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句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3 23:49: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關于端午節的句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2、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3、不管歷史如何嬗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自從屈原投入汩羅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國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靈魂將得到洗練和超度,割之不斷、揮之不去,進而升華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精神。

4、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DD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5、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6、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7、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

8、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詩人,憂國憂民。“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史官,信念堅強。“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勇士,斗志昂揚。“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不畏。

10、當我們面對別人的災難,日漸麻木時;當我們遇到挫折,憤世嫉俗時,不要讓敵意遮住了雙眼。去相信世界還有愛。也許曾經被傷害,曾經被欺騙,可是為什么要寧可相信讓人痛苦的東西,而拒絕去接受美好呢。

11、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12、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13、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14、“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極其隆重的節日,她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而誕生的。可以說,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二千多年來,每年都以一個隆重的節日來紀念一個詩人的逝世。

15、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在這并不美好的現實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讓凡塵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回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一些。

16、杯酒過汨羅這個耐人尋味的已然離我們遠去,可以探尋的足跡唯有盤中微微泛黃的粽葉,婉轉西流的汨羅江和江邊那一縷亙古不變的。

17、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篇(2)

自制幾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葉,街頭買了瓶雄黃酒,加上內心深處的幾許關懷,作為禮物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棕子好甜怡人醉,共訴人情酒一杯,道上一句祝福語,端午生色星光輝,道路平穩無妨礙,心靜安寧樂相隨。祝您和家人端午節快樂!

總盼望幸福把你擁抱;總期望健康與你同在;總希望快樂將你圍繞;總奢望能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總是想把最好、最真誠的祝福送給您,不僅是在每一個節日,而且是在每一天,愿平安、幸福和快樂永遠與您及您的家人相伴相隨!祝端午節快樂!

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粽葉裹住你過去的美好,米粒黏住你現在的幸福,龍舟承載你未來的夢想。鑼鼓敲響歡樂,鞭炮驅除煩惱,短信帶給你幸運。端午節快樂!

粽子尖尖角,祝你身體好。咬口粽子粘又軟,嚼在嘴里香又甜,咽到肚里胃溫暖,吃了今天想明天。生活質量節節高,讓你天天都解饞。

粽子里面都是米,我的心里最想你!吃口粽子暖心底,想你時候最歡喜!借助端午祝福你,愿你好運好福氣!幸福永遠粘著你,平安永遠陪伴你!端午節快樂!

粽子里有米,我心里有你;吃口粽子入嘴,想你想的迷醉;搖搖晃晃真舒服,借助端午包裹祝福,祝愿你愛情好比春風沐,生活快樂又幸福!

20xx關于端午節有哪些祝福語

一片粽葉,包不下我的思念情濃,裹不下我的悠悠祝愿;一句問候,送不出我的日夜牽掛,表不了我的一生情誼。但端午到了,我還是只想說一聲,祝你快樂就好!

端午節就要到了,“粽”然是千山萬水,隔不斷我對你的掛念。“粽”然千頭萬緒,我也會記得給你稍去我的祝福;祝我最好的朋友,端午節過得愉快!

忙碌的日子讓彼此疏遠,但知心的朋友卻一輩子難忘;人生其實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愿你昨天值得回憶,今天盡情發揮,明天充滿機會!預祝各位朋友端午節快樂!

端午到,嘗粽忙,嘗個棗粽香甜溢,祝愿生活多甜蜜,嘗個肉粽滿口香,祝愿家庭福滿多,嘗個豆粽有滋味,祝愿愛情多趣味。端午節祝愿生活如粽子多滋多味。

看到“粽”是最開心的事,聞到“粽”是最快樂的事,吃到“粽”是最幸福的事。端午節,愿你吃出平安,吃出浪漫,吃出甜蜜,吃出如意,吃出歡喜。

我要扒掉你的衣,舔舔你滑溜溜的身體,再咬你兩口,直到到達你心里。哈哈,不要害怕,我說的是粽子。端午節到,祝大家節日快樂!

碧綠的艾葉里,包裹著幽香的粽子。幽香的粽子里,有絲絲的祝福。祝福你生活每一天,幸福美麗,快樂如昔。祝端午節快樂!

篇(3)

米與米相粘,快樂溫馨伴;葉與葉相疊,鈔票疊不絕;線與線纏繞,好運跑不了;粽與粽相結,祝福不停歇。端午節,我給你祝愿,祝你總如愿,快樂每一天!

喝上一杯雄黃酒,好運必定能長久,吃上一粒香粽子,快樂伴你一輩子,戴上一個小香囊,幸福生活萬年長,再來一個賽龍舟,今年又是大豐收,端午節愿你吉祥如意,開心永伴。

你可能現在正在品味我給你包的粽子,你可能發現粽子里只有米沒有餡,都怪的包棕子時太想漏餡了,這寓意我對你的愛是無限(餡)的。

你怕熱,卻偏偏裹衣服件件;你怕疼,卻偏偏緊腰帶根根;你怕累,卻偏偏戴首飾點點;你游泳,卻偏偏連衣服都不脫。這不,被熱熟了吧。

奉上一顆祝福的心,在這喜慶的日子里,愿幸福、如意、快樂、鮮花,一切美好的祝愿與你同在。端午節想起你,發個短信問候你,想不起我沒關系,只要你快樂又順心,就是我由衷之愜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端午至而念朋友兮,發短信以祝福。龍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樂而少愁。衣袂飄而人美兮,諸事順而體碩!

