電、機械、通訊等科目兼職或轉職,只接受過短時間的培訓,理論方面的知識不夠系統和全面,實操方面的經驗也不足。教學中,教師往往重理論輕實操,授課內容與當今社會的實際商業應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2.2 教材問題
多軸無人機的教材是課程體系的核心,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但國內現時的官方教材編寫才剛剛起步,民辦培訓機構教材的選用也存在著指定相應廠商的“趨利性”問題,這些都嚴重制約著多軸無人機專業職業教育的發展。
2.3 學校教育問題
目前,在國內市場急需的是全方位的多軸無人機服務專才,絕不僅僅是會某種機型的操作或者某一零部件流水線生產的一線技術工人。在當前大家都處于“搶先機、爭蛋糕”的心態下,國內官方和民辦的多軸無人機專業教育尚處于企業引領的“戰國時代”,其在教學模式、理念、資源建設等的探索上下的功夫不夠,仍是采用國外的培訓模式,缺乏本土化的研究和側重點,培養出的多軸無人機人才與國內實際需求脫節,難以適應國內的行業需求。
3現代多軸無人機實訓室建設的目標及實現多軸無人機技能培養目標的途徑
3.1 現代多軸無人機實訓室建設的總體目標
按照高等院校的教育特性,現代實訓室的建設核心是以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運作和管理層人才[3]。多軸無人機實訓室的學員將來的就業方向應該以多軸無人機企業、多軸無人機商務運作公司的復合型多軸無人機生產、操作和營運人才為主。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在實踐中培養能力,同時不斷地參加頂崗式的社會實習,從而逐步達到當前業界的真正需要。
3.2 現代多軸無人機實訓室的設計
1) 從整體多軸無人機系統的角度,讓學生理解多軸無人機核心組成技術及多軸無人機商業運用理念;
2) 通過具體的作業流程演練提高學員多軸無人機操作能力和全方位多軸無人機飛控水平;
3) 配備先進、實用的多軸無人機技術及設備,鍛煉學員的多軸無人機組裝及研發的操作水平。
3.3 實現多軸無人機技能培養目標的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4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Some method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teaching,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applied to the actual teaching work,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modern control;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1F代控制課程特點及現狀分析
現代控制理論這門課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1,2]它以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復變函數,自動控制原理為基礎,理論性強,內容豐富,概念抽象,數學推理與矩陣運算多,導致學生要掌握難度很大。長期以來,該課僅有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難以應用。盡管如此,近幾年,隨著各種大學生科技競賽(如“恩智浦杯”智能汽車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受到應用型大學的重視與參與,也隨著我國產業升級,機器人在各行各業開始大量出現,現代控制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已越來越重要。
作為培養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的五邑大學,近幾年已開始在教學大綱設計上側重大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如增加實訓環節。同時也鼓勵各學院進行教學改革,成立各種綜合實驗班。與此同時,理論教學課時受到擠壓,導致目前現代控制理論課程教學越發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情況,結合筆者這些年實際教學經驗與體會,以及我校自動化專業在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針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做一些相關探討。
2 課堂教學的改革
2.1 變革課程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數為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面對現代控制理論這種涉及到繁瑣的數學推導,較多抽象的概念,這種方式極易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和厭學情緒,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而應用型大學教學強調“應用型”教學,在教學中增加更多的實際案例環節和互動環節,積極引導學生自覺深入挖掘有用知識,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3]教師在現代控制理論教學中應將應用型與傳統型教學方式合理結合,既側重基礎知識講授,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置身案例背景和角色中,積極思考、勤于應用,為以后成為應用型工程師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2.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自覺探求現代控制理論知識,挖掘應用方法和途徑。一方面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如斯坦福網絡公開課程,國內精品課程等)學習現代控制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及時關注學生興趣熱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合理更新教學案例。近年來,筆者根據學生的興趣,依賴網絡資源,編制了倒立擺,單球滾動機器人,模型車,四旋翼無人機的教學案例,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3 在現代控制理論課程教學中引入MATLAB軟件
現代控制理論課程內容復雜抽象,要求基礎高,為在最短時間內,將現代控制理論基本知識和應用案例立體化呈現給學生,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引入MATLAB。MATLAB軟件是一款編程語言簡單,功能強大,能實現現代控制理論課程所需要的所有數學計算,是課堂快速實現案例建模,仿真,并呈現效果的少有幾款軟件之一。[4]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MATLAB軟件,根據教學進度,依賴案例建模并編程,多角度仿真,可視化呈現各種理論應用效果。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看到現代控制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仿真過程,還能看到整個參數調試過程,再加上教師的詳細講解,這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的重點,也為課后學生實踐提供了指導意義。教學實踐表明,MATLAB的應用,不僅能有效解決現代控制理論教學中理論知識講解和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還能增強教學的生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3 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
現代控制理論課程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高,因此教學上不僅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注重實踐教學,精心設計實驗內容,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
3.1 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保證實驗教學課時的基礎上,適當加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以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適當提高教學案例在實驗中的比例,可達到實驗與教學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另外,教師可將實驗指導書及實驗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利用MATLAB仿真軟件在計算機上提前仿真,仿真成功后再到實驗室進行硬件驗證。這樣做可以節省實驗時間,同時也能讓學生掌握仿真軟件的使用。
3.2 加強課程設計環節,提高系統設計能力
