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04:26: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境外工作經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18年我的主要工作是東、西區二期、三期及一期景觀工程驗收工作、外網施工招標,對講、安防系統采購安裝工作,西區二期對講維修,部分材料結算與詢價認價、季度檢查、報表與安全檢查的資料整理工作及其他零星工程等,今年主要完成情況如下:
1、東區二、三期景觀經過整改后完成了驗收工作
2、完成了外網工程施工招標工作
3、西區二期對講維修工作正在進行比選。
4、對講、安防系統采購安裝的比選正在進行。
5、完成了西區景觀與物業的交接工作。
未完工作主要是:一期景觀驗收及西區二期景觀驗收工作。
二、明年計劃
根據“攻堅計劃”認真反思后,認識到自己確實還存在些許不足之處,一是工作經驗欠缺,面對強度較大工作的時候不夠細致,不夠耐心;二是工作創新不夠;三是工作中有時情緒急躁,急于求成。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需要加以克服和改進并實際情況重新編排了明年的計劃安排,計劃如下:
1、外網施工時間節點:2019.5-2019.6
2、景觀施工時間節點:2019.7-2019.10
3、綠化補種整改完成時間:2019年3月-2019年5月
4、綠化補種整改完成時間:2019年3月-2019年5月
現階段,我們將未來結果所造成的損失或者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定義為風險,基于此,我們將PPP項目風險定義為,在PPP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可能出現在項目決策、項目審批、工程建設、資金籌措以及運營管理等各個階段的,可能導致項目遭受損失、使得結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導致項目失敗的各種事件或因素。同時,就目前情況來說,PPP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存在的風險類型多種多樣,而且這些風險具有偶然性、不確定性、階段性、漸進性等特點,由此看來,為了有效的提高PPP項目實施成功的可能性,就PPP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了。
一、PPP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分析
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經總結發現,現階段,PPP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的風險為財務和運營維護方面的風險、項目審批風險、建設風險等,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財務和運營維護方面的風險
財務和運營維護方面的風險是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風險。財務風險主要是指金融風險和融資風險,金融風險是說外匯可兌換和匯率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境外投資人將東道國貨幣兌換成本國貨幣后的最終金額,而通貨膨脹以及利率的各種變化會使得原材料、設備以及人工價格有所波動,而這些風險的存在會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本和投資人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償債能力。
融資風險主要是說PPP項目存在的籌資困難的風險。相比一般的工程項目,PPP項目的一個特點就是政府在招標階段選定中標人,選定后就與中標人草簽特許期協議,而中標者就需要以特許期協議為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融資,也就是說只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融資,才能使特許權協議正式生效。所以說,如果中標者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融資將面臨項目立項失敗的風險。
運營風險主要產生于投產運營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會由于生產故障、經驗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導致運營公司不能有效的管理運營該PPP項目的風險,而這一風險的存在會導致服務或者產品質量降低的同時也會影響項目的收益。
例如在北京奧運“鳥巢”項目中,由于項目公司缺乏一定的體育場運營經驗使其運營收入與預期的效果存在較大的差距,而英法海峽隧道項目中由于其項目公司是由施工承包商和金融機構組成的,二者并沒有運營實體項目的經驗,所以也致使運營績效并不理想。
(二)項目審批風險
項目審批風險主要是指在項目審批的過程中,由于程序過于復雜造成的花費時間過長、成本過高的風險,諸如很多行業里出現的成本價格倒掛現象就是項目審批風險造成的。
(三)建設風險
建設風險是PPP項目施工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風險,主要包括土地不可獲得的風險、完工的風險、建設成本及變更的風險、供應風險、技術風險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風險,在此過程中還會遇到自然風險。PPP項目大多都是大型的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建設技術、建設環境等層面問題的出現很可能導致建設項目不能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而導致項目的融資成本過高,進而導致項目的失敗或者盈利的降低。
(四)小結及案例
