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校本研修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02 06:59: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數學校本研修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數學校本研修總結

篇(1)

二、研修內容及措施: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多看教育教學專著,并認真做好筆記,努力提高個人專業素養。

2、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開展網絡研修活動。積極參與本校和上級部門組織的新課程網絡研討活動。

3、認真解讀小學一至六年級數學教材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和編寫意圖以及相應的教學目標。

4、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各種教學教研活動,密切配合教導室搞好信息化教學工作。

5、深入課堂學習,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充分發揮街道名師、教壇新秀的引領作用。虛心向同行教師們學習,爭取多聽課,取眾人之長,彌補自己學科知識的不足,本期力爭聽課不少于20節.通過課堂展示,課后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篇(2)

本學期我校教務處緊抓教學常規和教學管理常規的落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堅持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專業和課程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研究、指導、引領、管理功能,繼續依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實施,加強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促進學校教學管理上臺階。

1 全面推進信息化教學資源有效應用工作

我校在進一步完善校園信息化教育資源應用的管理制度,創設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的校園環境;進一步完善硬件,充實軟件,強化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加強網絡資源的推廣和應用,逐步構建能夠滿足師生教育教學需求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平臺;要加強開發校本資源建設,服務課堂教學,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進信息化教育資源在學校管理和教學過程中的普及應用;要加強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促進信息化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學校要在網絡社區與校本研修遠程引領式培訓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數學教研活動,切實做好數學學科校本研修工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研修方案,定期開展教研組教研和個人教研、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課改論壇和公開課研討等形式的教研活動。

2 繼續加強數學學科建設

教研室繼續以學科教研基地學校為依托,構建由縣教研室學科教研員、學校教研組、本校優秀數學教師共同參與的數學學科教學專業指導共同體,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教研、數學教師培訓研討等活動,提升數學教師的教研能力。從問卷調查結果看,學生對數學學習非常喜歡,他們喜歡的是老師的民主授課,反對教師滿堂灌,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這大大激發了老師的信心,要把這個課題深入持久的研究下去。

3 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

本學期學校數學組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督查力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我校以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進行試點,學校教務處加大了對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力度,積極探索教學的新模式,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鼓勵數學教師學習借鑒已有的先進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微課程、生態課堂、適性課堂、講學稿、學案教學等,但在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力爭使學校的數學課堂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各位數學教師要善于總結課堂教學中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經驗,要在上一年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方案,加強實踐。教研室加強對各實驗學校的服務與指導,定期召開觀摩研討會,推廣較成熟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對部分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驗進行總結提煉, 加強聽課、評課,研究教學模式,來達到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召開經驗交流會。本學期十一月學校開展“示范引領,共同成長”骨干教師示范、引領、輻射主題活動月,其目的在于使每位數學教師都能發揮骨干作用,為發現和培養更多的教學能手,讓更多的數學教師得到鍛煉和進步。學生喜歡上數學課了,在課堂上能與教師大膽對話、提問質疑,學習中與同學熱烈討論,互相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小學數學開展學課標用課標“立規矩、養習慣、長見識”落實學科教學常規要求數學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完成學校初賽活動,到12月學校將舉辦數學課堂教學比賽、說課比賽和數學教學技能大賽決賽。本學期結束前舉辦數學學科青年教師跟蹤聽課指導活動。小學數學起始年級教學研討選派學生參加全區合唱比賽,數學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訓練指導工作。

篇(3)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30-02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師則是教學工作的主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人力資源。是否有一支愛崗敬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關系到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我們學校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為切入點,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系統化校本研修策略,經過幾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營造一種氛圍”、“加強二項管理”、“搭建三大平臺”、“實施四大策略”、“落實‘五個一’”的校本研修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營造一種氛圍

校本研修是利用學校這個教師工作、成長的職場,把校本研究和校本進修結合起來,構建以校為本,以研導修,以修促研,提高教師素質,以提高學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教師培訓模式。在校本研修過程中,教師既是研修活動的決策者、組織者,也是研修活動的參與者、實踐者。老師是否愿意參與,是否積極參與直接決定校本研修的實際效果,因此,學校建立校本研修機制的前提是在學校營造研修氛圍,在研修主題確定、研修活動組織等過程中讓老師共同參與,形成人人參與研修、人人追求進步的良好氛圍。我們堅持利用教師例會、教研活動、科組總結會議、專題講座,對教師闡述校本研訓的重要性,營造一種主動自覺、緊張而有序的學習氛圍,組織教師有針對性的學習,請有關的領導和專家作報告,通過座談、討論,增強了教師職業危機感,激發了教師參加校本研訓的熱情。目前,我校教師參與校本研訓已成為一種自我需要,一線專職教師100%參加了校本研訓,濃厚的研訓氛圍已蔚然形成。老師們的學習觀念已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很多老師寧愿犧牲休息時間也不錯過參與研修的機會。

二、加強兩項管理

為保證校本研修的規范化、正常化、持久化,我校不斷強化組織管理和過程管理。從組織管理來看,我校成立了校本研訓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各科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培訓小組成員,具體負責各學科校本研訓工作。學校領導經常性地參加教研活動,隨時掌握教學動態,落實教學常規管理,保證教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另外,我校從兩個層面強化過程管理。從學校層面,為使校本研訓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我們制定了《大寧小學校本研訓方案》,同時,建立了激勵機制,如讀書獎勵制度、教育隨筆成果獎勵辦法等,對校本研訓成績優秀者和教科研成果取得者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培訓結果與年度考核、評優評先、職稱評聘掛鉤。通過制度,激勵措施的制定執行,確保了校本研訓的順利開展。從教師層面來看,要求老師以每學年為一個時間段制定個人研修計劃,記錄自己的研修歷程,把自己一學年來讀過的書、參與的活動、經歷過的教育教學案例等進行記錄并反思,推動教師不斷成長。

三、搭建三大平臺

1.專家引領。從2008年起,我們先后邀請了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趙懷杰老師,東莞市教師進修學校張潤林老師、沈詩平老師、黃毅鵬老師、周躍平老師,廣東教育學院閆德明教授,全國著名特級數學教師黃愛華和華應龍老師,東莞市教育局語委辦公室副主任司學松老師,原廣州越秀區教研室數學教研員冼德載老師,東莞市教研室英語教研員鄧寧霞老師,虎門教育辦唐雪貞老師、吳曉江老師、黃振云老師等蒞臨學校為教師作專題培訓。2010年4月至今,東莞市教師進修學校的沈詩平老師為語文科組教師進行了系統培訓。先從教材解讀開始,手把手教會我們對精讀課文進行“提綱式文本解讀”,讓我們在“怎樣教”之前先明白“教什么”。引導我們對一到六年上冊教材若干精讀課文從文本特點、結構特點、語言特點、表達特點進行解讀,在教材解讀的基礎上引導對各種文本進行教學設計,并在課堂上加以實踐,引導語文老師進行“美麗轉身”。數學科組在東莞市教師進修學校的黃毅鵬老師、周躍平老師指導下深入探討“高效課堂教學”。今年9月起我們邀請原廣州越秀區教研室數學教研員冼德載老師每月到校對數學科組教師進行小學數學專業素養與技能培訓。英語科組在虎門鎮教育辦黃振云老師指導下研討“詞匯教學”。今年9月起邀請東莞市教研室的鄧寧霞老師每月到校對英語科組教師進行小學英語專業素養與技能培訓。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實質是指教師之間多項互動、合作交流、智慧共享,形成“研究共同體”,達到自我提升,共同進步的目的。我們將教研組的成員以年級組為單位,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同課異構”、“相互聽評課”等方式,扎實開展教研活動。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我們要求每個教師每個學期都要達到一定的聽課量,鼓勵教師多開展相互聽課、評課活動。互相聽評課已成為學校常規教研活動,這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