課程設計是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計劃中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教學環節。現論控制由于涉及的基礎較多,一到兩周時間內,完全由學生獨立自主實現的可能性不高。因此,課程設計需依托學校實訓基地或相關科技競賽(已有相關硬件平臺)設計題目,以學生為主體,3-5人一組分工,先查找資料,建立控制對象模型,然后利用MATLAB仿真確定控制設計方案,并仿真調試。仿真調試成功后,再利用實訓基地平臺,進入實際系統軟件開發流程,最終做出實物。通過整個控制設計流程的訓練,學生基本可以掌握控制系統開發流程,為畢業后走上相關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3.3 引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
將現代控制理論知識應用于各類科技競賽中,有利于提高競賽作品的理論深度和可觀賞性,增加獲獎機會。實踐證明,通過組織一些基礎扎實、學習興趣濃厚、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生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各類科技競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更深入地鉆研現代控制理論相關知識。目前,我校成立了創新實驗室,組織了一批指導老師,吸引了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的學生,設計了倒立擺、單球滾動機器人,模型車,四旋翼無人機、多足機器人、羽毛球自動撿球機等各種自主控制系統,并在多個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機器人大賽等各類科技競賽均獲得不錯的成績,這些對教學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4 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現代控制理論課程考核是由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包含出勤、課堂表現以及課后作業;期末成績采用閉卷形式,考核相關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這種考試形式過于側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容易使學生誤以為學習現代控制理論只需死記硬背知識原理即可,因而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革后的課程考核結合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實驗成績以及開放性自主設計成績四部分組成。期末考核改閉卷考試為開卷考試,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而不是對知識點的記憶。實驗考核借助實訓設備,來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開放性自主設計可分兩類,一類為一些小作品設計或仿真,在總評成績不超過100分的情況下,可適當加分;一類為難度較大,涉及現代控制理論知識面較多的作品設計,該作品完成并撰寫書面報告可代替期末考試。
3.5 極點配置課堂教學舉例
由劉豹,唐萬生主編的“現代控制理論”的第5章極點配置課堂教學中,[5]傳統教學著重在理論上證明能控性是采用狀態反饋任意極點配置的充要條件,能觀性是采用輸出到的線性反饋實現任意極點配置的充要條件。在狀態反饋極點配置控制器設計和觀測器設計過程中,雖然能夠強調控制系統的性能主要取決于系統閉環極點在根平面上的分布,但在應用舉例中,一般強調設計過程和步驟,對于極點的設計,往往只是隨意取一組具有負實部的極點,保證閉環系統的穩定性。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理論教學是可以的,但作為應用型大學教學,需要強調在實際中的應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案例,以MATLAB仿真課堂教學和實驗或課程設計,來檢驗極點配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是否真的可以被任意配置。
筆者近年來設計的四旋翼無人機控制為多輸入多輸出系統,具有干擾大,控制難的特點,非常適合被用于檢驗極點配置控制器設計和觀測器設計的效果,學生從中也可以認識到為什么在實際中不能任意配置極點,如建模不準確,測量干擾大等原因都使得無法任意配置極點。課堂上也可以將實際數據結合MATLAB仿真來直觀地顯示極點配置控制器或觀測器的設計效果。圖1-2即是四旋翼無人機高度信息測量與極點配置觀測器設計后高度和速度估計MATLAB仿真結果。從中可以看出,觀測器設計不僅將速度估計出來,而且高度估計結果相對測量具有去除高頻干擾的效果,即具有濾波效果。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現場調整配置的極點來觀測不同的結果,從而更直觀地讓學生w會配置的極點和觀測的結果的關系,也就能理解為什么不能任意配置極點的原因。實際教學應用中,學生反映積極,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提高。
4 結語
作為應用型大學,針對現代控制理論教學中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我系控制理論課題組的老師在近幾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與探索。從教學效果看,這些方面的改革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實踐和綜合應用能力,改善了教學質量。當然,在探索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和完善,為持續提高教學質量貢獻力量。
基金項目:廣東高校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14KQNCX157),五邑大學2015年青年科研基金項目(2015zk12)
參考文獻
[1] 陳峰.CDIO模式下《現代控制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成都: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
[2] 姜順,張相勝,潘豐.《現代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石家莊:教育教學論壇,2015 (41).
“技術攻關為抓手,
提升智能化水平”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孫華山在閉幕式中對這次競賽進行了點評。孫華山指出,本次競賽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緊緊圍繞救援實戰,綜合演練中使用了高噴消防車、無人偵察機、滅火機器人、滅火泡沫等一批國內外領先的裝備技術,其中部分裝備是第一次使用,反映了應急裝備技術發展的新方向、產業發展的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救援隊伍實力和技術裝備水平,開拓了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國際交流與合作。
孫華山要求,下一步,要以能力建設為抓手,確保應急處置科學有效;以技術攻關為抓手,大力提升應急救援智能化水平。各有關單位要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應急平臺體系建設,盡快與正在改造建設的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應急平臺和指揮大廳實現互聯互通,逐步實現國家、省、市、縣和重點企業、應急救援隊伍之間的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要充分運用新興技術手段,特別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互聯網+等科技手段,提升應急平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針對事故預警及響應、災區偵測與災害處置等應急救援關鍵技術和裝備難題開展集中攻關,力爭形成一批研發成果,適時開展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工作。
他要求,以基地建設為抓手,不斷提高應急救援保障水平。同礦山應急救援體系相比,我國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體系的隊伍規模、建設機制、保障能力、基地布局等方面還比較薄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從2016年起計劃在全國先期建設11個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3個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和2個危險化學品實訓演練基地。各有關地區和單位要按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標準,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本單位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需要的建設模式,充實專業人員、配套救援裝備、完善基礎設施、健全規章制度、展開訓練演練,按照要求抓緊推進基地建設,盡快形成區域應急救援能力和培訓保障能力。
以完善聯動機制為抓手,全面增強協同實戰能力。要借鑒京津冀聯動機制建設的成功經驗,通過信息共享、技術支持、聯合行動、共同處置等有效合作,加強跨地區、跨行業應急救援工作,使各類應急救援資源進一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反應迅速、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并適時組織開展有實際內容的聯動活動,提高協同應對生產安全事故能力。