總之,現階段PPP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會面臨財務和運營維護方面的風險、項目審批風險、建設風險之外,還會面臨一定的政治風險、法律及合約風險等等,就拿北京地鐵四號線這一PPP項目來說,其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政治風險:項目排他性、法律變更、政府延期付款;建造風險:成本超支、土地拆遷、項目工期延后、遺跡給施工造成的不可抗力風險;法律及合約風險:PPP公司破產、違反融資合同、項目合同變更;金融風險:匯率和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環境風險:自然災害、氣象和氣候的變化。而這些風險的存在致使地鐵四號線項目變得很難順利推進和運行。
二、控制PPP項目實施過程中風險的措施
為有效的避免PPP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風險,確保PPP項目順利推進,筆者在研究了相關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措施:
(一)依法簽訂PPP項目合同
依法簽訂PPP項目合同是確保上述問題得以有效避免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政府在制定PPP項目的內容時一定要聘請多位有經驗的專家和顧問,項目內容一方面要做好建設內容、規模、成本、方式、質量指標、工期等內容的定義和解釋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PPP投資人的篩查工作;此外,還要落實相關的保障措施、制定合理的實施計劃,以確保PPP項目合同簽訂工作的順利推進。而在項目招標階段,需要政府堅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對比多家投標單位的各項條件,以確保最符合項目要求同時投資金額最小的單位作為PPP項目的合作伙伴。
(二)建設回購保障機制
回購保障機制的建立不僅能夠有效的緩解上述風險的發生,同時也有助于私營企業投資積極性的提高,有助于PPP項目雙方形成互信的合作關系。所以政府在制定PPP項目管理辦法的同時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保障措施,明確支付資金的擔保方式、優惠措施和保障機制等,以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PPP項目投資環境。
(三)加強對項目的監管力度
項目監管方式的加強同樣也是確保PPP項目順利運行的重要措施之一,這就需要政府在選擇項目監理單位時能夠以公開招標的方式來開展,并由政府部門和PPP投資方來共同參與和選擇,提高其透明度和公平度;其次要嚴格的制定質量控制方案,即需要在方案中明確、詳細的指出PPP項目分包和轉包等相關問題,以避免不必要風險的發生;此外,政府要加強與PPP投資方溝通和交流的力度,定期舉行協調會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進行巡查,要及時的掌握資金的投入和使用情況以及PPP項目的施工進度和質量。
(四)強化中介機構的作用
相比其他的工程目,PPP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資金量比較大,而且環節也比較多,所以,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僅僅依靠政府、項目公司、私營單位和銀行來完成項目的運轉顯得比較困難,因此就需要強化中介機構的作用。這些中介機構主要是指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等,這些中介機構需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重任,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完成兩方面的基本內容,即一方面是以國家相關的法律規范和規章制度為例,設計項目的邊界條件,避免項目任何一方觸碰政策紅線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損失;另一方面要構建實用性、適用性比較強的財務模型,以為政府項目招標、談判等相關工作地額開展奠定堅實的依據和證據,同時,為PPP項目運行過程中不必要風險的規避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五)做好資金的統籌工作
資金統籌工作的開展也是避免風險的保障性措施之一。所以就需要政府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科學的預計未來財政收入的實際情況,以項目建設的成本、施工的工期等因素為指標確定合理的利益實現機制;二是要做好財政資金的預算方案,并制定出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以確保政府能夠和利益實現機制妥善的移交和處理PPP項目的債務和權益;三是要建立配套的PPP項目資金監管機制,以實現項目資金的專款專用、按時支付,避免、資金挪用等現象的出現,一旦出現需要按照既定的法律規范嚴肅處理。
三、結束語
總之,相比一般的工程項目,PPP項目有著自身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如何發揮優勢,迎接挑戰就成為了廣大財務工作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十分關心和重視的問題,而依法簽訂PPP項目合同、建設回購保障機制、加強對項目的監管力度、強化中介機構的作用、做好資金的統籌工作僅是筆者在研讀了相關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工作經驗提出的探索性建議,愿意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對編辦來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項陌生的工作,為了盡快切入工作,我們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通過對79家企業進行調查隨訪、與縣鄉政府負責人和市縣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分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形成了《放權還需動真格―關于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調研報告》,呈報市委、市政府,引起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于曉明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分不同層級、群體、行業、部門先后召開8次座談會,對調研報告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剖析,對相關部門壓擔子、交任務。市長孫愛軍多次召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逐單位點評。根據于曉明書記的指示,常務副市長段伯漢親自安排由市政府再成立三個調研組,針對調研報告反映的問題深化調研。由于領導重視,部門協調配合、積極參與,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我市行政審批改革工作迅速啟動。