你的臉比陳世美還美你的眼比諸葛亮還亮;我的愛比魯智深還深我的情比關云長還長,但我的諾言比孫悟空還空。

風和日麗,今日端午,粽子飄香,龍舟正舞,聽得耳邊鼓,歡聲陣陣,引我情愫,一杯雄黃酒,滿載祝福,我在身邊,有何孤獨?關懷在心,好運一路。端午節里,溫馨在你身旁守護。

看著那蜜蜂花叢間盤旋,看著那蝴蝶樹林間跳躍,孤單的我對你倍加思念,發條短信傳遞我的思念,順帶問句:端午快到了,粽子啥時候給我快遞過來?

距離,有近有遠。記憶,彼此相連。聯系,時多時少。情誼,永恒不變。短信,今朝一段。祝福,天天相伴!

篇(4)

2、端午節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門前掛,粽子迷香鼻尖傳。十全十美心盼望,舉家團圓日夜期。短信祝福悄來到,愿你端午合家歡。

3、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4、屈原的一生無疑是悲壯而又偉大的。雖然他在政治上失敗了,但是他始終不渝的效忠祖國的愛國熱情,堅持不懈的抵御強敵的戰斗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來,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緬懷尊崇和愛戴,感召和影響著無數中華兒女。

5、鋤禾在端午,汗滴禾下土。為了盤中餐,生活不怕苦。朋友送祝福,清涼能解暑。事業展鴻圖,機會不勝數。健康永常駐,快樂不迷路!端午快樂!

6、甲:今年的端午節,你們老板發的是粽子還是其它什么啊?乙:今年端午老板發脾氣了。

7、風中飄過一朵哭泣的云,撕扯著六月的鱗片。如果思念的風還能吹醒季節,就像吹醒汨羅河橋頭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葉在離*與天問之間自由的泅渡。對于那些擦肩而過的許諾,我會牢牢嵌進心里,永不忘記!

8、艾葉飄香,給你帶來靈氣!粽子味美,給你帶來財氣!屈子顯靈,給你帶來福氣!衷心地祝你及全家節日快樂,萬事順利!

9、屈原的一生無疑是悲壯而又偉大的。雖然他在政治上失敗了,但是他始終不渝的效忠祖國的愛國熱情,堅持不懈的抵御強敵的戰斗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來,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緬懷、尊崇和愛戴,感召和影響著無數中華兒女。

10、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學,學什么像什么,我記得那天你學劉德華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節來了,我想你也應該給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殺,如何?

11、我也買來艾蒿菖蒲掛在門旁,看著翠生生的菖蒲,聞著撲鼻的艾香,我的思緒載著我的心兒,穿越千山萬水,親近了家鄉,聞到家鄉端午節特別的味道,看到家鄉端午節特別的風景。

12、愛是緣,被愛是份。緣隨天意,份卻在人為。緣分是前世臨終前的感情延續,緣分是此生輪回前不變的誓言。緣分是你我曾說過的幸福約定,緣分是再做人時還能在一起的美好夢想!親愛的,祝你天天開心,天天快來!

13、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艾葉香,麥浪黃,人間美景是端陽。

14、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哪家有出生后過第一個端午節的孩子,村里人特別重視,無論是不是自家的親戚,人們都會買上兩尺紅布頭或是一條紅紅的蛤蟆褲兜老虎兜,里面包上幾十粒糖果,送過去給那家孩子,說這樣孩子會旺旺相相地生長,孩子將來生活會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15、端午節快到了,甬城街頭小巷,到處飄散著粽子的馨香,也隨處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們,臉上充滿節日的喜氣。人家的門楣上柱子旁早掛上了一把新鮮的菖蒲艾蒿,它們為主人把持著門檻,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驅除著邪氣,守護著安寧。

16、那時的端午節每每會到河邊采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著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粽子。那時只是想著如何能多吃兩只,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粽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17、【端】上一碗好運,【捂】住滿滿的幸福,【接】著財富的降落,【快】點吃個粽子,【樂】呵輕松一笑!祝你端午節快樂,幸福一生,甜蜜永恒!

18、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19、“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2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粽”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萬水千山“粽”是情。端午節,要吃“粽”,祝你“粽”橫四海,“粽”是走運!端午節快樂!

21、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跡。時過境遷數千年后的今天,我們都忘了這一切一切。我們所記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剛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22、常常把你思念,喜歡你青澀的外表,愛上你美麗的內心,總是忍不住想吻你,我要大聲說‘我愛你——粽子’,呵呵,端午節到了,愿你快樂相伴,萬事如意。

23、“端”著溫馨的祝福,“舞”起輕柔的思念,“節”省所有的時間,“祝”福親愛的朋友,“擬”出別致的短信,“快”出動車的速度,“樂”在你的心上。

24、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發短信,發前動心,發中開心,發后不煩心。愿你端午節吃得香,玩得樂!

25、端午節工作指導方針,以友誼為基礎,以手機為平臺,以短信為手段,以祝福為目標,以你為工作對象,以笑容為考核標準,工作完成以后請吃粽子宴。

26、花兒嬌,酒兒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兒清,蜜兒濃,蜜不甜人人自甜;節兒樂,粽兒香,粽不迷人人自迷。端午,節不樂人人自樂!

27、屈原,中國著名的愛國詩人。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28、端午節各省風俗:山東早起飲杯酒,傳說可以辟邪毒;陜西興安觀競渡,興平端午耍人偶;湖南攸縣供龍首,草船泛水送瘟疫;江蘇嘉定過端午,無論貧富買鰉魚。

29、我粽言粽語的祝福你:平安健康!我粽模粽樣的祝福你:幸福溫馨!我粽看粽吃的祝福你:端午快樂!

