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9 11:14: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教學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對變化規律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化學平衡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化學平衡的建立,這是本章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為化學平衡常數,在最新的高中化學教學大綱(2002年版)中,該部分沒有要求。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采用圖畫和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合成氨工業為例,指出在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中,只考慮化學反應速率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即化學平衡。建立化學平衡觀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會趨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為例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并進而以的可逆反應為例,說明在上述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圖畫等幫助學生聯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教材接著通過對19世紀后期,在英國曾出現的用建造高大高爐的方法來減少高爐氣中含量的錯誤做法展開討論。通過對該史實的討論,使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化學平衡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圖、本節內的圖畫等啟發學生聯想,借以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學可采取以下步驟:
1.以合成氨工業為例,引入新課,明確化學平衡研究的課題。
(1)復習提問,工業上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
(2)明確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并提問可逆反應的定義,強調“二同”——即正反應、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同時進行;強調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所以對任一可逆反應來講,都有一個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問題。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業中要考慮的兩個問題,一是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即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合成氨的產量;一是如何使和盡可能多地轉變為,即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各種條件對反應進行程度的影響——化學平衡研究的問題。
2.從具體的化學反應入手,層層引導,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如蔗糖飽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的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
又如,說明一定溫度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可逆反應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反應無論進行多長時間,反應混合物中各氣體的濃度都不再發生變化。
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有何特征?讓學生討論。最后得出: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此時化學反應進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學平衡狀態是在一定條件下建立的。
3.為進一步深刻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書中的史實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在一定條件下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增加高爐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并沒有改變化學平衡建立時的條件,所以平衡狀態不變,即CO的濃度是相同的。關于CO濃度的變化是一個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將在下一節教學中主要討論。從而使學生明白本節的討論題的涵義。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本節的教學,系統性較好,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接受。
本節重點:濃度、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點: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因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內容,不僅在知識上為本節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探討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可遷移用來指導學生進行本書的學習。所以本節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當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就會發生移動。同時指出,研究化學平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保持平衡狀態不變,而是為了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如向提高反應物轉化率的方向移動,由此說明學習本節的實際意義。
教材重視由實驗引入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論。反之,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并在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后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教材中采用對合成氨反應實驗數據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動原理的同時,也指出該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
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學建議
本節教學可從演示實驗入手,采用邊演示實驗邊講解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充分討論,由師生共同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新課的引入:
①復習上一節講過的“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強調化學平衡狀態是建立在一定條件基礎上的,當濃度、壓強、溫度等反應條件改變時,原平衡的反應混合物里各組分的濃度也會隨著改變,從而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②給出“化學平衡的移動”概念,強調化學平衡的移動是可逆反應中舊平衡的破壞、新平衡的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一直在變化著。
③指出學習和研究化學平衡的實際意義正是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舊的化學平衡破壞并建立新的較理想的化學平衡。
具體的教學建議如下:
1.重點講解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觀察上一節教材中的表3-l,對比第1和第4組數據,讓學生思考:可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2)從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里應明確,溶液顏色的深淺變化,實質是濃度的增大與減小而造成的。
(3)引導學生運用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展開討論,說明濃度的改變為什么會使化學平衡發生移動。討論時,應研究一個具體的可逆反應。討論后,應明確濃度的改變使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使化學平衡發生移動;增加某一反應物的濃度,會使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進行調整;新平衡建立時,生成物的濃度要較原平衡時增加,該反應物的濃度較剛增加時減小,但較原平衡時增加。
2.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應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并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也是從實驗入手。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歸納出壓強和溫度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學:在明確了濃度、壓強、溫度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后,可采用歸納法,突破對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中“減弱這種改變”含義理解上的困難:
其他幾個問題:
1.關于催化劑問題,應明確:①由于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②使用催化劑,能改變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
2.關于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范圍和局限性,應明確:①平衡移動原理對所有的動態平衡都適用,為后面將要學習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作鋪墊;②平衡移動原理能用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但不能用來判斷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3.對本節設置的討論題,可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回答,這是對本節教學內容較全面的復習和鞏固。
4.對于本節編入的資料,可結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學,讓學生當堂閱讀,以了解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對人類的貢獻;可回顧第二節“工程師的設想”的討論,明確:欲減少煉鐵高爐氣中CO的含量,這屬于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而利用增加高爐高度以增加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的做法并未改變可逆反應的條件,因而是徒勞的。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化學平衡的概念與計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化學平衡的概念極其特點;掌握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語言表達與綜合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結合化學平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動態的等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習慣。
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提問】什么是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2molSO2與1molO2反應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說反應到底進行到什么程度?這就是化學平衡所研究的問題。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SO2與O2的反應為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應程度的問題,引入化學平衡的概念。
結合所學過的速率、濃度知識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學平衡的概念的實質。
【分析】在一定條件下,2molSO2與1molO2反應體系中各組分速率與濃度的變化并畫圖。
回憶,思考并作答。
【板書】一、化學平衡狀態
1.定義:見課本P38頁
【分析】引導學生從化學平衡研究的范圍,達到平衡的原因與結果進行分析、歸納。
研究對象:可逆反應
平衡前提:溫度、壓強、濃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種物質)
結果:各組成成分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準確掌握化學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提問】化學平衡有什么特點?
【引導】引導學生討論并和學生一起小結。
討論并小結。
平衡特點:
等(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定(濃度與質量分數恒定)
動(動態平衡)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生變化)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加深對平衡概念的理解。
討論題:在一定溫度下,反應達平衡的標志是()。
(A)混合氣顏色不隨時間的變化
(B)數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減少的分子數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數
(D)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E)混合氣的平均分子量不變
討論結果:因為該反應如果達平衡,混合物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與總物質的量均保持不變,即顏色不變,壓強、平均分子量也不變。因此可作為達平衡的標志(A)、(D)、(E)。
加深對平衡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化學平衡狀態代表了化學反應進行達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呢?