3.校際聯動。校際聯動是兩所或兩所以上的學校,圍繞共同的話題開展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動。我們與周邊幾所學校建成了聯動單位,每學期各學校都必須承辦一次片區的教研活動。今年11月16日,我校數學組派出陳冬婷老師到片區的懷德小學上展示課。11月24日,我校承辦了片區的英語教研活動。校際聯動擴大了教師的信息量,讓教師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同時,為各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交流平臺。

篇(4)

【中圖分類號】G6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02

國家對于文化和國民素質的重視推動了國家教育部門施行教育改革的進程。研修校本是各個學校獨立發起并進行的教師培訓活動,校本研修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通過這一活動,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重點,并在經驗總結的過程中提出新的教學方法。筆者將著重討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課堂提問的相關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重要意義

自教育興起之初,課堂提問就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全神貫注的聆聽,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提問對師生雙方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小學生一般都非常愛活動,讓他們長時間的坐在一個地方并且聽著他們不懂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課堂提問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上課的主要目的,讓他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老師所講的內容中。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新的課改進程,目前的小學老師更加注重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靈活的運用,在課堂中他們的教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很多老師在提問時會應用全新的形式,這樣就可以使原本緊張嚴肅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并且通過這種積極的互動形式,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變得更加親切。

(四)幫助教師接收反饋

通常教師進行課堂提問大致實在講解新課程之前和新課程之后。講解之前的提問是問了讓學生們明確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引發學生們的思考,這樣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們就更加容易被帶入,更加認真。新課程講解之后的提問只要是老師詢問學生們關于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學生們的回答情況老師可以了解到哪方面應該繼續深入哪方面學生掌握的很好。通常在教師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也會穿插一定形式的提問,這是問題繼續對學生們進行教學方向的引導,避免出現學習思路上的偏差。

二、目前學校數學課堂中的提問現狀及問題

筆者通過校本研修以及積極的觀察總結出目前學校的數學課堂中的提問狀況如下。

(一)提問范圍比較固定

很多教師的課堂提問大多局限于當天所講的內容。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基本都能很快的給出答案。并且很多老師的提問都是比較直觀的,問題的延展性比較弱。這樣就不能夠不能將前后所學知識很好的融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很容易出現斷層,然而數學知識往往是環環相扣的,現在的出題人也更加注重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全方面的理解。這種范圍固定的課堂提問不能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二)提問形式生硬

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一些資歷較老的教師中。他們更加注重對于知識的講解往往會忽略掉與學生的互動。有時提問的提些問題也是比較常見的,不能引起學生們的思考興趣。有時為了片面的追求課堂進度,教師們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時間非常的短,這樣就很是學生感到非常緊張,很容易造成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反感,與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初衷相背離。

(三)課堂氛圍過于嚴肅

很多學生對老師都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思想都非常稚嫩,很容易對老師產生害怕抗拒的心理。在課堂中,有的教師忽略了調節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在課堂提問的環節中,很多孩子會以為答錯問題會受到懲罰,在沒有想到正確答案之前就不會回答問題。這樣老師就不能得知課堂教學的成果,也會拖慢課程進度。

(四)忽略學生對知識的創造性理解

很多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只是單純的評價學生回答的對與錯,忽略了學生的解題思維和對知識的獨特理解。雖然現在的老師基本不會公開的批評學生,但是這種片面的評價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沒有意識到提問的重要作用

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提問環節對于知識起承轉合的重要作用。提問形式過于呆板和單一。他們沒有充分了解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提升教學效率也可以成為學生與教師之間情感的紐帶。很多教師對于新的課改內容的理解比較片面,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忽略學生所提出的疑問,沒有及時對學生理解上的偏差進行及時的引導。并且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馬虎不用心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往往更加依賴以往的教學經驗,忽略了不同時期學生們智力水平及心理發展水平的不同。

(二)學生對于課堂提問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很多老師生硬單一的課堂提問形式會造成學生對課堂提問的反感。現在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不同。對社會知識及信息的大量掌握,家長對于孩子的過分寵愛使得很多學生更加注重以自我為中心,更加注重自我的個性。在課堂中,他們往往會站在老師的對立面,對老師的提問不加以配合。這樣會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

四、幫助課堂提問有效落實的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的解決方法,希望可以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順利進行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改變問題形式

改變所提出問題的形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轉換問題的帶入形式,一方面是注重所提問題與前后知識的連貫性。

目前一些小學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通常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并且在接下來的課堂進行過程中也會根據一開始所講的故事進行接下來的提問。這種新奇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對課堂知識學習的興趣。

也有很多老師充分意識到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互動的有效形式。在備課的時候會對課堂提問的問題及時間安排做出更加合理的規劃。在上課之前一些老師會準備與本堂課相關的教學用具。比如在講解數量計算的相關問題時,老師會自己手工制作一些小花朵,通過使用這些特殊的教具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會在課程結束之后將這些教具送給同學,鼓勵他們更加努力的學習。

(二)全面了解學生的回答

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比灌輸知識更有價值。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傾聽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分析不同學生在哪一方面比較薄弱并給出相應的指導,只注重學生回答的對錯是不可取的,以學生回答問題的對錯來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真程度和智力水平是一定要避免的,不管學生答錯還是答對老師都應該一視同仁,避免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

(三)注重雙向提問

目前小學課堂的提問形式主要是老師單方面的對學生進行提問。筆者認為,為了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老師們還應該增加學生向老師提問的環節。這樣老師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學生學習的側重點,可以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

(四)學校不定期抽查老師的課堂提問狀況

公開課是很多學校都有的慣例,但是在公開課之前,老師們通常會做大量的準備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狀態,這樣會讓校方無法得知學生課堂的真實情況。因此筆者建議學校采用不定期聽課的方法。這樣教師就不能提前進行準備,也可以促使教師在備課工作上更加認真,做出更加合理的課堂安排和提問安排。

五、結語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環節,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使相對生硬的課本知識變得更加新奇有趣,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這種方法的合理使用對于小學教師的教育工作十分有益。希望本文提出的相關觀點可以對小學數學教育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娟歐.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

[2]賈立冬.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生物技術世界,2015(03).

篇(5)

二、工作目標:

本學期,我組教研工作目標的重點放在“務實求新、特色教研”上,力求通過將教學匯報課與課題結題課想結合、、同課異構、專題研究、組內培訓及個人學習等多種教研活動滲透新課程理念,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成績,使本組教師真正成為一支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過硬的數學教師隊伍,在全組形成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新教育之風,使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三、具體工作:

(一)抓好常規工作

1、管理制度

(1)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擬任集體備課組長:一年級徐靜,二年級范麗萍,三年級胥龍梅,四年級于靜波,五年級姚海平,六年級楊靜,主要負責召集年級組成員備課,組織分工,資料管理工作。

(2)嚴格考勤制度,堅持“三定”原則,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以確保每次活動保質保量的完成。有事必須提前請假,對于不請假人員檔案中記為“無故缺席”,對于遲到、早退人員將如實記錄,納入考核。

2、教學工作

(1)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要求寫出計劃和總結,作好活動記錄。每單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內容要求多樣化,能真正為教學服務,可以單元模塊備課、同課異構交流、備教學中的疑難問題等,本學期對精品教案不做具體要求,體現在個人教案的三備上:一備、彈性化主題單元合作式備課;二備、每個教師根據自身特點和不同學情,撰寫規范有效的個性化教案;三備、課后對執教過程作出反思評價與修正。一份勾勾劃劃、增增刪刪的教案才是最完美的教案。