30、許多年過去了,家鄉的習俗有的也稍有改變,但不變是淳樸厚道的民風人情,不變的是人們對于端午節的年復一年的歡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許會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滲入骨髓的鄉心鄉情,磨不掉珍藏在記憶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溫馨氣息。“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年年歲歲端午節,歲歲年年故鄉情,家鄉的端午節,我無論在那里,都能聞到麥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我祈愿家鄉的父老鄉親安康幸福,祝愿家鄉人節日快樂!

31、家鄉端午節也有插艾蒿的習俗,那些艾蒿都是在端午節那天早上,人們自己到田頭地埂找到野生的一蓬,然后割回來。并不是每家每戶都要親自去割,左鄰右舍只要有一個人去了,他一定會割來一捆,然后分發給其他人家。于是,一個早晨,你只看到幾個人去割艾蒿,但吃完早飯,會看見村里所有人家門上都插上了青青的艾蒿。

32、端午,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33、今天端午節,愿你乘坐好運的龍舟,飲一杯消災的雄黃酒,采一株長壽的艾葉,佩一個吉祥的香囊,吃一個香甜的粽子,有一個祥和的家庭,多一個幸福的微笑。祝你端午節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34、艾葉又飄香,時間近端陽;低頭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問候送心上;屆時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嘗一嘗,瑞氣滿口香。

35、紅豆寄相思,糯米呈祝愿,大紅棗報平安,土雞蛋愛裝滿,荷葉打個包,祝你端午吉祥如意,合家美滿,順順利利!

36、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于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37、端午節的粽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的長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包制成一只只粽子,開水一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樣的享受啊。什么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讓千古的人們都為之沉醉。

38、艾草的清新,粽子的甜香,氣味繚繞,讓您感受生活的美妙;人群的攢動,龍舟的賽跑,時間重要,讓你體驗緊張的奇妙。端午愿你玩的開心,吃的好,過的逍遙!

39、單純的你,“粽”是被人關懷;善良的你,“粽”是被人保護;可愛的你,“粽”是被人疼愛。今天端午節,希望今天的你,“粽”是被人祝福。端午節快樂!

40、禁止端午節不理我,禁止吃棕忘了我,禁止包棕不幫我,禁止閑暇的時候不想我,禁止有搞笑的信息不發給我,端午節快樂!

41、今年送你的粽子不一般,有開心餡的‘粽’幸福,有平安餡的‘粽’健康,有吉祥餡的‘粽’如意,有財富餡的‘粽’好運,你可要收好,愿你端午節快樂。

42、端午節起源于春秋戰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民謠唱到:“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關于節日的由來有很多,有紀念伍子胥的迎濤神,有紀念孝女曹娥,有紀念詩人屈原等等。但關于惡日的傳說最早,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43、當你睜開眼晴時,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個陽光般的心情;閉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問候,晚上做個好夢,祝端午節快樂!

44、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在這并不美好的現實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讓凡塵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回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一些。

45、今日端午,讓我托詩人的福,請你多吃些粽子;偶爾的繁忙,不代表遺忘;夏日的到來,愿你心情舒暢,曾落下的問候,這一刻一起補償,所有的關心,凝聚這條短信,祝端午節快樂。

46、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給朋友,祝端午節快樂!

篇(5)

定義必須以單句的形式呈現。不管命題人在題干中有沒有明示,同學們給出的“定義”都必須是單句。由于命題人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比較復雜,一般都由好幾個單句(甚至復句)組成,同學們如果缺乏“強烈的單句意識”,極容易導致“答題不得分”。

又,既然定義必須是單句,在對材料進行分析、鑒別、篩選、整合的時候,最好首先找到一個“主干句”,然后再把其他有效材料變成這個“主干句”的修飾成分。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主干句”。碰到這種情況,就必須從材料中篩選出能夠充當“主干句”的賓語中心詞(主語、謂語則不必找。主語必定是“定義”的對象,謂語必定是“是”。)。

例1將下面關于“修辭”的闡述,組合成一句話,給“修辭”下個定義。可適當增刪詞語。(45個字以內)

①這是一種活動。

②這種活動的展開要依據題旨,也要依據情境。

③這種活動與寫作者有關,也與說話者有關。

④它用在寫作者和說話者要表達的內容上。

⑤它要運用到各種語文材料,也要運用到各種表現手法。

⑥它的表現要恰當。

解析: 命題人提供了六個句子,其中②句、③句和⑤句還是復句。要組成一個單句給“修辭”下定義,首先可以看看能不能從材料中找到一個“主干句”,分析后發現①句是比較合適的。接下來再對其余五句進行“整合”,使之全部變成“活動”的修飾成分。

參考答案:修辭是依據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和表現手法,恰當地表現寫作者和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的一種活動。

例2根據下列信息,給“個人存款實名制”下定義。

據有關方面介紹,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操作后,我國將全面推行個人存款實名制。目前,國際通行的個人存款辦法是,儲戶到銀行存款必須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并要提供足以證明姓名真實性的身份證等相關的法定證件。我國開始實行這種儲蓄管理制度,是為了與國際接軌,提高儲蓄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試點操作表明,這一辦法使儲戶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受到普遍歡迎。

解析: 命題人提供的材料共四句話,而這四句話沒有一句可以充當“主干句”。要用一個單句給“個人存款實名制”下定義,就必須考慮主謂賓的問題。主語當然是“個人存款實名制”,謂語是“是”,賓語就變成了解題的核心問題。經過分析可以發現,賓語應該是第三句中的“儲蓄管理制度”。這樣,這個定義的“主干句”就形成了:“個人存款實名制是一種……儲蓄管理制度。”