應急演練 高新技術裝備集結
在開幕式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慶油田)舉行了石油化工火災事故處置綜合演練。演練主要內容為化工裝置泄漏、起火、爆炸,引燃鄰近的原油儲罐,形成立體式燃燒后,地企聯動處置的全過程。
本次大型儲罐和石油化工火災撲救突出了“四新”:一是新理念,不搞大兵團作戰、不搞人海戰術,推行科技換人,走精兵戰法;二是新裝備,演練采用了三相射流消防車、智能滅火偵測機器人、消防無人偵察機、電控中低倍泡沫復合炮等新裝備;三是新技術,采用大數據、云平臺輔助決策指揮;四是新戰法,堅持以人為本,發揮高科技優勢,實現危化品裝置火災現場滅火搶險主攻作戰無人化、智能機器人現場作戰編成化(作戰力量編成屬于作戰計劃的子部分,指的是參戰力量的構成及編配組合)。
大慶油田消防支隊戰訓部主任劉偉向記者介紹了本次演練中使用的新技術、新裝備。
履帶車式消防機器人
主要用于危險裝置的滅火任務。原來需要十幾臺車輛救援的工作,現在只需幾臺機器人即可完成。機器人射程可達65~70 m。原來移動消防炮臺是靠人抬到火場附近,而機器人可由拖車運到附近安全區域后,由無線遙控進入火場,不需要人再冒險進入火場危險地區,保障救援人員人身安全。機器人本體采用防爆、防水設計,能夠在易燃易爆環境下工作,涉水深度可達350 mm。在高溫環境作業時,通過雙層自動調整水幕可以對消防機器人本體進行主動降溫。本次演練中機器人距離著火的塔體僅15 m。
三相射流消防車
主要用于油罐滅火,可以有效控制火情,避免次生事故。“三相”指的是“水、抗復燃滅火劑、超細干粉”三種滅火劑。其中,超細干粉顆粒直徑僅有5 μm,可起到抑制火勢的作用。一般的干粉滅火劑容易受潮結塊失去效應,而這種超細干粉不僅不會吸水受潮,且靠水的負壓帶出去射程更遠。而抗復燃滅火劑滅火效率極高,打到2 300℃的火焰上,瞬間可降至38℃,而且非常環保,可自然降解。
新型滅火劑
采用環保材料的新型滅火劑既可降解,還大大提高了滅火效率,對火情實現“秒殺”。
大流量消防炮
主要用于10萬m3以上油罐火災處置。利用“水著粉”技術,使原來最大40 m的滅火炮射程增大到六七十米。此次演練中參與冷卻的移動式自擺電控消防水炮,是我國首款突破80 L大流量移動式自擺電控消防炮,采用分體式結構,便攜底座,在安裝車載連接法蘭后可作車載炮使用,可實現355°任意設置自擺角度,俯仰旋轉角度35°到85°,使用車載法蘭時,在炮頭進口壓力達到10.5 kg時射程可達約90 m。
無人機
主要負責空中偵查。火情偵察是滅火作戰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它關系到現場力量部署、戰術響應、作戰程序開展和作戰安全防范等,將直接影響到滅火作戰的效率和成敗。此外,在救援后期,由無人機到油罐上方偵查確定火全部撲滅后,人員再靠近,能夠保障人員安全。
大慶油田消防支隊副支隊長、本次演練副總指揮蓋明永還告訴記者:“本次演練是國內首次將消防機器人作為主攻力量,也是運用無線設備最多的一次消防演練。在演練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摸索總結出了一些利用新裝備、新技術的消防作戰經驗。”例如在預演中,曾發生兩種消防機器人、無人機、移動式遙控消防炮等幾臺無線設備信號互相干擾的現象。后來經過與幾家設備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協商,對各自的信號頻段進行了調整,避免了互相干擾,為今后將多種無線信號設備運用到消防實戰中提供了經驗。關于消防機器人的部署作戰方法,劉偉介紹說,要考慮到現場著火罐和鄰近罐的實際儲量及罐體表面積,科學設置機器人和遙控水炮陣地。
救援競賽 更加貼近實戰
本屆競賽在項目設計上吸收了上屆競賽成果,并進行了大膽創新,做到貼近實戰、突出實用、設計合理、難度提升,強化了危險化學品救援專業性和實戰性。項目設置既保留了理論考試、體能測試、帶壓堵漏、火災撲救等經典項目,又增加了單兵破拆救人、槽車泄漏處置等個人和團體新項目,基本涵蓋了危險化學品救援的類型種類和重點難點。
經過為期3天的激烈角逐,競賽最終決出了個人綜合體能、單兵破拆救人、帶壓快速堵漏、理論考試等個人項目一二三等獎及大流量移動炮儲罐火災撲救、化工裝置初期火災處置、危險化學品工藝管線帶壓堵漏等集體項目一二三等獎。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北京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6支代表隊獲得團體優勝獎。
科目設置更科學
競賽分裁判長馬磊向記者介紹了個人項目中的帶壓快速堵漏科目:“我們在日常救援中經常遇到危化品槽車、管線裝置泄漏等。這一科目就是模擬危化品管線泄漏以后進行堵漏,2015年這個科目是集體項目,我們今年增設了單人項目,意義就在于提高單人作戰能力。因為危化品事故發生之后,一般不能有大批量的救援人員進入,只有精兵強將能夠承擔這一重任進入現場操作,重點突出個人攻堅克難的能力。所以我們設置了單人科目,在漏點多人員少的情況下,使得少量人員單獨作戰成為可能。”馬磊也介紹說,這一項目的難度就在于隊員需要快速穿著重型防化服,佩戴空氣呼吸器,上到二層平臺處,利用金屬套管堵漏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堵漏。且模擬的泄漏介質由去年的氣體改為了今年的水,從視線上到操作上難度都大大增加,但這種情形與實戰中遇到的情況完全一致,對于增加隊員們的實戰經驗是非常有幫助的。
廣東省代表隊領隊余勇告訴記者,本屆競賽與上一屆相比科目更多,更突出了危險化學品救援的專業性、技能型。“例如針對危化品堵漏的科目就有好幾個,其中集體項目中的危險化學品工藝管線帶壓堵漏,兩個漏點一個是直管的、一個是法蘭的,與我們日常救援中經常遇到的情況相符,比較貼近實戰。”他指出:“本屆競賽在賽制上也有變化,去年是個人項目比賽結束之后,總分進入前6名的隊伍才有資格參加集體項目,而今年每位參賽隊員都可以參加所有的八個項目,讓大家訓練了這么久,都有機會上場摸一下,更能夠起到鍛煉隊伍的作用。”
寧夏自治區代表隊領隊王廷文認為:“救援隊員的基本功一個是體能、一個是技能、一個是智能,‘三能’是一個合格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具備的素質。而這次競賽中所有科目都是我們實戰當中可能碰到的問題,恰恰考驗了救援隊員的這‘三能’。比賽的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流、學習、開眼界。讓隊員們互相看到差距,今后的干勁兒更足,訓練起來就有目標了,他們將成為企業救援隊中的骨干。而這參賽的8名隊員回去之后,也會把競賽場上的情況反饋給其他救援隊員們,這也是競賽的成果。”
“希望危化品專業消防隊員年齡不再受限”
湖北省代表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消防大隊長郎軍提出:我國還沒有建立成熟的專職危化品應急救援隊伍,企業救援隊通常需要通過第三方勞務派遣開展應急訓練。危化品救援隊伍的正規化,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另外,《中國石化消防達標管理規定》中有明確規定,消防員不得超過35歲,駕駛員不得超過45歲。就我消防大隊來說,隊伍平均年齡在22~23歲,但實際上危化品專業應急救援需要積累更多的專業知識與實戰經驗,隊伍偏年輕化,流動性大,對于應急工作并不是十分有利。在這一點上,美國建立了比較完善、成熟的專職消防員體系,他們主要在于消防應急知識和技能的考核,不規定和限制年齡,這對我們是個不錯的借鑒。”郎軍建議。
“跟部隊訓練比,還是這個更苦些”
【正文】
2020年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市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以及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下,經培訓機構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培訓任務完成情況
(一)項目任務2020年我縣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800人(實際完成802人),其中經營管理型培訓600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550人,產業扶貧帶頭人50人),專業生產型培訓50人,技能服務型培訓150人。培訓合格率100%。
(二)經費投入項目總經費投入240萬元,其中對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獎補3500元/人、專業服務型1500元/人。
(三)培訓機構及實施范圍項目培訓機構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霍邱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六安市金安區給力培訓學校、皖西職業技術學校、六安市康樂職業培訓學校、霍邱縣農事通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5家培訓機構承擔我縣培訓任務。實施范圍為全縣31個鄉鎮,參訓學員向美麗鄉村中心村、貧困村的新型職業農民傾斜。
(四)任務完成情況培訓工作從5月份開始至11月底全部結束,經考試、考核,802名學員獲得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制定實施方案。今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仍然納入民生工程,為切實做好培訓工作,縣農業農村局專門召開會議,安排布置培訓工作。根據省市《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要求,縣農業農村局積極謀劃,與財政部門共同制定《2020年霍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霍農〔2020〕3號)確保培訓工作有序開展。