(2)全面貫徹學校“五認真”精神,要求組員“精心備好每一節課,用心上好每一堂課,悉心輔導每一個學生,細心批改每一次作業,專心搞好每一次教研。要求每位教師在業務上做好“六勤”,即:勤學課、勤聽課、勤研課、勤評課、勤跟課、勤反思。

(3)輔助教務處檢查組員教案、作業、單元檢測、上傳教學反思情況等。帶領組員提早備戰,做好“說計劃”、匯報課、結題課、月考準備工作及六月份應用題測試和六年級數學復習方法經驗交流活動的準備工作。鼓勵新老教師互學互促,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

(4)加強業務學習力度。開學初,每位組員要擬訂業務學習計劃和校本研修計劃。本學期組內繼續學習“洋思經驗”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策略,鼓勵組員輪流進行業務講座,要求每位教師認真作好筆記,,寫出心得,并化為己有,努力實踐。在學期末,完成10次以上業務學習。

(5)鼓勵組員隨堂聽課,學期末不少于15節。

(6)要求組員每月撰寫兩篇教學反思,及時將電子文檔上傳教務處教科室(02號機);學期末,在課題研究方面每人上交一份課例報告、兩篇與所研究課題相關的教學反思打印稿。

(7)要求外出人員作好組內“二次培訓”。

(8)“校園通訊” 上報工作每個人都是負責人,對于組內的教研動態,要積極撰寫文章并上報,爭取在區刊上發表,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獎勵。

(三)搞好專題研究工作

本學期要求老師們圍繞本組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的研究》,承擔十一五課題人員除外,按照“兩個階段五個環節”進行后期研究。(即:初研階段:基于課例,提出問題—針對問題,學習研討—集體備課,初試設計(初教)—集體研討,教學反思—完善設計,行為改進。深研階段:再上課—再觀課—再研討—再反思—改進。)每位老師都要認真鉆研,不斷學習和總結教學經驗,完成個人課題結題報告。

(四)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

請本組的老教師悉心指導青年教師鉆研業務和常規教學,鼓勵她們承擔省、市級教科研課題,主動承擔科研課、實踐課任務,并給予全方位的幫助,通過壓擔子、給任務不斷地鼓勵他們的迅速成長。

(五)形成特色教研

1、將教研和科研相結合、將常規教研中的聽、評課、集體備課和業務學習與專題研究相結合,將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教研組的成長相結合。

2、選一個年級組開展“同課異構”活動。

3、繼續完善“小學數學教學資料庫”建設。

總之,本學期我們要僅僅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展開工作,爭創一支高素質的數學教師隊伍,爭取本學期繼續被評為優秀教研組。

附:小學數學組教研活動日程 (結合實際,實施動態管理)

實施“單周集體備課、雙周教研活動”制

三月份

第二周 總結上學期校本教研工作情況,探討和制定本學期校本教研工作計劃;“說計劃”活動。主持人—郭冬霞

第三周 各年級進行集體備課,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制定集體備課計劃。

負責人——各年級備課組長

第四周 業務培訓(1、洋思錄象課觀摩及研討)主持人——郭冬霞

第五周 各年級集體備課。(以匯報課為主)負責人——各年級備課負責人

四月份

第六周 業務培訓:

2、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何自學)主講人——宋秋艷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講人——朱鳳蓮

第七周 各年級集體備課。(以匯報課為主)負責人——各年級備課組長

第八周 業務培訓:

4、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主講人——于靜波

第九周 各年級集體備課。(以匯報課為主)負責人——各年級備課組長

第十周 專題研究課。(說評課)主講人—楊靜

五月份

第十一周 各年級集體備課。(以匯報課為主)負責人——各年級備課組長

第十二周 同課異構講課、說課、評課。主講人—徐靜、侯鳳榮

第十三周 各年級集體備課,探討教學中疑難問題或進行教學設計等;

負責人——各年級備課組長

第十四周 匯報課、結題課總評課。

六月份

第十五周 各年級集體備課,探討復習課的內容。

負責人——各年級備課組長

第十六周 教研工作總結交流會

1、上交集體備課資料、課題研究資料

2、教研工作總結交流。 主持人——郭冬霞

數學教師校本研修工作計劃【2】 “校本研修”作為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促進學校自主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經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春風,走進了我們的校園,融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開放的制度框架,營造了一個學習型的文化氛圍,為教師構建了一個專業發展的自我反思平臺。它表明:這是一個新型的結合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絕不是一種概念上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因而,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本學期我將認真踐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學校教育創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諦。我個人的校本研修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校本教研,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體教學水平。

二、研修目標

1、規范數學課堂教學,優化備課活動,使自己由學習型向研究型轉變,進而使自己成為新課程實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及水平。、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增長點放在促進學校、師生的共同發展上,使教育從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發展為本,以自主學習為本)的轉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使自己及同伴們轉變成素質優良、能適應社會需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好。

四、具體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學常規的扎實與提升。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做好每一次聽課后記錄。學會思考教育問題,積極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行為等,從反思中提升教學研究水平。每節公開課后,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東西趕快記下來,享受成功,彌補不足。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

2、堅持寫好教育教學隨筆。認真的讀一本有關教育的書籍,并及時反思。

3、認真參加參與各校教研活動與“小組學習研討”活動,將培訓學習所得,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尋找出一條適合本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爭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篇(6)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6)11-0057-04

當下,翻轉課堂、慕課等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議題。微課作為翻轉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成為一線教師和研究者熱衷的對象。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其開發和應用的價值正逐漸被明確化。對于一種新的信息媒介,如何用好、用足、用得恰如其分,正是熱潮之后的冷思考。相比于微課在教學中的如火如荼,筆者嘗試在教師研修中將微課合理地引入,另辟蹊徑,倒也別有洞天。

當微課遇見教研

那么如何物盡其用,使之有度呢?誠然,微課的引入,不只是一種技術的革新,而是它給教學帶來的改變。移花接木,如果把微課用于教師的研修,以上問題不攻自破,而且可以繼續發揚微課的優勢,使教師一度陷入瓶頸的教研別開洞天。以專業素養提升為宗旨,化整為零,支持教師的碎片化學習;倡導個性,提升研修的實效;著眼課堂,解決教師燃眉之急;豐富方式,創新研修手段;共享資源,成就學習共同體;提升品質,加強素養的針對性提高。教研的創新最終落實到教學的翻新。現以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校本研修為例,淺談微課視域下的教師專業研修。

1. 見微知著――整合資源,定位適度

微課對于教學和教研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對于教學,教研中的微課更講求教師專業的發展和引領,主題明確、情境真實、結構開放、易于遷移,完全吻合快捷新穎的教研手段。微課之于教研,其目的不在于信息技術的翻新,而在于它給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團隊建設帶來的全新改變。

入手于微,著眼于整。作為一種媒體,微課滲透至校本研修,實屬教學行動研究,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選題要契合教師的專業研修,圍繞著課堂教學技能、技法展開。內容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化隱為顯,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錄制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方法,短時講清講透,教師、學生均可成為授課者。雖從小角度布局謀篇,但必是要點,不忘初衷,不失整體,目標明確,教師的專業提升最終落實到學生的發展成長。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相對于紙質材料,微視頻的觀摩顯得相對生動、方便。對于微課效度的開發,我們開設教研交流平臺或自媒體平臺,進行資源的聚集和展示。教研類的微課可分兩大類,基于兒童課堂的微課研究,其范圍較為寬泛,文化數學、游戲數學、生活數學、操作數學、經典數學等均可以納入其下,以此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學生課前課后研學的素材。對于教師研修,專題進行教學剖析、教學反思、解疑釋難、個性研究等均可形成校本資源庫,方便教師查找和參閱,為不同時期、不同水平的教師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綜上的素材源,不僅是材料的累積,更是校本研修的過程性體現。