2.轉化率: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達化學平衡狀態時,某一反應物消耗量占該反應物起始量的質量分數,叫該反應物的轉化率。
公式:a=c/c始×100%
通過討論明確由于反應可逆,達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小于100%。
通過掌握轉化率的概念,公式進一步理解化學平衡的意義。
3.平衡的有關計算
(1)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
例1445℃時,將0.1molI2與0.02molH2通入2L密閉容器中,達平衡后有0.03molHI生成。求:①各物質的起始濃度與平衡濃度。
②平衡混合氣中氫氣的體積分數。
引導學生分析:
c始/mol/L0.010.050
c變/mol/Lxx2x
c平/mol/L0.015
0+2x=0.015mol/L
x=0.0075mol/L
平衡濃度:
c(I2)平=C(I2)始-C(I2)
=0.05mol/L-0.0075mol/L
=0.0425mol/L
c(H2)平=0.01-0.0075=0.0025mol/L
c(HI)平=c(HI)始+c(HI)
=0.015mol/L
w(H2)=0.0025/(0.05+0.01)
通過具體計算弄清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小結】①起始濃度、變化濃度、平衡濃度三者的關系,只有變化濃度才與方程式前面的系數成比例。
②可逆反應中任一組分的平衡濃度不可能為0。
(2)轉化率的有關計算
例202molCO與0.02×100%=4.2%mol水蒸氣在2L密閉容器里加熱至1200℃經2min達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及CO的轉化率。
c(CO)=V(CO)·t
=0.003mol/(L·min)×2min
=0.006mol/L
a=c/c(始)×100%
=0.006/0.01×100%
=60%
【小結】變化濃度是聯系化學方程式,平衡濃度與起始濃度,轉化率,化學反應速率的橋梁。因此,抓變化濃度是解題的關鍵。
(3)綜合計算
例3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內將N2和H2以體積比為1∶3混合,當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中氨占25%(體積比),若混合前有100molN2,求平衡后N2、H2、NH3的物質的量及N2的轉化率。
思考分析:
方法一:
設反應消耗xmolN2
n(始)1003000
nx3x2x
n(平)100-x300-3x2x
(mol)
x=40mol
n(N2)平=100mol-xmol=100mol-40mol
=60mol
n(N2)平=300mol-3xmol=180mol
a=40/100×100%=40%
方法二:設有xmolN2反應
n
122
x2x2x
【小結】方法一是結合新學的起始量與平衡量之間的關系從每種物質入手來考慮,方法二是根據以前學過的差量從總效應列式,方法二有時更簡單。
鞏固轉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轉化率與變化濃度,速率化學方程式之間的關系。
通過一題多解將不同過程的差量計算與平衡計算聯系起來加深對平衡的理解,加強對所學知識(如差量的計算,阿伏加德羅定律的計算)的運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強調重點,加強學法指導。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化學平衡的概念及有關計算,比較抽象,希望大家加強練習,以便熟練地掌握平衡的概念。
【隨堂檢測】1.對于一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可逆反應達平衡的標志是()。
(A)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B)混合氣的平均分子量一定
(C)生成nmolH2同時生成2nmolHI
(D)v(H2)=v(I2)
2.合成氨生產中,進入塔內的氮氣和氫氣體積比為1∶3,p=1.52×107Pa(150atm),從合成塔出來的氨占平衡混合氣體積的16%,求合成塔出來的氣體的壓強。
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為:
n(平NH3)/n(平總)×100%
=n(平NH3)/(n始-n)
=2x/(400-2x)×100%
=25%
x=40mol
(以下計算與上面相同)
鞏固課堂所學內容。
附:隨堂檢測答案1.(C)2.1.31×107Pa(129.4atm)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溴化鉀,發生下列反應:
藍色綠色
將上述平衡體系加熱,使溶液溫度升高,顏色怎樣變化?冷卻后,顏色又怎樣改變?做實驗檢驗你的答案。
在試管中加入0.1M的溶液5毫升,再加1M溶液2毫升,觀察所得溶液的顏色。倒出3毫升于另一試管,然后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顏色變化(與沒加熱的溶液對比)。等加熱的試管稍稍冷卻后,把試管浸入冷水中,觀察顏色變化。
平衡體系溫度升高,溶液的綠色加深;冷卻后,顏色又變淺。
[儀器和藥品]
1.學生用:燒杯(50毫升)、滴定管2支、量筒(10毫升)、攪拌棒、試管、石棉網、鐵架臺(附鐵杯)、保溫瓶(貯開水)、酒精燈、火柴。
3M氫氧化鈉溶液、3M硫酸溶液、0.5M氯化鐵溶液、0.1M硫酸銅、1M溴化鉀溶液。
2.講臺上公用:1M鉻酸鉀溶液0.5升、1M重鉻酸鉀溶液0.1升。
探究活動(二)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讓同學復述勒沙特里原理,然后提出并演示,鉻酸根呈黃色,重鉻酸根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鉻酸根離子和重鉻酸根離子存在下列平衡:
提問:
(1)若往鉻酸鉀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2)再加氫氧化鈉溶液,顏色又有什么變化?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存在和保存方法
3.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品
學生實驗用品:鈉、酚酞、小刀、鑷子、濾紙、燒杯、玻片、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等
教師演示用品:鈉、酚酞、玻璃鈉柱、錐形瓶、漏斗、導管(帶尖嘴)、大頭針、小燈泡、導線、電源、電極等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稱為堿金屬。
[板書]第二章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屬——鈉。
[板書]第一節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硬度熔點密度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現串聯在線路上的燈泡發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定性。
[結論]Na2O2比Na2O穩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現象,生成了不同的產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生的現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上述實驗現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
[板書]2.鈉與水反應
[講解]由Na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物質可使酚酞變紅可知,Na與H2O反應生成了堿,那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呢?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結論]1.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為+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中,由于鈉的性質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2.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空氣的組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難點: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的組成。
3.疑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的原理。
4.解決辦法:
(1)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空氣成分的發現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學生對空氣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采用邊講解、邊實驗、邊引導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啟發學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結論。