二、健全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了“三位一體”的組織體系。以常務副市長為召集人,建立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編辦。今年1月,經市編委研究,報省編辦同意,在市編辦設立了市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充實配備了5名工作人員。從社會各界遴選26名有相應工作經歷、責任心強和一定專業特長的人員,成立菏澤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咨詢委員會。各縣區及時跟進,均建立了相應的組織體系,成立了工作機構,配備了工作人員。二是建立了“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市審改辦創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工作臺賬制度。月調度、周安排,將平時工作以日志的形式記錄下來。規范檔案管理,創建了與紙質檔對應的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按部門單位分別建立了專項工作檔案。對日常工作實行目標化管理,建立了臺賬、日志、檔案“三位一體”綜合管理的工作運行模式。
三、突出重點,集中力量編制行政審批項目目錄。
根據省部署要求,市編委印發文件、召開會議,部署核查清理和目錄編制工作。一是摸底核查。按照“依法規范、全面真實、翻箱倒柜、應挖盡挖”的要求,對現有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排查清理,53個部門、單位核查上報行政審批事項443項。二是嚴格審核。確定了“四個對照”原則,即:嚴格對照行政許可法,防止不合法項目的存在;嚴格對照國務院、省政府保留的文件,防止新設定項目的遺漏;嚴格對照省政府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防止將已下放的項目承接不到位、已取消的繼續保留;嚴格對照各部門的項目,防止同一項目在不同部門的重復設立。通過“三上三下”的方式,對部門、單位上報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分組審核、逐部門對接、逐項核對、集體討論、分類定性。對刻意壓縮、合并的項目重新梳理,對存在異議的事項反復溝通研究,將修改意見書面反饋到各單位。6月份形成了《菏澤市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目錄》(送審稿),報省編辦進行了審核。三是網絡公示。在省審改辦指導下,對所有項目進行了進一步梳理比對,與各部門單位再次進行溝通對接,最后形成網絡版公示稿。共核實保留行政審批項目364項,其中行政許可280項、非行政許可審批84項。8月1日,在“菏澤市人民政府網”、“菏澤市機構編制網”進行了公示,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同時,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下發了《關于公開市政府有關部門審批事項等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門在10日內在本部門門戶網站公開本部門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公開征求社會意見,自覺接受各界監督。
在編制目錄工作中,突出了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核查清理范圍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考慮到中央和省垂直管理部門實施行政審批的相對方是地方的市場主體和個人,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我們將中央和省垂直管理部門納入了這次核查清理的范圍,這些部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并納入市級目錄管理,并予以公示。二是公示內容應有盡有。為便于社會監督和方便群眾辦事,我們在編制公示項目目錄時,在以往公布的事項內容之外,又增加了審批條件、申請材料、承辦人及電話、責任人及電話、收費依據、審批流程,目錄事項要素更齊全,群眾一目了然。三是市縣共享網絡統一公示平臺。為督促縣區審改工作,減少重復投資和重復勞動,我們提前謀劃,組織人員研究開發了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統一公示平臺,市縣共同使用。
四、發揮牽頭作用,協調推進改革。