微課視域下的校本教師研修,可以突破以學校為單位的界限,共建學習共同體,志同道合的同行均可介入其中,在微平臺或自媒體上互通經驗,傳遞信息,拓展時空,為研修的專業化和深入性帶來了轉機,也為校本教研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2. 識微見遠――專業引領,挖掘深度

從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微課對于教學而言并非僅解決一時之急,一題之解。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兩節微課學習,習得方法,捕獲思想。做中學,教師的微課研究正在于此。對內容進行取舍,替代繁復的講解;變換教學方式,增補專業內容;減輕負擔,重難點讓學生自行補助;隱性知識,趣味化的演繹。

微示范。在微課開設的初期,教師團隊要進行專業研修,針對優質微課進行專業引領。分析制作的要點,專業的解析,技術的應用,讓教師明得其理,才能進行集體研發。以精題講解為例,小學數學中有不少經典題例,是學生學習的范本,在微課中不僅要體現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滲透解題思想內涵,動靜相宜,舉一反三。如數學總復習中關于三角形認識的內容,可利用第三個點的運動,把三角形按邊、按角進行分類。

微課內容:我們知道三個點可以連成一個三角形,如果移動其中一個點,你可以把它變成什么三角形?可以變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或是鈍角三角形。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點越往上,連成的就是銳角三角形,點越往下,或是往邊上移,連成的就是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無數個,除了這些以外,以這條底邊為直徑的圓上的點都可以連成直角三角形。

剛才所說的三角形是按角來分的,如果按邊分,在圖上的點又是怎樣移動的呢?如果點沿著中間那條垂線(高)移動的話,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將點移到三條邊一樣長時,就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況。

接下來,我們來看三角形的分類:如果按角分,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它的三個角都是銳角)、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如果按邊分,可分成等腰三角形(其中兩條邊相等)、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和不等邊三角形。

學生能夠通過這節微課明曉整理的基本思路,優化分類的策略。教師則通過類似的微課,明白選材的一般方法、制作的基本步驟、技巧的應用及過程的體現。通過這樣的引領,以小見大,挖掘深度,體現水準。

微研究。微課創作著實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它給教師提供了自由、開放的探索空間,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創作熱情。教學中,老師經常會碰到一些疑難問題,如何釋疑破難成為教師感興趣的話題。文案形式的疑難解決不夠生動形象,一時難以識記。而制作成微課則全然不同,既方便掌握又便于學習。如關于長方形周長與面積的關系,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通過自身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把教學過程制作成微課,進行交流。

第一幕:拿出一根繩子,用它圍成各種封閉圖形。

讓學生發現用的是同一根繩子,說明長度一定,即周長相等,但圍成的圖形有大有小,說明面積不同。得出結論: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同。

第二幕:一個圖形周長是24cm,請你把它畫一畫,再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如圖,可以發現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同,但圍成的面積大小卻不同。進一步可以發現,當圍成的圖形是正方形時,面積最大。從左列的長方形中看出,長與寬越相差大,面積越小,而長與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第三幕:用16個1cm2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并算出它們的周長。拼成的正方形周長最小。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發現:小正方形接觸(接拼)的部分越多,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

通過上述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定論:當長方形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相差越小,面積越大;面積一定時,圍成的正方形周長最短。

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全程微縮化,節省時間,增強了效率。這樣的疑難熱點,可在每個年級的老師間進行征集和微課制作,進行觀點分享,互通有無,為教研的深入和針對性提供了范例。

微系列。微課制作的流行,其中一方面得益于它的簡單易操作,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隨意性。如何以統整的眼光來對待微課制作,使微課制作成序列、成體系,也是微課介入校本研修的內容之一。有了這樣的研究目標,我們的微課就不只是迎合教學比武,而是更廣泛意義下的教學研究,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服務。教研團隊從高處著眼,整體規劃,注重選題的專題化和系列化,讓微課的研究有可持續性,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確保內容的新穎和啟發性,使其觀看性強、應用性更強。

隨著教研的深入,借助于課題的研究進行微課的系列課程開發,如HPM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們可以制作系列微課,基于兒童視角解讀人類發展史中的數學知識體系,演繹數學的歷史和文化。把日常的知識和文化性的內容通過錄制積累、存儲起來,形成資源,作為校本材料,以供學習。微課完全可以彌補數學文化滲透零碎化、隨意性的缺憾。數學文化史的積極意義,讓學生更懂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數學。而教師通過此系列內容的制作,其中材料的找尋、設計、開發、聯結等工作,不僅是數學材料的累積,對于數學文化的體悟會更為深刻,可謂是相得益彰。

3. 析微察異――同伴互助,提升效度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對于微課的研究,也要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參與的熱情和激情,在平等中開展對話,在自由的思想下開始創作。

眾人拾柴火焰高。研制一節微課,從選題到腳本撰寫、錄制等,需要個人創意和團隊的力量。教師們在談論時,年長的教師通常由此感嘆“錄制微課該是年輕人的事”。其實不然,處于各個年齡層的老師均可發揮各自的長處。微課要求在短時內運用最恰當的語言和方式把內容講清楚、講透,需要教師對于教材有著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團體各有所長,專業教師從教學角度進行把握,提高針對性和示范性,或從學生角度進行把控,提高趣味性和可學性;技術人員則從技術層面確保質量,保持畫面清晰,簡便易操作。在制作的過程中要相互學習,創新錄制方式,發揮教研組團隊的合力。

個性展示亮觀點。課堂教學中,我們講求同課異構,微課的教研,我們不妨也采用類似的方式。同一主題下的課例研究,在教研活動中同時呈現,揚長補短。教研活動時,就同一論點,呈報不同的微課,進行比較研究,深化認識,最終形成較為成功的微課案例。微課的教研,也是過程性的一種經歷。教研組成員組成學習共同體,互聯網的介入,自媒體的便捷易行,使個性化的內容被更多同行所見,使教師間的交流互動更為多元有效。

層次更高些的研究,則可以通過名師工作室,讓教學骨干教師們從更專業的角度進行觀點闡述。每一學期圍繞著某一主題,一課一研究,一事一論點,從教材對比、教學方法商討、數學觀點闡述、難題解答、數學思想、文化史實等等,不拘形式,觀點鮮明,認證充分,把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用個性化的形式呈現出來。

我的題目我做主。很多時候,課堂上的創意來自于學生,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令人稱贊。有時不妨讓這樣的活動由學生自主參與。比如,就某種解題方法、學生的數學小發現、小實驗等,如果錄制成微課的形式,倒也別有趣味。有時教師的絮絮叨叨總也不能有效幫助一部分學生提高解題的精確度和完整性。讓一些完成較好的同學,榜樣示范,將某道題解答過程拍成視頻,制成微課,便于其他學生自主學習,細致觀察,最終掌握這類題的清晰解答步驟和思考方法。教學相長,將此類微課在教師教研中加以展示,教師間相互交流,分享教學思想,啟發各自的教學,互助提升。

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平臺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微課這種媒介在教師研修中使專業化的釋疑得以顯現,把個性化的思考進行展示,把隱性的內容顯示出來,通過這樣一種傳播快捷并密植的方式加以呈現,增強研修趣味,拓展研修角度,提升研修效度。

4. 防微杜漸――自我反思,體現程度

微課的制作、開發和利用,對于個人而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天下事,必做于細”,微課的盛行不能變成跟風,流行一陣便過去了。認得其好,便要全力以赴,深挖其中的優勢,不能人云亦云。在制作后期,還需反復斟酌和修改,在不斷反思中發現自己的問題,進行改進,不斷提升制作品質。研精闡微,全面展示演變軌跡,探尋教學規律,讓教學研究走向精細化。