(二)科學設置培訓產業。今年我縣承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重、要求高、時間緊,為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在制定實施方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緊緊圍繞我縣農業特色需求,開設了經營管理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水產養殖養殖班4個計200人、經營管理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糧食種植(水稻生產經營)班7個計350人、經營管理型產業扶貧帶頭人班1個計50人;專業生產型朗德鵝養殖女子專班1個計50人;技能服務型無人機操作班1個計50人、畜禽防疫員班1個計50人、人居環境村干班1個計50人。
(三)認真抓好學員遴選。為確保培訓學員符合規定,年初縣農業農村局就培訓需求,安排鄉鎮對當地種養大戶及經營主體及有意參與培訓的農民開展調查摸底;培訓任務下達后,及時召開各培訓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進行宣傳布置,組織各培訓機構根據培訓專業、類型、任務,深入一線開展對有培訓需求的人員進行遴選,并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會推薦、鄉鎮初審、縣農村局審定的程序,遴選了802名培訓學員。由于宣傳到位,學員遴選工作順利,部分培訓機構超額遴選了學員。
(四)注重提高師資力量。按照省市要求每個培訓班至少要有一名省培訓師資庫成員。在聘請培訓教師上,今年注重聘請
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授課,每個班級都邀請了省級以上專家進行授課,縣內師資主要以50人組成的霍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庫成員為主。
(五)優選教材與基地建設。在教材征訂上,嚴格執行省農業農村局《關于做好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征訂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推薦目錄要求,保證參訓學員人手一套省級以上統編教材,今年我縣共征訂具有新穎性、科學性、應用性的教材11500本以上。為確保了每個專業建立二個實訓基地,今年我們在以往實訓基地的基地上,根據培訓需求,對全縣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進行再次篩選,主要遴選培訓涉及的國家級農業示范園,產業化示范基地、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等20個實訓基地,同時,為了開闊學員視野,我們還在盱眙、金寨、小崗村等外地遴選了一部分實訓基地,組織學員進行參觀學習。
(六)切實強化培訓管理。一是根據培訓專業設置,各培訓機構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并根據專業培訓方案,制定每期培訓班教學管理方案,做到“一班一案”;二是全面落實五項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確定一名班主任;強化了第一堂課制度,每期培訓班由縣農業農村局領導上第一堂課;嚴格學員培訓考勤制度,實行學員每天簽到;開展滿意度調查制度,每期培訓班最后一堂課,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學員開展網上滿意度評價,了解培訓實施效果;建立完善培訓臺賬制度,培訓臺賬、培訓過程影像資料等培訓檔案齊全。
(七)強化后序跟蹤服務。培訓僅僅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一部分,我縣在職業農民的后續培育工作中,上下齊心,為他們的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做好服務。2020年,全縣262名農技指導為2016-2020年間參加新型職業為農民培訓的3252名學員提供后續跟蹤服務,開展服務2.8萬次,解決生產技術難題近500余個。
(八)加強宣傳與信息報送。在宣傳上,一是各培訓班在培訓中均在六安電視臺、水產養殖網、霍邱網等各級媒體進行宣傳報道;二是開展民生工程宣傳,積極參加縣民生辦組織的民生工程集中宣傳月活動,通過加大政策宣傳,不斷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知曉度和群眾的參與率。在信息報送上,除了按時上報市農業農村局進度報表外,還按照縣民生辦的要求及時上報民生工程信息與報表,以及“圖看民生”、“群眾話民生”等相關報道。在系統錄入上,培育對象、培訓機構、培訓教師、實訓基地、培訓教材、教育培訓、認定信息、項目管理等培育信息均已錄入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和云上智農APP。并進行學員評價,學員評價率達到95%以上。霍邱縣2020年802人、16個培訓班在線組班,授課教師,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及學員評價情況均可查詢。
(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縣農業農村局積極與農商銀行及國元保險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扶持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扶持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有90名辦理了擔保貸款,貸款金額達1200萬元。
三、主要成效
通過培訓使廣大職業農民掌握農業生產實用技術,開闊經營視野,提升了自身素質,增強了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信心,培訓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四、創新做法:
一是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整體部署,今年在班級設置上進行了改革,設置產業扶貧帶頭人班級一個50人、與環境整治辦相結合組建人居環境整治班一個50人、與縣婦聯共同組建朗德鵝養殖女子專班一個50人;
二是與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的實施相結合,實現資源(基地、人才等)共享。
三是開展線上培訓試點:縣水產站承擔的產業扶貧帶頭人培訓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班各50名學員參加16學時的網上培訓。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在農村專門從事農業生產 的年青農民日益偏少,務農的人群中老齡化現象嚴重,學員遴 選難度在逐年加大,特別是生產經營型的學員。建議當前面臨 的脫貧攻堅嚴峻形勢,降低學員遴選標準,出臺針對貧困戶的 培訓政策。
(二))師資力量整體水平不高,個別講師培訓內容應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目前,國內多數理工院校設有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但在具體方向上分工不明確。與專業相對應的教學內容不完善,理論教學課程明顯多于實踐教學課程。學生方面,由于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加之電氣工程自動化涉及大量的實踐內容,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導致專業學生畢業后實踐能力普遍較差。課程內容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沿用了傳統的教材,雖然對其進行了適當的改革,但內容上缺乏針對性,不能及時與企業的先進技術進行融合,教材內容存在滯后性。多媒體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自動化專業教學效率的提高,但由于教師素質等問題導致新的科技手段應用效率并不高,學生的課堂理解和消化能力差。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上存在缺陷,工科類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學生基礎知識考核,但卻忽視了實踐能力培養。在相關實驗和實踐內容上設計較少。且理論課不能形成系統的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此種教育制度影響下,我國電氣工程自動化學生的積極性較低,在企業頂崗實習中無法發揮積極作用。
二、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探討
針對高等院校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并分析如下:
(一)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無論是對于理科院校還是文科院校,電氣工程自動化都應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首先,應加大對專業建設投資,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設實驗教學內容,為基礎教學做好補充。為減少學校壓力,可實施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減小企業壓力,另一方面可為企業提供和培養實踐人才。
(二)與當地企事業單位聯合,創辦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