參考答案: 個人存款實名制是一種個人存款必須使用真實姓名,并提供相關法定證件的儲蓄管理制度。

二、 定義的內容必須是本質屬性

定義所包含的必須是也只能是該事物的本質屬性。命題人提供的材料常常比較蕪雜,需要同學們睜開“火眼金睛”去鑒別和篩選,把最能體現本質屬性的材料篩選出來。

例3對下列文字進行篩選和組合,給“圖書目錄”下一個定義。

①圖書目錄是一種工具書。

②圖書目錄是能夠幫助人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③圖書目錄的用途是供人們查找的。

④圖書目錄分為“簿式書目”和“卡片式書目”等。

⑤圖書目錄是按照一定順序編寫的。

⑥圖書目錄記錄書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況。

解析: 命題人提供了六句話,但第②句講的是作用,第④句講的是分類,均非圖書目錄的本質屬性,組合時應予剔除。

參考答案: 圖書目錄是記錄書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況,按照一定順序編排、供人們查找的工具書。

例4閱讀材料,請用一個單句,為“厄爾尼諾”下一個科學的定義。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文的音譯,原意為“圣嬰”,即上帝之子。這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魯和厄瓜多爾的漁民,對每年年終時海水水溫季節性上升現象的稱呼,由于它往往出現在圣誕節前后,才得到了這個名稱。但是目前科學家們僅僅把那些升溫劇烈的年份才稱為“厄爾尼諾”。因為只有海水升溫劇烈才會造成巨大的生態變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的災難。

解析: 命題人提供的五個句子應該說都與“厄爾尼諾”有關,但第一句并沒有揭示出“厄爾尼諾”的本質屬性,而第二、第三、第四句也都只有部分文字是有效信息。完成這道題,同學們需要科學地分析,慎重地篩選。

參考答案: “厄爾尼諾”是由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海水升溫劇烈,使生態發生巨大變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災難的天氣現象。

三、 定義的語序必須相對合理

以單句形式呈現的定義,除“主干句”外,其余能體現本質屬性的材料都要改造成修飾成分,如定語或狀語。而這些修飾成分的排列,常常不是隨意的,語序要盡量合理,符合習慣或事理。一般而言,先排狀語,再排定語;多個定語的排列,一般又遵循下列順序:表領屬的短語――表數量的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名詞短語。

例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不超過35字)

①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

②端午節的時間是在每年的夏歷五月初五這一天。

③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但大多認為源于紀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戰國時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④過端午節人們通常要賽龍舟,今年湖北就舉行了龍舟競渡活動,香港、澳門也派了代表隊參加。

⑤過端午節時南方各省區人們通常要吃粽子,這是用箸葉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種食品。

端午節是__________

解析: 材料的“主干句”是:“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能體現“端午節”本質屬性的文字依次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夏歷五月初五”“紀念……屈原”“賽龍舟”“吃粽子”。分析、鑒別、篩選出上述信息后,同學們接下來就應對這些短語“合理排序”了。

“夏歷五月初五”是表時間的狀語,自然應該放在最前面。余下的文字中,“我國民間”是表領屬的短語,“一個”是表數量的短語,“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紀念屈原”是動詞短語,“傳統”則是一個形容詞。

參考答案: 端午節是夏歷五月初五我國民間的一個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例6請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擬寫一條“魔術”的定義。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楚,不超過50個字。

魔術這種雜技節目以不易被觀眾察覺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體在觀眾眼前出現奇妙的變化,或出現或消失,真可謂變化莫測。這種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學的原理或某種特殊的裝置表演各種物體、動物或水火等迅速增減隱現的變化,令觀眾目不暇接,產生奇幻莫測的神秘感覺。魔術廣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篇(6)

詩和詞是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形式,而同樣古老的傳統節慶與詩詞結緣也已十分久遠。早在我國流傳至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年節時人們慶祝豐收、拜賀新歲的詩句。魏晉已降,與詩詞藝術進入巔峰時代相同時,傳統節慶也日漸發展和完善,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和喜愛。文人墨客參與其中,難免高歌淺唱,矚筆成句。僅在流傳至今的古典詩詞之中,以節慶為主題的佳作名詩即層見疊出,許多文字早已成為流傳不輟的千古絕句。

1 古典詩詞中的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在1911年以前稱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漢武帝頒行《太初歷》始,新年就定在夏歷的正月初一,此后歷代相延。春節,在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形成為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傳統,它負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是億萬中國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節,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每到此時,總是詩興大發,賦詩言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這些詩篇,有的描寫春節的習俗,有的抒發詩人的情懷,是春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們通宵達旦地守歲,等待天明。南朝詩人徐君倩的《共內人夜坐守歲》,描寫了除夕之夜,闔家團圓,一邊飲酒一邊等待天明的情景:“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碳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唐太宗李世民在《守歲》一詩中描繪了皇宮之內除夕守歲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唐代詩人張說的《欽州守歲》表達了春節辭舊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義:“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宋代晏殊的《元日》描繪了人們斟滿美酒,貼上門神,祈求福壽的情景:“屠蘇醴酒盈金校郁壘神符衛紫關。三境上真垂介福,綿綿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一派喜慶吉祥的節日景象:在嗶嗶啵啵的鞭炮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把溫暖吹進屠蘇酒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飲著屠蘇酒,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天的旭日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忙著除舊布新,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慶賀新春佳節。