(3)以投影或錄象的形式講述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介紹有關環保方面的知識,或由學生搜集、講述一些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或組織學生對當地有關的企業所造成環境污染做一調查了解,以培養學生建立環境保護的常識。
(4)至于實驗中為什么以紅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鐵、硫等,待學習完氧氣的化學性質就會解決。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
2.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
這一章是學習化學的啟蒙章節,又是初中化學中講授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開始。本節介紹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人們最為熟悉的空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氣的有關內容,可以說本節是本章乃至整個初中化學的一個引子。
為了分散重點,本節就可以介紹幾種元素的符號,如O(氧)、N(氮)等。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
A.發出耀眼的白光B.有燃燒現象
C.放出大量的熱D.生成白色的氧化鎂粉末
2.用文字表達式表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加熱堿式碳酸銅。
3.描述鎂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
[小結]:觀察、描述燃燒現象的方法:
(1)光、焰、色;
(2)放出熱量;
(3)生成物的色、味、態。
[提問引入]:空氣就在我們周圍,不過同學們對它了解多少呢?(提示: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物質組成?)
[小結]: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可提問這是空氣的性質),它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是由多種氣體共同組成的。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講解]:在學習空氣的組成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個概念。
[板書]:1.體積分數:空氣中各氣體成分的體積占空氣總體積的百分數。
[舉例]:以1L空氣中含0.21L氧氣算出氧氣的體積分數。
[講解]:下面繼續看空氣的組成。通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我們已經測定出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
[教師活動]:利用掛圖介紹空氣的發現史,介紹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錫為科學而奮斗的精神。利用圖片或錄像來講述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板書]:
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及雜質
%
78%
21%
0.94%
0.03%
0.03%
[學生活動]:打開課本P7閱讀[試驗1-1]。
[板書]: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教師活動]:介紹實驗裝置及原理,演示[實驗1—1],按以下三步演示:
1.實驗前,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罩內,觀察到木條燃燒的明亮程度與在罩外空氣中一樣。證明罩內氣體為空氣——空氣的檢驗方法。以水面為基準,將鐘罩水面以上容積分為5等份。
2.引導學生依據觀察紅磷燃燒現象的方法觀察、描述燃燒現象,并觀察水面上升的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體積約占罩內體積1/5的原因,從而得出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3.實驗結束后,迅速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罩內,觀察到木條熄滅——氮氣的檢驗方法。從而得出結論: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4/5。
[板書]: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
(1)發出白光;
(2)發出熱量;
(3)生成大量的白煙。點燃
2.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3.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1/5。
三.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教師活動]:介紹大氣的自凈作用。利用投影或圖片介紹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環保知識。
[學生活動]:講述有關大氣污染的事件,討論發生在身邊的能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及解決方法。閱讀課本第9頁內容,劃出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質及來源。
[板書]:1.空氣的污染主要分為:
(1)粉塵:水泥粉塵、煤煙粉塵、各種礦塵、沙塵等。
(2)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3.防治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措施:
(四)總結、擴展
本節的重點是空氣的成份,但應注意是按照體積分數計算,如果按質量分數計算,氧氣、氮氣各占空氣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標準狀況下,氧氣、氮氣、空氣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燃料之所以選擇紅磷是因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為固體,而無氣體生成,能使鐘罩內壓強減小。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背。這種模式既不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導學案教學通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可以實現“學會與會學,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教師可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敢于質疑、追問的環境,設置一個勇于合作、參與的情景。讓學生一進課堂就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主動學習,積極合作,勇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導學案教學應特別注意學法的設計,注意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例如:針對教學目標設計出有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或聽課,搜集有針對性的資料。解決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或應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對教材的難點作出解釋,使學生易于接受。總之,學案要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促進智力發展,以校本教研為依托,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案的設計應目標明確,時間安排恰當合理。
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能力。教材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學案可將一些問題具體化,操作性強。我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對于[課堂梳理:探究篇],以問題的形式歸納如下:
問題一:金屬材料的范圍有哪些?
問題二:金屬材料的使用歷史是怎樣的?
問題三:金屬的物理性質都有哪些?
問題四:列表比較一些金屬的物理性質。
問題五:你知道金屬之最嗎?
問題六:金屬的用途與性質有什么關系?