上文我們提到,在高校電氣工程自動化教學中可實施校企合作的方式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在高校教學中,應根據其自身發展特點推進數字化城市建設與信息資源整合。同時,建立高效的、完善的信息網,確保其應急保障設施。目前,我國電氣工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建設通用飛機、教練機甚至無人機都在各個領域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要加快我國電氣工程的發展,應進一步促進民用技術雙向轉化,實現資源共享。另外,建立高科技的數據網、云計算中心以及大數據產業鏈等都是電氣工程發展的最終目標。但在高校教學中,自動化實踐教學還應扎實穩定,不斷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三)構建“教學生產型”實踐指導教師隊伍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能力的重點,當然也是目前高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如何發揮其積極作用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影響。為此,應不斷提高我國高校電氣工程專業教學的實踐教學能力,提高其責任心、使教師能夠善于與學生溝通,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針對電氣自動化的專業性、多向性特點,應組織教學進行多向性培訓,為學生的實踐指導打好基礎。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一部分教師不能很快的調整自己。針對這種現象,應樹立正確的目標,在高校內部構建具有特色的“教學生產型”的隊伍。另外,高校還應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培訓,使教師進入企業參與實訓或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最新的電氣工程發展信息,促進其發展。當然,在構建教師團隊的同時還要注重以完善的、科學的實踐教學管理考核體系作為后盾。要確保教師團隊的專業性和學生實踐積極性的提高。由于長期的傳統教育制度影響,學生對專業缺乏信心,因此在實習過程中態度散漫,學校的重視程度不足,不能及時處理這一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高校內部建立詳細的實踐教學大綱,建立嚴格的實踐考核制度和組織紀律,針對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增加實踐環節,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雙元工作室;創新創業;訓練平臺
Key words: dual studio;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raining platform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3-0194-03
0 引言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要愈加明顯,如何根據地方高職院校的特點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管理模式與機制,是建設地方優質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的關鍵點。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應用電子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是根據電子企業的技術崗位來設置專業課程,這樣培養的學生一旦找不到相應的崗位工作或者干了與專業不相干的工作,就會無所適從。就我們學院來說,應用電子作為傳統優勢專業,由于近年來高考生源結構的變化,加上自主招生形式的改變,生源開始出現滑坡,其次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萎靡。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培養體系,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1 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訓練平臺的動因
1.1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現在眾多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職業生涯與指導》、《創業教育》課程,如何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全過程中,特別是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去,轉化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做得還很欠缺。具體分析有如下原因:
①目標不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并非是鼓勵學生畢業后馬上自主創業,而是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和敢于創造、敢于突破的精神。
②課程設置零散。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整合到整個教學體系中,而是由學生就業部門安排相關課程的教學,各自為政,而且課程開設也以課堂教學或者知識講座為主,形式單一,實踐性不強。
③師資缺乏。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門課程的教學就可以實現的,很多高職院校從事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通常來自學生就業工作指導教師或者從事企業管理等學科教學的教師,并沒有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導師的參與,而且創新能力需要有一個“養成”的過程,循序漸進,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構成這個過程。
④實踐平臺短缺。現階段多數高職院校資金投入的重點是滿足教學基本條件的硬件建設,各實驗室的功能都相對獨立的,沒有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學生缺乏開展創新型技能訓練活動的設施設備和場所。
1.2 雙元工作室模式
“雙元工作室”一詞系指由企業與學院共同建立的具有技術攻關與實訓教學功能的工作室,工作室內的指導教師以專業帶頭人為主導,雙師型骨干教師為主體,外聘企業兼職教師為補充,工作室為企業專家、學院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平臺與培訓平臺,在此平臺上,“工作室”為雙方開展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給學生實習實訓創造了開放性的職業情境。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雙元工作室”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三個方面的初步成效。一是校企合作建設了一批運行良好的校內實訓基地;二是工作室開展了面向市場的運作并提供了開放性的職業環境;三是初步探索了具有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多途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3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訓練平臺具備的基礎
我們按應用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依托物聯網創新工作室,在“雙元工作室”模式下(即由企業專家、專業課教師共同指導,訓練內容是學生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開展創新創業訓練。在教學組織上工作室制定了完善的教學文件;由企業導師和專業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自己編寫操作教材,錄制操作視頻;根據項目目標制定了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利用學生業余時間,工作室有以彈性為特點的教學課表;工作室根據考勤記錄和現場實操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考核評價。
2 構建和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訓練平臺
2.1 創新創業訓練平臺總體框架
①創新創業培訓計劃運行機制。工作室每年度在應用電子、計算機專業招募大一新生,按學生自愿報名形式,每三人一個組,共同完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進入工作室周期為兩年,按照電子、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興趣和項目制作實際情況,分為信號類、控制類、儀器儀表類等不同的小團隊。
②創新創業培訓計劃組成。搭建學生電子設計興趣活動、技能競賽、人文素養提高和職業技能培訓等第二課堂為一體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平臺”,該訓練平臺包含五方面的訓練計劃,每個訓練計劃又包含若干具體項目類,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2.2 創新創業訓練平臺