春節有拜會、拜年的習俗。三國曹植的《元會》:“初會元祚,吉日為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衣裳鮮潔,黼黻玄黃。珍膳雜沓,充溢圓方。俯視文軒,仰瞻華梁。愿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皇室榮貴,壽考無疆。”描繪了皇帝在“元日”這一天朝會群臣的景象,君臣穿著有華美紋飾的禮服,朝堂上陳列著美味佳肴,君臣歡笑喜悅,祈祝皇家榮貴,祝愿皇帝萬壽無疆。

普通農家的新春佳節也別有一番風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此詩風格清新,展現了農家慶祝新年的情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清代吳曼云的《壓歲錢》:“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描寫了兒童得到壓歲錢,悄悄藏在枕頭底下,琢磨著是買爆竹還是買蕭吹,興奮得整夜睡不著覺。清新自然,十分傳神。

春節還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容易讓人感到歲月的無情,因此,感慨時序變化和時光流逝,勉勵人們珍惜光陰,是春節詩詞的另一大主題。北宋文學家梅堯臣的《除夕》詩云:“莫嫌寒漏盡,春色應來早。風開玉砌梅,熏歇金爐草。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年華日夜催,清鏡寧長好。”

2 古典詩詞中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據一般的文獻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漢已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元宵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賞月、觀燈是元宵節的主要活動,也是歷代元宵詩詞歌詠的主要內容。唐朝詩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繪了元宵之夜家家賞月觀燈的盛況:“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唐朝盧照齡的《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描寫了元宵節的各種燈飾,遠看如繁星落地,近觀如明月高懸,更有少女的笑臉相映成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宋代曾鞏的《上元》:“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鈾毛。”詩人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只見月光如水,花燈似星,一群少年騎馬馳騁,意氣風發。詩人感慨萬千,勉勵向年輕人學習,煥發生命的活力。

元宵觀燈賞燈之際,人們還參與猜燈謎的游戲。清人顧震濤有一首《打燈謎》的詩:“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除了觀燈賞燈,元宵節還有一項傳統活動,那就是吃元宵。在歷代的元宵詩詞中,也有很多歌詠這種節慶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調元在《元宵》中描繪了元宵節深夜小販叫賣湯圓的情境:“”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3 古典詩詞中的清明節

清明作為重要傳統節日,它是唯一兼節氣與節日于一身的時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為時令的標志,時間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歷的4月5日左右)。清明時節,天地明凈,空氣清新,自然萬物顯出勃勃生機,“清明”節氣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漸將與自己日期臨近的寒食節俗納入名下,清明由普通節氣演變為重要民俗節日。作為清明節文化的載體,清明節詩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人統計,在《全唐詩》和《全宋詞》中,與清明節有關的詩詞達八百首以上,現存清明節詩詞的總數可能幾倍于此。

提到清明節抒懷的詩詞,就不得不說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的廣為流傳不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繪了清明時節的物候。在每年清明節的絲絲細雨中,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這首詩。

早在戰國時代,介子推的故事就與清明節產生了聯系,后世更相傳清明節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節歌頌介子推就是理所當然了。北宋黃庭堅《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由清明時節百花盛開的景象聯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進而思考人生的價值。

凄風苦雨再加上離愁別緒,使清明節詩詞籠罩在一片愁云慘淡中。如唐代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大唐帝國的兩座都城長安與洛陽,聚集了無數文人墨客,也飽含了這些人的辛酸血淚,洛陽城東,張繼惆悵;長安城內,顧非熊憔悴,其有詩《長安清明言懷》:“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詩人在清明節都是愁云慘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雖然歷經坎坷,但始終保持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平穩心態,一首《南歌子》一掃哀節悲涼,讓江南的春意躍然紙上:“日薄花房綻,風和麥浪輕。夜來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緬懷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宋代高翳《清明》);人們懷念親人和故友:“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人們踏青郊游:“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北宋程顥《郊行即事》);人們蹴鞠“白打”,強身健體:“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露雀罄礎!保ㄌ拼韋應物《寒食》);人們蕩秋千,放紙鳶:“好似隔簾紅杏里,女郎繚亂送秋千”(韋莊《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節慶活動在古典詩詞中生動再現,古典詩詞也因為節慶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蘊和更加長久的生命力。

4 古典詩詞中的端午節

古代有以地支記月的習慣,稱五月為“午月”。從史籍上看“端午”一詞最早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為夏季大節,它從夏至節俗演變而來,人們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這一天煮粽子吃,人們把這一天當做夏至一樣的大節日來對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來專指五月初五。

《全唐詩》與《全宋詩》中有95篇作品與端午節有關,這些詩詞記述了節日的意緒,描摹了節日的習俗,追憶了節日的源流,寄托了詩人的感遇,成為了端午節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屈原與端午節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歷代在端午節歌頌屈原的詩詞也最多。古典詩詞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揚了屈夫子”“好修為常,懷瑾握瑜”的獨立不遷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的習俗也會勾起詩人對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張耒在觀看龍舟競渡時寫了一首《和端午》憑吊屈原:“競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節紀念屈原這樣的愛國先賢,不僅來自民俗社會的樸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更應該是國家層面的祭祀,在詩的國度對愛國詩人的紀念,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多難興邦”,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必定會歷經磨難與挑戰,我們需要培養屈原那樣的對國家忠誠、對人民悲憫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是傳承家國情懷的重要節日,端午節在起源時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動等,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注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自漢朝以來,屈原成了端午節文化習俗的核心,但我們也發現,各地端午紀念的歷史人物不盡相同,除了楚地紀念屈原之外,越地紀念勾踐、曹娥,吳地紀念伍子胥、古蒼梧郡祭祀陳臨等,但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同時由于區域的局限性,歌詠除屈原之外其他愛國先賢的詩詞較少,影響也有限。如北齊魏收的《五日詩》:“麥涼殊未畢,蜩鳴早欲聞。喧林尚黃鳥,浮天已白云。辟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因想蒼梧郡,茲日祀陳君。”在這首詩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當時的端午習俗,并且可以感受到當時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背景,處在北方的鮮卑族政權已經知道南海之濱的蒼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陳臨的風俗。