問題七:根據金屬的物理性質回答:
1、為什么菜刀、鐮刀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
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
3、為什么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的話,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針對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糾正,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效果教好。注意突出教學重點,少講精講,有效控制課堂時間。
三、導學案以校本教研為主具有因材施教的作用
導學案的恰當使用是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它的使用方便,形象生動,信息量大而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對學生來講,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卻顯得不足。我在導學案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把握較靈活的原則。在教研組共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其一是對較難理解的教材內容,一定要前提將導學案發給學生,有時還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預習。其二是易理解但內容多的教材,復習鞏固任務較大,涉及的問題較多,課堂完成不了,可以安排給學生課后使用作為作業去完成。實際上,課后用學案進行復習鞏固的學生不占少數。特別是中差生,完成這些問題,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四、導學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能從化學鍵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2、通過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變,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過程與方法
能從微觀的角度來解釋宏觀化學現象,進一步發展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建立起科學的能量觀,加深對化學在解決能源問題中重要作用的認識。
2、通過師生互動,增加師生感情
教學重點
1.化學能與熱能的內在聯系及相互轉變。
2.從本質上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從而建立起科學的能量變化觀。
教學難點
1.化學能與熱能的內在聯系及相互轉變。
2.從本質上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從而建立起科學的能量變化觀。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探究式
教學媒體多媒體、實驗
教學內容師生活動
[[創設問題情景]
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遇到強光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遇到強光會發生爆炸。這是因為反應在有限的空間里進行,放出大量的熱,使周圍氣體急劇膨脹。
[進一步思考]
反應中的熱量由何而來?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從化學鍵角度分析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本質。
板書:一、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關系
[教師補充講解]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反應物中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中化學鍵的形成。化學鍵是物質內部微粒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本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氫氣分子和氯氣分子中的H-H鍵和Cl-Cl鍵斷開,氫原子和氯原子通過形成H-Cl鍵而結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鍵,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鍵,在25℃和101kPa的條件下,斷開1molH-H鍵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斷開1molCl-Cl鍵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鍵會放出431kJ的能量。這樣,由于破壞舊鍵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鍵放出的能量,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會以熱量的形式釋放出來。
[歸納小結]
1、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練習反饋]
已知拆開1molH2中的化學鍵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開1molO2中的化學鍵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鍵要放出463kJ的能量,試說明2H2+O2=2H2O中的能量變化
[講解]
剛才我們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樣從宏觀的角度來判斷一個反應到底是放熱還是吸熱的呢?各種物質中都含有化學鍵,因而我們可以理解為各種物質中都儲存有化學能。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質由于組成、結構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學能也不同。在化學反應中,隨著物質的變化,化學能也隨之改變,如H2與Cl2、O2的反應。那么,一個化學反應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學生討論、交流]
1、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取決于反應物
的總能量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2、畫出反應物、生成物總能量的大小與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示意圖
[思考與分析]
甲烷燃燒要放出熱量,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試從化學鍵和物質所含能量的角
度分析氣原因,并說明反應過程中能量的轉變形式。
[提出問題]
前面我們通過對具體反應的分析,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探討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了化學能和其它能量是可以相互轉變的,還知道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那么,怎樣把物質變化和熱量變化統一地表達出來呢?你可以在和同學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對其他同學提出的表達方式作出評價。
補充練習: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除了生成新物質外,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B物質燃燒和中和反應均放出熱量
C分解反應肯定是吸熱反應
D化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決定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和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
2、已知金剛石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石墨是放熱的。據此,以下判斷或說法正確的是()
A需要加熱方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B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生
C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必須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D吸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也能發生
3、有專家指出,如果將燃燒產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陽能使它們重新組合變成CH4、CH3OH、NH3等的構想能夠成為現實,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可消除對大氣的污染B可節約燃料
C可緩解能源危機D此題中的CH4、CH3OH、NH3等為一級能源
4、已知破壞1molNN鍵、H-H鍵和N-H鍵分別需要吸收的能量為946kJ、436kJ、391kJ。試計算1molN2(g)和3molH2(g)完全轉化為NH3(g)的反應熱的理論值,并寫出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5、“用天然氣、煤氣代替煤炭作為民用燃料”這一改變民用燃料結構的重大舉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請分析其優點,并將你的觀點和同學討論交流
教案二
化學能與熱能
一、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
[基礎知識回顧]
什么是化學鍵?它有哪些主要類型?其特點各是什么?
1、斷開化學鍵吸收能量
1molH2中含有1molH—H鍵,常溫常壓下使1molH2變為2molH原子斷開了1molH—H鍵,需要吸收436KJ的熱量。
2、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
由2molH原子生成1molH2,有1molH—H鍵生成,生成過程中向外界釋放436KJ的熱量。
小結:形成1molH—H鍵釋放的能量與斷開1molH—H鍵吸收的能量相等。
3、化學變化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微觀方面)
⑴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⑵化學反應的實質是用化學鍵理論可表述為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
成。
⑶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
當E1>E2,反應吸熱;當E1<E2,反應放熱。
思考:為什么許多放熱反應一開始要加熱才能進行呢?
答:反應的條件與反應的熱效應沒有必然的聯系,每一個反應都有特定的條件,例如燃燒都是放熱反應,但是要達到著火點。
4、反應能量變化的判定(宏觀方面)
⑴各種物質都儲存有化學能。
⑵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放出能量。
⑶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吸收能量。
5、兩條基本的自然定律
⑴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發生轉化,但是物質的總質量保持不變。
⑵能量守恒定律: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轉化的途徑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體系包含的總能量不變,亦即總能量是守恒的。
[注]質量與能量也是相互聯系的(質量和能量也可以相互轉化),故統稱為質能守恒定律。
6、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⑴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主要表現為熱量的變化———吸熱或者放熱。
⑵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的化學反應。
⑶吸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的化學反應。
[注]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1)放熱反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2.掌握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反應條件對水解反應的影響;
3.了解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①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組成特點;
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及檢驗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應及水解產物的檢驗
三、教學方式:問題解決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小組實驗探究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新課引入: 同學們中午都吃些什么? 米飯、面條、蔬菜、肉、雞蛋 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課題,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環節一:三大營養物質的組成特點 提出問題:根據表3-3思考討論如下問題:①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說出它們的類別?②糖類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點?它們之間又有何聯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結構式有何特點?④通過以上分析你對哪些物質屬于糖類有何認識?
⑤油和脂在組成上有何區別?⑥如何鑒別它們?檢驗?