市編辦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加強對相關部門和政務服務中心工作調度,及時掌握工作情況。一是督促相關部門做好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落實承接工作。與涉及承接事項的21個市直部門、單位逐個溝通,對照部門上報的審批事項清單,認真核對,逐項落實120余項省下放項目。二是清理規范非行政許可事項。結合編制行政審批項目目錄,對非行政許可進行清理登記,對“紅頭文件”設立的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全部取消,對保留的84項非行政許可納入審批目錄予以公示。三是優化審批流程,明確審批責任。協同法制部門健全完善政務服務中心工作制度、完善運行機制。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將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在現有承諾時限基礎上再壓縮30%。對每個審批項目,嚴格落實審批責任,明確了責任人、承辦人、聯系電話,方便群眾監督和責任追究。四是開展集中審批和聯合審批。制定印發《關于2014年度市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分工。認真落實“兩集中、兩到位”,進一步整合各單位內部科室行政審批職能,市政務服務中心和部門辦事大廳既受理又能辦理的審批事項達到了95%。制定印發《菏澤市行政審批事項聯合辦理試行辦法》,規范建設工程、企業登記項目聯合審批程序、收費項目,優化了辦事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五是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為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水平,防止監管“缺位”,制定印發《關于加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通知》,對每個審批事項明確監管部門。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制定印發《市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存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重點解決行政審批改革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自6月中旬開始至8月底結束,分動員部署、查擺問題、整改推進、建章立制、檢查驗收5個階段實施。目前,各單位正針對存在的問題突出抓好整改,對應每個審批項目建立配套工作制度,報市審改辦備案。
五、改革中遇到的問題。
(一)改革中的法律問題。1、關于行政許可初審轉報問題。我們在清理編制審批目錄時,查出的初審轉報事項共98項。這些審批事項實際存在兩個批準行為,將兩級機關都作為許可批準機關才符合權責統一原則。對這類項目,我們按照省編辦指導意見,一并納入市級審批目錄管理。2、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界定問題。在一些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的界定上,法律法規依據不夠清晰,需要仔細甄別。如:“工傷認定”是國務院條例設定,不少地方認定為行政許可,但嚴格對照行政許可法規定不具備設立行政許可的條件,故我們將其納入非行政許可項目。有的審批項目,雖然法律法規設定了許可,但未明確許可主體,相關部門行文自行設定為實施主體。如:“安全評價機構資質審批”,《安全生產法》有設定依據,但沒有明確實施機關。國家安監總局的《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規定:“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設區的市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除煤礦以外的安全評價機構資質的審批、審核工作。”以上許可設定違反了行政許可法規定,屬于自己給自己授權。這些項目給改革帶來了認識和理解上的分歧,造成編制目錄時各地不能規范統一。3、正確區分行政許可與其他行政權力。許可與備案、撤銷、注銷、確認、登記等區別問題,是編制目錄中遇見的普遍問題,需要深入學習和研究《行政許可法》,準確把握好行政許可的法律界限,才能科學解決實際問題。如:婚姻登記、機動車登記、房產登記、殘疾人證核發等,不同的地方認定的類別不一樣,有的放在行政許可、有的放在非行政許可,有的按行政確認對待。但是,企業登記很明確就是典型的行政許可。4、“空殼條款”和“僵尸條款”問題。有的審批項目只有設定依據,而對相關人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及流程沒有規定。如:菏澤市國稅局“非居民企業選擇由其主要機構場所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審批”及“境外注冊中資控股居民企業主管稅務機關的變更審批”,對具體審批程序國家、省均未出臺細則,項目不具備可操作性,無法實施。同一個審批項目,不同地方在審批流程上存在很大差異,個別出現人為設障設卡現象,導致一些項目審批條件過于苛刻、申請材料過多。在這些審批項目中,有的申請材料是由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批條件中延伸出來的,有的是根據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還有少數是“祖輩流傳”式審批,說不清具體審批程序的依據及由來。個別項目自設立以來沒有發生過審批業務,占用了行政審批資源,但市級又無權取消。如市宗教局承擔的“設立其他宗教固定場所審批”,沒有發生過審批業務;市體育局“經營高危性體育項目許可”項目,無人申請。
(二)審批項目數量及規范統一問題。在編制行政審批目錄中,個別地方還存在過分注重“數字效應”的現象,試圖通過一次次削減項目而實現審批的精簡化,這在客觀上是將行政審批改革工作簡單化、形式化。有的單純為了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片面追求數字效應,刻意壓縮、合并審批事項,拿行政審批事項的削減數量和比例作為改革力度和成敗的指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解決的不單單是取消下放審批項目的數量問題,而是如何合理確定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線,如何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問題。在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過程中,各地項目數量相差很大,甚至同一事項,名稱不一致,定性也不同,編制的目錄千差萬別。從我們的實踐來看,通過努力,各地同一層級保留的行政審批數量應當大體一致,項目名稱盡量做到規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