①電子設計計劃主要是開展基礎電子應用和控制設計編程方面的研究(包括無人機、智能小車、機器人三個項目的開放實驗活動)。
②技能競賽計劃主要是在興趣小組的基礎上,選拔隊伍參加全國、全省物聯網應用技g職業技能大賽。
③創業訓練計劃主要是組織開展到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創業實踐活動,與企業聯合開發物聯網項目。
④人文素質提高計劃主要是工作室企業導師言行身教,將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價值觀帶入團隊,形成企業氛圍,助推創新創業教育。
⑤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主要是鼓勵學生參與外語能力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升、參加物聯網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證活動。
我們將這五個方面計劃的內容(活動項目)納入創新創業訓練平臺中統一管理,各類方向小組對訓練計劃各個活動項目進行申報――項目審核――項目立項――項目實施――項目總結等環節,對項目成果進行積累和展示,鼓勵創新創業意識,形成“人人創新”的氛圍。
3 訓練平臺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3.1 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物聯網應用技術涉及眾多的知識領域,開發設計人員必須優勢互補,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才能縮短開發周期,完成訓練任務。工作室第一年度的培養,是以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形式進行,目的為夯實專業技術基礎,進行技術互助,分享成果,實現共同進步。第二年度的培養是進行技能競賽,由于物聯網技術,專業知識面大,內容深,涉及團隊的分工與合作,指導教師會從興趣小組中選出團隊優勢最明顯的隊伍參加全省技能競賽。由于培訓周期為兩年,經過一個年度的培訓之后,高年級的學生基礎扎實,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制作經驗,可讓高年級的學生加入對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指導工作中去。建立物聯網競賽QQ群、微信群,將參加了全國、全省競賽的學生集中在一起,每年不斷充實。這里面的學生絕大多數經過鍛煉會在電子行業就業工作,這個群可以成為一個電子創新設計技術的討論、學習與支持團隊。經過未來三到五年的規劃與努力,學院電子專業創新創業培訓的團隊協作氛圍將非常濃烈,而這種良好氛圍也將驅動學生對這個團隊的認同感,使他們互幫互助,一致向上,將團隊協作精神不斷發揚。
3.2 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訓練計劃利用的是業余時間,學生還有第一課堂的學習任務,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比一般的學生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物聯網創新工作室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條件,在招募學生進入工作室時,我們的要求是對物聯網感興趣、有堅強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學生。工作室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訓練內容和進度上進行合理安排,做到每天布置的內容在學生業余時間幾乎全部投入的情況下,依靠鉆研和團隊的協助是可以完成的,我們以訓練過程以及完成情況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吃苦耐勞、勇于攻堅的精神,淘汰不愿意全力付出的學生。作為創新創業實踐,也需要第一課堂專業基礎的支撐,如果在第一課堂中出現掛科的情況,學生也將會被工作室淘汰。
3.3 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
訓練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會集中一段時間進行專題交流與授課,由于工作室是全天候開放的,那么其余時間就需要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工作室要求高年級學生每周授課一次,授課的內容要求詳細備課,有記錄有反饋。還有一種形式是整個團隊的交流講座。團隊內學生有不同的特長,讓不同方向的學生講授訓練內容,如讓控制類的學生講算法專題,信號類的學生講授無線通信專題等,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
4 結束語
在雙元工作室模式下,研究和建立應用電子專業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并將之運用到學生實踐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社會責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創業能力為根本目標來系統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5個訓練計劃的構建為核心,此研究成果將成功推廣到該院乃至其他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中,鼓勵高職學生參與訓練,為學生個性發展與素質和能力提升創造條件與環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搭建平臺。
參考文獻:
[1]姚旭兵,寧瑞芳,段超群.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6):138-139.
(一)完善體制機制。制定出臺《市區全面加強森林防滅火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區森林防滅火工作的指導方針、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構建森林防滅火工作新格局。進一步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印制《市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工作規則(試行)》,調整充實指揮機構人員力量,厘清成員單位職責邊界,推動區、鎮森防指辦公室實戰化運行。健全完善森防指會商調度、信息共享、協調聯動等制度機制,分級組織開展森林防滅火業務培訓。〔牽頭單位:區森防指辦公室。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各成員單位〕
(二)堅持依法治理。嚴格執行《森林防火條例》《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條例》以及省政府、市政府、區政府森林防火命令,推進森林防滅火工作規范化、法治化。〔牽頭單位:區應急管理局、區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各鎮、區森防指各成員單位〕
(三)深化專項整治。持續開展森林防滅火專項整治,推進10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和“四個清單”落地落實;適時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深入學習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發《市區2021年森林防滅火宣傳教育工作方案》,推動實現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增強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牽頭單位:區應急管理局、區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10個專項工作組的牽頭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二、推進責任落實
(四)壓實各級責任。進一步強化森林防滅火責任,建立“三張清單”加“一項承諾書”制度(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督查清單、責任與任務承諾書),落實高位推動末端發力群防群治終端見效工作機制要求,積極構建區包鎮、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戶包人、護林員包山頭的“三級六包”責任體系,將工作責任和任務壓實到最小工作單元。進一步細化全區黨政領導干部森林防滅火工作責任,強化經營單位主體責任、鄉鎮屬地責任、林管員巡查巡護責任。〔牽頭單位:區森防指辦公室。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各成員單位〕
(五)強化部門職責。細化區森防指“一辦六組”(辦公室及火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組、違規野外用火管控及火案查處組、林區輸配電設施火災隱患排查整治組、小火打早打了組、火災科學撲救指導組和信息綜合組)和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建立“一辦六組”工作體系,提高森防指規范化、專業化、實戰化水平。實施由區森防指成員單位包鎮聯系督導制度,強化森林火災風險防范工作督促指導。〔牽頭單位:區森防指辦公室。責任單位:區森防指“一辦六組”及其他成員單位〕