端午節習俗眾多,在古典詩詞中多有反映。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插艾枝,儲草藥,配藥方,飲雄黃酒,如南宋陸游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這一天,人們龍舟競渡,百舸爭流,如唐代張說《岳州觀競渡》:“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在這一天,人們還擊球、射柳,如清人饒智元:“簇簇朱衣分兩隊,百花深處蹴珠隆薄《天啟宮詞百首》:“飛鳳三花逐電流,例逢e柳拜前旒。”在這一天,人們還插石榴花,采藥,系五彩線,貼辟兵符,蔣之翹有詩云:“葵榴初纈藥闌敷,彩線珍成續命需。遙聽三韓烽火急,真人剛進避兵符。”

5 古典詩詞中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仲秋之節,以仲秋十五月圓為節日標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禮俗,唐朝時期中秋明月為游歷之人思鄉的物象寄托。唐代還出現了影響深遠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滿浪漫色彩。宋朝中秋節開始成為社會民俗節日,明清時期中秋節上升為僅次于春節的民俗大節。古代詩詞中關于中秋節的內容有很多,但廣為傳誦、最為廣大世人所熟知的,當屬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和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張九齡在唐玄宗時,當過中書侍郎等大官,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一生寫下不少詩歌,但最為著名和廣為流傳的就是這首《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氣象恢弘,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戶曉關于中秋節的詩詞,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詞人在一個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蘇轍,感時傷情,大醉,對月抒懷,發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嘯。這一聲長嘯,成為后世親友之間憶念、共勉的永恒絕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這些句子依然令人動容,因為這是最接近生命本體的人生情懷,具有千古不滅的普世價值。

古人對于中秋的重視,僅次于春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遠勝過年。因為在這個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無限感慨涌上心頭,于是想及關于它的傳說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成為詩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關于中秋的詩詞中,不僅僅只是懷念親人、感懷身世,充盈著惆悵和低沉。也還有很多關于中秋風俗、節慶飲食等方面的描述。有個叫袁景瀾的詩人,專門為中秋的月餅寫了一首《詠月餅詩》。詩中道:“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這應該是對制作月餅最為詳細的詩歌了。

可以這樣說,翻開古代文人關于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從中不難窺見那高掛天空的一輪圓月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6 古典詩詞與傳統節慶的關系

古詩有云:“有雪無梅不精神,有梅無詩俗了人。”我們則可以說,有人類活動而無節慶活動則無精神,有節慶而無詩詞的點綴則俗不可耐。幸運的是,中國傳統節慶不僅與文學藝術早早結緣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澤被后世。

㈠傳統節慶在內容上賦予古典詩詞強烈深刻的啟發刺激,同時又提供給其以充分展示、不斷創新的機緣。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悠遠的時空隧道一路走來,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要,清明節的懷祖情思、端午節的愛國情懷、七夕節的愛情絕唱、中秋節的團圓之盼……飽含了人們多少情感和寄托。傳統節日也折射著中國人對“天、地、人”的思考,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諧統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中華民族的節慶文化,體現著一種民俗情結,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傳統節日,使每一個中國人加強了同家庭、家族、家鄉和國家的情感聯系,尋找到了個體融入群體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一切,都為古典詩詞在內容和氣度的提升上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㈡古典詩詞不僅大大活躍了節慶氣氛,擴展了節慶影響,提高了節慶品味,而且它們本身也成為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節慶文化載體。

“詩言志”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可以說詩歌歷來便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其文化身份的獨特標志。對一個詩歌大國來說,詩歌便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大至憂國憂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懷感悟,迎來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態,幾乎無不成詩。因此,大量以節慶為主題的佳作名詩早已成為流傳不輟的千古絕句。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這些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佳句,早已成為了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節慶文化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蕭放.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現代語境下的春節習俗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6(2).

[2]蕭放.傳統節日:一宗重大文化遺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柏宏軍.中華傳統節日詩詞賞析[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

[4]趙東玉.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Z].北京:中華書局,1960.

[6]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篇(7)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語文學習,必須開拓生活領域,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進行綜合性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根據單元提出的綜合性學習的主題,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 家庭、 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如在開展“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專題性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根據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比一比。

誰知道的多?你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春節 元宵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

2、說一說。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食品里也包含有我們的傳統文化,說說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食品。

(元宵節 湯圓 端午節 粽子 中秋節 月餅)

3、聽一聽。

這些傳統節日的得來還有一番來歷呢!請各小組推薦的故事大王來給我們講講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故事,以及他們收集到的資料。

春節 有關“年”的傳說,為了辟邪,有了過年發“壓歲錢”、放鞭炮、 貼門神的風俗。過年貼對聯、“福”字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我還收集到了幾副對聯。“春回大地人間暖,綠染乾坤萬物蘇。”“山青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

端午節 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我還收集到了有關屈原的詩。我知道屈原的作品有九天、招魂、天問……我還知道“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