小組熱烈討論,匯報結果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糖有個基本的認識,
環節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質的特征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強調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分組實驗,記錄現象,總結葡萄糖、淀粉、蛋白質的檢驗 自己動手,讓學生在做中學
環節三水解反應(共性) 蔗糖水解教師邊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較復雜,由酯化反應的特點----水解反應---油脂水解的產物----兩種環境下產物的差異---皂化反應
蛋白質水解產物----各種氨基酸
觀察、記錄、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自主學習三大營養物質的存在與應用 閱讀、討論 了解常識,培養自學能力歸納總結表達能力
環節五課堂小結 見板書 特出重點,形成知識體系
環節六課堂小測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一、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化學組成
1.共性和屬類
都含C、H、O 三種元素 都是烴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屬于酯類
2.分類與同分異構現象
二、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性質(鑒別方法)
(一)特征反應(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氫氧化銅產生磚紅色沉淀,醫學上用于診斷糖尿病
②銀鏡反應 制鏡工業,熱水膽瓶鍍銀(還原性糖或者-CHO的檢驗方法)
2.淀粉—常溫下淀粉遇碘(I2)變藍
3. 蛋白質 ①顏色反應 ②灼燒
(二).水解反應 (共性)
①單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產物是單糖
②油脂酸性、堿性水解(皂化反應)
③蛋白質水解產物氨基酸
看了高一上冊化學基本營養物質教案的人還看:
1.高一化學教程視頻:硫和氮的氧化物
2.高一上冊語文我的四季教案
3.高一上冊語文歸去來兮辭教案
4.高一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案
5.高一化學氨教學設計
1.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及在實驗中制取氯氣的原理和方法。
3.使學生掌握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4.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準備
燒瓶、分液漏斗、導管、橡皮塞、鐵架臺、燒杯、集氣瓶、水槽、試管、試管架、坩堝鉗、紅色布條、砂布、塑料片、培養皿。
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研討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
前面我們學習了堿金屬元素,知道堿金屬元素是幾種在原子結構和性質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屬元素。這一章我們將要學習幾種在原子結構和性質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種元素。鹵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廣泛。
[投影](第四章章圖)
鹵素中最主要的單質是氯氣。這一節我們學習氯氣,讓我們先來學習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板書]第一節氯氣
一、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一)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觀察]集氣瓶中氯氣的顏色、狀態、嗅氣味。
[板書]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二)化學性質
[講解]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呢?物質的宏觀性質是由物質的微觀結構決定的,大家回憶一下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1.根據氯的原子結構,推斷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它具有強還原性還是強氧化性?為什么?
2.寫出金屬鈉和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哪個是氧化劑?哪個是還原劑?
[板書]1.與金屬反應
2Na+Cl22NaCl
[講解]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它具有強氧化性,能與活潑金屬反應,氯氣能否跟不活潑金屬反應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實驗]銅在氯氣里燃燒(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Cu+Cl2CuCl2
[講解]CuCl2溶于水,同學們可觀察到不同的顏色,這與溶液中溶質的濃度有關。當CuCl2溶液中溶質的濃度較大時,溶液呈綠色,當CuCl2溶液中溶質的濃度較小時,溶液呈藍色。
[練習]
實驗事實證明,在一定條件下,氯氣可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寫出氯氣跟下列金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書化學方程式)
1.跟鋁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鎂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氣能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那么氯氣能否跟非金屬反應呢?下面讓我們來做H2在Cl2中燃燒的實驗。
[板書]2.與某些非金屬反應
[學生實驗]H2在Cl2中燃燒(講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項后,由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描述現象,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H2+Cl22HCl
H2+Cl22HCl
[講解]純凈的H2在Cl2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HCl氣體,HCl具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氫氯酸,亦稱鹽酸。同學們觀察到的白霧就是HCl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所形成的鹽酸小液滴(酸霧)。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討論]
1.比較Cu在Cl2中燃燒與H2在Cl2中燃燒現象的共同點。
2.燃燒是否一定要有O2參加?比較鐵、硫、碳在O2中燃燒與Cu、H2等在Cl2中燃燒的現象,找出共同特點,并由此推論什么叫燃燒?
3.工業上用H2、Cl2合成HCl時,應選擇什么條件?理由是什么?(選擇安全的點燃條件和連續地合成HCl)
[練習]
實驗證明,在一定條件下,Cl2還可跟P、S、C等非金屬直接化合。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燒生成PCl3
2.P在Cl2(過量)里燃燒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條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討論]
金屬、非金屬跟Cl2化合時,氯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表現了氯氣的什么性質?
[小結]
Cl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Cl2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能跟多種金屬、非金屬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鹽酸,自來水常用它來消毒、殺菌。
Cl2還有哪些重要化學性質和用途?在實驗室又如何制取?Cl-如何檢驗?將在下一節課中學習。
[課外活動]
通過查閱資料,列出Fe、Na、Cu、C、S、H2、CO、C2H5OH的顏色、狀態、密度、沸點等物理性質,并通過實驗,記錄它們燃燒是否有火焰。想一想,火焰的產生跟上述哪種物質性質有關?
已知物質燃燒時,中心溫度一般在1000℃左右,燃燒時產生火焰的物質在此溫度下是什么狀態?由此推論,物質燃燒呈什么狀態時便可產生火焰。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1.灼熱的銅絲伸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里,有何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伸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里,有何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Fe、S、C在O2中燃燒,以及H2、Cu在Cl2中燃燒,有何共同特點?
[引導學生閱讀]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它能跟多種金屬單質、金屬單質化合,它能否跟某些化合物反應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氯氣與水反應的有關內容,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Cl2與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次氯酸有何重要化學性質和用途?