精益求精。在日常教學中,一位教師很少有機會錄下自己的課進行觀摩研究,微課的簡易性恰好彌補這些不足,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聽課者,教學語言精煉與否、教學流程清晰與否,均可通過事先錄制進行有效調整。教師還可以借鑒網絡上優秀的微課制作手法,博采眾長,在自我修正和改善中迅速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精打細算。錄制微課的內容并非隨心所欲,需要進行一定的篩選,教師要選擇最適合講解、最能幫助學生通過這樣的媒介引入理解的內容進行。或重點,或難點,或疑點,或需要反復強化,或利于針對性學習,擇其一點設計教學,無形中對教師提高了要求,加深對于教材知識的整體理解,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

精研細究。在短時間內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教學節奏,快慢適當。要熟練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巧妙應用,適得其中。教學語言要簡明扼要,邏輯性強,易于理解,教師知識講解與總結的能力。對于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類隱性的知識,做到講透、講深,無疑提高了教師研究力,每一節微課都是自我成長的記錄。

精耕細作。做微課,需要了解并掌握許多相關的軟件,比如PPT、錄屏、截屏、降噪等,更快促進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教師不要故步自封,要敢于嘗鮮,跟上并趕超時代的步伐。在不斷的嘗試中拓展教學的視野,讓教學因此變得豐富。微課,最終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中追問、思考、發現、變革,由學習者變為開發者和創造者,體現制作的水平和提高程度,在簡單、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長。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用于教學研修勢在必行。傳統的教研有其優勢所在,也應揚長避短,而微課的介入則改變部分煩瑣冗繁的教研手法,突破一成不變的教研模式,以新媒體改革舊方式,合理定位,不可越位,造微入妙,見微知著,提升教研的品質。但無論手段如何,探究教研的實際、實效,實質,以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為核心,始終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斯苗兒.基于教學設計,把微課融進日常課堂[G].小學數學教與學,2015(6).

篇(7)

“論壇+項目+課例”的校本培訓模式是以學科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以教科研論壇為展示舞臺,配合學校試點項目的推進,策劃與組織教師的校本培訓項目。上學期學校教科室策劃與組織的“教研組主題論壇系列——基于學為中心的教材研讀”就是屬于這一培訓模式。以周前會“教師智慧大講臺”為展示舞臺,以學科教研組、備課組校本教研活動為基礎,開展了全員式、課例化的校本培訓活動。

一、項目引領式教研活動,確定校本培訓主題

以項目引領教研活動,是指學校每學期確定一個學校主導型教改項目,并以該項目為校本培訓主題,推動各學科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改革,組織開展相應的主題式教研活動。學校主導教改項目是在學校最近三年來有影響力的各級課題成果修改的基礎上產生的教改成果推廣項目。負責教師由學校有能力策劃和組織項目開展的校級領導、中層、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擔任。除了負責人外,還有4~6名項目核心組成員,負責計劃的細化和項目的具體實施。

“基于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是2012學年立項的區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學校以省重點教研課題《基于“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研究》為主導,進行了全校層面的普及與推廣,推動全校各教研組進行“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以下是項目逐步推進的流程:

二、三級遞進式理論培訓,以理論引領教師

項目教研,是以項目為題,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教師在完成研究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也是全校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科研活動。它是“行為導向”教研法的一種。

以項目帶動教研,必須讓理論學習先行,提升教師的理論修養,開拓教師的教育教學視野。具體分三步走:

1. “學為中心”總體理論學習,沖擊與提升教師的思想意識

“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生了嗎?改善教師的教無可厚非,但教完=學會嗎?做完練習=掌握嗎?教與學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的效果也應是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學生的學習動力、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科情感、同伴及師生關系等等。”這是夏雪梅博士《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的主要觀點。以此為理論學習的挈領性材料,在全體教師層面進行解讀與導讀,提升全體教師的思想意識和教育教學觀。

2. “學為中心”的學科操作理論學習,促進與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

一個好項目的全面推廣,不但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作引領,更要有可供教師使用的具體的操作技術。“學為中心”的學科操作理論學習,是各教研組依據“學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尋找與本學科相關的較為成熟的課堂教學操作理論。并在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教研組討論交流,梳理出適合本學科的操作模型和操作策略。

如語文教研組重點學習了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的《課型新藝術例談》,梳理了以下一些語文新課型:

數學組重點學習了《徐利與杜郎口自主學習模式的轉型》,梳理出了兩種可供學習和借鑒的課堂教學操作模型:導學式教學和問題式教學。

3. “學為中心”的課例學習,提高與推動教師的課例解讀能力

有了基本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操作模型和策略之后,還需要有針對性的課例引領,才能為教師所真正接受并掌握。因此,在框架理論學習之后,進行課例學習就非常有必要了。這一理論的學習分教研組和備課組兩個層面開展。從形式上具體又分兩個方面:一是看網絡視頻。二是看書面課例分析。

三、課題微研式教材研讀,開展小課例研究

課題微研式教材研讀是指在一節課或一單元的教學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以備課組為單位,以微課題研究的方式解讀教材,分析原因,尋找解決策略,采用針對性改進教學策略,并通過智慧講壇進行介紹和推廣。

例如,語文教研組在前期備課組主題論壇比賽的基礎上,推薦三、四年級備課組作了題為《燃起段落教學的“太陽”——小學中年級“段落”教學的誤區及策略》的主題論壇。先和大家分享了中段備課組在前期互相聽評課活動中發現的段落教學的誤區:①段落訓練缺乏重點;②訓練無序,缺乏層次;③讀寫不合,缺乏指導。又與老師們分享了中段備課組在實踐中采取的一些針對性的改進段落教學的策略和措施。如結合具體課例分享的策略:循序漸進,目標應分級把握;突出重點,教學如層層剝筍;感悟段式,仿寫應寫之有道等。

數學教研組綜合前期備課組教研活動,以大組為單位開展了《基于“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的主題論壇。指出基于“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設計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前必先通過學前調查,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弄清學生已經知道什么,疑惑之處是什么,會了哪些方法,需要怎樣的教學材料和情境支撐才能調動已有知識和方法等,再以教學前測結果為依據設計與展開教學。并結合具體的課例《三角形高的認識與畫法》(四年級),講解如何針對學生的錯例開展教材研讀,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教材:“教材定義的高距離學生有多遠?”“學生生活中已積累的對高的認識是怎樣的?”“如何將三角形的高與學生已建立的生活中的高度進行溝通?需要怎樣的教學材料作支撐?”備課組通過對比實驗教學,總結出“學為中心的三角形高”的有效教學路徑。

科學教研組以《課堂轉型,我們在路上……》為題,以《鐘擺的研究》的對比教學設計為例,介紹了如何從“傳統課堂”的課堂教學向“基于核心問題引領的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課堂教學轉變。從“傳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活動的界定”;科學課堂改革的主要內容;課堂轉型轉什么?走向科學探究轉型活動的觀察標志;課例研究等6個方面,詳細闡述了科學課堂轉型的策略。

四、記錄單式實踐反思,促進教師深度研修

篇(8)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和校本研修,著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以下主要目標:

1、樹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準確掌握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特色與內容,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進行教學。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敬業愛生,為人師表,舉止文明,以學生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術未達到初級水平的教師經過培訓,全部達到初級水平。已經達到初級水平,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中小學教師,省、市級骨干教師達到高級水平,并且進一步提高已經達到高級水平的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4、拓寬學科知識領域,更新學科知識結構,使廣大教師的學科水平,教育教學能力明顯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學研究的能力,力求成為創新型教師。