中秋節 講“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人們登上月球的夢想。

重陽節 我知道重陽節有登高望遠的風俗習慣。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寫的在重陽節詩人王維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二、狠抓聽、說、讀、寫訓練,全面協調地提高語文素養。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內部多個方面的加強聯系,是知識和能力的結合,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綜合性學習既為聽、說、讀、寫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又為學生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于活動中。如在“春天的發現”綜合性學習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找春天 (春游)感受早春的到來。我找到的春天在草尖上、在嫩芽里、在桃花粉紅的笑臉上、在嘩嘩的小河里、在……

2、畫春天 用多彩的筆畫出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3、說春天 結合畫說說春天是什么樣的?在我眼中春天是五顏六色的野花,在我眼中春天是綠綠的草,在我眼中春天是……

4、唱春天 唱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

5、頌春天 收集積累有關春天的詩、詞語和句子。

我知道《草》這首詩是寫春天的,我最喜歡這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還積累了這些詞語和句子,草長鶯飛、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 、百鳥爭鳴……“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

6、寫春天 用自己的筆把你感受到的春天寫下來。

三、凸現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創新精神。

新課標中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會想。”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收集材料,主持活動,評價。使學生在課內學到的東西在實踐中運用,獲得鍛煉的機會,也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和興趣。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后,要求演故事,在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步驟:

1、創設任務情境。

在《陶罐和鐵罐》的學習中,我是這樣引導提出把這篇課文演下來的。同學們都被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的對話所吸引,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當當陶罐和鐵罐,表演給大家看看,讓我們來舉辦一個表演大賽。

2、制定活動計劃。

引導各小組制定一個“演一演”活動計劃。包括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人員的分工、 準備工作等,做到分工明確,心中有數。對制定計劃有困難的小組,要給予關注和指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3、充實活動內容。

引導學生在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增加鐵罐和陶罐之間的對話及一些旁白。表演的語言、動作、神情、表演方式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主創作。

篇(8)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缺失現狀

語言學家Harmer指出:“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學到的語言是在真實生活中能夠使用的語言,那么在教材編寫中接受技能的培養也應該像在生活中那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缺失現象嚴重。首先,現有教材大部分以英美文化為背景,介紹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很少有涉及中國文化的教材,學生無法從教材中感受中國文化,學習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方法。

其次,我國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都沒有提出對母語文化介紹的具體要求。這就導致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包含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教學內容。所以學校的英語測試根本不會專門涉及這方面的內容,甚至連國家級英語級別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只是考查學生的語法、詞匯、閱讀及對英美文化方面的理解,忽略了對中國文化的考查。

最后,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都缺乏本土文化認同感,沒有意識到在大學英語授課中滲透中國文化的必要性。教師授課基本上以傳授西方文化知識為主,鮮有介紹中國文化及其對應的英文表達。這種教學現狀直接導致學生無法熟練運用英語傳播交流中國文化,造成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現“中國文化失語”現象[2]。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必要性

1.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學家Sapir 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所謂文化就是社會遺傳下來的習慣和信仰的總和,由它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組織。”沒有語言的文化和沒有文化的語言都是不完整的。但文化教學經常被錯誤理解為英美文化的輸入,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幾乎都在傳授西方文化,中國文化幾乎是零輸入,更很少傳授關于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方法。因此,為了更好地掌握目的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化的輸入是非常必要的。

2.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十分著迷,學習漢語也成了一股潮流。在這種大背景下,了解關于中國文化的詞匯和英語表達才能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跨文化交際的需求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學習者適應時代要求的必備能力。王宗炎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際是雙方的交流,而不是單方面向一方面學習。”[3]要想成功地實現跨文化交流,學習者對目的語和母語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如果不知道如何用目的語表達本土文化,或者不了解目的語文化,就會造成交流障礙。劉正光和何素秀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語交際能力的外語學習者,其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相對容易一些。”[4]

然而,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很多人片面地理解跨文化交際,認為學生只要理解、吸收了英語知識和文化就具有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入以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最終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失敗。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策略

1.強化教師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入使很多學生有點崇洋,對外國文化,如電影、美食、時尚推崇有加,中國文化不斷受到擠壓。很多學生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學生知道萬圣節是“Halloween”,卻不知道端午節是“Dragon Boat Festival”。因此,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強化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英語教師也要強化中國文化輸出意識,增強民族文化自覺性和民族自豪感,改變大學英語教育片面強調英語文化知識輸入的現狀。

2.提高教師自身的母語文化素質

現在很多大學英語教師不會主動去吸收、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導致其在上課中很少融入中國文化,也不太清楚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孫敏說:“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5]對于從事語言文化傳授的大學英語教師來說,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深厚的中文功底是必需的。這樣才能在雙語轉換中游刃有余,實現高質量的大學英語教學。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不斷增加自己的漢語言文化修養,在課堂授課中教師應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表達和翻譯中國文化詞匯的方法。

3.適當調整教材,將中國文化滲透到英語練習中

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國外文章,很少有反映中國文化的文章,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選擇性地選取適合文化對比或擴充中國文化的文章,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此外,還應適當增加有關中國文化或文化對比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補充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詞匯和句子表達,進行翻譯練習時,選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聽力素材中應包含介紹中國文化的音頻、視頻。課下介紹中國名家及華裔作家的英文小說,并將其作為課外閱讀的材料,如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云》。在網絡教學平臺布置學生作業時適當增加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詞匯、閱讀、聽力和翻譯等練習,通過多種練習手段督促學生了解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