(六)嚴格督促考核。組織開展督導檢查工作,運用“四不兩直”等形式,發揮“兩書一函”(約談通知書、整改通知書、提醒敦促函)制度作用,加強對任務部署、隱患整改、火案查處等工作跟蹤督促,推動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及時整改銷號。加強對各鎮、區級有關部門履行森林防滅火工作職責的績效管理,嚴格按照《省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考核辦法》組織考核。〔牽頭單位:區森防指辦公室。責任單位:區森防指各成員單位)
三、提高防控水平
(七)狠抓隱患排查。開展森林火災風險普查,組織實施高火險期森林火災風險隱患集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對國有林區、風景區等重點區域,以及林區內的學校、居民區、危化品倉庫、油庫等重點目標、重要設施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整治,因地制宜構建生物阻隔帶和工程阻隔帶等相結合的防火阻隔系統。深化森林輸配電線路火災隱患專項治理,建立隱患臺賬動態管控機制,督促電力企業開展巡線剪枝、線下可燃物清理,建立完善大風天氣情況下拉閘限電措施。加強電力設備巡查養護,落實“四同步”的森林防火設施建設規定,推進林區老舊電力線路升級改造,提升綜合防災避險能力。〔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經信局。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八)強化監測預警。扎實推進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和瞭望點設備設施升級改造,配備巡護偵察無人機,統籌規劃建設點、線、面一體和空地結合的森林防滅火預警監測網絡體系,為火源管理、火情監測提供有力支撐。建立氣象、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會商研判協作機制,及時預報預測預警信息。發揮林場職工、村民組織和護林員等一線人員優勢,做到火情早發現、早處理,打早打小,嚴防“小火釀成大災”。〔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氣象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經信局、區消防救援大隊。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九)實施精準防控。落實分區分級抓好森林火險精準防控工作要求,持續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結合紅、橙、黃、藍四級火險預警,采取針對性措施,實施森林火險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牽頭單位:區森防指辦公室。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各成員單位〕
(十)深化宣傳教育。制發《市區森林防火宣傳月實施方案》,深入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月活動,林區輸配電設施防火專題科普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兩微一端”載體,采取多種形式做好森林防滅火宣傳報道。組織干部走村入戶開展針對性宣傳,推動防滅火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寺廟。形成村村張貼防火公告、戶戶下發防火公約、人人知曉防火禁令的宣傳氛圍。加強學校防滅火教育,用好防火讀本掛圖,開好專題課程,發揮好“小手拉大手”作用。及時曝光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發揮好教育、警示、震懾作用,增強社會各界防范意識、法治意識。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輿情引導管控。〔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委宣傳部、區經信局、區教育局、區民宗局、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應急管理局。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四、夯實基層基礎
(十一)加強隊伍建設。嚴格落實中、省關于加強專業撲火隊伍建設意見辦法,加快推進區級森林防滅火隊伍組建,通過集訓、輪訓等方式開展專業撲火隊伍培訓,進一步提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業撲火隊伍等協同實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確保第一時間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消防救援大隊、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十二)做好裝備配備。加強要素保障,推進物資儲備庫建設,強化物資儲備,及時采購補充庫存。配齊必需的滅火裝備,差異化加強以水滅火、以風滅火等針對性裝備配置,提升個人防護裝備水平,配備個人輔助裝備,定期開展裝備檢查,推動裝備更新換代,合理確定備份,加強專業撲火隊的車輛配備,推廣適合全區森林火災撲救的專屬裝備,配齊配全現場勘驗設備、執法專用設備、野外辦案救護裝備等,視情開展政府購買航空應急救援服務,擴大森林航空消防覆蓋范圍。〔牽頭單位:區應急管理局、區自然資源局、區財政局、區消防救援大隊。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十三)提高基礎能力。按照《市森林防滅火標本兼治總體方案(2020—2025年)》,做好瞭望點、防火道路、隔離帶、實訓基地、消防水池、停機坪、取水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升森林防滅火綜合防控能力和撲救水平。〔牽頭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交通局、區水利局、區應急管理局。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其他成員單位〕
五、強化應急處置
(十四)開展預案演練。根據《市區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要求,按照同步籌劃、分級編修的要求,完成各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編修工作。進一步完善極端天氣及局部微氣象條件下林區輸配電線路避災應急預案,適時組織預案對接會審。充分發揮消防救援隊伍布局優勢,開展聯防聯訓聯撲,切實提高組織指揮、實戰攻堅和緊急避險等能力。〔牽頭單位:區森防指辦公室。責任單位:各鎮、景區、區森防指各成員單位〕
多年來,“永遠創業無止境、一切沒有不可能”成為李國楨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的精神力量。正是在這種力量的支撐下,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在外人看來基本不可能的事情:獨立承擔國家“十一五”《軍地聯合培養高技能士官的模式研究》規劃課題;第六屆全國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示范性骨干校建設單位、國家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主持單位,等等。
只有業內人士才知道,這些成果對學校意味著什么;只有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的人才知道,他和他們付出了多少。
建章立制 完善到人
2010年,李國楨由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晉升為院長。
和不少臨危受命而聲名鵲起的成功校長不同,李國楨在任常務副院長主持學校工作時,學院就已經成果卓著,具有較好的社會聲譽。而且,前任校長由于辦學成績卓著,不僅受到師生的稱頌,更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在這樣的情形下,李國楨是循規蹈矩、過安穩日子,還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全校師生和上級領導都注視著他,他感到了一種巨大的壓力,但對后者的選擇,他義無反顧。
“高職教育面臨兩大任務,一為生存、二為發展。高職面臨著生存困難,從大的形勢來看,高職用不了三年就得重新洗牌,高考適齡人口下降,高職的弱勢教育地位,各地的無序競爭等都使高職院校的發展面臨生存危機。面臨生存危機,職業院校要走好自己的發展之路。”李國楨如是說。為了更好地促進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李國楨費盡了心思,一方面爭取國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進行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內涵、提升管理。
黨委、行政、教代會工作等一整套規則學校都有,但有些已經不符合學校發展實際,在李國楨的帶領下,都進行了完善,責任到人,權責明確。為了完善各項制度,李國楨不知道熬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我想借助國家示范性骨干校建設這個契機,完善董事會管理制度。”作為改革的提出者和倡導者,李國楨對董事會管理制度堅定不移。“目前,校企合作剃頭挑子一頭熱現象,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董事會管理制度,能夠保障校企融合發展。”