[板書]3.氯氣與某些化合物反應
Cl2+H2O==HCl+HClO
[演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實驗4-4])。
[討論]Cl2可以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這個事實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閱讀]
在演示實驗4-4時,多余的Cl2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那么Cl2跟NaOH溶液反應時生成了什么物質?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漂粉精的生產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氯氣與堿反應的有關內容。閱讀后用化學方程式回答下列問題:
1.Cl2跟NaOH溶液反應。
2.工業上用Cl2與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
3.漂粉精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板書]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討論]存放漂粉精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講解]Cl2的性質如此重要,用途又這么廣泛,那么在實驗室怎樣制取Cl2呢?
[板書]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MnO2+4HCl(濃)MnCl2+2H2O+Cl2
[演示][實驗4-5](邊演示、邊講解制取Cl2的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程序,收集方法和尾氣吸收)。
[提問]Cl2在跟金屬、非金屬單質以及某些化合物反應時,往往有氯化物生成,其中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時,一般能電離出Cl-。那么,怎樣檢驗這些可溶性的氯化物呢?它跟我們在初中化學里所學的檢驗鹽酸中Cl-的方法類似,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鹽酸中Cl-的檢驗方法。
[板書]三、Cl-的檢驗
[實驗]檢驗鹽酸、NaCl溶液、MgCl2溶液、AlCl,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3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對比實驗。
[練習]寫出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板書]Ag++Cl-==AgCl
2Ag++CO32-==Ag2CO3
Ag2CO3+2H+==2Ag++CO2+H2O
隨著常州市中小學減負增效工作的深入推進,全市減負增效工作初見成效,各校一線老師積極探索“減負增效”的新途徑。其中“學案導學”制的推行頗具成效。
“學案導學”是對學習方式的進一步優化,目的是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居市長指出:“應提升學案編制水平和使用效益……切實發揮好學案的積極作用,真正把學案作為指導學生自學、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載體和工具。”
那么怎樣的學案才是精致的學案呢?如何利用好學案呢?
首先,學案的目標設計應該是明確的,教與學的思路應該是清晰的,知識點是系統相連的,例題是精選、實用性強的。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他們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將更多精力投入課堂教學中,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我在近年摸索到的課堂操作一般環節是:利用學案明確目標,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利用學案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習慣――利用學案引發探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學案設計理應依據學習內容、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定,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下面我就從自己設計的一個“美文推薦課”《成長是一件怎樣的事》的學案案例,談談“學案導學”對優化語文教學設計、實現減負增效的作用。
一、學案之“預謀篇”
一般來說,學案要具備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定位三維目標,逐層設定,突出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習目標的表述往往通過能識記、能默寫、能背誦、能掌握、能了解、能理解、能感知等明確的能力行為動詞。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的掌握量、掌握程度,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和目標性。
在《成長是一件怎樣的事》一課學案中我為學生提供了“為你提供資料”、“我們的學習目標”、“本文學習重點、難點”等內容,學習新課文,如果不能充分預知,預習,預謀,那么怎能知己知彼、有效將之“攻克”呢?“為你提供資料”減去學生另外費盡心思查找時代背景、作者介紹的時間,為學生走進課文內容,走近作者思想,做好預備工作。
另外,學案的“整體感知,初懂成長”部分,也是我要求學生在預習中通過自學完成的學習任務。如果沒有學案的預習,學生的初步學習往往就會較為膚淺、粗略、籠統。我要求學生預習時根據學案“整體感知”的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劃出每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對成長的理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試著加以概括、說明。有了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預習有了方向、目標明確,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對課堂學習樹立了信心。
二、學案之“攻略篇”
有了學案,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作用就不在教,而在學,教學生學。學案不等于教案,“學案導學”的作用體現在老師以學生為中心,促進他們自主學習,指導、引導他們“學什么”、“怎樣學”。使學生學會學習,由表及里,逐漸走進課文,深入文本,挖掘要義。在課堂上有了第一部分“整體感知”的基礎,學生逐漸深入第二部分“重點賞析,理解成長”。老師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第四段,畫出關鍵句。參照示例,小組合作討論,說說作者還從哪些方面闡述了成長“豐饒”的特點,各個方面的內涵是什么?對文章最深奧“蹲苗”的理解是引導他們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例,從“‘蹲’,是另一種意義的成長”這句話尋找突破口。
在學案制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由過去依靠教師灌輸、消極等待的學習習慣,變得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學案導學”有助于精化學習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優化學習方式,真正成為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載體和工具,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實效,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
三、學案之“開拓篇”
理解了課文,不能故步自封,還要進行拓展。學案教學設計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引進課外資源,引入生活源泉,讓思維之溪潺潺流淌。在學案第三部分“聯系自我,品悟成長”中,老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成長還是一件怎樣的事呢?請仿照文中的表現手法(至少用到一種修辭),寫出你的感悟。”“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對成長的解讀。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其中有許多煩惱。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向你的同桌訴說自己成長的煩惱。作為他的朋友,請同桌對他說一句勸勉的話,幫他走出困境,更好地前行。”此處老師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知,還有學生的生活世界。生活是學生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學生生活就是關注學生生命、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借助學案依據文本的有益拓展能激發學生繼續探究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個人成長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理解、分析和運用能力,從而增強學習實效。
“學案導學”符合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學習理念,無疑是促進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設計的一條十分有效而重要的途徑,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不僅解放了教師,實現了教與學的雙贏,而且促使教師享受職業,關注學生生命成長,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肖學平.導學課堂教學模式.2012.3.
2.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初步了解蛋白質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過程
一、蛋白質
師;蛋白質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是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請列舉生物體內哪些器官含蛋白質較多?