5、指導教師學會自主學習。立足校本,積極主動地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教師自主成長,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師自主成長的培訓機制和必要的規章制度,提高專業化水平,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6、使教師立足本地,放眼全國和世界,逐漸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三、集中培訓內容和學時分配

本周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分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教育實踐活動、遠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訓的時間不少于240個學時,具體內容和培訓學時分配為:

1、師德教育:32學時,4學分,這是貫穿整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首要內容。主要通過舉辦講座,組織優秀教師報告團,看《師德啟思錄》,開展師德師風大討論及師德教育論壇等形式,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抓好文明禮儀教育。所學課程為:《教師禮儀》《探究教學論》《中小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見的讀本》。

2、新課程培訓:42學時,5.5學分。這是本周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精心組織,使教師在進入新課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學時的集中培訓,在此基礎上,轉入校本培訓。所學課程為《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走進新課程》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課標解讀及教材。

3、信息技術培訓:60學時,7.5學分。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繼續做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和考核工作,不斷提升我區教師信息技術的層次和水平。信息技術已達到高級水平的教師,可以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發揮在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所學課程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上、下冊》。

4、學科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培訓:88學時,11學分。具體內容包括新知識、新理念在本學科教育技能訓練中的培訓。按照基礎教育課程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識為基礎,針對不同學科的要求,開展素質教育理論和新知識的學習,使教師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更好地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結合我區的教育教學實際,重點抓好教師的基本功訓練和課堂教學技能、學科教學技能的訓練工作,把教學技能與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所學課程為:

(一)小學教師用書:

語文:《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新課程教學論,小學語文》、《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小學語文》。

數學:《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改革》、《小學數學參與培訓教程》、《新課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課程教學法叢學》(品德與生活)。

體育:《體育新課程教學法》。

音樂:《音樂課程與示范教學案例》。

美術:《美術教學實施指南》。

(二)中學教師用書由市教育局和培訓院校確定

5、地方課程:24學時,3學分。培訓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據教師的需要另行選定。

四、培訓時間安排

根據省市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區中小學教師已有90%參加了新課程通識性培訓,1、2、7、8年級各學科教師已參加了課標、教材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區教師運用新理念推進教學改革的能力。為確保我區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順利圓滿完成,擬定于:

1、*年4月23日開始舉辦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班,首先組織小學1~3年級全體教師分語文、數學兩個學科進行培訓。中學教師由市教育局組織開始分批分專業的新周期繼續教育培訓。(中學教師的通識培訓由區師訓中心負責)

2、*年暑假對走入新課程的1~3年級、9年級教師進行課標教材培訓。并按照新課標、新教材逐年推進的安排,有計劃地組織完成小學4~6年級教師的新課標、新教材培訓。

3、定期組織教師到中小學聽課、評課,開展課題研討,加強學習反思,有效指導我區課程改革的實施。

4、組織教師開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區校本研修的指導意見和評估管理辦法,確立校本研修培訓基地,并認真總結推廣經驗。

五、培訓要求

1、樹立先進培訓理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終身學習和教師專業化理論為指導,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師培訓理論和實踐,總結以往教師培訓經驗,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重視教師主體參與、開展實踐反思、加強合作學習、體驗成果分享,突出研訓一體,發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學習型團體建設和學習型組織建設,使教師培訓的過程成為教師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過程。

2、更新培訓手段,變革培訓模式。以信息化帶動教師培訓的現代化,充分發揮網絡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堅持培訓與教研、教改相結合,集中研修與分散研修相結合,短期面授和長期跟蹤指導相結合。集中培訓要把理論學習與教學觀摩、案例分析、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把講授與研討交流、教學反思結合起來,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不斷完善推廣專題講座式、“菜單式”、“自助餐式”,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校本研修的學時數與集中培訓學時數的比例應達到2:1以上,針對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新問題,通過自修反思,研討交流等形式進行,把學校建成教師終身學習的學習基地。積極探索以參與式為主的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強培訓基地的師資、設施建設,整合培訓資源。

根據省市新一輪教師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衛東區教師培訓中心承擔全區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的培訓任務。多年的師資培訓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在新的培訓任務中,師訓中心將在先進培訓方式的實踐、新理念與中小學實際的聯系、校本培訓的實施、反思型教師的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適應教師教育發展的需要,師訓中心、局教研室、電教站的資源有必要進行有效整合,不斷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方式,優化培訓手段,大量運用電化教育設施和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技術開展培訓教學。同時為提高培訓者的素質,師訓中心還將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參加省級培訓者培訓,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通過聽課指導、學習反思、課題研討、切實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為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的圓滿完成提供保障。

2、嚴格培訓的管理、考核登記制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長,要支持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中小學教師應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努力探討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

考核堅持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查相結合,平時考查與作業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估相結合。

考核內容包括培訓要求的各門課程,以開卷考試,閉卷考試,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教育教學實踐等方式靈活進行。學員學完全部課程,考核合格,經市教育局審核驗收后發給繼續教育培訓合格證書。

3、落實各項措施,保障培訓經費。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各級政府的職責,要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按照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分級負責,確保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學繼續教育經費由政府、學校、教師個人共同負擔成本經費的機制。按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解決辦法》的規定,本區參加新一輪繼續教育的教師需交納的培訓費如下:

1)、中學教師參培院校由市教育局決定,其培訓費用由所培訓院校確定。

2)、小學教師參加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規定為,預交書費、證書費160元,培訓費240元,(除政府補助外應交160元)(已參加通識性培訓者交書費100元,培訓費110元)

七、有關政策

1、接受繼續教育的教師進修期間在原單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變,學員學習期間各單位要按有關規定酌情給予生活費和交通補助。

2、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費原則上由學員所在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書費、證書費等由學員個人負擔。

篇(9)

校本研修的品質,需要在明確研修目標與內容的前提下,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研修過程,開展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活動,才能得以保障。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研究,就校本研修的過程設計談兩點思考。

一、哪些內容是校本研修過程設計時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

校本研修的過程設計是校本研修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修主題、研修內容、研修流程、研修方式、研修主體、專業支持、質量評估等諸多要素進行分析與思考的結果。

研修主題是研修活動前提。缺乏研修主題,參與者往往是即興發揮,觀點漫天發散,研修活動沒有深度。然而,確定研修主題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既需要扎根于教師的內在需求,又要基于研修活動的目的。如旨在提高教學技能的研修活動,我們可以以“如何提高課堂問答的有效性”為研修主題,基于課例展開持續、深入的研究。

研修內容是研修活動有效性的基礎。不同的研修主題,其研修內容也有所不同。如,以“如何提高課堂問答的有效性”為研修主題,其研修內容可以是提問的內容、提問的方式及教師理答方式等。又如,以“教師課堂指導的有效性”為研修主題,其研修內容可以是教師的指導行為、指導方式、指導對象以及介入時機等。

研修流程及方式是提升研修活動品質的關鍵。校本研修的品質主要表現在問題解決上的研究性、研修過程上的合作性、參與方式上的實踐性以及知識形成上的建構性。不同的研修主題與內容,其研修程序方式也是有所區別的。如,“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這個主題,其研修的流程與方式可以是這樣:第一步,專家講座、互動交流,深刻認識作業的功能,明確作業設計的實踐路徑與具體要求;第二步,修改某一課時的作業,寫出修改理由,并展示交流;第三步,現場編制某一課時的作業,闡述作業設計及運用的思路,并回答同伴提問,展開互動討論;第四步,總結提煉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形成研修案例。又如,“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這個主題,在過程設計時首先對“實驗探究有效性”作一定的思考,梳理其內涵和關鍵要素,然后再進行相關設計、開發工具、課堂觀察、研討改進、形成結論、應用實踐等。