董事會管理制度,在職業教育圈內是目前的熱點話題,但是沒有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如何制定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如何權衡企業和學校人員的分配,如何調動雙方的積極性……諸多問題需要在制度中體現,有一點兒考慮不周,都會使學校受到損失。“為此,李院長需要經常和教職工商量,教職工有事可以請假,但他不能;他需要和企業老板謀劃合作,企業老板可以耍大牌,但他不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現代職業學院教師向記者說。
“個人榮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校發展的利益。建立校企合作董事會、實現校企一體化,使得企業老板不得不關心學校發展,學校的一些決策,包括發展規劃、建設、融資等都經過董事會討論決定。這些決議有了企業老板的參與,將會更加貼近企業,學校對企業的服務會更周到一些。”李國楨坦言。
師資管理 剛柔并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學院管理崗位上任職多年的李國楨更是十分重視教師的管理與培養。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都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抽象能力差一些,但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較強,而且有熱情,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爆發力。“在高職,衡量一位教師是否合格,我覺得首要標準不是你把幾個學生培養成了業內專家、技能高手,而是你能否讓一個本不愿意學習的學生樂意跟你學并學有所得。”李國楨如是說。“讓這些學生愿意學習并非易事,尤其在高職,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愛與責任,需要有引導意識,需要更了解他們,有時甚至是長時間和他們‘膩’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李國楨最不愿意聽的就是“他們學習能力太差了、根本不能用心聽講”“他們太沒有紀律性了,課堂效果簡直不敢想象”……諸如此類的抱怨之聲。“其實,教師在抱怨學生的時候,正說明自己方法不當,與其抱怨學生,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敦促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友善的關系方面,李國楨制定、實施了班主任制度,并將這一制度與學院的教師職稱評定掛鉤:參加職稱評定的教師,必須有擔任三年(累計或連續)以上班主任工作的經歷,并考核合格,否則便沒有資格參加教師職稱的評定。這一制度一出臺,便遭到了反對者的奚落和譏諷:“李院長不愧是中職調上來的,還推行班主任制,現在的大學哪兒還有班主任一說?”的確,現在的大學很少有班主任這一設置了,大多已改為專職輔導員。但李國楨還是堅持了下來。“班主任也是一種導師制,只有這樣一個職位才能更加堅定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心、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
長久的堅持,終于讓人們看到了成績:學校的校風校貌、學生學習狀態、師生關系等都處在一個良好的氛圍。這讓其他兄弟院校羨慕不已,以致現在天津很多高職都開始設置班主任這一職位。
在科研方面,李國楨對教師更是嚴格管理。很多院校教師評職稱都要求有科研成績,造成教師為了評職稱而臨時抱佛腳,甚至抄襲、造假。這種情況在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李國楨這里,科研不僅僅是教師評職稱時的硬指標,也是平時考核的一項常規要求。而且即便已經評上職稱,教師也仍不能享受“一勞永逸”的待遇,如果在每年的考核中科研成績差,即使是正高級職稱,也會面臨“被降檔”的“待遇”。
“科研是一個引領,是對自己所做事情的一個總結、梳理、沉淀,只有經過這樣一個階段,教師的教學才能進步與升華。所以,我對教師科研管得比較緊。”李國楨向記者談到。
在對教師的管理上,李國楨的嚴格是出了名的,但在教師的發展與支持上,他卻義不容辭,由此李國楨得到了全院教職員工的敬佩與愛戴。
“每年學校都會拿出不低于幾百萬的投入來建設師資隊伍,我們會找各種機會送教師去大學進修、去企業實踐、去國外考察學習。”李國楨如是說。而他麾下的教師普遍反映學校在事業上非常支持教師,比如在最新教學方式的嘗試方面,學校允許教師失敗;教師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時候,學校領導會主動幫忙;在教師的生活上,學校領導也非常人性化。
學校現在海河職教園,很多教師家住得較遠,上下班很辛苦。為解決教師的這一困難,李國楨最近一直在為教師申請呼吁,為教師建公寓樓。
服務社會 提升聲譽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教育從出現之日起,便以智慧、博大、仁愛的姿態教化哺育著后人。許慎編的《說文解字》中對“教”字的解釋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教”;對“育”字的解釋是“育,教子使作善也”。這兩個字的解釋似乎可以歸納出教育的兩大本質:以身作則、教善于人。
不論在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李國楨那種樸實無華的道德情操和嚴于律己的作風習慣,一直為熟悉他的朋友同事們所稱道。“不求最大規模,只求質量特色”一直是李國楨的追求。為此,他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向了“素質提升”和“特色發展”上。
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是大學的三大職能,李國楨對教師寬嚴并濟的管理,意在抓好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但這還遠遠不夠,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還很重,作為一校之長,他還要提升學院服務社會的能力,提升學院的社會聲譽。
“高職教育應該是學歷教育與培訓兩個輪子同時運轉,不能一條腿粗、一條腿細。”培養學生是大學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但社會培訓也不應該少。近幾年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非常重視社會培訓,李國楨的計劃是將來培訓要達到2萬人次,而且這個人次的計算還有嚴格要求,短期培訓要三個月才能算一個人次,如果是一個月的培訓,三個人才算一個培訓人次。對于這種算法,天津市市長黃興國抱有很大希望,曾予以鼓勵。
軍地聯合培養高素質士官生,是讓李國楨非常自豪的一個國家級課題。這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方式的嘗試,也是學院服務社會的新徑。“過去兵源多來自高中畢業生,他們服兵役的時間很短,僅2年,當應用現代化的設備的時候,還沒等學會就復員了,不利于國防人員的培養。如果我們能夠和軍隊合作,先在學院學到技術之后,再到部隊鍛煉提升,應該不失為培養技術士官的良好途徑。有了這個想法后,我們便向人民總參謀部提出來,他們很重視,愿意嘗試。”李國楨介紹道。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是天津乃至全國第一所與軍隊合作培養技術士官的高職院校,合作專業是低空無人機應用。第一批面向全國招收了30多名學生,第二期招收了60多名學生。“雖然現在人數不是很多,但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將來,在技術士官生的培養方面,我們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自此,學校多了一批穿軍裝的教師,多了一批穿軍裝的學生。為了給軍隊培養合格的士官,李國楨積極引進了一些軍隊的訓練器材,并在學校和部隊間奔走操勞。
未來希冀 信心滿滿
目前,學校正要搬遷到海河職教園。對于學校的未來發展,李國楨有很多希冀。
第一個是建立一個“家”。對于校園的設計是李國楨親自提出的:庭院式的設計風格,一個院系一棟樓或一組樓,一個小庭院,像家一樣,為的就是給大家一個溫馨的家。“我們很多教師,太陽還沒出來就從家出來了,晚上披著月亮回去,可能一天沒跟家人說幾句話,卻會有更多的時間和同事在一起,跟家里過日子一樣,所以建筑風格的設計,一定要給教師一個家的感覺。”
第二個是上文提到的,為教師在海河職教園建立一棟屬于教師自己的宿舍樓。
第三個就是在自己的優勢專業中,選擇優勢特色專業與應用本科院校聯合培養技術應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給學生發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職業教育應該有自己的應用本科、專業碩士甚至博士,職業教育體系應該是上下貫通的。這一直是我積極努力呼吁的事情。”李國楨向記者道出了心聲。“我已經承諾,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之前不會升格,我所希望的僅僅是有幾個優勢專業,探索和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建設,為有需要的學生,爭取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
“大學校長要把人才培養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要切實為學生利益而奔走呼號。這就是從事教育的責任和目標。”李國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