生:動物的肌肉、皮膚、血液、乳汁、毛發、蹄、角等含蛋白質較多。
生:植物的各種器官,尤其是種子含蛋白質最多(例如麥粒中含18%)。
師:由此可見,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方式。這種跟生命現象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它的組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通過實驗分析。
【實驗】1.分別抽取兩根棉布條和毛料纖維,放在火焰上灼燒、聞味。
師:由上述實驗現象能得出哪些結論?(經議論后回答。)
生:根據可燃且有焦臭味,說明棉布和毛料除含有碳、氫、氧元素外,還含有其它元素。
師:蛋白質里含有氮元素,還普遍含有硫元素。
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量可達幾萬、幾十萬乃至上千萬。例如,白的分子量就超過兩千萬。我們在生物課上已經知道,如此龐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由基本結構單元構成的,即氨基酸。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α一氨基酸。請列舉生物課中已熟悉的幾種簡單的氨基酸。
〔評注:利用學生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不僅簡捷自然,也有利于化學學科與其它相關學科的聯系,開闊學生視野。〕
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
(通過投影介紹幾種重要的α-氨基酸,并對α-碳原子加以說明。)
師:請根據氨基酸分子的結構特點推論它的主要化學性質。
生: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一NH2),又有羧基(-COOH),因此它既能跟酸反應,又能跟堿反應,具有兩性。
師;現在從動植物體內蛋白質水解產物中分離出來的氨基酸有幾百種。但是,構成主要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0多種。
【練習】請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指出生成物是什么,并標出肽鍵。這個反應跟學過的哪類反應類似?
這個反應跟酯化反應類似。兩個氨基酸脫去1分子水,縮合成二肽。n個氨基酸脫去n-1個水分子,縮會成多肽。
師;2O多種氨基酸跟蛋白質的關系,好像字母跟單詞的關系,它們可以形成無數種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組成的氨基酸種類和排列順序各不相同,所以蛋白質的結構是很復雜的。研究蛋白質的合成和結構,從而進一步探索生命的本質,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1971年又合成豬胰島素,在人類揭開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蛋白質是α-氨基酸縮聚的產物。蛋白質分子中還存在殘留的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質也具有兩性。此外,蛋白質還有一些重要性質,我們一起通過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實驗】1.用聚集的小手電筒觀察雞蛋白溶液的丁達爾現象。
【思考】蛋白質溶液屬于哪種分散系?為什么?
2.鹽析(邊實驗、邊觀察。)
【思考】(1)什么叫鹽析?它的特點是什么?
(2)鹽析有哪些應用?
(經實驗、閱讀后回答。)
生:蛋白質在濃無機鹽溶液中因膠體凝聚而析出,叫做鹽析。
鹽析是可逆的,表示如下:
師:采用多次鹽析法,可以分離和提純蛋白質。
3.變性
【思考】1.什么叫蛋白質變性?這個過程的特點是什么?除實驗涉及之外,還有哪些因素能引起蛋白質變性?
2.蛋白質變性有哪些應用?
(1)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的原理是什么?
(2)有人誤服重金屬鹽,如鉛鹽、銅鹽、汞鹽等,應該怎樣急救?
(3)為什么注射針劑前要用衛生酒精對皮膚消毒?
(4)為什么40%的甲醛溶液(俗稱福爾馬林)可用作制生物標本的常用藥劑?
(經思考、議論后回答。)
由蛋白質變性引起的蛋白質凝結是不可逆的。教案二:蛋白質公式05src="file:///C:\DOCUME~1\epfwy\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jpg">
師:蛋白質變性凝結后喪失可溶性,還失去生理活性。
生:(1)醫療上高溫消毒殺菌,就是利用加熱使蛋白質凝固,
從而使細菌死亡。
(2)誤服重金屬鹽,可以服用大量牛乳、蛋清或豆漿,以吸收重金屬鹽解毒,免使人體蛋白質變性中毒。
(3)用衛生酒精擦洗皮膚,能使皮膚表面附著的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凝固變性而死亡,達到消毒殺菌,避免感染的目的。
(4)甲醛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使標本透明而不渾濁,說明甲醛溶液能長期保存標本,不影響展示效果。
4.顏色反應
【實驗】可從課本任選一二。
師:蛋白質可以跟許多試劑發生顏色反應。這種反應能用于蛋白質的檢驗。
蛋白質的應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自行歸納)。
(1)重要的營養物質——生命的物質基礎
(2)工業上的應用
①紡織工業——蠶絲、羊毛
②皮革工業——動物毛皮經鞣制后作原料
③感光材料工業——動物膠(白明膠)是制感光材料的片基
④塑料工業——制酪素塑料
〔評注:在教學中應十分重視聯系實際,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化學知識。此處結合生活和生產知識得當,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進行了“學以致用”的教育。〕
二、酶簡介
【實驗】
【投影】酶是有生物活性(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它有高效專一的催化活性。
【練習】1.下式表示某蛋白質分子結構的一部分,用箭頭和(A)、(B)、(C)、(D)標出分子中不同的化學鍵。當蛋白質水解時,斷裂的鍵是()。
答案:(C)
2.含有下列結構片斷的多肽,在胃里水解時不可能產生的氨基酸是()。
(C)H2N—CH2COOH(D)
答案:(D)
【布置作業】
A、B兩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都是C9H11O2N。
(l)A是天然蛋白質的水解產物,經光譜測定顯示,分子中不存在甲基(—CH3)。
(2)B是分子式為C9H12的芳香烴經硝化后的唯一產物(硝基連在芳環上)。
①寫出A、B的結構簡式。
②通過本題的分析討論,就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異構方面,你能作出什么推論?試列舉l~2個實例。
(2)碳數相同而結構相似(或含一個苯環)的一元氨基酸和一元硝基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除本題A、B外,實例還有乙氨酸(CH2NH2——COOH)和硝基乙烷(CH3CH2NO2)。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2H5O2N。丙氨酸(CH3CHNH2——COOH)和硝基丙烷CH3CH2CH2NO2或(CH3)2CHNO2,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3H7O2N。
教學說
1、知識與技能:總結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四種反的特點,聯系具體的化學變化判斷反應的基本類型;對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意義進行整體的認識,包括貫穿化學學習始終的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舉例,歸納四大反應類型,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討論,總結,交流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建立整體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判斷
教學難點: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應用
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法、講練結合法、歸納法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
導入
師:同學們通過近一年學習,我們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類型,誰來說說有哪些反應?