校本研修的過程設計除了要考慮以上幾個關鍵要素之外,還需要把教師置于研修的主體地位,分析其需求與差異,賦予其角色與任務,構筑“學習共同體”;還需要積極爭取研修資源支持,如對優質學習資源的購買等。

二、怎樣的過程設計才能保證校本研修的順利進行

從校本研修活動來看,其研修過程的設計一般可以從行動路徑和研修策略兩個方面來體現。其中,行動路徑是研修活動的“路線圖”,是研修活動的整體架構;研修策略則是具體研修活動中的操作方法的總和。以下就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1.研修活動的行動路徑:規劃研修進程,明確研修任務

研修活動的行動路徑一般包括六個重要環節:(1)選擇研修主題;(2)提供研討素材;(3)組織研修活動;(4)整理觀點并進行觀點交流;(5)達成共識或建議;(6)行為跟進等。要讓每個環節的活動都是有價值的活動,需要活動的策劃者以一定的任務作介質,設計教師參與點,使參加研修活動的教師動起來、忙起來。同時,還要關注差異,為不同層次的教師設置不同的任務,如課堂觀察環節,新教師可以側重教學環節的觀察與分析;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側重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情況的觀察與分析;成熟的教師可以側重教學目標與內容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處理等方面的觀察與分析。

2.研修活動的操作策略:匹配研修內容,指向有效研修

研修過程的設計中,最為具體的工作,便是針對具體的研修內容與研修活動做出的策略設計、方法選擇以及環節預設。

如針對“培養學生運用幾何圖形直觀解決問題能力”這樣一個研修主題,提出了“數形結合,以數化形”“強調直觀,以形析文”和“重視圖例,突出關系”等三種策略。并在每一種策略的具體闡述中,又通過一張流程圖來表達策略的操作過程。

下圖便是第一條策略“數形結合,以數化形”的操作圖示。在圖示基礎上配以文字說明:

第一步是化境為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驗抽象。第二步是以數化形,經歷將數轉化成多種形的過程,體驗演繹。第三步將形歸數,經歷多形中發現共同點的過程,體驗歸納。三步使學生經歷數(式)與形轉化的過程,積累數形結合的基本活動經驗,奠定運用幾何圖形直觀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

篇(10)

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教師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分管理制度背景下開展校本培訓,可以消除教師培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實現長效性和連續性,消除形式化和片面化,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專業發展,有利于教師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可以說,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訓政策導向的“導航器”,是推動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驅動器”,是衡量教師參加培訓多少、好壞的“計量器”。

一、“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政策深入的“導航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了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D2020年)》,其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要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對中小學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2011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每五年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每一位教師要參加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隨后,湖南省教育廳下發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我省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常德市教育局在轉發該文時對學分登記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順利完成“十二五”期間的教師培訓任務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從培訓任務、機制建立、學分登記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對“建立嚴格的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師在5年周期內,需修滿規定360學分(學時)的培訓課程。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不少于120學時,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每5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60學時,所有班主任每5年須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在360學分(學時)培訓中,校本培訓占120學時,占整個培訓課程的三分之一。可見,校本培訓在新一輪繼續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是很重要的。

二、“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目標達成的“計量器”

教師培訓學分制實現的首要條件是,要根據3個方面的要求制訂培訓方案,設置培訓課程:一是學習者所處的專業發展階段,二是學習者當前的學習需求,三是學習者的學習支持條件。如果教師培訓主管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些,培訓課程及其實施必然具有較強針對性,適應學習者的特點。

培訓目標、課程設置、學分量化、過程管理、學習評價等構成培訓的整體性,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作用。要素之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系統,每個要素也是一個子系統。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學習場所這幾個因素,也是具有整體性的,學習者需要系統地設計自己的學習,展開學習,控制學習。如果學習者不能整體地計劃、系統地設計,將直接影響學分取得和學習效果。

校本培訓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陣地,立足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再學習、再提高的一種培訓形式。

桃源縣在新一周期的教師培訓中,結合本縣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桃源縣教育局、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制訂了《桃源縣中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方案(2010―2015年)》及《桃源縣教師校本培訓工作考評細則》。考評方案從“職業道德執教規范”“職業技能教科研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科研課題研究”“校級和校際教研”“青年教師培養”等模塊,圍繞“廉潔從教”“文明執教案例”“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等33項具體內容。采用分析討論、學習交流、展示答辯等培訓方式,選修或必修相關內容。同時,從“組織與管理”“基礎建設”“培訓內容”“培訓機構”“培訓效果”等方面,按照“培訓制度”“新課程理論培訓”“培訓方式”“培訓措施”“培訓效果”等具體評價內容。采用100分制對單位與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考評。

三、“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模式創新的“驅動器”

為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認識,掌握其培訓現狀與需求,桃源縣特別注重聽取廣大教師對新一輪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方法及校本培訓內容、方式、評價考核等方面的意見,多次在桃源縣中小學范圍內開展了培訓需求調研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會同縣教育局領導組織師訓教師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培訓的迫切需求。僅就2013年開展的調研活動來看,收回調研問卷500多份,參加座談教師達300多人,收集整理了部分中小學校本培訓經驗資料10多本。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以往的教師培訓還存在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評價考核失真等諸多問題。

我們通過對調研情況的分析,認識到改進與創新培訓內容是解決教師培訓問題的突破口。為此,我們在設計培訓內容的時候,力圖做到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尊重學員的實際需求,讓全縣每一個教師都有培訓的機會。本著這樣的服務宗旨,桃源縣進修學校為特殊教師群體量身定做了不少培訓項目。近幾年的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導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后備干部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考慮到偏僻鄉鎮村小的教師信息閉塞、教學任務重、電腦操作水平欠缺的客觀情況,特地為他們安排了暑假集中培訓,為他們開設了“新課標解讀”“課件制作”“校本研修基礎理論”等課程。

在如何突破培訓內容的問題上,陬市鎮、龍潭鎮、漆河鎮的200多位參加調研座談的老師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每次培訓的內容老是那些教育教學的理論,我們學的時候感覺是那么回事,但是回來之后還是不知道怎么做……

這些信息沉甸甸的,猶如重錘敲打著我們的每一條神經,深刻思考之后我們幡然醒悟。

在近幾年的校本培訓實踐中,我們正視現實,敢于實踐,不斷創新,培訓方式由“單式”轉向了“多式”,我們走出了“灌輸式”“講授式”“教條式”的培訓老路,構建與實施了“案例式”“情境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的培訓活動。“2+3”教師培訓模式,以及與模式特點相應的“四結合”就是教科室、繼教室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整合而成的策略。

1. 理念輸送與案例分析相結合

我們依托高校,長年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嚴格按照5∶3∶2的比例設置教師培訓團隊,聘請西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專家來校上課、講學,每年聘請專家十多名,一線骨干教師三十多名,他們博學多才、理念前位,學員無不為他們的理論修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折服。同時,我們充分發揮我校附屬實驗學校這個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教師研修活動。除此以外,我們還把湖南省桃源縣文昌中學、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湖南省桃源縣三陽鎮中學等8所學校作為進修學校開展教師培訓的基地,充分整合教育資源,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上掛高校、下聯中小學的培訓機制,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了優勢互補。

2013年3月,我們為了推動桃源縣中小學的校本研修工作,召開了桃源縣中小學校長、人事專干專題研討會,聘請了西北師范大學李瑾瑜教授、院長來校講學。我們還主辦了全縣中小學教導主任、骨干教師校本研修專題研討活動,分別聘請了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學校的知名專家講學。通過專題研討,大家把握了校本研修的理論,明確了桃源縣開展校本研修的具體思路。