4.課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輸入中國文化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側重于尋找目的語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異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造英語文化和中國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英語文化知識的傳授,又要通過小組討論、文化對比、各種游戲進行中國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可以教學生一些與端午節相關詞匯,如粽子、糯米、龍舟等相對應的英文表達。只有學生的目的語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輸入保持平衡,才能使中西方文化實現融會貫通,從而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必在講解英語文化知識的同時兼顧中國文化,才能使學生更有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肖龍福,肖 笛,李 嵐.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外國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

篇(9)

我班李峰同學光榮當選本月“校園節約之星”。自我校開展“節約伴我行”活動以來,他積極響應,不但自己厲行節約,還和幾位同學自發組織了一個節約行動小組,A主動承擔節電節水的義務監督員,堅持天天檢查寢室和教室的電燈以及水龍頭的關閉情況,使學校“長明燈”“長流水”的現象大大減少。另外,他還堅持帶領小組成員撿拾易拉罐、礦泉水瓶、包裝紙盒等廢棄物,把賣廢品的錢捐給“希望工程”。B李峰的行為在學校產生了良好的示范,得到了師生一致好評。

(1)A句詞語搭配不當,可將“_____”改為“_____”。

(2)B句成分殘缺,可在“____”一詞后面加上“_____”。

【解析】這是一道以新聞為媒介考查病句修改的試題。此題與一般的語段型病句修改題沒有多大區別,熟練地把握句子結構,了解常見病句類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應對策略。參考答案:(1)“承擔”改為“擔任”。 (2)“示范”后加上“作用”或“效應”。

七、評說新聞時事

【例7】(2006年湖北省仙桃市)“時事評說”活動。

據電視新聞報道,今年端午節前夕,江西省鷹潭市政府以每年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等為由,取消了賽龍舟活動,砸毀了數百條龍舟……

讀了這則消息,你對此舉如何看待?請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閱讀一則新聞后,你總或多或少有一些想法或看法,把你關于這則新聞的觀點講述出來,就是對新聞的評說。這則新聞講述的是江西省鷹潭市政府取消賽龍舟活動的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民俗,從弘揚民族文化的角度講,這種活動應繼續搞下去,但鷹潭市政府取消了賽事活動也有其理由――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對于這類誰是誰非難以說清的問題,不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只要能言之成理均可。

八、探究新聞內涵

【例8】(2006年江蘇省常州市)今年4月主席訪問美國,贈送給布什總統一套中英文兩種版本的《孫子兵法》。輿論認為,例行國賓級的贈書,一般都是贈送一些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民俗、中醫藥及反映中國古代歷史和現代面貌的書籍,這次主席贈送給布什總統一套《孫子兵法》,多少顯得有些“非比尋常”。

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能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外,綜合下面幾則材料,揣摩主席贈送《孫子兵法》給布什總統的深刻用意。

材料一:《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它所提出的原則和策略,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中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孫子在《兵法》中提出的“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不戰而屈人之兵”(注:意思是不經過戰爭就能取得勝利是戰爭的最高境界)等作戰原則是其戰略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主席訪問美國之前,因伊朗恢復鈾濃縮活動導致“伊朗核危機”,美國政府揚言欲對伊朗動武,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材料三:主席送給布什總統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直屬)制作的絲綢精裝版,其中中文版是用15,5萬條紫羅蘭絹絲把文字繡在絲綢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席贈送給布什總統一套《孫子兵法》,多少顯得有些“非比尋常”。此題考查的要點就是要學生分析“非比尋常”之處。答題時,一是要仔細研讀鏈接材料,二是聯系實際思考分析。答題要點:主席送《孫子兵法》給布什總統,一方面有規勸美國政府不要輕易動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藝水平。

九、品讀新聞專欄

【例9】(2006年河北省課改試驗區)“永遠的豐碑”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的一個專題欄目,該欄目每期介紹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①“永遠的豐碑”的含義是什么?

②請你根據下面的材料,為戰斗英雄寫幾句贊語。

篇(10)

學生的學習主要由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等組成,每個部分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基礎,是學生對于新知識的一種提前感知。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前置性作業,可以讓學生提前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推進對新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 Unit8 Happy new year 》這一課的教學前,我讓學生在預習時收集關于中國春節、端午節和外國圣誕節、萬圣節等重大節日的資料,并制成一張思維導圖。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學生會從課本、網絡上對中外的節日文化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通過梳理與節日相關的知識點,學生會思考許多和本課有關的知識,充分發揮思維的導向功能,更好地預習新知識。

二、突出課堂作業的練習效果

思維導圖圖文并茂地將各級主題的關系用互相隸屬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色彩等建立聯系,讓學生通過具體可觀的圖文獲得信息,有效地節約了學生的思考時間,讓其迅速把握重點,提高課堂作業效率。

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4 Hobbies》中的Story time給出了四段話,分別介紹了幾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如“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She likes reading stories”等,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學習了dance、 play the piano、watch films等表示愛好的詞。接下來是Think and write部分,通過前面的閱讀,讓學生完成以下句子:Mike likes and .Su Yang likes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句子,需要學生根據題目給出的提示進行填空。通過對號入座的方式,學生只要抓住題目中的人名就能找到前面相應的答案。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作業的練習,是對學生學習思維的一種鍛煉,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抓住信息點和關鍵詞尋找答案,讓他們養成積極思考、主動尋找答案的良好習慣。運用思維導圖,能讓學生學會高效地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增強課后作業的鞏固效果

上一篇: 社聯工作總結 下一篇: 師范實習生個人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 亚洲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