師:在這些反應類型中,那些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板書】化學變化的基本類型
學生回憶以前所學內容,積極發言
作答
知識
梳理
【提出任務】請大家從概念、表達式、特征、反應條件等方面歸納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教師巡視,給與指導。
1、教師點撥并板書、ppt展示初中常見化學反應類型歸納
(1)化合反應:
A、單質
+
單質
化合物
例如:
B、單質
+化合物
化合物
例如
C、化合物
+
化合物
化合物
例如:
D、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例如:NH3
+
CO2
+
H2O
=
NH4HCO3
(2)分解反應:
A、氧化物的分解
例如:
B、酸的分解(含氧酸)
例如
C、不溶性堿的分解
例如:
D、某些鹽的分解
例如:
討論:如果從生成物的角度如何認識分解反應?
(3)置換反應
A、非金屬
+
金屬氧化物
金屬
+
金屬氧化物
例如:
B、金屬(H前面)+
酸(稀鹽酸、稀硫酸)
鹽
+
氫氣
例如:
C、金屬(一般不選K、Na、Ca)+
鹽溶液
另一金屬
+
另一種鹽
例如:
(4)復分解反應
A、堿性氧化物
+
酸反應
鹽
+
水
例如:
B、堿
+
酸
鹽
+
水
例如:
C、堿
+
鹽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例如:
D、鹽
+
鹽
兩種新鹽
例如:
E、鹽
+
酸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
例如:
以上盡量多舉出實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分小組歸納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匯報交流,互相補充。
加深記憶。
例題
解析
教師出示例1(PPT展示)
例1.下列關于基本反應類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化合反應的反應物是單質
B.分解反應的生成物可能都是化合物
C.
有單質和化合物參加反應,并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D.兩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都是復分解反應
教師指名回答,講評。
教師出示例2(PPT展示)
例2將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混合,能發生化學反應,但無明顯現象的是(
)
A、
NaCl
KNO3
B、
CuSO4
NaOH
C、
AgNO3
HCl
D、
NaOH
H2SO4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解答。
教師出示例3(PPT展示)
例3組成我們周圍世界的物質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有些化學變化可用“A+B—C+D”這樣的表達式來表示。
(1)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反應是
反應和
反應。
(2)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個化學方程式是
(3)在上式中,若A是硫酸,則B可以是
(填寫兩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的化學式),其中一種物質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合理即可)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與必要的指導。
學生作答,教師點評后,學生獨立完成下面練習
[舉一反三]: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復分解反應得到的產物都是化合物
B.化合反應的反應物都是單質
C.有單質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D.化合物加熱時才能發生分解反應
學生練習,教師講評。
[舉一反三]2、下列各組內的兩種物質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
A、
鐵和硫酸銅溶液
B、
銅和硫酸鋅溶液
C、
稀鹽酸和純堿
D、碳酸鈉溶液和石灰水
此題學生先討論后匯報
[舉一反三]3、選用鹽酸、氧氣、氯酸鉀、碳酸鈣、鎂條等5種物質中的一種或若干種。按下述反應類型寫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
(1)分解反應:
;
(2)化合反應:
;
(3)置換反應:
⑷復分解反應:
。
課堂
練習
(PPT展示)
以水為生成物之一,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1).分解反應
(2).化合反應
(3).置換反應
(4).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
(5).復分解反應(非中和反應)
(6).不屬于以上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
教師指名回答,糾正錯誤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糾正錯誤
課堂
小結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與體會
課后
作業
歸納所學過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其反應類型
完成“化學變化的基本類型練習題”
【板書設計】
化學變化的基本類型:
化合反應:
A
+
B
AB
特征:
多變一
分解反應:AB
A
+
B
特征:
一變多
置換反應:
A
+
BC
B
+
AC
特征:一換一
復分解反應:AB
+
CD
AD
+
CB
特征:二換二(雙交換,價不變)
化學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練習
一、鞏固知識
1、按要求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各寫出四個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①化合反應
②分解反應
③復分解反應
④置換反應
(2)寫出4個有氧氣生成的分解反應
①
②
③
④
(3)寫出有氫氣參加(或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①化合反應
②分解反應
③置換反應
(4)
以水為生成物之一,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1)
.分解反應
(2).化合反應
(3).置換反應
(4).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
(5).復分解反應(非中和反應)
(6).不屬于以上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
2: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四種物質x.y.m
n.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其中發生的反應類型(
)
物質
x
y
m
n
反應前質量\g
20
20
20
20
反應后質量\g
10
20
23
待測
A
分解反應
B
復分解反應
C
化合反應
D
置換反應
3.
如何用水、碳酸鈉、碳酸鈣通過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和復分解反應來制取氫氧化鈉?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4、下列各組的兩種物質中,前者不能用化合反應制得,后者可用復分解反應直接制取的是(
)
A、
HCl、H2
B、