我們針對部分教師知識儲備過少、教學技能單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閉塞等問題,在培訓內容設置層面,我們大力改進,從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出發,特別是選擇以教育教學技能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課堂教學環境。如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我們開展了以“新課程背景下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課堂教學探討”為主題的研討課觀摩活動,學員現場聽課評課,共同交流研討課的教學情況,及時解答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有效地解決了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在小學學科教師跟班研修中,我們帶領學員來到高效課堂示范校――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參與他們的課改實驗活動,學習教研組集體備課技巧,參與制作導學案,讓全體學員在學中做,在做中體驗,不斷提升學科教學專業能力。

2. 名師引領與骨干帶動相結合

我校名師李安軍的美術教學打造了“美術工作室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為工作室配備電腦、彩印機、一體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安軍美術工作室”,這是一個藝術創想的實踐空間,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能夠使教師更加主動參與其中、帶有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形式――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更好地激活了農村美術教學。40米藝術長廊延伸至盡頭的“安軍美術工作室”為老師們營造了寬松自由、充滿人文與藝術氛圍的學習環境。老師們在美術活動――這種特殊的游戲中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表達,發現小天地里的大世界。工具材料充足是工作室教學環境的優勢,老師、學生來到這里,根據自己的意圖,拿起工具,選擇材料就可以進行創作。為師生們分門別類放置的期刊、畫冊、圖片、教師自刻的近千張CD影像資料、上百本教師美術藏書隨時供老師、學生翻閱、瀏覽、查看,幫助他們在綜合的美術學習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開放的美術工作室使受訓教師與學生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美術工作室活動模式在校內教學中的運用,體現了尊重教師發展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個別分層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在湖南省美術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校《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走向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的經驗交流,受到與會領導及教師的高度評價。

特級教師葛國清是我校師訓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在“湖南省優質空間課堂”項目申報中,個人成功獲得“首席教師”榮譽,所帶領的團隊獲得優秀團隊稱號。

名師的引領帶動了一大批優秀的骨干。2014年9―11月,湖南省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培訓五、六班的培訓落戶桃源,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桃源縣實驗學校高質量地完成了湖南省教育廳交給的任務,學校骨干教師江華波、王惠娟、黃敏、劉娟等,分別展示了案例課《角的度量教學設計》《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等優秀教學案例,受到了來自湖南省14個地州市的參訓老師的高度評價。

名師引領,骨干帶動,使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2014年5月小學學科教師培訓的跟班研修中,我校首先選派實驗小學骨干教師赴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學跟班學習,然后回到各自的崗位,帶領桃源縣小學學科骨干教師在崗實踐探討,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如小學語文學科教師針對“如何避免語文教學走入肢解課文的怪圈”話題,很多老師都主張以“肢解”為契機,將“生成”化為“精彩”,組織學生開展正反小辯論。讓學生在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時進一步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然后積極思考,組織最有感染力的語言駁倒對方以維護自己的觀點。在這一系列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中自主完成“與文本、編者的對話”,達成課程目標。這樣的閱讀教學不算用“教條”“牽鼻子”,而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發創新思維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標準。如果把“哈姆雷特”解讀成了“李爾王”,那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就都要走調了。

培訓過程中,要求參訓教師按所任教學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課,我校組織教研室教研員對展示課進行評定通報。在中心小學校長培訓活動中,我們組織了掛職培訓,要求中心小學校長到桃源縣高效課堂示范學校――湖南省桃源縣漆河鎮中心小學、湖南省桃源縣茶庵鋪中心小學,名優學校湖南省桃源縣彰江小學掛職鍛煉,集中學習這些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管理,讓校長在與名校的零距離互動中感受高效課堂,學習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3.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

2009年,我校第一次作為教學點參與了湖南省萬名班主任遠程培訓項目。在桃源縣教育局領導的重視,學校領導班子的周密安排,全體師訓老師的齊心協力下,桃源師訓一炮打響,桃源班主任一班順利地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班級。同時,這一支優秀的培訓團隊從此就有了更好的發展因子。

隨著遠程培訓事業的興起,我們的培訓管理也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格。從多人帶班到后來的兩人或一人帶班(班主任、輔導教師),培訓教師們的輔導和管理能力越來越強。無論是國培還是自主培訓項目,桃源的各項指標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兼具美術和技術的班級學情簡報已經成為了遠程平臺的一大亮點。簡報的激勵加上精細的輔導,讓參加遠程培訓的學員一步步進入培訓的最佳狀態。

當然,書上得來總有限,功夫還得親身練。我們把集中縣城培訓與送培下鄉相結合。開展“送教下鄉”“送培下鄉”的活動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校本培訓的一種常態,它集中凸顯了中小學教師將教學理論變成具體教學實例的一種演繹水平。我們把桃源縣所有中小學分成東、西、南、北、中幾個片區,每個片區選擇一所學校為基地學校,近三年來,我們以這些基地學校為依托,開展了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動,將遠程培訓的課程精髓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讓學員對新課標、對新課程有了真切的體會。

校本研修是教師研修之本。網絡研修的線上、線下結合,同伴互助、結對幫扶、觀課、摩課等都是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2+3”教師培訓模式,“2”是指兩個階段,即“集中培訓階段”“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一個是“集中培訓階段”,學員在我校集中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教學能力的集中培訓;另一個是“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學員集中培訓結束后,回到所在學校參加規定課時的校本培訓,完成相應的作業,或完成規定的分散研修任務。只有兩個階段培訓均合格,才能頒發培訓合格證書和繼續教育證書。這樣做,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新理念的實施,有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落實。

“3”是指集中培訓階段的三個模塊。即“專業引領”“教學實踐”“總結提高”。在集中培訓階段,按三個模塊組織培訓。“2+3”培訓模式,遵循了“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認知規律和能力在實踐中培養的練習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很切合我們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實際。

4. 課題研究與課堂實踐相結合

用課題研究來引領課堂教學與教師培訓的實踐,是我們近幾年來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大特色。目前,我校正承擔著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項課題“農村中小學“三?四”式校本培訓實踐研究”的課題。“三?四”式的基本含義是:“三”指義務教育階段內三種不同類型或者不同塊面的學校,即“城鎮中小學”“鄉鎮中學”“中心小學”“鄉鎮村、完小”;“四” 指每一類型學校所構建的四種校本培訓模式,如“城鎮中小學”校本培訓主要運用的模式有:①網絡自學模式;②專題訓練模式;③骨干示范模式;④課題研究模式。

這一課題的實施,在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中起到了引領與指導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中小學教師“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課堂,體驗到了教師“任務式” “參與式”“案例分享式”的研修成果。

2013年,我們創辦了內部交流刊物《桃源師訓》,至今已有四期成果,這本內部刊物的發行為桃源縣中小學老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四個結合,多種形式,我們把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加工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大餐,讓一線老師見色動心,聞香動腳,嘗味欲罷不能。

近幾年來,我們共組織培訓項目18項,培訓人數6118人,參訓率達98G以上,合格率達95G以上 。網絡研修是目前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們在縣教育局領導下花大氣力,下大功夫,除了提前完成全員遠程培訓外, 還借助省網、國網平臺,指導教師堅持網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方法。2015年桃源縣作為參與教育部師范項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湖南省四個單位之一,推薦8個單位350名中小學教師參訓。在全國學情總結視頻會上,桃源縣被評為優秀項目縣,湖南省桃源縣實驗學校數學一組被評為優秀教研組。

上一篇: 企業辦公室副主任 下一篇: 小學教師職稱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电影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 日本午夜精品久久 | 日韩中文AV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